2012届“课程与教学论”考试试题

合集下载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

2017年秋季《课程与教学论》期末试题一、名词解释(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课程课程作为学科。

定义: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2.课程标准与教学大纲3.“教教材”与“用教材教”“教教材”和“用教材教”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教材观。

“教”教材,考虑的出发点是传授,是强调如何把书本知识传递给学生,是以知识为本位的;用教材“教”,立足点是放在学习对象身上,注重教学行为与学习行为的同步相谐,注重知识传授中的能力培养。

前者是教书,后者是教人。

二、简答(每题10分,共3题,计30分)1. 简述有效教学的三个考量指标。

答:根据学生学习有效性的三个考量指标。

学习速度:学习特定内容所花费的时间;学习结果: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生的变化、获得的进步或取得的成绩;学习体验:所伴随或发生的心理感受。

主要是通过教师在一种先进教学理念指导下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之后,使学生获得具体的进步或发展。

2. 如何创设有价值的教学情境?3. 如何处理教学预设与生成的关系?答:(1)以预设为基础,提高生成的质量和水平。

(2)以生成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开放性、可变性①以生成的主体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针对性;②以生成的随机性(不可预知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开放性;③以生成的动态性为导向,提高预设的可变性。

(3)让预设与生成共同服务于学生的发展。

三、材料分析(每题40分,共1题,计40分)阅读“第十名现象”,谈谈什么样的教育是成功的教育,什么样的学生是好学生……周武是杭州市天长小学多年的班主任。

在一次学生毕业20周年的聚会中,他惊异地发现,一些业绩较为突出的同学,在小学时期大都是学习成绩不够显眼的学生;相反,当年老师们很喜欢的几个尖子生却大都业绩平平。

这种反差让周武陷入了久久的深思:为什么尖子生没有按照当初的预想发展下去,而一些不起眼的学生长大后竟能脱颖而出呢?于是,他开始了一项关于该校小学毕业生成长经历的跟踪调查。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

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考试篇一: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009级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2011、12、18)一、填空题: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小学语文课程的基本任务是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3、1956年,新中国颁布了第一部小学语文教学大纲。

2001年颁布的《语文课程标准》,标志着“新语文”时期的到来。

4、语文课程标准是编写教材的依据,是进行教学的依据,是评估学生学习成绩的依据,是评估教师教学质量的依据。

5、“三、百、千”是指《三字经》、《百家姓》、《千字文》。

6、《语文课程标准》中的总目标是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来阐明语文课程目标的。

7、语文课程标准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8、语文课程必须培养学生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习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综合性学习能力。

9、《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在小学阶段累计认识常用汉字3000个左右,其中2500个会写。

10、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

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境。

11、识字教学内容的编排一是归类识字,二是随课文识字。

12、小学生在识字中要能运用汉语拼音读准字音,运用汉字笔画、部件、结构、笔顺分析字形,学会查字典。

13、小学生写字的基本功包括书写基本笔画、掌握基本笔顺、把握汉字的间架结构三个方面。

14、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其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15、理解词语是词语教学的重点,积累和运用词语是词语教学的关键。

16、朗读的要求是正确、流利、有感情。

17、小学低年级默读的要求是不出声、不动嘴唇、不指读,要眼到、心到、手到。

18、在习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

《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

《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一、二

本文档集好多份《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请同学们利用WORD的“查找和替换”功能查找答案一般题应该都有了。

“查找和替换”方法:Ctrl+F,“查找下一处”把题目复习几个字(注意不要把括号或横线复制进来)个别题目,同一个问题可能有两种答案,注意看清楚选项福师《课程与教学论》在线作业二2010-01-05 14:34:53| 分类:奥鹏作业|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一、单选题(共 40 道试题,共 80 分。

)得分:801. “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___D______的观点。

A. 被动适应论B. 主动适应论C. 滞后论D. 超越论满分:2 分得分:22. 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_____B______。

A. 工作分析B. 课程审议C. 活动分析D. 职业分析满分:2 分得分:23. ____C_____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 目标原则B. 量力性原则C. 过程原则D. 思想性原则满分:2 分得分:24. “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______A______。

A. 苏格拉底B. 亚里士多德C. 柏拉图D. 黑格尔满分:2 分得分:25. 按照有没有固定的和限制性的答案,可将问题分为封闭式问题和_____B_____。

A. 半封闭性试题B. 开放性试题C. 半开放性试题D. 开放性与封闭性结合试题满分:2 分得分:26. 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_____C______。

A. 从做中学B. 反省思维C. 主动作业D. 问题教学满分:2 分得分:27. “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______C____。

A. 巴班斯基B. 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 瓦根舍因满分:2 分得分:28. 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_____A______。

A. 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 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 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 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满分:2 分得分:29. ______C____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全国2007~2012年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与答案

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发生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这场运动被称为( )A. 进步主义运动B. 教育心理学化运动C. 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D.学科结构运动2.最早提出“curriculum”(课程)一词,并将其界定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的教育家是( )A.洛克B.斯宾塞C.杜威D.克伯屈3.在泰勒看来,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 )A.确定教育目标B.选择教育经验C.组织教育经验D.评价教育计划4.“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体现的是( )A.“经验论”思想B.“兴趣论”思想C.“文化论”思想D.“泛智论”思想5.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是完全相同的,“工作分析”就是“活动分析”,“活动分析”就是“工作分析”B.“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活动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C.“工作分析”和“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但“工作分析”所指的领域要来得空泛D. “活动分析”和“工作分析”完全不同6.布拉梅尔德在“未来中心教育”理念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这种课程理念被称为(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广域课程D.轮形课程17. “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这一命题中对师生关系的理解是( )A.教师主体学生客体的关系B.学生主体教师客体的关系C.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关系D.教师与学生是交互主体的关系8.课程实施有三种基本取向,其中之一是( )A.哲学取向B.心理学取向C.相互适应取向D.背离取向9. 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 )A.量的研究B.质的研究C.课堂研究D.实验研究10.“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的本质是追求( )A.活动兴趣B.技术兴趣C.解放兴趣D.实践兴趣11.斯金纳的程序教学模式的理论基础是( )A.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强化原理D.操作性条件反应和平衡原理12.柏拉图把“有德性的生活”视为教育的终极目标,亚里士多德认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是“幸福”,昆体良认为“受过教育的人”的理想是“大演说家”。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2012浙江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

2012浙江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

2012浙江杭州师范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考研真题一、名词解释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课程标准2.综合课程3.生成性目标4.问题解决教学模式二、不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模式,包括()A.二元独立模式B.相互交叉模式C.包含模式D.二元循环模式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论专家及其代表作是()A.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B.博比特的《课程》C派纳的《理解课程》D.坦纳的《学校课程史》3.我国古代学校的课程主要是“四书五经”,其中“四书”只的是()A.《诗经》、《大学》、《中庸》、《孟子》B.《诗经》、《尚书》、《礼记》、《春秋》C.《诗经》、《礼记》、《大学》、《中庸》D.《论语》、《孟子》、《大学》、《中庸》4.影响课程发展的外部因素有()A.社会B.学制C.儿童D.知识5.学生在学习环境(包括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或非计划性的知识、价值观念、规范和态度,这是非正式的、非官方的课程,可称为()A.直线式课程B.螺旋式课程C.显性课程D.隐性课程6.我国校本课程在国家基础教育课程计划中的比例占()A.5%—9%B.10%—25%C.26%—35%D.35%以上7.布卢姆认为,“教育目标分类学”应包括的领域有()A.情感领域B.认知领域C.动作技能领域D.思维领域8.判断教学是否优化,必须有一定的标准。

优化教学的一般标准包括()A.目标标准B.质量标准C.效率标准D.过程标准9.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自主地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方法称为()A.实验法B.研究法C.讨论法D.实习法10.强调把一切知识教给一切人的“泛智教育说”的创立者为()A.赫尔巴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卢梭三、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简述“传统教学论”与“现代教学论”的代表人物及其基本观点。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二十年代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 )A.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B.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C.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D.泰勒原理2.下列不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之特征的是( )A.结构性B.实践性C.专门性D.学术性3.下述不属于...施瓦布提出的三种课程审议艺术的是( )A.实践的艺术B.准实践的艺术C.折中的艺术D.整合的艺术4.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 )A.夸美纽斯B.赫尔巴特C.卢梭D.裴斯泰洛齐5.下列不属于...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三大新教学论流派”的是( )A.实验教学论B.发展性教学论C.发现教学论D.范例教学论6.杜威所倡导的教学是( )A.教育性教学B.问题解决教学C.发现教学D.情境教学7.以下关于课程开发的目标模式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20世纪初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的产物B.以目标为课程开发的基础与核心C.把发展学生的主体性、创造性作为教育的广泛目标D.被看作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8.布鲁纳认为,儿童的认知发展是由结构上迥异的三类表征系统及其相互作用构成的质的飞跃过程,这三类表征系统不包括...( )A.行为表征B.言语表征C.符号表征D.图像表征9.以下关于学习层级理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学习新的知识技能,是以已经习得的知识技能为基础的B.学习较为复杂的、抽象的知识技能,是以较为简单、具体的知识技能为基础C.前一层级的学习为后一层级的学习做好准备D.教师设计教学时,通过分析后一层级学习的结果确定学生的内部条件,以确保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10.程序教学设计的关键因素是( )A.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机器的使用B.程序教材的编制和教学范例的使用C.教学范例的编制和先行概念的使用D.即时强化的策略和教学机器的使用11.奥苏伯尔提出的教学策略是( )A.发现学习B.程序教学C.最近发展区D.先行组织者12.“参观动物园并讨论那儿有趣的事情”这一课程目标属于( )A.普遍性目标B.行为目标C.生成性目标D.表现性目标13.在学科本位综合课程中,“能够涵盖整个知识领域的课程整体”指的是( )A.融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综合课程14.中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属于学科课程中的( )A.科目本位课程B.学术中心课程C.综合学科课程D.儿童中心课程15.持有课程创生取向的学者会认为,教师的角色是( )A.课程消费者B.课程执行者C.课程开发者D.教书匠16.把某项课程变革计划付诸实施的具体过程称为( )A.课程变革B.课程实施C.课程计划D.课程采用17.课程知识主要是由课程专家在课堂之外,用他们认为是最好的方法为教师的实施而创造的,这一观点属于课程实施的( )A.忠实取向B.相互适应取向C.创生取向D.实践取向18.古德莱德所划分的五个课程层次中,“理解的课程”和“经验的课程”属于课程变革过程中的( )A.课程变革阶段B.课程实施阶段C.课程计划阶段D.课程采用阶段19.搜集课程开发或实施过程各个局部优缺点的资料,将其作为进一步修订和完善课程之依据的评价是( )A.总结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0.只就课程计划所涉及的学生经验的类型、课程内容的性质、组织等来对课程计划作出判断,至于效果则在评价关注的范围之外。

课程与教学论第2阶段测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2年上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课程与教学论》第六章至第九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专业:学号:身份证号:姓名:得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课程”一词在现代汉语中的习惯用法,一般指学校教学( B )总称A课目B科目C教材D教学计划2、在我国教育学中,一般认为( B )就是有计划的系统的教学内容A教学计划B课程C教材D教科书3、对(A )问题的专门研究发端于20世纪初A课程B教材C教科书D科目4、古代社会“有教无类”的主张是由(A )首先提出的A孔子B孟子C墨子D荀子5、中国古代社会的小学课程主要是以读( D )为主A“经”B文学C历史D四书6、美国教育家克伯屈曾提出过一个( A )的概念A附属学习B连带学习C潜课程D显课程7、生物课属于( A )A融合课程B学科课程C广域课程D活动课程8、中小学开展的环境教育属于( A )A问题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广域课程9、英、美等国广泛开设的“社会研究”课属于(A )A广域课程B学科课程C活动课程D问题课程10、中国古代奴隶社会的教育内容主要是( A )A“六艺” B“四书” C“五经” D“七艺11、课程计划的核心内容应该是(B )A课程设置B课程开设顺序C课时分配D编制12、学科课程标准的核心内容是(B )A说明部分B本文部分C教学进度D教学方法13、以感知为主的教学方法除了演示法以外还有(A )A参观法B实验法C练习法D作业法14、运用教学方法必须坚持以(B )为指导思想A完整观点B启发式C灵活性D综合性15、运用教学方法要树立( A )的观点A完整B启发式C灵活性D综合性16、(B )是把学生看成单纯接受知识的容器,无视学生在学习中的能动作用A启发式B注入式C谈话式D读书法17、就目前来看,对教学方法影响最大的心理学分支是( B )A发展心理学B管理心理学C普通心理学D教育心理学18、保加利亚心理学家洛扎诺夫提出了( A )A暗示教学法B发现法C程序教学D谈话法19、“教学与发展”理论是前苏联教育家( A )提出的A赞可夫B布卢姆C凯洛夫D维果茨基20、情境教学法是由我国的(A )提出的A李吉林B李定仁C林崇德D田慧生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选项中有二至五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201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2012专升本插班生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韩山师范学院20 12 年专升本插班生考试小学教育本科(语文)专业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 (A 卷)一、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捷克教育家__________出版了《大教学论》,它标志着教学论概念的确立和教学理论体系的形成。

2.提出“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的美国教育家是___________。

3.1935年,美国学者卡斯威尔和坎贝尔合著《______________》,此后,学术界对课程与教学开发和设计的研究逐渐兴盛。

4.1946年德国社会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行动研究”的概念、功能和操作模式,1953年,哥伦比亚大学师范学院院长_________ 将行动研究研究法引入课程与教学领域。

5.美国课程理论家泰勒的目标评价模式是在_________ 的基础上产生的,它是为了解决大多数高中毕业生就业的需要与中学课程只面向大学的矛盾而组织的关于中学课程改革的实验。

6.在进行课程编排时,需要考虑教学内容的逻辑顺序,体现课程的系统性;同时也要兼顾教学内容安排的__________,使课程与教学内容符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

7.课程的组织取向主要包括:学科取向、学习者取向、__________取向和混合取向。

8.德国心理学家、教育学家__________将“统觉”原理运用于教学中,创立了教学过程的“形式阶段论”,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原则。

9.教学组织形式的发展从单一走向多元,主要包括三种类型,其中,____________的组织形式最能够适应学生的个体差异性。

10.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的课程与教学政策进入了中央集权、地方集权与 ___________ 相结合的新阶段。

二、选择(每题1分,共10分)(下面每道选择题的正确答案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小题题号的格子中。

) 1.下列关于国家制定的课程与教学政策的特征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课程与教学政策具有程序性。

B .课程与教学政策具有规性的。

C .课程与教学政策具有灵活性。

20120401课程与教学论

20120401课程与教学论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被认为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是()A.博比特B.麦克尼尔C.查特斯D.波特2.学术中心课程主张课程的()A.相关化B.专门化C.融合化D.广域化3.“泰勒原理”的深层价值取向是()A.技术兴趣B.实践兴趣C.解放兴趣D.建构兴趣4.维果茨基在其“文化—历史心理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A.“基础教养论”B.“中间语言”C.“最近发展区”D.“居室教育学”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6.在赫尔巴特四个教学“形式阶段”中,“把业已形成的知识系统通过应用于各种情境而使之进一步充实和完善”属于()A.明了阶段B.联合阶段C.系统阶段D.方法阶段7.首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是()A.福禄贝尔B.奥苏贝尔C.裴斯泰洛齐D.拉特克8.提出“任何学科都能够用在智育上是诚实的方式,有效地教给任何发展阶段的任何儿童”的是()A.赞科夫B.皮亚杰C.瓦根舍因D.布鲁纳9.范例教学的特殊之点在于“范例”,范例的基本特征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具体性、学术性、范例性C.具体性、精确性、范例性D.基本性、专门性、范例性10.“给学生一篇文章,学生在五分钟内不靠帮助或参考书,能够识别出它的风格”这个教学目标的取向属于()A.生成性目标取向B.普遍性目标取向C.表现性目标取向D.行为目标取向11.在学校课程与社会生活的关系问题上,认为“教育为社会生活作准备,学校课程是使学习者适应当代社会生活的工具”,这种观点是()A.主动适应论B.被动适应论C.相互作用论D.超越论12.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对应的学习方式是()A.探究性学习B.自主性学习C.社会性学习D.接受性学习13.罗杰斯关于学习的分类,是将学习分为()A.无意义联结的学习、有意义的经验学习B.有意学习、机械学习C.发现学习、接受学习D.上位学习、下位学习14.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的角色变成了()A.引领者B.管理者C.促进者D.指导者15.教师向学生作出一定的活动、行动、态度以供学生仿效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呈示B.示范C.展示D.口述16.课程的垂直组织有两个基本标准,即()A.学术性和逻辑性B.顺序性与重复性C.连续性与顺序性D.逻辑性与一致性中华考试网(www.Examw。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2012年课程教学论部分真题

福建省教师招聘考试小学信息2012年课程教学论部分真题

2012年福建省中小学幼儿园新任教师公开招聘考试
小学信息技术试卷
50、案例分析(12分)
案例:
某老师开设了“家乡美”为主题的电子板报制作课,在教学过程中,围绕以下五个要求展开教学:
要求1将页面设置为A4,方向设置为“横向”
2录入家乡相关文本
3用艺术字插入板报主题:家乡美,插入图片“家乡.jpg”,并分别设置合适的编排方式。

4选用竖排文本框录入介绍“家乡一景”的文本,并设置合适的文字环绕方式
5在版面留空区域插入适当的剪贴画,并调整适当的大小,最后调整板报整体布局结合提供的案例回答问题:
(1)该教师在教学中采用了何种教学方法(4分)
(2)这种教学方法是建立在何种学习理论基础上(4分)
(3)简述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和关键(4分)
51、教学设计(18分)
题51-1表
(1)结合题51-1表材料,写出本课的“过程与方法”维度的教学目标
(2)结合题51-1表材料,分析本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3)结合题51-2表材料,根据该教师课堂教学实录,就“讲授新课”环节简要设计符合小学生特点的教学过程。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  试题

《课程与教学论》一一、单项选择1、在教学方法上倡导“发现法”的是( B )A、杜威B、布鲁纳C、赫尔巴特D、根舍因2、学习策略方面看,有的学生善于运用形象思维,有的学生倾向于抽象的理论思维,这体现了学习方式带有明显的(C)特征A 、灵活性B 、稳定性 C、个性化 D、多样性3、课程改革的目标是推行( A )教育。

A、素质B、全球化C、义务D、应试4、90年代以前,我国中小学教材是由( C )A、各学校自己开、发编写B、北京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C、人民教育出版社统一编写D、教育科学出版社统一编写5、传统的教学大纲强调( D )。

A、学生的学B、为终身发展打基础C、建立多元评价体系D、教师的教6、(C )是美国课程学者艾斯纳提出的一种目标取向。

A、生成性目标B、形成性目标C、表现性目标7、要开发( C )课程,各学科课程的标记必须消失。

A、广域B、相关C、融合D、活动8、关于课程组织的原则,以下不是泰勒提出的准则是(D )A 、连续性B、顺序性C、整合性D、跳跃性9、( A )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中坚力量,是影响校本课程开发的关键性因素。

A 、教师B 、课程专家C 、学生D 、家长10、新教育坚持( B )中心说。

A 、教师 B、学生 C、教材11、提出“功用分析”课程目标的是:(A )A、查斯特B、布鲁纳C、赫尔巴特D、根舍因12、( B )是现代学习方式的首要特征A 、独立性 B、主动性 C、体验性 D、探究性13、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在课程结构的调整上,把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设为(B )。

A、选修课B、必修课14、20世纪90年代,在我国(C )开始自行设计课程。

A、吉林 B、黑龙江 C、浙江 D、辽宁15、此次课程改革将儿童( A )的培养放在一个突出的位置上,强调儿童在其中反思、创造。

A、实践能力B、记忆能力C、思维能力D、创造能力16、对(A )的重视一向是我国教育的传统。

A、基础知识,基本技能 B、过程 C、方法 D、体验17、(D)于学科课程相对。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

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大学《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参考答案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课程设计的基本要素包括课程目标、_______、学习活动、_______和其他要素。

2.教学过程的基本构成要素是_______、学生、_______。

3.教学模式的结构应该包括_______、功能目标、实现条件、_______和评价。

4.多媒体计算机系统在教学中主要有两种应用模式:课堂教学模式和_______模式.5.根据教学语言表达方式,把教学语言划分为——性语言、论证性语言、_______性语言和描述性语言。

6.为了使课程与教学评价工作更为有效,根据对象发展的进程,根据不同时期有不同进度、目的和重点的实际情况,评价可以分成三类: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_______。

参考答案:1.课程内容评价2.教师数学内容3.理论基础活动程序4.个别化教学5.叙述说明6.终结性评价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共lo分。

在每小题后面的括号内,根据自己的判断填上“正”或“误’)1.教学过程就是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

( )2.课程内容的选择要考虑内容本身的性质。

( ) 3.板书的艺术特点之一是要具有示范性。

( )4.学术理性主义取向课程注重教学的内容,强调传统文化的传递与继承,通常以逻辑组织严密的分科课程的面貌出现。

( )5.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对象主要是对教师的评价.( )参考答案:1.错2.对3.对4.对5.错三、简答题(每小题10分,共40分)1.什么是教学?2.简述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的内涵。

3:什么是螺旋式课程组织?4.简述课堂教学评价的含义。

参考答案:1.教学:从广义上讲,教学是指教者指导学习者进行的一切有目的的学习活动。

从狭义上讲,教学是指在学校中,教师引导学生进行的学习活动。

2.情境一陶冶教学模式:是指在教学活动中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结合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获得知识,同时得到情感陶冶的一种教学模式。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全国2012年4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课程代码:00467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 小题,每小题1 分,共3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A 1-32.B 1-143.D 1-194.A 1-265.A 1-496.B 1-447 .C 2-76 8.B 2-96 9.D 2-111 10.A 2-135 11.D 2-107 12.D 3-168 13.B 5-232 14.A 5-215 15.C 6-280 16.B6-271 17.A6-275 18.B6-273 19.B7-310 20.C7-312 21.A7-321 22.A7-309 23.A7-315 24.C7-326 25.D8-333 26.C8-339 27.D8-348 28.C8-355 29.B8-35830.B8-35731.简述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课程内涵变化的趋势。

1-54答:进入20 世纪70 年代以来,课程的内涵发生了重要变化,呈现出如下六个趋势:(1)从强调学科内容到强调学习者的经验和体验;(2)从强调目标、计划到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3)从强调教材的单因素到强调教师、学生、教材、环境四因素的整合;(4)从只强调显性课程到强调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并重;(5)从强调实际课程到强调实际课程和“虚无课程”并重;(6)从只强调学校课程到强调学校课程与校外课程并重。

32.简述在按照目标模式进行的课程开发中,如何确定教育目标。

2-77答:(1)对学习者自身的研究。

对学习者的研究,是经由两个步骤而实现的:一是了解学生现状;二是把学生的现状与可接受的常模作比较从而找出差距。

(2)对当代生活的研究。

生活情境与学习情境在许多方面明显相似;为掌生提供将校内所学内容应用于校外生活领域的练习。

因此,教育目标中应合理地反映校外当代生活的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复习题)

《课程与教学论》考试复习题在课程论和教学论中,研究哪些问题?事实问题,价值问题,技术(策略)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

《礼记·学记》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昆体良,写了西方第一本教育学著作《雄辩术原理》。

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教学论学科诞生的标志。

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教育学和教学论学科发展成熟的标志。

赫尔巴特教学理论,“传统教学论”。

杜威教学理论,“现代教学论”。

美国,约翰·杜威,实用主义教学理论。

苏联,凯洛夫,分科教学、班级教学。

美国,博比特,《课程》,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课程论学科发展的里程碑。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关于班级教学制度的设计。

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对教育性教学的倡导。

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对儿童经验和需要的关注。

泰勒,《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的课程编制的四大问题。

赞科夫,《教学与发展》,对发展性教学的系统研究。

为什么现代学校课程会再17/18世纪正式形成?从社会制度看,17/18世纪是现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和发展期;从时代状况看,这是一个科学知识大发展的时期;现代学制的确立为课程的完善提供了条件;现代教学制度的确立给现代课程的组织与实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现代课程区别于古代课程的主要特征是:从内容上看,自然科学进入了现代课程体系并取得了合法地位;在内容的进程安排上,纵向上增强了从小学、中学到大学的连贯性,横向上加强了多学科之间的协调性;从课程的性质上看,民主化、民族化、科学化是现代课程的显著特征;从课程实施来看,形式越来越多样,课堂上的活动丰富了,还重视课外拓展活动,教科书的编写也越来越科学合理。

分科课程:指从不同门类的学科中选取知识,按照知识的逻辑体系,以分科教学的形式向学生传授知识的课程。

综合课程:将两门或两门以上学科综合设置为一个学科的课程,分为学科本位综合课程,社会本位综合课程,儿童本位综合课程。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课程与教学论试题

全国2012年7月自考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

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泰勒认为,为获得恰当的教育目标,就需要对所得到的教育目标的有关资料进行两次甄选,分别是()A.哲学的甄选和心理学的甄选B.学生的甄选和学科专家的甄选C.社会的甄选和学生生活的甄选D.教师的甄选和学生的甄选2.奥苏伯尔认为,机械学习的心理机制是()A.顺应B.同化C.联想D.平衡3.课程开发过程模式的提出者是()A.杜威B.艾斯纳C.斯腾豪斯D.施瓦布4.程序教学的理论基础是()A.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B.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强化原理C.操作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D.经典性条件反应与平衡原理5.在传统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先知者把知识传授给学生,这显然不符合非指导性教学的要求。

所以,罗杰斯不愿意用“教师”一词,代之以()A.促进者B.监控者C.旁观者D.主导者6.《大学》中曾这样规定教育宗旨:“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

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

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

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

”这种教育宗旨反映的是课程与教学目标的()A.普遍性目标取向B.生成性目标取向C.行为目标取向D.表现性目标取向7.“教育目标分类学”的代表人物是()A.布鲁纳B.布卢姆C.艾斯纳D.斯腾豪斯8.通过把事物、现象的经过与过程直观地、动态地呈现出来而进行教学的方法,被称为()A.示范 B.呈示C.展示D.口述9.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课程论专家是()A.古德莱德 B.帕里斯C.斯金纳D.兰德10.代表了评价发展方向的评价模式是()A.目标达成模式B.过程模式C.差别模式D.回应模式11.对课程计划本身的评价,称为()A.效果评价B.内在评价C.量的评价D.质的评价12.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实施范式D.课程评价范式13.认知弹性理论的代表是()A.斯皮罗B.维果斯基C.皮亚杰D.布鲁纳14.“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政府)与学校(教师与学生)在课程变革中的()A.地位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5.情境教学认为测验不应独立于问题解决的过程,而应采用与教学过程、与教学情境融为一体的评估,称为()A.总结性评价B.场合驱动评价C.目标游离评价D.效果评价16.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的四个构成要素是()A.情境、探索、会话和意义建构B.知识、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C.情境、探索、知识和意义建构D.情境、协作、会话和意义建构17.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18.确立了“同时诚实地尊重学科本身的逻辑和儿童的心理逻辑”的课程形态是()A.活动课程 B.学术中心课程C.要素主义课程D.学科课程19.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创立者是()A.康德B.赫尔巴特C.拉特克D.夸美纽斯20.认为“教育就是从内部将潜在能力展开”的教学观可简称为()A.预成说B.塑造说C.外烁说D.预备说21.泰勒认为,课程开发的出发点是()A.选择教育经验B.组织教育经验C.确定教育目标D.评价教育计划22.提倡“自然教育”的教育家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柏拉图23.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西方世界兴起了一场指向于教育内容现代化的课程改革运动。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着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是其中之一;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19.生成性目标取向追求的是 A.普遍主义 B.唯科学主义 C.实践理性 D.解放理性20. 是根据特定的教育价值观及相应的课程目标,从学科知识、当代社会生活经验或学习者的经验中选择课程要素的过程; A.课程编制 B.课程开发 C.课程实施 D.课程选择21.“学校课程不断建构出新的社会生活经验”,这是的观点;A.被动适应论B.主动适应论C.滞后论D.超越论22.课程组织的基本标准有连续性、顺序性和 A.整合性 B.逻辑性 C.个别性 D.超体性23.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的代表人物是 A.杜威 B.卢梭 C.斯宾塞 D.夸美纽斯24.把课程分为理想的、正式的、理解的、运作的、经验的五个不同层次的是A.古德莱德B.查特斯C.斯金纳D.杜威25.课程实施的忠实取向在本质上受支配; A.技术理性B.实践理性C.解放理性D.理论理性26. 是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还在发展或完善过程中时所采用的评价;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内在评价27.把教育评价分为古典的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教育家是A.利维B.泰勒C.布卢姆D.莱斯2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A.随机访问教学B.情境教学C.支架式教学D.问题教学29.在“学科结构运动”中诞生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是A.学术中心课程B.社会问题中心课程C.儿童活动中心课程D.人格中心课程30.在非指导性教学中,教师是作为存在的; A.先知者 B.管理者 C.促进者 D.指导者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基本特征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则;4.倡导综合课程的基本依据是什么5.教学过程的本质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论述“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含义、价值与实施条件;2.世界课程改革有哪些发展趋势据此应如何深化我国的课程改革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夸美纽斯曾经写道:“教师是自然的仆人,不是自然的主人;他的使命是培植,不是改变,所以,假如他发现了某门学科与某个学生的天性不合,他决不应强迫他去学习;因为在某一方面缺少的东西多半会由另一方面去补足;……假如没有一个学生违背本人的意志,被迫去学习任何学科,我们就不会有发生厌恶和智力受到抑制的情形了;每个人都会顺着他的自然的倾向去发展;”这段话表达了怎样的教学思想应如何看待这种思想如何在教育实践中运用这种思想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二、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具有层级结构;教育目标要以学生具体的、外显的行为来描述;教育目标超越了学科内容;2.目标取向:受科技理性或工具理性所支配,核心是追求对被评价对象的有效控制和改进;过程取向: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主体取向:受解放理性所支配,倡导对评价情境的理解而不是控制,以人的自由与解放作为评价的根本目的;3.含义:将预先审定的教材精心组织成有逻辑的顺序,借助教学机器,使学生以个别化的方式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原则:积极反应、小步子、即时强化、自定步调、低错误率4.文化或学科知识的发展不是相互隔离、彼此封闭的,而是相互作用、彼此关联的;学生的发展与当代社会生活息息相关;学生的心理发展具有整体性;5.教学过程是教师与学生以课堂为主渠道的交往过程;教学过程是教学认识过程与人类一般认识过程的统一;教学过程是教养和教育的统一;三、论述题共25分,第1小题12分,第2小题13分1.含义: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价值:体现了教育的民主性追求;充分调动了教师与学生两类主体的主动性和创造性,有助于提高教学质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问题解决和探究能力、创造性、交往能力等;实施条件:学生必须在具备了一定的基础知识的情况下,对所要讨论的问题有一定的洞察和理解的前提下才能对这种教学方法更有效地利用;2.趋势: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统一;把信息技术知识和学习者的个人知识作为课程内容的有机构成;提倡多样化的课程结构;重视课程实施的研究,重视教师进修;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化水平,建立专家咨询机构;四、材料分析题共15分略;二、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 ,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着,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A.导向功能B.评价功能C.激励功能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答案一.填空题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礼记,学记3.大教学论4.军事,文雅5.布鲁纳6.课程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 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BC3.ABCD4.ABCD5.ACD 6.ACD7.BCD8.A9.BDE10.ABCD三.判断正误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二)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三)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四)二任务分析(五)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六)三起点确定(七)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八)②目标能力的分析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九)四目标表述(十)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十一)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十二)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十三)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十四)六.材料分析题(十五)1.教学方法的作用:(十六)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十七)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十八)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十九)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3.教学技巧: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三、2011年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 提出的“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的命题可以说是在课程论发展史上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课程选择的问题;A. 奥苏伯尔B. 斯宾塞C. 杜威D. 洛克答案:B2. 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被称为A. “精神助产术”B. “教学对话”C. “共同讨论”D. “注入式教学法”答案:A3. 最先在理论上将班级授课组织确立起来的是A. 杰克逊B. 卢梭C. 赫尔巴特D. 夸美纽斯答案:D4. 在儿童发展的初期,儿童表征客体主要是通过A. 行为表征B. 图像表征C. 符号表征D. 语言表征答案:A5.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重要动向是A. 重视技术课程并谋求技术课程与科学课程的融合B. 仍强调科学课程C. 技术课程在基础教育中不够重要D. 技术课程只在高等教育中开设答案:A6. “校本课程开发”的核心是A. 学校B. 校长C. 教师D. 学生答案:A7. 第一次明确提出“把心理发展的研究作为教学总原则的基础”的教育家是A. 夸美纽斯B. 康德C. 赫尔巴特D. 裴斯泰洛齐答案:D8. 系统确立“过程模式”的是A. 博比特B. 查特斯C. 泰勒D. 斯滕豪斯答案:D9. 在布鲁纳所提出的内部动机中, 是指儿童由于对理想人物的憧憬而力图提高自身同理想人物的类同性; A. 好奇心B. 能力动机C. 自居作用D. 同伴间的相互作用答案:C10. 形式性评价与总结性评价的提出者是A. 斯克里文B. 泰勒C. 布卢姆D. 艾斯纳答案:A11. 提出外貌模式的是A. 泰勒B. 普罗沃斯C. 斯太克D. 古巴和林肯答案:C12. 主体取向的评价对应于利维的评价的A. 古典的考试型时期B. 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的时期C. 后现代时期D. 现代时期答案:C13. 从研究方法上看,课程研究的趋势是A. 量的研究B. 质的研究C. 量的研究和质的研究的整合D. 既不是量的研究,也不是质的研究答案:C14. 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划分为古典考试型时期、心理测量占统治地位时期、后现代时期的学者是 A. 施瓦布B. 斯腾豪斯C. 泰勒D. 利维答案:D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1. 如何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答案:教学对话就是通过教师的提问、激励与引导,学生自由思考、自由表达自己的疑问和见解,因此而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与人格的教学方法;教学对话是师生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的基本形式之一;进一步理解教学对话的性质还需明确以下几点:1教学对话是以教师指导为特征的;2教学对话旨在促进学生的发展;教学对话与学术对话也有一定的区别;3教学对话以学生的自由思考、自由表达为特征;2. 博比特与查特斯的课程开发理论有何区别答案:表现在:1查特斯把理想视为课程的有机构成,而博比特则把活动和经验作为课程的组成部分;2查特斯强调系统知识,博比特则更强调人类从事活动所需的经验与能力;3查特斯把课程开发的方法称为“工作分析”;“工作分析”与“活动分析”在基本精神上是完全相通的,不过“工作分析”主要指对人类的职业领域的分析,而“活动分析”要来得宽泛,它不仅包括职业领域,还包括非职业领域;3. 简述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基本内容;答案:该理论的基本内容可概括为三个方面:1教育的本质;即教育为成人生活做准备,教育是促进儿童的活动与经验发展的过程,教育即生产;2课程的本质;课程是儿童及青年为准备完美的成人生活而从事的一系列活动及由此取得的相应的经验; 3课程开发的方法——活动分析;课程开发的具体过程包括五个步骤,即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4. 目标达成模式的步骤是什么答案:它包括如下七个步骤:1建立目的和目标;2对目标分成较细的类目;3以行为名词表达目标,这一步还包括界定和修订使用的行为名词;4确定能表现目标达成程度的具体场景;5选择和发展评价所使用的测量技术;6搜集学生表现的有关资料;7将搜集到的资料与行为目标比较;三、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2分,共24分1. 试述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答案:布鲁纳所提倡的发现学习,就是不把学习内容直接呈现给学习者,而是由学习者通过一系列发现行为如转换、组合、领悟等发现并获得学习内容的过程;它具有如下一些特征:1注重学习过程的探究性;学生的学习应当是一种探究的过程,教学并不仅仅是提供现成的知识,而是要形成一种学生能够独立探究的情境,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发现,同时获得知识,获得探究的途径和态度; 2注重直觉思维;与分析思维—逻辑思维不同,直觉思维并不依据已经严格规定好了的步骤进行,而是采取跃进、越级和走捷径的方式来思维,它对科学发现活动极为重要;教师应该在学生的探究活动中,根据直觉思维的特点帮助学生形成直觉思维的能力;3注重内部动机;布鲁纳认为,推动真正的学习行为的动力,不是外部动机,而是在学习本身中发现报偿的动机,即内部动机;据此,他提出了好奇心、能力动机、自居作用、同伴间的相互作用四种内部动机;4注重信息的灵活提取;对于学习中的发现行为有何意义,布鲁纳论述了它的价值,这包括:①一切真知都是自己发现的,因为只有亲自发现的知识才是真正属于个人的,才是自己的内在财富;②它有助于直觉思维能力的发展,因为在发现学习中充满了尝试、猜想和领悟;③发现行为还有助于引起学习的内部动机和自信心;④发现行为还有助于记忆的保持;总之,布鲁纳的发现学习论,注重学生自身对知识的探求,从而从传统教学对结果的关注转移到对学习动态过程的关注,具有重要的意义;但是,我们也要明白,教学中不是处处都能应用发现教学法的,而是一定要考虑它是否适合于具体的教学任务、情境和条件,只有这样才能得到积极的效果;四、材料分析题本大题共16分1. 下面的材料记述了某个课程的教学过程,仔细阅读,然后回答材料后面提出的问题;材料:……曾以“乌克兰的防风林地带”课题为例,说明了这种教学过程的阶段:第一阶段,首先用乌克兰防风林地带为特例,以具体直观的方法,提出关于防风林地带的问题;第二阶段,根据由防风林地带的特例所获得的认识,推论出乌克兰地区的特点,而且还要掌握该地带的普遍特性和类型特性,用开拓草原这一“类型”的认识来说明一系列类似景观的本质特征,如美国中西部草原;第三阶段,要明了草原化的过程及阻抑这一过程的努力,也即是明了人类是如何在特殊的气候、地理、形态诸条件下,干预自然,作用于自然,并且改造自然的;第四阶段,认识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即人类要干预、改造并主宰自然;在这一阶段,教学已经由对客观内容的重视转移到开拓学生的精神世界方面来了;……材料体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什么结合材料说明这种教学模式的一般程序,谈谈这种教学模式的教育价值;答案:材料体现的是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提倡的“范例教学模式”;它的基本思想是要组织教养性的学习,促进学习者的独立性,即引向连续起作用的知识、能力、态度;一般程序:1范例性地阐明“个”的阶段;2范例性地阐明“类型”和“类”的阶段;3范例性地掌握法则性、范畴性关系的阶段;4范例性地获得关于世界以及生活关系的经验;教育价值:表现在对学生主动性的弘扬方面,在对教学的问题性的提倡方面,以及在思考课程内容时突破学科界线、主张课题性教学、重视知识与生活的联系、打破“知识就是力量”的传统,转而追求获得支配知识的力量等许多方面都做出了贡献;。

课程及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及教学论复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1分,共30分)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

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根底是(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开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A.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那么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确实立者是〔〕A.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那么〞。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根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课程开发的根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开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那么B.量力性原那么C.过程原那么D.思想性原那么15.“道尔顿制〞确实立者是( )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第二局部非选择题二、简答题(每题6分,共30分)1.“教育目标分类学〞有哪些根本特征"2.目标取向、过程取向、主体取向三种评价取向各自的本质是什么"3.简述程序教学的含义与教学设计的原那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