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3套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3.“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4.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5.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6.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7.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8.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9.“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A.一般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0.(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A.教育目的B.教育目标C.课程与教学目标D.课时目标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个空,每小题2分,共20分)1.()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2.()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3.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4.()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5.5.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6.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道题,每小题5分,共25分)1. 课程与教学论的学习意义。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库附答案一、单选题1、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任务是(D)A.揭示课程论与教学论规律B.研究课程问题和教学问题C.现象·问题和规律D.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2、在课程教学方面,总结先秦时期儒家教育思想之大成,提出教学相长、长善救失教学教育原则的教育专著是:A.《礼记,学记》B.论语C.《礼记,内则》D.《礼记,王制》3、美国学者(C)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A杜威B布鲁纳C博比特D泰勒4、“非指导教学”理论的创立者是(C)A、斯金纳B、赞可夫C、罗杰斯D、布鲁纳5、德国教育家赫尔巴特是()。
A.儿童中心论的代表;B.教师中心论的代表;C.劳动教育中心论的代表;D.活动中心论的代表6、在1951年提出“范例教学”主张的是()。
A.赫尔巴特;B.瓦·根舍因;C.怀特海;D.克伯屈7、19世纪中叶,()发表了一篇文章:《什么知识最有价值》,真正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确立了科学在课程中的优势地位。
A.赫尔巴特;B.赞可夫;C.怀特海;D.斯宾塞8、校风属于()。
A.显性课程;B.综合课程;C.隐性课程;D.活动课程9、课程评价的功能具体表现在(D)A、导向规范功能B、诊断鉴定功能C、激励改进功能D、以上三者10、施瓦布课程开发的主要方法是(D)A、个体审议B、集体审议C、讨论D、实践活动11、下列不是课程评价取向(A)A.创生取向B目标取向C.过程取向D.主体取向把意识水平区分为三个领域:认识领域、情感领域和动作领域的教学论专家是()。
CA、巴班斯基B、加涅C、布卢姆D、顾泠沅12、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是()。
DA、实验法B、谈话法C、讨论法D、讲授法13、课程目标的形式取向不包括(D)A、普遍性目标B、行为性目标C、生成性目标D、习惯性目标14、当代小学课程内容应体现的基本原则不包括(C)A、基础性B、时代性C、创造性D、综合性15、____认为,课程就是儿童自己组织的一系列活动。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2)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各章节练习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练习题第一章绪言一、填空1. 课程与教学论的研究对象是课程问题与教学问题,其宗旨或任务是(揭示规律)、(确立价值)和(优化技术)2.人类早期的课程与教学思想,主要是基于(教育者自身的经验)提炼出来的3.《学记》是我国和世界上最早的教育学专著。
4.西方教育史上第一部系统的教学法专著是《雄辩术原理》。
5.教学论学科的形成,大概在(17——19)世纪。
1632年,捷克人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是教学论学科诞生的重要标志。
6.1806年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的发表,作为教育学和教学论发展成熟的标志。
7.“传统教学论”是指19世纪中期以来流行于世界各地的(赫尔巴特)教学理论;而“现代教学论”则以(杜威)教学理论为代表。
8.人们常把杜威教学理论的特点概括为(儿童中心)、(经验中心)和(活动中心)。
与此相对,赫尔巴特教学理论的特点是(教师中心)、(书本中心)和(课堂中心)。
9.20世纪50、60年代以来,教学论学科进人了一个多元化发展的时代,其中,有代表性的教学论流派有:美国斯金纳的(程序教学理论)、布鲁纳的(结构主义教学理论)、布卢姆的(掌握学习理论)、罗杰斯的(非指导性教学理论)以及新近流行的建构主义教学理论;苏联赞科夫的(发展性教学理论)、巴班斯基的(教学最优化理论)、阿莫纳什维利等人的合作教育学;德国瓦根舍因的(范例教学理论),等等。
10.(20)世纪初期,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课程论应运而生。
一般认为,美国学者(博比特)1918年出版(课程)一书,是课程论作为独立学科诞生的标志。
11. 泰勒总结了“八年研究”的成果,于1949年出版(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提出了课程编制的四个基本问题,即(如何确定目标)、(如何选择经验)、(如何组织经验)和(如何评价成果),建立起了著名的课程编制的泰勒原理,即课程编制的“目标模式”。
12.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之父”的是(泰勒)。
二、简答题1.什么是课程与教学论?2.简述课程论与教学论的关系。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答案一、选择题1. 课程与教学论的主要研究对象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课程设计C. 学生评价D. 教师发展答案:B2. 以下哪项不是课程开发的基本步骤?A. 需求分析B. 课程实施C. 课程内容选择D. 学生家庭作业布置答案:D3.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A. 增加课堂难度B. 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C. 减少课外阅读材料D. 限制学生的课堂讨论答案:B4. 形成性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学生B. 评定学生的学习成果C. 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D. 检验教师的教学质量答案:C5. 以下哪个不是教学媒体的功能?A. 传递信息B. 激发兴趣C. 增加作业量D. 促进互动答案:C二、填空题1. 课程目标的设定应当符合教育的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目的性、可操作性、可测量性2. 在教学设计中,__________是指导教学活动顺利进行的蓝图和依据。
答案:教学计划3. 教学评价的方式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诊断性评价4. 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
答案:专业知识、教学技能5. 合作学习是一种以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为基础的教学策略。
答案:小组合作、互动交流三、简答题1. 简述课程与教学论的基本内容。
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课程设计、实施和评价的学科,它涉及课程目标的设定、教学内容的选择与组织、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应用、教学评价的实施以及教师的专业发展等方面。
该学科旨在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2. 阐述教学媒体在教学中的作用。
教学媒体作为教学过程中传递信息的工具,能够有效地辅助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
它可以帮助教师形象、直观地展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课堂互动,提高教学效果。
00467 课程与教学论 模拟3

00467课程与教学论模拟题三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以下属于“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早期代表的是()。
A.多尔B.麦克尼尔C.博比特D.阿普尔答案:C解析:博比特、查特斯等人于20世纪20年代,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运动”,提出的课程开发理论被称为“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
博比特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开创者。
2.博比特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
A.工作分析B.审议C.活动分析D.程序设计答案:C解析:博比特的科学化课程开发方法可总称为“活动分析”。
所谓活动分析是把人的活动分析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的过程与方法。
3.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圣经”的课程著作是()。
A.《儿童与课程》B.《怎样编制课程》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课程》答案:C解析:拉尔夫·泰勒是现代课程理论的重要奠基者,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集大成者。
他因而被誉为“现代评价理论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泰勒的《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
所以选C。
4.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的是()。
A.概念重建主义课程范式B.泰勒原理C.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D.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答案:B解析:“泰勒原理”被称为课程领域中“主导的课程范式”。
所以选B。
5.旨在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经典教育著作是()。
A.《教学的艺术》B.《大教学论》C.《实验教学论》D.《教育学讲授纲要》答案:B解析: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
所以选B。
6.第一次明确论述了“教育性教学”思想的教育家是()。
A.赫尔巴特B.班杜拉C.桑代克D.斯金纳答案:A解析:赫尔巴特在历史上第一次揭示了教学的“教育性规律”,第一次把教学与道德教育统一起来,对后世影响深远。
7.认为“教育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简称为()。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A卷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主要是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教学论则是研究教学的方法和技巧。
B.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过程、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学科。
C. 语文课程主要是传授语文知识,教学论则是研究如何有效地传授知识。
D.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研究语文学科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的学科。
2.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目标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对语文学科的兴趣和爱好。
B.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C.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D. 语文课程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人文素养。
3. 下列关于语文教学方法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和问答法。
B.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情境法和讨论法。
C.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实践法和自学法。
D. 语文教学方法主要是演示法和实验法。
4. 下列关于语文教学评价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成绩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B.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教师的教学方法。
C.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教师的教学目标。
D. 语文教学评价主要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教师的专业素养。
5. 下列关于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说法,正确的是()A.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教材和参考书。
B.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网络资源和多媒体资源。
C.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学校图书馆和学生自主开发的资源。
D. 语文课程资源主要是教师自主开发的资源和校内外的人文环境。
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30分)1. 请简述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2. 请简述语文课程目标的构成。
3. 请简述语文教学方法的选择原则。
三、案例分析题(每题20分,共40分)1. 某教师在教授《背影》这篇课文时,采用了情境教学法,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让学生深入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第一篇: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著,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B.健体功能C.美育功能D.养德功能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B.双向性C.综合性D.选择性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B.学生中心C.书本中心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B.中观结构C.宏观结构D.微观结构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A.①②③④⑤B.②③④C.①③④⑤D.②③④⑤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B.业务关系C.学习关系D.伦理关系E.情感关系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全国自考(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题型有:1. 单项选择题 2. 简答题 3. 论述题 4. 材料分析题单项选择题1.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是( )A.目标的精确性、全面性、具体性B.目标的具体性、精确性、可操作性C.目标的可操作性、精确性、全员性D.目标的精确性、可操作性、全面性正确答案:B解析:“行为目标”的基本特点:目标的精确性、具体性、可操作性。
故选项B正确。
2.将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的教学方法是( )A.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B.提示型教学方法C.案例探究教学方法D.自主型教学方法正确答案:A解析:共同解决问题型教学方法是通过师生的民主对话与讨论而共同思考、探究和解决问题,由此获得知识技能、发展能力和人格的教学方法。
它把教学过程视为师生平等参与和民主交往的过程。
故选项A正确。
3.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 )A.培养高尚的人B.培养善的意志C.培养自然人D.培养个体独立性正确答案:A解析:苏格拉底早在2 400年前就为我们确立了教学对话的范型——“精神助产术”,他的“精神助产术”基于其独特的哲学观和教育观。
在苏格拉底认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高尚的人——“有美德的人”。
故选项A正确。
4.在浪漫自然主义经验理论中,与“经验课程”相应的教学是( ) A.有意义教学B.机械教学C.发现教学D.合科教学正确答案:C解析:卢梭所倡导的“浪漫自然主义经验课程论”的基本特征为:(1)“经验课程”之“经验”是建立在感官知觉基础上的对事物的认识和反映;(2)“经验课程”的终极目的是使人的善的天性充分展开,使人达到“原始的自然状态”,使人健康、快乐、自由地生活,使人成为“自然人”;(3)“经验课程”内容的基本来源是儿童、自然、知识、社会;(4)与“经验课程”相应的教学是“发现教学”;(5)“经验课程”的理论基础是“启蒙哲学”。
故选项C正确。
5.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征是( )A.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B.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C.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D.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正确答案:D解析:研究认为,范例的基本特征有三个:基本性、基础性和范例性。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d)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主罗义3.明确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就是(c)a.盛赞科夫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c)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更多挑选的过程5.(c)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b.教学原则c.教学方法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奠定者就是(a)a.苏格拉底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黑格尔7.(a)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自学”概念的明确提出者就是(a)a.克伯屈b.杰克逊c.巴罗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c》)。
a.课程b.课程基本建设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基本建设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b)a.工作分析b.课程表决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d)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c)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b)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c)的本质含义是引导教师对课程课堂教学的思考抨击和充分发挥缔造促进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c)a.巴班斯基b.布卢姆c.帕克赫斯特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就是(a)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就是并使学生(b)a.通常发展b.自我实现c.全面发展d.情感发展18.(c)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最新《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汇集一、课程与教学论试题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把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 )A.杜威B.洛克C.凯洛夫D.赫尔巴特2.“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 ) A.活动分析 B.解放兴趣 C.八年研究 D.泰主罗义3.提出“最近发展区”理论假设的是( ) A.赞科夫 B.巴班斯基C.维果茨基 D.列昂节夫4.确定学习者需要的过程本质上是( )A.教师提供选择的过程B.家长提供选择的过程C.学习者自由选择的过程D.学校提供选择的过程5.( )是指向于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
A.教学过程 B.教学原则 C.教学方法 D.教学设计6.“精神助产术”的确立者是() A.苏格拉底 B.亚里士多德 C.柏拉图 D.黑格尔7.( )提出,课程开发的任务之一,是要提供实施的“过程原则”。
A.斯腾豪斯B.泰勒C.塔巴D.奥利沃8.“副学习”概念的提出者是( ) A.克伯屈 B.杰克逊 C.巴罗 D.杜威9.被誉为“现代课程理论的圣经”的著作是(《》)。
A.课程B.课程编制C.课程与教学的基本原理D.怎样编制课程10.施瓦布主张,课程开发的基本方法应是( )A.工作分析B.课程审议C.活动分析D.职业分析11.五六十年代出现了所谓的“三大新教学论流派”,( )是其中之一。
A.行为主义教学论B.人本主义教学论C.尝试教学论D.发展性教学论12.杜威实现课程与教学一体化的具体途径是( )A.从做中学B.反省思维C.主动作业D.问题教学13.被看作是课程开发的经典模式、传统模式的是( )A.情境模式B.目标模式C.批判模式D.过程模式14.( )的本质含义在于鼓励教师对课程实践的反思批判和发挥创造作用。
A.目标原则B.量力性原则C.过程原则D.思想性原则15.“道尔顿制”的确立者是( ) A.巴班斯基 B.布卢姆 C.帕克赫斯特 D.瓦根舍因16.范例教学的三个基本特性是( )A.基本性、基础性、范例性B.基本性、全面性、范例性C.个体性、基础性、范例性D.全员性、基本性、范例性17.“非指导性教学”的教育目的是使学生( ) A.一般发展 B.自我实现 C.全面发展 D.情感发展18.( )是具体体现在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中的教育价值。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课程的实质是指什么?A. 教学计划B. 教学大纲C. 学科内容D. 教学活动答案:C2. 教学论研究的核心内容是什么?A. 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C. 教学过程D. 教学评价答案:C3. 以下哪项不是教学目标的类型?A. 知识与技能B. 过程与方法C.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D. 教学环境答案:D4. 教学设计的基本环节包括哪些?A.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B. 教学目标、教学方法、教学评价C. 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评价D. 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评价答案:B5. 教学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发展C. 惩罚落后学生D. 增加教学负担答案:B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1. 教学过程是教师______、______、______学生学习的过程。
答案:引导、组织、激励2. 教学方法的选用应根据______、______和______来决定。
答案: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学生特点3. 教学评价的类型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__。
答案: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4.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______、______和______的思考和总结。
答案:教学行为、教学效果、教学策略5.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应遵循______、______和______的原则。
答案:针对性、多样性、有效性三、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
答案:教学目标的三个维度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是学生通过学习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过程与方法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掌握的学习方法和思维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应形成的积极情感、正确态度和价值观念。
2. 描述教学评价的功能。
答案:教学评价的功能主要包括诊断功能、激励功能、导向功能和反馈功能。
诊断功能是指通过评价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找出问题所在;激励功能是指评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兴趣;导向功能是指评价可以引导学生的学习方向和教师的教学方向;反馈功能是指评价可以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关于教学效果的反馈信息。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PDF.pdf

书山有路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 (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 (二)任务分析 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 (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 (四)目标表述 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 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 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
2
书山有路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 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 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 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 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 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 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 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

《课程与教学论》试卷及答案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1.首次把课程开发视为一个专门的学术研究领域,进而开启了课程开发科学化历程的是(A )A.博比特B.查特斯C.哈里斯D.泰勒2.实践性课程开发理论的代表人物是(C )A.赫尔巴特B.布鲁纳C.施瓦布D.杜威3.“泰勒原理”的实践基础是(C )A.活动分析B.解放兴趣C.八年研究D.泰罗主义4.提出“课程教学”概念的教育家是(C )A.艾斯纳B.斯宾塞C.韦迪D.布劳迪5.以下属于学术中心课程代表的是(B )A.罗杰斯B.布鲁纳C.杜威D.克伯屈6.美国课程论专家博比特所提倡的课程开发方法被称为(C )A.目标分析B.工作分析C.活动分析D.过程分析7.第一次提出“教育教学的心理学化”思想的教育家是(D )A.夸美纽斯B.卢梭C.赫尔巴特D.裴斯泰洛齐8.评价在本质上是受“实践理性”所支配,它强调评价者与被评价者的交互作用、强调评价者对评价情境的理解、强调过程本身的价值,这是属于(D )A.主体取向的评价B.客体取向的评价C.目标取向的评价D.过程取向的评价9.杜威提出实现课程与教学统一的具体途径是(D )A.上课B.被动作业C.训练D.主动作业10.施瓦布主张课程审议的主体应该是(C )A.课程专家B.教材专家C.课程集体D.教师11.在课程开发或课程实施完成之后所施行的评价,称为(B )A.形成性评价B.总结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游离性评价12.《中国大百科全书·教育》中把课程定义为“课程是指所有学科的总和,或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各种活动的总和”。
这种观点认为课程就是(A )A.学科B.目标C.计划D.经验13.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确立的标志是(D )A.拉特克称自己的新的教学技术为“教学论”B.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的出版C.卢梭《爱弥儿》的出版D.夸美纽斯《大教学论》的出版14.学术中心课程最基本的特征是(A )A.强调学科结构B.强调学科知识C.强调学生心理D.强调学生兴趣15.按照美国课程理论专家派纳的观点,20世纪70年代以来课程研究的范式正从“课程开发范式”转变为(B )A.课程解读范式B.课程理解范式C.课程评价范式D.课程实施范式16.按照斯皮罗等人的观点,随机访问教学作为一种教学途径,更适合于(C )A.初级学习B.分散学习C.高级学习D.集中学习17.社会本位综合课程的典型范例是(C )A.相关课程B.融合课程C.轮形课程D.广域课程18.“国家课程开发”与“校本课程开发”的关系问题本质上是国家与学校在课程变革中的(B )A.地位平等问题B.权利关系问题C.义务关系问题D.利益关系问题19.以下属于建构主义教学模式的是(A )A.情境教学B.非指导性教学C.范例教学D.程序教学20.我国当下推行的“素质教育”,实质上体现了当今世界课程改革的一个共同趋势,即追求(C )A.国际性与民族性的内在统一B.平等与高质量的内在统一C.科学世界与生活世界的内在统一D.教师主体与学生主导的内在统一21.美国的评价专家古巴和林肯把课程与教学评价的发展历史分为四代,其中认为“评价在本质上是描述教育结果与教育目标相一致的程度”的是(B )A.第一代评价B.第二代评价C.第三代评价D.第四代评价22.奥苏贝尔讲解式教学的设计原则是(D )A.包摄性较广的原则与包摄性较弱的原则。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七

24、过程取向的评价在本质上受(实践理性)支配
25、“非指导性教学”模式的创立者是(罗杰斯)
26、从研究方法上来看,行动研究属于(质的研究)
盖充分的实例或变式,分别用于说明不同方面的含义,而且各实例都可能同时涉及到其他概念。因此,这种教学绝非为巩固知识、技能而对所学内容的简单重复,而是对所学内容之意义的不断构建。这种教学的基本信念是:一种内容或知识的意义是多元的、无止境的、不同主体的、
同一主体在不同情境中会对之不断建构出新的意义。(1)材料表述的是哪种教学模式?它的涵义及特征是什么?(2)这种教学模式的基本构成要素或环节是什么?
教养自己的子女所需要的科学知识。这类课程对应于“抚养和教育子女的活动领域”。第四部分是历史、社会学。这是合理地调节自己行为所必需的知识。这类课程对应于“维持适当的社会和政治关系的活动领域”。第五部分是绘画、雕塑、音乐、诗歌等。
这是了解和欣赏自然、文化、艺术的知识。这类课程对应于“满足爱好和感情的活动领域”。由此看来,斯宾塞的课程论是“唯科学主义”的,反对历来的人文主义课程论;而且还是“功利主义”的,反对脱离生产和甚或实际的绅士教育课程或古典文科中学
11、课程实施的取向集中表现在(对课程变革计划与课程实施过程之关系的不同认识方面)
12、在人数特别少的学校里,把几个学年的学生归入同一个班级,之中组织形式是(复式教学)
13、赫尔巴特提出的教学的“形式阶段”包括明了、联合、系统和(方法)
14、“课程开发范式”把课程视为(学校材料)
15、认为“教学就是从外部对心灵进行塑造”的教学观可以简称为(塑造说)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语文课程的核心素养包括哪些方面?A. 语言知识、文化素养B. 思维能力、审美情趣C. 语言技能、文化理解D. 语言知识、思维能力、审美情趣2. 教学论中,教学目标的设置应遵循哪些原则?A. 明确性、可行性、可测量性B. 灵活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是3. 语文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A. 增加课外阅读量B. 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探索C. 只教授课本知识D. 强制学生完成阅读任务4. 教学设计中,教学内容的组织应遵循哪些原则?A. 逻辑性、连贯性、完整性B. 随意性、多样性、创新性C. 系统性、全面性、发展性D. 以上都不是5. 语文课程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B. 只教授标准答案C. 避免学生提出不同意见D. 以上都不是6. 语文教学中,如何评价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A. 通过标准化测试B. 通过学生的阅读量C. 通过学生的阅读速度D. 通过学生的阅读深度和理解广度7. 教学方法的选择应依据哪些因素?A. 教学目标、学生特点、教学内容B. 教师的喜好、学生的喜好C. 教学设备、教学环境D. 教学时间、教学资源8.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 增加学生的写作练习B. 减少学生的口语表达机会C. 只教授语法规则D. 以上都不是9. 教学评价的目的是什么?A. 选拔优秀学生B.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 惩罚落后学生D. 以上都不是10. 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A. 鼓励学生进行创造性写作B. 限制学生的想象力C. 只教授传统知识D. 以上都不是答案:1. D2. A3. B4. A5. A6. D7. A8. A9. B 10. A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请简述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性。
答:批判性思维是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重要能力。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 著)试题库(含答案)_董少华

《课程与教学论》(张华著)试题库(含答案)作者:董少华目录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 (1)第二章课程开发与教学设计的基本模式 (13)第三章课程与教学的目标 (20)第四章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选择 (25)第五章课程与教学的组织 (30)第六章课程实施与教学过程 (38)第七章课程与教学的评价 (40)第八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发展趋势 (43)第一章课程与教学研究的历史发展一、名词解释1.课程(博比特观点)2.学术中心课程3.观念4.统觉5.经验课程6.作业(杜威)7.教学二、填空题1. 年,美国著名教育学者博比特出版《课程》一书,被认为是课程成为一个独立研究领域的标志。
2.截止到20世纪20年代上半叶,课程这一研究领域最先在国比较完整地确立起来。
3.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诞生的社会背景是20世纪初美国发生的“”。
4. 被誉为美国的“科学管理之父”。
5. 是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的奠基者和开创者。
6.在1924年的《》中,博比特进一步把人类经验分析为语言活动、健康活动、公民活动、一般社交活动、休闲娱乐活动、维持个人心理健康的活动、宗教活动、家庭活动、非职业性的实际活动、个人的职业活动10大领域。
7.由于对教育评价理论、课程理论的卓越贡献,被誉为“当代教育评价之父”、“现代课程理论之父”。
8.1934年,泰勒出版了《》一书,从而确立了其“评价原理”。
9.1949年,泰勒出版了《》一书,确立其“课程基本原理”。
10.学术中心课程有三个基本特征,即学术性、专门性和。
11.施瓦布在《实践3:转换成课程》一文中确立了一种新的课程理念即实践性课程,在施瓦布看来课程是由教师、学生、、环境四个要素构成,这四个要素之间持续的相互作用便构成实践性课程的基本内涵。
12.在教育史上,第一个倡导教学论的是德国教育家。
13.夸美纽斯是捷克著名的教育家,其1632年用捷克语出版了《》一书,目的是阐明“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该书标志着理论化、系统化的教学论的确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程与教学论模拟试题(附答案)
一.填空题1.()()(),是课程与教学论研究的三大任务。
2.()中的()可以说是我国乃至世界最早的教育学专着,系统地总结了我国先秦时期的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
3.()标志着教学论作为一门学科的诞生。
4.古希腊教育包括斯巴达()教育和雅典的()教育。
5.()是世界教育史上第一位对发现学习从理论上进行详细研究、周密论证的教育学家。
6.博比特的()问世标志着课程作为一门研究领域的诞生。
7.永恒学科大致有三大类:()()()。
8.教学过程的动力是指()和()的动力。
9.课程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10.教学设计的前期准备分析主要包括:()分析()分析()分析。
二.选择题
下列选择题中有的是单选题,有的是多选题,请将所选择的答案的序号字母填上空格多选题的答案多于标准答案则扣分。
1.下面哪项不属于课堂教学的具体内容()。
A.全班上课B.班内分组教学C.多媒体教学D.班内个别教学
2.教学媒体分为()。
A.单项教学媒体B.双项教学媒体C.自学媒体D.传递媒体教学3.讲授法的类型()。
A.讲述B.讲解C.讲读D.讲演
4.教学环境的功能有哪些()。
A.益智功能
B.健体功能
C.美育功能
D.养德功能
5.我国基础教育新课程结构的基本原则有那些()。
A.均衡性
B.双向性
C.综合性
D.选择性
6.赫尔巴特的教学主张可以归结为()。
A.教师中心
B.学生中心
C.书本中心
D.课堂中心7.下列哪些选项是钟启泉认为的西方迄今为止出现的课程结构()。
A.整体结构
B.中观结构
C.宏观结构
D.微观结构
8.下列那一选项是美国课程专家古德莱德提出的课程层次()。
①理想课程②文件课程③理解课程④实施课程⑤经验课程
A.①②③④⑤
B.②③④
C.①③④⑤
D.②③④⑤
9.我们一般说的师生关系是指()。
A.朋友关系
B.业务关系
C.学习关系
D.伦理关系
E.情感关系
10.列哪些选项是属于发展性评价的功能()。
A.导向功能
B.评价功能
C.激励功能
D.调节功能三.判断题1.认识课程与教学论的客观规律,这是课程与教学轮的基本任务之一。
()2.现代教学论是以德国的赫尔巴特为代表。
()3.表现性评价是指通过观察学生在学习上的表现来评价学生已经取得的发展成就。
()4.课堂教学心理环境可分为积极的,消极的和反抗的三种类型。
()
5.问题解决的过程是一种“探索——失败——成功——再探索”的过程。
()四.简答题1.简述教学媒体的作用。
2.教学环境有哪些功能? 3.研究性学习具有哪些主要特征?4.课程的分类标准是什么?五.论述题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
2.试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
六.材料题材料一:一种好的教学方法对教学的顺利开展并且获得优异的成效,具有重要意义。
材料二:05级中文班的同学在九小见习时,九小的王进老师向他们面授教学技巧,王:“教学有多种方法,每一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效果,但是我们选择哪种教学方法的时候应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具体实际,充分考虑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
”
问题:
1.结合材料一,说说教学方法的作用?
2.根据材料二,谈谈选择教学方法应考虑哪些因素?
3.根据上述材料,结合这次见习的心得体会,围绕《课程与教学论》的相关知识谈谈自己对教学技能的认识或对教学方法的看法。
答案
一.填空题
1.揭示规律,确立价值,优化技术
2.《礼记》,《学记》
3.《大教学论》
4.军事,文雅
5.布鲁纳
6.《课程》
7.理智训练的内容理智训练的方法理智训练的工具8.教学过程运行发展9.对课程本身的评价对教师课程实施评价对学生课程进行评价10.教学背景教学任务学习者二.选择题1.C2.A B C3.A B C D4.A B C D5.A C D 6.A C D7.B C D8.A9.B D E10.A B C D 三.判断正误
1.√2.X(以美国的杜威为代表)3.X(观察学生在完成任务是的表现)4.√5.X(探索——失败——纠正——再探索)四.简答题1.①辅助师生的教与学②提供学生训练或实践的机会③有利于发现学习④有利于个性化教学⑤有利于教学互动2.①益智功能②体健功能③美育功能④美德功能
3.①发挥主体性,促进学生相应的发展
②通过合作和协商,加深对学科知识的认识
③提供探究的实践机会,让学生了解社会,认识社会
④个性与民主性的统一
4.①以培养目标为标准
②以课程内容或范围为标准
③以学生在课程中的主要学习方式为标准
④以管理方式为标准
⑤以课程开发为标准五.论述题
1.论述课程与教学目标设计的策略要点:(一)目标分解
①进行学习需要和兴趣的分析
②进行学习任务选择
③进行学习任务的组织
④单元目标的表述和归类(二)任务分析①确定学生的起点能力
②分析使能目标及其类型
③分析学习的支持性条件(三)起点确定
①分析新知识的学习所需要的先备知识和,技能
②目标能力的分析
③了解学生对所学知识的(四)目标表述2.论述综合课程在全国大规模推广的可能性要点:
第一,综合课程建立了教学与学生经验,社区生活的联系,可以给学生提供考察世界的整体观念,使各类知识能够相互支撑,更为
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使学生能够产生学习上的联系,综合的方式和观念。
第二,综合课程超越了分科课程的学科局限,强调各类知识的横向联系,为课程提供了更大的包容性,灵活性和适应性,具有更强
的吐故纳新的能力,同时,提供了多学科方法和视野,更利于培养学生的整合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
第三,综合课程强调各类知识的整合,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知识结构相互沟通的机会,强调开展学科综合性学习活动,以更好的
完成学科课程内容的教学,它与综合实践活动有着相同的活动方式,但他的目标是服务于学科教学内容。
同时也更有利于学生和教师开
展研究,增强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自觉性。
六.材料分析题
1.教学方法的作用:
①沟通师生教与学的中介
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必要手段
③实现教学理论指导教学实践的基本途径2.教学方法的优选因素:①依据教学目标选择教学方法
②依据教材内容选择教学方法
③依据学生实际特点选择教学方法
④依据教学环境选择教学方法
⑤依据教师自身素质选择教学方法3.教学技巧:
①采取点名的方式来吸引小学生的注意力,防止学生开小差
②不断向学生强调学习的重要部分
③联系回忆,即时温故知识
④鼓励,表扬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⑤小组竞赛,提高教学的效率
⑥教学方式创新,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多做游戏,以师生互动的形式来学习
⑦教师应为人师表,在学生面前建立自己的权威,使学生能很好的配合老师的教学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