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代史纲要chap5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5_图文
4、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及历史教训 原因:(1)客观上国民党右派的背叛 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联合力量大大超 过了革命力量,国民党背信弃义地对共产 党及其领导的工农群众发动突然袭击 (2)主观上中共经验不足 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对中国历史和社会状 况缺乏深刻的了解,对中国革命的规律缺 乏研究,缺乏理论修养和实践经验。
历史教训: 惨痛的失败给中国人民以深刻的经验教 训,使共产党员逐渐认识到,要领导人民 取得革命的胜利,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对 革命的领导权,必须掌握革命的武装,坚 持武装斗争。
本文档支持任意编辑, 下载使用,定会成功!
(1)中国无产阶级的发展壮大 (2)十月革命的爆发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 义 (3)巴黎和会上中国的外交失败和北洋政府 的卖国媚外
2、过程: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1)5月4日到6月5日,以学生为主。5月4日,北京 13所大专院校3000名学生,在天安门游行示威, 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拒绝在和约上 签字”,强烈要求惩办亲日派卖国贼。 (2)6月5日,以无产阶级为主 北洋军阀政府在北 京逮捕学生的行为,进一步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 愤,6月5日,上海工人举行政治罢工,支援学生 的反帝爱国运动,形成了以工人阶级为主的全国 氛围的群众性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 在全国人民的压力下,北洋军阀政府被迫释 放了被捕学生,免除了曹汝霖,陆宗舆,章宗祥 的职务,28日,出席巴黎和会的代表,拒绝在和 约上签字。五四运动取得了胜利。
2、成立的过程——“一大”的召开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代 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13 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列席会议的还 有共产国际的代表马林和共产国际远东书 记处代表尼科尔斯基,大会的中心任务是 讨论成立中国共产党。
四、第一次国共合作 中国共产党在列宁和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在 党的二次代表大会上确定了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 命时期的革命纲领;认识到必须建立广泛的统一 战线才能争取到革命的胜利;随后中国共产党确 立了与孙中山领导的中国国民党携手合作,建立 革命统一战线,共同抗击敌人的方针,与此同时, 孙中山也确立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 策,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召开标志着国共合作的 正式形成,民主革命统一战线正式成立,中国革 命进入一个新阶段。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原创版)目录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概述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阶段和特点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教训和启示正文【一、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概述】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主要涉及中国近现代史的基本脉络、重要阶段、关键事件以及历史教训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这个测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深刻领会中国近现代史的内在规律,从而为我们今天的工作和生活提供有益的历史借鉴。
【二、中国近现代史的主要阶段和特点】中国近现代史自鸦片战争以来,可分为三个主要阶段:第一个阶段是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这一阶段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主要特点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逐渐加深;第二个阶段是从甲午战争到辛亥革命,这一阶段是中国近代史的发展,主要特点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第三个阶段是从辛亥革命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这一阶段是中国近代史的完成,主要特点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三、中国近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及其影响】1.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近代史的开端,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国家。
2.甲午战争:加速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进程,激发了民众的民族觉醒。
3.辛亥革命:推翻了满清政权,建立了中华民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4.五四运动: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中国无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
5.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新民主主义革命取得胜利,中国历史进入社会主义新纪元。
【四、中国近现代史的历史教训和启示】1.历史教训: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表明,只有实现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才能使国家繁荣富强。
任何违背民族利益、阻碍历史发展的势力和政策,都不可能使中国走向强盛。
2.历史启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继续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不断发展社会主义事业,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4月,国民党四派军阀联合讨伐奉 系军阀张作霖。 1928年6月4日5时23分,张在皇姑屯被日 本人炸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通电全国,宣 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 帜。” 从此,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 继续存在。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自己 的统治,实现了形式上的统一。
毛泽东不仅在实践上首先把革命的进攻方向
指向农村,而且从理论上阐明了武装斗争的 极端重要性和农村应当成为党的工作中心的 思想。
1928年10月和11月毛泽东写了《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 1930年1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930年5月《反对本本主义》,标志着中国 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初步形成。
革命的特点,中国革命的规律不了解,对 于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没 有统一的理解。”
二、中国革命的历史性转折
长征初期,中共中央领导人博古和共产国际代表李 德犯了退却中逃跑主义错误。 严酷的现实教育了广大指战员,他们开始怀疑、不 满错误领导。 一些支持过“左”倾错误的领导如张闻天、王稼祥 等也改变态度,转而支持毛泽东的正确主张。
白色恐怖笼罩着全国城乡。
1927年3月到1928年上半年,被杀害共产
党员和革命群众达310000人,共产党员 26000多人。 1927年共产党员人数由579000人锐减至 10000人。
敢不敢坚持革命?
对这个问题,中国共产党人的回答是坚定的、
明确的!——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 的斗争! (1)南昌起义 (2)八七会议 (3)秋收起义 (4)广州起义
三、总结历史经验 迎接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PPT精品文档
2、中国共产党探索中国革命新道路的理论成果
从1928年10月至1930年 5 月,毛泽东先后发表《中国的 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 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 主义》等文章,阐述了共产党 领导的土地革命、武装斗争与 根据地建设这三者的辨证关系 和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它标 志着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 政权理论的基本形成。
1、1927年后三次“左”倾错误在中央的领 导
第一次是以瞿秋白为代表的“左”倾盲动主义错 误
第二次是以李立三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第三次是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明
2、 王 明 “左” 倾 错 误 在 苏 区 的 影 响
国民党政府实行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首先,为了镇压人
最后,实行文化专制
民和消灭异其己次力,量为了镇压再人次民,和推行主保义甲,剥夺人民的言
,国民党建立消了灭庞异己力量,制国度民,党以控论制和人出版自由。
大的军队。建立了庞大的特民务,系禁统止革命活
——军统 和中统动。。
国 民 党 的 军 队
保长印
军
3、中国革命开始走向复兴
到1930 年初,共产党领导 人民群众建立了大小十几 块农村根据地,红军发展到 7万人,连同地方武装共约 10万人。农村革命根据地 成为积蓄和锻炼革命力量 的主要战略阵地。
红 军 在 渡 河
(二) 反“围剿”作战与土地革命
1.反”围剿”作战
从1930——1932年 底,蒋介石集中兵力 ,向中央根据地发动 了四次围剿,但先后 都失败了。对其他革 命根据地的围剿战争 也相继失败。
1927年8月,党中央召开了著名的八七会议,确定了 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对统治的总方针,毛泽 东在会议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八 七会议使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前进了一大步,开始了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
中国近代史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一次下野及复职
• 宁派.汉派,沪派(西山会议派国民党元老) 三派争夺,但在反共反人民立场上是一致的.汉 派倒蒋,宁派排挤蒋,蒋被迫27年8月8日下野.下 野后南京方面落入桂系李宗仁手中.汪李协商宁 汉合流.沪派指责汪防共不力,汪被迫下野回汉 成立武汉政治分会,又发生宁汉战争.蒋利用派 系矛盾提议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预备会,通 过了拥蒋复职决定,从此开始军事独裁统治。
视频:低潮里的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二)开展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斗争
1.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八七会议”
位于汉口鄱阳街139号的八七会议会址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八七会议评价
• 毛泽东批评了陈独秀的右倾错误。他着 重强调:“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这是一个对中国革 命极其重要的论断。 • 会议正式确定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 的方针,并把领导农民进行秋收起义作为当 前党的最主要任务。从而使全党没有在白色 恐怖面前惊慌失措,指明了今后革命斗争的 正确方向。开始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 争兴起的历史性转变。 • 存在两大隐患:一是左倾情绪没及时清 理,二是对农村根据地没充分认识.
视频:井冈山土地革命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一、党内连续出现三次“左”倾错误
瞿秋白
李立三
王
明
时间:192711-192804
时间:193006-09
时间:193101-193501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1924年至1927年,国共合作进行了北伐战争,旨在推翻北洋军阀 的统治,实现中国的统一。
02
政治发展
政治体制变革
辛亥革命
结束了长达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 专制制度,建立了中华民国,颁 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确
立了总统制共和制。
五四运动
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 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 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
中日关系
中日关系在近年来面临 一些挑战和困难,但双 方在经贸、文化等领域 的交流与合作仍然持续 进行。
国际事务中的重要事件
联合国改革
中国支持联合国改革,主张加强联合国的作用和权威,提高发展 中国家的代表性。
应对全球性挑战
中国积极参与应对全球性挑战,如气候变化、恐怖主义、跨国犯罪 等,为国际社会提供重要支持和贡献。
3
城乡社会结构分化
城乡之间在社会结构、经济发展和文化水平上逐 渐出现分化,城市逐渐成为社会发展的中心。
文化思潮和运动
西方文化传入与本土文化回应
01
西方文化的传入引发了本土文化的回应和冲突,形成了各种文
化思潮和运动。
新文化运动
02
以陈独秀、胡适等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提倡科学、民主和新
文学,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和反思。
进入21世纪后,中国提出了现代化建设目 标,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强创新和科 技发展,提高国际竞争力。
重要经济人物和思想
陈云
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工作重要领 导人之一,提出了“一要吃饭,
二要建设”的经济建设方针。
邓小平
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提出了“ 社会主义也可以搞市场经济”的 思想,为中国经济发展奠定了基
中国近代史纲要五.
hanlan
2018/8/10
1
第二节 从局部抗战到全国性抗战
一、中国共产党举起武装抗日的旗帜 九一八事变后的第三天,中共中央就发表宣言,揭露日本 帝国主义侵战东北的目的是使中国完全变成它的殖民地。 从此以后中共中央发布一系列文告,号召全国工农武装起 来,进行民族的自卫战争。 具体内容见书P100 二、局部抗战与救忘运动的兴起 (一)、抗日救忘运动的兴起 具体内容见书100页
2018/8/10
3
三、国共第二次合作的实现和全国性抗战的开始
(一)、一二。九运动和共产党提出抗日民族统 一战线新政策。 一二 · 九运动打击标志着中国人民抗日救亡运动新 高潮的到来,运动之际 ①中国共产党及时提出抗日民族统一的新政策 ②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就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 临时中央政府和中共中央的名义发表《为抗日救 国告全国同胞书》 ③呼吁停止内战,集中一切国力,为抗日救国的 神圣事业而奋斗。 2018/8/10 4
2018/8/10 2
(二)共产党人与部分国民党人合作抗日 {局部抗战&救亡运动的兴起: 1、1932,1十九路军将领蔡廷锴、蒋光鼐在福州 举行抗日反蒋事变(“福州事变“)。 2、1934,4中国共产党提出宋庆龄、何香凝、李 杜等1779人签名发表了《中国人民对日作战的 基本纲领》号召中国人民自己起来武装驱逐日 本帝国主义。
2018/8/10 9
(1)1938年初,周恩来担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政 治部副部长。中国共产党人参加国民参政会;中共中央 长江局、南方局先后具领导了大后方的抗日民族统一战 线工作。1944年9月,中共参政员林伯渠在国民参政 会上提出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主张。 (2)中国共产党积极领导和开展国统区进步文化 工作,推动和参与文化界抗战团体的组建和发展。 (3)国民党统治区的抗日民主运动和进步文化工 作,是全民族抗日战争中的一条重要的战线,对于激发 大后方人民的爱国民主意识、坚持国共合作团结抗战、 支援抗战前线、积蓄革命力量等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2.迎接抗战的到来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中央所进行的理沦工作, 对党的政治路线、军事路线和思想路线进行了拨乱反 正的工作,从思想上、理论上武装了中国共产党人, 使他们满怀信心地去迎接即将到来的伟大的抗日民族 解放战争。
3.红军长征胜利及伟大意义(1934.10—1936.10)
遵义会议后,在毛泽东等的领导下,中央红军采取灵 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河、巧渡金沙江、抢渡大渡 河、飞夺泸定桥、翻越人迹罕至的夹金山,摆脱了数十万 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赢得了战争的主动权。
大渡河铁索桥
1935年6月中央红军抵达四川懋功(今小金)地区,同5月 初离开川陕根据地实行转移到达那里的红四方面军会师。之 后,中共中央又同红四方面军领导人张国焘分裂中央、分裂 红军的严重错误进行了坚决的斗争。为了贯彻北上方针,红 军经过茫茫草地,历经艰险。随后中共中央决定将北上红军 改称陕甘支队,先行北上,于10月19日到达陕北吴起镇,同 红十五军团会合,中国共产党所领导的革命力量有了新的落 脚点和战略基地。至此,中央红军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胜利结 束。1936年10月,红二、四方面军先后同红一方面军在甘肃 会宁、静宁将台堡(今属宁夏回族自治区)会师。至此,三大 主力红军的长征胜利结束。
2.遵义会议(1935年1月15日—17日)
1934年12月11日湖南通道会议 遵义会议集中解决了当 时具有决定意义的军事问题和 组织问题。 经过激烈的争论,多数人 同意以毛泽东为代表的正确意 见,批评了博古、李德在第五 次反“围剿”中的错误。会议 增选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务 委员,并委托张闻天起草《中 央关于反对敌人五次“围剿” 的总结的决议》(即遵义会议 决议)。
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在于:
第一,伟大的红军长征,翻开了马克思列宁主 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新篇章。 长征途中,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 人坚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 实践相结合,正确解决了关乎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 三个全局性问题,即:引领红军向哪里去的战略方 向问题,使党和红军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 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 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精品文档22页
本章重点 1、国民党独裁统治的实质和中国共产党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 斗争的正义性。 2、中国共产党人探索农村包围城市新道路的艰辛实践和理论, “左”倾教条主义的表现、根源和危害。 3、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意义。 4、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
本章提示 注意了解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艰难困苦的环境下
探索中国革命规律的理论创新精神。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东北易帜:张学良1928年12月29日宣布东北服从国民政府, 改易旗帜”。北洋军阀时代结束,国民党就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自 己的统治 。
2、《训政纲领》:1928年颁布的规定国民党一党专政独裁统 治的文件。
3、官僚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的国家垄断资本。同外 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地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 家垄断资本。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要考点讲解
一、基本概念
14、《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提出了乡村为中心的思想, 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15、《反对本本主义》:毛泽东1930年5月发表。主要针对党 内盛行的吧马克思主义教条化、把共产国际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 错误倾向,坚持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重要性。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重要考点讲解 二、简答题 2、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的立场和主张是什么? (2)其立场和主张是 总:一方面不满国民党当局的内外政策;另一方面又错误地认
为中国共产党的革命主张不适合中国国情。希望国共之间另立一个 新党,走另一条“复兴中国革命” 的道路。
分: 政治上主张进行“平民革命”,推翻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建立 各级平民政权; 经济上主张实行土地国有,实现“耕者有其田”。
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讲稿
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讲稿标题: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与演变讲稿内容:一、引言在近代中国历史上,革命的转折与演变是一个重要的主题。
这一时期,中国经历了从封建社会向现代社会的转型,经历了多次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变革。
这些变革不仅深刻地影响了中国的历史进程,也对世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点1.辛亥革命辛亥革命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革命,它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这次革命标志着中国封建社会的结束和民主时代的开始。
1.五四运动五四运动是一场由学生发起的爱国运动,它反对北洋政府的卖国政策,主张民主、科学、自由、平等。
五四运动对中国思想文化、政治制度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三、近代中国革命的演变过程1.国民革命国民革命是一场由国共合作发起的革命运动,旨在推翻北洋政府,实现国家的统一和民主化。
这场革命最终失败了,但它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1.抗日战争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战争,它抵抗了日本侵略者长达八年之久。
这场战争不仅保卫了中国的领土完整,也激发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热情。
1.新中国成立新中国成立标志着中国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
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长期的革命斗争,最终实现了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
新中国的成立对中国历史进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四、结语近代中国革命的转折与演变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
通过这一时期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深刻地认识到历史进程的复杂性和曲折性。
同时,我们也可以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
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统治与社会矛盾(一)南京国民政府初期的内政1、蒋介石下野1927年4·12政变后,国民党蒋介石集团于18日南京举行国民政府成立大会,至此,南京国民政府成立。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之际,面对的是国民党内的三个集团(即武汉的汪精卫集团、上海的西山会议派、南京的蒋介石集团)都力图享有国民党“正统”地位。
面对这种局面,南京国民政府充分地运用政治上、外交上手段达到联合或分化瓦解目的。
在此后一年零八个月的时间里,在先事取得国民党内部主要政治集团统一之后,进而又取得了全国政权的统一。
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就形成了宁、汉对峙的局面,随时都有可能兵戎相见,但蒋介石突然于1927年8月13日宣布辞职,蒋介石的辞职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宁、汉合作的实现,于是在8月25日,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宁、汉合作正式实现。
在改组过程中由于权力分配不均,武汉方面变卦,策动唐生智打出“护党”旗帜,挟鄂、湘、赣三省,反对改组特别委员会。
10月下旬,演成宁汉战争,结果武汉方面战败,南京方面的势力扩展到武汉。
武汉方面遭此打击后,一些政治、军事人员陆续到达广州,成立国民党中央执行委员会临时办公室,同南京抗衡。
正值国民党内部各派别纷争不已的时候,北方的奉张乘机对山西的国民革命军和陕西、河南的国民革命联军发动进攻。
同时,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装起义和工农武装割据在全国各地出现,严重威胁着国民党政权的巩固。
为此,国民党各派、各集团又主张蒋介石复职。
辞职后的蒋介石在老家奉化停留了一个半月,随后于1927年9月28日前往日本,与日本首相田中义一会谈,以不危害日本在中国东北特殊利益为保证,换取了日本不干涉国民革命军行动,不再支持北洋军阀的承诺。
在获悉国内急需复职后,蒋介石于1927年11月10日回国。
12月10日,国民政府复任蒋介石为国民革命军总司令。
1928年1月2日,蒋介石回南京复职,并立即着手召开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决策若干重大问题。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5章
第五章(一)1.识记(1)东北易帜学良于1928年12月29日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
北洋军阀不再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继续存在。
(2)官僚资本官僚资本是中国的垄断资本,它控制了全国的经济命脉。
这个垄断资本,和国家政权结合在一起,成为国家垄断资本;同外国帝国主义、本国地主阶级密切的结合着,成为买办的封建的国家垄断资本。
这就是蒋介石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2.领会:中间党派及其社会基础20世纪二三十年代,在中国政治舞台上,活跃着一些处于国共两党之间的中间党派。
它们的社会基础,主要是民族资产阶级、上层小资产阶级及其知识分子。
(二)1.识记:(1)八七会议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秘密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
会议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陈独秀的右倾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斗争的方针,并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毛泽东在发言中着重阐述了农民问题和武装斗争对于中国革命的极端重要性。
八七会议给正处在思想混乱和组织涣散的中国共产党指明了出路,为挽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做出了巨大贡献。
这是由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一个历史转折点。
(2)毛泽东与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八七会议后,毛泽东作为中央特派员到湖南改组省委并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
9月9日,起义爆发。
同南昌起义相比,湘赣边界秋收起义的特点在于:①它放弃了“左派国民党”运动的旗号,公开打出了“工农革命军”的旗帜。
②,它不仅是军队的行动,而且有数量众多的工农武装参加。
(3)《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年1月,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进一步指出,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是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的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批评“城市中心论”提出了以乡村为中心的思想,初步形成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专题测验五摘要:一、前言二、专题测验五的题目与答案三、答案解析四、总结正文:【前言】中国近现代史是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深入了解的领域,因为这不仅是我们国家的历史,更是我们自己的历史。
在这个专题测验中,我们将对一些重要的问题进行测试,以加深对这段历史的理解。
【专题测验五的题目与答案】专题测验五共有十道题目,主要涉及的内容包括:1.中国近代史的开端是什么?答案:鸦片战争。
2.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是谁?答案:洪秀全。
3.洋务运动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学习西方科技,振兴国家。
4.戊戌变法的主要推动者是谁?答案:康有为、梁启超。
5.辛亥革命的发生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1911 年。
6.五四运动的导火线是什么?答案: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7.中国共产党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1921 年。
8.抗日战争胜利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1945 年。
9.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时间是什么时候?答案:1949 年。
10.改革开放的政策始于哪一年?答案:1978 年。
【答案解析】对于每一道题目,答案都是明确的,但也需要对其进行深入的理解和解读。
例如,鸦片战争是中国近代史的开端,因为它标志着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洪秀全作为太平天国运动的领导人,他的思想和行为对那段历史产生了深远影响。
对这些历史事件的深入理解,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
【总结】通过这次专题测验,我们可以看到中国近现代史的发展脉络,也可以看到中国人民为了民族复兴所做出的努力和牺牲。
这段历史充满了曲折和挫折,但也充满了希望和奋斗。
中国近代史纲要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第二节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第一节 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
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确立
二、土地革命战争的兴起 三、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一)国民党政府“统一”全国
1、宁汉对立与宁汉合流 1927年8月,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 宁、汉合作正式实现。 1928年1月, 国民党二届四中全会召开, 标志着国民党形成了以蒋介 石为核心的统一。
第三 30万 次 第四 40万 次
3万
12万
1931年 7月 — 3万 —1931年9月 1932年 7月—— 4万 1933年3月
济南惨案中遭杀害的蔡公时
日本军国主义践踏国际法准则,残杀了国民党政府山东特派交 涉员及16名外交人员。日军于5月3日深夜包围并强行搜查了山 东交涉署,特派交涉员蔡公时用日语表示抗议:“我们是外交 官,这里是非战斗单位,不许搜查。”日军却毫不理睬,将蔡 捆绑起来,把他的耳朵和鼻子割去。蔡公时坚持民族气节,怒 斥日军暴行:“日本人对我如同古代奴隶社会对 待 俘虏一样”,“日军决意杀害我们,惟此国耻, 何 时可雪?野兽们,中国人可杀不可辱!”日军大 怒,又将他的舌头、眼睛挖去,并对其他人也百 般摧残。最后,除一人侥幸逃脱外,其余的人全 部被日军杀害。其状之惨,令人目不忍睹。
2、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道路理论。
3、土地革命的意义和共产党的土地政策。
4、遵义会议在中国革命史上的历史地位。
难点问题:
1、中国革命是怎样走上“工农武装割据”道路的?
2、二、三十年代共产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 3、长征精神及其时代意义。
第五章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01
在现代社会中,民主法治是社会进步的重要保障,只有加强民
主法治建设,才能保障人民的权利和利益。
必须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02
在现代社会中,经济高质量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础,只有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才能实现人民的共同富裕。
必须加强文化建设
03
在现代社会中,文化是民族的精神支柱,只有加强文化建设,
才能推动民族文化的繁荣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经济体制改革
1978年改革开放后,中国开始逐步打破计划经济体制,实行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释放经济活力。
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
经过多年的改革,中国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 的作用日益凸显。
社会结构的变化
城乡结构的变迁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 加速,大量农村人口流入城市,
02
政治变革
政治体制的演变
晚清政治体制的变革
新中国的政治体制
从传统的封建君主专制向近代政治体 制的转变,包括洋务运动、戊戌变法 和清末新政等。
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逐步建立了社 会主义政治体制,包括人民代表大会 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 政治协商制度等。
中华民国的建立与演变
辛亥革命后,中华民国的成立标志着 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但随 后经历了北洋军阀统治和南京国民政 府时期。
政治人物介绍
孙中山
中华民国的创立者,提出 了三民主义,领导了辛亥 革命。
毛泽东
新中国的主要领导人,提 出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 思想,领导了抗日战争和 解放战争。
周恩来
新中国成立后的总理,主 持了中国的经济建设和外 交工作。
03
经济社会发展
经济体制的变革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
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主要讲述了五四运动以及中国共产党的
成立。
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一次重要事件,它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始,同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五四运动期间,学生们和知识分子通过集会、游行和罢工等行动,表达了对国家未来的期望和诉求,提出了“科学”和“民主”的口号,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奠定了基础。
此外,第五章还介绍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过程。
在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上,通过了党的章程和决议,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正式宣布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
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件大事,它标志着中国革命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
总之,中国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总结了五四运动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背景、过程和意义,为我们了解中国近代史提供了重要的资料。
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讲稿
近代史纲要第五章讲稿(原创版)目录1.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概述2.第一章重点内容回顾3.第二章重点内容回顾4.第三章重点内容回顾5.第四章重点内容回顾6.第五章重点内容详解7.总结正文一、近代史纲要第五章概述近代史纲要第五章主要讲述了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方面对这一时期进行了全面的剖析。
全章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第一章至第五章,本文将对这五个部分进行简要回顾,并重点解析第五章的内容。
二、第一章重点内容回顾第一章主要介绍了近代史的开端,即鸦片战争前后的历史背景和国内外形势。
这一时期,西方列强通过鸦片战争强行打开我国国门,导致清朝政治腐败、社会动荡,人民生活水平急剧下降。
三、第二章重点内容回顾第二章主要讲述了太平天国运动的兴起和失败。
这场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一次农民起义,其领袖洪秀全提出了一系列改革主张,但由于种种原因,最终导致运动失败。
四、第三章重点内容回顾第三章主要介绍了洋务运动的兴衰。
洋务运动是清朝晚期一次尝试引进西方科技、改革政治、振兴民族经济的运动。
但由于洋务派自身的局限性,这次运动并未能实现其预期的目标。
五、第四章重点内容回顾第四章主要讲述了戊戌变法及其失败。
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改良主义的改革尝试,试图通过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振兴民族。
但由于慈禧太后等保守势力的反对,最终导致变法失败。
六、第五章重点内容详解第五章主要介绍了义和团运动和辛亥革命。
义和团运动是我国近代史上一次伟大的反帝爱国运动,表现出了民众对帝国主义的强烈反抗情绪。
而辛亥革命则是一次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成功推翻了清朝统治,为民主中国的建立奠定了基础。
七、总结近代史纲要第五章通过回顾我国近代历史的发展脉络,让我们更加清晰地认识到这一时期我国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以及民众为振兴民族所付出的努力。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第五章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尚德机构学术中心主讲老师:程真真关键词反对外国侵略的斗争对国家出路的早期探索农民群众斗争风暴的起落地主阶级统治集团“自救”活动的兴衰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鸦片战争前的中国和世界资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及近代中国社会的演变抵御外来侵略争取民族独立的斗争关键词辛亥革命举起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旗帜辛亥革命的胜利与失败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新文化运动和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传播和中国共产党诞生国共合作与国民革命第五章中国革命的新道路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第二节中国共产党对革命新道路的艰苦探索第三节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第一节国民党在全国的统治和中间党派的政治主张一、国民党全国政权的建立及其独裁统治(一)国民党在全国统治的建立1.宁汉合流1927年8月,武汉国民政府宣布迁都南京,1928年2月,南京国民政府改组,武汉国民政府不复存在。
2.东北易帜1928年6月,奉系首领张作霖被日本人预埋的炸药炸死。
1928年12月29日,张学良从东北发出通告,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易旗帜”这标志着国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了一党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
2、国民党政权的性质•国民党所实行的是代表地主阶级、买办性的大资产阶级利益的一党专政和军事独裁统治。
与北洋旧军阀没有性质的区别。
只是形式上打着孙中山和国民党的旗号。
•1928年10月,国民党中央常务委员会通过了《训政纲领》,确立了国民党一党专制规定国民党及其中央机构垄断代行政权3、国民党政权的独裁统治第一,建立了庞大的军队第二,建立了庞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第三,大力推行保甲制度第四,厉行文化专制主义(二)国民党统治下的中国社会经济(三座大山压民族)第一座、帝国主义控制更紧1927-1937年十年间,帝国主义控制了重工业、交通运输和若干轻工业,并且掌握中国的经济命脉。
第二座、封建地主经济仍占优势。
国民党统治时期,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优势地位的仍然是封建经济,并不断剥削人民第三座、官僚资本迅速膨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坏、干涉中国革命,扶植并支持他们的代
理人袁世凯夺取政权。
8、辛亥革命的失败
• (2)辛亥革命失败的原因 • 从主观方面来说,资产阶级革命派本身存 在着许多弱点和错误:
6、中华民国的建立
• (1)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宣告成立 • 各省在政府首脑问题上意见不一,临时政 府陷于难产之中。 • 1911年12月25日,孙中山从海外回到上海。 • 29日,17省代表在南京再次开会,孙中山 以16票当选为临时大总统。 • 1912年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宣誓就职, 改国号为“中华民国”,定1912年为民国 元年,并正式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
5、封建帝制的覆灭
• (2)武昌首义 • 1911年10日晚,驻武昌城内新军第八镇工 程第八营的革命党人熊秉坤、金兆龙等率领40 多名士兵,的第一枪。经一夜战斗,起义军先后 控制了武昌、汉阳、汉口,并成立了湖打死镇压 革命士兵的反动军官,迅速攻占了楚望台军械库, 打响了武昌起义北军政府。 • 此后, 湖南、陕西、江西、山西、云南、 上海、贵州、浙江、江苏、广西、安徽、四川以 及福建、广东等省都先后宣布脱离清政府而独立。
6、中华民国的建立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南京临时政府也存在着严重的弱点和缺陷。 • 它对内没有改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 基础,没有革除封建土地所有制,没有提出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的任何政策、措施和法令, 反而以保护私有财产为借口,去维护封建土 地制度以及官僚、地主所占有的土地财产; 对外承认以前的不平等条约和一切外债,来 换取帝国主义列强的承认和支持。
6、中华民国的建立
• 经济方面:鼓励发展资本主义工商业,提倡 兴办工厂、矿山、银行、垦殖事业等等;颁 布保护资本主义发展的章程,严禁地方官员 侵夺民人私产、破坏营业;凡有利于国计民 生的工矿企业,一经申请,即予立案批准。 • 文化教育方面:改革旧教育制度,禁止小学 读经和跪拜孔子牌位;禁用清廷学部颁行的 各种教科书;规定各级学堂一律改称学校, 监督、堂长一律改称校长;规定初等小学应 男女同校,一切教科书必须符合共和国宗旨 等。
8、辛亥革命的失败
• 袁世凯的专制独裁统治。 • 政治上,北洋政府实行军阀官僚的专制统治,破 坏责任内阁制,解散国会,撕毁《临时约法》; • 经济上,北洋政府竭力维护帝国主义、封建地主 阶级和买办资产阶级的利益; • 思想文化方面,北洋政府大搞尊孔复古活动。
8、辛亥革命的失败
• (2)辛亥革命失败的客观原因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第一,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势力的政治代表、 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代理人——清王朝的统治, 沉重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使中国反动统治者 在政治上乱了阵脚。
• 第二,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建 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共和政府,使 民主共和的观念开始深入人心,并在中国形成 了“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的民主主 义观念,任何以帝制自为、封建复辟的企图必 将破产。
6、中华民国的建立
• (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1912年3月,南京临时政府临时参议院制定并公 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这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 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法典。 • 《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 全体”,而“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 行使起统治权”。确定行政、立法、司法三权分立的 体制,规定增设国务总理,作为政府首脑。内阁辅助 临时大总统,为行政机关,行使行政权;增设法院, 行使司法权;参议院为立法机关,行使立法权,参议 院有弹劾大总统和国务员的权利。《临时约法》还规 定,“中华民国人民一律平等”,享有人身、财产、 言论、出版、集会、通信、结社、迁徙、信仰等自由; 享有请愿、陈述、考试、选举和被选举等民主权利。
4、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2)要不要推翻帝制,实行共和 改良派:中国“国民恶劣”、“智力低下”、 “民智未开”,没有实行民主共和政治的能 力,政治改革只能循序渐进,君主专制、君 主立宪、民主共和。 革命派:自由、平等是人的本性,中华民族 有实行民主共和的能力,民主共和是大势所 趋,人心所向,真诚地寄希望于革命,寄希 望于人民。
• 第一,没有提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纲领。
• 第二,不能充分发动和依靠人民群众。
• 第三,不能建立坚强的革命政党,作为团结一 切革命力量的强有力的核心。
(1)袁世凯窃国
•
武昌起义爆发后,帝国主义国家在“中立”的幌 子下干涉和破坏中国革命,寻找新的代理人,窃夺革命 果实。 • 1911年10月30日,清政府任命袁世凯为钦差大臣, 给他统帅水陆各军大权,全力进攻武汉。11月1日,清 廷任命袁世凯为内阁总理大臣。 • 袁世凯当上内阁总理大臣后,利用握有清政府军政 全权的地位和实力,一面加紧以武力压迫革命派;一面 提出停战、清帝退位、举袁世凯为大总统三项议和条件, 派代表与南方各省代表进行谈判。
对国家出路 的早期探索 (下)
4、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1)要不要以革命的手段推翻清 王朝——论战的中心
改良派:“反满”与政治变革没有必然的联系, 应以政治变革为目标,而不应以“反满”为目 标;暴力革命势必引发内乱和招致帝国主义瓜 分,最后导致亡国。 革命派:革命虽不免流血,但可“救人救世”; 民主革命是有纲领、有组织的运动,可以有秩 序的进行,不会发生内乱和招致瓜分。
4、革命派与改良派的论战
(3)要不要进行社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革命
改良派:反对土地国有、平均地权,并认 为实行土地国有将会“危害国本”。 革命派:土地应由全民所享有,为了国家 的繁荣昌盛,必须废除封建土地制度,实 行“平均地权”或“土地国有”。
5、封建帝制的覆灭
• (1)武装起义 • 革命派先后发动了多次武装起义 • 如1906年12月萍、澧、浏起义, • 1907年5月广东黄冈起义、6月惠州七 女湖起义 • 1910年2月广州新军起义, • 1911年4月广州起义等。
6、中华民国的建立
• 南京临时政府是一个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性质的 革命政权。 • 政治方面:提出“尽扫专制之流毒,而定共和,普立 民生,以达革命之宗旨,完国民之志愿”的建国方针; 要求实现全国之统一,反对民族压迫和分裂割据;宣 布各级官员都是“人民公仆”,实行低薪制、领取相 等的津贴费,官场中废除“大人”、“老爷”称谓, 一律以官职相称,社会上则以“先生”或“君”称呼; 提倡男女平等,女子有权参政。 • 社会方面:革除陋俗,禁种罂粟,禁食鸦片;限定时 间剪除发辫;禁止蓄奴、蓄娼;劝禁缠足;废除种种 封建弊端,禁止刑讯,保护华侨、禁止贩卖华工,禁 止买卖人口、废除奴婢,保护公民的权利。
8、辛亥革命的失败
• 1912年2月12日,清帝在不废帝号、暂居 宫禁、年领400万元经费、其私人财产受特别 保护等八项优厚条件下,宣布退位。 • 3月10日,袁世凯在北京就任临时大总统 3月11日,孙中山正式公布参议院通过的《中 华民国临时约法》。4月1日,孙中山正式解除 临时大总统职务。 • 第二天,临时参议院决议将临时政府迁往 北京。南京临时政府宣告结束。这样,袁世凯 窃取了胜利果实,辛亥革命失败了。
7、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
• 第三,辛亥革命猛烈冲击了封建传统的藩 篱,给人们带来一次思想上的大解放。 • 第四,辛亥革命促使社会经济、思想习惯 和社会风俗等方面发生了新的积极变化。 • 第五,辛亥革命不仅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 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而且推动了亚洲各 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
8、辛亥革命的失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