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导学案(1)

合集下载

第三单元 第03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 第03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 人教版

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上好课】三年级数学上册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

2.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长距离计量的能力。

3. 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概念2. 千米与米的换算3. 千米的实际应用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的换算。

2. 教学难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学方法1. 采用直观演示法,让学生观察1千米与1000米的实际长度。

2. 采用动手操作法,让学生亲自测量并计算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3. 采用小组合作法,让学生在合作中共同完成任务,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课件展示一些长距离的物体,如公路、铁路等,让学生初步感知千米的概念。

2. 探究新知(1)让学生观察1千米与1000米的实际长度,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

(2)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3. 实践应用(1)让学生测量学校操场的周长,并计算出其长度。

(2)让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在生活中运用千米进行长距离计量。

4. 总结提升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5. 课后作业(1)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到学校的距离,并计算出其长度。

(2)让学生查找一些关于千米的应用实例,下节课与同学分享。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了解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千米与米换算方法的掌握程度。

3. 通过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在实际应用中运用千米进行长距离计量的能力。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直观演示、动手操作和小组合作等方式,让学生充分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继续关注学生对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学生的计量能力。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导学案新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导学案新人教版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老师:如果要测量操场十圈的长度,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
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操场十圈的长度很长,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11.米、分米、厘米、毫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它们。

课堂总结,拓展延伸。(4分钟)
1.说一说本节课的收获。
2.布置作业。
1.自由交流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独立完成作业。

教学板书
千米的认识(1)
1千米=1000米

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教学重难点就是如何帮助学生建立1千米的概念。1毫米、1厘米、1分米、1米都可以用手比划出来,也可以用眼睛去看,而1千米的长度既不能用手比画也不能目测,只有借助生活实际去感受。因此我带领大家到操场测量100米,走10个100米就是1000米,接着由“1000米=1千米”推导出米和千米两个长度单位的换算。还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2千米=()米
(一)1.小组合作,用卷尺在操场上测量出100米的距离。
2.亲自走一走,看一看100米有多长。
(二)1.学生讨论:走10个100米,5个来回。10个100米是1000米,1000米就是1千米。
2.千米也叫公里。
3.实际走一走,看看100米需要走多长时间,再估测1千米需要走的时间。
4.交流意见。
教师点评和总结:
三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1)
课题
千米的认识(1)
课型
新授课
设计说明
千米的认识是学生对长度单位认识的进一步拓展,通过测量,提高了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能力。

3.3认识千米(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3认识千米(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  人教版

3.3认识千米(导学案)- 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千米的含义,能够识别和运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

2. 培养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观察,发展对千米的空间感知能力。

3. 培养学生运用千米进行生活实际问题的解决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千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

2.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3. 千米的实际应用。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千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

2. 教学难点:千米的实际应用,如何在实际问题中准确运用千米。

四、教学准备1. 教学工具:尺子、绳子、千米标志牌。

2. 教学场地:操场或户外场地。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提问学生是否知道什么是千米,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2. 讲解:讲解千米的定义和表示方法,让学生明确千米是长度单位之一。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实际操作,如测量操场的长度,使用尺子和绳子,让学生亲身体验千米的概念。

4. 讨论:引导学生讨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关系,如千米与米、厘米的关系。

5. 应用:通过实际问题的解决,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计算和测量,如计算从学校到家的距离。

6. 总结: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千米的定义和实际应用。

六、课后作业1.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周围的环境,找出使用千米作为长度单位的例子。

2. 让学生运用千米进行实际问题的解决,如计算从家到学校的距离。

七、教学反思1. 教师应关注学生在实际操作中的表现,及时给予指导和反馈。

2. 教师应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

通过以上教学设计,我们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千米的含义,培养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他们的数学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在以上的教学设计中,需要重点关注的细节是“教学过程”中的“实践”环节。

这个环节是学生从理论到实践的过渡,是学生理解和掌握千米概念的关键步骤。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千米认识导学案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千米认识导学案
1分米=( )厘米 3厘米=( )毫米 70厘米=( )分米
6米=()分米100毫米=()厘米2米=()厘米
2分米5厘米=()厘米36毫米=()厘米()毫米
学校操场跑道走一圈是250米,走2圈是( )米,走4圈是( )米。我去操场走了4圈,一共用了( )分( )秒。
二、自学成才p26、27
(1)独学
五、自我评价
1.书写情况 ☆☆☆☆☆
2.自学情况 ☆☆☆☆☆
3.参与交流展示 ☆☆☆☆☆
请仔细阅读“学习目标”,认真完成学习任务,课后还可以对照目标检查自己的完成情况哦!
(二)对学
1.对子1: 3千米=( )米,你是怎样想的?
2.对子2:我是这样想的,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 )个1000米,
就是( )米。你呢?
3.对子1:我和你的想法是一样的,让我们到小组里去看看他们时怎么想的。
(三)群学
1.组长问另外两个对子:你们是怎么想的?
2.组长:我们和你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我们来进行分工,准备展示吧!
数学 三上第三单元《测量》之《千米的认识》p26~27导学案
自研自探·合作交流·展示提升·检测评价
学法指导
【学习目标】
1、认识长度单元“千米”,通过“量一量,走一走”的活动,体验1千米的实际长度。
2、初步建立1千米的观念,知道1千米=1000米,能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学习流程】
1、知识链接(课前完成)
(四)展学
生1:请大家聚焦……组。
生2:我们组是这样想的……
生3:我们组汇报完毕,还有质疑和补充吗?
生:我们组展示完毕,请老师评分。
(五)做一做:p27(做完后对子互相说是怎样想的)
三、大显身手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导学案人教版

三年级数学上册《千米的认识》导学案人教版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题是《千米的认识》,这是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章内容。

在这一章里,学生们将学习到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概念,以及如何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我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们能够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同时,我也希望学生们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提高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一章的内容中,学生们需要理解千米这个单位的大小,以及它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这将会是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

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我准备了一些实际的长度物品,如1千米长的绳子,让学生们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为了进行这一课的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

教具包括PPT 和1千米长的绳子,学具则是学生们自己准备的米尺。

在板书设计上,我会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进行板书,以便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看到并理解这个关系。

对于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道换算题目,让学生们运用他们所学的知识进行解答。

题目会是:已知1千米等于1000米,求5千米等于多少米?答案是:5千米等于5000米。

在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环节,我会反思这一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同时,我也会给学生们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进一步深入学习千米这个单位。

这就是我对《千米的认识》这一课的教学设计。

我希望通过这样的设计,能够让学生们更好地理解千米这个单位,并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上述教学设计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特别关注。

学生们对于千米这个长度单位的理解和接受程度是一个重点,也是难点。

因为千米是一个相对较大的单位,学生们可能很难直观地理解和感受到千米的长度。

因此,我准备了一个1千米长的绳子,希望通过直观的展示,让学生们能够更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学生们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方法也是一个重点。

在这个环节中,我通过PPT上的例题进行讲解,并让学生们进行随堂练习,以巩固他们刚刚学到的知识。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第三单元 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

教案标题: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利用图片或实物引入长度单位,让学生回顾已学的长度单位。

- 提问:我们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2. 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让学生观察并思考:1千米等于多少米?你是怎么知道的?- 学生分小组讨论,总结出1千米等于1000米的结论。

- 教师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如测量步长、计算步数等,进一步理解1千米的长度。

- 让学生举例说明在日常生活中,哪些情况会用到千米这个单位。

3.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进行小组讨论。

- 针对学生易错点进行讲解,强调单位换算的方法。

4. 应用拓展- 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用千米来描述一段距离,例如学校到家的距离、公园的周长等。

- 鼓励学生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包括千米的概念、进率以及单位换算。

-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合作交流。

6. 课后作业(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完成教材P37页练习题1、2、3。

-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用千米来描述一次旅行的距离,并记录下来。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观察、操作、思考等实践活动,让学生掌握了千米的概念和进率,能够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

同时,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给予每个学生充分的表达机会,提高他们的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新课标版教案:千米的认识一、教学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人教新课标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单元第三课时,主题是“千米的认识”。

我们将通过学习,了解千米的概念,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千米的意思,能够正确地描述千米的长度。

2. 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提高学生的观察和思考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难点是让学生理解千米的长度概念。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PPT课件,包括千米的概念、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等内容。

2. 长度单位尺,用于直观地展示千米的长度。

3. 练习题,用于巩固学生对千米概念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我会给学生展示一段1千米长的道路,让学生观察并描述千米的长度。

2. 新课导入:通过PPT课件,我会向学生介绍千米的概念,让学生了解千米的长度。

3. 知识讲解:我会用教具和PPT课件相结合的方式,讲解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让学生能够理解并掌握。

4. 例题讲解:我会用一些实际的例题,让学生了解如何运用千米和米之间的换算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5. 随堂练习:我会给学生发放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以此来巩固他们对千米概念和换算关系的理解。

6. 板书设计:在黑板上,我会写出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关系,以及一些关键的解题步骤,方便学生理解和记忆。

7. 作业设计:我会布置一些有关千米认识的作业,包括一些实际的计算题和描述题,让学生能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六、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这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千米的长度概念和换算关系。

同时,我还会给学生提供一些拓展延伸的材料,让他们能够进一步了解千米在生活中的应用。

这就是我对于三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第三单元第三课时“千米的认识”的教学设计。

希望通过我的努力,学生们能够在这个单元中学得开心,学有所成。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数学人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千米的认识(一)》是本册教材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本单元的学习中,学生将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够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单位换算和运用。

教材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体会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本单元的学习也为后续学习其他长度单位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长度观念,他们能够理解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但是,对于千米这个单位,学生可能较为陌生,难以直观地感受其长度。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建立千米的表象。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化的情境,培养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学生能够理解千米的长度单位,会在实际情境中进行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

2.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并在实际情境中进行运用。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将采用情境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等教学方法。

借助生活情境和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千米的长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运用多媒体课件和实物模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直观地理解千米的长度,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播放一段长约1千米的视频,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千米的长度。

引导学生思考:在日常生活中,你还见过其他的长距离吗?2.探究新知:(1)介绍千米: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千米的认识,教师总结并讲解千米的长度单位。

(2)换算练习:学生独立完成千米与米之间的单位换算,教师讲解并反馈。

3.课堂练习:(1)学生自主完成教材中的练习题,教师讲解并反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人教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学生了解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讨论等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交流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长度单位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掌握千米的概念,学会长度单位换算。

2. 教学难点:理解1千米等于1000米,能进行简单的长度单位换算。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说说日常生活中见到的长度单位。

- 引导学生思考:我们学习了米和厘米,还有更大的长度单位吗?2. 探究新知- 出示教材,让学生观察1千米的长度,引导学生发现1千米等于1000米。

- 让学生举例说说在哪里见过1千米的距离,如操场、公路等。

- 引导学生讨论:如何用米和千米来表示这些距离?3. 实践操作- 让学生分组,每组用米尺或卷尺测量一段长度,如教室、走廊等,然后将测量结果转换为千米。

- 引导学生讨论:在测量过程中,你们遇到了哪些问题?如何解决?4. 巩固练习- 出示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长度单位换算。

- 让学生互相检查,讨论解题方法。

5. 总结提升- 让学生说说本节课的收获,引导学生总结长度单位换算的方法。

- 强调1千米等于1000米,让学生在生活中关注长度单位。

6. 课后作业- 让学生回家后,观察家中的物品,用米和千米表示它们的长度。

- 家长签字确认,提高学生完成作业的积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情况,了解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

2. 练习完成情况:检查学生练习题的完成情况,评价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程度。

3. 课后作业:收集学生课后作业,了解学生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能力。

五、教学反思1.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否达到?学生对千米概念的理解程度如何?2. 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参与程度如何?是否需要调整教学策略?3. 练习题的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有助于巩固学生对长度单位换算的掌握?4. 课后作业的布置是否合适?是否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六、教学资源1. 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教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 (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第3单元 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 (1)

课堂小结
课后作业
1、填一填。
6千米 =(6000)米
9000米 =( 9 )千米
1千米– 800米 =( 200)米
400米 + 600米 =( 1 )千米
3000米 + 6千米 =( 9 )千米
课后作业
2、估一估行 2 千米需要多长时间,把出行方式和相应的 时间连起来。
2、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
新课导入
1
还记得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

分米
厘米
毫米
请用手势比一比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新课导入
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
(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操场 10 圈的长度。
探究新知
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 距离,走一走,看看 有多远。几个这样的 长度是 1千米?
探究新知
用平时的步幅,走完 100米,确定走的步数。 用平时的速度,确定走 100米的时间,做好记 录。
推想走1千米所需要的 步数和时间。
100米(以平时速度步行) 步数 192步(参考值) 时间 2分钟(参考值)
人教部编版-数学-三年级上册
3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测量
第 3 课时 千米的认识(1)
教学目标
1、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 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
1、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表象,能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1)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第3课时  千米的认识(1)

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材第26页例4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千米”,了解千米可以用km表示,1千米=1000米,感受1千米有多长,会千米和米的单位换算。

2.结合生活情境,经历观察、比较、推理的过程,将1千米与生活经验建立联系,掌握感受较长长度的标准和方法,增强对1千米实际距离的感受。

3.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空间观念。

【重点难点】重点:明确千米和米之间的进率。

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件出示情境图】师:观察上面的图,你有什么发现?预设:它们的长度都是用“千米”作单位。

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长度单位“千米”。

二、探究新知1.介绍“千米”的概念。

师:计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km)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

师:你们在哪里见到过“千米(km)”?预设1:在马路边。

预设2:高速公路指示牌上。

……2.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师:1千米有多长呢?(先让学生自己在脑袋里想一想。

)师:学校运动场的跑道1圈是400米,2圈半是多长呢?预设:400+400+200=1000(米),2圈半是1000米。

师: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是1千米,所以1千米=1000米。

3.在实践中进一步感知1千米的长度,建立正确表象。

小组合作:到操场上量出100米的距离,走一走,看看有多远。

几个这样的长度是1千米?学生合作测量的过程中,教师巡视指导,对于有困难的学生给予帮助,并引导学生发现:10个100米就是1千米。

4.用生活中的实例感受“千米”。

师:你能举出几个生活中用千米作单位的例子吗?预设:成人每小时可步行5千米。

自行车1小时可行15千米。

公共汽车1小时可行驶40千米。

飞机1小时可飞行700千米……5.教学例5。

【课件出示教材第27页例5】师:自主完成,并说一说你的想法。

预设1:1千米是1000米,3千米是3个1000米,所以3千米=3000米。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主要讲述了长度单位千米的概念及其应用。

千米作为较大的长度单位,在学生的认知中较为抽象,因此,本节课通过具体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千米,认识千米,从而掌握千米这一长度单位。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对长度有一定的认识,比如知道一些物体的长度,如桌子、椅子等。

但是,千米作为一个较大的长度单位,学生在生活中接触较少,对其认识较为模糊。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生活情境为载体,引导学生感知千米,并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认识和掌握千米。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2.过程与方法:通过生活情境和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动手操作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良好学习习惯。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千米的长度单位,能正确运用千米描述生活中的物体长度。

2.教学难点: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换算。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活动法等。

2.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实物模型、测量工具等。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一个生活中的情境,如“小明从家走到学校需要5千米”,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千米的认识。

2.探究新知:引导学生观察、思考,探讨千米与米、厘米等长度单位的关系,让学生在探究中认识千米。

3.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如测量教室的长度、学校到家的距离等,运用千米描述物体长度。

4.巩固练习: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运用千米解决问题,巩固所学知识。

5.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化学生对千米的认识。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1.千米与米、厘米的关系2.千米的应用八. 说教学评价通过课堂表现、练习题、实践活动等方面,对学生的知识掌握和能力培养进行评价。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千米 人教版

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千米 人教版

说课稿三年级上册数学学案-第三单元第3课时认识千米人
教版
一、教学目标
1.能够简单地认识千米,了解千米的大小关系。

2.能够使用简单的运算方式,将千米转换成其他长度单位。

3.能够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计算能力和阅读理解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1.教学重点:让学生能够简单地认识千米和使用简单的运算方式。

2.教学难点:让学生理解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三、教学准备
1.教学用具:黑板、粉笔、教学PPT等。

2.教学材料:教材《人教版》三年级上册数学第三单元第3课。

四、教学过程
1. 创设情境,引起兴趣
通过巩固学生已学过的学习内容,例如:问学生每天家离学校有多远等问题引起学生的思考。

进而引出新学习的内容——认识千米。

2. 认识千米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上的图片和文字,梳理出认识千米的特点和定义。

•接着,通过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解千米是什么、千米有多长,以及千米的大小关系。

3. 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在学生掌握认识千米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认识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

•先引导学生认识米和厘米的长度及其大小关系。

•通过引导学生运用已学过的知识,理解千米与米的换算关系。

•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千米与厘米的换算关系,即千米与厘米之间的换算。

4. 反思与总结
引导学生总结所学内容,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方法。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03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 第03课时 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

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2014年新编)第三单元《第03课时千米的认识(一)》(教学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时主要介绍千米的认识,帮助学生了解千米的大小,并能够运用千米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通过本课时的学习,学生将建立对千米的概念,并能够在实际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二、教学目标设定1.知识目标:掌握千米的概念及换算,能够计算不同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

2.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

3.情感目标: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态度。

三、教学重难点1.重点:掌握千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

2.难点:能够灵活运用千米单位进行实际问题的计算。

四、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案、PPT课件、教学实物(尺子、计时器等)。

2.学生准备:学习千米的相关知识,积极参与课堂活动。

五、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张地图,让学生观察地图上的距离标志,引入千米的概念。

二、新知讲解(15分钟)1.教师通过PPT介绍千米的定义及换算关系,引导学生理解千米的概念。

2.通过实物展示,让学生感受千米单位的实际长度。

三、小组讨论(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如何用千米单位计算不同距离,教师指导学生进行讨论并总结分享。

四、练习(15分钟)教师布置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计算题目,加深对千米的认识。

五、展示与总结(5分钟)学生展示他们的计算结果,并由教师进行点评和总结。

六、课堂延伸教师可引导学生到校园周围实地测量不同地点的距离,并引导学生用千米单位进行计算。

七、课后作业1.完成相关练习题。

2.制作一个千米单位的小抄,并在上面写出千米与其他长度单位的换算关系。

八、教学反思本课时的教学目标设计得较为明确,但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引导学生的思辨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下一步需要结合学生不同的学习特点,设计更加富有趣味性和挑战性的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 3 课时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第 3 课时  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新版数学小学三年级上册
导学案
第 3 课时千米的认识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四、【展示引导学习】
1、把每小时行的路程与合适的出行方式连起来。

人 25千米
飞机 800千米
摩托车 4千米
小汽车 80千米
2.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长度单位。

(1)长江是我国第一大河,世界第三大河,长约6200()
(2)北京到广州的铁路线约长2313()
3.把下图中相距1千米的两地沿路线画出来(课本第10页第5题)。

4.小明的日记:
2009年12月5日星期六
今天早晨7点钟,我从2厘米的床上起来。

用了3小时很快刷了牙、洗了脸,然后喝了一杯牛奶和吃了一根长约20分米的油条。

然后和爸爸妈妈走了200千米来到公共汽车站,一看手表,哇!才走了3分钟。

路上碰到体重5 0克的小胖子丁丁,丁丁问:“小明,上哪儿去?”我说:“去氿滨广场放风筝。

”丁丁说:“氿滨广场离这里很近,才1米呀!
你会找到小明正确的说法吗?
五、【评价提升学习】
1、实地走一走1千米的路。

2、写一篇数学日记:《我心目中的千米》。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导学案:第3课时_千米的认识【精品】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配套导学案:第3课时_千米的认识【精品】

学习目标: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重点:识长度单位千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学习难点:1千米的概念。

教学过程1(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3)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2(1)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2)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什么?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当于一个“千”?3(1)①3千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1000米,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③试一试:8千米=( )米( )米=54000米=( )千米9000米=( )6千米=( )米( )米=74350米=( )千米( )米2千米500米=( )6千米720米=( )(2)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用这个规律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3)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进行推算4(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 ( )。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导学案

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目标】1、使学生在已经认识了米、分米、厘米及毫米的基础上学习长度单位“千米”,知道千米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掌握千米和米的换算方法。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能力和合理推理的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4、渗透教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难点: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以及距离的估测。

【教学准备】课前领学生到操场里走100米的路1次,并计下所需的时间及步数。

【教学步骤】一、导入,初步感知:1、说说我们已学过哪些长度单位?(板书:米、分米、厘米、毫米)用你喜欢的方式表示1米、1厘米。

2、下列测量活动用什么长度单位合适?(1)测量铅笔的长度。

(2)测量硬币的厚度。

(3)测量课桌的高度。

(4)测量教室的长。

(5)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

师:如果要测量武汉到广州的路程,我们可以选用哪个长度单位来测量呢?3、揭示课题:用米测量太麻烦了。

武汉到广州的距离比较远,我们需要用更大的长度单位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新的长度单位——千米。

(边说边板书)二、学习新知(一)导入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见过“千米”,(教学例4)如:(1)出示四张画片,学生观察讨论,说标记的意思。

图1:火车已经行驶了180千米。

图2:公路上汽车限速每小时60千米。

图3;离南京还有98 千米。

图4:地图上的1厘米、2厘米、3厘米分别表示实际长度16千米、32千米、48千米。

(2)师:你还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过“千米”?(让生答)(3)小结:计量路程或测量铁路、公路、河流的长度,通常用千米做单位。

千米又叫做公里,可以用“km”表示。

(板书:千米的认识)(二)新课展开:1、联系生活,初步建立“千米”观念:1千米有多长呢?昨天老师带领大家走了100米的路程,想一想,1000米要走多少个100米?(10个)对,就是像我们昨天那样走10次,5个来回。

三年级数学3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三年级数学3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

◎教学笔记三年级数学上册3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教学设计新人教版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1)▶教学内容教科书P26例4,完成教科书P28“练习六"第1~3题。

▶教学目标1。

认识“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长度观念,知道1千米(公里)等于1000米。

2。

培养学生的观察、想象、推理能力以及实际测量和估测能力。

3.渗透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实践的思想,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千米(公里)的表象,能进行千米和米的简单换算。

▶教学难点建立1千米的长度观念。

▶教学准备课件、卷尺(或跑道上先量出100米)、标志桶、记录表.▶教学过程一、复习旧知识,导入新知识师:同学们,还记得我们学了哪些长度单位吗?学生回答后,让学生用具体事物或手势表示一下1毫米、1厘米、1分米及1米的长度。

课件出示练习.【教学提示】了解学生心里长度单位的模型。

对有很大误差的学生及时纠正.学生快速口答,有的学生对第(5)题提出疑问:学过的长度单位都太小了,均不合适.师: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中比较大的是“米”。

你们还见过或听说过比米大的长度单位吗?【学情预设】学生可能会提到“千米”。

师: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一个关于长度单位的新朋友——千米。

[板书课题:千米的认识(1)]【设计意图】对前面知识进行巩固,吸引学生注意力。

了解学生基本学情,对后期活动的尺度把握有很好的参考作用。

二、经验交流,感知1千米长度1。

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1)师:在日常生活中,你在哪些地方见过或听说过“千米”?【学情预设】高速公路上的指示牌上有“千米”,叙述铁路的长度等。

师小结:测量比较长的路程,通常用千米作单位。

千米也叫公里,可以用“km”表示。

(2)师:那么1千米有多长呢?它与我们以前学过的长度单位“米”有什么关系呢?师:学校运动场的跑道一圈是400米,算一算,跑几圈就是1000米?(课件出示操场图)学生回答后,课件显示结果。

师:1000米可以用较大的长度单位来表示,就是1千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小学数学三年级上册第3单元测量第3课时千米的认识-导学案(1)
学习目标:
1、使学生认识长度单位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
米。

2、使学生通过观察,明确米与千米的关系,会进行单位之间的换算。

3、通过教学,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初步建立1千米的长度概念。

学习重点:认识长度单位千
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化聚。

学习难点:建立1千米的概念。

教学准备:投影仪、投影片
教学过程
1、提出问题,导入新课
(1)请学生说说已经学过哪些计量长度的单位,并按从大到小的顺序进行排列。

(2)同桌同学互相比划一下1米的长度、1分米的长度、1厘米的长度、1毫米的长
度。

(3)说出测量下列物体用什么长度单位比较合适
铅笔的长度()旗杆的高度()
硬币的厚度()课桌的高度()
(4)导入课题:如果要表示巩义到郑州的距离,选用哪个单位比较合适?(出示主题
图)请同学们说一说,你看到了什么?
小结:通过画面,我们看到里程碑上标有50千米、100千米、可以发现汽车所行的路程是用千米做单位所以在计量比较长的路程的时候,通常用千米做单位,千
米也叫做公里,这一节我们就来学习“千米的认识”。

2、认识“千米”,熟记进率
(1)联系实际初步认识“千米
①知道了1米的长度,你能想像出1000米有多长吗?
②回顾体育课的100米短跑的路长及时间,思考并想像1000米有几条这样的路长?
算一算,跑完1000米你大约需要几分钟?
③出示运动场跑道示意图(多媒体)引导学生观察并想像,标准运动场的跑道,1圈
通常是400米,跑两圈半大约就是1000米。

④请学生走一走,说一说距离学校门口大约1000米处的位置
(2)推出“千米”概念,揭示进率
①1000米用较大的单位表示就是1千米即1千米=1000米,千米有时也叫公里。

②引导学生对上面式题等号两端进行比较:用等号连结,说明它们表示的长度怎么样?等号两端的数字和单位相同吗?要表示一个距离的长短能不能只看数字,还要看
什么?
③熟记进率
想一想:“千米”中的“千”相当于1000的几个“0”?1000中的几个“0”相
当于一个“千”?
3、“千米”与“米”之间的换算
(1)①3千米=( )米
学生先说出括号里应填几?你是怎么想的?然后教师总结算法:我们知道1千米就是
1000米,
那么3千米里有3个1000米,就是3千米
②同桌出题尝试练习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③试一试:8千米=( )米 ( )米=5千米
4000米=( )千米 9000米=( )米
6千米=( )米 ( )米=7千米
4350米=( )千米( )米2千米500米=( )米
6千米720米=( )千米
(2)比较以上练习
①思考:长度不变,单位由高(低)变低(高),数的大小怎样变化?你能用这个规律
检查自己的计算结果吗?
②根据前面“千”和0的个数之间的关系,你还有没有更简单的办法?
(3)小结:表示同一物体的长度,使用的单位可以不一样;把高级单位化成低级单位,或者把低级单位变成高级单位,同样是要根据两个单位之间的进率来进行推算
4、应用新知巩固练习
(1)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填在括号里(投影显示)
①小明从家里到学校要走5 ( )。

②两个县城间的公路长80( )。

③一本日记本长110( )。

④排球队队员的平均身高为2( )。

⑤一根旗杆高8( )。

(2)课本第9页的第2、第3两题
(3)“米”和“千米”单位间的化聚(课本第10页的第45两题)
(4)①汽车每小时行45千米,摩托车每小时行56千米,汽车每小时比摩托车慢多
少千米?
②要筑1千米长的公路,已经筑了650米,还要再筑多少米?5课堂总结
教学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