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七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知识点整理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知识点整理一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生产战略:是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
2、生产管理的任务: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
3、生产管理的内容:1.生产准备和组织2.生产计划3.生产控制4、生产管理的原则:1.讲求经济效益2.坚持以销定产3.实行科学管理4.组织均衡生产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生产按工艺特性分类:1.加工装配型2.流程型6、生产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类:1.备货型2.订货型:订货组装型、订货制造型、订货工程型7、备货型生产(MTS):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为了完成产品库存。
8、订货型生产(MTO):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生产。
9、生产按专业化程度分类: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4.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0、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工作的特征:1.生产品种多样性2.生产过程复杂性3.生产能力的适应性4.环境条件的多变性5.生产计划的变动性6.生产管理的动态性11、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3.辅助生产过程4.生产服务过程12、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
1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4.生产过程的柔性14、生产时间计算:*P25——2815、文明生产: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16、“5S”活动的内容:1.整理2.整顿3.清扫4.清洁5.素养17、安全生产:是指在保持领导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
二工作研究1、工作研究:是指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
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汇总整合大全[1]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是生产。
在管理子系统中,生产管理处于中层,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位,两者是决策与执行关系。
2.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生产战略是一重要组织部分,生产战略为实现生产系统在企业中的有效性规定了明确的决策内容、程序、原则及模式,生产战略具有贡献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点。
3.生产管理的任务即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
4.生产与作业管理要讲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销活动要坚持以销定产,按需生产;要建立适宜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科学管理,要组织均衡生产,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按生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型生产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其共性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其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
6.按工艺特性可把生产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两大类。
加工装配型生产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任务相当繁重,不易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而流程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一般较高。
7.按企业组织生产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
8.按照产品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产决定了各自的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多样化可能性等指标的迥异。
9.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四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
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余各部分都围绕着基本生产过程进行。
10.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指把生产过程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结合,使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使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企业一切活动的基础是生产。
在管理子系统中,生产管理处于中层,经营决策处于核心地位,两者是决策与执行关系。
2.在整个经营战略中,生产战略是一重要组织部分,生产战略为实现生产系统在企业中的有效性规定了明确的决策内容、程序、原则及模式,生产战略具有贡献性、一致性和可操作性三个特点。
3.生产管理的任务即是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有效地组织起来,形成一个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质优价廉的产品或服务,是一个投入与产出的过程。
4.生产与作业管理要讲求以经济效益为中心,营销活动要坚持以销定产,按需生产;要建立适宜的生产指挥系统,实行科学管理,要组织均衡生产,更要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
5.按生产性质的不同,可分为物质型生产和劳动服务型两大类。
其共性都是投入—转换—产出的过程。
其主要区别在于劳动服务型生产的产出不是物质产品,而是无形的产品“服务”。
6.按工艺特性可把生产分为加工装配型和流程型两大类。
加工装配型生产的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任务相当繁重,不易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而流程型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程度一般较高。
7.按企业组织生产特点,可以把加工装配型生产分为备货型生产(Make—to —stock,MTS)与订货型生产(Make—to—order,MTO)两种。
8.按照产品的专业化程度的高低,可划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单件生产和多品种小批量生产四种类型,不同类型的生产决定了各自的生产效率,自动化程度、多样化可能性等指标的迥异。
9.生产技术准备过程、基本生产过程、辅助生产过程,生产服务过程四部分彼此结合在一起,构成了企业的整个生产过程。
其中,基本生产过程是主导部分,其余各部分都围绕着基本生产过程进行。
10.合理组织生产过程是指把生产过程从空间上和时间上结合,使产品以最短的路线,最快的速度通过生产过程的各个阶段,并使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得到充分的利用,达到高产、优质、低耗。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一、生产与作业系统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员工实施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运用过程,通过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去实施,人的作用的关键。
订单流是基础,强调市场为导向。
08生产要素:1、劳动力--指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等,是输入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体现综合性作用。
2、生产对象--指企业生产与作业活动中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
093、生产手段--指作用于生产对象,实现投入到产出的手段(设备、设施、工具等)104、生产信息--包括技术、知识、计划、经验、标准、数据、方法、流程等5、生产资金--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首要功能: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功能:1、质量--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2、数量--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
3、交货期--供货时间上的保障能力。
4、品种--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5、价格--企业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6、产品的服务(为了保证服务的落实,企业生产系统应具备(继承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功能)三、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要素: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1)结构化要素:1、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等。
2、生产设施--生产中的设置,生产装置的构成以及规模、设施的布局和布置等(12年)3、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种类以及组合关系决定的反应生产系统的能力。
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指集成范围,集成方向(表达出结构方式)09(2)非结构化要素: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
人员组织要素(决定性因素)、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开展(工作的依据)、库存控制要素、质量管理要素(基本保证)第二节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一.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问题(1)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考点整理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一、生产与作业系统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员工实施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运用过程,通过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去实施,人的作用的关键。
订单流是基础,强调市场为导向。
08生产要素:1、劳动力--指劳动者脑力和体力等,是输入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体现综合性作用。
2、生产对象--指企业生产与作业活动中的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
093、生产手段--指作用于生产对象,实现投入到产出的手段(设备、设施、工具等)104、生产信息--包括技术、知识、计划、经验、标准、数据、方法、流程等5、生产资金--运行的基础和保障。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首要功能:满足社会需要,满足市场需求具体功能:1、质量--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2、数量--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
3、交货期--供货时间上的保障能力。
4、品种--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和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5、价格--企业在市场上具备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6、产品的服务(为了保证服务的落实,企业生产系统应具备(继承性、可扩展性、兼容性)功能)三、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要素: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1)结构化要素:1、生产技术--生产工艺技术特点、工艺技术水平、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等。
2、生产设施--生产中的设置,生产装置的构成以及规模、设施的布局和布置等(12年)3、生产能力--生产设备的技术性能、数量、种类以及组合关系决定的反应生产系统的能力。
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指集成范围,集成方向(表达出结构方式)09(2)非结构化要素: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
人员组织要素(决定性因素)、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开展(工作的依据)、库存控制要素、质量管理要素(基本保证)第二节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一.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问题(1)市场竞争的国际化。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doc 10)
一出产与作业办理导论1、出产战略:是企业按照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物特点来构造其出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
2、出产办理的任务:运用组织、方案、控制的本能机能,把投入出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出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物。
3、出产办理的内容:4、出产办理的原那么:5、出产按工艺特性分类:6、出产按组织出产的特点分类:1.备货型2.订货型:订货组装型、订货制造型、订货工程型7、备货型出产〔MTS〕: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尺度产物或产物系列进行出产,出产目的是为了完成产物库存。
8、订货型出产〔MTO):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出产。
9、出产按专业化程度分类:10、多品种小批量出产组织工作的特征:11、出产过程的组成:1.出产技术筹办过程2.底子出产过程12、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出产环节。
13、合理组织出产过程的底子要求:14、出产时间计算:*P25--2815、文明出产:是指在出产现场办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出产的客不雅要求,为出产现场保持良好的出产环境和出产秩序。
16、“5S〞活动的内容:17、安然出产:是指在保持带领者生命安然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出产活动。
二工作研究1、工作研究:是指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阐发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合理操纵,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出产率,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
2、工作研究的内容:1.方法研究:过程阐发、动作阐发2.时间研究:定额制订、工作抽样3、工作研究的步调:3.记录4.阐发研究记录的事实,寻求新的方法4、过程阐发:是指对现行作业方法予以系统的记录,这种记录采用的是一种以简明符号为根底绘制的程序图。
5、过程阐发底子符号:1.加工:2.搬运:3.储存:4.耽搁:5.查验:6、过程阐发的内容:4.搬运阐发5. 人—机联合阐发7、动作阐发:是把某项作业的动作分解为最小的阐发单元,对作业进行定性、定量阐发,省去不必要和不合理的动作,制定出最合理的动作和动作的挨次,使作业达到尺度化的一种科学阐发方法和技术。
自考00145生产与作业管理考点重点复习资料
考试结构考试方式题型题量分值总分25125531538242102011616课程重难点复习要点应试技巧考点归纳考点1 生产与作业系统考点1 生产与作业系统考点1 生产与作业系统考点1 生产与作业系统考点1 生产与作业系统真题举例 【正确答案:A】真题举例【参考答案】考点2 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考点2 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考点2 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考点2 生产与作业系统环境真题举例【正确答案:ABCDE】真题举例【参考答案】考点3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考点3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考点3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考点3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考点3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考点3 生产与作业管理概述制造业的特点服务业的特点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Ø反应ØØØ真题举例【正确答案:A】真题举例【正确答案:C】考点归纳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考点1 企业战略及其组成①②③真题举例【参考答案】真题举例【正确答案:D】考点2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考点2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考点2 生产与作业战略的内容和制定实施真题举例【参考答案】真题举例【参考答案】。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生产与作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企业的生产流程、资源配置、质量控制、成本管理等多个方面。
通过对生产与作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和认识,以下是我的笔记总结。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概述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一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输入包括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输出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这个系统具有开放性、动态性和集成性等特点。
开放性意味着它与外部环境不断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
例如,企业需要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调整生产计划,采购原材料和零部件也受到供应商的影响。
动态性体现在生产与作业系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不断变化,如技术进步、人员流动、设备老化等因素都会导致系统的调整和优化。
集成性则要求生产与作业系统中的各个环节相互协调、相互配合,以实现整体的最优效果。
例如,生产计划要与采购、库存、销售等环节紧密衔接。
二、生产过程组织合理的生产过程组织是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的关键。
(一)生产流程类型1、按产品专业化程度可分为大量生产、成批生产和单件生产。
大量生产适用于标准化产品,如汽车、家电等;成批生产则适用于品种较多、产量适中的产品,如服装、机床等;单件生产则针对个性化、定制化的产品,如大型船舶、飞机等。
2、按生产的连续程度可分为连续生产和离散生产。
连续生产如化工、炼油等,生产过程不间断;离散生产如机械制造、电子设备组装等,产品由零部件装配而成。
(二)生产单位的组织形式1、工艺专业化形式:按照工艺特征建立生产单位,如铸造车间、锻造车间、机械加工车间等。
这种形式有利于充分利用设备和工人的技能,但运输路线长、生产周期长。
2、对象专业化形式:以产品为对象建立生产单位,如汽车装配线、电视机生产线等。
其优点是生产周期短、运输路线短,但对产品品种变化的适应性较差。
(三)生产过程的时间组织1、顺序移动方式:一批零件在上一道工序全部加工完毕后,才整批转移到下一道工序进行加工。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复习资料
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生产与作业系统实质上是企业员工实施订单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综合运行过程,而这些运行要通过人员的配置和管理去实施,人的作用是关键。
订单流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础,要强调以市场为导向,物流、资金流、信息流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效率、效益。
2.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的立足点:市场需求。
供应商是重要组成部分。
用户是上帝是基点。
3.生产要素:劳动力(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决定着生产与作业系统的成败、体现综合性作用),生产对象(原材料、辅助材料,决定着产品和服务的成本和质量),生产手段(各种设备、设施、工具,制约着成本和质量),生产信息(技术、知识、经验、数据、方法、流程,决定运行过程,提高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增强获利能力),生产资金(运行的基础和保证,决定企业获利和持续生存能力)。
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是。
实现基本功能又具体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第一需要),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产品的服务等方面。
5.企业生产系统应具备继承性,可扩展性和兼容性的功能。
6.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是实现生产与作业系统各项功能的基础。
按性质和作用可划分为:结构化要素(是指构成生产系统物质形式的那些硬件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联。
包括:生产技术、生产设施、生产能力、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和非结构化要素(是指在一定的结构化要素组合所形成框架基础上,起支撑和控制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作用的要素。
包括:人员组织要素、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是开展工作的依据、库存控制要素、质量管理要素: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
7.生产与作业系统面临的问题:1、市场竞争的国际化,2、市场需求多样化,产品更新换代速度急剧加快,3、市场对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4、资源紧缺、环境保护问题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严峻的摆在企业面前,5、信息化的实施给企业生产与作业带来新的冲击,6、不可忽视安全问题。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
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总结生产与作业管理是企业管理中的重要环节,它涉及到将资源转化为产品和服务的过程。
通过对生产与作业管理相关知识的学习,我对这一领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以下是我的笔记总结。
一、生产与作业系统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一个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过程,它包括了人员、设备、物料、信息等要素。
输入包括原材料、劳动力、资金等,而输出则是满足市场需求的产品或服务。
在这个系统中,生产流程的设计至关重要。
合理的流程设计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保证产品质量。
例如,采用流水线生产方式可以实现大规模、高效率的生产;而定制化生产则更能满足客户个性化的需求。
同时,设施选址和布置也会影响生产与作业的效果。
选址要考虑交通便利性、原材料供应、市场需求等因素;而设施布置则需要根据生产流程和工作流程进行优化,以减少物料搬运和人员移动的时间和成本。
二、生产计划与控制生产计划是对生产活动的预先安排,它包括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何时生产等内容。
制定生产计划需要综合考虑市场需求、生产能力、库存水平等因素。
主生产计划是生产计划的核心,它确定了最终产品的生产数量和时间。
而物料需求计划则根据主生产计划,计算出所需原材料、零部件的数量和时间。
生产控制则是对生产过程的监控和调整,以确保生产计划的顺利完成。
它包括进度控制、质量控制、成本控制等方面。
通过及时收集生产过程中的数据,与计划进行对比,发现偏差并采取措施进行纠正。
三、库存管理库存是企业为了满足生产和销售的需要而储备的物资。
库存管理的目的是在保证生产和销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尽量降低库存水平,减少库存成本。
确定合理的库存水平是库存管理的关键。
需要考虑订货成本、持有成本、缺货成本等因素。
经济订货批量模型可以帮助企业计算出最优的订货数量。
同时,库存控制的方法也有多种,如定期订货法、定量订货法等。
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合适的库存控制方法。
四、质量管理质量是企业的生命,质量管理贯穿于生产与作业的全过程。
20XX年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7)-自学考试.doc
点击查看2017年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汇总十一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1、物料需求计划(MRP):根据产品计划计算出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达到“在所需的时间、需要的地点取得生产所需的物料、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
2、MRP的原理:1.从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投产(订货)的时间。
3、直接批量法:是将每个时期对项目的净需求量直接作订货批量。
4、闭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以及作业计划以后的信息反馈功能,以保证作业计划的可行性和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5、闭环MRP的处理过程:在闭环MRP中,主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计算以后,要通过粗能力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模块进行生产能力平衡。
若生产能力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应根据能力调整相应的计划。
同时,它还能收集生产(采购)活动执行结果,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的反馈信息,作为制订下一周期计划或调整计划的依据。
由于增加了上述功能,使之形成“计划—执行—反馈”的生产管理循环,可以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与控制。
6、在闭环MRP中生产活动控制的任务:有效的组织生产活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订单任务完成;及时反馈生产活动进行状况的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对生产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1.作业排序2.任务下达3.信息反馈与生产控制7、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指在闭环MRP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的系统。
8、MRPⅡ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的特点:1.计划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2.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3.模拟预测性9、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使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经营业务达到均衡协调的应用软件系统。
10、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
一生产与作业管理导论1、生产战略:是企业根据所选定的目标市场和产品特点来构造其生产系统时所遵循的指导思想,以及在这种指导思想下的一系列决策规划、内容和程序。
2、生产管理的任务:运用组织、计划、控制的职能,把投入生产过程的各种要素组织起来,形成有机整体,按最经济的方式,生产出满足社会需要的廉价、优质的产品。
3、生产管理的内容:1.生产准备和组织2.生产计划3.生产控制4、生产管理的原则:1.讲求经济效益2.坚持以销定产3.实行科学管理4.组织均衡生产5.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5、生产按工艺特性分类:1.加工装配型2.流程型6、生产按组织生产的特点分类:1.备货型2.订货型:订货组装型、订货制造型、订货工程型7、备货型生产(MTS):是指在没有接到用户订单时,按已有的标准产品或产品系列进行生产,生产目的是为了完成产品库存。
8、订货型生产(MTO):是指按用户的订单进行生产。
9、生产按专业化程度分类:1.大量生产2.单件生产3.成批生产4.多品种小批量生产10、多品种小批量生产组织工作的特征:1.生产品种多样性2.生产过程复杂性3.生产能力的适应性4.环境条件的多变性5.生产计划的变动性6.生产管理的动态性11、生产过程的组成:1.生产技术准备过程2.基本生产过程3.辅助生产过程4.生产服务过程12、工序:是指一个工人或一组工人在同一工作上对同一劳动对象进行加工的生产环节。
13、合理组织生产过程的基本要求:1.生产过程的连续性2.生产过程的比例性3.生产过程的节奏性4.生产过程的柔性14、生产时间计算:*P25——2815、文明生产:是指在生产现场管理中,要按照现代工业生产的客观要求,为生产现场保持良好的生产环境和生产秩序。
16、“5S”活动的内容:1.整理2.整顿3.清扫4.清洁5.素养17、安全生产:是指在保持领导者生命安全和健康的前提下进行生产活动。
二工作研究1、工作研究:是指在既定的工作条件下,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研究资源的更合理利用,排除作业中不合理、不经济和混乱的因素,寻求一种更佳、更经济的工作方法,以提高系统的生产率,降低系统的运营成本。
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
山东省高等教育自学考试生产与作业管理复习资料第一章生产与作业系统导论一、学习的目的与要求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与发展的基础,生产与作业管理则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职能。
通过本章的学习,学生应了解生产与作业活动在企业管理中的地位;了解生产与作业系统组成、功能和结构;明确现代企业生产与作业管理系统面临的问题和现实对策;明确生产与作业管理的概念、内容和原则;了解生产与作业管理的发展历程。
二、主要内容第一节生产与作业系统(一)生产与作业系统1.为什么说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运行的重要、关键、基础环节?现代生产与作业系统是企业系统的一个子系统。
它是由供应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给企业,经过企业的制造过程或服务过程,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供给用户,实现价值增值。
(二)生产与作业系统功能2.什么是生产与作业系统基本功能?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求是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功能、基本功能具体体现在产品与服务的质量、数量、交货期、品种、价格、产品的服务等方面。
质量要求主要是指产品的使用功能、可靠性、寿命、外观等。
它是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提供服务的第一需要。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就是加强系统的正常运行,严格控制和检验,从生产与作业过程的每一个环节把好质量关,从而为用户提供符合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数量要求主要是指不断满足用户在产品和服务数量方面的需求。
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功能是根据不同的用户、不同的时节、不同的环境条件,对产品和服务需求量的不同,及时采取相应措施,灵活地加以协调,完成需求任务。
交货期要求主要是指在供货时间上的保证能力。
对于生产与作业系统来讲,要及时掌握需求时间,及时调整生产与作业计划和组织,统筹安排生产作业资源。
以保证按时交货。
产品品种要求是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
针对产品、服务品种,体现在生产与作业系统方面的功能就是创新能力,涉及到企业生产与作业的设计能力、生产能力、工艺能力、技术能力、开发能力等。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自考讲义笔记
单项选择题1.1.生产是A.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其需求的过程B.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生产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其需求的过程C.以一定社会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作业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其需求的过程D.以一定生产关系联系起来的人们利用作业工具,改变劳动对象,以适应其需求的过程【A】1.2.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的立足点是A.市场导向B.市场需求C.企业需求D。
竞争需求【B】1.3.生产与作业系统实质上是企业员工实现A、订单流的运行过程B、物流、资金流的运行过程C、订单流、物流、资金流综合运行过程D、订单流、信息流的运行过程【C】1.4、生产与作业系统的基础是A、订单流B、物流C、资金流D、信息流【A】1.5、企业运行的关键环节是A、生产与作业战略B、生产与作业系统C、生产与作业控制D、生产与作业管理【B】1.6、输入生产要素中最活跃、最重要的因素是A、生产对象B、生产信息C、劳动力D、生产资金【C】1.7、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成本和质量的是A、生产手段B、生产对象C、生产资金D、生产信息【A】1.8、在现代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中,与企业相互依赖,已被看作为重要组成部分的是A、零售商B、供应商C、生产对象D、用户【B】1.9、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首要基本功能是A、满足社会需要、市场需要B、满足企业目标需要C、提供优质产品D、提高生产效率【A】1.10、现代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运行的基础和保证是A、生产手段B、生产资金C、劳动力D、生产对象【B】1.11、用户购买产品和要求服务是第一需要是A、品种B、交货期C.价格D.质量【D】1.12.企业对市场需求多样化、差异性的集中体现是A.产品质量B.产品价格C.产品品种D.产品服务【C】1.13.下列不属于为保证产品的服务的落实,企业生产系统应具备的功能是A.创新性功能B.继承性功能C.可扩展性功能D.兼容性功能【A】1.14.下列不属于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化要素的是A.生产技术B.生产与作业计划C.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D.生产能力【B】1.15.能够表达出企业生产与作业系统结构形式的是A.生产技术B.生产设施C.生产能力D.生产与作业系统的集成【D】1.16.提供着生产与作业系统进行正常运转的物资上的保证基础工作,反映着生产系统的经济效益问题的要素是A.库存控制要素B.质量管理要素C.人员组织要素D.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C】1.17.生产与作业系统正常运行的基本保证是A.人员组织要素B.质量管理要素C.生产与作业计划要素D.库存控制要素【A】1.18.决定企业命运、企业兴衰的因素是A.资源B.信息c.质量D.市场需求【C】1.19.我国安全生产的基本方针是A.安全第一、预防为主B.依法生产、以人为本C.落实责任、科技兴安D.安全生产、群治群防【A】1.20.安全生产管理的灵魂是A.安全生产法制B.安全生产文化C.安全生产责任D.安全生产投入【B】1.21.安全生产的动力是A.安全生产文化B.安全生产法制C.安全生产责任D.安全生产科技【D】1.22.在生产的全过程中,最需要认真贯彻的是A.降低成本、降低消耗B.安全生产、提高效率C.因地制宜、改进工艺D.科学管理、均衡生产【A】1.23.下列不属于生产与作业管理基本职能的是A.组织B.计划C.战略D.控制【C】1.24.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是A.以市场为导向的原则B.创新的原则C.均衡生产与作业的原则D.科学管理的原则【A】1.25.实现科学管理的关键是A.安全生产B.信息管理C.人的素质D.加强规章制度的建设【C】1.26.被誉为“科学管理之父”的管理学家是A.甘特B.泰罗C.梅奥D.法约尔【B】1.27.强调了劳动分工和专业化的优越性的经济学家是A.泰罗B.亚当·斯密C.梅奥D.吉尔布雷斯夫妇【B】1.28.20世纪六、七十年代生产与作业管理习惯称之为A.生产运作管理B.生产管理C.制造管理D.生产运营管理【B】1.29.1913年,下列哪家公司的T型汽车生产移动式装配流水线是生产管理中的一块里程碑?A.美国通用公司B.美名词解释题目录1.1.生产与作业系统1.2.生产手段1.3.生产能力1.4.非结构化要素1.5.生产与作业管理2.1.企业战略2.2.生产与作业战略3.1.生产与作业过程3.2.流程3.3.加工制造型生产与作业3.4.订货生产类型3.5.生产与作业能力3.6.产品开发3.7.新产品3.8.成组技术3.9.价值工程3.10.产品导向布置形式3.11.流水线生产3.12.工作研究3.13.时间研究3.14.工作日写实3.15.劳动定额3.16.工时定额3.17.产量定额3.18.编制定员4.1.产品产量指标4.2.工业总产值4.3.生产预测4.4.主生产计划4.5.现有库存量4.6.待分配库存4.7.生产作业计划4.8.生产周期4.9.物料需求计划(MRP)法4.10.企业资源计划(ERP)5.1.生产与作业控制5.2.生产调度5.3.项目5.4.项目管理5.5.库存5.6.库存管理5.7.库存持有成本5.8.经济订货批量5.9.质量5.10.服务质量5.11.质量管理5.12.全面质量管理5.13.ISO90005.14.设备5.15.设备管理5.16.生产与作业现场管理5.17.定置管理6.1.供应链6.2.供应链管理6.3.供应链中库存6.4.客户满意度6.5.供应链中的合作关系6.6.外包6.7.敏捷制造6.8.大规模定制6.9.清洁生产6.10.零排放6.11.循环经济名词解释题答案1.1.生产与作业系统就是指由供应商提供各种生产要素给企业,经过企业的制造过程或服务过程,将生产要素转换为有形产品或无形服务,供给用户,实现价值增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考生产与作业管理笔记七
十一企业资源计划(ERP)和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IMS)
1、物料需求计划(MRP):根据产品计划计算出物料需求量和需求时间,以达到“在所需的时间、需要的地点取得生产所需的物料、达到准确无误”的目的。
2、MRP的原理:
1.从最终产品的主生产计划导出相关物料的需求量和需求时间。
2.根据物料的需求时间和生产(订货)周期来确定其开始投产(订货)的时间。
3、直接批量法:是将每个时期对项目的净需求量直接作订货批量。
4、闭环物料需求计划(闭环MRP):是在MRP的基础上增加了能力需求,以及作业计划以后的信息反馈功能,以保证作业计划的可行性和对计划进行有效的控制,形成一个闭环系统。
5、闭环MRP的处理过程:
在闭环MRP中,主生产计划及物料需求计划计算以后,要通过粗能力计划、能力需求计划等模块进行生产能力平衡。
若生产能力不能满足计划要求,应根据能力调整相应的计划。
同时,它还能收集生产(采购)活动执行结果,以及外界环境变化的反馈信息,作为制订下一周期计划或调整计划的依据。
由于增加了上述功能,使之形成“计划—执行—反馈”的生产管理循环,可以有效的对生产过程进行计划与控制。
6、在闭环MRP中生产活动控制的任务:
有效的组织生产活动,合理利用各种资源以保证各项订单任务完成;及时反馈生产活动进行状况的信息,并根据反馈信息对生产活动进行调整和控制。
具体包括三个方面:
1.作业排序
2.任务下达
3.信息反馈与生产控制
7、制造资源计划(MRPⅡ):是指在闭环MRP完成对生产计划与控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将经营、财务、生产管理子系统相结合形成的系统。
8、MRPⅡ系统(制造资源计划)的特点:
1.计划的一致性和可执行性
2.数据共享性动态应变性
3.模拟预测性
9、企业资源计划(ERP):是一个使财务、分销、制造和其他经营业务达到均衡协调的应用软件系统。
10、ERP的核心管理思想:就是实现对供应链的有效管理。
所谓供应链是指产品生产和流通中涉及的原材料供应商、生产商、批发商、零售商以及最终消费者组成的供需网络,在这个网络中,每个贸易伙伴既是其客户的供应商,又是其供应商的客户。
供应链管理即时对供应链中的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以及贸易伙伴关系等进行的计划、组织、协调和控制工作。
供应链管理的目标是通过满意伙伴的密切合作,以最小的成本和费用提供最大的价值和最好的服务。
11、实施ERP的基本条件:
1.客观需要是企业实施ERP的动力
2.组成以企业主管领导为首的决策机构是实施成功的重要条件
3.完整和准确的数据是ERP实施的基础
12、计算机集成制造(CIM):是一种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管理技术和生产技术,对生产企业从产品设计、生产准备、生产管理、加工制造直到产品发货与用户服务的整个生产工程的信息进行统一管理、控制,以优化企业生产活动、提高企业效益与市场竞争力的思想方法或生产模式。
十二准时化生产方式(JIT)与精益生产方式(LP)
1、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的含义:
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
2、准时化生产方式(JIT)的组成:
1.JIT生产方式的新思维
2.JIT生产系统设计与计划技术
3.JIT生产现场管理
3、JIT系统(准时化生产方式)涉及的五方面生产管理技术:
1.快速应变的产品设计
2.均衡化生产
3.持续的降低在制品库存
4.生产资源的优化
5.JIT的质量控制
4、看板管理:是一种生产现场物流控制系统,它是通过看板的传递或运动来控制物流的一种方法。
5、精益生产方式(LP):是指运用多种现代管理方法和手段,以社会需要为依据,以充分发挥人的积极性为根本,有效配置和管理使用企业资源,以彻底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为目标,最大限度的为企业谋取经济效益的生产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