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讲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与新型工业化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第一章:引言1.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背景及意义。
掌握本课程的探究方法和学习要求。
1.2 教学内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背景。
课程学习的目标和重要性。
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回顾近代工业的起源。
讨论为什么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1.4 作业学生准备有关近代民族工业的背景资料。
第二章: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2.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阶段及其特点。
掌握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和代表人物。
2.2 教学内容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步阶段及其特点。
主要行业和代表人物介绍。
2.3 教学活动分析近代民族工业起步的原因。
介绍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行业和代表人物。
2.4 作业学生研究近代民族工业的特点及其影响。
第三章: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3.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掌握近代民族工业的重要事件和影响。
3.2 教学内容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阶段及其特点。
重要事件和影响的介绍。
3.3 教学活动探讨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
分析重要事件的影响和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贡献。
3.4 作业学生准备有关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资料,进行小组讨论。
第四章:近代民族工业的困境与挑战4.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应对困境与挑战的策略。
4.2 教学内容近代民族工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应对困境与挑战的策略介绍。
4.3 教学活动分析近代民族工业面临的困境与挑战。
探讨近代民族工业应对困境与挑战的策略。
4.4 作业学生研究近代民族工业应对困境与挑战的成功案例。
第五章:近代民族工业的成就与影响5.1 学习目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成就及其影响。
掌握近代民族工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5.2 教学内容近代民族工业的成就及其影响。
近代民族工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介绍。
5.3 教学活动探讨近代民族工业的成就及其影响。
分析近代民族工业对国家和社会的贡献。
5.4 作业学生准备有关近代民族工业成就的资料,进行展示和讨论。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
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教案标题: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教案目标:1. 了解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2. 探讨民族工业发展中面临的挑战和机遇;3. 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4. 提高学生的历史意识和国家认同感。
教学内容:1. 民族工业的定义和意义;2. 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3. 民族工业发展中的挑战和机遇;4. 民族工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
教学步骤:引入活动:1. 利用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引发学生对民族工业的兴趣和好奇心;2. 提出问题:你知道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吗?你认为民族工业对国家的发展有何影响?知识讲解:3. 介绍民族工业的定义和意义,让学生明确民族工业的概念;4. 分析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历程,包括起步阶段、发展阶段和挫折阶段,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工业发展中的困难和挑战;5. 探讨民族工业发展中的机遇,如政府支持政策、市场需求增长等,引导学生认识到民族工业发展的积极因素。
案例分析:6. 给学生提供几个民族工业发展的案例,让他们分析案例中的成功因素和面临的问题;7. 学生小组讨论并展示他们的分析结果,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解决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问题。
拓展活动:8. 学生分组进行研究,选择一个具体的民族工业项目进行深入调研,包括该项目的背景、发展历程、面临的挑战和取得的成就;9. 学生小组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分享他们对民族工业发展的思考和建议。
总结与评价:10. 结合学生的研究成果,总结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历程和面临的挑战与机遇;11. 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工业对国家经济和社会的影响,评价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
教学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成果;2. 民族工业发展案例资料;3. 研究调查工具和材料。
评估方式:1. 学生小组展示研究成果的口头报告,评价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 学生撰写小结,评价民族工业发展的意义和价值,以及个人对民族工业发展的认识和思考。
工业化与民族经济现代化(PPT 54张)
➢ 1.工业化(industrialization)的含义
➢ ①《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1996年 版):使现代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占主要地位。
➢ ②《政治经济学词典》(人民出版社,1980 年版):使大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取得优势地位 的发展过程。
➢ ③权威的《新帕尔格雷夫经济学大辞典》(经 济科学出版社,1992年中文版第2卷,第861 页)给工业化下的定义是:
四个基本观点
一 一、工业化是理解中国经济问题的钥匙 二、工业化是近代以来中国经济的主题 三、不同时期人们探索不同的工业化路径 四、新型工业化是中国经济的必然选择
工业的概念
传系统
机器大工业的四大系 统
动力系统
加工系统
加工对象
操作系统 (控制系统)
工业生产:
用机器代表手工对加工对象进行加 工,获得人们所需要的产品。
➢ 第二阶段是工业化的实现和经济高速增长阶段, 包括工业化初期、中期和成熟期;
工业:
是以机器和机器体系为劳动手段,从事自然资源的开采,对采掘品和农产 品进行加工和再加工的物质生产部门。
工业化的含义
➢ 工业化是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由之路,它是社会 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的重要标志。
➢ 英国著名经济学家汤姆.肯普(T.Kemp)指出:“在 现代世界上,几乎没有一个国家的统治者和被统治者 不把物质生活水平看作是一个理想的目标,不把工业 化看作是达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
发达国家都是工业化国家,一个国家是否是经济 强国,最主要取决于其工业发展水平。
工业化国家与发达国家是等同语!
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关系
钱纳里明确地提出:“从历史上看,工业化一直是 发展的中心内容。”
琼•罗宾逊也明确地把摆脱落后实现发展归结为实现 工业化,认为:“凡现代工业所产生的便利和不便 利都不存在的国家,一般被说成是不发达。不发达 的意思是大部分居民必须从事粮食生产;其余的人 要靠耕者的产品超过其家属必须吃的口粮的剩余部 分维持生活,于是整个社会发展取决于农业中的每 人产量水平。”“要摆脱这种状态,必须实行工业 化,因为工业化意味着动力用于生产和交通,作为 人力和兽力的补充。”
浅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发,设计和实施“温饱”工程、“起步”工程和“发展”工 程。
1、树立大农业观念,大力发展效益农业,没有解决温 饱问题的地方,首先应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大力发展种植业 和养殖业,提高粮食自给率,尽快解决温饱问题。以后发展 经济作物,林牧业和乡镇企业,向商品农业发展。这些可作 为“温饱“工程。
0.664 0.440 0.292 0.194 0.121 0.085 0.057 0.038
混凝土 0~7 天养护期间的平均温度 tp=5.06(℃)
日 平 均 温 度 %)时,温度就降为 0℃,强度停止增长。所以,在冬期施
一、挑战和机遇 建设和发展市场经济是我们长期实践和认识深化的必 然结果,是我国人民的正确选择,也是进一步解放和发展民 族地区的生产力,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必由之路。但是, 市场经济作为一种调节经济运行的机制,它即给市场提供 平等竞争的机会,达到资源优化配置,又给每个竞争者以压 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市场经济这种双重效应。一方面 为民族地区经济提供了发展机遇;另一方面又给这种发展 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挑战就是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少数民族地区经济 必须在适应社会主义生产力中参加竞争,经受优胜劣汰的 考验。 由于历史的原因,在市场经济的竞争中,少数民族地区 同经济较发达的沿海地区和中原地区相比,一开始就处于 明显的劣势。 1、产业结构层次低,缺乏参与竞争的能力,主要表现 为:一方面少数民族多居住在边疆、山区、生产条件差,种 植业结构的调整受到很大限制,农业科技推广总体水平不 高,农产品交换市场也不发达。因此,种植业结构还处在习 惯性的单一粮食作物。经济作物的种植上,解决自已需要的 粮源问题上,而不是为交换而生产农业商品。也就是说,少 数民族地区的种植业结构还是为解决自已消费的产业结构。 另一方面,虽然四十多年来,国家对民族地区给予了很大的 投资,建起了一批中央和地方工业企业,交通通讯也有了一 定的改善。但由于中央企业和地方企业相渗透性、融合性 差、对地方经济,产业结构发展与调整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掌握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代表企业及其发展历程认识近代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2 教学内容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介绍主要代表企业(如洋务运动中的江南制造局、福州船政局等)的发展历程介绍近代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1.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近代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二章: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掌握民族工业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认识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2.2 教学内容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表现介绍民族工业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如辛亥革命后的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五四运动后的民族工业复兴等)介绍民族工业曲折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2.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企业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民族工业曲折发展的原因和表现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民族工业在曲折发展中取得的重要成果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三章:抗日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3.1 教学目标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困境和挑战掌握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重要贡献认识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3.2 教学内容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困境和挑战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重要贡献(如支持抗战物资的生产、保障战争胜利的物质基础等)介绍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3.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了解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困境和挑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抗日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重要贡献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四章:解放战争时期的民族工业4.1 教学目标了解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复苏和发展掌握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认识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4.2 教学内容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复苏和发展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如国营企业的建立和发展、私营企业的恢复和壮大等)介绍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4.3 教学方法采用比较教学法,引导学生比较解放战争前后民族工业的发展变化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解放战争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五章: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工业5.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恢复和发展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和政策措施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5.2 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恢复和发展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如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三大改造的完成等)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政策措施(如公私合营、国有企业改革等)介绍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5.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和政策措施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六章:改革开放后的民族工业6.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改革和发展掌握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和政策措施认识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6.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改革和发展介绍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如沿海开放地带的工业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崛起等)介绍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政策措施(如国企改革、鼓励私营经济等)介绍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6.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企业为例,引导学生了解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改革和发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改革开放后民族工业的主要成就和政策措施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七章:民族工业的现代化进程7.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背景和意义掌握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趋势认识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7.2 教学内容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背景和意义介绍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如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区域协调发展等)介绍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趋势分析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7.3 教学方法采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和资料,帮助学生直观了解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发展情况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民族工业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特点和趋势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八章:民族工业在全球化背景下的挑战与机遇8.1 教学目标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掌握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主要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认识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8.2 教学内容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介绍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主要应对策略(如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强国际合作等)介绍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发展路径分析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8.3 教学方法采用案例分析法,以具体企业为例,引导学生了解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挑战和机遇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全球化背景下民族工业的主要应对策略和发展路径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第九章:民族工业的未来发展前景9.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掌握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机遇和策略认识民族工业未来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9.2 教学内容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介绍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机遇(如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等)介绍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策略(如加大创新投入、优化产业结构等)介绍民族工业未来发展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分析9.3 教学方法采用情境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挑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民族工业未来发展的主要机遇和策略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10.1 教学目标反思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和挑战展望民族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10.2 教学内容反思民族工业发展中的问题(如技术水平、产业结构、人才培养等)和挑战展望民族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10.3 教学方法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展望民族工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重点和难点解析1. 第一章中,理解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及其对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是重点。
少数民族经济发展战略
精选ppt课件
5
民族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的原因
历史渊源 自然制约 文化局限 政策倾斜
精选ppt课件
6
自然资源转换战略
❖ 这一战略立足于不发达地区丰富的自然资源优势, 提出以资源换资金、换技术、换人才,实现生产 要素的优化重组,加速开放开发和脱贫致富步伐。
LOGO
民族经济发展战略
1
精选ppt课件
概念界定
民族经济发展战略
以民族地区 为 研究主体 的 经济发展战略
以单个民族 为 研究对象 的 经济发展战略
精选ppt课件
2
研究内容的确定
❖ 由于我国大杂居、小聚居的民族分布特点。且我 国地形呈东、中、西三级阶梯式分布。
❖所以:现阶段研究“民族地区经济发展战略” 比 “单个民族经济发展战略”更具有现实意义和实 践意义。
精选ppt课件
14
两步战略
❖ 缺陷 ❖ 1.国家投资重点向东部地带倾斜,西部地区将因投资不足
而不能得到发展。 ❖ 2.国家经济体制改革的大部分具体措施总是率先在东部地
带实施,而西部地区往往要慢几步才开始贯彻。 ❖ 3.东部地带所享受的对外开放政策很优惠灵活,但西部地
区能执行的同类方针却往往有区之间原本就存
8
梯度战略
❖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由此而自然地在国 内形成一种经济、技术力量的梯度。一些 沿海地区拥有先进技术和和雄厚经济实力。 大多数腹地则是中间技术和一般经济水平。 边疆仍处于传统技术和落后经济状态。国 家应该按照东、中、西部的顺序安排投资 和建设项目的区域布局,这样花费少而获 利多。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掌握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资料收集、整理,分析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
(2)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探讨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自豪民族工业发展的情感,增强民族自信心。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2. 教学难点:(1)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如何看待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曲折过程。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说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是曲折的?2. 自主学习:(1)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特点。
(2)引导学生关注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自主学习的内容,探讨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2)全班交流:分享各组讨论成果,总结民族工业发展与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关系。
4. 案例分析:以某一民族工业发展为案例,让学生分析其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
5. 总结: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特点及其影响。
四、课后作业:1. 请结合教材内容,简要概述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
2. 分析民国时期民族工业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3. 选取一个民族工业发展案例,深入了解其发展过程、原因和影响,下节课分享。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掌握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学生对近代民族工业发展及其影响的认识。
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
六、教学内容:1. 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产生与发展(1)了解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定义及其在近代中国的产生背景。
民族地区发展循环经济须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资源禀赋和历史原因使工业经济呈现重型化和二元 化的特点 。民族地区集中在我国中西部 ,经济发展 落后但 自然资源丰富,一开始就建立了以采掘业和 粗加工业为主的重 型工业结构 。在计 划经济体 制 下 ,依据国家行政指令建立的工业经济还有二元化 的特征 ,表现在地 区工业 内部 : 一方面是中央创办 的现代大 中企业群 ,一方 面是落后脆弱 的地方工 业 ,两者之间存在着很 大的断层 ,不 仅在技术装 备、生产规模上反差对 比强烈 ,且不能相互融合渗 透 ,形不成相互促进的区域经济体系。 ()工业经济高速发展带来不可持续性 。联合 2 国开发署环境专家康纳指出 ,发达国家经历几个世 纪完成的工业化 ,东亚国家只花了数十年 ,发展中 国家的工业化过程显著缩短 ,他称这种缩短的工业 化为 “ 压缩型工业 化” ,典型特征是工业化进展超 速 ,产业结构急剧转变 ,资源环境问题 复合 多样。 在民族地区 ,既有贫 困和人 口压力 造成的环 境问 题 ,也有伴随高收入 、工业化产生的环境污染。同 时在压缩型工业化社会里 ,处理环境问题很困难 , 既要面临工业化社会才有的复杂环境问题 ,还要受 到 自身资金和技术现状的约束 。 ()工业经济发 展水平 落后带 来的不 可持续 3 性。民族地区的工业经济水平落后 , 但并不代表工 业污染比工业水平高的非 民族地 区轻。整 体上讲 , 工业经济发达地 区的工业污染严重;另一方面 ,工 业经济实力是提高污染治理资金投入的基础。事实 上 ,随着东部地 区增加环保投入 ,调整产业结 构 , 工业污染正在 向欠发达地区转移 。 ()区域迟发展效应的不 良 响带来的不可持 4 影 续性。西部民族地 区是 中国区域经济发展中的迟发
济为依托,促进工业产业结构的升级;建立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技术、法律、政策和公众参与的支撑体 系,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第一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1.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1.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1.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兴起背景组织学生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第二章:民国时期的民族工业发展2.1 教学目标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认识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2.2 教学内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2.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组织学生讨论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民国时期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第三章:新中国成立后的民族工业发展3.1 教学目标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认识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3.2 教学内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3.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组织学生讨论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新中国成立后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第四章:改革开放以来的民族工业发展4.1 教学目标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掌握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认识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4.2 教学内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4.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发展状况组织学生讨论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工业的历史意义第五章: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5.1 教学目标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掌握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认识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5.2 教学内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5.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组织学生讨论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特点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史意义第六章:民族工业的区域性发展6.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掌握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原因认识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历史意义6.2 教学内容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原因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历史意义6.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组织学生讨论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原因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历史意义第七章:民族工业与国民经济的关系7.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掌握民族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认识民族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7.2 教学内容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民族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民族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组织学生讨论民族工业与国民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民族工业对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第八章:民族工业的政策与支持8.1 教学目标了解国家对民族工业的政策和支持措施掌握民族工业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认识民族工业政策的重要性8.2 教学内容国家对民族工业的政策和支持措施民族工业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民族工业政策的重要性8.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国家对民族工业的政策和支持措施组织学生讨论民族工业政策对民族工业发展的影响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民族工业政策的重要性第九章:民族工业的挑战与机遇9.1 教学目标了解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掌握民族工业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策略认识民族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民族工业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策略民族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9.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民族工业面临的挑战和机遇组织学生讨论民族工业应对挑战和抓住机遇的策略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理解民族工业在未来发展中的前景第十章:总结与展望10.1 教学目标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展望未来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10.2 教学内容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展望未来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增强学生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10.3 教学活动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教材总结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和经验组织学生讨论未来民族工业的发展趋势和挑战让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增强对民族工业发展的信心重点和难点解析重点环节一: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解析: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分布特点反映了我国地理环境、资源禀赋和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教案
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国家发展的关系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对国家现代化的贡献。
2.掌握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
3.能够分析中国民族工业发展与国家现代化的相互关系。
二、教学内容1.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历程及其贡献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可以概括为五个阶段:清末民初民族工业的萌芽期、抗日战争期间的实现大规模发展、解放战争时期的基本形成、建国初期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启动、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阶段。
在这些发展阶段中,中国民族工业为国家现代化的进程做出了积极贡献。
具体而言,民族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国内市场的扩大、劳动力的增值、技术的提升等方面,为国家现代化的建设创造了广阔的空间和强大的物质基础。
2.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的主要历史事件和发展阶段(1)清末民初民族工业的萌芽期清朝末期,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开始蓬勃发展。
其中,纺织业、手工艺业、轻工业和地方重工业如米业、茶业、医药业、造纸业、玻璃业等迅速崛起,为中国的经济现代化奠定了基础。
(2)抗日战争期间的实现大规模发展抗日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得到了空前的发展,特别是在军需工业方面,涌现出一批爱国企业家和技术专家,如商会组织的惠民机器公司、华中工业公司的电力机器制造厂、四川省战时工业公司的山地梯形耕作机制造厂等。
这些企业的成长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基础。
(3)解放战争时期的基本形成解放战争时期,中国民族工业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行业体系。
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得到了加强,特别是原材料工业和机械工业的发展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4)建国初期现代化工业建设的启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民族工业在国家现代化建设进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建筑材料工业、钢铁工业、化学工业等工业部门蓬勃发展,一些大型企业如大西南钢铁公司、华东纺织机械公司、哈尔滨汽车制造厂等先后投产落成,这些企业在国家现代化的进程中功不可没。
(5)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阶段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快速发展。
高中历史华师大版第六分册课件:《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发展》 (共14张PPT)
4
三、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
(一)进口替代发展战略
(二)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
(三)实施出口导向经济发展战略的宏观调控措 施
1.发挥政府对经济的干预作用,弥补市场不足。 2.大力吸引外资。 3.大力促进对外贸易的发展。 4.发挥货币金融政策的作用。
页脚标注(可选)
5
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由于其经济的高速发展,被认为是发 展中国家经济起飞的成功典范, 世界银行在1993年正式提出了 “东亚模式”的概 念,与此相适应学界也总结出了“拉美模式”。
页脚标注(可选)
10
• 新兴工业化国家:
是指具有一定资本主义基础的发展中国家在 较短的历史时期内克服了社会经济的落后性,并 在工业化进程中一定程度上接近于发达国家水平 的国家和地区。
页脚标注(可选)
11
• 拉美模式:拉美国家在20世纪40年代开始实行的 进口替代的工业化发展战略,其强调政府对经济
• You hav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That's the secret of success. 人必须相信自己,这是成功的秘诀。
•
Hale Waihona Puke 一、新兴工业化国家(地区)的经济发展模 式和金融危机
(一)“东亚模式” 1.定义:政府主导与市场经济的结合,加大对外 开放度,
吸引外资,金融自由化以及出口导向战略。 2.模式形成的背景 3.东亚模式成功的原因 4.雁阵发展模式:
展所必需的资金、资本品和中间品,以及由于日本产业结
构升级而让出的低附加值产品的国际市场,从而在短期内
迅速推进工业化进程,并持续尾随日本沿产业不断升级的 阶梯攀登,最终以较少的代价推动经济实现较快增长。
浅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民族地区的产业结构单一,以农业为主导,缺乏现代工业和服务 业的发展,导致城市经济发展缺乏后劲。
城市规划不合理
民族地区的城市规划不合理,存在着盲目扩张、功能分区不明确、 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城市发展受到制约。
城市规划的原则与方法
科学规划
民族地区的城市规划应该具备科学性和前瞻性,要结合当地自然 条件、经济基础和人文环境等因素,制定合理的城市规划方案。
政策优化
民族地区应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资源禀赋,优化政策组合, 提高政策效能。如加强产业政策引导,推动特色优势产业的 发展;优化投资结构,提高投资效益;完善土地政策,保障 农业生产和生态保护等。
体制机制改革的重点领域
01
行政体制改革
民族地区应深化行政体制改革, 简化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 率。同时要明确政府与市场、企 业、社会组织之间的关系,更好 地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 性作用。
产业创新
培育新的产业和业态,推动 民族地区的产业升级和创新 发展。
人才创新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为民 族地区的创新驱动提供人才 支撑。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与实践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
可持续发展是指在满足当前世代需求的同时,不危及子孙后代满 足其需求的能力。
可持续发展的实践
推进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等方面的实践,促进民族地 区的可持续发展。
浅淡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xx年xx月xx日
目 录
•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 民族地区经济结构与产业转型升级 • 民族地区创新驱动与可持续发展 • 民族地区农村经济发展与扶贫攻坚 • 民族地区城市化进程与城市规划 •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的政策环境与体制机制
01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
八上《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章节一:引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背景和发展的重要性。
2. 培养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思考能力。
教学内容:1.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背景介绍。
2.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意义。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近代中国的经济和工业发展。
2. 讲解:讲解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起源和发展过程,强调其在国家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对国家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章节二: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背景和原因。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背景介绍。
2. 民族资本主义工业兴起的原因分析。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回顾中国近代历史的背景,引导学生关注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
2. 讲解:讲解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背景和原因,分析其对社会经济的影响。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民族资本主义工业的兴起对近代中国的意义。
章节三:民族工业的发展与困难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工业的发展和面临的困难。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介绍。
2. 民族工业面临的困难分析。
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困难。
2. 讲解:讲解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困难,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3. 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民族工业的发展和困难对近代中国的影响。
章节四:民族工业的区域性发展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区域性发展。
2. 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教学内容:1. 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区域性发展介绍。
2. 分析民族工业区域性发展的原因和影响。
1. 引入话题:引导学生关注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区域性发展。
2. 讲解:讲解民族工业在不同地区的区域性发展情况,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06
民族地区的未来展望与挑战
民族地区的未来发展趋势
01
经济增长
随着国家整体经济的快速发展,民族地区也将迎来一个经济增长的高峰
期。特别是在产业结构优化、新兴产业发展等方面,民族地区将逐渐融
入国家经济发展的大潮中。
02
城市化进程
城市化进程在民族地区的推进将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基础设施的改善
、城市功能的完善以及地区间合作的加强,都将在一定程度上推动民族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要点一
加强人才培养和引进
要点二
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为了解决人才流失的问题,民族地区需要加强人才培养和 引进工作。通过建立健全教育体系、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 等措施,吸引和留住更多的人才为当地的经济社会发展贡 献力量。
在推动经济发展的同时,民族地区必须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工作。通过实施绿色发展理念、加强环境监管等措施,实 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互动。
,涵盖了多个少数民族的聚居区。
民族地区人口
02 民族地区的人口以少数民族为主,具有多民族共存的
特点。
民族地区语言与文化
03
民族地区具有丰富的语言和文化多样性,各民族拥有
独特的传统和习俗。
民族地区的地理环境
01
地形地貌
民族地区的地形地貌复杂多样, 包括高原、山地、丘陵和平原等 。
气候条件
02
03
自然资源
随着经济发展的加快, 民族地区的生态环境面 临较大的压力。如何在 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之 间寻求平衡,是民族地 区需要面对的一个重要
问题。
推动民族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政策建议
要点一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
国家应出台更加优惠的政策措施,鼓 励和引导各类资本进入民族地区投资 兴业,推动民族地区的经济发展。同 时,要加强对民族地区的财政转移支 付力度,确保民族地区的公共服务供 给和基础设施建设能够得到保障。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
八年级历史上册《中国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教案新人教版第一章:鸦片战争后的民族工业起步1. 教学目标了解鸦片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起步情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内容a.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b. 民族工业的起步及发展c. 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d. 民族工业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鸦片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a. 背景介绍b. 战争过程及结果c.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2) 民族工业的起步及发展a. 洋务运动的推动b. 民族资本家的涌现c.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3) 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a. 技术落后b. 规模较小c. 地区分布不平衡4) 民族工业的影响a.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b.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二章:甲午战争后的民族工业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甲午战争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内容a.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b. 民族工业的发展及特点c. 民族工业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甲午战争后的中国社会变革a. 战争过程及结果b. 不平等条约的签订c. 民族危机的加深2) 民族工业的发展及特点a. 民族资本家的涌现c. 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3) 民族工业的影响a.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b.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三章:辛亥革命后的民族工业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辛亥革命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2. 教学内容a.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变革b. 民族工业的发展及特点c. 民族工业的影响3. 教学方法采用讲述、讨论、图片展示等方式进行教学。
4. 教学步骤1) 辛亥革命后的中国社会变革a. 革命过程及结果b. 中华民国的成立c. 社会政治经济的变化2) 民族工业的发展及特点a. 民族资本家的涌现c. 民族工业的主要特点3) 民族工业的影响a. 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b. 促进社会经济结构的变化c. 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第四章:五四运动后的民族工业发展1. 教学目标了解五四运动后,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情况,掌握其主要特点和影响。
民族地区的市场化与工业化
民族地区的市场化与工业化摘要:工业化与市场化是经济发展的两个并行的车轮。
由于地区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民族的工业化与市场化之间的关系存在着一些值得关注的问题。
通过对两者关系的分析,提出促进民族地区工业化与市场化健康发展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工业化;市场化;民族地区工业化与市场化是当前中国经济的发展方向。
就地区而言,改革开放以来,民族的工业化与市场化进程明慢于东部地区,随着中国的“入世”,市场化进程加快,民族的工业化发展必然受到来自现有的市场化水平以及各地区不平衡的市场化水平的影响。
如何认识民族的工业化与市场化的关系,促进民族的经济发展,是需要进一步探讨的问题。
工业化的基本内涵应从两方面去理解:(1)工业化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体现;(2)工业化代表着与之相适应的,也即有一定生产规模、明确的分工和紧密协作生产组织形式。
市场化是指经济运行采取商品的形式,通过市场配置社会资源,组织和推动生产经营的活动。
市场化一般从两方面去衡量:一是商品市场、生产资料市场和要素市场的市场化。
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看价格形成的机制是否实现了市场化。
从社会角度看,即是社会资源通过市场进行配置。
二是企业与政府行为的市场化。
从企业看,一层涵义是指企业的一切资源通过市场获得,企业的产品通过市场销售,企业的收益通过市场竞争实现;另一层涵义是企业的经营机制、经营方式和管理制度是市场化的,包括产权、法人治理结构、劳动用工、分配等。
从政府看,政府行为的市场化是指政府的职能与企业的职能要有明确的分工,政府的主要职能集中于社会性的公共服务,提供公共产品,为企业经营与发展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国内和国外的经济发展实践证明,工业化只有与市场化相结合,才能得到稳步的发展,但对于民族地区,市场化与工业化又有一些值得我们注意的问题:1市场体系对民族工业化的影响市场体系的建立和完善可提供工业化所需要的资源和市场,工业化可促进市场深度和广度的拓展,使市场体系不断扩大和完善。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政策、措施和创新
民族工业初步发展:政策、措施和创新在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中,民族工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在逐步壮大。
为了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政策、措施和创新。
一、政策支持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支持民族工业发展的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创新券政策、技术创新基金、技术发展计划等。
税收优惠政策主要包括所得税、营业税、增值税、关税等税收为主要内容。
政府通过给予优惠税率、免征税以及提供退税等方式,支持民族工业的发展。
创新券政策是指政府向企业提供基于创新的需求和科技服务的预算,为企业提供专业咨询、研发、设计、制造、起草专利等一系列创新服务。
技术创新基金是为促进本土企业的技术、实验室建设、研究机构、技术服务业等提供资金。
此外,政府还拨出一定的经费用于技术转移,以提高民族工业的技术水平。
二、措施实施为了推进政策的落实,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
其中,主要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构建创新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
加强组织领导是指通过设立民族工业发展办公室、制定发展计划等方式,督促相关部门对民族工业的发展加强领导和管理。
构建创新体系是指通过完善科研机构、建立技术转移中心等手段,打造一支能够保证科技创新的创新体系。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是指通过加强专利法律保护、技术标准化等手段,提高企业的知识产权意识和保护意识。
三、创新举措为了进一步促进民族工业的发展,政府还采取了一些创新的举措。
创新创业孵化器,是指政府支持民族工业的创新创业,设立一些创新创业孵化器,帮助创业者实现创业梦想。
通过孵化器,为创业者提供必要的信息和资源,帮助他们成为有竞争力的企业。
政府还可以采用金融创新,通过给予低息贷款、风险补贴、担保等金融支持的方式,可以使民族工业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推进其持续发展。
此外,通过推进民族工业的全球化发展,建立拓展经济一体化规模,强化竞争力的地位,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综上,民族工业作为中国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政策、措施和创新的支持下,正逐步发展。
民族工业:实践和探索的初步成果
民族工业:实践和探索的初步成果民族工业是指由具有民族特色的企业所主导的、以民族经济发展为基础的、以民族文化为内涵的工业体系。
民族工业的发展对于增强民族自信心,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本文将介绍一些民族工业在实践过程中所取得的初步成果以及探索的经验。
一、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民族工业的发展历程十分漫长,可以追溯到上世纪50年代初。
当时,中国民族工业尚处于初步建设阶段,其进入的道路困难重重。
这个时期,民族工业的主要任务是带头推动群众整体上提高的同时,注重培育后备力量,逐步构筑出一条成熟稳定的发展道路。
上世纪80年代,随着国家大规模进行技术引进和开放政策的实施,民族工业才得到了迅猛发展。
设立民族工业基地,开展产学研合作,培育民族特色产业集群成为了民族工业的主要发展方向。
同时民族企业也不断引进先进技术,在不断的尝试和探索中,民族工业也逐步崛起。
二、民族工业的发展现状现如今,民族工业已经成为了国家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产值和利润正在逐年增长。
一方面是大部分民族企业可以行稳致远,逐渐形成一批民族工业领军企业;另一方面则是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措施,肣奁鼓励和促进民族工业的健康发展。
2019年,民族工业的总产值已经超过1.3万亿元,越来越多的民族企业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随着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制造业向高端迈进,民族工业逐步赢得市场竞争的信任和广泛认可,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诸如食品饮料、医疗器械、通信设备、新能源与新材料等领域均有相应的民族工业在尽贡献。
三、问题和思考在民族工业的不断发展过程中,也存在着种种困难和问题。
其中最主要的一点便是企业自身的经验和资源不足。
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民族企业所投入的资金、技术、人力资源等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这对于其进一步壮大提出了巨大的挑战。
为此,政府也应当进一步加强对于民族工业发展的引导,加大对民族企业的扶持力度,使企业有更多资金和技术人才的支持,达到更好的发展水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
3.48 15.02 10.1
4.23 17.77 11.9
6.1
6.1
12.9
15.7
/
/
“九五”(1996-2000)时期开始,国家把加快发展
中西部经济提到重要日程,并采取了相应的倾斜性政策
措施,中西部地区工业发展速度加快。根据国家统计局
数据,1996年民族地区工业总产值3910.5亿元,占地区 工农业总产值的57.0%,占全国工业总产值的3.9% 。 到2000年,民族地区第二产业占地区生产总值的37.8%, 占全国第二产业总产值的6.2%。这一时期,民族地区 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快于全国平均水平。1996-2000年, 民族地区经济增长平均速度为9.0%,比全国平均增速 高0.7个百分点;民族地区第二产业平均年增速为 11.0%,高于全国9.8%的平均增速。
需要指出的是,“三线”建设突出战备, 以军工和军工配套企业等重工业企业为 中心,工厂布点片面强调“散、山、 洞”,形成了以中央企业、大企业、军 工企业为主的工业格局,导致民族地区 工业结构失调,效益不高,对当地民众 生活的改善作用不大。
3.改革开放后的全面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1979-1999年):民族地区工业被忽视和 滞后发展阶段。“七五”时期,国家把重点投向东部沿 海地区经济建设,东部沿海地区凭借其政策优势、区位 优势及短缺经济下的发展机遇等,率先进入工业经济高 速增长的快车道。中西部地区,特别是民族地区的工业 产值占全国的比重逐年下降。“八五”(1991-1995) 期间,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位处内地和沿边的民族地 区也加快了工业发展步伐,地方经济增长速度明显加快, 其中云南、广西等省区的工业经济增长迅速。但与全国 比较,工业总产值占全国比重还比较低,并且有下降趋 势;工业产值增长速度也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1978-1995年民族自治地方与全国工农业总产值 比较
项目
1978
全国工农业总产 5354.5 值(亿元)
农业总产值(亿元) 1117.5
工业总产值(亿元) 4237
民族地区工农业 367.7 总产值(亿元)
#农业总产值(亿 155.6 元)
工 业 总 产 值 ( 亿 212.1 元)
民族地区工业占 5 全国比重(%)
例如,1952年12月,中共中央在《关于少数民 族地区的五年计划若干原则性意见》中提出, 除国家选定建设的重要工矿企业外,在少数民 族的中心区域人口集中地区,建立为人民生活 所必需的与发展生产有密切联系的工业。
这一时期民族地区工业发展的成就:一是建成了部分工业基 地,如建设了兰州为中心的石油化工和有色金属工业基地、 青海盐化工业基地、宁夏有色金属工业基地和黄河上游青铜 峡、刘家峡水电基地。在建设工业基地过程中,国家也开始 了民族地区的资源勘探和开采工作,如新疆塔里木盆地、准 噶尔盆地油气资源勘探和开采,使民族地区(如新疆)的石 油工业和有色金属采矿业得到发展。二是新建了部分企业, 如在成都新建了航空、无缝钢管、量具刃具等企业。三是国 家投资修建成了成渝、宝成、天兰、兰新等铁路,重点加强 了西部地区的地质普查与勘探。四是在重化工业建设同时相 应发展了轻工业,使民族地区出现了以重工业骨干企业为中 心的几个工业点,为各地区经济发展奠定了物质技术基础。
1985 990 1995
12222.9 28878.7 103778
2506.4 9716.5 1208.3
4954.3 23924.4 2272.8
11884.6 91893.8 6245
436.5 977.8 2243.1
771.7 1295.1 4001.9
7.9
5.4
4.4
1979-95 1986-95 平均年增长速度(%)
第二阶段(2000-2002年)
西部大开发为民族地区工业发展迎来新生阶段。1999年,为了促 进社会经济全面协调发展,中央决定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2000 年1月16日,国务院西部地区开发领导小组成立;3月8日,国家 计委主任曾培炎在九届人大三次会议记者招待会上宣布,2000年 西部大开发要迈出实质性步伐,国家将在西部地区新开工10大项 目,加快78个在建项目进度,做好5大项目的前期工作,标志着 西部大开发拉开了序幕。西部大开发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自治区、陕西、甘肃、青海、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 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等12个省、自治 区和直辖市,从地理位置和居民分布看,这些地区基本上是少数 民族集中地区,民族自治地方也主要集中于此,因此,这一时期, 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迎来了新时期。
第一节 民族地区的工业发展历程
就一个国家和地区而言,工业化是一个 工业发展的具体过程。民族地区的工业 发展经历了一个由无到有、由小到大、 由单一到较完整的历程。
1.20世纪50-60年代的重化工业建设时期
新中国成立后,为了改变当时极不合理的工业 布局和加强国防力量,1949年至1957年,国家 有计划地把工业企业由沿海地区迁到接近原料、 燃料的产区和产品消费地区,民族地区工业有 了一定发展。
2.20世纪60-70年代的“三线”建 设时期
1964年下半年,中央基于战略考虑,决定对我国生产力布局实行 重大战略转移,开展了大规模的“三线”建设。当时把全国划分 为一线、二线和三线地区。同时,各省又都划分了自己的一、二、 三线。大小三线建设,是六七十年代我国经济建设的中心环节和 首要任务,其投资之集中、地域之广大、持续时间之长,都为新 中国建设史上所罕见。由于一些少数民族地区,如宁夏回族自治 区和青海、甘肃、贵州、四川、湖南等省的民族地区,被划为大 小三线地区,因而那里的工业建设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国家把沿海和内地的一批大型工业企业搬迁到三线地区,同时在 调整全国工业布局中,又安排了一批新的重点建设项目。迁进和 新建的这些工业企业,使这些民族地区形成了一定规模的工业基 地,工业门类增多,工业产品结构发生了根本变化,生产力布局 有了明显改善,为建立较为完整的工业经济体系奠定了基础
第七章 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与新型工业化
第一节 民族地区工业发展历程 第二节 民族地区新型工业化
工业化是一个国家用来实现提高物质生活水平 的一个必要手段;是发展中国家实现整个社会 全面迅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乃至经济现 代化的最重要的途径之一。对于经济发展水平 较低的我国民族地区来说,工业化是实现经济 赶超和经济发展的最好方式和途径。50多年来, 各级政府在这些地区大力推行工业化道路,并 取得了一定的成就。但是,传统工业化道路也 带来了一系列问题,产生了一些矛盾,需要我 们重新思考工业化发展模式,走新型工业化之 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