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2015年全国卷高考押题历史试题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打印)
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第I卷(必做,共100分)注意事项:1.第1卷共25小题。
每小题4分,共10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9.2012年的《文化周刊》评论我国古代某些政治制度时认为:“我国上古社会是契约社会,其核心价值是严格嫡庶的权益分配,以嫡统庶,以庶辅嫡。
”与此评论观点无关的制度是A.分封制度 B.宗法制度 C.丞相制度 D.世官制度10.有人形容中国古代商业就像一个带着枷锁、脚镣并被捆绑起来的舞者,她的每一个舞步都带着沉重的牵累,她的每一个旋转都受着束缚的疼痛。
这主要是因为A.古代中国交通不发达B.古代中国农业和手工业生产落后C.古代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高D.统治者长期推行重农抑商政策11.2012年6月17日人民网针对孟子关于“民贵君轻”思想常被引证为先秦儒家“民主思想”的范例,提出了《孟子“民贵君轻”是“民主思想”吗》讨论命题。
下列网民对“民贵君轻”的观点认识不正确的是A.体现了以民为本的立场B.以维护君权为前提C.代表了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D.具有反君主专制的民主平等内涵12.当沉浸于对文艺复兴时期的思索之中时,人们能够回想起探索与发现的诸种辉煌成就……看起来仿佛是在每一个方面,人类行动的疆界都变得更为广阔。
能反映此观点的是①哥伦布发现新大陆②马丁·路德倡导宗教改革③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④拜伦的《唐璜》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13.《二十世纪中国的崛起》指出:“一个民族的觉醒,通常要有两个条件:第一,甚至整个民族被逼到生死存亡的关头,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
第二,还要这个民族能看到出路,燃烧起新的希望,深信只有奋起救亡,勇于变革。
”下列能够反映20世纪中国“旧格局再也无法继续保持下去”和“奋起救亡,勇于变革”的史实是A.《马关条约》和戊戌变法B.瓜分狂潮和义和团运动C.《南京条约》和太平天国运动D.《辛丑条约》和辛亥革命14.2009年9月20日晚,北京人民大会堂洋溢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而创排的大型音乐舞蹈史诗《复兴之路》举行首场公演,获得巨大成功。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打印)
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押题试卷及答案第I卷(必做,共100分)9.“在特殊环境,什么都可以变,但是信仰绝不能变。
”南宋的文天祥就是如此,他在异族强权面前,正气浩然,铁骨铮铮,写下了“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千古绝唱。
他的这种气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思想主流是A.黄老之学 B.佛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10.国学大师章太炎作了一首唱词:“地狱沉沉二百年,忽遇天王洪秀全。
满人逃往热河边,曾国藩来做汉奸……”他对洪、曾两人的历史评价不同,主要是着眼于A.阶级上,洪代表农民阶级,曾代表地主阶级B.民族上,洪排满革命,曾为满族效力C.性别上,洪提倡男女平等,曾主张男尊女卑D.学术上,洪破除旧迷信,曾尊孔扬孟11.19世纪中期以前,西方的科学家认为宇宙中有一种物质是弥漫在世界上,无所不在的。
受其影响,19世纪90年代,谭嗣同撰写了《仁学》,把仁作为世界的本质,说仁统万物,仁统宇宙,仁就是世界的本体。
由此可见,维新派思想的突出特点是A.照搬西方思想学说 B.全面接纳西方自然科学成果C.固守儒家传统思想 D.传统文化与西方思想相融合12.史学家陈旭麓认为:“民族的反思,是在遭遇极大的困难中产生的。
一百多年来,中华民族的第一次反思是在鸦片战争后,渐知诸事不如人,只有学习西方。
第二次则是反思何以学了西方仍然失败。
”其中的“第二次反思”付诸政治实践开始于A.洋务运动时期 B.维新变法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 D.新文化运动时期13.历史老师通常会引导学生用不同的史学范式来认识“近代中国通商口岸”。
以下符合全球史观的说法是A.它是西方列强对华商品和资本输出的基地,是中国半殖民地化加深的标记B.它加强了中国和世界的联系,中国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体系C.它是近代中国城市化、工业化发展的前沿阵地D.它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最早开始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14.2009年11月16日,“侬好”,美国总统奥巴马一句美国版“上海话”,作为开场白与数百各上海大学生开始了对话。
2015年高考历史押题试卷(全国卷)
2015年高考泄露天机历史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1.C【解析】材料中的“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等信息表明,这里的描述符合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选C项。
2.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后人称为“下车佳政”。
由此可见,分封“杞、宋”两国A.扩大了西周的疆土B.旨在表彰大臣功勋C.维护了边疆的安定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下车佳政”体现了周武王的“德政”,因而被赞誉为“佳政”,这可以缓和灭商后所带来的社会矛盾,D项正确;“杞、宋”两国都不在边疆地区,故A、C 两项错误;“杞、宋”两国都是前代贵族受封,而不是大臣受封,B项错误。
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 起。
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3.C【解析】先秦宗法制下无论周天子还是诸候的君主地位都是嫡长子来继承,材料中的“弑君、逐君”现象说明宗法制所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也就是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 项正确。
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4.C【解析】材料中征服关东诸国并保障秦文化的影响,显然是针对地方管理而言的,因而强调了秦朝郡县制对当时文化统一的作用,C项正确。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历史卷及答案
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新课标全国Ⅰ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24.《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
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A.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B.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C.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D.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
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26.宋代东南沿海地区出现了一些民间崇拜,如后来被视为海上保护神的妈祖、被视为妇幼保护神的临水夫人等,这些崇拜得到朝廷认可,后世影响不断扩大,这反映出()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28.1852年,一位在华英国人在报告中称,英国商人运往伦敦的中国生丝是以“无用的”曼彻斯特上等棉布包裹的。
而在此之前,用于包裹的主要是中国产的土布。
包装布的这种变化反映了当时()A.中国的土布质量粗糙B.英国的棉布价格更具优势C.中国生丝在英国畅销D. 英国棉布在中国滞销29.《申报》“时评”栏目曾评述说:“今之时局,略似春秋战国时之分裂。
中央政府之对于各省,犹东周之对于诸侯也,南北相攻,皖直交斗,滇蜀不靖,犹如诸侯相侵伐也。
”这一时局出现在()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义和团运动时期C.辛亥革命时期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
2015年高考押题卷及答案
2015年高考历史押题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14-16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1卷(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刘邦初即帝位朝会之际,“群臣饮酒争功,醉或妄呼,拔剑击柱”。
叔孙通定尊卑礼仪后,刘邦感慨道:“吾乃今日知为皇帝之贵也。
”此“贵”的主要来由是A.君臣名分严明 B.儒家思想定于一尊C.君臣亲密无间 D.君臣产生距离意识2.“乾隆时期,浙西一带地方所产之米,不足供本地食米之半,全藉江西、湖广客贩米船,由苏州一路接济。
向米船到浙,行户接栈房,陆续发粜,乡市藉以转输。
即客贩偶稀,而栈乘时出售,有恃无恐。
是以非遇甚欠之岁,米价不致腾涌。
向情形如此。
”这表明,这一时期A.重农抑商政策破产B.经济重心南移完成C.商品经济活跃D.城乡一体化进程加快3.《局书》记载: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才匮少。
”坦率直言,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
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上则富国,下则富家。
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
”下列与该经济理念接近的是A.商鞅的重农抑商B.工商食官C.宋朝的“不抑兼并”政策D.黄宗羲的经济主张4. 右图是辛亥革命名将柏文蔚,安徽寿县人,革命后任安徽都督,在“二次革命”中宣布安徽独立。
其宣布独立是为了A.获得安徽的自治权B.建立民主共和制国家C.反对黑暗的中央政府D.实行革命党人的武装割据5. 国内“工商业经济困难,每苦于周转不灵,有待夫金融界之放款。
但金融界以本身资力不厚,虽原放款而效果不宏。
财政部有鉴于此,决定充实中央、中国、交通三大银行资本”,作为“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之一种”。
由上述材料可以看出,当时中国处于A.清末“新政”时期 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 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6. 雅典民主制是近现代西方政治制度的源头,它所创立的很多原则对后世影响深远。
2015市一高高考历史押题卷
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学派林立,学术观点异彩纷呈,然“天下一致而百虑,同归而殊途。
诸子百家关注的共同点是A.人与自然的和谐B.社会现实C.人与社会的和谐D.人的命运2.我国古代的一些著作中多有关于农业的叙述,如《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
《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
《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
《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
暠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A.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来安排农业生产B.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C.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D.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3.“自古书契,多编以竹简;其用缣(细绢)帛者,谓之为纸。
缣贵而简重,并不便于人。
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渔网以为纸。
”(《后汉书·蔡伦传》)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据材料能得出“蔡伦是造纸术的发明者”这一结论B.材料说明文字记载是我们得出历史结论的首要依据C.人们的需求是科技进步的原因之一D.对原料的选择和降低造纸的成本没有关系4.明代于慎行《读史漫录》中记载:“汉至武帝以后,柄归中朝,政去两府。
所谓中朝者,大司马、大将军、侍中、常侍、散骑诸吏也。
所谓外朝者,丞相、御史、二千石、九卿等也。
盖武帝决事禁中,稀见卿相。
”由此可见,“中朝”A.掌握军政大权,是独立的决策机构 B.分享丞相行政权,处理政事C.担任行政职务,有名无实 D.协助皇帝决策,削弱相权5.“为问海夷何自航?或云葱岭可通大西洋……岛夷通市二百载,茫茫昧昧今安在?”魏源的这一诗句旨在说明A.鸦片战争前中国对世界形势的茫然无知B.外国商人经葱岭可以到达大清国C.鸦片战争前,中国与西方通商已经有两百年之久D.中西通商两百年以来,促进了双方的经济文化交流6.1865年,两广总督毛鸿宾致总署函:“此(铁)路一开,遂为外国火车独行之路,中国马车既难与之并驾齐驱,更不堪其横冲直撞,势将断绝往来,商民交割。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试卷,后附教师版)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参考答案见后附的教师版第I卷 (选择题,共48分)一、选择题24.《礼记•王制》中有西周“田里不鬻(卖)”的记载,1975年岐山董家村裘卫诸器出土后,人们在恭王三年(公元前920年)制作的卫禾皿上发现“贮”字,并解释其意为贾、价、租典、特殊的土地易手等。
这一变化A.丰富了对井田制的研究视角 B.质疑《礼记•王制》的真伪C.进一步证实铁犁牛耕的价值 D.重估宗法分封制的内涵25.东汉“清议”兴起,士人互相品题标榜成为一时风气,其人际网络多基于同乡关系的结合;汉末天下大乱,流民屯聚,大族迁徙,司马氏利用自身在乡里社会中的号召力与同乡网络得以崛起,进而站在全国的政治舞台中心。
造成这些现象的政治因素在于A.皇权专制的不断强化 B.血缘家族控制科考选才C.地方豪强兼并土地 D.郡县制的长期推行26.据史料记载,汉朝官奴“大婢一人值二万”;宋代《萍洲可谈》载“广州富人多蓄鬼奴(黑人),绝有力,可负数百斤”。
元朝“处处有人市数层,等级其坐,贸易甚盛。
”清初“吴中之民,多鬻男女于远方”,北京“顺城门内大街人市,旗下妇女预售者丛焉,牙人或引至其家递阅。
”这些情况说明A.少数民族政权长期对中原的掠夺与奴役B.国家统一和经济发展推动人口迁移流动C.中国的奴隶制社会一直延续到清朝初年D.古代人口买卖模式的多样性和复杂趋向27.右图为河南一座明代建筑的平面形制图,据图和所学知识判断,此建筑应是B.县衙,审案理政和关押犯人的场所C.孔庙,祭祀圣贤兼有三教合流之意D.道观,主要是离境坐忘的修炼之处28.1944年,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里指出,经济结果的平等主义同样损害了公正原则,如果强调平均财富可以使全体人民达到经济自由,将导致物质财富源泉的枯竭。
当时有学者据此认为民国的经济政策与其采信凯恩斯主义,不如用哈耶克的中立货币政策,“避免任何膨胀与收缩”。
这一时期,中国知识界对哈耶克的思想感兴趣主要是基于A.日本侵华造成的巨大经济损失 B.国统区“统制经济”政策的弊端C.生产相对过剩危机带来的启示 D.对三民主义“节制资本”的贯彻29.下列统计数据的宣传,明显体现出当时A.工业产值的比重逐步超过农业B.社会主义三大改造的显著成果C.社会主义工业化下的协调发展D.经济方针“左”倾冒进严重30.1961年初,中共陕西省委要求全省千方百计加强农业战线,贯彻执行国民经济以农业为基础,全党全民大办农业、大办粮食的方针,加强各行各业特别是工业和交通运输业对农业的支援,集中力量争取农业丰收,首先是粮食丰收。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二)汇编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二)24、据广州市文化局负责人介绍,目前广州已着手将南海神庙等体现广州在海上丝绸之路具有独一无二地位的历史遗迹整合申报世界文化遗产。
从明清时代的视角看申报的有力证词是从广州A.丝绸远销欧亚,为中国赢得“丝国”美誉B.中国瓷器开始大量远销欧非C.对外贸易额远远超过同期泉州对外贸易额D.瓷器对外销量很大,在中国制瓷工艺影响下欧洲国家陆续生产瓷器25、《唐律疏议》记载:“脯肉有毒,曾经病人,有余者速焚之,违者杖九十;若故与人食并出卖,令人病者,徒一年,以故致死者绞;即人自食致死者,从过失杀人法。
”材料可以表明古代法律A.是维护市场秩序的重要工具B.以维护公众利益为主要目的C.是缓和阶级矛盾的重要手段D.以民间私法为主要立法方向26、北宋大文豪苏轼说:“民庶之家,置庄田,招佃农,本望租课,非行仁义;然犹至水旱之岁,必须放免(佃农)欠负、贷借种粮者,其心诚恐客(即佃农)散而田荒,日后之失必倍于今故也。
”上述言论反映北宋A.土地兼并现象严重B.地主对农民的剥削有所减轻C.租佃关系开始出现D.地主对农民的人身控制减弱27、明清时期我国城市化出现“离心现象”——在其它国家,城市人口比重愈来愈高,也愈来愈集中,小城市变大,大城市变得更大;但在中国,明清两代的几个大都市,从人口到城区规模都比两宋和元代时缩小许多。
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A.小农经济的发展B.资本主义萌芽的产生C.工商业市镇大量兴起D.明清政府“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28、某学者认为:“如果说西方的兴起或崛起靠的是从美洲掠夺过来的白银,……那显然忽视了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在商业、金融、文化、科技及相关制度的发展,也没有领会到古罗马留在西方的民主法治思想,那些发展给了西欧以超前的制度资本和实力。
”这一观点认为西方的崛起主要依靠A.对外殖民掠夺B.古罗马的法制C.文艺复兴D.制度文化的传承与创新29、决定下表中企业走向的主要因素是A.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B.自然经济的抵抗C.封建官商合办的经营方式D.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30、造成下表现象的直接原因可能是A.中国基本实现关税自主B.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迅速C.中国综合国力大大提升D.中国国际地位不断提高31、抗日战争时期,重庆《大公报》的一篇社论说:“三年多的抗战军事,‘应战’二字可以尽之,敌军来攻,我们应战;敌军不攻,我们转战;敌军此处攻,我们他处不战,形式上几乎完全是被动的。
2015年高考历史真题汇总12套全(解析版)(1)
文综历史试题一、选择题12.“苟无事迹,虽圣人不能做《春秋》。
苟不知其事迹,虽以圣人读《春秋》,不知所以褒贬。
”《四库全书总目》中这段话体现的史学原则是( )①秉笔直书②言必有据③论从史出④以小见大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②④13.某朝官员王锷通过贿赂企图兼任宰相。
皇帝同意了王锷的请求,并下诏“锷可兼宰相”。
时任给事中的李藩行使职权,驳回诏书。
由此推断,给事中隶属于( ) A.唐朝的门下省B.宋朝的枢密院C.明朝的内阁D.清朝的军机处14.唐代长安的商业店铺主要集中在东西两市。
按规定,“诸行有正铺者,不得于铺前更造偏铺”。
南宋都城中的商业活动散布于城内各处,据记载约有“四百十四行”。
上述材料可以佐证,南宋时期( )A.私营商业已居主导地位B.坊市制度已经瓦解C.商业发展已超过农业D.资本主义萌芽已出现15.明朝中后期,王阳明学说在中国士大夫中流行。
朝鲜来华使者对此不理解,认为“阳明敢肆己意,谤辱朱子,实斯文之罪人也”。
结合所学判断,下列选项正确的有( )①朝鲜使者以程朱理学为正宗②王阳明心学超越了理学范畴③王阳明与朱熹观点明显不同④王阳明心学是对儒学的叛逆A.①② B.②③C.①③ D.②④16.太平天国提倡“剪辫蓄发”,认为当时人的发饰“坏先人之服冕,是使中国之人忘其根本也”。
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认为“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先去满清之形状”,提倡“剪辫易服”。
二者均希望通过变革发饰( )A.与西方文明相对接B.号召推翻清朝统治C.提倡民主自由思想D.表明各自宗教信仰17.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
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
该公文应出现于( )A.洋务运动时期 B.戊戌变法时期C.预备立宪时期 D.中华民国初期18.表1摘引了一部人物传记的目录。
根据所学判断,表中空白处应该是( )表1目录二十指导敌后抗战和《论持久战》二十三新民主主义的理论三十三十二全面内战爆发以后四十筹建新中国A.五四大潮的洗礼B.长征C.上井冈山D.重庆谈判19.以下是四幅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宣传画。
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打印)
2015年高考文科综合历史押题试卷及答案(word版可打印)第I卷(必做,共100分)9.钱穆《中国历代政治得失》:“尚书本是皇宫内廷秘书,中书依官名论,也即是在内廷管理文件之意,侍中(门下省长官)则是在宫中侍奉皇帝。
魏晋时期,皇帝将宰相之权交由这些私属代行……到唐代,则全由内廷官一变而为政府外朝的执政官,把以前的宰相职权正式分配给三省。
”这种变化体现了A.唐代的相权一分为三 B.唐代政府对皇室滥用职权的剥夺C.唐代的皇权得以强化 D.唐代中央机构完全沿袭魏晋时期10.《长兴县志》记载:“宋罢镇将,置巡检寨,元、明因之,本(清)朝因之。
顾商贸之辏辐而繁,而巡检之额设较省。
无他,生逢盛治,巷列千所,夜户不闭,罗店百族,道不拾遗也。
”这表明A.城镇商业功能增强 B.新的经济因素出现C.百姓生活习俗改变 D.朝廷军事力量削弱11.著名学者傅斯年在1920年曾指出:“从(1919年)五月四日以后,中国算有了社会了。
中国人从发明世界以后,这一觉悟是一串的:第一层是国力的觉悟;第二层是政治的觉悟;现在是文化的觉悟,将来是社会的觉悟。
”这里对“社会的觉悟”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中下层平民生活、思想和习俗的改造 B.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C.知识分子民族和国家意识的增强 D.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传播12.某学校拟创办一主题网站,纪念一项重大的活动。
请你根据下列图片判断其主题应是A.中国民主革命的胜利 B.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历史作用C.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 D.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13.1750年中国在世界制造业产值中占了几乎三分之一,印度占将近四分之一,西方则占不到五分之一。
至1830年西方已略微超过中国。
……1913年非西方国家的制造业产值大约是其1800年的三分之二。
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所占份额急剧增加,:[928年达到其最高点,占世界制造业产值的84.2%。
上述材料主要强调的是A.古代中国曾是世界工业的中心 B.工业革命后英国是世界工业中心C.18世纪中期中国处于贸易顺差 D.西方的工业化导致了其他地区的非工业化14.《世界文明史》写道:“牛顿革命的影响远远超出了自然科学的范畴,事实上极大地改变了整个欧洲思想界的精神气候。
2015年高考文综全国卷1历史试题及答案详解
? 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 B.义和团运动时期
? C.辛亥革命时期
D. 北洋军阀统治时期
? 【答案】D
? 【解析】材料中“皖直交斗”的关键信息说明 了当时皖系军阀和直系军阀正在混战,结合所 学知识可知,这应该是北洋军阀统治时期。所 以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30、1933年到1937年上半年,国民政府军属委员会 先后统筹完成了江宁、镇江、虎门、马尾、连云港等 重要塞区的建设,又大规模构筑了京沪、沪杭、豫北、 晋北、绥东等侧重于城市和交通线防御的工事。它反 映了国民政府
? A.朝廷不断鼓励海洋开发
? B.女性地位逐渐得到提高
? C.东南沿海经济社会影响力上升
? D.统治思想与民众观念趋向一致
? 【答案】D
? 【解析】材料反映了民间崇拜得到政府认可, 实质上体现了民众观念符合了统治思想,所以 本题正确答案为D项。
? 27、表1河南、江苏两地科举考试状元人数表, 表1呈现的变化反映了 省份 唐 宋 明 清 河南 15 16 2 1 江苏 7 8 17 49
? 41.(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 材料:有历史学者为说明近代以来科学技术在生产力发展中 的作用,引用了如下公式:
? 生产力=科学技术x(劳动力+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生产管理)
这一公式表明,科学技术有乘法效应,它能放大生产力诸要素。
?
—————摘自齐世荣总主编《世界史》
? 运用世界近现代史的史实,对上述公式进行探讨。
A.理学的影响力不断扩大 B.经济发展促进文化兴盛 C.中原地区经济急剧衰退 D.政治重心南移趋势明显 【答案】B 【解析】表格体现了唐朝到清朝北方状元人数越来
越少,而南方状元人数越来越多,这实质上是因 为经济重心南移造成文化格局的变化,所以本题 正确答案为 B项。
2015年广西高考历史押题卷及答案
2015年广西高考历史押题卷及答案本试卷分第1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其中第Ⅱ卷第14-16题为选考题,其他题为必考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第1卷(共48分)本卷共12小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春秋时代灭国在六十以上,但其中大部分是以夷灭夏或以夏灭夷。
诸侯国之间相灭的只占少数,姬姓国相灭的例子更是少数。
而在列国内部,大夫固然有时逐君弑君,却还要找一个比较合法的继承者来做傀儡。
”材料中的这种现象最能反映A.春秋时期夷、夏之间矛盾尖锐、战争频繁B.春秋时期分封制开始走向崩溃C.宗法制仍是春秋时期维系政治秩序的基础D.春秋时期礼乐制度逐步走向崩溃2. 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里写道:“这是一个生气勃勃、富有创造性的时代;在这一时代里,人们写下伟大的文学、哲学和社会理论著作,这也是中国古代文明形成的时代。
”下列成就属于“这一时代”的是A.“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B.提出“春秋大一统”的主张C.司马相如的《子虚赋》D.《齐民要术》3.它“并不是什么神秘的东西,而是中国早期阶级社会中政权结构的一种表现形式,一种由部落联盟转变而来的‘联邦’或‘邦联’式的松散的国家结构形式。
”材料中所提的这种表现形式是指A.宗法制 B.分封制 C.郡县制 D.中央集权制4.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
……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
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
这里的“反动”是指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5.杜鲁门曾说“做总统等于骑上虎背,必须很小心翼翼地策骑,否则,就会跌下。
”对杜鲁门为什么这样评价做总统,同学们展开探讨,产生下列四种观点,你认为正确的是甲.总统在社会广大成员的监督之下乙.总统在三权分立的体制束缚下丙.美苏冷战激烈丁.美国民主法治的发展A.甲乙正确,丙丁不正确 B.甲乙丁正确,丙不正确C.甲乙丙正确,丁不正确 D.甲乙丙丁都正确6.下表是19 J3~1973年西方各国政府总支出占现价GDP的百分比表。
考试中心——2015年高考押题历史 (教师用卷)
考试中心——2015年高考押题历史本卷共38题,两种题型:选择题和非选择题。
选择题26小题,非选择题12小题。
一、选择题(26个小题)1.有学者说,在中国古代的政治制度建设中,古人为我们留下了诸多的治国智慧和法则,但也留下了许多的无奈。
它最大的局限在于是一个统治性政权,不是一个发展性政权,更不是一个为国民共享的服务性政权。
可见中国古代所有制度设计都围绕的一个核心是()A.维护统一多民族国家主权B.维护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C.维护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D.维护以“家天下”为核心的王权答案:D解析:材料中说明我国古代政治主要是为了君主的统治,古代政治制度的共同规律是‚统治性政权‛,即根本目的是维护专制统治,故D项正确。
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对古代君主专制统治实质的正确理解。
2.某教授认为: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相当于自隋朝始第三个“正一反一合”阶段的“合”。
作者认为()A.行省制实现了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的有机结合B.行省制主要着眼于政治上的统治和军事上的控制C.行省制巩固了元朝的中央统治和国家的统一D.行省制借鉴了郡县制的优点,摈弃了两宋政治制度的缺点答案:A解析:从材料中‚元朝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也是两宋否定唐后期藩镇分权的继续‛可分析出元行省制是古代多民族统一国家发展壮大过程中中央与地方权力结构不断调整、完善的产物。
它并非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地方分权。
元行省制的历史价值在于:它创立了一种以行省为枢纽,以中央集权为主,辅以部分地方分权的新体制。
3.美国历史学家包弼德在《唐宋转型的反思——以思想的变化为主》中认为宋代标志了中国历史现代性的开端,但同时也出现了逆现代性的因素。
以下属于宋代“逆现代性”的是()A.社会流动更趋频繁B.皇室权威更趋强化C.世俗文化蓬勃发展D.货币经济地位提高答案: B解析:所谓‚现代性‛在政治上应该是指越来越进步,古代则指皇权专制的趋势逐渐减轻或者是出现类似于民主色彩的东西或者现象。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一)
【高考押题卷】2015年高考历史新课标Ⅰ卷终极预测仿真卷(一)24.在汉代存在的400多年里,宫廷女性参政、议政、临朝之风不绝如缕,是中国历史上女性参与政治最为活跃的时期之一。
这反映出汉代A.儒家女性观与现实的差距B.朝廷鼓励女性参与政权C.女性突破了儒家纲常束缚D.妇女民权运动开始兴起25.汉武帝时实行“盐铁官营”,设置专门机构垄断食盐经营。
清政府采取“引岸制”的食盐运销体制,赋予一些商人食盐营销的垄断权,国家只对盐商进行管理和征税。
这一变化表明A.政府放弃盐业专卖制度B.民营商业遭到政府打击C.抑商政策执行有所松动D.富商大贾势力受到抑制26.欧洲中世纪“商人法”中的“跨国平等对待”这一特征对于外国人来说是一种重要的保护,它使他们不会因在地方法中不享有资格以及因为地方法律、习惯的其他变化莫测的因素而蒙受损害。
该特征源于古代罗马的A.习惯法B.公民法C.万民法D.自然法27.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湖广总督等针对汉口、镇江一线“内地奸商依托洋商,任意私售私卖”现象,与列强力争,最终促成汉口、九江、镇江开埠设关。
这表明A.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B.中国处理与列强外交关系的成熟C.中国重视自身利益诉求D.清政府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28.“中国梦”记录着中华民族饱受屈辱到赢得独立解放的非凡历史;“中国梦”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
据此并结合所学历史知识判断下列按时序排列正确的是A.天朝惊梦——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B.天朝惊梦——自强梦碎——专制梦醒——建国梦成——富强梦启航C.天朝惊梦——富强梦启航——专制梦醒——自强梦碎——建国梦成D29.很久以来,糖在欧洲只是作为药用并被视为一种舶来奢侈品,直到美洲被发现后,欧洲人在加勒比海地区大量种植甘蔗并加工制糖,这种情况才得以改变。
由此推断在下表中,英国人均糖消费量与欧洲其他国家相比,呈现明显差异的主要原因是A.新航路开辟之初英国率先进行殖民掠夺活动B.圈地运动促使了英国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C.英国逐步控制了海上霸权从而占据贸易优势D.工业革命的完成促使英国的生产力飞速提高30.《新青年》经常刊登介绍自然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介绍生物的起源、医学、生理、体育等各方面的科学知识,用朴素的语言讲解“猴子变人”的规律,宣传宇宙是可以认识的,物质是实在的等唯物主义观点。
【2015高考压轴题】2015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 历史卷 Word版含答案1
【2015高考压轴题】2015年高考全国卷信息归集与高考命题预测历史一、《考试说明》解读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历史《考试说明》和2014年相比,几乎完全相同,只是在2013年说明基础上将题型示例10进行了调整(由原来2008年宁夏卷40题“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与次贷危机”调整为2013年新课程Ⅰ卷第41题“汉唐地方行政制度”)。
这反映出会2015年高考会以稳定为基调,试题强化了对考生的对比分析、提取信息和解读信息的能力的考查。
二、2015年高考预测(一)试卷总体特点延续对新史观的渗透。
选择题取消纯素养题,多为复式考查(题干及选项均为新情境)。
试题的背景材料日益生活化,对时间、阶段牲、概念的考查明显增强。
非选择题中必做题第40题兼顾中西对比;第41题突出时政,突出历史的教育功能;选修1、4的题目均为课标考纲外内容,突出能力。
(二)选择题特点1.对学科素养(如史学理论素养)的考查由单纯考查转变为综合考查,与学科知识融为一体。
2.以考查学科基础知识和重大社会热点问题间的联系为突出特点,全部为复式考查,隐性考查重大历史问题在现实中的反映,且基本采用复式考查形式。
3.直接引用史料考查已不占主流,材料以间接引用并加以整理为主,题干更精炼,信息更丰富。
4.图表题呈现弱化趋势,并不强调。
(三)非选择题特点1.必做题两道。
第40题的主观题将以中国政治文明的考查为主,体现时代性。
第41题可能以世界史为切入点,考查对历史观点、事件或现象的描述、阐释的能力,体现和融合价值观的考查。
2.选做题考查形式以“一材两问”为主。
在素材选择上,预计2015年选修1、2、4均会偏重中国史、选修3可能围绕二战切入考查。
(四)试题预测1.以能力测试为主导主要考查学生的理解能力、探究能力、获取信息的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
【例1】【全国100所名校最新高考模拟示范卷〃文综卷(九)】宋代《管氏地理指蒙》指出:铁属金,按五行生克说,金生水,而北方属水,因此北方之水是金之子。
2015高考历史试卷
2015高考历史押题卷24、《秦律》细密严苛,实行“轻罪重罚”;古罗马《民法大全》规定:“……不得基于怀疑而惩罚任何人。
……与其判处无罪之人,不如容许罪犯逃脱惩罚。
”这表明二者()A.立法的目的一致 B.都是维护封建王朝的工具C.都违背了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 D.立法理念不同25、明清之际,江南出现了“妇女半边天”的说法,显示江南妇女的家庭地位日益提高。
导致这种现象出现的最可能的原因是( )A.通俗文化盛行,社会日益开放,妇女在家庭中的地位提高B.棉纺织业兴起,家庭手工业成为家庭经济的重要收入来源C.高产作物大量引进,生活水平提高,改善了妇女的家庭地位D.经世致用思想的出现推动了社会观念的根本变化26、“从中国经济史看来,左右经济发展情况的主要因子,是政府对经济事务干预的有无与多寡。
……中国古代政府的‘干预’更具有强权掠夺的性质,根本目的是最大限度地控制国家经济,从中获取巨额财富……”下列经济情况与材料中观点相符合的是()A.闭关锁国 B. 朝贡贸易C.市坊制度 D.官营专卖27、1936年8月,中共中央向国民政府提出郑重声明:“我们赞成建立全国统一的民主共和国,赞成召集由普选权选举出来的国会,拥护全国人民和抗日军队的抗日救国代表大会,拥护全国统一的国防政府。
”这表明中国共产党( )A.同意召开政治协商会议,和平建国B.准备在革命根据地建立苏维埃政权C.准备联合国民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D.在政治上完全认同南京国民政府28、下列选项中正确反映了1870~1956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是()29、美国著名太空学者迪安说:“美国人必须清醒地意识到,我们在太空中面对的将不仅仅是白蓝红旗帜(俄罗斯国旗),一条红色巨龙正在太空轨道中升起!”这条“红色巨龙”最有可能是指A.“东方红一号”卫星 B.“神舟五号”载人飞船C.“神舟七号”载人飞船 D.“嫦娥一号”绕月卫星30、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将雅典民主政体定义为:“一种使人乐意的无政府状态的花哨的管理形式。
2015年高考终极押题密卷 - 历史介绍
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满分100分。
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 共50分)本卷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个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最符合题目要求。
1.《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指篡政的乱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淳于越这一言论的意图是A.普遍推行郡县制B.实行三公九卿制C.恢复宗法分封制D.用权术驾驭大臣2.有网友在网络论坛上讨论科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
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此最恰当的评价是A.他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B.仅从追求功名利禄角度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材料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D.材料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出现的时间都有错误3.明末松江“大半植棉,当不止百万亩……(赋税)十倍宋也。
壤地广袤,不过百里而遥,农亩之入,非能有加于他郡邑也。
所繇(通徭,泛指徭赋)共百万之赋,三百年而尚存视息者,全赖此一机一杼而已”。
材料反映当时松江地区A.普遍种植棉花,土地收入提高 B.种棉纺纱织布,赋税来源改变C.赋税负担沉重,人民无法承担 D.实行工商皆本,商品经济发达4.“不知壹天下、建国家之权称(礼法),上(尚)功用,大(重视)俭约,而僈差等(忽视等级差别)。
”这句话应是战国时期哪两个学派之间的争鸣A.儒家、道家 B.儒家、墨家 C.法家、墨家 D.墨家、道家 5.2013年是农历蛇年。
下面是“蛇年”剪纸画,对该画的描述错误的是A.该画中的字体是篆体B.该画体现了绘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有机结合C.该画是风俗画的具体体现D.该画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6.下列历史人物为古希腊民主制度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梭伦改革将雅典引上了民主轨道 ②克利斯提尼改革后雅典最终确立了民主政治 ③克利斯提尼确立了“陶片放逐法”,成为维护民主政治的武器 ④伯利克里时期是雅典民主的“黄金时代” 2014高考终极押题密卷 - 历史《艺考生文化课提分宝典》内部绝密资料2015高考终极押题密卷 - 历史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③④D.①②④7.启蒙思想家卢梭说道:“伟大的人是决不会滥用他们的优点的……他们的过人之处越多,他们就越认识到自身的不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5年全国卷高考押题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张荫麟在《中国史纲》中写道:“在一个王室的属下,有宝塔式的几级封君,每一个封君虽然对于上级称臣,事实上是一个小区域的世袭政长而兼地主。
”这里描述的是A.井田制 B.宗法制 C.分封制 D.郡县制1.C【解析】材料中的“一个王室”、“宝塔式的几级封君”、“一个地域的世袭统治者”等信息表明,这里的描述符合西周实行的分封制。
故选C项。
2.据《礼记·乐记》载:“武王克殷,反商……下车而封夏之后于杞,投殷之后于宋。
”后人称为“下车佳政”。
由此可见,分封“杞、宋”两国A.扩大了西周的疆土B.旨在表彰大臣功勋C.维护了边疆的安定D.利于缓和社会矛盾2.D【解析】根据材料信息可知,“下车佳政”体现了周武王的“德政”,因而被赞誉为“佳政”,这可以缓和灭商后所带来的社会矛盾,D项正确;“杞、宋”两国都不在边疆地区,故A、C 两项错误;“杞、宋”两国都是前代贵族受封,而不是大臣受封,B项错误。
3.据清人顾栋高统计,春秋一代,国君被杀的有33位,周天子被赶出国都的有3人,诸侯国君被赶下台的有12 君,卿大夫据封地叛国有6人,以武力从外面打进国都夺权有3 起。
材料现象最能说明A.周天子已丧失“共主”地位B.诸候间的争霸战争日趋激烈C.宗法制度遭到了严重的破坏D.分封制已不适应形势的需要3.C【解析】先秦宗法制下无论周天子还是诸候的君主地位都是嫡长子来继承,材料中的“弑君、逐君”现象说明宗法制所形成的嫡长子继承制度遭到了破坏,也就是宗法制度遭到了破坏,C项正确。
4.“秦国在征服六国的同时,就要使秦文化也征服关东诸国的文化。
因此,秦朝采用了相关的有效制度,来保障秦国对六国的文化影响。
”材料观点说明A.分封制促进了文化的融合B.焚书坑儒保障了文化专制C.郡县制加强了文化的统一D.郡国制实现了文化的征服4.C【解析】材料中征服关东诸国并保障秦文化的影响,显然是针对地方管理而言的,因而强调了秦朝郡县制对当时文化统一的作用,C项正确。
5.据记载,唐德宗建中二年规定:“给事中(唐代官职名)……分判省……凡是诏敕有不便者,涂窜而奏还,谓之‘涂归’。
”材料说明“给事中”的设立A.杜绝了皇帝权力滥用B.削弱了丞相的决策权C.有利于预防决策失误D.实现了中央权力制衡5.C【解析】材料反映了给事中可以将皇帝诏令中有不当的决策可以奉还,因而有利于预防决策的失误,C项正确;奉否定不当的诏令虽然有利于制约皇帝权力的滥用,但并不能“杜绝”,A项错误。
6.“科举制在形式上初步实现了平等竞争,为大批的社会下层人士提供了一条凭个人努力而入仕为官的途径。
”材料主要说明了科举制A.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B.实现了社会阶层平等C.加强了中央政府执政力D.提高了官员文化素质6.A【解析】材料中的“下层人士”“入仕为官”说明科举制促进了社会阶层的流动,A项正确;科举制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参政的平等,但不能说明社会阶层平等,B项错误;C、D两项虽是科举制的积极作用,但与材料的主题不符。
7.宋代,地方长官没有正式的特定设置,而由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所以地方官多是“以某官知某州(府、县)事”,意思是“暂去管某州某府某县的事”。
这说明宋代A.注重地方行政效率的提高B.地方管理体制日趋混乱C.中央集权制度得到了加强D.地方自治权力有所增强7.C【解析】据材料中的“临时差遣的中央官担任”信息,可知宋代地方官都是直接隶属于中央,这体现了中央集权的加强,C项正确;由中央官员暂时去管理地方,这会导致官员不去尽心办事,不利于提高地方的行政效率,A项错误;材料无法说明地方管理混乱,只有说明地方权力受到最大的限制,B项错误;材料体现的并非是地方自治权力的问题,而是地方官的隶属问题,D项错误。
8.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时制定了一个考成规制:以内阁稽查六科(六科是明初设立的吏、户、礼、兵、刑、工六科,各设给事中,辅助皇帝处理奏章,稽查驳正六部之违误),以六科稽查六部、都察院,六部、都察院稽查巡抚、巡按。
这一规制的实施说明此时的内阁A.已经威胁到皇帝权力B.拥有了一定的行政权C.取得了中央的监察权D.真正具有了宰相之实8.D【解析】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明太祖时废除了丞相制度,权分六部。
从题干材料可知,张居正时以六科监察六部,使六部实际上成为内阁的下属机构,内阁权力形同原来的丞相。
分析各选项可知,D项符合题意。
A、B、C三项与题意不符。
9.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政治家管仲主张:“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也;劝者,所以(本业)起”等。
下列对这些思想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劝告统治者要以农为本 B.商业发展有利于农业发展C.认识到物质对思想的影响D.主张重农抑商、重本抑末9.D【解析】材料中的“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说明C项正确;“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说明A项正确;“市也者,劝(意指“推动生产”)电;劝者,所以(本业)起”说明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体现重农抑商思想,故D项错误。
10.《唐律疏议》中规定:“口分田,谓计口受之,非永业及居住园、宅。
……卖一顷八十一亩,即为罪止。
”此规定A.确保了农民的土地所有权B.防止了农民卖地逃税C.杜绝了地主强占农民土地D.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10.D【解析】材料规定禁止农民出卖口分田的土地,这有利于限制土地兼并的发生,D项正确;唐代的均田制是封建土地所有制,并非农民土地所有制,A项错误;材料未体现农民卖地是为了逃税和豪强占农民的土地,B、C两项不符合题意。
11.宋代“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者,则为镇”。
据宋史专家周宝珠研究,熙宁十年(1077年)县以下税收单位有1013个,元丰末(1085年)有正式市镇1871个。
这表明宋代A.城市化不断发展 B.行政区划不断调整C.农村草市发展迅速 D.财政收入大量增加11.C【解析】镇起初是作为军事据点兴建的,从北宋中期起,政府在多数情况下把设置镇的标准,从军事重要性转向商业上的考虑。
“镇”就由原先的军事戍地,变成了农村集贸市场名称,一直延续至今。
材料中的“民聚不成县而有税课者,则为镇,或以官监之”从北宋开始,政府在县以下重要的农村集贸市场设镇,同时设立“监镇官”,负责维持市镇的日常社会秩序并管理商业活动。
12.清《景德镇陶录》载:“景德……业制陶器……四方远近,挟其技能以食力者,莫不趋之如鹜。
……景德镇属浮梁之兴西乡……以致陶之业、陶之人,及陶中所有之事,几皆半于浮。
”材料表明当时景德镇A.制瓷业开始兴起B.出现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C.全员参与瓷器生产 D.民营手工业产品已占领整个市场12.B【解析】从材料中的“挟其技能以食力者”可知,是出现了靠出卖劳动力谋生的群体,故选B项。
制瓷业早在唐代以前就兴起了,A项错误;景德镇虽是瓷都,但也还有其他行业,不可能全员参与瓷器生产,C项错误;材料只说明了从业情况,并没有说明对市场的占有情况,D项不符合题意。
13.“直到汉武帝时期……发现铸钱和煮盐对国家赋税的极端重要性,由此催生了在中国历史上时断时续实施了长达2000余年的‘盐铁官营’政策。
”这一政策A.是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B.有助于小农经济的发展C.解决了国家赋税的问题D.催生了富商大贾的出现13.A【解析】汉武帝时,为增加政府财政收入,打击工商业者,实行盐铁由国家垄断经营的措施,盐铁官营在某种程度上增加国家财政收入,但主要是抑制商人势力,属于重农抑商政策的延续。
该政策主要是抑制商人发展,对小农经济发展效果不明显,故B错误;C项说法过于绝对;D项与材料意思相反。
14.李泽厚在《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评论说:“后代人们,由其实现的利益和要求出发,各取所需,或夸扬其(孔子)保守的方面,或强调其合理的因素,来重新解说、建造和评价它们,以服务于当时阶级的、时代的需要。
于是,有董仲舒的孔子、有朱熹的孔子……”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董仲舒的孔子”和“朱熹的孔子”的区别应该是A.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B.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C.是否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D.在儒学地位确立过程中的作用14.C【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董仲舒和朱熹二人的思想都成为君主专制的理论依据、都吸纳其他学派或宗教的思想、都在儒学地位确立的过程中起了很大作用,故A、B、D三项为两者的共性。
董仲舒的思想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有利于消除地方割据,而宋代不存在地方割据问题,故C项为两者的差异。
15.西晋傅咸说:“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
取彼之弊,以为此新。
”与此相关的发明是A.造纸术 B.印刷术 C.指南针 D.火药15.A【解析】“夫其何物,厥美可珍。
廉方有则,体洁性贞。
含章蕴藻,实好斯文”可以得出为造纸术,故A项正确;印刷术开始于隋朝,不符合题意,故B项错误;指南针与材料描述不符,故C项错误;火药与材料描述也不相符合,故D项错误。
16.唐节度使冯宿上奏章说:剑南、两川及淮南道的百姓都用刻版印刷日历,在市上售卖。
每年中央司天台还没有颁布新历书时,这些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
这说明唐代A.各地商品种类繁多交易频繁B.人们可在城市随意买卖日历C.雕版印刷术已经在民间流行D.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十分成熟16.C【解析】材料中“刻版印刷日历”“印好的日历已满天下皆是”说明当时雕版印刷技术已经在民间广泛流传,故C项正确;A项不是材料反映主旨;B项材料中没有反映;D项论述的是技术。
17.2015年是中国传统的“羊”年。
下图是羊字的各种写法演变,下列对于中国古代汉字的表述正确的是A.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B.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C.由表音文宁向象形文字转变D.难以适应信息快速交流的需要17.A【解析】中国古代文字的发展是中华文明的象征之一,故A项正确;一直自觉追求审美价值说法绝对;材料中图示展现的是由象形到表音;故B、C两项说法错误;D项说法明显错误。
18.吴歌,又称为江南小调、俚曲。
魏晋以来,(吴歌)就已被士大夫们改编传唱,(人们)喜欢劲歌狂舞,还在人际交往中应酬唱和,成为文人雅士的社交礼仪。
宋代之后有所改变,逐步变为“浅吟低唱”。
吴歌从“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的原因是A.明清异端思潮的影响B.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C.国家分裂,民族融合D.宋明理学对人性的压抑18.D【解析】材料主要提及宋明理学中压抑人性思想对文学的影响。
“异端思潮的影响”出现应该是明朝以后,故A项错误;散曲等艺术形式的兴起应该是元朝,故B项错误;国家分裂,民族融合是宋词产生的背景,不是材料中反映“吴歌”曲调变化的主因,故C项错误;宋代理学兴起,理学中“存天理、灭人欲”的思想压抑了人的个性,“劲歌狂舞”转为“浅吟低唱”正式这种心境的反映,故D项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