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程管理
制程管理(1)
第一章何谓制程(过程)Process一、所谓作业中之制程(过程),即是泛指制造、工程、工作、业务、服务之所有过程。
二、所有过程的质量要做好,即是要做好制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业务质量及服务质量。
第二章制程(过程)管制的概念一、掌握影响质量的有关因素,于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管制,使结果亦能在管制状态谓之。
二、管制≠检查,质量是于制造过程中形成的,若制程能力不足,则不良率高,检查费用也高,但又无法做好质量保证。
三、制程管制不能只管制结果,而对工作的过程亦须加以管制,亦即要结果好,过程一定要先做好,如图所示。
四、构成制程的有关因素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经过而产生变动,制程要管制的是异常原因的变动。
(有关因素如5M)第三章制程变动的因素及管制状态一、制程变动的原因制程必定会有变动,无法做出完全同样的产品,其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为偶然原因,另一为异常原因。
二、制程的状态又可分为两种1.制程在管制状态所谓制程在管制状态,即指作业过程中,引起变动的原因多属偶然原因,很少有异常原因发生。
所有作业皆按一定标准及规定进行,很少发生异常现象,这种制程就是在管制状态的制程,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果,会在一定能预测的范围、一定状况下产生变动。
2.制程非管制状态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异常原因的变动,作业无一定的标准、规定,全由担常者随着自己的意思进行作业;或者是虽然有标准、规定,但未按规定作业、未依作业标准进行等,这种制程出现的结果是不稳定的状态,无法预测的变动随时在发生。
第四章制程管制之基本观念及前提一、制程管制应先确立的基本观念1.制程要在管制状态,才有办法进行管制─即过程有关因素须在正常的、安定的状况下2.在管制状态下,不一定代表做好质量保证─管制点的设定是否周密?是否与顾客要求的质量有关连?─制程能力是否足够?二、制程被管制之基本前提1.制程进入管制状态(并不代表没有不良发生)2.进行制程能力研究,如图示No3.制程能力值(Cp)足够,能满足质量标准,使用管制图才有意义。
(完整版)生产制程管理
生产制程管理一、制程是什么:(术语)制程: 即制造过程过程﹕通过使用资源和管理﹐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活动﹒一个过程的输出直接形成下一个过程的输入﹒管理﹕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产品﹕过程的结果﹒体系﹕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要求﹕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厉行的需求或期望﹒管理体系﹕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质量要求不同的产品﹒过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二、制程管理的目的:以顾客为关注焦点﹒以增强顾客满意为目的﹐确保顾客的要求得到确定并予以满足﹒以企业盈利﹐回报股东/员工/社会为最终目的﹒以最小的资源投入获得最大限度的产出﹒三、PDCA管理循环:P-策划(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四、制程管理包含﹕生产作业控制现场管理设备管理物料管理质量控制/准时生产五、生产作业控制-影响因素1、单个﹒独立形态的显性因素:(6M)MAN操作员MACHINE设备MATERIAL材料METHOD方法MOTHERNATURE环境MEASUREMENT量测2﹒复合﹒广布形态的隐性因素:科学技术管理因素六、生产作业控制-内容1﹒数量控制:(要求:真实、准确、及时、反馈)车间的领料数量物料数量交接数量不良与报废数量入库的数数量2﹒质量控制:工艺的生产不良与报废统计常规的耗损或功能用料统计3﹒时间进度控制(谁、时间、地点、做什么、做多少)七、生产作业控制-预先控制1﹒生产进度计划的复查与调整:出货需求数前制程各料件库存前制程各料件生产能力前制程设备状态外购件库存2﹒生产作业准备工作:作业文件准备(SOP/SIP/程序单)设备治工具准备物料及运输设备准备人员准备/工作场所清洁3﹒生产指令下达/计划开出/发料单开出八、生产作业控制-现场控制1﹒各机种投入产出控制(组长/主管/调度)供料/设备/质量/其他异常时对应措施2﹒前制程生产进度讯息了解供料/设备/质量/等异常时对应措施3﹒产在制品流转控制(加工/运送/停放/等待)厂内流转在制品控制,跨部门流转在制品控制九、生产作业控制-后馈控制1﹒检查已制品的生产数量与要求不符时应作出挽回计划及实施2﹒对本生产过程输出物分析/研究﹐针对异常作出相应的再发防止对策﹒十、生产现场管理1.定义﹕针对生产现场的各种生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开展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一系列职能活动﹒2.内容﹕(1)﹒现场5S(2)﹒现场管理(3)﹒现场改善生产现场管理-现场5S一、5S定义:1﹒整理﹕将要和不要的东西区分清楚﹐将不要的东西处理掉﹒2﹒整顿﹕将整理过后之必要用东西依规定位置摆放﹐并放置整齐﹐加以标识﹒3﹒清扫﹕将工作场所看见与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干净﹒亮丽的环境﹒4﹒清洁﹕维持上面3S的成果﹒5﹒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并遵守规则做事﹒二、生产现场管理-现场5S1.5S观念:整齐清洁的工作人员及工作环境﹐是减低浪费﹒提高生产及降低不良最重要的基础工程﹒2.生产的物料标识,区别与区分,能够识别表示三流工厂﹕有将工作环境弄脏的人﹐却没有打扫的人﹒二流工厂﹕有将工作环境弄脏的人﹐而有打扫的人﹒一流工厂﹕没有将工作环境弄脏的人﹐而有打扫的人﹒三、生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1﹒早会:生产讯息传达/其他讯息传达人员精神面貌检查(着装/识别卡/精神状态)安全倡导员工激励2﹒目视管理定义﹕以现场员工为直接对象﹐利用视感信息﹐意在迅速调人们行为﹒控制生产物流的管理方式﹒A﹒作业标准(SOP/SIP)B﹒安全警告(防火警告/安全出口/禁烟标识)C﹒定位标识D﹒特殊区域标识(静电防护)E﹒广告牌(生产/质量/宣传广告牌)四、生产现场管理-现场改善1﹒改善目的:质量---提升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安全---保证交期---按时2﹒问题意识与方法集思广义(脑力激荡法)柏拉图(二﹒八原理)五分钟静止观察法设备管理-TPM1﹒全员生产保养(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定义﹕是指自总经理至基层操作人员﹐所有部门均参加的自主生产保养﹒2﹒对象﹕生产用设备/治工具仓储/物流用设备QC用设备/治工具3﹒观念﹕传统设备管理观念﹕我是生产﹐你是保养﹒全员生产保养观念:自己设备﹐自己管理﹐自己保养设备管理-实施TPM动机一、设备管理-实施TPM动机1﹒使潜在缺陷显现化﹐防故障于未然﹒2﹒故障定义﹕是指设备失去原有的机能者﹒3﹒故障分类﹕初期故障﹕设备开始使用时﹐由于设计制作上的错误所产生的故障偶发故障﹕偶发性的故障﹐原因多半是由于机械操作的错误﹒磨耗故障﹕设备的损耗及老化所引起的故障﹒4﹒防故障于未然的主要途径--保养﹒5﹒保养分类﹕1)生产保养(一级/二级)2)预防保养(三级)生产保养﹕为了提高生产的经济性﹐以最少的费用﹐让设备衡的保养﹒预防保养﹕在使用的设备未发生故障前﹐预先发现其缺点或问题﹐并予以保养的一种方法﹒6﹒设备管理发展史:损耗保养/预防保养/生产保养/全员生产保养二、设备管理-推行TPM好处1﹒TPM目的﹕以人员之体制改善来促进设备之体制改善进而达成企业之体制改善﹒2﹒人员之体制改善﹕透过教育训练﹐照亮人性光辉﹒1)操作人员﹕自主养护能力﹒2)修护人员﹕机械设备的保养能力﹒3)设备设计人员﹕免保养之设备的设计能力﹒3﹒设备之体制改善﹕1)减少故障次数﹐缩短修理时间﹒2)新设备免保养之设计CPK之提高﹒4﹒企业之体制改善﹕达成生产计划------------- 遵守交期质量的维持与提升-------- 降低成本防止事故及灾害----------- 环境的保护创造快乐的工作环境------ 增进公司的业绩三、设备管理-TPM角色与责任1﹒最高阶主管:决定全公司TPM的基本方针与目标﹒2﹒中阶主管:TPM的基本计划展开与推动﹒3﹒支持部门人员:落实5S理念﹐彻底做好整理整顿的工作﹒4﹒工程/设计人员改良制程﹒材料﹒机器﹐使其发挥质量功能﹒与修护人员合作﹐改进设备综合效益,积极参与TPM小组活动5﹒修护人员:建立设备日常查检表制度负责操作人员自主保养技术之训练执行设备的改良保养﹐提升机器设备的精密度积极参与TPM小组活动6﹒操作人员每日依照查检表彻底执行自主保养工作﹒关心与爱护自己的机器积极参与TPM小组活动四、设备管理-TPM重点1﹒建立自主保养体制推行设备5S运作落实日常查检表的管理实施10分钟教育法2﹒建立操作﹒修护训练体制依设备说明书/操作说明书建立在职训练体制﹒10分钟教育/ 技术养成班/ 厂外技术交流五、设备管理-安全注意事项1﹒上班戴好安全帽﹒2﹒上班前检机台是否良好﹐重要部位有无标识﹐填写点检纪录﹒3﹒电线﹐开关是否完好﹐电线有无外露﹐带电部位有否标识“危险、4﹒操作规程是否齐全﹒5﹒操作员是否保持清醒状态﹐有情绪员工禁止操作机台﹒6﹒旋转﹐送料,转动机构有无防护罩.防呆装置.7 ﹒旋转:冲击机构操作严禁戴手套,8 ﹒严禁不停机进行维修作业.9 ﹒严禁靠近转动,旋转机构,以防送料时零件组装不好飞出伤人.10﹒当出现卡机.卡料,机台运作有阻碍一这要关电关气后排除.物料管理一、物料管理的精髓不断料:不使制造现场领不到要用的材料或零件﹒不呆料:要用﹒可用的料进来﹐不让不要用﹐不可用的材料﹒零件进入仓库或呆在仓库不用﹒不囤料:适量﹒适时的进料﹐不做过量﹒过时的囤积﹒二、物料管理2﹒物料管理的职能适时Right Time:在要用的时候,很及时地供应物料,不会断料.适质Right Quality:进来的物料或发出去使用的物料,质量是符合标准的.适量Right Quantity:供货商进来的数量能控制适当,这也是防止呆料很重要的工作.适价Right Price :用合理的成本取得所需之物料.适地Right Place:从距离最短能达最快的供料商与使用部门离最短,能最快的发料.品质理念一、定义:品质:产品与服务所具有某种待征与待性的总和.二、品管的演变:三、品质观念:1、品质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习惯.(三一说法)因此,需通过不教育,不断倡导,才能建立.(共识)教育意识行为习惯人格训练能力(建立) (改变) (养成) (提高) 两个‘3不’a.1)不接受不良品2)不转交不良品3)不制造不良品以上属于预防范畴b.1)不良品发生的原因未找出不放过.2)不良品发生的责任未明确不放过.3)不良品的纠正措施未落实不放过.以上属于纠正范畴.防止不合格品的非预期使用a.下一站不要接受上一站的不良品.b.上一站要把下一站当作自己的顾客,不生产不良品.c.不良品应与良品进行隔离标识,定区放置.d.取走不良品应通知相关人员.e.不良品必需进行评估之后方可进行处置.f.不良品发生后必需查找原因,进行对策,并落实跟踪确认.g.不良品发生后必需追溯到确认无不良发生的阶段.h.不良品的纠正对策必需横向展开.i.不要轻易地丢弃不良品.j.对已经发生的不良要做不良履历,防止同样的不良重复发生.2﹒产品质量的分类﹒不合格品的控制合格品﹕符合质量标准﹒OK不合格品:(报废品/重工品/特采品)报废品﹕不可修复NG﹒重工品﹕可修复﹒特采品﹕规格超出标准﹐但经工程评估可使用之物料﹒成品之特采原则上要客户同意﹒3﹒产品质量缺失的分类.严重缺点(CRI)﹕该种缺陷使产品的功能性完全丧失﹒主要缺点(MAJ)﹕该种缺陷使产品的功能性部分丧失﹒次要缺点(MIN)﹕该种缺陷使产品的功能性没有完全丧失﹐但外观性能受到影响﹒6.影响质量水准的因素--- ---6M7.三种检验与测试.进料检验与测试--IQC制程中之检验与测试--IPQC抽箱检验与测试--QA/OQC8﹒制程品管1). 依制造作业规范作业.2). 均衡生产,严格5S管理,创建愉快光明的工作现场.3). 生产检验-严格执行初件检验.(即首检)-自主检验-互检.-终检4). 质量记录5). 不合格品管制-确定不合格品中包括的问题,如生产时间,生产设备.-层别出不合格品,确保其与合格品分开,即采取隔离方法.-空间隔离设置专门不良品盒盛放不良品, 设置不良品区域,存放不良品-标示区分在不良品上直接标示质量缺陷.-对不合格情况作记录:包括生产设备或产品批-由专人(线长或全技员)对不良品进行处理.-评价不合格品性质和严重程度, 及对不合格品进行处理方案.-按处理决定对不合格品转移,储存及后续加工实施定置管制.6). 重点工站管制及阶段性管制.9. 品管的工作方式1). 戴明循环--- ---P.D.C.A2). 解决问题的九大步骤.发掘问题选定问题追查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办法. 选择对策草拟对策成果比较标准化10. 统计制程管制---SPC(QC七大手法).1)查检表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3)柏拉图4)直方图5)散布图6)管制图7)层别法11. 抽样检查(C=0抽样计划)12. 全员性的品管活动(QCC)准时生产方式(JIT)一、准时生产方式的概念:(丰田生产方式)在需要的时候,按需要的量,生产所需要的产品﹒1﹒对生产的基本要求:既不提前,也不滞后;既不过多,也不过少﹐不生产现在不需要的产品,即使以后需要.2. 准时生产方式的基本目标和方法:1). 基本目标﹕隆低成本.2). 它是通过“彻底消除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根本隆低.“浪费”,是指一切不带来任何附加价值的因素,或仅使成本增加的因素.浪费是非生产性的因素,包括:库存废品有缺陷的产品设备故障时间运输检验无效的工作无用的事务,等等3).基本方法是:减少库存,使主要问题露出来,一旦问题得以暴露就被解决,再减少库存,次要的问题又被暴露出来并被解决,如此等等.4).“减少作业人数”实现少人化,要求能按需求的变化随时增减人数,即实现“柔性人数”;5).“质量保证”,提供100%的合格产品是准时生产的必要条件;于是“自动化”就是必要的手段,即当生产中出现不良状况时,设备或生产线能自动停止;对于出现的各种不良现象,都要当即分析其原因,并矛以排除,使其不再发生,这就是“团队的改进活动”.3. 准时生产1).生产均衡化是指尽可能地缩小产品种类各产量的分散程度,每日均衡地生产所需的各种产品.2).小批量生产实行准时生产,进行小批量甚至是单件的生产,移动各交付是非常必要的.4. 柔性作业人数实现柔性作业人数或少人化,必须具备三个前提条件.1).适当的设施或设备布置---U型布置2).训练有素.多技能的作业者---多能工3).经常检查.定期修改标作业组合.厂部2006-9-8。
制程管制程序
文件类别 作业程序书
制程管制程序
文件编号
版本版次 AO
页次 3/3
5.4.3.2 生产中所用的文件和记录的表单将按照相关文件的规定进行保管
5.5 人員
5.5.1 生产部根据作业员在工作中的品质状況及表现,按【人力资源管制程序】,有计划地进行教育训练,
以维护人员的稳定性
6.相關文件
6.1 矫正与预防管制程序
6.2【机器设备管制程序】
6.3 制程检验管制程序-
6,4【品质异常联络单】
6.5【人力资源管制程序】
5.2 生产异常 5.2.1 成品生产部当生产过程中(含打样送检)无法达到标准要求时开《品质异常联络单》,经部门主 管审核后交工程人员分析处理,工程接到异常单后立即到现场处理该不良,若是模具不良时,需开出《维 修申请单》交由工模自动化部维修,若是机器故障自己不能处理时,须填写《维修申请单》交资材部联 络外修,同时开《延期申请单》将信息通知生管变更日期,生管接到信息若不能满足客户时需升级处理。 5.2.2 仓库需对库存零件定期盘点,将所得信息反馈到相关部门,以免造成无料停工。 5.2.3 当不良超出损耗时需开《生产退补料单》,经部门主管确认后到仓库领料。 5.3 品质检验 5.3.1 品管依【制程检验管制程序】《物料标准》对生产物料进行检验。 5.3.2 异常时按【品质异常联络单】执行异常处理。 5.3.3 不合格品依照【不合格品管制程序】进行处理。 5.4 入库 5.4.1 成品生产出来后,需填写《入库单》由巡检人员确认合格后包装,方可交仓库入库. 5.4.2 所有产品入库依照《包装作业指导书》进行包装,填写〖入库单〗 5.4.3 资料处理 5.4.3.1 每日下班前生产线组长根据生产状况填写《生产日报表》交部门主管核实后,再交经理或经 理以上人员审核。
制程管理讲义
3在制品控制(加工、运输、停放、等待) • 内部流转在制品控制 • 跨部门流转在制品控制
生产作业控制-事后控制
1、检查完成数量(正品数量) 与要求不符是的对应措施和挽回计划
2、对本次生产过程分析(报表、记录等)
3、针对异常进行再发防止
生产现场管理
定义﹕针对现场各种生产要素及其相互关系所展 开的决策、计划、组织、指挥、控制、激励等一 系列职能活动 內容﹕ 1. 现场5S 2. 现场维持
3. 现场改善
生产现场管理-现场5S
5S定义
1. 2. 3. 4. 5. 整理﹕将要与不要的区分并且将不要的处理掉。 整顿﹕将整理过后的要的东西按照规定位置摆放做好标示。 清扫﹕将工作场所看得见的看不见的地方清扫干净保持整洁。 清洁﹕前3S。 素养﹕养成良好的习惯、遵守规则做事。
生产现场管理-现场5S
C---检查 根据目标和要求对过程进行测量、检测 (包括结果和实施过程)并汇报检查结果
A---改善
采取措施﹐持续改进。
制程管理的目的:
满足客户的需求
以最小的代价满足客户的
需求,使企业的利润最大化。
降低成本
制造过程:
客户 要求 输入 资源 制造 过程 输出 产品 顾客 满意
厂房
人力 物料 设备 方法
1、TPM定义:全员设备(工具治具)维护 2、对象:生产设备、治工具、仓储、物流设备、QC设备 3、方式﹕ • 日常维护--检查(日常点检、定期点检)、清洁、调整、润滑、 更换、整理等。 • 预防维护--用于关键设备 • 事后维修 --用于便易设备 • 改善维护--改善设备本身品质 • 维修预防 --新设备设计
2、目视管理
• 作业标准(sop、施工标准) • 安全警告(防火警告、安全出口、警示标示)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制程质量管理作业办法
第一条目的
确保制程质量稳定,并求质量改善,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第二条范围
原料投入经加工至装配成品上。
第三条制程质量管理作业流程。
第四条实施单位
生产部检查站人员、质量管理部制程科及有关单位。
第五条实施要点
(一)操作人员确依操作标准操作,且于每一批的第一件加工完成后,必需经过有关人员实施首件检查,等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各组组长并应实施随机检查。
(二)检查站人员确依检查标准检查,不合格品检修后需再经检查合格后才能继续加工。
(三)质量管理部制程科派员巡回抽验,并做好制程管理与分析,以及将资料回馈有关单位。
(四)发现质量异常应立即处理,追查原因,并矫正及作成记录防止再发。
(五)检查仪器量规的管理与校正。
第六条本办法经质量管理委员会核定后实施,修正时亦同。
制程管控内容五个方面
制程管控内容五个方面制程管控是一个在生产流程中十分重要的环节,它的作用是确保产品或服务在制造或提供过程中的质量稳定和一致性。
在制程管控的实施过程中,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内容,从而为企业提供了确保生产和服务质量的有效手段。
本文将会从以下五个方面探讨制程管控的内容。
第一个方面是质量管理。
在制程管控中,质量管理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质量管理包括制定质量标准、制定质量控制措施、进行产品或服务的质量检查和质量评估等工作。
通过质量管理的实施,企业可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符合标准,从而提高客户满意度和企业形象。
第二个方面是过程评估与改进。
制程管控的一个重要任务是对生产过程进行评估,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改进。
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评估,企业可以了解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导致质量问题的根本原因。
在评估结果的基础上,企业可以采取相应的改进措施,以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第三个方面是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
制程管控需要对生产过程中的数据进行有效的分析,以便为决策提供支持。
通过数据分析,企业可以了解生产过程的统计特性和规律,从而进行合理的决策。
数据分析还可以帮助企业识别潜在的问题和风险,以及制定相应的对策。
第四个方面是工艺流程与设备管理。
制程管控需要对工艺流程和设备进行管理,以确保生产过程的稳定性。
工艺流程管理包括制定工艺流程标准、设定工艺参数、进行工艺优化等工作;设备管理包括设备维护、设备保养、设备更新等工作。
通过工艺流程和设备的管理,企业可以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
第五个方面是人员培训与沟通。
制程管控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并加强与相关人员的沟通。
人员培训包括对员工进行技术培训、质量培训等;沟通包括组织会议、制定制程管控标准等。
通过人员培训和沟通,企业可以提高员工的专业素质和责任意识,从而提高制程管控的效果。
综上所述,制程管控的内容可以从质量管理、过程评估与改进、数据分析与决策支持、工艺流程与设备管理、人员培训与沟通等五个方面展开。
(IPQC)制程管理技巧
Andy
Andy
Andy
五、抽样风险控制:
由于产品质量的波动性和样本抽取的偶然性,错判是不可避免的,这种错判的风险,称为抽样风险。
抽样风险的控制: • 对样本数要尽可能的接近于批量数。 • 巡检中,对样本数(通常是20pcs/2小时/每工位)在无法判定时可做扩大样本数或做多次抽样及请组长复检。 • 针对不同的抽样对象特征,采用合适的抽样方法,及必要时采用两种以上的抽样方法,以起到自我复检的作用。(特别 适用于转序等批量检验判定)
盯住“新”:新人,新机,新工艺,新产品,新物料。 对重点工位加大频率从严控制,一般工位按正常频率,一个也不能少。 对全检工位作为重点监控,将全检工位的问题追溯到具体的作业岗位,从后面往前追查源头,并加以控制是事半功倍的方法。 定时对转序产品按抽样计划进行抽检,容易发现连全检都没能发现的问题。是真正有效地交叉控制抽样风险的最好的办法。 发现问题必须及时通知下工序,以便下工序进行协防,把关,对临时变更也应及时知会等是否符合要求,并记录检测状态,加以必要的控制和督促。 巡回检查:指定时的按指定的项目实施轮流检查。 制程:专指产品的制造过程。
制程异常处理:
IPQC
制程异常
果断处理
先关机,再通报 先纠正,再作业 先制止,再操作 先符合,再完成
杜绝制造不良品浪 费资源
反馈通报
Andy
实事求是反馈不符合事项 IPQC应站在独立公正的立场上,客观的通报不符合事项: 独立:即在工作过程中不受外界因素的干扰,独立开展工作。 公正:就是以制度为准绳,不偏不倚,实事求是。 客观:就是眼见为实,论事必须有证据。
Andy
四、品质异常及处理:
1. 品质异常的条件 • 不良率超过控制目标(根据产品及品质的不同发展水平而定,由主管以上人员确定)。 • 在ISO体系中达到判异的条件。 • 实际报废或损耗数较大,需要作出反应。 • 首检不合格或经调整后重新首检后仍不合格。(首检不合格后必须作出调整才可再次制作首件,未作任何机器,人员, 作业,工艺的调整,再次首检合格可能是假象,不能排除在量产中出现问题,达不到首检的目的) 2. 品质异常管理容易出现的问题 • 品检人员容易忽略对工艺,来料,作业,设备的异常问题的报告,只注重产品及不良率的异常。 • 只注重不良率不注重不良分布。 3. 品质异常中IPQC的处理 • 要及时发现,早发现,报告要准确。 • 出具报告前要对5W2H要素查清查实。 • 和生产现场管理有效沟通,进行停机或停产处理(按权限要求进行)。 • 要跟踪异常报告后的进展和有效性,无效或重发时立刻报告或越级报告。 • 做好充分的准备,提供必要的数据支持,证明异常前后的数据及改善证明。
制程管理
8 ﹒严禁不停机进行维修作业.
9 ﹒严禁靠近转动,旋转机构,以防送料时零件组装不好飞出伤人. 10﹒当出现卡机.卡料,机台运作有阻碍一这要关电关气后排除.
29
物料管理—三流管理
供方 企业 (转换 系统) 用户
资金流
物 流
信息流
30
物料管理
1﹒物料管理的精髓 不断料 --不使制造现场领不到要用的材料或零件﹒
能力﹕组织﹒体系或过程实现产品并使其满足要求的本领﹒
等级﹕对功能用途相同但品质要求不同的产品﹒过
程或体系所作的分类或分级﹒ 顾客满意﹕顾客对其要求已被满足的程度的感受﹒ 持续改进﹕增强满足要求的能力的循环活动﹒
3
PDCA管理循环
P---策划
根据顾客的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 和过程﹒
18
生产现场管理-现场管理
2﹒目视管理 定义﹕以现场员工为直接对象﹐利用视感信息﹐
意在迅速调节人们行为﹒控制生产物流
的管理方式﹒ A﹒作业标准(SOP/SIP)
B﹒安全警告(防火警告/安全出口/禁烟标识)
C﹒定位标识 D﹒特殊区域标识(静电防护)
E﹒看板(生产/品质/宣传看板)
19
生产现场管理-现场改善
5
制造过程:
顾客 要求 输入 资源 制造 过程 输出 产品 顾客 满意
厂房
人力 物料 设备 方法
搬运
储存 冲压 成型 涂装
品质
交期 成本 满意
量测
时间
组装
6
管理组织:
现场管理人员 线/组长 制程管理组织
工程人员 ME 生管/仓管/企划人员
工务/生技人员 检验员—OQC, IPQC
品质保证组织
制程管制作业流程
作业标准及其影响
好的作业标准 a.现场人员看得懂 b.不懂的人会操作
检讨一下目前贵组织使用作业标准
作业标准类修订 常碰到下列情境,标准即须修订 产品规格变更或设计变更 机械、器具、装置变更 原材料变更 发现原标准不妥或错误时 依照原标准操作困难时 发现更佳方法或其它技术 超出管制界限经求证须修订时
a.作业的标准是规定作业条件、作业方法、管制方法、使用材料、使用设备及其它注意事项的基准。 b.「作业标准化」-将现场重复发生的工作写成文字作成标准,使作业人员能确实工作,减少独自摸索而减少品质变动。 c.「再现性」-可以重复出现的特性,才能使用统计方法分析和预测。 d.因行业与生产方式不同,标准写法各有不同,依内容分技术标准、检验标准、作业指导书、管制标准四种。
硬环境:
软环境:
团队氛围; 团队文化; 成长可能性;
环境的管理
推行5S活动,脏乱的环境不可能生产出好产品
01
从企业“环境”面貌改变“人”的工作面貌
02
形成注重工作品质的企业文化
03
环境的改变:
环境的管理
5S 活 动 强 调
地\物 明朗化 人规范化 5S是一种行动 藉活动来改变人的思考方式和行动品质,从而改变公司的管理水准。
制程及品質管制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文字是您思想的提炼, 请尽量言简意赅的阐述观点。
01
在整個作業中有各種過程,一般包括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02
单击添加标题
单击此处添加正文
什麼是制程?
CONTENT
品質管制
即是在每個過程中把品質做好,即在 製造過程中把製品品質做好 工程過程中把工程品質做好 作業過程中把工作品質做好 業務過程中把業務品質做好 服務過程中把服務品質做好
制程管理与改善
2.过程在非控制状态
经常有异常原因的变动。
4M无一定标准,或有标准但未按标准进行作业。
结果不稳定,无法预测。
六 质量管理
1﹒品质定义: 产品与服务所具有某种待征与待性的总和.
2﹒品管的演变:
3﹒品质观念:
品质是一种观念,是一种意识.一种行为.一种习惯.因此,需通过
不断教育,不断倡导,才能建立.
提出办法
.
选择对策
草拟对策
成果比较
标准化
10.统计制程管制---SPC(QC七大手法).-----五图一表一法
1)查检表------集数据
2)特性要因图(鱼骨图)------追原因
3)柏拉图------抓重点
4)直方图------显分布
5)散布图------看相关
6)管制图------找异常
7)层别法------作分析
以致获得最大的效益. IE是借着设计/改善或设定人.机.料.法的工作系统,
以求得到更高生产力的专门技术. IE的基础是“工作研究”
2.2.工作研究
工作研究的对象 ---生产过程最理想? ---工作方法最好? ---机器及工具是否最恰当? ---物料是否最正确?
目的 ---生产过程可否简化或省略 ---工作方法更完善 ---作业标准化/决定标准时间
属于不易避免的原因,如熟手人员之变动、同批原料内品质 之变动、设备运转中之变动等。虽照标准进行仍会发生之变异。 (2).异常原因 (Assignable Cause ):
属可避免,也应予以避免的原因,如不同批原料间之变动, 生手未训练引起之变动,设备调整错误所引起之变动等大都系因 不遵守作业标准或标准不周全而发生之变异。
---IE與現場改善---
制程管理
第一章何谓制程(过程)Process一、所谓作业中之制程(过程),即是泛指制造、工程、工作、业务、服务之所有过程。
二、所有过程的质量要做好,即是要做好制品质量、工程质量工作质量、业务质量及服务质量。
第二章制程(过程)管制的概念一、掌握影响质量的有关因素,于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这些因素加以管制,使结果亦能在管制状态谓之。
二、管制≠检查,质量是于制造过程中形成的,若制程能力不足,则不良率高,检查费用也高,但又无法做好质量保证。
三、制程管制不能只管制结果,而对工作的过程亦须加以管制,亦即要结果好,过程一定要先做好,如图所示。
四、构成制程的有关因素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经过而产生变动,制程要管制的是异常原因的变动。
(有关因素如5M)第三章制程变动的因素及管制状态一、制程变动的原因制程必定会有变动,无法做出完全同样的产品,其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为偶然原因,另一为异常原因。
二、制程的状态又可分为两种1.制程在管制状态所谓制程在管制状态,即指作业过程中,引起变动的原因多属偶然原因,很少有异常原因发生。
所有作业皆按一定标准及规定进行,很少发生异常现象,这种制程就是在管制状态的制程,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果,会在一定能预测的范围、一定状况下产生变动。
2.制程非管制状态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异常原因的变动,作业无一定的标准、规定,全由担常者随着自己的意思进行作业;或者是虽然有标准、规定,但未按规定作业、未依作业标准进行等,这种制程出现的结果是不稳定的状态,无法预测的变动随时在发生。
第四章制程管制之基本观念及前提一、制程管制应先确立的基本观念1.制程要在管制状态,才有办法进行管制─即过程有关因素须在正常的、安定的状况下2.在管制状态下,不一定代表做好质量保证─管制点的设定是否周密?是否与顾客要求的质量有关连?─制程能力是否足够?二、制程被管制之基本前提1.制程进入管制状态(并不代表没有不良发生)2.进行制程能力研究,如图示No3.制程能力值(Cp)足够,能满足质量标准,使用管制图才有意义。
制程管理
制程与设备我对国外SMT厂家的多年,发现在SMT应用上,他们有多项工作做得不足够,其中一项是制造过程的管理工作制程管理,译自英文中的Process Management一词。
由于我们把焦点放在SMT的制造技术上所以我把Process译成(即制造过程)。
其实Process Manage-ment所涵盖的范围更广。
本广只就SMT制造有关的范围加以探讨。
从THT到SMT的管理需求变化制程管理,并不是专为SMT而同设的。
但要较成功的应用SMT这门技术,正确的推行有必要的。
制程管理虽不是门新的管理技术,但它得人们认识、重视、有效应用并比SMT 这门技术来早。
也正为这原因,许多由THT(插件技术)提升SMT的厂家并没有意识到在管理上需要做改革的工作。
在THT制造环境下,忽略制程管理并不会为制造商带来太大的问题;但对於SMT制造工作而言,尤其是进入微间距和采用现今BGA和倒装片(Flip-Chip)之类技术的情况下,制程管理是不可或缺的管理工具。
制程管理为何对SMT应用那么重要?回答这问题,们得了解THT和SMT之间存在许多不同的地方,尤以下下旬几项最为显著:1、微型化-SMT发展的动力,主要是突破旧有组装技术对产品微型化的限制。
由于THT 本身的技术局限,不断提升微型化的程度。
2、质量因素-THT和SMT两者的组装技术不大相同,影响质量的因素也大分别。
虽然在许多方面,SMT组装质量已证实比THT更及更可靠,但SMT保证中工作比THT较为复杂。
3、自动化-SMT的发明变带来了高度的自动化,此亦是SMT生产效率比THT更高的原因。
以上三点所带出的信息是:SMT成品检查不易进行;成品寿命或可靠性的变化幅度大;制程工艺对成品的质量影响日益深刻;返修成本和代价高;即时诊断和改正生产误差的重要性提高等等。
而这些对制造商不利的因素正是需要制造管理来解决。
在THT制造管理的环境下,人们并不注重制程功能(Process Capability)、制程整合(Process Integration)等的应用和管理。
制程(IPQC)管理控制流程
版本拟制A/0
xxx
权责
参考文件
作业依据
NG
OK
生产品质工程
品质生产
《生产管理规范》
批量生产改善效果确认OK
不良率较低不良率较高标识隔离生产、品质、工程
分析原因
确定责任部门
写品质异常单处理
纠正异常
《产品检验控制程
序》
《生产领料单》
《首件检验单》
《维修记录》
《不良品统计表》
《品质检验标准》
《品质异常处理单》
《品质异常处理单》
《品质异常处理单》
《产品检验控制程
序》
《标识和可追溯控
制程序》
《不合格品控制程
序》
《产品检验控制程
序》IPQC巡检
生产IPQC 生产IPQC IPQC IPQC
IPQC
生产首件制作IPQC确认首件
生产领料IPQC核对物料
修理无
4.0,工作程序
xxxxxxxxxx制程(IPQC)管理控制流程
FQC全检《生产管理规范》《首件作业规范》《生产管理规范》《品质管理制度》生产投产1.0目的
在规范工作程序,检验和品质工作标准化。
2.0适用范围
本程序适用于公司所有制程品质检验和管控。
3.0术语文件编号文件名
MX/WI002-2020
制程(IPQC)管理控制流程。
制程管理升级知识点总结
制程管理升级知识点总结一、制程管理的基本理论1. 制程管理的定义与目标制程管理是指对生产过程中各种环节进行规划、组织、控制和实施的过程。
它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增加产品竞争力。
2. 制程管理的原理制程管理的核心是控制和改善生产过程。
它通过对生产过程的规范、监控和改进,来确保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3. 制程管理的方法制程管理主要采用的方法包括:质量管理、流程改善、六西格玛等。
其中,六西格玛是一种极为重要的制程管理方法,它通过对流程进行优化和改进,来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二、制程管理升级的关键环节1. 数据分析和管理数据是制程管理的基础,只有通过对生产数据的分析和管理,才能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因此,制程管理升级的关键环节之一,是加强对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
2. 自动化和智能化随着科技的发展,制程管理也越来越倚重自动化和智能化技术。
比如,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帮助企业更有效地监控和管理生产过程。
3. 质量管理与工艺优化质量管理是制程管理的重要环节。
通过质量管理,可以及时发现产品质量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
同时,通过工艺优化,可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
4. 管理体系建设制程管理升级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体系的建设,包括质量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等。
这些管理体系可以帮助企业更好地规范生产活动,保障员工健康安全,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5. 管理人员素质提升制程管理的升级,还需要加强对管理人员素质的培养和提升,培养一支具有制程管理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的管理团队。
三、制程管理升级的实施步骤和方法1. 制定升级计划首先,企业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制程管理升级计划。
这个计划需要考虑到企业自身的情况、市场需求、技术发展等因素,确保能够实现预期的效果。
2. 加强数据分析和管理在升级过程中,企业需要加强对生产数据的收集、分析和管理,以找出存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
制程质量管理制度一制度总则编制目的:为了加强制程质量管理,提升制程质量,精益求精、追求完美,特制定本制度。
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于@@公司制造中心-----产品制造过程中所涉及到的相关人员及活动管理,管理过程中相关的执行标准均需遵循本制度的规定。
名词定义二制度内容本管理制度按照“人、机、物、法、环”五个方面进行规范规定。
制程中人员因素方面的规定制程中所涉及到的基层作业人员(包括品质人员、生产作业人员、设备操作人员、IE人员、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在上岗前必须要培训,并要经过考核合格后才可以上岗。
各部门可进行各部门的培训,也可根据需要要求其他部门对其进行培训,由各部门进行考核,将考核结果交制造中心审核通过即可;制程品质各岗位人员各岗位人员必须经过品质部的考试,合格录取;要严格遵守制造中心的各项规章制度和品质部的管理制度;要有很强的品质意识和品质素质;熟悉我厂产品的生产流程;具备基本的统计手法,至少能够运用QC7大手法中的任意3种统计配合使用;必须掌握产品的各项测试项目和测试要求;必须了解和熟悉GB2828—87的抽样方案和具备独立的判定能力;制程品质人员还需要具备善于发现问题的能力和帮助解决制程日常异常问题的能力;还要具备一定的沟通能力和技巧;对待品质工作要有实事求是、认真仔细、团结协作的精神;对于品质人员在制程中因工作疏忽,失误而导致品质失控,造成品质事故的,对责任人按照《品质异常事故处理规定》进行处理;对于生产作业人员要作到基本的岗前培训,了解和熟悉本工位的作业内容,能够说出该岗位《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求;按照制造中心的要求,岗前培训可分为“会议式讲课培训法”和“现场作业指导培训法”,拉长对新进员工必须做到现场作业指导培训,使员工充分了解本职岗位的作业要求,对于该项目品质人员不定期的稽核,如果发现生产员工对自己的操作不了解、不清楚的,第一次会品质人员记录于《IPQC巡检记录报告》上,并要求该线拉长在4小时内对该员工进行现场指导培训,直至该员工明白了解。
进料、制程、成品管理
进料、制程、成品管理概述进料、制程和成品管理是生产过程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它们直接关系到产品的质量和生产效率。
本文将详细介绍进料管理、制程管理和成品管理的含义、重要性以及常用的管理方法。
一、进料管理进料管理指的是对原材料和零部件的采购、入库、检验和储存等环节的有效管理。
进料管理的目标是确保所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符合质量要求,并能够及时供应给生产线,满足生产需求。
下面将详细介绍进料管理的几个关键环节:1. 采购采购是进料管理的第一步,它涉及到供应商的选择、谈判和签订合同等过程。
在采购过程中,需要考虑以下几点: -选择可靠的供应商:供应商的信誉、产能和质量管理能力是选择的关键因素。
- 竞争性谈判:和多个供应商进行谈判,以获取最有利的价格和最优质的产品。
- 签订合同:合同中应明确原材料的具体要求、交货时间和质量标准等。
2. 入库入库是将采购的原材料和零部件储存到仓库中的过程。
在入库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检查数量和质量:对每批入库的物料进行数量和质量的检查,确保与供应商提供的信息一致。
- 标识和分类:对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物料进行标识和分类,方便后续的管理和使用。
- 记录入库信息:记录每一批物料的入库信息,包括数量、质量和入库时间等。
3. 检验检验是确保进料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对每批物料进行检验,可以及时发现并排除质量问题。
在检验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制定检验标准:根据产品的要求,制定合理的检验标准,包括外观、尺寸、性能等。
- 检验方法选择:选择适当的检验方法,如外观检查、物理性能测试、化学成分分析等。
- 记录检验结果:记录每批物料的检验结果,包括合格、不合格和待判等,以便后续处理和跟踪。
4. 储存储存是对入库物料的合理摆放和管理,以确保物料安全、整齐和易于取用。
在储存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 合理规划仓库布局:根据物料的种类和使用频率,合理规划仓库的布局和存储区域。
- 标识和分类:对不同类型和规格的物料进行明确的标识和分类,方便快速查找和使用。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
制程检验管理制度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规范生产制程的检验工作,提高产品质量,保证产品合格率和产品出厂质量,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生产部门对生产制程的检验管理工作。
第三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并健全制程检验管理制度,并对全体员工进行培训,确保所有员工熟知本制度内容和要求。
第四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检验档案,并对每一次检验工作进行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第五条生产部门应当加强对产线巡检和工艺管控,及时发现和处理生产制程中的不良现象,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整改工作。
第六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健全的质量管理体系,明确各项质量指标的要求和检验方法,保证产品质量稳定和可控。
第二章制程检验工作第七条生产部门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和生产制程的不同阶段,制定相应的检验计划和检验标准。
第八条生产部门应当在生产制程的各个关键节点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工作,确保产品质量达标。
第九条生产部门应当配备专业的检验人员,对生产制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严格的把关和检验,确保产品合格率。
第十条生产部门应当对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入厂检验和出厂检验,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标识,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第十一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相应的检验设备和仪器台账,并严格按照规定进行使用和维护,保证检验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第十二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和实施合格产品标识和不合格产品处置制度,对不合格产品进行相应的处置和追溯,确保不合格产品不进入市场。
第十三条生产部门应当对检验结果进行评价和分析,并及时进行整改和改进,保证生产制程的可持续改进和优化。
第三章物料进场检验第十四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和健全物料进场检验机制,对进场的原材料和半成品进行必要的检验和检测,确保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
第十五条生产部门应当对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指标和符合性进行检验和检测,并做好相应的记录和归档,以备查阅。
第十六条生产部门应当建立并维护原材料和半成品的质量档案,记录原材料和半成品的检验结果和追溯信息,保证原材料和半成品的合格率和可追溯性。
制程品质管控七大手法
优势:有效降低生产线上的 人为错误率,提高产品质量 和生产效率
应用场景:分析制程中各工序的品质数据,确定工序能力的不足和改进方向 优势:直观展示制程中的品质分布情况,便于发现异常和制定改进措施
应用场景:确 定产品缺陷或 问题的主要原 因,通过柏拉 图分析找出关
键因素
优势:直观地 展示问题点, 快速定位关键 因素,有效解
定义:控制图法是一种通过监控过程的关键特性,识别异常波动并采取相应措施的方法。
目的:控制图法用于确保制程稳定性,并帮助操作员及时发现异常波 动。
应用:控制图法广泛应用于各种制程品质管控中,是七大手法之一。
定义:将两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用 点表示在坐标系 中,通过观察点 的分布情况来分 析两个变量之间 的相关关系。
应用场景:适用于生产过程中的质量控制,通过对生 产数据的监测和分析,及时发现异常并采取相应措施。
优势:能够实时监控生产过程,有效预防不良品的产生, 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
应用场景:分析两个变 量之间的关系,判断其 关联性。
优势:可以直观地展示 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 帮助企业快速发现潜在 问题,提高生产效率。
定期评估和更新查检 表,确保其适应制程
变化
注意查检表的维护和 保管,确保其准确性
和完整性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确定需要分析的问题和数据来源 对数据进行分类和整理,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确定层别因素,并进行分层处理 对各层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找出关键问题所在 制定相应的改进措施,并跟踪实施效果 注意事项:层别因素的选择要合理,避免主观臆断;数据分类要科学,避免交叉和重叠;统计 方法要恰当,确保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注意事项: a. 数据收集要全面,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b. 制作直方图时要选择合适的区间数和区间 宽度。 c. 中心值和标准差的计算要准确,避免误差。 d. 异常区域的确定要合理,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何谓制程(过程)Process
一、所谓作业中之制程(过程),即是泛指制造、工程、工作、
业务、服务之所有过程。
二、所有过程的质量要做好,即是要做好制品质量、工程质量工
作质量、业务质量及服务质量。
第二章制程(过程)管制的概念
一、掌握影响质量的有关因素,于工作进行的过程中,对这些因
素加以管制,使结果亦能在管制状态谓之。
二、管制≠检查,质量是于制造过程中形成的,若制程能力不足,
则不良率高,检查费用也高,但又无法做好质量保证。
三、制程管制不能只管制结果,而对工作的过程亦须加以管制,
亦即要结果好,过程一定要先做好,如图所示。
四、构成制程的有关因素是动态的,会随着时间经过而产生变
动,制程要管制的是异常原因的变动。
(有关因素如5M)
第三章制程变动的因素及管制状态
一、制程变动的原因
制程必定会有变动,无法做出完全同样的产品,其变动的原因可分为两类;一为偶然原因,另一为异常原因。
二、制程的状态又可分为两种
1.制程在管制状态
所谓制程在管制状态,即指作业过程中,引起变动的原因多属偶然原因,很少有异常原因发生。
所有作业皆按一定标准及规定进行,很少发生异常现象,这种制程就是在管制状态的制程,能够保持稳定的结果,会在一定能预测的范围、一定状况下产生变动。
2.制程非管制状态
作业过程中,经常发生的异常原因的变动,作业无一定的标准、规定,全由担常者随着自己的意思进行作业;或者是虽然有标准、规定,但未按规定作业、未依作业标准进行等,这种制程出现的结果是不稳定的状态,无法预测的变动随时在发生。
第四章制程管制之基本观念及前提
一、制程管制应先确立的基本观念
1.制程要在管制状态,才有办法进行管制
─即过程有关因素须在正常的、安定的状况下
2.在管制状态下,不一定代表做好质量保证
─管制点的设定是否周密?是否与顾客要求的质量有关连?─制程能力是否足够?
二、制程被管制之基本前提
1.制程进入管制状态(并不代表没有不良发生)
2.进行制程能力研究,如图示
No
3.制程能力值(Cp)足够,能满足质量标准,使用管制图才有意义。
4.若长期处于管制状态且Cp足够,可放松管理周期(频率),或定期汇总分析(如划直方图)。
第五章制程管制的进行步骤
一、先决条件
掌握顾客要求质量,决定重要的成品代用特性。
二、进行步骤
1.决定该单位制程的作业目的
(1)目的尽量予以量化表示,成为管制项目。
(2)管制项目(制程结果的特性值)需和顾客要求质量有关连。
(3)后工程也是顾客。
2.设定达成目的的方法
(1)查明对结果特性有影响的要因。
(2)要因的寻出应以事实解析配合专有技术,摒除先入为主的
认定。
(3)找出抑制要因的许多方法,并且不断与目的关连,选择最
适当的方法。
3.针对方法制订标准并设定点检项目
(1)制订制造的标准,使质量标准能列入制程中,明示作业方
法、作业条件等。
(2)为确保管制项目能在稳定状态,尚须对过程或标准里的重
要的方法、条件,设定点检项目,进行查核,使真正做好
过程。
(3)可多应用愚巧法,使异常能尽速被发现。
4.制作QC工程图
(1)是管理工程的方法,包括由谁、在何处、在何时、以何种
方法管制。
(2)使能明确的追踪产品质量履历及制品责任之掌握。
(3)使自主管理容易进行。
5.依标准及QC工程图对相关人员进行教育训练
(1)要求作业者遵守标准作业是监督者的任务与责任。
(2)制程管制始于标准化,也终于标准化。
(3)对标准内容重点,制作「作业指示书」,使易记、易了解、
易遵守。
6.调查是否依照标准进行作业,并收集数据
(1)设计收集数据之表格或自动记录。
(2)记录结果数据与过程条件、方法之数据并重(以管制点管
理)。
(3)调查是否依标准进行作业,务必全员依标准进行工作。
7.作图表、判断、解析
(1)可用管制图等,判断制程是否在管制状态或有无异常原因
之变动。
(2)若一直无法进入管制状态则要进行制程改善解析,把有效
对策增修订标准,从步骤3.开始。
(3)若有异常,依异常分析,处置的方式找出原因、下对策,
并确认对策的效果。
8.依所探讨之原因及其对策,做标准的增修订工作
(1)依标准作业,结果还是不好,则必是标准内容不好或不够
完整充实,应对标准增修订。
(2)确实做好再发防止。
第六章QC工程图制作、管制点设定与注意事项
一、何谓QC工程图(如附件一、二)
针对某产品从原物料供应到成品出货的各工程,以图表明确其管制点(管制项目、点检项目)与管理方法。
二、QC工程图的作法
1.选定产品及其工程、符号
(1)所有工程或重点工程经高阶主管认可。
(2)选定之工程依作业员别或工法别细分到单位工程。
(3)配合管理者责任范围,作明确的工程区分。
(4)符号意义(如需符号表示时)
○:操作◇:质的检查□:量的检查
:搬运▽:储存
2.检讨管制点(管制项目、点检项目)
(1)依制程重要项目选定管制项目。
(2)依制程点检项目选定点检项目(易失误者尽可能愚巧化)。
3.检讨管理方法(含抽样)
(1)管理图表─检出异常的管理图表,为分析下对策所参改的
数据,并决定管理担当。
(2)抽样方法─查核周期、时间、取样方式及样本数。
(3)测定方法─使用测定仪器量具或官感检查。
(4)处置措施─异常判定基准、异常处理及其担当。
4.增修订相关标准检讨
5. 记入QC 工程图
(1) 按每一工程逐项记入。
(2) 记入同时由相关人员再作一次确认。
6. QC 工程图完成时,由相关主管及高阶主管作最后核可,必要可调整或修正。
三、制程管制中管制点的设定方式
1. 在制程的何处,设定何者为管制点,是制程管制能否有效、顺利进行的关键。
2. 一般管制点,可划分为
(1) 管制项目的设定方法
1) 对单位工程做什么予以简要说明(what )。
2) 以「为什么需要此工程」的质问,来明确工程的目的、任务(why )。
3) 以「此工程的目的又是为什么需要」(why-why )的上位机能探求方式,使能与最终产品质量特性关连明确,并能正确的反映制程之良否。
4) 针对2)、3)设定目的达成程度可衡量的评价特性为管制项目。
5) 若选定的管制项目无法计量化或不易测定者,可从与此项目有相关关系,且可计量化的代用特性中选定,如光管制點 管制項目(工作結果,事後調查) 點檢項目(工作過程,事前調查)
滑程度其代用特性有摩擦系数、单位凹凸点数…
6)尽量选定可以很快知道结果的中间代用特性,使能及时
的检出异常,如金属的强度,其中间代用特性可为厚度、密度等。
7)尽量利用上位、下位机能的反复探求,使其间关系能更
明确,更能贯穿全体。
(2)点检项目的设定方法
1)对单位工程予以细分至要素作业
2)列出各个要素作业里,4M所需具备之条件,使要因的遗
漏能减少,如
*人:进行该作业,人员方面应具备的条件、能力、认知等。
*材料:零件、材料、半成品的特性值、规格等。
3)检讨各条件对管制项目之影响度
*把影响度大者设定为点检项目,而非把所有的原因全部当作点检项目。
*点检项目尽量具体、明确,如
施工不当→不当如何判定?
不当:则必有规范、方法或条件,以为判
定。
*容易发生失误或涉及人为注意、疏忽的作业,尽量用愚巧法。
*点检项目之设定应让实际作业的担当者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