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语文必修三训练第9课劝学
高中语文 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必修3
"【成才之路】2014-2015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新人教版必修3 "一、双基夯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舟楫.(jí)参省.(xǐnɡ)木直中.绳(zhōnɡ)B.砥砺.(lì)槁暴.(bào)锲.而不舍(qiè)C.驽.马(nú)跬.步(kuǐ)金石可镂.(lòu)D.蛟.龙(jiāo)骐.骥(qí)跂.而望(jī)【答案】C(A.中:zhònɡ;B.暴:pù;D.跂:qì。
)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而”字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蟹六跪而.二螯②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③犹且从师而.问焉④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顺风而.呼⑦吾尝终日而.思矣⑧小学而.大遗⑨而.耻学于师⑩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⑪登高而.招A.①⑩/②③⑪/④⑧⑨/⑤⑥⑦B.①⑩/②③⑪/④⑧⑨/⑤/⑥⑦C.①⑩/③④⑦⑪/④⑧⑨/⑤/⑥D.①⑩/②③/④⑧⑨/⑤⑦/⑥⑪【答案】B(表并列关系/顺承/转折/递进/修饰)3.下列句子中“为”的词性归类正确的一项是( )①冰,水为之,而寒于水②木直中绳,以为轮③有布衣毕昇,又为活板④身死国灭,为天下笑⑤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⑥于是为长安君约车百乘⑦为君翻作《琵琶行》A.①⑤⑥B.②④⑥C.④⑥⑦D.③④⑦【答案】C(C都是介词,④表被动,译为“被”,⑥⑦都是“给”“替”的意思。
其它都是动词,①可译为“凝结”,②可译为“制成”,③可译为“制作”,⑤可译为“是”。
) 4.下列语句中分别能表明学习需要“广泛积累”和“持之以恒”的一项是( )A.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②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B.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②锲而舍之,朽木不折C.①积土成山,风雨兴焉②驽马十驾,功在不舍D.①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②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 C (A项都表明“广泛积累”;B、D两项的①谈的学习需要借助外物。
人教版语文必修3练习:第9课 劝学
时间:40分钟满分:48分一、基础知识(18分)1.下列各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以为轮B.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D.君子生非异也★★答案★★C解析A.“”通“煣”;B.“有”通“又”,“暴”通“曝”;D.“生”通“性”。
2.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君子曰:学不可以已.已:停止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C.以为轮,其曲中规.规:规则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答案★★C解析规:圆规。
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3分)()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风雨兴焉.蛟龙生焉.C.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答案★★B解析B.都是兼词,相当于“于此”,译为“从这里”或“在这里”。
A.动词,形成/动词,写作。
C.介词,从/介词,比。
D.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
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A.木直中绳,以为..之利..轮B.蚓无爪牙C.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之所学也..者D.不如须臾★★答案★★D解析D.“须臾”古今意义相同,都是“片刻”的意思。
A.“以为”,古义是“把……做成”,今义是“认为”。
B.“爪牙”,古义是“爪子和牙齿”,今义是“比喻坏人的党羽(贬义)”。
C.“寄托”,古义是“藏身”,今义是:①“托付”;②“把理想、希望、感情等放在某人身上或某种事物上”。
5.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和意义与例句中的“而”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吾尝终日而.思矣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吾尝跂而.望矣C.蟹六跪而.二螯D.锲而.不舍,金石可镂★★答案★★B解析B.连词,与例句都是修饰关系。
A.连词,表递进。
C.连词,表并列。
D.连词,表假设。
6.下列句子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3分)()例句: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A.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B.甚矣,汝之不惠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以为轮,其曲中规★★答案★★A解析例句和A项都是定语后置句。
语文(人教版必修3)练习课时跟踪训练9劝学
课时跟踪训练(九) 劝 学A 组:基础达标(建议用时20分钟)一、基础积累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 .以为轮B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C .金就砺则利D .君子生非异也解析:A 项,“”通“煣”;B 项,“有”通“又”;D 项,“生”通“性”。
答案:C2.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非利.足也②金就砺则利. ⎩⎪⎨⎪⎧③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④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A .两个“利”字相同,两个“明”字也相同B .两个“利”字相同,两个“明”字不同C .两个“利”字不同,两个“明”字相同D .两个“利”字不同,两个“明”字也不同解析:①“利”,(走得)快。
②“利”形容词作动词,变锋利。
③“明”,明达。
④“明”,智慧。
答案:D3.从词类活用的角度看,下列加点的词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B .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C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 D .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解析:A 项,名词作状语,每天;B 项,名词作动词,游水;C 项,名词作状语,向上;D 项,名词作状语,用箕畚。
答案: B4.下列句中“焉”字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 .且焉置土石B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C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D.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解析:A、B、C三项中的“焉”都是兼词,D项中的“焉”是助词。
答案:D5.下列句子中与其他三句句式不相同的一项是()A.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B.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C.冰,水为之,而寒于水D.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解析:A、C两项均为“于”字结构的介宾结构后置句,D项是“乎”字结构的介宾结构后置句,B项为否定判断句。
答案:B6.名句默写。
(1)木直中绳,______________,其曲中规。
______________,不复挺者,______________。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______________,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及答案
第9课 劝 学——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一、语言积累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金就砺则利. 利:锋利B .君子生.非异也生:资质、禀赋 C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刻 D .用心一.也一:一致2.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①金就砺则.利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B.⎩⎪⎨⎪⎧①吾尝终日而.思矣②蟹六跪而.二螯C.⎩⎪⎨⎪⎧①假舆马者.,非利足也②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①蚓无爪牙之.利②筋骨之.强3.下列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B .其进愈难,而其见.愈奇C .刑.人如恐不胜D .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4.下列各项中,加点字的含义有相同义项的一项是( )A .无可寄.托者(.刘.备)寄.寓于表 女寄.言于母 临崩寄.臣以大事 B .风雨兴.焉 忧劳可以兴.国 兴.利除弊 夙兴.夜寐 C .不能十步. 步.其韵奉和一首 乃自强步. 步.余马兮山皋 D .下饮.黄泉中军置酒饮.归客 一发饮.羽,狼失声而逋 日食饮.得无衰乎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古今义不同的一项是( )A .不如须臾..之所学也B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上食埃土,下饮黄泉..D.吾尝终日..而思矣6.名句填空。
(1)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一法一练——定语后置句7.下列句子中,属于定语后置句的有________(只填序号)①申之以孝悌之义②是寡人之过也③唯君图之④微斯人,吾谁与归⑤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⑥自书典所记,未之有也⑦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⑧齐人有一妻一妾而处室者8.下列句子,都不属于定语后置句的一组是( ) A.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B.验之以事,合契若神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大阉之乱,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人马烧溺死者甚众D.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腾蛟起凤,孟学士之词宗三、走近高考(2018·江西)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9课劝学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3
高中语文第3单元第9课劝学素材1新人教版必修3《劝学》【原文】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輮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不闻先王之遗言,不知学问之大也。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
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蹞步,无以致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螾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
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它比蓼蓝的颜色更青;冰是由水凝结成的,但它比水更冷。
木材直得合乎拉直的墨绳,如果给它加热使它弯曲做成车轮,它的弯度就可以合乎圆规,即使又晒干了,也不会再挺直,这是因为人工使它弯曲成这样。
所以木材经墨线量过就笔直了,金属刀具在磨刀石上磨过就锋利了。
君子广泛地学习而且每天对照检查自己,就智慧明达,行动不会犯错误了。
我曾经整日思索,却不如学习片刻收获大;我曾经踮起脚跟眺望,却不如登上高处看得广阔。
登高招手,手臂并没有加长,但人们在远处也能看见;顺着风呼喊,声音并没有加大,但听的人会听得清楚;借助车马的人,不是脚走得快,却能到达千里之外;借助船只的人,不是自己能游泳,却能横渡江河。
君子的本性同一般人没有差别,只是善于借助于外物罢了。
堆土成山,风雨就从那里兴起;水流汇成深渊,蛟龙就在那里生长;积累善行,形成良好的品德,就会得到最高的智慧,具备圣人的思想境界。
11-12学年高一语文:第9课--劝学练习1(新人教版必修3))
第9课劝学练习1一、双基夯实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以为轮(róu)木直中.绳(zhònɡ)虽有槁暴.(pù)B.不积跬.步(guī) 金就砺.则利(lì)闻者彰.(zhānɡ)C.跂.而望(qì) 须臾.(yú)驽.马十驾(nú)D.骐骥.(jì) 蛇鳝.之穴(shàn)蟹螯.(áo)【答案】B(“跬”应读“kuǐ”)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全正确的一项是()A.使之然也(弯曲)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答案】C(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3.下列各句中“焉”字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A.积土成山,风雨兴焉B.斯天下之民至焉C.朝济而夕设版焉D.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A(“焉”:兼词,于此)4.下列加点词全为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中间..邑人来此绝境③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④牺牲..玉..力拉崩倒之声②率妻子帛,弗敢加也⑤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⑥不如登高..之博见也⑦假.舟楫者,非能水也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④⑤⑥⑦【答案】A(①其中夹杂着②妻子与儿女③长江④祭祀用的猪、牛、羊⑤⑥古今相同⑦借助、凭借)5.下列加点词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学不可以已.且大丈夫不死则已.,死即举大名耳……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C.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D.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答案】C(均表对原因的推断,A已:停止;罢了。
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练习(含答案)教学内容
人教版语文必修39 劝学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鉴赏:该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诗歌明白如话,第一、二句形象地描写了男儿读书废寝忘食的情景。
第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警醒男儿要珍惜少壮年华,发愤苦读、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
诗歌铿锵有力,短短的28个字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鉴赏:这首诗的主旨是劝少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既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此典,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限时15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靛.青(diàn)其曲中.规(zhōnɡ) 参省.(xǐnɡ)B.跂.而望(qì) 埃.土(āi)金就砺.(lì) 骐.骥(jì)C.跬.步(kuǐ) 舆.马(yú)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D.用心躁.也(zào) 须臾.(yú)句读.(dòu) 参.省乎己(cēn)解析:A项,中zhònɡ;C项,镂lòu;D项,参cā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解析: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3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教学内容分析《劝学》是《荀子》开篇之作。
在《劝学》里,荀子主要论述了后天的学习对人的品性具有决定的意义。
课文共四段,围绕“学不可以已”的中心论点,着重论述学习的意义,作用和应持的态度。
《劝学》是一篇说理性散文,千百年来广为传诵,原因在于论述道理时巧妙运用了大量比喻,且都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浅显贴切。
通过这些比喻,作者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明白、具体、深入浅出。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和虚词。
3、掌握本文出现的通假字、词类活用和特殊文言句式。
过程与方法1、学习本文比喻论证、对比论证的方法;2、提高学生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明确认识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教学重点树立为发展学生能力、智力而教学的观念,坚持诵读教学。
教学难点在诵读中落实本文的文言语法知识教学。
在诵读中渗透正字正音、辨词析句、层次疏理、文意理解、语言鉴赏等多项文言基础知识的学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解题1、播放《三字经》同声朗读音频。
(只听开头四句)问:同学们刚才听到了什么?生可能答“三字经”,也可能回答读的具体内容,无论如何回答,都要将学生注意力引到所听的四句内容上来。
接着投影播放文字画面。
请学生翻译这四句意思,重点落在“习”上。
师:提出“人之初,性本善”观点的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孟子(投影展示孟子的生卒年和时代)(这句话可以是教师叙述,也可以提问学生),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
但小他59岁的荀子却不这么认为,恰恰相反,他认为人一生下来,本性是“恶”的,就是“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
2、解题《劝学》的“劝”起着统领全篇的作用。
教师先在黑板上写一个“劝”字,问道:这个字是什么意思?学生往往会不假思索地回答:“劝告”。
教者趁此在“劝”字后加上一个“学”,再问:“劝”是什么意思?学生才会领悟:原来它还有“劝勉”的意思。
新人教版必修三高中语文第9课劝学(二)课时训练(含解析)
第9课劝学(二)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①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既有浩如烟海....的传统文化典籍, 也有丰富多彩的民俗文化和各种流派的现代艺术, 这些都深深吸引着前来参现的外国友人。
②今年的元宵晚会上,著名豫剧演员小香玉将《谁说女子不如男》唱得字正腔圆、声情并茂,令观众刮目相看....、赞叹不已。
③最近出版的长篇小说《雪莲花开》通过对藏族姑娘卓玛的人生历程的叔述, 表现了她鲜明的民族性格和一言九鼎....的我信精神。
④经过周密的调查,公安人员终于掌握了在逃人员的行踪, 然后兵分三路按图索骥...., 一举将他们全都缉拿归案。
⑤这几幅书法作品笔走龙蛇....、流畅飘逸, 在本次春季拍卖会甫一亮相, 就引起了国内外藏家的极大兴趣。
⑥天寒地冻、滴水成冰的季节终于过去,春天在大家的盼望中姗姗而来,到处都決然冰释....,生机勃勃。
A.①②④ B.①④⑤ C.②③⑥ D.③⑤⑥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政绩工程”数量之多,规模之大,范围之广,简直到了登峰造极....、无以复加的地步了。
B.莫言的小说首先征服你的是语言,那一个个平淡的文字背后深藏着穿云裂石....的哀痛和精彩斑斓的怜爱。
C.身处春秋鼎盛....的时代,我们这些身强体壮的青年应该奋发有为,积极向上,刻苦学习,为国家和社会多作贡献。
D.古建筑之所以卓尔不群....,不在于它的创新,而在于它代表了某个时代;当代的建筑不应该照搬古代,需要有时代气息。
3、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
每处不超过15个字。
感恩教育并不是让人痛哭流涕,也不是让人下跪。
中国传统文化为父母洗脚、下跪等做法已经很难被年轻人接受,其背后最根本的是,人是独立的: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不是为父母而生,当然,①,即相互不是为了彼此活着。
我认为这样是对人的发展最有利的,否则中国传统的忠孝观念②。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版高中语文人教版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教学设计
《劝学》教学设计《劝学》是千百年来为人们传诵不衰的名家名篇,作者在文中把深奥的道理寓于大量浅显贴切的比喻之中,从不同的角度和侧面来阐述“学不可以已”的道理。
当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方法正是学生所缺失的,因此这节课的教学教师要让学生自己通过“自主、合作与探究”的学习方式获得知识,领悟道理,让学生亲自参与教学、体验思考,能真正完成从获得知识结论向亲历探索知识转变的过程。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1)了解《荀子》及相关知识。
(2)掌握并积累重要的文言文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
(3)理解荀子学习的意义、作用、方法和态度的论述。
(4)学习比喻、对比论证方法,提高围绕中心论点合理论证的能力。
2.德育目标(1)领悟学习的重要性以及学习必须“积累”“坚持”“专一”的道理。
(2)引导学生要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的态度,善于从学习中寻找快乐。
【教学重点】1.比喻的含义和内在的联系。
2.背诵全文,积累文言词语。
【教学难点】掌握全文比喻论证及从正反两方面对比论证的特点。
【教学方法】1.点拨法与讨论法相结合。
2.合作探究归纳法。
【教具准备】录音机、教学磁带、投影仪、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步骤】【预习提纲】1.熟读课文,借助工具书,掌握重要词语的音、形、义。
2.结合注释,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教学要点】作者简介,解题。
熟读课文,再次结合注释把握文意。
师生共同研习第1、2、3段,并背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经常听到不少人这样的抱怨:活得平庸,活得没劲,活得没自信,活得找不到存在感……同学们,你们有帮助这些人走出困境的好方法吗?不妨说说看!(学生可能会谈到这些人没有理想、缺乏知识、不学习、不懂得付出等,教师看时机切题引导)大家的方法都很有道理,不学习,没知识的人,只能是没有理想的、平庸的人,今天,老师和大家一起走进两千多年前的荀子所作的《劝学》,去聆听他关于学习重要性的精辟论述。
(板书:《劝学》荀子)二、介绍《荀子》1.学生读注释。
高中语文必修三人教版检测: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含答案
第9课劝学人的一生,就是一个不断学习、提高自身学识修养的过程。
荀子在《劝学》中提出的观点“学不可以已”,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中国传统文化向来注重各种形式的学习,也留下了很多成语、古训,如勤能补拙、天道酬勤、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等,“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等,都是劝人勤奋学习的名句。
对此,荀子《劝学》中就有许多经典的论述:“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是讲积累;“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是讲坚持不懈;“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是讲用心专一。
美字体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赏美文《劝学》读后感《劝学》第一句话就说“学不可以已”,这就是告诉我们,学习是没有止境的,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
也只有不断地学,才能青出于蓝。
不断向学,能增长见识,远离愚昧无知;坚持向学,能完善自身,远离低俗平庸;诚敬向学,能明辨是非,远离随波逐流。
苏轼说:“腹有诗书气自华。
”一个向学之人身上,言辞语气、举手投足之间都会有一种与众不同的魅力,如素雅之幽兰,散发沁人的清香。
孜孜求学、潜心钻研的人,他们不一定是伟人,但绝对是有修养有内涵的人,一定是真诚谦虚的人,也会是自尊自信的人。
如果将他们与市井之人的低俗、贪恋名利之人的势利、庸俗之人的麻木相比,会更加突出他们那一种由内而外表现出来的令人赞叹的气质。
荀子说:“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一生下来就天赋异禀的人毕竟是少数,大多数都是普通人,然后,在芸芸众生之中,每个人的智力与学识、人生观与价值观、为人处世、待人接物,都不相同。
很大部分原因是他们受教育的程度不同,他们掌握知识的丰富度不同。
即使天资聪慧,如果怠惰于学,也会一事无成,王安石笔下的仲永就是前车之鉴。
相反即使天生愚钝,如果肯刻苦学习,他也可以取得成就。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3 课后习题 9劝学
9 劝学课后篇巩固提升随堂演练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第1~4题。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
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木直中绳,车柔以为轮,其曲中规。
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
故木受绳则直,金就砺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
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
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1.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故木受.绳则直受:经。
B.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疾:迅速。
C.假.舆马者,非利足也假:借助,利用。
D.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备:具备,完备。
项,“疾”,强,这里指声音宏大。
2.下列对文中有关词语含义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荀子,名况,春秋时期思想家,时人尊称为荀卿,《荀子》是其代表作,现存32篇。
B.跬步,半步,古时称人行走,跨出一脚为跬,跨两脚为步,故半步叫“跬”。
C.“驽马十驾”的“驾”是马拉车一天所走的路程,“十驾”在文中比喻很远的路程。
D.“君子”一词,广见于先秦典籍,在本文中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项,表述错误,荀子是战国末期思想家。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青出于蓝”“冰寒于水”两个比喻,说明学生必能胜过老师的道理,以及学习的重要性。
B.“学不可以已”起统领全篇的作用,说明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C.“登高而招”“顺风而呼”“假舆马”“假舟楫”,这些比喻都用来论证了学习能够弥补不足。
人教新课标版语文高一人教版必修3教学案 第9课劝学
第9课劝__学(一)作者简介生平经历荀子(约前313—前238),名况,字卿,战国末期赵国人。
曾两度到当时齐国的文化中心稷下(今山东临淄)游学,任过列大夫的祭酒(学宫领袖),还到过秦国,拜见秦昭王,后来到楚国,任兰陵令。
公元前238年失官,家居逝世,葬在兰陵。
韩非和李斯都是他的学生。
作品他“序列著数万言”,后人编为《荀子》,其中绝大部分是他自己的作品,小部分是他门人的著作。
评价著名思想家、文学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时人尊称“荀卿”。
(二)人物轶事齐国“祭酒”荀子从小就非常聪明,十岁已有神童美誉,学问很好。
长大后曾北游燕国,但是很可惜,没被燕王赏识。
到他五十岁时,由于齐襄王招纳贤士,许多学者都前往齐国讲学,加上齐国以藏书丰富出名,所以荀子也被吸引前往齐国。
荀子在齐国待了几年,很受齐王尊敬,被封为“列大夫”。
当了齐王的顾问。
因为他年纪比较大,学问又好,因此他在五十三岁到七十多岁间,曾三度被众人推选为“祭酒”。
祭酒的意思是,每当国家有重要的宴会或祭典时,由荀子出面代表行祭酒的礼节。
背景链接《荀子》的人性论是荀子思想的逻辑起点。
荀子主张人性恶,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好利恶害的,如果任人顺性发展,人与人之间就会互相争夺,使社会陷入混乱,因此必须由圣人制定礼义,进行教化,才能使人转而为善,使社会正常安定。
所以他认为人性是恶的,而善则是后天人为教育的结果。
他不强调尽心知性,而强调学习、积累和“注错习俗”,创造良好的社会风气来给人以潜移默化的影响。
《劝学》是《荀子》的第一篇,原文相当长,可分为前后两个部分。
前一部分,论述学习的重要性;后一部分,论述学习的步骤、内容、途径等问题。
全文的中心思想是“学不可以已”。
本文节选自原文前一部分,节选部分在原文中是不连贯的,但各段的内容基本上是完整的。
君子曰:学 不可以 已。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让它)停止的。
[君子:这里指有学问有修养的人。
已:停止。
] 青,取之 于 蓝, 而 青 于 蓝;靛青,从蓝草中取得,但比蓼蓝的颜色显得(更)深;[青:靛(diàn )青,一种染料。
人教出版语文必修三-第9课《劝学》同步理解练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语文必修39 劝学劝学诗(唐)颜真卿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鉴赏:该诗是唐朝诗人颜真卿所写的一首古诗。
诗歌明白如话,第一、二句形象地描写了男儿读书废寝忘食的情景。
第三、四句运用对比手法,警醒男儿要珍惜少壮年华,发愤苦读、有所作为,否则,等到老了以后再想读书就迟了。
诗歌铿锵有力,短短的28个字揭示了深刻的人生道理,达到了催人奋进的效果。
劝学诗(宋)朱熹少年易老学难成,一寸光阴不可轻。
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
鉴赏:这首诗的主旨是劝少年人珍视光阴,努力向学。
既用以劝人,亦用于自警。
该诗语言明白易懂,形象鲜明生动,把时间快过,岁月易逝的程度,用池塘春草梦未觉,阶前梧桐忽秋声来比喻,十分贴切,倍增劝勉的力量。
“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是谢灵运《登池上楼》中的诗句,后被赞誉为写春意的千古名句,此处活用此典,增强了语言表现力。
(限时15分钟)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蓼.蓝(liǎo) 靛.青(diàn)其曲中.规(zhōnɡ) 参省.(xǐnɡ)B.跂.而望(qì) 埃.土(āi)金就砺.(lì) 骐.骥(jì)C.跬.步(kuǐ) 舆.马(yú)槁暴.(pù) 金石可镂.(lǚ)D.用心躁.也(zào) 须臾.(yú)句读.(dòu) 参.省乎己(cēn)解析:A项,中zhònɡ;C项,镂lòu;D项,参cān。
答案:B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使之然也(弯曲) 其曲中.规(合乎)砺.(磨刀石)B.假.舟楫(借助、利用) 声非加疾.(快)劝.学(勉励,鼓励)C.绝.江河(渡) 驽.马十驾(劣马)生.非异也(通“性”,资质、禀赋)D.金石可镂.(雕刻) 圣心备.焉(完备)风雨兴.焉(起)解析:A项中“”意为“使……弯曲”;B项中“疾”意为“强”;D项中“备”意为“具备”。
人教课标版高一语文必修3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PPT课件
特殊句式
1.介词结构后置
①取之于蓝 ②而青于蓝 ③而寒于水 ④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2.定语后置
蚓无爪之利,筋骨之强
①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輮使之然也。
3. 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判 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断 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句 ⑤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⑥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蚓( 木无拿头爪刀也牙刻不之东 能西 被利, 刻,) 断筋;骨(之(如如强果果,))不刻停一地下刻就下停去止,,金腐石朽也的能 蚯被蚓雕没刻有成锋功利。的爪牙,强健的筋骨, 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向上能吃到泥土,向下能喝到泉水,是因为它用心 专一;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螃蟹有六条腿,两只大夹,然而没有蛇鳝的洞穴就 无处容身,是因为它用心浮躁。
⑷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
⑸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⑹蓬生麻中,不扶而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
⑺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 江海。
gǎo pù
lì
yú qì
槁 暴 砺 须臾 跂
kuǐ
qí
jì
nú
跬骐 骥 驽
lòu
áo
zào
yú
qiè
镂螯 躁 舆锲
君子①曰:学不可以已② 。
4.乃自强步,日三四里
竭力、勉强
5.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 强盛
疾 1.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 强
2.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为之辞 憎恨
3.老臣病足,曾不能疾走
快
4.膑至。庞涓恐其贤于己,疾之。 嫉妒
5.君有疾,在奏理,汤熨之所及也 病
而 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第9课《劝学》PPT课件
正面 设喻
反面
对比
学
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设喻
不
可
骐骥一跃,不能十步 对比
以 已
不 学不折 对比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专 一
蚓无爪牙之利…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用心躁也
对比
试举一两个有关设 喻的例子
当堂检测:
背诵课文第三段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 习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方累 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3:知明而行无过矣:
智慧明达,行为没有过错了。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
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 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 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 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蟹六跪而二螯,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 用心躁也。
③骐骥:骏马
④驾:马拉车一天走的路叫“一驾”
锲①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 可镂②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 下饮黄泉, 用③心一也。蟹六跪④而二螯⑤ ,
非蛇蟮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⑥也。
①锲:刻 ②镂:雕刻
③用:以,因为
④跪:蟹的脚 ⑤螯:蟹钳 ⑥躁:浮躁,不专心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学 习积 积水成渊,蛟龙生焉 方累 法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习 发展才能,培养
高尚的品德。
巩固知识:
正音:
木直中绳(zhòng ) 日参省乎己( sān xǐng )
假舟楫者(jiǎ ) 虽有槁暴(yòu gǎo p ù )知明( zhì) 君子生非异也( xìng )
解释:
1:学不可以已: 学习不能够停止
最新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培优训练第九课 劝学
故,枸木必将待 栝④烝矫然后直,钝金必将待砻厉然后利。今人之性恶,必 将待师法然后正,得礼义然后治。今人无师法,则偏险而不正,无礼义,则悖乱 而不治。古者,圣王以人之性恶,以为偏险而不正,悖乱而不治,是以为之起礼 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使皆出于治, 合于道者也。今之人化师法,积文学,道礼义者,为君子;纵性情,安恣睢,而 违礼义者,为小人。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11.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 分) (1)用此观之,然则人之性恶明矣,其善者,伪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是以为之起礼义,制法度,以矫饰人之情性而正之,以扰化人之情性而导之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节选自《荀.子.·卷二十三》,有删改) 【注】①伪:通“为”,人为努力。②文理:礼义仪节。③从:通“纵”,放纵。 ④ (yǐn)栝:矫正竹木弯曲的工具。
8.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而不离耳/目明 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B.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而不离耳/目明 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C.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而不离耳/目明 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D.今人之性/目可以见/耳可以听/夫/可以见之明不离目可以听之聪而不离耳/目明 而耳聪/不可学明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时间:40分钟分值:67分)一、基础巩固(30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面各句中,全有通假字的一项是()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②木直中绳,以为轮③虽有槁暴,不复挺者④吾尝跂而望矣⑤则知明而行无过矣⑥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⑦君子生非异也A.②④⑤⑦B.②③⑤⑥C.①③⑤⑥D.②③⑤⑦解析:②“”通“煣”;③“有”通“又”;⑤“知”通“智”;⑦“生”通“性”。
答案:D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含义没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A.无可寄.托者寄.人篱下或因寄.所托临崩寄.臣以大事B.风雨兴.焉忧劳可以兴.国兴.利除弊夙兴.夜寐C.不能十步.以五十步.笑百步步.步高升步.余马兮山皋D.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乃悟前狼假.寐狐假.虎威假.公济私解析:含义有相同义项的一组是A,一、三、四句中的“寄”意思相同,皆为“托付”义;第二句中为“寄居”义。
B组中的“兴”依次为“起”“使昌盛”“兴办”“起来”义。
C组中的“步”前三项为一个意思,指古代的五尺(古代以五尺为一步);第四句中为“使行走”义。
D组一、三、四句中的“假”为“假助,凭借”义;第二句中为“假装”义。
答案: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虚词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A.冰,水为.之,而寒于水因为.长句,歌以赠之B.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善假于.物也而寒于.水D.蚓无爪牙之.利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解析:A项“为”,动词,形成;动词,写作。
B项“而”,都是表转折的连词,然而。
C项“于”,介词,对于;介词,比。
D项“之”,助词,定语后置的标志;动词,到。
答案:B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B.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C.以为..轮D.君子曰:学不可以..已解析:A项“地方”指土地方圆;B项“博学”指广泛地学习;C项“以为”是“以之为”的省略,指把它做成。
答案:D5.下列句子没有词类活用的一项是()A.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上食埃土,下饮黄泉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D.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解析:A项“日”,名词作状语,每天;B项“上”“下”,名词作状语,在上面,在下面;C项“水”,名词作动词,游水;D项无活用。
答案:D6.选出与“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句式相同的一项()A.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B.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C.木直中绳,以为轮D.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解析:例句与D项均为判断句。
A项定语后置句;B项状语后置句;C项省略句。
答案:D7.下列叙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A.《劝学》中的“劝”起统领全篇的作用。
“劝”是“劝勉”的意思。
课文着重论述了学习的重要意义和学习应持的态度。
B.人们掌握知识、培养品德的过程,也是一个逐步积累、逐步发展、由不知到知、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C.第4段朽木与金石对比,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不舍”与“舍”。
用蚯蚓的“用心一”和螃蟹的“用心躁”对比论证,意在说明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用心专一。
D.文章在语言运用上,长短句并用,对偶排比句兼行,匀称而又错落有致。
读来朗朗上口,富于音乐节奏美。
解析:C项中应为“说明‘不折’与‘可镂’的关键在于‘舍’与‘不舍’”。
答案:C8.翻译下面的语句。
(9分)(1)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
(3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君子广泛地学习并且每天检查、反省自己(的言行),就能智慧明达而且行为也没有过错了。
(2)积累善行养成品德,达到很高的境界,圣人的思想就具备了。
(3)用刀刻一下,就放弃(它)不刻,(即使是)腐朽的木头也不能刻断;不停地刻下去,即使是金石也能雕刻成功。
二、类文阅读(22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3题。
劝学(节选)荀子学恶乎始?恶.乎终?曰:其数①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
其义则始乎为士,终乎为圣人。
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②而后止也。
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法之大分③,类之纲纪也。
故学至乎《礼》而止矣。
夫是之谓道德之极。
《礼》之敬文也,《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君子之学也,入乎耳,箸④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
端而言,蝡⑤而动,一可以为法则。
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口耳之间,则.四寸耳,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
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⑥;问一而告二谓之⑦。
傲,非也;,非也;君子如向⑧矣。
学莫便乎近其人。
《礼》《乐》法而不说,《诗》《书》故而不切.,《春秋》约而不速。
方⑨其人之习君子之说,则尊以遍矣。
周于世矣!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①数:术,即方法、途径。
②没:同“殁”,死亡。
③大分:大的原则、界限。
④箸(zhù):通“著”,明。
⑤蝡(rú):微动。
⑥傲:浮躁。
⑦:形容言语繁碎。
⑧向:通“响”,回音。
⑨方:通“仿”,仿效。
9.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学恶乎始?恶.乎终恶:哪里B.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舍:放弃C.曷.足以美七尺之躯哉曷:怎么D.《诗》《书》故而不切.切:恳切解析:D项,切:贴近,切合。
答案:D10.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A.①其数则始乎.诵经②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B.①为之,人也;舍之,禽兽也.②假舆马者,非利足也.C.①口耳之间,则.四寸耳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D.①故.不问而告谓之傲②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解析:A项“乎”,相当于“于”。
B项“也”,表判断。
C项“则”,①副词,才;②连词,那么。
D项“故”,连词,所以。
答案:C11.下列六句话分别编成四组,全部是荀子告诉人们学习的方法的一项是()①其数则始乎诵经,终乎读礼②《诗》者,中声之所止也③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体,形乎动静④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⑤故不问而告谓之傲;问一而告二谓之⑥学莫便乎近其人A.①②⑤B.①③⑥C.③④⑥D.②④⑤解析:②是介绍《诗经》的特点的;④是说明古人和今人学习目的不同;⑤是说明如何对待别人的询问的。
排除这三项即可。
答案:B12.下列有关文意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荀子认为,从学习的科目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人应该终身学习。
B.学习不应该停留在表面,不是为了向别人炫耀,应该入耳入心,贯彻到行动中,表现在举止上。
C.在荀子看来《礼》是基础,《诗》《书》《礼》《乐》《春秋》涵盖了天地之间所有要学习的内容。
D.最好的学习方法是接近贤师,这样也就能养成崇高的品德并获得广博的知识,也能通晓世事了。
解析:C项,“《礼》是基础”说法不当,原文说“终乎读礼”。
答案:C13.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1)故学数有终,若其义则不可须臾舍也。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犊。
(4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学莫便乎近其人。
(2分)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2)君子的学习,是用它来完美自己的身心;小人的学习,只是把学问当做家禽、小牛之类的礼物去讨人好评。
(3)学习没有比接近贤师更便利的了。
参考译文:学习从哪里开始?到哪里终结?答案是: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从诵读《书》《诗》等经典开始,到阅读《礼》为止;从学习的意义来说,是从做一个读书人开始,到成为圣人为止。
诚心积累,长期努力,就能深入,学到老死然后才停止。
所以从学习的途径来说,是有尽头的;但如果从学习的意义来说,那么学习是片刻也不能丢的。
致力于学习,就成为人;放弃学习,就成了禽兽。
《尚书》是政事的记载;《诗》是和谐的音乐所附丽的篇章;《礼》是行为规范的要领、具体准则的总纲。
所以学到《礼》就到头了。
这可以叫做达到了道德的顶点。
《礼》肃敬而有文饰,《乐》中正而又和谐,《诗》《书》内容渊博,《春秋》词意隐微,存在于天地之间的道理都包括在这些典籍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