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顺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2.02.25•【字号】•【施行日期】2022.0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正文安顺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安顺市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县、自治县、区人民政府(管委会),市政府各工作部门、各直属事业单位,市属国有企业:现将《安顺市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2022年2月25日安顺市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若干措施为全面贯彻落实全国职业教育大会精神以及《国务院关于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的通知》(国发〔2019〕4号)、《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贵州省支持职业教育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黔府发〔2020〕13号)精神,支持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结合实际,提出如下措施。
一、发挥优势,推进实施特色职业教育强市战略(一)指导思想。
以党的十九大及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系列讲话精神为指导,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加强政府统筹,优化职教资源,着力夯实基础、补齐短板,着力深化改革、激发活力,加快构建纵向贯通、横向融通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
紧扣安顺市产业发展战略需求,强化内涵建设,打造与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相联的特色专业群,推进实施特色职业教育强市战略,不断激发职业学校发展活力,不断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和竞争力,全面提升职业教育的服务能力和社会贡献率,办人民满意的现代职业教育。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推动、市场引导。
既发挥政府保基本、促公平作用,又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
坚持加大投入、分类指导。
统筹发展各级各类职业教育,加强行业部门对职业教育的指导。
坚持服务需求、就业导向。
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的全面发展,推动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紧密对接,重点提高学习者就业创业能力。
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的探讨
间 环 节 是保 障” 是讲 教 育 教 学 质 量 , 校 要 始 终 突 高 出教 学 中心 地位 , 学 质量 是学 校 一 切工 作 的生 命 教
线 , 有质 量 、 没 有 出 路 , 有 质 量 、 校就 难 以 没 就 没 学
一
、
在竞 争 中生 存和 发展 ; 教育 教 学质 量 是提 升 办 学 水 平和 学校 声誉 的关 键 , 也是 提 升毕 业 生就 业 竞 争 力 的 核 心 问题 。就 业 工 作 是 帮助 家 庭 解 困 毕业 生 的 “ 新希 望 工 程 ” 使毕 业 生 人 尽 其 才 、 尽 其用 是 办 , 人 人 民满意 大学 的根 本要 求 。 济部 长2 0 和20 周 0 5年 06
年 的全 国就 业 工 作 视频 会 上 指 出 : 如 果 我 们 培养 “ 的学 生无 法顺 就业 , 广大 人 民群 众 的基 本 要 求得 不 到 满 足 , 么我 们就 没有 尽 到 我 们 的责任 。这 是 一 那
个 原则 问题 , 是 一 个 不 容 忽 视 的 政 治 问 题 。 “ 也 ” 毕 业 生 的就业 空 间有 多 大 , 学校 发 展 空 间就 有 多 大” , 要 “ 大就 业 状 况 指 标 的权 重 , 毕业 生 就 业 状 况 加 将 提 升为 一级 指标 或 核 心 指 标 ”教 育 主 管 部 门经 常 , 向社会 公布 每个 学 校 的就 业率 , 直接 影 响 招 生和 学 校声 誉 , 直接 影响 学生就 业 。毕业 生 就业 情 况如 何 , 已经成 为 社 会 评 价 学校 办学 水 平 和 人 才 质 量 的 核 心 因素 。以就 业为 导 向 , 已经 成为 调 整专业 设 置 、 进 行教 育教 学 改革 的 杠杆 和 指挥 棒 。追 求 质 量 、 提高 质量 , 必须 使 人才 培 养更 加适 应 经 济 加强 招 生 培养
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为导向的高等教育改革探析_李勇齐
教育理论探索总第239期DOI编码:10.3969/j.issn.1007-0079.2012.16.001一、现状分析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高等学校毕业生数量不断增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难的问题已成为政府、社会和高等学校各方极为关注的焦点问题。
如何让学生适应市场有效地就业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高等学校应该面向就业市场,培养经济社会需要的、用人单位青睐的人才,这已成为共识。
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一方面是许多用人单位求贤若渴,社会各行各业,尤其是生产第一线和艰苦行业以及边远地区、贫困地区急需大量人才;另一方面则是大学生找工作难,许多学生学非所用,人才资源浪费,高等学校和用人机构双方处于人才供需不平衡的胶着状态。
出现这个问题既有社会原因、历史原因,如旧的就业的思想观念、旧的用人观念等。
同时,也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脱离市场和社会需要所致。
一是教育理念存在误区。
众多高校办学定位过高、办学目标趋同。
高职高专热心于“专升本”,升了本就要办成多科性大学,进一步争取评上硕士、博士授予单位,以办成国内(或省内)一流国外(或全国)有影响的多科性、综合性、研究型的巨型大学为发展战略目标。
在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上认为培养应用型、技术型人才则“低人一等”。
二是专业设置不能适应市场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
受传统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高校不少学科专业设置和产业结构调整的发展趋势与人才供需机制相脱节,高校尚未建立以就业为导向的专业进退机制,出现结构性人才供给过剩,导致结构性就业困难。
从表面上看,学校招生要考虑社会需求和学生就业,但实质上更要考虑原设专业的师资、设备等资源,要停办一个专业是很困难的。
因此,高校不能根据社会需求的变化及时调整学科专业设置和招生数量。
例如,根据麦肯锡公司发布的《2010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有8个专业是2007~2009年连续三届失业人数最多的,即法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英语、国际经济与贸易、工商管理、汉语言文学、电子信息工程、会计学等专业。
大学生就业联动机制的“小联动”
高 校 建 立 “ 色 招 生 、 心 培 养 、 务 特 精 服
就业” 动机制来促进就业, 联 一是 要 根 据 市 教学 方 法 , 养具 有专 业技 能 的 人 才 ; 培 二是 要 加 强 对 学 生 的能 力 教 育 和 素 质 教 育 , 让
有效整 合人才资源 , 引导 市 场 发 挥 与 国 家 场 导 向 、 国家 和社 会需 求 , 革 专 业 设 置和 改 政 策 导 向 一 致 的 配 置 人 才 资 源 的 基 础 作
优化配 置、 导就业 ” 指 的联 动 机 制 。
关 键 词 : 学 生就 业 联 动 机 制 大联 动 小联 动 大 中图分 类号 : 4 G6 文献标 识 码 : A
文章编 号 : 7 —9 9 ( 0 10 ( ) 1 3 3 1 3 2 1 ) 4b 一0 —0 6 75 8
联 动 机 制 , 进 大 学 生 就 业 ( 号 : 0 9 促 编 20一 J KGHAZ 0 1课题 组成 员, 一0 3 ) 笔者 认为 大学 生 就 业 “ 联 动 ” 制 的 五 大 系统 要 素 是 政 大 机 府、 高校 、 生 、 位和 市场 , 大要 素 分 别 学 单 五 促 进 法 》 《 动 合 同 法 》 社 会 保 障 法 》 、劳 、 等
用; 五是 可 以 加 大 政 府 治理 就 业 的 力 度 , 充
分发挥大学生就业 工作中的导航作用 。
学 生 不 仅 能 掌 握 知 识 , 要 掌 握 学 习 知 识 更 成 政 府 治 理 就 业 , 政 府 冶 理 理 念 的 重 和 创 新 知 识 的 能 力 , 为 适 应 需 求 的 通 才 ; 是 要 体 现 。 现 代 市 场 经 济 条 件 下 , 府 的 基 三 是 要 主 动 建 立 起 校 企 合 作 、 校 合 作 、 “ 政 校 校
高校二级学院机构设置【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参与就业工作】
高校二级学院机构设置【高校二级学院全员参与就业工作】结合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深入,构建全员指导、全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成为高校学生工作的重要内容。
二级学院要自主开展就业工作,形成全员参与、齐抓共管的良好氛围和工作机制,从而切实有效地提高就业指导和服务的效果。
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不断推进,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也相应地进入大众化就业阶段,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已经不再是季节性、阶段性、局部性的工作,而是新时期高校的一项长期性、全员性、全局性工作,已经成为一所学校办好学的决定因素,对外影响着学校的声誉和口碑,反映了学校的办学质量和办学水平,对内影响学风建设和学生的学习态度。
在校就业指导中心的统一安排部署之下,二级学院作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直接推进者和实施者,需要每一位师生员工的共同关注、参与其中,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全员就业服务体系。
落实一把手工程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建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责任制,统筹规划、制定政策、协调指导学院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将就业指导和就业体系的建设作为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的一项重要内容。
成立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学院党总支书记和院长担任,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的全局工作;主管教学和科研的副院长及主管学生工作的党总支副书记担任副组长,负责制定工作计划,开拓就业市场,及各项就业措施的检查和落实工作;系主任与负责就业的辅导员作为组员,负责就业单位的联系和就业市场的拓展,就业工作的指导和宣传,及各项具体管理工作。
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每月召开1~2次工作会议,根据当前就业工作的进展,总结经验,查找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制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
通过这样的方式,将就业工作纳入学院整体规划的一部分,把就业工作列入年度重点工作之中,使就业工作负责人员岗位明确、职责清晰、分工合理,为学院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思想统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了大学毕业生人数的持续增长,而全社会就业岗位的相对不足以及大学毕业生就业期望值的居高不下,这就产生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压力逐年增大的突出问题。
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推进地方高校就业工作
面临着更大的压力与挑战。只有坚持 以市场 为导 向,加强学科 的热潮 已慢慢 减退 ,各大水电工程施工企业 已由原来 比较单一 专业建设 , 克难奋进, 开拓创新, 才能不断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 的水电开发转 向多元化经营,水电类专业需求逐年减少。
()2 0 1 0 6年到 2 0 0 8年平均 签约率 稳 定在 9% 左 右的 专 0 土 木工程 。()2 0 2 0 6年到 2 0 0 8年平均签约率 稳定在 8 % 以上 0
的 专 业 : 筑 学 、 材料 成 型 及 控 制 工程 、 城 市 规 划 、金 属 材 料 建
输电线路工程 、英语、水利水电工程、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 毕业 生规模达 到 6 I l 万人,比 2 0 0 8年增长 5 2万人,预计今后 业: 几年内还将以每年 5 O万的速度增 长。
出了 些思考和 对策 。 一
关键 词 : 高校 毕业生 ; 业 ; 就 市场
作者 简介:谢晓庆 (96 ) 17一 ,男,湖北恩施人,三峡 大学招生及就业指导处综合事务部主任,讲师,主要研 究方向: 力资源管理、 人
大学生职 业生 涯规 划 ; 吴正佳 (9 4 ) 男,湖 北黄 梅 人 ,三峡 大学招 生及 就 业指 导处 处长 ,教 授 ,主要 研 究方 向 : 力资源管理 、 大 16一 , 人 学生职 业 生涯规 划 ; 成 (94 ) 男,湖北松 滋人 ,三 峡 大学招生 及就 业指 导处 副处长 ,助理研 究员,主要 研 究方 向 : 力资源管理 、 张 17一 , 人
力行业是 我校毕业生的重要 目标市场。 同时,作为地 方综 合性 位数量和结构、就 业市场发育 程度、社会保障体系等 就业环境 在服务地 方经济和社会建设 密切相关,又与教育系统 内部的人才培养数量、结 构、质量紧 密相连。这其 中市场始终充分发挥着配置人力 资源的基础性作 用。当前,我 校部分教职工和毕业生应对就 业市场需求变化的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闭环式管理机制研究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
高职院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闭环式管理机制研究①———以浙江金融职业学院为例陈小腊(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浙江杭州310018)立德树人是高校教育工作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是高校的重要使命,而毕业生就业工作也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是高校办学质量最直接的体现,但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长期而复杂的系统性工程,需要重视招生源头,培养过程与就业工作之间的联动,即把好入口关、培养关和出口关,全力打造“招生、培养、就业”人才培养全链条联动闭环式管理体系。
一、招生、培养和就业联动闭环管理的意义理念引领发展。
闭环管理是一种重要的工作理念和方法,将其运用于人才培养过程中,是一种创新性的教育实践活动。
招生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各大高校都非常重视招生工作,每年的生源争夺战愈演愈烈,为的是吸引更多优质生源报考。
生源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学校的人才培养质量,人才培养质量的好坏又影响学生的就业,良好的就业可以提升学校的口碑和影响力,又对高校的招生起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由此可见,招生、培养和就业三者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联动闭环式的有机体结构。
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是实现高质量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是提升就业质量的必然选择。
《关于做好2024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明确要求,各地高校要建立完善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的有效机制,把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作为高等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
高校毕业生就业状况是高校人才结构和培养质量的“晴雨表”,全面反映了招生培养环节的质量,有必要形成“招生—培养—就业”全链条联动闭环式管理体系。
二、招生、培养和就业之间联动闭环管理存在的问题(一)招生专业与市场需求脱节在办学过程中,一些高校盲目追求“大而全”,却忽视了自己的办学特色,由于短视和急功近利,很多高校紧盯热门专业,导致不少新设专业不符合学校自身的办学定位和条件。
尤其是一些文科类专业,其开设成本较低,各大高校“一哄而上”,这就容易在就业市场上形成“供过于求”的局面,造成毕业生就业难的现象。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
职业技术学院十三五专业建设规划XXX“十三五”专业建设与发展规划一、发展现状及面临形势(一)发展现状1.专业规模逐步扩大。
“十二五”期间,我校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能者治教,严谨治学的办学理念,秉承为社会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宗旨,正确处理规模、结构、质量、效益的关系,专业建设有了很大发展,形成了工、文结合的格局。
专业由“十二五”初的15个发展到“十二五”末的17个,专业规模逐渐扩大。
17个专业中,工科类专业6个,占35.0%;文科类专业11个,占65%。
2.办学特色更加明显。
“十二五”期间,学校的传统优势和特色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
学校现有校级特色专业1个,校级重点建设专业4个,特色(重点建设)专业占学校现有专业数的6%,属文科类。
主干学科专业紧紧依托财经类行业,已显现较强优势,成为我校专业建设群的主体,反映了我校鲜明的办学特色。
3.教学条件明显改善。
“十二五”期间,学校共投入教学科研仪器设备经费100万元左右,全校教学科研仪器设备总值达100万元,实验室建筑面积约3000多平方米,多媒体教室总间数52间、座位数4000多个;实训(实验)实15个;新建校内外实基地30多个。
4.教学管理严格规范。
通过对管理制度的“废、改、立”,学校教学管理制度更加科学、严谨、健全。
“十二五”期间,学校进一步理顺了校、院(部)两级教学管理体制,明确各级管理权限和职责,教学管理更加规范,管理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构建了科学合理、运行高效的质量保障体系。
5.办学水平显著提升。
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稳步提升,升本录取率达100%,就业率名列前茅,受到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6.校企合作教育快速发展。
(校内、校外)学校积极探索与企业合作订单式培养高职学生。
7.科研工作步入新轨、教改工作逐见成效。
学校13个教改科研项目成功立项,其中,重点项目6个(其中市级项目4个),一般项目7个。
(二)面临形势1.专业建设整体水平有待进一步进步。
哈尔滨师范大学:励精图治,未雨绸缪,开创就业工作新局面
内 容 有 四个 方 面 : 一 是 个 性 化 能 力 提 升 ,邀 请 与 考 试 、而
试 、 就 业 、创 业 等 相 关 的专 家 进 行 系 统 指 导 。 率 先 开 展 了 “ 业 力 研 究 ”系 列 专 题 讲 座 , 全 方 位 、 广 覆 盖 ,全 面 提 就
足 “ 强 校 ”战 略 的 必 由之 路 ,是 实 施 精 品 师 范 教 育 战 略 建
三 、 坚 持 就 业 工 作 品 牌 战 略 , 充 分 发 挥 为 区 域 经 济 服 务 的 主体 功 能
的 电 子信 息 发 布 大 屏 幕 , 超 水 平 符 合 了 教 育 部 提 出 的 高 校
2 、就业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教师培训稳步推进 我 校大 一学 年 开设 《 业 指导 课 》 ,大二 学年 开 设 就
《 业 生 涯 规 划 课 程 》 , 大三 学 年 开 设 《 学 生 求 职 应 聘 职 大 技 巧 》 , 大 四 学 年 开 设 《 业 教 育 课 程 》 。 自2 0 年 以 来 创 08 我 校 学 生 就 业 指 导 处 和 教 务 处 共 同组 建 了 由学 校 督 导 和 外
的 先 行 导 向的 深 刻 认 识 。2 0 年 4 ,学 校 成 立 了专 门 的_ 07 月 r :
作 机 构— — 学 生 就 、 指 导 处 , 具体 协 调 全 校 毕 业 生 就 业 上 『
升 学 生 的 就 业 能 力 。 二 是 个 性 化 资 源 分 享 , 主 要 是对 学 生
进 行 全 国 就业 市 场 的分 区 指 导 ,努 力 促 进 “ 息 对 称 ”和 信 “ 职 匹 配 ” 。三 是个 性 化 生 涯 规 划 。 我 校 购 买 了 四 个 年 人
满意度调查(通用21篇)
满意度调查(通用21篇)一、游客满意度总体情况xx年度本景区游客满意度综合指数为80.07,在9个景区中排名第3位。
游客对本景区的满意度评价总体较高,其中景区环境、住宿和文化娱乐的满意度相对较高,而购物和餐饮的满意度相对较低。
从游客满意度评价较低的因素来看:(1)旅游餐饮的主要问题是餐饮价格不合理、菜品地方特色不足、卫生状况差;(2)旅游住宿的主要问题是住宿环境不安静、住宿性价比低、安保措施不完善等方面;(3)旅游购物的主要问题是商品价格不合理、商品质量差、购物和退货自由度低等方面;(4)旅游文化娱乐的主要问题是娱乐活动内容单调、娱乐活动品位低、娱乐活动价格不合理;(5)景区环境的主要问题是门票价格不合理、客流量大、环境卫生差、餐饮质量差等方面。
二、影响因素分析(一)旅游餐饮影响因素分析游客对本景区旅游餐饮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餐饮价格不合理、菜品地方特色不足、卫生状况差。
(二) 旅游住宿影响因素分析游客对本景区旅游住宿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住宿环境不安静、住宿性价比低、安保措施不完善等方面。
(三)旅游购物影响因素分析游客对旅游购物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商品价格不合理、商品质量差、购物和退货自由度低等方面。
(四)旅游文化娱乐影响因素分析游客对本景区旅游文化娱乐方面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是娱乐活动内容单调、娱乐活动品位低、娱乐活动价格不合理。
(五) 景区环境影响因素分析游客对景区环境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主要是门票价格不合理、客流量大、环境卫生差、餐饮质量差等方面。
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组织开展20xx届毕业生就业满意度调查,并形成内容详尽的调查报告。
内容如下:摘要:关注毕业生,就是关注高校自身发展。
因此西北民族大学电气工程学院定期对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跟踪调查,调研高职毕业生就业的新情况、新问题,为解决今后毕业生就业问题提供参考。
关键词:调查,合理改进,就业指导服务工作满意度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为了解学生对我院就业工作的总体评价和认可程度,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适应社会发展需要,促进大学生充分就业,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质量。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S A X C E C N E H O O Y H N I IN EA DT C N L G S
21年 01
第2 6卷
第 4期
● 科 教 论 坛
扎实推进课程改革
突出职业教育特色
洪 小 艳
( 太原市财贸学校 , 山西太原 ,30 6 000 )
摘 要: 针对新 形势下 中等职 业教 育课程 改革如 何适应社会发展 , 出了几点推进 中等职业教 提 育课程改革的措施建议 。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程改革 ; 课 措施 ; 建议 中图分类号 : 7 2 G 2 G 1 ;4 3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编号 :0 4 6 2 (0 10 — 19 0 10 — 4 9 2 1 ) 0 2 — 3 4
3 具体 措 施
程体系 , 它包括 中等职业教育 的课 程设 置 、 课程模 式 、 程 内容 、 课
以及教材 、 教学方法 与手段 等。随着时代 的发展 , 信息化社 会已 经来临 ,中等职业教 育如何适应社会 的发展 是职教战线必 须面
临的问题。
随着高中阶段入学率的提高 ,那些原 来初 中基础较差 的学 生都顺 理成 章地成为 了中职学校的一员 。近几年 , 随着对 口升学
坚持科 学发展 观 , 以服务为 宗 旨、 以就业 为导 向 、 以能力 为 本位 、 以学生为 中心 , 面向市场 、 面向社会 , 革职业教育课 程模 改 式 、 构和 内容 , 强课 程实施 、 结 加 评价 和管 理 , 映行业 企业 需 反
越来越 成熟 , 原有的课 程体 系亟待改革 。下面就本校近 3年来 的
() 2 按针对性和实效性 原则 , 优化了德育课 程。
人才为根本任务 、 以适应社会 和企 业需要为 目标 、 以培养技 术应 用能力为主线 , 设计学生知识 、 能力 、 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 。
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
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教育部•【公布日期】2017.12.29•【文号】教高〔2017〕8号•【施行日期】2017.12.29•【效力等级】部门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等教育正文教育部关于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的指导意见教高〔2017〕8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教育厅(教委),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教育局,有关部门(单位)教育司(局),部属各高等学校: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人民期盼有更好的教育、更稳定的工作。
当前我国经济已经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离不开人才的支撑。
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联动机制,促进高校毕业生多渠道就业创业,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是高等教育主动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工作。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化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高高校人才培养能力,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现就推动高校形成就业与招生计划、人才培养的联动机制,提出如下意见。
一、主动对接国家需求,深化招生制度改革1.建立招生计划动态调整机制。
加强高等教育招生计划宏观调控,完善中央、地方两级管理体制,完善国家招生计划编制办法,增强招生计划编制的科学性、规范性。
发挥政策引导和调控作用,主动对接国家重大战略需求,解决重大战略问题,储备战略人才。
改进完善招生计划分配方式,动态调整区域间、培养单位间和学科专业间的招生结构,促进人才培养结构与社会需求相适应。
2.进一步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
改革招生录取机制,探索基于统一高考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参考综合素质评价的多元录取机制。
要按照统筹规划、试点先行、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实施高考综合改革,增强高考与高中学习、高校专业培养的关联性。
(完整版)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
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建设方案一、专业建设改革的背景(一)、社会和行业背景我国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工业发展尤其迅速。
我国工业已经实现了电气化,正向着自动化方向发展。
在此过程中,电子信息技术的进步和发展无疑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电子信息产业是国民经济四大支柱产业之一。
电子信息产业的产生、发展与壮大是在引入大量的国外资本、技术、管理的条件下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
根据国家电子协会和信息产业部联合组织的电子信息产业分析报告指出:自2000年以来,我国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整体水平明显提高,手机、程控交换机、微机、显示器、组合音响等产品产销保持快速增长,国内品牌产品的市场占有率进一步扩大,元器件配套能力得到明显提高,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继续保持制造业第一大产业的地位。
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仍然保持了我国第一支柱产业的地位。
2000年制造业产值突破了1万亿元,2004年达到了2.4万亿元,年均增长27%。
我国已经是全球最大的彩电生产基地,彩电工业具备完整的工业体系,2000年以来我国彩电销量占世界总销量的30%。
2005年中国PC销售量为1500万台,同比增长21%。
其中,台式PC市场销售量达到1200万台,增长30%;销售额达到516.7亿元,增长28%。
自九十年代以来,我国通信制造业也一直呈高速发展状态,其发展速度不仅远远高于国民经济的发展速度,且在电子信息产业各领域中也名列前茅。
产业的大发展、技术的大进步必将带来人才的大需求。
培养综合素质高,实践技能强,既能进行产品设计开发又懂营销管理,满足生产第一线需要的高级技术人才,以替代现有理论水平低、仅凭经验工作、又缺乏新知识的技术工人,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
在工业结构方面,我省地处东部沿海地区,工业基础较为雄厚。
自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几年来,工业发展速度较快,工业结构发生了一定变化,形成了一定规模,出初步建成山东半岛电子工业制造基地,传统产业得到改造和提高,新型产业不断发展和壮大,特别是近几年凭借地理优势大量引进韩国、日本等经济大国的资金,使山东省已经成为我国乃至东亚地区电子工业产品的重要生产和加工基地,移动通信终端、家电、电脑、通信设备等电子信息技术企业已经形成较大规模,相关产品的生产、加工已经占到全国乃至世界市场的相当份额。
毕业生就业一把手督查自评报告
毕业生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自评报告近年来,我校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学校主要领导亲自抓就业工作,真正落实就业一把手工程,将就业工作列为党委书记、院长的日常工作,能主动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加强就业指导,强化就业优质服务,大力拓宽就业渠道,为毕业生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就业平台。
通过不懈的努力,我们克服了毕业生大幅度增加所带来巨大压力,使近几年毕业生的年终就业率都达90%以上,就业工作较好地实现了毕业生满意和用人单位双满意。
经过历年来的不断改革和完善,我校就业一把手工程日趋完善,运作高效,有利保证了我校就业工作的顺利开展,已逐步形成了领导重视、管理科学、制度健全、机构完善、队伍专业、经费充裕的良好局面,自评分为96分。
现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我校就业一把手工程建设进行汇报:一、领导高度重视,思想认识到位㈠建立了院主要领导主抓就业工作机制,成立了由党委书记、院长任组长,其他院级领导任副组长的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院长对全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负总责,分管领导负具体责任;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在组长和分管就业工作的领导主持下每年都需组织两次以上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以全面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如2011年我校先后召开了应对房地产低迷背景下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
各系实行了对毕业生就业工作要党政齐抓共管,成立由系书记、系主任任领导的本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负责本系的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
学校每年均组织召开党委会专题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先后印发了《关于加强2010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通知》等系列文件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
㈡毕业生就业工作实行了院、系、系学工办三级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管理体系,形成“领导主抓,职能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格局。
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全院毕业生就业指导与服务工作,其职责为:制订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措施和实施意见;召开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组织、实施全院毕业生就业工作;每学期至少召开两次专题会议,必要时可临时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毕业生就业工作,研究解决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制订就业工作考评办法,对评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单位和先进工作者予以奖励。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汇报稿
高校就业工作总结汇报稿高校就业工作总结汇报稿国土资源与旅游学院20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汇报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大家上午好!下面我代表国旅学院,从“工作成效、主要做法、总体感悟”三个方面,汇报我院20xx年毕业生就业工作。
一、工作成效就业是民生之本,是推动实现我校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中之重。
就业形势的严峻、学校事业的发展、家庭和学生的期待,都要求我们以更大的责任、更高的热情、更强的措施,全面提高毕业生就业工作水平。
我院20xx届本科毕业生共有地理科学、旅游管理、土地资源管理、地理信息系统等四个专业共计375人,其中男生172人、女生213人。
较20xx届毕业生人数增加近12%,男女比例也进一步增大,全年就业任务增加。
一年来,在全院师生的共同努力下,我院20xx届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7.87%,较上年增长约2个百分点;专业对口就业水平得到较大幅度提高,师范类专业95%以上均为相关专业升学、专业教学和管理等;非师范专业80%以上就业于相关企业,就业环境明显改善,就业质量明显提升。
另外,在我院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程序规范、统计准确、上报及时,文明离校活动开展有声有色,圆满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二、主要做法:(一)践行一个理念:全员、全程、全方位就业工作理念。
以领导主抓,辅导员、系主任统筹,教职工与学生家长共同参与的全员就业工作体系为保障;以“丹桂飘香”新生教育、“国旅风华”专业拓展、“桅子花开”毕业离校等品牌素质教育为载体;坚持就业工作整体推进与个性化指导的服务观念,从市场开拓到就业援助,再到校企合作、家校协作的全方位就业策略为抓手,实现毕业生全员就业。
(二)秉持两个目标:在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就业工作理念指引下,努力完成毕业生就业安全稳定;考研率、就业率以及就业质量稳中有升的工作目标。
(三)完善三项制度:院领导靠前指挥,分工联系毕业班制度:切实履行“一把手”工程,明确责任,领导分头联系各专业,重大活动直接参与,重点工作亲自布置。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思考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是指高校在招生和培养过程中与社会用人单位紧密合作,以满足社会需求为导向,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服务和指导。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变化,高校教育已经不能只停留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更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职业素养。
在过去的传统模式下,高校往往独立开展招生和培养工作,与社会用人单位的联系比较薄弱,造成了学生就业和实际社会需求之间的脱节。
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显得尤为重要。
这种机制可以有效地整合高校资源和社会用人单位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多实习、实践和就业机会,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和适应能力。
通过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不仅可以促进高校与社会的紧密合作,还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实践动力,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求的优秀人才。
我们有必要对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进行深入思考和探讨,以促进高校人才培养的全面发展和社会需求的有效对接。
1.2 问题意识在当今社会,高等教育已经成为人们提升自身素质和获得优质就业机会的重要途径。
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逐年扩大,人才供需结构出现了严重失衡,很多毕业生面临着就业难的问题。
这种现象引发了社会对高校招生培养模式的质疑,强调了建立高校招生培养就业联动机制的紧迫性。
问题的核心在于,当前高校招生培养和社会用人需求之间存在着较大的脱节。
高校过于注重传统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能力的培养,导致了一大批毕业生在就业市场上竞争力较弱。
与此很多企业反映招聘到的毕业生普遍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无法胜任工作岗位。
这就需要高校招生培养与社会用人需求进行有效对接,建立起联动机制,实现高校招生培养与就业的有机衔接,让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实现自身价值。
2. 正文2.1 高校招生培养现状分析高校在招生培养方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当前高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竞争日益激烈,导致一些学生出现“质量下降”现象,影响了高校的办学质量和声誉。
高校如何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招生
高校如何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招生在当今社会,就业市场的需求变化迅速,高校作为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如何根据就业市场的动态需求调整招生策略,成为了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
这不仅关系到高校自身的发展和声誉,更关系到学生的未来职业发展和社会的人才供应。
高校要想有效地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招生,首先需要对就业市场进行深入而全面的调研。
了解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就业趋势、岗位需求以及未来发展方向是关键。
可以通过与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定期开展座谈会、问卷调查等方式,获取第一手的市场信息。
同时,关注政府发布的就业统计数据、行业报告以及相关政策也是必不可少的。
比如,近年来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领域的人才需求持续增长。
高校在了解到这一趋势后,应当考虑增加相关专业的招生名额,优化课程设置,配备专业的师资力量,为培养这些领域的高素质人才做好准备。
就业市场对于人才的技能和素质要求也在不断变化。
除了专业知识,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创新思维等综合素质越来越受到重视。
因此,高校在招生时,不能仅仅看重学生的高考成绩,而应综合考虑学生的多方面素质。
可以通过面试、综合评价等方式,选拔具有潜力和综合素质较高的学生。
课程设置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环节,应当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进行灵活调整。
对于一些市场需求萎缩的专业,要及时更新课程内容,融入新的知识和技能,增强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对于新兴的热门领域,要迅速开设相关课程,甚至设立新的专业。
比如,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新能源、环境科学等领域的发展前景广阔,高校可以适时开设相关专业或课程。
师资队伍的建设对于高校根据就业市场需求调整招生也起着关键作用。
高校应当鼓励教师参加行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活动,了解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发展,从而更好地将实践经验融入教学中。
同时,聘请具有丰富行业经验的兼职教师,为学生带来实际工作中的案例和经验分享。
实践教学环节的加强也是高校适应就业市场需求的重要举措。
通过与企业合作建立实习基地,让学生在学习期间就有机会接触实际工作环境,了解企业的运作流程和岗位要求。
大学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多篇)
大学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多篇)第1篇:职业素养心得体会8月28日,星期六,本来是一个可以休息的日子。
但是这天一大早我就踏着自行车赶往了杭州归谷实训基地,目的是上职业素养课。
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是杭州铭友轩信息技术有限公司的张总,张华睿先生。
通过一天的授课,我受益匪浅。
我个人觉得张老师上课的方式很有创意,由于我们软降班的学生都比较含蓄,一开始积极性不高,他就用抽扑克牌的方式抽学生回答问题,如果以后自己组织活动遇到类似情况可以借鉴一下。
课中他举了大量的实例让我们了解职业素养的知识,并且做了好几个练习来加深理解。
下面是我的心得体会: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也可以说一生成败看职商。
职业素养概括的说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思想(意识)职业行为习惯职业技能前三项是职业素养中最根基的部分。
而职业技能是支撑职业人生的表象内容。
用大树理论来描述两者的关系比较直接,每个人都是一棵数,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养表象。
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我还知道了职业素养有显性和隐形之分,显性有积极、合作、创新等,隐形有忠诚、敬业、责任等。
正如牛根生的“德才论”中所讲,有德有才破格重用,有德无才培养使用,无德有才限制使用,无德无才坚决不用。
当今很多企业家并非将才放在第一位,他们更看重的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因此我们因该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培养自己的职商,这样才能找到一份好的工作。
第2篇:职业素养心得体会关于职业素养的心得职业素养是人类在社会活动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
个体行为的总合构成了自身的职业素养,职业素养是内涵,个体行为是外在表象。
每个人都是一棵树,原本都可以成为大树,而根系就是一个人的职业素养。
枝、干、叶、型就是其显现出来的职业素养的表象。
要想枝繁叶茂,首先必须根系发达。
所以,职业素养是一个人职业生涯成败的关键因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总 第 12期 2
S m 。 2 u No i 2
以社会需要为导向推进招生培养就业系统工程
郑 禹
( 阳师范 学院 , 阜 安徽阜 阳 2 64 ) 3 0 1
摘要 : 招生培养就 业 系统工程是市场经济环境 中高校 办学的必 然选择 。高校要坚持以社会需要 为导向 , 极推 积
进 招 生 培 养 就 业 工 程 建 设 , 施 整体 联 动 机 制 , 实 以质 量 促 就 业 、 就 业 促 招 生 , 以 才是 招 生 和 就 业 的 治 本 之 策 是 提 也 升 学 校竞 争 力 的 关键 所 在 。
识, 缺乏面 向现代 化、 向世界 、 向未来 的意识 , 面 面 就 会缺 乏 社 会竞 争 力 , 将在 竞 争 中被 淘 汰 。二是 必 实行教育经费社会分担后 , 大学生缴费上学 , 实行 双 向选 择 、 自主择 业 , 民 群 众 对 大 学 的要 求 越 来 人 越 高 , 生 上 大学 和 就 业 都拥 有 了 更 多 的选 择 权 和 学 自主权 ; 之 生 源 市 场 和 就 业 市场 的 有 限 性 , 生 加 学 选 择 的 自主 权 带 来 高 校 间全 方 位 、 层 面 的 竞 争 , 多 其实质是办学质量和学生能力的竞争。三是在激烈 的 竞 争 中 , 校 对 市 场 经 济 规 律 认 识 不深 刻 , 乏 场调 研 、 课 堂 教学 轻 实践训 练 、 知识 传授 轻能 高 缺 重 重
收稿 日期 :O 8 2 6 2 O 一O 一O 作者简介 : 郑禹 , 安徽 颍上人 , 阳师 范学院党委 副书记 , 男, 阜 副教授 。
实现培养 目标的保证 。社会是学校 教育 的创新之 母 。高校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 树立以社 会需要 为导向的质量 观、 人才观和 发展观 , 坚持教 育 与 生产 劳动 , 社 会 实 践 相 结 合 , 科 技 发 展 榴 与 与 结合 , 与人 民群众需要相结合 , 为社 会培养高 素质 人才 。二是 要着 力缓 解就 业结 构 性矛 盾 。现 在用人 单 位 需 要 的高 素质 人 才供 不应 求 , 低 技 能 劳 动者 而 就 业 不稳定 。就 高校 而言 存在 “ 个不 对称 ”即 三 , 存 在 教 育改 革 与经 济 体制 改 革 不 对 称 , 在 教 育与 社 存 会 脱 节 的现 象 ; 才 培养 与 社 会 需 要 不 对 称 , 在 人 存 有业 不 能 “ ” 现 象 ; 业 方 向 与 就 业 选 择 不 对 就 的 专 称 , 在 就业 非 专业 化 现 象 。这 些 问题 不 全 是高 校 存 所 能 为 , 普 通 高校 在 “ 结 合 ” 专 业 结 构设 置 方 但 两 和 面做 的如何?是否坚持 以社会需要为导 向改革人才 培养模式?值得进行更深入 的反思和总结 。 3 现实 问题催 生招 生培养 就 业工 程 的建设 。现 、 代社会对人才素质的要求越来越 高, 济社会发展 经 推动高 校 改革 发展 。 一是 改 革开 放进 行 了 3 O年 ,中 《 共 中央教 育 体制 改革 的决 定 》 发 表 2 也 3年 , 多 高 许 校 仍 然存 在 “ 重 四 轻 ” 四 问题 , : 专 业设 置 轻 市 即 重
济 发 展 的必 然 , 提 升 高 等 教 育 质 量 的必 然 , 办 贴 近 社 会 , 是 是 不能 满 足 人 民群 众 对高 等 教 育 质 量 的需 人 民满 意大 学 的 必然 。所 以 , 们要 坚 持 以科 学 发 求 。 我 展 观 为 指 导 , 施 高 校 招 生 培 养 就 业 系统 工 程 , 实 旨 2需 求导 向催 生招 生培 养就 业 工程 的建 设 。坚 、 在坚 持 以社 会 需 求为 导 向 , 善 结 构 、 改 深化 改 革 、 提 持 以社会 需要 为导 向办 学是 高校 的必然 选择 。一是 高质量 , 社会 培养 更好 更 多 的高素质 人 才 。 为 要认真落实党的教育方针。教育方针的“ 两为 、两
义 市场 经 济运 行 的法则 是 “ 胜劣 汰 ” 这 个法 则 必 优 , 然适用 于高 校 。如果 高校缺 乏 市场 意识 和经 营学 校
的思 想 , 主动 参 与竞 争 , 积 极 适 应社 会 需 要 , 不 不பைடு நூலகம்必 然会使 高校 与社 会 边缘 化 。任 何在 市场 经济 环境 中 运 行 的单 位 或个 人 , 果 弱 化或 没 有 竞争 和 开 放 意 如
维普资讯
2 0 年 第 2期 08
No 2, 00 . 2 8
阜 阳师 范学 院学 报 ( 会 科学 版 ) 社
Ju n l f u a gTe c esC t g  ̄ o il c n e o r a o y n ah r ol e S ca S i c ) F e e
关键 词 : 生 ; 招 培养 ; 就业 ; 系统 工程 中图分类号 : 4 . 1 G6 9 2 文献标识码 : A 文巍编号 :O 4 3 O 2 O ) 2 l7 4 1O —4 l (O 8 O 一O 1 一O
加 强 招 生 培 养 就 业 系 统工 程 的建 设 , 市 场 经 经营 学 校之 道 , 老经 验 办 学 , 育 难 以适 应 社会 、 是 按 教
~
、
实 施 招 生培 养 就 业 系统 工 程 是 市场 经 济 的 结 合” 高 校 的 办 学 方 向和 人 才 培 养 的 途 径 , 是 是 也
必 然趋 势
1市 场经 济催 生招 生培 养就 业工 程 的建设 。市 、 场经 济 是 以知 识 为 现代 经 济 的重 要 生 产要 素 , 以知 识 为 生产 核 心 资源 的经 济 ; 场经 济 影 响和 推 动 高 市 等 教 育 发 展 , 高 校 与 社 会 各 方 面 的联 系 更 加 广 使 泛、 密切 、 接 ,高等 教 育 将逐 步 与 社 会融 为 一 体 , 直 “ 成为社 会 不可 分割 的重 要组 成 部分 ” [ _ 是 社会 主 。 ]一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