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人教版初二物理上册全知识点

合集下载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μm =0.m=10-6m1nm=0.m=10-9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须放正重合,不能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4、精确记录丈量值:丈量成效由数字和单位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无意义(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避免,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避免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基本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另外,选用精密仪器,改进测量方法也可1以减小误差6、特殊办法丈量(1)积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3)替代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活动物体位置的变革叫机械活动一切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相对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并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只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定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选取,但选取的参照物不同,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

人教版初中物理八年级上册知识点全集第一章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

成人走两步的距离大约为1.5米。

课桌的高度大约是0.7米。

Pm2.5颗粒物直径小于2.5微米。

长城长8851.8千米。

2、长度的其他单位包括厘米、毫米、千米等,换算关系为1米=100厘米,1米=1000毫米,1千米=1000米等。

3、刻度尺的使用:1)使用刻度尺测量物体的长度首先要看清刻度尺的起点、精度和单位。

2)正确放置刻度尺的方法是将起点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厚刻度尺要横放。

3)读数时,要将视线垂直于刻度线,读数时要读到最近的刻度线,估读至少三遍。

需要注意的是,刻度尺读数时需要估读,而除刻度尺外的其他测量工具不需要估读。

4、特殊的测量方法包括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和化曲为直法(测曲线长度)。

5、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

时间的其他单位包括分钟、小时、天等,换算关系为1分钟=60秒,1小时=60分钟,1天=24小时等。

6、误差是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存在的差异。

误差无法消除,只能减小。

减小误差的主要方式包括提高测量精度、增加测量次数、改善测量条件等。

测量导体电阻的大小应用的方法是其中的电桥法。

错误可以通过重新测量或者数据处理来消除。

7、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错误的数据要先删除,剩下的数据求平均值。

平均值要与题目中所给数据位数一致(四舍五入)。

第一章第二节:运动的描述1、运动的描述有两种题型:1)告诉研究物和参照物,根据所选参照物判断研究物的运动状态。

如果两者位置发生改变,则研究物是运动的;如果两者位置没有发生改变,则研究物是静止的。

2)告诉研究物以及运动状态,根据研究物的状态选择合适的参照物。

如果研究物是运动的,则选和研究物位置发生变化的参照物;如果研究物是静止的,则选和研究物位置不发生变化的参照物。

2、研究物的选择标准:1)研究物可以任意选择,但不能是研究物本身。

即不是所有物体都能做参照物。

2)无论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都认为参照物是静止的。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最全知识点总结

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单位1.国际单位制中长度主单位:米(m)2常用单位: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纳米(nm)。

3.单位换算:1km=103 m,1m=106 um=109 nm①进率:km 103m 103 mm 103 um 103 nmm 10 dm 10 cm 10 mm即②数不变、记进率、化单位a.大单位→小单位,乘以进率;b.小单位→大单位,乘以进率的倒数;c.规范使用科学计数法;d.单位使用字母符号书写。

【典例1】25km=nm 25um=m 由km→nm,下了四级台阶,进率为1012所以25km=25×1012 nm=2.5×1013 nm由um→m,上了两级台阶,进率为10-6所以25um=25×10-6 m=2.5×10-5 m二、长度测量1. 基本工具:刻度尺2.常用工具:直尺、皮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千分尺)3.刻度尺的使用:①使用前→三看:看零刻度线、看量程、看分度值。

②使用时→三会:会放: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侧要紧贴被测物体。

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4.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①累积法(以多测少):多用于测量细微物体的直径或厚度。

公式为NL L 总 (N 为数量) 例如:测一张纸的厚度或细金属丝的直径等。

②化曲为直法:用于测量曲线的长度。

用无弹性棉线与待测曲线重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长度即可。

例如:测蚊香的长度,树干的周长。

③滚轮法:先测出某圆的周长,让圆在待测曲线上滚动,记下圈数,用周长乘以圈数即可,多用于测较长曲线的长度。

例如:测操场的周长。

【注意】① 测量时不可利用已磨损的零刻度线,但因零刻度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对齐物体时,千万不要忘记最后读数时减去这一整数刻度值。

②刻度尺较厚时,刻度线应紧贴被测物体。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人教版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归纳总结
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主要包括力和压力、简单机械、功和机械能、流体压力和浮力等内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归纳总结:
1. 力和压力,力是使物体产生形变或者改变速度的原因,单位是牛顿。

压力是单位面积上的力,单位是帕斯卡。

力的合成是指若干个力共同作用在一个物体上,其效果相当于一个合力的过程。

2. 简单机械,包括杠杆、轮轴、斜面和滑轮等。

杠杆原理是指在杠杆上的两个力的乘积等于另一端两个力的乘积。

轮轴原理是指轮轴上的两个力的乘积等于另一端两个力的乘积。

斜面原理是指物体在斜面上受力情况的分析。

滑轮原理是指滑轮组能改变力的方向和大小。

3. 功和机械能,功是力作用于物体上产生的效果,功的计算公式为力乘以位移。

机械能包括动能和势能。

动能是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1/2mv²。

势能是物体由于位置而具有的能量,计算公式为mgh。

4. 流体压力和浮力,流体压力是指液体或气体对容器壁面或物
体表面的压力。

浮力是指物体浸没在液体中时,液体对物体的支持力。

浮力大小等于排开的液体的重量,方向垂直向上。

以上就是初二上册物理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

如果还有其他问题,欢迎继续提问。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所有知识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所有知识点
一、物理奥秘
1. 物体运动的基本规律
2. 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范围
3. 动量定理及其应用
4. 能的定义和分类
5. 势能与动能的关系
6. 势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7. 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8. 热能的转化和守恒
9. 动能守恒定律及其应用
10. 热力学的三定律
11. 分子的运动
12. 气体的特性
二、电学
1. 电的定义
2. 电荷的行为规律
3. 极化
4. 电流
5. 电压
6. 电容
7. 电阻
8. 电路
9. 比较电压
10. 电流比较
11. 功率与能量之间的关系
12. 电磁感应
13. 电磁波
14. 电磁线圈
15. 电场
16. 电容器
三、光学
1. 光的特性
2. 光的折射
3. 光的反射
4. 光的折射与反射
5. 透镜的形状
6. 镜的分类
7. 镜的衍射
8. 色散
9. 色环法
10. 光的干涉
11. 光的全息
12. 光的极化
13. 电磁辐射的特性。

2017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2017最新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
3. 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 声音仍在继续传播);
4. 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
2021/5/27
总目录
章目录
节目录
27
2、声音的传播
1.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2. 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
(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交谈; 3. 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 4. 有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
30~40dB 较为理想的安静环境
≤70dB 工作学习不能超过的强度
2021/5/27
总目录
章目录
节目录
36
2、噪声的控制
1. 控制噪声的途径:
A. 防止噪声的产生(在声源处减弱) B. 阻断噪声的传播 (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C. 防止噪声进入人耳(在人耳处减弱)
2. 例:
① 安装消声器,晚间禁止施工,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 , ② 植树造林,使用真空夹层玻璃,修隔声墙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 ③ 用手指堵住耳朵,带上耳罩在人耳处减弱
的物体是运动的;若被研究的物体相对于所选的参照物的位置
没有改变,则被研究的物体是静止的。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是相
对的。
2021/5/27
总目录
章目录
节目录
11
第3节
1. 速度 2. 匀速直线运动
运动的快慢
2021/5/27
总目录
章目录
12
1、速度
2021/5/27
总目录
章目录
节目录
13
2、匀速直线运动
分度值
1℃
1℃
0.1℃
所用液体 水银、煤油 酒精(水银凝固点高,低于-39℃时无法工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笔记(最全知识点总结)八年级上册物理笔记一册在手,打牢基础十年经验,倾心整理目录第一章机械运动2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2二、机械运动4三、速度4四、测量平均速度5第二章声现象6一、声音的产生和传播6二、声音的特性7三、声音的利用(了解)8四、噪声的危害和控制(了解)8第三章物态变化9一、温度9二、熔化和凝固10三、汽化和液化12四、升华和凝华13第四章光现象15一、光的直线传播15二、光的反射16三、平面镜成像17四、光的折射18五、光的色散(了解)19第五章透镜及其应用20一、透镜20二、生活中的透镜21三、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及应用:21四、眼睛和眼镜(了解)23第六章质量与密度25一、质量25二、密度26三、测量物质的密度27四、密度与社会生活(了解)28第一章机械运动一: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例如: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常用单位还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um,它们关系是:1km=1000m=103m;1dm=0.1m=10-1m1cm=0.01m=10-2m;1mm=0.001m=10-3m1m=106um;1um=10-6m。

2.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测量前:认识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2).测量时:四会a会选:根据刻度尺的量程和分度值选择。

b会放: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且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C会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线(视线要与刻度尺垂直),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

D会记:结果有数值和单位。

总结:四会:1、会选2、会放3、会读4、会记小资料:门高2m;一层楼高3m;我国铁道标准轨距1.435m人走一步:0.6m左右3、时间的测量国际单位制:秒s常用的还有:小时h、分min换算关系:1h=60min1min=60s1h=3600s测量时间工具:停表、时钟等小资料:地球自转一周:24小时;地球公转一周:1年;人走1m用1S左右人体脉搏跳动1min约80次左右;1s跳动1次多点;4.特殊测量方法:(1)累积法:把尺寸很小的物体累积起来,聚成可以用刻度尺来测量的数量后,再测量出它的总长度,然后除以这些小物体的个数,就可以得出小物体的长度。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总结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重点知识点第一章机械运动常考点:1.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的位置发生改变,关键在于“位置的变化”。

2.运动的描述:参照物:用于描述物体运动或静止的标准物体。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根据不同的参照物,对运动的描述可能会有所不同。

3.运动的分类:匀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保持不变;变速直线运动:沿直线运动,速度大小改变。

4.比较快慢的方法:时间相同看路程,路程长的快;路程相同看时间,时间短的快。

5.速度(常考点):物理意义: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定义: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公式:v=s/t;单位:m/s、km/h;关系:1m/s=3.6 km/h;1 km/h=1/3.6 m/s。

6.匀速直线运动:特点:任意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公式:v=s/t,速度与时间、路程变化无关。

7.描述运动的快慢:平均速度:物理意义:反映物体在整个运动过程中的快慢。

公式:v=s/t。

8.平均速度的测量:原理:v=s/t;工具:刻度尺、秒表;需测量的物理量:路程s、时间t;注意:一定要说明是哪一段路程或哪一段时间。

9.路程时间图像、速度时间图像。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发生与传播常考点:1.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

用手按住发音的音叉,发音也会停止,这说明振动停止了,发声也停止了。

振动的物体叫做声源。

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在空气中,声音以看不见的声波来传播,声波到达人耳,引起鼓膜振动,人就听到声音。

3.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没有空气,因此登上月球的宇航员们即使相距很近也要靠无线电话交谈,因为无线电波在真空中也能传播。

4.声音在介质中的传播速度简称声速。

一般情况下,气体中的传播速度是340 m/s,固体和液体中的传播速度要比气体中的传播速度快。

5.回声是由于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而形成的。

如果回声到达人耳比原声晚0.1秒以上,人耳能够把回声和原声区分开来。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长度的测量工具是:刻度尺。

时间的测量工具是:秒表(停表)会放:①零刻度线对准被测物体的一端;②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③有刻度线的一边要与被测边保持平行,不能歪斜。

会看:视线要正对刻度线。

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

减小误差的方法: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②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③改进测量方法。

子弹和飞机的速度相同,以飞机为参照物子弹是静止的。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比较物体运动快慢的方法:①相同时间比较路程;②相同路程比较时间。

t s v速度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

物体1S 内通过的路程为20m 将斜面固定,确定起点位置.实验中保持斜面较小的坡度,目的是使小车运动速度较慢,便于测量。

金属片的作用是:便于测量时间和让小车停止运动。

20m/s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停止。

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

声音在固体中的传播速度最快,其次是在液体,在气体中传播的速度最慢。

声音传播的速度还与介质的种类和温度有关。

15℃时空气中的声速是340m/s。

音调由声源的振动频率决定;频率大,音调高;频率小,音调低。

1.声波的频率范围:人耳能听到频率范围在20Hz——20000Hz之间的声音。

2.超声波:频率高于20000Hz的声波3.次声波:频率低于20Hz的声波。

1.响度与振幅有关,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2.响度与到声源的距离有关,距离越大,听到的声音越小;与声音分散的范围有关,越分散,听到的声音越小。

音色与发声体的材料、结构有关。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噪声的控制:①在声源处控制,②在传播过程中控制,③在人耳处控制。

物理学中通常把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做温度。

常用的温度计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规律制成的。

1、温度计的玻璃泡要全部浸入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容器底或容器壁。

2、温度计玻璃泡浸入被测液体后要稍微等一会儿,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再读数。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一至六章)

第一章机械运动1.1长度和时间的测量一、长度(L)1、长度单位:米(m)常见长度单位:km、m、dm、cm、mm、um、nm常用长度单位之间的换算2、测量工具:刻度尺、皮尺、卷尺、螺旋测微计、游标卡尺等等。

在实际的测量中,并不是分度尺越小越好,测量时应先根据实际情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程度,再选择满足测量要求的刻度尺。

二、正确使用刻度尺1、会认:单位、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2、会放:刻度尺要放正;有刻度的一边要紧靠被测物体,与所测长度平行,不能倾斜。

3、会看:读数时,视线与刻度尺尺面垂直。

4、会读: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5、会记:记录的测量结果应由准确值、估读值和单位组成。

数字:准确值+估计值(有且只有一位);单位:由分度值决定。

三、误差1、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的来源:(测量工具、测量方法、测量者)注意:误差是客观存在的,不可避免的,不可能消除,只能尽量的减小。

2、注意:⑴误差不是错误,错误应该避免.⑵误差总是存在,不可避免的.⑶减小误差的办法: ①多次测量求平均值取②使用更精密的测量工具。

③改进测量方法,校准测量工具五、测量长度的特殊方法1、测多算少法(累积法)2、相互配合法(适于测圆、圆柱体的直径和圆锥体的高)3、化曲为直法(替代法)五、时间的测量1. 时间的单位(1)基本单位是秒,符号是s。

(2)常用的时间单位还有:小时(h),分(min)。

2. 时间的测量工具:钟表和停表(秒表)。

1.2运动的描述一、机械运动1、一切物体都是运动的,运动是绝对的。

2、定义:物体位置的变化3、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以课本、桌子、粉笔盒为例)4、总结:描述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的,要看是以哪个物体做标准。

二、参照物1、定义:判断物体的运动还是静止,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这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2、关于参照物我们应注意:a.要描述物体的运动必须首先选择参照物。

b.参照物可以任意选择。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总结大全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总结01第一章物态及其变化一、物态1、物质存在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物态变化: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

物态变化跟温度有关:物质是由分子组成的,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分子之间有一定的空隙。

当物质处于固态时,引力作用较强,分子排列紧密,分子之间空隙很小,每个分子只能在原位置附近振动,所以固态物质有一定的体积和形状。

固体的温度升高,分子的运动加剧,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的运动足以使它们离开原来的位置,而在其他分子之间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液态的形式存在。

如果温度再升高,分子运动更加剧烈,当温度升高到一定程度时,分子会摆脱其他分子的作用而自由地运动,这时物质便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二、温度的测量1、温度:物体的冷热程度用温度表示。

2、温度计的原理:是根据液体的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3、摄氏温度的规定:在大气压为1.01×105Pa时,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度,而把水的沸腾温度规定为100度,把0度到100度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称为1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4、温度计的使用:(1)让温度计与被测物长时间充分接触,直到温度计液面稳定时再读数。

(2)读数时,不能将温度计拿离被测物体。

(3)读数时,视线应与温度计标尺垂直,与液面相平,不能仰视也不能俯视。

(4)测量液体时,玻璃泡不要碰到容器壁或容器底。

5、体温计:量程一般为35~42℃,分度值为0.1℃。

三、熔化和凝固1、熔化:物质由固态变成液态的过程。

(吸热)凝固:物质由液态变成固态的过程。

(放热)2、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

晶体:有固定熔点。

熔化过程中吸热,但温度不变。

如:金属、食盐、明矾、石英、冰等。

非晶体: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

变软、变稀变为液体。

如:沥青、松香、玻璃。

四、汽化和液化1、汽化:①物质由液态变成气态的过程。

汽化有两种方式:蒸发和沸腾(吸热)②蒸发是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一种缓慢的汽化现象。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

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_初中物理知识考点八年级有什么物理知识点的呢?初中物理是很有趣的,我们要打好物理基础,为了方便大家学习借鉴,下面小编精心准备了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内容,欢迎使用学习!八年级上册物理人教版知识点一、电路的组成:1.定义:把电源、用电器、开关、导线连接起来组成的电流的路径。

2.各部分元件的作用:(1)电源:提供电能的装置;(2)用电器:工作的设备;(3)开关:控制用电器或用来接通或断开电路;(4)导线:连接作用,形成让电荷移动的通路二、电路的状态:通路、开路、短路1.定义:(1)通路:处处接通的电路;(2)开路:断开的电路;(3)短路:将导线直接连接在用电器或电源两端的电路。

2.正确理解通路、开路和短路三、电路的基本连接方式:串联电路、并联电路四、电路图(统一符号、横平竖直、简洁美观)五、电工材料:导体、绝缘体1.导体(1)定义:容易导电的物体;(2)导体导电的原因:导体中有自由移动的电荷;2.绝缘体(1)定义:不容易导电的物体;(2)原因:缺少自由移动的电荷六、电流的形成1.电流是电荷定向移动形成的。

元电荷:e=1.6×10—19C2.形成电流的电荷有:正电荷、负电荷。

金属导体中是自由电子。

七、电流的方向1.规定:正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为电流的方向;2.电流的方向跟负电荷定向移动的方向相反;3.在电源外部,电流的方向是从电源的正极流向负极。

八、电流的测量1.单位及其换算:主单位安(A),常用单位毫安(mA)、微安(μA)2.测量工具及其使用方法:(1)电流表;(2)量程;(3)分度值(4)电流表的使用规则。

九、电流的规律:(1)串联电路:电流处处相等(I=I1=I2);(2)并联电路:干路电流等于各支路电流之和(I=I1+I2)【方法提示】1.电流表的使用可总结为(一查两确认,两要两不要)(1)一查:检查指针是否指在零刻度线上;(2)两确认:①确认所选量程;确认每个大格和每个小格表示的电流值(分度值)。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

(完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总结,文档

初二物理知识点复习梳理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长度的测量是最根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单位及换算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 (m) ,常用的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 mm〕微米〔 um〕纳米〔 nm〕1km=1000m=10 3 m1dm=0.1m=10 -1 m1cm=0.01m=10 -2 m 1mm=0.001m=10 -3 m1μm=0.000001m=10 -6 m1nm=0.000000001m=10-9 m3、正确使用刻度尺(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零刻度线、量程、分度值量程是指它的测量范围;分度值是指相邻两刻度线之间的长度(2〕使用时要注意①尺子要沿着所测长度放,尺边对齐被测对象,必定放正重合,不能够歪斜。

②不利用磨损的零刻度线,如因零刻线磨损而取另一整刻度线为零刻线的,切莫忘记最后读数中减掉所取代零刻线的刻度值。

③ 厚尺子要垂直放置④ 读数时,视野应与尺面垂直4、正确记录测量值: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1〕只写数字而无单位的记录没心义〔 2〕读数时,要估读到刻度尺分度值的下一位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误差不能够防范,能尽量减小,错误能够防范是不该发生的减小误差的根本方法:屡次测量求平均值,别的,采纳精美仪器,改良测量方法也能够减小误差6、特别方法测量〔1〕累积法如测细金属丝直径或测张纸的厚度等(2〕卡尺法〔 3〕取代法时间的测量1h=60min 1min=60s运动描述1、机械运动物体地址的变化叫机械运动所有物体都在运动,绝对不动的物体是没有的,这就是说运动是绝对的,我们平常说的运动和静止都是有关于另一个物体〔参照物〕而言的,所以,对物体的运动和静止的描述是相对的2、参照物研究机械运动时被选作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1〕参照物其实不都是相对地面静止不动的物体,可是选哪个物体为参照物,我们就假设物体不动。

(2〕参照物可任意采纳,但采纳的参照物不同样,对同一物体的运动情况的描述可能不同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知识点汇总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全书知识点汇总第一章机械运动第一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是最基本的测量,最常用的工具是刻度尺。

2、长度的主单位是米,用符号:m表示。

常用单位有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

我们走两步的距离约是1米,课桌的高度约0.75米。

3、长度的单位还有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它们关系是:1千米=1000米=103米;1分米=0.1米=10-1米1厘米=0.01米=10-2米;1毫米=0.001米=10-3米1米=106微米;1微米=10-6米。

1纳米=10-9米(长度估测:黑板长度2.5m、课桌高0.7m、篮球直径24cm、指甲宽度1cm、铅笔芯直径1mm 、一只新铅笔长度1.75dm 、手掌宽度1dm 、墨水瓶高度6cm )4、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使用前要注意观察它的零刻线、量程和最小刻度值;(2).用刻度尺测量时,尺要沿着所测长度,不利用磨损的零刻线;(3).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在精确测量时,要估读到最小刻度值的下一位;(4). 测量结果由数字和单位组成。

5.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叫误差。

误差是不可避免的,它只能尽量减少,而不能消除,常用减少误差的方法是:多次测量求平均值。

6、特殊的测量方法:(1)累计法:测量细铜丝的直径、一张纸的厚度等微小量常用累积法(当被测长度较小,测量工具精度不够时可将较小的物体累积起来,用刻度尺测量之后再求得单一长度)☆如何测物理课本中一张纸的厚度?答:数出物理课本若干张纸,记下总张数n,用毫米刻度尺测出n张纸的厚度L,则一张纸的厚度为L/n 。

☆如何测细铜丝的直径?答:把细铜丝在铅笔杆上紧密排绕n圈成螺线管,用刻度尺测出螺线管的长度L,则细铜丝直径为L/n。

☆两卷细铜丝,其中一卷上有直径为0.3mm,而另一卷上标签已脱落,如果只给你两只相同的新铅笔,你能较为准确地弄清它的直径吗?写出操作过程及细铜丝直径的数学表达式。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汇总

2017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汇总

第一章机械运动(共4节)第1节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用符号表示为。

另外还有7个单位,设法记住他们的符号及换算倍率。

1k m=m,1m=dm=cm=mm=um=nm,。

还有英尺、码、光年等也是的单位。

(2)测长度的基本工具是,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也是测的工具;2、刻度尺的正确使用:(1)测量前首先要观察刻度尺的、和零刻线是否磨损;(2)测量时的方法:刻线与被测物体对齐,且尺要沿着或平行于被测物体,读数时视线与垂直,厚刻度尺有刻度的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计数时要估读到的下一位,测量结果由和组成。

多次测量取作为测量结果。

这样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一本书的厚度为10,一张纸的厚度为100。

4、小组同学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课本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

结果由三部分组成,分别是准确值、估计值、单位,你的结果的准确值是,估计值是,单位是。

5、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其中的估读值为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cm。

(图1)(图2)(图3)6、长度的一些特殊测量:累积法测一张纸的厚度、测细铜丝直径;细线重合法测曲线的长度;滚动法:轮子滚动法测曲线的长度;配合法:三角板与刻度尺配合测立体物体的长度:右图圆的直径为cm。

测得200页书纸的厚度为1cm,则一张书纸的厚度为mm。

把细铜丝紧密排绕在铅笔上,测得30圈的总宽度如图,则细铜丝的直径为mm。

7、时间的测量:(1)、时间的单位有、、。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

测量时间的工具是。

你知道哪些类型的钟表?答:。

1h= min= s;1min= s;30min= h(2)、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一走、二、三恢复。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或秒)8、误差是与之间的差异。

误差与错误不同,能消除,只能减小,不能消除。

(2)、减小误差的方法有、、。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位数与已知测量值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

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是中学物理学习中的重要部分,是物理基础知识的扎实基础。

本文将从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热学、光学、电学及声学这些方面细述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

一、物理学的基本概念物理学是自然科学的一门学科,研究物质运动和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学习物理需要明确一些基础概念,如:物理量、国际单位制、误差、显微镜、电表等等。

二、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物体运动的规律性过程。

运动学知识主要由位移、速度、加速度、质量、牛顿运动定律等内容组成。

三、热学热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物体热传导、热传输的规律。

学习热学需要掌握温度、热量、比热容、热传递等概念。

也需要掌握热的三种传递方式:热传导、热辐射和热对流。

四、光学光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光的运动规律和光的特性。

物理知识点有:光的反射与折射、镜像、人眼视觉原理、透镜等概念。

五、电学电学是研究电的性质、变化和运动规律的一门学科。

电学知识要掌握电荷的性质、电场的性质和电的运动规律等知识点。

六、声学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学科,研究声音的产生、传播和接收原理及应用。

掌握声学知识要掌握声音的特性、声波的传播、激波等概念。

七、实验设计物理实验是课本学习的重要支撑,通过实验加深对物理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实验设计是物理学习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总之,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是必须要掌握的基础知识,涵盖了物理学的基本概念、运动学、热学、光学、电学、声学和实验设计等方面。

只有扎实掌握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才能更好地为后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点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点

人教物理八年级上知识点在人教物理八年级上,学生会接触到许多重要的知识点。

这些知识点是学生理解物理世界的基础,并且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也会起到重要作用。

下面,我们将介绍八年级上物理课程中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1. 运动的规律运动是物理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

了解运动的规律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物体的运动。

在学习运动的规律时,学生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1.1. 运动状态运动状态指物体的位置和速度。

位置可以用坐标表示,速度是位置的变化率。

在学习运动的规律时,需要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如何变化的。

1.2. 运动的基本量运动的基本量是距离、速度和时间。

距离指物体从起点到终点所经过的路程;速度指在单位时间内物体移动的距离;时间是指物体运动所需的时间。

1.3. 运动的规律运动的规律包括匀速直线运动、等加速直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等。

学生需要了解这些规律,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 物体的压强了解物体的压强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压力。

在学习物体的压强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2.1. 压力压力是指一个物体作用在另一个物体上的力除以它的面积。

压力越大,面积越小,压强就越大。

2.2. 压强压强是指一个物体在单位面积内所受到的压力。

在学习压强时,需要了解物体的体积、重量、面积等参数,并且能够计算压强。

3. 核能了解核能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原子核的结构和变化。

在学习核能时,需要掌握以下几个概念:3.1. 原子核原子核是构成原子的基本结构,由质子和中子组成。

了解原子核的结构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核能。

3.2. 放射性物质放射性物质是指放射出辐射的物质。

学生需要了解放射性物质的种类和特点,以及如何保持安全。

3.3. 核反应核反应指核子之间的相互转化,包括衰变、裂变和聚变等。

学生需要了解核反应的过程、产物和应用。

以上是人教物理八年级上的几个重要知识点。

学生需要掌握这些知识点,并且能够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通过对这些知识点的深入研究,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物理世界,为今后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供参考)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供参考)

2017新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知识点梳理第一章机械运动第1节长度和时刻的测量1、长度的测量:(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

1k m=1000m,1m=10dm=100cm=1000mm=106um=109nm,。

光年也是长度的单位。

(2)测长度的大体工具是刻度尺,另外还有卷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2、刻度尺的正确利用:(1)测量前第一要观看刻度尺的量程、分度值和零刻线是不是磨损;(2)利用方式:“0”刻线与被测物体的左端线对齐,且尺面要沿着被测物体放置,读数时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有刻度的一面要紧贴被测物体,读数时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名,测量结果由数值和单位组成。

多次测量取平均值作为测量结果。

如此可减少误差。

3、一个中学生的身高为1.58m,一本书的厚度为10mm,一张纸的厚度为100um。

4、小组同窗用刻度尺测同一本物理讲义的宽度,你的结果是18.41cm。

其中,准确值是18.4cm ,估量值是0.01cm ,单位是厘米。

五、正确估读:如图1,图中物体的长度为2.31 cm,其中的估读值为0.01cm。

(2)如图2,图中物体的长度为1.70cm。

图3中物体的长度记为2.00cm。

(图1)(图2)(图3)6、时刻的测量:(1)、时刻的单位有秒、分、时。

其中国际制单位是秒。

测量时刻的工具是停表。

1h= 60 min= 3600 s;1min= 60 s;30min= 0.5 h(2)、停表的利用方式:一走、二停、三恢复零。

外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秒,内圈指针读数表示多少分8、误差是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的不同。

误差与错误不同,错误能排除,误差只能减小,不能排除。

(2)、减小误差的方式有多测几回求平均值、选用周密的测量工具、改良测量方式。

其中取平均值时,平均值的小数点位数与原测量值的小数点位数相同,多余的四舍五入。

第2节运动的描述:1、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咱们把物体位置的转变叫做机械运动。

2、参照物:判定物体是不是在运动,总要选取某一物体作为标准,那个作为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八年级物理上册知识点归纳第一章机械运动长度和时间的测量1、长度单位:(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符号m(2)其它常见的长度单位及符号: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km dm cm mm μm nm2、换算关系:1km=1000m=103m 1dm=0.1m=10-1m1cm=0.01m=10-2m 1mm=0.001m=10-3m1μm=0.000001m=10-6m 1nm=0.000000001m=10-9m3、刻度尺的使用方法:(1)会放:左边刻度线与物体边缘对齐刻度平行并紧贴被测物体,不能歪斜。

(2)会读:视线要与尺面垂直;测量值要估读到分度值下一位。

(3)会记:记录测量结果时,要写出数字和单位。

没有单位的记录是毫无疑义的。

注意:使用前要观察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是否磨损,观察量程和分度值的大小4、时间单位:国际单位:秒S其他单位:分min 小时 h5、换算关系:1min=60s 1h=60min=3600s6、测量工具:秒表。

停表7、误差: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的差异就叫误差。

我们不能消除误差,但应尽量减小误差;误差不是错误。

测量错误是由于不遵守仪器的使用规则、度数时粗心造成的,是不该发生的,是能够避免的。

8、误差的来源:(1)估读值跟真实值之间有一定的差异(2)仪器本身不准确(3)环境温度、湿度变化9、减小误差的办法:(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2)使用精密的测量工具(3)改进测量方法10、长度测量的方法(1)累积法:某些量值太小,不便于用工具直接测量,从而采取把若干个小量累计在一起,使他们成为一个较大的量,再进行测量,取其算术平均值作为测量的值。

用这种方法能够测出细铁丝的直径或一张纸的厚度。

(2)平移法:当物体的长度不能直接测量时,就要想办法把他等值平移到物体的外部,再用刻度尺测量。

(3)化曲为直法:将弯曲的轨迹变成直线来测量。

如测量地图上的铁路线长度,可用棉线与它重合,再拉直测量。

用这种方法,可以测量圆的周长等。

(4)“滚轮”法:用一个已知周长的轮子沿曲线滚动,记下滚过的圈数,用圈数乘以轮子的周长,即为总长度,汽车里程表,就是根据这一道理制成的。

运动的描述1、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

物体的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2、机械运动:在物理学中,我们把物体位置的变化叫机械运动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 一看:选哪个物体作参照物;二看:被判断物体与参照物之间是否发生位置变化。

3、参照物定义: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要看以哪个物体做标准,这个被选做标准的物体叫参照物。

参照物可以是静止的,也可因是运动的。

(1)参照物是被假定不动的物体(2)研究对象不能做参照物,运动和静止的物体都可以作为参照物(3)同一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取决于所选参照物(4)研究地面上的物体的运动常选地面或固定在地面上的物体为参照物。

运动的快慢测量平均速度1、速度: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的快慢的物理量。

速度等于运动物体在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

2、公式:v=S/VS---路程---米m千米kmt----时间---秒s小时h V---速度---米每秒(m/s)千米每小时km/h3、公式的变形:S=Vt t=V/S4、单位换算:1m/s=3.6km/h5、物理意义:汽车的速度是15m/s,它表示汽车每秒钟通过的路程是15m6、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是一个定值,速度的大小与路程、时间的选择无关。

不能认为速度与路程成正比,速度与时间值成反比。

7、匀速直线运动:物体沿着直线快慢不变的运动叫做匀速直线运动。

匀速直线运动是最简单的机械运动。

8、变速运动:物体运动速度改变的运动。

常见的运动都是变速运动。

9、平均速度:变速运动比较复杂,如果只是做粗略研究,也可以用公式来计算它的速度。

这样算出来的速度叫平均速度。

我们说到某一物体的平均速度,一定要指明是在哪段路程内的平均速度。

10、比较匀速直线运动和变速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不变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都相等。

变速直线运动(1)定义:速度大小经常变化的直线运动。

(2)特点:在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并不相等。

第二章声现象一、声音的产生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人靠声带振动发声、蜜蜂靠翅膀下的小黑点振动发声,风声是空气振动发声,管制乐器考里面的空气柱振动发声,弦乐器靠弦振动发声,鼓靠鼓面振动发声,钟考钟振动发声,等等);2、振动停止,发声停止;但声音并没立即消失(因为原来发出的声音仍在继续传播);3、发声体可以是固体、液体和气体;4、声音的振动可记录下来,并且可重新还原(唱片的制作、播放);二、声音的传播1、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固体、液体和气体都可以传播声音;声音在固体中传播时损耗最少(在固体中传的最远,铁轨传声),一般情况下,声音在固体中传得最快,气体中最慢(软木除外);2、真空不能传声,月球上(太空中)的宇航员只能通过无线电话交谈;3、声音以波(声波)的形式传播;注:由声音物体一定振动,有振动不一定能听见声音;4、声速:物体在每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单位是m/s;声速的计算公式是V=S/t;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为340m/s;三、回声:声音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障碍物被反射回来,再传入人的耳朵里,人耳听到反射回来的声音叫回声(如:高山的回声,夏天雷声轰鸣不绝,北京的天坛的回音壁)1、听见回声的条件:原声与回声之间的时间间隔在0.1s以上(教师里听不见老师说话的回声,狭小房间声音变大是因为原声与回声重合);2、回声的利用:测量距离(车到山,海深,冰川到船的距离);四、怎样听见声音1、人耳的构成:人耳主要由外耳道、鼓膜、听小骨、耳蜗及听觉神经组成;2、声音传到耳道中,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小骨、听觉神经传给大脑,形成听觉;3、在声音传给大脑的过程中任何部位发生障碍,人都会失去听觉(鼓膜、听小骨处出现障碍是传导性耳聋;听觉神经处出障碍是神经性耳聋);4、骨传导:不借助鼓膜、靠头骨、颌骨传给听觉神经,再传给大脑形成听觉(贝多芬耳聋后听音乐,我们说话时自己听见的自己的声音);骨传导的性能比空气传声的性能好;5、双耳效应: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因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步调亦不同,可由此判断声源方位的现象(听见立体声);五、声音的特性包括:音调、响度、音色;也就是乐音的三要素。

1、音调:声音的高低叫音调。

声音的高低跟发声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越低。

(频率:物体在每秒内振动的次数,表示物体振动的快慢,单位是赫兹(HZ),振动物体越大音调越低;)2、响度:声音的强弱叫响度。

响度跟发声物体的振幅和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

响度跟振幅的关系: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振幅越小,响度越小。

响度跟距离发声体远近的关系:人距发声体越远,响度越小;人距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

3、音色:不同的物体的音调、响度尽管都可能相同,但音色却一定不同;(辨别是什么物体发的声靠音色)。

音色反映了声音的品质,决定于发声体本身的材料和结构。

音色是我们分辨各种声音的重要依据。

注意:音调、响度、音色三者互不影响,彼此独立;六、超声波和次声波1、声包括人听见的声音和听不到的声音,如超声、此声等。

2、人耳感受到声音的频率有一个范围:20Hz~20000Hz,高于20000Hz叫超声波;低于20Hz叫次声波;3、动物的听觉范围和人不同,大象靠次声波交流,地震、火山爆发、台风、海啸都要产生次声波;4、超声波特点:方向性好、穿透能力强、声能较集中。

具体应用有:声呐、B超、超声波速度测定器、超声波清洗器、超声波焊接器等。

5、次声波的特点:可以传播很远,很容易绕过障碍物,而且无孔不入。

一定强度的次声波对人体会造成危害,甚至毁坏机械建筑等。

它主要产生于自然界中的火山爆发、海啸地震等,另外人类制造的火箭发射、飞机飞行、火车汽车的奔驰、核爆炸等也能产生次声波。

七、噪声的危害和控制1、噪声:(1)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无规则振动时发出的声音叫噪声;(2)从环保的角度上讲,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休息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产生干扰的声音都是噪声;2、乐音:从物理角度上讲,物体做有规则振动发出的声音;3、常见噪声来源:飞机的轰鸣声、汽车的鸣笛声、鞭炮声、金属之间的摩擦声;4、噪声的等级:表示声音强弱的单位是分贝。

符号dB,超过90dB会损害健康;0dB指人耳刚好能听见的声音;5、控制噪声:(1)在声源处较弱(安消声器);(2)在传播过程中(植树。

隔音墙)(3)在人耳处减弱(戴耳塞)八、声音的利用1、超声波的能量大、频率高用来打结石、清洗钟表等精密仪器;超声波基本沿直线传播用来回声定位(蝙蝠辨向)、制作超声波雷达(声纳系统)。

2、传递信息(医生查病时的“闻”,做B超,敲铁轨听声音等等)3、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飞机场帮边的玻璃被震碎,雪山中不能高声说话,一音叉振动,未接触的音叉振动发声)第三章物态变化一、温度:1、温度:温度是用来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注:热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高,冷的物体我们说它的温度低,若两个物体冷热程度一样,它们的温度亦相同;我们凭感觉判断物体的冷热程度一般不可靠;2、摄氏温度:(1)温度常用的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0C”表示;(2)摄氏温度的规定:把一个大气压下,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规定为00C;把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沸水的温度规定为1000C;然后把00C 和1000C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等份代表10C。

(3)摄氏温度的读法:如“50C”读作“5摄氏度”;“-200C”读作“零下20摄氏度”或“负20摄氏度”二、温度计1、常用的温度计是利用液体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造的;温度计的构成:玻璃泡、均匀的玻璃管、玻璃泡总装适量的液体(如酒精、煤油或水银)、刻度;温度计的使用使用前要:观察温度计的量程、分度值(每个小刻度表示多少温度),并估测液体的温度,不能超过温度计的量程(否则会损坏温度计)测量时,要将温度计的玻璃泡与被测液体充分接触,不能紧靠容器壁和容器底部;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要待温度计的示数稳定后读数,且视线要与温度计中夜柱的上表面相平。

三、体温计:用途:专门用来测量人体温的;测量范围:350C~420C;分度值为0.10C;体温计读数时可以离开人体;体温计的特殊构成:玻璃泡和直的玻璃管之间有极细的、弯的细管(缩口);物态变化:物质在固、液、气三种状态之间的变化;固态、液态、气态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物质以什么状态存在跟物体的温度有关。

四、熔化和凝固: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叫熔化;从液态变为固态叫凝固。

物质熔化时要吸热;凝固时要放热;熔化和凝固是可逆的两物态变化过程;固体可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熔化时有固定温度(熔点)的物质;非晶体:熔化时没有固定温度的物质;晶体和非晶体的根本区别是:晶体有熔点(熔化时温度不变继续吸热),非晶体没有熔点(熔化时温度升高,继续吸热);(熔点:晶体熔化时的温度);晶体熔化的条件:(1)温度达到熔点;(2)继续吸收热量;晶体凝固的条件:(1)温度达到凝固点;(2)继续放热;同一晶体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晶体的熔化、凝固曲线:(1)AB 段物体为固体,吸热温度升高;(2)B 点为固态,物体温度达到熔点(480C),开始熔化;(3)BC 物体固、液共存,吸热、温度不变;(4)C点为液态,温度仍为480C,物体刚好熔化完毕;(5)CD 为液态,物体吸热、温度升高;(6)DE 为液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7)E 点位液态,物体温度达到凝固点(480C),开始凝固;(8)EF 段为固、液共存,放热、温度不变;(9)F点为固态,凝固完毕,温度为480C;(10)FH 段位固态,物体放热温度降低;注意:1.物质熔化和凝固所用时间不一定相同,这与具体条件有关;2.热量只能从温度高的物体传给温度低的物体,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物体之间存在温度差;五、汽化和液化1、物质从液态变为气态叫汽化;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叫液化;2、汽化和液化是互为可逆的过程,汽化要吸热、液化要放热;3、汽化可分为沸腾和蒸发;(1)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且只在液体表面发生的缓慢的汽化现象;注意:蒸发的快慢与(a)液体温度有关: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夏天洒在房间的水比冬天干的快;在太阳下晒衣服快干);(b)跟液体表面积的大小有关,表面积越大,蒸发越快(凉衣服时要把衣服打开凉,为了地下有积水快干,要把积水扫开);(c)跟液体表面空气流动的快慢有关,空气流动越快,蒸发越快(凉衣服要凉在通风处,夏天开风扇降温);沸腾:在一定温度下(沸点),在液体表面和内部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现象;注:(a)沸点:液体沸腾时的温度叫沸点;(b)不同液体的沸点一般不同;(c)液体的沸点与压强有关,压强越大沸点越高(高压锅煮饭)(d)液体沸腾的条件:温度达到沸点还要继续吸热;沸腾和蒸发的区别和联系:(a)它们都是汽化现象,都吸收热量;(b)沸腾只在沸点时才进行;蒸发在任何温度下都能进行;(c)沸腾在液体内、外同时发生;蒸发只在液体表面进行;(d)沸腾比蒸发剧烈;(4)蒸发可致冷:夏天在房间洒水降温;人出汗降温;发烧时在皮肤上涂酒精降温;(5)不同物体蒸发的快慢不同:如酒精比水蒸发的快;4、液化的方法:(1)降低温度;(2)压缩体积(增大压强,提高沸点)如:氢的储存和运输;液化气;5、将气体液化的最大好处是:体积缩小,便于储存和运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