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参素胶囊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高甲胎蛋白影响研究_赵世印

合集下载

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3 . 3 和 58 、. 5 , 组 比较有显 著性差异 ( 73 . 8 7 3 2 P<O 0 ) .1 。
炎 安全有效 的药物 。 2 1 4 与灯盏 细辛提取物 的联 用 .. 吴 明[ 选 取 8 8 ] 6例患 者随
机分 为 2组 , 对照组 为苦参素 和常规护肝 药物 , 治疗组在 对照 组用药基 础上联合应用 灯盏花素 6 mg d 脉滴注 , 程均为 0 /静 疗
4周 。治疗 4周后 治疗组 A T及 T i 常率 分 别 为 9 , L BL复 2
9 ; 6 对照 组 分 别 为 5 . , 7 7 ; 1 5 7 . 2组 间 有 显 著 性 差 异
( P<O 0 ) HB . 5 , V~DNA及 HB Ag阴转 率 略高于 对照 组 , e 但
慢 性 乙型肝炎 可提高机 体免 疫力 , 有效 抑 制 乙肝 病 毒 ( V) HB 复制 , 促进 HB Ag及 HB e V—D NA 阴转 , 是治 疗 慢性 乙型肝
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 ( < O0 )而 对照组 患者血清 肝纤维化 P .1 , 指标在治疗前后无 显著 差异( P>O 0 ) . 5 。治疗结束 时, e g HB A , 唧 V D A 的 阴 转 率 治 疗 组 和 对 照 组 分 别 为 3. 7 、 ~ N 86
注射液 在慢 性 乙型肝炎抗 病 毒治疗 方 面的疗 效 , 张加 功[ 运 7 ] 用 苦参素注射液 联合 猪苓 多糖 注射 液作 为治 疗组 , 观察 患者 治疗 前 后肝 功 能 、 e g, HB 、 V—D HB A 抗 等C 将 7 1 5例慢性乙型肝炎 予苦参素 注射 液 4 0r ] 0r  ̄ 肌 肉注射 , 日1次 , 个 月为 1 每 3 个疗 程 , 观察记 录患者治 疗过 程中临床症状 、 体征变化及肝功 能恢 复情况 。每月复查 1次肝 功能、 乙肝病毒标 志物及血清肝纤维化 指标 。结 果治疗组 在改 善症状 、 征及恢复肝功 能方面优 于对 照组 , 体 但无 统计学意 义。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作用的Meta分析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VDNA阴转率作用的Meta分析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和HBV DNA阴转率作用的Meta分析郑洋1, 赵铁建2(1.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南宁 530000;2.广西中医药大学基础医学院生理教研室,南宁 530000)摘要:目的分析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患者HBeAg和HBV DNA阴转率的影响。

方法以苦参素胶囊、氧化苦参碱、慢性乙型肝炎和marine capsules为检索词,检索自建库到2017年8月中国知网、万方数据、重庆维普、PubMed和Embase数据库中苦参素胶囊治疗CHB的随机对照试验。

采用Jadad量表对文献质量进行评估,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共纳入13篇文献,总计1523例患者,治疗组1048例,对照组475例,经过Meta分析得出,苦参素胶囊可提高CHB患者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减少病毒复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苦参素胶囊可显著提高CHB患者HBeAg和HBV DNA的阴转率且不良反应轻微。

关键词:苦参素胶囊;HBeAg阴转率;HBV DNA阴转率;Meta分析Meta analysis of the effect of marine capsules on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 of HBeAg and HBVDN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ZHENG Yang1, ZHAO Tie-jian2(1.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Guangxi 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Medicine, Nanning 530000, China; 2.Department of Physiology, School of Basic Medicine, GuangxiUnivers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anning 530000, China)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the marine capsule on 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 of HBeAgand HBV DNA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HB). Methods Randomized and controlled trials on thetreatment of CHB with matrine capsule in CNKI, Wanfang Data, Chongqing Weipu, PubMed and Embasedatabase from database construction to August 2017 were retrieved with the key words matrine capsule,oxymatrine, chronic hepatitis, marine capsules, etc. The literature were evaluated by Jadad scale, and Metaanalysis was operated by RevMan5.3. Results A total of 13 studies and 1523 patients (1048 patients intreatment group and 475 patients in control group) were included. Marine capsules could greatly improvethe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s of HBeAg and HBV DNA and could reduce virus replication according to theresults of Meta analysis (P< 0.05). Conclusion Marine capsules can significantly increase the negativeconversion rates of HBeAg and HBV DNA in patients with CHB, with little adverse effects.Key words: Marine capsules; HBeAg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HBV DNA negative conversion rate; Metaanalysis慢性乙型肝炎(chronic hepatitis B,CHB)持续进展,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被活化,细胞外基质(extracellular matrix,ECM)的正常平衡被打破,从而发生肝纤维化(hepatic fibrosis,HF)[1]。

苦参素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的临床观察

苦参素影响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甲胎蛋白的临床观察

[ 4 】 柯 桂 兰, 田志 强. 中医调 剂 质量 与疗 效 的关 系[ J ] . 医学信 息 , 2 0 1 1 ,
2 4 ( 5 ) : 1 9 1 .
[ 5 ] 闫巍. 浅 析 中药 调 配 中 影 响临 床疗 效 的因 素 [ J ] . 中 国 中医 药 咨
询, 2 0 1 0 , 2 ( 1 3 ) : 2 6 9 :
参素治疗 ,来 了解A F P 的变化及发展至H C C 的概率。
0 . 2 g H服 ,每 日 3 次。 1 . 3观察指标 所 有患 者在 治疗 前 及开始 治疗 后每 3 个月监 测 1 次A F P 、 乙型肝 炎病 毒检 测 ( H B V - D NA)、肝 脏彩超 ,直到确诊H C C 或达到观 察终 点,必要时肝脏C T 、肝脏MR j 随时监测 。 1 . 4统 计学处理
[ 2 J 张树红, 王清. 浅析中药调配中影响临床疗 效的因素[ J ] . 北方杂
志, 2 0 1 1 , 8 ( 9 ) : 7 1 .
[ 3 ] 王燕 , 王倩 , 彭 俊芬 , 等. 中药调 配对 临床 疗效 的 影响及 对 策 [ J ] . 医
学 信 息, 2 0 1 1 , 2 4 ( 9 ) : 5 8 5 3 — 5 8 5 4 .
现调 配 质量 事故 的调 剂人 员进行 合理 处 罚 ,达 到提 高管 理质 量 的 目 的 , 同时对 于一 些工 作认真 、专业过 硬 的 中药 调配 人员 进行 奖励 ,
参考文献
【 1 ] 姚晓丹. 中药 调 剂 中影 响 临床 疗 效 的 因素 分 析 [ J 】 . 中国社 区医 师. 医学 专业 半月刊 , 2 0 0 9 , l 1 ( 2 0 6 ) : 7 .

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苦参素对肝炎后肝硬化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1 2 治 疗 方 法 .
显 下 降 ( 0 0 或 P< . 1 。 P< . 5 0 O )
3 讨 论
乙型肝炎后 肝硬化是 乙型肝炎病毒 ( B 引起肝损 伤 , H V) 导致
肝 纤 维 化 并 逐 渐 加 重 的结 果 , 早 期 进 行 干 预 性 治 疗 可 阻止 或 延 如 缓 肝 硬 化 的发 生 。 参素 注 射 液 中 9 % 以 上 为氧 化 苦 参 碱 。 物 研 苦 8 动
1 1 一 般 资料 .
选 择 20 0 7年 1 至 20 月 0 8年 l O月 在 我 院 治 疗 的 乙 型 肝 炎 后
治疗前 2 5 4 5 . 2 1 1 7 4 . 7 1 2 4 7 . 3± 1 7 9 . 4± 9 2 0 . 3±3 . 3 18 5 ± 7 4 4 1 7 . 7 4 . 5 治疗后 1 8 1 I 9 5 ‘ 1 3 0 3 . 4 7 . 9士2 . 3 17 3 ±3 . 6 5 . 4- . 6 5 . 7± 7 8 5 5 - 3 0 5 3 . 4 9 8
肝硬化患者 4 O例作为治疗组 , 均符合 2 0 00年 9月西安全 国传染 病与 寄生虫病 学术 会议制 订 的《 硬 化诊 断标准 》 , 中男 2 肝 1其 8
例 , 1 ; 龄 2 一 8岁 , 均 ( 1549 7 岁 ; H V— g 女 2例 年 l 6 平 4 . . ) 抗 A IM、 - 抗 H V、 H V 和 抗 H V均 阴性 ; 除 自身 免 疫 性 肝 炎 、 物 性 C 抗 E G 排 药 肝 炎 和 脂 肪 肝 。 选 择 正 常 健 康 体检 者 3 作 为对 照组 , 中 男 另 0例 其 2 O例 , l ; 女 O例 年龄 1 9—6 岁 , 均 (9 2489 岁 。 1 平 3 . . ) -

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

苦参素治疗乙型肝炎中医药临床研究进展标签:苦参素;乙型肝炎;研究进展苦参素(Kushenin)是一类含有苦参次碱15酮基本结构的化合物,主要从苦参根及苦豆子中提取,其中氧化苦参碱(0xymatrine)含量在98%以上。

据《本草纲目》记载:苦参,苦、寒,无毒,具有清热解毒、祛风燥湿、补中明目、养肝胆气等功效。

众多基础及临床研究结果显示,苦参素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心率失常、抗病毒和抗寄生虫等作用,特别是在治疗乙型肝炎方面,应用广泛,现综述如下。

1、单用苦参素治疗孟忠吉等将75例慢性乙型肝炎予苦参素注射液400mg肌肉注射,每日1次,3个月为1个疗程,观察记录患者治疗过程中临床症状、体征变化及肝功能恢复情况。

每月复查1次肝功能、乙肝病毒标志物及血清肝纤维化指标。

结果治疗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及恢复肝功能方面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

治疗3个月后,治疗组血清透明质酸(HA)、层粘连蛋白(LN)水平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而对照组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在治疗前后无显著差异(P>0.05)。

治疗结束时,HBeAg,HBV-DNA的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8.67%、37.33%和5.88%、7.35%,2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史文英等用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证实其有价廉、高效、用药安全等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2、苦参素的联合用药2、1与中药提取物的联用2、1、1与甘草提取物的联用陈兰英等将124例慢性乙型肝炎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60例,治疗组采用苦参素联合甘利欣治疗,结果显示治疗组64例治疗3月后,HBsAg阳性患者12例转阴,转阴率为18.8%,对照组60例2例转阴,转阴率为3.3%;治疗组52例HBeAg阳性患者中7例转阴,转阴率为32.7%,对照组50例阳性者5例转阴,转阴率为10.0%;HBV-DNA治疗组64例阳性患者16例下降,23例转阴,转阴率为35.9%,对照组60例阳性患者10例下降,3例转阴,转阴率为5.0%,以上2组各项指标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中医临床研究2017年第9卷第3期-57-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效果研究 Treatment efficacy of Kushensu capsule in treating chronic hepatitis B黄向春(深圳市宝安区中心医院/黄麻布社区健康服务中心,广东深圳,518100)中图分类号:R25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7860(2017)03-0057-02证型:ID【摘要】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取苦参素胶囊治疗的效果。

方法:比较分析乙肝清热解毒片(对照组,n=40)与苦参素胶囊(研究组,n=50)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效果。

结果:研究组总有效率为94.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0%(P<0.05);两组治疗后ALT与TBiL均有改善(P<0.05),研究组改善更显著(P<0.05);研究组HBV-M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结论:慢性乙型肝炎采取苦参素胶囊治疗,不仅能显著改善肝功能指标与HBV-M指标,同时能明显提高临床效果,值得借鉴。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胶囊;治疗;效果【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effect of Kushensu capsule in treating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Methods: A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clinical effect of hepatitis B detoxification tablets (control group, n = 40) and Kushensu capsule (study group, n =50)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was made. 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study group was 94.00%,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0.00% (P<0.05); After treatment, ALT and TBiL were improved (P<0.05), the study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P<0.05); changes of HBV-M in the study group improved more significantly (P<0.05). Conclusion: Kushensu capsule treatment could not only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liver function and HBV-M index, but also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ects, it was worth learning from.【Keywords】Chronic hepatitis B; Kushensu capsule; Treatment; Effectdoi:10.3969/j.issn.1674-7860.2017.03.026慢性乙型肝炎会对患者身心健康造成严重影响,成为威胁全球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以抗病毒治疗为主,比如干扰素、核苷类药物等,但其复发率较高,且不良反应较多[1]。

苦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苦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

苦参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疗效及其作用机制研究暴秀兰;尹桂华【摘要】Objective 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and its therapeutic mechanism of matrine injec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 58 patients with chronic hepatitis B cirrhosis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Based on the general support therapy,observation group plus matrine injection, comparison of liver function, hepatic fibrosis in two groups after 8 weeks treatment. Results The liver function, liver fibrosis relief were improved in observation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had significant difference ( P<0 .05 ) . Conclusion Combined with Matrine Injection under the normal treatment would contribute to the recovery of liver function in the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c cirrhosis. Its mechanism is probable by affecting the expression of peripheral mononuclear cell IL-10 and regulating proinflammatory and anti-inflammatory balance of body.%目的:观察苦参注射液对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58例慢性乙型肝炎性肝硬化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在一般支持治疗的基础上,观察组加用苦参注射液,治疗8周后,比较两组肝功能、肝纤维化指标.结果观察组肝功能改善显著,肝纤维化减轻,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有助于肝炎性肝硬化患者的肝功能恢复,有较好的临床效果.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外周单核细胞IL-10表达、调节机体促炎抗炎平衡而实现的.【期刊名称】《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年(卷),期】2014(000)006【总页数】3页(P780-782)【关键词】苦参注射液;乙型肝炎性肝硬化;IL-10【作者】暴秀兰;尹桂华【作者单位】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北华大学附属医院,吉林吉林 13201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肝硬化主要致病因素是乙肝病毒传播,其中30%可发展成慢性肝炎,并可转变成肝硬化.肝硬化是慢性、进行性弥漫性肝病,是慢性肝病发展的晚期阶段,以肝脏组织弥漫性增生、形成再生结节和假小叶为病理特征,临床上出现肝功能减退、门脉高压及各种并发症.乙型肝炎发病机制非常复杂,目前已有学者研究认为:宿主免疫功能紊乱是其病理损伤的主要原因,其中乙肝免疫异常有部分原因与细胞因子有关[1],所以获得性免疫系统在乙肝的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临床治疗肝炎肝硬化的药物有干扰素、核苷类、护肝降酶药物等.本文主要探讨苦参注射液对慢性肝炎性肝硬化的临床效果及其机制.苦参是豆科多年生木本植物,是传统中药,据《本草纲目》记载:“苦参性咸味苦,具解毒、清热、利湿、祛风燥湿、杀虫等作用.”氧化苦参碱是从生药苦参、苦豆子及广豆根中提取的生物碱,具有多种药理作用.近 5 a的文献显示:苦参及其有效成分具有抗HBV及HCV、改善肝细胞功能、抗肝纤维化、调节免疫功能及抗细胞凋亡的作用[2].1.1 临床资料北华大学附属医院2012年3月—2014年7月住院治疗的58例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其中,男性38例,女性20例,年龄30~60岁,平均(40±9.1)岁,符合2000年西安会议《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肝硬化诊断标准[3],具有典型肝硬化临床表现并有以下指标:1)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e抗原(HBeAg)或HBV-DNA检测为阳性;2) 谷丙转氨酶(ALT)正常或升高.1.2 治疗方法对照组根据病情采用一般处理,如使用维生素C、门冬氨酸钾镁等.观察组在常规保肝、对症、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苦参注射液,600 mg/次,1次/d,3个月为一个疗程,连续治疗两个疗程.1.3 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1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比较差异不显著,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明显低于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比较改变明显,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 ).结果显示:苦参注射液有保护肝细胞受损的作用.见表1.2.2 两组外周单核细胞中IL-10mRNA检测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IL-10mRNA无差异.治疗后,观察组IL-10mRNA水平上升,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IL-10mRNA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慢性乙型肝炎反复发作时,肝细胞广泛变性和坏死,肝脏肝小叶正常结构和血管解剖破损,同时肝脏组织被破坏后引发大量肝脏肝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病变不断发展,肝脏逐渐变形、变硬,肝功能也进一步降低,继而发展为肝硬化.乙型肝炎病毒在体内持续感染与病毒和机体免疫两个因素有关.苦参注射液具有抑癌、抗病毒、抗肝纤维化、调节机体免疫功能、保肝护肝等功效[4].苦参的有效成分在临床上具有清热利湿、散结止痛、凉血解毒等作用.苦参素通过诱导干扰素和多种细胞因子的产生,调节免疫并干扰HBV-DNA的合成,从而实现抗病毒作用.陈伟忠等[5]研究显示:苦参碱能有效降低大鼠血清丙氨酸转氨酶、透明质酸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说明苦参碱确实有保护肝细胞、减少肝细胞坏死的作用.马永虹[6]通过对SD大鼠肝硬化模型注射苦参碱注射液发现,苦参碱可以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抑制胶原合成,并能抑制单核-吞噬细胞功能、减少氧化应激反应,发挥防治肝纤维化和保护肝细胞作用.肝纤维化是肝脏受到各种致病原侵袭时引起的肝脏损害和炎性反应,肝组织免疫系统同时被激活,进行组织修复.肝纤维化是这种组织修复过度及失控时,肝组织内细胞外基质过度增生从而导致肝脏结构和肝功能异常改变的一种病理过程.陈宇玲等[7 ]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纤维化研究提示:苦参注射液有抗纤维化作用,能延缓肝纤维化进展,可能通过以下机制发挥作用[8-9 ]:1)抑制成纤维细胞前胶原mRNA的表达;2)抑制肝星状细胞激活及成纤维细胞增生;3)抑制转化因子β1 (TGF-β1)分泌,达到减少细胞外基质的生成与沉淀、促使胶原降解的目的,从而减轻肝纤维化的进程.IL-10是由Th2细胞分泌的含有160个氨基酸的细胞因子,可以抑制Th1细胞的增殖和免疫反应,中和细胞外病原体,诱导B细胞MHC-Ⅱ型抗原的表达,抑制机体的抗病毒效果.通过以上研究可以发现:苦参注射液的有效成分苦参碱、氧化苦参碱等生物碱进入肝细胞过程无需外源性能量辅助,对肝细胞负担小,同时可使受损的肝细胞磷脂序贯排列恢复正常,帮助肝细胞膜恢复正常流动性[10].苦参注射液对IL-10影响大,说明苦参注射液调整机体免疫功能的核心是IL-10,通过促进Th2细胞、抑制Th1细胞增殖、阻止细胞因子过度表达而发挥作用,该过程有增强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功能.也有学者认为:苦参注射液是通过IL-10分泌的增强,反馈性增强Th1型细胞因子分泌,该过程以细胞免疫应答为主[11].张宏宇等[12]对不同肝病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检测发现,Th细胞功能变化与肝炎的进程有关,IL-10可能参与肝细胞损伤过程.由此可见,苦参注射液有助于肝炎肝硬化患者的临床治疗.【相关文献】[1] 杨子安,吕建南,何秀岩,等.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 Fα、IL-6和IL-8检测及临床意义[J].黑龙江医药科学,2005,28(5):39.[2] 张友祥,张佳发,刘龙民.苦参及其有效成分治疗病毒性肝炎作用机理的研究进展[J].上海中医药大学学报,2001,15(2):63-65.[3] 中华医学会传染病与寄生虫病学分会和肝病学分会.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J].中华肝脏病杂志,2000,8(6):324-327.[4] 石磊.复方苦参注射液在GP方案化疗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1,5(21):64-65.[5] 陈伟忠,张俊平,许青,等.苦参碱对实验性大鼠肝纤维化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6,17(5):424-426.[6] 马永虹.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丙肝肝纤维化的临床观察[J].中国实用医药,2013,8(6):160-162.[7] 陈宇玲,林矫,骆小敏,等.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肝炎性肝硬化的疗效观察[J].现代医学,2012,12(5):53-54.[8] 宋健,张兴荣,朱梁,等.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及Ⅲ型原胶原mRNA表达的影响[J].第二军医大学学报,1999,20(6):356-358.[9] 朱梁,宋健,张兴荣,等.苦参素对成纤维细胞增殖、形态学及转化生长因子β1的影响[J].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2000,19(6):461-462.[10] 陈秀清.复方苦参注射液治疗丙型肝炎肝硬化的临床疗效及其机制研究[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4,29(5):527-531.[11] 高志星,尤龙,季万胜,等.苦参素防治肝纤维化的实验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2009,21(11):276-278.[12] 张宏宇,何梅芳,芮冬姝,等.不同肝病女性患者外周T淋巴细胞亚群及Th1和Th2细胞因子的差异[J].广东医学,2014,35(3):206-208.。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BV标志物的影响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BV标志物的影响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BV标志物的影响刘腊香;杨志勇;秦如松【期刊名称】《实用肝脏病杂志》【年(卷),期】2004(007)003【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6和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的影响.方法将47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轻度28例、中度17例、重度5例)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月、6月后采集静脉血作TNF-α、IL-6、HBV标志物和肝功能的检测.结果慢性乙型肝炎肝损害的程度与血清INF-o、IL-6水平密切相关,肝损害越重其值升高越明显.经苦参素胶囊治疗3个月后,其值下降明显,与治疗前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肝损害较轻者变化不明显,治疗前后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用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eAg、HBV DNA 转阴率较低,但肝功能复常率均在80%以上.结论苦参素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炎性细胞因子INF-α、IL-6水平,从而保护肝细胞膜的稳定性,有较好的降酶退黄作用,但单用苦参素胶囊对HBV标志物的影响则不甚理想.【总页数】3页(P153-155)【作者】刘腊香;杨志勇;秦如松【作者单位】4321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传染科;4321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传染科;432100,湖北省孝感市中心医院传染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苦参素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白癜风患者血清IL-6、IL-8及IL-17的影响[J], 张翠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10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J], 张伟英;杨利华;卓凌;林赛金3.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IL-8对肝纤维化及肝功能的影响 [J], 孙永年;龚守军;徐斌;黄祝青4.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 [J], 汪长生;宋近春5.清热利湿和疏肝健脾法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IL-6、IL-8及TNF-α的影响[J], 邱梅;周大桥;周小舟;郑晓瑛;高辉;漆艳平;徐文军;郑颖俊;饶伟良;徐韶敏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和TNF-α的影响汪长生;宋近春【期刊名称】《皖南医学院学报》【年(卷),期】2005(024)004【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方法 54例慢性乙肝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和苦参素组,常规组给予一般护肝、支持及对症治疗,苦参素组另加苦参素胶囊.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3个月检测患者血清IL-6、TNF-α值及肝功能指标(ALT及TBIL).结果治疗后两组IL-6、TNF-α水平及肝功能值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苦参素组较常规组下降更为明显(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胶囊能显著降低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α、IL-6水平,具有较好的抗肝脏炎症作用.【总页数】3页(P262-264)【作者】汪长生;宋近春【作者单位】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感染科,安徽,芜湖,241001;皖南医学院附属弋矶山医院,感染科,安徽,芜湖,24100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苦参素胶囊联合窄谱中波紫外线对白癜风患者血清IL-6、IL-8及IL-17的影响[J], 张翠2.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NF-α、IL-6和HBV标志物的影响 [J], 刘腊香;杨志勇;秦如松3.IFN-α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TNF、IL-6和IL-4水平的影响 [J], 陈焰;田德英;张振钢4.恩替卡韦联合复方甘草酸苷对慢性乙肝患者HBe Ag转阴及血清TNF-α、TGF-β_1水平的影响 [J], 庄慕云5.清热利湿疏肝健脾法对慢性乙肝患者血清IL-6 IL-8 TNF-α的影响 [J], 徐文军;邱梅;漆艳平;饶伟良;郑颖俊;徐韶敏;贺劲松;李成宾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张秀琴;马华芳
【期刊名称】《时珍国医国药》
【年(卷),期】2003(14)7
【摘要】目的 :观察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功能恢复情况和乙肝病毒的抑制作用。

方法 :所有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用苦参素胶囊口服治疗 3个月后 ,观察其肝功能和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变化。

结果 :苦参素胶囊治疗组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谷丙转氨酶恢复正常明显 ,总胆红素恢复正常明显 ,HBV- DNA转阴达 46.1 5%。

结论 :苦参素胶囊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对肝功能恢复有明显效果。

【总页数】2页(P407-408)
【关键词】慢性乙型肝炎;苦参素胶囊;乙肝清热解毒片
【作者】张秀琴;马华芳
【作者单位】湖北省黄石市中心医院;湖北省黄石市政府医务室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259
【相关文献】
1.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和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陈建杰;唐苾芯;高月求;乐敏;张斌;王灵台
2.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序贯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2例疗效观察 [J], 粱海
林;聂苑霞;李琴;孙振广;张潇
3.苦参素联合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长期疗效观察/博尔泰力联合无环鸟苷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0例近期疗效观察/两组抗乙型肝炎病毒药物的成本——效果分析/胸腺肽Tα1对乙型肝炎患者细胞因子的影响 [J],
4.苦参素胶囊联合阿德福韦酯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吕明磊;刘琴;贾秋龙
5.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彭军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张伟东;李继友;叶晓斌;杨继雄【期刊名称】《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年(卷),期】2006(5)6【摘要】目的评价苦参素注射液(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慢乙肝)的临床疗效.方法 159例慢乙肝患者分两组,治疗组86例用苦参素600 mg静脉滴注,对照组73例用甘草酸二铵(甘利欣)150 mg静脉滴注,两组均每日1次,疗程为2个月.分析两组治疗前后肝功能、乙肝病毒DNA(HBV-DNA)恢复情况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的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复常率分别为81%和84%(P》0.05),而在血清总胆红素复常率上治疗组(76%)高于对照组(63%)(P《0.05);在乙肝e抗原(HbeAg)阴转率治疗组和对照组分为15%和11%(P》0.05),在HBV-DNA阴转率治疗组(43%)明显高于对照组(12%)(P《0.01).结论苦参素治疗慢乙肝安全、有效、有一定抗乙肝病毒作用,值得在基层医院推广应用.【总页数】1页(P737)【作者】张伟东;李继友;叶晓斌;杨继雄【作者单位】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惠东县人民医院,广东,惠东,5163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相关文献】1.苦参素胶囊治疗低病毒载量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临床疗效分析 [J], 肖苗苗2.苦参碱联合还原型谷胱甘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重度黄疸的临床疗效分析 [J], 张辉;杨永俊;朱金山3.苦参碱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J], 王永杰;荣幸;朱景丽4.慢性乙型肝炎应用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胶囊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 [J], 王宏伟;侯丽娟;李伟伟;段树鹏;申保生;宋新文5.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分析 [J], 龙翔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周锐峰;何盛华【期刊名称】《四川省卫生管理干部学院学报》【年(卷),期】2006(25)3【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注射液联合苦参素胶囊序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6个月的临床疗效.方法:6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苦参素葡萄糖注射液0.6克静脉滴注1个月后采用苦参素胶囊200毫克,1日3次,共用5个月,总疗程6个月,采取序贯治疗.另选择4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一般保肝退黄治疗6个月作为对照.结果:两组在改善症状、体征和恢复肝能方面效果均明显(P>0.05),苦参素组HbeAg和HBVDNA在治疗3个月和6个月后,阴转率分别是38.2%、35.3%、54.4%、50%,高于对照组12.5%、7.5%、17.5%、12.5%(P<0.01),治疗组6个月时HbeAg和HBVDNA阴转率均较3个月时高(P<0.05),治疗组HbeAg,抗Hbe血清转换率41.1%,除个别病人治疗初期有胃胀,胃部不适症状外,未见有其他不良反应.结论: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有确切疗效,疗程长(6个月)其疗效会更满意,且易于接受.【总页数】2页(P172-173)【作者】周锐峰;何盛华【作者单位】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61;成都市传染病医院,四川,成都,61006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48周疗效观察 [J], 任维鑫;柳梅;焦健2.α-干扰素联合苦参素治疗 HBeAg 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李伟红3.恩替卡韦联合苦参素治疗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李小芬4.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J], 谢仁江5.替诺福韦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J], 孙菲;纪相芬;苏维玮;王经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对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苦参素对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苦参素对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赵皓;李卫国;赵磊
【期刊名称】《医药论坛杂志》
【年(卷),期】2008(29)7
【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对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将240例患者分为肝胆湿热型、肝郁脾虚型、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瘀血阻络型5组,在
常规护肝基础上加用苦参素制剂,前60天静脉滴注,1次/d,后120天为口服,3次/d;观察肝功能,HBeAg、HBV-DNA,不良反应。

结果肝胆湿热型组有效率90.3%,肝郁脾虚型组有效率85.8%,肝肾阴虚型组有效率73.7%,脾肾阴虚型组有效率38%,瘀
血阻络型组有效率57.1%,前两组明显高于后两组(P<0.05);HBV-DNA含量变化前三组明显优于后两组(P<0.05)。

结论苦参素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早期的有效药物。

【总页数】2页(P95-96)
【关键词】苦参素;乙型肝炎;证型
【作者】赵皓;李卫国;赵磊
【作者单位】驻马店市中心人民医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
【相关文献】
1.苦参素注射液对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王邦才;贺娟;许兴国;张
永兴;何伟芳;朱奇雄;李桂春
2.慢性乙型肝炎中医证型与苦参素的疗效关系 [J], 孙尚洪
3.聚乙二醇干扰素α-2a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不同证型的疗效观察 [J], 周萍;朱肖鸿
4.复方黄根颗粒对不同证型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黄彬;李益忠;张红星;涂燕云;覃文惠;邓家刚;邓静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疗效观察
薛桂芹;马文娜
【期刊名称】《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年(卷),期】2004(016)003
【摘要】2000年5月至2002年6月,笔者用宁夏绿谷药业有限公司生产的纯中药制剂苦参素注射液治疗乙型肝炎肝硬化62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总页数】2页(P1-2)
【作者】薛桂芹;马文娜
【作者单位】临沂市人民医院,山东,临沂,276000;临沂市妇幼保健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12.6+2;R575.2
【相关文献】
1.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40例疗效观察 [J], 朴永焕
2.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段树鹏
3.苦参素注射液联合重组人干扰素α-2b治疗84例HBeAg阳性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李晓飞
4.硫普罗宁联合苦参素注射液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合并脂肪肝140例疗效观察 [J], 朴永焕
5.苦参素注射液与核苷类似物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观察 [J], 叶扬;钮志林;徐密琴;高胜利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苦参素治疗60例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陈先礼;王崇国【期刊名称】《南昌大学学报(医学版)》【年(卷),期】2005(045)001【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CHB)的临床疗效.方法 120例CHB,随机分为A、B二组.A组采用苦参素治疗;B组采用胸腺肽,疗程6个月.结果治疗6个月后A组ALT复常率及HBeAg、HBV DNA阴转率分别为85.00%、31.67%、33.33%,B组分别为61.67%、15.00%、16.67%(P<0.05)、A组血清中透明质酸(HA)、层粘蛋白(LN)、IV胶原(IVC)及TGF-β含量分别下降为133.26±43.82、146.45±21.62、75.34±25.26及5.56±2.36,B组分别下降为151.10±51.57、158.15±32.22、86.33±24.82及6.64±2.27 (P<0.05).结论苦参素有明显抗病毒、抗纤维化及保肝作用.【总页数】3页(P76-77,80)【作者】黄以群;林珍辉;许正锯;陈先礼;王崇国【作者单位】解放军第180医院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福建,泉州,362000;解放军第180医院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福建,泉州,362000;解放军第180医院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福建,泉州,362000;解放军第180医院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福建,泉州,362000;解放军第180医院南京军区临床肝病中心,福建,泉州,362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相关文献】1.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赵辉2.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 [J], 武金银3.阿德福韦酯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3例临床疗效观察 [J], 原保贝4.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安全性评价 [J], 谢仁江5.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52例临床疗效观察 [J], 丁银林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

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疗效分析周怀兵;胡咏梅【期刊名称】《临床医学工程》【年(卷),期】2014(000)007【摘要】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clinical effects of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oxymatrine and entecavir for the hepatitis B cirrhosis. Methods 80 patients with hepatitis B cirrhosis in our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and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with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treated with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oxymatrine and entecavir for the hepatitis B cirrhosis, while the control group received entecavir treatment only. The basic function of the liver and and the recovery status were observed in both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 Results The general liver function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after treatment were significantly restored. But the ALT and AST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better, with a few adverse reactions. As for the impact on HBeAg, the HBeAg seroconversion rates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85%, 55%. The serum markers of l iver fibrosis, HA, LN, PCⅢ, CⅣ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and the control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different before and after the treatment. The experimental group had better curative efficacy. Conclusions The combined treatment of oxymatrine and entecavir is more effective for the hepatitis B cirrhosis than the entecavirtreatment.%目的:探讨苦参素联合恩替卡韦治疗乙肝后肝硬化的临床效果。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观察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观察

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39例临床观察郭伟;孙海涛【期刊名称】《实用全科医学》【年(卷),期】2004(2)4【摘要】目的观察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 3 9例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予以苦参素胶囊 0 .2g口服 ,3次 /日 ,3个月 ;或者予以苦参素注射液 10 0ml静滴 ,1次 /日 ,15天 ,后改苦参素胶囊 0 .2g口服 ,3次 /日 ,75天。

观察治疗前后肝功能 ,HBV -M ,HBV -DNA ,及WBC变化。

结果肝功能复常率为 64 .9% ,HBeAg阴转率为 3 8.5 % ,HBV -DNA阴转率为 30 .8% ,WBC >4.0× 10 9由治疗前为 7例治疗后为 3 0例。

结论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可明显改善肝功能 ,抑制乙肝病毒复制 ,并提高机体免役状态 ,提高血清白细胞数量。

【总页数】2页(P324-325)【关键词】苦参素;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病毒复制;HBV;肝功能【作者】郭伟;孙海涛【作者单位】安徽省宿州市中医院肝胆科【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12.62【相关文献】1.拉米夫定联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J], 李红2.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王飞;王进义;吴陆新;张站利3.干扰素α和胸腺肽α1联合苦参素及拉米夫定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疗效观察 [J], 王飞;王进义;吴陆新;张站利4.加味黄芪建中冲剂配合苦参素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临床观察 [J], 魏兆勇;张分明5.苦参素联合复方甘草酸治疗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临床观察 [J], 宋觉非;左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DNA阴转的影响

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DNA阴转的影响

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 HBV DNA阴转的影响王岭;张均倡;申高洪;李春涛;李野平【期刊名称】《中西医结合肝病杂志》【年(卷),期】2005(015)004【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对HBeAg阴性而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HBV DNA阴转的影响.方法:根据肝功能有无异常、HBV DNA的对数值是否<6进行分层,并按2∶1的比例随机分组:治疗组69例,口服苦参素胶囊200mg+参柴颗粒5g,对照组33例,仅口服参柴颗粒5g,均每日3次,3个月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分别于治疗前、治疗3个月末、治疗6个月末及停药后6个月各检测1次HBV DNA、HBV-M.结果:治疗3个月、6个月及随访6个月的HBV DNA阴转率:①治疗组分别为23.19%、44.93%、50.72%,较对照组的12.12%、21.21%、24.24%要高,P值分别为0.293、0.036、0.02;②HBV D NA对数值<6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26.92%、53.85%、61.54%,明显较对照组的8.00%、20.00%、24.00%要高,P值分别为0.106、0.011、0.004;③肝功能异常的患者中,治疗组分别为37.93%、65.52%、79.31%,明显较对照组的14.29%、28.57%、42.86%要高,P值分别为0.22、0.051、0.041.结论:苦参素胶囊对此类患者中HBV DNA对数值<6的患者或/和肝功能异常者能产生较好的抗HBV作用,疗程延长到6个月,疗效更明显,停药后仍有持久疗效.【总页数】2页(P238-239)【作者】王岭;张均倡;申高洪;李春涛;李野平【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广东省中医院珠海医院,广东,珠海,519015【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HBeAg阴性HBV DNA阳性HBV感染者血清HBV DNA与ALT关系之探讨[J], 安林勇;张涛;陈晓磊;沈洋;李永霞2.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组织HBV cccDNA、总HBV DNA与血清HBV DNA的相关性及其与临床的关系 [J], 饶敏;陆伟;张占卿;张小楠;曹婕3.HBV感染者HBV-DNA阳性血清HBeAg阴性的影响因素 [J], 朱江4.HBeAg阴性HBV DNA阳性慢性HBV感染者治疗的预测分析 [J], 刘洪波;单洪;王宁5.HBeAg阴性和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HBV DNA水平与肝组织炎症的关系[J], 李仕周;蒋永芳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TNF -α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TNF -α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TGF-β1、TNF -α及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孙永年;黄长形;黄祝青【期刊名称】《武警医学》【年(卷),期】2003(014)009【摘要】目的探讨苦参素在慢性乙型肝炎中抗肝纤维化的作用机制.方法采用ELISA和RIA方法对治疗Ⅰ组(对照组)和治疗Ⅱ组(苦参素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3月后的慢性肝炎轻度、中度、重度及肝硬化患者171例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透明质酸(HA)、Ⅲ型前胶原(PcⅢ)、Ⅳ胶原(C-Ⅳ)、层连蛋白(LN)含量进行测定,并设立30例健康献血人员作为正常组.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TGF-β1、TNF-α、HA、PcⅢ、C-Ⅳ、LN均不同程度的升高,与正常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治疗Ⅱ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5或P<0.01),并与治疗Ⅰ组在慢性肝炎中度、重度、肝硬化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或P<0.01).结论苦参素具有逆转肝纤维化的作用,有部分机制通过抑制TGF-β1、TNF-α的分泌,并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总页数】4页(P531-534)【作者】孙永年;黄长形;黄祝青【作者单位】武警上海总队医院传染科,上海,201103;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西安,710038;武警上海总队医院传染科,上海,201103【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5【相关文献】1.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J], 阳欣科;曾慧;鲁德生2.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J], 李艳华;何春辉;罗祖军;王强;徐凤3.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的影响 [J], 王英;林小玲;张福华4.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影响的研究 [J], 管仁方5.苦参素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肝纤维化指标及细胞因子的影响 [J], 黄庆松;王朝;孙成山;招翔;钟凤山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9第16卷 第1期 2014 年 1 月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JOURNAL OF LIAONING UNIVERSITY OF TCMVol. 16 No. 1 Jan .,2014高,对发生以上差别的原因进行分析,主要同各项研究中所采用的不同化疗方式、样本等因素有关系,所以需要对协同作用所发生的有关机制进行深入的研究,使其能更好的进行临床治疗。

◆参考文献[ 1 ] 任建鸿,王红,刘丽梅,等.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NP 方案化疗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10,12 ( 17 ):1111-1113.[ 2 ] 潘沛,吴岩,王蓉,等. 康莱特注射液在Lewis 肺癌中对肿瘤生长及EGFR 蛋白表达的影响[ J ] .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2010,13 ( 1 ):1222-1224.[ 3 ] Morikana K,Hosokawa M,HamaddJ. Possible participation oftumoricid-al macrophage inthe therapeutic dffect of bieomycin on a trans plantable rat fibrosaroma[ J ] . Cancer Research, 2001,10 ( 10 ):12-15.[ 4 ] 王弘锦,王凤岭,仇新军,等. 康莱特注射液联合放疗老年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J ] .河北医药,2011,9 ( 5 ):1444-1446.[ 5 ] 仇新军,王弘锦,王凤岭,等. 长春瑞滨联合康莱特治疗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J ] .河北医药,2011,1 ( 6 ):1902-1904.[ 6 ] 王凤岭,王弘锦,仇新军,等. 康莱特联合全身化疗对老年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观察[ J ] . 河北医药,2011 ( 7 ):1000-1002.苦参素胶囊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高甲胎蛋白影响研究赵世印1,2,李芳1,谭华炳1(1.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感染性疾病科,湖北 十堰 442000;2.湖北省房县红塔镇卫生院内科,湖北 房县 442100)摘 要:目的:探讨苦参素胶囊对乙型肝炎后肝硬化(LC)患者高甲胎蛋白(AFP)的影响。

方法:选择54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高AFP 患者,临床排除原发性肝癌(HCC),数字法随机分为苦参素胶囊治疗组27例和对照组27例。

治疗组、对照组常规给予恩替卡韦、安络化纤丸、阿托莫兰治疗,治疗组加用苦参素胶囊。

治疗观察周期10个月,或以确诊原发性肝癌(HCC)为治疗终点。

观察2组发生HCC 的例数和症状变化,以及AFP、HA、LN、HBV-DNA 变化。

结果:① 发生HCC 的例数和症状体征变化:治疗组HCC 发生率、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肝区不适、腹胀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

② AFP、ALT、LN、HA、HBV-DNA 变化:治疗组AFP、LN、HA、HBV-DNA 低于对照组,具有显著差异(P <0.05)。

结论:对慢性乙肝LC 高AFP 患者动态监测AFP,对HCC 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苦参素对慢性乙肝后肝硬化高AFP 患者发生HCC 具有一定作用。

关键词:乙肝肝硬化;原发性肝癌;甲胎蛋白;苦参素;影响中图分类号:575.2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2X (2014) 01- 0179- 03收稿日期:2013-06-11作者简介:赵世印(1963-),男,湖北房县人,副主任医师,研究方向:内科临床。

通讯作者:谭华炳(1963-),男,湖北房县人,教授、主任医师,学士,研究方向:肝病临床、科研、教学工作。

E-mail:renmthb@。

Study of Impacted Effects of High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with Liver Cirrhosis of Hepatitis B by Marine CapsulesZHAO Shiyin 1,2,LI Fang 1,TAN Huabing 1(1.Department of Infectious Disease,Renmin Hospital Affiliated to Hubei Medical University,Shiyan 442000,Hubei,China;2.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Hongta Town Health Center,Fangxian 442100,Hubei,China)Abstract: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impacted effects of high alpha-fetoprotein(AFP)in patientswith liver cirrhosis of hepatitis B by Marine Capsules. Methods :A total of 54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of hepatitis B were randomly divided to treatment group(n =27)and control group(n =27). Both groups were given entecavir,Anluohuaxian Capsule and reduced glutathione,and the treatment group added Marine Capsules. The period of treatment was 10 months,and the diagnosis of 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HCC)was also regarded as the endpoint. And then,the incidence rate of HCC and symptoms change were observed,and AFP,HA,LN and HBV DNA were measured. Results :① Incidence rate of HCC andsymptoms change:in treatment group,the incidence rates of HCC,liver pain and hepatomegaly wer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P <0.05). ② Changes of AFP,ALT,LN,HA,HBV-DNA:AFP,LN,HA and HBV-DNA in treatment group were obviously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group(P <0.05). Conclusions :Dynamic monitor of the AFP in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s B cirrhosis had important significance for early discovery,early diagnosis and early treatment on HCC. Marine had preventive effect on the incidence rate of HCC on high alpha-fetoprotein in patients with post-hepatitis B cirrhosis.Key words:liver cirrhosis of hepatitis B;primary hepatic carcinoma;alpha-fetoprotein;Marine;effect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1.065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1.065网络出版时间:2014-01-02 20:05网络出版地址:/kcms/doi/10.13194/j.issn.1673-842x.2014.01.065.html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16卷我国原发性肝癌(primary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发病率近年来上升明显。

HCC 发病率居于恶性肿瘤第5位,病死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3位,目前我国的发病人数约占全球的55%[1],而且发现时大多为中晚期HCC。

HCC起病隐匿,早期缺乏典型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旦B超、CT以及MRI检出肝脏肿块,并行肝穿刺病理学检查,确认为HCC时,往往已发展成中、晚期癌,病程已不可逆转,治疗效果与预后极差[2]。

病灶的根治性切除仍是HCC治疗的最优先选择[3]。

HCC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显得十分重要。

HCC的发展分为亚临床前期、亚临床期、临床期3个阶段。

在HCC的亚临床前期、亚临床期发现和治疗是防治HCC的关键,选择敏感的HCC监测指标十分关键。

因此,十分强调HCC的早期筛查和早期监测。

常规监测筛查指标主要包括血清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和肝脏超声检查(ultrasonic examination,US)[4]。

我国80%以上的HCC发生在肝硬化(liver cirrhosis,LC)基础上,LC自然病程发展到HCC阶段需要10~20年[5],预防LC发展至HCC是LC防治的重点。

本文关注一组高AFP、无HCC证据的LC患者,在恩替卡韦抗病毒、安络化纤丸抗纤维化的基础上,通过苦参素胶囊治疗,观察其AFP变化及发展至HCC的比率。

1 资料与方法1.1医学伦理本研究得到湖北医药学院附属人民医院伦理委员会的同意,患者知情同意。

1.2检测设备美国GE Lightspeed 16层螺旋CT、美国GE Signa 1.5T高场超导型磁共振、ABI7000实时荧光定量PCR仪、Cobas e411电化学发光全自动免疫分析系统、罗氏/日立MODULAR ANALYTICS SWA、Sysmex CA1500全自动凝血分析仪、全自动双探头放射免疫γ计数器(上海原子核研究所四环仪器一厂)。

1.3入组条件(1)乙型肝炎后LC符合《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2010年版)》[6]《传染病学》[7]诊断标准;(2)AFP高于正常值(AFP检测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3)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35 μmol/L,凝血酶原活动度(Prothrombin activity,PTA)>60%,排除慢性肝衰竭(chronic liver failure,CLF)。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