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近年居民储蓄过快增长的原因及建议

合集下载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

中国城市居民储蓄率的影响因素分析近年来,中国城市居民的储蓄率仍然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

根据最近发布的数据,2019年全国城镇居民储蓄率为38.6%,比上年提高了0.9个百分点。

然而,这个高储蓄率背后又隐藏着哪些影响因素呢?本文将会从多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收入水平影响着储蓄率首先,人们的储蓄率很大程度上受到收入水平的影响。

收入水平越高,居民在储蓄上的余地就越大。

因为收入有保障才会有更大的机会去进行储蓄,而不会被其他紧急的事情所影响,例如生病、事故等等。

此外,有更多的收入也可以带来更多的理财机遇,使人们更愿意去储蓄和投资。

同时,收入水平也与社会阶层紧密相关,属于高社会阶层的人们有更多信仰的投资机会、更加了解风险等等,因此储蓄率也会随之而上升。

二、房贷支出影响下的储蓄率其次,房贷支出也是影响储蓄率的重要因素。

现在不少城市的房价已经十分昂贵,不少拥有一套房子的人们都需要还房贷。

这种支出对于许多人来说是非常庞大的,因此他们的储蓄率自然就会受到很大程度的影响。

此外,在购房之后,有不少人选择了把存款投入到房屋的装修等方面,也会带来大量的支出,增加了人们的经济负担,影响着他们的储蓄行为。

三、教育支出也会影响储蓄率教育支出对于每个家庭来说都是必然的消费,这不仅是一项巨大的支出,而且是一项长周期的支出。

在城市中,由于竞争的激烈,很多父母会将自己的孩子送到从小开始学习各种课程的机构,弥补公立学校的不足。

这种教育支出也会对家庭预算产生很大的消费压力,影响金融储蓄的大小。

四、人们的支出习惯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在储蓄行为中,每个人的消费支出习惯占有很大的比重。

这些支出是影响储蓄率的一大因素。

过多的购物和撞衫,不惜花大量的钱去维护生活质量,也让许多人在储蓄上面的余地变得极小。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价值观和消费习惯,这也是造成储蓄率差异的重要原因。

例如在一些特定社会群体中,比如内向群体和一些爱好文化娱乐等消费群体,他们的收入虽然较少,但是储蓄能力也非常强,他们的储蓄率也普遍较高。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分析

我国居民高储蓄的原因分析
∞ 莹 ¨
蠡 薤
当 i 刁 1 代 论 匕 坛
—■■r 0 N

居民储蓄是一国经济循环 过程中投资资金的重要来源 , 居 民储蓄与经济增长之间存 在着相互促进的关系 , 居民储 蓄可以 转化为投资对经济增长起到拉 动作用 , 而 经济增长使得居民的 收入水平得到提高 , 从而促进居 民储 蓄的增加 。但居民储蓄的 增加却相对降低了 自身消费的比重 ,进而又抑制了经济增长 。 从长远 来看国民经 济的持续发展 , 离不开稳 定的储蓄 , 但又不 能有过 量的储蓄 , 储蓄需 要有一个适度 的规 模 , 与经济 发展水 平相适应。 改革开 放以来 , 随着社会 和经济的 发展 , 我国居 民收入水 平有 了很大 的提高 ; 同时我国居民储蓄的数量和比 率也 有了很
看 ,我 国的居民储蓄存款 从 1 9 7 8年的 2 1 0 . 6 亿 元增加到 2 0 0 8
年的 2 1 7 8 8 5 亿元 。3 0 年 内增加了 1 0 3 7倍 , 平均年 增长 速度为
2 6 . 5 %。最高的年份是 1 9 8 0年 , 储蓄增长率高达 4 2 . 1 7 %, 1 9 9 6 年 以来我国城 乡居民的储 蓄增长率也有所下降 , 1 9 9 9 年下降到 1 1 . 6 4 %, 2 0 0 0年下降到 7 . 9 0 %。2 0 0 0年 以后 , 中国储蓄快速增 长的主要特点是 ,居民储蓄增长率虽有所下降但仍平 稳增 长。 其 中定期储蓄占多数比重 , 并且不断攀升。从增长速度看 , 我 国 居 民储 蓄存款的增长 明显快于 G DP的增长 ,我 国的 G DP从
C ■ ■ O ■ ■ N ■ ● ● T ● ■ EM ■ ■ ■ ■ P ■ ■ O ■ ■ R ■ ■ A ■ ■ R ■ ● Y ■ ■ EC ■ ● ● O ■ 一 N O M r C 0 S ■ ■ ■ ● ● ■ ■ ■ _ ■ ■ ■ ■ ■ _ ■ ■ _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分析报告居民储蓄存款说到底是一种金融行为,反映着居民的金融意识和金融行为习惯。

从宏观层面看,储蓄存款对于国家经济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作用。

本文将从居民储蓄存款意义、储蓄存款总体情况、储蓄存款行为的影响因素、未来趋势以及政策建议等方面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进行深入分析。

储蓄存款对居民个人和国家经济都有重要意义。

对于个人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保障个人的消费能力和生活品质,同时具备投资和创业的能力;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储蓄存款可以为金融供给提供有力支撑,帮助经济稳定增长和资金融通。

从储蓄存款总体情况来看,中国居民储蓄存款持续稳定增长。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89.8万亿元,同比增长了8.7%。

尤其是农村地区的居民储蓄存款增速更快,农村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了45.6万亿元,同比增长了9.2%。

这表明居民储蓄存款已经成为中国金融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首先是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财务状况。

收入水平高的个人和家庭往往更有能力进行储蓄存款。

其次是利率水平。

较高的储蓄存款利率可以刺激居民进行储蓄,相反,较低的利率则可能导致居民选择其他投资方式。

此外,金融稳定性和信用环境也会对居民储蓄存款行为产生影响,良好的金融稳定和信用环境可以增强居民对储蓄存款的信心。

最后,金融教育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拥有金融知识和意识的居民更容易形成长期的储蓄存款习惯。

未来,居民储蓄存款行为可能会面临一些挑战和变化。

首先,随着经济发展和收入水平提高,人们的消费观念可能会发生变化,倾向于更多关注享受当下而非长期储蓄存款。

其次,金融市场的发展和创新可能会提供新的投资选择,吸引部分资金从储蓄存款流向其他金融产品。

再者,随着老龄化问题的加剧,居民可能需要更多的储蓄存款来应对养老和医疗需求。

针对以上问题和趋势,政府可以出台一系列政策来引导和促进居民储蓄存款行为。

首先,提高利率水平,让储蓄存款具有更高的回报率,增加居民进行储蓄存款的动力。

储蓄存款增长措施储蓄存款增长方法

储蓄存款增长措施储蓄存款增长方法

储蓄存款增长措施储蓄存款增长方法储蓄存款的增长是保持金融体系稳定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为了促进储蓄存款的增长,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

以下是一些可能的方法:1.政策引导:政府可以通过制定有利于储蓄存款的政策来鼓励人们储蓄。

例如,降低储蓄存款的税收负担或提高储蓄存款的利率,可以让人们更愿意储蓄。

2.教育宣传:加强储蓄存款的教育宣传,提高人们对储蓄意识的认识。

政府可以通过开展金融知识普及活动,提高公众对储蓄存款的认识和理解。

3.提高金融服务质量:改善金融服务质量,提高储蓄存款的吸引力。

金融机构可以提供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储蓄存款服务,例如推出电子银行和移动支付等创新服务。

4.加强金融监管:加强对金融市场的监管和风险管理,提高公众对金融系统的信心。

这可以增加人们对储蓄存款的信任,进而促使其增加储蓄。

5.发展金融产品:金融机构可以创新开发一些具有较高收益或较低风险的储蓄存款产品,吸引更多人储蓄。

例如,定期存款、理财产品和养老金计划等。

6.支持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是经济增长和就业的重要力量,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项基金和提供贷款便利政策来支持小微企业的发展。

这将刺激小微企业的储蓄存款增长。

7.加强金融普惠:鼓励金融机构向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倾斜,为这些地区的居民提供更加便捷和多样化的储蓄存款服务。

这将促进储蓄存款在全国范围内的均衡增长。

8.培育储蓄文化:培育储蓄文化,倡导理性消费和储蓄的观念。

可以通过开展储蓄文化宣传活动和设立储蓄日等来加强人们对储蓄的认识和重视。

9.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加强国际金融合作,吸引外资流入,增加储蓄存款规模。

开放金融市场,提高金融体系的国际竞争力,进一步推动储蓄存款的增长。

10.降低消费税收:通过降低消费税收,可以鼓励人们减少消费、增加储蓄。

政府可以采取减免消费税或调整税率等方式来降低消费税收负担。

总的来说,储蓄存款的增长需要广泛参与和共同努力,需要政府、金融机构和公众共同发挥作用。

政策引导、金融服务质量提升、加强金融监管等多个方面的措施相结合,将有助于促进储蓄存款的增长。

16407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

16407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

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与影响背景介绍储蓄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家庭的重要财务基础。

在中国,家庭储蓄率一直保持着较高的水平,据数据显示,我国家庭储蓄率达到了国内生产总值的三分之一以上。

储蓄作为一种必要的手段,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同时对个人生活也带来了一定的保障。

但是,高储蓄率给中国的经济造成了什么影响呢?原因分析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的原因有很多。

首先,社会保障制度不完善,许多人没有稳定的养老金和医疗保障,所以不得不把大量资金储蓄起来以备不时之需。

其次,中国人普遍认为储蓄是一种传统美德,对家庭和子孙后代负责是中国文化的一部分,所以即使收入增加,也会选择将更多的资金储蓄起来,而不是增加消费支出。

此外,中国银行的存款利率非常高,而投资项目报酬率相对较低,这也导致了储蓄率的上升。

影响分析尽管高储蓄率可以为个人和国家带来一定的保障,但也会影响经济的发展。

首先,高储蓄率会导致内需不足,影响经济增长。

以中国为例,由于消费能力有限,大量产品出口到海外市场。

这不仅有利于国家外汇储备的增长,但同时也掩盖了中国内需的短板,这对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隐患。

其次,高储蓄率会导致投资项目的无收益或低收益,因此国家和企业需要通过大规模的债务融资来支持运营和发展,例如,大量基础设施的赤字投资。

如何解决为了避免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所带来的影响,需要采取有效措施。

首先,中国需要制定更完善的社会保障制度,为老年人和孩子提供稳定的医疗和养老保障。

其次,中国需要改变储蓄成为美德的观念,鼓励人们增加消费支出,支持国家发展的企业,同时倡导教育居民投资管理、财务规划等消费理念。

最后,调整银行的存款利率,更公平的政策激励人们将资金引入到高回报的项目中。

结论总之,中国家庭储蓄率过高是一个长期存在的问题,解决方法不仅涉及到政府层面,还需要经过人们自身的努力。

通过改变消费观念,完善社会保障,鼓励人们参与投资领域等方式,将家庭储蓄率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为经济健康发展和个人生活带来更好的保障和发展。

某银行储蓄发展原因分析及措施

某银行储蓄发展原因分析及措施

某银行储蓄发展原因分析及措施一、储蓄发展原因分析1.利率问题:利率是决定储蓄利益的关键因素之一、当存款利率较低时,储户的增加动力相对较小,因为他们可以寻找其他投资渠道,获取更高的回报。

2.服务不到位:银行在储蓄服务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一些支行只提供基本的储蓄业务,缺乏差异化和专业化服务,无法满足不同客户群体的需求。

3.风险意识不强:一些潜在的储户可能缺乏对金融风险的认识和理解,将资金放在银行是较为稳妥的选择。

然而,银行没有充分宣传金融知识和风险管理知识,因此,一些潜在储户选择了其他投资方式,而不是储蓄。

二、储蓄发展措施为了促进储蓄发展1.调整利率政策:银行可以考虑提高存款利率,使储蓄对储户更具吸引力。

可以根据市场经济环境和竞争情况,灵活调整利率水平,让储户在选择储蓄方式时更倾向于该银行。

2.改善服务质量:银行可以通过提供更加便捷和个性化的储蓄服务来吸引潜在的储户。

比如推出手机银行、网上储蓄等服务,提高储户的参与度和满意度。

3.宣传金融知识:银行可以积极开展金融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金融知识和风险管理的认识。

可以举办讲座、培训班等活动,向客户普及金融知识,提高他们对储蓄的认识和信心。

5.优化储蓄产品:银行可以根据不同客户的需求和风险承担能力,推出多样化的储蓄产品。

如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储蓄存款等,让客户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选择。

综上所述,银行在储蓄发展方面需要解决的问题主要是利率问题、服务问题、风险意识问题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问题。

通过调整利率政策、改善服务质量、宣传金融知识、加强社会经济发展以及优化储蓄产品,银行可以促进储蓄的发展,吸引更多的储户。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

现阶段我国居民储蓄高增长分析与对策措施一、我国居民储蓄的意义及现状发展储蓄事业,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客观经济规律所决定的,也是党和国家的一项重要经济政策。

在积累资金、支持生产、回笼货币、平衡信贷收支、调节货币流通、缓和市场供求矛盾、帮助人民群众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和生活、引导消费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居民储蓄作为国家储蓄的组成部分,对于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也具有相当重要的意义。

发展储蓄业务,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促进国民经济比例和结构的调整,可以聚集经济建设资金,稳定市场物价,引导消费,帮助群众安排生活。

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现阶段,我国的储蓄增长率远远高于经济增长率。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额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

表1可看出,从1978年的210.6亿到1992年的11759.40亿到2006年的161587亿再到2009年的22万亿元,在这么短的时间内增长了几百倍,即使不考虑通货膨胀的因素,这种增长速度也是很令人震惊的。

与之相对应的居民储蓄率也一直保持在一个较高的水平,基本维持在30%~40%左右,有时甚至突破了50%。

目前,我国的储蓄率在世界上都名列前茅。

有资料显示,1995年、1997年、2005年中国的国内储蓄率分别为42%、45%、51%,呈增长势头。

而在2003年,全球平均储蓄率仅为19.7%。

到了2009年,我国储蓄占全球储蓄率的28%,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我国储蓄率明显过高。

虽然我国居民储蓄明显过高,但是我国居民的人均储蓄并不算高。

首先,居民储蓄虽然总体规模很大,增长势头也相当迅猛,但由于人口基数也非常大,我国的人均储蓄水平还是比较低的。

以2002年为例,截至到2009年底,我国居民人均储蓄6766元,与1978 年的人均21.9 元相比,增长了309倍,年均增长27%。

这一数字远远高于2002 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2476元,但是低于当年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7703 元。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的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的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的分析摘要本文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进行了分析。

首先,介绍了居民储蓄存款的概念,以及其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的重要性。

接着,分析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总体变化趋势,并从人口结构、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等方面解释了背后的原因。

最后,探讨了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对我国经济的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1. 引言居民储蓄存款是指居民将其闲置资金存入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存款。

储蓄存款作为居民个人财富的一部分,对于国家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定和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

因此,了解并分析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情况,对掌握我国经济的发展动态具有重要意义。

2. 居民储蓄存款的总体变化趋势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总体变化趋势呈现出不断增长的态势。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我国居民储蓄存款规模在过去几年中保持了较快的增长速度。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储蓄存款增速在近年来有所放缓,这与经济发展的一些特点有关。

2.1 人口结构的影响我国的人口结构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随着人口老龄化趋势的加剧,居民储蓄存款规模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更多的人转入退休阶段,进一步加大了储蓄需求。

而相对较少的年轻人口则在家庭成立、教育和购房等方面需要更多的资金支持,从而影响了他们的储蓄能力。

2.2 经济增长的影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居民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高收入水平使得居民有更多的储蓄能力,并能够将更多的资金存入银行。

此外,随着经济发展,金融市场也进一步完善,为居民提供了更多的储蓄和投资渠道。

这些因素共同促进了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长。

2.3 收入分配的影响收入分配不均导致了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差异。

高收入人群往往有更多的闲置资金可供储蓄,而低收入人群则更多地用于日常消费,无法有太多的资金存入银行。

因此,不均衡的收入分配对居民储蓄存款的总体变化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3. 居民储蓄存款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对经济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首先,居民储蓄存款可以为经济提供稳定的资金来源,提高了金融体系的稳定性。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分析报告

中国居民储蓄现状分析报告引言中国是一个储蓄大国,长期以来,居民储蓄一直是中国经济的重要支撑。

本报告将对中国居民储蓄现状进行分析,并探讨其原因和趋势。

储蓄水平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中国居民储蓄总额达到100万亿元人民币,平均每个居民的储蓄额超过70万元。

这一数字较近年来持续增长,展现出中国居民储蓄水平的稳定上升趋势。

储蓄方式中国居民储蓄方式多种多样,包括银行存款、股票、基金、房地产等。

其中,银行存款一直是最主要的储蓄方式,几乎占据了居民储蓄总额的60%以上。

相比之下,居民对于金融市场的参与度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居民对风险的担忧和对金融知识的缺乏。

储蓄动因中国居民储蓄动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1. 未来不确定性中国居民普遍认识到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因素,如职业不稳定、医疗费用、养老需求等,因此通过储蓄规避风险,保障个人和家庭的经济安全。

2.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尽管中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在近年来得到了改善,但仍然存在着诸多问题,导致居民对社会保障的信心不足。

储蓄成为居民的主要退休养老和应急救助手段。

3. 教育和医疗投资中国居民普遍注重教育和医疗投资,对于孩子的未来教育、自身的健康状况非常关注,因此会提前进行储蓄以满足这些需求。

4. 资产配置需求在储蓄方式方面,房地产被中国居民普遍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资产配置方式。

居民倾向于通过购买房产实现资产保值增值,因此出现了房地产购房储蓄的现象。

储蓄趋势未来中国居民储蓄的趋势将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1. 经济增速放缓中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这将对居民收入和储蓄水平产生影响。

随着经济增速放缓,居民收入增长可能减缓,居民储蓄率可能出现下降。

2. 金融市场开放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程度加大,居民对于金融投资的认识和参与度可能会提高。

居民可能会更加关注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对储蓄方式进行多元化配置。

3. 社会保障体系改革中国社会保障体系改革将进一步完善,居民对于社会保障制度的信心可能会增强。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

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的调查储蓄率是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重要指标,它反映了个人和家庭对未来的经济保障和投资能力。

然而,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储蓄率却居高不下,长期维持在高水平。

这一现象背后存在着一系列的原因,本文将对储蓄率居高不下的原因进行调查和探讨。

一、经济发展阶段首先,经济发展阶段是影响储蓄率的关键因素之一。

在欠发达国家和地区,大部分人的收入较低,生活水平也相对较低,因此他们往往倾向于将所有的剩余收入存入储蓄账户中,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

此外,在一些发展中国家,金融市场不够发达,市民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也相对较低,他们更倾向于将资金用于储蓄,而不是投资于其他金融产品。

相反,在发达国家,人们的收入水平相对较高,生活水平也较为稳定和富裕。

此时,他们更倾向于将剩余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而不是储蓄。

此外,发达国家的金融市场和金融产品种类丰富,他们对金融产品的信任度也相对较高,因此更有可能将资金投资于股票、债券、房地产等领域,而不是简单地存入储蓄账户。

二、社会保障体系其次,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程度也对储蓄率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一些社会保障体系不健全的国家,人们往往需要自行储蓄以应对可能的风险和困难,如医疗费用、养老费用等。

因此,他们更愿意将资金存入储蓄账户中,以确保自己和家庭的未来经济安全。

在相对健全的社会保障体系下,人们享受到了更多的社会福利和保障,他们更有信心和保障,愿意将部分收入用于消费和投资。

这样一来,储蓄率相对较低。

三、文化和传统观念文化和传统观念在储蓄率的案例中也起到重要的作用。

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储蓄被视为一种美德和责任,人们一直秉持着节俭和勤俭持家的传统观念。

例如:中国和日本等亚洲国家,他们的文化中注重储蓄和长远规划,这使得他们的储蓄率一直保持在较高的水平。

相反,在一些消费主义盛行的国家,人们更倾向于享受当下的生活,追求即时的满足感,储蓄率相对较低。

这种文化和传统观念的差异导致了储蓄率的差异。

四、信仰和价值观此外,信仰和价值观也对储蓄率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的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的分析

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的分析一、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概述二、政策环境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三、收入水平和家庭支出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四、金融产品创新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五、未来趋势与建议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也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本文将从政策环境、收入水平和家庭支出、金融产品创新等角度进行分析。

一、关于我国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概述从1990年代开始,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居民储蓄存款增长迅速,特别是2000年后,居民储蓄存款迅速攀升,达到了高峰。

然而,从2010年开始,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开始下降,为何会出现这一变化?本文将通过不同角度的分析来解读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原因和趋势。

二、政策环境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政策环境对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起着重要的作用。

在过去,我国的经济主要是通过投资来实现增长,因此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经济措施来吸引居民的储蓄,为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资金支持。

然而,近年来,国家开始加强居民消费的引导,以促进经济发展,这也影响了居民储蓄的变化。

在2015年,央行开始放开储蓄利率管制,将居民储蓄利率与市场利率相挂钩。

此举一方面加大了居民储蓄的风险,另一方面却也为居民带来了更多的投资选择,如股票、基金等金融产品的投资,加速了居民储蓄转型的进程。

三、收入水平和家庭支出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还与个人收入水平和家庭支出水平息息相关。

通常来说,收入水平越高,储蓄存款率越高;相反,收入水平越低,消费支出越高,储蓄存款率越低。

在过去,由于我国的收入差距较大,所以居民储蓄存款率相对较高。

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消费支出也在不断增加,家庭储蓄存款的减少对经济增长产生了一些压力。

四、金融产品创新对居民储蓄存款变化的影响随着金融创新的不断加速,居民投资理财产品的选择越来越多,这对居民储蓄的转移也起到了一定的影响。

与此同时,金融机构为吸引更多客户,也推出了更为丰富的储蓄产品。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的实证分析引言储蓄是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指标,也是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

在我国,居民储蓄率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居民储蓄率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民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问题,了解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对于制定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推动居民储蓄率的提高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通过实证分析,探讨影响我国居民储蓄的相关因素。

一、收入水平和储蓄率的关系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问题。

一般来说,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在储蓄方面可能会更加充裕,收入水平越高,储蓄率越高的概率就会越大。

在实际情况中,并非所有收入水平较高的家庭都能够保持高的储蓄率。

在我国,随着收入水平的提高,储蓄率的提高并不是一种必然的趋势。

有些家庭收入水平较高,但是储蓄率并不高,这可能和他们的消费观念、消费习惯以及消费观念有关。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收入水平家庭的消费和储蓄行为,以便更好地探讨收入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家庭结构对储蓄率也有一定的影响。

在我国,家庭结构多样化,不同的家庭结构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般来说,家庭结构越稳定,储蓄率越高的概率也会越大。

有稳定工作的夫妻双方,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高;而单身人士或者离异家庭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的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家庭结构对储蓄率的影响。

教育水平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一般来说,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对于未来的规划能力更强,对于储蓄也更加重视。

教育水平较高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更加高。

而教育水平较低的人群,他们的储蓄率可能会相对较低。

在实证分析中,我们需要考虑到不同教育水平的人群对储蓄率的影响,以便更好地探讨教育水平对储蓄率的影响。

四、金融市场发展情况和储蓄率的关系金融市场的发展情况也是影响储蓄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在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程度不同,不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水平也不同,这可能会对储蓄率产生一定的影响。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原因、影响与调整

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原因、影响与调整

1 绪论发展经济学认为,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是经济增长的源泉。

资本最终来源于储蓄,只有储蓄有效转化为投资时,它才能为经济增长提供资本支出。

近年来,我国国内储蓄(主要是居民储蓄)不断增长,截至2001年11月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余额高达7.23万亿元,至今年2008年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数额更胜往年。

与此同时,我国政府从1996年开始连续7次下调银行存贷利率,并于1998年开始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以刺激投资需求,但我国的投资率却逐年下降。

本文在探讨中国居民储蓄持续增长因素的基础上,从各方面寻求调整的对策。

2 中国居民储蓄的现状近10年间,中国人民银行已连续数次调整储蓄利率。

尽管利息一降再降,但我国的居民储蓄率却节节攀升,每年以0.5个百分点的速度一路高涨。

2006年1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最新报告显示,截至05年12月末,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破14万亿元,达到141050.99亿元。

数据显示,05年12月末,我国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为28.72万亿元,同比增长18.95%。

这是05年一年内,我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连续跨越的第三个万亿元大关。

05年1月,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2万亿元,5月份即突破13万亿元。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一直保持了较高的增速,其发展过程可以分为以下四个阶段:1、储蓄存款持续增长阶段(1978年到1988年)。

这一阶段储蓄存款平均每年增长30%以上。

2、储蓄存款高速增长阶段(1989年到1996年)。

这一阶段在基数已经较大的情况下,储蓄存款余额继续保持旺盛的增长势头。

这一时期储蓄存款余额的年均增长率达到31.6%。

3、储蓄存款减速增长阶段(1997年到2000年)。

这一阶段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继续增长,但储蓄存款余额的增长速度开始下降,增长率从94年的41.5%,一直下滑到98年、99年、00年的15.4%、11.6%、7.9%。

同时,新增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开始出现负值。

4、储蓄存款恢复性增长阶段(2001年至今)。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

我国储蓄率偏高的原因分析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范建军内容摘要:从纵向看,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储蓄率总体呈上升趋势——从1980年代初期的34%最高升至2008年的53%,目前仍保持在50%左右的水平。

从横向看,2011年美国储蓄率是15.8%,日本是21.7%,欧盟27国是20.3%,印度是32%,巴西为17.2%,新加坡为51.5%,中国是50.3%。

除新加坡等少数国家和地区外,可以说当前我国的储蓄率在全世界是最高的。

我国之所以能保持如此高的储蓄率,可能主要基于四个方面的原因:(1)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2)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3)经常项目长期顺差推高储蓄率;(4)政府和国有部门可支配收入占比高,且两级政府大量参与投资活动。

关键词:储蓄率可支配收入经济增长一、我国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住户部门消费倾向总体偏低一般来说,高收入家庭的消费倾向低于低收入家庭,而储蓄倾向则相反。

因此,如果国内居民收入差距过大,必然会导致住户部门整体消费倾向偏低,而储蓄倾向偏高。

从全球范围看,目前收入分配最为平均的是欧元区国家和日本,其税后基尼系数大都在30%以下;而收入分配最为悬殊的多是非洲国家和南美国家,其税后基尼系数普遍在50%~60%。

我国总体属于收入差距偏大的国家。

根据国家统计局近期公布的数据,2013年我国全国居民收入的基尼系数为47.3%,虽然已连续5年下降,但仍远高于国际公认的40%的收入分配警戒线。

因此,国内居民收入差距大,是导致我国储蓄率总体偏高的重要原因。

二、社保体系不健全,住户部门因此需为子女教育、住房和未来的养老、医疗进行大量储蓄社会保障问题本质上是一个收入分配问题,因此,因社保体系不健全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本不应被过分强调(例如印度的社保体系远不如中国,但其储蓄率却明显低于中国)——而应将它归入到由于居民收入差距大而导致高储蓄这一理由当中去。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增长的影响因素分析
( br 17 、9 5 ̄ 莫 迪 利 亚 尼 ( r c Moiln )19 ) 研 究 中 , We e) 9 0 17 )' ( 1 1 Fa o n dgi i(9 0的 a
发现 利率对储 蓄的影 响是负相关 的或者是含混不清的。 我 国经济学界有相 当一部分观点认为利率对居民储 蓄影 响很大 , 而 且是正的影响。如谢平(9 3, 19 )徐燕(9 2。在徐 燕的实证研究 中, 19 ) 发现 17 — 9 7年居民储 蓄对实际利率变动敏感 , 98 18 实际利率 变化会导 致储蓄
《 经济师)00 21 年第 1 期 2
● 经 济 观 察
我 国居 民储 蓄增 长的影响 因素分析
以来 , 国居 民 储 蓄 一 直 处 于 不 断 攀 升 的 态势 。 我
二 、 论 分 析 理
文章 分 析 了影 响 我 国居 民 储 蓄 的 三 个 因素— — 居 民 收 入 、 货 膨 胀 率 与 通 利率 。 过 图表 及 协 整 检 验 , 证 三 因素 的影 响 及 其 强 度 , 而提 出 了几 通 验 进


引 言
近几十年来 , 国经 济总体 上保持 了持续 、 我 稳定 、 康的发展态势 , 健 居民储 蓄也 因此而不断增 长。 截至 2 0 0 9年末 , 中国城乡居民储蓄存款突 破2 6万亿元 ( 图 1 。对 于巨额储 蓄的存在 , 方观点不一 。积极 的观 如 ) 各 点可以总结 为 : 一方面支持 了我 国改革开放 以来大规模的基础设施 建设 投资的需要 , 另一方面也说 明我 国居 民生活水平 的不断提高 ; 再者 , 可以 支持 我国反腐 败的进 程 , 因为有关学者认为贪污腐败 的款项是储 蓄的来 源之一 ( 张力生, 罗永进 ,0 5 。持批评态度 的人认 为 : 20 ) 巨额储蓄 的存 在 【给我国各方而带来 |一些 负面效应 , l 土 7 例如 : 储蓄 的增 加使 得居 民消费 需求下 降, 迫使政 府财政赤字 、 国家债务连年增加 。 使得政府 的宏观调控 不能伸缩 自如 , 妣政政策 的 自动稳定器功能 被削弱 , 能通 过中央银 行 仅 的货 币政策发挥效力 , 而根据罗伯特 ・ 蒙代尔的政策指派理论 . 这又使得 我国对内的经济调控功能被 削弱 ; 另一方面 , 蓄的迅 速攀 升使得我 国 储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中国居民高储蓄率的原因

• 1.首先是要完善产权制度,这是金融机构共 同基金发展的基础条件
• 2.是必须完善和进一步健全相关的法律制度, 使居民有信心投资。
• 3.进一步优化机制,减少腐败,减少金融的 门槛,使政府不可能在这方面进行设租。
• 4.金融业的全面发展,包括金融业的治理结 构和政府的监管等,最终是政府进一步减少 对经济的直接干预,市场回归市场,政府回 归财政金融政策调控经济
中国受儒家思想影响,有崇尚节俭、反 对奢华的传统
• 中华民族节约的优良传统,是一种长 期的心理特质。“天晴带伞,食饱带 粮”,这是和西方“及时行乐”观念 不同的地方。某种程度上,节约的传 统美德限制了居民的当前消费,而促 成了他们的储蓄。
“货币幻觉”的存在
含义:是美国经济学家费雪于1928年提出来 的,它是指人们只是对货币的名义价值做出 反应,而忽视其实际购买力变化的一种心理 错觉。有些理财专家把“过于算计”结果为 算计所误的理财盲区为“货币幻觉”。 这种“货币幻觉”实在是人们“不知货币真 面目,只缘身在货币中”的典型表现。由于 人们“货币幻觉”的存在,可以使通货膨胀 对储蓄形成两种相反的作用,因而减弱通货 膨胀的作用力度。换句话说,也就不难解释, 为什么由于通货膨胀的影响,“负利率”时 代,人们冷对之。
1受城乡二元保障结构,和在城镇又存在明显的国有和集体 二元结构的制约,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等覆盖范围狭窄, 商业保险的发展还不是很成熟很规范,于是储蓄成了最安 全的资金去处,为了养老,为了突发事件,乃至为了子女 的教育,居民选择了把储蓄作为了自己的“个人保障”, 导致消费信心缺乏。
2. 基于我国的社会保障制度的不完善,在我国经济转轨过 程中,由于制度变迁的不可确定和相应政策规范的不完善 导致居民收入预期的未知性,为保证未来的消费水平和预 防事故和灾难,他们只有节省开支增加储蓄。消费者并不 只是简单地根据当前的收入作出消费决策,他们在很大程 度上着眼于长期收入前景来选择自己的消费行为,这就是 著名的永久性或生命周期收入假说(萨缪尔森《经济学》 )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

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下了历史新高,这一数据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

储蓄率,作为衡量居民个人储蓄水平的重要指标,不仅反映出居民对未来的经济预期与信心,也对整个经济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本文将围绕“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历史新高”的主题展开探讨,从多个角度分析影响储蓄率提高的原因以及对经济的影响。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居民储蓄率的定义和意义。

简单来说,储蓄率是指人们在收入中存储的比例。

居民储蓄率的提高可以看作是居民对未来经济环境的预期。

当居民预期未来经济环境可能不稳定或存在不确定性时,他们更倾向于储蓄,以作为应对风险和困难的准备。

因此,储蓄率的提高可能意味着居民对未来的经济发展存在一定的担忧或不确定。

那么,为什么2023年全国居民储蓄率创下历史新高呢?存在哪些因素对储蓄率的提高产生了影响?首先,经济形势的不确定性是居民储蓄率上升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放缓,国内市场竞争激烈,国际关系复杂多变,这些因素都会对居民的经济预期产生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居民更倾向于降低消费支出,增加储蓄以应对可能的经济困难。

不确定的经济环境使得居民更加谨慎,他们愿意将更多的收入存储起来,以应对可能出现的挑战和风险。

其次,金融市场的波动也对居民储蓄率的提高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2023年,股市和房地产市场的波动加大,投资者面临较高的风险。

相比于投资,居民更倾向于选择储蓄,以稳固和保值自己的资产。

金融市场不稳定性的增加,使得居民对风险的容忍度降低,储蓄因为其相对低风险的属性成为他们理想的选择。

此外,政策调控也是储蓄率提高的重要推动力。

政府对于居民储蓄的政策引导以及各项储蓄资金的税收与利率优惠政策,对居民储蓄率的提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政策的引导性作用能够提高居民储蓄的积极性,尤其是在经济形势不确定的情况下。

例如,政府可以出台政策鼓励居民购买国债或者设立各种金融储蓄工具,以提高居民储蓄的便捷性和收益性。

当前中国居民存款增长消费下滑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居民存款增长消费下滑解决方案

当前中国居民存款增长消费下滑解决方案近年来,中国经济发展快速,人们的收入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与此同时,居民存款也在不断增长,而消费却出现了下滑的情况。

这种现象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人们的生活质量。

因此,我们需要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变这种状况。

我们需要了解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

一方面,居民存款增长的原因是由于人们的风险意识加强,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大家更倾向于把钱存在银行中,以应对可能出现的风险。

另一方面,消费下滑的原因则是由于人们的消费观念正在发生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质量和品质,而不是数量和价格。

这使得人们更加谨慎地消费,导致消费总量下降。

对于这种现象,我们需要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变它。

首先,政府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鼓励人们进行消费。

比如,通过减税或者优惠政策来激励人们消费,以达到刺激经济增长的目的。

此外,政府还可以加强对于消费市场的监管,提高消费者的信心和安全感,让他们更有信心地消费。

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一些新的理财产品,来吸引人们把钱存进银行,同时也可以鼓励人们增加消费。

比如,可以推出一些消费型理财产品,让人们把钱存进银行中,同时可以享受一些消费优惠,以此来达到增加消费的目的。

我们还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来改变消费下滑的现象。

比如,可以通过发行消费券或者优惠券等方式,来鼓励人们消费。

这种方式可以让人们感受到消费的实惠,从而增加他们的消费信心和消费意愿。

当前中国居民存款增长消费下滑的状况需要我们寻找一些解决方案来改变它。

政府可以加强对于消费市场的监管,银行和金融机构可以推出一些新的理财产品,同时我们也可以借鉴一些国外的经验,来鼓励人们消费。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够让经济更加稳定,人们的生活质量也会得到更大的提高。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分析1. 引言储蓄是个人和家庭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一个国家来说,居民的储蓄水平直接关系到经济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情况进行分析,探讨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影响因素,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2. 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变化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呈现稳步增长的趋势。

根据国家统计数据显示,截至2020年底,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总额已超过100万亿元人民币。

在近几年的增长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均呈现增长的态势。

其中,城镇居民储蓄存款增速略高于农村居民。

这一趋势部分反映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逐渐缩小。

同时,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结构也在逐步优化。

近年来,居民储蓄存款的增速明显高于居民收入增速,这意味着居民储蓄水平不断提高。

与此同时,居民债务相对稳定,债务负担较轻,也为居民储蓄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3. 影响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因素3.1 收入水平居民的收入水平是影响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之一。

较高的收入水平可以提供更多的储蓄资金,从而增加居民的储蓄存款。

近年来,我国居民收入不断增加,这也为储蓄存款的增长创造了有利条件。

3.2 宏观经济环境宏观经济环境对居民储蓄存款有着直接影响。

当经济增长稳定、通胀率低和就业水平较高时,居民更愿意将多余的资金储蓄起来。

而当经济不景气、通胀率高和就业市场不稳定时,居民可能更倾向于消费而非储蓄。

3.3 利率水平利率水平对居民储蓄存款起着重要作用。

较高的利率能够提高储蓄存款的吸引力,鼓励居民进行储蓄。

而较低的利率可能会降低储蓄存款的增长速度。

3.4 政策导向政策导向也是影响居民储蓄存款的重要因素。

政府可以通过相关政策引导居民进行储蓄,例如税收优惠政策、储蓄奖励政策等。

4. 对我国居民储蓄存款的展望展望未来,我国居民储蓄存款有望继续稳步增长。

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居民储蓄资金将继续增加。

此外,随着人口老龄化问题的日益突出,居民对养老金的需求也将推动储蓄存款的增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近年居民储蓄过快增长的原因及建议目录浅谈近年居民储蓄过快增长的原因及建议 (1)1. 引言 (2)2. 国内居民储蓄现状 (2)3. 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 (3)3.1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 (3)3.2 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意识不强 (4)3.3 居民消费倾向较低,消费品种单一 (4)4. 解决居民储蓄增长的政策性建议 (5)4.1 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强人民消费信心 (5)4.2 扩大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 (6)4.3 统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提高管理水平 (6)4.4 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6)4.5 打破制度障碍, 拓宽投资渠道, 加大金融创新 (6)4.6 调整消费结构, 拉动消费增长 (7)4.7 转变个人理财观念, 增强居民的投资欲望 (7)总结 (7)1.引言我国居民储蓄多年居高不下是不争的事实, 尽管国家采取了多种措施来鼓励居民消费, 但成效均不明显。

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人民币升值2%后, 居民的储蓄又走向了新一轮的增长。

按挤出效应理论, 人民币升值后储蓄增长从某种意义上表示宏观经济结构的恶化。

面对此问题, 较有效的解决方法就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以消除居民的心理障碍和拓宽居民的投资渠道, 增强资金的流动性, 从而拉动经济的持续增长。

2.国内居民储蓄现状 050,000100,000150,000200,000250,000300,000350,000400,0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城乡居民年底储蓄余额(亿元)居民收入(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据中国统计局提供的资料显示, 截至 2011 年底, 我国国内居民储蓄存款总额达到 34 万亿元, 比 2006 年增加 2.1 倍。

自 2005 年 7 月 21 日人民币升值后, 居民的储蓄意愿更加保持强势,2006居民储蓄存款增加 2万 亿元, 其中定期储蓄存款多增加 1.1万 亿元, 活期储蓄存款多增加 1万 亿元。

现如今,我国居民储蓄仍呈增长趋势并且稳定,可以预知居民储蓄将稳步发展并趋于稳定。

我国居民储蓄动机主要由养老,子女教育和住房引起。

而这动机由中国人养老文化和重视家庭相关,这将决定我国居民未来必将增加支出。

3.居民储蓄增加的原因3.1 社会保障体系不完善据社会调查显示, 在中国, 一般人储蓄都是为了防范不时之需。

而在外国, 由于有较成熟的社会保障体系, 居民不用担心将来没钱了会无法生活, 储蓄意愿低。

在国外, 社会保障体系的项目设置几乎包括了生、老、病、死、伤、残的各个方面, 公民从出生到死亡的各个阶段都有较好的保障措施, 各国普遍通过国家立法, 把社会保障经费纳入其社会经济体制之内, 使之法制化。

同时, 还大力发展政策性、福利性的长期人寿保险, 使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

我国由于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起步较晚, 因此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

(1) 社会保障面较狭窄, 待遇标准不一。

社会保障制度的对象应当是全体社会成员, 这样社会保障才能在全社会范围内真正起到社会稳定机制的作用。

但受到我国国情和国家财力的制约, 社会保障的覆盖面基本上局限于城镇。

(2) 各地、各类型的社会保障项目基金差距大。

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现有五大类型, 即养老、失业、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

其中, 到目前为止, 只有养老保险基金国家给与转移支付和补贴。

对于失业保险基金, 面对我国数量巨大的失业人员,有限的失业保险基金发挥作用的余地很小。

而且对于不同的地区, 享受失业保险金的标准又不同, 从而产生了地区差距。

另外, 对于医疗、工伤和生育保险基金, 各地基本采取的是自求平衡的政策, 而且是羊毛出在羊身上, 所起作用可想而知。

(3) 社会保障基金监管体制和法律措施尚待完善, 没有对现行社会保障基金的使用予以权威性的法规约束, 被拖欠、挤占、挪用、截留的情况时有发生, 这些都是监管机制不健全所带来的问题。

正因为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存在着问题, 许多措施还不完善,居民对未来的生活信心不足, 在无法掌握自己未来的情况下,减少消费增加储蓄成了广大民众唯一的选择。

3.2 投资渠道狭窄,投资意识不强 0510152025303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全社会固定投资总额-同比增长(%)(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一个国家( 包括家庭)资金的运用有很多方面, 诸如股票、债券、黄金、房地产、海外资 本市场和各种衍生金融产品等等。

一个国家( 包括家庭) 的投资渠道的多少不仅和这个国家的体制、经济发展程度和对外开放程度有关, 还和本国的法律体制的完善程度有关。

众所周知, 经济发展必须以健全的金融作为支持, 而金融的健全又应当以银行的改革为先导。

可我国银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总是落后于经济发展的脚步。

如今, 金融创新的缺乏和国家政策的限制更导致了银行仍不能对市场信号作出灵敏的反应,投资渠道主要是银行储蓄, 国债和股票, 在目前股市低迷、楼市徘徊的情况下, 居民的投资显得更加无所适从。

另外, 我国居民的投资意识不强也是影响其投资的主要原因。

一是在投资渠道狭窄的情况下, 各种可供居民投资的产品发展较慢, 又没有很好的宣传, 以至于居民都不知道现在市场上有什么投资产品。

二是整个社会长期以来没有形成一种投资的理念和氛围, 居民对资金的时间效用的概念淡薄, 他们有了钱就比较单纯的想到存银行和买国债, 可储蓄和国债风险小、收益低而且期限较长,也使整个社会资金的流动性降低。

3.3 居民消费倾向较低,消费品种单一5,00010,00015,00020,00025,000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城镇居民收支情况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城镇居民家庭人均消费支出(元)(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局)居民消费倾向反映了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意愿, 是消费者收入预期、支出预期和自 主偏好的一种集中体现。

在收入一定的情况下, 居民消费支出取决于消费倾向。

消费倾向越高, 居民越愿意消费, 消费支出越多, 消费增长越快。

而且伴随着人口结构老龄化趋势的加剧, 消费倾向将继续降低。

从上图可以分析出从我国居民年均收入虽然在增加,但是人们的消费观念仍没有太大改变,再加上对其他投资渠道的不了解,以及不愿承担风险,所以人们还是习惯于将大量的钱存入银行。

4.解决居民储蓄增长的政策性建议完善社会保障体系, 解除居民后顾之忧。

居民存款最主要的目的就是防范将来的风险, 一个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的建立, 可以使居民对未来感到有保障, 从而更愿意拿钱出来进行投资和消费。

对于我国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

4.1 保持我国经济的持续均衡发展 强人民消费信心经济发展像证着居民储蓄的增长,而居民储蓄又影响着宏观经济的运行,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二者紧密相连。

居民储蓄过少,则不能为经济发展特别是投资于大规模设备提供足够的资金。

反之,居民储蓄过多。

则必然减少消费需求。

降低消费对生产的促进{乍用。

从而影响商品或资金运动,会是整个社会的经济紧缩。

因此,居民储蓄必须适当。

而这种判别标准是判断居民在一定时期的储蓄是否有利于供给与需求的均衡。

我田居民把收入中的大部分用于储蓄,很大原因是由于对外来的不确定性。

因此,必需要让居民对预期收入有信心,有能力获得足够的收入去消费。

现阶段我国居民收入普遍都不高瘙,对高档次的商品只有通过储蓄的方法去获得。

在这种情况下,我国政府需要稳步的提高居民收入,使得部分人有能力去消费并适当储蓄。

我们要从多个方面上增加居民收入。

在城镇,提高职工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基本工资,为职工谋求各种福利,为下岗职工解决再就业问题。

在农村,调整产业结构,发展具有自己特色的乡镇企业,为农民提供补贴以减轻负担,增加农民收入。

4.2 扩大保障体系的覆盖范围建立起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制度为重点、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灾民救助制度为核心的社会保障体系和社会救助体系, 依法将应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和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全部纳入社会保障体系中来。

4.3 统一社会保障管理机构, 提高管理水平高效的社会管理和服务是社会保障体系完善的主要特征, 所以, 应建立由中央政府统一的全国的社会保障管理体系, 使之运行机制达到制度化和规范化。

4.4 建立健全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建立、健全并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是增加消费、合理储蓄的前提。

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包括住房、养老、医疗、就业等的制度。

对于住房分配,按照理想中的社会保障内容确定保障模式;对于养老保障应该为其一般生活支出做出大致预算,实行款专用;对于医疗保障,一般性医疗由个人支付,住院医疗有个人和公共基金共同支付;对于失业和贫困救济保障,政府为其提供生活最低保障,修建廉租房。

4.5 打破制度障碍, 拓宽投资渠道, 加大金融创新近年来, 我国融资结构呈现出银行贷款间接融资的比重占绝对优势, 而作为直接投资重要渠道的股票和债券市场的发展严重滞后的特点。

因此政府应大力支持开发满足广大投资者需求的低风险、固定收益类证券品种, 并以此实现储蓄向投资转化。

从目前我国金融环境和资本市场发展情况看, 对于储蓄替代型证券, 国内外还没有一个严格的界定。

总的来说, 储蓄替代型证券就是指能够起到替代原有产品储蓄功能目的的新金融产品, 这些金融产品可以通过一些手段, 使得该产品的风险和收益特征具有与储蓄相似的功能。

根据目前的有关规定, 债券回购与现券买卖、传统票据市场等大量产品创新市场尚未对个人开放, 这就使得居民投资空间大打折扣。

因此, 必须从金融混业经营的思路出发, 调整有关商业银行和个人不准从事股权投资、信托业务等的限定, 加快将适应我国金融改革与发展实际要求、符合拓宽居民投资空间的思路转化为法律具体条文, 准予个人进入债券回购与现券买卖、传统票据市场, 对个人从事金融业务实行资质标准控制, 建立个人信用体系, 完善监督体制。

另外还应加大金融创新力度, 这与我国居民长期的观念有关。

在国外, 凡是法律没有禁止的事都可以去尝试, 但在我国,只有法律允许的才能做, 这就扼杀了许多金融创新的点子, 所以, 要加强金融创新, 不仅要从专业方面下手, 还应改变百姓的观念和想法, 从而全面提高储蓄向投资转化的创新效果。

4.6 调整消费结构, 拉动消费增长GDP 的构成有三大内容: 投资、消费和进出口。

而近几年总消费增长速度最弱, 占GDP 的比重连年下降。

因此, 制定调整消费结构, 鼓励消费的政策应当成为下一步促进内需政策的关键。

如考虑分析购买力的人群分布, 分段开拓消费市场。

从我国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分布看, 高端20%户占总收入40%, 低端20%户占6.4%。

不管从道义上是不是愿意接受, 购买力的很大比重在高端, 促进中高端人群增加消费, 对扩大内需来说是事半功倍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