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银川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含答案和解析)
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含解析

2025届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一中高三第二次诊断性检测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伏击(节选)徐贵祥起床的哨子刚刚响起,乔东山就一跃而起。
易水寒也从床上跳下来,懵懵懂懂地穿衣服。
学习班的学员不发枪,只是发了军装。
易水寒一边扎着绑带,一边用眼角余光观察乔东山,感觉乔东山并没有特别在意他,心里才稍微平静一点。
出操的时候,他发现队伍里又多了几张面孔,估计是从西边归队的,心里不禁嘀咕起来,千万不要有认识凌云峰的人。
从跑步到队列训练,大家的精力都很集中,没有人注意他。
但他还是心虚,感到了前所未有的孤独和恐惧。
上午上课,由乔东山汇报自己的战斗经历。
乔东山说,最值得一提的还是古莲战役的三条山战役,那时候我们师担任主峰防御,友邻部队是军部的特务团,那个特务团打得惊天地泣鬼神,团长凌云峰同志率领部队在敌人的阵营里三进三出,反复绞杀,直至将马家军的指挥系统打乱,官找不到兵,兵找不到官,不知红军在哪里,稀里糊涂地乱冲乱撞,导致自相残杀,从而迟滞了对于三条山正面的进攻,有力地保障了三条山主峰阵地的防御,掩护了军部和本师主力转移。
这个英雄的特务团的团长是谁呢,他就坐在我们的中间,请凌云峰同志站出来,让同志们看看……易水寒在那一瞬间几乎晕了过去,他没有想到乔东山会在这个场合把凌云峰的名字点出来,还让他站起来亮相,一旦有人认识凌云峰,他马上就会原形毕露,马上……他不敢想下去了,也不得不站起来。
他控制住一触即发的情绪,软绵绵地站了起来,苍白的脸上挤出一丝干笑,结结巴巴地说,没什么,乔科长过奖了,我们没有做什么……讲完这句话,他觉得自己快要坚持不住了,简直就要虚脱了,摇晃了一下,又站稳了。
2020届宁夏银川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加精)

宁夏银川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
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
2020届宁夏银川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已审阅)

宁夏银川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
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
2020届宁夏银川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宁夏银川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诗歌应有对生活现实的深切抵达中国诗歌有着悠久而深厚的现实主义传统,要求诗歌产生一定的现实功用,介入、改变外部现实,一直是中国诗歌传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形成了光辉而灿烂的中国诗歌文化,使诗歌不断走入人民大众的内心之中和生活之中。
近年来,诗歌中的现实书写也存在一些问题。
其中,打工诗歌、乡土诗歌、城市诗歌也是各有其问题。
“打工诗歌”写作现象将一个数量庞大的社会群体和写作群体呈现到了社会大众面前,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学意义。
打工诗歌的写作贴近生活、“接地气”、有真情,体现着现实主义精神,具有感动人心的力量。
但是,如果深入地、大量地阅读作品,便会发现其中有不少问题。
“打工诗歌”作品数量很多,但却大同小异,“千部一腔,千人一面”,在艺术上存在粗糙、直白、重复等问题,文学性不强。
从深层次来讲,诗首先是诗,应该用诗的方式说话,评价其成就的最终尺度只能是艺术水准和品质。
在打工诗歌的写作中,有一部分是跟风的、人云亦云的写作,所书写的现实是想象的、观念的、概念化的,而与真实、丰富、复杂的社会现实并不搭界。
乡土诗歌的写作资源是广袤的乡村。
在这个大变革的时代,农村面临着全新的机遇,也遭遇着挑战,这对于写作而言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契机。
但就现实之中的乡土诗歌创作而言,情况同样不容乐观。
乡土诗歌写作的群体很大,但写得好的、有特色的还不多。
很多诗人的观念还停留在前现代社会,一味把乡土、乡村写成桃花源、乌托邦。
个别这样的写作并无不可,但是如果风靡一时、大行其道,无疑是有问题的。
因为这样的写作,前人早已写过无数遍了,并无新意,而且现代人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审美方式早已发生变化,再用那种封闭、单向度的抒情方式来呈现乡村,无异于刻舟求剑甚至是掩耳盗铃。
城市诗歌的相关话题近年被广泛谈论。
关于城市生活、现代生活的诗歌很多,有两种主导性倾向,其一是热情的、浪漫的倾向,体现出“现代性”特征。
宁夏银川一中高考语文二模试卷解析版

高考语文二模试卷题号一二三四五六七总分得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小题,共9.0分)1.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秋季房产交易博览会在会展中心开幕,此次参展的房企数量与春季房交会相比有所减少,与上半年的春季房交会的热闹相比,秋季房交会就显得不温不火。
②俗话说得好:知错就改不算错,犯而不校错中错。
我是你的朋友,你做错了事可以对我说,让藏在心灵深处的心事也出来晒晒太阳。
③某些反腐题材的文学作品抱着消闲和赏玩的态度,采取自然主义创作方法,穷形尽相地描写暴力、畸形的生活方式,达不到反腐倡廉的作用。
④一年的时间如汤沃雪,只有专心治学的人才能明白时光对于学术生命的价值,也只有在短暂时光中能把握方向的人才会有所成就。
⑤没有勤学深思的态度,没有发奋苦读的决心,没有深文周纳的实践,你无论如何也创作不出优秀的作品的。
⑥对身居官位者写出的散文,一些报刊便门户大开,一些评论家便极力捧场,这种把散文和权势捆绑在一起的做法无异于焚琴煮鹤。
A. ①⑤⑥B. ①③⑥C. ②④⑤D. ②③④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综观世界各国的企业发展史,你就会发现,一个企业能否获得成功,往往不取决于它的规模和历史,而取决于它的经营理念B. 大学通识教育近年来在中国受到高度重视,各大学纷纷进行通识教育课程改革,许多高校开设的人文素质教育课程备受广大家长和学生所喜爱C. 中央在提出改正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后,各地积极落实,并于近期相继向社会公布了具体实施细则D. 信息数字化对个人生活发生了直接的影响,如果名字里用了一个计算机字库里没有的字,那么报名、取钱、贷款、登记…都难以完成3.下列各句中,内部逻辑关系成立的一句是( )A. 因为经常跑北京、上海等城市,又肯动脑筋,他的见解总比别人高明B. 有人说中国人向来是最有骨气的,然而能说汪精卫有骨气吗?C. 会议都开了一半了,张主任还没来,一定是路上又堵车了D. 别看咱们的老王又黑又矮,但思考问题却比谁都周密二、默写(本大题共1小题,共5.0分)4.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

2020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解析版)第I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作为家国同构的中国社会,其统治的根基是家庭,“孝”的观念、行为和评价在百姓的生活中普遍存在,于是作为最高价值追求的“仁”通过“孝”把它的伦理价值诉求、道德价值观念和政治伦理规范贯彻到百姓生活中去.孔子使孝由源出的宗教意义转化为纯粹的伦理意义,从宗教道德传统转化为个人道德修养及家族道德原则。
孝成为一切高尚道德的内在根据,在具体践行过程中,奉行孝道成为建立各种美德的起点;实践孝道的过程就是仁德不断扩充发展,进而实现孝的目标,同时进达仁德的境界。
孝悌是仁德的基础,在家里行孝尽悌就是仁德培养的开始,是达仁的有效途径。
孝是具体而微的道德情感要求,是每个人必须履行的;仁则是对世间一切人和事普遍关照的伦理道德归宿,是由个人道德修养提升而来的,因此孝是一切仁德的根本。
对父母尽孝,是实践仁德的第一对象,也是仁德培养的开始,不能有丝毫的懈怠,其中就包含着生时尽孝,死后依礼祭祀。
孔子指出侍奉父母必须依礼奉行才是尽孝,说明当时礼所规范的事情就是应该做的事情,礼即理,是当时社会必须遵循的道德规范,因此依礼尽孝就是仁德的自我实现和不断提升。
孔子的仁强调人与人相处的基本原则是爱人。
孔子要求人们用博大的胸怀去爱人,发自内心深处的爱亲之情成了仁的根本内容。
对父母的亲亲之爱即“孝”,就自然成为仁爱的起点。
孝与仁的基本内涵是一致的,百姓通过对父母的亲情之爱推己及人,彰显个人对社会、国家的责任和担当,不断追求仁爱的最高目标。
孔子在新的逻辑结构和时代需要下,将孝悌伦理与社会需要重新组合,使孝的观念不仅局限于家庭伦理层面,也为社会政治存在的合理性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孔子从家庭内部父子、兄弟之间的自然“亲亲”出发,将孝的功能推广到社会和政治层面,以期对家庭、社会和国家关系作出较为圆融的和解。
孔子的孝强调子女对于父辈的尊敬,在亲亲的基础上更加突出尊尊、长长的重要性。
2024届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下学期二模语文试卷及答案

绝密★启用前202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 文 试 题 卷( 银川一中第二次模拟考试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材料一:古籍今译是一项在现实生活中发挥广泛作用的工作,近百年来,成果丰硕。
从宏观上讲,它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或影响上层建筑,使其对经济基础产生反作用,从而调节或改变人的现实生存条件,间接地参与对经济基础的巩固或变革;从细节上看,它以其认识功能影响人的意识,进而影响人的行为,达到影响社会生活的目的。
这类工作不可能像衣食住行那样来得直接,也不具有强制性,它就像杜甫说的春雨那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潜移默化地浸润人们心田,陶冶情操。
它虽不能与国计民生活动并驾齐驱,但从生存发展的意义上讲,社会是受益于它的。
在翻译方式方法的探索上,清末思想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的标准,受到人们的推崇。
我们现在沿用“信、达、雅”三个词,并赋予它们以新的含义。
“信”是指忠实地反映原作的内容,包括思想、风格、精神等。
“达”是译文要畅达明白,用现代汉语将原作的内容准确地表达出来。
“雅”是规范、典雅。
雅是有条件的,原作雅,译文才能雅。
“信、达、雅”之间,信是基础,是第一位的,达与雅是第二位的。
没有信,达与雅就失去了基础。
达是信的翅膀,没有达,信也就失去了凭借。
雅是达的发展,没有达,不可能有雅。
今译的过程是一个矛盾运动的过程,这里存在古今汉语表达形式之间的矛盾,原作的思想内容与译者的理解之间的矛盾等。
当译者将原作的内容用规范的现代汉语忠实地、准确地表达出来,达到了信达雅的统一,上述这些矛盾基本上解决了,今译也就完成了。
翻译界历来有直译和意译之说,有人主张直译,有人主张意译,双方进行了长期的争论。
宁夏银川市2020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银川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
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
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
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
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
现在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
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
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
宁夏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银川一中2020届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命题教师:龙华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化的进化是非线性的,是可以断裂和迅速消亡的。
历史上一些伟大文明的消亡就是明证。
所以,保护民族传统文化,抵御单极化和文化整合效应,也是我们应当积极支持的。
经济全球化趋势,以及文化整合效应,已经导致许多传统文化的消亡,导致许多文明形态的边缘化。
以某些大国为代表的强势文化的统摄力和冲击力,引起了全球许多国家的高度警觉。
这两年我们常常听到关于“文化安全”的讨论,就是一种防御策略和姿态。
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才有了关于文化多样性的倡导。
文化多样性的理念,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文化多样性宣言》中是这么表述的:文化在不同的时代和不同的地方具有各种不同的表现形式;这种多样性的具体表现是构成人类的各群体和各社会的特性所具有的独特性和多样化。
《宣言》还说,文化多样性是交流、革新和创作的源泉,对人类来讲就像生物多样性对维持生物平衡那样必不可少。
文化多样性是人类的共同遗产,应当从当代人和子孙后代的利益考虑予以承认和肯定。
我国各民族在文化上呈现出的多样性和差异性,是主流社会和管理阶层所关注的。
以前人们多从进化论的角度去评判其高下雅俗,并分别予以对待,这有其历史的理由。
现在从文化相对论的角度看,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各有自身的特色和存在的价值,不应有高低贵贱之分,只要它们是守法的、文明的,其文化权利都是平等的。
目前我国对本土文化的尊重,对少数民族文化的研究和保护,不仅有深厚的文化价值,还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树立文化多样性的观念,建立信仰之间的互相尊重,这是实现民族平等的必要条件。
民族之间要互相尊重,提倡对民族文化作同情的理解和增强文化包容精神,提倡民族理性,防止伤害民族感情的行为,抑制民族主义的狂热与偏激,以利于民族平等和团结和睦。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宁夏银川一中高三年级第二次月考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第Ⅰ卷阅读题甲必考题一、现代文阅读(每小题3分,共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文化一个最首要的也是一个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性情化”。
什么意思呢?就是中国人和中华民族在性情和情感方面是最发达的。
性情是属于人与自我、人与自然之间的,而情感是属于人与人、人与社会之间的。
当然有时我们并不严格区分两者。
性情乃是由心而发,由“心性”而生。
这种性情是独立的、自我欣赏的、悠闲自得的,然后外化为各种自然的事物上,使这种性情显得更加精微、更加深刻。
例如,只有中国人才有“梅兰竹菊”这样精致高雅的性情的外化物,梅之凌霜傲骨、兰之清逸雅致、竹之高风亮节、菊之淡泊不拘,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独立的性情人格。
中国的诗是抒情的,中国的画是写意的, 中国的琴是直达心灵的。
梅兰竹菊自有其精神,琴棋书画自有其性情。
中国人的饮食也是最丰富和最讲究的,中国人讲究色、香、味、形的完美统一。
中国人饮茶叫“品茗”,而西方人却是“喝茶”。
只有带着性情才能是“品”,而满足生理就只能叫“喝”了。
中国的陶瓷之所以精美,是因为它和制作者的情感是一一对应的,是带着性情、带着神韵的。
中国之所以有精致的刺绣,也是因为其中蕴涵有中国人精致的情感。
中国的景观、建筑、亭园,无不对应着中国人精微雅致的性情和情感。
中国人的审美观是性情化的: 当一个事物和一个人的性情、心性和心灵相通的时候,便产生了中国式的美,也只有这时才产生中国式的美。
如果我们把中国文化的这种“性情化”放到世界文化中去比对,就可以看得更加清楚了。
就世界文化而言,可以分别以西方、印度、中国为标志,基本上划分为三大类型,它们反映的文化特性分别是“物性”、“神性”和“人性”。
202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0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模拟试题及参考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登桐君山观富春江月下东流①我以为访一处佳胜山水,无须提前做功课。
做过功课,到那里你不知先看哪样后看哪样。
如果你要去的地方是桐庐,做功课,更容易发生选择性困难。
我把这种选择性困难说给水华,他说,要看桐庐,先看桐君山好了。
②次日晨,我和水华到了桐君山下。
我说这山不算高啊,水华说,若游玩,山不需要太高。
好山高矮适宜,有花有草,设亭列椅,人和山才融为一体。
世人都说“峨眉天下秀”,梁启超称桐君山为“峨眉一角”,康有为则认为“峨眉诸峰不及此奇”。
好山啊,不光山本身的形态要好,山上提供的视角也要好,登上去能看到更好的风光。
③往山上走,清风拂面。
枝叶牵衣。
台阶登几级,便有缓步之地,便于抬起头观望,这是当年修山路者为后人提供的人文关怀。
水华说,清代高鹏年在《桐君山记》里写“扁舟渡横港,登岸,徒步而上。
历三百余级,盘旋曲折,达于巅”。
徒步而上,三百余级台阶的高度刚刚好,太高了,李白、韦庄、白居易、苏轼、李清照上不去的。
高鹏年又说,上桐君山“一路松风成林,苔藓铺地,鸣禽上下,如奏笙簧,有石坊曰古小金山,即桐君山也”。
桐君山上草木葱茏,差不多一棵树边上,长着另一品种的树,高矮参差,各呈姿态。
鸟儿在不高的树上跃上跃下,细密鸣叫,更长音的鸟鸣从树叶茂密的高树里传出,如长啸一般。
此山不过于嶙峋,也不过于平缓。
亭阁花草,树石雾岚均各有位置,未破坏野逸气象。
④登山顶,视野顿开。
江水阔大奔流,对岸建筑的远与小,衬出我们所站的山头很高。
水华手指山下说,这一条是富春江,那一条是分水江,桐君山是两江汇合处。
作家柯灵写过一篇《桐庐行》,“船转到山脚,天目溪从斜刺里迎面而来,富春江是一片绀赭,而它却是溶溶的碧流,两种截然不同的颜色,在这里分成两半,形成稀有的奇景”,天目溪就是分水江。
我们脚下站的这个地方是产生过好多诗的。
2020-2021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

2020-2021学年宁夏银川一中高三语文二模试题及答案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现代文阅读I(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与此相适应,中国古代的政治变革往往伴随着以土地为核心的经济变革。
商末周初的政治变革在历史上影响甚巨,其以“授民授疆土”为核心的封建体制便是最重要的代表。
周初重器大盂鼎铭文中记载了周康王封赐给一位名盂在中国古代风起云涌的政治变革浪潮中,土地问题总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并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变迁的历史进程。
纵观中国古代政治史,为君者要巩固自己的地位,就必须把土地和附着在土地上的人民牢牢控制在手中,这就需要通过一系列制度的推行来实现。
西周建立后推行分封制与井田制,使得王权和土地开始真正结合在一起。
贵族土地、人民的情形,就是这一制度的生动写照。
作为配套制度而行的井田制在当时也举足轻重。
春秋中期以后,以井田制为基础的经济体制走向瓦解,新的土地关系与生产关系开始出现,引发了政治领域内的又一次重大变革。
商鞅在秦国推行的变法,便抓住了土地这一关键问题,在地方行政和土地分配两方面完成了新旧制度的更替。
在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的两千多年间,以皇帝为主导的中央集权体制日益巩固,土地制度也在很大程度上保持了稳定。
西汉中期以后,聚敛了大量土地与财富的地方豪强严重危及了中央的统治。
对此,大儒董仲舒曾建议通过“限民名田”来抑制土地兼并,但未被采纳。
自此以后,严重依赖地方豪强的中央政权无心解决土地兼并问题,最终形成了魏晋南北朝时期延续达数百年的门阀政治。
中央对所辖区域内土地与行政权力的控制越来越弱,反过来又促使中央政权对土地关系、地方行政运行机制进行调节与整顿。
于是,在隋唐北宋时期,中国历史上又迎来了一次大规模的政治与土地变革。
隋朝建立,推行均田制。
这些本应在打击豪强大族势力方面效果显著的措施,在当时的情况下却稍嫌操之过急,根基未稳的隋王朝也迅速覆亡。
随后崛起的李唐政权在土地分配方面延续并完善了均田制。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一中2020-2021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二次月考语文试题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文学的角度观照传统节日,并不牵强。
传统节日作为民族历史文化遗存,在漫长的岁月传承中,一些原初的价值与功能或有所丢失,或发生变异,节日仪式中的功利作用悄悄向审美作用转移,例如本来是象征驱除侵害人类生活的力量与因素的仪式,在反复举行之后,就变得别有意味了。
端午节就是例子。
为避萌动的邪气,需沐浴兰草汤、采药、置菖艾、戴香包等方式防五毒、送瘟神。
延习既久,这些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活动,具备了功利和美感的双重作用。
可见,在审美这一人类需求的层面,传统节日与文学有相通之处,因为所有的节日都带有娱乐性,能给人带来精神的愉悦。
清明节扫墓祭拜,是追念自家先人与逝者,祈求保佑的虔诚表达;中元节送河灯,活着的人希望那些无所归依的魂灵也被善待。
这些在固定时间里反复进行的活动,跟文学里对生者与死者、此岸与彼岸关系的思考,如出一辙。
有些节日,由人类对自然的崇拜演化为对生活愿望的象征性表达,比如七夕节。
七夕节由“天河”两岸的牛郎织女星座而来,反映了人类对天象的崇拜。
根据这一天象,产生了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凄美爱情故事。
这个节日的诞生,可以说与文学生产同时进行。
传统节日通过人的行为方式流传下来的。
但这些节日能够作为民族文化的物化形式得以保存并成为中国人精神里不可剔除的部分,更依赖文学书写所创造的艺术形象和语言篇章。
从古代开始,对传统节日的吟咏和描写,产生了大量的诗词歌赋,乃至只要提到某个节日,人们就会立即联想到某一首诗词或某一篇文章。
传统节日由民俗风习向审美对象转化,文学起了主要作用。
可以说,历代有关传统节日的文学作品,装点了传统节日,强化了民族的集体记忆,牢牢绾结起中华儿女的民族情感和文化认同。
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里值得珍存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