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山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山雨
备课人:郭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感受山雨带韵味,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领略大自然的秀美。
3.学习作者通过联想和想象来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重点:感受优美的语言,体会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教学难点:学习作者表达独特感受的方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准备:准备拓展阅读资料、多媒体课件
教学时间: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
自然界中,美无处不在,只要细致观察,用心倾听,你一定能发现美。今天我们要学的课文就是作者细致观察、用心倾听后描绘的自然景观。
揭示课题:山雨
二、基础达标(结合预习本,交流预习收获)
1.利用预习本,把你认为值得注意的、需要提醒的与同桌交流。
2.谁愿意提醒大家?
重点指导:读音指导:“啼啭”读“tí zhuàn”;“倾吐”读“qīng tǔ”3.完成基础达标检测。(内容为:词语搭配)
1)同桌互批。
2)全班订正(老师提示:全对的请举手;有错的请举手;有错没改完的请举手)。
4.二人小组读文,互帮互查。思考:作者观察到了什么?倾听到了什么?找到有关的句子划下来。(先是听见山雨的声音,接着看到山雨改变了山林的颜色。)三、设问导读(品析课文,学习链接)
(一)初读感知
1. 默读课文,思考出:《山雨》一课按照雨前、雨中、雨后的顺序,先后从声音和色彩两个方面写雨中的景色,可以体会到作者对山雨的喜爱之情。
(二)精读感悟
1.组内交流
(1)小组内根据学案完善、梳理自己的批注。
(2)小组分配任务为汇报做好准备。
(3)认真听取组内其他人的建议,完善自己汇报,补充自己的批注。
(4)通过感情朗读展示学习体会。
2.全班展示
预设:
1.有感情地读第一自然段,山雨初来乍到时带给你怎样的感受?(美、悄悄的)2.自读课文2至10自然段,你从哪些语句中感受到了山雨的声音美和色彩美?细读课文,找到那些令你深有感触的话语,将它们划下来。讨论交流。
(1)像一曲无字的歌谣,神奇地从四面八方飘然而起,逐渐清晰起来,响亮起来,由远而近,由远而近……(作者运用比喻的手法描写了雨来时声音由远及近、由轻及重的动态过程,与文章开头相对应,写出山雨来时的特点,即“来得突然”“悄悄地来”。作者将雨声比作“无字的歌谣”,突出了雨来时一种逐渐清晰、飘飘渺渺的音韵美,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独特情感,并给人以无限遐想。)
(2)雨声里,山中的每一块岩石、每一片树叶、每一丛绿草,都变成了奇妙无比的琴键。飘飘洒洒的雨丝是无数轻捷柔软的手指,弹奏出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每一个音符都带着幻想的色彩。(作者发挥了奇特的想象:将“岩石、树叶、绿草”联想成“琴键”,将“飘飘洒洒的雨丝”想象成“轻捷柔软的手指”,将此时的雨声联想成“一首又一首优雅的小曲”,为读者展示了一幅“雨在山中”“山在雨中”“山、雨同奏”的动态美景图,表达了作者对山雨那份浓浓的喜爱之情。这部分描述作者又一次采用比喻的手法来表达自己的独特感受。)
(3)在雨中,所有的色彩都融化在水淋淋的嫩绿之中,绿得耀眼,绿得透明。(这里实写雨的色彩──绿,给人清新的感觉,表达对山雨的喜爱。)
(4)这清新的绿色仿佛在雨雾中流动,流进我的眼睛,流进我的心胸。(这是作者对雨色的想象。句中“流动”一词写出了山林的“绿”在雨中所独有的特点:这种“绿”是一种水淋淋的、富有动感、极具生命力的色彩,它可以“融化”“所有的色彩”,表现了山雨带给山林的色彩变化。连用两个“流进”则体现了两个层次:这“绿”不光是眼睛看到的,更是用心灵感受的,突出雨中的“绿”那种让人难以忘却的美。通过对山雨色彩美的描述,又一次表达了作者对山雨的喜爱。)
四、巩固练习(学法迁移,运用提升)
1、个人准备;
2、小组完善;
3、展示交流。
预设:
1.文中哪些语句使你感到很惊奇,很特别,试着抄写两三句,并背下来。2.默读短文,体会作者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3. 作者眼中的雨是那样的神奇,那样的有韵味,那么你眼中的雨又是怎样的呢?
用几句话写下来吧。(试着运用联想和想象、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四、拓展延伸
1.作者通过观察、倾听,引发了奇特的联想、想象,并运用了比喻等多种手法表达了自己对山雨的独特感受,读《春天的小雨滴滴滴》让我们来体会春天小雨滴落在大地上的美妙声音。
2.日积月累
完成学案上的有关描写大自然的古诗,小组合作背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