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课堂观察报告
物理课堂观察报告
物理课堂观察报告
一、实验目的
本次实验旨在通过观察物理课堂上的现象和实验,增进对物理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提高实验技能和科学思维能力。
二、实验装置和材料
本次实验所用的装置和材料包括:
1. 实验台:用于放置实验仪器和材料的平台。
2. 各种物理实验仪器:包括滑动测力计、光衍射实验装置、电源、导线、电磁铁等。
3. 实验所需的材料:例如不同材质的物体、光学模型等。
三、实验内容与观察记录
1. 实验一:测力计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物体受力的特点和测量力的方法。
实验步骤:在实验台上放置滑动测力计,并调整到合适位置。用手持物体轻轻拉动测力计的挡板,观察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观察记录:当用力在滑动测力计的挡板上拉动时,示数随着力的增大而增大,示数显示力的大小。
2. 实验二:光衍射实验
实验目的:研究光的衍射现象和特点。
实验步骤:将光源照射到光衍射实验装置上,调节装置的位置和
光源的亮度,观察光的衍射现象。
观察记录:当光通过光衍射实验装置时,出现明暗相间的亮条纹。改变光源的亮度和实验装置的位置,条纹的粗细和明暗程度有所变化。
3. 实验三:电磁铁实验
实验目的: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和电流的关系。
实验步骤:将电磁铁连接到电源上,调节电源的电流大小,观察
电磁铁的磁性。
观察记录:当电流通过电磁铁时,铁芯表面出现磁性,可吸附铁
质物体。随着电流的增大,磁性也随之增强。
四、实验结果与分析
1. 实验一中,通过观察滑动测力计的示数变化,发现力的大小和示
数呈正比关系。这表明滑动测力计能够准确测量力的大小。
2. 实验二中,观察光的衍射现象,发现明暗相间的亮条纹。这说明
物理课堂实例分析报告
物理课堂实例分析报告
本次物理课堂实例分析报告以弹簧的运动为主题,旨在通过实验数据和理论知识的分析,深入探讨弹簧的相关性质和运动规律。
实验装置包括一个弹簧、一个测力计和一个水平放置的桌面。实验过程中,我们通过在弹簧上施加不同的拉力,测量弹簧的伸长量和拉力之间的关系。
首先,我们将测力计固定在桌上,并将弹簧的一端连接在测力计上。然后,通过拉伸弹簧,测量拉伸弹簧前后的伸长量,并记录对应的拉力数值。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绘制出弹簧伸长量和拉力之间的关系图。图中的横轴表示拉力,纵轴表示弹簧的伸长量。可以发现,当拉力增大时,弹簧的伸长量也随之增大,且伸长量与拉力之间呈现线性关系。这一现象符合胡克定律,即弹簧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
为了进一步验证胡克定律,我们通过实验测量得到了弹簧的弹性系数k。根据胡克定律的表达式F=kx,其中F为弹簧受力,x为弹簧的伸长量,k为弹簧的弹性系数。通过单位分析,我
们可以得到弹性系数的单位为N/m。
通过实验测得的数据,我们可以计算出弹性系数k的数值。将各组拉力与伸长量的比值进行平均,即可得到弹性系数k的数值。通过多次实验计算,我们得到了弹簧的平均弹性系数k为
x N/m。
另外,还可以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弹簧的弹性势能。根据弹性势能的定义,弹簧的弹性势能E=(1/2)kx²。通过计算每组实
验数据对应的弹性势能,并取平均值,我们可以得到弹簧的平均弹性势能为x J。
通过以上的实验分析,我们可以得到如下结论:
1. 弹簧的伸长量与其受到的拉力成正比,符合胡克定律的预期。
2. 弹簧的弹性系数k的数值为x N/m。
物理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物理实践活动报告范文
本次实践活动是在物理实验课上进行的,活动的主要目的是让同学们通过实际操作,加深对课堂所学知识的理解。在活动中,我们进行了一个简单的实验——测量物体的密度。
首先,老师向我们介绍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然后让我们分成小组进行实验。每组都拿到了一个物体和一把天平、一个容量瓶和一根测密度器。我们首先用天平称量了物体的质量,然后放入容量瓶中并记录下水面上升的高度,再用测密度器测量物体的体积。接下来,我们按照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计算出
了物体的密度。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不仅理论联系实际,锻炼了操作能力,还深刻理解了密度的概念和计算方法。同时也锻炼了我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培养了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能力。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深刻认识到物理实验课的重要性,它不仅能够巩固课堂学习的知识,还能够培养我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验探究精神。希望在今后的学习中,我能够更加努力,更加认真地对待物理实验课,不断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在实践活动中,我们也遇到了一些问题,比如在测量密度的过程中遇到了一些误差,导致结果不够准确。在老师的指导下,我们对误差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讨论。通过深入思考和讨论,我们认识到了操作不够细致和仪器误差可能导致的影响。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学会了如何正确操作仪器和设备,如
何减少误差的影响,以及如何对数据进行合理的处理和分析。通过不断的实验和讨论,我们慢慢提高了实验的准确性,并且在分析实验数据的过程中提高了我们的思维能力和动手能力。
总的来说,这次实践活动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物理实验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通过实际操作,我们不仅能够深入理解理论知识,还能够培养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希望我能不断地在实验中学到更多的知识和技能,为将来的学习和科学研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同时,我也希望通过更多的实践活动,能够激发更多同学对物理实验的兴趣,让更多人感受到实验带来的乐趣与成就感。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物理《力》)
课堂观察记录与分析
(作业模版)
学员姓名 学员单位 观察时间段
观察对象 八年级学生 授课内容 力
观察点 教学过程客观描述 教学实施优缺分析 教学行为调整建议
一、课前情境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问题情境创设) 实验引入本节课的主题,
物体运动状态发生变化,学
生实验力使形状发生变化。
比较直观感受力的
作用效果,多方面刺激
学生的触觉和视觉、听
觉,各种感官。激发学
生学习的兴趣。
时间宽裕可以由学生自
己动手实验,自己感悟出,
由运动到静止,由静止到
运动,运动的大小发生变
化,运动的方向发生变化。
二、知识概念的理解和深化(学生思维的启发和引导过程) 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最初由肌肉的紧张程度感知
力,然后由人对物体的推拉
挤压,引申到物体对物体的
推拉挤压,最后引出力的定
义。
学生对力的定义的认
识是逐渐深入的过程。
符合学生的认知结构,
从简到难,由易到难的
过程。
实验和表格入手,从活
的事列入手,学生显而易
见得出结论。
三、知识概念掌握后的应用与展示(学生表达、展示的问题选择和活动组织) 力的三要素,通过提问开
门和关门,力的大小,方向,
门轴和门边施力效果不同。
找到学生熟悉的
教师门,演示小同学比
过大个子,引起学生疑
问,并加以探究。
学生通过实验,学生
经历了疑问,得出结论,
激发学生的探究物理的乐
趣。
四、对学生学习情况的把握与调整(学生学习反馈的引导确定和教学调整) 画力的示意图,示范一次。
学生动手及时练习画一次。
变式训练一次。
知识点及时练习,
巩固练习,直到学生过
手,变式训练学生知识
的迁移能力。
画心思使学生画出
力的示意图,学生过手。
物理教师课堂观察报告
物理教师课堂观察报告
物理教师课堂观察报告
我是一名物理教师,今天上午对同事的课堂进行了观察。以下是我对观察结果的总结。
这堂课是一堂高一物理课,课题是《牛顿运动定律》。课堂开始后,同事迅速进入状态,通过复习前几节课的内容帮助学生复习巩固知识。复习内容包括牛顿第一定律和牛顿第二定律的基本概念和公式,并通过例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观察发现,同学们对于前几节课的知识掌握得还算扎实,大部分同学能够恢复起初学习的内容,并能独立解决例题。
随后,同事引入新的知识点牛顿第三定律。通过具体的实例,同事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并解释了为什么不论受力大小,物体的加速度总相等的原因。同事还通过生动的比喻,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这个概念。观察发现,学生对这个概念并不陌生,但是对于具体的应用还存在一定的困惑。同事运用问题解答的方式,帮助同学们进行了梳理和解答疑惑。大部分同学通过课堂讨论和思考,逐渐掌握了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方法。
同事在课堂上还引导学生进行实践操作,通过推拉实验验证牛顿第三定律,并配以实验报告的编写,进一步巩固学生对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观察发现,同学们非常积极地参与实验和报告编写,对实验现象进行了详细记录,思考了实验结果产生的原因。同事在实验之后,还进行了简短的总结和概括,帮助同
学们进一步理解和运用所学知识。
整节课中,同事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通过各种形式的互动和讨论,同事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和表达自己的观点。观察发现,同学们一方面在问题解答中逐渐具备了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同学们的表达和思考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
一节物理课堂观察案例剖析
课气氛比较沉闷,学困生与学优生差距较大; ( 3) 本课的设计思想: 实验贯穿着整节课,体会图像法研究
物理问题的优越性,并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 ( 4) 学习目标: 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电压、电阻的关系,理
解欧姆定律及其变换式的物理意义,能初步运用欧姆定律 计算有关问题。学会同时使用电压表和电流表测量一段导 体两端的电压和其中的电流,会用滑动变阻器改变部分电 路两端的电压. 提高学生依据实验事实,分析、探索、归 纳问题的能力,知道通过实验总结物理规律的研究方法。
么办法?如何控制变量? 学生回答。 并请学生画出电路图。
片段四: 教师演示( 装置见电路图) 简单介绍实验装置,闭合开关,移 动滑片,请学生观察电流表、电压表示 数变化情况。 片段五: 学生分组实验,记录数据。 观察实录: 听评课教师带着任务进入观察课堂,根据各自
的维度和观察点,做好课堂实录( 附: 观察小组的观察表样 表)。
步学习电学知识和分析电路的基础,是本章的重点。 欧姆 定律是实验定律,教材通过具体的任务,引导学习科学探 究方法,进一步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 本节内容综合性 强,从知识上讲,要用到电路、电流、电压和电阻的概念; 从技能上讲,要用到电流表、电压表和滑动变阻器等。
2.1课前会议( 2010 年11 月26 日上午第2 节) 刘老师说课: ( 2) 本班学生情况: 所任教的初三( 2) 班基础一般,平时上
物理课堂观察报告
课堂观察报告
一、【背景】
(一)任课教师:严老师
(二)教学内容:物质的比热容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引导有效性、课堂学生实验、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二、【前期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物质的比热容这节课,1课时,标准课。
(三)研讨教材
本课时是第十三章热和能的第三节比热容,该课程是本章的核心课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
(四)分析学情
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抽象,这些因素对于中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具体的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思考、分析以及推理。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物理观察日记
物理观察日记
“观察日记”学习物理方式的探究
景德镇市电教馆吴巧玲
市一中分校池熙市二中袁亚萍
摘要:《“观察日记”学习物理方式的探究》是江西省重点课题,本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通过发生在自己日常生活中的一系列现象,感悟物理知识的存在。采用学生自由选择内容与教师列提纲相结合的方法,开展一系列学生课外观察、动手、家庭实验等活动,通过学生自己对生活的观察和亲身经历的实验探究过程,以“观察日记”的形式记录下来,并对观察的内容进行思考和分析,而后在全班进行交流、演示,归纳、总结其物理规律,形成一种以“观察日记”为主要学习方式的学习模式。
关键词:生活实践物理实验观察日记学习方式
新课程改革已在我国全面铺开,初中物理课程的基本理念就是让学生“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注重科学探究,提倡学习方式多样化。”使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逐步向自主性学习、创造性学习的学习方式转变。为此,在学生中进行一场学习方式上的革命势在必行。同时素质教育的内在要求和本质属性就是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主体,要爱护和启迪学生好奇心、求知欲,帮助学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勇于探索,大胆创新。这就要求我们必须转变那种妨碍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发展的陈旧、僵化、呆板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手段,重新构建一个充满生动和活力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新模式。
因此,我们决定在初中物理课堂教学中进行“观察日记”学习物理方式的探究,旨在通过对现实的以知识为主要教学目标,教师传授为主要特征的课堂教学模式进行改革,使教学过程真正建立在学生自主活动的基础上,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把学生的个性探索与小组的合作探索有机结合,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促进学生主体性、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合作意识、交往品质等多方面的协调发展。
初二物理观课报告
初二物理观课报告
1. 观课目的
本次初二物理课的观课目的主要是为了了解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学生的学
习状况、课堂氛围等方面的情况。
2. 课堂概述
本次课堂主要内容为电压和电流的关系,课前老师为学生讲解了一下电学的基
础知识,如电荷、电压、电流等概念。课堂开篇,老师采用了互动问题的方式,向学生询问了电压和电荷的关系,并邀请几个同学上台发言。在经过一番探讨之后,老师将学科知识引入重点——电压和电阻的关系。
接着,老师讲解了电路中的电压、电阻、电流等重要元素,并通过示意图、实
物模型等方式将抽象的理论概念转化为直观形象,极大地增强了学生对于电学理论的理解。
在讲解过程中,老师还采用了多种不同的教学方法,如问题解答、实验演示、
讨论交流等,大大激发了同学们的学习热情。
3. 学生表现
通过观察,我了解到学生在本节课堂中的表现大体为以下几个方面:
•学生对于新概念理解迅速:这次课堂学生学习了新的电学概念,但经过老师的引导和讲解,同学们很快就能理解并运用这些概念。
•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在上课期间可以看到精神饱满,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回答问题时也能展现出较好的表现。
•学生知识点记忆差异较大:在学生的答题过程中,可以看到有的同学对于知识点记忆较为深刻,但有的同学则没有很好地记住。
4. 课堂评价
综上所述,本节初二物理课堂表现出老师的教学思路清晰、授课内容排列合理、教学方法多样化,学生学习积极性高、知识点掌握程度较好等诸多优点。
同时,在课堂教学中,老师也存在一些可以改进的地方,比如在解释概念及例
题时可以更加具体、形象化,细节讲解可以更加完善等等。
初中物理观评课报告压强
初中物理观评课报告 - 压强
背景
本次初中物理观评课的主题为压强。在初中学习物理的过程中,压强是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理解气体、液体等物质的性质和应用有着重要的作用。因此,深入了解压强的概念和应用,是初中物理学习的关键之一。
压强的概念
压强,是指单位面积受到的力的大小。通常用符号P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P = \\frac{F}{S} $$
其中,F是施力的大小,S是受力的面积。压强的单位是帕斯卡(Pa),一帕斯卡等于1牛/平方米。
压强的概念不仅在物理学中非常常见,还在工程、建筑、化学等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压强的实验
为了更加深入地理解压强的概念,我们进行了实验。
实验器材:
•塑料板
•海绵
•钢珠
•台秤
•尺子
实验步骤:
1.将塑料板平放在水平地面上,并将海绵放在塑料板上。
2.在海绵上撒上钢珠。
3.用不同大小的力去压缩海绵,用台秤来测量受到的力,用尺子来测量
受力面积。
4.根据测量结果计算压强并进行记录。
实验结果:
受力面积(cm2)施力大小(N)压强(Pa)
2 2 100
4 4 100
6 6 100
实验结论:
通过实验我们发现,当受力面积相同时,不同大小的力施加在海绵上所导致的
压强是相同的。而当施力大小相同时,受力面积越大,压强就越小。
压强的应用
压强的应用非常广泛,下面举几个例子来说明:
液压系统
液压系统是一种利用流体传递压力和动量的技术。实现原理是利用压力稳定的
液体来传递力,从而实现机械输出大力量的目的。这是一种机械化程度很高的技术,广泛应用于建筑、机械、航空等各个领域。
汽车轮胎
汽车轮胎与地面接触的面积是有限的,所以车辆的重量会产生一定的压强,这
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
课堂观察评价记录表
班级:九(8)学科:物理执教人:高淑静日期:2015-12-9
记录人:吴华庭
中学物理课堂教学观察评价表(学生)
学生课堂学习状态评价
课堂学习过程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强,学习过程动手动脑,积极思考。
大多数学生能独立思考,但有些学生思考过程不太合理,不能完全与教学内容接轨。
能够在教师的启发下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
有一些学生会思考,但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想法,能尊重别人的意见
在遇到问题时能够与同学分工合作,克服困难,解决问题
绝大多数学生认为教师讲的都是对的,没有质疑的习惯
学生学习效果
评价
课堂教学中,学生学习物理兴趣较浓郁,参与课堂活动积极性强,但有部分学生虽然人在课堂,但极少参与。
从课堂反馈看学生基础知识掌握较牢,但学生实验、分析等基本技能能力较弱。
物理思考能力两极分化严重,有的很突出,有的问什么问题都没反映。
运用物理知识解决物理实际问题时,总体还好,但有一些学生知识迁移能力差。
中学物理——课堂观察评价表(教师)
教师素质
教师的教态端庄大方,教学语言规范严谨,课堂组织能力强,能熟练的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充分的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对能通过反馈及时评价激发学生的学习自信心。具有良好的教学基本功。
具有良好的素养,有扎实的物理专业基础知识和科学的教育教学理论。
教学观念
能着眼于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教学过程能有效的激发学生参与课堂活动。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创新意识较弱。
教学能力
教学目标的制定准确、全面。
教学内容的处理合理得当。
教学过程的设计是否合理
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新的知识都是在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主动思考,然后建立自己的知识结构。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观察研究——以“焦耳定律”一节为例
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课堂观察研究
——以“焦耳定律”一节为例
云南师范大学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650500)王昕冉
陈
阁
徐晓梅
冯
洁
[摘要]针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开展课堂观察研究,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理论,设计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编码系统作为本次课堂观察研究的工具,对第十三届全国中学物理青年教师教学大赛获奖课例视频“焦耳定律”展开课堂观察分析,结果表明:该课例符合新课改的教学理念,重视学生实验,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实验教学环节设计合理,科学探究过程完整;不足之处在于学生同伴讨论行为缺失,教师未进行及时调控。建议教师关注并指导学生学习,以提高课堂生成性问题的应对能力。
[关键词]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课堂观察;教学评价[中图分类号]G 633.7[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6058(2022)35-0053-05
一、引言
课堂观察是观察者带着明确的观察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及辅助工具收集课堂信息,对课堂运行状况进行记录和分析,它对改善学生学习、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1]。20世纪60年代,美国学者弗兰德斯提出了一种定量的课堂观察方法——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系统(简称“FIAS ”),该方法是分析课堂教学行为、开展课堂教学评价的一种较为理想的方法。
随着教育观察研究的深入,课堂观察呈现出学科化、专业化的趋势。国内学者陈珍国、邓志文等人针对物理学科特点,设计出中学物理弗兰德斯互动分析编码系统[2]作为物理学科课堂观察研究的工具。但将其专门用以观察物理实验教学,仍存在以下两点不足:第一,难以对实验的基本要素展开观察,比如介绍仪器原理、设计实验、分析和解释实验现象等必要实验环节均不在其观察范围内,故无法对实验过程展开观察;第二,操作技术维度的观察指标不够细致,比如仅包含教师示范及学生操作两个观察维度,没有对操作的具体行为进行明确,故难以对师生操作的具体情况加以分析。因此,本研究在PFIAS 的基础上,结合初中物理实验教学评价理论,对PFIAS 的原编码系统进行调整,设计出初中物理实验教学编码系统作为本次课堂观察研究的工具,并用其对初中物理实验教学展开课堂观
物理观察报告格式学生版
物理观察报告格式学生版
引言:
本次观察实验旨在研究光的折射现象,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规律和与介质的相互作用。通过观察不同物质中光线的传播情况,我们可以探索光的折射定律以及介质的光密度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
实验目的:
1.了解光的折射现象及其基本规律;
2.探究介质对光的传播速度的影响。
实验器材:
1.光源
2.准直器
3.实验台
4.尺子
5.直尺
6.毛玻璃片
7.不同光密度物质:水、玻璃、空气
实验步骤:
1.将光源放置在实验台上,并使用准直器调整光线方向,确保直射光线垂直实验台。
2.在光源与实验台之间放置一块毛玻璃片,使光线更加均匀。
3.通过调整毛玻璃片的角度,观察光线在不同角度下的折射现象。记
录光线经过毛玻璃片后的角度和方向。
4.在光路中加入水,观察光的传播情况,并记录光线经过水后的角度
和方向。
5.重复步骤4,将水替换为玻璃和气体,观察并记录光线的传播情况。
6.根据观察结果,进行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实验结果与数据分析:
我们观察到,当光线通过毛玻璃片时,光线会发生折射现象,折射角
度与入射角度有一定的关系。通过实验数据的记录和分析,我们发现光线
在不同介质中的折射角度不同,且折射角度与折射介质的光密度有关。在
水中折射角度较小,而玻璃中折射角度较大,与我们之前学过的折射定律
相符合。
实验结论:
1.光在不同介质中传播时会发生折射现象,且折射角度与入射角度有
一定的关系。
2.折射角度与折射介质的光密度有关,光密度越大,折射角度越小。
误差分析:
在实验过程中,由于实验器材的制作和观察的主观因素,可能会产生
一定的误差。而且,我们在实验前的准备工作和观察过程中,可能会存在
高中物理课堂观察记录
高中物理课堂观察记录
高中物理课堂观察记录表
课堂观察是教师用以收集学生学习活动相关资料、分析学生学习结果达到教学目标程度、实施课堂学习测评的重要方法。例如当教师课堂教学时,最简单的观察测评可通过学生的学习状态来进行,从而大体判断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程度,这种观察评价的信息反馈非常及时,不需要繁杂的步骤,就可对学生的学习情况有一个大体的了解和掌握。若要使观察的信息更为准确、可靠和细致,教师可使用课堂观察记录表来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观察。观察记录表的设计应从学生在课堂上的各项表现。
在教师的观课议课活动中,课堂观察的内容很多,但在进行课堂教学研究中,可以根据研究的内容设计相应的课堂观察记录表,以下是根据“教师的设问艺术、学生的学习状态、教师的教学手段与评价”三个方面设计的高中物理课堂观察记录表。
说明:1.在“问题内容”栏内注明问题的主次,在“效果评价”栏内填写设问是否有效、低效、无效,并说明理由,在“时间”栏内填写从提出一个问题到解决一个问题所花的时间。
2.在“学习投入状态”栏内填写学生掌握的程度,并写上在什么情况下非投入的人数,约占?%。
3.在“教学手段”栏内填写所用的教学手段(如: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多媒体课件、自制教具、小组学习等),并进行效果分析。
4.在“评价形式”栏内填写教师的语言表达(包括赞赏语的使用、分析问题是否透彻、知识点归纳是否到位等及肢体语言的运用等情况),并进行效果分析。
课堂观察实录
课堂观察实录
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主讲:魏娟
主评:张学志
组长:邹玉峰
成员:侯志伟王彦平
陶丽娟邹玉峰
张学志魏娟
组织单位:孔德高一物理组
2011年9月6日星期二孔德高一物理组举行了一次课堂观察活动。
举办地点:高一八班,时间:第三节课,授课内容:速度—描述运动的快慢。
主讲人:魏娟主评:张学志组长:邹玉峰
这次活动中,王彦平老师负责学生的问卷调查;侯志伟老师负责记录主讲教师在授课过程中的无效提问;陶丽娟老师负责挑出授课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的口头禅和废话;张学志老师是这次活动的主评;邹玉峰老师是组长。本次课堂观察的实录如下:第一模块:教学设计
第二模块:说课和自评
第三模块:各位老师的评价
第四模块:主讲人的心得体会
第一模块
课时教学设计
设计人:学校宁夏育才中学姓名魏娟
课题:第一章第3 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第1 课
一、任务分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
这一节是高中物理第一章的第三节内容,也是本章的一个基本概念的介绍,由于学生在初中已学习过有关速度的知识,在生活中对于速度也有较多的感性知识,但是高中学习的速度概念较之初中所学的速度有了很大的提升,对学生来说是比较困难的,速度的矢量性问题是本节的重点,特别是对瞬时速度的理解,体现了一种极限的思想,对此要求引导学生逐步理解,不要急于求成,速度的定义是高中物理中第一次向学生介绍比值定义物理量的方法,要求正确的加以引导,力求学生能理解。
作为第一章的重点内容,也是整个高中物理的基础,为以后的匀变速直线运动,牛顿运动定律,乃至整个力学的学习奠定基础。
2、学习本节所需要的基础知识
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巧用“课堂观察”提高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物理课堂一直都十分注重培养学生对物理知识的应用和思考能力,让学生在熟悉、亲切、愉悦的环境下有兴趣地学习物理知识和技能并达到学习要求,这是教师授课的永恒目标。“课堂观察”是教师根据一定的目的,凭自己感官及辅助工具观察学生在课堂学习活动中的情况并对这些信息进行再加工、分析和处理的研究方法,它是获得教学教育效果信息的重要源泉。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适时掌握学生学会了多少知识和技能、欠缺哪些信息,才能及时采取相应措施进行反思并改进教学方法,进而使教学更有实效性。笔者曾在银川市第十四中学进行了有关教学观察法的教学实践和探索,具体内容如下。
一、讲授中观察—加强难点,提升趣味
1.投入程度
一堂学生高投入的课一般需要一个精心设计的开头,从一开始就以其不寻常和鲜明性吸引住学生,后面便可以成功地组织学习新内容。然而教师在讲解具体物理问题时,因多方面原因学生听课的投入程度是不同的。当课堂上有较多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授课方式太枯燥乏味往往是首要原因,其次就是学习内容较难,需教师加强引导。
如何提升课堂趣味?教师的讲解要吸引人,要使学生感兴趣,才能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增加“实用时间”。首先,教师清晰、生动的语言对营造教学过程中热烈气氛具有重要意义。课堂中,教师的个人魅力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的讲课风格、语言表达、语调语速都将是吸引学生的“法宝”。其次,在课堂上可以穿插物理学史、生活小常识和现象、学习讨论、认识性游戏等活跃课堂气氛。生活中的物理现象很多,通过物理知识和内容的学习,让学生在心里有“哦,原来是这样”的顿悟。例如:在描述匀速行驶的汽车中司机的运动状态时,副驾座的人认为司机是静止的,但地上人却很明显看到司机在走动,此时学生会有这样的疑问:为什么一个人会有两种运动状态呢?于是提出问题,经过讨论,学生就知道了在描述物体的相对运动时,要有参照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堂观察报告
一、【背景】
(一)任课教师:严老师
(二)教学内容:物质的比热容
(三)观察维度:教师提问引导有效性、课堂学生实验、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二、【前期准备】
(一)理论知识的学习
正式课堂观察之前,我对课堂观察的理论知识进行了学习,对究竟什么是课堂观察,课堂观察的意义是什么等有了进一步的认识。课堂观察是一种科学的观察,它不同于一般意义上的日常观察。课堂观察就是指研究者或观察者带着明确的目的,凭借自身感官(如眼、耳等)及有关辅助工具(观察表、录音录像设备等),直接或间接(主要是直接)从课堂情境中收集资料,并依据资料作相应研究的一种教育科学研究方法。首先,有利于教师进行教学研究。教学研究的本质在于追求更合理的教学实践。教师在教学中,对某一教学现象,如:课堂上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反思,努力追求其合理性,并实施在自己教学活动中,得以验证,以形成对现象的新的理解和鉴赏。这不仅有助于改善教学实践上的不足,而且有助于教师间教学研究氛围的形成,是提高教学效果的一种有效的方法。
(二)课时、课型的选择
按照正常的课程进度,我选择了物质的比热容这节课,1课时,标准课。
(三)研讨教材
本课时是第十三章热和能的第三节比热容,该课程是本章的核心课程,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因此,本章节的教学内容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师生必须予以重视。
(四)分析学情
本章内容趣味性比较强,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微观又抽象,这些因素对于中学生的学习造成了一定的困难。为了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应通过多媒体课件,建立具体的模型,对局部放大,变微观为直观等等的方法,来引导学生对课上的学习内容进行分思考、分析以及推理。以加深学生对本节课内容的理解。
三、【课中观察】
(一)观察工具
观察实验表格及课后实验分析报告
(二)观察目标
1、观察“教师提问引导有效性”
2、观察“课堂课堂学生实验”
3、观察“教学行为时间分配”
(三)观察过程
课前,我于上课前5分钟进入教室,未与学生做交流。课中,根据观察目标仔细听课观察记录,课后,与学生进行沟通。
三、【课后会议】
(一)关于提问有效性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有待提高的地方:
1.没有给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
2.教师所提个别问题不到位,造成学生想回答但找不到思维的入口。
3.无法控制生成,教师点拨功力欠火候。
建议:
1.对于年轻教师,教师在备课时更要充分考虑学生,做到有备无患。
2.教师应融入学生,成为课堂一份子,提问语言应准确、明晰,指向性强。
(二)关于课堂文化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优点:
1.课堂情景设置了两个,情景设置很好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教师的语言亲切、表情和蔼,师生互动较为和谐。评价有针对性。
3.小组合作有分工、有目标,组织有效,课堂生成真实有效。
建议:
1.语速适中,但应注意语调的抑扬顿挫,适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心理特点。
2.教师的活动范围要不局限于讲台,关注每一个学生。
(三)关于教学行为时间分配的观察分析和建议:
教学行为时间分配非常合理,其中教师讲解占整节课的20%,师生互动、小组合作、自主探究占整节课的72.5%,非教学时间只占7.5%。很好的完成了教学任务。
四、【后续观察学习计划】
(一)跟进式调查
通过本次的课堂观察活动,我们诊断出严老师在教学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所以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们会进一步的对严老师进行跟进式调查,看他的这些问题是否有所改善。
(二)发展式调查
基于此,我认为自己在教学方面也存在着很多不足,希望也能够通过课堂观察这种形式查找并解决各种问题。可以说,课堂观察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研究活动,它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供了一条很好的途径。通过课堂观察,教师借助合作的力量在实践性知识、反省能力等方面将获得新的发展,从而为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打下坚实的基础。
(三)在教学方面每个教师争取做到:
1.通读各个版本教材,了解每个知识点在不同教材中的位置和教材提供的学习
载体。
2.把教材所有的知识点进行梳理,使每位老师心中都有一棵知识树(或知识
链),以利于教师在教学时做到既关注学生知识的起点,又关注知识的延伸,准确的把握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