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

合集下载

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构建

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构建近年来,高校校企合作在我国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推动。

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和构建,对于提高高校的教育质量、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合作模式的形式、理念和机制等方面进行研究与探讨。

首先,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可以采取多种形式。

一种常见形式是高校与企业签订合作协议,共同开展科研项目、技术研发和创新实践,实现共同发展。

另一种形式是高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在人才培养中实现校企合作的深度融合。

此外,还可以通过建立校企研究中心、共享实验室等方式来促进校企合作。

不同的合作形式适用于不同的领域和需求,但都体现出高校与企业共同发展、互利共赢的理念。

其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需要注重理念的创新。

传统的校企合作模式往往是以企业需求为导向,高校作为服务提供者。

而现在,我们应当将其转变为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高校与企业共同定制培养方案,培养出适应市场发展的专业人才。

此外,还应注重强化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的环节,让学生在实践中增加从业经验,提高就业竞争力。

再次,校企合作模式的机制也是构建的重点。

高校和企业之间的合作应建立在公平、公正、透明的基础上,并进行有效的协调和管理。

应建立起双方互利共赢的合作机制,通过建立合作规范、完善评估机制等方式,推动合作的顺利进行。

同时,政府在校企合作中应扮演着重要角色,提供政策和经济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促进校企合作的持续深化。

然而,要推进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构建,还面临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高校和企业之间存在着文化差异和利益分歧,如何协调双方的合作意愿和利益,是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

其次,高校的科研水平和行业需求之间存在一定的鸿沟,如何搭建起高效的沟通平台,增加双方的交流和合作,也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为了推动我国高校校企合作模式的研究与构建,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

首先,加强高校之间的合作,借鉴其他高校成功的校企合作经验,推广先进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模式研究

校企合作平台构建模式研究林勤彬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摘要】职业院校肩负培养高素质技能专门人才的职责,职业院校把培养出的学生输送到合作的企业当中,职业院校与企业密切合作,也建立一种有效的人才培养模式。

同时,企业意识到在学校里对学生进行技能方面的培训与在企业对新进员工进行技能方面培训有较大的成本优势、时间优势。

企业愿意与学校一起合作,给学生提供实习的机会,以提前锻炼学生的岗位能力,为学生顺利走向工作岗位打下基础。

可见,校企合作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职业院校校企合作平台构建一、校企合作的可行性分析1.校企合作是企业需要。

企业需要与高校进行紧密合作,一些普遍性的培训活动学校可以为企业量身定做,行个性化设计,而且可以提前进行,使学生进入企业缩短环境、技能等适应时间。

校企合作,企业和高校可以充分挖掘彼此之间不同的资源优势,把课堂传授知识为主的教育环境与直接获取现场经验和能力为主的实习基地有机结合起来,走校企合作的实践工学之路,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适应企业的发展。

2.校企合作是学校的需要。

随着企业对大学生的知识和能力要求的提升,学校需要提前对学生进行岗位能力方面的训练,学生就业之路才能更适合企业,才能更宽,学校需要企业的实训场地和经验人员的实践指导,学校可以共享企业资源,节约成本,培养适应企业新发展的人才。

3.校企合作是双方的共同需要。

高校的老师、学者与企业的技术人员和管理者之间很少就研发以外的问题进行定期的交流和沟通,特别是关于人才的培养、管理方面问题的解决,都处于起步阶段。

企业用人的目的是希望能创造最大的效益,学校培养人才的目的是为企业和社会输送有用的人才,双方的最终目的是一致的。

这是双方合作的基础和根本,也是双方共同追求的目标。

双方的利益归属最终会使更多的企业与学校走到一起,校企合作将是一种必然。

二、校企合作平台的构建1.校企合作专业技能平台的构建。

高职院校专业建设要与企业的人才需要息息相关,校企合作专业技能这个平台就是把企业的设备、标准、师资、需求拿过来,让学生在这平台上学本领,既为开校合作、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提供有力支持,也解决了政府投入不足、社会共同分担办学成本的软肋问题。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

我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经验总结及研究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是当前职业院校办学特色的深入体现,在多年校企合作探索及实践的基础上,详细总结了本校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发展以及经验,并对校企合作的长效开展提出了一定的观点。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办学模式一、引言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企业用工的要求逐步提高。

校企合作,是当前学校适应社会激烈竞争的模式下,与企业建立的一种合作模式。

我校高度重视校企合作,始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以学生为主体,以能力为本位的办学思想,坚持走校企合作的道路,认真实施技能人才培养工作,及时根据企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采取多样化、灵活化的合作培养模式,深化企业服务,在合作过程中实现校企双赢。

根据国家中等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示范学校建设内涵要求,我校坚持“因材施教,工学结合,育人为先,学生为本,服务社会,质量第一”的办学理念,开展校企合作,进一步推动示范校建设,同时为学校重点专业建设与企业间的合作搭建了综合发展的平台。

二、校企合作经验总结1.重视校企合作,不断完善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多年来,学校坚持为企业培养亟需的高素质、高技能人才,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制定有关校企合作的各项规章制度,努力做到有章可循,同时,通过与企业的合作,优化专业设置,调整培养方案,稳定就业渠道,提高师资水平,扩大办学规模,提升办学实力,实现了校企双赢,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以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为核心,积极拓展校企合作平台建设为了更好地开展校企合作,加强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根据每个专业的特点以及学校的发展趋势,学校聘请行业专家、高校资深专家和合作企业管理技术人员及校内专业骨干组成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家委员会,校企合作委员会旨在为加强学校和企业的联系和深度合作,专家委员会则注重培养目标、教学计划的完善和学校技能人才的培养。

目前已有30多名生产一线的明星技师、中华技能大将获得者以及企业的重要领导者分别担任学校校企合作委员会委员和专家委员会委员,加强了学校的校企合作平台建设。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平台建设研究与实践

背景 , 分 析 了校 企 合 作 平 台构 建 的 主 要 内容 和 运 行 机 制 , 总
结9 3 - 纳 了进 一步 推 动 校 企 合 作 的 思 路 、 措施和建议。
关键 词 校 企 合 作 服 务 人 才 培 养
Re s e a r c h a n d Pr a c i t c e O H t h e Co n s t r u c i t o n o f Co l l e g e—
面。
定违 约金 ; 构建校企 合作论坛 , 定期 进行研讨 , 定期进 行
总结交流 , 引领校企合作方向。
2 校 企合 作 内容与 实践
1 ) 面 向企业 , 实施“ 订单 ” 培养 。在政府主导下 , 仙桃职
业学院机 电专业群 吸纳机 械电子行业 的专家 和工 程师组建
专业理事会 , 指导专业建设 。紧跟企业需 求 , 开展 “ 订单 ” 培 养, 如根据 康舒( 武汉) 电子有 限公司对 工艺 文件编制 、 电子 产 品准备工 艺 、 S O N Y贴 片机 的技术维 护等 岗位 的要 求 , 组 建“ 康舒订单班 ” 。在“ 订单” 人才 培养过程 中, 一是通过融入 合作企业元素 , 使订单企业 的特定要求 得到充分体现 ; 二是 紧 跟行 业产 品升 级 、 技 术发展 , 动态 修订人 才培养方 案 , 实
4 ) 拟定工作方案 , 明确学 校 、 企业 、 学生权责 , 形成校企
合作的长效机制 。拟定 了专 家委员会主要工作 内容是 校企 双方及时沟通技能人才供求信 息 ,同时协助学校设 置和调
t h i s p a p e r a n a l y z e s t h e ma i n c o n t e n t a n d o p e r a t i o n me c h a n i s m f o c o l l e g e -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p l a t f o r m, a n d s u mma r i z e s t h e i d e a s ,me a s u r e s a n d s u g g e s t i o n s t o f u t r h e r p r o mo t e t h e c o l - l e g e - e n t e r p r i s e c o o p e r a t i o n .

校企合作深度调研方案

校企合作深度调研方案

校企合作深度调研方案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校企合作是指高校和企业之间建立起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不仅为高校提供了实践教学和科研创新的平台,也为企业提供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的机会。

目前,我国校企合作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因此,有必要对校企合作进行深度调研,以进一步完善合作模式和机制,推动校企合作的深入发展。

二、研究目标1. 探讨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了解合作的模式、方式和合作领域;2. 分析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3. 提出提升校企合作效果和效益的建议,为合作双方提供参考和指导。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1. 调研内容:(1)校企合作的定义、特点和意义;(2)校企合作的发展现状及其在创新创业、科技成果转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应用;(3)校企合作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如合作模式不够灵活、双方利益博弈、资源共享困难等;(4)校企合作的成功案例分析和经验总结。

2. 调研方法:(1)文献资料分析法:通过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了解校企合作的相关理论和实践,掌握前沿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2)访谈法:选择一定数量的高校和企业代表,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获取他们对校企合作的看法和经验,了解实际问题和需求;(3)问卷调查法:设计问卷,对多个高校和企业进行定量调查,了解校企合作的具体情况、存在的问题和需求;(4)案例分析法:选择一些校企合作的典型案例,进行详细分析和总结,提取成功经验和可复制的模式。

四、研究计划和进度安排1. 文献资料收集和分析:阅读相关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和政策文件,了解校企合作的理论和实践;2. 访谈和问卷调查准备:确定访谈对象,设计访谈大纲和问卷,提前联系和约定相关人员;3. 访谈和问卷调查实施:进行半结构化访谈,记录和整理访谈记录,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结果;4. 案例分析和总结:对选择的校企合作案例进行详细分析,总结成功经验和模式;5. 写作和整理成果:撰写调研报告,整理研究成果和提出改进建议;6. 报告撰写和汇报准备:根据调研报告撰写要点,进行报告撰写和汇报准备;7. 报告的撰写和汇报:完成调研报告的撰写和整理,准备撰写报告的PPT,进行报告的汇报。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校企合作研发平台的建设研究

“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下校企合作研发平台的建设研究

·361·文艺教研摘 要:校企合作是指企业与学校利用各自的优势来实现利益共享、互利共赢的一种合作模式。

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合作,能够使学生进入企业之后就直接能够进行一线岗位熟练工作,达到更好地服务生产的目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调整,社会对技能型人才的需求不断加大,培养社会需要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已经成为各大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主要改革方向。

本院服装设计专业结合教学现状与企业需求共建校企研发平台。

首先,将实践知识带入课堂,丰富教学知识结构体系;其次,结合企业需求,从专业知识角度出发为企业创造产业成果;接着,通过市场反响回馈研发与教学成果;再次,研发中心培养的学生团队可作为企业人力资源储备力量;最后,为学生提供实习平台与就业输送途径,形成优势资源共赢与“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综合应用。

关键词:校企合作;“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应用型人才培养1 实施背景1.1 校企合作契机为推进学院“产、学、研”一体化教学模式改革,加快企业技术创新和新产品开发,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的原则,派蒙国际集团与安徽城市管理职业学院共建“派蒙功能性服装研究中心”,以研发防辐射服装的款式设计、造型结构优化;培养在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为其提供实习机会;解决院校实践性教学问题与企业人资的人才储备问题;检验服装设计专业的教学成果。

派蒙国际(控股)集团于2015~2016年间分别注册并成为天猫、京东、苏宁易购等各大电子商务门户网站的品牌网络店铺,集团计划大力开拓防辐射服装电商市场,同时加大产品研发力度。

本项目将借助相关集团电商平台完成研发、设计、结构制版、制作、营销等环节组合的产业链,实践教改及成果检验。

1.2 防辐射孕妇装市场现状目前,防辐射孕妇装的市场结构层次明显,品牌集中度较低,庞大而稳定的消费人群拥有空前的消费能力,市场需求催生了一大批孕妇装生产企业。

据统计,现在国内生产孕妇装的企业有近百家,另外还有很多来自港台的品牌。

探索产学研结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探索产学研结合构建校企合作育人平台

Value Engineering 0引言校企合作作为高等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的主流趋势,如何搭建这个平台,发挥其特殊的育人优势,为此,天津职业技术师范大学中心进行了大胆的尝试,经过多年的建设,探索出一条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特色育人之路。

1校企合作育人平台建设的背景1.1校企合作已成为高等工程教育改革的一个战略问题从我国的高等工程教育的发展历程来看,高等工程教育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而不断发展起来的[1]。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以来,我国经济高速发展,使高等工程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生产力的革命性变化要求高等工程教育有效转型,跟上时代需求。

特别是近几年教育部启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要求行业、企业深度参与培养过程,企业由单纯的用人单位变为联合培养单位。

张光斗教授在《中国高等工程教育》一书中认为:高等工程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培养能将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工程技术人才,解决工程实际问题[2]。

围绕这个核心,高等工程教育在发展过程中不断探索,利用校企合作来进行人才培养被公认为是高等工程人才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纵观国内外,成功的高等工程教育案例几乎都离不开校企合作教育,比如以企业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德国的“双元制”,英国的“三明治”[3]和日本的“产学合作”;以学校为主的校企合作教育模式:美国的“合作教育”和俄罗斯的“学校—基地企业制度”。

两种类型各有利弊,前者人才培养目的性、针对性更强,后者强调教育教学的规律与要求,所培养人才的基本素质有保证。

世界各国根据自身的基本条件和发展目标,通过不断的探索,都形成了各具特色的校企合作模式。

在中国的市场经济体制下,如何寻求学校与企业合作的有效运行机制是关系到高等工程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问题。

1.2加快高校工程训练课程建设,对校企合作提出了新的课题工程训练教学及工程训练中心是高校建设和高教发展中出现的新生事物,符合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求,也符合中国的国情。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育人模式的探索与实践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也因此得到极大的提升,但是仍然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例如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不匹配等。

为了推动高校与企业的紧密合作,建立起校企共建共享协同育人发展平台,目的是加强校企互动,突破目前模式的局限。

因此,本文旨在探讨校企合作育人的模式以及如何实现。

1. 促进了校企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平台的建立,首先确保了校企能够在一个统一的平台上进行交流、互动、合作,提高了双方的互信、互动、互帮互助的机会和便捷性。

2. 提高了教学与科研水平。

联合校企,使得企业的实践经验与高校的理论知识紧密结合,在校企的深度协同中,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社会,进一步优化教育资源,实现教学与科研的共享与协作。

3. 更好地满足了社会的需求。

校企联合培养人才,在培养方向上更加注重实践与综合能力,使得毕业生更快速地适应社会环境,更好地满足企业对于人才储备与发展的需求。

校企合作育人的探索与实践:1. 共同开发教育资源与课程:高校及企业双方根据自己的专业优势,共同研发、探索新课程,创造专业化课程与实验室资料的联合模式。

通过双方的加强合作实现知识共享,并在实践中不断升级优化。

2. 联合研究技术与产品:高校及企业双方共同研究创新技术以及产品,实现校企在产品和技术研发方面目标的共同发展。

通过专业化的技术研究协同,实现两方面的有效整合,共同将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提高新产品研发的成功率。

3. 实践课程:由校企合作开设的实践课程,全面面向专业发展,有利于提高毕业生综合实力,增强就业竞争力。

实践课程的教学由企业人员和高校教师带领,较好的结合了企业和高校的特点,在实践环节加入实际先进的管理、技术、制造、运营体系与方法,提高学生的技术水平和实践能力。

总之,校企合作育人是未来发展的趋势,可以加强校企思想的交流和互动,提升校企资源共享与协同经营的能力。

尽管目前仍有许多困难与挑战,平台的建立也许需要时间,但是这种模式仍然是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改革方向,相信未来的校企合作育人模式会越来越得到重视与推崇,为更多优秀的人才提供更好的发展平台。

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

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研究目录一、内容概括 (2)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2. 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 (4)3. 国内外校企合作发展现状 (5)二、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的理论框架 (6)1. 校企合作的定义与特点 (7)2. 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的类型 (8)3. 校企合作模式的影响因素 (9)三、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的实施策略 (11)1. 明确合作目标与定位 (12)2. 构建合作机制与体制 (13)3. 优化合作路径与方式 (14)4. 加强合作内涵与质量 (15)四、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的典型案例分析 (16)1. 企业新型学徒制 (17)2. 校企联合实验室 (18)3. 校企合作创新创业基地 (19)4. 社会实践基地 (21)五、新时代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价与优化 (22)1. 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价指标体系 (23)2. 校企合作模式的评价方法 (25)3. 校企合作模式的优化策略 (26)六、结论与展望 (27)1. 研究结论 (28)2. 政策建议 (29)3. 研究不足与展望 (30)一、内容概括随着新时代的到来,教育与产业的结合愈发紧密,校企合作作为连接学校与企业的重要桥梁,正逐渐成为推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力量。

本文旨在深入探讨新时代背景下校企合作的模式、问题及对策,以期为我国高等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

文章首先分析了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包括人力资本理论、产业生命周期理论和合作共赢理论,并从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面阐述了校企合作的动因。

通过对国内外典型校企合作案例的剖析,总结出当前校企合作的主要模式及其特点。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探讨了新时代校企合作面临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如信息不对称、利益分配不均、政策法规不完善等,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策略和建议。

文章展望了新时代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强调应从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合作模式等方面入手,推动校企合作向更深层次、更宽领域发展,为我国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搭建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搭建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台,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同发展” 的合 作机制是我国 职业教育 保持鲜明 特色的最佳 选择, 也是我国职业教育可 持续发展的必然趋势。但就校
图 1 校 企 合 作 基 地 架 构 图 企合作现状分析, 真正建立在优势互补、 体现“ 双赢” 基础 上的合作形式少之又少。大都是学校为求生存、 求发展和 其中, 管 理层设主 任一名, 由 院校推荐人员担任, 主要 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 而主动向 企业寻求教育合作, 特别 负责基地的日 常管理工作, 制订基地年度工作计划, 负责 积极促进各类项目意向的达 是从企业方面分析, 多数企业由于对校企合作缺乏战略的 与企业领导层的沟通协调,
< 国 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 0 1 0 — 2 0 2 0 门 人员根据具体分工由 院校教师兼职或专任。
年) > 在关于职业教育的 论述中明确指出: 把提高质量作为 重点; 以 服务为宗旨, 以就业为导向, 推进教育教学改革; 实行工学结合、 校企合作、 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因 此, 建立起学校和企业“ 紧密 结合, 互惠互利, 优势互补, 共
继 续教 育研 究
2 0 1 3 年第 1 O 期
搭建服务型校企合作实训平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探索高职人才培养新模式
盛 国
( 浙 江邮电职 业技 术学院 通信 工程 系, 浙江 绍兴 3 1 2 0 0 0 ) 摘要: 校 企合 作是新形势 下职 业教 育发展 的 内在要 求和必 由之路 , 同时也是被 实践证 明 了的成功 的技 能人 才培 养 模 式。建立校企合作机 制的关键是“ 双 赢” , 通过校企合作服务型综合 实训平 台的构建 , 并在平 台的基础上 开展 深度 的 校 企合作 , 真正达到 学校与企 业双赢的 目的。 关键词 : 职业教 育; 工学结合 ; 校企合作 ; 实训平 台 中图分类号 : G 4 O一 0 1 2 文献标志码 : A 文章编号 : 1 0 0 9- 4 1 5 6 { 2 0 1 3 ) 1 O一1 1 3一O 3

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校企合作的研究与实践

1 引 言
“ 就 业 为 导 向 ” 是 新 世 纪 新 阶 段 高 以 等职 业院校 办学的核心理 念之一 。当前 , 推 进 和深 化 高 等 职 业 教 育 教 学 改 革 , 是 就 要 从 学 校 办学 模 式 、专 业 设 置与 建 设 、课 程 教 学改 革 、提 高 教 师素 质 、加 强学 生 素 质 教 育 等 全 方 位 贯 彻 落 实 “ 就 业 为 导 以 向 ” 的理 念 ,才 能 使职 业 教 育 适 应 社 会 发 展 和 经济 建 设 需要 , 续健 康 地 发展 , 持 成为 人民满意的教 育。 为 了使 软 件 技 术 专 业 的 人 才 培 养 与 地 方 经 济 建 设 紧 密 结 合 ,解 决 现 在 高 等 教 育 人才 培养 中 的 两 大 矛 盾 ,即 课 程 内容 与 经 济 建设 中实际所需知识 不相适应 的矛盾 , 专 业 招生 计 划 与社 会 需 求 人 才 严 重 脱 节 的 矛 盾 , 件 技 术 专 业 在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上 进 软 行 了大 胆 的创 新 和 改 革 。软 件 技 术 专 业 以 已有的职 业教 育基 础先后 和联 想 、Or c e、 al 高 阳科 技等 l 0多 家企 业 公司 签订 了校 企 合 作 协 议 ,使 得 软 件 技 术 专业 的 校 企 合 作 实 践 形 成 了鲜 明 的 特 色 , 了 比较 深 入 的 改 有 革实践 和成果 。
2 校 企 合 作促 进 教 学 的 创 新 和 发 展
在 校 企 合 作 中 , 据 教 学需 要 , 要 从 根 主 人 才 培养 模式 、 课 程 资 源 、 师 资 等 几 方面 进 行 了研 究 与 实 践 。 2 1订单 式人 才 培养模 式 以订 单 式 人 才 培 养 模 式 为 契 机 促 进 校 企 合 作 。针 对 用 人 单 位需 求 , 用 人单 位 与 共 同 制 定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签 订 学 生 就 业 订 单 , 在 师资 、技 术 、设 备等 办 学条 件 方面 并 合 作 。在 这 种 模 式 中校 企 找 到 了具 体 合 作 点使 校 企 合 作 避 免 流 于 形 式 。 将 “ 单 ” 作 为 促 进 教 育 教学 改 革 的 订 抓 手 。企 业 的 “ 单 ” 不 仅 仅 是 一 张 “ 订 用 人 ”的 预 订单 , 还是 包 括 培养 目标 、课 程 计 划 、 教 学 组 织 、教 学 方 法 、 评 估 方 法 在 内 的 人 才 培 养 方 案 。 学 院 的 专 业 设 置 、 专 业 建 设 和 课 程 建 设 等 诸 项 工 作 应 努 力 实 现 以 就 业 为 导 向 、 以 市场 为导 向 、 以 社 会需 求 为导 向 为核 心 的根 本转 变 , 出 “ 办 品牌 ” 专 业 , 强专 业 办 学 的 核 心竞 争 力 。 增 将 “ 订单 ”作为 软 件技 术专 业服 务 于地 方 经济 、服 务于社 会 发展 的载体 。通过 “ 订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以宁波校企通为例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研究——以宁波校企通为例
关 键词 : 校 企合 作 ; 网络公 共服 务 平 台 ; 组 织联 盟 ; 校 企 通
作 者 简介 : 昊 向鹏( 1 9 7 4 -) , 男, 宁 波 城 市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党 委 委 员 、 副 院长 , 中 国 社 会 科 学 院 财 经 战 略 研
究院博士后 、 南 京 大 学产 业 经 济 学博 士 , 宁 波 市职 业 教 育 校 企 合 作 促 进 会 副会 长 , 主 要 研 究 方 向为 高等 职 业 教
Z H I J I A O L U N Y U N职 教 论 语
推进校企深度合作的网络公共服务平台研究
以 宁 波 校 企 通 为 例
口 吴 向鹏 胡 坚 达 张 作 为
摘 要 : 构 建 体 现 区域 型 、 公 益性 、 综合 性 和共 享性 特点 的校 企合 作 网络公 共服 务 平 台 , 探 索 一 种 由 政 府 出资 、 企业运 营 、 行 业协 会 主 办、 机 构联 办 、 彼 此信任 、 长期合 作 、 互 利 互 助 的校 企 合 作 网络 组 织 联 盟 运 作
模式 , 有 利 于 整 合 市 场 中分 散 的 、 无序 流动 的信 息 , 降低 市 场 交 易 成 本 和 合 作 风 险 , 实现政 府 、 学校 、 行业、
企 业联 动 , 深度推 进校 企 合作 . 提 高 区 域 型 校 企 合 作 的 公 共 服 务 水 平 。 宁 渡 校 企 通 是 宁 波 市 为 推 进 校 企 深 度 合 作 的 有 益 探 索
平 台 运 营商 、 相关 行 业 企业 、 院 校 及 服 务 机 构 共 同
位 信 息 ,举 办 校 企 合 作 线 下 对 接 洽 谈 会 1 5场 次 . 同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构建研究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的构建研究

收稿 日 期:2 0 1 3 一 O l 一 2 l 基金项目: 福建省教育科学“ 十二五” 规划课题“ 走在老区高职院校发展前列的策略研究( F J C G G J I 1 - 0 5 5 ) ” , “ 校企合作、 工学 结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 ( F J C G G J I 1 - 0 5 9 )9 9 。
持 下, 与上 杭 紫金铜 、 【 有 限公 司进 行 深度 合作 , 共 同举办 订 单班 ( “ 紫 金班 ” )。 同时, 闽 西职业 技 术学 院 及 时跟 踪市 场需 求 的变 化 , t动适 应 区域 、行业 经 济和社 会 发展 的 需要 ,根 据学 校 的办 学 条件 ,有针 对性
校企 合作运行 机 制的构建研 究
王玫武 ,刘永连
( 闽西职业 技术学院,福建 龙岩 3 6 4 0 2 1 ) 摘 要: 校企合作是高职 院校可持续 发展 的必 由之路,要确保校企合作健康 蓬勃的发展 , 关键是要形成有效 的运行机 制。 目前,高职 院校 的校企 合作还处在初级 发展阶段,要促进校企 合作 向纵深发展 ,需 要建立政府主导 的动力 机制、互 惠双赢
等重 点专 业为 龙头 的 建设优 势 , 彰 显 了“ 德 能 兼修 、又红 又专, 用 闽西 红土 地精 神 培 育高 端 技能型 专 门人
才” 的办 学特 色 ,全 力推 进 校深 度 合作 ,增 强办 学 活办 。【 I
二 、互惠双赢 的共 享机制
互 惠互 利 已经 日益 成为 校企 合 作办 学 的 出发点 ,在市 场 条件 下,只有 建 立双赢 的利 益驱 动机 制,校 企 合 作办学 才 能够得 以存在 和 持续 发展 。有 的 校企合 作 出现 的“ 貌 合神 离” , 究 其原 因 是没有 找 到双方 的 利

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模型的设计研究——绍兴地区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模型的设计研究——绍兴地区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的构建
技术 , 以快速 、 可 有效 地将供 需 双方 的信 息 匹配起 来 , 合适 的信 息 在第 一 时间 自动推送 到对 方 , 而提 高 将 从 交互 的时效 性 和有效 性 ; 过数 据挖 掘 技术 , 以帮助 供需 双 方 了解 市 场 变化 状 况 , 为其 业 务调 整 提供 通 可 并 有效 的决 策支持 . 目前 智能 推送 、 数据 挖 掘技术 的理论研 究 已经 比较 成 熟 , 应用 中 的关 键 技 术是 建 立 应 用 领域 的数据 和知识 模 型 从而为 分析 、 推送 提 供基础 性支 持.
行对 I交 流提供 平 台. : 3 在平 台上 可实 现 人才 和科技 咨询 的个性 化 服务 . 企业 针 对 自身发展 特 点 , 了 可简 除 单 地 发布其 人才 的潜 在需求 以及 需要 解决 的科 技难 题外 , 可利用 此 系统来 主动寻 找有用 的信息 . 也 此平 台
是 围绕着绍兴区域经济的发展 , 为绍兴地 区和全国高校问的信息服务提供低成本、 高效率的平台. 12 基于互 联 网的信 息服务 系统 的发 展 和趋 势 . 目前多数信息服务系统仍然以关注信息的发布和管理为主 , 对信息的利用及系统参与者之间交互 的 效率重视不够 , 用户参与度不够 , 仅仅依赖于系统参与者对信息的主动获取 , 因而有效性和实效性较差. 近 年来 , 智 能推送 与数 据挖 掘技 术应用 到 信息服 务 系统 已经 为越 来越 多 的人 所重 视. 过智 能推 送 将 通
业数达到 17万家 , . 工业总产值超 6 0 0亿元 , 0 逐步形成 了“ 一乡一业 ” 几乡一品” 或“ 的产业集群. 十一 “ 五” 间 , 期 绍兴 市将 进一 步提 升支 柱 产业 竞 争 优势 , 点 深化 完 善 五 大 产业 的发 展 规 划 , 设 构 筑 三 大 产 重 建 业带 , 积极实施 五大 工程 , 着力 搭建 六 大服 务平 台. 绍 兴市在 经济社 会各 领域 的发 展都 与 信息化 息息 相关 , 信息 化 已在 绍兴 市传统 产业 升级改 造 、 经济社 会运行管理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在经济全球化、 区域经济一体化背景下 的今天 , 绍兴要继续 赢 得发展 的优 势 , 力推进 信 息化是 最 有效 的途 径.2 大 【 建立绍兴地区校企合作信息服务平台 , 可为需要人才扩充和技术引进的绍兴市企业与国内高校 间进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

教育新探产教融合背景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构建研究■唐艳红摘要:随着一系列文件的出台和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我国职业教育领域开展了产学研结合、校企合作等。

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开展过程中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其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

关键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机制1“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1.1合作双方主体目标不一致学校和企业是不同性质的组织。

学校提供的是社会公共服务,目标是为社会提供技术型、技能型人才。

企业是一个盈利组织,它的目标是追求经济利益最大化,要用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润和收益。

这两个组织的目标、行为有着显著差别。

1.2人才供给与企业需求存在差距学校在人才培养的各个阶段,企业的参与不足,学校向企业提供的实习生不符合企业对职位人才的需求。

一方面毕业生找不到合适的企业,另一方面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毕业生。

在供给和需求出现矛盾的时候,供需双方没有迫切的愿望进行下一阶段更深入的合作。

1.3职业学校缺乏真正意义上的“双师型”教师校企合作,使学校培养的学生符合企业的需求,使学生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本技能和岗位操作要领,前提是学校的老师既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又具备专业的技能本领。

但是,现在的情况是,大部分青年教师都来自大学毕业生,他们有可靠的理论知识,但缺乏工程实践经验。

由于企业不能长期派遣企业骨干支援学校的教学活动,实践教学难以推进,导致学校和企业难以形成双赢的关系。

2高职院校基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创新路径2.1双元育人,共享平台资源高职院校是培养社会所需要复合型人才的重要生力军,只有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探索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才能促进高职院校和企业深度合作。

学院应该专注于对学生的人才培养,经过多方努力,积极探索出具有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了卓越技师班、专业导师制等优秀人才培养模式。

卓越技师班是面向合作的企业特别制定岗位,在与企业签订订单的基础上与企业联合培养学生,同时以现代学徒制的方式共同教授学生。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

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校企合作管理和运行机制建设研究报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市场环境的变化,校企合作越来越被认为是推动产业发展的有效方式之一。

校企合作的运行机制建设和管理至关重要,可以促进学校和企业资源的互补,加快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同时也可以直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企业效益。

因此,本文将从校企合作的背景、意义、发展模式、管理机制和运行模式五个方面分析校企合作的现状,并提出对于校企合作的发展建议。

一、校企合作的背景和意义校企合作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基于互利共赢的原则,进行教学、科研和技术转移等多方面合作的现象。

在当下社会环境下,校企合作的背景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市场和经济形势的变化,使得企业需要更多优秀的人才和技术支持来保持竞争力;二是国家政策的支持,鼓励学校与企业合作,推动高校服务产业发展,以提升国家竞争力;三是学校自身发展的需要,提高教学质量和科学研究水平,培养更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校企合作的意义主要有以下几点:一是使高校更快地了解市场需求,提前进行学科布局和人才培养规划,更好地满足社会需求,增强市场竞争力;二是通过学校的教育和科研资源,帮助企业解决实际技术难题,提高企业效益和市场竞争力;三是促进高校师生与企业之间的交流和互动,推动学生实习和就业,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二、校企合作的发展模式校企合作发展模式繁多,主要分为人才培养、科技研发、技术服务、产业孵化四种模式:1.人才培养模式。

该模式主要是依托企业提供的实践场所进行学生实习、毕业设计、毕业实习和留学生实践,使学生在实践中提高实际运用能力,为企业输送人才,解决人才缺乏的问题。

2.科技研发模式。

以企业的实际需求为导向,高校专家进行技术创新和产业研发,解决企业在生产和管理中所遇到的技术难题,同时通过科研成果转化为实际应用,直接服务于企业,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

3.技术服务模式。

企业聘请高校教授进行技术咨询和培训,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技术水平,提供技术顾问和技术实验室等服务。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

构建校企合作“利益共同体”的探索与实践1. 引言1.1 背景介绍学校与企业是社会中不同角色的组织,二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已经成为当前教育和产业发展的重要趋势。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深化,校企合作的模式也在不断探索和完善。

校企合作可以帮助学校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并为企业提供高素质的员工。

校企合作也可以促进双方资源的共享和优势互补,实现共赢局面。

在当前全球化和信息化的背景下,校企合作具有更加重要的意义。

通过校企合作,学校可以更好地了解市场需求和行业动态,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企业也可以通过与学校合作,拓展人才来源,加强与高校的交流与互动,促进企业的创新和发展。

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已经成为教育和产业界共同关注的话题。

在本文中,将探讨校企合作的模式、优势、关键因素,分析实践案例,并展望未来的发展趋势。

将强调校企合作的重要性,探讨建设“利益共同体”的实际意义,并提出未来发展的建议,以期为校企合作的深化和拓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如何构建校企合作的“利益共同体”,实现双方的互惠互利,共同发展。

通过分析校企合作的优势和关键因素,以及实践案例的分析,我们旨在总结出成功的合作模式,为未来校企合作的发展提供参考。

我们还将展望校企合作的未来发展趋势,探讨如何进一步提升合作的效益和可持续性。

通过本研究,我们希望加深对校企合作重要性的认识,为建设更加紧密的校企关系提供理论指导和实际建议,促进双方在共同利益的基础上形成更加稳固且持续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教育和产业的发展。

2. 正文2.1 校企合作模式探讨校企合作模式是指学校与企业之间建立起的合作关系,旨在促进双方资源共享、互利共赢的合作模式。

校企合作模式的发展经历了多种形式,包括实习实训、科研合作、人才培养等。

实习实训是最为常见的校企合作模式之一,通过学生在企业的实践活动,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企业运作机制,提升实践能力。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一、本文概述随着知识经济的不断发展,校企合作已成为提升教育质量、推动科研创新、增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在实际运作中,校企合作往往面临诸多挑战和问题,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校企合作的深度和广度,也制约了双方的共同发展。

因此,对校企合作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文旨在系统分析当前校企合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如合作机制不完善、合作模式单合作动力不足等,并从政府、学校、企业等多方角度探讨其成因。

在此基础上,结合国内外成功的校企合作案例,本文将进一步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以期为我国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本文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深度访谈等。

通过梳理相关文献,了解校企合作的理论基础和研究现状;通过案例分析,揭示校企合作的成功经验和存在问题;通过深度访谈,获取校企双方对合作问题的真实看法和建议。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运用,本文力求为校企合作问题的解决提供全面、深入的分析和对策。

本文的研究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校企合作问题的认识,也有助于推动校企合作的实践创新。

通过本文的研究,我们期待能够为我国校企合作的健康发展提供有力的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二、校企合作的现状分析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日新月异,校企合作已经成为促进教育、科研和产业融合发展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校企合作的实际运作中,我们也发现了一些问题和挑战。

现状分析显示,当前校企合作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合作深度不够、合作机制不健全以及合作效果评估困难等。

合作深度不够表现在很多合作项目仅停留在表面,缺乏实质性的技术交流和人才培养。

这主要源于双方在合作目标和利益诉求上存在差异,难以形成深度融合。

合作机制不健全表现在缺乏长期稳定的合作框架和有效的沟通协调机制。

这导致合作过程中容易出现分歧和误解,影响合作效果。

合作效果评估困难则是因为缺乏科学的评估指标和评估方法,使得合作成果难以量化和衡量。

浙江宁波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新平台

浙江宁波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新平台

浙江宁波打造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新平台囊括72所院校、50多个行业协会,点对点找工作,面对面找专家。

宁波“校企通”打造就业快车前不久,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简称“校企通”〕举办了首场网络聘请会,聘请会开头以来短短5天,注册人数就超过了400人,已经有200多家知名企业发布聘请信息,供应了近600个岗位,已有近百人达成就业意向。

校企通平台由宁波市教育局主办,宁波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及宁波市工商局共同联办,为同学找工作、找培训、找实习,企业找服务、找人才、找技术等供应对接服务。

目前数据库囊括了宁波72所院校、50多个行业协会以及200多个培训机构信息,共有注册同学9000余名,注册企业8709家,发布了20543条岗位信息。

点对点找工作,人才供需高效配置由于市场资源稀缺,企业和学校之间资源共享不对等,这就影响了校企之间的人才对接,这时市场就急需一个把两头连接起来的平台。

“我们很早就开头筹划建立一个沟通学校与企业的平台,网络时代政府职能部门也要擅长运用网络大力促进就业。

”宁波市职业教育校企合作促进会会长陈守义告知记者,校企通的建立正是顺应了市场的这种需求。

记者打开校企通网站,首页上醒目地标示着个人服务区、企业服务区和院校服务区。

记者打开个人服务区,有找工作、找实习等子栏目,点击找工作一栏,输入关键词,按待遇水公平进行选择,就会消失详细的公司和职位。

记者打开企业服务区,消失了找人才、找技术等子栏目,点击找人才一栏,就消失了所登记人才的相关数据。

校企通还具有实时统计功能,在个人服务区页面上显示着过去24小时内用户查找次数、询问次数和累计签约人数。

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同学郑建告知记者,同学都说校企通找工作效果好,她也通过该平台找到了一份市场推广方面的工作。

郑建兴奋地说,校企通平台推出的岗位针对性强,很适合毕业生,她对如今的工作很满足,要感谢校企通关心自己顺当就业。

“跟别的`人才网站不同,作为公共服务平台,我们对于院校和企业双方都实行免费信息登记。

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

[摘要]作为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重要的类型教育,高职教育需要向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方向转型。

在对高职校企可共享资源进行分类界定的基础上,提出高职校企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应打破目前的互联网思路限制,实行线下平台和线上平台共建共享。

基于高职人才培养的环节,从高职校企资源共享核心主体、人才培养过程、人才追踪反馈等方面阐释校企资源的共享路径。

[关键词]高职教育;校企合作;教育资源;资源共享平台[中图分类号]G717[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2096-0603(2020)10-0068-02高职院校校企资源共享平台构建路径研究①贾绪红,姜作鹏(青岛黄海学院国际商学院,山东青岛266427)高职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中一支重要的人才培养力量。

在我国教育强国战略的大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技能型高职人才需要各方力量广泛参与。

高职院校和企业作为高职人才培养的两大优势资源主体,在人才价值链条上有共同的利益诉求点,可以在高职人才的知识、能力、素质等培养环节实现不同的功能和价值。

国家大力提倡高职教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与行业企业的合作,促进校企双方资源有效利用,提升高职人才培养质量。

因此,探讨高职教育校企可共享资源的类别,探索高职校企资源共享的有效路径是优化高职人才培养质量、满足社会人才需求、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需求。

一、高职校企共享资源分析文章从推动高职人才培养的视角将校企可共享资源的范畴界定为可支撑高职教育发展和人才培养的教育资源。

高职院校与企业之间有资源共享的成功范例,然而,并不是双方的任何资源都可以突破障碍实现共享。

对高职可共享的资源进行分类界定可以指导校企资源共享活动的进一步推进。

《教育大辞典》也将教育资源称为“教育经济条件”,认为教育资源是教育过程所占用、使用和消耗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即教育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的总和[1]。

此概念将教育资源界定为校内的有形资源。

丁兴富(2001)[2]、李克东(2002)[3]将影响教育的情景、社会环境等纳入教育资源的范畴,开始涉及校外力量和无形资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构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研究作者:郭文云许万有来源:《河南教育·中旬刊》2014年第04期摘要:深化校企合作是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建立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及深化校企合作,既要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又要做好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更好地构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

校企合作的总原则是发展大局看合作、战略高度谋规划、全国范围促协调。

关键词:政府;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当前,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正在加快构建。

这是一项系统工程,中高职衔接、人才成长立交桥构建、加强实践教学等,正分类试点、逐步推进。

综观各项探索与研究,深化校企合作是体系建设的关键。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1.法治政策保障政府在职业教育管理体制中的地位,决定了其在构建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学体制中扮演的重要角色。

统筹规划,谋划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职业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方式转型、产业结构调整、企业生产经营和科学技术进步中的重要作用已得到社会的高度认同。

地方政府必须有意识地将职业教育发展纳入区域经济社会规划中,统筹安排,积极谋划区域职业教育发展。

加强政策制度设计,营造校企合作健康发展良性环境。

政策法规是政府进行管理的有效手段。

在中央的大力倡导下,河南省出台了校企合作促进法规。

通过法规制度来鼓励各方参与校企合作,约束各方的动机、责任和权利,为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创造良性的发展环境。

同时,应加强政策的贯彻落实。

除对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开展日常服务、过程性检查和特别指导外,还必须形成制度,建立完整而规范的长效评价机制,通过督导、评估,保证校企合作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加强激励引导,提高行业企业参与的积极性。

地方政府必须加大财政投入,整合相关制度安排,采取税收减免、专项基金扶持等政策措施,补偿和减少企业参与成本,有效提升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

2.公共服务平台分析影响深入开展校企合作的因素,有校企信息不畅、政府整合资源不到位等。

解决这类问题,以政府为主,构建并运行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是一种科学而有效的手段。

基于网络技术的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是一种新型管理模式,彰显法制、政策外最有效的手段。

公共服务平台的功能与作用,主要包括信息交流、人才供求、难题招标、技术转让、课题研究、人才培养、人才沟通、岗位分析、经济转型及趋势判断。

公共服务平台的有效实施,必将使校企合作从低层次合作向深层次、紧密合作发展。

促使校企双方从自觉行动到法治行动,从松散行动到紧密联合,从单向主动到双向沟通,从信息交流到资源整合,从学生培养、员工培训到校企合作发展。

同时,还包括校企合作文化的传承、人才价值的传递、创新精神的传播。

二、顶层设计校企合作校企合作的顶层设计,其目的就是深刻分析校企合作的层次、方向、功能与作用,提出高度融合、深入发展的针对性措施。

1.系统分析一般认为,校企合作就是利用行业企业资源为职业教育服务,促进职业教育的发展;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再服务企业、服务社会,达到经济发展、人才辈出的双赢局面。

剖析校企合作的现状,我们应以更广的视野、更阔的胸襟进行深度思考、系统分析。

从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纵观校企合作。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进程中,应把建设新型的技术创新体系作为重要的突破口,把校企合作摆在很高的位置。

以企业为主体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必须坚持产学研有机结合。

目前,中国企业创新能力整体还相对薄弱。

中国规模以上企业开展科技活动的仅占25%,研究开发支出占企业销售收入的比重仅为0.56%,大中型企业仅为0.71%,只有0.03%的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在这种情况下,产学研的结合尤为重要。

坚持产学研相结合,就是说企业不能脱离“学”和“研”的支持,这种结合不是政策上的平衡,而是现实的必然要求,是企业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我们说,新产品从新工艺入手,经济发展从创新入手,创新驱动从人才培养入手,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从顶层设计入手。

从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角度,剖析校企合作。

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最关键的环节就是职业教育如何更好地服务经济、服务社会。

校企合作是职业教育的必由之路,这是一个在智力资源、物质资源、管理资源等方面实现共享的过程。

实践教学体系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环节。

职业教育要为地方经济建设培养技能型、技术型人才,必须深化实践教学内涵,探索实践教学新模式,充分借助校企合作的平台。

职业院校学生参加企业实践与在职业院校学习交替进行,不但可以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操作技能,还能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缩短与行业需要的差距,提高到企业的适应能力。

从创建服务型政府的立场透视校企合作。

创造资源很难,但整合资源很容易。

在政府推动下,校企双方整合、利用彼此的资源,来共同创造利益,产生双赢的效果。

校企合作不只关注职业教育的发展,还应关注双方的发展。

站在对方立场考虑合作问题,将促进相互支持,更好地深入开展。

分析现有的政策与制度设计,都是以发展职业教育为主线,而实际上行业企业创新技术研发、员工素质提高、产品质量提升等更为迫切,依然需要在校企合作中得以解决。

整合物质资源,可以服务本区域校企双方,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整合信息资源,可以服务更大范围及更多层次;整合人力资源,可以产生1+1>2的效果。

2.层次研究从宏观层面分析政府的职能,从中观层面分析行业企业和职业院校的合作与发展,从微观层面分析学生培养、员工培训、专业建设及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

划分校企合作层次,就是为了提出有针对性的措施,有的放矢;增添校企合作层次,就是为了选择合作形式的多样性,合作的丰富多彩;研究校企合作层次,就是为了推动校企合作内涵的创新性,提高合作效果的经济效益。

从中国的国情出发,职业教育的举办主体分为三个层次:国家、省、市县。

管理体制是“谁主办,谁管理;谁主办,谁投资”。

根据现有合作效果及合作发展趋势,我们可把校企合作分为三个主要层次。

低层次合作——主要解决企业用工和学生技能学习、顶岗实习的问题。

这是基于企业生产过程的用工与顶岗实习,合作遵从的是生产规律。

中层次合作——解决新工艺应用、企业员工培训、教师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培养、校企双方人员交流。

这是基于教育过程和生产过程的人才培养,遵从生产规律、教育规律、法制精神。

高层次合作——关注国家经济结构调整、现代产业体系建设,以服务经济、服务社会民生为双方共同的目标。

采取共同开发项目的形式,注重优秀企业或校园文化的传承。

这是基于社会民生的经济发展,体现出继续教育思想与终身学习策略。

合作精髓是遵从市场规律、教育规律,并跨界思考。

根据合作方的多少,校企合作又分为三个层次。

“一对一”层次——这是职业院校和行业企业合作的主要方式。

即一个专业或一个院校合作一个企业。

这是因为职业院校和企业都基于自身情况与条件,寻求合适的合作单位。

“一对多”层次——即一个专业合作多个企业。

这是自由结合的低层次。

以培养职业院校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以增加技能训练为目的,多以学生工学交替、顶岗实习为主。

处于此层次的校企合作层次低,且表现为职业院校积极性高,参加的多;合作双方实用行动多,方法策略少。

“多对多”层次——即多个院校合作多个专业。

职教集团是一个小范围的“多对多”模式,但因其松散的合作模式,没有高效、科学的公共服务平台,而有所逊色。

建立在政府为主体构建的公共服务平台之上,职教集团将发挥更大作用。

3.目标定位建设现代职业教育体系,需要校企合作。

这是基础,也是体系是否形成的显著标志。

校企合作的总原则是:发展大局看合作、战略高度谋规划、全国范围促协调。

校企合作的理想状态是资源共享、市场调节、社会共识。

这是校企双方共同努力的目标,也是政府推动合作所期望的最终目标。

对公共服务平台的期待:师生员工参与、校企合作紧密、交流信息通畅、政策严格贯彻、管理机制高效、资助资金到位。

三、统筹谋划服务平台构建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的目的是解决自由松散结合问题、促进紧密合作、落实优惠政策、整合各类资源。

主要手段是依靠政府力量、凭借市场手段、发挥社会智慧。

1.功能作用以数字化为基础,强化信息资源的共享性。

实现校企合作管理信息化,是提高校企合作管理效率的必由之路。

对各类静态教学文件信息、行业企业生产信息、各项产量、产能数据加以统计分析,使其变成动态、规范的资源信息。

另外,对社会人才需求信息、技术开发、联合研发、转让等加以科学整理。

将这些数据、文字、图像、音视频等不同信息进行数字化存储,通过网络传递到校企合作公共服务平台,可以最大限度地服务于学校师生、行业企业,服务于社会,从而准确、及时、便捷地满足不同群体的人才、产品、技术需求,实现人、财、物等资源的社会共享,无限延长学校专业建设信息和企业产品、技术、品牌的寿命,达到校企双方共赢、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最大化。

2.结构分析公共服务平台主要包括管理模块、用户模块、服务模块、共享模块等部分。

管理模块功能包括检查、评估、督促、改进;信息管理功能包括录入、查询、统计、下载、修改;用户模块功能包括注册、浏览、权限设置、登录;共享模块功能包括行业调查、岗位分析、人才能力分解、人才需求分析、跟踪毕业生调查、专业分析、新技术、新工艺应用、专利转让、联合攻关、课题研究、难题招标、在岗培训、学历提升、技能训练、终身教育的贯彻。

3.服务对象在校园网、企业局域网的基础上,于互联网上构建公共服务平台,集信息、资源、难题招标、成果转化等一系列模块于一身,打造区域经济合作、建设合作、服务合作的新模式。

作为构建主体,地方政府应构建自身的专业网站,在建设多项模块的基础上,共享信息,整合资源。

其中校企基本信息、社会信息设计为数据库管理系统。

公共服务平台服务对象包括学校、企业、学生、员工、公众。

所有关心职业教育与校企合作的人,都可以浏览信息,下载数据,参与互动,提出建议。

参考文献:[1]马庆发.中国职业教育研究新进展(2007)[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2]赵华明.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昆明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4).[3]姜大源.职业教育必须有跨界思考[N].人民政协报,2011-01-29.责编:一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