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922高一B部语文研案⑤必修2第二单元第7课第3课时归园田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8—2019学年高一年级B部导学案(新授课)
语文学科编写人:张艳阳使用时间:2018年09月 22 日编号:
本节标题:《归园田居》(教师版)
一、【学习目标】
1.掌握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2.抓住诗中意象,把握诗歌意境,体会作者抒发的情感。
3.背诵这首诗。
二、【重点难点】
1.抓住诗歌意象,把握诗歌意境。
2.把握作者在本诗中抒发的情感。
三、【导学流程】
(一)检:(5分钟)
(二)导:(5分钟)(本节课的学习目标、重难点及课堂教学思路)
(三)思:(13分钟)
1.基础感知
(1)鉴赏山水田园诗的方法
常用术语:
思想内容——热爱自然、向往自由、恬淡闲适、悠然自得、希望归隐山林、超然世外、宁静淡泊或自甘寂寞的情怀
表现手法——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白描、动静结合、远近结合、视听结合等描写方法;借景抒情等抒情方法;
语言特点——质朴自然、清新洗练、恬淡宁谧、清新优美、宁静和谐、明丽绚烂、清幽静谧、淡雅清幽、豁达、淡泊闲适、清冷荒僻、逍遥自在、无忧无虑、去留自任
解题思路:什么景——意境——手法——情感
答案构成:描摹图景,意境特点,手法,表达效果或情感
【高考真题】(09年海南、宁夏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后面习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宋)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解】
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词的上阕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答案: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图景)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
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分析)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情感。(手法+效果或者情感)
(2)请同学们看必修二课本27页课下注释3-13用黑色笔勾画出重点,标注字音,通译诗句。(请同学们在疏通词意的基础上诵读这首诗)
(3)《归园田居》的题眼为“归”,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诵读本诗,找出作者“从何而归,为何而归,归向何处,归去如何”。
从何而归:尘网、樊笼(诗人将官场比喻成“尘网”“樊笼”,表现出对官场生活的厌恶)为何而归:性本爱丘山(本性)守拙归园田
归向何处:田园
归去如何:复得返自然(厌恶官场,热爱田园生活,追求精神上的自由和独立。)
2.深入学习
(1)请同学们再次自由诵读本诗,找出诗中写景的句子,分析诗中描绘了一幅什么图画?
描绘了一幅宁静安谧、闲适恬淡的田园风光。“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四句写近景,地方虽不广,房屋虽不多,但毕竟是自己的小天地,就是自由自在的王国。榆树柳树遮住了后房檐,桃树李树罗列在屋子前边,环境优雅美丽,“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写远景,远望村庄轮廓模糊,炊烟袅袅,一切就是安详的、舒缓的、柔和的。“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两句,以动衬静,写出乡间的宁静,平和。表达出作者对这种宁静安谧,淳朴自然,闲适恬淡的田园生活的热爱之情。
(2)本诗的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表达诗人对官场的鄙弃厌恶和对田园生活的由衷喜爱之情。
(3)请赏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词语含义、手法、情感)
a“羁鸟”是笼中的鸟,“池鱼”是池塘中的鱼。
b特点:失去自由,失去最适合它们生活的环境,只会痛苦。比喻作者在官场就如同“羁鸟”“池鱼”一般,失去自由。
c表达作者厌恶官场生活和对自由的田园生活的向往之情。
(4)本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白描、比喻、以动衬静、视听结合、远近结合、情景交融
2.疑点速记
(四)议(6分钟)
基础感知部分和深入学习部分的疑问点。
本部分学生分小组讨论,学科负责人统一答案,标注出全组成员都有疑问的问题。教师在转
的时候了解学情,发现问题。
(五)展(6分钟)
口头展示和板书展示相结合。
(六)评(10分钟)
(教师讲评描写图景题及诗句赏析题的答题模板,让学生学会举一反三。)
四、归纳总结
(由学生归纳总结本节课的知识点)
山水田园诗相关知识:
(一)景物类意象
1.菊花
菊花一直受到文人墨客的青睐,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清高的气质。东晋田园诗人陶渊明,写了很多咏菊诗,将菊花素雅、淡泊的形象与自己不同流俗的志趣十分自然地联系在一起,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宋人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中“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等诗句,都借菊花来寄寓诗人的精神品质。
2.竹
亭亭玉立,挺拔多姿,以其“遭霜雪而不凋,历四时而常茂”的品格,赢得古今诗人的喜爱和称颂。苏轼的《於潜僧绿筠轩》有咏竹名句:“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使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郑板桥一生咏竹画竹,留下了很多咏竹佳句,如:“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赞美了立于岩石之中的翠竹坚定顽强、不屈不挠的风骨和不畏逆境、蒸蒸日上的禀性。
3.五柳
陶渊明《五柳先生传》载:宅边有五柳树,因以为号焉。后来“五柳”就成了隐者的代称。如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负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4.东篱
陶渊明《饮酒》:“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后来多用“东篱”表现辞官归隐后的田园生活或娴雅的情致。如李清照《醉花阴》:“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5.三径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中有“三径就荒,松菊犹存”的句子,后来“三径”就用来指代隐士居住的地方。如白居易的《欲与元八卜邻先有是赠》:“明月好同三径夜,绿杨宜作两家春。”
6.鸟
鸟在山水田园诗,特别是陶渊明的诗中主要是逍遥容与、自由自在的象征。陶渊明笔下的鸟大致有三种:自由快乐的飞鸟、受困牢笼的羁鸟、日暮还巢的归鸟。
因天性淡薄自然,不喜拘役,所以诗人无疑企羡喜欢无拘无束的飞鸟:“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班班有翔鸟,寂寂无行迹。”(《饮酒二十首并序?十五》),“朝霞开宿雾,众鸟相与飞。”(《咏贫士七首? 其一》)“悲风爱静夜,林鸟喜晨开。”(《丙辰岁八月中于下潠田舍获》)
其二是受困牢笼的羁鸟意象:“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归园田居五首》之一)鸟本来属于自然天空,即使它生活在金丝笼里,没有为食粮奔波流离的艰辛,但这又怎么可以比拟在天空中飞翔的快乐,在此我们从反面感受到了生命自由的珍贵。
最后也最常见的就是归鸟的意象,隐喻了田园诗人对精神家园的留恋和皈依。“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的《归鸟》有四首:“翼翼归鸟,晨去于林;远之八表,近憩云岑。和风不洽,翻翮求心。顾俦相鸣,景庇清阴。”“翼翼归鸟,载翔载飞。虽不怀游,见林情依。遇云颉颃,相鸣而归。遐路诚悠,性爱无遗。”“翼翼归鸟,相林徘徊。岂思失路,欣及旧栖。虽无昔侣,众声每谐。日夕气清,悠然其怀。”“翼翼归鸟,戢羽寒条。游不旷林,宿则森标。晨风清兴,好音时交。矰缴奚施,已卷安劳!”鸟儿众声相鸣,或飞或栖,或远或近,无不悠然自得,快意自在,最重要的是当日暮西山之际,都会找到自己的旧巢去安然栖止,再不用担忧险恶的矰缴。明笔写鸟,实际上不过是作者神与象会,自剖心迹,表明渴望离弃红尘,高蹈世外,游心与天地自然的思绪。在对倦鸟知还的反复吟咏中,不难体会陶渊明对“吾庐”,也即精神田园的眷恋和热爱,煎熬漂泊的心灵就此有了依止之处,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