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校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思考与实践

合集下载

中职教师社会实践总结2023年(三篇)

中职教师社会实践总结2023年(三篇)

中职教师社会实践总结2023年根据学校和学院统一安排本人于今年暑假赴____有限公司____改建工程项目试验中心参加下企业锻炼,为期两周时间。

在下企业锻炼期间,我严格遵守中心试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服从安排,积极投入到中心试验的工作当中去,以教师和学徒的双重身份参与各项活动,让自己对如何培养高素质高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使我了解了企业对学生素质和技能等方面的要求,还通过企业锻炼对教学改革进行了思考,了解到教学与企业之间的差距,了解到当前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的差距,为以后在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的工作中能有进一步提高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在锻炼期间我对工学结合,突出实践能力培养,改革人才培养模式,真正体现教学过程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有了进一步的思考。

一、下企业锻炼的目的1、下企业锻炼期间,应注重实效性和针对性,与学生学习实习有机结合起来,通过学习,对专业教学,科研能力提升有所帮助。

2、下企业锻炼期间,注意了解企业的生产组织形式,工艺流程,产业发展等基本情况,掌握企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标准,进一步提高实操能力。

3、严格要求自己,遵守企业规章制度,养成良好的工作和生活习惯。

4、及时总结,把企业实践收获转换为教学资源,推动学院教学改革与产业转型升级改革有效衔接配套,同时及时与合作企业进行沟通,使教师下企业锻炼与学生就业实习有机结合,实现学校、企业、教师、学生、员工在各个方面的共享。

二、下企业锻炼要求1、教师下企业锻炼时,首选与教师专业联系紧密、实践岗位与教师所任课程契合度高的合作企业。

2、教师在企业锻炼过程中,要对顶岗实习学生进行指导和管理,积极协调解决学生顶岗实习中出现的各种问题。

3、教师在企业锻炼期间,主动与企业管理人员、生产技术人员沟通,听取实践单位对顶岗实习学生的意见和建议,收集学生对专业的意见和建议,为今后教学改革获取一手资料和信息。

4、参加培训或实践锻炼教师要严格要求自己,服从培训或实践单位管理,遵守其单位各项规章制度,树立应有的师德素质。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

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职教育管理一直是教育领域中的一大难题,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凸显。

中职教育是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发展、推动国家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由于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较为严重,严重制约了中职教育的发展和质量提升。

一方面,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的问题。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多以传授基础知识和技能为主,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和创新能力的培养。

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参差不齐,难以适应现代技术发展的需要。

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导致学校管理混乱、效率低下。

有必要对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通过深化人才培养模式变革、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与培训、完善中职学校管理机制等途径,才能有效解决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促进中职教育的全面发展。

1.2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初探引言中等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主要途径。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才需求的不断增长,中职教育管理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

通过深入研究这些问题,可以更好地了解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困境和挑战,有针对性地提出解决对策,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

1. 为中职教育管理者提供参考,帮助他们更好地把握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调整管理策略,提高管理效能;2. 为广大中职教育工作者提供借鉴,指导他们更好地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和培养水平;3. 对于相关教育机构和政府部门也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可以引起他们对中职教育管理中问题的重视,加大对中职教育管理的投入和支持,实现中职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中职教育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的研究,可以促进中职教育事业的健康发展,为培养更多高素质技能人才做出积极贡献。

2. 正文2.1 中职教育管理存在的问题中职教育管理在实践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人才培养模式落后、教师队伍结构亟待优化和学校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等方面。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分析

中职教育课程改革的理念与实践分析

实践教学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让学 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和工作经验。
职业素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和职业道德,提高其就业 竞争力。
以能力为本位
01
02
03
能力培养
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和专业技能,提高其适应 社会和职业发展的能力。
评价标准
建立以能力为核心的评价 标准,关注学生的能力表 现和成长过程。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 业需求
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
评价体系将更加科学和 全面
未来中职教育课程内容将更加贴近行 业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和 实践能力。同时,还将加强对学生创 新创业精神的培养,以适应经济社会 发展对创新型人才的需求。
未来中职教育教学方法将更加多元化 和个性化,注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和主动性。例如,将更多地采用项目 式学习、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以及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促进线上线下教学 的融合。
教学资源匮乏问题
挑战
中职教育教学资源匮乏,难以满足多样化、个性化的教学需求。
对策
加强教学资源建设,开发优质课程和教学资源;鼓励校企合作,共享教学资源。
社会认可度提高问题
挑战
中职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影响学生就业和职业发展。
对策
加强中职教育品牌建设和宣传,提高中职教育的社会认知度和美誉度;鼓励学 生参加各类技能竞赛和社会实践活动,展示中职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技能水平。
创新创业意识培养
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
01
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引入到中职教育中来,培养学生的创新创
业意识和精神。
创新创业课程开设
02
开设创新创业相关课程,如创业基础、创新思维训练等,提高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

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培养技术技能人才和适应市场需求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与变化,对中职教育的需求也越来越高。

当前我国中职院校存在着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教学水平参差不齐、师资力量不足等问题,制约了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

为应对中职教育发展中的种种挑战,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和教学水平,探索建立适合中职院校的“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变得尤为重要。

该模式旨在培养具备专业理论知识和实践技能的优秀教师,能够与行业专业人才相媲美,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促进中职教育与产业之间的深度融合。

“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在中职院校中的实施面临着诸多挑战和困难,需要深入研究和探讨。

进行关于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影响,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和总结。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明确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目标和意义,探讨如何更好地培养适应新时代要求的教师队伍。

通过深入研究“双师型”教师培养模式,可以为提升中职教育教师的专业水平、提高教育质量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通过对现有教师培养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相应的改进和完善措施,从而为中职院校教师培养工作的持续改进提供理论指导和实践支持。

希望通过本研究可以为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提供理论支撑和实践经验,促进中职教育发展,提高教育质量,培养更符合社会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1.3 研究意义中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研究的意义在于推动中职教育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教学水平和实践能力,促进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发展。

通过“双师型”教师培养,可以有效提升中职院校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使其具备更强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更好地适应现代中职教育的需求。

培养“双师型”教师可以促进中职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推动教育教学理念的更新和教学模式的创新,提高中职教育教学质量和效果。

对中职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及建议

对中职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及建议

招生就业E NROLLMENT&E MPLOYMENT161OCCUPATION2014 07摘 要:本文结合中职院校实际,就如何加快高技能人才培养、实现毕业生高质量就业进行探讨。

关键词:中职生 高质量就业 方法对中职生高质量就业的思考及建议文/王艳红中等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的主体,中职生就业率虽高,但社会认可度还比较低。

如何提高中职生就业质量,已成为职业院校值得研究的重要课题。

一、中职生就业现状据《中国中等职业院校学生发展与就业报告》显示,中职生就业率超过95%,高于目前大学生的就业率。

但中职就业率虽然非常高,但社会的认可度却很低,就业质量也不高。

总的来说,中职生就业质量不高,可选择的就业岗位不多,大多是生产率低、科技含量不高的岗位,就业权益保障不足,劳动关系和谐程度不高。

造成这一现象有主观原因,也有客观因素。

一是从目前中职生的来源来看,90%以上的学生来自农村和城市经济困难家庭。

二是从经济条件来看,中职学生家庭年人均收入仅3000元,家庭的社会地位普遍较低。

三是从思想理念上来看,由于受软硬件短板的影响,中职学生心理上产生了不平衡。

四是就业率不能代替一切,更不能与幸福指数挂钩。

当下社会评价看的是“饭碗”的“质地”,普通工人与公务员同为就业,但待遇差别很大。

如何提升中职教育的社会认可度,如何让中职生实现高质量就业,这些问题需要进行深入研究。

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多措施促进就业就业是民生之本、收入之源、稳定之基,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的重要目标。

中职院校要从现有的中级培养模式出发,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高技能人才培养道路,发挥学校的职业技能培养作用,从而提升学生的就业质量。

1.培养模式一是发挥中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的骨干作用,按企业需求设置对口专业。

二是发挥中职院校职业技能培训鉴定主阵地作用。

中职院校要根据市场需求,灵活地选择培训专业,为社会培养实用型、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

“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中职人才

“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中职人才

2021年第15期303教学管理“立德树人”培育新时代中职人才柳明中等职业学校围绕人才培养方案和培养目标协调各方力量形成育人合力,促进学生知识与技能的全面发展、落实立德树人的任务刻不容缓,它需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需要不断深化教育教学体制改革、校企合作、产教融合,不断完善、优化专业结构,打造优秀师资队伍,推动教学改革,与时俱进、突显育人特色,培养具有新时代职业精神与职业素养的技能型人才。

对此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思考。

一、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的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科学规划,稳步推进。

立德树人是职业教育品质的核心。

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是中职教育的重中之重。

涉及到教师与学生、管理制度与文化环境和专业水平等各项要素,需要把它作为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来抓,需要通过长期的积累形成学校的校风、学风,需要高度重视立德树人工作,从夯实基础入手,科学合理安排,才能稳步有效推进。

要充分认识到它既是重要工作,也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

以大连电子学校为例,一是学校加强组织建设,成立了以校长、书记为组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

各专业教学部主任为核心成员的工作管理网络,负责日常方案制定、管理、协调和巡查工作,形成任务完成的联动机制。

二是结合工作实际,制订了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和校园文化建设方案,并将工作细化,分解到有关责任部门,落实到具体责任人,做到了“四有”,即:有计划、有布置、有落实、有检查。

三是由学生科和团委主要负责,把它作为专项工作,拨出专项经费,召开专题会议,听取专门汇报,研究实施方案,将部署、推进和考核具体化。

二、多维度宣传职教阵地,营造立德树人氛围立德树人需要塑造人的正确价值观、提高人的综合素质和核心素养。

学校在工作中始终抓住师德、师风建设这一根本,一直努力在提高师生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上下功夫, 以学习强国APP、党员创先争优活动、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活动、学习党史教育活动等为平台,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和党的十九大关于德育教育相关文件的学习,开展理想信念教育,诚实守信教育,思政教育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转化为有益于师生健康成长的精神信仰和行为意识。

关于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关于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20 0 8年 . 海 第 二 工 业 大 学 面 向 上 上 海 市 部 分 大 中 型 用 人 单 位 进 行 了 问 卷
施 意见 》 明 确 规定 : 工 院校 高 级班 毕 业 , 技
生 到机 关 、 业 事 业 单位 工 作 的 。 用 期 、 企 试 见 习期 工 资 待 遇 及 定 级 工 资 参 照 高 等 教
2 1. 02 8
理论 与应 用研究
关于知识型 技能人才培 养模 式 的探索
颈 宏 甍
( 锡技 师 学 院 江 苏 无 锡 2 4 5 ) 无 1 13
摘 要 : 识 型 技 能 人 才 在 技 术 升 级 改造 、 业 结 构 调 整 、 新 创 效 中 所 起 到 的核 心 作 用 , 知 产 创 已成 为 企 业 核 心 竞 争 力 的重 要 组 成 部 分 。 在 “ 学 研 ” 体 化 模 式 下 , 产 一 电子 技 术 应 用 专 业 知 识 型 技 能 人 才 培 养应 实行 “ 业 发 展 与 人 行 才 培 养 相 结 合 、 业项 目与 教学 项 目相 结 合 、 究 过 程 与 教 学 过 程 相 结 合 ” 企 研 的人 才 培 养 模 式 。 关键词 : 电子 技术 应 用 专业 ; 识 型 技 能 人 才 ; 养 模 式 ;产 学 研 ” 知 培 “ 一体 化
新 知识 与 新 技 术 的 吸 收 与 整 合 .在 实 践
知 识 型技 能人 才 .1 3 %的 企 业 考 虑 录 用
个 地 区 经 济 持续 发 展 的 动力
企 业对 知 识 型技 能 人 才 的 需 求分 析
知 识 型 技 能 人 才 这 也 从 另 一 角 度 表 明 了 知识 型 技 能 人 才在 就业 市 场 中具 有 竞

中职生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生人才培养方案

中职生人才培养方案中等职业学校(中职)人才培养方案通常是根据国家、地区或学校的相关政策和规定而制定的。

以下是一个典型的中职生人才培养方案的一般结构,具体内容可能会根据不同学校和专业的实际情况有所不同。

中职生人才培养方案一、培养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适应社会需要,具有一定职业技能和创新精神的中等职业技术人才。

二、培养要求1.德育要求:培养学生爱国、守法、诚实守信、团结互助、乐于助人、尊敬师长、关爱集体的优良品质。

2.智育要求:培养学生具备较强的职业素养和综合能力,掌握一定的专业知识和实际操作技能,能够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

3.体育要求:培养学生具备一定的体育锻炼和身体素质,强健体魄,保持身心健康。

4.美育要求: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审美观念和创造力,能够在职业实践中展现艺术表现力。

三、培养内容1.通识教育:包括语文、数学、外语、思想政治等通识教育,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2.专业基础教育:依据学科特点和社会需求,设置相关专业课程,包括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

3.实习实训:安排学生进行实际工作岗位实习,提升职业技能和实践经验。

4.创新创业教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能力,开设相关创新创业教育课程。

四、学业评价1.考核方式:采用综合考核、实际操作考核、实习实训考核等多元化方式。

2.评价标准:以学业成绩、实际操作能力、实习实训表现、创新创业成果等为评价标准。

五、发展规划为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咨询和个性化发展指导,引导学生根据自身兴趣和特长选择继续深造或就业方向。

这只是一个通用的框架,具体的中职生人才培养方案可能会因学校、专业、地区等因素而有所不同。

中职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

中职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

浅析中职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摘要:本文从职业伦理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入手,分析了中职学校的职业伦理教育现状及存在问题,并从观念、课程体系以及师资诸方面进行系统性地思考和探索,提出增强中职校职业伦理教育的实效性途径。

关键词中等职业学校职业伦理教育中等职业教育是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培养技术型、技能型应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的教育[1],使人们能够掌握一定的专业技术,顺利实现就业,摆脱贫困。

十一五期间,我国的职业教育飞速发展,每年招生规模呈平稳增长态势,至2010年已超过900万。

招生规模的扩大必然会引发学生培养质量能否跟上的问题。

如若以质量为代价、以数量为追求目标则是一种粗放型、资源消耗型的增长方式,那与我们国家提倡的集约式增长方式相违背。

所以《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把提高中等职业教育质量作为重点,强调把“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放在职业技能之前,因为人要全面发展道德和伦理是不可缺少的。

一、中等职业学校加强职业伦理教育必要性伦理学家万俊人认为“职业伦理即从事各种特殊或专门职业的工作者或职业人所应具备的行业道德,和他们所应遵循的基本职业伦理规范。

” [2]所谓职业伦理教育即通过采取一定的手段对被教育者进行职业伦理方面的教导,主要包括职业理想、职业精神和职业责任。

作为直接向就业市场输送人才的中职学校,学生的职业素养是其培养的重中之重,因为思想和态度才是决定一个人行为的原始动力,只有具备高度职业责任感和敬业精神的人,才能恪守社会规范和企业制度,真正为社会和企业带来价值。

另外,中职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心理还处于非成熟阶段,此时正是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成型的重要阶段,身心健康关系着人格的完善和社会文明的进步,而作为素养之一的职业伦理教育,却长期相对于职业技术教育处于一个劣势的地位。

二、中职的职业伦理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一)职业伦理教育观念淡薄许多中职学校对职业伦理教育观念淡薄,一味强调学生技能训练,忽视文化素质的培养,而且对职业伦理教育的意义,通常持有较为肤浅的看法。

浅谈中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中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浅谈中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1. 引言1.1 中职教育的背景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着独特的定位和功能。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对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这就为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

中职教育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形式,主要面向的是普通高中毕业生及其他初中毕业生,旨在培养适合社会需求的技能型人才。

在培养目标上,中职教育注重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和就业能力的提升,旨在为学生顺利就业提供坚实的基础。

1.2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起源“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中职教育发展的历史背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迁,对中职教育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

传统的教学模式无法满足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求,因此“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应运而生。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来源主要是受到国内外先进教育理念的影响。

在国外,一体化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教育改革的重要趋势,通过将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精神。

这种教学模式逐渐被引入中职教育领域,成为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起源也与学校对于教育目标和培养目标的重新审视密切相关。

传统的教育模式注重知识的传授,缺乏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而“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则更注重学生的实际能力和技能的培养,在课程设置、教学方法等方面更加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能够在实际工作中更好地适应和发展。

2. 正文2.1 “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定义是指在中职教育中,通过整合理论知识教学、实践技能培养和虚拟仿真训练等多种教学手段,实现知识与能力的有机结合,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种教学模式。

该教学模式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提升其实际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理虚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互贯通,虚拟仿真技术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帮助学生建立理论联系实际的学习思维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1. 引言1.1 研究背景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培养技能型人才和满足社会需求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职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和课程设置已经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学生缺乏实际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等问题逐渐凸显,为此,中职课改势在必行。

当前,我国中职教育课程改革已成为教育界和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理念,致力于构建以学生为中心、以实践为主导、以创新为动力的中职教育新模式,以适应社会需求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本研究旨在对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进行深入研究与实践,探索中职教育的现状,解析相关理论,并通过案例分析和实践探索,总结中职课改的启示,并对中职教育未来发展方向提出建议,以期为中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提升质量提供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旨在深入分析中职教育的现状,解析一体两翼的内涵,阐述三融四类的理论,探索中职课改的实践模式,并通过案例分析来总结经验和教训。

通过对中职课改的研究与实践,旨在为中职教育提供改进方向和启示,为中职教育的未来发展提供参考,同时也对研究的局限性进行深入思考,展望未来研究方向,为推动中职教育不断发展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经验。

1.3 研究意义中职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发展与改革直接关系着国家的人才培养和经济的发展。

本研究旨在探讨基于“一体两翼,三融四类”的中职课改研究与实践,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通过对中职教育现状的分析,可以发现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需要进行课程改革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一体两翼的内涵解析以及三融四类的理论阐述可以为中职课改提供理论支持和指导,促进中职教育的转型和发展。

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对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
职 业教 育教 学改 革 , 育部 发 布 《 于 教 关
进 一步 深化 中 等职业 教 育 教学 改革 的 若干 意见》《 于制定 中等 职业学 校教 、 关
学计划 的原则 意见 》 两个教 学改革 指导 文件 , 在认真 总结上一 轮课程 教学 改革 经验 的基础上 , 重新修 订 中等 职业学 校
当前 中等 职业 教 育 面 临 的最 大变 化 是生 源 基本 素 质 的整 体 下降 与 生源
多元 。 体素质 的下降要 求教育 学习年 整
限的适 当延 长 以补不 足 。 生源 的多元要
培养 目 的表述发 生较 大变化 , 体上 标 整
呈现 出对 劳动 者 素质 与 职业 能 力 的培 养要 求 ,与原 有 培养 目标 具 有 明确 的 “ 术员 ” “ 人 ” 技 或 工 岗位及 身 份 的定 向 目标相 比 , 它是一 种 比较泛化 的 目标 定
能培 养培训 的要 求 , 中等职 业教 育 使得
在认 识 和实 践上 容 易偏 离 教育 的基 本 功能 与价值 ,由此影 响到其教 学 目标 、 课程设 置与教学 内容 。 我们认 为 , 以高 中阶段 的学校教 从 育为 主 , 施 的是学 历 教 育 , 育对 象 实 教 大多 为学 龄人 口的定位 出发 , 中等 职业
要 以就业 为导 向 , 合职业 能力 培养是 综 实施素质 教育 的主要 目标 ; 二是 素质教 育实 施 内容 要考 虑 到 职业教 育 发展 特 点与需求 ; 是素质 教育 实施途径 要与 三 职业教育 教学规律 紧密相连 。
要 求 。20 年 以来 , 据党 的十 六 大 、 08 根 十七 大精神 和《 国务 院关 于大力发 展职 业 教育 的决定 》 要求 , 国家启 动新 一轮

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

对高职院校学生实践技能培养的思考

能水平 ,起到 了重要 的作 用 。高职 院校对于教师实践技 能的培 校 和企业股份 制合作建设校 内工厂 ,共建 实训基地是高 职教育 养 ,大 多 制 定 了 相应 的政 策 ,拥 有 一 些 激 励 机 制 ,对 培 养 目标 、 拓宽思路 ,技能 教学 意识强化 的产物 。
基 本 内 容 和 主 要 任 务 都 有 明 确 的 指 导 意见 没 、经 费 支 持 方 面都 有 相 应 的规 划 和 实 施 目标 , ( ) 学 生 自身 专 业 素 质 修 养 的 培 育 五
金 玮
( 南京化 工职 业技 术 学院 ,江 苏 南京 2 04) 10 8
【 摘要】 高职教育的重要 目 标是 学生 实 践技 能的培 养 ,文章 标准 和企业需求 为依 据 ,课程 内容的组织 根据工作过程来进行 身也努力进 在分析高职教育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基础条件后 ,对教学模式、 没置 。教学模块化处 理强调 以能力为 中心 ,学校 自
绝 大多数高 职院校的学生 毕业 后进人社 会就业 ,我 国的就
为高技能型师资 队伍 的建设做 了很好 的规划和制度保障。
( )高 职教 育 的课 改方 向 二
业方式 已经发生 了根本性 的变革 ,劳动者面 向市场 , 自主择业 ,
内实验室 、研究所 ,校办 工厂 ,还可 以利 用校外企业 。更 多的
也不断被高职 院校聘请成 为学生 的兼 职实 习实训指 导教师 ,进 民营或 高新技术企业 也在尝试 与学校合作 ,在校 内设立流水线 、 步充实 了高职院 的教 师队伍 ,对提 高师资 队伍 的整体实践技 车 间 、工厂 ,学生成为准 员工 ,为毕业上 岗实现全 面接轨 。学
维普资讯
20 年第 2 期 0 8 9 1) ( 总第 7期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

中职院校教学现状的分析与思考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中职院校的教育也日益受到社会的关注和重视。

中职教育是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途径,对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具有重要的意义。

目前我国中职院校教学存在着一些问题和挑战,需要进行深入分析和思考,以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一、中职院校教学现状分析1. 教学资源不足中职院校教学资源相对紧缺,主要体现在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备方面。

一方面,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不高,部分教师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职业技能,无法满足学生的需求。

实践教学设备和场地不足,无法满足学生的实践教学需求,导致教学质量无法得到保障。

2. 课程设置单一由于历史原因和教育政策的制约,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相对单一,注重对学科知识的灌输,忽视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培养和实际操作能力的训练。

学生在校期间缺乏综合素质的培养,无法适应现代社会的复杂需求。

3. 实习实训环节不足中职院校的实习实训环节不足,学生的职业素养和实践能力得不到充分锻炼和提升。

实习实训是学生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应用能力的重要环节,而中职院校的实训课程设置和实际操作环境都存在不足的问题,导致学生毕业后的就业能力不足。

4. 教学模式陈旧目前中职院校的教学模式相对陈旧,以传统的“授课-默写-考试”模式为主,忽视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教学模式的陈旧导致了教学效果的下降,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要完善中职院校的教学环境和条件,需要加大对教学资源的投入,多方面提高师资力量和实践教学设备的配备。

引进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担任教师,提供更多的实践教学场地和设备,切实改善学校的教学条件。

要改革中职院校的课程设置,加强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训练。

在课程设置上增加职业实践、创新创业等相关课程,强化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素养。

要加大对学生实习实训环节的支持和投入,建立完善的实习实训基地和实践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

关于中职课堂教学改革的思考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和教育理念的不断更新,中职教育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

课堂教学作为中职教育的核心环节,其改革显得尤为紧迫和重要。

本文将就中职课堂教学改革进行思考,并提出一些可行的建议。

一、现状分析当前,中职教育在课堂教学方面存在一些问题。

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仍然十分普遍。

在这种教学模式下,教师主导课堂,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缺乏参与性和体验性。

这种老师说、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今中职学生的需求,更无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课堂教学过于注重理论知识,而忽视了实践和技能的培养。

中职学生学科理论知识的更需要学会动手操作,掌握实际技能。

但是在部分学校的教学中,实践教学的薄弱依然十分明显。

这种现状已经严重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二、思考与解决方案1. 倡导从“教”到“育”我们需要转变教学理念,从“教”向“育”转变。

学校应当将教师作为引导学生学习、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的育人者,而不是仅仅传授知识的“教书匠”。

中职学校应该着力培养学生成长为有理论素养、动手能力、服务意识以及创新精神的应用型人才。

中职课堂教学应该倡导"学以致用",注重实用技能与知识的融合。

教师应引导学生通过实践性学习,学以致用,探索知识在实际生活和工作中的应用。

2. 引入项目式教学项目式教学是一种注重学生参与、以项目为基础的教学模式。

这种教学模式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

学生通过完成一个个真实的项目,在实践中掌握所学知识和技能。

中职教育可以通过引入项目式教学,来改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学以致用,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

3. 加强实践教学在中职教育中,实践教学是十分重要的一环。

学生需要通过实践动手操作,才能真正掌握技能。

中职学校需要倾斜资源,加大对实践教学的支持和投入。

学校应该建立完善的实验课程,提供先进的实验设备和技术,鼓励学生参与各种实践操作,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理论知识得到巩固和运用。

简论高职学生如何成为技能性人才

简论高职学生如何成为技能性人才
富 的内涵。一方 面 , “ 技能” 强调 了高职 自身的特色 , 以职业为 导 向且动 手能力要强 ; 另一方 面 , “ 人才 ” 又对我们 高职的学生饱含 期待 , 他们不 仅应该具有一 技之长 , 更重要 的是 希望他们能具有 高 尚的道德情操 , 能成为真正对社会有 用的人。
说 明在 培养学生会 “ 做事” 之前 , 首先要培养学生会 “ 做人” 。 据 观察 , 可能是由于看到需 要做 的工作 与他们理想 中的职业 大相径庭 , 不少高职学生在 学校组织安排 的顶 岗实 习阶段就表现
德教育 和法制教育 , 重视 培养学生 的诚信 品质 、 敬业精神 和责 任 意识 、 遵纪守 法意识 , 培养出一批 高素质的技能性人 才 。 ” 其落脚 点“ 技能性人 才” 相 当于 已明确地 向广 大的高职 院校 提 出了要求 并指明 了方 向, 那 就是要 把为国家培养一批 又一批优 秀的技能性 人才作 为 自己的办学 目标 。 “ 技能性人 才” , 简短 的五个字却有 丰
高 职教育按其 自身特色应该更 重视应用型 知识 和技能 的培 养, 从 而让我们的学生在就业 后能更好 地满 足所 在岗位对 他们 的 专业技能提 出的要求 。然而在实际 的教学活动 中, 仍 有老师将 高 职 院校 培养技术性 人才与本科 院校培养研究 型人 才 的教学 目标 相} 昆 淆 。这体现在教 学方式上仍然是 照本宣科 , 从理论 到理论 , 就教材 谈教材 , 不能与现 实生活紧密联 系 , 特别 是不能 以发散 的 眼光将 所授知识 点与学生所在专业 今后在工作 中可能遇 到的实 际 问题 关联起来 。如此一来 , 学生 的听课 积极性无法提 高 , 觉 得 学 的知识没用 , 学生的专业技能也无法得到锻炼 。 对于这个 问题 , 高职院校首先要解 决的就是提高教师 自身的 实践操作能力 以及现场解决实 际问题 的能力 , 避免“ 纸上谈兵” 。 如有 条件可有计划地 组织教师到 生产 、 管 理第一线 , 或校办实 验 基地学 习 , 在 实际 中提 高实践能力 , 使教师能从 实质意义上完 成 由单纯 的知识型 向兼具业 务能力 的双师型转变 。另外 , 教师应 充 分利用各种教学方法及手段 以激发学生在课堂上 的积极性 , 这样

浅议高职教学中学生技能的培养

浅议高职教学中学生技能的培养

;i l一浅议高职教学中学生技能的培养宝坤兰(通辽职业学院教育心理教研室内蒙古通辽028000)裂蹴Y V A L L E J L教■科掌[摘要】根据高职院校学生的特点,加强学生技能训练、创新思维、独立观察能力及具体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代高职教育工作中必须关注的重要课题,也是高职教育的中心环节。

【关键词]高职教育学生技能培养中圈分类号:G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871--7597(2008)0820117一01高职院校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成为高技能的实用型人才。

这就要求高职教师要破除传统的“三中心”的教学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唯有如此,才有利于培养高职学生的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才有利于充分发展高职学生的潜能和个性。

注重高职学生素质的提高和能力的培养:一是要用全面的标准测评学生,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

通过激励性评价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和成就欲。

变单一的书面知识型考核为多种方式相结合的全面性素质的考核。

二是以正确的教育思想和观念指导教学,把“教书育人”从口号变成自觉行动,营造素质教育的良好氛围,推进素质教育的发展,真正把高职学生能力的培养落到实处,把学生从考试的桎梏中解放出来,树立全面正确的人才观。

古人云:“七十二行,行行出状元”,培养人才,选拔人才不能模式单一,而应形式多样化。

一、曩化技麓谢垮。

培彝适应幢强帕技能量人才丰富多彩的技能训练,不仅是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促使高职学生技能形成与发展的重要举措,更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特色之一。

它对增强高职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现代化的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的导向和保障作用。

它既能摆脱课堂教学标准化、同一化、同步化的弊端,又能改变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地位,把理论联系实际这一职业教学原则贯穿在教学的各种组织形式和要素之中,正确处理好理论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本着理论教学要以“够用”为度,以促使职业技能的形成为前提。

职业教育的特点就是注重职业能力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

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作文

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作文

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作为一名中职生,我深知肩负着未来技能型人才的重任。

要成为一名合格的中职生,不仅需要掌握专业技能,更要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和个人品格。

在这条成长之路上,我们应当努力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

中职教育不同于普通高中,更注重实践技能的培养。

我们要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学习和实践操作。

要明白,现在所学的每一项技能,都可能成为未来职场上的宝贵资产。

因此,我们应当端正学习态度,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努力钻研每一项技能。

其次,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作为未来的技术工人,我们不仅要有过硬的专业技能,更要具备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工作作风。

要学会尊重他人、团队合作、诚实守信、吃苦耐劳。

在校园里,我们可以通过参与各种实践活动和社团活动来锻炼这些素质。

要记住,优秀的职业素养往往是决定一个人能否在职场上取得成功的关键因素。

第三,注重全面发展。

虽然中职教育更侧重于专业技能的培养,但我们也不能忽视文化课的学习。

语文、数学、英语等基础学科对我们今后的发展同样重要。

此外,我们还要积极参与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参与文艺活动,丰富精神生活;学习计算机技能,适应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只有全面发展,才能成为真正的人才。

第四,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创新能力显得尤为重要。

我们要学会思考,勇于尝试新的方法和技术。

同时,要充分利用学校提供的实训机会,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

只有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才能真正掌握一门技能。

最后,要有明确的职业规划。

作为中职生,我们要对自己的未来有清晰的认识和规划。

可以思考诸如:毕业后是直接就业还是继续深造?想要在哪个行业发展?需要学习哪些额外的技能?制定好职业规划,可以让我们的学习更有方向性和目标性。

总之,做一名合格的中职生,需要我们在学习态度、职业素养、全面发展、创新实践和职业规划等方面下功夫。

我们要珍惜在校学习的时光,努力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为未来的职业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的放矢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有的放矢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

有的放矢的中职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目前中职校经过几年的扩招,但招生仍然有不同程度的困难,一方面是中职生在社会的形象和地位没有完全建立起来,一方面随着我省生源的减少,竞争更加激烈。

这就要求职业学校不断改变不适应社会需求的培养模式,实际上也就是职校间教育教学质量的竞争。

因此,中职教育培养目标的定位应是知识型加技能型的实用型一线员工,从企业情况看,对一线员工的要求是具有很强的实际操作能力,驾驭设备的能力,同时还应注意拓展知识与其它领域相关知识接口的预留,这样培养出来的毕业生上手快、发展潜力大。

近几年各中职学校都在实践中探究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

而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目标就要考虑两个问题:一是当前就业;二是后续发展。

为此,职业学校应当着重以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和后续能力为目的,加强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的培养,这就是有的放矢。

要做到有的放矢就要考虑以下几个问题:一、未雨绸缪,生未到师先行目前我们的中职教师普遍感觉工作比较繁重、学生难于管理、尤其是备课任务需要劳心劳智,从而无暇无机会让自己深入第一线去体验生活。

可以这样说,有很多老师自从事了这份工作就过着两点一线的生活。

然而市场是瞬息万变的,一些传统的教学思想和教学内容已经滞后于现时代的生产。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所教的学生走出校园将是更加滞后的产品。

因此,要改变中职教育面临的困境,那就要先从教师入手。

国家、社会、学校以及个人,要想方设法为中职教师创造条件走进企业走上岗位。

一位具有传道授业解惑并具有突出实践能力的教师才会被学生们佩服,一位具有切身体验的教师才会将课堂进行的更灵活更生动更具实践性。

二、解放思想,开拓思路教师需要解放思想,开拓教学思路,一方面要从理论上解放和开拓;另一方面要走出去进工厂蹲车间,从实践中解放和开拓,再方面将能工巧匠、行业专家请进学校,请他们来给我们讲课,来给学生讲课;同时还要加强教师间的交流,这些都可以促进教师不断更新教育意识,开拓出新的思路和方法。

中职生的思想汇报

中职生的思想汇报

中职生的思想汇报一、引言中等职业学校作为培养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要阵地,不仅仅是技术上的培养,更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塑造的关键时期。

在成长过程中,我对自己的思想有了新的认识和体会,通过这篇思想汇报,分享我最近的一些感悟与思考。

二、自我认识的提升在学校的学习生活中,我开始意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要改善的地方。

我明白到只有不断学习、努力提高自己,才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生活中取得更好的成绩。

因此,我努力完成老师布置的任务,积极参加各种活动,不断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素质。

三、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与互动在与同学老师的交流中,我学会了倾听和尊重他人的意见。

通过与同学一起讨论学习问题,我更深刻地理解了许多学习知识,也学会了如何与人合作。

在和老师的交流中,我逐渐懂得了如何向老师请教问题,如何积极参与课堂讨论,不断完善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思维能力。

四、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中职学校的生活中,我不仅仅是在学习知识技能,更是在磨砺自己的品德修养。

我深知只有拥有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在社会中立足,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

因此,我努力做一个具有责任感、爱心和进取心的中职生,在学校和社会中传播正能量,成为他人的榜样。

五、对未来的展望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我将继续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争取在校内外比赛中取得好的成绩。

同时,我也会继续关注社会热点问题,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和社会责任感。

相信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一定能够取得更好的发展和成长。

结语总的来说,中职生活中的思想汇报是一个反思与总结的过程,是对自己思想的一次梳理和升华。

通过这篇思想汇报,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需改进的地方,也清晰地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

我将继续努力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而努力奋斗。

以上就是我这段时间对自己思想的一些看法和感悟,也谢谢大家的倾听与支持。

愿我们一起努力,共同成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化基础课价值观的转变和确立
无论是英美的综合高中,德国的“双元制”,还是日 本的学科本位,都是在中职教育发展的过程中逐渐转变和 确立文化基础课的价值观,越来越明确地提倡文化基础课 程必需、必修和加强,而不是为了强调专业课程和专业技 能要求文化基础课减少、削弱甚至考虑废弃。
中职生源特点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偏颇,进入中职学校的生 源质量下降,按照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目标要求,教育 教学存在一定的困难。
程,专业基础课程,专业课程。课程设置过于理论和系统, 职业教育特点不显著,不符合就业导向。这一传统的课程
结构模式对加强学生理论知识基础有一定优势,但不利于
学生实践能力提高和职业能力的养成,不符合学生实际情 况,也不符合现代职业教育课程观。
三、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实践
1、首先要确立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的目标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 知识技能型人才是中职教育主要的培养方向。
2、中职教育的现状
中等职业教育的课程教材改革正在全国兴起。其中文化 基础课程改革,目前还没有一定的模式,处于探索的初级阶 段。随着社会的变革与经济的发展,教育形势发生了根本性 变化。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改革无论在教育观念、课程内容、 课程实施、课程评价等方面都存在许多问题,特别是文化基 础课教学问题尤为突出,面临尴尬,亟待改革。
□ 从关注人的自然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应关心学生身心发
展的规律,满足学生自身的兴趣需要,更多地考虑人的可 教育性、可接受性和可发展性的自然规律。
□ 从关注人的社会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应重视学生生活能
力的全面提高。
□ 从关注人的精神属性来看,职业教育应考虑学生精神世
界的满足,充分考虑其人格、理想、审美等需要。
中职教育不能仅仅局限于狭窄的专业技能训练,我认 为:“中职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培训所。”必须注重对学
生普通文化素质、态度、情感和价值观的培养,必须实现
“文化基础宽厚、技能素质全面”的中等职业教育目标。 为毕业生今后职业生涯的发展和继续教育奠定基础。
中职课程设置
传统的课程设置为三段式学科课程体系:文化基础课
□ 从知识层面上看,进入职业学校的学生以往对文化基础 课程学习的结果不理想,这是事实。 □ 从学习心理上看,多年的学习成绩不佳以及教师的责备、 冷漠,已在学生心中深深地积淀了对这些课程的厌恶。 □ 从社会的认识上看,进入中等职业学校成了一些学生和 家长的无奈选择。
生源特点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 传统文化课程基础薄弱,语数外各科目基础不平衡 ● 学习能力较弱,应用能力不强
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目前存在三个不适应:
□ 环境不适应—涉及政策和制度层面,社会认识层面
□ 生源不适应—文化基础课程薄弱,应试教育的失败者
□ 教学不适应—教学的理念、模式、内容以及师资能力等
需要解决的几个问题:
1)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的观念 教育应当关心全体人的发展。我国职业教育的奠基人黄 炎培先生根据其对职业教育的价值取向,曾经对职业教育 提出了一个比较完备的概念,即“职业教育的定义,是为 用教育方法,使人人依其个性,获得生活的供给和乐趣, 同时尽其对群之义务。其目的:一为谋个性之发展;二为 个人谋生之准备;三为个人服务社会之准备;四为国家及 世界增进生产力之准备。”由此可见,职业教育的目的首 先是人的个性发展,其次才是能力发展。
高技能人才是注重智能性和动态学习的实践能力,以 知识和理论作支撑,熟练地从事生产实践劳动的技能型人
才。
企业最需要的是适应知识经济发展要求,融技术性、 知识性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
从经济学原理来看,知识型技能人才比一般技能型人
才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和发展前景。
1、知识型技能人才的主要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在学识水平上。技能人才在某个领域中有自己独特的长
中等职业教育文化基础课程的问题一直是职教界讨论的热 点。各方观点如下:
□ 文化课相当于普通高中,强调其基础性作用。
□ 文化课应为专业课服务,强调其工具性作用。 □ 文化课是对学生进行基本素养教育的课程,应该贯穿
中职教育的全过程。
□ 认为职业教育更强调专业技能的培养,应削减文化基 础课,加大专业课的比例。
处,有丰富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善于独立去解决一些专业上 的“硬骨头”。
二是在技术创新能力上。技能人才对所发生的事有一种好奇
感,善于钻研一些不为常人留心的课题,有一种不断探索求 知的欲望,做事不拘一格,不因循守旧。
三是在科学态度上。技能人才办事诚实、细心、认真,尊重
科学规律,尊重客观事实,不怕麻烦,不抱侥幸心理。
二、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思考
企业把“动手能力强”、“干活效率高”、“工作具 有突破”、“过程有创新”等人才,列入高技能人才的范 畴。 把高级技术工人视为高技能人才,其实这只是一种 “操作型”的高技能人才。我们应拓展对“技能”的认识, 重视其他几种类型的高技能人才:如“知识型”的高技能 人才,软件工程师大多属于这一类;“艺术型”的高技能 人才,影视、广告业的高级技师大多属于这一类;“管理 型”的高技能人才,大公司的部门业务经理大多属于这一 类。
随着我国加入WTO,国家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与产业结 构调整步伐的加快,企业对技能人才的培养也提出了愈来愈 高的要求,迫切需要一批中、高层次的知识型技能人才来确 保企业竞争力和产品质量。以市场为导向,以能力为本位,加 快培养大批知识结构合理,人才规格适需、职业道德高尚的 建设者,以满足社会发展的需求,显得尤为重要。

高技能人才匮乏已经成为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瓶颈,
而培养高技能人才所需要的师资队伍则成为高技能人才队 伍建设的前提。 □ □ 高技能人才是随着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不断变化的一 过去的技能型人才主要凭借自己的经验去解决生产中 个动态概念。 的实际问题,做到“知其然”就行了。当今的技能型人才 除了掌握主流的技术技能外,还要不断了解技术发展的前 沿,能够从事智能化高新技术的运用与维护等劳动,是技 能与智能相结合的复合型人才。
模具日语
------
3)新课程的开发
改革后的课程设置形式(新三段式):公共基础课程,
专业核心课程,专业方向课程。建立以任务引领型或项目
教学为特征的一体化教学课程新体系。
2、其次必须加快培养一支适应知识型技能人才培养 的高素质师资团队
树立知识、能力、素质融为一体的现代教育思想和教育 观念,以素质教育为主线,把培养未来师资的创新精神和实

确立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新概念,提高对知识型技能人才 充分认识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意义和价值。 改变职业教育“重技能,轻知识”的现象与认识。重视
培养重要性的认识。
□ □
对中职学生文化基础课程的教育。
2)改革文化基础课程教学的内容与方法
文化基础课程教学分为基础模块、职业模块和拓展模块。 (一)文化基础课程的基础模块——是各专业学生必修的
技能型人才根据不同标准可以分为:
□ □ □
技术技能型
复合技能型
知识技能型
这三类技能是我国今后职业教育不同层面的教育培养 目标。在传统的技术技能上我们追求高级,在知识技能方 面追求高新,在多技能或跨专业技能方面我们追求复合。 三类技能各有千秋,我们必须根据不同类型职业院校的专 业设置、学生的基础和个性特长,进行分类指导,因材施 教。
谢 谢!
中职校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
思考与实践
上海市工业技术学校 王立刚
2009年5月26日
一、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背景
二、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思考
三、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实践
一、培养知识型技能人才的背景
1、知识型技能人才是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经济全球化趋势日益增强。 许多发达国家和跨国公司看好中国市场,将部分制造业进一 步向中国转移。“珠三角”和“长三角”是我国制造业发展 较快的沿海地区。制造业体现着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在工 业中占80%的地位,中国制造业要想走向世界,成为制造业 强国,必须具有一大批先进的知识型技术人才作支撑。
教职成[2009]2号文件,教育部《关于制定中等职业学校
教学计划的原则意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二00九年 一月六日。 中等职业学校培养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求相适 应,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 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
具备一定文化基础,懂得生活,懂得欣赏,具有品味, 有终身学习能力,拥有一技之长的人才。
践能力作为教学改革的重点,以高技能、强适应性为方向,
加强技能训练,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高素质师资,以适应 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3、三是必须创新办学模式
校企合作,工学结合。
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素养和专业能力。
4、四是必须实施课程教材改革
为了贯彻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 划》、《上海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本市职业教育改革 与发展的决定》(沪府发[2003]7号)和上海市教育工作 会议精神,进一步改革课程设置,调整教学内容,提升教 学质量,促进校本教材建设,建立中等职业教育课程与教 材体系,探索与建设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新机制,加快政 府转变职能和学校转变办学模式,加速培养一大批适应上 海城市新一轮发展需要的知识型技能人才,在总结“上海 市中等职业技术教育课程改革与教材建设”经验的基础上, 上海市拉开了进一步深化中职课程改革的帷幕,形成了以 任务引领型课程为主体的具有时代特征,上海特色的现代 职业教育课程体系。
● 学习目的不太明确,行为习惯存在偏差
● 缺乏学习文化基础课程的动力,表现出较严重的厌学 状况 ● 一般来说,形象思维强于空间思维 ● 具有一定的可塑造性
中职办学方向
一些职业教育学校办学方向产生了偏差。仅把培养 学生的技能作为职业教育的重点,忽视了文化基础的教 育和综合素质的培养。
没有充分认识到中职教育文化课程的地位与作用。 没有正确处理好文化基础教育与专业教育的关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