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3)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者:戴维景来源:《语文周报·高中教研版》2013年第11期创造力的培养首先应表现为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因此,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发挥其主要作用,也必然地摆到了我们每一个教学工作者的面前,可谓是任重道远,责任重大。
然而我国传统的语文教育却忽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这表现在:(1)语文教师以教为主,学生以学为主,培养出的学生大多是高分低能的。
(2)注重课堂教学,忽视课外的学习,培养出的学生视野非常狭窄,或许他们会把某一篇文章倒背如流,但却不知某个著名的科学家是研究什么的。
(3)重视学生的平衡发展而忽视其个性能力的培养。
家长和教师都要求学生平衡发展,不准他们偏科,因为偏科就会考不上好的学校。
这样的话那些本来有些特长的学生的个性就被扼杀在摇篮之中,更不要谈创造与发明了。
由此可见,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严重影响了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它的弊端已经越来越突出,它的改革已经势在必行,为此我们必须摒弃传统教育的糟粕部分,着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国家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的创新型人才。
鉴于这种现状我认为语文教学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可以从以下方面着手:一、创设情境,激活文字,驰骋想象想像是创新思维中最具活力的因素之一。
正是有了想像,人类才能够超越常规思维的约束,冲破现有知识经验的局限,以大胆、奇特的方式对所要解决的问题进行创造性的探索,找出解决问题的途径。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创设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让课堂充满情感的碰撞、情绪的体验、生命的交流。
这种氛围中,任想象驰骋,任思路纵横,多种想法涌动、交汇,自然会碰撞出创造的火花,引发创新的潜质。
引导学生驰骋想像,透过文字看到图画,透过语言看到生活,置身于作品之中,获得人生感悟和美的享受。
如欣赏朱自清《荷塘月色》第四段:“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是指思维活动的创新程度。
它不仅表现为对知识的摄取改组和运用,表现为对新思想、新技术的发展和发明,而且也是一种追求创新的意识,一种发现问题,积极探求的心理取向,一种善于把握机会的敏锐性,一种积极改变自己并改变环境的应变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呢?一、激发求知兴趣,鼓励创造精神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是以激发求知兴趣为前提的,作为教师,就应转变自己的教育思想,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观念,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角”。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坚持启发性原则,提问设疑,强烈刺激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思想,使之振奋起来,产生积极探求新知的欲望。
悲剧往往催人泪下,但《孔乙己》的悲剧呢?人们读后眼泪却不是往外流,而是感到内心的刺痛,可以说是往内流。
那么,孔乙己究竟是怎样的悲剧呢?从这篇课文含蓄深沉的描写中,细细咀嚼,深入体会,我们是可以获得解答的。
这个导读,激发了学生的阅读兴趣,以比较的角度设计,目的单一,导向明确,富有启发性。
教学中不仅要激发求知兴趣,还要鼓励学生的创造精神。
柳斌同志在《五谈关于素质教育的思考》中说:“我们要鼓励学生的创造性。
学生的智慧火花闪现,就要加以保护。
”有一个教师问学生,雪融化变成什么?有的说变成水,有的说雪化成泥巴。
有个学生说雪化了,变成春天。
这个孩子的回答不是明显的充满智慧吗?他的回答很有诗意。
但是,根据标准答案,他是要得零分的。
这说明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思维的闪光点,教师对学生回答的问题,不能以自己的思维方式或唯一的标准答案捆住学生,按自己的思考给学生画地为牢,因为每个人思考问题都有自己的思路,有时由于某种因素的触发,而突破了习惯性思维的羁绊,在头脑中会闪现出创造的火花。
二、开放式教学,营造和谐氛围,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首先教师应引导学生把握课文的重点和难点,不要纠缠在一些无价值的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在整体把握课文的基础上,深入到课文之中大胆质疑,并且创造条件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析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还
能够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下面我将从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三个方面进行浅
析。
教学目标。
小学语文教学的首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而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则
是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创造性思维培养的目标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培养学生的想象力
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二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使他们能够审
视和评价信息,形成正确的思维和判断能力。
只有在这样的目标指导下,才能真正实现小
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教学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应注重启发式教学方法的运用。
启发
式教学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强调学生自主探究和积极参与。
在语文教学中,
可以通过提问、思考、讨论等方式引发学生的思维,激发他们的创造力。
在课堂上可以提
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主动思考和回答,鼓励他们想象和发挥。
还可以组织一些小
组活动,让学生合作解决问题,提高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
小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方式。
语文教学过程中,可以适当增加一些创造性的写作任务,如写小说、写诗等,让学生用自
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来完成。
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评价,培养他们的批
判性思维。
还可以通过讲故事、听音乐、观赏艺术作品等形式,培养学生的审美意识和创
造思维。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 谈 语 文 教 学 中 创 造 性 思 维 的 培 养
戴 玉 芳
( 阳 市外 国语 学 校 , 苏 溧 阳 溧 江 摘 要 : 理 学研 究表 明 , 育是 可 以 激 发 人 的创 造 性 心 教 思 维 能 力 的 。 教 改 实验 中 , 者 把 培 养 学生 的 创 造 性 思 维能 在 作 力 落 实到 语 文 教 学活 动 中 , 坚持 将授 知 与 育 能 相 结 合 , 为培 养 创 新 能 力打 好 基 础 。 主要 通 过 平 等 对 话 式 的 阅读 教 学 、 角度 多
我都 给予 肯 定 , 分 调 动 了 学 生 的 主 动 性 和 积 极 性 . 发 了他 充 激 们 的学 习兴 趣
力 ? 当然 是 后者 。 于 是我 们 明 白 了一 个 道 理 : 结 就 是 力 量 。 团
在 上《 白鹭 》 , 不 是 问 文 章 按 什 么 结 构 来 组 织 , 是 时 我 而 问 : 章 重 点 描写 了 白 鹭 几 幅 图 ? 你 能 结 合 作 者 的 描 述 . 几 文 用 所 以 , 培 养 学 生 的 创 新 能 力 . 必 须 培 养 学 生 良好 的 想 象 要 就 能 力 。在 培 养 学 生 的想 象 能 力 方 面 . 文 有 其 独 特 的 学 科 优 语 势 , 少 课 文 , 别 是 一 些 文 学 作 品 有 利 于 学 生 想 象 能 力 的 不 特 培 养 。 我 在 进 行 教 学 时 , 分 利 用 了 这 一 优 势 对 学 生 进 行 想 充 象 能 力 的 培 养 。在 进 行 诗 歌 教 学 时 , 学 生 体 会 其 优 美 的意 让 境 , 捉 诗 人 强 烈 而 含 蓄 的 思 想 感 情 , 猜 测 ” 诗 歌 背 后 深 捕 “ 出 层 的 意蕴 . 以培 养 学 生 的想 象 力 。在 进 行 散 文 教 学 时 . 注 意 我 引 导 学 生 通 过 对 文 中 普 普 通 通 的人 和 事 的描 写 , 会 作 者 对 领 人 生 或 者 自然 的 感 悟 . 高 学 生 的 感 悟 能 力 , 而 培 养 学 生 提 从 的想 象 能 力 。 比 如 教 《 影 》 , 就 注 意 让 学 生 通 过 对 课 文 背 时 我 的分 析 , 会 到 作 者 被 父 亲 买 橘 子 的 背 影 感 动 得 眼 泪 “ 快 体 很 地 流 了下 来 ” 是 因 为 他 感 受 到 了 深 深 的 父 爱 , 以前 的 “ , 而 聪 明 ” 是 没 有 领 会 到 父 亲 对 儿 子 的~ 片 深 情 。同 样 是 父 爱 , 正 作 者从 不理 解到理 解 , 是他 对人 生的一个 感悟 过程 , 是 由 就 正 于 有 了这 种 感 悟 , 能 把 一 件 普 通 得 不 能 再 普 通 的 事 情 写 得 才 如此感人至深 。 四 、 薰 培 养综 合 能 力 . 注 开辟 创 新 之 路 语 文 是 一 切 学 科 的 基 础 ,语 文 和 其 他 学 科 的关 系也 十分 密切 , 自然科 学 、 会 科 学 方 面 的知 识 修 养 无 不 有 利 于语 文 的 社 学 习 , 果 把 其 他 学 科 的知 识 综 合 起 来 , 造 性 地 运 用 到 语 文 如 创 上 来 , 其 是 运 用 到 作 文 上 来 , 语 文 学 习 是 十 分 有 利 的 。单 尤 对 的 知 识 越 来 越 不 适 应 时 代 的要 求 了 ,社 会 对 综 合 知 识 的需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1 . 大学语文教学中面临的问题
虽 然 在 大学 的语 文 教 学 中 有一 个 相 对 轻 松 的环 境 .但 是 在 这 样 的 环 境 中学 习却 并 没 有 取得 较 好 的效 果 。经 过 长 时 间 的观 察 研 究 发现 在 大 学 语 文 教 学 中还 存 在 如 下 问 题 : 第 一 , 学 中学 生 的积 极 性 不 高 。 一 堂 语 文 课 一 般所 要 教 上 耗 费 的 时 间 大约 是 9 0分 钟 ,而 在 这 9 0分 钟 内 多数 都 是 教 师 的讲 解 , 生 并 没 有 表 现 出极 强 的探 索 精 神 和 参 与 精 神 , 就 学 这 使 课 堂 变 得 乏 味 .一 昧 的 讲 解 也会 造成 对 学 生创 造 性 思 维 的 束缚 。 第 二 , 生 缺 乏 沟 通 与交 流 的精 神 。 大 学 语 文 的 教 学 中 学 在 很 多 问 题 是 需 要学 生 分 组 研 究 的 。但 是 在分 组 学 习 中 所表 现 出来 的 盲 目性 与 随 意性 , 没 有 增 强 组 员 之 间 的相 互 交 流 。 并 在 课 堂 上 , 求 学 生 讨 论 某个 问题 时却 很 安 静 , 要 没有 达 到 理想 的 效 果 , 生 与 学 生 之 间 的 交 流意 识 缺 乏 , 学 这样 的 问题 同样 表 现 在 学 生 与 教 师 之 间 。 学语 文教 学 上 的问 题 , 多 数都 是 没有 大 大 标 准 答 案 的 。要 的 只是 思 维 的 火 花 ,能 够 给 人 一 种新 颖 的 感 觉。 第 三 , 分 教 师 的 水 平 不够 。 为 大 学语 文 教 学 的 教 师 首 部 作 先 自身 必 须 具 有 较 高 的文 化 素 质 修 养 .对某 一 文 学作 品有 自 己独 到 的 见 解 , 不 是 抄 袭 某 些 大 家 的思 想 ; 次 , 对 学 生 而 其 在 的引 导 上 应 该 是 循循 善诱 . 能轻 易 地 否 定 学 生 的思 想 。 开 不 抛 传 统 教 育 中的 耳 提 面命 , 重学 生 的新 思 想 , 则 会 扼 杀 学 生 尊 否 的创 造 性 思 维 。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训练
的虚 联想到杜 牧《 南春》 千里 莺啼绿 映红 ” 江 “ 一句 虚中 1 l始, 有疑才有;突。 中 古人言: 读书“ 小疑则小进 。 大疑则大进” 所 官城 ” 写, 。
{ 以课堂 上要让每个 学生都提 出疑 问 , 又都 解答 疑 问, 在有 力度的
有实的写 法 , 对虚实结合 的写法与妙 处有一定 的认 识。拓展 中连
l的推动作 用。 目前 学生创 造力薄 弱的表现 之一就是 想象 力薄 弱 ,
面对气势恢弘的壮景那无限遐思与奔涌的情感。创造想象可 以 I 突破时空界限 , 将知识引申和深化. 使思维的创造力得到爆发。 {
其二, 连接比较。教学拓展中的创造思维训练还需要学生善 J
c和智慧? 本人在教学中尝试了以下方法。
J 一、 冲突 中的创造 性思维训练
l
语文课堂是在动态中求和谐 ,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教学冲 于将知识纵横联系, 并对其进行分类比较。如苏轼《 惠崇( 春江晚 I
f问答 中培养学生 的创造性思 维。 J 二 、 悟中的创造 性思维 训练 领
接比较反映出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检索能力, 能迅速地提取所储存 I
的信息 , 并进 行求同辨异 , 对丰 富深化知识 , 养创造力无疑 有 这 培
:
阅读中的创造性思维训练需要学生对文章的深刻领悟。 I 学
现 作为中 华民族摇篮的黄河那汹涌奔腾 、 一泻千里的非 } I思维活动的最高形式。 促使学生积极地探索与创新, 对学生学会 能映 出 凡气 势 , 旺盛 的生命 力和高 昂的激 情 。 才能理解 登楼远 眺 的诗人 I l学习和适应社会需求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如何进行创造性思
I维训 练 , 使学生 独特的思 维火花 时时撞击 进发 , 开发 学生 的潜能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摘 要 : 时代 的发展 要 求大 学生 必须具 备较 高的创 造性 思 维能 力。 以大 学语 文教 学 实践 中的思 维训 练
为基 础 , 独 立思 维习惯 养成 、 从 集体讨 论 法、 比和 联 系法 、 象和联 想 、 对 想 逻辑 思 维能 力提升 等 5个 方面 来探
( ) 一 学恩 结合 , 培 养学 生独 立思维 的 习惯
何 为思 维?思 是想 , 是序 , 维 思维 就是 有秩 序地
思 索 。思维 能力 则是人们 在进 行思 维 活动时 表现 出
来 的个体 心理 特征 。教 学 中培养 学生 的创 造性 思维
与 心得 , 也有 利于教 学相 长 。
… …
能 力 , 先 应 该 从 养 成 独 立 思 考 、 极 思 考 的 习惯 首 积
人 手 。大学 语 文 担 着传 承人 类 精 神 文化 、 养 学 培
生 人文 素 质等 基本 任 务 , 所编 选பைடு நூலகம்的 文章 纵横 古今 中
外, 内容包 罗 万象 。授 课这 一环 节尤 为关键 , 师 的 教
第1 3卷 第 4期 21 0 1年 8月
黄 山 学 院 学 报
J u a f Hu n s a Unv ri o r lo a g h n n iest y
Vo .3 NO 4 11. . Au . 0 g2 1 1
浅谈大学语文教学 中创造性思维能 力的培 养
张 成
过话 筒发 表 自己 的观 点 和见 解 , 教师 则 应 结合 学 而 生 的发言 情 况及 时 点评 ,特 别 要给 予鼓 励 和 肯定 。 这 既能 激 发 学生 的学 习兴趣 , 又有 利于 培 养 学生 独 立思维 的 习惯 。与 此 同时 , 生共 同交流 、 师 探讨 启发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我们要改革基础教学,开发学生的创造力,就要设法把教学过程与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过程统一起来。
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1)创设和谐友善的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健康的思维能力。
(2)围绕教学内容精心设计提问和教学环节,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品质。
(3)激发想象,培养思维的连动性。
(4) 另辟蹊径,突发奇想,打破定势思维。
(5)在教学环节中加强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非逻辑思维能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激活求新打破定势发展求异培养创新过去,我们的教育是传统的,我们一直遵循“师者,传道,授业解惑”的古训。
从孔子到我们这一代人,都是在这种千古不变的真理下调教出来的。
纵观我国这几十年的发展,我们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现象,世界级的大科学家、大发明家,我们国家有几个?为什么我们以前有引以自豪的四大发明,而现在科学技术远远落后于世界先进水平?难道是中国人的智慧不够吗?不,真正的原因是我们的教育环境不好,重视了学生的知识传授,却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形成了恶性循环,我们就不难找到答案了。
那么创造性思维是什么呢?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又在哪里?它是一种有创见的思维,即通过思维不仅能揭示事物的本质,还能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建树性的设想和意见。
创造性思维与一般性思维相比,其特点是思维方向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灵活性、思维进程的飞跃性、思维效果的整体性、思维表达的新颖性等。
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社会总体的思维活跃性程度在一定意义上体现了特定时期的智力水平、创新能力和社会发育状况。
思维活跃性突出体现在创新上。
创新是推动历史发展的重要动力之一。
整个人类历史就是一个不断创新、不断超越的过程。
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如果不能创新,也就失去了前进的动力。
创新不仅是一种素质、一种能力,而且是一种精神,一种境界。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要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让他们有自己的见解和观点。
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培养他们的思维广度和深度。
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也是必不可少的,让他们敢于尝试新思路和新方法。
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可以丰富学生的思维,拓展他们的思维空间。
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让他们学会辨别和分析问题,形成独立的判断。
通过这些方法的综合应用,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基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学生、培养、独立思考、多角度、创新意识、阅读、写作、批判性思维、综合素质、未来发展、教育、学习、发展、提升、基础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
创造性思维是指个体在面对问题时能够独立思考、灵活应用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性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关乎他们在语文学科的学习成绩,更关乎他们未来的发展和成功。
只有在语文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培养他们全面发展的思维能力,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不可忽视,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独立思考、多角度思考问题,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开展多样化的阅读和写作活动,促进学生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发展,从而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
2. 正文2.1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是语文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环。
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需要不断地思考和探索,从而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能力。
为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教师可以采取一系列有效的教学方法和策略。
教师可以设立一些开放性的问题,让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
通过这种方式,学生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提高他们的辨析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独立思考,让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独立思考,培养他们的自主意识和自主学习能力。
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摘要】在语文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营造适于学生思维的空间,激活他们的思维,让他们敢于科学地思维。
【关键词】语文教学;创造性思维;能力培养【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创造性思维是在强烈的创新意识推动下,把头脑中已有的信息重新组合,产生具有进步意义的新发现或新思想的一种思维形式。
它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积极探索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独特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结果表述的新颖性等特点。
创造充满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要求教师顺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心理学研究表明,创造性思维是最高级的思维活动,是创新人才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
语文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一、重点培养发散思维,并与求同思维相结合。
语文课堂教学中,有着发散思维训练的广阔天地,从语文知识积累到现代文阅读及写作都可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
语法、修辞等运用发散思维训练时,教师要有的放矢地加以指导,例如排比的运用。
教师只要确定适当的话语环境,让学生放开思维力,用恰当的语句组成排比,然后教师再作以评价、点拨,引导学生有创意地发挥,拓展学生思维的空间。
阅读教学中,我们要善于把握学生的思维动向,发挥学生的创造性,如教《我的叔叔于勒》一文时,为了让学生体会小说情节安排的巧妙,可让学生更深层次体会如果当时的于勒就认出了哥哥一家时,又该如何呢?教《济南的冬天》时,让学生也讲讲自己家乡的冬天是什么样子;而教《孔乙己》时,对孔乙己能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造成孔乙己悲剧的原因是什么?让学生联系文化背景和自己的经验畅谈自己的感受。
这些都可在不同程度上开发学生的思维,提高创造能力。
我们在课堂教学中,应立足于素质教育,重点培养发散思维,并使之与求同思维相结合。
二、重视求异思维,培养思维的独创性。
教师授课时,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引入现成的答案中,容不得不同见解,学生也认为老师说的就是对的,长此以往,就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心理学家告诉我们: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求,那就是希望自己有朝一日成为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或探索者。
在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今天,教育必须迅速从传统的圈子里走出来,把发展学生的创新性思维能力当成语文教学的一项重要任务。
下面就结合自己多年的教学探索,从激趣、质疑、解惑、探索四个方面,谈谈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一、激趣激趣就是通过教师的情景激发,让学生在感到兴趣的同时发现问题,进而产生探讨的愿望。
因此,这两个阶段是密切相关的,教师在教学中要把握时机,结合教材特点,生动形象的给学生出问题,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让疑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
孔子说过:“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
”他把学习中的“乐”提到如此地位,是有其根据的。
应该怎样让学生成为学习语文的“乐知者”?在课堂教学中努力创造教学情景,在活跃课堂气氛这一环节上下工夫。
“活跃”的表现形式最突出的特征即学生在教师的指导启发下“思”和“言”的活跃,尤其是“言”的活跃。
为此备课时就要根据学生实际水平的差异,设计一些难易程度不一,详略要求有别的问题,针对不同的学生分别要求。
课堂上,则根据学生的不同性格、语文能力,把握机会及时进行激发和启示,创造条件为学生的“思”和“言”提供机会,使他们产生“言”的欲望,从而达到激发学习兴趣,活跃课堂气氛的教学效果。
二、质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世界上许多发明创造都源于“疑问”,“质疑”是开启创新之门的钥匙,“质疑”应成为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可少的环节。
我认为语文教学中的质疑可以从以下三方面进行:1.预习存疑,诱导思维。
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故事情节曲折,我就要求学生在预习时提出疑难问题,相互讨论、互相交流。
从而诱导他们的思维。
这样带着疑问认真读书,边读、边思、边议,效果更佳。
2.课题设疑,启发思维。
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引导学生从课题入手,抓住题目中的关键词语提出问题,捕捉文章的中心是训练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有效方法。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人的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突破常规的思维方式。
它是指善于运用已有知识来分析研究所面临的事实或问题的新途径新方法,进而得出新结论的一种优良的心理品质。
现在,世界各国综合国力的竞争激烈,综合国力的竞争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人才的竞争特别是人才创造力的竞争。
创造力就是国力,为了提高国民素质,人才创造力的培养至关重要。
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行之有效的方法有如下三种:一、鼓励引导学生,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可以说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一种手段。
质疑与提问有本质区别,质疑是学生主动参与与自觉学习和积极探求精神的生动体现;提问是学生被动学习的表现,它是教师为达到一定的教学目的而采取的一种行为方式。
对学生质疑问难能力的培养,我们应该从鼓励和引导入手,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
要使学生“敢问”关键在于教师爱护扶持他们的热情,对学生提出的每个问题教师都要认真对待,绝不能因学生提出了没有意义的问题,就表现出不高兴、不耐烦,挫伤学生质疑问难的积极性。
教师要通过引导,让学生从“敢问”到“善问”,这是一个飞跃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由集中思维向发散思维转化,传统的教学方式是以传授和继承已有知识为中心,重视培养学生思维的准确性、条理性、严密性,从思维方式看,基本是集中思维,而忽视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某种程度上窒息了学生的创新精神。
发散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基本方式,对提高学生质疑问难的质量,引导学生转换思维方式,至关重要。
如阅读课文,可指导学生从课题的理解、字的音形义的辨析、词语的运用、句子的结构和句间关系、句群的理解和句群间关系、课文的主题和写作特点等诸多方面提出质疑。
这对培养学生“善问”能力,无疑有着积极作用。
二、采用续编故事,发展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发展发散思维,应从培养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特性入手。
教学中应给学生提供发散思维的机会,创设能刺激学生发散思维的环境,逐步养成多方向多角度思考问题的习惯。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创新教育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又是创新教育的主要任务。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在一般思维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结果,学生的创造思维主要是通过课堂来进行培养的。
因为语言是思想交流的工具,所以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是十分必要的。
1引导学生多思,鼓励学生多问“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无疑则不进。
”“提出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重要。
”所以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首先要从培养学生多思善问的习惯开始,允许学生发表不同的意见,鼓励他们生疑发问,独出心裁,不人云亦云,提出独立见解,增强他们的勇气和信心,不唯师不唯书,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要让学生的提问贯穿课堂的始终,上课伊始就可让学生发问:看了课题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读了课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问题?学完课文,再让学生质疑:还有哪些问题要问?一问扣一问,环环相扣,常次训练,学生多思善文的习惯定能养成。
2在作文教学中培养2.1看图作文。
给学生提供与其生活密切联系,学生熟悉的画面、场景,让学生根据图意作文,要求不仅要写清图意,还要展开合理想象,瞻前顾后,把画面以外的相关内容也写进文中。
2.2想象作文。
让学生依托现实生活,大胆想象,进行作文。
如:“假如我会克隆”、“二十年后的学校”。
2.3补写结尾。
给一篇没有结尾的文章设想几种不同的结尾,如:以《帐子拉开以后……》为题续写《穷人》一课的结尾,以《盼》为题续写《凡卡》一课的结尾。
2.4同题作文。
同一文题要求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作文,表现几个不同的主题。
2.5扩写练笔。
给学生一篇短文,让学生把略写部分写具体、详细,达到内容充实,重点突出,有血有肉。
2.6仿写练习。
模仿本身就是一种创造。
小学生的模仿能力很强,学习完课文可让学生仿写一段话或一篇文章。
2.7改写练习。
有些说明文也可以进行人称、体裁改写。
如:学过《新型玻璃》一课,可让学生以《玻璃的自述》为题将其改写成童话。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作者:林秀环来源:《学周刊·上旬刊》2015年第07期语文是一门创造性思维颇为丰富的学科。
学生一旦处于主动状态,必定会爆发出无限的创造火花。
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教材的特点,采用多种形式,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为了能达到这一目的,笔者从自身教学经验中总结了以下几种方法。
一、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培养儿童的创造性思维,不仅需要以知识智能为基础,而且需要培养他们的情感和兴趣。
激发创造兴趣对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形成和发展有启动、引导作用。
因此,我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时,尤其注重激发学生的创造兴趣。
如教学《凡卡》一文后,我问学生:“如果凡卡把信封上的地址写完整,他的爷爷收到了信,能不能带他回去呢?”学生对这个问题很感兴趣,经过一阵思考,他们争相发言。
有的说:“能。
因为爷爷是凡卡唯一的亲人,又很疼爱他,现在知道他生活得如此悲惨,一定会带他回去的。
”有的说:“不能。
因为凡卡的爷爷生活也非常艰难,依靠替‘日发略维夫’老爷家守夜为生,连家也没有,整天吃不饱、穿不暖,根本没有能力养活凡卡,才把他送去当学徒。
如今即使得知凡卡生活很悲惨,也不能接他回去。
凡卡只有继续过着那种牛马不如的生活。
这说明资本主义社会穷人家的孩子是没有什么幸福快乐可言的。
”实践证明,恰当的提问,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引发他们的创造兴趣,同时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二、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正所谓学贵有疑。
“疑”是一切发现和创新的基础。
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教师要经常鼓励引导学生质疑。
传统的语文教学用满堂灌、传授式、讲解式代替思考,死记代替质疑,一切为了考试,不需要、不允许学生质疑,不许提出不同的问题,这种应试教育观念严重束缚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新课程要求教学中应通过鼓励,使学生从不敢问到“敢问”,通过引导使学生从“敢问”到“善问”。
要使学生“敢问”,教师就要爱护、扶持学生的热情;要使学生“善问”,教师就要不断提高质疑问难的质量,认真研究学生思路,教给他们方法,使他们善于发现并提出高质量的问题,再运用已有的知识解决这些问题。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浅谈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摘要】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从了解学生思维特点与需求、激发学生的兴趣与热情、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提倡学生自主探究与实践以及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等方面进行探讨。
通过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可以提升其全面发展,帮助他们更好地适应未来社会的需求。
语文教师应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力,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作为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
只有这样,学生才能在语文学习中不仅掌握知识,还能培养自己独立思考、创新思维的能力,为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创造性思维、语文教学、学生、培养、思维特点、兴趣、跨学科思维、自主探究、批判性思维、全面发展、创新意识、创造力。
1. 引言1.1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性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至关重要。
创造性思维是指学生能够通过独特的思维方式和创新的想法解决问题,发现新的知识和启发性的观点。
它不仅是学生发展个性与实现自我价值的基础,也是他们在现实生活中面对各种挑战和问题时所必备的重要素质。
在当今社会,知识爆炸性增长,学生需要具备超越传统思维的能力去理解和应对不断变化的世界。
而语文教学作为学生素养的根本培养渠道,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通过语文教学,学生可以通过阅读、写作、讨论等多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他们能够更加主动地思考问题,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提升他们的综合能力。
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不仅有助于学生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才,更是培养学生成为全面发展的人的必由之路。
只有通过不断地引导学生思考,激发他们的创新意识,才能让他们在未来的社会中游刃有余,实现自我与社会的双赢。
2. 正文2.1 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需求了解学生的思维特点与需求是培养他们创造性思维的基础。
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思维方式和需求,在教学中要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来进行个性化的指导。
教师应该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知识结构,以便为他们提供适合的学习材料和方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一、引言语文是学生学习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门学科,语文教学在小学阶段尤为重要,不仅是为了学习基本的语言文字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而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创造性思维能力不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还能够帮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更好地解决问题。
本文将结合小学语文教学的实际情况,探讨如何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二、创造性思维能力的重要性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在面对问题或挑战时,能够灵活运用已有知识和技能进行创新、发明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当今社会,创新已成为了越来越重要的一种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正是促进创新的核心能力。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需要解决各种各样的问题,需要创造性思维能力帮助我们解决问题,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对他们未来的发展至关重要。
三、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方法1. 提倡开放性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提倡开放性思维。
通过开展辩论赛、小组讨论等活动,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学会尊重他人的意见和看法,培养学生的判断力和思考能力。
也可以通过课堂上的小故事、小说等教材,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语境和背景,让他们有更广阔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开放性思维。
2. 鼓励跨学科思维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的训练。
通过与科学、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结合,引导学生进行综合性思维的训练。
也可以通过对生活中的一些实际问题进行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学会将不同学科的知识进行整合和应用,培养学生的跨学科思维能力。
3. 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自主探究的机会。
在阅读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进行自主选择阅读材料和自主解决阅读难题。
也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写作活动,给予他们更多的自主性和选择权,让他们在写作中体验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语文教学是小学教育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仅是教导学生阅读、写作和语言表达能力,更是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创造力。
在当今社会,创造性思维能力越来越受到重视,它是培养学生未来发展的关键能力。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成为了一个重要课题。
第一,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
阅读是开拓思维的重要途径,只有喜欢阅读的学生才能够更好地开发自己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对阅读的兴趣。
教师可以通过精心选取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如富有想象力和奇思妙想的神话故事、科幻小说等,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在阅读中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与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体验,通过故事讲解、角色扮演等形式,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导他们自主阅读,培养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第二,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
语言是思维的载体,良好的语言环境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至关重要。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丰富多样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角色扮演等,营造积极、轻松的语言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培养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通过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激发他们对于文字和语言的热爱,促进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
创造性思维并不局限于语文领域,它更多地体现在跨学科的思维活动中。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鼓励他们将所学知识与其他学科相结合,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
在语文课上,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文学作品的情景再现、角色塑造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写作和表达能力;也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与自然科学、数学等学科相关的思维活动,拓展他们的知识视野,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
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是非常重要的。
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引导学生进行跨学科思维,开展创意写作活动,从而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促进他们的全面发展。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小学语文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重要环节,其中包含了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
创造性思维能力是指学生通过独特、新颖和有创造性的方式解决问题、表达思想和创造新知识的能力。
下面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三个方面,探讨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内容方面,应为学生提供丰富多样、开放性的学习素材。
教师可以选择一些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寓言故事、科学实验等作为教学材料,让学生从中获取灵感和启发。
还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各种素材进行创编,如改编故事情节、设计自己的实验等。
这样的教学内容既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可以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教学方法方面,教师应采用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教学方法。
启发性教学是指通过给学生提出趣味性、挑战性的问题,激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在学习一篇文章时,教师可以提出一些与文章相关的问题,让学生思考并给出自己的想法和解答。
这样的教学方法能够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
问题导向教学是指通过设置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他们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思考和表达,如“你喜欢这篇文章的哪一部分?为什么?”“你觉得这个问题还有其他的解决方法吗?”通过这样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会得到很好的锻炼。
在教学评价方面,应注重对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的评价。
传统的教学评价更侧重于记忆和运算能力,而忽视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教师应采用一些创新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主发挥和创作、小组合作等。
教师可以评估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的思维方式、创新思考的程度以及提出的解决方法的合理性等方面。
这样的评价方式能够鼓励学生发挥创造性思维,同时也能够给予学生积极的反馈和指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语文教学中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培养(黄自明)创新能力是一种多因素的综合性能力,而创造性思维是创新能力的核心。
因此,创造性思维训练在创造教育的诸多形式中居于核心地位,具有决定性作用。
创造性思维是一种综合性思维,它是多种思维的要素、品质、思维的方式、方法和类型的综合。
简单地说,就是在前人(或个人)已有的认识基础上又有创新的思维活动和过程。
它具有发现问题的敏锐性、积极探索的求异性、思维结构的独特性、解决问题的创新性和结果表述的新颖性等特点。
而发散式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重要成分。
在众多科目中,语文是最重要的文化载体和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是一门创造性极强的学科,它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因此,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语文教学工作者责无旁贷。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呢?笔者结合目前的语文教学现状和自己的教学实践谈一点粗浅的看法。
一、对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的认识“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在知识经济浪潮的冲击下,创新能力的培养成了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的重要议题,是否具有创新能力也成了二十一世纪新型人才的重要标准。
说到创新,有人认为就是要发明新东西,开发新产品,因而觉得它离我们很遥远,认为这是科研部门或者高等教育的事情。
其实这是由于理解的偏差而造成的。
事实上,创新能力的培养并不是要求教师和学生每天都有独到的做法和专利的产生,而是通过教育,使学生具备创新的基本素质。
陶行知先生也说过:“教育不能创造什么,但他能启发解放儿童的创造力,以从事创造之工作。
”1、培养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是时代的需要。
当今国际竞争的实质是科技的竞争,国民创造力的高低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标志。
人才,尤其是创造性人才的培养,已成为民族振兴的关键。
思维能力及创造力培养研究也早已引起世界各国的重视。
如:美国的著名大学都专门成立创造力研究机构;日本把提高人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作为通向21世纪的道路。
然而,目前我国虽然已经在广泛开展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但实际上我们采用的仍然是“应试”思想支配下的教学模式,它严重阻滞了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这与我国现代化建设对人才的需求相背离。
因此,我们应站在民族发展的战略高度来看待创造力教育的地位和意义。
2、学生思维能力及创造力的培养是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需要。
“文革”结束以后的30年,语文教学经历了全方位、多层面和多角度的改革,但改革的重点却一直囿于课堂教学,即课文教学,多致力于教法的改革,没有从根本上探索语文教学的本质和规律,没有下大气力去研究语文知识与语文能力的关系,没有使语文教学真正建立在语文能力发展提高的客观规律基础之上。
,语文教学的“少、慢、差、费”仍是摆在语文教学工作者面前的客观事实。
在教学中,课文教学唯教参是从,作文教学大搞新八股,考试答案坚持唯一标准。
这样的教学,不仅搞得学生语文能力低下,而且造就了一大批“唯书、唯上、唯标准”的考试机器,使学生丧失了自己的个性,根本谈不上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实践与理论均证明:只有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才是抓住了语文教学的根本。
学生如果在学习过程中具备了这种创造性思维品质,那么就会在语文学习中以这种创造性思维来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才能实现语文教育的真正目的,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中小学阶段是青少年思维发展的重要时期,在这一时期他们能否具有一定的创造意识和创造性思维,对他们将来能否成为创造型人才至关重要。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听、说、读、写的要求,都含有大量的思维能力与创造力培养的因素,如能积极挖掘,系统训练,不仅能培养学生运用语文知识的能力,也能培养学生不断自我完善的能力和适应社会发展的主观能动性。
因此,语文学科在创造思维能力的培养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基本途径本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柏格森曾说过“我们是自己生活的创造者,每一瞬间都是一种创造。
”每个人都是具有创造力的,只是大小不同而已。
教育可以用粗暴的方式扼杀天才,也可以用合理的方式培养“大家”。
根据语文教学的特点,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条途径来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1、鼓励学生探索求异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首先必须打破教学上的老框框,鼓励学生勤于思考,多提问题。
问题是创造性思维的前提和刺激的内力。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
”因此在教学中,要鼓励学生多问几个为什么,鼓励他们对一些现成的理论和传统的观点从不同的方向、甚至相反的方向进行大胆的质疑,探索求异,这是创造性思维培养的一个很重要的方法。
任何科学理论的创新,首先都是建立在求异思维上的,没有“求异”,就没有“创新”。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韩愈的为师之道告诉我们,教师的职能是承传社会道德,传授文化知识,从而达到解除疑惑的目的。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传统的教学过程是以无问题为终极目的的。
但谁都知道,语文作为一门具有浓厚人文性和思维性的学科,对某些问题的理解和看法是因人而异、因时而异,由于知识积累的差异、生活背景的不同,就会形成“一千个读者,一千个哈姆雷特”的认识差异,真可谓“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有的教师照本宣科,把教学参考书的理解强硬地灌输给学生,在考试中,用既定的标准答案来衡量学生的回答,这些做法束缚了学生的思维,久而久之,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源泉就可能枯竭。
在课堂教学中,科学有序地组织讨论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发现问题”的有效途径。
在讨论中,学生的主体性得到体现,创造性思维细胞被激活,他们就会积极地思索,敏锐地发现课本或讨论中的不足,从而会多角度思考,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
在课堂讨论中,教师要注意不能轻易打断学生的思考和发言,允许不同意见甚至错误意见的存在,百花齐放,百家争鸣。
对学生的一些不同看法要予以鼓励,因为学生的积极性是在一次次的失败中丧失的,而学习的内驱力是在一次次的成功中高涨的。
陶行知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
”只有创设宽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才能生培养自信心,激发求知欲,使学生在饱满的学习情绪和热烈的讨论中,发现更为广泛、更为深刻的问题,从而促进其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2、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发散思维?那就是“从一点向四面八方想开去的思维”,其特征是“思路不为习惯所囿,而是能够沿着许多不同的方向扩展”。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就是要教学生从不同的方向去扩展思维,去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以求得多种设想,观点或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呢?第一,教学生要首先理解发散点本身。
发散点所蕴含的内容,是发散思维的依据。
要进行发散思维,就得把握发散点的实质,理解发散点本身,这样,发散思维才不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比如,要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评《失街亭》,或从批评诸葛亮的角度来评,或从批评马谡的角度来评,或通过比较综合来评。
无论从哪个角度来评,读懂《失街亭》都是其前提条件。
试想,如果学生根本没读,或者根本没读懂《失街亭》,那么,他的多角度思考就没有其生长点。
第二,教给学生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如逆向思维、侧向思维、想象、联想及系统思维等。
学生掌握了发散思维的基本方法,才能有效地突破思维定势,变单向思维为多向思维,从而提高思维的独特性。
比如,学生读《滥竽充数》后写读后感,要求必须从通常批评南郭先生的相反的方向去思考,即替南郭先生辩解。
这实际上就是教学生逆向思维。
学生通过逆向思维,可以求得富有独特性的答案。
第三,设计发散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发散思维的训练。
根据发散思维的特征,可以设计多向思维的一套题目,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以帮助学生学会克服思维定势。
比如,出一个作文题,要求学生思考与此题相反的观点,进行逆向思维训练。
再要学生就此观点写出5个具体的作文题目,进行侧向思维训练。
然后,就5个题目中的一个进行联想,根据联想的3条基本规律写出至少3个联想。
通过大量的发散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思维的新颖性和求异性,让学生能够自如地寻求新的思维领域。
3、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作为一个完整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既离不开发散思维,也离不开收敛思维。
收敛思维是指某一个问题仅有一个最佳答案,“为了获得这个答案,从不同的方向和角度,将思维直指向这个答案,以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就是要教他们对由发散思维所提出的各种可能性进行分析综合、抽象概括,从而求得既新颖又合理的最佳答案。
在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收敛思维呢?第一,教给学生收敛思维的基本方法,如抽象与概括、分析与综合、比较与类比、归纳与演绎等。
学生掌握了收敛思维的基本方法,就能有效地根据众多的、零散的信息,得出一个最佳的答案。
比如,教学生给课文加小标题、编写提纲、列图表等等,其实就是在教学生抽象与概括。
学生掌握了抽象与概括的方法后,就能更快、更准确地去把握文章的段意、中心思想、艺术特色等。
第二,设计收敛思维的作业练习,进行收敛思维的训练。
收敛思维的训练形式主要表现为选择题。
供选择的材料可看成是发散思维所得出的多种结果,选择的方法就是收敛思维的基本方法,选择的过程就是收敛思维的过程。
比如,就一篇作品给学生提供几个标题,要求从中选出一个最佳的标题。
一个创造性思维活动的全过程,要经由发散思维到收敛思维,再从收敛思维到发散思维,即“发散——收敛——再发散——再收敛”,经由这样的多次循环,才能完成。
因为解决问题须以知识经验为前提,也就是须以以往收敛思维的产物为前提。
调集有关知识经验的过程,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
通过发散思维,使最大可能的获得了解决问题的假设或途径。
而这些假设或途径中就包含了在相对意义上最佳的、富有创造性的结果。
当思维发散到一定程度后,便需要及时改变思维策略,由发散思维过渡到收敛思维。
由此可见,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是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相互推进的思维程序,在经历了这样的思维行程后,才能获得创造性的成果。
因此,对学生进行创造性思维的训练,应在单项训练的基础上进行发散思维与收敛思维的综合训练,让学生掌握创造思维的全过程。
三、语文教学中培养创造性思维能力的主要策略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是开发人的潜能的需要,是使语文教学融入改革大潮的需要,是迎接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培养创造性人才的需要。
那么,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应采取何种策略呢?笔者认为:第一,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创设民主、宽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1939年勒温的研究表明,民主型的领导方式,会使学生心情舒畅,思维活跃,表现出较高的独立性,学习效率高。
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等强调学习中人的因素,主张在师生之间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形成情感融洽、气氛适宜的学习情境,在这样的情境中,任何正常的学生都能自己教育自己,发展自己的潜能,最终达到自我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