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流程新人教版
4.《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品读课文,学习本文的修辞手法。
2.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教学过程】一、温故知新1、朗读课文,学生复述课文主要内容二、小组合作,朗读课文,究其深意。
(圈点批注)1.议一议(1)通过复习导入,学生明确课文主要内容:写木兰女扮男装从军的故事,行文中多次出现修辞手法,同学们快速阅读,圈点批注,找出相关语句及所用修辞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排比和互文,写木兰出征前的紧张准备。
)【互文: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如: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这四句的意思是到各处街市备办鞍马等战具,不是一处地方买一样东西】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夸张,比喻,写出征途遥远及行军速度之快)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对偶,写边塞夜寒冷)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对偶,互文,写战争时间长久,激烈残酷)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排比,写出家人的兴奋与喜悦)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
(对偶,互文,写木兰回家后的喜悦和柔情一面)(2)结合对修辞手法的赏析,你认为木兰是一个怎样的人?处事果断、精明干练;勇敢坚强;孝敬父母;不慕高官厚禄。
2.演一演(1)模仿表演以小组为单位,请四位同学分角色扮演木兰、家人、伙伴与旁白,旁边用白话文进行配词,表演者通过语言、动作、神态等将课文内容演绎(可在原文基础上创新改编)(2)体验反思通过观看同学们表演,联系生活实际,说说这个故事给你什么启示?1)孝敬父母2)不慕名利3)勇敢坚强三、了解我国历史上还有哪些著名的女英雄穆桂英:原为穆柯寨穆羽之女,武艺超群、机智勇敢,传说有神女传授神箭飞刀之术。
因阵前与杨宗保交战,生擒宗保并招之成亲,归于杨家将之列,为杨门女将中的杰出人物。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 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木兰诗第(1)课时课题:书法---写字基本知识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初步掌握书写的姿势,了解钢笔书写的特点。
2、了解我国书法发展的历史。
3、掌握基本笔画的书写特点。
重点:基本笔画的书写。
难点:运笔的技法。
教学过程:一、了解书法的发展史及字体的分类:1、介绍我国书法的发展的历史。
2、介绍基本书体:颜、柳、赵、欧体,分类出示范本,边欣赏边讲解。
二、讲解书写的基本知识和要求:1、书写姿势:做到“三个一”:一拳、一尺、一寸(师及时指正)2、了解钢笔的性能:笔头富有弹性;选择出水顺畅的钢笔;及时地清洗钢笔;选择易溶解的钢笔墨水,一般要固定使用,不能参合使用。
换用墨水时,要清洗干净;不能将钢笔摔到地上,以免笔头折断。
三、基本笔画书写1、基本笔画包括:横、撇、竖、捺、点等。
2、教师边书写边讲解。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姿势正确)4、运笔的技法:起笔按,后稍提笔,在运笔的过程中要求做到平稳、流畅,末尾处回锋收笔或轻轻提笔,一个笔画的书写要求一气呵成。
在运笔中靠指力的轻重达到笔画粗细变化的效果,以求字的美观、大气。
5、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发现问题及时指正)四、作业:完成一张基本笔画的练习。
板书设计:写字基本知识、一拳、一尺、一寸我的思考:通过导入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这是书写的起步,让学生了解书写工具及保养的基本常识。
基本笔画书写是整个字书写的基础,必须认真书写。
课后反思:学生书写的姿势还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加强训练,基本笔画也要加强训练。
总第(2)课时课题:书写练习1课型:新授课教学目标:1、教会学生正确书写“杏花春雨江南”6个字。
2、使学生理解“杏花春雨江南”的意思,并用钢笔写出符合要求的的字。
重点:正确书写6个字。
难点:注意字的结构和笔画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小结课堂内容,评价上次作业。
二、讲解新课:1、检查学生书写姿势和执笔动作(要求做到“三个一”)。
2、书写方法是:写一个字看一眼黑板。
七年级语文下册 第二单元 10《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
第10课《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 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女儿情、英雄气,了解她的智慧、胆略和才能。
2.通过木兰形象的分析,理解课文主题。
3. 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过程新课导入【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拉近学生和文本之间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提问课文背诵,回顾复习上节所讲内容,导入本课。
课堂实录一、人物赏析1.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示例:(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小结:花木兰形象:勤劳孝顺、勇敢坚毅,忠孝两全、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二、深入探究1. 选文最后一段演变而来的成语是什么?其含义是什么?2.结尾的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3.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明确:1. 扑朔迷离原指分辨不清雄雌男女,后用来形容事情错综复杂,不易识别。
2. 对木兰的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3.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木兰勤劳孝顺、勇敢坚毅,忠孝两全、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的美德,以及古代劳动人民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三、拓展延伸1. 写出你所知道的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雄还有哪些?示例:穆桂英、梁红玉、红娘子、秋瑾等2.古代描写战争的诗歌有很多,你能写出几句描写战争的诗歌吗?示例: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四、主题概括这首叙事诗歌颂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赞美了我国北方劳动妇女的英雄气概,表达了古代人民渴望和平安定生活的愿望。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精品4篇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1教材分析花木兰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巾帼英雄,这首诗通过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展现了木兰的英雄形象,这节课的学习重在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分析故事情节,了解木兰的形象,提高同学们阅读分析文言文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1)注重朗读,在读中感知人物形象(2)采用提问引导式教学,使学生了解木兰的英雄性格(3)加入情景剧表演,帮助同学们理解人物形象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主义精神教学重点分析故事情节,感受木兰形象教学难点认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教学流程一、导入语:在中国文字中以“女子”为好,我们常常用很多美好的词语来形容女性,相信今天这个女子也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印象,因为她为我们树立了巾帼不让须眉的榜样。
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木兰诗》,感受木兰的英雄形象。
二、重点研读:(教师先带领学生齐读课文,之后以提问式展开课堂教学。
)[提问]:本文由木兰户织引出故事情节,由“当户织”可见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明确]:是一个勤劳的女子。
[提问]:首段写木兰停机叹息有何作用?[明确]: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提问]:文中哪句话交待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明确]:“昨夜见军贴,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提问]: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社会,木兰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这体现了她身上的什么优秀品质?[明确]:深明大义,忠孝皆备,勇敢果断。
[提问]:在出征前木兰做了哪些准备?[明确]:“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师:这里作者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渲染了一种紧锣密鼓的气氛,突出了战事的紧迫。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木兰踏上了征途。
[提问]:是如何展现木兰奔赴战场的.情景的?[明确]:“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木兰诗》(第2课时)精品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
《木兰诗》第二课时一、学习目标确定的依据1.课程标准相关要求(1)了解课文涉及的重要作家作品知识和文化常识。
(2)随文学习基本的词汇、语法知识,用来帮助理解课文中的语言难点。
(3)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注意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欣赏品味。
2.教材分析这是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中的最后一课,内容大多是关于爱国主义为主题,学习这个单元,要反复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培养崇高的爱国主义情操,并揣摩精彩段落和关键词句,学习语言运用技巧,让学生初步接受传统文化教育。
培养学生的爱国精神,每个人都会受益匪浅。
3.中招考点中考文言文试题的考查内容主要包括:文学常识、实词注解、语句翻译、名句默写、划分节奏、概括分析(中心、人物形象、情节、思路等)、写法探究、比较辨析、延伸拓展(开放性试题)等。
七年级的学生,刚刚接触文言文,所以不宜深入讲解,尽量引导学生对字词句加强积累理解。
多让学生进行朗读训练,以培养语感,并增强理解能力,培养兴趣。
二、学习目标1、通过朗读诗歌,找出本文所用修辞,并分析表达效果.2、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木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3、通过品读诗歌,学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三、评价任务1、针对目标1,设计一个活动:通过朗读诗歌,找出本文所用修辞,分析其表达效果。
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2、针对目标2,设计一个活动:通过诵读诗歌,能说出木兰形象,进而把握文章主题。
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3、针对目标3,设计一个活动:通过品读诗歌,学会本文详略得当的写法。
并运用这一方法解决此类问题。
四、教学过程五、当堂训练:1、本文使用修辞手法很多,其中使用互文的句子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使用顶真的句子有:•———————————————————•使用排比的句子有:•——————————————————•使用对偶的句子有:•———————————————————2.千百年来,木兰代父从军的故事家喻户晓,木兰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体会并交流木兰具有哪些美好品质?3、说说你所了解的中国历史上的女英雄4、本诗写木兰从军的全过程,共写了几件事?哪些详?哪些略?这样的详略安排突出了木兰哪些方面的思想品质?目的是什么?参考答案:1、互文: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七年级语文下册 10《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七年级下册语
word1 / 1 10《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积累文言知识,包括一些重要的词语和句子2、了解乐府民歌的特点及常用的修辞手法。
3、培养学生独立研究、合作探究的能力。
4、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难点:1、理解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2、体会恰当详略叙述和成功运用排比、对偶、夸X 等修的表现力量,3、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学法指导:自主、朗读、合作、探究教具准备:多媒体教学过程:导入:美国迪斯尼公司曾投巨资将中国的花木兰搬上了卡通银幕,轰动了世界,让全世界人民知道了这个英勇而美丽的奇女子。
花木兰在中国是家喻户晓的女英雄,可她到底凭借什么魅力,打动了不同种族人民的心,以至于风靡世界呢?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在花木兰故事的最早来源《木兰诗》中寻找答案吧。
(板书课题)一:检查预习一词多义① 愿 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意)愿驰千里足( 希望 )② 市 愿为市鞍马(买 )东市买骏马(市场 )③ 辞 蒙辞以军中多务( 推辞 )旦辞爷娘去( 告辞 )5讲析古今差异的词语①爷娘闻女来 古义( 父亲 )今义( 爷爷 )②双兔傍地走 古义( 跑 )今义( 行走 )③出郭相扶将 古义( 外城 )今义( 姓氏 )④赏赐百千强 古义( 有余 )今义( 与弱相对 )二:问题导学。
朗读5、6两段分析第三部分 第5段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朝见天子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夸X ,对偶,互相补充,表明天子为木兰记多次赏赐甚丰,并且还“问所欲”,意将封任高官;这就有力地衬托了“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表现出木兰功成身退、眷恋家乡耕织生活、不慕荣华富贵的纯真性格、高贵品质。
三整体感知:全班朗读第6段, 这一部分运用什么修辞方法描写木兰回到家园的情景?具有什么样的表现力量? (1)“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运用排比修辞方法,铺陈地写出一家亲人因木兰归来而各自产生的符合年龄、身份、性别特征的行动,富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亲切意味。
09《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设计)七年级语文下册(统编版)
第9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目标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
2.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重点1.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的形象特点。
2.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
3.学习文中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难点1.结合具体句子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
2.掌握本文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
3.掌握互文这一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教学过程新知探究一、复习旧知【活动内容】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2.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设计意图】通过翻译句子,考查学生对重点文言词句的理解情况。
二、整体感知【活动内容】本诗可以分为哪几部分?每个部分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教师引导学生朗读全诗,并边读边做标记,为划分层次做准备。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从整体上把握本诗的结构和主要内容。
三、文本研读【活动内容】1.你认为木兰是个怎样的人?请结合具体诗句说一说。
2.既然本诗将木兰刻画成一位大英雄的形象,为什么还要写她“当户织”的生活琐事?为什么还要写她从军路上“不闻爷娘唤女声”的思亲之情?为什么还要写她“对镜帖花黄”的女儿情态?这样写有怎样的作用?学生读一读相关诗句,想一想这些诗句反映了木兰的什么特点,然后小组讨论。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分析木兰的人物形象。
【活动内容】3.本诗是一首叙事诗,哪些内容叙述得详细?哪些内容叙述得简略?这样安排有什么好处?学生速读全诗,边读边做标记,区分详写和略写的内容。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理解本诗叙述情节详略得当的特点,进而感悟本诗的主题思想。
四、合作探究【活动内容】本诗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些修辞手法的作用。
教师先引导学生根据现有的知识找出这首诗中运用的修辞手法并尝试分析,然后补充讲解互文、顶真等修辞手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结合具体诗句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重点学习互文这一修辞手法。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8课《木兰诗》教案(2课时)
《木兰诗》教案肖媛媛核心素养:语言建构与运用读准字音,培养文言语感;识记并积累文中的文言字词。
文化传承与理解1.了解“乐府”的有关知识,体会民歌的特点。
2.理解作品深刻的内涵,传承道德美。
思维发展与提升1.疏通文意,梳理文章的情节。
2.理解并分析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人格魅力。
审美鉴赏与创造学习互文、对偶、排比、复沓、顶针等修辞手法,并理解其表达效果。
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积累文言知识,分析人物形象。
2.学习木兰保家卫国的感情, 树立正确的“英雄”意识。
教学重难点: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
教学方法:品读法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课前放视频:豫剧《花木兰》)问:同学们,请猜猜这个人是谁?师:“花木兰”,这个凝聚了谜一样传奇、花一样美好的名字,已经成为一种文化,根植于人们心中。
同学们请看老师找到的资料(屏显:安徽亳州木兰像、河南虞城花木兰祠、2000年中国发行的一套花木兰邮票、商丘的花木兰文化艺术节、美国迪斯尼动画片《花木兰》)。
一千多年来,花木兰这一形象家喻户晓,深受人们喜爱,那么人们喜爱她的原因是什么呢?让我们跟随《木兰诗》这个传奇的故事,一起去感受这个奇女子的美好。
二、读文知事:1.齐读,思考本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明确:女扮男装,替父从军。
2.用四字短语概括每段的情节。
明确:停机叹息——决定从军──踏上征程──沙场征战──辞官还家——家人团聚——比喻赞美3.合作朗读全文:(1)节奏指导:这首诗是五字句,读法是二字三字一停顿,而后三字之中又可根据意思又有二字一字停顿,或一字二字停顿。
例如: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请一名同学朗读课文,看是否正确、通顺。
(2)讨论明确:用几种不同的感情朗读全诗。
决定从军─—苦闷犹豫;踏上征程——凄婉坚定;沙场征战──悲壮豪迈;荣归故里─—欢快喜悦(3)学生评价朗读的效果。
教师范读、带读。
4.检测预习情况:师考查学生的重点字词句的翻译。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二单元8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8 木兰诗第2课时一、明确目标1.体会文章后两部分的内容及感情。
2.学习根据想像扩写文章。
二、整体感知读文章的第四、五、六段,看各写了什么内容?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1.为何略写征战中木兰的英勇?这种写法从表面上看,似乎刻画儿女之情多,而描绘英雄之气少。
但从实际效果看,诗中所刻画的种种儿女情状,正多方面地丰富了木兰的英雄性格,使这一形象有血有肉,真实动人。
木兰的机智勇敢无须赘述,一句“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就概括出来了。
这样,儿女情与英雄气融合得天衣无缝,更是相得益彰。
2.分析第三部分。
(1)在这部分有一个疑点:木兰归来后,因战功赫赫,于是“可汗问所欲”。
可木兰的回答是什么呢?“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为什么做出这种选择呢?一般的看法是:木兰不慕荣华富贵,愿回家与父母团聚。
但我认为这里还有别的更深层的原因,大家能否结合你对中国封建社会的了解来挖掘一下?学生讨论后明确: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里,“男主乎外,女主乎内”是封建礼法定下的一条戒律。
木兰可以在非常时期秘密地代父从军并发挥她那潜在的智谋和才能。
然而,她却不能随着战争转入和平,继续在朝廷为治理国政而做出贡献。
封建礼法加在妇女身上的镣铐是难以解脱的。
木兰的还乡,决非什么不慕功名富贵的问题,也不是什么热爱劳动的问题,而是封建社会压迫、歧视妇女的必然结局。
其他的故事也反映过这一点,如黄梅戏《女驸马》等。
木兰只有辞受封爵、解甲归田这惟一道路可走。
(2)从“爷娘闻女来”到“不知木兰是女郎”,写木兰到家,受到热烈欢迎。
显出女郎面目后,令战友们惊惶。
这段首先用三组复叠句式极力铺写木兰抵家时家人欢腾的情景:“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姐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这几句写出了不同人物的特点,形象非常生动。
(3)作者省略了木兰回家后亲人相聚、畅叙别情的热烈场面,你能否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像,进行扩写?亲人们会说些什么?做些什么?(4)当然,这里边最高兴的当属木兰,下面几个排比句,从描写她急于回到日常生活的行动中显出其初到家时的狂喜心情,共同形成一种大团圆的热闹欢乐的气氛:“开我东阀门,坐我西阁床。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
木兰诗教学过程个人体会教后反思一、导入上节课,我们着重理解了文章的词义句意,品味了文章作为民歌的语言特色。
这一节课,我们来共同根据内容分析花木兰的形象,探求作者要表达的主题思想。
二、学生通读全文,概括各段的内容。
讨论交流后明确:1.第一、二段:写木兰决定代父从军。
2.第三段:写木兰准备出征和奔赴战场。
3.第四段:概写木兰十年征战生活。
4.第五段:写木兰还朝辞官。
5.第六段:写木兰还乡与亲人团聚。
6.第七段:用比喻作结。
三、复述故事情节要求学生比较准确完整地复述课文,检查学生是否从整体上把握了诗歌的内容。
四、赏析花木兰的形象讨论:一千多年来,花木兰的形象一直深受人们喜爱,原因是什么?提示:紧密联系课文内容,从故事情节中体察木兰的思想、性格与感情。
经过讨论后明确:首先,诗中木兰的形象,既富有传奇色彩,又真切动人。
木兰既是奇女子又是普通人,既是巾帼英雄又是平民少女,既是矫健的勇士又是娇美的女儿。
她勤劳善良又坚毅勇敢,淳厚质朴又机敏活泼,热爱亲人又报效国家,不慕高官厚禄而热爱和平生活。
花木兰是古今作品中难得一见的完美的妇女形象。
其次,与故事情节也密不可分。
一个弱女子,女扮男装,代父从军,且建功立业,却又要辞官还乡。
情节离奇曲折,扣人心弦。
五、合作探究讨论:1.这首诗歌中所写的故事时间跨度大,内容丰富而复杂,作者是如何作出详略安排的?2.从这一内容的安排来看,本文作者是想表现一个什么样的主题?学生共同研讨后明确:1.详写的内容有:木兰当户织时的心事重重,木兰准备行装时的活动,木兰奔赴战场时的心态,木兰回家后家人的欢乐,木兰重着“女儿装”时的欣喜等。
略写的内容,主要是战斗的过程。
十年征战,寥寥几句就交代完了。
2.作者不惜笔墨描绘的往往都是他所要着力突出的。
这首诗所要突出的正是对木兰完美心灵的颂扬,所以,对残酷的战争,一笔带过。
这一详一略之间,隐含了作者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祝福,对战争的冷淡和远离。
六、拓展延伸活动:让学生比较本文中的花木兰与电视剧或动画片中的花木兰,说说更喜欢哪一个。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基础过关全练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读音正确的一项是( )A.可汗.(hàn)大点兵B.朔.(sù)气传金柝C.策勋十二转.(zhuǎn)D.著.(zhù)我旧时裳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解释不当的一项是( )A.愿为市.鞍马(买) 关山度.若飞(越过)B.问女何所忆.(思念) 旦.辞爷娘去(早晨)C.万里赴戎机..(战事) 愿驰.千里足(奔驰)D.雌兔眼迷离..(眯着眼) 双兔傍.地走(靠近、临近)3.下面句中加点词的古今意思没有发生变化的一项是( )A.出郭.相扶将B.军书十二..卷C.问女何所思.D.赏赐百千强.4.下列各句中没有使用互文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B.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
C.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D.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能力提升全练5.阅读《木兰诗》,完成(1)—(2)题。
(4分)(1)【学科素养·审美创造】(2023河南平顶山郏县期中,18,★★☆)“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这四句妙趣横生,令人回味无穷。
请简要赏析。
(2分)(Y7202003)答:(2)【学科素养·思维能力】(2023江苏镇江句容华阳月考,15,★★☆)木兰战功赫赫,却执意辞官还乡。
这样写对塑造木兰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Y7202001)答:6.【新考法·对比阅读】(2023福建龙岩永定期中改编,10—13)阅读下面的诗文,完成(1)—(4)题。
(15分)[甲] 爷娘闻女来,出郭相扶将;阿姊闻妹来,当户理红妆;小弟闻姊来,磨刀霍霍向猪羊。
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脱我战时袍,著我旧时裳。
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乙] 木兰者,古时一民间女子也。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下册语文8《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一. 教材分析《木兰诗》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叙事诗,讲述了花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转战十年,凯旋而归的故事。
这首诗表现了木兰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同时也展示了她女性的柔韧和智慧。
本诗语言优美,情节生动,是我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一定的文言文阅读基础,但对于古代诗歌的理解还有待提高。
他们对英雄人物有一定的崇拜心理,容易为木兰的英勇事迹所吸引。
但同时,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还需培养,对于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还需深入体会。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大意,掌握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方式,提高学生解读古文的能力,学会欣赏古代诗歌。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木兰的爱国情怀和英勇精神,培养学生的责任感和勇气。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木兰诗》,理解诗歌的大意。
2.难点:理解诗歌中的意象和情感,鉴赏诗歌的美。
五. 教学方法采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诗歌的美,在讨论中理解诗歌的意境。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木兰诗》的朗读录音、PPT等教学辅助材料。
2.学生准备:预习《木兰诗》,了解诗歌的大意,准备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木兰诗》的朗读录音,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美。
然后引导学生分享预习的成果,对诗歌的大意进行梳理。
2.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木兰诗》的全文,让学生跟读,注意朗读的语气和节奏。
然后教师逐句讲解,解释一些常用的文言字词,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思。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角色朗读《木兰诗》,注意模仿录音中的语气和节奏。
然后教师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结合诗歌的内容,分析木兰的形象特点。
4.巩固(10分钟)教师设计一些题目,让学生回答,以检验他们对诗歌内容的理解。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 第二单元9《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木兰诗(第2课时)【学习目标】1.积累重点字词。
2.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3.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魅力。
【学习重难点】重点:体会诗歌的语言特点,分析本文对偶、互文、排比、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难点:把握诗歌中人物形象的特点,感受人物魅力【学习方法】品析法探究法【学习过程】新课导入看图用文中的语句来描述画面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新课学习活动一:品味语句感受形象1.文章开头有什么作用?故事以一个富有生活气息的特写镜头设置悬念,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同时引出下文的问答。
2.从全文看,写木兰停机叹息写出了什么?木兰停机叹息,引出对话,表明了木兰代父从军的缘由。
表现她深明大义、勇敢、坚强的性格。
3.“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运用排比手法,表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井然有序。
渲染了木兰战前准备的紧张和忙碌和井然有序。
4. “旦辞爷娘去,……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运用什么修辞手法,有何好处?运用复沓,反复咏叹,一方面写征途的遥远,行军的神速和军情的紧急,表现了出征健儿的豪迈气概;一方面以宿营地空寂荒凉的夜景烘托了木兰离家愈远思亲愈切,刻画出年轻女子的细腻情怀,从而揭示出生活的骤然变化在木兰性格中起的特殊矛盾。
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
5.从军路上写木兰思乡,对其英雄形象有没有影响?为什么?没有影响。
因为从军之急和思乡之深,看似矛盾,实际上这样的描述使得木兰的形象有血有肉,令人信服,且更能表现木兰舍家卫国的高尚品格。
6.作者如何写出木兰十年的征战生活,运用什么修辞手法。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8.木兰诗_第2课时-人教七下优质课教学设计精品(部编)
8木兰诗第2课时[教学目标]1.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2.感悟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3.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领会故事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诵读课文,理解文章内容。
感悟木兰这个古代巾帼英雄的形象,学习古代劳动人民的爱国精神。
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叙事方法,巧妙运用排比、对偶、夸张、互文等修辞手法。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复述课文,齐读课文。
(能背的同学可以试着背诵。
)[设计意图]通过复述课文,齐读课文,对上节课的学习做一个复习巩固。
二、课文学习(一)理解研读1.千百年来,木兰这个形象为什么深受人们的喜爱?请根据课文进行探究分析。
明确:(学生的发言可能是多方面的,教师结合课件适当指导学生诵读)文章开头写木兰的停机叹息,设置悬念,自然而然地引出了母亲的发问、木兰的回答,富有生活实感,写出了故事的开始。
木兰想到了什么?“昨夜见军帖,可汗大点兵,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军帖”的夜传,“十二卷”(虚数)的夸张,表明了军情紧急,显示出战争激烈的气氛。
原来,是木兰看到皇上征兵的文告,上面每卷都有父亲的名字。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既考虑到父老弟幼,无人从军的困难,又考虑到天子征兵是保家卫国的大计,于是“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表明木兰基于家庭情况,经过停织叹息的考虑,毅然决定代父从军,表现了木兰的深明大义、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写出了木兰做入伍前准备,赶赴市场,匆忙购置战马鞍具的情景,表现了木兰准备出征的急切心情。
先写木兰紧张筹备,整装待发,用“东”“西”“南”“北”市购物作铺陈,借以突出准备工作的繁忙。
“旦辞爷娘去,暮宿黄河边,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黄河流水鸣溅溅。
旦辞黄河去,暮至黑山头,不闻爷娘唤女声,但闻燕山胡骑鸣啾啾。
”这几句诗写出了木兰出征的路线,征程的遥远,行军的神速,点明了宿营地的荒凉。
七年级语文下册木兰诗2教案新人教版
蒈教学内容螇木兰诗袂教材版本螂薈教学课时膈共 2 课时第 2 课时薄课型薀讲读课蚈教学目标薈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肂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薃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螈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蚅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螄教学重点莂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袈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肆3、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蒆教学难点膁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袇2、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蒇教学准备羄多媒体课件袀教学过程羇修注栏袈一、复习导入蚆检查上节课所学的重要知识点羃肇二、体验反思,互动释疑肅1、体验反思:肄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用自己的话归纳)蚂假如“我”就是木兰姑娘(请发挥合理的想像),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膇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蒆2、互动释疑:四人小组提问释疑,全班交流解决。
袆三、复述表演,走近木兰蒁学生复述这首诗的故事情节(可片段),并结合教师提供的图片,试着表演,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
薁复述故事指导:复述故事情节不必像翻译那样,要求字字落实,复述可以用自己的语言来叙述,必要时还可以增加一些细节描写。
人称上可用第三人称。
袇四、总结存储,拓展延伸芃1、总结存储:蒄《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薁这首诗在叙事上有详有略,对木兰从军缘由、出征想家、辞官还乡和会见亲人写得比较详细,淋漓尽致地写出人物的思想感情;对出征前的准备和十年军旅生活则写得比较简略,前者只有四句,后者也仅有六句,详略得当,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个显著特点。
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2021年整理)
新疆吉木萨尔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新疆吉木萨尔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新疆吉木萨尔县七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第10课木兰诗(第2课时)教案新人教版的全部内容。
木兰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2、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3、了解人物形象,感受木兰的智慧,胆略和才能.过程与方法:再次朗读课文,理清故事情节、把握木兰形象。
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习古代劳动人民勇敢乐观的爱国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教学重点:理解木兰的人物形象及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难点:学习本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
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型:讲读课课时:第二课时教学过程:一、“先学”环节:(一)课前预习学生熟读课文并背诵。
要求认准字音、划准节奏 .(二)导入新课:这首诗流传了一千多年,木兰成为世世代代所敬仰的传奇人物,原因在哪里?这堂课我们将通过品读、欣赏走进人物的内心,探寻课文的美点.(三)检测字词预习情况并评价赋分。
指名抽背课文,翻译重点语句。
(多媒体出示)(四)自主学习:研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请用一句话概括课文叙述了一件什么事?叙述了木兰女扮男装、代父从军的故事。
2、用五个四字短语概括全文主要情节。
理清情节:木兰停机-———替父从军—————从军准备—--- 奔赴战场—---十年征战 ---—-拒赏高官厚禄—-———与亲人团聚以故事的发生、发展、结局的时间为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新课标版初中七下《木兰诗》第二课时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感受诗歌的语言特点,并背诵全诗。
2、复述表演,并领会其情节曲折,富于戏剧性,充满传奇色彩的特点。
3、人物赏析,体会木兰代父从军、保家卫国的爱国主义精神。
4、体会本文排比、对偶、比喻等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
5、学习本文详细得当的叙事方法。
教学重点:
1、赏析木兰这一古代巾帼英雄形象,并领会课文所表现的思想感情。
2、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
3、体会课文的语言特色。
教学难点:
体会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
教学方法:
诵读法、讨论点拨法、情境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一)填空。
1、《木兰诗》讲述了木兰 _______ 的故事。
2、《木兰诗》选自(朝代)编的。
这是南北朝时期的一首乐府民歌。
(二)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
朔.气传金析(朔:北方)
策勋十二转.(转:次)
出郭.相扶将(郭:外城)
愿为市.鞍马(市:买)
对镜贴.花黄(贴:通“帖”,粘住)
(三)翻译下列句子。
1、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不远万里,奔赴战场,过关越山,飞速而行。
2、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北方寒气传送着打更的声音,白色的月光与雪光交织着,
映照着明晃晃的铠甲。
3、将军百战死,壮士二年归:(互文)“将军壮士百战死,将军壮士十年归”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当窗对镜理云鬓,当窗对镜帖花黄。
”
4、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雄雌两兔一起贴着地面跑,怎能辨别哪个是雄兔,哪个是雌兔?
二、人物赏析,品读探究
1、人物赏析:
你觉得花木兰是一个怎样的女子,你从课文中的哪些语句可以看出?(学生四人一小组分组讨论、探究。
之后,统一结论。
)
例:
(1)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
不闻机杼声,惟闻女叹息。
(勤劳孝顺。
)
(2)愿为市鞍马,从此替爷征。
(“愿”――勇敢坚毅,忠孝两全。
)
(3)“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朔气传金柝,寒光照铁衣。
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勇敢坚强的英雄气慨。
)
(4)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不慕荣华富贵,甘过普通百姓生活。
)
(5)出门看火伴,火伴皆惊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兰是女郎。
(机智、谨慎。
)师总结木兰形象特点,并一边分析,一边板书:深明大义、果敢坚强、英勇善战、不慕名利、谨慎机敏。
2、品读探究:
(1)第2自然段用排比的句子把东西南北市都写到了。
为什么不在一个地方买齐东西?这样写繁琐吗?
学生讨论明确:
并不繁琐。
①渲染战前紧张气氛,表明战事紧迫。
②表现木兰准备工作的繁忙和出征的急切心情。
③乐府诗常用的一种铺陈写法。
(2)第4自然段写木兰辞官还家,运用哪些修辞手法,表现木兰的什么情操?
运用夸张,写出木兰功劳之大,天子赏赐之多,木兰辞官不就,表现她不图功名利禄,向往和平劳动生活的高尚情操。
(3)第5段写木兰回家与亲人团聚,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
排比,渲染了木兰一家人团聚、欢乐的气氛,表现了木兰回到家中的愉快心情。
(4)结尾附文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对木兰的赞美。
再一次表现木兰的机智谨慎。
(5)这首诗的中心思想是什么呢?
这首诗通过木兰女扮男装、替父从军的故事,表现了古代劳动人民乐观勇敢的爱国精神,以及对和平劳动生活的向往。
3、详略分析:
(1)这首诗在叙事的详略上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明确:
从军缘由――详写
出征前准备――详写
出征中的思亲心理--详写,详写女儿情态
关山飞度,征战沙场――略写,略写英雄气慨
凯旋辞官――详写
家人迎接――详写
木兰改装――详写
(2)为什么要这样安排呢?
(在内容上)突出木兰的儿女情态,丰富木兰的英雄性格,使人物形象真实感人。
(在结构上)详略得当,使全诗显得简洁紧凑。
总之,诗歌对能表现中心思想的材料详写,一般的就略写。
4、课堂小结:
《木兰诗》这首叙事诗塑造了花木兰这个不朽的女英雄形象。
她既是一个云鬓花黄的少女,又是一个金戈铁马的战士。
在国家需要的时候,她挺身而出,驰骋沙场,立下汗马功劳。
得胜归来之后,她又谢绝高官,返回家园,重新从事和平劳动。
她爱亲人也爱国家,把对国家对亲人的责任融合在一起。
木兰的形象,集中体现出中华民族的勤劳、善良、机智、勇敢、刚毅、敦朴的优秀品质。
这首诗在叙事上,详略得当,并运用了排比、夸张、对偶、等修辞方法,这是这首诗写作上的一些特色
三、说话训练
教师请学生任选下面三个话题中的一个话题,进行说话练习。
(课件展示)
1、试想你就是木兰姑娘,请你说说替父从军的前前后后的心理活动。
2、假如“你”就是木兰姑娘,说说自己的战斗生活。
3、假如你是木兰的亲人,十几年没见面了,见到木兰会做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呢?
四、写作训练
这么多优点集中在她身上,她既是现实人物,又是劳动人民心目中理想的化身。
为了更深的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我提议,每人创作一首小诗,热情讴歌劳动人民的优秀女儿花木兰。
这里有几个参考题目:
1、爹爹,让女儿替你去出征
2、妈妈,我回来了
3、英雄颂歌
4、中国,请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5、绝响
(提示:可选用任何一种人称;可写出发前,送别,征战生涯,归来团聚时;可写一句、两句,一段、两段。
)
例句展示:
历史,请永远记住这光辉的一刻
当侵略者的铁蹄踏碎了你
一个普通女子的生活梦想
你义无返顾的迈出了
这历史的、壮丽的、诗的一步
天空的雄鹰被你惊呆了
广袤的中华大地被你惊呆了
侵略者的野心也被深明大义的你惊呆了
是双亲的恩情养育了你
是北方这片柔情的土地滋润了你
是你的人民的智慧和勇敢提升了你
木兰
英雄的名字
英雄的民族
木兰
五、反馈练习
(1)《木兰诗》中描述战争旷日持久,战斗激烈悲壮的诗句是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2)《木兰诗》中表现木兰操办军备物资急切而又井然有序的诗句是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3) 《木兰诗》中描述木兰矫健的英姿和行军之快的诗句是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
(4)写木兰从军后艰苦的战地生活和恶劣的环境的诗句是朔气传金析,寒光照铁衣。
六、教学反思:
《木兰诗》是我国古代文化中的瑰宝,一直以来,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
在本课设计时,力争体现新的教学理念和新的教学方法,注意创设情境,注意运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方式,注重学生独立自主能力的培养,精心设计,层次清晰,环环相扣,经过实践,取得了较好教学效果。
但在教学中,也反映出了以下方面的不足:比如:学生的知识面还不够宽,学生的朗读能力还有待提高,学生分小组合作探究时,气氛还不够热烈,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还有待增强等,这些在以后的教学中,都需要有针对性的加以改进。
七、板书设计:
深明大义深明大义英勇善战果敢坚强不慕名利谨慎机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