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 3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人教版)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3
1. 1 人口的数量变化【目标要求】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巩固教材-稳扎稳打】1.关于人口的自然增长说法正确的是( ) A.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只与出生率有关B.一个地区人中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C.一个地区的自然增长率等于该地区的出生率D.自然增长率等于人口的出生率除以人口的死亡率2.10万年以来世界人口数量不断增长,但是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是不相同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农业革命之前,人口数量增长较快B.农业革命之后,人口数量高速增长,一直到工业革命前C.农业革命到工业革命前,人口数量总体来说在增加,但后期速度减慢甚至停止增长D.工业革命后,人口数量减少3.亚洲人口数量在1950年和2000年在全球的地位是()A.1950年居第二位,2000年最多B.1950年最多,2000年居第二位C.1950年和2000年都最少D.1950年和2000年都最多4.“世界60亿人口日”的时间是( ) A.2000年1月3日B.1999年10月12日C.1999年12月10日D.2000年12月25日5.世界人口最多的10个国家中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 ) A.中国B.尼日利亚C.美国D.印度6.世界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顺序是A.原始型-传统型-现代型B.传统型-现代型-原始型C.原始型-现代型-传统型D.传统型-原始型-现代型【重难突破—重拳出击】1.人口再生产类型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开始的标志是()A.死亡率快速下降,出生率基本不变B.死亡率和出生率进一步下降C.死亡率上升,出生率不变D.出生率、死亡率同时上升2.目前,世界人口再生产类型主要处于()A.由“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B.由“原始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C.由“传统型”向“原始型”转变过程D.由“现代型”向“传统型”转变过程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生产力大发展后,人口再生产的类型是( ) A.原始型B.传统型向现代型转变过程C.传统型D.现代型当前,世界上人口与环境的主要矛盾是人口增长过快,环境承裁量受到的压力过大,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有失去平衡,导致恶性循环的危险。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必修2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
第一章人口的變化第一節人口的數量變化教學目標:(一)知識與技能:1、使學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長率的概念,能據圖說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長的地區差異,瞭解人口基數對自然增長率、人口增長絕對數量的影響。
2、使學生進一步理解我國的計劃生育政策。
3、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教給學生讀圖的方法和技巧,讓學生掌握讀圖的要領,提高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二)過程與方法:1、通過圖片資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國公眾對目前已十分龐大,並且還在不斷增長的世界人口的關注。
2、利用相應的文字資料和練習替闡明人口自然增長與自然增長率的關係及自然增長率與出生率、死亡率的關係。
3、利用圖表分析、比較法引導學生概括世界人口變化在不同時期的特點和同一時期不同地區人口增長的差異,理解相應國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讀圖思考。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1、通過學習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人口觀,可持續發展觀。
2、進一步培養學生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從發展的角度看待問題的辨正唯物主義世界觀。
3、通過學習進一步加深學生對我國計劃生育基本國策的理解。
教學重點:1、理解人口數量增長在時間、空間上的差異及其成因。
2、培養學生良好的讀圖習慣,提高學生從地圖中獲取知識的能力。
教學難點:1、人口在數量變化在時間上是不均勻的2、世界人口增長在空間上是不平衡的教學過程:【導入新課】1987年7月11日,世界人口達到了50億。
為了引起國際社會對人口問題更深遠的關注,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決定從1988年起把每年的7月11日定為“世界人口日”。
聯合國人口基金組織公佈的統計數字向人們展示了全球人口增長的歷程:1840年只有10億。
1927年增長到20億,1960年增長到30億,1975年達到40億,1987年上升到50億,1999年達到了60億。
通過觀察這些數位,同學們可以發現世界人口數量的變化具有什麼樣的特徵?(世界人口每增加十億人的時間越來越短,也就是說世界人口增長的速度越來越快)那麼世界人口增長有規律可循嗎?同一國家不同時期人口數量的增長特點有何不同?同一時期的不同國家人口數量變化又具有怎樣的特徵?原因是什麼?這些問題就是我們這節課要解決的內容。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内容,加强对人口数量变化知识的理解和应用,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学生结合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分析我国近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并撰写一篇短文,要求不少于500字。文章中需包括以下内容:
-我国近十年来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特点;
-影响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这种变化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的影响;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当地人口问题,培养学生实践操作能力。
-总结提升:通过课堂小结,帮助学生梳理所学知识,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教学评价:
-采用多元化评价方式,如课堂问答、小组讨论、实践活动报告等,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关注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的表现,如思维能力、合作精神、创新意识等,鼓励学生个性化发展。
-针对人口问题,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2.选择一个感兴趣的地区,收集该地区近五年来的人口数量变化数据,绘制图表,并分析其自然增长率和机械增长率。要求如下:
-图表清晰,数据准确,分析有深度;
-阐述该地区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
-结合所学知识,评价该地区的人口政策。
3.针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设计一道与人口数量变化相关的地理问题,要求问题具有思考性和挑战性。完成后,将问题与解答过程整理成文档,与同学分享。
2.了解世界及我国人口发展的历史与现状,把握人口数量变化的规律和趋势。
-学生能够通过图表和数据,概述近现代世界人口增长的主要特点。
-学生能够结合实例,分析我国人口政策的历史演变及其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
3.掌握人口数量变化对资源和环境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人口问题的能力。
-学生能够从生态、经济、社会等多角度分析人口增长对自然环境、资源利用、城市规模等方面的影响。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1.1.2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教学设计
1.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增强社会责任感;
2.树立科学的人口观,理解人口政策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积极参与人口政策的宣传和实施;
3.关注弱势群体,尤其是老年人,学会尊重、关爱他们,提高人文素养;
4.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学会倾听、交流、合作,提高人际沟通能力;
3.掌握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了解世界人口发展趋势;
4.理解人口老龄化的概念、原因、影响及其应对措施;
5.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采用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达成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资料搜集、数据分析等方式,探究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
2.分析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政策、经济、文化、教育等,结合我国实际情况进行讲解。
3.介绍人口老龄化现象的成因、影响及应对措施,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4.讲解数据分析方法:如何运用图表、数据等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问题,提高学生的图表解读能力。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提出讨论主题:结合我国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原因、影响及应对措施。
6.情感教育,培养责任感:通过分析人口老龄化对社会、家庭的影响,引导学生关注老年人,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关怀。
7.课后延伸,拓展视野: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有关人口数量变化和老龄化的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或心得体会,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8.评价方式多样化:采用课堂表现、小组合作、课后作业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关注他们的个性发展。
为了巩固本章节“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老龄化”的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实践应用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人教版).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doc
高中地理必修二教案:第一章人口的数量变化(人教版).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1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南安国光中学叶君一、课标分析课标:(1)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2)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的影响。
本条“标准”的具体含义如下:A、让学生知道什么是人口增长模式B、让学生学会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进行比较C、让学生会分析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在世界上是怎样分布的。
D、让学生理解不同地区的文化对人口出生率的影响把这三点放在一个“课标”中,是因为三者是密切联系的。
当学生在分析某一个增长模式的特点时,必然涉及人口增长的影响因素,而这些影响因素的现状不同,又一定会与区域发展联系起来,实际上不同增长模式的分布,反映的就是不同经济发展程度的地区分布。
本“课标”没有要求学生记忆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特别强调“分析”,所以教师教学的重点应该是可以先为学生提供一些人口数据,引导学生通过图表得出人口增长模式,再使用学生自己“建立”的人口模式分析其特点,帮助学生理解每种人口增长模式的意义。
在学习评价中,各种不同的人口增长模式应该是评价活动的背景信息,而不宜作为考核学生是否记住的内容。
所以教师在设计评价习题时要注意这点。
二、教材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是人与环境关系发展中的基本问题,是一切人文地理学习内容的核心.教材安排在必修2的第一章第一节,对其他章节的学习起到铺垫作用并将渗透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举例说明地域文化对人口或城市的影响”的课标要求部分教材没有相应的单独章节内容,都分散揉到第一第二章中,需要去分析挖掘教材.三、学情分析人口及人口问题的基本知识,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中的地理课及生物课中都已经学过。
高中地理的学习是把义务教育阶段的感受型为主的学习上升到理性层面.人口问题与实际生活联系十分密切,也是普遍被关注的问题.高中学生具备一定的调查研究、逻辑思维和分析能力,但缺乏对地理问题深层次的探究能力,开放性思维能力及解决地理实际问题能力。
人教版地理必修二第一章第二节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人口数量变化的概念,掌握人口增长、减少及稳定等不同情况的原因和影响。
2.学会运用图表、数据等资料分析人口数量变化的特点和趋势,掌握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过程。
3.培养学生运用地理信息系统(GIS)等技术手段,对人口数量变化进行预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2.让学生认识到人口数量变化对个人、家庭、社会及国家发展的重要性,树立科学的人口观和价值观。
3.增进学生对我国人口政策的了解,培养他们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的意识。
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世界人口增长历程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人口数量变化的好奇心,激发学习兴趣。
4.联系实际,拓展思维:
-结合当地实际情况,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对环境、经济等方面的影响,提升学生的现实关注度和学以致用能力;
-引导学生关注我国人口政策,了解国家发展战略,培养学生的国家观念。
5.反思总结,升华认识:
-在课堂总结环节,引导学生反思本节课所学内容,巩固知识点;
-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形成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2.强调人口数量变化对社会、经济、资源环境等方面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人口问题,树立人口可持续发展观念。
3.鼓励学生将所学知识运用到生活实际中,积极参与人口资源环境建设,为我国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4.布置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和思考能力,特布置以下作业:
6.课后延伸,巩固提高: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3)
《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节学习认识人口增长、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等客观规律,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
在此基础上树立人口的增长要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协调,要与环境承载力相适应的人口发展观。
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地区分布。
教学难点: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关系。
教学过程:自学讨论的关注。
人口的数量变化在时间上是不均匀的。
通过读“图1.2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及“图1.3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观察人口数量的时间变化特点,讨论完成读图思考题。
出判断的依据。
(人口增长的快慢主要看曲线的坡度大小,但要注意为什么工业革命后比农业革命期间的人口增长要快,是由于图1.2的坐标单位间隔是不均匀的。
)师生共同归纳总结:人口增长的快慢,归根到底取决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这是因为生产力发展引起的自然、社会和经济的变化,决定了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
学生如何从类似人口增长曲线图中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并分析影响人口增长产生时间差异的原因(通过展示不同时期人们生产、生活的图片来得出原因)。
归纳资料提取信息展示课件材料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完成课本P3“活动”题,注意人口的增长除了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外还与什么有关。
学生总结:人口自然增长率反映的是人口自然增长速度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人口数量的自然增长=人口基数×人口自然增长率(教师或学生纠正、补充)通过课本第三页“活动”,学生可得出人口的自然增长不仅与人口自然增长率有关,而且还与人口基数有关。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教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2《人口的数量变化》word教案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明白得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能据图说出世界各大洲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地区差异,了解人口基数对自然增长率、人口增长绝对数量的阻碍。
2.使学生把握人口增长三种模式的名称和特点,能利用人口资料或图表,判定其所属的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3.使学生能进一步明白得我国实行的打算生育政策。
4.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把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明白得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同时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和练习题阐明人口自然增长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及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3.利用图表分析法、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不同特点和同一时期不同地区人口增长的差异,明白得相应国家不同的人口政策,完成读图摸索。
4.讲解人口增长模式的含义,借助图表、案例分析和讨论,认识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差异,启发引导学生对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形成、转变进行深入阐释。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关心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连续进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进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3.通过学习进一步加深学生对我国打算生育差不多国策的明白得。
【教学重点】1.明白得人口数量增长在时刻、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明白得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缘故。
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适应,提高学生从地图中猎取知识的能力。
【教学难点】1.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
2.比较两种“低增长率”的人口增长模式的本质区别。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世界60亿人口日(1)世界:1999年10月12日,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产生,联合国将这一天定为“世界60亿人口日”。
(2)意义:世界人口突破60亿的事件之因此举世瞩目,是因为60亿人口关于地球来说,差不多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数量。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2教案:人口的数量变化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广州一中地理科梁靖敏
一.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意特点及地区分布
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三.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方面的区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四.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六. 教学课时
2课时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八. 板书设计: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 人口自然增长:
1.时间上的变化
2.空间上的变化
三.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
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1_人口的数量变化_教学设计_教案_7
教学准备1.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一)知识与技能:1、使学生理解人口自然增长率的概念。
2、使学生掌握并能根据图说出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差异及原因3、培养学生良好的读图习惯,教给学生读图的方法和技巧,让学生掌握读图的要领,提高从地图中获取知识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片资料的分析,理解世界各国公众对目前已十分庞大,并且还在不断增长的世界人口的关注。
2、利用相应的文字资料了解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利用图表分析、比较法引导学生概括世界人口变化在不同时期的特点。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可持续发展观。
2、进一步培养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从发展的角度看待问题的辨证唯物主义世界观。
2. 教学重点/难点1.人口的自然增长率2.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3. 教学用具4. 标签教学过程【导入】人口的数量变化通过播放视频,及图片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的惊人的增长。
让学生看到从古至今人口在不断增长。
进入今天的内容【讲授】人口的数量增长【提问】请大家看世界70亿人口日(图1.1),从图片中看到了什么?为什么这个小孩的出生,社会如此关注?【讲述】这个小孩的出生,意义重大。
从这个图片,我们看到了世界的人口不断增长,目前已经达到了相当庞大的数量,并且这个数字还在以每年7000多万的数量在继续增大。
【提问】请同学计算到今年,世界人口大概达到了多少?【板书】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一个地区的人口是会自然增长的,那么,人口的自然增长受哪些因素影响,由哪些因素决定呢?人口自然增长速度用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反映,人口的自然增长率=出生率一死亡率,所以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二)人口的数量在时间上的变化【读图】根据图1.2和图1.3和P2读图思考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和100年来世界人口的增长。
地理人教版高中必修2人教版必修2第一章人口数量变化教案
1.1人口再生产新课用教案【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人口再生产、人口再生产类型及其转变;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的地区分布。
2.能力目标:能够阅读、分析人口与环境关系的统计图表、资料,判断人口再生产类型。
3.情感目标:树立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的科学人口观;引导学生进行开放性调查,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教学重点】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规律。
【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方法】以人口发展与环境之间的内在联系为主线,阅读图表,应用比较法,分析了解人口再生产类型与分布,并概括其特点。
【教具准备】教材图1.1;表1.1、1.2、1.3、1.4【教学过程】导入新课〔讲授〕同学们,通过对高一地理的学习,我们已经对地理的一些基本原理、规律有了初步的了解,初步树立了正确的资源观和环境观。
高中二年级我们将学习人口与环境、城市地域结构与规划、文化与文化景观、旅游活动和世界政治经济地理格局等五部分内容,使同学们对地理知识有一个更全面的了解,进一步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树立可持续发展观念。
这一节课我们一起学习第一部分内容。
讲授新课第一单元人口与环境(板书)〔讲授〕人口、环境是人类社会的最基本要素,人口与环境的关系是人口地理的重要内容。
一方面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础,即使是现代,人口数量的变化、素质的提高及人口迁移和分布的改变,仍然受到环境条件的制约。
另一方面,人类在适应环境的同时,又以自身的行为影响和改变着环境。
随着人口数量的增长,生产的发展,人类对环境的影响和改造日益增强。
人口与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我们将进一步探讨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关系。
我们先从一些基本概念入手,由浅入深,了解人口与环境之间的基本内容。
1.1 人口再生产(板书)一、人口再生产的类型及其转变1.人口再生产的概念(板书)〔讲授〕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总体,是由不同年代出生、不同性别、有生命的个人所组成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有新人出生,加入人口总体;又不断有人死亡,退出人口总体。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掌握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2.理解人口数量的增长与减少的原因和过程,并能够用图表表示;3.了解我国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4.掌握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能力目标1.具备收集、整理、分析和运用人口数量变化相关信息的能力;2.能够利用地图、图表等进行信息表达、分析和比较的能力;3.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问题,形成批判性的思维能力。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社会责任感;2.引导学生关注人口问题,关注中国的人口发展形势;3.提高学生对人类发展趋势的认识和理解。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3.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难点1.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和过程;2.理解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三、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教学内容1.人口的数量变化的概念、特点和影响因素;2.人口数量变化的历史和现状;3.人口与经济、人口与环境、人口与社会的关系。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讲解、举例等方式,让学生初步掌握知识点;2.组织讨论法:通过组织讨论和小组合作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实践能力;3.图表分析法:通过利用地图、图表等进行信息表达、分析和比较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知识点。
四、教学过程课前布置让学生在课前自学相关知识,预习本节课内容。
导入通过一些有趣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问题一:中国有多少人口?问题二:2019年,中国出生人口和死亡人口分别是多少?问题三:你认为人口变化有哪些因素影响?2. 讲授在学生已经有一定知识基础的情况下,通过讲授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人口总体数量变化趋势,以及影响因素。
例如:人口数量变化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对人口数量的变化趋势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3. 组织讨论让学生分成小组,每组选择一个或多个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人教版地理高中必修二《人口的数量变化》优秀教学案例
五、案例亮点
1.贴近生活:本节课以我国的人口政策为背景,紧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对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等方面的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实践能力。
4.问题导向:设计一系列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鼓励学生提问,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培养他们的问题意识。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5.反思与评价: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反思,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培养他们的自我认知和评价能力。通过评价,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在人口数量变化方面的优势和不足,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
本节课的教学对象为高中二年级学生,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基础知识,对人口问题有一定的认识。但在人口数量变化的深度和广度上,还需要进一步拓展。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案例分析为主线,结合图表、数据等教学手段,引导学生深入探讨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提高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使他们在探讨过程中能够相互学习、共同进步。
(三)学生小组讨论
1.设计小组讨论任务,让学生就人口数量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进行深入探讨。
2.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3.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总结归纳
1.1人口数量的变化——高中地理人教版必修2教案
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知识与技能1、了解人口数量变化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理解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
2、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3、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分析讨论人口数量增长的埋单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分析讨论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
3、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学习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口观教学重点1、理解人口数量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其成因。
2、理解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特点和转变的原因。
教学难点不同人类历史阶段及地区,影响人口数量变化的因素分析。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比较法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投影】几张图片提问:看到这两幅图片,你对此有何感受?学生:谈对图片的印象和感受。
【承转】中国人口数量排世界第一位,人口压力巨大,本课我们就来学习了解有关人口数量及其增长方面的知识,探讨一下在人口增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
由以上数据可知:一个地区或国家的人口数量是在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中国的人口在不断增长,也有国家的人口在不断减少,如梵蒂冈,人口由2009年的1300多少减少为2016年的572人。
那么,世界人口的增长快慢是由什么决定的呢?【投影】让学生明确自然增长数量与自然增长率的关系;自然增长率与出生率、死亡率的关系。
材料一:人口出生率=出生人口/人口总数人口死亡率=死亡人口/人口总数人口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强调】①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均是比值,没有单位。
②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当人口出生率大于死亡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正值;当人口死亡率大于出生率时,人口自然增长率为负值。
③一个地区的人口自然增长率较高,不一定该地区的人口总数就大,还要看人口基数。
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2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案
1.1人口的数量变化【教学目的】1.了解世界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2.了解不同国家应根据实际采取相应的人口政策3.了解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教学重点】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及其地区分布【教学难点】1.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比较两种“低自然增长率”的本质区别。
2.培养学生绘图技能,让学生对我国人口再生产类型的转变有进一步的认识。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等、自制图表等【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启发式讲述法【教学过程】新的《高中地理教学大纲》中要求,这一单元内容属于“人口地理学”的基本内容,本单元主要探讨人口的变化这一课题。
人口的变化实际上包括人口的数量变化和人口的空间变化,而人口数量的变化又包括人口绝对数量的变化及人口增长速度的变化。
本单元我们从人口的数量变化中人口的自然增长谈起。
一、人口的自然增长“世界60亿人口日”——1999年10月12日1、决定因素:出生率死亡率2、人口自然增长的时间变化特点(1)总趋势:不断增长(2)不同的历史时期,人口数量增长的特点不同(图1.2 10万年以来的人口增长)。
1.农业革命之前,人类主要从事狩猎和采集业。
那时的人口数量和人口增长情况大致是怎样的?2.(1)农业革命期间,人口数量和增长情况发生了怎样的变化?(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有怎样的关系呢?1)人口数量和增长速度均较快。
(2)人口数量的变化与农业的发展的关系:A :人口数量的变化可以给农业的发展提供足够的劳动力B:农业的发展使人口的数量进一步增加。
因为在以手工劳动为基础的农业经济条件下,生产力水平有了提高,促使粮食供应和医疗条件等得到改善,人们寿命延长,死亡率下降。
因为节育还不普及,多生子女一方面可以养老,另一方面可以分担工作,增加收入,因此出生率仍然很高,自然增长率较高,人口增长迅速。
3.从18世纪后半叶的工业革命开始,世界人口增长又有明显加快。
这是为什么呢?生活质量不断改善,死亡率逐渐降低。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一节人口的数量变化
广州一中地理科梁靖敏
一. 课标要求:
分析不同人口增长模式的主意特点及地区分布
二.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人口自然增长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异及影响人口自然增长快慢变化的原因(2)比较分析三种人口增长模式的主要特点及地区分布
(3)学会利用相关资料,综合分析,人口数量变化及人口增长模式的时空特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阅读人口增长曲线图,探讨人口数量的历史变化过程,并掌握分析这类曲线图的一般方法。
(2)通过阅读各大洲和地区人口数量统计图,探讨人口增长的空间差异,并掌握分析这类统计图的一般方法。
(3)阅读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示意图,掌握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过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世界上人口增长方面的区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三. 教学重点
人口增长模式方面的区域差异,树立正确的人口发展观
四. 教学难点
人口增长与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环境等方面的联系
五. 教学方法
讨论法、读图分析法
六. 教学课时
2课时
七.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第二课时:
八. 板书设计:
人口的变化——人口的数量变化
一. 人口自然增长率
二. 人口自然增长:
1.时间上的变化
2.空间上的变化
三.人口增长模式及其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