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合集下载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01.09.29•【字号】浙政发〔2001〕65号•【施行日期】2001.09.29•【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宏观调控和经济管理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意见为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提出的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要求,根据我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奋斗目标,结合当前经济和社会发展及对外开放的现状,特提出如下意见:一、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思想和目标要求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省主动参与国际经济竞争的必然选择。

我省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经济开放度大为提高,有条件、有可能在更大范围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当前,经济全球化进程加快,国际贸易、投资和金融活动日益活跃,科技进步和知识创新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

为此,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抓住我国即将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不失时机地实施“走出去”战略。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江泽民总书记关于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思想为指针,按照国家和我省“十五”计划纲要的要求,以体制创新、结构优化和提高效益为重点,充分发挥我省比较优势,鼓励多种所有制主体采取多种方式,更好地利用国内外资源和市场,推动产业升级和结构优化,增强国际竞争力,建立符合国际规则的经济运行机制,再创经济发展新优势,为全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作出贡献。

实施“走出去”战略的目标:分阶段、有重点地提高我省商品、企业和产业的国际化程度,逐步形成与经济全球化相适应的产业经济体系。

“十五”期间,要发挥我省对外贸易发展较快、加工能力较强、商品市场发达、经营人才丰富和海外侨胞众多的优势,积极鼓励和支持省内优势产业和专业市场向境外拓展,逐步扩大境外投资,加快发展对外经济技术合作,带动技术、设备、劳务出口,大力培育具有较强综合实力的跨国公司,完善与国际规则相适应的政策法规体系,在更大范围和更深程度上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 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

陈德铭: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这是在全面总结30多年对外开放实践的基础上,充分反映世情国情新变化提出的新要求,为今后一个时期进一步扩大开放、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指明了方向,对于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更高水平上推进开放,更好地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进而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奋斗目标,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对外开放取得举世瞩目的伟大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逐步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和具有中国特色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特别是十六大以来的10年,我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完善对外开放的体制机制,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开放型经济在逆境中实现平稳较快发展,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

开放型经济发展实现历史性跨越。

2011年,我国货物贸易进出口规模达到3.6万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全球排名由第6位上升至第2位。

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跃升至全球第2位,已连续两年稳定在1000亿美元以上。

2011年,对外投资规模达747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26.7倍,成为全球对外投资大国。

开放型经济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改革创新作出重要贡献。

2011年,我国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达到49.8%,外贸对国民经济的拉动作用进一步增强;涉外税收近3.6万亿元,外汇储备3.2万亿美元,外经贸领域吸纳就业1亿人左右。

对外开放有效促进了国内技术、商业模式和管理制度创新,推动国内体制改革,带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开放型经济有力促进了我国国际地位提升。

我国已成为众多国家和地区重要的贸易伙伴、外来投资国,是全球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

在全球经济治理中的角色经历了从被动到主动、从外围到核心、从配合讨论到参与决策的重大变化。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开放型经济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依然突出。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

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裴长洪㊀郑㊀文内容提要: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要有利于促进我国企业构建全球价值链,并争取向价值链高端攀升;要有利于应对新技术革命酝酿的新形势,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要有利于应对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发展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要有利于利用新优势和发挥中西部优势,提高整体开放水平;要有利于利用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发展空间扩大的新形势,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㊂中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主要特征表现为:服务业扩大开放推动开放型经济向纵深发展;对外投资逐渐为互利共盈提供更大动力;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基石,统筹多边㊁双边和区域自贸区的建设;着眼于更高标准,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扩大内陆沿边开放,拓展经济发展战略空间㊂关键词:开放型经济㊀体制㊀贸易规则㊀自贸区㊀㊀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指出: 适应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必须推动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㊁引进来和走出去更好结合,促进国际国内要素有序自由流动㊁资源高效配置㊁市场深度融合,加快培育参与和引领国际经济合作竞争新优势,以开放促改革 ㊂什么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这需要从理解和把握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和主要特征入手来探讨,本文试图对此进行分析和讨论㊂一㊁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基本目标(一)在参与全球价值链构建中向中高端攀升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世界生产和贸易已进入全球价值链时代㊂所谓全球价值链就是指,当商品的产品设计㊁原材料提供㊁中间品生产与组装,成品销售㊁回收等所有生产环节在全球范围内分工后,形成的覆盖世界各个国家和地区的庞大生产网络㊂在全球价值链的每个生产环节上,附加值被不断地创造㊁累加,并通过该网络在全球范围内流动㊂近年来,在通讯与运输成本下降和制度创新的带动下,各种产品分散在不同国家和地区生产,各类资源在全球范围内大规模地重组,世界经济已进入了全球价值链的阶段㊂总体而言,中国企业对全球价值链的参与,更多的是对外国跨国公司价值链的参与与适应,主要集中于全球价值链低端和低附加值的环节㊂据‘2013世界投资报告“,中国全球价值链参与率为59%,位列全球第11位,中国国内附加值占出口总值的比重为70%,低于俄罗斯㊁印度㊁巴西㊁澳大利亚等国,在全球排名前25位的出口经济体中位列第12位㊂因此,我国开放型经济需要提高生产的分工档次或建立自己的全球价值链,在开放中争取向价值链的中高端攀升㊂为此,我们要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促进科技进步,推动经济结构转型;积极主动适应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建设高水平自贸区网络;结合好东部地区资金㊁人力资本优势与内陆地区的优势,提高整体开放水平;扩大与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的经贸联系;建立自己的区域和全球价值链,在全球范围内最有效地配置和利用资源㊂(二)在新技术革命酝酿中促进技术创新和结构调整当前,世界新技术革命正在酝酿之中,主要集中在智能制造技术㊁新能源技术㊁物联网和云计算技术㊁生物医药技术㊁太空与海洋开发技术等方面㊂世8 ∗裴长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云山讲座教授 ㊁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邮政编码:100836,电子邮箱:pe i c h h c a s s 739@163.c o m ;郑文,江西财经大学国贸学院,邮政编码:330013,电子邮箱:z h w e n z h h u a @163.c o m ㊂界新技术革命的突破,将有可能对全球制造业生产方式产生三大重要影响:首先,生产制造模式从大规模生产转向个性化定制生产;其次,生产组织方式从工厂化转向网络化;再次,产业组织形态从大企业主导的产业链转向中小企业的网络集聚,推动形成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分庭抗礼的市场竞争新格局㊂新兴技术的不断成熟及其对制造业各领域的持续渗透,有利于掌控先进技术的发达国家企业实现对产业链和价值链的重组,从而在国际竞争中继续处于主导地位㊂发达国家产业发展的新态势已经开始吸引部分高端制造企业回流,使中国通过承接国际产业转移㊁利用跨国公司的技术溢出效应向价值链高端攀升的产业升级模式遇到某些阻力㊂此外,如果新技术革命带来的个性化定制生产成为主流的生产方式,大规模生产将不再是起主要作用的企业竞争要素,迅速响应市场需求将成为企业动态竞争能力的重要体现;在快速成型技术和网络协作体系的支持下,更多的企业将选择在终端消费市场进行本地化生产㊂这将对建立在大规模生产基础上的中国出口导向型的产业体系造成一定的冲击㊂因此,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要求我们以更加开放的姿态,通过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的方式,在世界范围内配置科技资源,以应对世界新技术革命的挑战,促进我国技术创新,推动结构调整㊂(三)在国际贸易投资新规则酝酿中主动建设高标准自由贸易区当前,传统WT O多边贸易谈判进程受阻,新一轮区域贸易自由化浪潮逐步兴起㊂尤其是2013年以来,T I S A(国际服务贸易协定)㊁T P 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议)㊁T T I P(跨大西洋贸易与投资伙伴关系协定)谈判均在加速推进㊂不同贸易体系下的谈判内容更加侧重于贸易与投资并重㊁服务贸易和投资协定相关联㊂发达国家加大力度制定新的国际贸易投资规则,积极推进新议题谈判,以占领未来国际竞争制高点㊂更高标准的国际自由贸易协定在框架㊁内容㊁要义等方面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与规定,使我国面临新一轮世界贸易投资规则制定的挑战㊂例如,大多数T I S A谈判参与方在金融㊁证券㊁法律服务等领域已没有外资持股比例或经营范围限制㊂而我国这些领域的政策仍停留在传统的WT O多边贸易框架体制下,银行㊁证券㊁保险㊁电信等行业在上一轮加入WT O谈判时仍保留有许多限制外资准入的措施,缺乏参与T I S A谈判的基本条件㊂T P P㊁T T I P谈判更是由于国际政治等原因,将中国排除在外㊂为改变当前的不利地位,就要求我们在新一轮改革开放中,着眼于更高标准,主动适应国际经贸新规则,发展面向全球的高水平自由贸易区网络㊂(四)在我国要素禀赋条件变化中培育新优势并发挥整体优势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核心区域,但近年来劳动力成本上升很快,土地稀缺㊁能源短缺㊁环境恶化等问题日益突出,维持制造业低成本优势的现实基础逐步被侵蚀,其优势逐渐转化为资金充裕㊁人力资本积累;而中西部地区随着这些年西部大开发㊁中部崛起的推进,基础设施和软环境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加之劳动力成本低廉,逐渐形成了承接产业转移的区域优势㊂因此,在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建设中,要求我们既要着眼于发挥东部地区资金㊁人力资本新优势,又要妥善利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重大契机,在产业配置和重大项目安排上向中西部重要城市和地区倾斜,在未来人口密集区的长江中游地区㊁黄河中下游地区㊁成渝地区等区域,选择若干发展条件较好的中心城市进行重点建设,建设成若干国家级行业中心,就能形成符合产业发展规律㊁相互支持㊁相互协调的区域经济结构,为我国内陆地区扩大开放,提高我国整体开放水平创造条件㊂(五)在世界经济深度调整中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金融危机以来,由于旧的风险尚未根除,新的不确定因素又在增加,全球经济复苏乏力㊂联合国贸发会议‘2014世界经济形势与展望报告“预计:2014年,除美国经济增长恢复较好,国内生产总值增速可能达到2.5%外,其他主要的发达经济体复苏之路仍然漫长;西欧国家虽然走出衰退阴影,但失业率居高不下,经济增长仍然疲弱,预计仅为1.5%;日本经济预计也为1.5%㊂与发达国家经济增长普遍低迷不同,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表现更佳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2014年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经济体经济增长可能上升到5.1%和5.4%㊂中国预计将在未来数年维持7.5%左右的经济增速;印度经济增速预计升至5.3%;巴西㊁俄罗斯分别升至3%和2.9%㊂新兴市场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具备后发优势,总体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南南合作日益紧密,加之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低廉,投资环境日益改善,这就为我国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新的广阔空间㊂因此,改善现有体制机制,以推动中国与新兴市场和9‘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发展中国家建立更紧密的经贸联系,将是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建设的重要任务㊂表1㊀中国吸收外商直接投资分行业累计统计(亿美元)分类1979-2012年2012年项目与金额项目数(个)比重(%)合同外资金额比重(%)项目数(个)比重(%)实际使用外资金额比重(%)总计73846410026591.62100277171001239.85100第一产业211272.86562.692.128653.1220.091.62第二产业50341868.1716208.4260.951163041.96557.4944.96第三产业21391928.979820.5136.931522254.92662.2753.42采矿业19240.26142.880.54870.316.130.49制造业48574565.7815207.4457.191111440.152142.02电力㊁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32080.43376.471.422140.7721.181.71建筑业125411.7481.631.812150.789.170.74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96571.31696.132.624131.4931.912.57信息传输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102911.39405.41.529933.5826.992.18批发和零售业638688.651112.914.19725926.1984.256.8住宿和餐饮业66060.89184.810.695131.858.430.68金融业6630.09780.372.931610.5898.837.97房地产业508466.894056.2615.254661.68268.8221.68租赁和商务服务业404425.481398.045.26351812.6983.826.76科学研究㊁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133951.81494.141.8613574.924.581.98水利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12040.16148.870.561510.548.640.7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122601.66340.861.282120.7618.841.52教育17050.2332.910.12150.050.040卫生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13310.1867.580.25110.040.780.06文化㊁体育和娱乐业16400.22101.880.381520.550.350.51资料来源:‘中国商务年鉴2012“㊂二㊁新体制主要特征之一:促进服务业开放潜力的释放㊀㊀(一)我国服务业开放程度不足,拥有巨大开放潜力1.从外资流入角度来看,服务业开放程度不足㊂1979年至2012年的34年间,我国第二产业㊁服务业(第三产业,下同)吸收的外商直接投资额(合同外资金额)流入量累计分别为16208.42亿美元㊁9820.51亿美元,占全部F D I流入量累计额的比重分别为60.95%与36.93%,这表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外资绝大部分投向了第二产业㊂在服务业内部,外资主要进入了房地产业㊁租赁㊁商务服务等行业,其中房地产业吸收的外资占吸收外资总额的15.25%,其次是租赁和商务服务业(5.26%)㊁批发和零售业(4.19%)㊁金融业(2.93%)㊁交通运输㊁仓储和邮政业(2.62%)(见表1)㊂尽管近年来,外资流向服务业的比重已超过第二产业,比如2012年服务业吸收F D I的比重高出第二产业8.35个百分点,但这些外资也主要是流入了少数服务行业;其中,仅房地产一个行业就吸收了当年外资进入额的21.68%;科学研究㊁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㊁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水利㊁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文化㊁体育和娱乐业,卫生㊁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等对国计民生意义重大的服务性行业,吸收外资程度却很低㊂这反映出,阻碍我国多数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体制机制障碍普遍存在,有进一步扩大开放的空间㊂2.从服务贸易角度来看,服务业开放水平不够㊂按照与世界贸易组织达成的‘服务贸易总协定“,中国已积极履行了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承诺㊂截止到012012年,在按WT O 规则分类的160多个服务贸易部门中,中国已经开放了110个,新开放的分部门,涉及银行㊁保险㊁电信㊁会计㊁分销㊁教育等重要服务部门,远高于发展中国家平均水平㊂但是,相对于货物贸易,服务贸易部门开放的深度和广度仍然很不够㊂在跨境交付㊁境外消费㊁商业存在㊁自然人流动这四种服务贸易模式中,我国在商业存在与自然人流动这两个领域的开放尤其不足,在跨境交付㊁境外消费方面还低于较晚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俄罗斯(见表2)㊂表2㊀WT O 成员服务贸易开放承诺的比较(部门比例%)贸易模式模式1跨境交付模式2境外消费模式3商业存在模式4自然人流动承诺范围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无限制有限制未承诺市场准入俄罗斯6430675196257142935中国222157523452524605545发达641125861223960101000发展441046702282075558114转型5211377911102761120991国民待遇俄罗斯6333469265178122962中国45154550453020505545发达705259532097317821发展523456613328639453421转型7032793340881251481数据来源:WT O 网站,根据世界贸易组织秘书处数据整理,2011年㊂㊀㊀(二)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原则与重点1.我国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原则㊂根据我国服务业发展所处阶段,进一步开放的重点部门应该符合两个条件:(1)与货物贸易相关的生产性服务业先开放㊂生产性服务行业与货物贸易紧密相关,在产业链中处于制造业的上下游;其发展可以通过强化资本㊁劳动和技术等要素的积累,使得资源在不同的产业间进行重新配置,有利于推动产业结构调整,进而改善整体经济和贸易结构㊂(2)体现开放倒逼改革的行业先开放㊂引入外资机构能让处于改革深水区的国内服务业借鉴国外的经验和做法,竞争机制的引入对于推动相关行业深化改革也将起到正面作用㊂2.服务业开放的重点行业㊂(1)通讯服务业㊂入世后,外资电信运营商的进入并没有对我国电信业造成较大的冲击,但我国电信服务贸易仍然不稳定,服务质量没有明显提高㊂通讯服务业开放有助于通讯技术在其他关联行业的扩散,在保障网络信息安全的前提下,应允许外资企业经营特定形式的部分增值电信业务㊂(2)海运服务业㊂海运服务业是发达国家普遍有限制开放的行业部门,而我国对海运业的开放力度在发展中国家中是最大的㊂目前,关于海运服务开放的焦点在于捎带运输,我国禁止国外海运公司在国内港口进行捎带运输的操作㊂就捎带运输本身而言,它的灵活性使航线网络得以优化,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同时提高了港口利用的效率㊂在这一点上,美国和欧盟各港口之间自由运输集装箱的业务促进了相关服务业的发展㊂因此,捎带运输业务是我国海运服务业进一步开放的重点㊂(3)航空运输服务业㊂航空运输服务本身是发达国家重点限制或者禁止开放的行业,但与航空运输密切相关的二级服务行业是可以进一步开放的部门㊂我国目前在民航业计算机订座系统领域依然存在大量的机制性进入壁垒,2012年颁布的‘外国航空运输企业在中国境内指定的销售代理直接进入和使用外国计算机订座系统许可管理暂行规定“试图打破市场垄断,但相关政策依然难以落地㊂在不影响航空运输安全的条件下,航空外围服务市场的开放有利于引入适度竞争,提高民用航空服务质量,是我国航空运输服务业下一步开放的重点㊂(4)教育服务业㊂在中外合作模式之外探索直接办分校模式,将是对教育改革的重大突破,在农㊁林㊁矿㊁理工科等教育领域应大胆开放,引进境外办学资源,推动我国教育的市场竞争机制建设,提高我国高等教育融入世界高等教育竞争的程度㊂(5)医疗服务业㊂大胆引11 ‘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进境外医疗投资和医疗资源㊁医疗人才,对外资医疗服务机构放开医疗服务价格,资质好的医疗机构应给予医保覆盖的待遇㊂通过外资医疗机构的竞争,促进国内医药卫生体制的进一步改革㊂三㊁新体制主要特征之二:促进 外在型经济 成长㊀㊀(一)资本净输出时代即将到来,对外投资渐成主角当前,我国的对外经济结构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阶段,对外投资将为中国开放型经济提供更大的驱动力㊂从趋势上看,不论是中国的外贸还是吸引外资,都已经进入中低增速区间,无法再现过去两位数的高增长,而对外投资则方兴未艾㊂我国吸收外资额和对外投资额的比例从20世纪90年代的18:1迅速上升到2009年的2:1,继而上升至2013年的1.3:1㊂2010至2013年,中国F D I流入量分别为1088.21亿美元㊁1160.11亿美元㊁1117.16亿美元㊁1175.86亿美元,流出量分别为688.1亿美元㊁746.5亿美元㊁878亿美元㊁901.7亿美元㊂这表明,近四年的F D I流入量一直徘徊于1110亿美元的水平,而流出量则增长了31%(见表3)㊂从2013年的数值看,我国对外直接投资仅比实际使用外资少了274.16亿美元,资本流出追上流入的水平已成为基本趋势㊂基于以上分析,中国的对外投资很可能于2015年或者2016年超过利用外资的规模,这意味着中国即将迎来实业资本净流出的时代㊂事实上,我国总体上已进入工业化中后期阶段,以往的要素驱动和投资驱动发展方式面临深刻变革,加大对外投资力度,实现资源配置全球化已成为经济持续发展㊁再上台阶的必然要求㊂因此,中国的开放型经济特征将从以往偏重出口贸易和吸引外资为主,转变为进出口贸易并重㊁引进来和走出去并重㊁以对外投资构建中国企业国际化生产网络为主要内容的 外在型经济 新格局,使开放经济在质和量上出现新飞跃㊂表3㊀中国对外投资与引进外资(亿美元)年份海外直接投资流量海外并购流量海外直接投资存量当年新设项目数实际使用外资金额19856.2993,07319.56 19908.30.644.557,27334.87 1995202.49177.6837,011375.21 20009.164.7277.6822,347407.15 2005122.6152.79572.0644,019724.06 2010688.12973172.1274061088.21 2011746.52724247.81277121160.11 20128782765319.4249251117.16 2013901.71175.86数据来源:商务部外资统计㊁联合国贸发会议网站㊂㊀㊀(二)改革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增强投资主体权利我国现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复杂,落后于我国企业海外投资的实践要求,这一状况亟待改变㊂现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以核准制为主,包括两个部分:一是由商务部及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来核准企业的境外直接投资,凡属规定情形的企业境外投资均须报商务部或省级商务主管部门核准;二是由国家和省级发改委对境外投资资源开发类和大额用汇类项目的核准,称为项目核准㊂这一境外投资管理体制存在着审批过程中环节多㊁材料复杂㊁程序繁琐状况,使一些项目丧失最佳时机,影响了国内企业的投资热情与积极性㊂因此,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有待进一步完善㊂(1)扩大备案制的适用范围㊂事实上,国家发改委2004年‘境外投资项目核准暂行管理办法“已对特定对象在一定范围内实行了备案制㊂依据该办法,中央管理企业可以自主决策其投资的中方限额以下的资源开发类和其他类境外投资项目,并报国家发展改革部门备案,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推进了境外投资自由化㊂但是,现行备案制仅为国家发改委在境外投资项目核准中采用,且适用的范围较为狭窄,即仅适用于为数不多的中央管理企业㊂今后应尽力使不同类型的企业享有同等的权利,备案制不应仅局限于中央管理企业,而且也不该仅适用于境外投资项目,而是应该统一适用于所有的境外投资㊂(2)建立核准制的 负面清单 管理模式㊂逐步向审批事项的负面清单 管理迈进,做到审批清单之外的事项,均由社会主体依法自行决定㊂目前境外投资核准条件有两种方式,商务部采用否定列举的方式规定核准条件,这类似于 负面清单 管理,国家发改委则采用21肯定列举的方式规定了核准条件㊂从效果看,采用否定列举的效果明显优于肯定列举,因为采用肯定列举,非得经过较长时间的实质审查不可,并且将能获得核准的境外投资限定在了较小范围内;而采用否定列举,只要不违反公共利益的境外投资要求就能获得核准,这就扩大了企业境外自由投资权利的范围,限制了政府规制境外投资活动的范围,并使核准制变得更为简便㊁更具效率㊂四㊁新体制主要特征之三:适应多种形式贸易投资自由化㊀㊀(一)以多边贸易体制为出发点㊁以区域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突破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出现了多种形式的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制度安排,我国开放型经济的建立是在适应多边贸易体制基础上起步的,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已经基本适应了多边贸易规则,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深入发展,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制度安排也更加多样化,各种区域贸易自由化谈判和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成为新的潮流㊂在这种新形势下,我国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也必须适应形势的新发展,要使我国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具有更大的包容性㊂当然,在如今大力推进自贸区建设的热潮中,也要注意防止否定或轻视多边贸易体制作用的倾向㊂我们要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主㊁以区域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突破方向㊂坚持以多边贸易体制为主㊂WT O规则实质上是在总结两次世界大战教训之上,制定出的一整套国际贸易规则,对推动整个世界经济的发展㊁贸易的繁荣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㊂WT O的透明度㊁非歧视性㊁贸易与投资自由化三原则与对成员的审议㊁争端解决㊁通过贸易谈判来制定新规则三大功能仍然具有生命力;尽管要达成协议仍面临许多困难,但现在的日内瓦多边谈判正努力争取在贸易便利㊁最不发达国家的诉求以及有关发展中成员农业安全与农产品关税配额管理等方面有所收获;所以强调维护多边贸易体制仍然是非常重要的㊂自由贸易区建设和区域经济合作不仅不是多边贸易体系的对立面,反而是其基本动力和有益补充㊂当前区域主义的确对多边体制造成了一定挑战,但这种挑战恰恰是由于区域主义发展程度还不够;当区域主义发展到一定程度,区域经济一体化将会主动增加对多边贸易体制的诉求,近年来不少区域贸易争端最终通过WT O的规则和机制加以解决就是明证㊂由于各个自贸区原产地规则不同,同一种产品来自不同区域和国家关税不同,不同的安全标准与检验检疫标准势必要加大各国外贸的管理成本和交易成本;我们还须看到,尽管,区域㊁次区域合作和自贸区谈判近年来有一定的发展,但各个区域一体化谈判过程也面临很多的难题,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和相当长的时间才能达成协议㊂因此,结论是明确的,区域主义再怎么发展,也仍然不可能彻底摆脱多边体制㊂以区域自贸区建设为重点突破方向㊂相对于区域主义,多边贸易体制并不能及时㊁高效㊁全面地满足成员方的需求,有些方面特别是那些敏感㊁涉及政治和利益集团的利益较大的领域,如竞争政策㊁政府采购和政策与立法协调等在多边范围内很难在短时间有所作为,区域主义则容易在这些领域先行取得成果㊂区域主义作为介于国家与多边贸易体制之间的 地区多边贸易体系 ,不仅为开辟和进一步推动多边贸易自由化进程培养专业化人才㊁积累经验和提供 试验场地 ,而且有助于自由经贸政策思想在成员间的传播,成为加强成员内政治利益集团与工商产业同多边贸易谈判沟通联络的纽带㊂因此,我们要采取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统筹多边㊁双边和区域自贸区的建设;以更加开放㊁包容和进取的姿态,积极参与亚洲地区经济一体化和自贸区建设进程,同时为实现多哈回合早期收获做出努力,为巩固和发展多边贸易体系做出新贡献㊂(二)加速区域自贸区谈判,升级现有区域自贸区截至2013年底,中国已签署自贸协定12个,涉及20个国家和地区,规模还极为有限,需大力发展㊂展望未来,应以中国 冰岛和中国 瑞士的自贸协定为基础,以中德为突破口,建立中国 欧盟自由贸易区;以中国 智利㊁中国 秘鲁和中国 哥斯达黎加的自贸协定为基础,以中国 巴西为突破口建立中国 拉丁美洲自由贸易区;以最终建立包括中国 非洲自由贸易区㊁中国 俄罗斯自由贸易区在内的以中国㊁俄罗斯㊁德国㊁巴西为主的区域全面伙伴关系协议,使中国成为全球最大的自贸区㊂但就现实性而言,近期应力争在2014年内完成中韩自贸区谈判,中澳自贸区谈判实现突破,并致力于构建大中华自贸区㊂在我国已建成的12个自由贸易区中,东盟的人口㊁地域与经济规模均最大,且地处我国周边㊂中国 东盟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是我国现有自由贸易区升级发展的重中之重,它的升级发展也将为其他已建成自贸区的进一步发展提供示31‘经济学动态“2014年第4期。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我国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内容摘要:清朝历史的惨痛教训早已告诉世人,闭关锁国政策必将导致一个国家无法适应世界潮流,处处挨打,最终失去生存空间。

20世纪70年代的改革开放,给中国营造了一个具有无限潜力的发展空间,加快了我国企业发展的脚步,不断具备国际竞争力,国内市场早已无法满足企业的需求,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才是当今企业发展的硬道理。

关键词:国际竞争力必经之路经济全球化对外贸易一、实施企业“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一)国内背景分析清朝时期,当局政府实施了“闭关锁国”政策,虽说其目的是对内加固自身的统治,对外进行民族“自卫”,但随着西方资本主义的不断发展,其弊端日益显露。

它使中国长期处在与世隔绝的状态中,严重阻碍着国内商品经济和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

使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日益落后于西方。

这种“作茧自缚”的做法,不仅不利于中华民族同世界各民族的正常交往,更不利于中国人民了解世界、走向世界、学习世界各民族优秀的思想文化和先进的科学技术,从而导致了近代中国的被动挨打。

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虽说我国打破了闭关锁国,但是严峻的国际形势和国内私企国有化的进程,任然阻碍着中国企业的发展。

直到1978年,邓小平同志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后,我国企业才真正进入了辉煌的发展时期。

在改革开放后到2000年前,“引进来”战略是过去我国对外开放的侧重点,在贯彻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的基础上,我国不断引进国外的先进技术设备和管理经验,加快我国传统产业的改造与升级,并通过自身不断的学习模仿,使相当一部分企业已初步具备了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在国内外市场上都站稳了脚跟。

企业不断的发展使得国内相对饱和的市场无法满足它们的需求。

通过实施“引进来”的策略,我们不断获得世界先进一流的内容,不断加快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升级,我们也从中学到了很多的知识,积累了不少经验,为我国迈向国际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国际背景分析随着各国之间不断的交流,不断的往来,20世纪80年代中期,经济全球化的概念首次展现在世界面前。

国内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借鉴-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国内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借鉴-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

国内外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经验借鉴-区域经济学论文-经济学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借鉴区外开放型经济建设的经验,将有助于广西开放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国内外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经验借鉴(一)新加坡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新加坡虽为岛国,但是其创新发展开放型经济的理念引领世界潮流,很值得学习借鉴.1. 坚持开放型经济的发展战略.新加坡的创新精神首先体现在发展战略的选择上.从开始的进口替代、出口替代,到后来的引进外资和跨国公司总部,以及现在的鼓励本土企业走出去和争取成为服务世界经济的枢纽等,新加坡坚持把开放型经济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战略,坚持把每一重大战略部署置身国际大背景考虑,以全球视野在全球范围运作.2. 致力转型创新.开放型经济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内涵,开放性和创新在本质上具有一致性.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新加坡积极发展劳动密集型制造业,创新发展出口导向型经济;到七八十年代,新加坡开始大量吸收外资和引进技术,促进资本密集型制造业发展;到了八九十年代,新加坡开始注重科研与制造相结合,大力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电脑及其附件制造业等电子行业成为了先导产业;到了九十年代末,特别是进入二十一世纪,新加坡则大力引进跨国公司,把新加坡作为跨国公司的区域总部来打造.此后,新加坡更是放眼世界,鼓励和引导本国企业跳出本土小圈子,投资海外,建立更广阔的国外经济空间.新加坡不断创新开放型经济,使其更加具有竞争优势.3. 精心谋划优势产业.新加坡开放型经济建设在每一发展阶段选择若干优势产业,国家在财力扶持上给予适当的配套来重点发展.在六七十年代,新加坡重点发展的是海事工业;到七八十年代,大力发展石油炼化产业;在八九十年代,重点发展的是生物医药产业;在世纪交替前后,新加坡开始大力发展计算机互联网产业;如今,新加坡未来在产业打造方面把环境与水务科技、生命科学和互动数码媒体作为主攻的方向.4. 树立合作共赢新理念.开放型经济的真谛在于合作共赢.新加坡利用自身的资金技术优势在马来西亚海域与马来西亚共同开发油气田项目;与印度尼西亚合作开发巴丹岛,拓展地理空间;到中国开发苏州工业园、天津生态科技园,到越南、非洲开发工业园科技园等等.更重要的是用高待遇吸引外来人才,现在外来人才总量约达70 万,据统计,其国民生产总值增加部分的40% 左右来自于外来人才.目前,新加坡已与世界上23 个国家签订了自由贸易协议,与32 个国家签订了投资保证协议,与60 个国家签订了避免双重征税协议.其本质就是把自身的利益紧紧地与周边国家或世界上关联国家利益紧密联系,互惠互利,合作共赢.(二)巴西激活第二增长核1.迁都巴西利亚.20世纪60年代,巴西正式迁都中西部高原上的巴西利亚,带动了中西部地区乃至整个巴西的发展.同时,通过扶持亚马逊地区的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增长极、朗多尼亚州的西部农业增长极、帕拉州的卡拉雅斯矿产和金属产业增长极的发展,增强了地区自我发展能力.2. 选好产业.北里奥格兰德州是巴西食盐的主产区并出产石油,但并没有发展石化工业,而是根据当地气候和环境特征选择热带水果种植作为经济发展的增长点,利用距欧洲与美国市场近的优势,所产水果70%销往欧洲和美国.该州还利用拥有海岸海滩和充足的阳光发展旅游业.3. 工业企业推动.20 世纪80 年代后期,巴西明显呈现生产布局内地化和分散化趋势,传统工业发达地区一些工业企业纷纷迁往东北部.企业内迁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带动了相关行业和服务业发展,促进了当地城市化进程.4. 外力推动发展.充分利用历史和地理上的联系,积极发展与欧洲及加勒比地区的经济联系,吸引了大量外部投资.5. 加大政策扶持.一是制定了大幅减税优惠等一系列引导私营企业增加在西北部和东北部不发达地区投资的鼓励政策;二是对马瑙斯自由贸易区和1994 年以前在北部建厂的企业实行特殊的税收优惠政策;三是通过财政转移支付抑制地区不平衡问题;四是创立宪法融资基金,给予地方微型和小型的农业生产者和企业利用当地原材料的生产活动,以及劳动密集型的基本食品生产经营项目以特许贷款的优惠待遇.(三)广东省紧跟全球市场促进开放型经济建设1. 加快从外向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转变.一方面巩固传统的欧美日和香港等市场,开拓东盟、拉美、非洲和中东等新兴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降低加工贸易的比重,提高一般贸易的比重,降低货物贸易的比重,提高服务贸易的比重.同时,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产业链的最低端制造环节扩展到研发、设计、销售、物流环节,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加大引资的力度,特别是吸引跨国公司到广东投资.采取有效措施培育本土的跨国公司,积极稳妥地实施走出去战略.2. 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随着2001 年中国加入WTO,2003 年《内地与香港关于建立更紧密经贸关系的安排》(CEPA)和2010 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成(CAFTA),2010年《海峡两岸经济合作框架协议》(ECFA) 以及《粤港合作框架协议》等一系列区域合作实施,广东利用靠近港澳台和东盟的地理优势,积极参与区域经济一体化.目前,广东已有不少企业到越南、老挝等地进行投资,一些低端产业已开始向南亚国家转移.3. 优化投资环境加大引进来的力度.由于劳动力价格、土地价格、运输成本和环保要求的提高,广东原有的比较优势逐渐减弱.为此广东加大创新力度,优化投资环境.首先是加大技术创新,特别是在技术应用、服务业发展、信息技术等方面的创新.其次是加大结构创新,包括产业结构的创新,工业结构的创新,所有制结构的优化升级.第三是加大制度创新.加快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推进公共服务均等化,提高公共服务水平.加快户籍制度改革,以工业化带动城市化,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转移,为新产业的发展储备高素质的劳动力.4. 练好内功积极稳妥地走出去.广东鼓励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提高企业管理水平,练好内功,抓住机遇稳妥地走出去,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到国外开拓经营业务,收购并购,寻求更多的发展商机,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四)江苏省以三个国际化推动开放型经济建设1. 大力培育国际化企业.重点是三个支持:支持企业全方位开拓国际市场,扩大江苏制造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支持企业全球配置资源,鼓励企业到技术人才密集的地方设立研发机构,到成本较低的地方建立生产基地,到资源丰富的地方推动合作开发;支持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促进大中型企业研发机构全覆盖,大力开发具有自主品牌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构筑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主的竞争优势.2. 加快建设国际化城市.江苏省把提升城市国际化水平作为城乡发展一体化的重要任务,不断提高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着力完善特色鲜明的城市功能,着力打造富有魅力的城市品质,着力提升高度开放的城市形象,着力强化开发区的开放优势,以此增强城市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增强集聚和配置全球资源的能力,为推进对外开放搭建更高平台.3. 培养集聚国际化人才.推进经济国际化,国际化人才是关键和根本.江苏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优先投入,大力引进国际化高端人才,大力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大力推进教育国际化,以国际化人才高地的建设,引领江苏经济国际化,推动全省基本实现现代化.(五)成渝经济区建设促四川省开放型经济迈上新台阶1. 启动天府新区建设强化成都引擎作用.高起点规划、高品质设计、高水平建设,把天府新区建设成为以现代制造业为主、高端服务业集聚,形成现代产业、现代生活、现代都市三位一体协调发展的示范区,再造一个产业成都,构建开放型经济的新平台.2. 大规模开展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充分用好成渝经济区品牌,深入推进各类区域合作,制订专门的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方案,认真谋划和系列开展成渝经济区主题招商推介,加强招商引资和承接产业转移力度.3. 完善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用好用足国家支持政策,深入推进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构建城乡一体化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完善有利于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长效机制.几点启示(一)必须抢抓开放改革机遇广东抓住了改革开放初期的政策机遇,江苏把握了长三角上海浦东开发的机遇并积极抢抓上海自贸区建设的新机遇,成渝经济区把握了新一轮西部大开发的机遇.广西要切实把握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的历史机遇.(二)必须加强区域合作实践表明区域合作有利于优势互补,形成合力,实现双赢.珠三角的广东和长三角的江苏建设开放型经济也是在践行区域合作的路径.广西要充分发挥中国-东盟自贸区升级版建设中的积极作用,通过深化与东盟合作加快形成广西开放型经济建设的软实力和竞争优势.(三)必须有龙头区域带动广东经济的崛起主要得益于珠三角经济区的带动,江苏经济腾飞主要得益于长三角经济区的拉动.广西开放型经济建设要加强内外两个龙头区域的带动,以珠三角为龙头区域,进一步密切与粤港澳台地区的合作与发展,接受先进地区、先进生产力的辐射带动;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作为广西龙头,构建开放型经济的重点平台.(四)必须积极练好内功广西开放型经济建设要立足于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新型工业化发展, 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突出双核驱动,完善各具特色、协调发展的产业布局,实施创新驱动,加强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切实积极完善自身发展各种软硬条件,不断增强开放型经济建设的实力.(五)创新开放型经济模式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广西最大优势,通过大力发展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工业,构建特色优势产业循环利用体系,广西开放型经济建设可以把生态优势转化为开放型经济建设发展新优势,也可以开创绿色、循环、低碳开放型经济.。

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

44.怎样实施“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的对外开放战略?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

适应经济全球化趋势的发展和加入世贸组织的新形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在更大范围、更广领域和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和竞争,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

(1)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第一步是“引进来”。

作为发展中国家,要加快经济的发展,就要善于借力,善于借重国外资金、技术等力量。

积极利用外资,就是一种必不可少的借力方式。

我国新时期对外开放的突破,是从沿海建立经济特区开始的。

兴办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四个经济特区,利用国外资金、技术、管理经验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的崭新试验,取得很大成功。

兴办经济特区后,又相继开放沿海十几个大城市,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闽东南地区、环渤海地区开辟经济开放区,批准海南建省并划定海南岛为经济特区。

之后,中央又决定开发开放浦东,开放沿江、沿边城市和全国各省省会及一些有条件的城市。

全国范围对外开放的格局基本形成。

江泽民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经济特区要争创新优势,更上一层楼,继续当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排头兵,继续争当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示范地区,继续充分发挥技术的窗口、管理的窗口、知识的窗口和对外政策的窗口的作用。

鼓励经济特区和上海浦东新区在制度创新和扩大开放等方面走在前列。

(2)我国对外开放战略的第二步是“走出去”。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对外开放新阶段的重大举措。

实行对外开放,既要向外国开放我们的市场,同时又要开拓国外市场,只进不出或只出不进,都不是完全的开放。

加入世贸组织,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面对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快,从我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的需要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标志着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加人世贸组织,有利于扩大对外开放,为我国赢得更好的国际环境,有利于促进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增强我国经济发展活力和国际竞争力,总体上符合我国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国务院•【公布日期】2015.05.05•【文号】•【施行日期】2015.05.05•【效力等级】党内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经济体制改革正文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若干意见(2015年5月5日)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

当前,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进一步发展,国际政治经济环境深刻变化,创新引领发展的趋势更加明显。

我国改革开放正站在新的起点上,经济结构深度调整,各项改革全面推进,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

面对新形势新挑战新任务,要统筹开放型经济顶层设计,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进一步破除体制机制障碍,使对内对外开放相互促进,引进来与走出去更好结合,以对外开放的主动赢得经济发展和国际竞争的主动,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建设开放型经济强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基础。

一、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总体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坚持改革开放和法治保障并重,坚持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坚持与世界融合和保持中国特色相统一,坚持统筹国内发展和参与全球治理相互促进,坚持把握开放主动权和维护国家安全。

主动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并与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和国家外交战略紧密衔接,科学布局,选准突破口和切入点,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把握好开放节奏和秩序,扬长避短、因势利导、有所作为、防范风险、维护安全,积极探索对外经济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新体制。

总体目标是,加快培育国际合作和竞争新优势,更加积极地促进内需和外需平衡、进口和出口平衡、引进外资和对外投资平衡,逐步实现国际收支基本平衡,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实现开放型经济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扩大开放中树立正确义利观,切实维护国家利益,保障国家安全,推动我国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构建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

26.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2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一、考点精析(一)积极参与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1.对外开放的新阶段(1)世界贸易组织(WTO)(2)世界银行(3)国际货币基金组织2.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1)我国已经形成的对外开放格局: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2)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完善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

(3)加快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推动开放朝着优化结构、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转变,着力培育开放型经济发展新优势。

形成以技术、品牌、质量、服务为核心的出口竞争优势,促进加工贸易转型升级,发展服务贸易。

提高利用外资综合优势和总体效益,推动引资、引技、引智有机结合。

(4)实施“走出去”战略。

通过到境外投资办厂、对外承包工程与劳务输出等各种形式,与其他国家进行经济技术合作。

(5)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原则(6)我们要有规则意识和利用世贸组织规则的本领,要有经济安全的防范意识,有应对别国反倾销和反别国倾销的策略。

1.从“走出去”战略实施的意义看,积极实施“走出去”的战略(B)①是解决我国资源短缺的根本性措施②是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具体表现③可以充分利用国际资源来发展自己④可以节约社会劳动,迅速提高我国企业的经济效益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2.下表为“十一五”期间某省对外经济发展情况(C )以上信息,该省要进一步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应该①扩大开放领域,提高开放质量②转变外贸出口方式,优化出口产品结构③进一步优化利用外资结构,提高利用外资水平④创新对外投资和合作方式,积极开展国际化经营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3. 我国号称“世界工厂”,许多产品产量居世界前列,甚至第一。

但我国不是生产强国,许多关键核心技术控制在外国公司手中,我国相当数量企业被迫为外国公司打工,只能挣小钱。

这要求我国( B )①加快国家创新体系建设,增强自主创新能力②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大量买进国外先进技术③注重知识产权保护,鼓励创新④推行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⑤不与外国公司合作,以免受到剥削A.①②③④⑤ 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加快“走出去”步伐推动云南开放型经济发展
任佳;刘诗祥;李丽
【期刊名称】《云南社会科学》
【年(卷),期】2013(000)002
【摘要】近年来,在国家大力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背景下,云南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贯彻国家战略并鼓励和支持企业“走出去”,实现了跨越发展.但仍存在经济开放度总体水平较低,产品出口仍以资源性产品为主,不同区域经济开放度差,海外投资力度较弱,协同“走出去”的行动很少,不了解对象国法律、政策、文化等问题,需要大力开发周边市场,提升外向型企业出口竞争力,以产业合作推动外向型企业发展,同时要不断优化开放型经济发展环境,转变对外经济发展方式,培育可持续的“走出去”模式,更多地开展与民生相关的基础设施建设.
【总页数】5页(P5-9)
【作者】任佳;刘诗祥;李丽
【作者单位】云南省社会科学院,云南昆明650034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F127.74
【相关文献】
1.加快云南企业"走出去"步伐 [J], 赵颖新
2.实施"走出去"开放战略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 [J], 刘芳
3.推动产能过剩行业加快“走出去”的步伐 [J], ;
4.以"桥头堡"建设为契机加快云南林业"走出去"步伐 [J], 李小双;朱丽艳;李百航;唐芳林
5.错位发展承接转移加快江西开放型经济发展步伐 [J], 周国兰;黄淑华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如何推动我国经济持续健康发展?(1)要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

深化改革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关键。

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必须更加尊重市场规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

要毫不动摇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推行公有制多种实现形式,推动国有资本更多投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

毫不动摇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保证各种所有制经济依法平等使用生产要素、公平参与市场竞争、同等受到法律保护。

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快改革财税体制,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完善金融监管,推进金融创新,维护金融稳定。

(2)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以全球视野谋划和推动创新,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更加注重协同创新。

(3)进行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要根据我国经济发展的状况,考虑世界科学技术加快发展和国际经济结构加速重组的趋势。

以市场为导向,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形成以高新技术产业为先导、基础产业和制造业为支撑、服务业全面发展的产业格局。

优先发展信息产业,积极发展对经济增长有突破性重大带动作用的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和扶持新的经济增长点,是调整和优化结构的重要方面和必然选择。

(4)要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

解决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是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城乡发展一体化是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

要加大统筹城乡发展力度,促进城乡共同繁荣。

加大强农惠农富农政策力度,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

深入推进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

着力促进农民增收,保持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

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构建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社会化相结合的新型农业经营体系。

浅谈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浅谈实施“引进来”“走出去”相结合的开放战略
齐 芳
摘 要 新 中国成立以来 中国对 外开放经历 了曲折 的发展过程 , 十一届 三中全会之 前, 中国从 努力开放逐 步走 向封 闭, 对外开放是在低层次上进行 。十一届三中全会之后 , 中国的对外开放 实现 了从封 闭到开放的历史性转折, 并不 断深化 和扩大 , 中国的综合 国力与国际经济地位不断提高。 关键词 对外开放 实践 对外开放是中国共产党 的基本路线 , 是中国的基本 国策。 建 济关系两套本领 。 国以后 , 中国的对外开放经历了曲折 的发展过程。 回顾我 国对外 18 9 7年 l O月 , 中共十三大召开。大会的中心任务是加快 和 开放的历 程 , 可以十一届 三中全会为界 , 为两个 阶段 。这两个 深化改革 。关于对外开放工作 , 分 十三大指出 ,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 阶段 , 无论从规模上 , 还是从方式上 , 甚至开放 的性质 与前途方 开放 的广度和深度 , 不断发展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必须以 面, 都有较大的变化 。 这两个不同阶段 的实践给我们留下 了丰富 更加勇敢的姿 态进人世界经济舞 台,正确选择进出 口战略和利 的历史经验与启示。 用外资战略 ,进一步扩展 同世界各 国包括发达 国家和发展 中国 家的经济技术合作与贸易交流 , 坚持有 步骤地改革外贸体制 ; 必 须继续巩固和发展 已初 步形成 的 “ 经济特 区—沿海开放城市一 沿 海 经 济 开放 区一 内地 ” 样 一 个 逐 步推 进 的开 放 格局 。 这 对外开放既是 国家 经济工作 的重要组成部分 ,又是 国家外 交工作 , 处理 国际关系问题的一个重要方 面。因此 , 对外开放的 方针、 政策不能不受 到国际环境及 国家对外政策 的影响 , 因此 , 对外开放政策与外交政策具有一致性 。 总起来看 , 从新 中国成立 19 年春天 , 92 邓小平视察南方并发表重要谈话 。1 , 0月 中共 后至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 中全会前 的一段时期 内,中国一直处 十 四大召开 , 制定 了“ 加快改革开放和现代化 建设步伐 , 夺取有 于复杂的 国际关 系中,这就使得这一时期的x # 开放呈 现出复  ̄l - 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事业 的伟 大胜利 ”的纲领 。 十 四大报告指 杂 的特点。就发展过程看 , 经历 了由开放 到封 闭的逐步演进 ; 就 出, 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 , 更多更好地利用 国外资金 、 资源 、 技 开放的重点看 ,经历 了由对世界各主要国家开放到以苏东 国家 术和管理经验 。 对外开放的地域要扩大 , 形成多层次 、 多渠道 、 全 为重点开放。 方位 的格局 ; 利用外 资的领域要拓宽 ; 要积极开拓 国际市场 , 促 进对外 贸易多元化 , 发展外向型经济 。19 年 1 93 1月召开 的十四 届三 中全会 , 在通过 的《 中共 中央关 于建立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 制若 干问题的决定》 中又指出 : 坚定 不移地实行对 外开放政策 , 17 9 8年 1 , 2月 中国共 产党十一届三 中全会召开 , 对外开放 加快对外 开放步伐 , 充分 利用国际 国内两个 市场 、 两种 资源 , 优 工作开始发生历史性转 折 ,从此进入 了一个新 的发展时期 。2 0 化资源配置 ; 积极参与 国际竞争与国际经济合作 , 发挥中国经济 年间 , 从在沿海建立经济特 区到 向内陆渐进式开放 , 基本形成全 的比较优势 , 发展开放型经济 , 国内经济与国际经济实现互借 使 方位 、 多层次 、 有重点、 多渠道 、 宽领域 的对外开放格局 。开放领 互补 ; 照中国国情和 国际经济活动的一般准则 , 依 规范对外经济 域由初期 的一般加工业 和餐饮服 务业拓展 到基础工业 、基础设 活动 , 正确处理对外经济关 系 , 不断提高国际竞争能力。“ 决定” 施 和一 些 服 务 贸 易业 ,从 劳 动密 集 型 产 业 扩 展 到 资 金 密 集 型 和 要求认真总结经验 , 不断提高对外 开放程度 , 引导对外开放 向高 技术密集型产业。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 , 中小企业发展到 从 层次 、 宽领域 、 纵深化方向发展 。 中共 十五大进一步提出 , 要努力 大企业 、 大财 团和跨国公司。外商直 接投 资 、 借用外债等多种方 提高对外 开放水平 , 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 的基本国策。 要完善全 式被广泛采用 。 由此 中国迅速摆脱了原来封闭半封闭的状态 , 与 多层次 、 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 , 发展开放型经济 , 增强 国 世界经济的联系 日益密切 ,对外 贸易和经济技术交流与合 作的 方位 、 际竞 争力 , 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 这再一次表 迅速发展 , 国民经济注入了新 的巨大活力 , 给 使中国经济成为世 达出中国党和政府继续坚持对外开放的坚强决心。经过二 十余 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为世界经济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 成 中国的对外 开放 , 从一开始的“ ”到 19 年 以 点 , 92 十二大以后 , 中国在对外开放方面又一连迈出几大步。 9 3 年的艰辛努力 , 18 从对外 贸易 , 到引进 外资与技术 , 到 年 4月 , 中共 中央和国务 院决定对海南岛实行经济特区的政策 , 后 扩展为全 国范 围的开放 ; 以加速海南岛的开发。18 9 8年 4月建立海南省 , 并作为经济特 对外经济技术交流与合作都取得辉煌成 就。中国已成 为世界十 终于在 2 0 年 1 月 l 01 1 1日加入 WT 为融入全球经 O, 区。18 9 4年 4月 , 进一步开放北 自大连 、 天津 , 南至上海 、 州的 大 贸易国 , 广 l 4个沿海港 口城市 。这是扩大对外开放的一个重大步骤。18 济一体化打开 了大门。 94 在引进外资的实践 中 , 我们取得 了辉煌成就 , 出现 了一些 也 年l , O月 中国共产党召开了十二届 三中全会 , 通过了《 关于经济 较 外 一些行 体制改革的决定》 提 出要积极发展 多种经济形式 , 一步扩大 不可 忽视 的问题 , 突出的是 : 商投资结构不 尽合理 , , 进 对外 的和 国内的经济技术交 流,要充分利用 国内和 国外两种资 业存在低水平的重复建设 ;部分外资企业 源, 开拓 国内和 国外两个市场 , 学会组织 国内建设和发展对外经 违法违约 , 一些合资企业 的中方权益受损 ;

关于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

关于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

关于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的若干意见为深入实施开放提升战略,转变开放型经济发展方式,统筹运用国际高端资源要素,推进全市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拓展发展新空间,提升企业国际竞争能力,加快推动苏州从开放大市向开放强市转变,为全市“三区三城”建设和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做出新的贡献,现就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提出如下意见:一、充分认识实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意义(一)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循环的战略需要。

在全球化大背景下,贸易投资的自由化仍是主流趋势,国内外市场日趋一体化,国际竞争更加深化,贸易保护和资源争夺日益激烈。

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我市主动融入世界经济循环,抢抓发展新机遇,更好地从全球获取人才、资金、技术、市场、资源,拓展发展新空间,有效规避国际贸易壁垒,提升国际竞争力,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由之路。

(二)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拓展资源要素利用空间的现实需要。

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土地、劳动力短缺、环境容量有限等日益趋紧的要素瓶颈的硬约束。

实施“走出去”战略,在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开放型经济和进行产业布局,是突破当前苏州经济发展中面临的资源要素瓶颈束缚,统合利用全球资源,积聚竞争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现实途径和有效方式。

(三)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推动经济转型发展的迫切需要。

苏州经济的转型升级迫切需要加快将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出,腾出土地发展服务业、新兴产业和高端制造业;迫切需要通过对外投资和经济合作,借鉴和引入国外的先进经验,优化经济结构,提升产业层次,提高科技水平和竞争能力,提速苏州经济转型步伐。

(四)更加积极地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加快培育苏州本土跨国公司的客观需要。

“走出去”进行全球化布局是经济全球化对现代企业的客观要求,是跨国公司成长壮大的必然标志。

跨国公司的数量和质量是一个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表现,培育苏州本土的跨国经营企业群将决定未来苏州的竞争力。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的主要内容
一继续推进对外贸易增长
扩大对外贸易,有利于提升国内的产业结构,推进经济的现代化。

必须加快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优化对外贸易结构,从主要以出口为主转向进口和出口并重,实现最外贸易的基本平衡,创造新的比较优势和竞争优势,增强对外贸易的核心竞争力,实现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互接互补。

二深化“引进来”战略
大力引进国际先进技术、管理和人才,优化外资结构,放宽外资准入限制的范围,推进金融、文化、教育、医疗等服务领域的有序开放,统一内外资法律法规,保持外资政策稳定、透明、可预期,使之服务于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增长方式的转变。

三加快“走出去”战略
要更积极主动地参与经济全球化,更好和更多利用外国一切可以利用的市场和资源,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扩大国际市场空间。

为此,要创造有利条件促进国内企业和个人发挥自身优势到境外开展投资合作,加快同有关和国家和地区商签投资协定,完善领事保护体制,提供权益保障、投资促进、风险预警等更多服务,扩大投资合作空间。

四探索多层次的国际经济合作新方式
要坚持双边、多边、区域次区域开放合作,扩大同各国各地区利益汇合点,以周边为基础加快实施自由贸易区战略,最终建立面向全球的高标准自由贸易区网络。

要建立国际开发性金融机构,加快同周边国家和区域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推动形成全方位开放新格局。

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开放型经济规模

引进来、走出去,扩大开放型经济规模

要按照省委 、 省政府 “ 十二五 ” 期间全 力推进全省工业化建设的部署 ,科学制 定地质事业和地矿行业 “ 十二五”发展 规划 , 明确地质勘查的重点方向、规模 和布局安排 ,加快与中央项目的对接, 突出重要能源矿产煤 、铀、煤层气的勘
查 ,重点加强对铝 、磷 、金 、铅 、锰 、 重晶石等矿产的勘查。田
要把全省地质勘查工作与工业化建设的 需求结合起来 , 积极争取国家大调查项
目、地质勘查基金项 目和财政专项资金 项 目支持,抓好重点地质项 目、区域地 质调查、水文地质项 目等项 目,加 强公
“ 三位一体 ”地质矿产 资源 勘查开发
新 模式 ,发挥 各 自优势 ,进 一步提高
贵阳海关党组书记 、关长
积极争取 国家政 策和项 目支持 。
年 ,省地矿局先后启动了第一、二 、三 批共3 个煤、磷 、铝 、金、锰等矿种的 3 找矿突破项 目,捷报频 传,效果显著。 当前,要根据全省矿产资源秉赋和分布 特 点,大力实施优势矿种整装勘查,抓 好实施找矿突破项目,实现铝、锰、磷
等优势矿种的找矿突破 。 加 强对外合作力度 。要充 分利 用
服务全省经 才培 养 。加
大 深部找矿力度 ,开 辟 “ 第二找矿空 间” ,按照 “ 攻深找盲 、探边摸底”战
当前 ,我 省面临实施 第二轮 西部 大开发和即将进 ^ “ 十二五”规划的历 史机遇 ,省委 、省政府提 出了加 速发 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新要求。 面对新形势 、新任 务 ,我们必 须 紧密结合全省矿产 资源现状 ,结 合推 进 工业化建设的需求 ,切实加强地质 矿产资源勘查开 发工作 。
规l 、善于开 国际市场的高薪技术 出 贝 0 拓 当 责 1 1 下I2 代 州I 0 0 第o 2 年月 0 期

走出去的战略含义

走出去的战略含义

走出去的战略含义
“走出去”战略是党中央、国务院根据经济全球化新形势和国民经济发展的内在需要做出的重大决策,是发展开放型经济、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重大举措,是实现我国经济与社会长远发展、促进与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的有效途径。

“走出去”战略的形成和提出在分类当中,我们大概把他分为三个时期,逐步发展过来的。

第一个时期就是邓小平的对外开放思想孕育了“走出去”战略。

邓小平同志深刻总结了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经验教训,把对外开放提高到社会主义事业兴衰规律的高度,明确指出了对外开放是我国的长期国策,并科学阐述了对外开放的内涵,提出了对外开放的步骤和发展格局,开创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全新局面。

中文名: 走出去战略
外文名: The "Go globally" strategy
性质: 国家政策
类型: 战略
颁布会议: 党的十七大。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什么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什么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

我国实行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共建什么成为深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国际合从“扩大对外开放”到“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对外开放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不断推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列为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五个主要方面之一。

这既是对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成功经验的肯定,也强调了新形势下对外开放的新主题,表明中国为适应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变化,将以更主动姿态融入世界经济发展大潮。

把坚持独立自主同参与经济全球化结合起来,统筹好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开放促改革、以开放促发展,是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宝贵经验。

从1978年第一份来料加工协议在广东东莞虎门镇签订,1979年广东、福建两省率先实行特殊政策,对外开放;到1980年,设立深圳、珠海、汕头、厦门经济特区,继而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我国沿海地区对外开放由点到线、由线到面逐步展开。

以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和党的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我国对外开放进入了加快推进、纵深发展的新阶段。

1994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中首次提出发展开放型经济。

相对于较为单一的“扩大对外开放”,“发展开放型经济,与国际互接互补”成为新的时代要求。

此后对外开放全面推进,全方位的区域开放格局加快形成。

2001年12月11日,在经历了15年的漫长谈判历程之后,我国正式成为世界贸易组织新成员,这是我国扩大对外开放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艰难而漫长的谈判过程显示了我国走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道路、融入全球经济大潮的巨大勇气和坚定决心。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间,开放型经济迅猛发展,成为推动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强劲动力。

2011年,我国货物进出口总额36421亿美元,比2002年增长4.9倍,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二位,目前已成为世界货物贸易第一大出口国和第二大进口国。

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省外经事业大发展

坚定不移实施“走出去”战略促进我省外经事业大发展

之处 、 望批评指 出, 共分 两部份 讲 :
( ) 一 首先 汇 报“ 革 开 放 " O年 来 , 改 3 我省 外 经 事 业 的发 展 过 程和 取得 的成 绩 。
从 以下 四点看成绩 : 1 从 外 经 企业 发 展 速 度 看 成 绩 。 、
回顾我 省的外经企业 的发展 , 是从 17 年党 中央提 出走“ 98 改革 开放” 这一伟 大创举之路起 , 18 于 9 0年才 开始起 步 的。经过 8 O年代起 步期 ,O 代 的发展 9年 期 、1 2 世纪快速发展期三个 阶段 , 起步期我省 8 O年仅有一个 经 国务 院批 准有权 对外开展外经事业的跨 国公 司—— 中 国江 苏国际经 济技 术合作 公 司 ( 以下 简称 中江 国际公 司) 它是“ 改革开放” 的产 物 , 江苏外经事 业从 8 年代走 向世 界开 是 O 展 国际承包工程 、 劳务合作 、 境外 办企业 , 唯一对 外有经 营权 的跨 国公 司 。随着
“ 改革开放 " 的深入发展 , 9 年代 中后期全 省就拥有 3 家 有跨 国经营权 的公 到 O O
司 。到 2 世纪近 8年 , 2 0 年 5 1 到 08 月累计 , 省外经事业 已拥有 2 0 全 7 家跨 国有 经 营权 的公 司( 叫企业 )其 中对外承包工程公司 2 0 , 或 , 1 家 劳务 合作公 司 6 家 , O 20 1 家对外承包工程公 司中有 4 家公 司在美 国《 工程新 闻记 录 》 评选 为世界最大 2 5 国际承包商之一荣誉称号 , 2家 他们分别 为 中国江苏国际经济 技术合作公 司 , ( 已连续 1 年荣获此称号 )江 苏南通 三建集 团有 限公 司 , 3 , 南通 建工集 团股份有
限公 司和江苏建 设集 团公 司。

“走出去”发展战略简介

“走出去”发展战略简介

“走出去”发展战略简介(一)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目的在世纪交替的重要时刻,中央提出要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把“引进来”与“走出去”紧密地结合起来。

抓紧实施“走出去”的开放战略,既是我国进一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的内在要求,又是我国应对经济全球化挑战的必然选择,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必由之路,有计划、有步骤地“走出去”,不仅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而且也是关系我国改革全局的重大战略之举。

实施“走出去”战略,是实现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做法,在国际市场上配置资源,加强境外资源开发合作与综合利用,为我国获取重要资源提供相对稳定的来源,实现国民经济的长远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扩大出口、开拓国际市场的需要,抓住加入世贸组织的机遇,充分享受相应权利,实现权利和义务平衡,必须加快实施“走出去”战略,带动货物、技术和服务出口,提高国际市场占有率,在国际分工与合作中取得有利地位;实施“走出去”战略,是深化国际经济合作的需要;实施“走出去”战略,是积极主动参与经济全球化、顺应世界经济发展趋势的需要。

(二)“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要内容“走出去”战略的主要内容是:鼓励和支持有比较优势的各种所有制企业跨出国门开展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开展跨国经营,通过开展境外投资和对外承包工程劳务合作,带动商品和劳务出口,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进而推动整个国民经济跃上新台阶,形成一批有实力的跨国企业和著名品牌。

“走出去”是资本、技术、管理方法、原材料和市场资源在国际范围内的优化组合,是绝对优势和比较优势的综合发挥。

(三)北京市实施“走出去”发展战略的主要成就北京市20多年的对外经济合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

截至2002年底,北京市累计批准建立境外企业和机构359个,总投资额4.81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3.33亿美元,占投资总额的69.2%。

北京市的境外投资最初主要集中在餐饮、贸易、工程承包及咨询服务等方面,九十年代起,逐步向制造业和资源开发型等深层次发展,截止到2002年底,共计有贸易125家,餐饮36家,工程承包21家,技贸37家,生产性企业72家,其他68家。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35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35号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正文:---------------------------------------------------------------------------------------------------------------------------------------------------- 河北省人民政府印发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意见的通知(冀政〔2011〕35号2011年3月15日)各设区市人民政府,各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修订后的《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冀政〔2010〕2010年11月26日印发的《河北省人民政府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134号)同时废止。

关于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的意见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是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迫切要求,是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必然选择。

必须紧紧抓住京津冀一体化进程不断加快、环渤海地区快速崛起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方兴未艾等重大机遇,着力解决制约开放型经济发展的突出问题,努力实现开放型经济的跨越发展,为科学发展、富民强省提供强大动力。

现就扩大对外开放、加快开放型经济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总体要求和发展目标(一)总体要求。

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实施“一圈、一带、一区、一批”“四个一”战略重点为契机,广泛调动各级各有关部门、企业以及社会各界的积极性,坚定不移地实施互利共赢的全方位大开放战略,努力实现利用外资向促进产业升级转变,对外贸易向加快出口结构调整优化转变,“走出去”向提高国际化经营水平转变,开放型经济在提速增量的前提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加快构筑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全力推动全省经济加快发展和加速转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资源 ”的要 求 我国虽然号称 “ 地大物博 、资源丰富” 但 事实上相当一 ,
所谓 “ 出去”开放战略是指国家鼓励和支持在国际竞 走 争中有实力的我国优秀企业,有计划 、有步骤地到 国外投资 办 厂 , 实现 从 产 品 到 要素 、从 资 本到 技 术 全 面地 主 动 地 进 入 国际市场 ,主要是发展中国家市场,其 目的是寻求我 国与其 他 各 国共 同发 展 。在 世 界经 济 全球 化 和 我 国 已加 入 WT 的 O 今天,进一步扩大开放 ,特别是加快实施 “ 出去”开放战 走 略 显 得尤 为重 要 。
Vo. 14NO. 3
S p 2 0 e . 02
文 章编 号 : 6 17 8 2 0 )30 4 -2 17 - 1X(0 2 0 0 60
实 施 “ 出去 " 开放 战 略加 快 开 放 型 经 济 发展 走
刘 芳
( 定市委 党校 ,河北 保 定 0 10 ) 保 70 0
摘要 :在世界经 济全球化和我 国 已加入 WT 的今 天,加快实施 O “ 出去”开放战略显得尤 为重要 。实施 “ 走 走出去”开放战略 ,既 要 从 宏 观 上把 握 。也 要 从 微 观 上 努 力 。政 府 既 要 加 强 对 实 施 “ 出 走
环境,又要对跨 国经 营企业进 行科学管理和 引导。企 业 自身也要 熟 悉 、遵 循 和 利 用 国际 规 则 ;搞 好 市 场 调 研 ,规 避 市 场 风 险 :提 高 自 身人员素质 ,搞好人才 培训。 关键 词: “ 出去” 开放 战略;经济全球化 ;开放 型经济 走 中图分类号:F 0 2 文献标识码 :A
去 ”战 略 的总 体 规 划 和 政策 支 持 ,为 跨 务危机的泥潭之中。 目前我 国的开放水平与参与国际分 工 的程度 还 是 比较低 的 , 与我 国拥有 1 人 口的大 国 不相 这 2亿 称 。 因此 ,以往 传 统 的 、单 一 的进 出 口贸 易战 略 已不 能适 应
市场 的需求,市场 已经 由过去的卖方市场转变 为买方市场 。 要使经济增长保持一定的速度 , 克服市场需求所带来的约束, 就只有调整现存 的产业结构,推动产业升级 。解决这一结构 问题 的途径 之 一 就 是 “ 出 去” 走 ,发 展 我 国 的跨 国经 营 。 1 实施 “ . 4 走出 去 ”开 放 战 略 是充 分 利用 “ 个 市场 、两种 两
对 外 开放 的 需求 ,必 须 努 力 突破 单 纯 互通 有 无 ,调 节余 缺 的 经营 模 式 ,实 施 “ 出去 ” 战略 ,加快 开放 型经 济 发 展 。 走 1 实施 “ 出去 ”开 放 战 略 是我 国 结构 调 整 的 需要 . 3 走 在2 0多年 的 改革 开放 中 ,我 国生 产 力 水 平 得 到 飞速 发 展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 长,丰富的市场供应极大地满足 了
维普资讯
第 4卷第 3期
20 0 2年 9月
河 北 工 程 技 术 职 业 学 院 学 报
Ju nlf o r a b i g n e i g& Te hn l g c t n l H g o He e En i e r n c o o y Vo a i a o Co e e
2 实 施 “ 出去 ” 开放 战 略 的对策 走
改革 开放 以来,由于实力的原因 ,我国对外开放的重 点
放 在 了 “ 进来 ”上 ,但 境外 投 资也 有 一些 发 展 ,取 得 了一 引 定成绩,为当前和今后全面实施 “ 出去” 走 战略 奠定 了良好基 础 , 此 , 走 出 去”战 略不 仅 是 必 要的 ,而且 是切 实 可 行 的 。 因 “ 那 么 ,如何 实 施 “ 出去 ” 战略 呢 ? 走
充 自己的稀缺资源 ,以增强我 国经济发展的动力和后劲,促
11 实施 “ 出 去” 开 放 战略 是 参 与经 济 全球 化 的 要 求 . 走 进我 国国 民经 济 长 远发 展 。 1 实施 “ . 5 走出去”开放战略,是获得先进的科技知识和现
经济全球化是世界经济一体化发展在广度和深度上 日益 加强的表现 。其实质 就在于资源配置的全球化、市场竞争的 国际 化 。 这是 世 界 经 济发 展 的 必 然趋 势 。除 了传统 的 国际 贸 易继续增进各 国相互交换物质外,服 务贸易和直接投资则以 快于全球经济增长和 国际贸易增加的速度加深各 国经济的融 合 。在这个 资金 、技术 、人才及其他 资源的配置突破 国界 , 争夺世界市场和投资机会 的竞争愈来愈激烈的形势下 ,任何 国家都 不 能 置 身 其外 , 闭关 锁 国 。 开展 对 外 投 资 , 是所 有 开
部分重要资源人均 占有量却低 于世界平均水平 。随着工业化 的 发展 ,资 源短 缺 已成 为 我 国经 济 发 展 的重 要 制 约 因 素 。经 验证 明 ,开 展对 外 投 资 , 让 中 国企 业 走 出 去利 用 国外 资 源 是
1 实施 “ 出去 ” 开放 战 略是 新形 势 下发 展开 放 保 障 资源 供 应 的一 个 重 要 手 段 。因 此 ,中 国不 仅 要 向全 球 市 走 型 经 济 的必然 选择 场提供 自己丰富的资源,也要在全球市场上去取长补短 ,补
放 型经 济 发 展 的必 由之路 。“ 出 去”战 略 是融 入世 界经 济潮 走 流 、参 与 国际 经济 的重 要 徐 径 、 这 是更 高 层 次 的参 与 国际 经
代企业管理经验的重要手段
吸 引 外 国 来 华 投 资 ,通 常 只 能 引 进 标 准 化 的 成 熟 技 术 , 而不 能获 得 最 新技 术 ,这 是跨 国技 术 转 让政 策 所 决 定 的 。如 果在 发达 国 家投 资办 厂 ,则有 利 于 打 破技 术经 济 封 锁 , 取得 先进 技 术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