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

合集下载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10谈语言教案

10谈语言名校讲坛1.主题解说本文通过一些语言规范运用的例子,阐述了“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后规范化的口语”的观点,并指出书面语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告诫人们应当重视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重点突破作者在第3~5自然段中所举的事例有什么特点?提示:(1)第3、4段通过两个反面例子证明某些人写的文章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2)第5段通过对朱自清早年作品的做作和晚年作品的朴实的对比,论证“书面语言不能脱离口语”这一分论点。

(3)前两个例子是一般人的例子,后一个则是名人的例子,从而使论证更有普遍性,更充分有力。

3.结构图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谈规范化语分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言论点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4.拓展延伸王力关于语言的言论①泼妇骂街往往口若悬河,走江湖卖膏药的人,更能口若悬河,然而我们并不承认他们会说话。

②学外语没有什么秘诀,就是给予足够的时间,坚持下去。

多听,多说,多读,多写,多查字典。

赏析:作者从身边的小事说起,举例生动,如话家常,既说明了道理又令人容易接受。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汉字Zhēn()酌圩.堤() fèi()解一劳永逸.( )适得其fǎn()时髦.( ) 缭绕.( ) 不jiǎ()思索2.解释下列加点词的意思。

(1)于是总想造一些时髦的句子,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实际呢?弄巧成拙....,适得其反。

(2)报刊上使用的语言更要认真推敲,反复斟酌,不要以讹传讹....。

3.(柳州中考)下列句子中使用标点错误的一项是( )A.我喜欢徐志摩的浓艳绮丽、汪曾祺的恬淡纯净、秦牧的博识睿智……B.酒楼门口,不再有被囚于笼中的珍禽;集市摊头,不再有被高声叫卖的青蛙。

C.编织我童年美丽生活花环的,竟是一本让人看不上眼的石印本《千家诗》。

D.彭德怀边走边说:“少奇同志,快问问那个睡着的小同志,周团长去什么地方了”?4.(宁夏中考)将下面备选的①②③三句话分别还原到语段的A、B、C处,使上下文连贯。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 10《谈语言》教案 (新版)语文版

10《谈语言》请大家用“七月流火”造句,理解使用词语不能望文生义,否则会闹出笑语。

1.学习作者将中心论点自然地化于文中的论证方法和平易近人的谈话方式。

2.通过本文的学习,掌握口语和书面语的关系。

3.学会规范地使用语言。

1课时一、新课导入听故事找毛病。

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得不当?找出来。

二、自主学习(一)——预习与展示1生字注音时髦.(máo)圩.堤(wéi)斟酌..(zhēnzhuó)以讹.传讹(é)一劳永逸.(yì)弄巧成拙.(zhuō)2生词注解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事。

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

不假思索:不经过思考。

假,凭借,通过。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不以为然:不认为是对的。

约定俗成:指某种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是由人们经过长期实践而认定或形成的。

一劳永逸:辛苦一次,把事情办好,以后就不再费事了。

3作者名片王力(1900—1986),字了一。

著名语言学家、诗人,中国现代语言学奠基人之一。

主要著作有《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以及《中国语法纲要》等,共计40余种,论文近200篇,约1000万字。

三、自主学习(二)——合作与交流(一)整体感知请大家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第一部分(第1段):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第2~5段):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第三部分(第6~12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归纳文章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二)深层理解本文主要采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试概括所举的事例。

(1)第3段:一篇报道中的不准确的句子“故作姿态”;(2)第4段中对“七月流火”的误用;(3)朱自清晚年作品与早年作品的比较;(以上三例证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4)第6段:发言与记录的区别;(5)对“最好水平”的病因分析;(6)第9段:对“不以为然”意思的误解。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

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10课《谈语言》精品教案 (新版)语文版

《谈语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3、通过知道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谈语言”是一个论题式标题,题目交代了本文的议论对象——语言。

2、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读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

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语文版八年级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语文第十课《谈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熟悉文本,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2.指导学生学习讨论文章的基本结构,学习如何提出问题,如何引出论点;
3.学习和练习运用本文学到的一些新词;
4培养学生写作锤炼语言的好习惯
二、重点难点:区分分论点和中心论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

三、课前预习布置:
1.熟读课文,自学字词并积累;
2.以《基训》为初学案,做好全部题目,难题放教学时提出;
3.按议论文三要素,各组新授前将观点展示在小黑板。

四、教学过程(导学案)
(一)导入设计
1.从我们平时写作文语句不通,有很多病句谈起,再谈到怎样解决这个问题。

2.板书“语言”二字,问:写作文该如何使用语言呢?
3.加上“谈”字,明示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题。

(二)检查与检测
1.检查各学习小组预习情况(基训题、展示题、课文圈点)
2.检测预习效果(听写、指名读)
(三)点评质疑
1.评价与激发讨论各组展示题的答案
2.提出新问题,让学生独学
(1)这篇议论文是怎样的结构形式?
(2)本文的中心论点是怎样提出来的?
(3)作者是怎样论述这个观点的?
(四)交流讨论
1.首先各组交流思考学习的结果
2.组内根据不同意见展开讨论
3.组内帮扶困难迷惘者
4.各组选派专人发表学习成果
(五)评价讲述
1.教师评价各组学习的成果
2根据学生的思考不足作必要的讲述
3.给各组打好评价分并作说明。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文章中关于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论述。

学会欣赏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的能力。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分析,探讨不同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尊重,增强民族自豪感。

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语言的态度,提高语言素养。

培养学生相互倾听和理解的意识,促进人际交流。

二、教学重点:1. 理解文章中关于语言的多样性和丰富性的论述。

2. 学会欣赏不同语言的表达方式和特点。

3. 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抽象概念和深层次含义。

2. 运用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谈语言》2. 参考资料:相关语言多样性和丰富性的案例和事例3. 教学工具:黑板、多媒体设备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思考语言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提问学生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课文阅读与理解:分配课文阅读任务,让学生自主阅读。

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短语。

讲解课文中的难点和深层次含义。

3. 讨论与交流: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课文的理解和感悟。

引导学生通过举例和分析,探讨不同语言的特点和魅力。

4. 表达与展示:邀请学生进行口头表达或写作展示,展示个人观点和思考。

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提高学生的自信心。

引导学生反思对语言的认识和理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动力。

六、教学延伸:1. 项目活动:组织学生进行一个关于语言多样性的项目活动,如制作语言特色展示板、编写语言多样性短剧等。

2. 语言实践: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多接触和使用不同的语言,如学习一门外语、与不同语言背景的人交流等。

七、作业布置:2. 完成课后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3. 选择一种语言,进行简单的表达和交流实践。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八年级上册《谈语言》教案一、教学设想1、教学理念: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关注学生的自学能力的培养,教会学生阅读和写作议论文。

2、教学方法:本课定位为“自读课”,采用让学生“边自读边说”的形式,引领学生“走入”文本、“走出”文本,形成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二、学习目标认知目标:1、进一步了解议论文的特点,学习阅读议论文和写作议论文的方法。

2、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3、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能力目标:1、通过让学生找课文中的语句,培养和提高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和概括文意的能力。

2、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目标: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三、学习重点、难点1、重点: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及其使用的论证方法。

2、难点:本文的论点是什么?四、教学时数1课时五、教学流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投影一则小故事:一天夜里,一位书呆子在睡觉时被蝎子蜇了,便大喊:“贤妻,速燃银烛,尔夫为毒虫所袭!”连说几遍,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

他接着说:“身如琵琶,尾似钢锥,叫声贤妻,打着个亮子,看是个什么东西。

”他的妻子还是听不明白,书呆子实在忍不住了,一急之下,顺口吼道:“老婆,快点灯,我让蝎子给咬了!”这回他的妻子才有反应。

然后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明确答案: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入课题并板书。

此环节设计目的是:激活课堂气氛,引起学生阅读本文的兴趣。

因为这是一篇议论文,相对记叙文、小说、童话来说,显得枯燥些。

(二)复习议论文知识议论文――又称论说文,是以议论为主要表达方式的,运用逻辑思维评事论理的文章体裁。

议论文的三要素:论点、论据、论证方法论点:作者要表达的思想观点(只有一个中心论点)论据:提出论点的理由或根据(两种:道理论据和事实论据)。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 10 谈语言教案 语文版-语文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语文教案
说明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规X化。
举例论证、对比论证。(用朱自清早年和晚年的作品作对比,说明口语化、大众化的好处。)
9.小结:本文写作特色
⑴章法严谨,观点鲜明,脉络清楚;
⑵语言大雅似俗,风格朴素。


分论点 中心论点 论证方法
1.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举例论证
书面语应当是经过加工的口语
2.书面语应当规X化。对比论证
教学反思
第三部分(6~7)书面语应当是规X的。
第8、9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X。
第10段:既要规X,又要大众化。
第11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X化。
第12段:规X的标准是发展的。
4.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什么话题?
——如何处理口语与书面语的关系。
5.你能找出课文中表明作者观点的原句吗?
6.作者没有明确说出中心论点,他是怎样逐步提出自己的主X的?
提问:为什么书呆子的老婆起初听不懂他的话,后来却又听懂了呢?
检查预习
弄巧成拙(zhuō)
圩堤(wéi)
以讹传讹(é)
娓娓动听(wěi)
斟酌(zhēn zhuó)
讨论
起初他用的是文绉绉的书面语,迂腐可笑,令人费解;后来用口语,直截了当,自然容易理解。
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3.默读课文,用简练的语言来
概括各段的大意。
提示:什么是关键句
1.能表明作者观点的
2.能给我们以启迪的
3.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作用的
4.文中的中心句
段意:
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代替口语。
第2段:文章脱离口语,就不能准确、鲜明、生动。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课《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 第3单元 第课《谈语言》教学案 语文版

2021年八年级语文上册第3单元第10课《谈语言》教学案语文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概括本文的论点,通过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3.学习本文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逐层深入、剖析论点的方法。

【学习重难点】1.概括本文的论点,通过指导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2.学习本文巧妙运用多种修辞手法和逐层深入、剖析论点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我们生活中每天要说很多话,可能是太平常了,大家反而不会注意其中的规范和修饰。

我们平时常用的口语大多有它相对应的书面语,大家能不能举几个例子?(父亲——爸爸)那么,你们有没有想过书上的语言和我们平时说的口语究竟有什么关系?今天我们就在语言学家王力先生的带领下,对这个问题进行一番探讨。

二、自主预习1.朗读课文,读准下面加点字的字音。

时髦.(máo)弄巧成拙.(zhuō)适得.其反(dé)推敲.(qiāo) 约定俗.成(sú) 不假.思考(jiǎ)圩.堤(wéi) 以讹.传讹(é) 一劳永逸.(yì)2.理解词义。

推敲:比喻斟酌字句,反复琢磨。

弄巧成拙:想耍巧妙的手段,结果反而坏了事。

适得其反:恰恰得到与预期相反的结果。

头头是道:形容说话很有条理。

不假思考:不经过思考。

以讹传讹:把本来就不正确的话又错误地传出去,结果越传越错。

约定俗成:指事物的名称或社会习惯往往是由人民群众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确定或形成的。

3.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通读全文,概括文章重点谈论的话题。

明确:本文主要谈论的是书面语的使用问题。

(2)读1-5自然段,说说作者对如何使用书面语有什么看法。

明确:作者对使用书面语的看法: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三、合作探究(一)整体感知本文采用了什么结构方式?试给课文列一个结构提纲。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谈语言》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2)能够把握文章的主题和结构,分析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实例,阐述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讨论和写作等方式,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培养学生运用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想的能力。

(3)引导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敬畏之心,增强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2)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和理解他人的观点,提高人际沟通技巧。

二、教学重点:1. 理解并背诵《谈语言》一文中的重点句子。

2. 分析文章的主题和结构,把握作者的观点和论述方式。

3. 运用课文中的实例,阐述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次含义和作者的论述逻辑。

2. 运用课文中的实例,进行语言表达和逻辑推理。

3. 将课文中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谈语言》2. 相关资料:关于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的文章或视频。

3. 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复习语言的定义和功能。

(2)提问:你们对语言有什么样的认识和体会?2.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谈语言》的内容,重点解析文章中的重点句子和观点。

(2)分析文章的结构,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论述方式和逻辑。

(3)举例说明语言的重要性和运用技巧,让学生通过实例来理解和运用。

3. 课堂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重点句子和观点,分享自己的理解和体会。

(2)全班讨论:选取几组代表进行汇报,让全班同学一起交流和探讨。

4. 课堂练习:(1)让学生运用课文中的理论知识,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段关于语言重要性的小作文。

(2)让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不同场景下的语言运用,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人际沟通技巧。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

第10课《谈语言》教案(语文版初二上) (3)doc初中语文 (1)一、学习目标1、明白得文章内容,能概括出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2、观赏本文平实易动的语言。

3、学习本文道理论证和事理论证相结合的方法。

二、学习重点分析概括本文的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三、学习难点品味本文大雅似俗的语言风格。

四、学习方法学生默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

通过讨论,合作探究,归纳本文的中心论点,把握本文所采纳的论证方法。

朗读课文,感受课文的语言特色。

五、课时安排一课时学习步骤一、创设情形,导入新课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友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欢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

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如何样看待那个咨询题的。

二、自渎感知,整体把握1、抽生简介作者2、自渎课文,扫清字词障碍三、这是一篇相当于学术讲座的谈话文,请大伙儿默读课文,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结构和大意。

[点拨]:第一部分〔1〕把握好语言那个工具的重要性。

第二部分〔2—5〕要注意语言的口语化。

第一层〔2〕有的文章脱离口语的缘故及后果。

第二层〔3-5〕举三个例子加以论证。

第三部分〔6-12〕要注意语言的规范化。

第一层〔6〕口语要通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第二层〔7-9〕报刊语言更应准确化,规范化。

第三层〔10-11〕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第四层〔12〕语言规范化的标准不是固定不变的。

四、合作交流,解读探究1、找出文章列举的语言使用不当的例子学生活动:请两位同学上黑板分不板书文中所举语言使用不当的例1、例2和例3、例4。

〔分两边写〕[点拨:]左边:他冒着刺骨的寒风,迈着冻僵的双脚跳入了沸腾的大海。

他冒着七月流火在堤上东奔西走。

右边:最好水平。

不以为然。

学生活动2:把学生分成甲乙两大组,分不讨论两级例句各自显现了什么毛病,尽可能用课文中的语句来回答。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

八年级语文上册《谈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关于语言的观点和看法。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2)通过小组讨论,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3)通过写作实践,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语言的热爱和尊重。

(3)培养学生积极学习语文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3)了解作者关于语言的观点和看法。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生僻字词的理解和运用。

(2)对作者观点的深入理解和阐述。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向学生介绍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和要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让学生结合课文注释,自主学习生僻字词。

3. 课堂讲解:(1)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

(2)讲解作者关于语言的观点和看法。

4. 小组讨论:(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和感悟。

(2)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共同探讨解决。

5. 写作实践:(2)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所学知识。

2. 完成课后练习题,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教师应认真反思教学效果,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调整教学策略,以提高教学效果。

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及时发现和纠正不良学习习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发言积极性和对问题的思考深度,评价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合作精神。

2. 课后作业评价:对学生的课后作业进行认真批改,关注学生的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给出具体、中肯的评价和建议。

3. 单元测试评价:在单元学习结束后,组织测试,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全面评估,分析学生的掌握情况,为下一步教学提供依据。

《谈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谈语言》 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

《谈语言》教案教学设计(语文版八年级上册)导入新课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使用不当?找出来。

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一般用来形容情人之间的思念,此处不当。

日新月异用来形容世界变化,不可形容成绩。

永垂不朽只能形容已经牺牲的人!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停顿)今天,我们就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板书课题)二、简要介绍作者。

资料如下:王力先生是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念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

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三、初读课文听课文录音讲解生字内容研读教师:我们先来看看这篇文章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组织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归纳文章的中心论点,对学生有可能提出的说法逐一进行辩驳。

)学生:“既要考虑规范化,又要考虑大众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谈语言》教学目标:1、理清文章的结构,掌握文章的内容;了解语言学家所谈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

2、体味文章清晰的脉络、明确的论点几到位的论证;教育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

3、通过知道学生列出文章的结构提纲,培养和提高学生概括文章的能力。

4、领会本文所谈的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目标2.教学难点:目标3.教学方法:朗读、研讨。

课型:新授课。

课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听故事找毛病:小红给在外地工作的妈妈写信:“亲爱的妈妈,好久不见了,真是‘一日不见如隔三秋’啊!现在我的成绩是日新月异,老师对我的关怀是无所不至。

……祝你健康快乐,永垂不朽!”你觉得哪些词语用的不当找出来?那么,我们该如何正确地使用语言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语言学家王力先生是怎样看待这个问题的。

二、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谈语言”是一个论题式标题,题目交代了本文的议论对象——语言。

2、王力(1900-1986),广西博白县歧山村人,早年家境贫寒,十四岁的时候,仅读完初小的王力就失学了。

此后十年,他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刻苦自学,为他今后在学术界的纵横驰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凭着自学打下的基础,王力二十六岁考入清华研究院,师从梁启超、陈寅恪、王国维、赵元任四位学术大师。

二十七岁自费留学法国攻读语言学,1931年获得巴黎大学文学博士学位,1933年回国,从此开始致力于中国现代汉语语言学科大厦的构建工作。

从那时起直到1986年去世的五十多年间,无论是在烽火连天的抗战年代里还是在人妖颠倒的“十年浩劫”中,无论条件怎样艰苦、环境怎样险恶,先生的学术研究从未停止过。

1954年,王力教授从广州中山大学奉调北京大学。

他先后写作了《汉语史稿》、《中国语言史》、《同源字典》、《诗词格律》、《诗律余论》、《中国现代语法》、《中国语法理论》、《汉语音韵学》等大量著作和论文。

五十多年来,他以渊博的学问,过人的才识,拓荒者的气魄和坚忍不拔的精神,在语言学领域里辛勤耕耘,获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他自己也成为我国20世纪最卓越的语言学家之一,当之无愧的一代学术大师。

3、本文是一篇谈话录,是作者接受《新闻与成才》杂志记者采访时的谈话记录,后收入山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王力文集》。

4、学习生字:时髦.(máo)弄巧成拙.(zhuō)圩.堤(wéi)娓.(wěi)斟酌..(zhēn zhu ó)以讹传讹.(é)装饰.(shì)勉强..(miǎn qiǎng)违.背(wéi)5、理解生词。

6、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

三、默读课文,理清条理:文章共12个自然段,阐述的是“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的中心论点。

课文没有直接提出中心论点,而是化解为两个分论点问,课文脉络清晰,可分成三个部分。

全文的结构提纲如下:第一部分:(1)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第二部分:(2-5)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①、第2自然段,某些人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②、第3、4自然段,例证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③、第5自然段,朱自清的文章做作的不好,朴实的好。

第三部分:(6-12)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①、第6、7自然段,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②、第8、9自然段,例证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③、第10自然段,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

④、第11自然段,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⑤、第12自然段,规范的标准是发展的。

四、教师小结:本文通过一些语言规范运用的例子,阐述了“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的观点,并指出书面语的规范化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

“约定俗成”不见得就是准确的、全面的。

人们常说的“耳听为虚,眼见为实”就是约定俗成的,但有些时候它就不正确,如观看魔术表演。

因此,遇上问题应开动自己的大脑,运用智慧去辨别真伪。

五、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一。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议论文有三要素,即论点、论据、论证。

阅读议论文必须把握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

此外,还要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语言。

一篇议论文,无论是立论、驳论或者立论驳论相结合,都有明确的论点。

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是议论文的灵魂。

只有准确地把握文章的论点,才能了解文章中提出的见解和所要解决的问题。

议论文一般只有一个中心论点,有的议论文还围绕中心论点提出几个分论点。

区别中心论点和分论点并不难。

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只要研究这些论点的关系,就能看出哪是从,哪是纲,哪是目。

怎样从文章中找到中心论点呢?论点应该是明确的判断,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在形式上应该是完整的句子,有些文章,标题就是中心论点。

有些文章开头就提出论点,有些文章的中心论点出现在篇末,有些文章则是在论述过程中提出中心论点,也有些文章对论点的表述不很集中,这就要用明确的语句把它概括出来。

事实和道理是论据的两种基本形式,道理论据往往由于它与论证过程联系得十分紧密而不容易辨认。

阅读议论文还要把握论证。

议论文中的论点和论据是通过谁组织起来的。

论证是运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和方法,是论点和论据之间的逻辑关系纽带。

论点是解决“用来证明什么”,论据是解决“用什么来证明”,论证是解决“怎样证明”。

论证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举例论证、列举确凿、充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道理论证,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

在驳论中,还往往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先假设对方的论点是正确的,然后引申,引出荒谬的结论,从而推倒对方论点的“归谬法”。

以上几种论证和批驳方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

了解一些论证方法,可以提高阅读议论文的能力。

在把握议论文论点、论据、论证的同时,还要注意文章是怎么把这些要素组合在一起的,这就是要理解文章的结构。

一般说来,议论文最基本的结构是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

可以分为两大类:一是逐层深入的论述结构,叫“纵式”:一是并列展开的论述结构,叫“横式”。

其他各种各样结构是从这两种结构中派生的。

例如,以“横式”为主的,有“总论——分论——总论”式,先提出论点,而后从几个方面阐述,最后总结归纳;有“总论——分论”式,先提出论点,然后从几个方面论证;有“分论——总论”式,对所要论述的问题分几方面剖析,然后综合归纳出结论。

又如,“纵式”的变种“起承转合”式。

开头破题,引出论述的问题;接着承接开头不,阐述所论述的问题;“转”是从各个角度证明论点;最后归纳,就是“合”。

分析议论文的结构,先要弄明白各段落层次间的内在联系,还要注意文章中起着承上启下作用的过渡段、过渡句以及过渡词语。

把握议论文的语言,要注意理解富有概括力的关键词语。

议论文的语言往往概括性强,利用比较抽象的词语表现丰富的内容。

阅读议论文,就要抓住这些关键句子中的关键性词语,反复琢磨。

好的议论文,不仅能以理服人,而且能以情动人,具有强烈的感情色彩。

其中的语言饱含感情,掷地有声。

仔细体味这样的语言,作者的见解、主张就会深深的留在我们的脑中。

二、细读品味:1、第一部分:在这一段中,作者没有直接提出论点或是分论点,而先是从语言的功能方面来谈语言的工具性。

然后说到了本文针对的对象:爱好写作的人。

进而运用了类比的方法告诉我们:爱好写作的人应当爱语言,掌握好语言。

作者选取的类比的对象更进一步说明了语言的工具性:斧锯是木匠的工具,颜料是画家的工具,武器是战士的工具,同样,语言是写作的工具。

2、第二部分:这一部分作者也没有直接提出分论点,而是先提出“许多人”写文章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两个“从……到”是对“许多人”的进一步举证,由这样做的人范围之广来说明问题的普遍性。

最后一句“文章脱离了口语,就不可能准确、鲜明、生动”,通过指出“文章脱离口语”的不好结果来批评反面现象,提出分论点:书面语言不能脱离口语。

第3、4两个自然段通过两个反面的例子证明某些人的华而不实,弄巧成拙。

第5段通过对朱自清早年作品做作的不好和晚年作品朴实的好相对比,论证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

3、第三部分:作者在第6、7自然段由口语与书面语的区别谈到自己的主张——口语要经过加工才能上升为书面语。

进而强调书面语是应该规范化的。

第8、9两个段落举了两个例证,证明某些用语的不规范。

两个事例一个是违背事理,一个是望文生义,但共同的结果是造成语言的混乱。

第10自然段谈了“既要规范,又要大众化”,作者的论述准确又全面。

第11自然段提出不应以“约定俗成”反对规范化。

最后一段提出“语言应该是发展的,规范了标准也会发展”,这说明作者议论的科学性和发展的观点。

三、品味语言:1、“我们既然爱好写作……战士爱武器那样爱我们赖以进行工作的工具。

”——比喻句,生动形象地论述了掌握好语言的重要性。

2、“许多写文章的人……东拐西缠多绕一些弯子。

”——排比,突出某些人写文章过于修饰的情状。

双引号在此表示强调和有特定的含义。

3、“这是什么原因呢?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话怎么说,文章就怎么写。

”——设问,强调写作不能脱离口语,话怎么说就怎么写。

四、写作特色:1、大雅似俗的风格。

因为本文是一个谈话记录,表面上看信马由缰,想到哪说到哪,然而所说的内容却是一个语言学家深思熟虑的关于语言运用的基本原则,而且脉络清晰。

2、平实易懂的语言。

因为是谈话,所以本文的语言与一般的议论文相比,多用短句,多用单句,句子结构也比较简单。

文中所举的例证都是报刊上的报道或是著名散文家的例证,离我们的生活很近,也都很有说服力,平实易懂。

五、教师小结: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向人民群众学习语言。

人民群众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生动精彩的口语。

他们的喜怒哀乐往往用精彩的口语表达出来,因此同学们在家庭生活中就应多向父母、兄弟姐妹学习精彩的口语。

六、布置作业:研讨与练习二。

七、板书设计:10、谈语言中心论点:书面语应当是口语的规范化。

分论点:书面语不能脱离口语;书面语应当是规范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