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40则寓言故事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 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此可谓善鬻椟矣,未可谓善鬻珠也。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成为寓言不仅因为它的寓言,更是因为它带给我们的魅力。
下面是为大家准备的文言寓言故事及寓意,希望大家喜欢!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篇二:揠苗助长原文:宋人有闵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寓言小故事文言文与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文言寓言故事]文言寓言
[文言寓言故事]文言寓言文言寓言篇1:文言文寓言故事塞翁失马近塞上之人,有善术者,马无敌亡而入胡。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数月,其马将胡骏马而归。
人皆贺之,其父曰:“此何遽不能为祸乎?”家富良马,其子好骑,堕而折其髀。
人皆吊之,其父曰:“此何遽不为福乎?”居一年,胡人大入塞,丁壮者引弦而战。
近塞之人,死者十九。
此独以跛之故,父子相保。
靠近边塞居住的人中,有位擅长推测吉凶掌握术数的人。
一次,他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
人们都为此来宽慰他。
那老人却说:“这怎么就不会是一种福气呢?”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人的良马回来了。
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怎么就不能是一种灾祸呢?”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大腿。
人们都前来慰问他。
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能变为一件福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健壮男子都拿起武器去作战。
边塞附近的人,死亡的占了十分之九。
这个人惟独因为腿瘸的缘故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掩耳盗铃“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
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矣。
”范氏灭亡了,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
想要背着它逃跑,但是,这口钟太大了,背不动;于是用槌子把钟砸碎,刚一砸,钟文言寓言篇2:《骂鸭》阅读答案《骂鸭》是清·蒲松龄短篇小说,收录在《聊斋志异》,也做偷鸭求骂。
是一篇寓言文言文小说。
《骂鸭》原文邑西白家庄居民某,盗邻鸭烹之。
至夜,觉肤痒。
天明视之,茸生鸭毛,触之则痛.大惧,无术可医。
夜梦一人告之日:“汝病乃天罚。
须得失者骂,毛乃可落,”而邻翁素雅量,生平失物,未尝征于声色。
某诡告翁曰:“鸭乃某甲所盗。
彼甚畏骂焉,骂之亦可警将来。
”翁笑日:“谁有闲气骂恶人。
”卒不骂。
某益窘,因实告邻翁。
翁乃骂,其病良已。
异史氏曰:“甚矣,攘者之可惧也:一攘而鸭毛生!甚矣,骂音之宜戒也:一骂而盗罪减!然为善有术,彼邻翁者,是以骂行其慈者也。
三年级寓言类小古文阅读
三年级寓言类小古文阅读
1.《狐假虎威》:讲述了一只狐狸借着老虎的威风吓唬其他野兽的
故事,讽刺了那些仗着别人威势招摇撞骗的人。
2.《守株待兔》:讲述了一个农民偶然捡到一只撞死在树桩上的兔
子后,便每天守在树桩旁等待再次捡到兔子的故事,告诫人们不要心存侥幸,要靠自己的努力去获得成功。
3.《刻舟求剑》:讲述了一个人在船上刻下记号,以为可以通过记
号找到掉落水中的剑的故事,讽刺了那些死守教条、不知变通的人。
4.《自相矛盾》:讲述了一个人既卖矛又卖盾,声称自己的矛和盾
都是最好的,结果当别人问他用他的矛戳他的盾会怎么样时,他无法回答的故事,告诫人们说话做事要实事求是,不要前后矛盾。
这些寓言故事短小精悍,寓意深刻,适合三年级学生阅读,可以帮助他们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思维方式。
中国寓言故事(6、7年级文言基础阅读)
中国寓言故事六、七年级1.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蛤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敝。
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2.弈秋诲弈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使弈秋诲二人弈,其一人专心致志,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听之,一心以为有鸿鹄将至,思援弓缴而射之。
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为是其智弗若与?曰:非然也。
3.以邻为壑白圭曰:“丹之治水也,愈于禹。
”孟子曰:“子过矣,禹之治水,水之道也,是故禹以四海为壑。
今吾子以邻国为壑。
水逆行,谓之洚水,洚水者,洪水也,仁人之所恶也。
吾子过矣。
”4.臧谷亡羊臧与谷,二人相与牧羊而俱亡其羊。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问谷奚事,则博塞以游。
二人者,事业不同,其于亡羊均也。
5.东施效颦西施病心而颦其里,其里之丑人见而美之,归亦捧心而颦其里。
其里之富人见之,坚闭门而不出;贫人见之,挈妻子而去之走。
彼知颦美,而不知颦之所以美。
6.薛谭学歌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7.列子学射子列子常射中矣,请之于关尹子。
关尹子曰:“子知子之所以中乎?”答曰:“弗知也。
”关尹子曰:“未可”。
退而习之三年,又请。
关尹子问:“子知子之所以中乎?”子列子曰:“知之矣。
”关尹子曰:“可矣,守而勿失也。
”非独射也,国之存也,国之亡也,身之贤也,身之不肖也,亦皆有以。
8.杨布打狗杨朱之弟曰布,衣素衣而出。
天雨,解素衣,衣缁衣而反。
其狗不知,迎而吠之。
杨布怒,将扑之。
杨朱曰:“子无扑矣,子亦犹是也。
向者使汝狗白而往黑而来,岂能无怪哉?”9.宣王好射宣王好射,说人之谓己能用强弓也。
其实所用不过三石。
以示左右,左右皆引试之,中关而止。
皆曰:“此不下九石,非大王孰能用是?”宣王悦之,宣王之情,所用不过三石。
而终身自以为九石。
岂不悲哉?三石实也,九石名也。
宣王悦其名而丧其实。
10.涓蜀梁疑鬼夏首/水(地名)之南,有人焉,曰涓(juān)蜀梁。
寓言故事文言文及翻译短
昔有一羊,居于山林之间,与狼为邻。
狼常欲食羊,然羊狡猾,每能脱险。
一日,狼欲食羊,羊遂逃入深山,狼追之不舍。
羊走至一悬崖,回首望狼,见狼距己甚远,心生喜悦,遂停足休息。
未料狼已攀援而上,将至羊前。
羊见状,惊慌失措,曰:“狼兄,吾知汝善猎,然吾有理也。
请听吾言。
”狼曰:“汝有何理,能胜于吾?”羊曰:“吾有四德,汝无之。
一者,吾能忍饥耐寒,二者,吾能隐忍负重,三者,吾能谦逊待人,四者,吾能知错即改。
此四德,非汝所能及也。
”狼闻言,怒曰:“羊兄,汝不过一弱小之辈,何德之有?吾有二技,汝无之。
一者,吾能奔跑如风,二者,吾能捕猎如神。
此二技,非汝所能及也。
”羊曰:“狼兄,汝之技虽高,然非德之比。
吾虽不能如汝之疾驰,然吾能以德服人。
汝虽能捕猎,然无德之狼,终为众兽所弃。
”狼闻言,沉思片刻,曰:“羊兄之言,诚有理也。
吾素以力压人,未尝以德服众。
自今而后,吾当以德服人,不以力压人。
”羊见狼有悔改之意,遂与狼结为兄弟,共同生活。
自此,狼不再捕食羊,而是以羊为友,共同度日。
译文:从前有一只羊,居住在山林之中,与狼为邻。
狼常常想吃掉羊,然而羊非常狡猾,每次都能逃脱狼的追捕。
一天,狼想要吃掉羊,羊就逃进了深山,狼紧追不舍。
羊跑到一个悬崖边,回头一看狼,发现狼离自己很远,于是心中感到高兴,便停下来休息。
不料狼已经攀爬了上来,快要到羊的面前了。
羊看到这个情况,惊慌失措,说:“狼兄,我知道你擅长狩猎,但是我也有我的道理。
请听我说。
”狼说:“你有什么道理,能胜过我?”羊说:“我有四个优点,你没有。
第一个优点是我能忍受饥饿和寒冷,第二个优点是我能忍受负担,第三个优点是我能谦逊待人,第四个优点是我能知错就改。
这四个优点,是你所不能比的。
”狼听了羊的话,愤怒地说:“羊兄,你不过是一只弱小的动物,有什么优点?我有两个技能,你没有。
第一个技能是我能奔跑如风,第二个技能是我能捕猎如神。
这两个技能,是你所不能比的。
”羊说:“狼兄,你的技能虽然高,但不如优点重要。
文言文寓言故事
文言文寓言故事文言文寓言故事一、狼有屠人货肉归,日已暮,欻一狼来,瞰担上肉,似甚垂涎,随屠尾行数里。
屠惧,示之以刃,少却;及走,又从之。
屠思狼所欲者肉,不如悬诸树而早取之。
遂钩肉,翘足挂树间,示以空担。
狼乃止。
屠归。
昧爽往取肉,遥望树上悬巨物,似人缢死状,大骇。
逡巡近视,则死狼也。
仰首细审,见狼口中含肉,钩刺狼腭,如鱼吞饵。
时狼皮价昂,直十余金,屠小裕焉。
缘木求鱼,狼则罹之,是可笑也!翻译:寓意:二、稚犬报仇龟生村民赵五家,犬生子方两月,后随母行,忽为虎噬。
五呼邻里,数壮夫持矛逐之,虎捷驰不可及。
稚犬奔衔虎尾,虎带之以走。
稚犬为棘刺挂罥,皮毛殆尽,终不肯脱,虎由此系累稍迟,追及毙刃下。
翻译:寓意:三、饿死狙公楚有养狙(jū)以为生者,楚人谓之狙公①。
旦日,必部分②众狙于庭,使老狙率以之山中,求草木之实,赋十一以自奉。
或不给,则加鞭箠焉。
群狙皆畏苦之,弗敢违也。
一日,有小狙谓众狙曰:“山之果,公所树与”曰;“否也,天生也。
”曰:“非公不得而取与”曰:“否,皆得而取也。
”曰:“然则吾何假于彼而为之役③乎”言未既,众狙皆寤④。
其夕,相与伺⑤狙公之寝,破栅毁柙⑥,取其积,相携而入于林中,不复归。
狙公卒馁而死。
郁离子曰:“世有以术使民而无道揆者,其如狙公乎?惟其昏而未觉也,一旦有开之,其术穷矣。
”翻译:寓意:四、蒙人蒙人衣以狻猊之皮以适圹,虎见之而走。
谓虎畏己也,返而矜,有大志。
明日服狐裘而往,复与虎遇。
虎立而睨之。
怒其不走也,叱之,为虎所食。
翻译:寓意:五、患在鼠赵人患鼠,乞猫于中山。
中山人予之猫,善捕鼠及鸡。
月余,鼠尽而其鸡亦尽。
其子患之,告其父曰:“盍去诸?”其父曰:“是非若所知也。
吾之患在鼠,不在乎无鸡。
夫有鼠,则窃吾食,毁吾衣,穿吾垣墉,坏伤吾器用,吾将饥寒焉,不病于无鸡乎?无鸡者,弗食鸡则已耳,去饥寒犹远,若之何而去夫猫也?”翻译:寓意:六、荆人畏鬼荆人有畏鬼者,闻槁叶之落与蛇鼠之行,莫不以为鬼也。
文言文寓言小故事
1. 郑人买履﹝lǚ﹞寓意:讽刺了那种因循守旧、固执己见、不知变通、不懂得根据客观实际,采取灵活对策的人。
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duó)其足,而置之其坐。
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dù)。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suì)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nìng)信度,无自信也。
”注释1.欲:将要,想要。
2.者:......的人。
(定语后置)3.先:首先。
4.度(duó):测量。
5.而:连词,表示承接。
6.之:代词,代它,此处指量好的尺码。
7.其:他的。
8.坐:通假字,同“座”,座位。
9..之:到……去,往10.操:携带。
11.乃:于是,这才。
12.持:拿。
13..度(dù):量好的尺码。
14.反:通假字,同“返”,返回。
15.遂:于是。
16.以:用17.宁(nìng):宁可。
18.自信:相信自己。
译文:有一个想要买鞋的郑国人,他先量好自己脚的尺码,然后把量好的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
等到了集市,他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挑好了鞋子,才说:“我忘记带量好的尺码了。
”于是返回家去取尺码。
等到他返回集市的时候,集市已经散了,他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为什么不用你的脚去试试鞋的大小呢?”他说:“我宁可相信量好的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2.欲食半饼喻寓意:讽刺了那种钻牛角尖,遇事不分析前因后果,徒生苦恼的糊涂虫(愚蠢的人),也讽刺了不注重过程的人。
原文: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
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其人恚悔(嗔恙),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
然前六饼,唐自捐弃,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注释1.恚悔(嗔恙【chēn yàng】):恚,忿怒而懊悔;责怪自己有病2.唐:空,徒然。
3.故:原因4.已:停止,完毕5.嗔恙:责怪自己有病6.设:假如,如果7.譬:假如8.足:吃饱9.便:就10.是:这(是)11.今:现在12.已:停止13.捐弃:浪费14.设:假如译文:比如说有一个人,因为他肚子饿的缘故,买了七块饼吃。
寓言故事文言文
寓言故事文言文
寓言故事,以其短小精悍、寓意深刻而广为流传。
本文将以文言文的形式,为您讲述一则寓意丰富的寓言故事。
昔者,有一乌鸦,栖息于南山之巅。
其羽毛漆黑如墨,双目炯炯有神。
一日,乌鸦遇见一龟,龟行缓慢,但目标坚定,欲赴东海。
乌鸦见龟行进速度,心生怜悯,便言:“龟兄,尔赴东海,路途遥远,何不与我同行?我携你飞跃群山,瞬息可至。
”
龟深思熟虑,答曰:“乌鸦兄,吾知你心意,然我本性缓慢,恐难以适应飞行。
且世间万物,各有其道,吾行虽慢,但脚踏实地,终能抵达。
”
乌鸦不听,强拉龟起飞。
未料,刚离地数尺,龟便从乌鸦爪中滑落,摔至山石之上,壳破血流。
乌鸦惊慌失措,懊悔不已。
此时,一狐路过,见状便言:“乌鸦,你自恃过高,不顾龟之本性,强行干预,致使龟遭受此劫。
人各有志,物各有性,强行改变,必招祸端。
”
乌鸦闻言,羞愧难当,自此收敛傲气,与龟结为好友,共度岁月。
此故事告诫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和优点,不可轻视他人,亦不可强求他人按照自己的意愿行事。
文言寓言故事15则
文言寓言故事15则文言寓言故事1、牵牛蹊田①牵牛以蹊②人之田而夺之牛,牵牛以蹊者,信有罪矣③,而夺之牛,罚已重矣④。
【作者介绍】《左传》是《春秋左氏传》的简称,又名《左氏春秋》,是传述《春秋》的编年史。
《左传》的作者历来说法不一。
汉代司马迁编著的《史记》说,作者是左丘明,东汉时班固编著的《汉书》说,左丘明曾任鲁国太史,显然,也肯定了《左传》的作者问题。
但后人多有异议。
现在一般认为最早可能是左丘明所作,后来经过很多人增益。
成书年代大约在战国初期或稍后一段时间。
书中记载了一些萌芽状态的寓言故事。
【注释】①选自《左传·宣公十一年》。
②蹊:读xī西,旧读xí席,践踏。
③信:确实。
④已:太,过分。
【译文】有个人牵着牛践踏毁坏了别人地里的庄稼,结果被论罪,夺了他的牛。
牵牛毁田的人,确有过失;但因此便夺去他的牛,惩罚实在太重了。
【题旨】罚应当罪。
2、楚王好细腰①昔者,楚灵王好士细腰②。
故灵王之臣,皆以饭为节③,胁息然后带④,扶墙然后起。
比期年⑤,朝有黧黑之色⑥。
【作者介绍】墨翟(约公元前480——420年),战国初期鲁国人,墨家学派的创始者。
他的学说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学并称“显学”,有很高的声誉,《汉书·艺文志》著录《墨子》七十一篇,今存五十三篇。
其文朴质,不尚文采,大部分是由其弟子整理的。
书中记录了不少寓言故事,言简意赅,发人深思,是我国较早见于文字记载的寓言作品。
【注释】①选自《墨子·兼爱》。
②楚灵王:名围。
公元前540——520年在位。
好:用作动词。
喜好,爱好。
③节:控制。
④胁息:吸气,屏气。
带:用作动词,束带。
⑤比:至,到。
期:读jī基。
期年,一年。
⑥黧:读lí离。
黑色。
黧黑之色:形容饿得面黄肌瘦。
【译文】从前,楚灵王喜欢纤细的腰身。
所以,朝中一班大臣,唯恐腰肥体胖,失去宠信。
因而不敢多吃饭,把“一日三餐”减为“只吃一餐”。
每天起床整装,先要屏住呼吸,然后把腰带束紧;时间长了,一个个饿得头昏眼花,扶住墙壁才能站立起来。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历史就是过去出现过、发生过的人和事,具有时间久远、不可重现的特点。
故事是历史传承的主要途径,故事取材于历史,而将历史故事运用于中学教学中又具有其独特的真实性、趣味性、针对性和教育性特点。
你了解多少古代文言文的寓言故事呢?下面是为您整理的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一: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翻译:东野稷凭驾驶马车的技术向庄公自荐。
他驾驶马车一会儿前进,一会儿后退,车轮压出的痕迹都是笔直的;一会儿向左,一会儿向右,车痕都像是圆规划出来的。
庄公觉得谁也超不过东野稷的驾车技术,就让他驾车连续转一百个圈子,再返回原地。
颜阖碰见东野稷正在驾驶,就进见庄公上奏道:"东野稷的马车肯定要翻倒的。
"庄公很不高兴,假装没听见没有理会。
不久,东野稷果然翻了车。
鲁庄公便问颜阖:"您怎么知道他会翻车呢?" 颜阖说:"他的马力气用完了,还强求它拼命奔跑,不翻车才怪了。
"古代文言文寓言故事篇二: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一: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二:揠苗助长译文:有个担忧他的禾苗长不高而把禾苗往上拔的宋国人,一天下来十分疲劳但很满足,回到家对他的家人说:“今天可把我累坏了,我帮助禾苗长高了!”他儿子听说后急忙到地里去看苗(的情况),然而苗都枯萎了。
天下不希望自己禾苗长得快一些的人很少啊!以为禾苗长大没有用处而放弃的人,就像是不给禾苗锄草的懒汉。
妄自帮助它生长的人,就像这个拔苗助长的人,不但没有好处,反而害了它。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三:掩耳盗铃原文:范氏之亡也,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锤毁之,钟况然有声。
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恶人闻之,可也;恶己自闻之,悖也!译文:范氏逃亡的时候,有个人趁机偷了一口钟,想要背着它逃跑。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不好背,他就打算用锤子砸碎以后再背。
谁知,刚砸了一下,那口钟就“咣”地发出了很大的响声。
他生怕别人听到钟声,来把钟夺走了,就急忙把自己的两只耳朵紧紧捂住继续敲。
害怕别人听到钟的声音,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捂住自己的耳朵就以为别人也听不到了,这就太荒谬了。
中国寓言故事精选文言文篇四:狐假虎威原文:虎求百兽而食之,得狐。
狐曰:“子无敢食我也!天帝使我长百兽,今子食我,是逆天帝命也。
子以我为不信,吾为子先行,子随我后,观百兽之见我而敢不走乎。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
中国寓言小故事文言文及翻译1、刻舟求剑原文:楚(周代国名,都城在今湖北江陵县北)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jùqì)其舟,曰:“是吾(w ú)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舟已行矣(yǐ),而剑不行,求剑若此,不亦惑乎!————节选自《吕氏春秋·察今》译文:楚国有个渡江的人,他的剑从船里掉入水中,他急忙在剑掉下去的地方刻了个记号,说:“这儿是我的剑掉下去的地方。
”船停下来后,他便从自己刻记号的地方下水去寻找剑。
船已经向前走了,而剑没有,像这样找剑,岂不是太糊涂了吗?2、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 或曰:“以子之矛陷于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夫不可陷之盾与无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和盾的人,夸他的盾说:“我的盾很坚固,任何武器都刺不破它。
”又夸他的矛说:“我的矛很锐利,没有东西穿不透的。
”有人质问他:“拿你的矛去刺你的盾,结果会怎样?”那人便答不上话来了。
本来,坚不可破的盾和无坚不穿的矛是不可能同时并存的。
3、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欲买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其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 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有个想要买鞋子的郑国人,他先在家里量了自己的脚,把尺码放在了他的座位上。
到了前往集市的时候,却忘了带量好的尺码。
他已经拿到鞋子,(才发现自己忘了带尺寸了)就说:“我忘记带尺码了。
”返回家去取尺寸。
等到他赶回来,集市已经散了,最终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说:“你为什么不用自己的脚试一试鞋子的大小呢?”他回答说:“我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4、买椟还珠原文:楚人有卖其珠于郑者,为木兰之柜,薰以桂.椒,缀以珠玉,饰以玫瑰,辑以翡羽。
郑人买其椟而还其珠。
文言文翻译寓言故事
白兔见黑子,微微笑曰:“黑子君,汝之智慧,吾闻之久矣。
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吾有一事相求,愿闻其详。
”黑子拱手答曰:“白兔兄,但有所命,敢不遵从?”白兔曰:“吾闻山中有一宝树,树上有果,食之可使人寿与天齐。
然此树非同小可,须得百兽之助,方能采得。
敢问黑子兄,可否助吾一臂之力?”黑子闻言,心中一动,遂答:“白兔兄,此乃善举,吾岂能坐视不顾?然吾虽识百兽,却不知其能否胜任此重任。
吾当遍访山中之兽,以探其意。
”于是,黑子遍走山间,询问诸兽。
有曰:“吾等皆愿助白兔兄,然宝树所在,山高路险,非吾等所能及。
”又有曰:“吾辈虽不能至,然可助黑子兄一臂之力,以为后盾。
”黑子一一记之,心中感激不尽。
终日奔波,不辞劳苦。
数日后,黑子集众兽于山巅,与白兔共议采果之策。
众兽齐声曰:“黑子兄,汝之辛劳,吾等心知肚明。
今吾等齐力,定能采得宝果,不负白兔兄所托。
”于是,众兽各展所长,黑子率领,攀爬陡峭的山壁,穿行于荆棘丛中。
历经千辛万苦,终至宝树之下。
宝树高耸,果实累累,香气四溢。
黑子与众兽齐心协力,攀爬宝树,采摘果实。
果熟落地,众兽争相拾取,欢声笑语,弥漫山谷。
白兔见状,感激涕零,对黑子等兽曰:“今日得果,乃众志成城之故。
吾心甚慰,愿与诸君共分此果,共享长生之福。
”黑子与众兽皆喜,曰:“白兔兄之德,吾等铭记在心。
长生之福,吾等虽不敢奢望,然愿与兄共勉,不负众望。
”自此,黑子与白兔结为好友,众兽亦亲如一家。
山中和睦,百兽共荣,各得其所,各安其分。
而那宝果之香,亦成为了山中永恒的传说。
译:古时,有一犬名黑子,居于深山之野。
黑子聪明异常,能识百草,辨百兽,乃群犬之杰也。
一日,黑子游于山涧,遇一白兔,兔眼如星,毛如雪,甚是可爱。
白兔见黑子,微微笑曰:“黑子君,汝之智慧,吾闻之久矣。
今日得见,真乃三生有幸。
吾有一事相求,愿闻其详。
”黑子拱手答曰:“白兔兄,但有所命,敢不遵从?”白兔曰:“吾闻山中有一宝树,树上有果,食之可使人寿与天齐。
文言寓言故事
文言寓言故事
第一则故事是《狐假虎威》。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虎的威势,吓唬其他动物,最终却被猎人发现并捕杀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借助他人的力量来欺骗他人是不道德的行为,最终会招致恶果。
第二则故事是《鹬蚌相争》。
故事讲述了一只蚌和一只鹬因为争夺食物而产生矛盾,最终被一只渔夫趁机捕获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争斗和争吵只会让双方都失去利益,应该学会和平相处,共同分享资源。
第三则故事是《孔子与柳下惠》。
故事讲述了孔子和柳下惠相互学习,互相尊重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学习应该谦虚,尊重他人,不断进取,才能获得真正的知识和智慧。
第四则故事是《老马识途》。
故事讲述了一匹老马因为熟悉道路而能够带领主人迷途知返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经验和智慧比年轻的力量更加重要,应该尊重老人的意见和建议。
第五则故事是《卧薪尝胆》。
故事讲述了范蠡卧薪尝胆,为报国雪耻的故事。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应该有坚定的信念和毅力,不怕困难,不怕牺牲,才能取得成功。
以上几则文言寓言故事,都蕴含着深刻的道德和人生哲理,通过这些故事的阅读和思考,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这些道德观念,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生活。
希望大家能够从这些故事中受益,成为更好的人。
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寓言故事文言文版
《驴与虎》
昔有一驴,性愚而倔。
一日,行于山林之间,遇一猛虎。
驴初见虎,大骇,然视之良久,觉其不过尔尔,遂心稍安。
驴乃上前,对虎曰:“汝乃何物?长得这般奇怪,瞧你那模样,还不如我威风哩!”虎闻之,怒目而视,然未即刻发作。
驴见状,以为虎惧己,愈发得意,摇头晃脑,高谈阔论起来:“我每日拉磨,勤勤恳恳,主人都夸我能干嘞!哪像你,整天在这山林里瞎转悠,能有啥出息。
”
虎心中暗笑驴之无知,然仍不动声色。
驴又道:“你可知我这蹄子多厉害,踢起人来那可是不得了,我看你还是离我远点好。
”说着,还扬起蹄子晃了晃。
虎此时已忍无可忍,大吼一声,震得山林皆动。
驴大惊失色,这才知虎之厉害,撒腿就跑。
驴狂奔不已,心中懊悔不已,悔不该去招惹那老虎。
然此时已晚,虎在其后紧追不舍。
驴跑得气喘吁吁,眼看就要被虎追上。
正在危急关头,驴忽见前方有一枯井,急忙跳入其中。
虎追到井边,望着井中的驴,无可奈何。
驴在井中,虽暂时安全,却也陷入困境。
它欲爬出井去,却无能为力。
此时驴才明白,自己的狂妄自大给自己带来了多大的灾祸。
此事过后,驴常以此为训,不再轻易狂妄,懂得了谦逊之理。
而世间之人,亦当以此为鉴,莫要如那驴一般,不知天高地厚,到头来吃苦头。
这山林间的小小一幕,却也如一面镜子,映照着人性的种种啊。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
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
下面是为你带来的文言文寓言故事及寓意,欢迎阅读。
1、自相矛盾[原文]楚人有鬻盾与矛者,誉之曰:“吾盾之坚,物莫能陷也。
”又誉其矛曰:“吾矛之利,于物无不陷也。
”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应也。
译文:楚国有个卖矛与盾的人,夸赞自己的盾说:“我的盾十分坚固,任何东西都不能穿透它。
”又炫耀自己的矛说:“我的矛十分锋利,什么东西都能穿透。
”有人问:“用您的矛戳您的盾,怎么样呢?”那个人回答不出来了。
2、郑人买履[原文]郑人/有且置履者,先自度其足/而置之其坐,至之市/而忘操之。
已得履,乃曰:“吾忘持度。
”反归取之。
及反,市罢,遂不得履。
人曰:“何不试之以足?”曰:“宁信度,无自信也。
”译文:郑国有个想买鞋的人,先自己量了自己的脚,然后把尺码放在他的座位上,等到往集市上去,却忘了带尺码。
已经拿到了鞋,就说:“我忘了拿尺码。
”便返回家中取尺码。
再返回集市时,集市已经散了,于是没有买到鞋。
有人问他:“为什么不用脚试试鞋呢?”他回答说:“宁可相信尺码也不相信自己的脚。
”3、拔苗助长[原文]宋人有悯其苗之不长而揠之者,芒芒然归,谓其人曰:“今日病矣!予助苗长矣。
”其子趋而往视之,苗则槁矣。
天下之不助苗长者寡矣。
以为无益而舍之者,不耘苗者也;助之长者,揠苗者也。
非徒无益,而又害之。
译文:有个宋国人嫌自己的庄稼长得慢,就将禾苗一棵棵拔高。
他疲惫不堪地回到家里,对家人说:“今天累坏了,我帮助庄稼长高啦!”他儿子赶忙到地里去看,禾苗都已枯萎了。
天下人不犯这种拔苗助长错误的是非常少的。
认为养护庄稼没有用处而不去管它们的,是只种庄稼不除草的懒汉;一厢情愿地去帮助庄稼生长的;就是这种拔苗助长的人,不仅没有益处,反而害死了庄稼。
4、刻舟求剑楚人有涉江者,其剑自舟中坠于水,遽契其舟,曰:"是吾剑之所从坠。
"舟止,从其所契者入水求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40则寓言故事1、傅马栈最难桓公观于厩①,问厩吏曰:"厩何事最难?"厩吏未对,管仲对曰:"夷吾②尝为圉人③矣,傅马栈最难:先傅曲木,曲木又求曲木;曲木已傅,直木无所施矣。
先傅直木,直木又求直木;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管子·小问篇》) 注释:①厩:马房。
②夷吾:管仲的表字。
③圉人:养马的人。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桓公观于厩()②傅马栈最难()③曲木又求曲木()(2)翻译下面句子。
直木已傅,曲木亦无所施矣。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2、烛邹亡鸟景公好弋,使烛邹主鸟而亡之。
公怒,召吏欲杀之,晏子曰:"烛邹有罪三,请数之以其罪而杀之。
"公曰:"可。
"于是召而数之公前,曰:"烛邹,汝为吾君主鸟而亡之,是罪一也;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是罪二也;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
数烛邹罪已毕,请杀之。
"王曰:"勿杀,寡人闻命矣。
"(《晏子春秋》)(1)解释下面加点词: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召吏欲杀之()③使吾君以鸟之故杀人()(2)翻译下面句子。
①使烛邹主鸟而亡之②使诸侯闻之,以吾君重鸟以轻士,是罪三也(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3、东野稷败马东野稷以御见庄公,进退中绳,左右旋中规。
庄公以为文弗过也,使之钩百而反。
颜阖遇之,入见曰:"稷之马将败。
"公密而不应。
少焉,果败而反。
公曰:"子何以知之?"曰:"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庄子·外篇·达生》)(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使之钩百而反( )②稷之马将败( )③公密而不应()(2)翻译下面句子。
①东野稷以御见庄公。
②其马力竭矣,而犹求焉,故曰败。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篇寓言的寓意。
4、济阴贾人济阴之贾人,渡河而亡其舟,栖于浮苴之上,号焉。
有渔者以舟往救之,未至,贾人急号曰:"我济阴之巨室也,能救我,予尔百金!"渔者载而升诸陆,则予十金。
渔者曰:"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无乃不可乎!"贾人勃然作色曰:"若,渔者也,一日能获几何?而骤得十金,犹为不足乎?"渔者黯然而退。
他日,贾人浮吕梁而下,舟薄于石又覆,而渔者在焉。
人曰:"盍救诸?"渔者曰:"是许金不酬也。
"立而观之,遂没。
(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向许百金,而今予十金。
(表示并列关系的连词)B、犹为不足乎?(表示疑问的语气助词)C、渔者黯然而退。
(形容词词尾,表示"……的样子")D、舟薄于石又覆。
(介词,在)(2)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济阴之贾人()②向许百金()③舟薄于石又覆()④盍救诸?()()(3)对下列各句的翻译错误的一项是()A、有渔者以舟往救之。
有个打鱼人划着船前去救他。
B、我济阴之巨室也。
我是济阴的富豪。
C、渔者载而升诸陆。
打鱼人托着他并把他送到岸上。
D、立而观之,遂没。
打鱼人站在岸上看着商人,商人就淹死了。
(4)根据这则小故事,以其中某一人物为对象,写一句评论的话。
富人:渔者:旁人:5、子罕弗受玉宋人或得玉献诸子罕子罕弗受献玉者曰以示玉人玉人以为宝也故敢献之子罕曰我以不贪为宝尔以玉为宝若以与我皆丧宝也不若人有其宝(1)给这段文字加上标点。
(2)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①或()②诸()③弗()④以()⑤丧()⑥不若()(3)子罕为什么说“若以与我,皆丧宝也”?请简析。
6、薛谭学讴薛谭学讴于秦青,未穷青之技,自谓尽之,遂辞归。
秦青弗止,饯于郊衢,抚节悲歌,声振林木,响遏行云。
薛谭乃谢求反,终身不敢言归。
(《列子》)注:讴,唱歌。
(1)翻译下面句子。
①秦青弗止,饯于郊衢。
②薛谭乃谢求反。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7、郢人燕说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夜书,火不明,因谓持烛者曰:"举烛。
"云而过书"举烛"。
举烛非书意也。
燕相受书而说之,曰:"举烛者,尚明也;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燕相白王,王大说,国以治。
治则治矣,非书意也。
今世学者多似此类。
(《韩非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夜书,火不明( )②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③郢人有遗燕相国书者( )④尚明也者,举贤而任之( )⑤云而过书"举烛"( )⑥燕相白王(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8、工之侨献琴工之侨得良桐焉,斫而为琴,弦而鼓之,金声而玉应。
自以为天下之美也,献之太常①,使国工视之,曰:"弗古。
"还之。
工之侨以归,谋诸漆工,作断纹焉;又谋诸篆工,作古窾(同款)焉②。
匣而埋诸土,期年出之,抱以适市。
贵人过而见之,易之以百。
献诸朝,乐官传视,皆曰:"希世之珍也。
"工之侨闻之,叹曰:"悲哉,世也!岂独一琴哉?莫不然矣!而不早图之,其与亡矣!"遂去,入于宕冥之山,不知其所终。
(《郁离子》)注解:①太常:官名,掌管祭祀。
祭祀需使用乐器。
②窾:同"款",款式。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工之侨得良桐焉()作断纹焉()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夫子之言,于我心有戚戚焉()②工之侨以归()抱以适市()赐之以百金()不以物喜()(2)制作精良的琴为什么被退回?(3)同是一把琴,从"还之"到"献诸朝",成为"希世之宝",说明了什么?(4)最后一句感叹,揭示了文章的主题是什么?9、欲食半饼喻譬如有人,因其饥故,食七枚煎饼,食六枚半已,便得饱满。
其人志悔,以手自打,而作是言:"我今饱足,由此半饼,然前六饼,唐自捐弃。
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
"(《百喻经·欲食半饼欲》)(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唐自捐弃()②设知半饼能充足者,应先食之()(2)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意义。
10、反裘负刍魏文侯出游,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文侯曰:"胡为反裘而负刍?"对曰:"臣爱其毛。
"文侯曰:"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刘向《新序·杂事二》注:刍(chú),柴草。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路人反裘而负刍( )②若不知其里尽而毛无所恃耶( )(2)从某一角度概括这一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1、魏文侯期猎魏文侯①与虞人②期猎。
是日,饮酒乐,天雨。
文侯将出,左右曰:"今日饮酒乐,天又雨,公将焉之?"文侯曰:"吾与虞人期猎,虽乐,岂可不一会期哉?"乃往,身自罢之。
(选自《魏文侯书》)注释:①魏文侯:战国时魏国国君,在诸侯中有美誉,曾任西门豹为螂守。
②虞人:掌管山泽的官(1)解释文中加点词的含义。
①魏文侯与虞人期猎()②是日,饮酒乐,天雨()③公将焉之()④乃往,身自罢之()(2)翻译下面的句子。
岂可不一会期哉?(3)从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4、千金求马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
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
"君遣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
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
"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
注:①君人,人君,国君。
②涓人:国君的近侍。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请求之()②君遣之三月()③反以报君()④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⑤于是不能期年()⑥千里之马至者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
②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5、熊渠子射石昔者楚熊渠子夜行,见寝石以为伏虎,关弓射之,灭矢饮羽,下视,知石也。
却复射之,矢摧无迹。
(刘向《新序·杂事四》(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见寝石以为伏虎()②关弓射之()③却复射之()④矢摧无迹()(2)翻译下面句子。
关弓射之,灭矢饮羽。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6、多言何益子禽问曰:"多言有益乎?"墨子曰:"虾蟆、蛙、蝇,日夜恒鸣,口干舌檘,然而不听。
今观晨鸡,时夜而鸣,天下振动。
多言何益?唯其言之时也。
"(《墨子·附录》)注:檘(pì),同"敝",困,疲劳。
(1)解释下面加点词语。
①日夜恒鸣()②然而不听()(2)翻译下面句子。
唯其言之时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7、校人欺子产昔者有馈生鱼于郑子产①,子产使校人畜之池。
校人②烹之,反命曰:"始舍之,圉圉③焉,少则洋洋焉,悠然而逝。
"子产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校人出曰:"孰谓子产智,予既烹而食之,曰:'得其所哉!得其所哉!'"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孟子·万章上》)注:①子产,春秋时期郑国著名的政治家。
②校人,管理池沼的小吏。
③圉圉(yǔ),疲乏的样子。
④罔,欺骗。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反命曰()②始舍之()③少则洋洋焉()④悠然而逝()⑤孰谓子产智()⑥得其所哉()(2)翻译下面句子。
①少则洋洋焉。
②故君子可欺之以方,难罔以非其道。
(3)从某一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8、晏子逐高缭高缭仕于晏子,晏子逐之。
左右谏曰:"高缭之事夫子,三年曾无以爵位,而逐之,其义可乎?"晏子曰:"婴仄陋之人也,四维之然后能直,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说苑·臣术》)注:①仕,旧时做官为仕。
②仄陋,卑贱,低贱。
③四,四周,周围,指身边的人。
④维,维系,引申为扶助,帮助。
⑤弼,本义是矫正弓弩的工具,引申为纠正。
(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晏子逐之()②高缭之事夫子()③三年曾无以爵位()④其义可乎()(2)翻译下面句子。
今此子事吾三年,未尝弼吾过,是以逐之也。
(3)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
19、弓与矢一人曰:"吾弓良,无所用矢。
"一人曰:"吾矢善,无所用弓。
"羿闻之曰:"非弓何以往矢,非矢何以中的?" 令合弓矢,而教之射。
(《胡非子》)(1)解释下面加点词。
①非弓何以往矢()②非弓何以往矢()③非矢何以中的()④令合弓矢()(2)从某一个角度概括这则寓言的思想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