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
配套K12九年级语文下册 21《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②易置:撤换。
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0课《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新人教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2分)(1)又何间焉间:_____ (2)小惠未徧徧:____________(3)战则请从从:_____ (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10.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分)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辍耕之垄上11.翻译下列句子。
(2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2分)(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练习及答案
(三)文言文阅读(8分)阅读《曹刿论战》,完成11-13小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11.下列选项中各有两组词语,每组词语中加点字意思都相同的一项是(2分)A.公问其故./温故.知新又何间.焉/黑白相间.B.可以.一战/俭以.养德公将鼓.之/旗鼓.相当C.彼竭我盈./热泪盈.眶视其辙.乱/重蹈覆辙.D.衣食所安./安.之若素肉食者鄙./鄙.夷不屑12. 依据上下文,对文中四处画线语句理解错误的一项是(2分)A.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翻译:他的乡人说:“居高官享厚禄的人会谋划这件事,你又何必参与呢?理解:作者善于用衬托手法刻画人物,写乡人的劝阻,能衬托出曹刿的爱国热情。
B.“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翻译:祭祀用的猪牛羊和玉器、丝织品等祭品,我从来不敢虚报,一定信任神灵。
理解:这句话表明鲁庄公身为鲁国的国君,在迎战齐师时,他寄希望于贵族的拥护和神灵的庇佑,显示出他的“鄙”。
C.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翻译:(这)是尽职责本分的一类事情,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
理解:曹刿认为鲁庄公能够公正处理百姓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是尽到了当权者的职责,是作战的先决条件。
D.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宋襄公与楚军在泓水作战。宋军已摆好了阵势,楚军还没有全部渡过 泓水。担任司马的子鱼对宋襄公说:“对方人多而我们人少,趁着他们还 没有全部渡过泓水,请您下令进攻他们。”宋襄公说:“不行。”楚国的 军队已经全部渡过泓水还没有摆好阵势,子鱼又建议宋襄公下令进攻。宋 襄公还是回答说:“不行。”等楚军摆好了阵势以后,宋军才去进攻楚军, 结果宋军大败。宋襄公大腿受了伤,他的护卫官也被杀死了。 宋国人都责 备宋襄公。宋襄公说:“有道德的人在战斗中,只要敌人已经负伤就不再 去杀伤他,也不俘虏头发斑白的敌人。古时候指挥战斗,是不凭借地势险 要的。我虽然是已经亡了国的商朝的后代,却不去进攻没有摆好阵势的敌 人。” 子鱼说:“您不懂得作战的道理。强大的敌人因地形不利而没有摆好 阵势,那是老天爷帮助我们。敌人在地形上受困而向他们发动进攻,不也 可以吗?还怕不能取胜!当前的具有很强战斗力的人,都是我们的敌人。 即使是年纪很老的,能抓得到就该俘虏他,对于头发花白的人又有什么值 得怜惜的呢?使士兵明白什么是耻辱来鼓舞斗志,奋勇作战,为的是消灭 敌人。敌人受了伤,还没有死,为什么不能再去杀伤他们呢?不忍心再去 杀伤他们,就等于没有杀伤他们;怜悯年纪老的敌人,就等于屈服于敌人。 军队凭着有利的战机来进行战斗,鸣金击鼓是用来助长声势、鼓舞士气的。 既然军队作战要抓住有利的战机,那么敌人处于困境时,正好可以利用。 既然声势壮大,充分鼓舞起士兵斗志,那么,攻击未成列的敌人,当然是
( 一) 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故善用兵 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以 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 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 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横线的词语。 (1)公将驰之 驱车追赶 (2) 望其旗靡 倒下 (3)三军可夺气 士气 (4)朝气锐 锐利 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020年中考语文文言文对比阅读专项训练题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甲】十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甲】十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秦计曰:“齐、楚救赵,亲①,则将退兵;不亲,则遂攻之。
”赵无以食,请粟于齐,而齐不听。
苏秦谓齐王曰:“不如听之以却②秦兵,不听则秦兵不却,是秦之计中。
且赵之于齐,隐蔽③也,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
”【注释】①亲:指关系友好,亲近。
②却:退。
③隐蔽:指屏障。
19.解释下列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4分)⑴肉食者鄙()⑵神弗福也()⑶而齐不听()⑷苏秦谓齐王曰()20.下面是选文中划线的语句,请翻译成现代汉语,写在答题卡上。
(4分)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⑵秦攻赵长平,齐、楚救之。
21.阅读【甲】【乙】两文,概括曹刿和苏秦在人物形象上有什么共同之处?(2分)参考答案:19.⑴鄙陋。
这里指目光短浅。
⑵赐福,保佑。
⑶但是,可是。
⑷对……说,告诉。
(每词1分,共4分)20.⑴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
(2分)⑵秦国攻打赵国的长平,齐国、楚国(共同出兵)救赵国。
(2分)21. 深谋远虑(或聪明智慧)(2分)(如答说话讲究艺术只得1分)《狼》课内外比较阅读(8分)【甲】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身已半入,止露尻尾。
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
《曹刿论战》中考典型对比阅读精编(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又何间.焉间:()(2)小惠未徧.徧:()(3)战则请从.从:()(4)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2.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A.肉食者谋之. 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C.长跪而谢之. D.辍耕之.垄上3.翻译下列句子。
(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4.(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二)阅读下面文字,回答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简子①有两白骡而甚爱之。
阳城胥渠②住广门之馆,夜叩门而谒曰:“主君之臣胥渠有疾,医教之曰:‘得白骡之肝,病则止;不得则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训练(打印)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曹刿论战比较阅读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014-12-30Liu(一)【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 [注释]①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②易置:撤换。
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三)【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
(完整版)《曹刿论战》对比阅读附答案.doc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回答文后问题。
(8 分)(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判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 ? ”公曰:“衣食所安。
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乙)齐桓公问管仲①曰:“王者何贵 ?”曰;“贵天。
”桓公仰而视天。
管仲曰:“所谓天者,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
君人者②,以百姓为天。
百姓与③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选自刘向《说苑》)注释:①管仲:齐桓公的贤相,名夷吾,辅佐桓公成霸业。
②君人者:给人民当君主的人。
③与:亲附,拥护爱戴。
9 .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 2 分)(1 )又何间焉间: _____ ( 2 )小惠未徧徧: ____________(3 )战则请从从:_______ ( 4 )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非:____________10 .下列句中加点的“之”相当于“的”的一项是()(2 分)、A.肉食者谋之B.非谓苍苍莽莽之天也C.长跪而谢之曰 D .辍耕之垄上11 .翻译下列句子。
( 2 分)(1)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2)百姓与之则安,辅之则强,非之则危,背之则亡。
12 .(甲)(乙)两文段表达了相近的思想观点。
请结合文意加以阐述。
( 2 分)(二) [ 甲 ] 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系列(一)【乙】宋公及楚人战于泓①。
宋人既成列②,楚人未既③济。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公伤股,门官⑥歼焉。
国人皆咎公。
公曰:“君子不重⑦伤,不禽二毛⑧。
古之为军也,不以阻隘也。
寡人虽亡国之馀⑨,不鼓不成列。
”(选自《子鱼论战》)[注释]①宋公:宋襄公。
泓:泓水,河名。
②成列:指摆好阵势。
③既:尽,全部。
④司马:官名,这里指子鱼。
⑤陈:通“阵”,指摆好阵势。
⑥门官:国君的卫士。
⑦重(chóng):重复,再次。
⑧二毛:头发斑白的人。
⑨亡国之馀:亡国者的后代。
10.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神弗福也福:__________(2)公伤股,门官歼焉股:__________11.请用“/”给下面两个句子标出朗读停顿。
(每句只划一处)(2分)(1)下视其辙(2)宋公及楚人战于弘12.翻译下面两个句子。
(6分)(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彼众和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3.理解文段内容,然后用原句回答。
(3分)(1)[甲]文曹刿“请见”的原因是__________,他认为“可以一战”的理由是:___________。
(2)[乙]文子鱼认为发动进攻的有利时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从选段文字看,长勺之战和泓水之战为什么会产生不同的结局?(2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乙】夏后伯启与有扈(1)战于甘泽而不胜。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021年湖南益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
《曹刿论战》比照阅读2021年湖南益阳中考语文古文阅读题(附答案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那么请从。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羯。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曹刿论战》)【乙】晏子为齐相,出,其御①之妻从门间窥其夫。
其夫为相御,拥大盖,策驷马②,意气扬扬,甚自得也。
既而归,其妻请去。
夫问其故,妻日:“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
今者妾观其出,志念③深矣,常有以自下④者。
今子长八尺,乃为人仆御,然子之意自以为足, 妾是以求去也。
”其后夫自抑损⑤。
晏子怪而问之,御以实对,晏子荐以为大夫。
(《史记•管晏列传》)【注释】①御:车夫。
②驷马:四匹马拉的马车。
③志念:气度。
④自下:谦虚而甘居人下。
⑤抑损:小心谨慎。
(1).以下句子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为哪一项()A.又何间焉从门间窥其夫• •B.故逐之夫问其故• •C.曹刿请见其妻请去• •D.公将鼓之晏子怪而问之• •(2).对【乙】文中画波浪线局部的断句,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B.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C.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D.晏子长不/满六尺/身相齐国名显诸侯(3).以下对【甲】【乙】两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A.两文都塑造了鲜明的人物形象。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含答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含答案)曹刿论战》与《孙子·军争篇》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以下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XXX:“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XXX。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XXX。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赶去追击。
2)望其旗靡:旗帜倒下。
3)三军可夺气:士气易于动摇。
4)朝气锐:精神饱满。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XXX。
他们的勇气消失了而我方的士气正旺,所以我们战胜了齐军。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不要去攻击阵容整齐的敌人,这就是治理军队的变化。
3.甲文中XXX“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乙文中的中心句是“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善于分析敌情,把握战机,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
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研究和生活有借鉴作用,比如要善于分析问题,听取并采纳群众的意见,运用正确的策略和方法等。
XXX译文】XXX接替XXX成为抵抗秦国的大将后,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进行了全面更改,还更换了军官。
XXX听到这些消息后,派出变幻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的军粮运输路线,使赵国军队陷入了分裂,士气涣散。
经过四十多天的时间,士兵们已经饥饿难耐,XXX带领着精锐的士兵亲自上阵战斗。
结果,秦军射杀了XXX,赵军大败,数十万士兵投降了秦军,而秦军则将他们全部活埋了。
九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3课《曹刿论战》对比阅读(新版)苏教版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 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易置军吏.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佯败走,而绝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射杀赵括.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注释] 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易置:撤换。
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词(1)小惠未遍()(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4)秦悉坑()之2.译句(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史3.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
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
4.乙文中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二】【甲文】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刿曰:“可矣。
”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刿曰:“可矣。
”遂逐齐师。
【乙文】宋公及楚人战与泓(①)。
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②)济(③)。
司马(④)曰:“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公曰:“不可。
”既济而未成列,又以告。
公曰:“未可。
”既陈(⑤)而后击之,宋师败绩。
【注释(1)泓:泓水(2)既:尽,完了(3)济:渡过(4)司马:统帅军队的最高长官,指子鱼。
(5)陈:同“阵”摆好阵势。
1.解词(2分)(1)公将鼓之()(2)宋人既成列()2.翻译(5分)(1)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
(2)彼众我寡,及其未既济也,请击之。
3、甲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鲁国抓住了发动进攻的时机:。
乙文中“宋师败绩”是因为宋公错失了发动进攻的时机:(1),(2)。
部编版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曹刿论战》对比阅读2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 2(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8题。
(11分)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曰:“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曰:“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节选自《曹刿论战》)6.解释文中加点的词。
(3分)(1)乃入见()(2)民弗从也()(3)忠之属也()7.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4分)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译文:8.选文运用对比手法塑造曹刿形象,请举一例分析其作用。
(4分)答:(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9-12题。
(10分)田饶谓鲁哀公曰:“臣将去君而鸿鹄举①矣。
”哀公曰:“何谓也?”田饶曰:“君独不见夫鸡乎?头戴冠者,文也;足傅距②者,武也;敌在前敢斗者,勇也;见食相呼,仁也;守夜不失时,信也。
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③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
夫鸿鹄一举千里,止君园池,食君鱼鳖,啄君菽粟;无此五者,君犹贵之,以其所从来远也。
臣请鸿鹄举矣。
”哀公曰:“止!吾书子之言。
”田饶曰:“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荫其树者不折其枝。
有士不用,何书其言为?”遂去之燕。
燕立以为相。
(节选自《新序?杂事》)【注】①举:飞去。
②傅距:傅,附着;距,雄鸡脚掌后面像脚趾一样突起的部分。
③瀹(yuè):煮。
9.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组是()。
(3分)A.田饶谓鲁哀公曰故外户而不闭,是谓大同(《大道之行也》)B.守夜不失时,信也谓为信然(《隆中对》)C.吾书子之言即书诗四句(《伤仲永》)D.臣闻食其食者不毁其器其真不知马也(《马说》)10.用“/”为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
(3分)鸡虽有此五者君犹曰瀹而食之何则以其所从来近也。
11.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直线的句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曹刿论战》对比阅读(一)阅读甲、乙两则文言文,按要求回答文后问题。
【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故三军可夺气,将军可夺心。
是故朝气锐,昼气惰,暮气归。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以治待乱,以静待哗,此治心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者也。
无邀正正之旗,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节选自《孙子·军争篇》)1.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 (2) 望其旗靡.(3)三军可夺气. (4)朝气锐.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 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付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逸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二)【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对日:“小惠未徧,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
”对日:“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公日:“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
”对日:“忠之属也。
可以一战。
战则请从。
”【乙】赵括既代廉颇,悉更约束①,易置②军吏。
秦将白起闻之,纵奇兵③,佯败走,而警其粮道,分断其军为二,士卒离心。
四十余日,军饿,赵括出锐卒自搏战,秦军杀赵括。
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选自《史记》)[注释]①约束:原有的纪律和规定。
②易置:撤换。
③奇兵:变化莫测的军队。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小惠未徧. (2)牺牲..玉帛(3)而绝.其粮道 (4)秦悉坑.之2.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2)悉更约束,易置军吏。
3.(1)甲文中体现“可以一战”理由的句子是什么?(2)乙文中赵括所为与“忠之属也”相反的句子是什么?4.乙文与主要人物有关的成语是,这个成语的意思是。
【乙文译文】赵括代替廉颇(担任抗秦大将)后,全部更改(原有的)纪律和规定,撤换军官。
秦将白起听到了这些事,派了变化莫测的军队,假装败退,截断了赵军运输军粮的道路,把赵国的军队一切为二,(于是)军心离散。
经过四十多天,军中兵士饥饿,赵括带领精锐的兵士亲自上阵战斗。
(结果)秦军射死了赵括。
赵括的军队大败,数十万兵士便投降了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了。
(三)【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曰:“未可。
”齐人三鼓。
刿四:“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曰:“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乙】尝见一蜘蛛布网壁间,离地约二三尺,一大蛇过其下,昂首欲吞蜘蛛,而势稍不及;久之,蛇将行矣,蜘蛛忽悬丝而下,垂身半空,若将追蛇者;蛇怒,复昂首欲吞之,蜘蛛引丝疾上;久之,蛇又将行矣,蜘蛛复悬丝疾下,蛇复昂首待之,蜘蛛仍守其网,如是者三四次,蛇意稍倦,以首俯地,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抵死不动;蛇狂跳颠掷,以至于死。
蜘蛛乃盬②其脑,果腹而去。
(选自薛福成《庸庵笔记》) 【注释】①飙:暴风。
这里指迅速。
②盬(gǔ):吸欲。
1.解释下列旬中加点的词。
(1)公将鼓.之(2)一鼓作气,再.而衰(3)如是..者三四次(4)果腹而去.2.用现代汉语翻泽下列句子。
(1)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2)蜘蛛乘其不备,奋身飙下,踞蛇之首3.甲文中吾军克敌制胜抓住了反攻有利时机是在之时;乙文中的蜘蛛是在蛇之时,乘其不备,置蛇于死地。
4.甲文曹刿在这场战役中的表现给了你哪些启发?5.甲、乙两文提示了一个共同道理是什么?【乙文译文】(我)曾看见一蜘蛛在墙壁间作网,蛛网离地约二三尺上下,有一大蛇从蛛网下经过,抬起头想吞吃蜘蛛,它的力量却够不到蜘蛛;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将要离去,蜘蛛突然悬丝而下,垂身在半空中,好像要追赶大蛇;蛇大怒,又抬起头来想吞蜘蛛,蜘蛛引丝迅速回到网中,又过了很长时间,大蛇又将要离去,蜘蛛又赶忙悬丝而下,蛇又抬起头待机吞吃蜘蛛,蜘蛛仍又回到网中’,像这样三四次;蛇精力疲惫了,把头趴在地上,这时蜘蛛乘其不备,迅速悬丝垂下,盘踞在蛇的头上,拼死不动;蛇(被吱得)乱跳乱颠,以至到死。
蜘蛛于是吸饮其脑,吃饱肚子才离去。
(四)【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曰:“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
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用兵之法:高陵①勿向②,背丘③勿逆④,佯北⑤勿从⑥,锐卒勿攻,饵兵⑦勿食,归师勿遏⑧,围师⑨必缺⑩。
穷寇⑩勿迫⑩。
此用兵之法也。
(选自《孙子今译》)【注释】①陵:山头。
②向:仰攻。
③匪:高地。
④逆:迎击。
⑤佯北:假装失败。
⑥从:追逐。
⑦饵兵:用来诱敌上钩的部队。
⑧遏:阻击。
⑨囤师:包围敌方部队。
⑩缺:让条出路。
⑨穷寇:走投无路的敌军。
⑥迫:逼迫。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在文中的意思。
(1)公与之乘. (2)公将驰.之(3)既克. (4)望其旗靡.2.用现代汉语写出甲文中画线句子的意思。
3.根据甲文有关内容,发挥合理..想象,在“齐师败绩”前简要补写出战斗的经过(可运用文中原有的字词灵活组合,也可用自己的话叙述)。
4.“一鼓作气”流传至今已成为人们耳熟能详的成语,但有人却常常把它误写成“一股作气”、“一鼓足气”等。
想一想,你怎样运用文中的知识来帮助人们避免这些错误。
5.甲文中在长勺之战中,曹刿两次曰“未可”,各与乙文中哪一条法则相吻合?6.结合“长勺之战”,对乙文“用兵八法”的目的加以深入分析,试从中归纳出战场上所应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
【乙文译文】所以,用兵作战的法则是:不要仰攻已经占据高山的敌人,不要正面攻击背靠丘陵屏障的敌人,不要追击假装败退的敌人,不要进攻士气正旺的敌人,不要理睬用小部队作诱饵的敌人,不要拦截撤退回本国的敌人,包围敌军时要留缺口,不要过于逼迫已经陷入绝境的敌军。
这些都是用兵作战的最基本的法则。
(五)【甲】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公将鼓之。
刿日:“未可。
”齐人三鼓。
刿日:“可矣。
”齐师败绩。
公将驰之。
刿日:“未可。
”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日:“可矣。
”遂逐齐师。
既克,公问其故。
对日:“夫战,勇气也。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彼竭我盈,故克之。
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
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
”(选自《曹刿论战》) 【乙】故三军可夺气①,将军可夺心②。
是故朝气锐③,昼气惰④,暮气归⑤。
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⑥者也。
以治待乱⑦,以静待哗⑧,此治心⑨者也。
以近待远,以逸待劳,以饱待饥,此治力④者也。
勿邀正正之旗⑩,勿击堂堂之肾,此治变者⑩也。
(选自《孙子-军争篇》)【注释】①夺气:挫伤士气。
夺,剥夺,引申为挫败、打击。
气,这里指刚劲勇锐之气。
②夺心:动摇决心。
心,指决心。
③朝气锐:军队初战时士气旺盛。
一说为军队早晨士气高昂。
锐,旺盛。
⑧昼气惰:过了一段时间后,士气逐渐懈怠。
昼,白天,一说指经过一段时间后。
惰,懈怠。
⑤暮气归:到最后,战斗力消耗殆尽,士气低落,将士思归。
暮,到了战斗快结束时,一说指傍晚。
归,止息、衰竭,一说指思归,想回去。
⑥治气:掌握运用士气的方法。
治,掌握。
⑦以治待乱:以我军的严整有序对待敌军的混乱无序。
治,治理、有序。
⑧以静待哗:以我军的沉着冷静对待敌军的躁动不安。
哗,喧哗,指躁动不安。
⑨治心:掌握利用军队的心理的方法。
心,指心理。
⑩治力:掌握军队的战斗力。
力,指战斗力⑩勿邀正正之旗:不要攻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
邀,邀击、迎击。
正正,严整。
⑩勿击堂堂之阵:不要去攻击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军。
堂堂,壮大的样子。
阵,阵容。
⑩治变者:掌握机动应变的方法。
变,指机变。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公将驰.之驰. (2)望其旗靡.靡.(3)三军可夺气.气. (4)朝气锐.锐.: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彼竭我盈,故克之。
(2)勿击堂堂之阵,此治变者也。
3.甲文中曹刿“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的原因是;乙文中的中心句是。
(均用句中原文回答)4.节选的甲、乙两文在阐述用兵方面相同的观点是什么?这些观点对我们今天的学习和生活有怎样的借鉴作用?【乙文译文】对于敌人的军队,可以挫败它的士气;对于敌人将领,可以动摇他的意志。
因此,初战时,部队士气高昂;经过一段时间后则逐渐懈怠;到战斗后期,士气就衰竭了。
所以,善于用兵的人,要避开敌人士气旺盛的时候,而选择在对方士气低落、衰竭时进攻,这是掌握士气的方法。
用我方的严整有序,对付敌方的混乱无序;以我方的沉着冷静,对村敌方的躁动不安,这是掌握军队心理的方法。
用我方的靠近战地,等待敌人的远道而来;用我军的安选从容,对付敌军的疲劳仓促:用我军的粮饷充足,对付敌军的饥饿不堪,这是把握军队战斗力的用兵方法。
不要去截击旗帜严整、队列雄壮的敌军,不要去攻打阵容强大、实力雄厚的敌人,这是掌握机变的用兵方法。
(六)【甲】十年春,齐师伐我。
公将战。
曹刿请见。
其乡人日:“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日:“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乃入见。
问:“何以战?”公日:“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丛分人。
对日:“小惠未褊,民弗从也。
"公日:“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