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8剃光头发微(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人教版第二册

合集下载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成语,如“剃光头发微”、“食古不化”、“举案齐眉”等。

(2)能够把握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文言文的理解能力。

(2)学会对比分析,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关注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理解并运用文中的关键词语和成语。

(2)分析文章的结构和论证方法,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 教学难点:(1)文言文的理解和翻译。

(2)对文章深层次含义的把握。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简要介绍作者王安石及其作品《剃光头发微》,激发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2. 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结合注释理解文意,体会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3. 合作探讨:分组讨论,对比分析课文中的论证方法,引导学生关注文章的逻辑结构。

4. 课堂讲解: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课堂讲解,详细解析课文内容,解答学生疑问。

5. 练习巩固: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巩固课堂所学。

四、课后作业1. 翻译并背诵课文。

2. 搜集有关王安石的资料,了解其生平和主要作品。

3.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谈谈对课文中所涉及问题的看法。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2. 学生对文中关键词语和成语的运用能力。

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如观点阐述、逻辑分析等。

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包括翻译、背诵和思考题。

六、教学策略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提出问题,并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2. 运用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课文中的实例,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作者的观点和论证方法。

3. 利用对比分析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审视问题,培养批判性思维。

七、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课文讲解所需的PPT、教案等相关教学资料。

高一语文教案《剃光头发微》

高一语文教案《剃光头发微》

高一语文教案《剃光头发微》【学习目标】1、学会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2、理清文章思路明确文章主旨3、品析杂文的漫画语言和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的意味【重点难点】1、理解本文的写作主旨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4、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教学设想】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者的思路尤其要仔细分析文章的最后两节2、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重要语句体会文章讽刺与幽默的意味【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师生互致问候二、上节作业纠错导入新课:敏锐的作家尤其是杂文家大都能用锐利的眼光来观照社会现象并能透过这一看似平凡的现象进行冷静的思考而后给人一个触目惊心的启示著名作家何满子通过“剃光头”这一小现象反映了社会生活中的大问题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这篇杂文三、出示学习目标四、自学要点:1.找学生介绍作者及相关背景教师补充〖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何满子曲名这是一首描写宫女哀怨感叹的诗诗歌没有正面批判葬送宫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从诗人对宫女的这种深刻同情中人们不是会很自然地厌恶那深锁的宫门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作者简介:何满子曾任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参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书上海杂文学会顾问2.学生查字典掌握基础知识积累字词发髻:在头顶或脑后盘成的各种形状的头发不羁:不受束缚睥睨:眼睛斜着看形容高傲的样子差池:差错也作“差迟”切肤之痛:切身感受到的痛苦牛山濯濯:本形容山上光秃秃的没有树木文中指人头顶光秃秃的样子悻悻而去:愤怒地离开3.弄清题意:标题中的“发微”意思发微发探究之意;微奥妙剃光头发微即要探究剃光头一事中所潜在的人的心理所反映出的社会现象以及现象后的内在本质4.阅读课文理清文章层次学生讨论分析教师总结明确:文章总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16节):由理发引出济南市一家理发店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的事并对原因加以分析表现作者极大的愤慨第一层(1—2节):谈及古代理发师的地位第二层(3节):济南市一家理发店的理发工人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第三层(4节):古代剃光头的原因第四层(56节):现代剃平头的原因以及济南理发工人拒绝给“乡下佬”剃平头的原因第二部分(7—8节):由“剃光头”一小事谈到掌权这一重大的社会问题5.课文分析: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①第一段中作者由“剃光头”联想到些事情提示:联想到古代的髡刑和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②古代的“髡”刑实施的目的提示:在于政治上或人格上和其他人区别开来③“既不是”后呼应的常常是“也不是”为什么作者不用却用了个“也肯定不会是”提示:因为下文是站在“乡下佬”角度的揣想之辞并不是在陈述事实所以这么说④作者说理发师不给乡下佬剃平头“倒是从美观这面着眼的”有什么意味提示:作者带有一种调侃的意味表达了自己对理发师做法不以为然的态度⑤括号中为什么说这里面“大有文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文章”揭示出来呢提示:这种瞧不起实质上折射了阶级的、城乡的、职业的有着极其深刻的偏见不写是因为文章的中心不在此⑥理发师本来就没有大权作者为什么要说“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提示:是为了由此及彼因小及大为了将矛头指向社会上有权力的人⑦“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提示:用了拈连的手法表达了作者对社会上“有权就耍”的人的深恶痛绝和对纠正不正之风的迫切呼声6.讨论:如果本文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谈掌权这两部分文字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但这样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有什么影响明确:(1)从对文章的主旨而言如果文章只保留这两部分有碍文章主旨的表达a.文题为“剃光头发微”这“发微”二字就要求文章不能就事论事应当就“剃光头”这一话题加以联想和发挥否则文章就显得单调b.开头两节的引述部分也是作者感情的流露尤其在旧社会理发室地位低下受到社会的歧视作者为之不平同时也为下文理发师拒绝给一个“乡下佬”剃平头这一事形成对比突出了作者对这一社会现象的愤恨c.4、5两节的原因分析有利于深化主题没有这些分析就没有文尾的结论也缺少杂文的讽刺色彩(2)从对文章的结构而言如果文章只保留这两部分文章写关于剃光头读者来信开篇显得仓促缺少引述显得突兀没有4、5两节的分析古今的对比论述就缺少说服力也就没有“原因简单之至:剃头刀在他手里”同时这样也不符合议论文的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要求7.品读鉴赏:杂文是用文字描绘的漫画寓深意于讽刺与幽默之中试体会下列句子的讽刺与幽默意味(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明确:“这问题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用了反语什么“深奥的”实为“肤浅的”我一眼就看出来就是由于“剃头刀在他手里”就是它有这么点小权(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明确:这是作者用谦逊的语句委婉地进行讽刺这方法无需学习这个问题已明摆着的不用小心求证(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给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个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明确:表明了作者对那些利用职权的人的深恶痛绝“亮亮相”尤其“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语言含蓄幽默作者也坚信“弄权”者必无好下场其头也将被人剃五、归纳总结:一件细微的剃光头事件引发作者的感慨:要警觉改革开放中“有权就耍”的现象不能任其泛滥文章起笔从古代一些关于头发惊心动魄的故事写起联想到与头发关系最密切的理发工人转录了《人民日报》刊登的一封读者来信即“剃光头”事件并对其原因进行考证、分析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是“权”在作怪文章结尾指出要对“权”进行监督。

《剃光头发微》语文教案设计

《剃光头发微》语文教案设计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剃光头发微》这篇课文;(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3)了解课文的大意,理解作者想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激发学生热爱文学的情感;(2)培养学生勇于表达自己观点的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生活中的挫折,培养学生的坚韧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正确朗读和理解课文《剃光头发微》;(2)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通过描写生活中的小事表达出的深刻哲理;(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剃光头发微》的作者及其背景;(2)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朗读课文,理解大意;(2)学生通过查阅工具书,学习并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方式;(2)引导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

4. 课堂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知识。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剃光头发微》,巩固生字词;3. 选择一篇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进行欣赏和分析,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剃光头发微》的理解程度;2. 学生对课文中的生字词的掌握情况;3. 学生在合作探讨中的表现,包括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4. 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读后感的内容完整性、欣赏分析作品的能力等。

六、教学策略:1. 情境教学:通过图片、视频等媒体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生动的学习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课文《剃光头发微》的基本内容,把握作者的观点和情感。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提高学生对现代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课文主题。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和解读文学作品。

(3)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理解作品所传达的思想情感。

(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提高对文学作品的兴趣。

(3)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生活,培养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剃光头发微》的阅读与理解。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3)引导学生体验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主题。

2. 教学难点:(1)理解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深层含义。

(2)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培养。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文。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

(2)学生结合注释和工具书,自主解决生字词和难句。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课文主题和作者观点。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课文讲解:(1)教师讲解课文重点、难点内容。

(2)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语言特点。

5. 情感体验:(1)引导学生感悟作者的情感,领悟作品的主题。

(2)学生分享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重点。

四、作业布置1. 完成课后练习题。

2. 写一篇读后感,不少于500字。

五、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教学目标,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是否有提高,有哪些不足之处需要改进。

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调整教学方法,为下一节课做好准备。

六、教学策略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剃光头发微(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剃光头发微(第一课时)精品教案 大纲人教版第二册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8剃光头发微(第一课时)精品教案大纲人教版第二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发微、睥睨、丰姿、濯濯、差池”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脉络,整体地把握文意。

2.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3.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多观察,善思考,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敢于直面黑暗,鞭挞丑恶,做一个深思慎取,思想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凭他们的智力、思维品质是可以妥善解决问题的。

即便有奇谈怪论,相信在集体交流时,自会得到纠正,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查缺补漏,定会获益不匪。

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品读法。

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作品,既体会杂文的思想性,又赏析其文学性,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探究本文所包含的道理,体会其思想性;揣摩语句,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体会杂文的文学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教师督促学生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发微:从细微的事物说开去。

睥睨(pìnì):斜着眼看,形容高傲。

丰姿:风度姿态,也作风姿。

濯濯(zhuó):光秃秃的样子。

差池(chāchí):差错、错误。

《剃光头发微》语文教案设计

《剃光头发微》语文教案设计

《剃光头发微》语文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和理解课文《剃光头发微》的内容。

(2)掌握生词和短语,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2)通过小组合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通过写作练习,提升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创造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兴趣和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珍视和感恩之心。

(3)引导学生思考个人形象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尊心。

二、教学内容:1. 课文《剃光头发微》的阅读与理解。

2.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和运用。

3. 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剃光头发微》的阅读与理解。

(2)生词和短语的掌握。

(3)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分析。

2. 教学难点:(1)课文中的深层含义和主题思想的把握。

(2)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的运用。

四、教学过程:1. 导入:(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内容,回顾对家庭、亲情和友情的思考。

(2)提问学生对课文《剃光头发微》的预习情况,了解学生的初步理解。

2. 阅读理解:(1)分段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的细节和情感表达。

(2)学生回答关于课文内容的问题,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程度。

3. 生词和短语学习:(1)教师呈现生词和短语,引导学生学习和掌握。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运用生词和短语进行对话或短文写作。

4. 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分析:(1)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如比喻、拟人等。

(2)学生进行小组合作,找出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并进行讨论和分析。

五、作业布置:1. 家庭作业:(1)熟读课文《剃光头发微》。

(2)运用生词和短语写一篇小短文。

(3)思考个人形象和社会认同之间的关系,写一篇作文或日记。

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剃光头发微》课时计划第1课时(总第24课时)学习目标:1、学习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重点难点:1、杂文的特点及鉴赏方法。

2、对课文最后一段的理解。

教学方法:1、首先认真阅读文章,同学之间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理解。

2、同桌之间竞争,看谁能尽可能多的发现并分析文中有讽刺幽默意味的句子。

3、试就“剃光头问题”展开讨论,形成自己有个性的认识。

教学过程:一、研读,并思考下面的问题:(一)“剃光头”:1、学生阅读课文,解决字词:睥睨、髡、舂2、分别找出文中剃头的古今中外事例并交流。

3、关于剃光头的又有几件?(表格交流)4、原因分别是?5、理发师为什么不肯给乡下佬剃平头,只肯给他们剃光头?(学生讨论,并应在文中找到主要原因:“剃头刀在他手里”)(二)“发微”:1、作者从这件事(剃光头)上发现了什么奥妙?--发微2、学生讨论、联系社会生活中的“弄权”现象并交流。

3、作者在文中有没有说出解决办法?(没有,只是警告了“弄权者”--剃头者头必被人剃)4、学生联系社会讨论、交流解决“弄权”问题的办法。

二、作者是怎样结构全文的?明确:本文结构大致可分为三部分。

(一)引子:(1-2自然段)开篇作者由清朝剪留辫子一事说起,自然引出对理发工的态度来,“很为他们不平。

”又重加引述翼王石达开一诗,表现理发工们的“职业丰姿”。

这两者可作为文章的引子,道出作者本是对理发工怀有好感的。

(二)主体:(3-7自然段)看“读者来信”(“乡下佬”剃平头遇阻)有感。

作者本来对理发工的好感“不料”由看到一封“读者来信”而改变。

作者由此娓娓谈来。

由古时的“髡”说起,以至“时至今日”,剃头“无非是保护头颅和美观上的讲究”。

视野开阔,语言诙谐幽默又不乏讽刺之意。

“乡下佬”不能剃平头?何也?是因理发师瞧不起,认为是异想天开,“乡下佬”不够资格!“剃头刀在他手里”,当然剃不成!当今,有权而弄权者,以权谋私者,以权要胁他人者,以权损人者……何其多也?(三)结尾(8自然段)提出希望:“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高中语文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法案例)人教版

高中语文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问题教学法案例)人教版

《剃光头发微》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采用探究作者思路的方式,引导学生了解本文思路,从而认识到思路对于表现文章中心的重要作用。

2.运用“问题教学法”,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形成学生的探究能力,为今后自主学习打下基础。

重点难点:1.重点是探究作者的行文思路2.难点是对作者思路的认识教学时数:一课时(40分钟)课时安排一、导入有时候一些生活里的小现象往往蕴含着深刻的发人深思的东西,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篇由平常的生活小事而引发思考的杂文(这个导入简短有力,为下文分析以小见大做伏笔,也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可用)。

二、下面我来检查一下大家对课文的预习情况。

1.任务型问题(是什么的问题):里面有个字“髡(板书)”字,这个字应该怎样读才正确?kūn,谁来用文中的话说说它的意思是什么?古代产生于秦朝的一种剃去男子头发的刑罚。

(这个环节是抽查学生对课文的预习情况和熟悉情况,这是深入分析课文的必须,这种抽查具有随机性,但也能很好地看出学生的预习情况)问题下去以后学生的反应:可能不会读音,请学生看注解;可能说不清是什么意思,请学生阅读有关段落,主要是文章的第五段。

这就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启发:给学生指示明确的方向。

让学生很快缩小范围做出及时而正确的反应。

2.大家阅读本文以后,对本文的语言是怎样认识的,能否举些例子说说语言的特点?语言幽默,富于讽刺意味。

学生可以举出很多例子。

这是杂文文体的语言特点,可以借此介绍一下杂文。

3.任务型问题(是什么的问题):读了这篇文章以后,你有没有发现: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么(直击主旨,因为本文教学定位于“思路的探究”,而“思路的探究”又必须先明确主旨,先明确主旨后,才能探究出作者为了更好的表现主旨而必须这样巧妙地安排思路的,这样的分析环环相扣,层层递进,能够使学生达到一个相当的认识高度,这是语文教学必须追求的目标,因为语文教学的目的之一就是提高学生的认识能力)?问题下去以后学生的反应:可能无所适从。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剃光头发微) 教案

高中语文优秀教案:(剃光头发微) 教案

某某十八中优秀教案:《剃光头发微》语文组王小利【学习目标】:1、学习小中见大的写作方法。

2、进一步培养联想、想象能力。

3、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

【重点难点】:以小见大,联想的妙用。

【教学方法】:1、讲读法:引导阅读文章学生梳理文章脉络。

2、讨论法:生活中的现象。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工具】:多媒体,音乐【教学过程】一、导入(观看幻灯片1至3)导语:X德华的洗发水广告曾有这样的内容:“我的梦中情人有着一头乌黑亮丽的长发”可见,这“乌黑亮丽的长发”即是他对美丽的定义。

发型可以曾加美感,彰显个性,秀出气质,不同的发型带给我们不同的体验,有人喜欢长发,有人喜欢卷发,也有人喜欢光头。

这本是最寻常不过的小事,可我们的作者却别有说法。

二、教学步骤(一).分析题目的意思学生查字典解决“发”、“微”词义:探究、奥妙(二)分析正文1. 配乐朗诵文章2. 找出文章中和头发有关的故事。

清朝“留发不留头”清末的假辫子联想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权“乡下佬”剃平头古代的刑罚“髡”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3. 本文的联想过程及特点。

明确:由清朝“留发不留头”联想到清末的假辫子、石达开关于理发师的对联等头发的故事,再写到《人民日报》关于乡下人只能剃光头的报道,又由剃光头联想到古代的刑罚“髡”,联想现在许多国家的罪犯剃光头,最后联想到怎样使用手中的权。

这一步步的联想环环相扣,最后归结到掌权的问题。

文章没有就剃头论剃头,而是卒章显志。

既放得开又收得拢,构思十分精巧。

4. 以小见大手法的使用触发点:理发师——握刀——拒绝剃头(乡下佬欲剃平头而不得)大问题:当权者——掌权——办事没门(掌权者有权弄权以权谋私)六个故事的共同之处:核心是一个权字。

作者巧妙的运用了以小见大的手法,从理发这种日常小事想到了国家机关有权弄权,以权谋私的不良现象。

5. 本文讽刺的是以权谋私的现象,请问在你的身边有这样的现象吗?(观看幻灯片11---14)6. 面对这一现象,作者认为可以怎么样解决?明确:结尾(8自然段)提出希望:“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剃光头发微》的主要内容,了解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能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能够默写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2)通过合作学习,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3)通过探究学习,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

(2)培养学生对家乡、对亲人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分析。

3. 课文中精彩语句的默写。

三、教学难点:1. 课文深层含义的理解。

2. 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运用。

四、教学准备:1. 课文文本《剃光头发微》。

2. 相关资料:作者简介、创作背景等。

3. 教学多媒体设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的学习内容,对新课内容进行铺垫。

(2)教师简要介绍作者及其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课文中的生字词。

3. 合作学习:(1)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

4. 探究学习:(1)学生分组探究,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1)默写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六、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以便在今后的教学中进行改进。

七、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2. 学生对修辞手法和表现手法的掌握程度。

3. 学生对作者思想感情的体会程度。

八、教学拓展:1. 推荐学生阅读作者的其他作品,进一步了解作者的创作风格。

2. 组织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如写一篇以家乡为题材的短篇小说。

九、教学修改:根据教学反思和教学评价的结果,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进行修改和完善,以提高教学效果。

重点和难点解析一、教学目标:重点关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这部分目标是教学的核心,旨在通过课文学习,引导学生培养正确的价值观和审美观。

剃光头发微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
导入:
各位同学,今天我们一起来阅读当代作家,浙江富阳的何满子先生的文章《剃光头发微》,请位同学把题目解释一下。

发微:发表、阐释自己的一点小小的观点、见解。

那么,本文的体裁属于?——议论文——杂文。

那么,杂文一般有些什么特点呢?学生答,教师明确
杂文特点:,语言幽默讽刺等,
过渡:今天我们就围绕以小见大,杂文不杂,闲笔不闲这三点,一起来读何满子先生的文章,以小见大,那么
一、初读文章,整体感知,把握主旨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二、再读文章,理清思路,感悟杂而不杂
过渡:按说文章这样写也已经完整了,不过,文中还有不少古今中外的有关头发的内容,老师当初读这篇文章的时候,觉得它有些零碎,杂乱,不知道大家是怎么想的?请大家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投影6
这些事写得看似很杂,其实是按一定的顺序组织在一起的,那就是作者的联想的思路。

所以说,本文是
三、仔细揣摩,深入理解,领悟闲笔不闲
过渡:刚才大家所找的事情都是关于头发的,这与作者想要谈的“权力问题”似乎关系不是很大,有些似乎也没什么用,可何满子先生却用了比较多的笔墨,那又是为什么呢?请大家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从大家的讨论中,我们明确了一点,杂文中的一些闲来之笔,或引经据典,或旁征博引,或信手拈来,其实都是为了更好地深化和开拓主旨的,可谓
过渡:读完了何满子先生的文章,那么哪位同学来说说以后我们在阅读杂文时,一般可以那些方面入手呢?
四、学生小结,掌握阅读杂文的方法
学生发言
五、作业:。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教案高中语文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分析《剃光头发微》这篇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技巧。

(2)能够把握作者通过人物描绘、情节安排、环境描写等手法所表现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理解文章内容,领会作者的写作意图。

(2)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生活的独特见解和对人性的深刻剖析,培养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兴趣。

(2)学会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哲理,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分析《剃光头发微》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环境描写等写作技巧。

(2)理解并领会作者通过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

2. 教学难点:(1)深入剖析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

(2)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贾平凹及其作品《剃光头发微》。

(2)引发学生对文章主题的思考,导入新课。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文章,理解故事情节,感知人物形象。

(2)引导学生关注文章中的环境描写,分析作者的写作手法。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特点和情感变化。

(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教师讲解:(1)针对学生讨论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进行讲解和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人物形象,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

5. 课堂小结:(1)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梳理文章的主题思想和写作手法。

(2)强调关注社会现象,思考人生哲理的重要性。

四、课后作业2. 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思考文章所表达的主题思想,写一篇心得体会。

五、教学反思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方法和节奏。

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适当拓展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和价值观,使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得到全面发展。

剃光头发微(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教师中心稿) 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案基本信息剃光头发微教案教学设计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剃光头发微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2. 培养学生对剃光头发微的兴趣和创作能力。

3. 提高学生审美观和审美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剃光头发微的基本概念和技巧。

教学难点:如何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剃光头发微作品。

教学方法:讲授法、示范法、实践法、分组讨论法。

教学准备:多媒体设备、教学课件、剃光头发微工具、实例作品。

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一些剃光头发微作品,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与示范(1)教师讲解剃光头发微的基本概念,如什么是剃光头发微,剃光头发微的分类等。

(2)教师示范剃光头发微的基本技巧,如如何使用剃光头发微工具,如何创作出具有独特个性的剃光头发微作品等。

3. 实践环节学生按照教师的示范,自己动手尝试剃光头发微。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问题。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掌握的知识和技能,强调剃光头发微的重要性和创作技巧。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的知识,检查学生对剃光头发微的掌握情况。

2. 创作与展示(1)教师提出创作主题,学生根据主题进行剃光头发微创作。

(2)学生将作品展示给全班同学,大家共同欣赏、评价。

3. 分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总结剃光头发微的创作心得,互相学习、交流。

4.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学生的创作情况,对学生的作品给予肯定和鼓励,并提出改进意见。

三、课后作业1. 学生课后继续练习剃光头发微,尝试创作出更具个性的作品。

四、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五、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作品创作情况以及课后作业,对学生的剃光头发微技能和创作能力进行评价。

六、教学内容与安排第六课时:1. 深入学习剃光头发微的技巧(1)教师讲解如何运用剃刀的力度和角度来剃出不同的效果。

高中语文8剃光头发微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8剃光头发微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

高中语文8剃光头发微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高中语文8剃光头发微获奖教案新人教必修1教学目标一、了解本文所体现的杂文的一般特点:选材立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二、了解本文使用材料上,行文上,道古论今,纵横联系的特点.二、学习本文本文讽刺、幽默的语言.教学建议一、本文是一篇非常典型的杂文.通过本文,引导学生了解杂文的一些特点:选材立意大中取小,小中见大;使用材料上,行文上,道古论今,纵横联系。

这些特点是一般议所不具备的,或者不完全具备的。

二、本文讽刺、幽默的语言,也值得学习.三、本文引用了一些典故,夹杂着一些文言,可以先让学生自己查检工具书解决;如有困难再由教师帮助解决。

四、可以让学生联系实际写下阅读本文以后的心得.教学时数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杂文在构思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以小见大,从一滴水里看世界,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便充分地体现了这一特点.我们这节课就来学习这篇文章,体会和学习这种写作特点.二、作者简介三、研习课文〔一〕明确鉴赏要点1.选材立意大中取小,因小见大杂文一般是千字文,因此要求内容特别集中、精粹。

这就决定了杂文选材要大中取小。

所谓大中取小,不是把大问题压缩成小问题,而是要求作者高屋建瓴,从重大社会问题中选取最能反映事物本质的那一点。

同时,杂文的立意要因小见大.这就是要求作者从平凡小事着笔,触类旁通,举一反三,透过一点,上升到一定的本质高度,收到传神的艺术效果。

本文选材,就做到了大中取小.本文实际上讲的是掌权者应该如何用好手中的权的大问题,但作者重点谈的却是剃头者如何用好剃头刀的问题。

这是大中取小。

试想,如果正面铺开论述如何用权的问题,写几十万宇也不一定够,一篇杂文如何容纳得下?本文立意,又做到小中见大。

谈剃光头问题,不是就事论事,最后水到渠成地说到掌权问题。

试想,如果局限于剃光头问题,说一千道一万,至多也只是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问题,与掌权问题相比就小得多了。

2.道古论今,纵横联系杂文的一大特点就是“杂〞,表现在材料的运用上,发挥丰富的联想,从剃光头联想到古今中外,各种材料信手拈来,随意挥洒。

《剃光头发微》高二册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高二册语文教案

《剃光头发微》高二册语文教案第一学时教学过程:一、目标揭示,学法指导教学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发微、睥睨、丰姿、濯濯、差池”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清行文脉络,整体地把握文意。

教学重点:理解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学法指导: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探究所包含的道理,体会其思想性;揣摩语句,品味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体会杂文的文学性。

二、学生自学,教师巡导1、学生初读课文,给下列加横线的词注音并解释下列词语发微:睥睨:丰姿:濯濯:差池:2、、学生看资料了解作者及相关背景。

何满子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子,双泪落君前。

(何满子,曲名。

这是一首描写宫女哀怨感叹的诗。

诗歌没有正面批判葬送宫女青春、生命力的皇帝,但从诗人对宫女的这种深刻同情中,人们不是会很自然地厌恶那深锁的宫门和作威作福的皇帝么?)作者简介:何满子,1919年生,浙江富阳人。

著有________、________等论著及随笔杂文等30余种,另有三卷本行世。

上海古籍出版社编审,曾参编《唐宋词鉴赏辞典》等书。

3、弄清题意:标题中的“发微”是什么意思?4、课文分析: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文章着重谈了哪两项内容?(2)第一段中作者由“剃光头”联想到哪些事情?(3)古代的“髡”刑实施的目的是什么?(4)“既不是”后呼应的常常是“也不是”,为什么作者不用,却用了个“也肯定不会是”(5)作者说理发师不给乡下佬剃平头,“倒是从美观这面着眼的”,有什么意味?(6)括号中为什么说这里面“大有文章”?作者为什么不把这“文章”揭示出来呢?(7)理发师本来就没有大权,作者为什么要说“幸亏他只有这么点儿小权”?(8)“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三、学生展示,教师精导教师精导:分析第一问题理清行文脉络,分析后面问题抓住以小见大的写法。

高一语文《剃光头发微》教案

高一语文《剃光头发微》教案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内蒙古伊图里河高级中学高一语文剃光头发微教案教学目的:1.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化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挖苦意味,逐步进步鉴赏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化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挖苦,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开掘主旨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讨论,互相置疑,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问题导引①作者怎样构造全文?②本文的主旨?解析①本文构造:第一段〔第1、2自然段〕:作者先从大处落墨,提出头发问题,小处着眼,提出理发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尽管在旧社会,“剃头的〞在下九流,“连家谱都不能上〞,但大人物〔例如石达开〕却并没有卑视理发师之意。

“物与民胞〞,对理发师够平等的了。

此段作者有待而提。

先扬理发师。

第二段〔第3~6自然段〕:陡起波澜,从正面扬了理发师,理发师却从反面出现〔这当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有他的典型意义〕,以“剃头刀〞这么一点不是权的权来对付“乡下佬〞。

这一段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反面提出与第一段理发师相反的理发怪事:不给“乡下佬〞“剃平头〞,以“权〞令人。

第二层,从历史上考证“剃光头〞原是刑罚。

第三层,时至今日,剃不剃光头,应随“剃头客人〞——也是“上帝〞——之意,而且二位理发师竟认为“乡下佬〞剪平头“模样〞不够格,至此,作者愤怒起来了:理发师为什么这样为所欲为?他们有什么权利这样对待顾客?第四层,点题: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一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弄清本质,层层深化,环环扣紧,构造非常严密。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对“剃头刀在他手里〞的社会思想的分析:弄权耍人。

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剃光头发微(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中学高级教师敖运泉[课文分析]《剃光头发微》是何满子的一篇杂文,既文艺性论文,杂文有几个特征,其一,战斗性与愉悦性的和谐统一;其二,论辩性与形象性的有机结合;其三,幽默、讽刺与文采的巧妙运用;其四,短小精悍。

鉴赏该文应该把握杂文的这些问题特点,注意选材立意的“大”与“小”,艺术构思的“虚”与“实”,语言的“庄”与“谐”。

[三维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学会从平凡的生活现象中引发对社会问题的思考2.从剃光头之事,明确文章的写作主旨。

3.词语积累。

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善于观察社会现象、分析社会现象的能力。

2.学会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3.理清文章思路,训练思维能力。

4.品析杂文的漫画语言和愚深意与幽默之中的意味。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批判现实生活中以权卡人、压人的现象。

[教学方法]一.初读感知。

把握文章的基础知识,从总体上把握文章的思想内涵。

二.研读探究。

说说本文从剃头谈到掌权的行文脉络。

谈谈如果文章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谈掌权这两部分的文字。

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对文章的主旨和结构的影响。

三.品读鉴赏。

找出文中一些句子,体味其讽刺与幽默意味。

四.阅读迁移。

拓宽对以小见大笔法的了解以及杂文的知识。

[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方法]重点:1.理解本文的写作主旨。

2.学习以小见大的写法。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

难点:理解语句的深刻含义。

解决办法:1.引导学生讨论、分析作者的思路,尤其要仔细分析文章的最后的两节。

2.指导学生反复品读文中重要语句,体会文章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课时安排]1课时[师生互动设计]1.教师引导学生自学文章。

文章较短,要反复朗读。

2.学生应反复品读鉴赏文章语言,以体会文章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3.小组讨论,理清文章的思路。

掌握以小见大的写作方法。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敏锐的作家,尤其是杂文家,大都能用锐利的眼光来关照社会现象,并能透过这一看似平凡的现象,进行冷静的思考,而后给人一个触目惊心的启示。

语文 -剃光头发微_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 -剃光头发微_高一语文教案

语文-剃光头发微_高一语文教案.教案示例教学目标:1.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2.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力。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过程:一、导语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开掘主旨1.默读课文,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2.师生探讨,互相置疑,交流对文章主题的看法。

问题导引①作者怎样结构全文?②本文的主旨?解析①本文结构:第一段(第1、2自然段):作者先从大处落墨,提出头发问题,小处着眼,提出理发师的社会地位问题,尽管在旧社会,“剃头的”在下九流,“连家谱都不能上”,但大人物(例如石达开)却并没有卑视理发师之意。

“物与民胞”,对理发师够平等的了。

此段作者有待而提。

先扬理发师。

第二段(第3~6自然段):陡起波澜,从正面扬了理发师,理发师却从反面出现(这当然是个别现象,但也有他的典型意义),以“剃头刀”这么一点不是权的权来对付“乡下佬”。

这一段分四个层次:第一层,从反面提出与第一段理发师相反的理发怪事:不给“乡下佬”“剃平头”,以“权”令人。

第二层,从历史上考证“剃光头”原是刑罚。

第三层,时至今日,剃不剃光头,应随“剃头客人”——也是“上帝”——之意,而且二位理发师竟认为“乡下佬”剪平头“模样”不够格,至此,作者愤怒起来了:理发师为什么这样为所欲为?他们有什么权力这样对待顾客?第四层,点题:剃头刀在他手里。

这一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弄清本质,层层深入,环环扣紧,结构十分严密。

第三段(第7自然段):对“剃头刀在他手里”的社会思想的分析:弄权耍人。

有一点蝇头小权的人,他也要耍弄一番,置人于“没门”境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2020年高中语文 2.8剃光头发微(第一课时)精品教案人教版第二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词语,掌握“发微、睥睨、丰姿、濯濯、差池”等词的读音、词义,并学会运用。

2.理解文章的主旨。

能力目标1.理清行文脉络,整体地把握文意。

2.体会本文因小见大的写法,理解文章借“剃光头”这一平凡的生活现象所阐发的深刻道理。

3.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逐步提高鉴赏能力。

德育目标引导学生多观察,善思考,正确认识生活中的各种现象,敢于直面黑暗,鞭挞丑恶,做一个深思慎取,思想有品位的人。

●教学重点理解本文所包含的深刻道理,学习作者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作手法。

●教学难点1.理解课文1、3、4段与课文主旨的关系。

2.品味本文语言幽默讽刺,富含深意的特点。

●教学方法1.合作探究法。

教师应充分信任学生,凭他们的智力、思维品质是可以妥善解决问题的。

即便有奇谈怪论,相信在集体交流时,自会得到纠正,在讨论中相互启发,查缺补漏,定会获益不匪。

教师应大胆放手,让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2.品读法。

用审美的眼光看待作品,既体会杂文的思想性,又赏析其文学性,逐步提高阅读鉴赏能力。

●教具准备多媒体、投影仪●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步骤[教学要点]默读课文,整体把握文意;合作研讨,探究本文所包含的道理,体会其思想性;揣摩语句,品味本文语言的幽默与讽刺意味,体会杂文的文学性。

[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杂文在立意选材上常常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落笔,谈重大的社会问题。

今天我们学习何满子的《剃光头发微》,看看作者从剃光头事件中发现了什么。

二、整体感知文意1.学生默读课文,对课文进行圈点勾画,画出关键语句,画出不懂的地方。

教师督促学生积累词语,多媒体显示:发微:从细微的事物说开去。

睥睨(pìnì):斜着眼看,形容高傲。

丰姿:风度姿态,也作风姿。

濯濯(zhuó):光秃秃的样子。

差池(chāchí):差错、错误。

2.理清行文脉络。

提问:文章着重谈了哪两项内容?明确:谈了“剃光头”“掌权”两项内容。

提问:说说本文从“剃光头”谈到“掌权”的行文脉络。

同桌之间讨论交流,然后自由发言。

明确:本文先从头发谈起,从清末的剃发留辫谈到石达开对理发师的平等对待,引出本文的话题——剃光头的报道。

接着开始分析论证,从罪犯剃头谈到现在“不剃”是为了保护头颅、讲究美观,从理发师拒绝给乡下人剃平头,认为乡下佬只配剃平头谈到理发师握剃头刀而为所欲为,然后巧妙联结,类比引申,由剃头谈到掌权。

三、合作研讨,探究本文的深意1.学生齐读最后两段。

2.提问:本文所谈的重大的社会问题是指什么?明确:指有少数人玩弄权术、以权欺人,为所欲为,危害民众利益,破坏党的形象。

3.合作研讨,突破难点提问:如果只保留关于剃光头的读者来信和结尾处谈掌权这两部分文字,把其他内容全部删去,也能构成一篇文章,你觉得这样改好不好?为什么?学生思考。

教师要求学生举手示意,统计认可这种改法的人数,然后持相同观点的人组成一个方队,两个方队展开现场辩论,各自陈述理由。

甲方:我方认可这种改法。

理发师轻视乡下人,只给乡下人剃光头,由此生发开去,握剃头刀的人有权决定剃与不剃,那掌权的人就有权决定一切,一事一议,主题更集中,结构更明了。

乙方:我方反对。

这种改法将会影响文章主旨的表达、结构的安排。

理发师由于一己之见决定剃还是不剃,这一己之见是偏见,不可取。

理由如下:一,理发师对剃光头认识不清。

历史上虽曾有剃光头的罪刑,但隋唐以后就废止了;现在许多国家罪犯剃头,不是刑罚,而是出于习惯或便于辨识;大胆假设,罪犯剃头也只是出于卫生考虑。

综合以上几点,剃光头已绝无政治、人格的因素,只是一种客观的普通的生活习惯。

二,理发师仍有城乡的等级观念。

殊不知,理发师受社会轻视的地位已发生了质的改变,理发师有了权,又如何能倚仗这种握剃头刀的权轻视他人呢?理发师手握剃头刀就随意决定剃与不剃,那掌权的人手握大权随意处置他人,就不言而喻了。

如果去掉1、3、4段,会削弱文章的批判力度,使议论空泛,不够具体,而且缺少了文章特有的历史厚重感和浓浓的文化气息。

原文结构漫而有序,杂而不乱,开合有致。

去掉1、3、4段,结构过于单薄。

学生集体评议,并做现场点评。

教师总结:理不辩而自明,两方同学各陈其词,让人信服。

相比之下,乙方同学理由充足,思路清晰,表现较为出色。

让我们用掌声感谢他们的精彩发言。

四、品读课文,体味语言幽默与讽刺的意味多媒体显示(显示一句,品析一句)1.“乡下佬”是不是只配剃光头,以及什么模样的人才配剃平头,这问题是够深奥的,我答不上来。

这不是问题的“深奥”问题,表现了作者的不屑、不满。

剃光头已不是在政治上或人格上有什么差池的象征,它只是普通的客观的生活习惯,实在谈不上“配”与“不配”。

2.……但要我“小心求证”却求不到。

这很抱歉,胡适博士的考据方法只能学到一半。

简单的剃头实在挖掘不出什么新意来,作者借自谦之辞讽刺了那些手握剃头刀随意决定剃与不剃的人。

3.如果有权就想弄权,就想顺着自己的意思胡来,那么,至少要在“读者来信”栏里让他亮亮相,直到像剃光头那样地把他剃下去,这才叫做“试看剃头者,人亦剃其头”。

作者用手握剃头刀的人类比手握大权的人,理发师在“读者来信”栏里亮相,那随心所欲弄权的人也就只得屈尊受人鄙弃与指责了。

“亮相”“剃头”,幽默的言辞中尽含辛辣的嘲讽,表现了作者对随意弄权的人的奚落、不满与指斥。

学生自选几例仔细涵咏品味,体会语言中讽刺与幽默的意味。

五、课堂小结本文以小见大,从平凡的生活现象谈起,谈到重大的社会问题,举重若轻;善用类比、联类引申的写法让人啧啧称奇;杂而不乱,漫而有序的结构、平易而又不乏幽默与讽刺的意味的语言以及那浓浓的文化气息更让人不忍释卷。

这是一篇不可多得的杂文佳作,也是一篇极好的写作范文。

六、布置作业1.课外选读何满子的其他杂文,并写一篇读书随笔。

2.学习课文以小见大的写法,从某一生活现象谈开去,思路要清晰,须言之有理,表现一种积极的思想意识。

3.阅读下文,完成(1)~(5)题。

记得有一位诗人说过这样的话: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因为它非开不可的缘故,(甲)如果你摘去吃了,即使中了毒,也是你自己的错。

这比喻很美,也仿佛很有道理的。

但再一想,却也有错误。

错的是诗人究竟不是一株草还是社会里的一个人,况且诗集是卖钱的,何尝可以摘。

一卖钱,这就是商品,买主也有了说好说歹的权利。

即使真是花罢,倘不是开在深山幽谷,人迹不到之处,如果有毒,那是园丁之流就要想法的。

花的事实,也并不如诗人空想。

现在可是换了一个说法了,连并非作者,也憎恶了批评家。

他们里有的说道:你这么会说,那么,你倒来做一篇试试看! (乙)这真要使批评家抱头鼠窜。

因为批评家兼能创作的人,向来是很少的。

我想:作家和批评家的关系,颇有些像厨师和食客。

厨师做出一味食品来,食客就要说话,或是好,或是歹。

厨师如果觉得不公平,可以看看他是否神经病,是否厚舌苔,是否挟夙嫌,是否想赖账。

或者他是否广东人,想吃蛇肉;是否四川人,还要辣椒。

于是提出解说或抗议来;自然,一声不响也可以。

但是,倘若他对着客人大叫道:“那么,你去做一碗来给我吃吃看!”那未免有些可笑了。

诚然,四五年前,用笔的人以为一做批评家,便可高踞文坛,所以速成和乱评的也不少。

但要矫正这种风气,是须用批评的,只在批评家这名目上,涂上烂泥,并不是好办法。

不过我们的读书界,是和平的多,一见笔战,便是什么“文坛的悲哀”呀,“文人相轻”呀,甚至于不问是非,统谓之“互骂”,指为“漆黑一团糟”。

果然,现在是听不见说谁是批评家了。

但文坛呢,依然如故,不过它不再露出来。

(鲁迅《看书琐记》) (1)第一自然段中的诗人所用的比喻,看似有理,实质是错误的。

错误的要害是什么?(2)第六自然段中写厨师和食客的关系,要说明的是什么?(3)末段“文坛的悲哀”“文人相轻”所指的内容是什么?(4)根据文意,简要概括本文作者的观点。

(5)下列说法,不符合..是...原文意思的两项A.“诗人要做诗,就如植物要开花”,其意思是说写诗是自然产生的,对诗的好坏不必负责。

B.文中甲、乙两人的说法实质是一样的,只是乙的说法更为无理。

C.对有害的作品需要批评,如同园丁拔去有毒的花草。

D.文艺界的“谩骂”会冤屈许多好人,但糊糊涂涂的扑灭“谩骂”也会包庇一切坏人。

E.诗与花的本质区别是:诗是商品,可以出卖;花不是商品,可任意采摘。

参考答案:(1)借此拒绝文艺批评,逃避文艺作品的社会责任。

(2)文艺批评家有评品的权利,不必自己会创作。

(3)文艺界因观点不同而产生的争论。

(4)文艺必须有批评,批评如果不对,就可以有反批评。

如果扼杀文艺批评,健康有益的文艺就不可能得到发展。

(5)DE●板书设计●延伸阅读阅读下文,完成文后问题。

“入世”与诚信沙叶新用了漫长的15年,加入了世贸组织。

精诚所至,“世贸”为开,我不弃“世”,“世”必我入,我们终于不再“横空出世”,融入了世界大家庭,真是可喜可贺。

兴奋之余,想起“诚信”二字,进而想起两则故事。

先说第一则,记得是在一本什么杂志上看到的,说的是在战场上,某战士为部队开拓前进道路,不惜以自己身体引爆敌人埋下的地雷阵,以致身负重伤,命在旦夕。

报纸上连续不断报道他的事迹,称他为黄继光式的英雄。

当部队老将军得知这位战士生命垂危,将不久于人世时,便去医院探望,并给他颁发军功章。

将军问战士还有什么话要说,战士说:“有句话,指导员不让我说。

”将军问:“为什么?”战士说:“指导员说已经报道了,全国都知道我是英雄了,说了影响不好。

”将军追问:“怎么回事?你说!”战士说:“我不是用身体引爆地雷阵的,而是自己不小心,跌倒在地碰上地雷的。

我不是英雄。

”将军受到极大的震动,沉思良久,最后说:“把事实真相说出来和用身体引爆地雷阵同样需要巨大的勇气。

你是勇士,你仍然是名副其实的英雄。

军功章应该是你的,你受之无愧!”再说第二则,记得是我读初中时语文书上的故事,说的是一天晚上,一个中尉军官看到一个小孩站在路口哭,于是问他是不是迷路了,小孩说不,又问为什么不回家,小孩说我在站岗,不能回家。

原来这个小孩是在参加一群孩子所玩的军事游戏,小孩负责站岗。

游戏结束,其他孩子都已回家,却把他忘了。

此时尽管天黑无人,他仍坚守岗位。

中尉对小孩说:“游戏结束了,你回去吧。

”小孩说:“不,我没接到命令。

”中尉对小孩说:“你看,我是军官,是真正的军官,现在我命令你,回家!”小孩做了个立正的姿势,说了声“是!”又向中尉行了个礼,就回家了。

战士的诚实,小孩的守信,令我感动,使我难忘。

孔子说:“民无信无以立。

”韩非子说:“巧诈不如拙诚。

”管子说:“诚信者,天下之结(关键)也。

”可见诚和信是中国传统的道德规范,其实也是世界各国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