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国家高新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合集下载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精)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精)

中共山东省委山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决定为进一步加快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特作如下决定。

一、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是实施科教兴鲁战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迫切要求1·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科技进步是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高新技术是经济社会发展最强大的推动力量,抓住了高新技术就抓住了科技进步的关键。

省委、省政府已就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提出了要求,作出了部署,全省各地、各部门做了大量工作,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取得了很大成绩。

但从总体上看,思想还不够解放,机制还不够灵活,发展环境还有待改善,高新技术产业总体水平与有些省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

全省上下要坚持以江泽民总书记“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清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的新形势,把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突出战略措施,进一步增强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大工作力度,扎实努力,千方百计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化的跨越式发展,创造山东经济发展的新优势。

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2.根据《山东省高新技术及产业发展纲要》,围绕全省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原则,发挥优势,把握前沿、务求实效。

要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人才为根本,重点围绕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材料三大领域,突出传统产业改造、高新技术企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筒称高新区建设三大任务,建立健全适应我省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科技创新体系,促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推动我省经济进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2002年底,全省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的比重比2001年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2005年达到25%。

“十五”期间,高新区主要指标平均每年增长40%以上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占工业制成品进出口总额的比重达到20%;传统产业的信息化水平和企业技术创新能力、高新技术研究开发能力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新技术成果数量大幅度提高。

关于我国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_桂徐雄

关于我国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_桂徐雄

#经济学研究#关于我国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的几点思考桂徐雄(华东师范大学 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上海 200062)[摘要]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建立已有十余年,经过多年的积累,各高新区已经走过了初创阶段,开始步入/二次创业0阶段。

在新阶段如何促进高新区的进一步发展,已成为当前的一个重要问题。

本文主要从高新区的产业规划和产业环境两方面进行探讨,提出了一些建议和对策。

[关键词]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产业规划;产业环境[中图分类号]F124.3 1文献标识码2A 1文章编号21005-3492(2004)06-0118-03 收稿日期:2004-06-24作者简介:桂徐雄,男,华东师范大学长江流域发展研究院2002级硕士生。

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发展战略。

科技工业园区是一种新的产业空间,在我国一般把它称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即为高新技术产业的空间集聚。

科技工业园区是20世纪人类在科技产业化方面的重大创举,因为这种产业发展和科技活动的结合,彻底解决了科技与经济发展相脱离的世界难题,为人类的发明和发现迅速转化为生产力提供了一个极好的模式。

实践也证明,科技工业园区以他们所创造的增长奇迹,向世人证实了在科技智力高度密集的地区蕴藏着多大的发展潜力。

它们实现的突发式、跨越式、阶越式的发展模式,使区域经济的能量早已超出了常规界限,而远播于世界的四面八方。

美国的硅谷、日本的筑波、台湾的新竹等,成为具有世界意义的园区经济的代表。

科技园区由于对其他地区经济、国家经济甚至世界经济巨大的拉动作用,它的发展必然受到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下文简称高新区)作为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社会和经济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措施,在我国建设已有二十多年,极大地推动了我国高科技产业化,其自身功能也已日益丰富和完善。

1.我国高新区发展的简要回顾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发展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从1983年~1988年为孕育期,国家先建立了13个经济技术开发区,为科技园区建设进行了有益的尝试;从1988年~1992年为诞生和成型期,开始实施高技术产业开发计划(火炬计划),至1992年底,全国共形成52个国家高新区,除西藏和青海两省区以外,全国各省、市、自治区都已经有了高新区,全国高新区的布局基本成型;1992年至今,为我国高新区的壮大期,形式出现多样化,期间又建立了面向科技农业的杨凌专业园区,表1可以大致反映近年来我国高新区飞速壮大的过程。

关于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关于加快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思考

念 、 点 , 何 加 快 我 国 高新 产 业 技 术 的发 展 进 行 了深 入 探 讨 。 特 对如
【 关键词 】 高新技术产业; 发展; 思考
高新技 术产业是当今世界推动经济社会发展 的主要力量 . 是体现

4加快发展我国的高新技术产业的策略建议 .
41 .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 培育新 的经济增 长点 济发展 正处 于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发展方式 的关键时期 。 面对新形势 培育战略性新 型产业 . 是世界经济从根本上走出 国际金融危 机影 和新任 务 . 我国必须加快发 展高新技术产业 , 进一步营造 良好的发展 响的必然要求 . 是我国应对未来竞争 、 实现长远可持续 发展的必然选 环境 , 不断提升我 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竞争力 , 占国际竞争制高点 . 择 。当前 , 抢 我国生物、 新能源 、 新材料 、 信息 、 航空航天等新兴产业发展 才能实现我 国经济的又好又快 、 更快发展 更好 迅速 , 已经形成了一批集 聚区 我们要加大力度 . 一 进 步促进知识 、 技 1高新 技术产业 的概念 . 术、 人才等在区域内集 中.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 , 把培 育新 高新技术产业是指 以高技术成果为主要技术和资源投入 . 生产高 兴战略性产业放 在重要位置 . 积极培 育一批新兴高新技 术企业 , 力 努 附加值产 品的产业 。这种产业所拥有的关键 技术往往开发难度很大 . 抢 占未来竞争的制高点. 使我 国经济发展上水平 、 有后劲 、 可持续 。战 但一旦 开发成功 . 却具有高于一般的经济效 益和社会效益 它包括两 略性新兴产业要真正掌握关键核心技术 . 要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和资 个方 面: 一是在科学发现 、 技术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新产业 : 二是在高新 源消耗 低、 带动 系数大 、 就业机会多 、 合效益好 的产业 特征 , 综 要充分 技术对传统产业渗透 、 融合过程 中派生 出来的产业群体 工业发达 国 利用现有和潜在的优势 . 促进产学研结合 , 促进科技与经济结合 . 促进 家通常以 R D密集度 ( & 即研究开发经 费 占工业增加值 的 比重) 科技 创新驱动与产业发展结合 、 人员 比重和产 品的技术复杂程度 3 个指 标作为界定高新 技术产业和 42加强高新技术产业创新体系建设 . . 大力提 升 自主创新能 力 产品的依据 当今社 会的产业发展 . 创新驱 动特征愈益明显 , 全球高新技术产 业正进 入更加依靠创新的发展时期 从世界范 围来看 , 高新技术 产业 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 的特点 。 领域 的竞争核心主要是 自主创新能力和知识产权 的竞争 此 , 、 发展 21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需要各种资源的快速结 合 高新技术产业是一种知识技术密集 、 资金密集和人才密集型 的产 高新 技术产业必须进一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 ,大力 提高原始创新 能 集成创新 能力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 能力 , 着力 突破制约产业转 业, 具有先导性强 、 关联度高 、 附加值 高等特 点 , 效率是其生命 . 研究开 力 、 深入开发对我 国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 大带动 发投入 高, 研发人员 比重大 , 发展速度迅猛 , 对其它产业的渗透能力很 型升级 的重要关键技术 . 实现重点突破 . 跨越发展 . 占战略 剖高 抢 强 。在一个产品寿命周 期或价格变化是 半年或几个 月为阶段的情况 作用和 战略意义的高新技术 . 实现规模化产业化 . 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高新技 术企业 要 下 , 各种资源要素 的快 速组合 , 只有 才能 使高新技术成 为有 效益 的商 点. 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 、 市场 为导 向 、 品。在 高新技术产业 中, 只有各种资源及时 、 有效的结合在一起 , 能 在健全技术创新体系上下功夫 . 才 产生效 益。 产学研相结合 的技术创新体 系. 使企业真正成为研发投入 的主体 和 自 2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关键依靠技术创新 . 主创新 的主体 . 引导和支持企业加大研发投入 . 力培育 世界级名悼 ; 努 充分发挥应用型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 的 高新技术产业是技术发展的产物 . 其关键要素是智力资源而不是 要在创新体制机制上下功夫 . 固定资产 。 只有发挥智力资源 的创造性 . 持续推进技术创新 . 才能推 动 重要作用 , 研究采取切实可行 的措施 , 加强行业共性技. 术的研究开发 ; 要在建立政府支撑体系上下功夫 . 着力实施基础研 究 、 高新技术研 究 高新技 术的快 速健康发展 和科 技支撑计划 . 着力加大政府采 购对 自主创新 的支持 力度 , 完善政 23 .高技术产业 的发展环境是产业集群 所谓集群 ,是指在产品和信息在若干企业之间有较高的流动率 府采购技术标准和产品 目录. 建立健 全 自主创新产 品认 证制度 、 认定 这种制造商 、客户和竞争者之间的有效联系可促进单个企业 的效率 . 标准和评价体系 : 要在资源优 化配置上下功夫 . 把产 业集聚作为 高新 促进专业化 。 集群 的一个重要形式是地理的接近 . 通过集群 . 建立起 有 技术产业发展的战略途径 . 充分发挥国家高新 区的集聚 、 引领和辐 射 作用 . 加快产业 向优势 区域 和主要 中心城市 的集 聚. 一 进 步延伸完 善 效 的资金网络 、 人才 网络和各种服务 网络 产业链 . 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 的产业集群 3加快 发 展 高新 技 术 产 业 的 原 则 . 4 强化高新技术人才 队伍建设 .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持续 . 3 31 . 要立足技术进步 . 提高产业 竞争力 要 以技术进步为主线 , 以企业为载体, 以产业 化为抓手 . 通过开放 的智力 支撑 人才资源是最重要的战略资源 加快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 坚持 要 式创新 , 充分利用 国内外资源 , 着力推动“ 学研” 产 的深度融合 . 促进高 人才为本 . 把人才工作作为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 , 建设 新技术成果转化 , 在不断提 高 自主知识产权 的基础上 . 努力 把握行业 科技创新 . 规模较大 、 结构合理 、 优良的人才队伍 , 素质 为实现科学技术跨越式发 发展先机。 展提供 坚强 的人才保证 要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T作 , 培养 一批懂 高 3 要积聚优势条件 , 占行业 制高点 . 2 抢 要多渠道 、 多手段 、 多方式 引 要 以市场需求 为导 向 . 紧紧瞄准行业 高端 , 集聚优势 条件重点攻 新技术 和现代企业管理的科技型企业家 高新技术企业要成 为引进人才的 主体 , 要注重与跨 国 坚。充分激发企业技术创新的内在动力 . 引导各类 创新要素 向产业集 进人 才和智 力 . 国际企业集团发展合作关 系, 引进科技 、 管理人 才。要鼓励技 术 聚, 构建产业链 的创新模式 . 以行业 龙头企业 为中心 . 带动产业链上相 公司 、 作为生产要素参 与分配 . 保证 创新人才 的劳 动和贡献得到相应 的报 关企业 的技术进步 . 实现产业 化关键 瓶颈的持续突破 酬 以提高 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 , 要 加大对高水平研发人才 、 高技能人 3 要强化深度融合 . - 3 推进产业集约化 采取 核心人才 引进 、 目引进 项 要坚持走新 型工业化道路 . 加快发展 信息产业 . 积极 培育 以信 息 才和高层次管理人才的培养 . 团队引进 、

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其对策建议(精)

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其对策建议(精)

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其对策建议烟台职业学院汽车工程系贾洪润2011年10月19日未来五年高新区发展规划及对策建议烟台是一个美丽的城市,他的发展潜力是巨大的同时他的地位也是尤为重要的。

烟台高新区技术产业开发区这时体现出它独有的魅力和重要性。

1988年8月,中国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发展计划-火炬计划开始实施,创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被明确列入火炬计划的重要内容。

1991年以来,国务院先后共批准建立了53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建区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得到了超常规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道路。

截至2010年,我国的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的数量达到了69个,其中有13个是在2010年由省级高新区升级为国家级高新区。

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位于山东省烟台市行政中心区,于1994年与新成立的烟台市莱山区实行“两区合一”体制,辖2镇、3个街道、120个村(居,2011年5月公布的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全区常住人口4.43万人。

1998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被列为中国首批向APEC开放的科技工业园区;1998年12月,国家科技部又正式批准在烟台高新区内设立了全国第一个中俄高新技术产业化合作示范基地。

2010年9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烟台高新区升级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定名为烟台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目前高新区还处于发展的阶段,在国内来说还是有待发展的,身为国家重要的高新区我们应该有它的丰富的内涵建和它发展的领域。

我们美丽烟台高新区应该具备以下几点的要求:丰富的内涵1、建立和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基地;2、加速成果转化和科技创新创业的示范区;3、深化改革和加快体制创新的试验区;4、实施科技兴贸战略和对外开放的展示区;5、培养、造就高新技术企业和企业家的学校;6、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的辐射源;7、体现社会主义现代文明的新社区。

发展的领域1、电子与信息技术;2、生物工程和新医药技术;3、新材料及应用技术;4、先进制造技术;5、航空航天技术;6、海洋工程技术;7、核应用技术;8、新能源与高效节能技术;9、环境保护新技术;10、现代农业技术;11、其他在传统产业改造中应用的新工艺、新技术。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内在机理及发展路径
学习借鉴国际经验
吸收国外高科技园区的发展经验,结合自身实际情况,推动国家 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吸引外资企业入驻
通过优化投资环境、提供优惠政策等措施,吸引外资企业入驻国 家高新区,促进国际资本的流入。
05
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 案例分析
国内典型高新区的发展模式与经验
01 02
北京中关村
作为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北京中关村以技术创新为 核心,打造了全球领先的科技园区,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优秀科技企业和 创新团队。
高新区应积极培育和发展新一 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新能 源等新兴产业,打造具有国际 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科技人才引领
01
人才是推动国家高新区高质量 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新区需要 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建设高 水平的人才队伍。
02
高新区应通过优化人才政策、 提供创新创业支持等方式,吸 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03
06
研究结论与展望
研究结论
高新区发展动力
高新区的发展动力主要来自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通过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提高高新区内企业的竞争力,进而推动高新区的发展。
高新区发展路径
高新区的发展路径应该是以科技创新为引领,推动产业升级和转型,实现高质量发展。具体来说,高新区应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优化产业布局,推动 产学研深度融合,打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等。
推进产城融合发展
• 产城融合发展的内涵:产城融合发展是指高新区在实现产业发展目标的同时,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和公共服 务提升,实现产业与城市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状态。推进产城融合发展是实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 。
• 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加强高新区内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包括道路交通、能源供应、信息网络等,提高城市服 务水平和承载能力。

关于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关于推动高新区产业组织创新,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若干指导意见



成 为 抢 占世 界 高 技术 产 业 制 高 点 的前 沿 阵

深 入 推 进 高 新技术产 业 青苗



程 有 效 培 植科 技

24 l
l
厂东 科 技
2 008 5
总第
18 6

维普资讯
型 中小企业群体 。高新 区要积极营造 良好 的创新文化和创



体 的战略定

创新 驱 动 的 发 展 模 式 转 变 ;从 主 要 依 靠 优 惠 政 策 注 重 招 商
位和 实 现 五 个 转 变 的总 体 要 求 提 出 如 下 关 于 推动 高 新 区

引 资 向更 加 注 重 优化 创新 创业 环 境


培 育 内生 动 力 的发展
产 业 组 织创新 促进 高新技术产 业 发展 的若干 指导 意 见
加 速器 , 通过市场化手 段运 营加速器 , 引入投 资主体 , 搭建
新氛围 , 尚创业 , 崇 形成孕 育创业企业 的强大精神动 力 ; 要
式 转 变 的强 大 引 擎
努 力成 为 促 进 技术进 步 和 增 强 自主 创 成 为 带动 区 域 经 济 结构和 经 济增 长 方 成 为 高 新技术 企 业 走 出 去 参 与 国 际 竞





步 发 展 创 业 服 务体 系 使 高 新 区 成


为创 业 沃 土
1
争 的服 务 平 台
, ,

新 合作 的 机 制和 氛 围 ;要 在 园 区 大 力发 展 创新 创 业 培 育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

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浙江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06.10•【字号】浙政办发〔2021〕15号•【施行日期】2021.07.1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企业技术进步与高新技术产业化正文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园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浙政发〔2021〕16号各市、县(市、区)人民政府,省政府直属各单位: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文件精神,推进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包括国家高新区、省级高新区、省级创建高新区,以下统称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现提出如下实施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忠实践行“八八战略”、奋力打造“重要窗口”,担当科技自立自强使命,坚持“又高又新”,聚焦高质量、竞争力、现代化,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加快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完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提升自主创新力、产业竞争力、引领辐射力和国际影响力,为浙江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提供战略支撑。

(二)发展目标。

到2025年,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和新发展格局支撑平台,勇当科技和产业创新的开路先锋。

———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

汇聚一批高层次人才、平台,实施一批战略性重大科技项目,攻克一批支撑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新增一批自主可控、国际领先的高新产品,培育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形成一批标志性高新产业链和创新型产业集群。

高新区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生产总值(GDP)比重达到8%左右。

———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高新区亩均税收达到42万元/亩左右,高新区规上工业增加值、高新技术企业数占全省比重均超过50%,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区内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超过80%,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50万元/人左右。

创建国家高新区提案

创建国家高新区提案

创建国家高新区提案摘要:一、引言二、国家高新区的定义和作用三、我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具体建议五、总结正文:一、引言随着科技的快速发展和我国经济的持续增长,国家高新区在推动科技进步、促进经济发展和提高国家竞争力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因此,本文旨在提出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提案,以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

二、国家高新区的定义和作用国家高新区,全称为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以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区域。

国家高新区具有以下几个重要作用:1.集聚创新资源:国家高新区通过政策引导和优惠措施,吸引企业和科研机构入驻,形成创新资源的集聚效应。

2.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国家高新区为企业提供孵化器和加速器等服务,降低企业创业成本,加速科技成果的转化。

3.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国家高新区以高新技术产业为主导,推动产业结构由传统产业向高新技术产业升级。

4.提升国家竞争力:国家高新区的快速发展,有助于提高我国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三、我国国家高新区的发展现状自1988 年我国第一个国家高新区——北京中关村国家高新区成立以来,我国国家高新区已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截止目前,全国共有169 个国家高新区,分布在31 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

这些高新区在科技创新、经济发展和就业创造等方面做出了巨大贡献。

然而,面对国际竞争的新形势和国内发展的新需求,我国国家高新区在发展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创新能力不足等。

四、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具体建议为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在促进我国科技创新和经济发展中的作用,本文提出以下具体建议:1.优化国家高新区布局:根据国家战略需求和地区发展特点,优化国家高新区的布局,加大对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国家高新区的支持力度。

2.提升创新能力:鼓励企业、高校和科研机构在国家高新区内开展合作,加大研发投入,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3.完善政策体系:对国家高新区实施差异化的政策支持,鼓励高新区根据自身特点制定特色政策,提高政策实施效果。

高新区发展建议发言稿范文

高新区发展建议发言稿范文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在这里就高新区的发展建言献策。

在此,我想就高新区的发展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希望能引起大家的关注和讨论。

一、明确发展定位,突出特色优势高新区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发展的前沿阵地,应明确自身的发展定位,充分发挥区位、政策、人才、技术等优势,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创新高地。

具体来说,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1. 加强与国家战略的对接,聚焦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如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科技、高端装备制造等。

2. 结合区域特色,培育和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产业集群,形成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的格局。

3. 优化产业布局,合理规划空间布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实现差异化发展。

二、加强科技创新,提升核心竞争力科技创新是高新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科技创新:1. 加大研发投入,鼓励企业、高校、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创新,提升科技成果转化率。

2. 完善创新体系,搭建创新平台,为科技人才提供良好的创新环境。

3.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创新成果的市场价值。

三、优化人才政策,打造人才高地人才是高新区发展的关键。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优化人才政策:1. 实施人才引进计划,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高新区创新创业。

2. 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提高人才待遇,激发人才创新活力。

3. 加强人才培养,提高人才素质,为高新区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四、加强产业协同,促进区域经济发展高新区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引擎,应加强与周边地区的产业协同,实现互利共赢。

具体措施如下:1. 推动产业转移,引导周边地区企业向高新区转移,实现产业链延伸。

2. 加强区域合作,与周边地区共建产业园区,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3. 优化区域交通网络,提高区域互联互通水平,降低物流成本。

五、强化绿色发展,构建美丽高新绿色发展是高新区发展的必然选择。

为此,我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强化绿色发展:1. 推进节能减排,降低污染物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促进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促进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

促进国家级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若干政策措施(范文)为加快我市国家级开发区(以下简称开发区,指经国务院批准的国家级高新区和国家级经开区,下同)转型升级和改革创新发展,形成新的经济增长动力,根据《国务院关于推进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提升打造改革开放新高地的意见》(国发〔2019〕11号)、《国务院办公厅关于促进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7〕7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提出以下政策措施。

一、深化“放管服”改革,增强开发区内生动力(一)坚持开发区的事在开发区办。

按程序提请市人大常委会明确开发区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开发区管委会)行政主体资格。

加快推进开发区管理地方立法工作,为开发区管理体制及各项政策措施的落实落地提供制度支撑和法治保障。

市政府办公厅牵头按照赋予开发区市级管理权限的要求,分类制定开发区管理权限负面清单,开发区享有负面清单之外的市级管理权限,区级经济管理权限同步授予。

市级有关部门要加强指导和服务,及时解决权限下放工作中出现的困难和问题。

开发区管委会要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依法承担承接事项的审批责任和管理职责,规范行政审批程序,切实提高承接能力和审批效率,主动接受上级部门的指导监督,确保权力运行顺畅高效。

开发区管委会根据工作需要,可按有关规定申请市政府发文立户。

(二)建立行政审批事项清单制度。

实行审批事项办事流程“一表清”,对审批事项名称、审批条件、申报材料、审批流程、审批意见开展标准化建设并向社会公布。

针对企业申请的投资项目,制定菜单式“全流程清单”,将涉及的相关政府管理事项一次性告知,明确立项用地规划许可、工程建设许可、施工许可、竣工验收等环节全过程办理程序、审批条件及相关申报要求。

(三)实行项目告知承诺制。

开发区要会同市级有关部门制定告知承诺制管理办法,公布实行告知承诺制的审批事项清单,明确告知承诺制的实施范围、工作方式、各方职责以及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措施,变“先批后建”为“先建后验”。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

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国务院•【公布日期】2020.07.13•【文号】国发〔2020〕7号•【施行日期】2020.07.13•【效力等级】国务院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国务院各部委、各直属机构: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国家高新区)经过30多年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增强国际竞争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新技术产业化道路。

为进一步促进国家高新区高质量发展,发挥好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现提出以下意见。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将国家高新区建设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示范区和高质量发展先行区。

(二)基本原则。

坚持创新驱动,引领发展。

以创新驱动发展为根本路径,优化创新生态,集聚创新资源,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引领高质量发展。

坚持高新定位,打造高地。

牢牢把握“高”和“新”发展定位,抢占未来科技和产业发展制高点,构建开放创新、高端产业集聚、宜创宜业宜居的增长极。

坚持深化改革,激发活力。

以转型升级为目标,完善竞争机制,加强制度创新,营造公开、公正、透明和有利于促进优胜劣汰的发展环境,充分释放各类创新主体活力。

坚持合理布局,示范带动。

加强顶层设计,优化整体布局,强化示范带动作用,推动区域协调可持续发展。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

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云南省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3.12.25•【字号】云政发[2013]6号•【施行日期】2013.12.25•【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区域经济开发正文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支持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意见(云政发〔2013〕156号)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办、厅、局:为加快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步伐,提升全省高新技术产业竞争力与自主创新能力,现就支持玉溪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玉溪高新区)发展提出如下意见:一、战略定位和发展目标(一)战略定位。

玉溪高新区要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用地集约、特色鲜明、规模适度、配套完善的要求,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完善体制机制,努力成为促进技术进步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载体,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高新技术企业“走出去”参与国际竞争的服务平台,成为抢占世界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

(二)发展目标。

力争到2020年,玉溪高新区生产总值达到2000亿元,营业总收入3500亿元,工业总产值3000亿元。

自主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成为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孵化和产业化基地。

(三)特色产业。

立足区位优势和特色产业,充分发挥国家高新区的政策优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的聚集和发展。

重点培育卷烟及配套产业、生物制药产业、新材料新能源产业、现代食品加工产业等4大特色产业。

鼓励和支持玉溪高新区内企业申报国家和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专项等产业发展专项,促进区内生物产业、新能源、新材料、信息技术及先进装备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聚集和发展。

(省发展改革委会同省科技厅、工业和信息化委、招商合作局,玉溪市人民政府、玉溪高新区管委会负责落实)二、支持政策(四)支持玉溪市按照行政区域开展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评估,规划评估达到要求的,组织开展乡镇级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局部修改,对各类用地布局进行优化和调整,在年度计划指标安排时给予玉溪高新区倾斜。

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1.引言1.1 概述概述国家级高新区是我国推动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也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剧和科技竞争的日益激烈,如何提升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质量和效益已成为迫切的问题。

本文旨在就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提出一些建议。

首先,我们将分析国家级高新区目前面临的挑战和机遇,剖析其发展现状。

随后,提出一些可行的措施和政策建议,以期能够促进国家级高新区的高质量发展。

国家级高新区具有良好的发展基础和潜力。

它们聚集了大量的高科技企业和优秀的创新人才,具备了较高的科技创新能力和产业竞争力。

然而,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仍然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

首先,一些高新技术产业链尚不完善,创新资源和技术创新能力有待提升。

其次,一些国家级高新区缺乏有效的政策支持和创新环境,导致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不高。

此外,国家级高新区之间的发展不平衡也是一个突出的问题。

因此,如何解决这些问题,推动国家级高新区实现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通过深入研究和分析,我们认为,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推进。

首先,要优化创新环境,完善科技创新支持体系,加强知识产权保护,鼓励企业加大科研投入和技术创新。

其次,要加强产学研深度融合,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此外,还需要进一步加强国家级高新区之间的交流合作,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和互利共赢。

最后,政府应加大支持力度,出台有利于国家级高新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供便利化的创新创业环境。

综上所述,国家级高新区是我国实现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平台,发展高质量的国家级高新区对于推动经济发展和提升国家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以上提出的建议和措施,相信国家级高新区的发展将会迎来新的机遇和挑战,实现更高水平的发展。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撰写本文时,我们将按照以下结构来呈现国家级高新区高质量发展的建议。

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国科发火字[2002]32号

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国科发火字[2002]32号

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正文:---------------------------------------------------------------------------------------------------------------------------------------------------- 科学技术部关于进一步支持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发展的决定(2002年1月31日科学技术部发布国科发火字[2002]32号)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称国家高新区)经过十年的建设和发展,已基本完成了初创阶段的主要任务,初步建立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奠定了科技产业化发展的基础,成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重要基地。

今后五到十年,国家高新区将进入以科技创新和体制创新为动力,以培养高新技术产业为主要任务的二次创业阶段。

为推动国家高新区实施二次创业的发展战略,科技部决定加大对国家高新区的支持和指导力度,认真做好以下工作。

一、进一步优化高新创新创业的政策环境针对当前制约国家高新区发展的政策问题,联合有关部门抓紧制定和完善推动科技企业孵化机构建设的政策、鼓励技术和管理参与收益分配的政策、建立高新技术领域风险投资机制的政策和法规、扶持中小科技企业发展的政策、进一步鼓励留学人员创业的政策、促进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建设的政策、鼓励高新技术产业出口的政策、保护知识产权的政策和法规、建立技术转让机制、高技术产业产权交易机制和资本重组的政策,继续配合全国人大常委会加快高新区立法进程。

加大科技执法力度,定期组织进行科技执法情况的检查和中央有关决定执行情况的检查。

推动国家高新区率先落实中央关于科技创新和产业化的相关政策。

积极开发国家高新区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的试点工作、高新技术企业股权激励机制的试点工作、创业孵化体系和风险投资机制建设试点工作、完善知识产权保护体制和机制的试点工作。

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

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意见建议一、高新区存在的问题高新区作为国家级经济开发区,是我国科技创新和产业升级的重要策源地。

然而,随着时间推移,一些问题也逐渐浮现,影响了高新区的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高新区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建议:1.1 科技创新能力不足高新区应是科技创新的引领者,但由于一些原因,科技创新能力存在不足的情况。

一方面,高新区在科研经费投入上仍存在不足,导致科研人员的创新动力受到限制;另一方面,科技成果转化效率不高,创新成果无法有效地应用于生产和市场。

解决建议1:加大科研经费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工作环境,激发他们的创新热情。

同时,高新区可以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机制,加强与企业和市场的合作,以推动科技成果的落地和产业化。

1.2 人才引进和留住难度大高新区需要大量的高素质人才支撑创新和发展,然而吸引和留住人才成为一个亟需解决的问题。

目前,各地高新区之间的竞争非常激烈,而且更多的人才倾向于选择发展机会更多的一线城市,高新区在人才引进和留住上面临较大的困难。

解决建议2:培育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提供优厚的薪资待遇和职业发展机会。

同时,高新区应加大对高层次人才的引进支持力度,制定更加灵活的人才政策,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来到高新区工作和生活。

1.3 产业结构亟待转型升级高新区的产业结构仍然过于单一,过度依赖某一领域或某一家大型企业的发展,这种情况在面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时容易导致经济困境。

同时,由于一些企业缺乏自主创新能力,高新区的产业升级进程相对较慢。

解决建议3:高新区应积极推动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引导企业加大自主创新力度,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减少对传统产业的依赖。

同时,加强与高校、科研院所的合作,引入更多的科技资源,推动产学研相结合,实现产业创新。

二、意见建议在解决高新区存在的问题的过程中,我提出以下意见和建议:2.1 加强对科技创新的支持和引导政府应加大对高新区科研经费的投入,提高科研人员的待遇和工作条件,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他们进行深入的科学研究。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现状与政策建议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的管理现状与政策建议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05 的政策建议
加强顶层设计和规划引领
01
制定长期发展战略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应制定长期发展规划,明确发 展目标和重点产业领域,确保园区有序、可持续发展。
02
优化空间布局
根据各地区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合理规划园区空间布 局,避免同质化竞争和资源浪费。
03
引导产业集聚
VS
政策效应
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国家高新技术产业 开发区内的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科技成果 转化和技术升级,提高市场竞争力。同时 ,这些企业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 和社会发展,推动区域经济增长。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04 存在的问题
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
要点一
总结词
产业结构趋同和重复建设是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 面临的重大问题,导致资源浪费和恶性竞争。
面临人才短缺的困境。
政府支持和政策落实不到位
总结词
政府支持和政策落实不到位成为高新区发展的又一难题 。
详细描述
尽管国家对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给予了大量政策支持, 但在实际执行过程中,仍存在政策落实不到位、支持力 度不够等问题。同时,各级政府在协调发展高新区与其 他地区的关系时,也存在一定的困难和挑战。
人才吸引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常会通过政策优惠、工作环境优化等方式吸引高端人才,这些人才主要来 自科研机构、高校和其它高新技术企业。
人才培养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也会通过各种培训和孵化器项目来培养高新技术领域的人才,提高他们的技 能和素质。
政府支持和政策效应
政府支持
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通常会得到政 府的大力支持,这些支持包括政策扶持 、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

扬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文章属性•【制定机关】扬州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15.12.01•【字号】扬府发〔2015〕222号•【施行日期】2015.12.01•【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市政府关于支持扬州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加快发展的政策意见扬府发〔2015〕222号邗江区政府,市各有关单位:为支持扬州国家高新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加快建设现代产业科技新城步伐,打造充满活力、辐射全市的区域创新高地、产业创新高地和机制创新高地,引领扬州创新型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现制定以下政策意见:第一条凡是国家、省扶持高新区建设发展的政策,市政府支持高新区全面贯彻落实;凡是国家、省鼓励高新区改革创新的政策,市政府支持高新区大胆先行先试;凡是扬州市制定出台的创新类、产业类扶持政策,将高新区计划单列,予以优先支持保障。

第二条按照国家对高新区要成为带动区域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强大引擎,成为抢占高新技术产业制高点的前沿阵地的要求,促进高新区主导产业向中高端攀升,着力以数控装备产业园、生物健康产业园、新型光电产业园、现代服务业园区为支撑的“一主三新”创新型产业集群。

全市重大产业项目、战略性科技项目、创新人才资源优先在高新区布局,按照“一区多园”的发展模式,逐步将新建园区或已具备一定基础的园区并入高新区,形成产业集聚与创新扩散的新增长极。

第三条高水平建设创新核心区,统筹整合创新资源,完善高新区研发体系,重点打造智能研发芯、创业孵化带、文化创意谷、大学科技园等“一芯一带一谷一园”。

市科技专项资金向高新区倾斜,支持高新区与扬子津科教园深度融合发展,吸引海内外知名高校院所、跨国公司设立全球性或区域性研创中心,建设一批特色鲜明、具有核心竞争力的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协同创新中心,抢占产业技术制高点,成为全市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策源地。

宝鸡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

宝鸡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宝鸡市人民政府•【公布日期】2021.11.23•【字号】宝政发〔2021〕17号•【施行日期】2021.11.23•【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文宝鸡市人民政府印发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有关工作部门,各高新区管委会:现将《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宝鸡市人民政府2021年11月23日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为加快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高新区”,包含国家级和省级高新区)建设步伐,充分发挥高新区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助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根据国务院《关于促进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发〔2020〕7号)、省政府《关于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陕政发〔2021〕8号)等文件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现制定如下措施。

一、构建引领发展格局(一)实施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考察重要讲话精神,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继续坚持“发展高科技、实现产业化”方向,以深化体制机制改革和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为抓手,以培育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企业和产业为重点,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着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

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培育发展新动能,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积极融入关中协同创新,将我市高新区打造为全市创新发展先行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样板区、区域科创中心核心区。

到2025年,全市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25%,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强度高于全市1.5倍以上,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8件以上。

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运管理模式

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运管理模式

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运管理模式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指以数字经济为核心,以数字技术为支撑,以产业集聚为导向,以创新创业为目标的新型产业园区。

随着数字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运营管理模式也日益成为关注的焦点。

本文将通过对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的分析,探讨其特点、优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一、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特点1.产业集聚: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具有明显的产业集聚特点,吸引了大量的数字经济产业和相关企业进驻。

这些企业涵盖了数字技术、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领域,形成了产业上下游的完整产业链条。

2.创新创业:数字经济产业园区是创新创业的热土,吸引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业团队。

园区内部设有孵化器、加速器等创业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资源对接、技术支持、市场推广等服务。

3.产学研结合:园区与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促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建立了产学研联合实验室、研发中心等机构,推动科研成果向产业化方向转化。

4.政策扶持: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享受国家和地方政府的政策扶持,包括税收优惠、创新创业资金支持、人才引进等政策支持措施。

二、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的优势1.产业升级: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吸引了大量的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推动了传统产业向数字化、智能化方向升级,提高了产业附加值和竞争力。

2.人才集聚:园区内部汇聚了大量的科技人才和创业人才,形成了人才密集的氛围。

这些人才为园区的发展和创新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3.技术交流:园区内部举办各类技术交流、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促进了企业之间和企业与科研机构之间的技术合作与交流,促进了产业链上下游的协同发展。

4.政策优势:园区享受政策扶持,减轻了企业的负担,降低了企业的成本,提高了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三、国家高新区数字经济产业园区运营管理模式存在的问题1.产业发展不平衡:园区内部产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企业技术实力强、市场前景好,而有的企业创新能力差、面临市场竞争压力。

创建国家高新区提案

创建国家高新区提案

创建国家高新区提案尊敬的各位代表,我谨向大家提交一份关于创建国家高新区的提案,希望能得到大家的支持与关注。

一、背景随着科技和经济的快速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竞争的重要领域。

国家高新区是我国推动创新发展、培育新兴产业、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手段。

然而,目前我国国家级高新区的数量还不够多,布局也不够合理,限制了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提升。

二、创建国家高新区的目的1. 促进科技创新:国家高新区将为科研机构、高等院校和企业提供更好的合作平台,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

2. 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国家高新区将重点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技术、新能源等,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新的增长动力。

3. 加强人才培养:国家高新区将吸引和培养各类人才,通过提供优质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吸引国内外优秀人才来该区域发展。

4. 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国家高新区将以创新产业为引领,带动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提升区域经济的整体竞争力。

三、创建国家高新区的原则和措施1. 原则:a. 遵循科学规划原则:根据国家科技发展战略和产业发展趋势,科学确定高新区布局。

b. 充分利用资源: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的优势,利用地方特色资源,形成协同创新的优势。

c. 依靠市场导向:根据市场需求和产业发展动向,确定高新区的重点培育方向和所需投入。

2. 措施:a. 政策支持:制定相关政策,包括税收优惠政策、融资支持政策等,为高新区发展提供良好的政策环境。

b. 建设基础设施:加大对高新区的基础设施投入,包括道路、电力、通信等,提高高新区的发展条件。

c. 强化人才培养:建立人才培养体系,包括优秀人才引进、培养和激励机制,吸引和留住高端人才。

d. 加强合作交流:通过组织国内外各类创新活动和交流会议,加强高新区与其他地区、企业的合作交流。

综上所述,我建议国家积极推动创建更多的国家高新区,通过集聚创新要素、促进科技创新,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转型升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和定位 ,不再Biblioteka 纯 以招商引资数量和 国家高新区应该结合 自身特色 ,按照 G D P增 速来 考核 园 区管 理 者 的 政绩 ,
产业 价 值链 分 丁要 求 ,选 择合 适 的生 要 正 确 认 识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和 传 统 产 产 性服 务 业作 为 自己 的主导 产 业 。
企 主导 的加 丁 业 为主 ,现 代 服务 业发 链 的关联 度 。
展滞 后 ,技 术性 收 人 比重 较低 。二是
2 . 推 动 产 业 集 群 发 展 。 现 代 创
招 商引 资 意识 较 强 , 对 科 技 型 中小企 新 经 济 的 发 展 是 大 学 科 研 机 构 一 产
的 发 展 。但 是 ,伴 随新 常态 的 到来 ,
万众 创 新 ” 的有效 载 体 。为 此建 议 : 1 . 制 定 科 学 的 园 区 规 划 。 一 要
突 出 区位优 势 ,科 学分 析 与 区域 周边
发展的关联性 ,选择真正适合园区长
远 发 展并 能 成为 支柱 产 业 的行 业 ; 二 要 注 意 短 期 利 益 和 长 远 利 益 的平 衡 , 有 意 识地 培 养新 兴产 业 ,及 时跟 上 下
业 重 视 不 够 。部 分 高 新 区在 招 商 引 资 中对 创业 、创 新 型 中小 企业 缺 乏热 业一 政 府共 同作 用 的产 物 ,大 学创 造 知识 ,产 业 创造 财 富 ,政府 从 事公 共
情 ,招 商手 段也 大 多仍 停 留在 降 低 门
管理 、承 担 风险 并促 进 大学 和 企业 的

国 家 高 新 区 产 业 发 展 也 面 临 着 诸 多 挑 战 。主要 表 现在 :

轮产业结构转换的脚步 ; 三要兼顾
是 产 业 趋 同 较 为 明 显 , 内部
科 技 中小 型项 目的 布局 ,充 分发 挥 中 小 企 业 的灵 活性 ,强 化 园 区特 色产 业
结 构 有 待完 善 。园区支 柱 产业 多 以外
实 现 转 型 升 级 、培 育 新 经 济 增 长 点
3 8 佃科 般座 紊2 0 1 5 0 3
业 与本 地 中小 配套 企 业 的协 作 ,深 化
发展 环境 。
官 产学 ( 研) 创 新 互 动关 系 ,使 产 业 需 求 成 为 推 动 区 域 创 新 和 实 现 产 业
化 的主 导力 量 。
展 。 部分 高 新 区 人 力 资 本 总 体 不 足 , 高 层次 技 能人 才 尤其 缺 乏 ,缺乏 最 基 本 的人 才 支撑 ; 风 险 投 资机 制不 够 健 全 ,中小 企业 融 资环 境较 差 ,制 约 了
业 的关 系 ,合 理 配 置 园区 产 业 结 构 。
技 术 和信 息 无法 实 现最 优 配置 。
4 . 强 化 园 区 产 业 协 作 与 要 素 支 高 新 区管 委 会 不 要 过 多 干 预 企 业 的
加 快 国家高 新 区产业发 展 ,是 撑 。首 先 ,加 强 园 区产业 集群 龙 头 企 发 展 ,而 是全 力 以赴 营造 良好 的产业
具 有上 下游 或 产 品互 补 关 系产业 集 群
槛 和优 惠政 策 的使 用 上 。三是 园 区产 合作 。国家高新区应该充分构建新型
业 配套 能 力不 足 ,制 约 了企业 后 续 发
之 间 的互 动 ,形成 有竞 争 力 的产业 体
系 。其次 , 进 一步搭 建满 足不 同阶段 、
发展 起 来 的新 兴产 业 ,生 产性 服务 业
快特色产业孵化 、技术成果转让 、科
技 金融 、 公共 服务 等方 面的平 台建设 。 5 . 提 升 管 委 会 服 务 水 平 。 地 方 政 府 应 该 重 新 认 识 高 新 园 区 的 职 能
展认 识 不 够 ,存在 角 色缺 失 现象 。有 些 地 方 政 府 将 高 新 区 等 同 于 一 般 开
科技 中小 企业 的成长 。四是 对 园 区发
不 同领 域科 技 企业 发展 需 求 的公共 平 台, 为 人 园企 业发 展提供 便利 的技 术 、 资 本 、人 才 、市场 等要 素 支撑 ,并 加
3 . 发 展 生 产 性 高 端 服 务 业 。 作 为 从 制 造 业 内 部 生 产 服 务 部 门 独 立
已经 成 为二 、 三 产 业加 速 融合 的关 键 环节 ,跨 国公 司正 是凭 此 控制 了全球
发区和一般行政 区,影响高新区产业 生产 网络和价值链分工。因此 ,各地 的可持续性发展 ; 在产学研合作 中,
高 新 区管 委 会 没 有 充 分 起 到组 织 者 、 协 调 者 和参 与者 的作 用 ,造 成 人 才 、
关于加快 国家 高新 区产业发展的建议
◎ 全 国政协 委 员 、全 国 工商 联副 主席 、亿达 集 团董事 局主 席 孙 萌 环
中国高新技 术产业 园 区 自 1 9 8 8
的 重 要 途 径 ,也 是 促 进 “ 大众 创 业 、
年 设 立 以 来 ,取 得 了 突 飞 猛 进 的 发 展 。2 0 1 4 年 ,1 1 5 家 国 家高 新 区 总收 入达 到 2 3万 亿 元 ,实 现 工 业 增 加 值 占全 国 G D P比重 达 1 0 % 以上 ,有 效 地 推 动 了 产 业 尤 其 是 高 新 技 术 产 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