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
七年级科学上册期末复习提纲牛津上海版
期末复习提纲第一章科学入门1. 科学就是研究各种现象,并寻找它们答案的学问. 如大家熟悉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 ,瓦特发明了蒸气机等.可以这样说: 科学离我们并不遥远,它就在我们身边.2. 学习科学的方法和目标: 多观察 , 多思考, 多实验, 运用科学方法和知识, 推动社会的进步, 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 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生活.3. 实验是进行科学研究最重要的环节, 做实验时, 我们一定要遵守实验室的规章制度,要注意安全. 要熟悉每种仪器的用途和使用方法.4. 将生鸡蛋放入盛有清水的烧杯里, 鸡蛋便会下沉 . 在烧杯里放入较多的食盐,搅拌后食盐开始溶解, 生鸡蛋会上浮最后漂浮5. 测量是一个将待测的量与公认的标准量进行比较的过程. 要测量物体的长度, 先要规定长度的标准即长度单位, 然后选用合适的单位进行测量.6. 长度的主单位是米 , 较大的还有千米,较小的还有分米,厘米等刻度尺是常用的长度测量工具.7. 对形状规则的物体,如正方体,长方体等可用刻度尺测出它的边长,然后计算它的体积测量液体的体积,一般用量筒.8. 量筒的使用方法: 首先要看清它的测量范围量程和最小刻度. 量液体时,视线要与凹形液面的中央最低处保持水平.9. 对不溶于水也不吸水的形状不规则的物体, 测量方法可以将它浸没在水中,两次读数的差就是该物体的体积.10. 温度表示物体的冷热程度,平时我们讲今天真热或真冷, 就是指今天的温度高或低_.11. 实验室中常用的有水银_温度计,酒精温度计等,它们是根据液体热胀冷缩的性质制成的. 常用的温度单位是摄氏度, 用℃表示, 它的规定是: 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定为0℃, 在标准大气压下水沸腾时的温度定为100, 在0到100之间分为100等份,每一等份就表示一摄氏度.12. 液体温度计的使用: 使用前,要先观察温度计的量程 ,切勿用来测量超过温度计量程的温度. 测量时,手要握温度计的上端, 要使温度计的玻璃泡跟被测物体充分接触,如果测量的是液体温度,则要使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液体中, 但不要接触容器壁和底部. 测量时,要等到温度计的水银柱不再上升或下降时,再读数, 读数时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物体. 读数时,眼睛应平视, 视线应与温度计内液面相平.纪录读数时, 数字和单位要写完整, 并注意是否漏写了单位和估读值.13. 质量是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 物体质量的单位是千克 ,用符号 kg 表示, 较大的单位有吨, 较小的单位有克,毫克等.14. 质量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属性, 质量的大小完全由物体本身决定. 改变物体的形状, 温度,状态,位置和空间都不会改变物体质量的大小.15. 实验室里常用天平来测量物体的质量, 常见的是托盘天平_.16. 托盘天平的使用: (1)游码移到零刻度线处, 天平放水平. (2) 调平衡, 用平衡螺母调节.(3) 左盘放物体, 右盘放砝码, 先放大砝码, 再加小砝码, 最后移游码_.(4) 读数, 将盘内砝码的总质量+游码指示的质量值. (5) 称量完毕, 用镊子将砝码逐个放回砝码盒内.17. 在自然界,任何有的运动都可以作为测量时间的标准, 如日晷就是根据的原理发明的,摆钟就是根据摆的原理来工作的.(免做)18. 科学探究的步骤是(1)提出问题 (2)建立假设 (3)设计实验方案 (4)收集事实证据 (5)检验假设 (6)交流和评价.第二章观察生物1. 生物和非生物间最根本的区别是: 是否有生命生命是有生命的物体, 它具有对刺激有反应,摄取营养, 繁殖后代,能生长 ,适应和影响环境,遗传和变异等特征.2. 判断动、植物的主要依据: 一是生物体能否环境 , 二是是否需要从外界摄取营养物质.3. 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的主要区别是有无脊椎骨 .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间的根本区别有: 种子外有无果皮包被, 胚珠外有无子房包被.4. 动物界中, 分布最广, 最高等的动物是脊椎动物; 种类和个体数量最多的类群是昆虫,最低等的动物是原生动物.5. 植物界里, 最高等的植物是被子植物, 最低等的植物是藻类植物. 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可用种子繁殖后代.6. 脊椎动物的主要特征及代表动物. (表格无法显示,见邮箱)7. 昆虫的主要特征: 身体分头 , 胸 ,腹三部分,头部有触角 ,眼和口器, 胸部一般长有二对翅, 三对足, 身体, 触角,和足都分节.8. 具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植物是被子植物,也称是绿色开花植物; 有根,茎,叶,种子, 无花,无果实的植物是裸子植物; 只有根,茎,叶的植物是蕨类植物; 只有茎,叶的植物是_苔藓植物; 生物体由单细胞或多细胞直接构成的植物是藻类植物(无根茎叶等器官)。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课堂笔记
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科学第八章身边的溶液第一节溶解1.溶液:是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稳定的混合物。
如:消毒酒精;生理盐水;碘酒等等可溶物质: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不可溶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
2.溶质:溶解在液体里的物质。
固体、液体或气体。
3.溶剂:溶解溶质的液体。
液体,常见的如水、酒精,汽油。
4.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溶质颗粒大小(颗粒越小溶解速度越快)搅拌与否(搅拌使溶解速度加快)温度高低(加温使溶解速度加快)第二节水以外的溶剂1.生活中除了水,酒精,汽油等也可以作为一些物质的溶剂使用。
2.水是常用的溶剂,但它不能溶解所有的物质。
碘和指甲油等不能溶于水,但却可以溶于其它溶剂。
3.干洗:利用水以外的更容易溶解污渍的溶剂,清洗衣物,并且该溶剂不会溶解衣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溶液溶液的分类: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第四节常见的酸碱指示剂1. 常用酸碱指示剂:石蕊是酸红、碱蓝,水紫(原)色酚酞是碱红、酸和水无(原)色。
2. pH试纸:遇酸变红色,遇碱变蓝色,遇蒸馏水变淡绿色3. pH试纸特点:pH值在0—14之间pH值小于7是酸性 pH值等于7是中性 pH值大于7是碱性pH值越小,酸性越强 pH值越大,碱性越强第五节酸碱溶液混合后的变化1.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
2.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3.中和作用:酸碱混合时,会使对方的酸性和碱性减弱生成盐类物质和水。
4.酸碱溶液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
第六节酸雨1. 酸雨是pH小于5.6的雨水2. 引起酸雨的主要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3. 酸雨的危害:(1)河流、湖泊酸化,导致水生物、植物死亡。
(2)土壤酸化,导致森林死亡,农作物枯萎。
(3)加速建筑物和文物古迹的腐蚀和风化过程。
(4)影响人体健康。
4. 预防酸雨的措施:控制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第七节酸碱溶液的腐蚀性1. 稀盐酸的腐蚀性:(1)稀盐酸可以与除铜以外的金属发生反应,反应速度快慢不一,生成氢气等,所以不能将稀盐酸存放在金属容器中。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
七年级牛津上册科学知识点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重要年级,学生需要在这个年级中建立自己的科学基础,为将来接受更深入的科学教育打下坚实的基础。
本篇文章将介绍牛津上册七年级科学的主要知识点,帮助学生加强对科学概念的理解和巩固。
1. 生物学
生物学是研究生物体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的学习中,学生将学习关于细胞,组织和器官,生命过程,嗅觉和味觉等方面的知识。
2. 化学
化学是一门研究物质和它们之间相互转化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学习重点是原子和元素,化学反应,物质的测定和分类等。
3. 物理学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和能量之间相互作用的科学。
七年级上册的
学习将介绍运动的基本原理、摩擦和空气阻力、电学基本概念、
磁性等方面的知识点。
4. 地球科学
地球科学是一门研究地球自然环境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学
生将学习有关地球的内部结构、板块运动、地形地貌、气候与气
象等方面的知识。
5. 天文学
天文学是一门研究宇宙、星球和其它星系的科学。
在七年级上册,学生将学习天体的基本知识、通用的天文现象、黑洞、行星
和卫星、天文观测等方面的知识点。
总体而言,牛津上册七年级科学的学习主要涵盖生物学、化学、物理学、地球科学和天文学。
学生将在这些领域中学会各种科学
理论和实践技能,通过实验和课堂讨论来学习科学概念。
通过加
强对这些知识点的理解和巩固,学生将迈向成功、成为对社会和环境有所贡献的未来科学家。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引擎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 欧阳引擎(2021.01.01)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 6 7 89 10 11 12 13 14 中性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
上海七年级上科学知识点上海七年级上学期科学课程主要涉及物理学、生物学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详细介绍。
物理学1. 运动学运动学是物理学的一个分支,主要研究物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运动规律。
在七年级上,学生将学习速度、加速度、力、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等概念,了解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变化,以及简单的力学公式和运动规律。
2. 声音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机械波。
在学习声音时,我们将学习声音的产生、传播、接收和应用。
学生将学习音量、音频、声音的传播速度以及声音如何被用于通信和左右心情等。
生物学3. 植物生长和发育在学习植物生长和发育时,学生将学习植物的根、茎和叶等不同部位的结构和功能。
学生将了解植物如何利用光能、水和二氧化碳进行光合作用,以及植物的生长和生殖过程等。
4. 动物行为和生活在学习动物行为和生活时,学生将学习动物的不同生境、习性和行为模式,了解动物如何适应不同的环境和生存需求。
学生也将学习不同动物之间的互动和相互依存,如食物链和食物网等。
化学5. 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学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时,学生将了解物质的基本属性、分子结构、离子化和化学公式等。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分类不同的物质,以及不同物质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和变化。
6. 综合应用在综合应用中,学生将学习如何应用所学的物理、生物和化学知识来解决真实世界中的问题和挑战。
例如,学生将学习如何设计简单的电路,如何制作健康的饮食计划,以及如何预防水污染和空气污染等。
结论上海七年级上学期的科学课程涵盖了物理、生物和化学等方面的知识。
学生将学习如何使用科学语言和工具来探索自然规律和解决现实问题。
这些知识将为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做好准备。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学期知识点
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身边的溶液1、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
水是常用的溶剂,此外酒精、丙酮、煤油等也可以作溶剂。
溶液=________+__________2、影响溶解快慢的因素(1)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3、溶液分类溶液分类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________溶液(pH_____)3、可以使用______________辨别溶液的酸碱性。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的_______试液、无色的_________试液、_________试纸。
酸性溶液中性溶液碱性溶液石蕊试液(紫色)酚酞试液(无色)4、溶液的pH值范围是___________;其中,pH值越大,_____性越强;pH值越小,_____性越强;5、酸碱溶液混合后,溶液的酸碱性会发生变化,即原酸性溶液的酸性会减弱,原碱性溶液的碱性也会减弱,混合溶液趋向于_________。
6、酸与部分金属反应释放________;酸与大理石反应释放__________。
7、pH < _______的降水,叫酸雨。
引起酸雨的物质是__________和__________,酸雨中含有的酸性物质是硫酸和硝酸。
◆酸雨的危害:(1)使森林枯死;(2)影响农作物和淡水生物,使之减产和死亡;(3)腐蚀建筑物及历史文物古迹等;(4)危害人体健康。
8、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都有一定的___________。
实验后要对酸性和碱性废料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入下水道。
第九章电力1、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是组成电路的基本元件。
2、电路元件符号:电源导线灯泡开关电流表电压表3、如下面所示电路,其中甲电路为________状态;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丙电路为_________状态。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食物的消化过程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一、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
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
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
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流程】。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9
你能根据 上面的电 路图,把 电路实物 用导线连 接起来吗 ?大家动 手连一连 吧!
按照电路图连接实物时的注意事项
• 连接电路过程中,开关应该始终处于断开状态,将连 接好的实际电路与电路图对照检查,确定无误后才可 以闭合开关。
• 各元件与导线的连接要可靠,多股铜丝应拧成一股, 接到接线柱上的导线应顺时针缠绕,避免旋紧螺丝帽 时导线被挤出来。
作。
电路元件符号
-+
这样就能简单明了地画出电路图啦!
+
把电路中的 元件实物画 出来是很麻 烦的。可以
利用电路图
来表示电路 中的各元件 的连接。
-
L1
L2
S
你能根据 上面的电 路实物图 画它们的 电路图吗 ?大家动 手画一画 吧!
根据实物图画出电路图 的方法,先要看清通路 ,分清干路、支路,得 出连接方法(串联/并联 ),然后再画出电路图
2.生活中还有哪些事例是串联或并联电路的?
3.几个用电器串联在电路中,如果一个用电器坏 了,其他的用电器还能继续工作吗?
小结(1)
定义:把元件逐个顺次连接起来组
成的电路,称为串联电路。
串 联 电 路
回忆一 下,这节 课我们学 习了什么 内容?
特点:电流路径唯一,开关位置任意。
小结(2)
定义: 把元件并列连接起来组成的电路。
L1
L1
L1
L2
L2
L2
甲[分析]
乙[分析]
丙[分析]
乙:电路中L2没有接入电路中, 造成L2部分断路。
2、找出下面电路连接图中的错误和不足。
L1
L1
L1
L2
L2
L2
甲[分析]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索引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 欧阳家百(2021.03.07)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0 1 2 3 4 56 7 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食物的消化过程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一、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
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
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
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活动1:复习引入活动目标:1.通过复习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消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消化的概念。
上海牛津版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学期总复习汇总课件
重要实验:探究电流随电压的变化
-+
L1
(a)按电路图 连接电路
(b)以一节干电池作为电源,记录__电__流___表_____和 ___电__压__表___的读数. (c)改变干电池的节数,分别记录
电流表和电压表的读数
(d)仔细分析数据,你发现电流表和电压的读数 变化的规律是:
电流表读数增大,电压表读数增大
2、检验食物中的淀粉、脂类、蛋白质 淀粉遇碘液变深蓝色 脂类在滤纸上呈现半透明亮点 蛋白质遇10%氢氧化钠和3%硫酸铜溶液呈紫色 葡萄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呈红黄色
三、消化系统的组成及各部分的作用
1、组成: 消化道:口腔、咽、食道、胃、小肠、大肠、肛门 消化腺:唾液腺、肝、胰、胃腺、肠腺
2、了解重要组成部分的作用
口腔 食道 肝脏 胰腺
小肠
胃
大肠 肛门
四、营养的吸收与运输——血液循环系统
1、血液的成分:血浆+ 血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人体血液分层
显微镜下的人体血液物像 (已染色)
透过毛细血管壁进行气体和物质交换
氧气和养分
二氧化碳 和废物
2、血管;动脉、静脉、毛细血管(气 体和物质交换的场所)
血液流过毛细血管时,血液中的_氧_气__与__养__分_进入到__细__胞__中_,而细胞中的 二氧__化__碳__与__废_物__进入_血__液____。所以,流进毛细血管的血液中含有较多
六、电流的磁效应
电流通过导线时,会使导线附近的小磁针发生偏转,叫做电流
的磁效应。利用电流的磁效应工作的电器有 电磁炉等
。
七、家庭用电安全
列举安全用电的措施:1、不用湿手触摸电器或电线。
2、 家用电器应接地线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剖析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的身体1.我们需要适当的和适量的食物、足够的运动和休息,才可以保持身体的健康。
健康的四要素?2.食物的主要营养成分及其作用如下:a)碳水化合物(淀粉和糖)——供应身体所需的能量。
b)蛋白质——供应身体组织生长及修复所需的原料。
c)脂肪及油——提供身体所需的能量。
d)无机盐维持身体健康及帮助身体抵抗疾病。
e)维生素f)水——构成身体的主要成分,并是输送物质的媒介。
食物纤维能促进肠的蠕动,使食物顺畅地在肠内移动(防止便秘)。
(p94)3.若要检验食物中含有的主要营养成分,可用以下方法:a)淀粉——遇碘液变成深蓝色。
b)糖——遇班氏试剂加热后有红黄色沉淀。
c)蛋白质——使10%氢氧化钠溶液和3%硫酸铜溶液的混合液呈紫色。
d)脂肪和油—在滤纸上留下半透明亮点。
4.在消化的过程中,复杂而不溶的食物会被分解成简单且可溶的小分子物质。
食物经消化后才能透过肠壁进人血液。
5.人体的消化过程是在消化管内进行,消化的过程如下:a)口腔——将食物嚼成小块。
唾液可使食物湿润,方便吞咽,也能把部分淀粉变为糖。
b)胃——胃的蠕动把食物变成糜团,同时胃液对部分的蛋白质进行初步的分解。
c)小肠—在肠内由胰分泌的胰液和小肠分泌的肠液混合并帮助完成对食物的消化。
碳水化合物会被分解为单糖,蛋白质会被分解为氨基酸,脂肪则被分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这些食物粒子非常细小,可以透过小肠绒毛壁等进人血液。
d)大肠——吸收多余的水分,并将剩下的固体物质暂储在直肠中。
e)肛门——将暂储在直肠中的固体物质形成粪便,通过肛门排出体外。
6.人体中的循环系统的主要作用是把吸收进人血液的营养物质和氧运送到身体细胞中,同时把细胞所产生的废物从细胞中运走。
7. 人体的循环系统由血液、心脏和血管(可分成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组成。
8. 全身血液循环的过程:a) 来自各细胞的血液经静脉进入心脏,心脏把血液泵至肺,血液在肺部通过扩散作用进行二氧化碳和氧的交换,从肺中得到氧。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册考点大全之欧阳术创编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九章《身边的溶液》 1.溶质在溶剂中溶解,形成溶液。
水是一种常用的溶剂。
2. 判断溶液的酸碱性,最简单的方法是利用酸碱指示剂。
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有紫色石蕊试液、无色酚酞试液和pH 试纸。
3. 酸碱指示剂变色情况:紫色石蕊试液——碱蓝酸红中性紫 无色酚酞试液——只有遇碱才变红。
pH 试纸——酸红黄色/ 碱深绿、蓝紫色/ 中性黄绿色。
4. 溶液的酸碱性的强弱可以用pH 值表示pH 的范围是由0至14。
pH 小于7的溶液呈酸性,pH 越小,酸性越强;pH 大于7的溶液呈碱性,pH 越大,碱性越强;当pH 等于7时溶液呈中性。
5. 在碱溶液中加入酸溶液后,溶液的碱性减弱;在酸溶液中加入碱溶液后,溶液的酸性减弱。
当酸碱正好中和时,溶液pH=7(中性)。
6.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
当雨水的pH 小于5.6时,称为酸雨。
酸雨中的主要成分是硫酸和硝酸,引起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0 1 2 3 4 5 6 78 9 10 11 12 13 14酸性增强 碱性增强硫和氮氧化物,这些物质来源于燃料燃烧和汽车尾气。
7.酸溶液和碱溶液都有一定的腐蚀性。
浓酸和浓碱溶液的腐蚀性更强。
我们在使用酸溶液或碱溶液时,必须格外小心。
实验后产生的酸性和碱性废料要进行处理,不能直接排放。
8.可以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可溶的物质;不可在水中溶解的物质称为不可溶的物质。
p29.溶解在液体中的物质称为溶质,而溶解溶质的液体则称为溶剂。
p2例:盐(溶质)+水(溶剂)→盐水(溶液)10.水是最常用的溶剂,但不是唯一的溶剂。
常用溶剂还有酒精、汽油等。
p411.碘可溶于酒精、丙酮;指甲油可溶于丙酮、乙酸乙酯。
p4,512.pH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
p1013.用比色卡对比试纸所呈现的颜色,找出相对应的数字,即溶液的pH。
p1114.酸碱中和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a)胃酸过多——服用碱性药片(胃舒宁);b)植物不适宜酸性环境——撒碱性的石灰,改善土质;c)被黄蜂蛰伤——用食用醋涂抹。
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知识点
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知识点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是初中阶段的第一年,在学习的过程中对知识点的掌握尤为重要。
本文将为您介绍上海牛津初中七年级的主要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学习和掌握相关知识。
语文知识点1. 词类: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
2. 句子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等。
3. 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等。
4. 作文:议论文、说明文、小说等,重点学习文章结构和写作技巧。
数学知识点1. 数与式:整数、分数、小数、代数式、方程式等。
2. 几何:点、线、面、图形的周长与面积等。
3. 数据的收集、整理与描述:统计图表、平均数等。
4. 概率:样本空间、事件、概率等。
英语知识点1. 语音:音标、发音规则、口语表达等。
2. 语法:句型、时态、语态、情态动词等。
3. 词汇:常用单词、词义辨析、构词法等。
4. 阅读理解:文本主要意思、段落大意、细节问题等。
物理知识点1. 物质与能量:物质的分类、物理量与单位、能量的转化等。
2. 运动学:位移、速度、加速度、力等。
3. 热学:温度、热量、物态变化、传热等。
4. 光学:光的传播、反射、折射、光的色散等。
化学知识点1. 物质的性质:密度、熔点、沸点、硬度、导电性等。
2. 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化学反应热、氧化还原反应等。
3. 金属与非金属:金属性质、非金属性质、离子反应等。
4. 简单的化学实验:金属腐蚀、中和反应等。
历史知识点1. 古代史:夏商周、秦汉、三国、南北朝等。
2. 中外史:封建时代、现代史、世界史、当代史等。
3. 历史文化:文化传统、宗教、传统节日等。
4. 社会制度:封建制度、资本主义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等。
地理知识点1. 自然地理:地球的构造、气候、水文等。
2. 人文地理:人口、资源、交通、城市、环保等。
3. 区域地理: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大洲地理等。
4. 经济地理:资源配置、产业结构、商业贸易等。
生物知识点1. 生命大分类:植物界、动物界等。
2. 细胞与组织:细胞的组成、结构、功能等。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
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无色酚酞试剂 黄色咖喱粉试纸
酸性溶液 变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变红褐色
PH(广范)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 找出它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酸碱指示剂遇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会显示不同的颜色。 英国法学家波义耳,从一种名叫“石蕊”的地衣中制取了石蕊试液。石蕊试液遇酸
性溶液变红色;遇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蓝色。 酚酞试液遇酸性溶液、中性溶液不变色;遇碱性溶液变红色。 在家里也可以用调味用的咖喱粉涂在布条上,自制酸碱指示剂。咖喱中有姜黄素在
溶液的酸碱性强弱常用 pH 值来表示,范围通常在 0-14 之间。当 pH 值<7 时,溶液为酸 性。pH 越小,酸性越大。 当 pH 值=7 时,溶液为中性。当 pH 值>7 时,溶液为碱性。 pH 越大,碱性越大。
2
pH 计是能较准确地测量溶液 pH 的仪器。测量时只要把探头放进溶液中,便可以得到溶 液的 pH。
第 8 章: 第 9 章: 第 10 章: 第 11 章:
身边的溶液 电力和电信 健康的身体 感知与协调
牛津上海版科学 (七年级上总复习)
第 8 章: 身边的溶液: 溶解;影响溶解速度的因素; 水以外的溶剂; 常见的酸碱指示剂;ph 值;酸、碱液混合后的变化;酸、碱液在日常生活中应用;酸
雨;
酸、碱溶液的腐蚀性; 安全使用溶液;
来处理。
酸雨: 1. 正常的雨水呈弱酸性,当雨水的 pH 小于 5.6 时,才称之为酸雨。 2. 酸雨是大气受污染的一种表现,它是由于空气中含有较多的二氧化硫(SO2)、氮氧化物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上总复习
0-15V;每大格表示 5V,每小格表示 0.5V。下面一行标有 0-3V。每大格表示 1V。每小 格表示 0.1V。 电流表读数: 当电压表使用 0-15V 量程档时,应根据上面一行刻度读数。 当电压表使用 0-3V 量程档时,应根据下面一行刻度读数。
用电压表测电池的电压:一节干电池的电压是 1.5 伏。我们可以用电压表测量电路中任 何两点之间的电压。当电池首尾连接时,它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电压的和。
碱性时呈红褐色,在中性、酸性时呈黄色。
石蕊和酚酞试液的变色 指示剂/指示剂的变色/溶液 紫色石蕊试剂 无色酚酞试剂 黄色咖喱粉试纸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酸性溶液 变红色 不变色 不变色
中性溶液 不变色 不变色 不变色
碱性溶液 变蓝色 变红色 变红褐色
PH(广范)试纸是浸渍过多种酸碱指示剂的试纸,也是常用的酸碱指示剂。我们可以 找出它在酸性溶液或碱性溶液中所发生的颜色变化。
并且使电流从电流表的正接线柱(红色)流入,从电流表的负接线柱(黑色)流出。绝 对不允许将电流表与电源的两极直接连接。 从外表看,实验室中学生用的电流表有:刻度表、指针、3 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 壳。3 个接线柱分别标有:“+”、“0.6”、“3”。.刻度上有下、下两行刻度。上面一行标 有 0-3A;每大格表示 1A,每小格表示 0.1A。下面一行标有 0-0.6A。每大格表示 0.2A。 每小格表示 0.02A。 电流表读数: 当电流表使用 0-3A 量程档时,应根据上面一行刻度读数。 当电流表使用 0-0.6A 量程档时,应根据下面一行刻度读数。
电压 480V。 电压表(voltmeter)是测量电压的仪器。 电压表必须是和被测电路并联的:在测量某段电路的电压时,应把电压表并联接在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八章《电力与电信》1.在一个闭合电路中,必须有电源,才会产生电流。
2.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导体,不容易让电流通过的物质,称为绝缘体。
3.我们用开关接通或断开电路。
4.我们可以用电路图表示电路的连接。
5.电流表是一种用来测量电流的仪器。
电流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6.测量电压的仪器称为电压表。
电压的单位是伏特(简称伏)(V)。
7.电流随着电压的增大而增大。
8.电流通过导体时,会使导体发热,这就是电流的热效应。
9.熔丝的作用是保护电器,避免受到过大电流的损害。
当过大的电流通过电路时,所产生的热量会首先将熔丝熔断。
熔丝上标注的单位是安培(简称安,A)。
10.大部分建筑物的电路均已采用断路器代替熔丝。
如果通过电路的电流过大,断路器便会自动切断电源。
只要再次接通断路器的开关,电路便可恢复使用。
11.切勿在并联电路中增添过多支路。
过多支路会使电路负荷过重。
多用插座是以并联方式连接各种电器。
所以切勿利用多用插座接上过多的电器。
12. 家庭用电计算耗电量的单位是千瓦时(kW ·h ),俗称度。
1千瓦时=1000瓦特的电器在1小时内所耗的电能13. 插座中的火线和零线、与插头相连的用电器可连接成完整的电路。
地线则可在漏电时把电流引走,以避免触电。
14. 导线通电后会使附近的小磁针转动,这就是电流的磁效应。
15. 变化的电流周围会产生电磁波。
16. 无线电广播和电视信号是通过电磁波传播的。
17. 光线能沿弯曲的光导纤维传播。
18. 串联电路:把用电器依次连接起来,然后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并联电路:把用电器并列连接在电路中的两点之间。
p3419.p37,44,49 20.p38,3921. 电路由电源、导线、开关、用电器四部分组成。
p3922. 串联电路中电流只有一条通路。
在串联电路中添加灯泡会使其他灯泡亮度减弱,即电流强度减弱。
p41,4723. 在并联电路中,若其中一条支路断开,将不会影响其他支路。
p4224. 家庭电路常为并联电路。
p4225. 观察电流表: p45a) 电流表从外表看有:刻度板、指针、3个接线柱、零点调整器和外壳。
b) 接线柱分别标有:3、0.6、+c) 刻度表有上下两行刻度,上面一行标有0~3A ,每大格表示1A ,每小格表示0.1A ;下面一行标有0~0.6A ,每大格表示0.2A ,每小格表示0.02Ad) 当导线接至标有0.6的接线柱,使用0~0.6A 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下面一行读数;电池 导线电路元件 灯泡开关电流表 电压表- + AV 电路 断路闭合电路 串联 并联- + - +当导线接至标有3的接线柱,使用0~3A的量程挡时,应根据上面一行读数;26.串联电路中,各处的电流强度相等。
p4727.当电池首尾连接时,它们的总电压等于每一节电池的电压和。
p5128.用电器不变的闭合电路中,电池数目越多,电压越大、电流越大。
p5329.导体中通过的电流越大,电流的热效应越明显。
p5430.并联电路中负载越多,总电流越大。
p5431.并联电路中,支路开关闭合的越多,接入的灯泡就越多,干路电流越大。
p5532.多用插座各组插孔之间是并联连接的。
p5833.插头插入插座前,要核对电器的额定电压与当地电网的电压是否一致。
p5934.用电器在单位时间里所转化的电能成为功率,功率的单位是瓦特(W)和千瓦(kW)。
进率为1kW=1000W p62,64 35.电器上的额定功率表示这个用电器正常工作时在单位时间里所消耗的电能。
p6236.用电器的额定功率越大,每单位时间内用电器所消耗的电能也越多。
p6337.1千瓦时的电能俗称1度电。
p6438.磁铁能吸引铁、钴、镍等物质。
物质的这种性质叫做磁性。
p6639.将导线绕成线圈(成为螺线管),并在线圈中插入铁芯,这就成了电磁铁。
p6940.电磁门铃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而工作的。
p7041.利用电流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电话、传真机;利用电磁波传播信号的通信设备有:收音机、对讲机、GPS、手机;其他大多数通信设备利用多种通信手段发送信号。
p72-74 42.用光缆传输信号,通信的速度快,通信的容量大,通信的质量高。
p75第九章感知与协调1.感觉器官包括视觉器官—眼、听觉器官—耳、味觉器官—舌、嗅觉器官—鼻和触觉器官—皮肤。
2.感觉器官只能在有限的范围内发挥作用。
3.眼睛是视觉器官。
当光线经角膜及瞳孔进人眼球后,会经过晶状体、玻璃体,并在视网膜上聚焦成像。
4.瞳孔可控制进人眼球光线的多少,而虹膜则可以改变瞳孔的大小。
睫状肌可以改变晶状体的厚度。
看近处物体时,晶状体变厚,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看远处物体时,晶状体变薄,也使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上。
佩戴用凹透镜制造的眼镜可矫正近视,佩戴用凸透镜制造的眼镜可矫正远视。
5.视网膜上有一盲点。
盲点上没有感光细胞,而视神经是从这点离开眼球的。
6.声音是一种波,也具有能量。
物体振动时会产生声音。
每秒所振动的次数叫频率,以赫兹(Hz)为单位,每秒钟振动1次即为1赫兹。
频率愈高,音调也愈高。
7.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送。
与空气比较,声音较易在固体和液体中传送。
8.耳朵是听觉器官。
耳廓的作用是收集声音。
声波可使鼓膜振动,随即传至听小骨。
听小骨将振动放大后,再将振动传到内耳,使耳蜗内的液体振动,刺激听神经细胞。
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便会把信息沿听神经送至脑。
9.噪声可以用分贝计测量,其大小可用分贝(dB)来度量。
10.人有四种基本味觉:咸、甜、酸、苦。
这四种味道是由舌上不同的味蕾负责辨别的。
11.鼻是嗅觉器官。
当某种物体表面的粒子进人鼻腔并刺激嗅觉神经时,我们便会察觉这种物体的气味。
12.味道常受嗅觉影响。
味道和嗅觉都有助辨识食物的味道。
13.皮肤的神经末梢负责感觉痛、冷、热、触摸和压力等刺激。
皮肤的不同部位对触觉有不同的灵敏度。
14.脑位于颅骨内。
当脑对接受到的信息作出错误分析时,会产生错觉或幻觉。
15.药物和溶剂影响我们的感觉、判断和反应。
滥用药物和某些溶剂会损害脑部甚至致命。
16.某些物体本身发光,称为发光体;有些物体本身不发光,称为不发光体。
世界上绝大多数物体都是不发光体,但它们通常能将光线反射到我们眼睛里,因此能看见它们。
p13817.人们通常用光线来表示光“光的前进路径用直线表示,前进方向用箭头表示。
p13918.光沿直线传播。
p13919.针孔相机的成像原理:针孔只容许部分光线通过,所以像上下左右完全倒立,且比原物小。
扩大针孔后,像重叠起来,便成为一个较光亮但较模糊的像。
凸透镜可以聚集光线,所以在针孔前凸透镜能使像变得更清晰。
p142 20.光线照射在感光细胞上,细胞接受到刺激后,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倒置的像。
然后视神经会把在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传送到大脑,大脑再进行分析,并回复为一个正立的像。
p14721.巩膜是一层较厚而坚韧的皮层,负责保护整个眼球。
巩膜的前方是透明的角膜。
瞳孔是光线进入眼球时必经的小孔,它的大小会随虹膜的伸缩而改变。
晶状体的作用是汇聚光线,它的厚度是由睫状肌调控的。
眼球内壁称为视网膜,且布满了感光细胞。
玻璃体的功能是保持眼球的形状。
视神经出入视网膜的地方称为盲点。
p14922. 晶状体太厚或眼球的前后径太长,远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前成像,称为近视; 晶状体太薄或眼球的前后径太短,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后成像,称为远视。
p15023. 为矫正近视通常配戴凹透镜;为矫正远视通常配戴凸透镜。
p15024. 我们可以利用光学仪器来克服视觉上的限制。
p15225. 平面镜能使物体成正立,大小相等的像,所成的像还会发生左右互换。
p15426. 反射现象的描述:p15527. 光的反射遵循以下规律:a) 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都在同一个平面上;b) 入射角和反射角大小相等。
这两条规律合称为反射定律。
p156 28. 我们可以借助平面镜来扩展我们的视野。
p15729. 物体振动,便会发出声音。
振动越快,发出的声音越响。
p16030. 声音必须依靠介质传播。
p16231. 空气被压缩,空气就周期性形成的密部和疏部会以波动形式继续传播,形成声波。
p16432. 声音的高低称为音调。
声音的音调取决于频率,频率越高,音调越高;频率越低,音调也越低。
p16733. 人耳可分3部分: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听小骨)和内耳(耳蜗、听神经)。
p16834. 人耳的结构和功能是:耳廓能收集声波;当声波经过外耳道传到鼓膜,使鼓膜振动;3块听小骨把鼓膜的震动放大,并将振动传到内耳;耳蜗为卷曲的小管,管内充满液体。
并布满对声波敏感的感觉细胞。
p168法线N35.声音在耳中的传播途径:耳廓→鼓膜→听小骨→耳蜗→听神经→大脑p16836.普通人的听力上限为20 000Hz,下限约为15Hz。
p17137.频率若低于16~20Hz时,称为次声;频率若高于20 000Hz时,称为超声。
p17138.个人的听力范围并不相同。
p17239.噪声是指声音强度超过人体可以承受范围的声音,或也可以指是人们不需要的并使人心烦、令人厌恶的声音。
p17240.城市噪声主要来源:a) 工业噪声;b) 交通噪声;c) 建筑施工噪声;d) 社会生活噪声。
p17441.保护耳朵的方法:a)不要长时间听很响的音乐;b)避免留在高噪声的地方;c)在进行有噪声伤害的活动时要戴上耳塞或护耳罩。
p17442.舌表面的突起物称为味蕾,味蕾是味道的感受器。
p17643.舌头上不同部位对不同味道的敏感程度不同。
p17844.经过多次的刺激后,嗅觉会麻木。
p17945.我们利用嗅觉和味觉来辨识食物的味道。
p18146.皮肤是我们的触觉器官,皮肤的表面下分布着很多不同的神经末梢。
它们可以感觉压力、冷热、疼痛和触摸等刺激。
p18147.脑是人的感觉中枢。
p18448.人脑的主要结构模式:a)大脑——人体生理活动调节的“控制中心”.b)小脑——保持身体的平衡,协调肌肉运动。
c)脑干——调节人体基本生命活动的中枢。
p18449.脑主要负责收集和分析信息。
脑不能准确无误地分析接受的来的信息。
p18850.我们对刺激作出反应的时间称为反应时间。
51.受训能够缩短反应时间;人的疲劳、饮酒和服药也可能会增加反应时间。
p1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