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推荐文档
上海牛津版初中科学总复习
3. 蜗牛具有 触觉、嗅觉、味觉、视觉 (触觉 / 嗅觉 / 味觉 / 听觉 / 视觉 / 对光反应的能力)。 (蜗牛具有触觉、视觉、嗅觉、味觉,而没有听觉。)
4. 同种生物之间也有 差异(偏差) ,这种差异是正常的。 无论差异有多大,我们应学会接受。对分布于两端的差异,我们更应予以接受。
5. 科学家主要根据身体特征对动物进行分类。首先根据动物有没有 脊柱 ,把动物分成两大类。然后再把 脊椎动物进一步分成 鱼类 、 两栖类 、 爬行类 、 鸟类 、 哺乳类 。
6. 生物检索表的基本原理是:按生物个体之间存在的相同和不同的特征来划分。 划分原则是:先划分最基本的差异,再划分较细的,依此类推。 因此,同组生物最少拥有一个共同的特征。
7. 为了保护我们周围的环境和自然资源,我国已经颁布了《环境保护法》、《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等 法律,违法者将受到制裁。青少年不仅自己要遵守这些法律,还要积极宣传,参加各项有益活动,把我们 周围的环境建设得更加美好。
动物细胞也有细胞膜、细胞质和细胞核,但没有细胞壁。 4. 大部分的细胞都可以自行分裂,产生更多的细胞。 5. 动物的雌性性细胞在卵巢产生,称为卵子;
雄性性细胞在睾丸产生,称为精子。 6. 精子和卵子结合的过程称为受精作用。 7. 当人类的精子和卵子结合后,便会发育成胚胎。
胚胎在母体内发育,通过胎盘和脐带等结构从母体吸收所需的养分。 8. 婴儿在出生后都会得到父母的照顾和保护,父母更会教导幼儿各种求生技能,直至幼儿成长,可以独立生
第四单元 物质的粒子模型
内容梳理
指要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
绝对值小于 1 的数可记成 a 10-n 的形式,其中1 a 10 ,n 是正整数,n 等于原数中第一个有效数字前面的零的个
数(包括小数点前面的一个零)。
4.幂的乘方 ①幂的乘方是指几个相同的幂相乘。(am)n 表示 n 个 am 相乘。
②幂的乘方运算法则:幂的乘方,底数不变,指数相乘。 (a m )n a mn 。( m, n 都是正整数)
202=400
②常用算数平方根估值: 2 1.41421 , 3 1.732 , 5 2.236
5、立方根:
(1)定义:一般地,如果一个数的立方等于 a,那么这个数叫做 a 的立方根,也叫做三次方根。如果 x3 a ,那么 x
叫做 a 的立方根,记作“ 3 a ”.即 X= 3 a
(2)表示:a 的立方根记作 3 a ,读作“三次根号 a”(a 叫做被开方数,3 叫根指数)
2、无理数的三种常见类型
①含根号且开不尽方的数;②化简后含 的数;③有规律但不循环的无限小数,例如:1.010010001···每两个 1 之间
依次增加一个 0)
3、实数:有理数和无理数统称为实数。
4、实数的分类
①按定义分类:
②按正负性分类:
正有理数
实数
有理数
零
负有理数
有限小数或 无限循环小数
(3)性质:正数的立方根是 1 个正数;负数的立方根是 1 个负数;0 的立方根是 0。 6、开立方公式
① 3 a3 a ,② ( 3 a )3 a ,③ 3 a 3 a
(二)实数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 1 页 共 15 页
1、无理数:无限不循环的小数。(一个无理数与若干有理数之间的运算结果还是无理数)
沪科版七年级下册各章节知识点汇总第 5 页 共 15 页
上海初中会考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会考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1、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按照距离太阳的远近依次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行星距离太阳越远,绕太阳公转的周期就越长。
2、地球和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5×10^8km,通常用一个天文单位(1AU=1.5×10^8km)来表示。
3、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的。
4、光年是一束光在一年内所走过的距离。
1光年(l.y.)=9.46×10^12km。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
力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和方向。
6、磁铁和钢珠之间的力可以在一定距离内产生作用,这种力称为磁力。
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
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定距离内产生作用。
7、木箱在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
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8、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包括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摩擦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要消除和减少有害摩擦,另一方面要合理利用和增大有益的摩擦。
9、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10、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作用。
物体在水中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中所受的阻力大。
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
11、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物体都具有吸引力。
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重力的单位是XXX (N)。
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上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科学上海牛津六上六下七上七下学习重点及复习内容整理
科学上海牛津六上六下七上七下学习重点及复习内容整理-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SkyZH《科学》知识整理学习重点及总结SkyZH2013-5-11《科学》学习重点及总结目录《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4)第一章科学入门 (4)第一节认识科学活动1.1~1.2 (4)第二节走进科学实验室活动1.3~1.5 (4)第三节简单的实验技巧活动1.6~1.14 (4)第四节进行简单的科学研究活动1.15~1.17 (4)总结 (4)第二章生物的世界 (5)第一节生物活动2.1~2.2 (5)第二节生物的多样性活动2.3~2.4 (5)第三节分类活动2.5~2.9 (5)第四节濒临灭绝的生物活动 2.10 (5)总结 (5)第三章细胞与生殖 (6)第一节生物的基本单位活动3.1~3.5 (6)第二节生命的诞生与成长活动3.6~3.7 (6)第三节青春期与生育活动3.8~3.9 (6)第四节性传染病活动3.10 (6)总结 (6)第四章物质的粒子模型 (7)第一节物态活动4.1~4.4 (7)第二节粒子模型活动4.5~4.12 (7)第三节气压活动4.13~4.15 (7)第四节物体的浮沉活动4.16~4.19 (7)第五节热胀冷缩活动4.20~4.22 (8)总结 (8)《科学》六年级第二学期 (9)第五章能与能源 (9)第一节能及能的形式活动5.1 (9)第二节能的转化活动5.2~5.3 (9)第三节能的转移活动5.4~5.13 (9)第四节能源活动5.14~5.18 (9)总结 (9)第六章水与人类 (10)第一节水与生命活动6.1~6.4 (10)1第二节水的净化活动6.5~6.9 (10)第三节水的循环活动6.10~6.14 (10)第四节保护水资源活动6.15~6.16 (11)总结 (11)第七章空气与生命 (12)第一节空气的组成活动7.1~7.3 (12)第二节氧气与燃烧活动7.4~7.8 (12)第三节生物体如何获取能量活动7.9~7.13 (12)第四节动植物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活动7.14~7.18 (12)第五节空气污染对健康的影响活动7.19~7.22 (12)总结 (12)《科学》七年级第一学期 (15)第八章身边的溶液 (15)第一节溶液的形成活动8.1~8.3 (15)第二节行行色色的溶液活动8.4~8.12 (15)第三节安全使用溶液活动8.13~8.17 (15)总结 (15)第九章电力与电信 (16)第一节电路活动9.1~9.17 (16)第二节家庭用电活动9.18~9.25 (16)第三节磁铁及电流的磁效应活动9.26~9.29 (16)第四节电信活动9.30~9.34 (16)总结 (17)第十章健康的身体 (17)第一节运动、休息与健康活动10.1~10.4 (17)第二节营养与健康活动10.5~10.18 (17)第三节平衡与健康活动10.19~10.21 (18)总结 (18)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 (19)第一节生物的感觉活动11.1~11.3 (19)第二节视觉活动11.4~11.14 (19)第三节听觉活动11.15~11.23 (19)第四节嗅觉、味觉和触觉活动11.24~11.28 (20)第五节脑与感觉活动11.29~11.32 (20)第六节药物和溶剂对感觉的影响活动11.33~11.35 (20)总结 (20)《科学》七年级第二学期 (22)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 (22)第一节宇宙活动12.1~12.2 (22)2第二节力与空间探索活动12.3~12.14 (22)第三节太空旅行活动12.15~12.19 (22)第四节空间开发活动12.20~12.22 (22)总结 (22)第十三章地球、矿物与材料 (23)第一节地球活动13.1~13.3 (23)第二节地球上的矿产资源活动13.4~13.5 (23)第三节材料及其应用活动13.6~13.14 (23)第四节材料开发活动13.15 (24)总结 (24)第十四章海洋与海洋开发 (25)第一节海洋与生物活动14.1~14.4 (25)第二节海底探索活动14.5~14.7 (25)第三节海洋开发活动14.8~14.13 (25)总结 (25)第十五章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 (26)第一节人口增长及其所产生的问题活动15.1~15.2 (26)第二节自然资源及其合理利用活动15.3~15.6 (26)第三节环境与环境保护活动15.7~15.16 (26)总结 (26)34《科学》六年级第一学期 第一章 科学入门第一节 认识科学 活动1.1~1.21) 探究活动是科学的主要特征。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沪教版
七年级科学知识点沪教版沪教版七年级科学课程分为四个单元:生物、地理、物理和化学。
以下将分别介绍四个单元的知识点。
生物1. 生命的起源与演化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是生物学的重要内容。
生命的起源有两种假说:独立起源说和化学起源说。
生命的演化有一些证据,如化石、同源结构和比较胚胎等。
科学家达尔文提出了物种演化的观点,即物种演化是适者生存的结果。
2. 生物圈的组成和特征生物圈包括陆地生态系统和水生生态系统。
陆地生态系统包括森林、草原、沙漠和湿地等。
水生生态系统包括淡水生态系统和海洋生态系统。
生态系统有三个基本组成部分:生物群落、生态位和生态系统生产力。
3. 生命的基本特征生命的基本特征包括:细胞结构、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维持稳态和适应环境等。
地理1. 自然地理环境与地理区位地理区位是指某一地区在地理空间上的位置、范围和大小。
自然地理环境是指地球上自然系统的总体构成和相互关系,包括大气环境、水文环境和生物环境。
2. 地球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地球的自然环境包括:大气、水文、生物和地形四大自然系统。
人类对自然环境的活动造成了很大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环境的影响可以分为正面影响和负面影响。
3. 地图和地理信息技术地图是地球表面的二维地理空间信息的缩影。
数字地图和GIS技术是地理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广泛用于资源调查、环境评价、地质灾害和城市规划等领域。
物理1. 运动和变化运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物体的运动状态有三种:匀速直线运动、变速直线运动和曲线运动。
物体在运动中会发生变化,变化的形式包括:位移、速度和加速度等。
2. 力和压力力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影响力量大小的因素有两个:物体质量和加速度。
压力是指在一个平面上垂直作用于单位面积上的力。
3. 热和温度物体的热量和温度相关联,温度是指物体的热平衡状态下的热度指标。
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
化学1. 物质的分类和性质化学中的物质可以分为元素、化合物和混合物三大类。
不同种类的物质有不同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
上海远东出版社(牛津版)七年级科学下册全册课件
实验一
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二
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三
A
B
A
B
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实验四—感受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结论: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总是量探究: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
猜想: 一对相互作用力之间有什么关系呢?
2.大爆炸学说: “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的起源 于一次大爆炸.
大约150亿年前,我们所处的宇宙全 部以粒子的形式、极高的温度、极大的密 度,被挤压在一个“原始火球” 中。宇 宙就是在这个火球的大爆炸中诞生的。
大爆炸使物质四散出击,宇宙空间不 断膨胀,温度也相应下降,后来相继出现 在宇宙中的所有星系、恒星、行星乃至生 命,都是在这种不断膨胀冷却的过程中逐 渐形成的。
太阳系八大行星离太阳的距离及公转周期
行星 水星
金星 地球 火星 木星 土星 天王星 海王星 与太阳的平 均距离(AU) 公转周期
(以地球‘年’ 为单位)
卫星 (有/无)
0.4
0.7 1 1.5 5.2 9.5 19 30
0.24
0.62 1 1.9 12 29 84 165
无
无 有 有 有 有 有 有
对比
微米与纳米都是长度单位,但是它们都非常非 常小啊。 1 毫米=1000微米 1 微米=1000纳米
1微米比1毫米小得多,1纳米比1 微米小的多
。我们的头发大约有100微米,而病毒只有
100纳米。我们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清这么
细小的东西。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一、定性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力
宇宙起源
一.宇宙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教学文案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1AU=1.5×108km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
1l.y.=9.46×1012km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
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
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
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
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p12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
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p14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
最新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word教学参考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下《第12章-宇宙与空间探索》w o r d教学参考------------------------------------------作者xxxx------------------------------------------日期xxxx《新综合科学》第十二章“宇宙与空间探索"教材内容分析一、地位与作用:本单元首先向学生介绍宇宙,了解宇宙起源,人们为了探索宇宙奥秘引出力。
通过一些简单的例子,使学生认识力的基本概念和作用效果。
从活动中他们认识摩擦力是力的一种,而且对日常生活很重要。
在认识了地球的引力后,学生学会利用弹簧,设计和制作测量物体重力的仪器,并认识力的单位-牛顿。
在使用了弹簧测力计后,学生会发现质量和重力之间的关系。
通过实验,学生认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通过教师讲解及学生自己收集资料,了解人类进入太空、进行太空探测的伟大成就.当探讨宇航员在太空生活中所需面对的问题时,学生会意识到人类的生存需要一些特定的条件。
本单元的学习与日常生活关系密切。
本单元给学生提供了较多的接触生活以及自主学习的机会.二、本单元框架:三、教学目标见课标P90§1宇宙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宇宙起源;知道太阳系的组成。
过程与方法:查阅资料—1冥王星被归入“矮行星”行列;2有关宇宙起源的资料。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结合宇宙起源学说,使学生了解演化是自然界发展的普遍规律。
二建议教学形式§2一力和力的作用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知道力能改变物体的形状、物体运动的速度和运动方向,能举一些例子。
知道有些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起作用。
知道力的单位是牛顿。
过程与方法:设计并实施力影响物体运动的实验。
科学态度:实验中注意实事求是. 二建议教学形式以教师引导的学生实验活动为主的讨论教学法。
建议:1引导学生认识推、拉、挤、压等都是因为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但不必对每一动做都加以详细分析。
2从地心引力及磁力等活动,可引出有些力可以在一段距离之外作用于物体。
上海初中会考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
上海初中会考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1、太阳系由太阳和八大行星组成。
从距离太阳最近的行星算起,依次为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和海王星。
行星离太阳的距离越远,绕太阳公转的周期越长。
2、地球与太阳的平均距离为1个天文单位,约为1.5亿公里。
3、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宇宙中的所有物质都是由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的。
4、光年是一种长度单位,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约为10万亿公里。
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改变物体的形状和运动状态,可以使静止的物体运动起来,也可以改变运动物体的速度和方向。
6、磁力是磁铁和钢珠之间相互作用的力,重力是使硬币往下掉的力。
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定距离外产生作用。
7、摩擦力是阻碍物体运动的力,与施力方向相反。
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可以通过使用滚轴或轮子来减小摩擦力。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
8、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包括接触面所受的压力和粗糙程度,与接触面积大小无关。
摩擦力具有双重作用,需要消除和减少有害摩擦,同时合理利用和增大有益的摩擦。
9、当两个物体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阻碍它们的相对运动。
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摩擦还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10、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时,会受到阻力的作用。
物体在水中受到的阻力比在空气中大,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也不同。
11、地球对地面上的物体具有吸引力,物体的重力是由地球的吸引力产生的。
重力的单位是XXX(N),一个物体在不同星球上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质量的单位是克(g)和千克(kg)。
12、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
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力的单位是XXX(N)。
13、弹簧测力计可以用来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重力的单位是XXX(N)。
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
14、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力时,同时也会受到另一个物体对它施加的力。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doc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1AU=1.5×108km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
1l.y.=9.46×1012km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
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
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
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
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p12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
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p14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
牛津上海版科学七年级下册 材料及其应用
• 黑色或深棕色 • 稠厚、有粘性液体 • 不溶于水,密度比水小 • 有特殊气味 • 无固定沸点
原油的形成
水生生物遗骸下沉淹没地下 因地热、地压和细菌的 作用变成原油
炼油厂
石油分馏
原油中的各 成分有不同 的沸点。将 原油蒸馏以 分开其中的 各种成分的 方法,称为
分馏法。
石油加工产品的用途
长江葛洲坝岸边漂浮堆积的“白色垃圾”, 容得下多人站立而不下沉。
治理苏州河,大力兴建绿地
据统计,目前上海的垃圾日产量平均为每天 1.1万吨,其中废旧塑料占了约7%,每年排入环 境的废塑料总量包括一次性快餐盒、塑料袋,饮料 瓶和塑料薄膜等达29万吨。最为惹眼的便是一次性 饭盒,每天的产生量达184万只,全年6.7亿只,重 量超过3300吨。人们经常可以看见河面上、绿化带 中、铁路两旁以及中小道路上,一只只白色的发泡 塑料饭盒被随意乱扔,“白色污染”的名称便由此 而来。
袋致病,“国宝”大熊猫因误食塑料袋致 死的事也有发生。
五、填埋污染土地,100年内难以降解,影 响土质结构;若被焚烧,则会产生有害气 体,污染大气。
应如何治理“白色污染”呢?
目前治理“白色污染”,主要还 应从减少使用和加强回收开始。
3月29日,福州市环保执法人员正在查处市内一家酒店 使用不可降解的发泡塑料快餐盒的违规行为。
酚醛塑料
聚聚
四甲
氟基
乙丙
烯
烯 酸
甲
酯
\
有
机
玻
璃
塑料的弃置带来的环境问题
1.由于合成材料的广泛应用和发展,一些塑料 制品带来的环境污染就是“白色污染”。
2. 产生污染的原因 3.白色污染的危害 4.白色污染的治理 5.我们有什么启示
初中科学 牛津上海版 七年级下册 第12章 宇宙与空间探索 宇宙 光年
光 年
同学们,你们知道 “光年”吗?我们知 道“年”是表示时间 的,那请你说一说, 光年是表示时间,还 是表示距离呢?
聪明的你们回答对了,光年 是表示距离的,和我们学过 的米,厘米一样,是长度单 位。
想一想,算一算。
光年就是表示光一年所走 的路程的长短。下面我们 来做一串乘法计算一下一 光年到底有多远呢 ?
在显微镜下可以看到
想一想,算一算。
光的速度是飞快飞快的哦。 它一秒钟可以跑30万千米。 一年=365天 一天=24小时 一小时=3600秒
想一想,算一算。
一光年=365*24* 3600*30(万千米) =946080000(万千 米)
想一想,算一算。
好长好长的数字啊,念不 清呢!让我来打个比方吧!
一光年到底有多远呢?
• 如果你开车平均100公里每小时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就是在高速 公路上的速度,那么你要不停地开上1080万年。 就算以你被警察追时的200公里车速来开也要 开上540万年。
夏夜的天空,我们看到闪闪的星星,它
们其实离我们非常遥远。牛郎星离我们 有16光年,织女星离我们27光年,所以 看上去只是小小的光点。 牛郎星与织女
星之间的距离也很远,有16.4光年,与 牛郎星同地球的距离差不多,所以,
即使牛郎跑得快,每天能跑100千 米,要跑43亿年时间才能与织女相 会。即使改成每秒飞行11千米的宇 宙飞船,也要45万年才能飞到织女
身边。不要说一夜之间相会,即使 打个电话,也要16.4年才能传到对 方呢!
微米与纳米
微米与纳米都是长度单位,但是它 们都非常非常小啊。 1 毫米=1000微米 1 微米=1000纳米 1微米比1毫米小得多,1纳米比1 微 米小的多。我们的头发大约有100 微米,而病毒只有100纳米。我们 只有通过显微镜才能看清这么细小 的东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牛津上海版科学考点大全——七年级第二学期十二、宇宙与空间探索1、宇宙大爆炸学说认为一场巨大的爆炸形成了宇宙中的所有物质。
2、太阳系主要由太阳及其八大行星所组成,它们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
3、天文单位是指地球到太阳之间的距离。
1AU=1.5×108km4、光年指的是一束光在一年的时间里所走过的距离。
1l.y.=9.46×1012km5、力的作用效果包括:(a)改变物体的形状;(b)改变物体的运动方向;(c)改变物体的运动速度。
6、当两个物体的表面接触并滑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摩擦力阻碍这两个物体间的相对运动。
7、物体在固体表面上、在液体中或在气体中运动时会产生摩擦力。
在固体表面上所产生的摩擦力较大,在液体中次之,在气体中最小。
8、在地球上,物体的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
重力的单位是牛顿(N)。
9、弹簧伸长是因为有力作用在弹簧上。
我们可以用弹簧测力计测量力的大小。
力的单位是牛顿(N)。
10、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质量的单位是克(g)及千克(kg)。
11、一个物体在不同的星球,会有不同的重力,但物体的质量是固定的。
12、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同,但方向相反。
火箭和喷气式飞机便是利用这一原理制造的。
13、航天员能乘坐载人飞船遨游太空,并往返于地球和环绕地球的空间站之间。
14、我们利用人造卫星来进行通信、观测地球以及导航。
有了这些人造卫星,我们也更加了解我们生活的世界。
15、磁铁与钢珠之间所产生的力,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16、磁环间相互作用的力称为磁力。
使硬币往下掉的力称为重力。
这两种力都可以在一段距离外产生作用。
p1217、木箱运动时,木箱和木板的接触面之间存在着一种阻碍木箱运动的力,称为摩擦力,其方向和施力的方向。
利用滚轴或轮子可以减小接触面间的摩擦力。
接触面越粗糙,摩擦力就越大。
p1418、当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运动,会受到阻力的作用。
物体在水里所受的阻力比在空气里所受的阻力大。
物体在不同液体中所受的阻力不尽相同。
摩擦能使物体的温度升高。
p1619、地球对地面上所有的物体都具有吸引力。
物体受到的重力就是地球对它的吸引而产生的。
p1920、我们可以利用弹簧测力计测量物体受到的重力。
重力的单位是牛(N)。
质量是1kg的物体所受重力约为9.8N。
p2021、一个物体对别的物体有力的作用,同时也会受到别的物体对它的力的作用。
这两个力分别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p2322、科学家将火箭设计成流线型以减小空气阻力。
p2623、航天器用一些巧妙的设计来克服从外层空间重返大气层时产生的热效应。
航天器利用降落伞减缓降落的速度。
p2824、空间技术的发展是人类对太空的人是越来越深入。
太空探索耗资巨大,而且十分危险。
探索太空是全人类的共同目标,它离不开国际间的通力合作。
p37十三、地球、矿物与材料1、地球是一个巨大的球体,可分成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
地球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生物圈、水圈。
地球内部圈层包括:(a)地壳——地球的最外层。
(b)地幔——地球的中层。
(c)地核——地球的中心部分。
2、岩石大致可以分为岩浆岩、沉积岩和变质岩三个种类。
土壤主要有空气、水分、矿物质和有机质组成。
土壤提供给植物生长所需要的养分、水分和空气。
人类必须保护和合理利用宝贵的土壤,防止土地荒漠化。
3、矿物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金属矿物,另一类是非金属矿物。
我国矿物资源总量大,种类众多,但分布不均衡。
矿物资源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
在开发中要注意合理开发和综合利用。
4、大部分矿物都是由化合物组成。
化合物中含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
单质中则只含有一种元素。
包含在化合物中的金属必须用化学方法提炼。
只有极少数的金属,如金可以用简单的物理方法开采。
这些大块的金属,我们可以用手拣取出来,而金属颗粒,则可以用冲淘方法提取。
5、金属的特性如下:具有光泽、延展性和导热性好。
所有金属都可导电。
6、合金是金属与金属与其它物质的混合物,特性通常和其组成的成分不同。
合金具有比纯金属更好的性能。
7、原油含有大量有用的物质。
原有经提炼后可得如下产品:(a)石脑油——制造煤气的主要原料。
(b)汽油——汽车燃料。
(c)煤油——也可作家庭常用燃料之一。
(d)柴油——工业、船舶及重型车辆用的燃料。
(e)润滑油——机器润滑剂。
(f)沥青——修筑路面的原料。
8、塑料的种类多样,各种各样的塑料制品给人类带来了方便的生活。
但塑料的耐热、不易腐化、较牢固的优点也正是塑料废物的缺点。
塑料已越来越成为环境问题的重大根源。
9、弃置废材料带来了许多环境问题:(a)浪费了有限的资源。
(b)花费了大量土地去建堆填区。
(c)破坏景观且造成土壤污染和水质污染等。
解决这些问题,人人有责。
关键是循环利用。
10、复合材料是由多种材料结合而成的材料。
它的强度高于组成它的材料,较能满足社会的需要。
11、材料对我们的日常生活十分重要。
随着生活标准不断提高,社会需要不同种类的材料来适应特别的要求。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发明了许多新材料来代替传统的材料。
12、我们常见的金属,表面覆盖着一层氧化物,所以看上去略呈灰暗。
p5613、不同金属的特性不同。
金属的特性决定了金属的用途。
利用金属的不同特性可以制成不同用途的产品。
p5814、制造塑料的原料大多数来自原油。
p6115、新材料的开发是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材料的开发是以科学技术发展为基础的。
p70十四、海洋与海洋开发1、海洋是“海”和“洋”的总称。
海洋面积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水占地球总储水量的96%以上。
所以被称为“浩瀚的海洋”。
2、丰富的海洋生物资源为人类提供食品、药品。
3、海洋是地球上生命的摇篮,生物的故乡。
4、探索海底世界必须克服黑暗、缺氧、低温、高压等困难。
5、用回声探测仪测绘的海底地形主要有大陆架、大陆坡、大洋盆地、海底山脉。
6、海洋资源包括海水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洋能源、海底石油资源、深海矿产资源、滨海旅游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等多方面的资源。
7、海水资源开发的主要形式有提取食盐和海水淡化,以满足生活的需要。
8、海洋空间资源开发和利用的几种形式:建立航海线、铺设海底电缆、填海造陆、建造巨型海轮和兴建人工岛等。
9、了解海洋给人们带来巨大的财富,重视与减少人类对海洋的污染,关注海洋灾害给人们带来的危害。
10、21世纪被人们称为“海洋的世纪”。
11、地球表面海洋的面积为3.61×108km2。
p8012、海水是一种资源,它既可以进行淡化处理,弥补沿海地带水资源的不足,又可以从海水中提取人们生活必不可少的海盐,以及其他有用的化学元素,例如钠、镁、钾、溴、金、铀等。
p9213、海洋给人类带来丰富的资源,也会给人类带来灾难。
因此,人类要了解海洋,防止海洋污染,尽可能地减少海洋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使海洋成为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广阔空间。
自然原因造成的海洋灾害有:风暴潮、海浪、海啸等。
人为因素造成的海洋灾害有:赤潮、溢油等。
p98十五、人与自然的协调发展1、工业革命以后世界人口急速膨胀,中国人口也在不断增加。
2、人口过度增长,造成粮食短缺,资源耗尽,环境污染,经济发展受阻,就业困难,直接影响人类自身的发展。
3、我国自然资源的优势是种类多,总量很大;不足之处是地域分布不均衡,空间分布不协调,人均占有量少,少数资源较为紧缺。
4、摸清家底,从综合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提高国土使用效益。
5、环境是人类进行升华和生产的场所,是人类生存的物质基础。
6、生态系统由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和非生物成分组成,生态系统各组成部分是相互影响、相互关联的。
7、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是影响现代环境的主要因素。
8、树立人与环境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
9、实行人与环境协调发展,要求人类必须遵循基本的行为规范。
10、确立科学的发展观,走和谐发展的道路,正确处理人口、资源和环境三者关系。
11、近百年来世界和中国的人口都在急剧增长。
人口的增长会给资源和环境带来很大的压力。
我国在人口问题上,采取的基本国策是: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p10812、自然资源的基本特征包含了来源于自然界及对人类有用的物质和能量两个方面。
我国自然资源的特点是总量丰富,人均占有量少,宜采取因地制宜、跨区域调配等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措施。
p11313、全球性的问题主要有:全球气候变暖、酸雨、臭氧层破坏、生物多样性锐减和海洋污染五大问题。
p12114、环境保护的核心是提高人的素质。
同时要用一系列的法律、法规来规范人类活动。
p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