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练习册(七年级上)(牛津上海版)11章全部答案.doc
(沪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
(沪教版)7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答案第一章人体生命活动的基本条件第一节人体是怎样构成的一、基础练习(一)填空题1、A代表树突;B代表细胞体;C代表轴突。
神经细胞的功能主要是接受信息、整合信息、传递信息。
2、胃壁的结构由内至外依次是:黏膜、黏膜下层、肌层和浆膜,它们分别属于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和上皮组织。
3、(1)属于上皮组织的是食管管腔面、小肠肠腔面和肺,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紧密,细胞单层或多层,细胞间质少,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保护、吸收和扩散等。
(2)属于肌组织的是腓肠肌、小肠肌层和心脏,其细胞形态特点是腓肠肌(骨骼肌)细胞圆柱状,有横纹,多核;心脏肌细胞圆柱状,有分支和横纹;小肠肌层细胞梭状,无横纹,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收缩、运动。
(3)属于结缔组织的是血液、皮肤中的脂肪和股骨,其细胞排列特点是疏松,细胞间质多,形态多样,该组织的功能主要是支持、绝缘、保护、输送营养物质、防御病原体入侵。
4、如果皮肤不慎被划破,会流血,会感到疼。
当突然受到冷刺激时,皮肤会产生鸡皮疙瘩。
这说明皮肤中可能含有神经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等组织。
5、现在你对“器官”这个概念的理解是:器官是多细胞生物体内由多种不容组织联合构成的结构单位。
具有一定的形态特征,能行使一定的生理功能。
6、下图是消化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指示线末端的括号内填入所指器官的名称。
消化系统的功能是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出不吸收的食物残渣。
7、下图是呼吸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旁边标出该数字代表结构的名称。
空气进入肺的准确顺序是鼻腔、咽、喉、气管、支气管和肺。
8、下图是泌尿系统组成示意图,请在图中数字的旁的横线上写出该器官的功能。
(二)多项选择题1、下列属于器官的结构是( BCD )。
A.血液 B.主动脉血管 C.眼 D.皮肤2、当运动员下肢的伸肌群和屈肌群交替收缩或舒张时,身体的这种姿势可能是在(ABC)。
A.行走 B.骑车 C.游泳 D.立正3、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人口腔上皮细胞,下列准确的操作步骤是(BCD )。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第11章 感知与协调 复习课件(共28张PPT)
5、 人的视觉是有限的,我们可以利用光__学__仪__器__来克服视觉上
的限制。
6、 光的反射定律是: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_法___线都在同__一__
平面上;反射角的大小_等__于_入射角的大小。 7、 近视是由于晶状体太__厚__或眼球前后径过__长__,远处的物体在 视网膜_前__面_(前面或后面)成像,像显得模糊不清。为了矫正 通常佩戴_凹__透__镜___;远视是由于晶状体_太__薄_,或眼球的前后径 过__短__,近处的物体在视网膜的后__面__ (前面或后面)成像。为
眼的结构:
眼的结构:眼球表面:瞳孔(黑)、虹膜(灰)、巩膜(白)
外层 角膜(透明,聚焦光线) 巩膜:坚韧、厚、保护眼球
眼球壁
虹膜
中层 睫状肌:控制晶状体的厚度
脉络膜
外层 视网膜、黄斑
内容物:晶状体(调整聚焦)和玻璃体
• 瞳孔在强光下变小,黑暗中变大。
• 眼外肌用来控制眼球的转动。
• 晶状体,透过它看字体,字体放大,向内挤 压,字体变大。
矫正远视通常佩带_凸__透_ 镜。
8、人体的感觉细胞( C )
A、只存在于皮肤 B、只存在于指尖
C、存在于全身各部分 D、只存在于面部、手部和足部
9、体操运动员在平衡木上运动时,与身体平衡直接有关的调节中枢是( B )
A、大脑 B、小脑 C、脑干 D、眼球
10、下列各种刺激中皮肤不能感觉的是( A )
• 脑干:调节人体基本活动的中枢:控制呼吸、 心跳等活动。
感觉器
• 感觉器官是把接受到的刺激变成信息,信息沿感觉神 经传到大脑,大脑收集信息,进行分析、判断、决定做什 么,将处理过的信息通过运动神经送到肌肉做出反应脑部 不是准确分析信息时会出现错觉。
沪教版科学初一上册练习册答案
沪教版科学初一上册练习册答案【当堂训练】1、A2、A3、①小时候想望山那边的海,爬山是为了望见大海,这个想望并没有告诉他人,所以说是“隐秘”的。
②信念,“我”虽然多次失望,但在爬上一座座山顶之后,又坚持不懈地鼓起勇气向前走去,海在远方召唤着“我”,鼓舞着“我”。
诗人相信,不停地翻越,一次次地战胜失望,就会看到一个全新的世界——海。
而达到这个目标,依靠的正是信念,百折不挠地坚持奋斗,理想境界终将实现,“海”终将体现在你的眼前。
从这个意义上讲,“海”就是“用信念凝成的海”。
③喧腾,“喧腾”原来是喧闹沸腾的意思,文中指呼唤、召唤。
4、D5、(1)拟人。
山色是青的,只因为“我”的心情不好,好像山也铁青着脸在那里怪我痴心妄想,笑我幼稚可爱。
(2)比喻。
比喻一个信念,妈妈给我的信念——山那边是海。
6、略【课后作业】1、“我”原以为一座山的那边就是大海,现在明白这是幻想,所谓“零分”就是说幻想全然落空。
2、实现理想的路是漫长而艰辛的,有坚定不渝的信念,才能实现理想。
“但我又一次次鼓起信心向前走去” 3、区别:第一部分的“山”和“海”就是现实中真实的“山”和“海”。
第二部分的“山”象征了困难,“海”象征了理想的境界。
联系:第一部分的“山”和“海”是全诗的基本意象,第二部分的“山”和“海”是对第一部分的拓展和升华。
4、“在一瞬间照亮你的眼睛”表现理想境界是一个全新的世界,是光辉灿烂的,理想的实现使人兴奋、惊喜。
5、表达出“我”对寻找到大海的坚强信念。
“用信念凝成的海”指的是只有经过不懈的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追求。
6、示例:现实是大山,理想是大海,中间隔着千山万水,信念是飞跃万水千山的翅膀。
2、《走一步,再走一步》(A)【当堂训练】1、略2、(1)戒改成诫(2)篷改成蓬(3)昏改成晕(4)伤改成丧 3、①B ②A ③B 4、(1)嶙峋(2)头晕目眩(3)小心翼翼(4)灰心丧气 5、(1)生动地表现出“我”的瘦弱和紧张害怕的水准。
七年级科学上册 11.5《脑与感觉》同步练习 牛津上海版-牛津上海版初中七年级上册自然科学试题
11.5《脑与感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小明在吃王鱼时,不小心被王鱼刺刺到喉咙,感到很痛。
是下面哪种组织在起作用( ) A.上皮组织 B.肌肉组织 C.神经组织 D.结缔组织2.饮酒过量的人表现为语无伦次、走路不稳、呼吸急促,与此反应相对应的结构分别是:A.大脑、小脑、脑干 B.小脑、大脑、脑干C.大脑、脑干、小脑 D.脑干、小脑、大脑3.痛觉形成于()A.皮肤 B.大脑皮层 C.痛觉感受器 D.小脑4.下列反射活动中,属于人类特有的反射是()A.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B.受强光的刺激时,立即闭眼C.人熟睡时被蚊子叮咬会动一动D.看了一篇感人的文章,X丽流下了眼泪5.下列是关于调节功能的叙述,其中不正确...的是()A.海洋水可以调节昼夜温差B.滑动变阻器可以调节电路的电流大小C.温度可以调节许多物质的溶解性大小D.生长激素可以调节新陈代谢6.做膝跳反射试验中,若试验前告诉受试者,在其有思想准备的情况下,膝跳反射可能表现得会弱一些,原因是()A. 反射弧发生变化B. 传出神经受阻C. 感受器受到抑制D. 高级中枢对低级中枢有调节作用7.下列选项中,属于人类特有行为的一项是()A.强光刺激,立即闭目 B.看到车来,走到路边C.食物人口,分泌唾液 D.听了笑话,哈哈大笑8.某人因受伤而成为“植物人”,处于完全昏迷状态,饮食只能靠“鼻饲”,人工向胃内注流食,但呼吸和心跳正常。
在他的中枢神经系统中,肯定能保持正常功能的是()A.脑干 B.小脑 C.大脑 D.只有脊髓9.右图是人体某一反射活动的模式图,据图分析错误的是()A.完成该反射活动的神经结构叫做反射弧B.该反射活动的神经中枢位于脊髓中C.该反射活动属于非条件反射D.该反射活动与人体缩手反射的反射弧相同10.在刚刚结束的体育中考中,小明同学以2米50的成绩顺利取得了立定跳远满分的好成绩。
下图为其跳远过程的图解:立定跳远的动作要领为:第一步预摆;第二步起跳腾空;第三步落地缓冲。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11.2.2 眼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 学案
眼的主要结构及其功能【学习目标】了解人眼成像的原理。
【学习重难点】了解眼睛的构造;了解眼睛的成像特点。
【学习过程】活动:眼睛是如何看到物体的?1.了解眼球的结构眼睛的构造:由角膜、瞳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视神经等构成。
2.人眼成像的原理眼球好像一架________。
眼睛中________和________的共同作用相当于________,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________上,形成物体的_________________像(填像的性质)。
________上的视神经细胞受到光的刺激,把信号传输给大脑。
3.对比照相机和眼睛的异同点正常眼睛是如何看清远近不同的物体的?【达标检测】1.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像物大小相等B .倒立缩小的实像C .倒立放大的实像D .倒立缩小的虚像2.人的眼睛像一架神奇的 ______ ,晶状体相当于照相机的 _______ ,视网膜相当于照相机内的 ______ ,来自物体的光经晶状体成像于 ______ ,再通过视觉神经把信息传到大脑,产生视觉。
照相机要照远处景物时,必须 _____ (填“增大”或“减小”)镜头到底片的距离,使像成在胶片上;而正常人的眼睛看远处物体时,调节晶状体的厚度使之 ______ (填“增大”或“减小”),从而使像成在 ________ 上。
3.你观察到光线逐渐增强时,瞳孔的变化过程是_____,结合瞳孔的位置,你认为瞳孔的变化,可能是由_____来调节的。
4.物像只有落在__________上,人才能够清晰地看到这个物体。
这就需要眼球内_________等结构具有灵敏的调节功能。
5.眼睛通过睫状体来设定________的形状;当睫状体放松时,晶状体比较_______,远处物体的像落在_______上,眼球可以看清远处的物体。
七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
七年级上册科学作业本答案第一章:物质的分类与性质1.1 物质的性质1.纯净物质是指组成物质的粒子具有相同的性质和组织结构,例如金属元素、水等。
2.混合物质是指由两种或多种不同物质混合在一起而形成的物质,例如沙水、空气等。
3.鉴别物质的性质可以通过观察其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4.物质的物理性质可通过观察颜色、形状、硬度、熔点等特征来判断。
5.物质的化学性质可通过观察其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的能力来判断。
1.2 化学方程式1.化学方程式指的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来表示化学反应发生前后各种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关系的表达式。
2.化学方程式的左边表示反应前的物质,右边表示反应后的物质。
3.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要符合化学式的书写规则和化学方程式的平衡法则。
例如:氧气 + 火 = 二氧化碳 + 水1.3 纯净物质的分离技术1.过滤是用来分离固体与液体或不溶于液体的其他固体的分离技术。
2.蒸馏是用来分离两种或多种液体混合物的分离技术,利用不同液体的沸点差异来使其分离。
3.水的沸点为100℃,可以利用蒸馏来分离混合物中的水和其他物质。
4.结晶是利用溶解度的差异来分离固体溶液的技术,通过溶液的降温或蒸发使溶质从溶液中析出。
第二章:物质的变化与能量2.1 物质的变化1.物质的变化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2.物理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形态、性质或状态上发生的变化,例如水从液态变为冰态。
3.化学变化指的是物质在分子或原子组成上发生变化,形成新的物质,例如燃烧。
4.物质的变化可以通过观察其起始状态和终止状态的差异来判断。
2.2 能量的转化1.能量是物质变化和物质活动的基础,其存在和转化贯穿于物质世界。
2.能量的转化包括能量的产生、传递和消耗。
3.能量的产生可以通过物质的化学反应、物理变化等过程来实现。
4.能量的传递可以通过热传导、辐射、对流等方式进行。
5.能量的消耗可以通过物质的各种活动和反应释放出来。
第三章:能量的利用与守恒3.1 能源与能量1.能源是指能够提供发生物理变化和化学反应所需的能量的物质或资源。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11.5.2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教案2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教学设计说明】
经过前期的学习,学生认识到眼有视神经,耳有听神经等,关注到最后形成的感觉,是通过神经传递出去到脑形成的。
本文由设计的活动中体现知识点:
活动:探究反射弧的组成及工作过程
从培养学生识图、表达和分析能力的角度出发,本活动设计让学生互相描述感觉功能和运动功能,分析脑对信息的接受和分析过程,并通过练习巩固。
【教学目标】
1.分析反射产生过程,认识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2.由一系列视觉小实验的判断经历,知道脑在分析信息时会出现错误,从而培养客观、辩证看待事物的科学意识。
【教学重点】
认识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难点】
脑在分析感觉信息及感知环境变化中的重要作用
【教学准备】
拓展练习中的厚纸卡(绘有小鸟、鸟笼)
【教学流程】
【教学过程】。
牛津上海版(五四学制)科学七年级上册:11.5.2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学案
脑能接受和分析各种信息
【学习目标】
1.了解脑的基本组成部分。
2.认识脑的功能。
【学习重难点】
1.知道脑在分析问题时会出现错误
2.了解脑各组成部分的作用。
【学习过程】
一、新知学习
1.脑的各部分结构是如何分工的?
2.脑是由数目极多的__________组成的。
3.脑的结构_______,可以分为多个部分,每一部分负责控制不同的_______和______。
4.感觉器官能把接受到的刺激变成__________。
5.大脑是人体各种基本生理活动的调节__________。
二、达标检测
1.大脑将处理过的信息通过__________传送到肌肉做出反应。
2.脑部负责分析有感觉器官传来的信息,但它是不是一定能准确无误的的分析所有的信息呢?为什么?
3.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错觉?
4.脑为什么可以说是神经的中枢?5.如何科学的用脑?。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
《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学期第十章健康与营养食物的消化过程设计:上海市嘉定区黄渡中学张咏梅一、教学设计思路基本思路:教师提出一系列的问题,通过学生的思考回答引入新课;接着分别介绍食物在口腔中、胃内和小肠里的消化;然后通过学生的总结及练习,梳理知识,获取信息的反馈;最后布置作业。
要突出的重点是:食物在消化道内消化的过程。
方法是:①口腔内的消化:通过观看录像知道淀粉的消化,然后学生品尝淡馒头体验淀粉的消化,接着进行实验验证体会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作用。
②胃内的消化:学生联系实际生活了解胃液的作用。
③小肠内的消化:学生通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思考、回答问题来自主学习。
要突破的难点是: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方法是:通过淀粉的消化验证实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然后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了解蛋白质、脂肪的消化。
2、小肠是消化的主要场所。
方法是:通过学生自主学习,认识到小肠内有最多的消化液,对食物进行充分的消化。
本设计重视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及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及自主学习的能力、阅读分析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等。
二、教学目标1.通过观察牙齿种类和牙齿的结构图,学会读图,认识牙齿的种类、内部结构及作用。
2.通过观察龋齿图片、阅读书本有关内容及联系自身,了解龋齿产生的原因及预防的方法,形成正确的护齿理念及关注自身健康的情感。
3.通过“唾液对淀粉的消化实验”,进一步掌握检验淀粉和葡萄糖的方法,从而认识消化酶的消化作用,并养成严谨的科学实验态度。
4.通过自主学习,理论联系实际等活动认识食物在胃内、小肠内的消化,知道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5.能完整描述食物在人体内的消化过程,提高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知识的梳理能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重点】食物在消化道内的消化过程。
【难点】1、消化酶对食物的消化分解。
2、小肠是食物消化的主要场所。
四、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流程】活动1:复习引入活动目标:1.通过复习食物中的营养成分,了解消化的重要性,进一步掌握消化的概念。
初一科学上册作业本答案2019沪教版
初一科学上册作业本答案2019沪教版4节1. 不同不同2. 温度温度有限3. 二氧化碳能4. C5. D6. D7. B8. C 9. B 10. 略 11. 机油容易溶解在汽油中,而不容易溶解在水中。
5节(一) 1. D 2. D 3. D 4. C 5. B 6. C 7. A 8. 化学变化物理变化化学性质 9. 物理性质酸味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 10. ( 1 )物理性质( 2 )化学性质( 3 )物理性质( 4 )化学性质 11. ( 1 )通常情况下,白醋是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物理性质( 2 )易溶解在水中物理性质( 3 )呈酸性化学性质 12. ( 1 )闻气味,酒精有特殊的气味而水没有!"5节01( 2 )取少量点燃样品,酒精能燃烧而水不能 13. 金属钠的颜色为银白色;常温下为固态;钠的熔点低;质地软等钠能与水发生反应生成气体。
(二) 1. 化学 2. 石蕊 pH 试纸酸碱性玻璃棒标准比色卡 3. 酸红碱蓝4. ( 1 )橙汁洗衣粉、浓玻璃清洁剂、氨水( 2 )玻璃清洁剂5. 甜菜6. A7. A8. D9. A 10. ( 1 )酸( 2 )化学变化( 3 )稳定 11. 使用石蕊试液使用 pH 试纸 12. $ 不可取,因为排放的酸性氧化物对环境造成的危害并没有减弱。
复习题1. A2. C3. A4. D5. C6. C7. D8. C9. A 10. A 11. B12. B 13. 熔化凝固 14. 蒸发沸腾液体温度高低液体表面积大小液面上空气流动快慢致冷吸保持不变沸点 15. 微粒空隙温度 16. 蒸发吸收下降 17. 压缩液化 18. B 19. ( 1 ) 4 ( 2 ) 99 20. B A ( 1 )液体沸腾时需要继续吸收热( 2 )沸腾时温度保持不变 21. ( 1 )略( 2 ) ! 22. ( 1 ) C ( 2 )控制变量法。
七年级科学上册第11章感知与协调11.3听觉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教案设计牛津上海版
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一、设计说明1、教材地位和作用:本课题出自《科学》(牛津上海版)七年级第一册第十一章《感知与协调》的第二个主题“声音”中的第四课时。
本节课所要探究的是影响音调高低的因素,其中探究“影响弦音计音调高低的因素”的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
2、教材的处理:本课最主要围绕两个活动展开,第一个活动是认识不同的乐器,让同学们了解不同乐器由于发声体不同,所以音色不同;但是同一种乐器由于发声体结构不同,造成了音调的不同。
第二个活动是通过认识弦音计,寻找影响弦音计音调高低的因素。
其中第一个活动可以简单说明一下,而第二个活动则是本节课探究的一个重点。
3、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对实验设计、实验操作、实验现象观察及分析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对“假设”和“证据”之间的关联性关注不够,往往在探究结束后直接得出结论,忽略了在“假设”和“证据”之间建立联系。
二、教学目标1.通过认识不同的乐器,了解不同乐器由于发声体不同,所以音色不同;同一种乐器由于发声体结构不同,所以音调不同,并对我国特有的民族乐器产生浓厚的感情。
2. 知道弦音计各组成部分的作用,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证明弦音计弦线的长短、粗细和张力与弦音计音调高低有关,形成实证的辩证思想观。
3.,通过在“假设”和“证据”之间建立联系,初步学会“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并在探究过程中增强小组团结合作的能力。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教学重点】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证明弦线的长短、粗细和张力与弦音音调高低有关。
初步学会“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
【教学难点】学会利用控制变量法设计实验。
初步学会“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的探究方法。
四、教学资源器材:活动一:图片;活动二:录像资料;活动三:弦音计;资源:学生工作纸五、教学设计思路:本课设计的科学探究活动紧扣“证据支持假说”主题。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引导学生亲历“提出假设—收集证据—解释或修正假设”这样一种科学探究过程。
七年级科学上册 11.2《视觉》同步练习 牛津上海版
11.2《视觉》同步练习一、选择题1.下列实例中,不是利用红外线的是( ) A 、红外线消毒柜消毒碗筷 B 、响尾蛇捕食猎物 C 、验钞机验钞D 、电视、空调的遥控器2.光线射到水平放置的平面镜上,与平面镜成600,当入射角增大50,则( )A 、反射角为650B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100C 、反射角为350D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夹角为6503.下列关于光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光年”是时间单位 B 、光的传播需要介质C 、光在任何介质中传播速度一样快D 、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4.一个物体置于凸透镜前,在镜后生成实像,若将透镜上半部遮住,则( ) A .仅生成物体下一半的像B .仍成全部实像,但像的亮度减弱C .仅生成物体上一半的像D .仍成全部实像,像的亮度也不变5.眼睛能看见物体,是因为物体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这种成像与下列成像在原理上相似的是( )A .平面镜B .照相机C .幻灯机D .放大镜 6.下面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月亮是一个自然光源,而通电的电灯是人造光源B.红光通过棱镜时不能发生光的色散现象C.可以利用紫外线鉴别餐巾纸上面是否含有荧光物质D.白色光通过三棱镜在白纸屏上形成一条彩色的光带,这一现象叫光的色散,此实验说明了白光是由多种单色光组成的复色光7.如下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折射形成的是( )8.把一块玻璃砖放在书上,透过玻璃砖看书上的字,则( ) A .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虚像A .竹的倒影B .水面“折”枝C .手影D .镜中花B.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升高了的实像C.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实像D.看到的是比字的位置降低了的虚像9.如图是研究光的反射定律的实验装置,为了研究反射角与入射角之间的关系,实验时应进行的操作是( )A.沿ON前后转动板EB.沿ON前后转动板FC.改变光线OB与ON的夹角D.改变光线OA与ON的夹角10.像的成因有三个:直线传播成像、反射成像和折射成像,所成的像有实像和虚像两种。
科学练习册答案七上牛津
科学练习册答案七上牛津【问题1】请解释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答案】光合作用是植物、某些细菌和藻类在叶绿体中进行的一种生化过程。
它利用光能将水和二氧化碳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分为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
在光反应中,叶绿体吸收光能,将水分解为氧气和氢离子,同时产生能量分子ATP。
在暗反应中,这些氢离子与二氧化碳结合,形成葡萄糖,同时消耗ATP。
【问题2】请描述牛顿第三定律。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也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指出:对于任何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的力,与另一个物体对这个物体施加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简单来说,就是“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它们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问题3】解释什么是遗传和变异。
【答案】遗传是指生物体的性状通过基因传递给后代的过程。
基因是遗传物质的基本单位,携带着控制生物性状的信息。
变异则是指生物体基因序列的改变,这些改变可能是自然发生的,也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引起的。
变异可以是有益的、中性的或有害的,它们是生物进化和适应环境变化的基础。
【问题4】简述水循环的过程。
【答案】水循环是自然界中水分子不断循环和转换的过程。
它包括蒸发、凝结、降水和径流等步骤。
在蒸发过程中,太阳的热量使地表水变成水蒸气升入大气。
水蒸气在大气中冷却后凝结成云,形成降水,如雨、雪等。
降水落到地面后,一部分被植物吸收,一部分流入河流和湖泊,最终回到海洋,完成水循环。
【问题5】解释什么是生态系统。
【答案】生态系统是由生物群落和它们所处的非生物环境组成的一个统一整体。
它包括所有在特定区域内相互作用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
生物群落由生产者(如植物)、消费者(如动物)和分解者(如细菌和真菌)组成。
非生物环境包括土壤、水、空气和气候等。
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非生物因素相互作用,维持着生态平衡。
结束语:以上就是牛津版七年级上册科学练习册的部分答案,希望能够帮助同学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科学知识。
七年级科学作业本答案上册
七年级科学作业本答案上册第一章:生命的起源和变化1. 生命的起源生命的起源是一个长期以来备受争议的话题。
目前,科学界主要有两种理论来解释生命的起源:生物进化论和创造论。
生物进化论认为,生命是通过自然选择和遗传变异而逐渐演变而来的。
地球上最早的生命形式是单细胞生物,随着时间的推移,生物逐渐进化成多细胞生物,最终形成了现在我们所熟悉的各种植物和动物。
创造论则认为生命是由一个至高无上的创造者所创造的。
根据创造论,生物的复杂结构和功能不可能通过自然选择和进化的方式逐渐演变而来。
2. 生物的多样性和分类地球上的生物种类繁多,根据其特征和组织结构的不同,科学家将它们分为不同的分类群。
生物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物种,不同物种之间的差异往往体现在其形态、生命周期、遗传信息等方面。
生物的分类群由小到大依次为:物种、属、科、目、纲、门和界。
通过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的相关特征,为研究和保护生物提供基础。
3. 适应和进化适应是生物在特定环境中逐渐改变其结构和功能,以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
适应的基础是生物的遗传变异,而这些变异源自于基因的突变和基因的重组。
进化是生物逐渐改变和发展的过程。
它是适应的结果,也是生物种类多样性的原因之一。
进化可以通过自然选择和人工选择来促进,如适应环境的生物更有可能生存和繁殖,从而使其优势基因在种群中得以传递。
第二章:物质的性质和变化1. 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是指描述物质特征的属性,如颜色、形状、状态、密度、熔点和沸点等。
常见的物质性质有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物理性质是指物质在无需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颜色和形状。
相反,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时所表现出来的性质,如燃烧和腐蚀。
2. 物质的变化物质的变化是指物质在受到外界条件影响下发生的改变。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种。
物理变化是指物质在无需改变其化学组成的情况下发生的改变,如物体的形状和状态的改变。
沪教版数学七年级上-第十一章图形的运动11.2旋转练习一和参考答案
GF数学七年级上 第十一章 图形的运动11.2 旋转(1)一、选择题1、下列运动属于旋转的是 ( ) A 、篮球在水平面上的滚动 B 、摆钟的钟摆运动 C 、气球上升的运动 D 、一个图形沿直线对折过程2. 如由图,所给的图案由ΔABC 绕点O ( )A. 450、900、1350B. 900、1350、1800C.450、900、1350、1800D.450、1800、22503、如下右四个图中,不能由如下左图旋转或平移得到的是 ( )A B C D 4、如图,边长为1的正方形ABCD 绕点A 逆时针旋转030到正方形///AB C D ,则∠B ’EC 为的度数为 ( ) A 、60° B 、45° C 、30° D 、15°二、填空题5、如图,线段AB 绕点O 旋转得到线段A ’B ’,则点O 叫做 ;旋转方向为 ;旋转角大小是 度。
6. 如图,已知正方形ABCD ,若△BCE 经过适当旋转可以与△CDF ,则旋转中心是 ,∠ECF= °第5题 第6题 第7题 第8题7、如图,已知等边△ABC 是一个旋转图形,点O 是旋转中心,且OA=OB=OC ,旋转△ABC 使点A 与点C 重合,则△ABC 的旋转角度数为 。
8. 已知等边△ABC ,以点A 为旋转中心,将△ABC 旋转60°,这时得到的图形应是一个______,且它的最大内角是______度.9、点C 在线段AB 上,但不与点A 、B 重合,将线段AC 绕点B 旋转360°,得到的图形是 。
三、画图解答题10、如图,正方形网格中,△ABC 为格点三角形(顶点都是格点),将△ABC 绕点C 按顺时针方向旋转90°得到11AB C △.(1)在正方形网格中,作出11AB C △;(不要求写作法)(2)设网格小正方形的边长为1cm ,用阴影表示出旋转过程中线段AB 所扫过的图形,然后求出它的面积.(其中AC 2=AB 2+BC 2,结果保留π)11. 如果现在时间是上午8点整,那么40分钟后,时针和分针分别旋转了多少度?12. 如图,四边形ABCD 和四边形DEFG 都是正方形。
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沪教版
七年级科学上册同步练习册答案沪教版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一)(1)水会流出一点,看门窗是否关闭。
(3)问题;为什么灯会突然熄灭?探究过程:去看看是不是断电了,灯是不是坏了。
3.磁铁能吸住铁制图钉,不能吸住塑料纽扣;示例:铁制图钉为什么会但硬板纸不会掉下(2)水会流出一点,而硬板纸却不会掉下(3)为什么硬板纸不掉下?4.(1)为什么会下雨?(2)为什么树叶会再秋天开始下落?;(1)种子在什么条件下易发芽?(2)湿衣服在什么条件下易干?示例:宇宙行星撞上了地球,是地球上一片黑暗,植物大量死亡,以植物为食的恐龙逐步死亡,食肉恐龙也因为别的动物减少而逐步灭绝了。
6.(1)×(2)×(3)√7.(1)B (2)A(3)B(4)A(5)A(6)B(7)A(8)A(9)A(10)A(11)A(12)A(13)A(14)A(15)A(16)B(17)A (18)A(19)A(20)A第1节探索奇妙的自然界(二)像光照处弯曲生长 2.红 3.它会向上滚,但是它的重心是向下的。
4.明信片一边下落,一边旋转;明信片飘落5.(1)有无色变红色(2)又红色变无色(3)再次变成红色2.C3.B4.A5.C6.B7.C8.B9.A 10.C 11.C 12.(1)冰会熔化(2)为什么冰块放在水中会熔化?13.为什么兔和猫的双眼位置不同?14.CD长;一样大;一样大15(1)深度越浅,干细沙的温度高,湿沙的温度低(2)深度略深,干细沙与湿沙的温度一样高(3)深度越深,干细沙的温度低,湿沙的温度高结论蝎子越往深处藏,温度就低。
第2节什么是科学探究(1)是(2)SARS的病源究竟何在?(3)一个假设(4)至少还要多找一些其他的野生动物实行研究。
(5)示例:为什么SARS病毒的病源会在动物上?2.(1)问题:为什么身体会不舒服?探究过程:去超市在买一瓶饮料,检验饮料是否有问题。
(2)问题:为什么会失窃探究过程:去看被磁铁吸住?第3节建立的你的健康信息(一)刻度尺米 m 厘米,毫米 2.(1)250 2.5103(2)0.88 8.8105(3)110911073.C 4.B 5.A 6.A 8.B 8.D9.1 毫米 2.C 3.C 4.A5.2.600cm6.2.70 2.77.A B8.刻度尺 909.D 10.312米11.2.24厘米 2.13厘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