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教案 新人教版选修3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修(3-5)-17.2《光的粒子性》参考教案
光的粒子性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光电效应现象具有哪些规律.(2)人们研究光电效应现象的目的性.(3)爱因斯坦的光子说对光电效应现象的解释.2、过程与方法(1)观察用紫外线灯照射锌板的实验,分析现象产生的原因.(2)观察光电效应演示仪的实验过程,掌握分析现象所得到的结论.3、态度、情感、价值观结合物理学发展史使学生了解到科学理论的建立过程,渗透科学研究方法的教育.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1)光电效应现象的基本规律、光子说的基本思想和做好光电效应的演示实验是本节课的重点(2)发生光电效应时光电流的强度为什么跟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无关,只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三、教学过程:1、什么是光电效应现象?什么是光电子?什么是光电流?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现象。
发射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由于光电子而导致的回路电流叫光电流。
例1、在演示光电效应的实验中,原来不带电的一块锌板与灵敏验电器相连.用弧光灯照射锌板时,验电器的指针就张开一个角度,如图5-1所示.这时( )A.锌板带正电,指针带负电B.锌板带正电,指针带正电C.锌板带负电,指针带正电D.锌板带负电,指针带负电例2、光电效应实验的装置如图5-4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用紫外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B.用红色光照射锌板,验电器指针会发生偏转C.锌板带的是负电荷D.使验电器指针发生偏转的是正电荷例3、在图5-6所示的光电管的实验中,发现用一定频率的A 单色照射光电管时,电流表指针会发生偏转,而用另一频率的B 单色光照射时不发生光电效应,那么( )A.A 光的频率大于B 光的频率B.B 光的频率大于A 光的频率C.用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方向是a 流向bD.用A 光照射光电管时流过电流表G 的电流方向是b 流向a2、光电效应有那些规律?实验研究:向学生介绍光电效应演示仪.在黑板上画一示意图,如图所示.S 为抽成真空的光电管,C 是石英窗口,光线可通过它照射到金属板K 上,金属板A 和K 组成一对电极与外部电路相连接.光源为白炽灯,在光源和石英窗口C 之间插入不同颜色的滤光片可以改变入射光的频率,光源的亮度可以通过另一套装置调节.观察现象一:在没有光照射K 时,电压表有示数,电流表没有示数,说明什么?观察现象二:保持AK 间电压一定,灯泡亮度一定,在窗口 C 前依次放上红色、橙色、绿色滤光片,观察到红光照射金属板K 时没有光电流,橙光和绿光照射时有光电流.用红光照射时改变入射光的亮度和改变电场电压都不发生光电效应.观察现象三:逐渐减小KA 间的正向电压,直到电压为零时,电流表仍有示数,说明光电流依然存在.如果在KA 间加一反向电压,则光电流变小,增大反向电压,使光电流刚好为零.实验结论:(1)金属表面被光照射可在10-9s 的时间内打出光电子,即光电效应几乎是瞬间发生的。
高中物理第十七章第二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3-5高品质版(可编辑修改word版)
第十七章 波粒二象性 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学习目标】1. 了解光电效应及其实验规律,感受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研究方法。
2.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及其意义,感受科学家在面对科学疑难时的创新精神。
3. 了解康普顿效应及其意义。
【重点难点】1.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 用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解释光电效应规律。
【课前预习】1. 光电效应(1) 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2) 光电效应实验中,金属受光照射后从表面发射出来的电子叫电子,实质上光电子是获得了光的能量的电子,并不是其它粒子。
2.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 饱和电流 I m 的大小与成正比,也就是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如图用相同频率不同强度光照射阴极 K 得到的 I-U 图象)。
(2) 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或遏止电压)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而只与有关,频率越高,光电子的初动能(或遏止电压)就越大,关系式为 E = 1mv 2 = eU 。
km2mc(3) 频率低于v 0 的入射光,无论光的强度多大,照射时间多长,都不能使光电子逸出。
即存在 。
(4) 光的照射和光电子的逸出几乎是,在测量的精度范围内(<10-9 s )观察不出这两者间存在滞后现象。
3. 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1) 矛盾之一:光的能量与有关,而不是由 决定。
这个问题曾使物理界大为困惑,使经典的光的波动理论面临挑战。
(2) 矛盾之二:光电效应产生的时间极短,电子吸收光的能量是 完成的,而不像波动理论所预计的那样可能。
4.爱因斯坦的光电效应方程。
(1)光子说:光不是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光叫一个光子,一个光子的能量为。
(2)逸出功: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用W0表示,不同金属的逸出功不同。
(3)光电效应方程为。
5.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相互作用,光的传播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在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波长的射线外,还有波长比入射波长的射线,人们把这种波长变化的现象叫做康普顿效应。
高中物理:17.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第二课时》课件(新人教版 选修3-5)
一.康普顿效应
=0O
的现象, 散射中出现 λ≠λ0 的现象, 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 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 a.除原波长λ0外出现了移向 除原波长 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λ . b.新波长λ 随散射角的增大 新波长 而增大. 而增大. 波长的偏移为
h 的直线 条斜率为 e
W0 e
W0 h
练习
课本例题P36
可得:
分析 由上面讨论结果
hν W0 = eU c
U
c
W0 h = ν e e
因为:E
K
1 2 = me vc = eU c 2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λ0 λ
0.700 0.750源自=45O =90O=135O
练习 4. 能引起人的视觉感应的最小能量为10-18J, 能引起人的视觉感应的最小能量为10 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0.6 0.6 已知可见光的平均波长约为0.6m,则进入人眼 的光子数至少为 3 个,恰能引起人眼的感觉. 恰能引起人眼的感觉.
练习 5.关于光电效应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5.关于光电效应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D ) 关于光电效应下述说法中正确的是(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强度增大 A.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随着入射光的强度增大 而增大 B.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 B.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照射时间足够长, 只要入射光的强度足够强 就一定能产生光电效应 C.在光电效应中, C.在光电效应中,饱和光电流的大小与入射光 在光电效应中 的频率无关 D.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D.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低于这个 任何一种金属都有一个极限频率 频率的光不能发生光电效应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光的粒子性》WORD教案5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光的粒子性》WORD教案5教案示例一、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了解光电效应的产生条件、规律及光子学说.2、了解光的量子性,会用光子说说明光电效应现象.(二)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看能力、分析能力,对实验事实加以说明的能力.(三)情感目标:1、引导学生探究知识之间的联系,渗透了“当理论与新的实验事实不相符时,要依照事实建立新的理论”——即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的科学思想.二、教学用具:光电效应演示器,应急灯,紫外线灯,X射线管,感应圈,灵敏检流计.三、教学重点和难点:从实验现象总结出光电效应的规律,经典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遇到的困难.四、课堂总体设计: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以演示实验为基础,逐步引导学生通过对演示现象的观看,得出光电效应的规律.通过对经典波动理论无法说明光电效应的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已知知识分析新的事验事实的能力,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到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五、教学过程:(一)课题引入前几节课我们了解了人们在研究光的本性过程提出的几种有代表性的学说.(由于前面几节内容差不多涉及了光的微粒说和波动说的进展过程,能够简单回忆)自从麦克斯韦提出光的电磁说,赫兹又用实验证实了麦克斯韦的理论后,光的波动理论进展到了完善的地步.但是,光电效应的发觉又给光的波动理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今天我们就来通过实验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同时通过分析光电效应的规律弄清什么缘故波动理论无法说明光电效应现象.(二)新课进行.1、介绍实验装置——演示实验——观看分析实验现象这一时期介绍什么是光电效应.从演示入手,引导学生观看并分析实验现象,为下面的研究光电效应规律作预备.介绍一下光电效应实验装置.(分别介绍锌板、铜网、高压电源、检流装置,一边介绍,一边在黑板上画出整个装置的示意图)介绍装置后画出装置示意图——将具体的较复杂的实验装置变为简明的板画,突出了原理,有助于后面对实验事实的进一步分析.问题1:把高压电源接通,检流装置接上,什么缘故检流计不发生偏转?(电路还处于断开状态.锌板和铜网之间.中间是空气,不能导电.)问题2:现在让我们用紫外线照耀锌板,(介绍紫外线灯,用紫外照耀锌板,检流计指针偏转).观看用紫外线照耀锌板时,看到了什么现象?什么缘故会显现这种现象?(看到检流计指针发生了偏转,说明电路中显现了电流.)问题3:分析电流可能是哪种缘故产生的?(可能是紫外线使空气电离,也可能是紫外线使锌板飞出了电子.)教师用铜板代替锌板,则指针可不能发生偏转,如此,排除排除了空气被电离的可能性.通过实验现象总结:锌板在紫外线的照耀下,飞出了电子,这种物体在光照下有电子飞出的现象叫光电效应;在光照下从物体中飞出的电子叫光电子,电路中的电流叫光电流.(板书:光电效应,光电子,光电流)(板画:光电效应的形成过程)2、研究光电效应的规律用应急灯的可见光照耀锌板,而后用X射线照耀锌板,由于用可见光照耀时无电流,用X射线照耀时有电流.指出:可见光频率较低,不能发生光电效应,X射线频率较高,能够发生光电效应.教师总结:可见光,紫外线,X射线差不多上电磁波,只是频率高低不同.用不同频率的各种电磁波照耀同一种金属板,发觉,当频率低到一定程度后,不论如何样增大入射光强度,如何样延长照耀时刻,都无法发生光电效应.这一频率界限就叫极限频率.(板书:二、规律:任何一种金属,都存在极限频率,只有当入射光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问题4:发生光电效应时,若将高压电源去掉,检流计中仍能发觉有电流通过.这说明什么呢?(飞出的电子不需要加速电压,能从锌板飞向铜网.这也说明飞出的电子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具有一定的初动能.)问题5:光电子的这一初动能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入射光中获得.用不同的光——不同频率,不同光强——照耀同一金属.发觉: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与入射光频率有关,同时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板书: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这是光电效应的第二条规律.让学生观看在能发生光电效应的情形下,从光照开始到光电效应发生,需要的时刻长短.(用X射线照耀锌板,让X射线不断地断、续照耀,检流计指针的偏转也断、续发生)问题6:大伙儿看到的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光电效应发生专门快.科学家用仪器测出了光电效应的发生时刻,在s以下.在这段时刻中,光只能通过约20-30cm的距离.能够说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板书(3、光电效应的发生几乎是瞬时的.)教师讲解:通过研究的光电效应的第二条规律中,我们明白入射光强不阻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问题7:入射光强不阻碍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那么入射光强能够对什么发生阻碍呢?(把紫外线管靠近锌板,改变紫外线管与锌板的距离,检流计指针偏转幅度相应地发生变化)那个现象说明什么?(说明入射光强度增大时,光电流强度也增大.精确的实验说明,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关系,这是光电效应的第4条规律.)(板书:4、光电流随入射光强度的增大而增大.)通过对实验现象的观看、分析,得出了光电效应的规律.通过阅读课本,让学生熟悉这4条规律.看表格摸索下列问题:(1)某光恰能使锌发生光电效应,那么能使课本中表格内哪些金属发生光电效应?(2)表中哪种金属最易发生光电效应?(3)什么缘故各种金属的极限频率不同?)3、波动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时的矛盾什么缘故说光的波动理论无法说明光电效应的规律?从光电效应的发生过程来看,电子吸取入射光能量后才能挣脱原子核的束缚,因此我们应从能量的角度来分析光效应.光的波动理论是如此描述光的能量的:(1)能量是连续的;(2)振幅(光强)越大,光能越大,光的能量与频率无关.大伙儿想一想,波动理论什么缘故无法说明光电效应的规律?(1)我们先来分析第一条规律:存在极限频率.按波动理论,不论什么频率的光,只要光强足够大,就应该发生光电效应,不应存在极限频率.(板书:波动理论的困难:1、不应存在极限频率)(2)波动理论能说明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强无关吗?按波动理论,入射光强越大,光能越大,飞出的光电子初动能就应越大.事实是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仅与入射光频率有关.(板书: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的大小应与光强有关,与无关)(3)光电效应几乎是瞬时发生的.也确实是说,不论入射光强多么弱,只要,就赶忙能发生光电效应.光太弱时,按波动理论,要达到使光电子飞出的能量,要有一个能量积存过程.事实上光电效应几乎瞬时发生说明一旦发生光电效应,几乎不需要能量的积存过程.(板书:3、弱光照耀时应有能量积存过程,不应瞬时发生)(4)波动理论能够说明第四条规律——随着光强的增大,光电流也在增大.通过上面的分析,光的波动理论在说明光电效应时遇到了庞大的困难.后来,爱因斯坦在普朗克量子化理论的启发下,提出了光子学说.4、光子说阅读课文分析:问题8:光子说与波动理论的要紧区别是什么?(光子说认为能量是一份一份的,与频率有关,而波动说认为能量是连续的,与频率无关.)普朗克认为电磁波的发射和吸取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进行的,理论运算的结果才能和实验事实相符,如此的一份能量叫做能量子,普朗克还认为每一份能量等于,其中叫做普朗克常量,实验测得:普朗克将物理学带进了量子世界,受到普朗克的启发,爱因斯坦在1905年提出,在空间中传播的光也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跟光的频率成正比,即:那个学说后来就叫做光子说.(关于光子说的内容能够让学生自学)光子说的这两点实际上是针对波动理论的两大要害提出的.爱因斯坦当时在实验事实还不是专门充分的时候,提出了光子说,是对科学的重大奉献.这也说明理论与新的实验事实不符时,要依照事实建立新的理论,因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独标准.5、光电效应方程(1)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在飞出金属表面时要克服原子核对它的吸引而做功,某种金属中的不同电子,脱离这种金属所做的功也不一样,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做这种金属的逸出功.(板书:1、逸出功)(2)假如入射光子的能量大于逸出功,那么有些光子在脱离金属表面后还有剩余的能量——也确实是说有些光电子具有一定的动能,就有下面的关系:那个关系式通常叫做爱因斯坦光电方程.(板书: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这部分内容对一样学生只需简单介绍,对层次较好的学生能够练习简单运算,深入明白得方程的意义.(三)例题分析(参考课文例题和备课资料)(四)课堂总结教案点评:本节重点是光电效应及其产生条件,光子学说,光电效应方程.本教案围绕光电效应及其产生条件,光子学说,光电效应方程等知识点进行讲解,由浅入深,思路明确,合理使用此教案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成效.。
新课标人教版3-5选修三17.2《光的粒子性》优秀教案2(重点资料).doc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选修3-5)[人教版]第十七章波粒二象性新课标要求1.内容标准(1)了解微观世界中的量子化现象。
比较宏观物体和微观粒子的能量变化特点。
体会量子论的建立深化了人们对于物质世界的认识。
(2)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
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
(4)根据实验说明光的波粒二象性。
知道光是一种概率波。
(5)知道实物粒子具有波动性。
知道电子云。
初步了解不确定性关系。
(6)通过典型事例了解人类直接经验的局限性。
体会人类对世界的探究是不断深入的。
例1 通过电子衍射实验,初步了解微观粒子的波粒二象性,体会人类对于物质世界认识的不断深入。
2.活动建议阅读有关微观世界的科普读物,写出读书体会。
新课程学习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17.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学案全集1(人教版选修3-5)
17.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学习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2、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自主学习】想一想:在光的照射下,从金属表面逸出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逸出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点一点:在实验中发现:①光电流的大小是由入射光的强度决定的,入射光越强,单位时间内发射的光电子数越多;②若将实验电路的电源反接,能使光电流减小到零的电压U c 称为遏止电压,由于不同颜色光的能量不同,故与不同颜色光对应的遏止电压也就不同,当入射光的频率减小到某一数值截止频率c ν时,与之对应的U c也减小到零,此时光电流也为零,由此可知:光电子的能量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而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有入射光的频率大于或等于截止频率时才能发生光电效应;③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填一填:爱因斯坦认为光本身由一个个不可分割的能量子组成的,频率为ν的光子的能量为h ν,则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为k o h E W ν=+,其中o W 为逸出功,即使电子脱离某种金属所做功的最小值。
填一填:密立根通过精湛的技术证明了光子与其他粒子一样具有能量,故光电效应证明了光的粒子性。
点一点:在光的散射中产生了大于原波长的光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由2mc h ν=得光子的质量m=2h c ν,而它的动量p=h λ,则光子在碰撞后动量要变小,故光子的波长会大,这就不足为奇了。
【典例剖析】[例题1] 一束绿光照射某金属发生了光电效应,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不变B .若增加绿光的照射强度,则逸出的光电子将具有更大的动能C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逸出的光电子将具有更大的动能D .若改用紫光照射,则单位时间内逸出的光电子数目增加[例题2] 某光电管的阴极是用金属钾制成的,它的逸出功为2 .21eV ,用波长为2.5×10—7m的紫外线照射阴极.已知真空中光速为3.0×108m /s ,元电荷为1.6×10—19C ,普朗克常量为 6.63×10—34J ·s .求得钾的遏止频率和该光电管发射的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应分别是( )A.5.3×1034Hz,2.2 JB.5.3×1014Hz,4.4×10—19JC.3.3×1033Hz,2.2JD.3.3×1033Hz,4.4×10—19J[例题3]研究光电效应规律的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以频率为ν的光照射光电管阴极K时,有光电子产生,由于光电管K、A间加的是反向电压,光电子从阴极K发射后将向阳极A 做减速运动.光电流i由图中电流计G测出,反向电压U由电压表○V测出.当电流计的示数恰好为零时,电压表的示数称为反向遏止电压U0.在图中表示光电效应实验规律的图象中,错误的是( )【课堂训练】1、光照射到金属表面上,能使金属中的_________从表面逸出,这种现象称之为______________,逸出的电子也叫____________,使电子脱离金属表面所做的功的最小值叫____________,这种现象说明光具有____________性。
2光的粒子性-人教版选修3-5教案
光的粒子性-人教版选修3-5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光的本质和特性,学会描述光的波动和粒子性;2.了解光的产生方式和传播方式;3.掌握光的透射规律和光在各种介质中的传播规律;4.理解各种光学现象的产生原理。
二、教学内容2.1 光的本质和特性2.1.1 光的波动性光的波动性表现在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上。
通过干涉、衍射实验可以证明光具有波动性。
2.1.2 光的粒子性光的粒子性表现在光电效应、康普顿散射和黑体辐射定律上。
经过光电效应实验得知,光也具有粒子性。
2.2 光的产生和传播2.2.1 光的产生光的产生有自发辐射、受激辐射和受激发射。
其中,自发辐射和受激辐射是光的产生的本质差别。
2.2.2 光的传播光在真空中传播时速度是恒定的,而在介质中传播时,由于介质的折射率的不同,光的传播速度会发生变化。
2.3 光的透射和反射2.3.1 光的透射和反射规律当光从一种介质通过到另一种介质时,会发生折射。
当光从一种介质射入另一种介质且入射角度为0时,会发生全反射。
2.3.2 光的透射和反射现象通过实验可以发现,光在不同的介质中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现象,例如:光的色散现象、光的多重透射现象等。
2.4 光的衍射光的衍射是光通过狭缝或障碍物后发生的现象。
经过实验可以证明,障碍物的大小和狭缝的宽度和衍射现象密切相关。
2.5 光的偏振光的偏振是指振动方向相同且处于同一平面的光的集合。
影响光的偏振的因素包括反射、透射和折射等。
三、教学重点1.光的本质和特性;2.光的产生和传播;3.光的透射、反射、衍射和偏振。
四、教学方法1.演示法:通过演示实验的方式展示光的各种现象,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2.探究法:引导学生通过实验和科学探究的方式深入理解光的本质和特性;3.合作学习法: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学生互相交流和学习,提高学习效果。
五、教学评价通过教师观察、学生表现和考试成绩等综合评价学生对于光的本质和特性、光的产生和传播、光的透射、反射、衍射和偏振等方面的掌握程度。
高中物理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学案新人教版选修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知识点一:光电效应现象光电效应:在光的照射下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说明:(1)光电效应的实质是光现象转化为电现象。
(2)定义中的先包括可见光和不可见光。
知识点二:光电效应规律1.遏止电压:使光电流减小到零时的反向电压U。
称为遏止电压。
2.截止频率:能使某种金属发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叫做该种金属的截止频率(又叫极限频率)。
注意:不同的金属对应着不同的极限频率。
3.逸出功:电子从金属中逸出所需做功的最小值,叫做该金属的逸出功。
知识点三: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1.光子说:在空间传播的光不是连续的,而是一份一份的,每一份叫做一个光量子,简称光子,光子的能量E=hν。
2.光电效应方程:E k= hν-Wo。
E k为光电子的初动能,Wo为金属的逸出功。
知识点四: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由于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的相互作用,使光的传播方向发生改变的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在光的散射中,除有与入射波长λ0相同的成分外,达有波长大于λ。
的成分,这个现象称为康普顿效应。
注意:(1)在光的散射中,光于不仅具有能量,也具有动量,在与其他微粒作用过程中遵守能量守恒和劝量守恒。
(2)光电效应和康普顿效应都说明光具有粒子性。
3;光子的动量:p=h/λ。
知识点五:光子的动量根据狭义相对论可知:E=mc2,m=E/c2。
光子的能量E=hν,动量的定义p=mc=hv/c2=hv/λ。
根据波长频率和波速关系公式c/v=λ,所以说量子的动量为p=h/λ。
式中h为普朗克常数,λ为光波的波长。
拓展点一:光电效应规律的理解1.光电效应规律(1)任何—种金属都有一个截止频率或极限频率ν。
,入射光的频率必须大于ν。
才能发生光电效应。
(2)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与入射光的强度无关,只随入射光频率的增大而增大。
(3)光电效应的发生是瞬时的,不超过10-9s。
(4)发生光电效应时,入射光越强,饱和光电流越大,逸出的光电子数越多,逸出电子的数目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
2017年秋人教版高中物理精选教案: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
第二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
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是横波。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新课教学1、光电效应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当 K 、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 c 时,光电流恰为0。
2017年秋高中物理选修3-5精选教案:17.2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含答案
第二节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
(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是横波。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新课教学1、光电效应实验演示:(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器张角增大到约为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当 K 、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电流恰为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 c 时,光有0。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7.2 科学的转折:光的粒子性★新课标要求(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实验了解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知道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
3.了解康普顿效应,了解光子的动量(二)过程与方法经历科学探究过程,认识科学探究的意义,尝试应用科学探究的方法研究物理问题,验证物理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领略自然界的奇妙与和谐,发展对科学的好奇心与求知欲,乐于探究自然界的奥秘,能体验探索自然规律的艰辛与喜悦。
★教学重点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教学难点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以及意义★教学方法教师启发、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教学用具:投影片,多媒体辅助教学设备★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过程(一)引入新课提问:回顾前面的学习,总结人类对光的本性的认识的发展过程?(多媒体投影,见课件。
)学生回顾、思考,并回答。
教师倾听、点评。
光的干涉、衍射现象说明光是电磁波,光的偏振现象进一步说明光还是横波。
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又从理论上确定了光的电磁波本质。
然而,出人意料的是,正当人们以为光的波动理论似乎非常完美的时候,又发现了用波动说无法解释的新现象——光电效应现象。
对这一现象及其他相关问题的研究,使得人们对光的又一本质性认识得到了发展。
(二)进行新课1.光电效应教师:实验演示。
(课件辅助讲述)用弧光灯照射擦得很亮的锌板,(注意用导线与不带电的验电器相连),使验电 器张角增大到约为 30度时,再用与丝绸磨擦过的玻璃棒去靠近锌板,则验电器的指针张角会变大。
学生:认真观察实验。
教师提问:上述实验说明了什么?学生:表明锌板在射线照射下失去电子而带正电。
概念:在光(包括不可见光)的照射下,从物体发射电子的现象叫做光电效应。
发射出来的电子叫做光电子。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1)光电效应实验如图所示,光线经石英窗照在阴极上,便有电子逸出----光电子。
光电子在电场作用下形成光电流。
概念:遏止电压将换向开关反接,电场反向,则光电子离开阴极后将受反向电场阻碍作用。
当 K 、A 间加反向电压,光电子克服电场力作功,当电压达到某一值 U c 时,光电流恰为0。
U c 称遏止电压。
根据动能定理,有(2)光电效应实验规律① 光电流与光强的关系饱和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强度成正比。
② 截止频率νc ----极限频率对于每种金属材料,都相应的有一确定的截止频率νc 。
当入射光频率ν>νc 时,电子才能逸出金属表面;当入射光频率ν <νc 时,无论光强多大也无电子逸出金属表面。
③ 光电效应是瞬时的。
从光开始照射到光电子逸出所需时间<10-9s 。
3.光电效应解释中的疑难经典理论无法解释光电效应的实验结果。
经典理论认为,按照经典电磁理论,入射光的光强越大,光波的电场强度的振幅也越大,221c e v m c eU作用在金属中电子上的力也就越大,光电子逸出的能量也应该越大。
也就是说,光电子的能量应该随着光强度的增加而增大,不应该与入射光的频率有关,更不应该有什么截止频率。
光电效应实验表明:饱和电流不仅与光强有关而且与频率有关,光电子初动能也与频率有关。
只要频率高于极限频率,即使光强很弱也有光电流;频率低于极限频率时,无论光强再大也没有光电流。
光电效应具有瞬时性。
而经典认为光能量分布在波面上,吸收能量要时间,即需能量的积累过程。
为了解释光电效应,爱因斯坦在能量子假说的基础上提出光子理论,提出了光量子假设。
4.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假设(1)内容光不仅在发射和吸收时以能量为h ν的微粒形式出现,而且在空间传播时也是如此。
也就是说,频率为ν 的光是由大量能量为 E =h ν的光子组成的粒子流,这些光子沿光的传播方向以光速 c 运动。
(2)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在光电效应中金属中的电子吸收了光子的能量,一部分消耗在电子逸出功W 0,另一部分变为光电子逸出后的动能 E k 。
由能量守恒可得出:W 0为电子逸出金属表面所需做的功,称为逸出功W k 为光电子的最大初动能。
(3)爱因斯坦对光电效应的解释:①光强大,光子数多,释放的光电子也多,所以光电流也大。
②电子只要吸收一个光子就可以从金属表面逸出,所以不需时间的累积。
③从方程可以看出光电子初动能和照射光的频率成线性关系 ④从光电效应方程中,当初动能为零时,可得极限频率:hW c 0=ν 爱因斯坦光子假说圆满解释了光电效应,但当时并未被物理学家们广泛承认,因为它完全违背了光的波动理论。
5.光电效应理论的验证美国物理学家密立根,花了十年时间做了“光电效应”实验,结果在1915年证实了爱因斯坦光电效应方程,h 的值与理论值完全一致,又一次证明了“光量子”理论的正确。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爱因斯坦和密立根由于爱因斯坦提出的光子假说成功地说明了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荣获1921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W E h k +=ν密立根由于研究基本电荷和光电效应,特别是通过著名的油滴实验,证明电荷有最小单位。
获得1923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点评: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例题(教材36页)学生通过运算得出相应的正确结果。
点评:理论联系实际,适量的练习题可以进一步巩固和掌握所学理论知识。
6.光电效应在近代技术中的应用(1)光控继电器可以用于自动控制,自动计数、自动报警、自动跟踪等。
(2)光电倍增管可对微弱光线进行放大,可使光电流放大105~108倍,灵敏度高,用在工程、天文、科研、军事等方面。
7.康普顿效应(1)光的散射光在介质中与物质微粒相互作用,因而传播方向发生改变,这种现象叫做光的散射。
(2)康普顿效应1923年康普顿在做X 射线通过物质散射的实验时,发现散射线中除有与入射线波长相同的射线外,还有比入射线波长更长的射线,其波长的改变量与散射角有关,而与入射线波长和散射物质都无关。
(3)康普顿散射的实验装置与规律:按经典电磁理论:如果入射X 光是某种波长的电磁波,散射光的波长是不会改变的!散射中出现0λλ≠的现象,称为康普顿散射。
康普顿散射曲线的特点:① 除原波长0λ外出现了移向长波方向的新的散射波长λ② 新波长λ随散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波长的偏移为0λλλ-=∆波长的偏移只与散射角ϕ有关,而与散射物质种类及入射的X射线的波长0λ无关,)cos 1(0ϕλλλλ-=-=∆cc λ = 0.0241Å=2.41×10-3nm (实验值)称为电子的Compton 波长只有当入射波长0λ与c λ可比拟时,康普顿效应才显著,因此要用X 射线才能观察到康普顿散射,用可见光观察不到康普顿散射。
(4)经典电磁理论在解释康普顿效应时遇到的困难①根据经典电磁波理论,当电磁波通过物质时,物质中带电粒子将作受迫振动,其频率等于入射光频率,所以它所发射的散射光频率应等于入射光频率。
②无法解释波长改变和散射角的关系。
(5)光子理论对康普顿效应的解释①若光子和外层电子相碰撞,光子有一部分能量传给电子,散射光子的能量减少,于是散射光的波长大于入射光的波长。
②若光子和束缚很紧的内层电子相碰撞,光子将与整个原子交换能量,由于光子质量远小于原子质量,根据碰撞理论, 碰撞前后光子能量几乎不变,波长不变。
③因为碰撞中交换的能量和碰撞的角度有关,所以波长改变和散射角有关。
(6)康普顿散射实验的意义①有力地支持了爱因斯坦“光量子”假设;②首次在实验上证实了“光子具有动量”的假设;③证实了在微观世界的单个碰撞事件中,动量和能量守恒定律仍然是成立的。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康普顿康普顿的成功也不是一帆风顺的,在他早期的几篇论文中,一直认为散射光频率的改变是由于“混进来了某种荧光辐射”;在计算中起先只考虑能量守恒,后来才认识到还要用动量守恒。
康普顿于1927年获诺贝尔物理奖。
展示演示文稿资料:吴有训对研究康普顿效应的贡献1923年,吴有训参加了发现康普顿效应的研究工作.1925—1926年,吴有训用银的X 射线(0λ=5.62nm) 为入射线,以15种轻重不同的元素为散射物质,在同一散射角( ︒=120ϕ)测量各种波长的散射光强度,作了大量X 射线散射实验。
对证实康普顿效应作出了重要贡献。
点评:应用物理学家的历史资料,不仅有真实感,增强了说服力,同时也能对学生进行发放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激发学生的探索精神。
(7)光子的能量和动量说明:动量能量是描述粒子的,频率和波长则是用来描述波的(三)课堂小结教师活动:让学生概括总结本节的内容。
请一个同学到黑板上总结,其他同学在笔记本上总结,然后请同学评价黑板上的小结内容。
学生活动:认真总结概括本节内容,并把自己这节课的体会写下来、比较黑板上的小结和自己的小结,看谁的更好,好在什么地方。
点评:总结课堂内容,培养学生概括总结能力。
教师要放开,让学生自己总结所学内容,允许内容的顺序不同,从而构建他们自己的知识框架。
(四)作业:“问题与练习”1~6题。
2mc E = λννh c h c c h mc P ==∙==∴2νh E =2c h m ν=∴★教学体会思维方法是解决问题的灵魂,是物理教学的根本;亲自实践参与知识的发现过程是培养学生能力的关键,离开了思维方法和实践活动,物理教学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学生素质的培养就成了镜中花,水中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