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 课 记 录孙春祥教授高考作文

合集下载

20XX北京高考精选作文点评:富于人文精神的精选作文受阅卷人喜欢

20XX北京高考精选作文点评:富于人文精神的精选作文受阅卷人喜欢

20XX北京高考精选作文点评:富于人文精神的精选作文受阅卷人喜欢今年是北京全面推行新课改以来的第二次高考。

相信在未来几天内,针对高考命题趋势的分析、高考作文题目的雷人与坑爹又将引发社会的极大关注和热烈讨论。

事实上,在看到语文全卷前,我们已可针对北京今年度的高考作文题目加以分析,刘纯老师也多次通过各种渠道,提醒考生今年的作文极有可能出新材料作文:当命题作文的区分度日益受到学员和家长诟病的时候,新材料作文的审题门槛成了他们唯一的救命稻草。

而本文则希望进一步帮助高中同学们详细讲解新课改后作文题目的命题趋势,并展示在写作高考作文时应当关注的能力提升方向。

基本趋势:关注世界,引发思考前几天,李娜在法网勇夺大满贯。

一边看着比赛最后一盘抢七,我一边就在各种社交网站更新了一下状态:"不知道会有多少足够机灵的孩子懂得把李娜在法网的表现准备成几天后的高考作文材料……"巧得很,虽然李娜夺冠离高考太近,卷子已经没法更改,但今年的北京作文题恰恰出了一个体育话题:鹿特丹世乒赛中国包揽金牌。

我那句话并非毫无来由的异想天开。

在近几年北京卷作文题中,我们可以明确看到时事热点受到命题人青睐的程度。

09年元旦晚会,北大即将卸任的校长许智宏在新年晚会上高歌一曲《隐形的翅膀》,视频被转到某视频网站后获得几百万个推荐,几个月后北京卷高考题就赫然出现了《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的命题作文;2010年五四青年节,******总理到访北大,与北大书画协会会长互动题词"仰望星空、脚踏实地",一个月后的北京语文卷上,这两个词又成为了众人瞩目的焦点。

在具体阅卷过程中我们可以发现,不论09年的隐形翅膀还是10年的仰望星空,都没有要求考生们必须涉及题目的原始出处,这两个题目只是借题发挥,看似指向时事,实则引发思考。

命题人真正要求掌握的,是针对具体问题谈谈个人观点的能力。

因为目前高中生群体的整体问题恰恰在于不懂得关注生活、由生活中提炼认识。

2009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四则

2009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四则
进每 一 个人 心 中 ,闲暇时 唱几段 绵延 悠 长的 《 贵妃 醉酒》 哼几 句百 转 千回的《 家浜》 到 , 沙 , 那时, 京剧 人 才济 济 , 众摩 肩接踵 … … 观
听— — 贼 鸠 山 , 密件 , 你搜 , 你 查 。 要 任 任
们却 在 背叛 着 中华 文化 。
有 谁 还 记 得 虞 姬 在 霸 王 面前 凄 凉 的 绝
20 年山东省高考优秀作文点评 四则 09
口郭 广福
将梅 艳 芳深 深铭记 。 真是 令人 哭笑不得 , 一个
是 中 国的四 大名旦 之 一 ,一个是 中国流行 音
乐的代表 之 一。难 道京剧 文化真 的要被 流行 音 乐所取 代? 而我 们正 见证 着这 一 变化 。 文化 兴 衰 由我 们见证 ,我们 同样 见证 着
Hale Waihona Puke 唱 ,有谁 还记得 杨 贵妃在 百 苑 园那无奈 的 忧
伤? 曲曲经典 在人 们 的误 读 中被 遗 忘 , 一 在我 们 昂首奔 向经 济大 国的 时候 。我们 也见 证 了
京剧 的衰 退。
你就 是上 天入 地搜 查遍 也看 不见 ,革命 者 顶 天立 地 勇往 无 前— — 《 灯记 》 坚强 的李 玉 红 里
有 了回忆 。
谁 说 历 史 不 能 写 个 人 ,历 史就 是 以 一 个
活生 生的 个人 构 成 , 采说 , 古今 一切 文 字 , 尼 “
余独 爱 以血 书者 ” 。你 就是 以你 的血 . 的泪 你
刻 下 了 那 独 一 无 二 属 于 你 的 历 史
纳 兰性德 在 《 渌水 亭 杂说 》 中说 “ 间词 , 花 见证
用, 整散 结合 , 文章颇 有气 势 。 使

听 课 记 录孙春祥教授高考作文

听 课 记 录孙春祥教授高考作文

听课记录创新第三招旁敲侧击有时候,如题材、立意从正面切入,无法出新,或者心意不足,于是我们常常借助“第三者”来切入正题,通过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

这种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就叫旁敲侧击法,也叫烘云托月法。

这种写法能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

【范文借鉴】星期天的铃声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的踱进校园。

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个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

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铃锤。

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呵斥:“小丫头,想干什么?”小女骇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

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倩倩没有回答。

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着急似的说:“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李爷爷不禁笑了。

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打铃干什么呀?”“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

”她说着向远处的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些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

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倩倩,你爸爸咋不带你来玩呀?”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作文【高中高中6400字】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作文【高中高中6400字】

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的思考2005年福建省高考语文试卷一亮相,就得到了广大师生的关注与议论,关注和议论的程度与2004年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纵观这两年的试卷,我认为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对全国高考改革和语文教学改革意义深远,目前来说至少有两大贡献。

一、打破固化结构模式2005年福建高考语文试卷取消前6题,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一时之间引发师生们的众多议论,赞许的有,觉得不适应的有,不满的有,骂娘的有。

不赞许的理由主要有四。

一是认为结构改变给考生带来了心理负担,考生一拿到结构与以往不一样的试卷确实会有一定的心理压力,但这种压力在考前是可以化解的。

我们的老师为何只认准一种试卷结构、一种模式、一种考法呢?为何如此的喜欢非此即彼呢?我认为没有哪一种结构、模式和考法是唯一的,事物是发展变化的,结构、模式和考法都不应该固化,固化的考试模式带来的是教学的僵化、应试教育的强化。

如果我们在教学中不盲目崇拜过于“痴情”,能进行富于变化的常态教学,考生不就能以变应变了吗?二是认为结构改变,把选择题(所谓的客观题)改为主观题,影响了评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影响试卷的公平性。

主观题的作答与评卷都是富有个性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确实不如机改的选择题,但我们必须注意到试卷的公平性不能直接和评卷的准确性和公正性画等号。

试卷的公平性首先体现在试题上,试想一下试题不符合语文学科特点,不能测试出真正的语文能力或素养,还有哪来的公平性?我们所谓的客观题(特别是前6题)命题的主流立意还是知识,命题时为了追求一定的难度,往往绕弯弯故意为难考生,甚至不时出现偏题怪题,考生考前付出与考后收获往往不能成正比,这还有哪来的公平性?再者随着网上评卷制度的实施(福建省2003年开始实施)和评卷队伍的建设,评卷误差在技术支持下已经得到有效的控制并逐渐减小。

三是认为结构改变,会影响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中学语文教学。

有人认为取消前6题,把语言积累的考查放到阅读和写作中去,会削弱教学中对语言教学的重视,认为应该保留甚至加强字词、语汇等语言积累的单独考查。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名师点评访谈实录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名师点评访谈实录

2010年全国高考作文名师点评访谈实录于树泉老师讲解2010高考作文图片来源:中小学教育网嘉宾:于树泉中小学教育网高考语文主讲老师人大附中语文特级教师>>访谈视频中小学教育网:各位观众,各位考生,大家好!欢迎大家收看由正保旗下中小学教育网与搜狐教育共同主办《2010年高考试题点评和2011年高考复习策略指导》。

今天我们非常有幸邀请到了中小学教育网的高考语文主讲老师,同时也是人大附中特级教师,于老师老师。

于老师你好!今年是新课改高考第一年,非常想请您对今年的高考进行一下点评。

于老师:全国高考作文题我刚见到,全国的题、北京的题,还有其他各省市的我都粗粗看了一眼。

题目的内涵我觉得有这么四个方面:第一个是道德层面。

第二个是伦理层面。

第三个是价值层面。

第四个是对人的生命本身的关怀。

我觉得这些题比较切合考生的实际,考生能落笔。

中小学教育网:今年我们北京高考作文题目是《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

于老师:北京这道作文题是命题作文,第一印象我觉得这道题出得很大气。

每个学生都能下手。

一道好的作文题,首先每个考生都能写,这是一个基本的条件。

还有更高的条件,高考是选拔性的考试,所以要服从这个目的,他得让真正有才华的同学有施展自己才华的天空,写出更好的文章。

我觉得北京这道作文题就属于这个范围。

《仰望天空与脚踏实地》,看起来都能写,一看就应该明白。

但是见识的深浅、积淀的厚薄,情趣的雅俗、角度的大小,内容的新旧,文笔的优劣,决定了这都是篇文章在写出来后会千差万别,很容易拉开层次。

和前几年的命题作文比今年有了变化,不仅有了形式上直接命题这一变化,更重要的是题目内涵上有了变化。

2006年以来,北京高考作文题一年一个样,显得很丰富、很精彩,充分体现了命题者的匠心。

06年《北京的符号》属于文化的认知;2007年的《细雨湿衣,鲜花落地》,更多是一种审美的情趣,记得当年人大附中一个叫于习的学生写的《文学需要凝视》,被评为当年高考满分的佳篇;08年是“广口瓶里面装石头装沙子”的作文题,是一种哲理的思辨;09年《我有一双隐型的翅膀》,带有励志色彩。

点评2011年江西高考大作文

点评2011年江西高考大作文

点评2011年江西高考大作文作者:刘映红来源:《新课程·中学》2011年第07期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是从孟子三乐主张中任选一乐作文,堪称今年语文高考的一大亮点。

首先,选取考生熟悉的材料,让每个考生都有话可说,这是高考命题要遵循的原则之一。

但有话并不代表什么话都可以说,而是要围绕材料内旨进行言说。

孟子三乐主张,对我们来说并不陌生。

我们平日里就喜欢援引它自励与自慰,却未必会静下心来认真思考其间的滋味。

可见,要想写好这篇作文,绝非易事。

其次,命题者明确指出,考生只要从三乐当中选择一乐作文即可。

这就给学生以选择的余地,只要选择自己最有感觉的那一点成文即可。

既避免了考生面面俱到,又在篇幅上起到了内在规定性。

外在的自由度和内在的规避性相结合,体现出命题的科学性。

同时,考作文的开放性与限制性是当下语文界争论的热点问题之一,因此,这也可谓是江西高考对全国高考作文命题的贡献。

再次,这道作文题既体现了江西高考的稳定性和连续性,同时又体现了新课程的特色。

综观江西近五年来的高考作文题目,作文内涵呈现出一种自外向内的观照过程。

2007年指向语文学习本身,引发的是学生多年来学习语文的深切感受;2008、2009、2010这三年指向社会热点,引导学生关注现实、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人生;其中,2010年还涉及个人情感历程,由关注外面的世界到关注自我发展,为2011年高考作文奠定基础。

2011年的作文指向学生的个性修养,用孟子三乐引发学生的创作动机,在考察学生文从字顺地表达意思的同时,还能审视学生思想表达的深度,收到一箭三雕的效果。

这种重视语言知识积累、关注生命体验、关照心路成长历程、导向人生、提升精神境界的命题导向,正是新课程理念的充分体现。

最后,从材料的选择来看,2011年江西高考作文开拓了我们的视野。

孟子作为继孔子之后的儒家大师,其文其事在中学教科书中是经常出现的。

学生在必修上接受最多的是孟子及其仁政思想,再就是他的论辩技巧;而其文论观、心性修养等的论述则主要呈现在选修课本中。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回归教材与审题论证课件32张

2024届高考作文备考:回归教材与审题论证课件32张
2023届高考作文备考:回归 教材与审题论证
高考作文备考也要关注教材,教材 单元主题其实也是高考常考话题。 教材单元主题与高考作文是紧密相 连,体现了教考结合的理念。
高考作文与教材单元主题
必 修 上 第一单元
第二单元 第三单元
人文主题
对应高考
吟唱青春 劳动观念
2021年全国乙卷射箭悟人生 (“修身、矫思、立义”) 2019全国卷 2022 浙江卷
第三单元 至情至性——人文情怀 漫画作文 毕业前的最后一课
把握了作文主题,然后作文的关键就在于 审题论证了。
重点关注: 漫画作文的 审题立意
01 找对象 02 抓细节 03 理关系 04 看文字
示例: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请整体把握漫画内容和寓意写一篇文章,反映你的认识与评价,体现新时代 青年的思考。
常最好的姿态。(析)
我以晴朗看无常 胸怀底气自不惧
一个西装革履的人被雨淋得全身湿透,耸拉着头走着,这是小林老师笔下的 一幅漫画所描绘的场景。在踽踽独行之时,天公突然“作美”,被淋成落汤鸡
是你我都经历过的事情。我们也不禁感慨:“这就像人生。”(引)
下雨没带伞,是人生中突如其来的困境;带伞没下雨,是徒劳无功的瓶颈。 而未来又会有怎样的命运颠簸?我们不得而知。在人生中,所遇的无常事居多, 起起伏伏,跌跌撞撞,我们正是这样一路走来。换一个角度来看,人生无常, 却也是人生之常。我们可能曾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但逆风中仍然要保持着一 颗前行的心;我们或许在奋斗中收获甚少,但依旧要相信时刻准备着总会迎来
注:论证是灵魂,逻辑是 关键,每一段、每一句, 都不能含糊,认真想一想, 有没有拿出有价值的证据, 是不是合理严谨的推理, 尤其是:有没有说服自己, 千万不要说些连自己都不 信的鬼话。

高考话题作文:202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阅读

高考话题作文:202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阅读

高考话题作文:2023年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阅读一、京剧走进课堂2023年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作文题目:京剧走进课堂范文:京剧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

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对京剧失去了兴趣。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我认为应该让京剧走进课堂。

首先,将京剧纳入学校的课程体系,有助于学生对京剧的了解和学习。

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基,我们应该要有一定的了解和尊重。

而京剧作为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通过学习京剧,不仅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还可以培养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其次,京剧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艺术修养。

京剧以其丰富的表演形式、高超的艺术技巧和深厚的文化内涵,吸引了无数观众。

学生通过学习京剧,可以培养自己对艺术的欣赏能力和审美情趣,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

这对年轻人的成长和综合素质的培养具有积极的意义。

最后,京剧可以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京剧中的角色形象丰满、人物性格鲜明,学生通过表演京剧可以感受到不同人物的情感和思想,进而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京剧中的舞台表演、音乐演奏等方面都需要学生进行创作和创新,这对他们的发散性思维和综合能力的锻炼非常有益。

综上所述,让京剧走进课堂对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承中华民族的精神瑰宝具有重要意义。

我们应该让学生通过学习京剧,了解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自己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相信通过这样的努力,京剧会在年轻人中传承发展,成为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关于大数据的思考2023年的江苏高考满分作文范文作文题目:关于大数据的思考范文:大数据是指以庞大的数据集为基础,通过分析、挖掘和处理这些数据,以获得有价值的信息和知识。

在当今信息化和数字化的时代,大数据对人们的生活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然而,大数据不仅给我们带来了便利和机遇,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和挑战,因此我们需要对其进行深入思考。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琴韵悠扬,心境致远

高考作文模拟导写:琴韵悠扬,心境致远

名校高考作文试题模拟导写:琴韵悠扬,心境致远原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孔子向师襄学琴,十天没有学习新曲。

师襄询问,他说:“我只熟悉了乐曲的形式,还没有掌握演奏技巧。

”掌握演奏技巧后,他说“还没有领会曲子的志趣和意境”;领会志趣和意境后,他又说“还没有了解作者的为人”。

最后,孔子说:“通过曲子,我了解作者了,那人体型颀长,眼光明亮,思想深邃,像个统治四方诸侯的王者。

如果不是周文王,谁能创作这样的乐曲呢?”师襄听了,起身下拜,说:“这支曲子,正是《文王操》哇。

”孔子学琴,颇有启示意义。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文题解析】:本题考查的是对故事材料的理解与解读。

材料中讲述了孔子学琴的过程,他从形式、技巧、志趣、意境到了解作者的为人,层层递进,不断深入。

这给我们的启示是:学习任何事物,都需要用心去体会,不断钻研,才能达到更高的境界。

立意方面,可以有以下几种:1.从学习态度的角度立意,可以写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学习孔子用心学习的态度,对所学事物充满热爱,不断钻研,追求卓越。

2.从学习方法的角度立意,可以写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像孔子那样,从形式到内涵,从技巧到意境,全方位地去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能力。

3.从了解作者的角度立意,可以写作为高中生,我们应该学会了解所学事物的背景和内涵,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它。

总的来说,这篇作文的立意可以灵活多样,关键在于如何将故事材料融入到自己的文章中,用自己的观点和事例去解读这个故事,从而展现出自己的思考与感悟。

佳作赏析【佳作赏析】:琴韵悠扬,心境致远——孔子学琴的启示千年岁月匆匆,一位圣贤的形象在历史长河中愈发显得崇高。

他,就是孔子,我国古代卓越的思想家和教育家。

他以一颗谦卑和好学的心,向师襄学习琴艺,展示了一段感动人心的求知历程。

在向师襄学琴的初期,孔子十天没有学习新曲。

大连名师名家写2011辽宁高考作文

大连名师名家写2011辽宁高考作文

大连名师名家写2011辽宁高考作文2011 辽宁高考作文题:有位哲学家举着一个苹果对他的学生说:“这个苹果是是我刚从果园摘来的,你们闻到它的香味了吗?”有一个学生看到苹果红红的就抢着说:闻到了。

哲学家又走到学生面前让他们闻,有的说闻到了,有的闻也不闻就说闻到了,只有三个学生默不作声。

哲学家说:“你们怎么了?”其中一个学生又闻了闻,说:“什么味也没闻到”还有一个学生上来摸了摸说,这是什么什么苹果?还有一个学生讷讷地说:“老师,今天我感冒了”。

哲学家把这个苹果拿给学生们传看,竟然是蜡做的假苹果。

面对权威□张济作者简介:原名张明春。

1971年生于瓦房店市(时称复县)西北部一村庄,饱尝贫穷落后之苦。

大学学中文,毕业后当教师,课余弄文学,5年后终子靠写作吃饭,现为《大连晚报》编辑。

有杂文、时评等散见于《南方周末》《中国青年报》等处。

年届四十,疑惑犹多,而思虑的过程,便是作文的起始。

为什么提问的是哲学家呢?孩子们一定先知道他的身份了,如果提问的是国内监管食品安全的官员,或者所谓的地震预测专家,相信犯人云亦云的低级错误的同学,一定会少得多。

哲学家似乎是名声还未受污染的少量的专家学者中的一个——几十年了,我们几乎就没怎么接触到这种专家。

说“闻到了”的同学,多数是为哲学家的名头所迷惑。

那是多么神秘、神圣的字眼啊,学问、思辨、道德操守,几乎所有人类的优点他们都具有。

如果说人类是“会思想的芦苇”,那么哲学家就是芦苇中的精,那种多年未遭收割的铁杆芦苇。

哲学家说得还会错吗?他们倡导诚信多年,自己一定是不说假话的。

他今天问我闻到苹果香味了没有,一定是想测测我的嗅觉敏感度,或者就因为我嗅觉灵敏而被划在聪明一列而加以重点培养也说不定。

那我决不能落后于人。

就好比那些年,上头说,我们的形势一片大好,粮食多得吃不完,钢产量要超英赶美啦,下边立刻附和说形势大好啊,超英赶美啦!上头总是对的。

说谎?说谎是不被定罪的。

说谎总比承认反应迟钝要好。

江苏孙教授对高考作文题的评析

江苏孙教授对高考作文题的评析

江苏孙教授对高考作文题的评析看了2022年高考全国卷和地方卷的几道作文题,能够深切感到中国高考作文命题有了历史性的新特点。

当今高考作文的主流导向是写议论文。

这和高考作文最初的命题原则相比,有了大大的提升。

高考作文最初以写记叙性文体为主。

其改革的起点,是从强制性、主题性命题向开放性命题突破,给予学生自主确立主题的自由,最有名的就是1999年的《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以其极强的开放性引起极大轰动。

2004年高考,当时自主命题的福建卷给出孔子、苏轼、鲁迅、霍金、曹操、薛宝钗、冬妮娅等十个人物或文学形象的名字,请考生任选一个作文。

这道题的文化开放性更强,但也带来了缺乏导向性的问题。

从结果看,福建省的考生多数选择鲁迅来写作,但还有近一千张考卷几乎是白卷。

之所以出现如此严重的问题,与当时对教学理念理解的狭隘有关。

一个得到普遍认同的原则是高考作文题要贴近学生生活,但要考生贴近鲁迅等人物,实在是置其于捉襟见肘之地。

这一矛盾,推进了命题的发展。

以上可以说是高考作文命题改革的第一阶段。

到了第二阶段,开放性与导向性的统一逐渐变得明确。

所谓导向性,一方面是导向正能量的精神,另一方面是导向学生的生活实际。

带着这样的原则经过一段实践,人们发现青少年的生活其实是相当感性的,这就产生了新的问题,那就是作文命题倾向于满足抒情。

很少有命题者能意识到,抒情和理性是对立的统一,抒情可以是片面的、极端的(如“情人眼里出西施”“月是故乡明”)。

青少年正处于世界观形成期,其精神的全面发展,应该是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命题偏重于情感,造成高中生大都不善于写议论文。

温儒敏先生曾表示,考入北大中文系的新生很多都不会写议论文。

然而非常吊诡的是,一些偏重智性的命题则会遭到普遍质疑。

如2003年天津卷高考以《韩非子》中的寓言“智子疑邻”为材料,请考生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某语文特级教师质疑这道题脱离了学生生活。

这其实是一种理念的落后。

高三语文作文精品素材 最新时评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高三语文作文精品素材 最新时评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

终于,听了堂真语文课王旭明我们都上过语文课,个中滋味多了,可以写成一本书,今天不谈。

今谈的是由于工作的原因,我听过不少语文课,从小学到初中、高中,直到大学,水平高低先不说,一个共同的特征或者说普遍的毛病是假。

假的特征是,大的方面说如教师拙劣或水平不高的自我表演啦,设计无数个坑,勾着学生往里跳啦,空洞和贴标签似的升华以及老师不着调的语言等。

小的方面说,PPT和各种声光设备,让人眼花缭乱啦,课堂上随意指点学生、老师奔来跑去、呼风唤雨的抽风状啦,以及让学生朗诵腔十足的诵读和老师堆起来的假笑等,这都是假语文课,不是真语文课。

我曾赞美过的某某X赛琴老师、某某魏书生老师和某某孙绍振老师等的语文课是真语文课,但少,少极了。

终于,我又听到了一堂朴实无华,朴实到只用粉笔和黑板、无华到老师只用嘴的语文课,一堂让我难忘的真语文课。

这堂课的授课老师是已经74岁的来自某某的贾志敏老师,想起这年龄和我终于捕捉到了的这种真语文课的感觉,就想哭……贾老师给小学五年级的学生讲阅读与写作。

课前他用工整的板书在黑板上〔没有加标点〕写下当天要讲述的古文,内容如下:一人家贫卖画以度日一日作画一年无人问津问师师曰试倒之一年作画恐一日可售试之然。

38字的小文在贾老师的讲授里简直幻化成短文、学生和老师的三重交响曲,真实、和谐、动听而引人回味。

贾老师首先由古字说起,明句逗、释意。

他说到古文的三大特点无标题、无标点、语言简练,然后让学生练标点并指导学生诵读。

特别值得说的是学生一听要求诵读就开始集体诵和拿腔拿调。

贾老师立刻止住,说“不要拿腔拿调,就要按照正常人说话那样读。

〞他又点了几个学生读,学生还是习惯的拉着长音“家~贫~〞,他说,“不是家~贫~,就是家贫!〞纠正后,让全班跟着他一起学“家贫〞。

在他的课堂上学生发出的不是假声,而是真声,是活生生真人真生活中的样子,真好!在分析短文教学时,贾老师紧紧扣住文本内容讲解,既不添枝加叶,也不虚X声势,真真切切说文,实实在在讲课。

KS5U2017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含解析

KS5U2017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含解析

KS5U2017江苏省高考压轴卷语文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1.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在注重乐教化的中国文化里,尊师重教是的价值基因。

《礼记》有言,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荀子》有言,国将兴,贵师而重傅。

孔子是中国第一位民间教师,提出“有教无类”的教育,第一次将“教育公平”在人类的价值图谱上.今天,教师更是被誉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一个肩膀挑着学生的未来,一个肩膀挑着民族的未来”. A。

薪火相传理论铭刻B。

薪火相传理念镌刻C.衣钵相传理念镌刻D.衣钵相传理论铭刻2。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公安部最近通报,我国已从40余个国家和地区缉捕在逃经济犯罪嫌疑人180名顺利回国,其中涉案金额千万元以上的有44名。

B。

回归祖国后,澳门不仅从祖国内地快速发展中获得了发展动力和发展机遇,也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C。

今年6月,我国月球探测工程首席科学家欧阳自远透露,中国将在2020年计划发射火星探测器,并在发射10年后实现探测器采样返回。

D。

自律机制是新闻界为了防止新闻媒体免遭大众和政府对其制定规定而进行的自我限制,也是负责任的媒体获取受众信任、减少诉讼、自我保护的一种手段.3.宋代诗人曾巩有诗《正月六日雪霁》:“雪消山水见精神,满眼东风送早春。

但期约看花人。

"下面句子填在横线处最恰当的是()A。

明日杏园应烂漫 B.家家买酒清明到C.送春无限情惆怅 D.莺飞草长树树红4。

下列对联所写内容对应正确的一项是( )(1)膝花歌渭水椿树笑蟠桃(2)水如碧玉山如黛凤有高梧鹤有松(3)于归好咏宜家句送往高歌必戒章(4)辞旧迎新寒风阵阵催人逝苦尽甘来捷报片片暖人心。

A.(1)贺新居(2)贺寿(3)贺新婚(4)贺升学B。

(1)贺寿(2)贺新居(3)贺新婚(4)贺升学C.(1)贺寿(2)贺新居(3)贺升学(4)贺新婚D。

(1)贺新居(2)贺寿(3)贺升学(4)贺新婚5。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一中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一中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2023-2024学年山东省临沂市兰山区临沂一中语文高三上期末调研模拟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互联网时代该如何推广传统文化方文山从开始创作至今,我大约有500首的歌词作品,所谓中国风的歌曲大概只占总创作量的六分之一。

但大家对我所创作的歌词作品印象最深刻,或者最容易引起讨论的恰恰是“中国风”创作。

个人理解,大家对这六分之一的“中国风”作品的关注,是因为这些作品的调性很中国,有着浓郁的文化识别度,而这种文化识别度使之与其他流行音乐区隔开来,形成我个人的风格。

什么是文化识别度呢?首先我们应该先来论述什么是文化。

在我看来,文化就是某一个特定族群世代在一个自然的地理环境下共同生活所累积出来的相同的价值观、生活习惯以及族群归属感跟信仰的认同。

总的来说,一个民族及其社会共同价值观的总和,称之为文化。

举例来说,譬如我在《烟花易冷》中有三等:“容我再等,历史转身;等酒香醇;等你弹一曲古筝。

”在《青花瓷》中有三惹:“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而我路过那江南小镇惹了你。

”这样的歌词文字一经翻译,里面的词性转换,原句所营造出的词意美感将会尽失。

一言蔽之,文化就是翻译间流失的东西。

那什么又是文化识别度呢?简单地说,面临某一个具备文化符号属性的事物,不需要特别的文字和言语解释,以一般人的生活经验就可以判断出这是什么文化属性的东西,就叫识别度。

以建筑举例,建筑是城市的文化名片,无论是烟雨江南的徽派建筑、闽南式建筑、山西的平遥古城,还是日本的天守阁、欧洲的哥特式教堂、德国新天鹅堡……每个民族、地区都有自己的美学和文化土壤,这是多元文化的意义,丰富了我们的生活。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2021学年)

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编辑整理:尊敬的读者朋友们: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

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8年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写作作文专项突破(五)结尾)第03课解题锦囊(含解析)的全部内容。

第03课解题锦囊结尾爆亮点“编筐编篓,重在收口。

”“结句当如撞钟,清音有余。

”前者说明结尾之重要,后者表明结尾须有特色。

俗气的结尾以直白浅露、意已尽而言未穷为其特征,就像那些三流歌手在一曲让人耳朵备受折磨的演唱之后还赖在台上要掌声一样让人生厌。

好的结尾应该是言尽而意隽永,叫人回味、思索、追寻,魂牵而梦萦,产生曲终人不散的效果。

1.有亮点的结尾,可以使情感升华。

同学们熟悉的郁达夫《故都的秋》是这样结尾的:秋天,这北国的秋天,若留得住的话,我愿意把寿命的三分之二折去,换得一个三分之一的零头。

对秋天的感情,对故都秋的喜爱,至此已达到了无以复加的程度,以至于作者宁肯用生命作代价去换取,这是怎样一种惊心动魄的情愫啊!2.也可由哲理生发。

《管理=1。

75件事》一文收束于极富哲理的议论中:把简单的事弄复杂,很简单;把复杂的事弄简单,很复杂。

简短的语句,鲜明的对比,道尽了“复杂”与“简单”的关系,具有很大的启发性. 3.还可妙笔点睛。

一篇题为“穷人的风骨”的文章,结尾以极有分量的议论写道:这个世界穷人不少,但能够高擎自己的灵魂活着的人不多.很多的人常常因为很可怜的一点利益而丢失自己最可宝贵的东西,从而使缺少精神之钙的虚弱身体在这个世界猝然跌倒.恰当的比喻,形象的表达,将风骨之于穷人的意义揭示无遗,振聋发聩,启人深思。

江苏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九篇

江苏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九篇

2009年江苏高考语文优秀作文九篇扬子晚报网率先发布9篇高考优秀作文,同时附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康青、春原的点评。

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高考作文,切不可失!江苏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康青春原谈及高考,有一种说法:“得数学者得天下。

”语文,特别是作文,在数学面前只好独自向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此乃大误之偏。

我们说:“得数学者未必得天下,失作文者必定失天下。

”因为,70分的作文占江苏高考总分的14.6%,而且充满变数,一旦失误,后果不堪设想。

这是我们多年阅卷的真切体会。

今年,我们更要为此鼓与呼。

首先要正确审题。

今年考试前夕,我们特意在〈〈扬子晚报》上发出了如此呼吁,但是有多少人听进去了呢?很不乐观!匆匆地、肤浅地扫描一下考题,自以为“时尚”很简单,很好懂,不会出差错,结果偏偏栽在“时尚”二字上了。

譬如,说“爱国主义”是时尚,对不对呢?错了!我们的一位阅卷专家说得好:“爱国主义古已有之,源远流长,绝非时尚;然而,当你看奥运、把五星红旗贴到脸上时,时尚就诞生了。

因为,这是一种审美行为,一种富有个性的创意,它立马’时尚’起来了。

”多么奥妙啊,你能大而化之对待它吗?再比如,说“唐诗”是唐代的“时尚”,说“宋词”是宋代的“时尚”也是不够准确的!因为,时尚的事物一旦被千千万万人所效仿,一旦绵延数百年,它就不再“时尚” 了。

怎么说才对呢?应当这么表述:当初唐把律诗、绝句推向诗坛时,这种“律”、“绝”是一时之尚;后来,经过“诗仙”、“诗史”、“诗圣”们的不断推进与提炼,它便化作了诗界之经典,光耀了世界之诗坛!宋词亦然。

当唐代大诗人李白写“平林漠漠烟如织”、“秦娥梦断秦楼月”时,它是别开生面的,富于创意的,十分时尚。

后来,经过宋代许多词界大腕(如苏轼、柳永)的发扬光大,“词”便升华为宋代之经典。

从某种意义上说,唐宋两代最“时尚”的诗人是谁呢?是李白!因为,当杜甫们大写“律”、“绝”时,谪仙人却“热衷于“古风”,并且尝试着“菩萨蛮”、“忆秦娥”之类的“曲子词”,他才是最不安分的、最有创意的、既能化古又能开新的最前卫的人物!一一多么复杂呦,咱们的高三学生怎么能在考场上手忙脚乱的把这些近乎学术研究的问题思考清楚呢?不能!故我们只好投以谅解的微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听课记录
创新第三招旁敲侧击
有时候,如题材、立意从正面切入,无法出新,或者心意不足,于是我们常常借助“第三者”来切入正题,通过对“第三者”的记叙、描写、议论等来暗扣原定的主旨。

这种不直接落笔,而进行间接描写,不正面勾画,而进行侧面描写的方法,就叫旁敲侧击法,也叫烘云托
月法。

这种写法能使描写对象更突出、更鲜明给人留下想象的空间,使笔下的人物更具吸引力。

【范文借鉴】
星期天的铃声
打铃的李爷爷吃过早饭,到校外转悠了半天才惬意的踱进校园。

他双手背在身后,慢腾腾地向校园里走去。

突然,他加快了步子。

办公室的门前竖着一根一米高的木柱,上面挂着个铁铃,铃眼穿着个铃锤。

此刻,一位大约四五岁的小女孩正站在一条矮凳上,伸手正要去抓铃锤。

李爷爷急步来到跟前,一声呵斥:
“小丫头,想干什么?”
小女骇伸出的小手猛地一缩,紧接着转过了脸:“李爷爷,谁叫小丫头,我有名字!”
李爷爷这才认出原来是教英语的林老师的女儿。

“哟,是倩倩。

告诉爷爷,你想干什么?”
倩倩没有回答。

她小心地从凳子上跳下来,走到李爷爷身边,双手拽着他的衣襟,仰起圆圆的小脸很着急似的说:“天天看见您打铃,您今天怎么不打呀?”
李爷爷不禁笑了。

心里想:“这小丫头,星期天还不想让我休息哩!”他却故意问道:“打铃干什么呀?”
“一打铃妈妈就下课了。

”她说着向远处的教室瞟了一眼,“一下课,妈妈就来带我玩去了。


李爷爷觉得有些奇怪,又问道:“你妈妈到哪儿去了?”“在那儿!”倩倩的两只小手托起李爷爷的一只手,指向远处靠近校园墙的一间教室。

教室的门半掩着,门口放着几辆自行车。

那里是林老师所教的班级。

李爷爷明白了——林老师又在给学生补英语课。

“倩倩,到那儿去喊你妈妈回来不就行了?”
“不行!不行!”倩倩又摇头又摆手。

“那是大哥哥、大姐姐学习的地方,妈妈不许我去。

妈妈说,我要是去了,她就不疼我了。


李爷爷轻轻地抚摸着倩倩乌黑的头发,沉默良久,忽然,他脱口问道:
“倩倩,你爸爸咋不带你来玩呀?”
话刚出口,他又后悔不该这样问。

半年前,他就听到一些老师谈论林老师。

原来她在城市里工作的丈夫叫她调进城里,不想让她教书。

可是,林老师看见这所学校缺少英语老师,就不愿意调进城里,更不愿意改行。

两人彼此闹翻了,听说后来还要离婚,不知——“爸爸?爸爸在城里,妈妈说……爸爸……不要我了。

”倩倩低低地说。

她用洁白的牙齿咬住薄薄的嘴唇,慢慢地垂下了眼脸。

“李爷爷,该打铃了吧?”许久,倩倩又闪着一双清澈明亮的眸子,期待地问。

“噢,对对!……不不……再等一会……”李爷爷语无伦次了。

倩倩又看了看那边的教室,失望地坐在小凳子上。

她的胳膊支在腿上,两只小手托着腮帮,出神的盯着铁铃。

过了一会儿,小脸上笼罩着怨艾和期待神情的倩倩,像是说给李爷爷听,又像是自言自语:
“妈妈告诉我,铃一响,她就带我去玩。

妈妈最不骗人喽,妈妈还和我拉了勾……”
李爷爷的心一颤,他激动地注视着倩倩,又转过头注视那半掩着门的教室。

李爷爷的眼眶有点发潮……倏地,他抱起了倩倩——
一只白皙的小手摇着铃锤,被一只布满老茧的大手紧紧地握住,有力地击向铁铃!
当!当!当!清脆的铃声在校园上空久久地回荡着……
【伴读拾贝】这是一篇视角独特的记叙文。

文章热情赞颂了乡村教师林老师热爱农村教育事业的高尚情操。

通篇没有正面描写,主人公林老师也始终没有上场,只是通过小女孩倩倩与爷爷的行动来表现,通过描写他们二人的语言和心理活动,侧面展现了林老师的高大形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