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法与修辞的历史关联及现代学科界定

合集下载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高等教育学考试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 重点试题解析
5.简述现代大学的职能体系。
四、论述题
1.试析高等教育概念的历史演变。
2.我国高等教育面临哪些挑战?
3.阐述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一、选择题
1.B
解析:高等教育的出现在西方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的“学园”,但是与近代大学有密切关系或者说有“血缘”关系的是12、13世纪产生于西欧的中世纪大学,中世纪大学的许多组织形式、管理制度、教学方式都为近现代高等教育活动所直接继承下来。因此,答案选B。
2.B
解析:美国大学在营造德国大学式的学术研究氛围的同时,亦将美国人的求实精神注入到大学的办学思想和实践中。大学社会服务职能产生的背景是1 862年美国《莫里尔法案》的颁布,引发了美国的赠地学院运动,以康奈尔大学、威斯康星大学为代表的部分赠地学院开创了大学直接为社会服务的办学思想。因此,答案为B。
③高等教育有助于调节社会收入的分配。高等教育可提高受教育者未来取得收入的能力,改善他们的生活质量,因而扩大高等教育的规模,提供均等的教育机会,尤其是为处于社会不利阶层或家庭的子女创造更多的接受高等教育的机会,将有助于改善低收入者的收入水平,缩小社会贫富差距。
2.简述现代高等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
答:自近代以来,高等教育的发展始终与科学知识的增长、技术的进步存在着密不可分的联系,科学技术作为外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水平,而高等教育通过内部的知识传递、积累和创造、技术成果的发明来推动科学技术的发展。二者的关系具体分析如下:
(1)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的影响
①科学技术对高等教育内容的影响。自近代以来,随着科学的发展,许多自然科学门类开始逐一地从自然哲学中分离出来,各自构成独立的科学体系,并逐步加强向大学内部的渗透,目前科学课程已经在大学教育内容中占据了主导地位。高校中各种学科和专业的形成,学科和专业结构的调整,以及具体教学内容的更新,课程体系上的变化等等,都反映着科学技术变革与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4)记忆 按照古典修辞理论,可以通过 把记忆与形象场所关联的方法来提高记忆 力。柏拉图认为,记忆不仅与地面上的场 所而且还与天上的场所有着联系,在后者 中有理想的形成和真正的知识。因此,正 确培养记忆的方法可以使人接近那些遥远 的、超越宇宙的知识范畴。所以,认为在 修辞学体系中有记忆的存在,其实就是以 另一种形式提出了知识是如何在大脑中表 现出来的问题。


肯尼思,伯克要比理查兹更崇奉古典的修辞学家, 但是他也像理查兹一样看到了扩大修辞学范围的可 能性。伯克认为“旧”修辞学与“新”修辞学的区 别在于: 旧修辞学是“劝说”,其重点在于有意识的目的。 而新修辞学是“同一”,这可能包括在诉诸方面有 一个部分地“未被意识到”的因素。当人们使用符 号在其他人身上引诱合作时,他们必须把自己与听 众“同一”起来,必须与听众“同体”起来,伯克 的修辞学正是研究取得“同一”的诸种方法。任何 种类的结构都是一种“同一”的方法,文体风格也 是一种“同一”形式,因为它可能是一种有意识的 或无意识的把自己的语言调节到听众水平上的努力。 伯克的“戏剧性五要素”——名字( name)、执行者 ( agent)、方法(agency)、背景(scene)、目的 (purpose) -就是他用来分析人类行为的批评方法。




修辞是为了有效地表达意旨、交流思想而 适应现实语境,利用民族语言各 因素以美化语言。 (张弓《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是指最有效地运用语言,使语言很好 地表达思想感情的一种技巧。 研究这种技巧的学问,就叫做修辞学。换 言之,修辞学是以修辞的规律、方法 和语言手段的表现为研究对象的科学。 (北京大学语言学教研室《语言学名词解 释》)
修辞的定义与中西修辞历史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与文学美学——探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与文学美学——探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

修辞手法知识:修辞手法与文学美学——探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表现方式,通过比喻、夸张、对比等手法来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与艺术表现力。

修辞手法是文学美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过程中,也呈现出了不同的发展脉络。

古代修辞学派的发展古代修辞学派主要是在先秦时期逐渐形成的,在汉代至唐代达到了全盛时期。

首先是《诗经》的传唱,传承下来了许多精妙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如“含笑九泉之下”、“箭穿百步之扇”等。

这些修辞手法大大丰富了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同时也为后世修辞学派的发展提供了深厚的基础。

其次是《楚辞》和《离骚》的出现,这些文学作品在表现方式上采用了丰富多样的修辞手法,并将修辞应运于文学艺术之中,形成了自己的美学理念和价值观。

唐宋时期的修辞学派唐宋时期,由于文化艺术的繁荣,使得修辞学派得到了很大的发展。

唐代时期,王勃创办了“文学院”,这个学术机构为后世学者提供了大量的文学研究材料,推动了唐代修辞学的进一步发展。

宋代时期,修辞学派的研究继续深入,出现了一些知名的修辞学家,如苏洵、苏轼、欧阳修等。

这些学者的研究成果,如《苏氏家藏小品》、《欧阳氏文读》等文集,成为了后世修辞学派发展的重要参考。

现代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进入现代之后,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趋势逐渐分化。

中国的诗歌与文学越来越多地受到西方文学的影响,而西方的修辞学派也逐渐被引进中国。

同时,近现代的文学形式与修辞手法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崭新的文学风格和思考方式也影响了修辞学派的学者们。

其中,近年来越来越受到重视的文化与文学翻译也在其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

结语汉语修辞学派的发展脉络有其独特的历史背景和文化智慧,古今两种审美形态及修辞手法的交相辉映,丰富了修辞学派研究的深度与内涵。

追溯历史,发掘汉语修辞学派的意义和价值,并将其与现实生活和当代文化相结合,才能真正展示修辞学派的魅力与价值。

修辞学知识要点汇总

修辞学知识要点汇总

一、第一章1:现代修辞的意义?(1)帮助我们说话更动人,写文章更优美。

(2)帮助我们欣赏别人的语辞,文辞。

(3)对一篇作品,不但知道它的文辞美,而且知道为什么美。

(4)帮助我们鉴赏作品,分析文章的措辞,造句技巧,认识语辞、文辞美在何处2:修辞的含义?(1)词性上有名词和动词之分。

(2)语用上指向修辞活动、修辞规律、修辞现象、修辞学科、修辞方式等方面。

(3)内容和形式上要求内容形式的统一(4)语体风格上,适用于不同语言风格的文体(5)现代修辞学中的修辞内涵。

3:刘勰的《文字雕龙》陈骙《文则》现代修辞建立的标志:以1932年陈望道《修辞学发凡》发表为标志。

4:修辞定义:修辞就是修文、修语词、也包括修词、修句和修段,是篇、章、句的系统。

5:什么是修辞学?(1)修辞学是研究修辞现象及其规律的学科。

修辞学与语法学,训诂学,文字学一样,是语言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2)是指修辞学书籍和著作等,是指系统的理论和学术观点。

6:修辞学研究的范围?音韵的配合,词语的配合,句式的选择,语篇、语体和语段贯穿了语境理论的始终。

二、第二章修辞和语境的关系1、论述语境赋予修辞确切的含义?p19-p24(1)语境可以确定变化了的语言含义。

例:流氓欺乡下佬,洋人打中国人,教育厅长冲小学生,都是善于克敌的豪杰。

从前面的语言来看,这里的“豪杰”是原义的反语。

(2)语境可以补充出省略的内容。

(3)语境可以赋予特定具体语言以感情色彩。

(4)语境可以排除歧义。

(5)语境可以创造条件,使词语活用或巧用。

(6)语境可以丰福词语的意义。

(7)语境可以揭示文外之意,使文章造成曲笔。

2:同义手段:是指词汇意义、语法意义、表达效果相同或相近,但修辞效果不同的一组语言单位。

也称同一手段。

3:修辞与语境的关系语境是修辞的基础,帮助修辞的表达,同时也制约着修辞。

修辞必须在特定的语境下运用,同时它也创造或补充着语境。

两者如影随形,密不可分,互相补充,互相制约。

4:语境和修辞关系给我们的启示。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证理论考试复习资料-教育学

河南省高校教师资格理论考试复习资料(2013版)教育学第一章高等教育的本质(单,判)1. 人们把欧洲中世纪大学作为近现代高等教育的开端。

2.文法,修辞,逻辑,算术,几何,天文,音乐等成为西方“七艺”。

3. 自然科学诸学科逐渐从哲学中分化出来,部分科学知识进入了大学教学。

4.19世纪后半期,高等教育层次出现多样化,(1)一方面,高等教育层次出现了多样化,如在美国形成了研究型大学,一般性大学,文理学院和社区学院等层次;(2)另一方面,高等教育的形式复杂化,如国际上出现了中等后教育(post-second education)和第三级教育(tertiary education)等新的高等教育概念。

5.从高等教育的性质看,高等教育是一种专业教育,既可以是学术性专业教育,也可以是职业性专业教育。

6.高等教育是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专业教育,是培养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社会活动。

7. 高等教育与政治的关系,主要体现为高等教育受政权性质,政治体制及政治纲领的制约。

8.政治对高等教育的制约?(简答)①政治决定着高等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决定了接受高等教育的权利③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体制④政治制约着高等教育的方针、目的。

9. 高等教育的政治功能?(简答)①对受教育者进行政治教育②培养政治、法律专门人才③推进民主政治的发展10.单,高等教育的领导权有谁掌握取决于政权的性质11.政体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12. 民主问题始终是教育与政治间关系的核心。

13.经济发展对高等教育的决定作用(简答)①经济发展是高等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②经济体制的变革决定了高等教育体制的变革③经济发展水平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速度和规模④经济结构的变化制约着高等教育的结构14. (简答)高等教育的经济功能①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的增长②高等教育促进经济结构的调整与完善③高等教育可以提高人们的收入15.判断:在现代社会,经济结构已经成为确立高等教育结构和结构内部调整的基本依据。

修辞学研究概况

修辞学研究概况

修辞学研究概况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的学科,旨在通过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提高语言表达的艺术性和效果。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涵盖了语言的各个层面,从词汇和句法到篇章结构和整体意义。

本文将对修辞学的研究概况进行探讨,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修辞学的原理和方法。

一、修辞学的起源和发展修辞学的概念最早出现在古希腊时期,当时的修辞学主要研究演讲艺术和说服技巧。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学定义为“说服力的艺术”,强调通过语言运用来达到说服他人的目的。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辞学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在欧洲文化中占据重要地位。

在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时期,修辞学的研究得到了进一步的推进,形成了丰富多样的修辞理论和方法。

二、修辞学的基本概念1. 修辞手法:修辞学研究的核心是各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和效果。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隐喻、夸张、反问、排比等,它们可以使语言更加生动、有力和富有感染力。

2. 修辞效果:修辞学关注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修辞效果,即修辞手法对读者或听众的心理和情感产生的影响。

修辞效果可以是情感共鸣、思维启发、说服力增强等,它们使语言更具有影响力和感染力。

3. 修辞分析:修辞学研究的方法之一是修辞分析,即通过对语言文本进行系统的分析和解读,揭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修辞分析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文学作品,也可以用于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修辞学的应用领域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在许多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应用领域:1. 文学创作:修辞学为文学创作提供了丰富的工具和技巧。

作家可以运用各种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艺术性和表现力,使读者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作品的内涵。

2. 广告和宣传:修辞学在广告和宣传中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通过巧妙地运用修辞手法,广告商和宣传者可以吸引消费者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购买欲望。

3. 政治演讲:修辞学对政治演讲具有重要影响。

演讲者可以通过运用恰当的修辞手法来增强演讲的说服力和感染力,从而更好地传达自己的观点和目标。

修辞学发展史

修辞学发展史

修辞学发展简史08语文教育(1)班陈芬芬080313010摘要:中国修辞学学科现代化的实质就是把一种学术传统转化成一门具有现代形态的独立学科。

显然这不但要有一套理论与方法去挖掘、整理与阐释古代修辞传统与成果,更要直接进行修辞学学科的理论建设,对学科的性质、对象、任务、范围、观念、方法等重大课题立即和持久地展开研究。

这样才有学科的现代化可言。

关键词:发展过程现状理论毕剑横在《中国科学技术史概述》中所述,1905年清廷才宣布废除以八股文取士的科举考试制度,1920年,新的学堂章程颁布,就建立了由小学、中学而大学的新的教育体制。

在1919年, “中国科学社”的会员就达604人,包括农林、生物、化学、物理、数学、土木、机械、矿冶、电工、医药等学科。

语言学也一样。

语法?修辞?语法学可以更大程度地义无反顾地走上“国外语言理论”加“汉语语言材料”的路子,从无到有地建立一门新兴的现代学科;修辞学则在吸收借鉴国外语言理论的同时更多地受到古代学术传统的牵制。

1草创期1905年,汤振常《修词学教科书》和龙伯纯《文字发凡·修辞卷》出版,最早引进国外修辞学说。

自此,中国现代修辞学开始了一二十年的萌芽蕴酿,终于在二三十年代得以创建的草创发展期。

1932年出版的陈望道《修辞学发凡》是这一时期学科建设的光辉总结,亦是中国现代修辞学诞生的标志。

在如何建立学科问题上,形成新派与旧派的对立。

新派主要用国外修辞学理论与成果来建立中国修辞学,缺点是多有照搬硬套、割裂传统之痕迹。

旧派主要从继承古代修辞传统的角度来创建学科,汇集整理了我古代修辞研究的大量资料,提出了在西学东渐之时,要注意继承民族学术遗产的宝贵建议。

缺点是“想用中国的修辞古代来规律今后的修辞,无形中含有‘复古’的意思。

严重混淆修辞学与文章学的界限;学科建设上也存在资料集积、方法陈旧、概念神秘的缺点。

2普及期自1951年6月6日,吕叔湘、朱德熙在《人民日报》开始连载《语法修辞讲话》,到1963年张弓出版《现代汉语修辞学》。

修辞学研究概况

修辞学研究概况

修辞学研究概况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技巧和修辞效果的学科,也是语言和文学研究的重要分支之一。

它探索了语言中的各种修辞手法,以及这些手法如何影响人们的思维、情感和行为。

修辞学的研究对象包括修辞手法的分类、运用和效果,以及修辞在文学、广告、政治演讲等领域中的应用。

修辞学研究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

在古希腊,修辞学被认为是一种重要的教育科目,它教导人们如何用言辞说服他人。

古希腊的修辞学家亚里士多德和伊索福尼斯对修辞学作出了重要贡献。

亚里士多德在他的著作《修辞术》中系统地阐述了修辞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伊索福尼斯则研究了不同的修辞手法,如比喻、对比和排比等。

随着时间的推移,修辞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并逐渐扩展了研究范围。

现代修辞学研究的内容非常广泛,涉及语言、文学、传媒等多个领域。

在语言学中,修辞学研究了语言的隐喻、象征和语用等方面。

在文学研究中,修辞学探讨了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在传媒研究中,修辞学分析了广告、政治演讲和新闻报道等中的修辞策略和修辞效果。

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主要包括文本分析和实证研究。

文本分析是通过对文本的细致解读和分析来揭示其中的修辞手法和修辞效果。

实证研究则通过实验和调查等方法来验证修辞学的理论和假设。

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对语言教育、文学创作和传媒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修辞学的研究对于人们的语言运用和沟通能力有着重要的影响。

通过学习修辞学,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修辞学的研究还揭示了语言的潜在能力和可能性,使人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语言的美。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修辞技巧和修辞效果的学科,它对于人们的语言运用和沟通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修辞学的研究内容广泛,涉及语言、文学、传媒等多个领域。

通过学习修辞学,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表达能力和说服力。

修辞学的研究成果对于语言教育、文学创作和传媒实践都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希望本文能够对修辞学的研究概况有所了解,并引起读者进一步的思考和探索。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50
从国际数学与科学研究的结果来看,美国的 课堂教学在小组合作的机会、联系学生生活 和课堂的开放性方面都是居于前列的,但是, 美国在课堂教学质量评价上的得分却是最低 的。
3.实践的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论成功了吗? 从历史来看:
教育史上类似建构主义教学论主张似乎都难以 走向实践。都停留在倡导而不是践行的水平。
代表人物:巴格莱。 (二)继承和发展实用主义理论的改造主义教育理论
代表人物:布拉梅尔德。
20世纪下半叶的教育理论
一、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理论
1957——1977 “教学与发展实验” 主导思想:从提高学生的一般发展入手,进而提
高学生的学习质量。 1975年代表作《教学与发展》
教学新体系的基本原则
———西方资产阶级教育思想的重要来源。
6
4.亚里士多德
百科全书式的人物。 在人类教育史上首次提出了“教育遵循自然”的命
题。 第一个将教育与心理联系起来。 第一个提出儿童年龄分期教育理论的教育家。 主张按照儿童心理发展规律对儿童进行分阶段教育,
提倡对学生进行和谐的全面发展的教育。
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出现的教育革新运动, 旗手是杜威,他认为赫尔巴特的教育学是没有儿 童的教育学,并针锋相对地提出儿童中心说,从 此开始了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之争。
20世纪回眸
第二讲 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20世纪上半叶的教育理论
一、杜威的实用主义教育理论
杜威:(1859——1952)美国实用主义哲
2.文化的思考
——建构主义教学论是不是普遍真理?
建构主义不是纯粹操作性的学习
方式,而是一种文化现象。
建构主义的片面性和不合理性
建构主义对学生主体作用的强调是以牺牲 教师主导作用为代价的。 在教学实践中往往会出现教学过于迁就 学生已有的水平和需要,教学过程无结构, 教学结果无发展效应的情况。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特训最新版(二)_2

教师招聘考试题库《课程》考点特训最新版(二)1、单选题新课程将课程目标分为_____三个维度。

A : 知识、技能和方法B :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C : .知识、技能和情感D : 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参考答案: D本题解释:答案:D【解析】新课程提倡的三维目标是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的目标。

2、单选题新课程的核心理念是_____A :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B : 更好地提高学生成绩C : 满足社会、家长提高升学率的需求D : 提高每一位教师的教学水平参考答案: A本题解释:答案:A【解析】“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3、简答题校园环境:隐性课程的释放在现代学校发展中,蕴涵着一种精神、一种文化,它极富魅力,力量强大,这就是“校园文化” 。

校园文化以其特有的文化和精神氛围来熏陶和培育学生健康的人格。

学校环境是一个充满意义的特殊地域。

其中所包含的隐性课程因素是丰富的,储藏着的信息量是巨大的,政治的、思想的、历史的、道德的、美学的无所不包。

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每一处景观都在诉说着自己所蕴涵的历史文化和科学信息以及它所寄托的群体审美情感。

学校的教学建筑是让人耳目一新的,它的外观装饰是以和谐的色彩、别致的护栏、拱形的楼顶、显眼的立柱等组成,它给人一种凝重而不失活泼、华美而不失庄重的富有时代感的“静态美”;内部空间布局紧凑而不失宽敞,相连而不失完整,给人一种“动态美” 。

这种“外静内动”的审美感觉体现了我们民族外表文静、内心半富的心理特征和审美理想。

环境的审美教育功能借助建筑的造型和建筑的空间布局来达到。

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校园环境建设是一种物质文化的建设。

丰富的校园文化活动会让学生淡化或摆脱课业的种种压抑,使学生的兴趣、爱好得到某种程度的张扬,心理得到一定的舒缓。

校园文化作为一种审美情感文化,会渗透到活动的多个方面,把教育中的某种抽象的、理性的、伦理的观念,通过审美化的表现,融合于直观的物质栽体之中。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外国教育史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1.苏格拉底方法(三个步骤:“注意刺”=“助义刺”)又称助产术。

苏格拉底认为,真理以潜在的形式存在于人的内心,教师的主要任务不是传授现成的知识,而在于通过交谈和讨论,消除一切错误和模糊的认识,唤醒学生的意识,从而发现真理。

“苏格拉底法”就是这样一种教师与学生交谈、辩论的方法。

这种方法的运用包括三个步骤:(1)讽刺。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以无知的面目出现,通过巧妙的连续诸问,使学生意识到自己原有认识中所存在的错误、混乱和模糊。

(2)定义。

在前一个步骤的基础上,通过进一步的归纳,使学生逐步掌握明确的定义和概念。

(3)助产术。

在这个步骤中,教师进一步启发、引导学生,使学生自己通过思考,得出结论。

这种方法是近代启发式教学法和现代发现法的萌芽。

(不足:只能在一定的条件和范围内运用,不能机械地搬用于幼儿)2.智者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3.智者学派(智者的统称)原本泛指有智、有才之人。

自公元前5世纪中后期开始,智者逐渐被用来专指那些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收取一定学费谋生的人,他们在古希腊城邦间从事教育活动,广收门徒,传播知识,是西方最早的职业教师。

智者学派是这类人的统称,智者学派的创始人是普罗泰戈拉。

4.哲学王哲学王是柏拉图教育的最高目标,他们在哲学上有着高深的造诣。

柏拉图受斯巴达和雅典教育实践的影响,设计出一种层层淘汰的“金字塔”式的教育制度,哲学王便是位于“金字塔”顶峰的哲学家兼政治家。

`5.理想国柏拉图的一部代表作,涉及他思想体系的各个方面,包括哲学、伦理、教育、文艺、政治等内容,但主要地是讨论所谓“正义国家”的问题。

柏拉图生活的时代,希腊城邦开始发生危机,于是他留心于探索一个普遍性的问题:究竟定下一套什么样的原则,采取什么样的具体措施,才能够建立起称得上是理想的国家?这种国家在本质上既可以克服某些城邦(如雅典)所固有的“弊病”,又可以作为一切城邦(甚至外邦)理应仿效的“范型”。

修辞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更新

修辞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更新

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使用方式的学科,包括如何使用语言来影响和呈现意义。

它通常被用于文学分析和广告中,以帮助人们理解作品中的修辞技巧并分析其影响。

修辞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更新可能包括对传统修辞理论的批判和重新诠释,以及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来更好地理解和分析语言使用。

这可能包括使用计算机技术来进行大规模的文本分析,使用心理学和神经科学的方法来研究修辞技巧如何影响人类的思维和行为,以及使用新的定义和概念来描述和分析语言使用的不同方面。

修辞学的研究方法也可能包括使用多种不同语言的文本,以便比较和分析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和相似之处。

这可能包括使用历史文本来探究修辞技巧的变化和演变,以及使用社会学和文化学的方法来研究不同社会和文化背景下的语言使用。

此外,修辞学研究方法还可能包括对修辞技巧的实验研究,以更好地了解其对人类的影响。

这可能包括使用眼动追踪和脑电图等工具来研究修辞技巧如何影响人们的注意力和认知过程,以及通过调查和问卷调查来研究修辞技巧如何影响人们的情感和意见。

总的来说,修辞学研究方法的继承和更新涉及对传统理论的批判和重新诠释,引入新的理论和方法,使用多种语言的文本进行比较和分析,以及进行实验研究,以更好地理解
和分析语言使用的不同方面。

对课程的界定的梳理

对课程的界定的梳理

对课程的界定的梳理对于课程概念的界定在教招考试当中曾以单选题形式出现,但同学们对于这⼀块的知识往往较为陌⽣,需要进⼀步掌握。

由于不同的教育主张对于课程的理解是不同的,⾄今没有⼀个课程概念的定论,在这⾥主要介绍的是我国教育学者施良⽅在纵览各种关于课程定义的基础上,归纳出的6种典型的课程定义。

1、课程即教学科⽬。

该观点认为,课程本质上是教学科⽬或者教学科⽬的总和。

我国奴⾪社会课程有礼、乐、射、御、书、数组成的“六艺”,封建社会课程有“四书五经”;欧洲中世纪初的课程有⽂法、修辞、辩证法、算术、⼏何、⾳乐、天⽂学组成的“七艺”。

在近代,斯宾塞在《什么指⽰最有价值》⼀书中最早提出“课程”⼀词作为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他把课程解释为教学内容的系统组织,即指导⼈类活动诸⽅⾯的学科。

2、课程即有计划的教学活动。

这种定义试图把教学⽬的、进程、范围、设计、⽅法等有组织、有计划的活动都纳⼊课程的范围。

该观点把课程与教学统⼀起来加以考虑,既关注学科科⽬的有计划的安排,⼜注重教学过程中教学的进程、序列乃⾄⽅法等。

3、课程即预期的学习结果。

这种课程定义更加关注的是预期的学习结果和⽬标,认为这⽐关注过程更加重要,所有的教学活动都是围绕着⽬标去进⾏的。

该课程观严格区分了⼿段和⽬标,即把课程视为⽬标,把教学视为⼿段,强调课程作为⽬标对教学的规限作⽤。

4、课程即学习经验。

这种课程定义侧重学⽣在学习的过程中实际学到了哪些东西,重视学⽣⾃⾝所体验到的意义。

即使⾯对的是相同的教师,每个学⽣因为原有的认知结构不同,因此,所获得的经验当然不会⼀样。

这种课程定义强调个⼈、个性和⾃我实现。

学⽣被视为有很⼤潜⼒的、独特的学习者。

学⽣的学习取决于他⾃⼰做了什么,⽽不是教师做了什么。

5、课程即社会⽂化的再⽣产。

这种课程定义认为⽂化是产⽣课程的本源,各种课程都是从⼈类所创造的众多⽂化中精挑细选⽽来的,不同的⽂化背景,必然会产⽣不同的课程,当然,⽂化在不断发展与创新,课程亦随之不断地变化。

修辞学与语法学-精品文档

修辞学与语法学-精品文档

修辞学与语法学修辞学和语法学是两门有着密切关联和显著区别的两门学科。

两门学科都是以语言研究为对象,但是在研究方向和任务上有着显著区别。

通常来说修辞被人们认为是对语言的加工,是作家写作功底的展示。

修辞学是系统地研究如何适应语言活动中特定的情旨情景要求,充分利用“语言文字的一切可能性”,将语言的表达和接受效果提升到尽可能高的水平的科学。

语法强调的不是对语言的加工和修饰,而是要让人们说出来的话具有一定的规律可循,使语句通顺,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语言结构规律的科学”。

1对修辞学的界定亚里士多德对修辞学的看法是这样的,“ 修辞学是辩证法的对应物。

修辞学可以定义为在某一特定场合下寻求一切可利用的说服手段的功能。

修辞学是辩证法的一种分支,也是伦理学的一种分支。

”从亚里士多德的看法中我们不难看出,他尝试着把修辞学与哲学联系起来,并且修辞的目的是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下说服别人。

20世纪美国修辞学家伯克指出:“修辞的基本功能是人用话语在他人身上形成观点和诱发行动……修辞是根基于语言本身的一个基本功能之上,……是用作于符号手段的的语言在那些本性上能对符号作出反应的动物身上诱发合作。

”伯克的修辞学定义中修辞学的社会性较浓。

也表明修辞学是诱发行动的一种学问。

这个定义不仅包括口头语言也涉及了书面语言。

以上各大家对修辞学的定义不尽相同。

总的说来,修辞学就是研究修辞运用的科学,是研究怎样在特定情景下更贴切的使用语言的一门学科。

2语法学的界定一般说来,语法学是研究语言的规律结构,总结归纳语法规则,指导人们如何让语言更明白的表情达意。

学界的看法并没有太大的出入。

由王渝光、王兴中主编的《语言学概论》认为,语法是研究语言规律结构的科学,并从各种角度对语法进行了分类。

简单说来,若是语法教会人如何说话表达,那么修辞便是教会人如何更好的说话。

从两者的界定中我们可以看出,修辞学和语法学具有本质上的区别。

3修辞学和语法学的关系3.1修辞和语法的区别从宏观的大范围来看,修辞学和语法学的范畴不同。

宏观、中观、微观视域下的古代文法理论研究述略

宏观、中观、微观视域下的古代文法理论研究述略

2020年第1期(总第98期)2020年2月Vol.20 NO.1Feb.2020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JOURNAL OF GUANGZHOU OPEN UNIVERSITY 宏观、中观、微观视域下的古代文法理论研究述略谢文惠(浙江大学,浙江 杭州 310012)摘 要:学界对散文文法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散见于宏观学科、中观综合、微观个案研究的成果中。

这些研究成果无论是在角度的更新、思路的拓展上,还是在资料的整理、文本的挖掘上,皆为散文文法理论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然而,直接针对散文文法理论的研究寥若晨星,著作屈指可数,多数研究未能真正明晰散文的文体地位,也不利于古代文法学的“学科突围”。

沿着古代文法理论研究的民族化道路,建立古代“文法学”的独特学术体系,任重而道远。

关键词:古代文法理论;学术回顾;研究述略;文法学中图分类号:I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385(2020)01-0050-07收稿日期:2019-10-25作者简介:谢文惠,女,在读博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史。

新文化运动以来,大部分人不再写所谓文言,古代文法理论原本指导文言写作,遂失去了其服务对象。

加之,作为中国古代文论的形式表现层,古代文法理论在古代文论的研究中往往因其过于琐碎拘泥、形式化而被搁置,故文法理论的研究成为边缘研究。

近年来,文言文法理论的研究明显增加,但古代散文的文法研究相对于诗歌、小说、戏曲的文法研究来说,还是比较薄弱的。

纵使散文文法理论的研究相对较少,但还是有一些成果可圈可点,这些成果或是附属于其他学科研究下的只字片纸,或是古代散文理论探索中的研机综微,或是对文法理论的专章(专著)阐述,下面就宏观、中观、微观三个角度,对与散文文法理论相关的学术成果作一回顾。

一、宏观视野:学科背景下的古代文法理论探索散文文法理论在古代文论中似乎没有一个准确的定位,因此大多数情况下论者将其笼统置于整个古代文学批评史或者文学史的视野中加以考察,如郭英德《中国古典文学研究史》第六章的第七节涉及元明的文学技法研究。

法学学科内涵及学科范围

法学学科内涵及学科范围

法学学科内涵及学科范围法学学科内涵及学科范围一、法学学科学科内涵法学是研究法、法的现象以及与法相关问题的专门学问,是关于法律问题的知识和理论体系,是社会科学的一门重要学科。

法学的研究对象首先是法。

这里的“法”通常包括不同内涵。

从法的形式角度说,包括宪法、法律、法规以及其他各种形式的成文法和不成文法;从法的体系角度说,包括宪法、行政法、民商法、经济法、社会法、刑法、诉讼法、国际法等法律部门;从时间角度说,包括古代法、近代法、现代法和当代法;从空间角度说,包括本国法、外国法、国际法;从一般分类角度说,包括根本法和普通法、一般法和特别法、实体法和程序法、国内法和国际法;从运行的角度说,包括动态法和静态法、具体法和抽象法、书面上的法和生活中的法、理想法(如自然法)和现实发(如实际生效的法)等。

法学还要研究各种“法的现象”,即基于法产生的各种现象,如立法、执法、司法、守法、法律监督;法的起源、发展、移植、继承、现代化;法律秩序、利益、正义;法律观念、思想、制度、事实、规律等。

法学还要研究与法相关的问题。

法和法的现象不是孤立的,它的存在和发展同经济、政治、文化等社会现象有着内在的联系。

法学学科分为5个子项,分别是理论法学、法律史学、部门法学、国际法学以及法学其他学科。

理论法学的子学科包括:法理学、法哲学、比较法学、法社会学、立法学、法律逻辑学、法律教育学、法律心理学及理论法学其他学科等;法律史学的子学科包括:中国法律思想史、外国法律思想史、法律制度史及法律史学其他学科等;部门法学的子学科包括:宪法学、行政法学、行政诉讼法学、民商法学、经济法学、民事诉讼法学、刑法学、刑事诉讼法学、军事法学等;国际法学的子学科包括:国际公法学、国际私法学、国际刑法学、国际经济法学、国际环境法学、国际知识产权法学及其他国际法学科。

二、法学学科学科范围(一)法学理论。

该专业是以正义价值为主题、研究适用于各部门法的理论框架、一般原理和原则、基本概念等的基础性学科,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进行理论上的探索和总结。

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脉络

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脉络修辞学是一门研究语言表达艺术的学科,包括修辞、文体、修辞语言学等多个分支。

作为一个重要的分支,中国修辞学在中国文化传承和语言表达方面具有重要的地位。

本文将从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脉络来阐述。

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代的《诗经》和《论语》,这些文献中就包含了丰富的修辞手法,如借代、比喻、夸张等。

而到了汉代,出现了《修辞正义》一书,这是中国修辞学的第一部系统理论著作。

该书对修辞的分类、方法和应用进行了较为深入的阐述,为后来中国修辞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唐代是中国修辞学的黄金时期,唐代文学繁荣,修辞学研究也达到了高峰。

唐代学者刘勰的《文心雕龙》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的一部巨著,该书对文体、修辞手法和语言运用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总结。

在《文心雕龙》的影响下,唐代以及隋唐以后的文学作品都十分注重修辞表达,对修辞技巧的运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

宋代是中国修辞学的又一重要时期,出现了以苏轼、黄庭坚等人为代表的文学家。

宋代的修辞学研究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结合文学创作和语言运用,形成了以“意境”为核心的修辞风格。

同时,宋代也出现了《修辞学》一书,该书对修辞学的理论体系进行了全面的阐述和总结。

明清时期,中国修辞学的研究逐渐走向衰落,但仍然有一些著名的学者对修辞学进行了深入研究。

如明代文学家杨慎的《千字文注》和清代学者龚自珍的《感遇·其一》等作品,都是中国修辞学史上的重要篇章。

20世纪以来,中国修辞学又迎来了新的发展。

在现代语言学和文学批评的影响下,中国修辞学开始重视语言的功能和社会背景,注重修辞现象的深层次分析和解释。

同时,随着全球化的影响,中国修辞学开始与国际修辞学接轨,形成了一种全球性的修辞学研究趋势。

中国修辞学的发展脉络可以概括为:古代的起步和基础——唐代的黄金时期——宋代的修辞高峰——明清时期的衰落——现代的复兴和发展。

历史的发展和变迁,不仅为中国修辞学的研究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经验,也证明了修辞学在语言表达和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性。

语言学与修辞学

语言学与修辞学

语言学与修辞学浅析语用学与修辞学的关系摘要:语语用学和修辞学是语言学中的重要分支学科,长期以来人们都把语用和修辞放在一起讨论.两者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关键字:语用学修辞学关系语用学和修辞学是两门独立的语言学分支学科,它们之间既有联系又有区别.语用学和修辞学在学科性质与追求的效果上是相同的,但是不同的历史起源,定义,研究性质和研究范式使得它们在学科上又有质的不同.语用学是指导说写者和听读者如何用语言惊醒交际的学科,它注重规则.修辞学是研究表达艺术的科学,追求理想的表达效果,以得体性为最高原则.语用学就是在研究言语行为的构成规则和策略性规则以实现言语行为的有效性的一系列互相连贯的理论命题.亦即语用学是试图由一个核心概念展开的一系列命题,这一系列命题的核心概念就是言语行为.这里的语用学就是言语行为分析的语用学.语用学,简而言之,就是研究语用即言语交际活动及其规律的学科.它重点研究言语交际者在特定语境条件下如何利用语境,准确而得体的运用语言和理解语言.在语言学中,语用学作为其一个分支。

正如英国克里斯特尔《剑桥语言百科全书》所说:“语用学研究那些在社会交际中支配着我们的语言选择以及这种选择对别人影响的各种因素。

…语用学目前不是语言研究的一个连贯领域。

(……因为这些因素如此复杂)。

”亦即语用学是研究语言选择的原因及其作用的非连续的问题组成的学科。

陈望道认为:“修辞不过是调整语辞使传情达意能够适切的一种努力”。

这一定义可以涵盖目前现代汉语学界有关修辞研究的种种范式。

不过,假如我们把语言看作是人类行为的一种,看到一切行为都是有一定的目的的,人类的一切言语行为都是人类行为的一种,一切言语行为都要实现自己的目的,而一切试图有效实现自己的目的的言语行为都是修辞行为。

当语用学的一系列范畴主要是为着解决语言哲学问题的时候,由于哲学背景的不同,因此无须或许也不可能由此提炼出一个足以演绎出整个学科的核心概念以及与此相关的一系列命题。

修辞学在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

修辞学在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

修辞学在中文教学中的意义与地位:修辞:修,修饰、选择;辞,语辞、文辞。

修辞是对语辞、文辞进行修饰和选择的一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是一种言语活动的方式。

研究修辞这种语言行为、语言现象,这种言语活动方式的学科被称之为修辞学。

修辞学作为一门与文学,美学,心理学,语法学,逻辑学等诸多学科有着密切关系的多元性学科,在中文教学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中文教学(特别是中国古典文学教学)离不开修辞学,语言教学更是离不开修辞学,甚至文献学教学,历史学教学也都离不开修辞学.至于在学生语言能力养成方面,修辞学的作用更是其他学科所无法替代的. 随着中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提高,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许多国家都出现了学习汉语的热潮.可以欣喜地发现,很多国外友人也发现了修辞手法在汉语学习中的作用。

修辞学和语音学、语义学、词汇学、语法学研究的对象都是语言,虽然它们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层面研究语言,虽然研究的目的、研究的内容、研究的方法也不尽相同;但是相同的研究对象,说明这些学科之间肯定存在着比较密切的关系,并以它们自身的语音规律、语义规律、词汇规律、语法规律、修辞规律,共同阐发着语言的规律。

简单说来,修辞是指人们在特定的言语环境中进行交际时,运用语言手段加强言语表达效果的言语现象。

而中文教学一是引导学生学会理解语言,二是引导学生学会运用语言;二者构成了教学的主要内容。

在教学中对那些经过修辞的言语,应该给予更多的关注。

因为这些言语是在文从字顺的基A上对语言更高层次的运用;它更讲究表达效果,力求最佳表达效果,在准确表达内容的同时,更注重表达的形式,争取做到内容与形式比较完美的统一。

比如,在课文《富饶的西沙群岛》中有这样一句话,“正像人们说得那样,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

这句话的意思很简单,是说西沙群岛海里的鱼很多。

显然,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方式,更为明显的是:“西沙群岛的海里一半是水,一半是鱼”的表达效果要比“西沙群岛的海里的鱼很多”好得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法”、“修辞”的历史关联与现代学科界定摘要:古代文法学即文章艺术论,不仅包括字句篇章的锻炼安排艺术,还包括艺术渊源论、接受论以及意境论、格调论、风神论等内容。

经过朱熹、陈骙等人及明清众多文派的推动,文法学逐渐形成了以修辞为基础的理论体系,与文体学一起成为古代文章学的主体。

由于文法学有关字句篇章之法的内容与现代修辞学重合,“格调”、“意境”、“风神”等形而上层面的内容又与现代语境中的古代文论与文学批评重合,导致文法学在现代学科分类中没有自身独立地位的现状。

关键词:文法修辞文法学修辞学The Historical Relevance betweenWriting Techniques and Rhetoric and Their Defines in the modern disciplineAbstract: The theory on writing techniques and rules in ancient times, namely the theory of literature in modern time is composed by not only the theories on arranging techniques about words, sections and chapters, but also the theories on origin, acceptanc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literary style. It gradually forms a theoretical system based on rhetoric and becomes the main part of ancient articology together with stylistics with the efforts of Zhu Xi and Chen Kui and the literature schools in the Ming and Qing dynasty. Because of the superposition between the theory on writing techniques of content about words, sentences and chapters and rhetoric in modern times, the content of metaphysical level about style,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romantic charm and the ancient literary theory and criticism in modern context, the theory on writing techniques has no position in modern subject classification.Key words: writing techniques; rhetoric; the theory on writing techniques and rules; the theory on rhetoric“文法”是中国古代文论的一个重要的理论范畴与批评术语,指文章的写作方法。

南宋以后,文法学的重要性甚至超越文体学而成为古代文章学的核心内容。

然而,五四以来,文法学不仅失去了它曾经与理学互为表里的显赫地位,更在东西文化交汇的语境中永久的退隐于古典文学话语中。

纵览文法学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除了政治制度、思想文化等外部因素的变迁外,与修辞学长期以来的纠缠不清也是造成其急遽解体的重要原因之一。

一刘大櫆说“上古文字初开,实字多,虚字少。

典谟训诰,何等简奥,然文法要是未备”,[1](P8-9)这个说法很客观,符合早期人文发展的一般规律。

社会发展早期,辞令训诰等语体流行,人们对于修辞、尤其是有关语辞的理论探讨水平要领先于文法研究。

春秋时讲究行人辞令之美,修辞理论也随之发展到了一个较高的水平。

孔子重视修辞,据《庄子·寓言》记载,孔子说过“鸣而当律,言而当法”,[2](P953)这是较早将言辞与“法”对举成文的范例。

不过,“言而当法”是孔子强调的“慎辞”的一方面,“言”只是自然语言,并非“修辞”;“言而当法”才属修辞。

按现代修辞学的观点,“言而当法”属于消极修辞学。

所以,我们还不能据“言而当法”一语,断言春秋时人们已经有了明确的修辞与文法分类意识,而只能看到这样的现象,即“法”的意识萌生伊始便裹挟在修辞理论中。

即便后来有关“《春秋》书法”的专题讨论已经包含具有理论性的文法学内容,而这些内容仍然与修辞学浑然一体,难别彼此,如钱钟书先生所说,“《春秋》之‘书法’,实即文章之修词”。

[3](P967)随着古文运动的最后成功,到了宋代,文法学的重要性一跃而居修辞学之上。

明人罗万藻说“文字之规矩绳墨,自唐宋而下所谓抑扬开阖起伏呼照之法,晋汉以上,绝无所闻,而韩柳欧苏诸大家设之,遂以为家。

出入有度,而神气自流,故自上古之文至此别为一界”。

[4](P350)因此,文宗秦汉还是文法唐宋,能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人们对修辞与文法的不同的重视程度。

在唐宋古文经典化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的人是朱熹。

朱熹提倡向唐宋古文家学习,尤其提倡学习欧苏文,说“欧公文章及三苏文好,说只是平易说道理,初不曾使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

[5](P3309)作家为提高语词的表现力,费心用“差异底字换却那寻常底字”,正是我们今天所谓“积极修辞”,朱熹对此却极为不满,批评说:“今人作文,好用字子。

如读《汉书》之类,便去收拾三两个字。

洪迈又较过人,亦但逐三两行文字笔势之类好者读看。

因论南丰尚解使一二字,欧、苏全不使一个难字,而文章如此好。

”[5](P3322)所谓“好用字子”就是他说的“今人作文,皆不足为文。

大抵专务节字,更易新好生面辞语”这种修辞倾向。

[5](P3318)“平易”是欧苏文章的一大优点,而“圣人之言,坦易明白”,[5](P3318)“坦易”则无须在修辞上下大力气,“明白”则要求文章篇章完整、层次清晰、纲举目张,也就是说,文章要法度严谨。

因此,与圣人之言一样“平易说道理”的欧、苏等古文家就成了朱熹心目中的“文章正统”,“杰然自为一代之文”。

[6](P300)而以著述体为主、讲究修辞的先秦两汉文就不值得效法:问:《史记》如何?曰:《史记》不可学,学不成,却颠了,不如且理会法度文字。

问:后山学《史记》。

曰:后山文字极有法度,几于太法度了。

然做许多碎句子,是学《史记》。

又曰:后世人资禀与古人不同。

今人去学《左传》、《国语》,皆一切踏踏地说去,没收煞。

[5](P3320-3321)在朱熹看来,以《左传》、《史记》为代表的秦汉文,根本没有法度可言,后人文章的好处由学习唐宋文得来,杂乱无章与段落不清、散漫不拘等缺点,则是学习秦汉文落下的病根。

反过来,朱熹不仅盛赞欧苏文“有纲领”、“有布置”、“首尾相应”、“备尽曲折”,甚至还说苏轼“宏阔澜翻,成大片滚将去”的文章“里面自有法”,[5](P3322)这样,经过朱熹以及同时的吕祖谦等人的努力,宋文的经典地位得以确立,“程张之问学而发以欧苏之体法”成为儒林、文苑共识,①文章修辞让位于文法,文法学成为与理学并行不废的显学。

有意思的是,与朱熹、吕祖谦同时而不相能的陈骙则提倡学习秦汉文,但与从修辞入手的洪迈不同,陈骙也标举“文法”。

他不满于仅从秦汉文中摘录字句编纂各类“法语”、“精语”等以备修辞之需,批评说“搜摘古语,撰叙今事,殆如昔人所谓大家婢学夫人,举止羞涩,终不似真”,[7](P8)他要从“文法”入手,以《六经》为源头,从理论高度总结秦汉文的“文法”,明辨后世文法的渊源所自。

其《文则》开篇即批评李翱《六经》“创意造言,皆不相师”的观点,认为《六经》无论是创意还是造言,都存在相通相近的现象;时人认为只有唐宋文才有文法,陈骙则通过事实来说明,即便是提倡“词必己出”的韩愈,其文法也渊源有自。

通过这些切实的工作,陈骙证明秦汉文不仅可学,而且有法可依,文法作为创作规律,具有普遍适用性。

陈骙对《文则》非常自信,声称“古人之文,其则著矣”,认为它可以“示人以为则”。

[7](P3)然而,陈骙虽然将他总结出的种种规则冠以“文法”的名称,实际上他所揭橥的只是一些修辞规则甚至语法现象,并非作为文学艺术的“文法”,只不过冠以“文法”之名,徒滋淆乱而已。

关于这点,我们可以从后人对《文则》不同的评价上看出。

四库馆臣对《文则》的评价不高,说它“徒较量于文之增减,未免逐末而遗本。

又分门别类,颇嫌于太琐太拘,亦不免舍大而求细”,还强作解人的说“然取格法于圣籍,终胜摹机调于后人;其所标举,神而明之,存乎其人,固不必以定法泥此书,亦不必以定法病此书”。

[8](1787)讥其舍本逐末、琐屑拘执并将它看作“定法”,这透露出他们评判《文则》的立场是文法学,若从现代修辞学的角度来评价,则“较量于文之增减”,分门别类的琐细等,不仅不是缺陷,适成其优点。

如当今修辞学界就尊奉《文则》为经典,认为《文则》一书是中国古代修辞学诞生的标志,这种褒贬的不同正根源于不同的学科立场。

修辞与文法的混淆,至《文则》而臻其极。

朱熹之“文法”与陈骙之“文法”的不同显而易见。

纵观先秦至南宋修辞与文法的发展历程,可以看到,早先包孕于修辞学中的文法学不断发展,最终又反过来涵盖了修辞学的内容。

曾长期滞留南宋的郝经说“自贾谊、董仲舒、刘向、扬雄、班固至韩、柳、欧、苏氏,作为文章,而有文章之法。

皆以理为辞,而文法自具。

篇篇有法,句句有法,字字有法,所以为百世之师也”,[9](卷二三)原本天然属于修辞范畴的字句锻炼与组织等,也统统被冠上“文法”的总称。

二朱熹与陈骙隐开端绪的文法、修辞之争,在明代中后期秦汉派与唐宋派之间的理论辩难中被激化。

秦汉派将修辞作为其文法论的基石,唐宋派则极力将修辞排出文法学领域。

王廷相在《大复集序》中回顾秦汉派的形成,说:“与北地李献吉为文社交,稽述往古,式昭远模,摈弃积俗,肇开贤藴,一时修辞之士翕然宗之,称曰李何云。

”[10](425)“前七子”反对台阁体末流萎薾熟烂的文风,正以“修辞”为大旗。

在李、何等人看来,修辞就是文学,宋儒兴起后“考实则无人,抽华则无文”的原因就在于文章重义理而不重修辞,[11](P604)背离了“辞事相称”的文学创作原则。

因此,必须用修辞来拯救宋代以后文学之失,取法秦汉,上溯文学本源。

“后七子”领袖李攀龙说:北地李献吉辈,其人也,视古修辞,宁失诸理。

今之文章,如晋江、毗陵二三君子,岂不亦家传户诵?而持论太过,动伤气格,惮于修辞,理胜相掩,彼岂以左邱明所载为皆侏离之语,而司马迁叙事不近人情乎?故同一意一事而结撰迥殊者,才有所至不至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