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主义思潮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
自然辩证法中的生态哲学思想坚持人与自然辩证统一的生态哲学观点——重温恩格斯《自然辩证法》《自然辩证法》是恩格斯1873年至1882年间陆续写作的一部著作。
恩格斯对当时的资本主义社会的生态问题进行了关注和剖析,全面分析了人与自然的辩证关系,高瞻远瞩地看到了人与自然关系恶化后的生态危机。
它包含着丰富、深刻的生态哲学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用翔实的材料精彩地论述了18—19世纪自然科学取得的巨大成就,包括天文学领域康德的“星云假说”,赖尔等人在地质学、古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迈尔、焦耳等人在物理学领域所取得的研究成果,达尔文等人在生物学领域取得的研究成果等,他认为这些研究成果在旧的形而上学自然观上形成了突破口。
恩格斯按照当时自然科学取得的最新成就,运用唯物辩证的观点,详细论述了恒星和星系产生和发展的历史、地球上生命起源的问题、人类起源的问题、人类社会历史的起源和发展问题,为我们描绘出一幅自然界普遍联系和无限发展的辩证图景。
基于丰富的自然科学材料,恩格斯在批判形而上学自然观的基础上,运用辩证思维去把握人与自然的关系。
恩格斯先明确了辩证法规律的内容,他指出:“辩证法的规律是从自然界的历史和人类社会的历史中抽象出来的。
辩证法的规律无非是历史发展的这两个方面和思维本身的最一般的规律。
”辩证法的规律实质上可以归结为量转化为质和质转化为量的规律、对立的相互渗透的规律、否定的否定的规律。
所有这三个规律在黑格尔那里都曾被他按照唯心主义的方式当作纯粹的思维规律而加以阐明,其错误在于:“这些规律是作为思维规律强加于自然界和历史的,而不是从它们中推导出来的。
”恩格斯坚持唯物辩证的立场,批判地改造了黑格尔的哲学,全面阐述了唯物主义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恩格斯考察了辩证法的几对重要范畴并进行了系统研究。
他首先分析了客观辩证法与主观辩证法的区别和联系,进一步提出辩证法是和形而上学对立的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科学,辩证的思维方式不仅“非此即彼”,又在恰当的地方承认“亦此亦彼”,辩证思维方法是唯一在最高程度上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生态主义景观设计思潮
生态主义景观主要设计师及其作品
伊恩 麦克哈格
简介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的工业化和城市化
发展达到高峰,环境与生态系统遭到破坏,人 类的生存和延续受到威胁。正是在这种情况下, 英国著名园林设计师、规划师和教育家伊恩麦 克哈格成为景观规划最重要的代表人物。他于 1969年首先扛起生态规划的大旗,他的著作 《设计结合自然》建立了当时景观规划的准则, 标志着景观规划设计专业勇敢承担起后工业时 代人类整体生态环境规划设计的重任,使景观 规划设计专业在奥姆斯特德的基础上又进一步 扩展了空间。
城市空间的再组织密度需要
考虑到生态主体,总的来说, 一个深思熟虑的资源使用应该 做到最少限度地使用地面资源 同时做到专业化的雨洪管理。 该城镇计划包括了基希贝格高 速公路改造(1993年-2012年) 通过分阶段的改造计划,将基 希贝格高速公路改造成为了城 市的林荫大道,罗马的威哥公 园和欧洲的植物园(1993年-1999年)欧洲学院中央公园和 卢森堡国家体育与文化中心项 目(第一期1995-1999第二期 2000-2006)新医院周边花园设 计项目(1997年-2002年)以及 克劳斯亨德森公园的沙丘和水 上乐园项目(1994年-1999年)
倡导能源与物质的循环利用贯穿于现代景观设计的始终,生态的景观设计要求尽可 能地将场地上的材料和资源循环使用,最大限度地发挥材料的潜力。 4 借助高新技术
科学的发展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利用高科技和可再生材料减少对不可再生资源的利 用已成为当今生态设计的重要手法之一。 5 利用自然生态系统来优化自然景观
自然生态系统有它自身的演变和更新规律,同时也具有很强的自我维持和自我恢 复能力,利用大自然的力量来实现生态系统的恢复和再生,不仅可以节约资源,而且 还可减少废弃物的产生。
生态主义思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评析
在马克 思看 来 , 自然界 生态 系 统是 人类 的本 源 ,“ 类 是 自然 人 界发展 到一 定历史 阶段 的产物 ,人 直接是 自然 存在物 ,是 自然界 的 部分” ,人离不开 自然界 ,要靠 自然界 生活 ,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 展的外部环境 ,马克思写到 : 那些 “ 实的,有 形的,站在稳固的地球 现 上 呼 吸着 一 切 自然 力 的 人 ” ,他 “ 来 就 是 自然 界 ” 马克 思 强 本 。 调人与 自然的统一性 ,同时 ,更强调 自然对 人的本源性 。这意味着人 作为 自然存在物 ,首先所 确证的是人不 能离开 自然而存在 ,人只有 依 靠 自然界才能生活下 去;其 次,人作为 自然存 在物还说明对 自然 的依 赖也造成人的永远都 无法完全褪尽 的 自然属性 。马克思反对将 自 界 然 仅仅看作是外在于人 ,异 己于人的对象 性存在 ,强调人与 自 然和社会 是考察人的现实存在 的两个不可 或缺的纬度 ,脱离人与 自然 的联 系来 思考人的社会生活或脱离 人的社会性存 在来考察人 的 自 然属 性都是对 人 的完 整 性 的 割 裂 。 在 论述 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上 ,马 克 思主 义 同 样贯 穿 着 实践 的 红 线。马克思恩格斯的 自 然观 是在对黑格 尔唯心主义哲学和 费尔巴哈机 械唯物主义哲学的批判过程 中建立起来 的。马克思恩格斯用人与 自然 和社会 环境在劳动 中、在 生产实践 中的历 史的辨证统一这个 唯物主 义 观点,代替 了黑格尔 的人与 自然 在理念 中的统一 这个唯心 主义观点 , 代 替了费尔巴哈直观地把 自然界看作人与 自然统一的机械 物主 义观 点。在 《 4 1 4年经 济学 哲学手稿 》 中,马克思 8 指 出 ,动物是 只具有 受动性 的存 在物 ,而人 则是 既有 受动性 又有能 动性 的存 在物 。马克 思超越 了 以往哲 学家 ,找到 了人 与 自然 之间的 本质 联 系 ,找到 了双方 的连 接纽 带 ,这 就 是 人类 劳动 ,这 种基 本 的物质生产实践活动 。 整个所谓世界历史不外是人通过人 的劳动而诞 “ 生的过程 ,是 自然界对人 说来的生 成过程 ’1。在 《 , 【 J 关于费尔 巴哈 的 提 纲》中,马克思深刻的阐述 了旧唯物主义的主要缺 点: 从前的一切唯 物主义 ( 包括 费尔 巴哈唯物主义 )的主要缺点是 : 对对象 、现实 、感性, 只是从客观或 直观 的形式去理解 ,不是从 主体 方面去理解 。 在 《 德意 志 意 识形 态 》 中 ,马 克 思恩 格 斯批 判 了 旧唯物 主义 者把历史与 自然割裂开来 的错 误观点 ,指 出 自然 史与人类 历史是不可 分割的,撇开两者的联系孤 立地研 究 自然史是错误 的。马克 思恩格斯 指 出: 人类 “ 围的感性世界绝不是开天辟地 以来就 己存在的、始终如 周 的东西,而是工业和社会状 况的产物 ,是历史 的产物 ,是世世代代 的活动 的结果 ] 历史 可 以从两方 面来考察 ,可 以把 它划分为 自 。“ 然 史和 人类 史,但这两方面是密切 联系的 。只要有人存在 , 自然史和 人 类史就 彼此相互 制约 。 在 《 德意 志意识形态 》 中,马克思把人 类 历史的第一 个前提确 定为有 生命的个 人存 在和他们 与 自然的关系 人类只有 结成社会 ,并且 “ 只有在这些社会联系和社会 关系 的范围内 才会有他 们对 自然界 的关系 ” 只有在社会 中 自然界才 是人 自己存在 ,“ 物” 。人和 自然的关系是 以社会为中介的,人与人之间不同的关系所决 定的生产 目的、有生产 目的所 决定 的生产模式 、有生产模式所决定的 技术 发展模 式等 ,对人和 自 的关系起着决定性影 响,以至 于如果我 然 们 不改变 一定的人和人之 间的关系就不可 能改变 一定的人和 自然之 间 的关系 。社会 关系作为人与 自然关系的历史条件 ,多方 面规定着人与 自然的关系 。因此要 立足于社会进 步去实现 自然生态的 良性发展 。 ( ) 马克 思 主义 生 态 观 的主 要 内容 二 1、人 与 自然的 辩证 关系 首先 ,人来源于 自然界 ,存在于 自然 界,是 自 然界 的一部分 ,受 自 然规律 的制约 。 所谓人的 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 自然界相联系,也 “ 就 等于说 自然界 同 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 自 界的一部分。人置于 自 然 然 之中, 自然要受到其他 自然物的制约 。 …马克 思进 一步指 出: 作为 ” “ 自然存 在物,而且是有 生命的 自然存在物 ,人 一方面 赋有 自 力、生 然 命 力,是能动的 自然存 在物 ,这些力量是 作为秉赋和能力、作为情欲 在 他身上存在的 ;另一方面 ,作为 自然的 、有形体 的、感性 的、对象 的存在物 , 人和动植物一样, 是受动 的、 受制约的和受限制的存在物。 ” 马 克思认 为人类 是 自然 界中 的一员 ,而非外 来的征服 者: 自然界 是人类 生存和发展 的环境 ,而非单纯的改造对象 。作为 自然生态系统 中的一 员 ,人 与其 他 自然物 有 着共 生 共存 的 关系 。 其 次 , 自然 界 是人 的 无机 身 体 。 为了 生存 ,人必 须从 自然界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
浅析生态社会主义理论及其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提要: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对合理社会形态的规划,它从经济、政治及发展模式的角度对如何建立起一个生态社会主义的国家进行了切实的规划。
虽然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具有理想性的缺陷和不可实现性,但其对生态环境的重视能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提供很好的借鉴作用,是中国坚持走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人与自然友好相处的和谐社会的重要指导。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意义一、概念界定(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它产生于当代资本主义的大背景中,在绿色运动的现实中兴起,致力于生态运动与社会主义运动的结合,生态理论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
其宗旨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
(二)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马克思主义学者从保护生态环境的角度上对合理社会形态的规划,它是指按照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方法论构建起来的符合生态规律的社会主义理论和实践,是一种在生态上合理而敏感的社会。
这种社会以对生产手段和对象、信息等等的民主控制为基础,并以高度的社会经济平等、和睦以及社会公正为特征。
狭义的生态社会主义是指“对现代生态环境难题的社会主义政治理论分析和一种未来绿色社会的制度设计及其实现。
它的核心性问题是论证现代生态环境问题的资本主义制度根源和未来社会主义社会与生态可持续性原则的内在相容性。
”①二、建设生态社会主义的必要性和可能性(一)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危机是发展生态社会主义的内在驱动力纵观世界发展史,自工业革命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资本主义的兴起,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及破坏都已达到了空前的高度。
资本主义从其本质上看,是以追逐利益、实现利润和剩余价值为其根本目标,采用市场经济体制,充分利用竞争机制,不断扩大再生产。
当代西方社会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
当代西方社会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评析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深入评析当代西方社会的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探讨其在全球生态环境危机日益严峻的背景下,如何提出并发展一种结合生态学与社会主义理论的政治思潮。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政治理论,旨在寻求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生态环境之间的和谐共生,对于理解和应对当前的全球环境挑战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本文将首先回顾生态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脉络,从其理论渊源和演变过程入手,揭示其作为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传统社会主义模式的批判与超越,如何逐步发展成一种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政治思潮。
随后,本文将分析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政策主张,包括生态优先、社会公正、基层民主、可持续发展等方面,以展现其独特的理论魅力和实践价值。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重点探讨生态社会主义在当代西方社会的实践应用和影响,包括其在环保运动、绿党政治、城市规划和社会治理等方面的具体表现。
通过深入剖析这些实践案例,本文将揭示生态社会主义在应对环境危机、促进社会公正和推动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和潜在挑战。
本文将对生态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分析其可能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探讨其如何在全球范围内发挥更大的影响力,推动人类社会走向更加绿色、公正和可持续的未来。
通过本文的评析,我们希望能够为深入理解和研究生态社会主义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基础生态社会主义,作为一种独特的社会主义流派,其理论基础深厚且多元。
它根植于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同时汲取了生态学、系统论、可持续发展等理论精髓,形成了一套旨在解决生态危机和社会不公问题的理论体系。
生态社会主义批判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反生态本质。
它指出,资本主义的无限扩张性和利润追求导致了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严重破坏。
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和消费模式建立在对自然的掠夺之上,忽略了生态系统的整体性和可持续性。
生态社会主义强调,这种反生态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是导致全球生态危机的根本原因。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维度
边疆经济与文化
THE BORD ER ECONOM Y AND CULT URE
ND . 1 2 . 2 0 l 3
G e n e r a 1 . No . I 2 0
【 政治文化 】
生态 社会主 义思 潮下马克思主 义中国 化 新维度
要的理论 和实践双重的有益借鉴。在进入中国特 色社会主义建设关键 时期 ,对我 国内政外交政策的制定具有 当
代价值。
关键 词 :生态社 会 主 义 ;马克 思主 义 中国化 ;新 维度 ;研 究
中图分类号 :A 8 1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 5 4 0 9 ( 2 0 1 3 ) 1 2 - 0 0 4 7 - 0 2
环境污染事故频繁发生 ,给社会、环境造成了不可
收 稿 日期 :2 o 1 3 . 1 0 - 0 9
作者简介:公衍才 ( 1 9 7 6 一) , 男 ,山东临沂人,讲师,硕士,从事中国共产党屯垦与戍边理论实践研究 。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 1 1 Y U W E N H U A 回
边疆 经 济与 文化 2 0 1 3 年第 1 2 期
T h e B o r d e r E c o n o m y A n dC u l t u r e N o . 1 2 , 2 0 1 3
估 量 的损 失 。生 态社 会 主义 对 此进 行 了深刻 的反 思 ,提 出 了真知 灼见 的见解 。传统社 会主义模 式 因 过分强 调经济增 长 ,忽 视 了对环境 保护 ,扭 曲 了人 与 自然 的关 系 。因此 ,传 统社会 主义模式不 是理想 的社会 主义 发展方 式 ,在历史发 展进程 中 ,要正 确 处理 好人 与 自然 的关系 ,走一 条人与 自然和谐 、全 面 、协 调发 展 的 “ 绿色 之路 ” 。从 而 ,在最 大程 度 上避免 了生 态问题成为 经济 发展 的路障 。 3 . 升华生态 价值观念 生态社 会主 义的全新 价值观 与重 建人与 自然 的 和谐关 系有着 同一根 源。高兹提 出 : “ 生态社 会 主 义的现代 化建设 道路 ,不仅是一个 生态社会 主义现 代化建 设道路 ,还要充 分 营造一 个生态 和谐 、社会
生态主义政治思潮..
• 具体观点有以下四点:
1、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 (1)人与自然具有共同的自然本质和社会本
质
• (2)人与自然在相互交往中走向统一 • (3)人类在自然界有特殊地位,这种特殊地 位是以人对自然的支配为标志的。 • (4)人与自然应和谐统一
2、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 (1)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
三、生态主义的社会与政治关系
• (一)绿色社会关系 • 在社会领域,生态主义反对工业资本主义 对人类的破坏作用,尤其是两极分化和暴 力侵犯。尊重社会的多元化,维护社会的 生态平衡,即平等与团结和睦。在绿色的 理想王国里,人剥削人、人压迫人的现象 必须消除。人类既然应该与大自然、与植 物和其它动物友好相处,就更没有理由同 类相残。
• (三)对外关系 • 关于现存国际关系体系的评价,绿色运动 态度鲜明地谴责工业资本主义世界恃强凌 弱、以富压贫的“生态殖民主义”行为模 式。 • 绿色主义者坚决反对西方国家的文化一元 化观念,以及大肆对外扩张、力求一统天 下的文化帝国主义和文化殖民主义行为, • 无论在国内还是国际政治生活中,绿色运 动都反对战争,追求和平。
的结果。二者相互促进,既造成了人的异化,也
造成了人与自然关系的异化,成为当代资本主义 无法解决的社会矛盾。
3、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 (1)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社会 • (2)生态社会主义是生态现代化的社会 • (3)生态社会主义是全面发展的社会
(1)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社会
• ①绿色社会是社会主义内涵中的应有之意。 • ②生态社会主义既不同于生态主义,也不同于
会主义的希望。
(一) 生态社会主义的崛起与发展
• 人与自然矛盾的日益尖锐,全球性生态危机的凸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20世纪90年代成为引人注目的左翼社会思潮。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结合物,试图通过维护生态平衡,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寻找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一方面,资本主义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就了大量部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造成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2.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也没能避免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没有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对生态问题的忽视,促使了这些国家中的持不同政见者以此向政府发难。
第三,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封闭发展,无法超越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承担解决生态危机的重任。
3.20世纪70年代“绿色运动”的兴起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绿色运动发展的产物,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揭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绿色运动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绿色运动抓住了西方公众关注的焦点,使生态问题成为最具有政治意义并直接关系人类命运的社会问题。
绿色运动的本质是抗议资本主义制度,防止生态灾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群众性运动。
(二)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第一,马克思主义以“人类尺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
生态社会主义者宣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人类在解决神态危机、认识人类对世界的态度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第二,马克思主义将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进步有助于人的解放、并促进人的社会解放的思想。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充分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但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尚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很有限,因此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还不够完善系统。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生态环境运动,它是西方左派力量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下做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应。
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苏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没有解决生态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社会的左翼进步知识分子感觉到不能坐以待毙,他们认识到必须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于是生态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标签: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发展历程[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获取剩余价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他们采取扩大消费甚至是浪费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种方式虽然暂时的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因为要加速生产,资本主义就必须无限的扩大对资源的索取,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资本主义遵循的是一种先破坏后治理的理念,因此资源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就显现出来,尤其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坏境而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
资本主义还道貌岸然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由,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正如大卫·佩珀所说的:“资本主义制度内在地倾向于破坏和贬低物质环境所提供的资源与服务,而这种环境也是它所依赖的。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正在产生诸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和造成严重污染的大量废弃物等不利后果。
”〔1〕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尖锐对立的状态,生态环境问题也引起了西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普遍关注。
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这里讲的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绿色政治学(Green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politics)。
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政治思潮。
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之间新型关系为内容,是一种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绿色政治运动。
第一节生态主义的由来和发展生态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
历史背景:(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采取了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所提倡的高消费的生活耗费了世界上的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来看,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负面效应。
(二)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基本上从工来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中间阶级队伍。
这个中间阶级队伍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人阶级,也不同于过去的中产阶级,其自身的构成和政治要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对社会提出新要求。
第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
第三,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公众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满情绪。
生态主义政治是人民群众对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传统左翼政党奉行的改良政策不满的产物。
(四)传统对外政策对和平的威胁。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军事对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尤其是核武器的竞赛,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安全。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浅析
当代西方生态社会主义思潮浅析蒋旭东生态社会主义(eco-socialism)也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蓬勃兴起的生态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思潮、新学派。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同时,生态社会主义又是一种存在明显缺陷的不成熟的理论,在许多问题上明显地暴露出其消极面,在一些问题上甚至是完全错误的。
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发达国家于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对人与自然关系深刻反思和对资本主义工业文明理性批判的基础上兴起的一种社会思潮和政治力量。
20世纪90年代以来生态社会主义的政治理论日益清晰化,思想体系臻于成熟。
生态社会主义的出现及其发展是当代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结果,是西方社会主义运动中出现的新情况。
因此认真梳理和评析这一思潮,对于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研究当代西方社会主义的演变走势,有着重要意义。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形成及发展20世纪70年代是生态社会主义逐渐形成的阶段,以罗马俱乐部的诞生为标志,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国的鲁道夫·巴罗和波兰的亚当·沙夫。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资本家掠夺性地使用资源,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忽视社会发展和社会公平,忽视环境保护和资源、能源节约,资本主义世界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出现了经济结构失衡、资源能源枯竭、环境污染、生态失控以及高增长下两极分化、失业增加、社会腐败、政治动荡等严重社会问题,使得西方社会走向了“发展的极限”。
于是,在1972年罗马俱乐部发表《增长的极限》研究报告引发广泛国际讨论的基础上,在欧美国家出现了群众性的生态保护运动和民间生态组织。
1972年新西兰成立了第一个绿党(新价值党),但此后西欧成了绿党发展的中心。
作为生态运动核心力量的绿党,其内部党派林立、观点各异,其中一些人因其观点相近或类同而形成一种思潮,被称之为生态社会主义。
浅析西方生态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警示和影响
浅析西方生态主义及其对我国的警示和影响摘要:生态主义是一种有别于传统的阶级政治的“新政治”,是一种新兴的左翼政治思潮,也是西方国家绿色运动和绿党的意识形态。
生态主义作为一种反主流的意识文化,在探寻人与地球生态道德关系的新思维和新观点时,以生态中心主义为思想理论基础,以相互联系的四个方面为主要内容,即生态优先、人权公正、基层民主、非暴力,这也是其四大政治原则。
然而在全球化已成为一种潮流的今天,我们应该警惕西方国家在生态领域对我国打“生态牌”,即在生态主义的旗帜下对我国施加新的压力。
关键词:生态主义;社会背景;警示;借鉴在当代西方的各种政治思潮中,生态主义以其在人类和自然关系问题上的独特观察和对人类未来发展的深刻思考而令世人关注。
生态主义既是以人类共同利益为着眼点,以保护生态环境为特色,以人权公正和民主为基点,以非暴力为根本途径,以建立和谐、民主、公正的生态社会为奋斗目标的,涉及到生态经济、民主人权、社会公正、国际和平安全、人类未来发展等方面内容的政治思想体系,也是当代世界范围内特别是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影响广泛、具有举足轻重作用且正在不断上升的社会政治力量。
对于生态主义的认识,人们往往存在这样的误区,仅仅把生态主义看成是单纯的关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思想主张,对生态主义作为一种政治思想体系、社会政治力量以及国际政治斗争工具认识不足,对生态主义可能对我国带来何种政治影响缺乏思考。
一、生态主义的内涵及其提出的背景在反思形成生态危机的根源, 寻求解决危机的途径的过程中, 人们形成了许多具有鲜明个性、有着丰富理论内容的学说, 诸如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生态后现代主义、生态中心主义等等, 我们将其统称为生态主义。
生态(中心)主义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上相对于人类中心主义的一种思想主张,它要求人类要尊重生态自然,在求得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应当遵循生态规律和生态法则,实现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生态主义的兴起导源于人类社会自二战以来所面临的严重的生态危机和生存危机。
论生态主义社会思潮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潮在 高校 的传 播具 有群体指 向性 、 直观 现 实性 和 复杂 多样 性等 特 点 , 对 既
大学生 的思想成 长具有一 定的积极作 用 , 带来 了一些不容 忽视 的 消极 影 也
响。
关键 词 : 生态主 义社会 思潮 ; 基本主 张 ; 特点 ; 大学 生; 影响
生态 主义是 指在环境 保护运 动 中以强 调解决 生态危机 、 保护生 态环境 为主 旨的思想 、 点和行 观 动纲领 。生态 主义 与生 态运 动 密切 相 关 , 生态 是
GUAN LIGONG C HE NG H S
论 生态 主义 社 会 思潮 对 当代 大 学 生 的影 响
李 东 晓
摘 要: 生态主 义社 会思潮 高举 “ 生物 圈平 等 主 义” 大旗 , 的 坚持 多元 文化论 和 科
技 悲观论 , 求构 建一种绿 色社会 关 系和绿 色发展模 式。 生态主 义社会 思 要
地位 上是相 同 的 , 分 上 下。生 态 主义 者 要求 实 不 现 全体人 民的 平等 以及 人 与其 他 物 种 的平等 , 反 对 国家权利对 公 民 自由的干 涉与破坏 和少数 发达 国家对 其他 民族 国家 的强权 政 治 与经 济剥 夺 , 主
张地球 生态 系统 是最 为 终极 的道 德 主体 , 只是 人 生态 系统 的一个 被 动的 组成 部 分 , 的一 切 活动 人 以 自然 为 中心 , 极 、 动地适 应 自然 界 , 与其 消 被 在
大学生 对生态危 机 的热 切关 注也 为生态 主义社 会
他非人类 生物种群 和谐相 处 的基础 上求得 自身 的
生存 与发展 。
与通过 动物 、 物 和微 生物 对 无 机环 境 的影 植 响而形成 的生 物 圈相类 比 , 以把 人 造 的技 术及 可
从三个维度透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与价值万星宇
从三个维度透视生态社会主义的理念与价值万星宇发布时间:2021-09-02T03:29:56.973Z 来源:《学习与科普》2021年7期作者:万星宇[导读] 生态社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试图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从历史维度看,它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是绿色运动在政治博弈中的结果,是西方国家群众运动发展的必然。
江汉大学商学院湖北武汉 430056摘要:生态社会主义用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试图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从历史维度看,它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是绿色运动在政治博弈中的结果,是西方国家群众运动发展的必然。
从理论和现实的维度看,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理念对树立和谐生态观、合理消费观和国际合作观仍然具有一定的价值意义。
关键词:生态社会主义;理念;价值;三个维度一、历史之维: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探源(一)生态社会主义是当代资本主义危机的产物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一方面,生产以私有制为基础,追求“唯生产力论”和最大化的剩余价值。
在利润的驱使下,资本家对大自然采取无视的态度,为了达到自身利益而不择手段的掠夺自然资源,不仅给本国的生态环境造成了破坏,而且还把生态危机转嫁给发展中国家,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问题。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制度倡导的是以消费为荣的消费文化,诱使人们为了享受消费而拚命工作,既加剧了人的异化,又加重了自然界的负担,造成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我们不能仅停留在对当代资本主义的批判阶段,废除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因此生态社会主义应运而生。
(二)生态社会主义是绿色运动在政治博弈中的结果生态社会主义的形成经历了三个阶段。
70年代谋求“绿色”(生态运动)和“红色”(共产主义运动)两种政治力量的汇合,致力于妇女运动、生态运动等,推动了绿党和绿色公民组织的成立。
80年代人们对全球生态问题有了更多的思考,超越了生态学的范畴,生态运动的目标逐渐多元,绿色生态运动逐步扩展,生态社会主义呈现出“红绿交融”的局面,生态社会主义者试图开辟一条生态激进主义的革命道路。
中国的生态主义思潮
生态主义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实现路径生态主义,又被称为绿色政治学(Green 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兴政治思潮,当时西方国家的福利经济出现危机,冷战给世界和平笼罩上阴影,再加之无止境的经济发展导致全球生态迅速恶化,许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的西方政治产生幻灭感。
所以生态主义(此处、以及下文中的“生态主义”如无特别说明,皆指作为一种政治思潮的生态主义,而非自然学科中的生态主义)是以“绿色运动”的发起为契机,并立足于探索一种能够从总体上根本解决各种危机的新型政治。
我国的生态主义,在理论上与欧美国家的生态主义并无联系,除了国外大型生态事件或绿色运动给我过造成的影响外,欧美国家的生态主义理论并未系统的引入我国,更没有从政治层面激发民众的觉醒和参与。
国内的生态主义,远不是一种政治思潮,它更多的作用是具体的反映到公共事件当中,并以非政治力量的方式影响政治考量及决策,是一种显性的在野力量。
而目前它所关注的问题也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文化遗产保护”,“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及平衡”,“绿色科技和能源”等。
那么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生态主义在我国的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呢?它应当是先由一种社会运动,再演化成社会思潮,最后再演化成政治思潮。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反映了生态主义的发展及其巨大作用。
比如1999年的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古城拆毁与保护事件,在这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战斗中,一开始就由民众自发参与与组织,采取合理(向行政机关申诉)合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并且从效果上来看,这些行为引起了专家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最后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
虽然从最后结果上看,这次生态主义运动并未直接改变事件后果,定海古城依然被拆毁殆尽,但无疑,人民对生态主义的觉悟已经具备了形成社会思潮的思想基础。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当代价值(专题讨论)——生态问题对历史唯物主义意味着什么——兼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构 了其 自身的 生态文 明理论 , 对历 史唯物主 义的当代发 展提供 了重要启 示。我 国生 态文明理论研 究应 当
以历史唯物主义为指导 , 是要 建立 以历 史唯物主 义为基础 的生态文明理论 , 但 还必须立足 于生 态学视 阈对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进 行 创 新 性 的研 究 和 阐发 。
否 还 具 有 当 代 性 。本 文 试 图 通 过 分 析 生 态 学 马 克
收 稿 日期 :0 1 9— 6 2 1 —0 0
思 主 义 的理 论 建 构 过 程 , 合 当前 我 国 学 术 界 生 结 态 文 明 理 论 的研 究 , 上 述 问 题 谈 谈 自 己 初 步 的 对
关键词 : 生态文明 ; 生态学马克 思主义 ; 态主 义; 生 历史唯 物主义
中图分类号 : 1 B
文献标 志码 : A
文章编号 : 0 4 2 2 1 )6— o 7— 7 1 2— 6 X( 0 1 0 02 0 0
西 方 学 术 界 引 发 了 热 烈 的 讨 论 , 种 讨 论 也 影 响 这 到 了 中 国学 术 界 。上 述 讨 论 的 实 质 是 历 史 唯 物 主
出 历 史 唯 物 主 义 缺 乏 一 个 地 理 学 维 度 , 该 建 构 应
一
第 一 种 观 点 来 自~ 西 方 生 态 主 义 思 潮 为 代
表 的“
派” 。在他们 看来 , 史 唯 物 主义 从 其 历
种 历 史 一 地 理 学 唯 物 主 义 , 适 应 当 代 资 本 主 以
唯 物 主 义 的 当 代 价 值 , 是 又 都 认 为 生 态 问 题 对 但 经 典历史 唯 物主 义 构 成 了挑 战 , 史 唯 物 主义 应 历
马克思主义学派
马克思主义学派1.生态学的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中最有影响的思潮之一.该派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与生态危机的联系上对资本主义进行系统批判,通过重新解读自然的观念,力图赋予自然以历史和文化的内涵,并以这样理解的自然和文化概念来改造传统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理论,重新理解自然、文化、社会劳动之间的关系,以此重构历史唯物主义,并提出了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制度理想——生态社会主义.这一流派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及批判功能与人类面临的日益严峻的生态问题相结合,寻找一种能够指导解决生态问题及人类自身发展问题的“双赢”理念.主要代表人物有法国的安德列·高兹,美国的詹姆斯·奥康纳等。
2.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存在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是最有影响的人本主义马克思主义的流派之一,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出现的一种企图把存在主义和马克思主义调和起来,按照存在主义的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思潮.其代表人物除法国人让·保罗·萨特外,还有法国的列斐伏尔等。
3.管理学派的马克思主义该学派关心的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问题.与马克思主义相比,他们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的整个过程,而不仅仅是早期的资本主义.他们更热衷于把资本主义划分成不同阶段和过程,探讨每个阶段和过程中财富积累的各种模型和模式.他们重点研究财富积累是怎样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的,即:资本主义财富积累与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关系:是资本主义财富积累推动了其政治制度的发展,资本主义的政治制度又导致了资本主义财富积累的危机的加剧.他们探讨资本主义危机实际上是探讨财富积累的危机.与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相比,世界体系的马克思主义关心的是国际分工,管理学派关心的则是财富积累的过程,二者应相互补充.该学派的代表人物是美国学者大卫·高登、法国学者米克尔·阿格雷塔等。
4.分析马克思主义分析学派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70年代以来在英美等国兴起的一种马克思主义研究学派,是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阵营中发展潜力较大的思潮之一,是20世纪初以来流行于英美地区的分析哲学与马克思主义研究相结合的产物.该学派运用现代数学、数理逻辑和模型分析等手段来研究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试图为其确立“微观基础”.代表人物有英国的分析哲学家G.A.科亨、美国的约翰·罗默、威廉·肖、乔·埃尔斯特等。
生态主义
学科教学(思政)
组员分工 1.PPT制作:田金雨 2.PPT汇报:王东君 3.整理资料:籍雪莹 4.搜集资料:王婷婷、万雪明、张媛、沈杨
1
概念 国内外研究现状 兴起原因 发展历程 西方生态主义思潮的发展
2
目录
3 4
5 6
近几年生态主义在我国的发展、 困境及对策
1
概念
1
概念
生态主义是不同于人类中 心主义的一种思想,认为 人类要尊重自然,在求得 自身生存和发展的同时, 应当遵循自然生态规律和 生态法则,实现人类社会 与自然环境的和谐发展。
成因
定义
4
最新发展 生态女权主义
后现代主义是一种包 括后现代艺术、社会 学、哲学在内的社会 思潮和文化思潮,具 有极其丰富的思想和 理论内涵,“是人类 有史以来最复杂的一 种思潮。”后现代主 义对生态主义的兴起 起到了重要的影响。
生态后现代主义
5
西方生态主义 思潮的发展
5
西方生态主义思潮的发展
生态文学
生态伦理学
生态政治学
6
近几年生态主义在我国的 发展、困境及对策
6
发展
世界生态主义与中国传统文化相契合,一种 基于东方智慧的新生态哲学、新生态文化启 蒙运动正在悄然兴起。
中国城市中产阶层环保意识觉醒, 追求绿色生活方式。
乡村生态主义在中国兴起,成为生态 主义在中国的一道独特风景线。
我国的生态投入
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 政治建设:公正高效 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 文化建设:价值引领 体现生态文明要求的 社会建设:民主和谐
THANKS
生命中心论
生命中心论是一种认为有机体有其自身的 “善”,因而主张把道德对象的范围扩展到人 以外的生物的自然价值观,主要包括史怀泽的 “敬畏生命”理论和泰勒的“尊重自然”理论。
从生态运动到生态文明的可持续发展理论探析
◆ 中图分类号 :D6 1 文 献标识 码 :A
生态运 动 ( 严耕等 ,2 0 0 9 J 。
生 态 主 义 思 潮 的理 论 萌芽 是 环 境 主 义
后现代 主义。以生态女权主义者斯普瑞特 耐 克、鲁斯 等为代表的学者认为 ,生态危
己的生活 、自由表达天 性等权利 ,这 些基
本权 利应该 受到法律 的保障 ;以史怀泽 、 泰勒 为代表 的生命 中心 主义 者将 道德对象 从狭小的动物范 围扩展到所 有有生命 的自 然物 ,认 为包括动物和植物在 内的一 切生
从 生 态 运 动 到 生 态 文 明 的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探 析
可 持 续 发 展 理 论 的 形 速增长 引
发的 “ 环境公害” 和能源危机不断加剧 。 人 们开始深入思考地球环境 的 “ 承载能 力” , 憧憬人类社 会未来的发展 模式。1 9 7 2 年 罗 马俱乐部发表 了题为 《 增长 的极限 》的研 究报告 ,该报告认为 ,如果按照 当时的发 展模式和速度继续下去 ,人 口和经济 的快 速 增长引发的粮食短缺 、资源枯竭 、环境 污染等问题将使世界会面临一场 “ 灾难性 的崩溃” 。 而避免这一悲剧发生 的最好方法 是 限制 经济 增长 ,建立一种 “ 全球均衡状 态” , 使地球生态系统处于 “ 合理的持久 的 均衡 发展 ”的状 态中。该报告是人类首次 对 传统发展观进 行批判 ,并提出建立全球 意识来解决全球 生存 发展 问题 。这些思想 和观点是可持续 发展 思想的理论基础 ( 赵
面 临 的 生 态 危 机 和 人 类 的 生存 危 机 的 唯 一 出路 。 本 文 对 中 国 共 产 党 生 态 文 明理 论 的 形 成 过 程 进 行 了 系统 梳 理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理论化 进程进一步加快,与现实也更加契合,生态 主义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
“生态主义”这一术语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 安德鲁·杜伯森在著作《绿色政治思想》(Green Political Thought)中第一次提出“生态主义”。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 过了《2l世纪议程》; 2002年8月,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 首脑会议,深化认识,确认三大支柱; 绿色政治领域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
继承了马克思主义的人与自然关系的观点。社会主义 将是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都和谐发展的 会。 未来的生态社会主义社会将形成一种全新的人 与自然的和谐关系(生态原则与社会主义的结合)。 绿色社会是生态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
பைடு நூலகம்
4、建立“稳态”经济模式。
“稳态”经济模式是指从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改 进,破除跨国公司和垄断企业的集中化、官僚化 生产体系,发展小规模、无污染的“软技术”和 小企业,创造一个人人都能参与决策的领域,使 每个人都能在其中发展满足自己需要的手段,让 人民到生产活动中而不是到消费活动中去寻求满 足。
2、经济的适度增长和理性增长。
经济的负增长——倒退; 经济的过高增长——极其危险; 经济的零增长——几乎难以实现。 经济的适度增长,要求不违背经济发展的客观 规律、在生态环境所能承受的范围之内的增长。 经济的适度增长,既是人们的理性选择.又是 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3、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统一的绿色社会。
(二)生态社会主义:“红绿”
生态社会主义自称以马克思主义和社会 主义为理论基础,以生态学和系统论为指导 思想,主张以马克思主义的方法重新探讨人 与自然界的关系,目标是建立人类社会与自 然界和谐发展的新型社会主义社会。
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1、资本主义制度是生态危机的根源。
生态危机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必然产物,为了追 求最大利润而只顾跟前利益、不顾生态平衡是资本 主义生产的特点。 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超过了以往任何社会。 通过实行分权、地方自治、分散化经济等途径解决。 基层民主——草根民主。
一、生态运动与绿党政治
20世纪60年代以后,大工业带来的人类生存环境持 续恶化。各界人士从不同角度系统阐述生态中心思想, 同时极大地唤醒了民众的生态意识,推动了群众性生 态运动的兴起和发展。 70、80年代生态运动又与反战、反核的和平运动以 及其他反对现行社会制度的社会运动相互交融,成为 以生态保护为特色和基点,包括和平安全、社会公正 和政治民主等多方面内容的政治思想体系。 生态运动的社会基础广泛而复杂(青年知识分子)。
1962年,卡逊 《寂静的春天》 代表了人类绿色 生态意识在二十 世纪的觉醒。
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生态主义进入理论化、系统化阶段,各种绿 色思潮相互吸收借鉴又分流分化。
1972年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召开 ,第一 次将环境与发展列入国际政治议程之中,标志着全 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通过《人类环境宣言 》。 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 1987年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 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 的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思考、讨论:
如何评析生态社会主义思潮?
课后思考题:
1、生态主义的发展脉络。 2、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 3、深绿、浅绿、红绿 4、生态社会主义的基本主张。
三、生态主义的基本特征
首先,生态主义主张意识形态多元化。 其次,生态主义崇尚一种新激进主义,或者 “新乌托邦主义”。 第三,生态主义在思想方法上赞同整体论 。 第四、在哲学立场方面,绿色主义者信奉一 种“后物质主义”。
四、生态主义的主要流派
(一)“深绿”与“浅绿”之分
“深绿”是激进的生态主义,属于理想主义派,一 般生态主义的理论家属于这一派,它认为必须抛弃 工业资本主义的整个体系才能实现世界的绿化,并 且强调内部的一致性以及与其他政治思潮的区别。 “浅绿”是温和的生态主义,属于现实主义派,绿 党出于政治需要,大体上属于这一派,它相信工业 资本主义经过调整和改革之后,能扭转环境恶化的 趋势,并强调内部兼容并蓄的一面。
1、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2、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3、公众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满情绪。 4、传统对外政策对和平的威胁。
(二)发展脉络
第一阶段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理 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对环境问题根源的追问上。 1968年,罗马 俱乐部(奥雷利 欧·佩切伊 )的 诞生,是人类生态 意识从觉醒走向成 熟的里程碑。
第六章 生态主义思潮
Ecologism
生态主义(Ecologism)
——绿色政治学(Green politics) ——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 ——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 politics) 这一思潮是20世纪60-70年代产生于欧美发达 资本主义国家的一种新兴政治思潮,也是西方 国家绿色(生态)运动和绿党的意识形态。
在生态主义和绿色运动的影响推动下,七十年代
后以绿党为主体的生态主义政党产生并迅速发展壮大。 世界上第一个绿党——新西兰价值党(1972年)。 欧洲第一个绿党——英国人民党(1973年)。 绿党的名称来自于德国绿党(1980年), 第一个在全国性选举中进入国会(1983年)。
二、生态主义的产生
(一)历史背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