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生态主义思想来源及其发展历程
生态学思想的发展
生态学思想的发展生态学思想的发展生态学思想的发展[摘要]生态环境与人与自然、人与人的关系相互作用。
恶化的生态环境导致上述关系的不和谐。
近年来因资源短缺、环境污染以及人口问题而引发的事件日益增多。
随着事件的发生和社会关系失调,社会整体的生态文明意识有所提高。
本文将介绍生态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及一些重要的生态思想,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理论基础。
[关键词]生态生态学历史渊源一、生态学概念界定生态学一词来源于希腊文“oikos”,意思是“住所”或“栖息地”,从字面上讲,生态学是关于居住环境的科学。
它最早是由德国动物学家E·海克尔于1866年在其所著《普通生物形态学》一书中提出的。
生态学是一门研究生物的生存条件以及生物与其生存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的科学。
[1]二、生态学思想的历史渊源关于生态学思想的历史以达尔文为界简单可以划为两个阶段:萌芽阶段的生态学和现代阶段的生态学。
(一)萌芽阶段的生态学(达尔文之前)1.“田园主义”和“浪漫主义”生态学思想“田园思想”以塞尔波恩的牧师、自然博物学家吉尔伯特·怀特为代表。
该思想倡导人们过一种简单和谐的生活,目的在于使人类恢复到一种与其他有机体和平共存的状态,对大自然具有一种敬畏与忠诚。
“浪漫主义”思想是“田园思想”的继承,以亨利·戴维·梭罗为代表。
该思想是从关系、依赖和整体性质来看待自然的,倡导万物有灵论。
梭罗曾经写道:“我心中的地球不是一种麻木的惰性物质,她是一个实体,她有精神,是有机的和在其精神的影响下发生变化的,并且,在我身上无论如何都存在那种精神的微粒。
”2.“帝国主义”生态学思想“帝国主义”思想是以卡罗勒斯·林奈为代表,该思想倡导的是需要通过理性的实践和艰苦的劳动建立人对自然的统治。
林奈是18世纪最杰出的植物学家,是自然分类法的创始人。
《自然的经济体系》写道:“每种动物都有其被指派的位置,这个位置既是它在空间的所在,也是它在总的经济体系中发挥功能和工作的地方,不能想象有地方是空无所有的,每个地方都有它的专家,以满足发挥其在技巧和传送上的功能。
生态社会主义
生态社会主义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绿色运动,20世纪90年代成为引人注目的左翼社会思潮。
生态社会主义作为当代西方新社会运动和社会主义思潮的结合物,试图通过维护生态平衡,满足新型需要为目标的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未来社会理论,寻找一条通向生态社会主义的现实道路。
一、生态社会主义的崛起与发展(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社会历史背景1.当代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全球性经济危机。
一方面,资本主义对全球性自然资源的掠夺性开发,造就了大量部可再生资源的短缺和枯竭。
另一方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全球性扩张,造成全球性生态失衡和环境污染。
2.苏东社会主义模式也没能避免生态环境问题。
第一,苏联社会主义模式在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中没有解决好人与自然的关系。
第二,苏东社会主义模式对生态问题的忽视,促使了这些国家中的持不同政见者以此向政府发难。
第三,苏东社会主义模式的封闭发展,无法超越当代资本主义体系承担解决生态危机的重任。
3.20世纪70年代“绿色运动”的兴起生态社会主义是西方绿色运动发展的产物,美国生物学家雷切尔.卡森发表了《寂静的春天》一书,揭开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绿色运动的序幕。
20世纪70年代,面对资本主义国家的危机,绿色运动抓住了西方公众关注的焦点,使生态问题成为最具有政治意义并直接关系人类命运的社会问题。
绿色运动的本质是抗议资本主义制度,防止生态灾难,维护人类生存环境的群众性运动。
(二)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渊源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第一,马克思主义以“人类尺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
生态社会主义者宣布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类中心主义思想,人类在解决神态危机、认识人类对世界的态度时,不应放弃“人类尺度”。
第二,马克思主义将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
第三,马克思主义关于技术进步有助于人的解放、并促进人的社会解放的思想。
生态社会主义者认为,尽管马克思主义充分论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但由于当时的资本主义尚不发达,人类对自然的开发很有限,因此马克思的生态思想还不够完善系统。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
生态社会主义思潮的形成和发展生态社会主义思潮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西方生态环境运动,它是西方左派力量在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反思下做出的马克思主义的回应。
在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后,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苏东的社会主义模式也没有解决生态问题。
在这样的情况下,西方社会的左翼进步知识分子感觉到不能坐以待毙,他们认识到必须在实现社会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于是生态社会主义在这样的形势下应运而生。
标签: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危机;发展历程[一、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背景(一)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生态社会主义产生的最直接原因是生态危机,而生态危机的根源则是资本主义的制度本身。
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绝对规律是获取剩余价值和追求利润最大化,为了获得高额的利润,他们采取扩大消费甚至是浪费消费的方式来拉动经济的增长,这种方式虽然暂时的缓解了经济危机,但是却存在着严重的隐患。
因为要加速生产,资本主义就必须无限的扩大对资源的索取,而且在生产的过程中,资本主义遵循的是一种先破坏后治理的理念,因此资源能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等问题就显现出来,尤其是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利用自己的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无限制的开采自然资源和破坏生态坏境而导致了更加严重的生态问题。
资本主义还道貌岸然的以帮助发展中国家的发展为由,把污染严重的企业转移到发展中国家,对发展中国家的资源进行掠夺,导致发展中国家资源的耗竭和环境的破坏,造成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
正如大卫·佩珀所说的:“资本主义制度内在地倾向于破坏和贬低物质环境所提供的资源与服务,而这种环境也是它所依赖的。
从全球的角度来说,自由放任的资本主义正在产生诸如全球变暖、生物多样性减少、水资源短缺和造成严重污染的大量废弃物等不利后果。
”〔1〕资本主义矛盾的发展导致了全球性的生态危机,使得人和自然的关系处于一种尖锐对立的状态,生态环境问题也引起了西方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普遍关注。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
浅析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近年来资源短缺、环境恶化、全球变暖、生态危机等一系列威胁人类生存发展的问题层出不穷。
生态危机与其说是自然界生态平衡的打破倒不如说是人类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异化。
因此,我们有必要理清生态文明思想的发展脉络,去回首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学思想,目睹西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对生态文明的发展,践行党的十八大提出的生态文明建设。
标签:马克思主义;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一、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文明思想马克思、恩格斯虽然没有系统、专门地去研究生态问题,但从他们的著作中我们却能够看到关于生态文明的闪烁星光。
他们在肯定工业文明给人类文明带来巨大成就的同时也揭示了资本主义制度的剥削本质及其给社会环境带来的巨大危害。
正如他们在著作中所说“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时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①然而,即便是创造如此强大生产力的近乎完美生产关系也无法避免其内部固有的矛盾。
“资产阶级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资产阶级的所有制关系,这个曾经仿佛用法术创造了如此庞大的生产资料和交换手段的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现在像一个魔法师一样不能再支配自己用法术呼唤出来的魔鬼了”②。
当这种庞大生产力无法得到相应生产关系相佐的时候,它给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来的危害无疑是巨大的、深重的。
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生态问题的思考虽然零散却发人深省。
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在这一世界观的指导之下,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自然界为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
“自然界,就它本身不是人的身体语言,是人的无机身体。
人靠自然界生活……所谓的人的肉体生活和精神生活同自然界相关联,不外是说自然界同自身相联系,因为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③然而,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并不是说人类在自然面前无能为力、被动适应。
人还具有主观能动性,人类不仅能够认识自然,还能通过实践改造自然,满足自身的各种需要。
生态主义
生态主义这里讲的生态主义(Ecologism),又称绿色政治学(Green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Ecologicalpolitics)。
是欧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新兴的政治思潮。
是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目标,以反对传统政治制度和经济发展模式,实现人类社会内部不同群体、不同阶级、不同种族、不同国别之间新型关系为内容,是一种突出强调人类整体利益和未来人类利益的新的绿色政治运动。
第一节生态主义的由来和发展生态主义形成于20世纪60-70年代。
历史背景:(一)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
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来看,资本家为了最大限度的追求利润,采取了对环境不负责任的态度。
从资本主义的消费方式来看,资本主义生产所提倡的高消费的生活耗费了世界上的大量资源,并带来大量不必要的环境污染。
从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重要动力科学技术来看,现代科学技术是把双刃剑,它一方面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发展,另一方面也带来了某些危害生态平衡和人类健康的负面效应。
(二)资本主义社会和阶级结构的新变化。
在科技革命的推动下,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在20世纪60年代末和70年代初基本上从工来社会进入了后工业社会。
后工业社会出现了一支庞大的中间阶级队伍。
这个中间阶级队伍既不同于传统的工人阶级,也不同于过去的中产阶级,其自身的构成和政治要求呈现出许多新的特点:第一,普遍接受良好的教育,对社会提出新要求。
第二,对社会问题的关注点发生了转移。
第三,参与政治的方式发生了变化。
(三)公众对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不满情绪。
生态主义政治是人民群众对所谓资产阶级民主制度和传统左翼政党奉行的改良政策不满的产物。
(四)传统对外政策对和平的威胁。
二战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军事集团和以苏联为首的华约军事集团形成了尖锐的军事对立,双方展开了激烈的军备竞赛,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尤其是核武器的竞赛,直接威胁到整个人类的生存安全。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
浅析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思想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速度开始赶上并超越了自然界的自我净化的速度。
自20世纪中叶以来,人们对环境的破坏日益严重,各种各样的生态问题不断的出现。
生态危机的爆发,引发了人们越来越广泛而深刻的反思。
在1962年,美国出版了了莱切尔·卡逊的《寂静的春天》一书,书中列举大量事实说明,人类一面在创造高度文明的同时,另一面又在消灭自己的文明,环境问题如不解决,人类将“生活在幸福的坟墓之中”。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当代西方马克思主义的主要流派之一,在人类社会发展正处于重要历史时刻和基于对人类生存困境深沉思考中诞生了。
一、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形成与发展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绿色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相互影响而交互发展的产物,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20世纪70年代的萌芽时期80年代的发展时期以及90年代的成熟时期。
第一阶段以70年代的鲁道夫·巴罗和亚当·沙夫为代表,他们是最早介入绿党的共产党人。
鲁道夫·巴罗原是东德统一社会党党员,后因持不同政见出逃到西德,在汉诺威大学任教授,同时开始倡导“社会主义生态运动”,研究“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谋求“绿色”和“红色”政治力量的结合,要求建立一个由绿党、生态运动、妇女运动和一切进步的非暴力社会组织组成的群众联盟。
他的主要著作有《社会主义、生态学与乌托邦》、《从红到绿》、《构建绿色运动》等。
亚当·沙夫原是波兰共产党意识形态负责人和马克思主义哲学家,是波兰“人道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代表人物,1968年被解职后任奥地利大学客座教授、维也纳大学哲学教授,1972年后成为罗马俱乐部最早的成员之一,1980年任罗马俱乐部执行委员会主席。
以上二人既是共产党人中最早介入生态运动的人,也是第一代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代表,其政治道路的典型特征是“从红到绿”。
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80年代的威廉·莱易斯、本·阿格尔和安德列·高兹,以及前苏联的一些学者。
中国生态哲学理论的发展历程
摘要:中国的生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
人与自然的关系延伸进入伦理学研究领域,生态哲学就从环境伦理学发展起来。
在思考自然界的价值以及人类与自然界的关系等问题时,引发了环境伦理中“人类中心主义”和“非人类中心主义”的争论。
自然价值、自然权利问题是环境伦理学的一个焦点。
生态自然观是从分析科学技术所产生的问题以及技术异化开始的,把自然观和价值观联系到一起是生态哲学的整体思想决定的。
中国的生态哲学研究哲学历史思维中的生态思想进程,又从哲学的内在逻辑中解读生态哲学的必然。
中国学者明确指出,生态哲学就是哲学本身,是今天的时代哲学,它要有生态本体论、生态认识论以及生态伦理学。
可持续发展理论、后现代的思想、过程哲学、托马斯?柏励的“生态纪”思想都是中国学者所研究的。
关键词:生态哲学;环境伦理学;自然价值;过程哲学;生态纪中国的生态哲学从环境伦理学研究开始。
环境伦理学概念首次出现在1980年《现代生态学中的方法论问题》译文中。
2 译者余谋昌作为中国环境伦理学的首创者之一,于1991年6月出版《生态哲学》一书,提出了生态哲学的理念,填补了我国生态哲学研究的空白。
生态哲学作为一种新的哲学转向,让人类重新思考如何看待自然、如何行动。
中国的生态哲学历经几十年的发展正在走向成熟。
它从生态伦理学的发展阶段展开,历经自然观入手的自然哲学研究以及对技术异化的批判、在人类思维的历史进程中的生态思想研究,直至今天生态哲学正在走向全面发展。
一、生态伦理发展阶段西方发起的环境保护运动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一些学者很快从“文化大革命”中走出来,此时,中国的生态哲学研究也开始从环境伦理学涉及。
在研究过程中它把握了西方环境伦理学理论及思想,阐释了生态伦理内涵,也形成了富有特色的研究基础,产生很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从而形成了中国环境伦理学重要的认识内容。
中国的生态哲学与自然辩证法有着深刻的渊源,或者说中国的生态哲学就是从自然辩证法中发展出来的,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然观就是它的根。
中国的生态主义思潮
生态主义在中国的现状及其实现路径生态主义,又被称为绿色政治学(Green politics),环境政治学(Environmental politics),和生态政治学,是20世纪60-70年代形成于欧美发达国家的新兴政治思潮,当时西方国家的福利经济出现危机,冷战给世界和平笼罩上阴影,再加之无止境的经济发展导致全球生态迅速恶化,许多有识之士对传统的西方政治产生幻灭感。
所以生态主义(此处、以及下文中的“生态主义”如无特别说明,皆指作为一种政治思潮的生态主义,而非自然学科中的生态主义)是以“绿色运动”的发起为契机,并立足于探索一种能够从总体上根本解决各种危机的新型政治。
我国的生态主义,在理论上与欧美国家的生态主义并无联系,除了国外大型生态事件或绿色运动给我过造成的影响外,欧美国家的生态主义理论并未系统的引入我国,更没有从政治层面激发民众的觉醒和参与。
国内的生态主义,远不是一种政治思潮,它更多的作用是具体的反映到公共事件当中,并以非政治力量的方式影响政治考量及决策,是一种显性的在野力量。
而目前它所关注的问题也主要是“退耕还林还草”,“文化遗产保护”,“气候变暖和环境保护”,“生态多样性及平衡”,“绿色科技和能源”等。
那么从我国的具体国情来看,生态主义在我国的实现路径是怎样的呢?它应当是先由一种社会运动,再演化成社会思潮,最后再演化成政治思潮。
为什么这么说呢?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的历程来看,一些标志性的事件反映了生态主义的发展及其巨大作用。
比如1999年的浙江省舟山市定海古城拆毁与保护事件,在这场保护中华民族文化遗产的战斗中,一开始就由民众自发参与与组织,采取合理(向行政机关申诉)合法(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的途径,并且从效果上来看,这些行为引起了专家和有关单位的高度重视,最后得到全国的广泛关注。
虽然从最后结果上看,这次生态主义运动并未直接改变事件后果,定海古城依然被拆毁殆尽,但无疑,人民对生态主义的觉悟已经具备了形成社会思潮的思想基础。
生态社会主义简介
生态社会主义简介生态社会主义也称生态马克,思主义,是20世纪下半叶兴起的生态运动中形成的一个新思潮、新学派。
在西方形形色色的生态理论当中,生态社会主义独树一帜,试图把生态学同马克思主义结合在一起,以马克思主义理论解释当代环境危机,从而为克服人类生存困境寻找一条既能消除生态危机,个又能实现社会主义的新道路。
本文简要介绍一下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主要理论以及对它的评价。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背景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就有人把生态问题纳入革命的轨道,例如美国经济学家和社会学家K·博尔丁在他1953年出版的《组织革命》一书中,指出“生态革命”是社会存在的客观条件逐步变化的结果,是观念和理想乃至技术手段的革命。
此后,法兰克福学派的思想家们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资本主义生产中出现的生态危机等问题进行研究与批判。
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法兰克福学派另一著名人物马尔库塞通过对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的研究,认为它是马克思关于解放全人类的学说中一个一直未被人们重视的方面。
马尔库塞认为,把自然的解放当作人的解放的手段的思想是马克思上述手稿的中心思想,他认为,既然人对人的统治是依赖对自然的统治来实现的,那么人的解放同样也要依赖自然的解放来实现,而自然的解放就是恢复那些自然中所产生的向上的力量,恢复那些与生活相异的、表示着自由新特性的感性美的特征。
马尔库塞主张应按照马克思提出的“对自然的人道的占有”,即按照人的本质占有自然的思想,确定“自然革命”的内容。
以马尔库塞等人为代表的法兰克福学派的上述思想,在西方思想界影响很大,可是,由于仅仅从理论上对资本主义的生产制度和技术制度提出激烈的批判,却未能在革命措施和步骤方面提出具有实践意义的东西。
因此,不少批评家指出,法兰克福学派的批判理论是一种“缺少实践的马克思主义”,其特点在于批判性而非建构性。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是同绿色生态运动的发展分不开的,它诞生于20世纪70年代的德国,其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历史阶段:第一代(70年代):以70年代的鲁道夫·巴罗和亚当·沙夫为代表,他们是最早介入绿党的共产党人,被看作是“红色”(共产主义运动)的“绿化”,具政治道路的典型特征是“从红到绿”。
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
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一、本文概述《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概况》一文旨在全面梳理和评述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核心理论及其在当今世界的影响力。
生态马克思主义,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一个重要分支,强调生态环境与社会经济结构的紧密联系,致力于探索人类社会在应对环境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过程中的理论和实践路径。
本文将从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源、主要观点、实践探索等多个方面展开论述,以期为读者提供一个清晰、全面的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脉络。
文章首先回顾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起源,包括其对传统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继承和发展,以及对生态学、环境科学等新兴学科的融合与借鉴。
在此基础上,文章深入剖析了生态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包括生态危机论、生态社会主义构想、生态经济理论等,揭示了其对于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生态环境问题及其解决方案的独特见解。
接着,文章将关注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探索,包括在全球范围内推动绿色运动、倡导可持续发展理念、参与环境政策制定等方面的努力。
通过案例分析,文章将展示生态马克思主义理论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具体应用及其成效,同时也将反思其在实践中所面临的挑战和困境。
文章将对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前景进行展望,分析其在当前全球环境危机和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以及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和趋势。
通过本文的论述,读者将能够更深入地理解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内涵和实践价值,为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全球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主要源自马克思主义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论述。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类社会与自然环境之间存在密切的联系,自然环境是社会生产的基础,同时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前提。
生态马克思主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强调了生态环境的重要性,认为生态环境问题不仅关乎人类的生存,更关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还包括生态学理论。
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科学,它揭示了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依存和相互作用。
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
智者论道 智库时代·228·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及其启示王 静(天津师范大学,天津 300380)摘要: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作为国外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流派,它对于当代生态学的研究具有重大意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阐发了当代资本主义由于过度的工业化形成的种种问题,作出了一系列的理论回应。
它将其核心集中在实现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一方面,它对于生态文明的研究具有很重要的价值。
关键词: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启示;工业文明中图分类号:Q98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4609(2019)09-0228-00220世纪60年代,西方的环境问题日益加剧,伴随着生态灾难的加剧,很多人士开始反思这样的环境现象,组织“绿色运动”试图要还原大自然本貌。
随着工业化进程的不断推进,人们也逐渐意识到自然与人的关系密不可分,人的衣食住行离不开环境,所以人们开始为自己所生活的环境而担忧,并想找到解决办法。
在这样的背景下,20世纪80年代,以研究和发展马克思生态思想,致力于探索西方生态问题方解决法的“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在西方理论界产生。
一、生态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历程生态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大致分为三阶段,即产生阶段、发展阶段、高潮阶段。
阿格尔从资本主义社会的实际出发,认为要处理和妥善解决消费异化不合理问题以及生态危机问题,就需要对资本主义制度进行革新。
安德烈·高兹在其代表作《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生态学》和《生态学与自由》中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主义和生态学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必须实际操作的方式实现人的各种自由。
威廉·莱斯在《对自然的统治》和《满足的极限》中认为生态危机发生源于在于人类对自然的统治。
认为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为了满足自身的欲望,他表示希望通过控制人类的欲望和提高他的道德意识来寻求解决生态危机的方法。
这一时期,由于受到西方生态危机以及各种生态运动的影响,马克思生态学研究者认为人与自然应该是平等的,人不应该享有特殊的权利。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放, 并促进 人 的社会 解 放 的思想 。当代 生态 学强 调 人 类与 自然 环 境应 作 为 一个 整 体 ;系统 学 认 为 生
态 系统 是 一个 包 括人 类 和 自然 界 在 内 的 不可 分 割
义 的 无 限生 产 能力 与 生 态环 境 有 限 的承 受 能力 之
其强大的经济和科学技术实力对全球 资源进行掠 夺性的开发 , 从而转嫁其经济危机所产生的后果 ,
致 使 全 球 生 态 环 境 恶 化 乃 至 导 致 全 球 生态 危 机 。 随着 生态 问题 的 日趋严 重 ,人 们 积极 地 探 寻解 决 问题 的 办法 。一 些 发达 资 本 主义 国家兴 起 了绿色
2 1 年 8月 01
总 第 17期 第 4期 6
・
大 庆 社 会 科 学 D Q n o i ce cs a igS ca S i e l n
Au . 2 1 g , 01 Sei lNo 1 7 No4 ra .6 .
专家论坛 ・
生态社会主义的产生及发展
王鹤 岩 , 念 海 , 明 明 仇 孙
开始思 索和寻求人与 自然的新 型关系, 这是 生态社会主义产生与发展 的社会历 史根源和理论基础 。
[ 键 词 ] 态社 会 主 义 ; 态危 机 ; 关 生 生 马克 思 生 态思 想
[ 中图分类号 ] 6 1 [ D 4 文献标志码 ] [ A 文章编号 ]0 2 2 4 (0 0 — 0 2 0 10 — 3 1 1)4 0 5 — 2 2 1
( 东北 石 油 大 学 马 克 思 主 义 学 院 , 黑龙 江 大 庆 13 1 6 3 8)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产生与流变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西方马克思主义对当时社会生态危机和环保运动的一种积极理论回应。该思潮的产生有其深厚的理论渊源,主要内容、中心观点、产生原因和发展形态都经历了一个由萌芽到成熟再转型的发展历程。在《启蒙辩证法》中,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已经展现出生态学思想的萌芽。而马尔库塞和施密特则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推动了其理论体系的建构和发展。自20世纪70年代起,生态学马克思主义逐渐建构了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理论形态更为成熟和系统化。而到了80年代之后,该思潮进入了发展和转型期,拉比卡和佩珀等一批新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者为这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转型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他们的工作不仅深化了我们对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解,也为我们提供了应对生态危机的新视角和方法。
马克思的生态观思想
马克思的生态观思想段娟娟(内蒙古大学内蒙古·呼和浩特010000)摘要在不同的社会历史发展阶段,人类在反思自身行为的过程中,就如何解决生态问题形成了不同的观点和理论,构成了不同的生态观。
生态观作为观念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随着生态危机的产生而产生,也随着人类生态实践活动的拓展而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态观是指马克思主义关于生态问题的基本观点和整体理解,是围绕人与自然、社会、自身的关系等问题,从哲学角度所概括、思考而形成的一种理论体系。
马克思的生态观从萌芽,形成到成熟是一个逐步发展的过程。
关键词马克思生态观资本主义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1马克思生态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在马克思主义诞生的世纪中叶,随着西方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工业资本主义的发展,机器大生产取代了手工作坊,引起了生产方式的巨大变革,人类文明从依赖自然的农业文明跃向了以掠夺和占有自然资源的工业文明,资本主义制度得以确立,人类利用自然的能力也大为增强。
人与自然形成了一种征服与被征服的关系。
在这种关系中,使得人类在对待自然时,把自然作为为获取经济利益可以任意索取的对象,也间接地导致了自然环境的破坏、污染、浪费等生态危机的产生,这也让哲学家们开始反思人与自然的关系。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正是在这种时代背景下产生的。
1.1萌芽时期: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初步认识1835年8月,马克思在中学时代德语考试的作文《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中,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进行了关注和思考。
在中学毕业论文中,他从人与动物对待自然约束性的不同态度,从被动与能动、制约与选择的角度进行了区分,他认为“自然本身给动物规定了它应该遵循的活动范围,动物也就安分地在这个范围内活动,而不试图越出这个范围,甚至不考虑有其他范围存在。
神也给人指定了共同的目标——使人类和他自己趋于高尚,但是,神要人自己去寻找可以达到这个目标的手段;神让人在社会上选择一个最适合于他、最能使他和社会变得高尚的地位。
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历程
政治干预的必要性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解决生态 问题需要政治干预,这启示我们 在解决当代社会问题时,应重视 政治干预的作用,以实现社会公 正和和谐稳定。
对未来发展的指导意义
未来社会的发展方向
未来政治的走向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为未来社会的发展 提供了理论指导,它指出未来社会应 朝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方向发展, 以实现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全球可持续 发展是世界各国共同的责任。在实践 中,这一理念要求我们在国际合作中 ,加强政策沟通、技术交流和资金支 持,共同应对全球环境问题。
推动绿色革命
倡导绿色生产方式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主张倡导绿色生产 方式,通过改变生产方式、调整产业 结构、优化资源配置等手段,实现生 产过程的绿色化。在实践中,这一理 念要求我们引导企业采用清洁生产技 术,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 率。
当代资本主义的危机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
随着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经济危机不断爆发,这使得人们开始 反思资本主义制度的缺陷。
资本主义对环境的破坏
资本主义制度下,为了追求利润和降低成本,往往会对环境造成 破坏和污染。
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认为,资本主义危机的根源在于资本主义制度 本身,只有通过推翻资本主义制度,才能真正解决生态危机问题 。
略论生态学马克思主义发展 历程
2023-11-04
contents
目录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述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理论背景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阶段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路径 •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未来展望 • 结论
01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概述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的定义
生态学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关注生态环境问题和人类可持续发 展的政治哲学思潮,旨在将马克思主义理论应用于生态学领 域,解释和解决生态环境问题。
马克思恩格斯生态思想的理论来源新析
【 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研究】
d o i : 1 0 . 7 6 8 8 / j . i s s n . 1 6 7 4 — 0 8 2 3 . 2 0 1 4 . 0 5 . 1 3
马克 思 恩格 斯 生态 思想 的理论 来 源 新 析 木
叶 冬 娜
( 福 建师范大学 公共管理学院 , 福州 3 5 0 0 1 3 )
摘 要 :马克思恩格斯的生态思想有其深刻而丰富的思想理论来源 , 其 主要来源于达尔文的进化论 、 李
比希的农业化学思想 、 摩尔根的人类学 、 马尔萨斯的人 口论 , 尤其是在对黑格尔客观唯心主义辩证法及
费尔巴哈人本学 旧唯物主义 自然观多重吸收与改造的基础上 , 创造性地变革 了自身的生态思想体系。
不可逾越 的神秘面纱 。1 8 6 6年 , 德 国思想家恩斯 特・ 海克尔在《 普通有机体形态学》 一书 中, 依据
达 尔文 物种 进化 和 自然选 择 的观点创 造性地 发 明
源 。学 术界 也 存 在相 同 的 问题 , 相 较 于 对 马 克 思 恩 格斯 生态 思想 理 论 来 源 的研 究 , 学 术 界 关 注更
多 的是 对 马克 思 恩格 斯 经 典 文 本 的挖 掘 , 造 成 马 克 思恩 格斯 的 生态思 想 不能被 科 学正确 地 理解并
了“ 生态 学 ” 一词 , 将 生 态 学 的研 究 等 同于 对 各种
有机物之间相互关系的研究 , 初步形成 了生态学
的思维 方式 。
马克思 恩格斯 高度 赞扬 了达 尔文 的进 化论思
人 类社 会历 史发 展和进 步 的过程 实质 上是人 类 学
态 思想 的理 论 构建 的 。
马 克 思 恩 格 斯 对 达 尔 文 的 进 化论 、 李 比希 的农业 化学 思想 的承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生态主义思想来源及其发展历程
作者:周叶青
来源:《科教导刊》2010年第11期
摘要生态主义是生态文明发展过程中,从20世纪西方后现代语境下的一种特定的社会思潮和历史现象发展成为的一种涉及多学科的综合性科学理念。
作为一种意识形态,生态主义在意识形态的天空中,是一颗新星。
生态主义肇起于上世纪70年代,在西方社会兴起后波及到全球,成为一种强有力的“政治文化力量”。
目前,国内对生态主义意识形态全面的研究较少,作者试图从其思想来源和发展历程对生态主义这一意识形态进行梳理,并做出相应述评。
关键词生态主义思想来源发展历程
中图分类号:X2文献标识码:A
生态主义的思想渊源可以追溯到18至19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甚至更早的时期。
早在空想社会主义的思想中就已提出要求对生态环境进行保护。
马克思批判性地继承了空想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空想到科学的飞跃,提出了人与社会、人与自我、人与自然全面发展的科学理论,特别是马克思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的理论,成为当代生态主义重要的思想来源。
生态主义对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关系理论的继承与借鉴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以“人类尺度”认识人与自然关系的方法;将社会问题与自然问题联系起来考察的思想;技术进步有助于人类的自然解放,并促进人类社会解放的思想。
生态主义从一种社会思潮向科学理念的发展过程大致可以概括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约在20世纪60年代初到70年代初,理论探索主要集中在对环境问题根源的追问上。
1962年,雷切尔·卡逊(Rachel Carson)的著作《寂静的春天》问世,作者蕾切尔·卡逊被视为“环境思想的先驱”,《寂静的春天》也被称为“改变了美国的书”之一,卡逊在《寂静的春天》里描绘了滥用杀虫剂的后果,指出由于农药和杀虫剂污染了河流、湖泊、地下水、土壤以及森林和“绿色地表”,经过动植物的“生物浓缩”在食物链中引发中毒和死亡的连锁反应,威胁到人类健康和生命这一事实。
该书一问世就立刻引起了全美国轰动和全民性大讨论,使公众对化学污染和环境保护的态度发生了巨大变化。
卡逊告诉我们,继续滥用这些“死神灵药”将导致未来某个时间的一个寂静的、死气沉沉的春天。
《寂静的春天》是一部现代环境意识的宣言和生态时代的标志,唤醒了公众对环境污染的关注。
①卡逊告诉我们,人类在现代文明中丧失到令人震惊之地步,应该回归的一个基本的观念,即人类与自然环境要相互融合。
《寂静的春天》代表了人类绿
色生态意识在二十世纪的觉醒。
然而在当时,人们并没有意识到卡逊启动了二十世纪后半叶的人类绿色意识和绿色关怀,没有感觉一个新时代的悄然来临。
1968年4月,由意大利经济学家佩切依发起成立的罗马俱乐部开始对人类生存环境产生忧虑。
罗马俱乐部的诞生,是人类生态意识从觉醒走向成熟的里程碑。
他们围绕世界经济发展和社会问题进行预测,先后发表了《增长的极限》、《人类处在转折点》、《重建国际秩序》、《冲出浪费时代》、《人类的最终目标》等研究报告,报告涉及的问题极其广泛,如人口爆炸、环境恶化、世界经济危机、科学技术的无政府状态发展和南北分歧。
他们认为,如果人类不节制地一味追求经济增长,地球必将会走到极限而导致人类的最终衰败并提出了“零增长”②的理论。
尽管罗马俱乐部早期的未来预测有悲观主义的倾向,但是罗马俱乐部在唤醒人类的生态意识、激发当代人类对全球生态危机的社会责任感、敦促人类共同行动等方面,具有深远影响。
同时,它直接触发了西方世界70年代大规模的新社会运动——生态保护运动。
促进了包括生态社会主义、生态自由主义、生态无政府主义、生态女权主义、生态法西斯主义等各种各样的绿色思潮的萌芽。
第二阶段为20世纪70年代初到80年代末。
在这一阶段,生态主义进入理论化、系统化阶段,各种绿色思潮相互吸收借鉴又分流分化。
1972年首次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这次会议第一次将环境与发展列入国际政治议程之中,是世界环境保护运动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它是国际社会就环境问题召开的第一次世界性会议,标志着全人类对环境问题的觉醒。
③受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秘书长委托,《只有一个地球》一书在58个国家,152位成员组成的通讯委员会协助下编成,作为此次会议的非官方报告。
虽然《只有一个地球》是一份非正式报告,但却起到了基调报告的作用,其中许多观点被采纳并写入此次大会通过的《人类环境宣言》中。
1973年,针对当时兴起的形形色色关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关注”的各种观点和主张,挪威哲学家阿伦·奈斯(A.Neass,1912- )在国际哲学杂志《探索》(Inquiry)上发表了《浅层生态运动和深层、长远的生态运动:一个概要》一文,对环境伦理学中两种全然不同的主张——浅环境观点和深环境观点作了区别和分析:一种是以人的利益为目标的价值伦理观念及其生态运动,另一种是以整个生态系统及其存在物(包括人类)的利益为目标的价值伦理观和这种世界观指导下的生态运动。
④
1983年联合国成立了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1987年世界环境与发展委员会在其长篇报告《我们共同的未来》中,第一次阐述了可持续发展概念,正式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模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同。
第三阶段为20世纪90年代至今,理论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在实践运用上,生态主义所指导的政(下转第139页)(上接第122页)策主张,也逐渐摆脱纯理论的指责,与现实更加契合,生态主义逐渐形成并走向成熟。
“生态主义”这一术语就是在这一时期出现的,安德鲁·杜伯森(Andrew Dobson)在著作《绿色政治思想》(Green Political Thought,1992)中第一次提出“生态主义”。
在其著作引言中安德鲁说,“生态主义”是一个新的术语,其用法还没有固定下来。
安德鲁认为他赋予其名称的这种思想具有足够的综合性和系统性,可以算作是一种在诸多层面上有别于其他意识形态的意识形态。
它包含了诸多理念和规范,这些理念与规范是由关心环境的各种思想家在过去的三四十年中依据人文科学、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的成果所提炼而成的。
⑤在阿伦·奈斯的浅深生态运动理论基础上,最终形成了生态主义的两大主要范式,即生态中心主义的生态主义与人类中心主义的生态主义。
1992年里约热内卢环境与发展大会上通过了《21世纪议程》,使人类社会认识到环境与发展是密不可分的,环境问题必须在发展中加以解决,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被各国广为接受,实现了人类认识和处理环境与发展问题的历史性飞跃。
2002年8月,约翰内斯堡可持续发展世界首脑会议再次深化了人类对可持续发展的认识,确认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与环境保护相互联系、相互促进、共同构成可持续发展的三大支柱。
这一时期,绿色政治领域也取得了极大的发展,深生态学、生态社会主义、生态女权主义是其中影响较大的三个流派。
注释
①④章海荣.生态伦理与生态美学.复旦大学出版社,2005: 114.210.
②零增长:指在经济发展和生态两个事物中,以牺牲生态来取得经济的发展,增长的经济效益与牺牲的生态价值恰好抵消,这样就实现了经济的“零增长”,人类可以将这个标准来自觉抑制增长.
③[美]芭芭拉·沃德,勒内·杜博斯(Barbara Ward & Rene Dubos).只有一个地球——对一个小小行星的关怀和维护.“Only One Earth——The Care and Maintenance of a Small Planet”.吉林人民出版社,序言.
⑤[英]布赖恩.巴克斯特.生态主义导论.“Ecologism: An Introduction”.重庆出版集团 & 重庆出版社: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