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P35

合集下载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原文-古文观止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原文-古文观止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原文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①。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②。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③。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④。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⑤。

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⑥。

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⑦。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⑧。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⑨。

【注释】①知罃(zhìyīng):晋大夫荀罃,邲之战被楚俘虏,后遣归晋。

②于是:当时。

荀首:即知庄子,知罃之父。

佐中军:中军副帅。

许:答应。

③治戎:治兵,作战。

俘馘(guó):俘虏。

馘,割左耳,此连类叙及,知罃并没有被割耳。

④执事:管事者,主事者。

衅(xìn)鼓:杀人以血涂抹新鼓。

即戮:受死。

⑤图其社稷:为本国打算。

纾:缓解,此作使动词用。

各惩其忿:各自抑制愤怒。

宥:凉解。

⑥灵:威望。

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因此被杀。

不朽:指不忘恩。

⑦外臣:对别国国君称外臣。

首:荀首,知罃父。

以戮于宗:按家法在宗庙处死。

⑧嗣宗职:承袭祖上职位。

次及于事:以次序轮到我主事。

偏师:非主力军。

修封疆:治理边疆的事情。

修,治。

执事:指楚之将帅。

⑨重:厚。

此说以厚礼送知罃归晋。

【鉴赏】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在晋楚邲之战中,晋军大败,晋大夫知罃被俘。

至成公三年,晋楚想重新修好,晋国归还楚公子谷臣及连尹襄老尸首,楚国则释放知罃,这中间已历经十年之久。

古诗楚归晋知罃翻译赏析

古诗楚归晋知罃翻译赏析

古诗楚归晋知罃翻译赏析文言文《楚归晋知罃》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以:用来;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ó):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ù):接受杀戮。

⑻惩(chéng):戒,克制。

忿:怨恨。

⑼宥(yòu);宽恕,原谅。

⑽与(yù):参与;及:赶上;与及:等于说发生关系。

⑾不知所报:不知道报答什么。

⑿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臣。

⒀其:将;请:请求。

宗:宗庙,古代家族权利很大,可以依据假发杀人。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即晋君不准我父亲这样做。

⒂嗣:继承;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帅:通“率”。

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这里是客气话。

脩:治理;封疆:疆界。

文言文《楚归晋知罃》古文赏析

文言文《楚归晋知罃》古文赏析

《楚归晋知罃》古文赏析【作品介绍】《楚归晋知罃》讲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

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原文】《楚归晋知罃》出处:《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⑧,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⑨,臣不与及⑩,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⑾,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①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被囚在晋。

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楚臣。

②求:交换。

知罃:又称荀罃,在晋楚泌之战中被楚国俘虏。

③于是:在这个时候。

荀首:荀,姓,首,名。

知,封地。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④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⑤馘(guō):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⑥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⑦即戮(lù):接受杀戮。

⑧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⑨宥(yòU);宽恕,原谅。

(10)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11)任:担当(12)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文言文鉴赏古文《楚归晋知罃》

文言文鉴赏古文《楚归晋知罃》

鉴赏古文《楚归晋知罃》【作品介绍】《楚归晋知罃》讲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

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原文】《楚归晋知罃》出处:《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⑧,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⑨,臣不与及⑩,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⑾,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①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被囚在晋。

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楚臣。

②求:交换。

知罃:又称荀罃,在晋楚泌之战中被楚国俘虏。

③于是:在这个时候。

荀首:荀,姓,首,名。

知,封地。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④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⑤馘(guō):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⑥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⑦即戮(lù):接受杀戮。

⑧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⑨宥(yòU);宽恕,原谅。

(10)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11)任:担当(12)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楚归晋知罃先秦: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率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国人将公子谷臣连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要求交换知罃。

这时知罃的父亲荀首已经担任中军佐了,所以楚国人就答应了他们。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说:“你恨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用兵,下臣无能#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作了俘虏。

君王的侍从不以我的血涂鼓,使我回国就刑,这是君王的恩惠。

下臣实在无能,又敢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谋求宽缓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

双方释放战俘,以实现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参与其间,又敢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去,怎样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不承受怨恨之名,君王也不承受恩惠之名,下臣无恨,君王无恩,不知道报答的事。

”楚王说:“虽然如此,也一定要告诉我。

”知罃回答道:“凭借君王的威灵,拘囚之臣得以将骸骨带回到晋国。

敝国国君如果将下臣加以诛杀,死后将会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得到赦免,将下臣赐还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将会请示敝国国君,而将下臣在宗庙加以诛杀,死后也会不朽。

春秋鲁国-左丘明《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注释

春秋鲁国-左丘明《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注释原文:楚归晋知罃春秋鲁国-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翻译: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王送知罃,曰:“楚王送别知罃,说:“子其怨我乎?”您恐怕怨恨我吧!”对曰:“知罃回答说:“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王曰:“楚王说:“然则德我乎?”那么感激我吗?”对曰:“知罃回答说:“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王曰:“楚王说:“子归何以报我?”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对曰:“知罃回答说:“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楚归晋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楚归晋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楚归晋知罃》左丘明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作品简介:《楚归晋知罃》本文记载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

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作品原文:楚归晋知罃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词句注释: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以:用来;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ó):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ù):接受杀戮。

⑻惩(chéng):戒,克制。

忿:怨恨。

⑼宥(yòu);宽恕,原谅。

释:释放;累:捆绑;囚:囚犯;累囚:被捆绑起来的俘虏。

成:全;好(hào):友好。

⑽与(yù):参与;及:赶上;与及:等于说发生关系。

《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赏析楚归晋知罃出处:《左传·成公三年》【作品介绍】《楚归晋知罃》讲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

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原文】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⑧,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⑨,臣不与及⑩,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⑾,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①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被囚在晋。

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楚臣。

②求:交换。

知罃:又称荀罃,在晋楚泌之战中被楚国俘虏。

③于是:在这个时候。

荀首:荀,姓,首,名。

知,封地。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④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⑤馘(guō):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⑥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⑦即戮(lù):接受杀戮。

⑧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⑨宥(yòU);宽恕,原谅。

(10)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11)任:担当(12)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楚归晋知罃》讲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楚归晋知罃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蓥②。

于是 l饩涨五x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

执事不以鼓(6),使归即7)君之惠也。

臣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10),其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11),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12)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13),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14),而使嗣宗职(15),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16),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17),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归晋知罃翻译】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回知蓥。

这时l饩漱w经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楚共王为知送行说:“您大概很恨我吧?”知蓥回答说:“两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

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取血涂鼓,让我回晋国去接受刑罚,这是君王的恩惠。

臣下确实不中用,又敢怨恨谁呢?楚王说:“那么感谢我吗?”知莹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希望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抑制自己的怨忿,以求相互谅解。

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以成全两国的友好关系。

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臣下没有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您回到晋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知蓥回答说:“臣下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及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及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及赏析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

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楚归晋知罃先秦: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楚归晋知罃》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够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楚归晋知罃》是春秋时期创作的散文,作者是左丘明。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楚归晋知罃原文以及翻译,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够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16《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

16《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及赏析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

《古文观止》每日一篇16.楚归晋知罃【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国人将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还给楚国,想以此换回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的副帅了,所以楚国人答应了晋人。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的时候说:“你大概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以成为了俘虏。

你没有把我杀掉祭鼓,让我回晋国接受诛戮,这是您对我的恩惠。

臣下确实没用,又敢怨恨谁呢?”楚共王说:“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都为了自己的社稷安危打算,并且都希望解除自己人民的苦难,于是各自克制忿怒,以求互相谅解。

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是为了成全两国的友好。

两国友好,并不是为了下臣,下臣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你回去,将用什么来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

没有怨恨没有感激,不知该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托君王的福,我这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我的君王如果加以诛戮,我死而不朽。

如果是因为您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交给您的外臣荀首,荀首请命于我的国君,要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是死而不朽。

古文观止22:楚归晋知罃

古文观止22:楚归晋知罃

古文观止22:楚归晋知罃晋人归楚公子穀(gǔ)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zhì)罃(yīng)。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1、榖臣:楚庄王的儿子;2、连尹襄老:楚国臣,名襄老。

连尹,官名;3、荀首:知罃的父亲; 5、佐中军:中军副帅。

佐:辅佐,副;6、王:指楚共王。

[译文] 晋人把楚国公子榖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知罃回国说:“您大概怨恨我吧!”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shēng)其任,以为俘馘(guó)。

执事不以衅(xìn)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1、俘馘:俘虏。

馘,割取敌人尸体的左耳,以此记功;2、执事:君王左右办事的人,指楚共王;3、衅鼓:祭礼,用牲畜的血涂抹钟鼓。

指杀戮;4、即戮:就戮,接受杀戮。

[译文]知罃回答说:“两国交兵,我没有才能,不能承担自己的使命,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左右没有杀我,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您的恩惠啊。

我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呢?”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fèn),以相宥(yòu)也,两释累(léi)囚,以成其好(hào)。

二国有好(hào),臣不与(yù)及,其谁敢德?”1、德:感激;2、纾:缓解,解除苦难;3、忿:怨恨;4、宥:宽恕;5、累:捆绑的;6、与:参与。

[译文]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以求解除百姓的苦难,现在双方都各自克制愤怒,达成互相谅解,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 王曰:“虽然,必告不穀(gǔ)。

”1、不任:担当不了,不该担当;2、不穀:古代诸侯的自谦之词。

《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译文|赏析《楚归晋知罃》这篇古文记载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它是先秦史学家左丘明在春秋时期创作的一篇古文。

今天儿童网小编就给大家带来了这篇古文的相关资料介绍,一起来看看吧。

《楚归晋知罃》原文先秦: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及注释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古文观止·楚归晋知罃》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楚归晋知罃》译文与赏析

《古文观止·楚归晋知罃》译文与赏析楚归晋知罃楚归晋知罃《左传·成公三年》【题解】公元前597年,晋国和楚国发生战争,最后楚胜而晋败。

楚国活捉晋国大夫知罃,而晋国也生擒楚国公子谷臣。

八年后,晋、楚两国互换囚徒。

知罃身为徒囚徒,但在楚王面前,没有半点卑躬屈膝,对楚王的无理问话予以有力的反驳。

【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26],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27]。

执事不以衅鼓[28],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注释】[26]中军:古代军事编制,分为左、中、右三军,一般为主帅亲率中军。

[27]俘馘(guó):俘虏。

馘,战争中割下敌人尸首的右耳朵,来记战功。

[28]衅鼓:古代的一种祭礼,用牲畜的血来涂抹钟鼓,这里是杀掉的意思。

【译文】晋人计划将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遗体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换回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升任晋国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晋国的要求。

楚王在送知罃回国的时候,问他说:“您怨恨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交战,下臣没有才能,不能担当重任,所以做了俘虏。

您的兵将没有杀掉我,并且让我回晋国去接受诛戮,这是您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呢?”【原文】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29],各惩其忿,以相宥也[30],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注释】[29]纾:宽舒,这里是解除苦难的意思。

[30]宥:原谅,宽恕。

【译文】楚王说:“既然这样,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了国家大业,希望能减轻百姓痛苦,所以彼此抑止自己的愤怒而互相原谅,双方都释放战俘,以结成友好。

两国的友好,下臣不曾与谋,我又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去以后,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

精选《楚归晋知罃》原文及译文赏析

精选《楚归晋知罃》原文及译文赏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译文赏析精选《楚归晋知罃》原文及译文赏析楚归晋知罃①①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②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②其忿以相宥③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④。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③知罃之在楚也,郑贾人有将置诸囊中以出,既谋之,未行,而楚人归之,贾人如晋,知罃善视之,如实出己。

贾人曰:“吾无其功,敢有其实乎?吾小人,不可以厚诬君子。

”遂适齐。

(节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有删改)【注释】①知罃:晋臣,其父荀首(即下文所指的“外臣首”)时任晋国佐中军副帅。

②惩:戒,克制。

③ 宥:宽恕。

④不谷:国君对自己的谦称。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4分)(1)两释累囚以成其好(2)然则德我乎(3)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4)遂适齐【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2分)A.以求知罃孤违蹇叔,以贪勤民B.子其怨我乎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C.寡君之以为戮石之铿然有声者D.重为之礼而归之吾从而师之【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5分)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小题4】楚国国君认为“晋未可与争”的原因是。

(3分)【小题5】第③段补叙郑贾人与知罃的交往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简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简析

《楚归晋知罃》原文翻译及简析《楚归晋知罃》本文记载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知罃的对答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楚归晋知罃》的古文相关资料介绍,希望大家喜欢。

《楚归晋知罃》原文先秦: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归晋知罃》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楚归晋知罃P35
注意文中加框的词语——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於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於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於寡君而以戮於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於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参考译文: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政事,率领一部分军队以治理边疆,虽然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敢违背礼义,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

”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

”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译文采自沈玉成《左传译文》,中华书局1981年版)
古文阅读要点
一、注意抓住文中古今意义用法差别甚大或者差别细微(稍不仔细就要误解)的词
二、注意文中可能是兼类的词在具体句中的词性、词义和用法
三、抓住那些从六书角度观察很有代表性的字,从而掌握此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四、注意文中的通假字、古今字、异体字,找出对应的本字、今字和正体字
五、对那些自己根本不认识或者读音把握不准的字,不要略过,更不要瞎蒙,要去查字典、词典之类工具书;不认得的字,千万不能按“读半边”的办法瞎猜。

六、注意各种典型句式:
1、判断句——特别是上古的含“是”字作主语或谓语的判断句
2、否定句——注意其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3、疑问句——也要重点注意宾语前置问题
4、叙述句中——①双宾语句(特别是那些今天已经不能翻译成双宾语的句子);②被动句(用哪些助词表被动);③宾语前置句(区分前置的不同情况);④含动量句;⑤主谓倒装句。

5、有成分省略的句子——看出到底省略了什么成分,能不能补上,该怎么补?
七、含词类活用句——识别各种活用类型,并考虑如何正确理解和翻译
八、含修辞手法句——特别注意其中的借代、委婉、迂回、互文等辞格,从而正确理解文意
九、含成语典故句——弄清成语或典故的出处及引用此成语或典故的目的,是正用还是反用。

十、充分利用注释——对文章后面还带有注释的著作,则要认真读注释,特别注意那些与自己原来的理解不一样的注释,或者对比阅读几种不同的注释,然后认真比较几种注释的优劣,想想到底是注释对,还是自己原来的理解对。

注意:这是提高自己识别能力的极好机会!不要轻易放过。

这也是锻炼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能力的极好机会。

十一、注意所读文章的作者所在的时代,注意各种不同的文体。

——文体不同、作者时代不同,也必然会影响到文中的用字、用词与用语,造成时代差异。

如能通过对比,认识到其中字词句间的种种差异,则说明阅读水平已有较大提高了。

古文翻译(直译)六字诀
对——用含有原文单音词为词素的现代双音词对译,如“怨——怨恨”、“惠——恩惠”、“好——友好”、“与——参与”、“报——报答”
换——用现代双音词替换原文的单音词,如“德——感激”、“归——回去”、“图——考虑”、“宥——原谅”、“然——这样”、“戮——杀死”
留——古今意义完全相同的词,以及人名、地名、官名、国名、部落名等都保留不译。

删——古有今无的语气词、结构助词一般都不翻译,直接删除。

如“姜氏何厌之有”中的“之”、“臣之壮也”中的“之”、“行李之往来”中的“之”之类。

补——被省略了的主语、谓语、宾语,原文中明显存在着的各种句间关系(因果、递进、并列等等)则要补出必要的关联词,以及为了现代汉语语句的流畅而必须添加的连词、语气词等。

调——宾语前置句、倒装句,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而必须加以调整的状语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