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归晋知罃 原文及翻译

合集下载

第六课古文翻译

第六课古文翻译

不可以的,其中也包含了可以的,臣下进言指出其中可以的。去掉不可以的。因此。政事平
和而不违背礼丁,百姓没有争斗之心。所以《诗・商颂・烈祖》中说:‘还有调和的好羹汤,五味
备又适中。敬献神明来享用,上下和睦不争斗。’先王使五味相互调和,使五声和谐动听,用 来平和心性,成就政事。音乐的道理也像味道一样,由一气。二体、三类、四物、五声、六 律、七音、八风、九歌各方面相配合而成,由清浊、小大、短长、疾徐、哀乐、刚柔、迅速、 高下、出入、周疏各方面相调节而成。君子听了这样的音乐,可以平和心性。心性平和,德 行就协调。所以, 《诗・豳风・狼跋》说:‘美好音乐没瑕疵。’现在梁丘据不是这样。国君认为可 以的,他也说可以;国君认为不可以的,他也说不可以。如果用水来调和水,谁能吃一下去? 如果用琴瑟老弹一个音调,谁听得下去?不应当相同的道理,就像这样。”
《春秋》记载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这是由于子家的权力不足的缘故。君子说:“仁 爱而不勇武武断,是不能实现仁爱的。”凡是杀死国君,如果只记载国君的名字,这是由于国 君无道;如果记载臣下的名字,这就是臣下有罪过。
2、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 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 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 故楚人许之。 王
对曰: “未也。 ”不“ 学诗,无以言。 ”鲤退而学诗。他日又独立,鲤趋而过庭,曰: “学礼乎? ” 对曰: “未也。 ”不“ 学礼,无以立。 ”鲤退而学礼。闻斯二者。陈亢退而喜曰: “问一得三:闻 诗、闻礼、又闻君子之远其子也。 ”
陈亢问伯鱼说:“您也曾听过特别的教诲吗?”回答说:“没有。父亲曾独自站在那里,我 快步走过庭院,说:‘学《诗》了吗?’回答说:‘没有。’‘不学诗,就不能言谈应对。’我退下来 就学《诗》。另一天又看到父亲独自站着,我快步地走过庭院,父亲说:‘学礼了吗?’回答说: ‘没有。’父亲说:‘不学礼,就没有立身的根本。 ’我就退下学习礼。听到过这两件 (特别的事) 。” 陈亢退下来高兴地说:“问了一件事得到了三件事,得知了诗,得知了礼,有得知君子不偏爱 自己的孩子。”

晋国把楚公子

晋国把楚公子

晋国把楚公子谷臣送回,还有连尹襄老的尸骨也送来,以赎回知罃。

这时,知罃的父亲荀首已做了晋国中军的副帅,因此楚国答应了。

楚王给知罃送行,说:“你怨恨我吧?”知罃说:“两国交兵,我没能耐,作了俘虏。

君王的部下没有用我的血来涂在鼓上祭神,而让我回国去受晋君的刑罚,这都是君王的恩啊!我自己不行,又能怨谁呢?”楚王说:“那么,你感激我吗?”知罃说:“两国都为了本国的利益,交换俘虏,言归于好。

两国友好的大事,我毫未参与,又该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晋国以后,如何报答我呀?”知罃说:“我既没有怨恨谁,君王也没有给谁恩德,无恩无怨,我不知道该怎么报答。

”楚王说:“话虽这么说,你总有什么想法,一定要说给寡人听听。

”知罃说:“托君王的福,我这被俘的臣子能够回到晋国。

敝国君主按照军法将我处死,那么,君王的恩惠还是永存不朽的。

如果敝国君主看在君王的面上,赦免了我,把我交给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再请求敝国君主,按家法在宗庙内处死我,君王恩惠也还是不朽的。

如果荀首的请求未得准许,反而让我继承祖宗的官职,带一支部队守卫边防。

那么,即使遇到君王的部属,我也不敢回避,只有尽力拼命,决无二心,尽我为臣的职责。

这就是我对君王的报答。

”楚王说:“看来是不好同晋国争霸啊!”于是为知罃举行隆重的礼仪,送他回国。

《楚归晋知罃》祁奚请求退休。

晋侯公问祁奚谁可接任,祁奚推荐仇人解狐。

正要立解狐,解狐却死了。

晋侯公征求意见,祁奚推举自己的儿子祁午。

正当此时,祁奚的副手羊舌职也死了。

晋侯公又问:“谁可接任?”祁奚答道:“其子羊舌赤适合。

”晋侯公便安排祁午做中军尉,羊舌赤佐助。

有德行的人称赞祁奚,说这件事足可说明他很能推荐贤人。

推举仇人,不算是诌媚;拥立儿子,不是出于偏爱;推荐直属的下级,不是为了袒护。

商书说:“没有偏爱,没有结党,王道坦坦荡荡,公正无私。

”说的就是祁奚了。

解狐被举荐,祁午接任、羊舌赤任职:立了一个中军尉而作成了三件好事,真是能举荐贤人啊。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楚归晋知罃》讲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那么,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收集的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供大家阅读参考。

【楚归晋知罃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蓥②。

于是 l饩涨五x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

执事不以鼓(6),使归即7)君之惠也。

臣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10),其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 对曰:“臣不任受怨(11),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12)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13),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14),而使嗣宗职(15),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16),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17),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楚归晋知罃翻译】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回知蓥。

这时l饩漱w经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楚共王为知送行说:“您大概很恨我吧?”知蓥回答说:“两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

您的左右不把我杀掉取血涂鼓,让我回晋国去接受刑罚,这是君王的恩惠。

臣下确实不中用,又敢怨恨谁呢?楚王说:“那么感谢我吗?”知莹回答说:“两国都为自己国家的利益考虑;希望解除百姓的痛苦,各自抑制自己的怨忿,以求相互谅解。

双方释放囚禁的俘虏,以成全两国的友好关系。

两国建立了友好的关系臣下没有参与这件事,又敢感激谁呢?”楚共王说:‘·您回到晋拿什么来报答我呢,”知蓥回答说:“臣下承担不起被人怨恨,君王也承担不起受人感激。

既没有怨恨,也没有恩德,不知道要报答什么。

”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原文-古文观止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原文-古文观止

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原文楚归晋知罃(选自《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①。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②。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③。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④。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⑤。

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王曰:“虽然,必告不穀。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⑥。

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⑦。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⑧。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⑨。

【注释】①知罃(zhìyīng):晋大夫荀罃,邲之战被楚俘虏,后遣归晋。

②于是:当时。

荀首:即知庄子,知罃之父。

佐中军:中军副帅。

许:答应。

③治戎:治兵,作战。

俘馘(guó):俘虏。

馘,割左耳,此连类叙及,知罃并没有被割耳。

④执事:管事者,主事者。

衅(xìn)鼓:杀人以血涂抹新鼓。

即戮:受死。

⑤图其社稷:为本国打算。

纾:缓解,此作使动词用。

各惩其忿:各自抑制愤怒。

宥:凉解。

⑥灵:威望。

之以为戮:同“以之为戮”,因此被杀。

不朽:指不忘恩。

⑦外臣:对别国国君称外臣。

首:荀首,知罃父。

以戮于宗:按家法在宗庙处死。

⑧嗣宗职:承袭祖上职位。

次及于事:以次序轮到我主事。

偏师:非主力军。

修封疆:治理边疆的事情。

修,治。

执事:指楚之将帅。

⑨重:厚。

此说以厚礼送知罃归晋。

【鉴赏】鲁宣公十二年(公元前597年),在晋楚邲之战中,晋军大败,晋大夫知罃被俘。

至成公三年,晋楚想重新修好,晋国归还楚公子谷臣及连尹襄老尸首,楚国则释放知罃,这中间已历经十年之久。

楚归晋知罃(活用)石碏谏宠州吁寺人披见文公(代词、虚词)

楚归晋知罃(活用)石碏谏宠州吁寺人披见文公(代词、虚词)

楚归晋知罃晋人归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石碏谏宠州吁卫庄公娶于齐东宫得臣之妹,曰庄姜,美而无子,卫人所为赋《硕人》也。

又娶于陈,曰厉妫,生孝伯,早死。

其娣戴妫生桓公,庄姜以为己子。

公子州吁,嬖人之子也,有宠而好兵,公弗禁,庄姜恶之。

石碏谏曰:“臣闻爱子,教之以义方,弗纳于邪。

骄、奢、淫、泆,所自邪也。

四者之来,宠禄过也。

将立州吁,乃定之矣,若犹未也,阶之为祸。

夫宠而不骄,骄而能降,降而不憾,憾而能珍者鲜矣。

且夫贱妨贵,少陵长,远间亲,新间旧,小加大,淫破义,所谓六逆也。

君义,臣行,父慈,子孝,兄爱,弟敬,所谓六顺也。

去顺效逆,所以速祸也。

君人者将祸是务去,而速之,无乃不可乎?”弗听,其子厚与州吁游,禁之,不可。

桓公立,乃老。

四年春,卫州吁弑桓公而立。

寺人披见文公吕、郤畏逼,将焚公宫而弑晋侯。

寺人披请见,公使()让之,且辞焉,曰:“蒲城之役①,君命一宿,女即至。

其后余从狄君以田渭滨,女为惠公来求杀余,命女三宿,女中宿至。

虽有君命,何其速也.!夫祛犹在,女其.行乎.!”对曰:臣谓君之入②也.,其.知之矣.。

若犹未()也.,又将及难。

第六课古文翻译

第六课古文翻译

《楚人献鼋》【原文】楚人献鼋于郑灵公。

公子宋与子家将见。

子公之食指动,以示子家,曰:“他日我如此,必尝异味。

”及入,宰夫将解鼋,相视而笑。

公问之,子家以告,及食大夫鼋,召子公而弗与也。

子公怒,梁指于鼎,尝之而出。

公怒,欲杀子公。

子公与子家谋先。

子家曰:“畜老,犹惮杀之,而况君乎”反谮子家,子家惧而従之。

夏,弑灵公。

书曰:“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权不足也。

君子曰:“仁而不武,无能达也。

”凡弑君,称君,君无道也;称臣,臣之罪也。

【译文】楚国人献给郑灵公一只大甲鱼。

公子宋和子家将要进见,走在路上,公子宋的食指忽然自己动了起来,就把它给子家看,说:“以往我遇到这种情况,一定可以尝到美味。

”等到进去以后,厨师正准备切甲鱼,两人互相看着而笑起来。

郑灵公问他们为什么笑,子家就把刚才的情况告诉郑灵公。

等到郑灵公把甲鱼赐给大夫们吃的时候,也把公子宋召来但偏不给他吃。

公子宋发怒,用手指头在鼎里蘸了蘸,尝到味道后才退出去。

郑灵公发怒,要杀死公子宋。

公子宋和子家策划先下手。

子家说:“牲口老了,尚且怕杀,何况国君”公子宋就反过来诬陷子家。

子家害怕,只好跟着他干,夏季,杀死了郑灵公。

《春秋》记载说:“郑公子归生弑其君夷。

”这是由于子家的权力不足的缘故。

君子说:“仁爱而没有勇武,总是达不到的。

”凡是杀死国君,如果只记载国君的名字,这是由于国君无道;记载臣下的名字,这就是臣下有罪过。

《楚归晋知罃》【原文】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楚归晋知罃先秦: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即使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因为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左传·楚归晋知蓥(成公三年)全文

左传·楚归晋知蓥(成公三年)全文

左传·楚归晋知蓥(成公三年)全文楚归晋知蓥(成公三年)-----国家利益重于个人恩怨【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①,以求知蓥②。

于是l 饩涨五x矣③,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4),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⑤。

执事不以鼓(6),使归即7)君之惠也。

臣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10),其谁敢德?王日: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11),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12) 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13),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14),而使嗣宗职(15),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修封疆(16),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17),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①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

②求:索取。

知蓥(zhi yTpg);l饩漯漱I子,在泌之战中被楚国俘虏。

③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4)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⑤馘(gU0):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6) 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①即戮(lu):接受杀戮。

(8)惩:戒,克制。

忿:怨恨。

(9)宥(y0U);宽恕,原谅。

(10)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11)任:担当(12)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13)宗:宗庙。

(14)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15)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16)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17)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国人想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体归还给楚国,用来换回知蓥。

这时l饩漱w经担任晋国的中军副帅,所以楚国人答应了。

楚共王为知送行说:您大概很恨我吧?知蓥回答说:两国兴兵交战,臣下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职务,所以成了你们的俘虏。

楚归晋知罃

楚归晋知罃

弗敢违(30)。其竭力致死(31),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32)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重
为之礼而归(33)之。 (20)虽然:虽,连词;然,代词,这样 (21)以:靠 (22)灵:福 (23)戮:动词用作名词,指杀的对象
(27)次及:次,按次序;及,担任职务
(28)帅:通“率” (29)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修:治理;封疆:边界 (30)违:躲避 (31) 竭:尽 (32)所以:用来· · · 的方式 (33)归:使动用法,使· · · 回去
(24)外臣: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呼本国的臣
(25)戮于宗:在宗庙里杀死 (26)嗣宗职:继承宗族的职务
译文:楚共王说:“虽然这样,你也一定要把你的想法告诉我。”知蓥回答说, “托君王的福,我这个被俘之臣能把这把骨头带回晋国,等于说我的国君把我杀 了,我死了也很光荣。如果按照君王的好意而赦免了我,就把我交给您的外臣荀 首,荀首向我们国君请求按家法在宗庙里处死我,我也死而不朽。如果得不到我 们国君杀戮我的命令,而让臣下继承祖宗的职位,依次序让我承担军事的职务, 率所属军队去治理边疆,即使遇上您的将帅也不敢违礼回避。我将尽心竭力到献 出自己的生命,不会有别的想法,对晋王尽到为臣之礼,这就是我用来报答君王 的。”楚共王说:“晋国是不能同它相争斗的。”于是,楚王隆重地给知罃举行 礼仪,并把他放回晋国了。
(10)德我乎:为动用法,德,名词用为动词,感恩;对我感恩吗
(11)图:谋划,为动用法;为自己的国家利益谋划 (12)纾:缓和,解除
(13)惩:戒,克制。忿:怒气,怨恨
(14)宥;宽恕,原谅。
(15)释:释放;纍囚:被捆绑起来的俘虏
(16)与及:参与其中,相干。及:赶上
(17)其:语气词,加强反问 (18)何以:用什么

文言文《楚归晋知罃》古文赏析

文言文《楚归晋知罃》古文赏析

《楚归晋知罃》古文赏析【作品介绍】《楚归晋知罃》讲的是楚晋两国互相交换俘虏的事情。

楚共王对知罃(yīng)的句句逼问,知罃都巧妙回答。

楚共王因此感叹“晋未可与争”,以隆重的礼仪送知罃归晋。

知罃的对答也表现了他忠君爱国、对楚不卑不亢,精神难能可贵。

【原文】《楚归晋知罃》出处:《左传·成公三年》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⑧,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⑨,臣不与及⑩,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⑾,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注释】①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被囚在晋。

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楚臣。

②求:交换。

知罃:又称荀罃,在晋楚泌之战中被楚国俘虏。

③于是:在这个时候。

荀首:荀,姓,首,名。

知,封地。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④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⑤馘(guō):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⑥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⑦即戮(lù):接受杀戮。

⑧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⑨宥(yòU);宽恕,原谅。

(10)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11)任:担当(12)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楚归晋知罃赏析

楚归晋知罃赏析

楚归晋知罃赏析
《楚归晋·知罃》是唐代诗人白居易所作的一首诗。

原文如下:
昨夜三更雨打梨,今朝四海客传闻。

岂知此恨不关情,愿作宵从烟月群。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离愁客的心情。

诗中的“梨”指的是梨园戏曲,而“三更雨打梨”则是形容夜深人静时,梨园戏曲院中传来的哀婉悲凉之声。

诗人在听到这样的声音后,感叹道:“今朝四海客传闻”,意思是这样的离愁别绪已经传遍了整个四方,不仅仅是自己一人所独受之苦。

接着,诗人又说“岂知此恨不关情”,表达了他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离愁之情的真实和深刻。

最后一句诗则表达了诗人愿意和同样有离愁别绪的人们一起度过这样的一夜,以此来减轻内心的痛苦和孤独。

整首诗言简意赅,用非常简洁而生动的语言,刻画了离愁别绪中的苦闷和无助,表达了人类在面对生命中的悲欢离合时所产生的感受和情感。

这也是唐代诗歌的典型特征之一,凸显了白居易诗歌中对人情世故和生活磨难的深刻理解和把握。

古代汉语翻译+标点

古代汉语翻译+标点

楚归晋知罃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shū)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词类活用:臣不才.然则德.我乎而求纾.其民以成其好.二国有好.其谁敢德.判断句: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所以报也宾语前置句:又谁敢怨其谁敢德何以报我双宾语句:为之礼固定句式:何以报我注释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楚国官名,襄老是楚国的大臣。

连尹、楚国主射之官。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o2):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u4):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⑼出现。

一说通“宥(you4)”。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⑿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⒀宗:宗庙。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译文:晋人归还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楚归晋知罃-古文观止

楚归晋知罃-古文观止

楚归晋知罃
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

左丘明《楚归晋知罃》诗词简析楚归晋知罃先秦:左丘明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帅偏师以脩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楚归晋知罃

楚归晋知罃

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 之外臣首;
從君之惠:從隨您得到恩惠。免 之,使之免。之,代指“我”。 以:介詞,後面省略賓語。 以賜君之外臣首:把我賜給您的 外臣荀首。外臣:對別國國君稱 呼本國的臣。
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于宗,亦 死且不朽。
教材注:其,將。 按:此“其”字當訓為“若”,為 假設連詞。古漢語中“其”字多有 此用法。楊樹達《詞詮》卷四即以 此“其”為假設連詞。 戮于宗:在祖廟殺掉。宗:祖廟。 古代宗法制度,可以根據家法殺死 宗族中有罪的人。
晉人歸公子穀臣與連尹襄老之屍于楚, 以求知罃。
歸:送還。 公子穀臣:楚莊王的兒子。 連尹:楚官名。 襄老:楚臣。 宣公十二年(西元前597年)晉 楚邲之戰時,晉知罃被俘,而晉 也擒獲了穀臣,射死了襄老,把 屍體運回了晉國。現在晉要用穀 臣與襄老之屍換回知罃。 以:連詞,連接目的關係的兩個 複句。 求,求取。
王曰:“子歸,何以報我?”
何以:以何。介詞“以”的賓語“何”前置。報:回報,報 答。 對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
受德,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教材注:“我擔當不了受怨,您也擔 當不了受德。”注以“受怨”、“受 德”連文,誤。 《左傳· 襄公十年》:“余羸老也, 可重任乎?”杜預注:“不任受 女 此責。”是杜預以“任受”連文 之 證。“任受”連言即教材注之 “擔 當”義也。
若不獲命,
如果得不到命令。意思是晉君不 准我父親這樣做。
而使嗣宗職,
嗣:繼承。嗣宗職:杜預注: “嗣其祖宗之位職。”此“宗” 指宗子,古代宗法制度稱大宗的 嫡長子,有嗣其祖宗位職的權力。
次及於事,
按次序擔任軍事職務。 次及:依次而及。事:指軍事。 《左傳· 成公十三年:“國之大事, 在祀與戎。”
而帥偏師以修封疆,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

《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楚归晋知罃》原文及翻译原文:晋人归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知罃。

于是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

执事不以衅鼓,使归即戮,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也。

两释纍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好,臣不与及,其谁敢德?”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受怨,君亦不任受德,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纍臣得归骨于晋。

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而使嗣宗职,次及于事,而率偏师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无有二心,以尽臣礼,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译文:晋国人将公子谷臣连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要求交换知罃。

这时知罃的父亲荀首已经担任中军佐了,所以楚国人就答应了他们。

楚共王为知罃送行,说:“你恨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用兵,下臣无能#from 本文来自九象,全国最大的免费 end#,不能胜任自己的任务,作了俘虏。

君王的侍从不以我的血涂鼓,使我回国就刑,这是君王的恩惠。

下臣实在无能,又敢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着想,谋求宽缓自己的百姓,各自克制自己的忿怒,求得相互谅解。

双方释放战俘,以实现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参与其间,又敢感激谁呢?”楚王说:“你回去,怎样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不承受怨恨之名,君王也不承受恩惠之名,下臣无恨,君王无恩,不知道报答的事。

”楚王说:“虽然如此,也一定要告诉我。

”知罃回答道:“凭借君王的威灵,拘囚之臣得以将骸骨带回到晋国。

敝国国君如果将下臣加以诛杀,死后将会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得到赦免,将下臣赐还君王的外臣荀首,荀首将会请示敝国国君,而将下臣在宗庙加以诛杀,死后也会不朽。

楚归晋知罃

楚归晋知罃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王曰:“雖然,必告不穀。”
虽然:连词“虽”与代词“然”的连用。不穀:不善。諸侯自 謙之詞。《老子》:“故貴以賤為本,高必以下為基。是以侯 王自謂孤、寡、不穀。”按:“不穀”或作“不轂”。 《淮 南子· 主術》:“是非輻湊皆為之轂。”高誘注:“轂以諭 王。”莊逵吉注:“‘不穀’之訓,古皆云穀善。錢別駕云: ‘《道德經》云“侯王自稱孤、寡、不穀。”’河上本 作轂,注云:‘不轂,不 為轂所湊也。’又別一 解,與此‘轂以諭 王’之注正同。知 古兩義並有,後人 但識谷善,而不 知有轂湊之訓矣。”
帥:通“率”,率領。偏師:副帥、副將 所統領的軍隊。脩封疆:謂保衛邊疆。脩: 治理。封疆:同义词连用。《說文》: “封,爵諸侯土也。”是當為引申義。本 義為堆土為疆界,引申為疆界、界域等意 思。《爾雅· 釋詁下》:“疆,垂也。”郝 懿行《爾雅義疏》:“疆者,《說文》作 畺,或作疆,云:‘界也’。”
雖遇執事,其弗敢違。




對曰:“以君之靈,纍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 死且不朽。
以:介詞,譯為“靠”。 靈:楊伯峻《春秋左傳注》: “靈,福。 纍:囚系,拘 系。《左傳· 僖公三十 三年》:“君之惠,不 以纍臣釁鼓,使歸就 戮于秦。”杜預注:“纍,囚系也。” 按:《說文》:“纍,大索也。”引申為囚系,拘系。《廣 雅· 釋言》:“纍,被執拘系,有罪無罪者皆曰纍。”纍臣: 知罃自稱。歸骨:把骨頭帶回去。這裏是客氣話。 以為戮:以之為戮。
二國有好,臣不與及,其誰敢德?”
“有”當為“友”之通假字。 與及:教材注:“與(yù)參與。及,趕上。” 依注,則“臣不與及”為“我沒有參與趕上”,文不成 義。按:此“與”、“及”當為同義連用,“及”亦 “與”也,為“參與、參加、干預”之義。 《左傳· 隱公五年》:“若夫山林川澤之實,器用之資, 皂隸之事,官司之守,非君所及也。”《春秋· 文公十六 年》:“季孫行父會齊侯于陽谷,齊侯不及盟。”《左 傳· 襄公四年》:“《文王》,兩君相見之樂也,使臣不 敢及。”諸例之“及”皆與本文之“及”義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原文繁體字
晉人歸⑴楚公子谷臣,與連尹襄老之屍于楚,以求⑵知罃。

於是⑶荀首佐中軍矣,故楚人許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對曰:“二國治戎⑷,臣不才,不勝其任,以為俘馘⑸。

執事不以釁鼓⑹,使歸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實不才,又誰敢怨?”
王曰:“然則德我乎?”對曰:“二國圖其社稷,而求紓其民,各懲其忿,以相宥⑻也,兩釋累囚,以成其好。

二國有⑼好,臣不與及⑽,其誰敢德?”
王曰:“子歸何以報我?”對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無怨無德,不知所報。


王曰:“雖然,必告不穀。

”對曰:“以君之靈,累臣得歸骨于晉,寡君之以為戮,死且不朽。

若從君之惠而免之,以賜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請於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獲命⒁,而使嗣宗職⒂,次及於事,而帥偏師⒃以脩封疆,雖遇執事,其弗敢違。

其竭力致死⒄,無有二心,以盡臣禮。

所以報也!
王曰:“晉未可與爭。

”重為之禮而歸之。

原文繁体字
晋人归⑴楚公子谷臣,与连尹襄老之尸于楚,以求⑵知罃。

于是⑶荀首佐中军矣,故楚人许之。

王送知罃,曰:“子其怨我乎?”对曰:“二国治戎⑷,臣不才,不胜其任,以为俘馘⑸。

执事不以衅鼓⑹,使归即戮⑺,君之惠也。

臣实不才,又谁敢怨?”
王曰:“然则德我乎?”对曰:“二国图其社稷,而求纾其民,各惩其忿,以相宥⑻也,两释累囚,以成其好。

二国有⑼好,臣不与及⑽,其谁敢德?”
王曰:“子归何以报我?”对曰:“臣不任⑾受怨,君亦不任受德。

无怨无德,不知所报。


王曰:“虽然,必告不谷。

”对曰:“以君之灵,累臣得归骨于晋,寡君之以为戮,死且不朽。

若从君之惠而免之,以赐君之外臣⑿首;首其请于寡君,而以戮于宗⒀,亦死且不朽。

若不获命⒁,而使嗣宗职⒂,次及于事,而帅偏师⒃以修封疆,虽遇执事,其弗敢违。

其竭力致死⒄,无有二心,以尽臣礼。

所以报也!
王曰:“晋未可与争。

”重为之礼而归之。

⑴归;送还。

公子谷臣:楚庄王的儿子。

连尹襄老:连尹是官名,襄老是人名。

⑵求:索取。

⑶于是:在这个时候。

佐中军;担任中军副帅。

⑷治戎:治兵,演习军队。

这里的意思是交战。

⑸馘(gU0):割下敌方战死者的左耳(用来报功)。

这里与“俘”连用,指俘虏。

⑹鼓:取血涂鼓,意思是处死。

⑺即戮(lu):接受杀戮。

⑻惩:戒,克制。

忿:怨恨。

⑼宥;宽恕,原谅。

⑽与及:参与其中,相干。

⑾任:担当
⑿外臣:外邦之臣。

臣子对别国君主称外臣。

⒀宗:宗庙。

⒁不获命:没有获得国君允许杀戮的命令。

⒂宗职:祖宗世袭的职位。

⒃偏师:副帅、副将所属的军队,非主力军队。

⒄致死:献出生命。

晋人把楚国公子谷臣和连尹襄老的尸首归还给楚国,以此要求交换知罃。

当时荀首已经是中军副帅,所以楚人答应了。

楚王送别知罃,说:“您恐怕怨恨我吧!”知罃回答说:“两国兴兵,下臣没有才能,不能胜任,所以做了俘虏。

君王的左右没有用我的血来祭鼓,而让我回国去接受诛戮,这是君王的恩惠啊。

下臣实在没有才能,又敢怨恨谁?”楚王说:“那么感激我吗?”知罃回答说:“两国为自己的国家打算,希望让百姓得到平安,各自抑止自己的愤怒,来互相原谅,两边都释放被俘的囚犯,以结成友好。

两国友好,下臣不曾与谋,又敢感激谁?”楚王说:“您回去,用什么报答我?”知罃回答说:“下臣无所怨恨,君王也不受恩德,没有怨恨,没有恩德,就不知道该报答什么。

”楚王说:“尽管这样,还是一定要把您的想法告诉我。

”知罃回答说:“以君王的福佑,被囚的下臣能够带着这把骨头回到晋国,寡君如果加以诛戮,死而不朽。

如果由于君王的恩惠而赦免下臣,把下臣赐给您的外臣首,首向寡君请求,而把下臣在自己宗庙中诛戮,也死而不朽。

如果得不道寡君杀我的命令,而让下臣继承宗子的地位,按次序承担晋国的军事,率领偏师(自己军队的谦称)以治理边疆,即使碰到君王的文武官员,我也不会躲避,竭尽全力以至於死,没有第二个心念,以尽到为臣的职责,这就是用来报答於君王的。

”楚王说:“晋国是不能和它争夺的。

”于是就对他重加礼遇而放他回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