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氏将伐颛臾》课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文中孔子具体论述了怎样的治国 主张?并依此指责了冉求的几点错?
• 孔子的治国主张:
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夫如是,故远人不服,则修 文德以来之;即来之,则安 之。
指责了冉求三点错误:
(今由与求也,相夫子,) ①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无德) ②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无 能) ③而谋动干戈于邦内(行乱)
二、文本探究
1、孔子不仅反对讨伐颛臾,而且认 为冉有和季路对此事有责任。并对冉 有的辩解予以反驳。
① “夫子欲之,吾二臣者皆不欲 也。” 推脱责任
③比喻说理。
“虎兕”喻季氏,虎兕出柙只会给人们带 来灾难:“龟玉”喻颛臾,美好的“龟玉” 被毁,虎兕出柙是因为看“虎兕”的人— —冉有、季路未尽到职责。 孔子运用形象、巧妙的比喻,义正言辞地 指出冉有和季路对季氏讨伐颛臾有不可推 卸的责任。
二、介词的宾语前置。“何以”
• <巩固检测>
• 1、选出是宾语前置的一项( C ) • A、善哉,祁黄羊之论也。 B、战于长勺。 C、吾谁欺?欺天乎? • D、蚓无爪牙之 利,筋骨之强。
• 2、各句句式与其他三句不相同一项( B ) • A、季氏将有事于颛臾 B、无乃尔是过与 • C、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D、季氏富于周公
第二次对话
晓之以理
设比喻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第三次对话
晓之以德
育人理念
1、晓之以礼 2、晓之以理 3、晓之以德
本文的主题:
1.反对战争, 2.坚持礼治, 3.施行仁德
【拓展延伸】 谁来说一说
文中体现出哪些孔子“仁” 的政治思想?
(1)反对攻打颛臾,说明孔子反对 武力 。 (2) 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 远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来之
这种思想对当今世界 和平有何意义?
安定压倒一切,今天周
边世界战争阴影一直未 消失,人类呼唤着和平
“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 必须从2500年前的孔夫子那 里寻找智慧。”
2、远人不服,而不能来也
• 其他诸侯国的人不肯归附 (我国),却又不能(用教化 德政)使他们来
3、君子疾夫舍曰欲之而必
为之辞。 品德高尚的人厌恶那些回 避说(自己)想要那样却 偏要找借口(的人)。
【合作探究】
一、文言知识探究
-----宾语前置 现象
文言文中的宾语前置现象
一规律: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何、 二规律: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 宾语前置。 三规律:“之”“是”表宾语前 置的标

自学指导一:
朗读全文,思考以下问题:
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孔子是什么态度,理 由是什么?体现他怎样的思想理念? 2、在第二次对话中,孔子是怎样责备冉求的? 3、文中孔子具体论述了怎样的治国主张?并依 此指责了冉求的几点错?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引导更正
教师引导更正:
1.对于“将伐颛臾”一事,孔子是什么态 度,理由是什么?体现他怎样的思想理 念?
——摘自世界诺贝尔奖金获 得者在巴黎集会上的宣言
• 谢

孔子与ຫໍສະໝຸດ Baidu求对话的态度及思想理念
冉 有 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季氏将有事 于颛臾。

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
吾二臣者皆 不欲也。 今不取,后世 必为子孙忧。

引用名言
设比喻
君子品质 政治主张 揭穿阴谋
的奖 宣金 言获 。得 者摘 在自 巴世 黎界 集诺 会贝 上尔 ------
那必人 里须类 寻从要 找 在 智 慧年世 前纪 的生 孔存 夫下 子去 21 2500
文山中学 高一语文 张翠娥
学习目标:
1、 把握关键的文言词及文言句 式。提升文言文翻译能力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阅读和 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3、了解孔子反对武力征伐,即以德 服人、实行“仁政”的思想以及现 实意义。
预习成果展示
----今朝我争锋
生字正音
颛臾(Zhuānyú )冉( rǎn )稷( 兕(
sì)
jì )
柙( xiá) 椟( dú )
gē )
相夫子(xiàng )戈(
<巩固检测>
翻译句子(找出句中的赋分点)
1、且在邦域之中矣,是社稷之 臣也 。
译:况且(颛臾)在鲁国国 境内, 这 是国家的属臣。
自学指导二:
1、孔子与冉求的每次对话,体现了一个老 师怎样育人的思想理念? 2、想想本文的主题应当是什么?
学生自学 教师巡视 引导更正
教师引导更正:孔子育人的思想理念
冉 有 孔子
无乃尔是过与
第一次对话 先王以为东蒙 主——不可伐 且在邦域之中矣——不必伐
是社稷之臣也——不当伐
晓 之 以 礼
引用名言
谁、安等)作宾语,一律前置。
四规律:介词宾语前置
• 现代汉语中,介词宾语必须在 介词的后面,但文言中,疑问 代词作宾语往往在介词的前面。 曹刿问:“何以战?” 微斯人,吾谁与归?
宾语前置的类型
一、动词的宾语前置
1、疑问代词宾语前置。 2、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3、用“之”“是”表宾语前置的标 志。
孔子态度:坚决反对讨伐,对二人当面斥责。 反对理由:
① 先王以为东蒙主 ———— 不可伐 ② 且在邦域之中矣 ————不必伐 ③ 是社稷之臣也 ———— 不当伐
• 依礼治国,反对战争的和之思想
2、在第二次对话中,孔子是怎样 责备冉求的?
引证:陈力就列,不能者止。 类比:危而不持,颠而不 扶,则将焉用彼相矣? 喻证: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