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的基础

合集下载

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实践意义

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实践意义

从知觉的角度分析《射雕英雄传》选段——暨论知觉的四个品质及其实践意义关键词:知觉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神雕英雄传一、知觉及其四个品质的概念1. 知觉的概念知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各种属性、各个部分及其互相关系的整体反映。

知觉以感觉为基础,是人脑对感觉信息选择、组织和解释的过程。

人通过知觉过程,在获得感觉信息的基础上,把感觉信息整合成有意义的事物并加以解释和理解。

知觉具有的四个品质:知觉理解性、知觉整体性、知觉选择性、知觉恒常性。

2. 知觉的理解性是指在知觉过程中,人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对客观事物进行解释,并用语词加以概括于标志以赋予其意义的组织加工过程。

知觉理解性具有的特点:(1)知觉理解性是以人已有的知识经验为前提对信息进行加工处理的。

(2)知觉理解性受言语指导的重要影响3. 知觉选择性是指人受自己的需要和兴趣等因素的影响,有意或无意地把某些刺激信息或刺激的某些方面作为知觉的对象而把其他事物作为背景进行组织加工的过程。

知觉选择性具有的特点:(1)受客观刺激物特点的影响(2)知觉选择性受人的主观因素的影响4. 知觉整体性是指人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把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属性、部分整合为一个整体加以识别的过程。

知觉整体性具有的特点:(1)知觉整体性不仅与刺激物本身的特征(如接近、连续或相似等)以及各部分之间结构成分密切相关,而且还受到人的主观状态,特别是人原有知识经验的影响。

一个人具有的知识经验,是对当前知觉活动提供补充信息和整合属性的必要条件。

(2)刺激物的各个部分、各种属性对个体产生整体知觉的作用不同。

客观刺激物的关键性成分或关键性特征对知觉的整体性起决定性作用。

4. 知觉恒常性是指人在一定范围内,不随知觉客观条件的改变而保持其知觉映像的过程。

知觉恒常性是个体知觉客观事物的重要知觉特性,他在视知觉中表现比较明显。

一个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在知觉恒常性的产生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

《心理学导论第4章-感觉》基础内容精讲第一部分本章内容讲解本章内容为信息加工部分的第二个章节感觉。

这一章在历年考试中出现的考点为:2007-5,2007-6,2008-4,2008-5,2008-6,2009-5,2009-6,2009-66,2010-77,2011-3,2011-4,2012-4,2012-5,2012-66,2013-7,2013-67,2014-8,2014-9,2015-5,2015-6,其中考核过一次简答即解释味觉和嗅觉的相互作用。

本部分主要以客观题为主。

本章框架如下:第二部分本章重要考点一、感觉概述(★考点:2007-6、2010-77、2011-4 )1. 感觉的测量感觉是由刺激物直接作用于某感官引起的,但人的感官指对一定范围内的刺激作出反映,这个刺激范围便是感觉阈限,相应的感觉能力就是感受性。

(1)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叫绝对感觉阈限;人的感官觉察这种微弱刺激的能力,叫绝对感受性。

绝对感受性可以用绝对感觉阈限来测量,绝对感受性与绝对感觉阈限在数值上成反比,心理学家把有50%的次数被觉察到的刺激值定为绝对阈限。

(2)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间的最小差异量,叫差别感觉阈限或最小可觉差。

人对这一最小差异量的感觉能力叫差别感受性。

差别感受性与差别感觉阈限在数值上也成反比。

德国生理学家韦伯发现差别阈限和原刺激量之比是一个常数,用公式可表示为:K=△I/I,其中I为标准刺激强度或原刺激量,△I为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增量,即差别感觉阈限,K 即韦伯分数。

这就是韦伯定律。

感觉通道不同,韦伯分数就不一样,韦伯分数越小,该感觉道的感觉就越敏锐,韦伯定律指适用于中等强度的刺激。

(3)费希纳对数定律德国物理学家费希纳提出了对数定律,他假定最小可觉差在主观上都相等,因此任何感觉的大小都可由在阈限上增加的最小可觉差来决定,在韦伯定律的基础上,他推导出下式:P=KlogI,其中I是刺激量,P是感觉量。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知觉的四大基本特征
一、知觉概念
知觉就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借助于已有的知识经验,经过大脑的加工,对客观对象整体属性的反映。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知觉是感觉的深入.
感觉是零散的,无序的;知觉是系统的,有序的。

二、四大特征
1、整体性
涵义:尽管知觉对象由许多个别属性组成,但人们并不把对象感知为相互独立的部分,而是趋向于把它们感知为一个整体。

原因:通过整体知觉可以加快认知过程,同时获得完整、圆满、稳定的心理感觉。

案例:招聘看出身,名校皆精英
2.选择性
在一定时间内,人并不感受所有的刺激,而是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

知觉对象
知觉背景
案例:万绿丛中一点红
3.理解性
在知觉当前事物时,人们总是根据过去的知识经验,对知觉对象做出某种解释,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

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对不同的广告作品人们有不同的理解。

案例:鲁讯评红楼“经学家看见《易》,道学家看见淫,才子看见缠绵,革命家看见排满,流言家看见宫闱秘事”
4.恒常性
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我们的知觉会保持不变。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嗅觉和味觉的感知
1 嗅觉与记忆
发现嗅觉是我们最强大的 记忆触发器之一,了解嗅 觉记忆如何影响认知和情 感。
2 味觉的感知
舌头的味蕾负责感受不同 味道,探索味觉如何与嗅 觉相互作用,构成我们对 食物味道的感知。
3 嗅觉的影响
了解嗅觉对我们的情绪、 行为和社交关系的影响, 以及香薰疗索感觉知觉在团队合作和创新 中的作用,以及如何优化工作环 境来提高团队的感觉知觉。
感觉知觉和大脑健康
了解如何通过优化感觉知觉体验 来促进大脑健康和幸福感。
2
外界光线,完成视觉信息的转换。
大脑通过对眼睛接收到的光信号进行图
像处理,使我们看到世界的形状、颜色
和运动。
3
视错觉
了解视错觉现象的原理和分类,以及它 们对我们视觉认知的影响。
听觉感知
声音的捕捉
耳朵负责接收外界声音,通过听 觉器官转化为神经信号,使我们 能够听到各种声音。
声音处理
大脑对通过耳朵接收到的声音信 号进行分析、理解和加工,形成 我们对声音的感知和认知。
1
感觉神经信号
了解感觉神经如何传递感觉刺激的信息到大脑,使我们能够感知和认知外界世界。
2
大脑皮质区域
探索大脑的不同区域如何参与感觉知觉的处理和整合,以及感觉交互作用的效应。
感觉知觉的应用和意义
虚拟现实与感觉知觉
了解虚拟现实技术如何模拟感觉 刺激,对感觉知觉的应用和研究 产生了哪些影响。
感觉知觉与团队协作
基础心理学-感觉知觉
感觉知觉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来接收外界刺激并形成主观认知的过程。
本节将介绍视觉感知、听觉感知、触觉感知以及嗅觉和味觉的感知,加深对 感觉知觉的理解。
同时,我们将讨论感觉知觉的神经生理基础以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和意 义。

基础心里学之感觉

基础心里学之感觉
经验的影响。
感觉的心理学机制还包括对感觉 体验的记忆和回忆,以及对感觉
体验的评价和情感反应等。
03
感觉的影响因素
刺激因素
刺激物的强度
一般来说,刺激物的强度越大,引起的感觉越强烈。例 如,较强的疼痛或较大的声音会引发更明显的感受。
刺激物的性质
刺激物的性质也会影响感觉。例如,尖锐的物体比钝的 物体更容易引发痛感,而温暖或凉爽的温度更容易被感 知。
神经系统包括多个层次,从感官器官的末梢神经到大脑皮层,每个层次都对神经信 号进行不同的处理和传输。
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负责处理不同类型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等,这些部分 相互协作,共同完成感觉的神经机制。
感觉的心理学机制
感觉的心理学机制是指个体如何 解释和理解感觉体验的过程。
个体的经验和认知因素会影响对 感觉体验的解释和理解,如对颜 色的感知会受到文化背景和个人
物理环境
环境中的物理因素,如光线、温度和噪音,也会影响感觉。例如,在安静的环境中比在嘈杂的 环境中更容易集中注意力。
04
感觉的应用
感觉在教育中的应用
感觉在教育中的应用广泛,它可以帮 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 从而制定出更符合学生需求的教学计
划和教学方法。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运用不 同的感觉通道(如听觉、视觉、触觉 等)来刺激学生的学习,提高学生的
根据刺激的来源,感觉可以分为自然感觉和社会感觉。自然感觉是指与生俱来的、不依赖于社 会经验的纯生理感觉,如痛觉、温觉等;社会感觉是指通过社会交往获得的、与人的社会生活 经验相关的感觉,如情绪、爱、恨等。
02
感觉的机制
感觉的生理机制
01 感觉的生理机制是指个体通过感官器官接收外界 刺激,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的过程。

《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教学课件—02感觉的基础

《食品感官分析与实验》教学课件—02感觉的基础

感觉分类
五种基本感觉
视觉、听觉、触觉 (物理感觉)
嗅觉、味觉 (化学感觉)
其他的感觉:温度觉、痛觉、疲劳觉 等
第一节 感觉概述
二、感觉定理
韦伯定律
19世纪4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重量感觉的变化时
发现,100g质量至少需要增减3g,200g的质量至少需要增减6g,300g则至少需要
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 对比增强现象。
对比减弱现象: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称 为对比减弱现象。
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
(三)变调现象 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
生本质变化时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四)相乘作用
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 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称为相乘作用。 (五)阻碍作用
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三、嗅觉 挥发性物质刺激鼻腔嗅觉神经,并在中枢神经引起的感觉
就是嗅觉。 (一)嗅感器官的特征
嗅黏膜是人的鼻腔前庭部分的一块嗅感上皮区,面积有两 张邮票大小(5 cm2)。这一位置对防止伤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第三节 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
(二)嗅觉的特征 人的嗅觉相当敏锐可感觉到一些浓度很低的嗅感物质,这超
由于某种刺激的存在,导致另一种刺激的减弱或消失,称为 阻碍作用或拮抗作用。
第二节 影响感觉的因素
二、温度对感觉的影响(食物温度) 食物可分为热吃食物、冷吃食物和常温食用食物。想的
食物温度因食品的不同而异,以体温为中心,一般在± (25~30)℃的范围内。热菜的温度最好在60~65℃,冷菜肴 最好在10~15℃。适宜于室温下食用的食物不太多,一般只有 饼干、糖果、西点等。

生理心理学_感觉的生理基础

生理心理学_感觉的生理基础
• 2.3.2.1 特征提取功能柱 • 2.3.2.2 空间频率柱
2.2 视觉信息的传递(如何用电生理 方式传递的?)
• 2.2.1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
视网膜(retina)
blind spot effect
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有视杆和视锥细胞两种。
视锥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差,介导昼光觉。 但能辨别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 都能看得清楚,有很高的分辨力。
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性较高,介导暗光觉, 只能区别明暗、而无色觉。(视感杆细胞所 含的感光物质为视紫红质)
2.2.1视网膜内的信息传递方式
• 局部电位传递方式 • 动作电位传递方式
2.2.2视觉通路与信息传递
2.3 视觉信息加工与编码
• 2.3.1视中枢神经元的感受野(Receptive Field of NC in Visual Cortex )
2.3.2视觉信息提取的功能柱理论
→效应器
2.1.1.1.2 瞳孔-皮肤反射
• 定义:皮肤强刺激引起的瞳孔扩大 • 机制 :自主神经反应 • 意义:生存和保护
2.1.1.1.3 调节反射
• 复杂的反射活动,包括了两种反应 • 随意性运动反应 • 不随意性自主神经反射
2.1.1.2 眼动的生理心理学机制
上睑提肌
总腱环
上斜肌 上直肌
• 视觉过程: 产生、传递、加工
2.视觉
• 2.1视觉信息的产生 • 2.1.1眼的折光成像机制(外部刺激投射) • 2.1.2光感受机制2.1.1.1 眼内 折光 装置 及其 反射 活动
2.1.1.1.1 瞳孔反射
• 瞳孔反射 • 直接光反射 • 交感瞳孔反射 • 反射的过程: • 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

3第二章 感觉基础

3第二章 感觉基础
在研究视觉特性及视觉与其他感觉之间的关系时,都
以CFF值变化为基准。
3)暗适应和亮适应
暗适应:当从明亮处转向黑暗时,会出现视
觉短暂消失而后逐渐恢复的情形,这样一个过程
称为暗适应。
亮适应:从暗处到亮处视觉逐步适应的过程。
经历的时间比暗适应短。
除上述3个特征外,还有残像效应、夜盲等。
残像: 眼睛注视了某种色彩后,将在一个 短时间内保持着这一色彩或其补色的色相,这 种现象称为视觉残像(after-image) 电影胶片实际上是每秒种走24 张静态画 面,人眼靠这种效应感觉到它是动态的。
6、掩蔽现象(masking) 当同时进行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时,其 中某种刺激的强度被降低,或者该刺激的感 觉发生了改变,这一现象称为掩蔽现象。
四、感觉能力的发展与补偿
不同人的各种感觉能力存在差异,除先 天因素外,后天的训练也很重要。 例如,磨床工人能看到 0.0005 毫米的 空隙,而一般人只能看到 0.1 毫米的空隙。
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会随一些因 素的变化而变化! 100g砝码放在手上,要觉察出重量的 变化至少增减3g, 那么200g砝码呢?增减6g
300g砝码呢?增减9g
韦伯定律(weber’s law )
差别阈随刺激量的变化而变化,并表现出一定 的规律性,即差别阈与刺激量的比值是个常数: K=△Ⅰ/ Ⅰ △Ⅰ-差别阈; Ⅰ-初始刺激量; K-韦伯常数 (因小于1,也称韦伯比例或韦伯分数) 适用范围:中等强度的刺激。 当刺激强度接近绝对阈值时,韦伯比例值将会上升。
根据三原色学说,不能分辨红色者为红
色盲,不能分辨绿色者为绿色盲,不能分
辨蓝色者为蓝色盲,三种颜色都不能辨认
者为全色盲.
2会产生 闪烁感觉。随刺激频率的增 加,到一定程度时,闪烁感 觉消失,由连续的光感所代 替,此时的频率称为:

感知的名词解释考研

感知的名词解释考研

感知的名词解释考研引言:感知是我们与世界互动的一种基本能力,通过感知,我们能够获取信息、了解事物、理解现象。

而在考研中,对于感知的名词解释也是一个重要的考点。

本文将对感知的概念和相关知识进行详细解释,帮助考研学子更好地掌握这一内容。

正文:一、感知的定义感知是指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加工和解释,从而获取对外界的认知和理解。

也就是说,感知是我们对于外部环境的主观体验和知觉过程。

感知包括多种感觉通道,如视觉、听觉、触觉、嗅觉、味觉等,每一种感觉通道都会通过感觉器官将外部刺激转化为神经信号,再经过大脑处理和解读,最终形成我们对于世界的感知和认知。

二、感知的过程感知过程主要包括感觉、注意、记忆和认知四个环节。

首先,感觉是感知的基础,它涉及到感觉器官的接收和转化。

比如,视觉感知需要眼睛接收光线并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然后通过视觉皮层进行处理和解析。

其次,注意是指我们对某些感觉信息进行选择性关注的过程,我们的感觉器官接收到大量的刺激信息,但只有一部分能够引起我们的关注和注意力。

例如,在嘈杂的环境中,我们可以选择性地关注某个声音或者景象。

然后,记忆是指我们对感知信息进行存储和记忆的过程,通过将感知信息编码、存储和检索,我们才能够回忆和使用之前获取的感知信息。

最后,认知是指我们对感知信息进行分析和理解的过程,通过对感知信息的加工、推理、判断和评估,我们才能够对外界进行认知和反应。

三、感知与知觉感知和知觉是两个密切相关的概念,但又存在一定的区别。

感知是指我们通过感觉器官对外界刺激进行接收、加工和解释的过程,而知觉则是指我们通过感知过程后形成的对外界刺激的主观体验和理解。

可以说,感知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知就没有知觉。

例如,我们通过眼睛对一幅画进行感知,将其转化为神经信号,并在大脑中进行加工和解析,最终形成对这幅画的知觉,包括颜色、形状、纹理等方面的主观体验和理解。

四、感知的重要性感知在人们的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嗅觉的刺激物
嗅觉的刺激物是气味分子,这些分子通过空 气传播进入鼻腔,与嗅觉感受器结合。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嗅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如通过 嗅觉感知食物的味道、空气质量等。
味觉
味觉感受器
味觉感受器主要分布在舌头上,能够 感知食物的味道。
味觉的刺激物
味觉的刺激物是食物中的化学物质, 如甜味、咸味、酸味等。
普通心理学——第3章感觉
汇报人: 2023-12-12
目 录
• 感觉的一般概念 • 视觉 • 听觉 • 其他感觉
01
感觉的一般概念
感觉的定义
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 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 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 映。
感觉具有适应性、对 比性、后效性等特点 。
感觉是认知的基础, 是人们获取信息的第 一步。
感觉的分类
味觉的信号传导
味觉信号传导是通过味神经进行的, 味神经将味觉信号传递到大脑皮层进 行处理。
味觉在人类生活中的作用
味觉在人类生活中具有重要的作用, 如通过味觉判断食物的味道、口感等 。
触觉
触觉感受器
触觉的刺激物
触觉感受器分布在皮肤表面,能够感知触 碰和触摸的感觉。
触觉的刺激物是物体的形状、大小、质地 等,以及外界的温度、湿度等环境因素。
根据刺激来源的不同,感 觉可分为外部感觉和内部
感觉。
内部感觉:平衡觉、本体 觉、内脏觉等。
躯体感觉:来源于躯体各 部位的感觉,如触压觉、
温度觉等。
外部感觉:视觉、听觉、 嗅觉、味觉和触觉等。
根据刺激作用部位的不同 ,感觉可分为躯体感觉和
内脏感觉。
内脏感觉:来源于内脏器 官的感觉,如饥饿、饱胀
等。
感觉的作用

心理学基础-感觉

心理学基础-感觉


包括:视\听\嗅\味\皮肤觉
• 2、内部感觉:由有机体内部的刺激所引起的

包括: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
三、感觉的特征
0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02感觉适应 03感觉对比
04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05联觉
——感觉的特征——
0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02感觉适应 03感觉对比
04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05联觉
• 感受性的发展是指人的感受性在生活和劳动时间的长期锻 炼大大提高和发展。
——感觉的特征——
0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02感觉适应 03感觉对比
04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05联觉
05 联觉
• 联觉是指当一种感觉器官受到刺激而产生一种特定感觉的 同时又产生另外一种不同的感觉。
最突出的是颜色联觉 → 温度觉 ↘ 轻重觉
——感觉的特征——
0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02感觉适应 03感觉对比
04 感受性的补偿与发展 05联觉
03 感觉对比
• 感觉对比:同一感觉器官在不同刺激物的作用下,感受性 在性质和强度上发生变化的现象。
• 同时对比 • 相继对比
03 感觉对比
• 你在图中看到了几 个颜色?
——感觉的特征——
01 感受性与感觉阈限 02感觉适应 03感觉对比
02 感觉适应
• 感受一下感觉的适应: 大家可以按这种方法试验一下: 先在一个黑暗的房间待15~20分钟,这样就可以达到暗适应。 然后闭上左眼,并用手把左眼遮住。然后,打开灯,让房间 亮一两秒钟,只是睁着右眼看。然后关灯。先睁开一只眼, 再睁开另一只眼,比较一下两只眼的视觉。 • 两只眼的视觉会不会不一样呢?
再感 觉 是 我
见们 认 识 世 界 的 开 端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

《知觉现象学》每章的主要内容《知觉现象学》是一本关于人类感知和知觉的重要著作。

每一章都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内容,以下是对每一章主要内容的简要概述。

第一章: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本章介绍了感知的定义和基本原理。

感知是人类通过感觉器官获取外界信息并加工处理的过程。

作者详细解释了感知的五个基本特征:以感觉为基础、以结构化为特点、具有选择性、受注意力影响、并与意识紧密相关。

第二章: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该章节重点讨论了感知的心理和生理基础。

作者介绍了感知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感知过程中的神经信号传递和脑区激活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感知与情绪、记忆以及学习之间的关系。

第三章: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本章主要介绍了感觉的心理学研究方法。

作者详细解释了实验方法、调查方法以及观察方法在感觉研究中的应用,包括实验设计、数据收集和数据分析等方面的内容。

此外,还介绍了一些常用的感觉测量技术,如心理物理学和神经影像学等。

第四章:视觉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视觉知觉。

作者详细介绍了视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讨论了视觉感知中的一些重要概念,如光线投射、视网膜成像、视觉注意力等。

此外,还涉及到视觉错觉和视觉注意力的研究。

第五章:听觉知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听觉知觉。

作者探讨了听觉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并详细解释了声音的物理特性和听觉感知的基本原理。

此外,还讨论了音乐知觉和语言知觉等与听觉相关的研究领域。

第六章:触觉和痛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触觉和痛觉的知觉。

作者介绍了皮肤触觉的结构和功能,并解释了痛觉的类型和感知机制。

此外,还涉及到触觉和痛觉的神经机制以及相关的研究进展。

第七章:嗅觉和味觉本章主要介绍了嗅觉和味觉的知觉。

作者详细解释了嗅觉和味觉的感知机制,包括嗅觉受体和味觉受体的结构和功能。

此外,还讨论了嗅觉和味觉在进化和行为中的作用,并介绍了相关的研究方法和技术。

第八章: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该章节重点讨论了多感官知觉和空间知觉。

作者介绍了多感官知觉的概念和特点,并解释了多感官整合的神经机制。

感觉的物质基础

感觉的物质基础
维普资讯


墨 西 哥 总 统 福 克 斯 20 年 1 月 2 0 6 1 2日宣 布 ,经 其 中的恒 星 和行 星进行 研 究 。 这 架 新 型 望 远 镜将 能捕 捉 波 长 为 1 3 米 的无 ~毫 过 为期 两 年 的调 节 测 试 ,他 们 目前 已经 建 造 完 成
全球 最 大 的射 电望 远 镜 。该 山顶 望 远 镜 可 以 让 天 线 电波 ,位于这一波段的无线电信 号处于无线电波
文 学 家 们 观 测 到 l.万 亿 年 前 的 宇 宙 ,揭 开 宇 宙 与红 外线 之 间 。无线 电波 不会 因宇 宙尘 埃而 发 生偏 34
形成 的奥 秘
离 ,也 不 会 随距 离 增 加 而 减 弱 。 因此 ,从 理 论 上
呢 ? O a e Kn u h 和 Ma r o el 5 出 版 的 计物 理学 中的 网络 理论 ,研 究人 员 发 现 由 “ sm io c i uo C p l 在 月 i 活力 元
《 自然一物理学》上对这个 问题进行 了解释 。新研 素 ”构成 的网络 能 极 大地 提 高感 应 能 力 .既 能感 觉 究 有 助于提 高我们 对 感觉 系统处 理 环 境信 号 过程 的 小小 的混 乱 ,也 能觉 察 尚未 到来 的大侵 人 。 认识。 精神 物 理学 研 究感 觉 与 物 质刺 激 间 的关 系 .新 以前的研究曾令人吃惊地发现 ,组成感觉系统 发现 为该 领 域奠 定 了一 个 清 晰的物 质 基础 理论 。囹 的单 个 细胞 只能 对相 当小 范 围的 刺激 做 出反 应 .那 捕 l f _ I 2X6 5j I l I { (1q: I I l J} 7f
kxe e u
这 是 墨西 哥有 史 以来 的最 大科 学项 目。这座 泛 说 ,这 架 射 电望 远 镜 能够 获 得 年 龄 超 过 10 岁 宇 3亿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知觉是⼈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每⼀事物都有各种各样的个别属性,它们是同时分别作⽤于⼈的各种感觉器官的,通过各种传导神经直⾄⼤脑,经过⽪质的分析综合作⽤,对这个事物的整体做出反应。

实际上,个⼈并不是孤⽴地去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的,⽽是把它的许多个别属性作为⼀个整体来反映的,即刺激物作⽤⼈的感受器,⼈对它的反映,⼏乎没有纯粹的感觉,却会产⽣对这个刺激物的知觉。

所以⽇常现实中,⼈们常把感觉和直觉合称为感知。

感觉和知觉都是⼈脑对直接作⽤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外表属性的反映,离开了客观事物对⼈的作⽤,就不会产⽣相应的感觉和知觉。

感觉反映的是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反应的是事物的整体,这是它们的区别,⽽事物的整体⼜是事物个别属性的有机结合,因⽽知觉是建⽴在感觉的基础之上的,脱离各种个别属性,空洞的整体是不存在的。

所以没有感觉也就没有知觉,感觉越精细、越丰富,知觉才会越正确、越完整。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

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医学基础知识——人体感觉系统人体感觉系统是人类身体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负责接收、传递和解释外界的各种感觉信息。

它由感觉器官、神经传导系统和大脑皮层等组成,对于人类的感知、认知和适应环境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感觉器官感觉器官是人体感觉系统的基础,它包括视觉器官、听觉器官、嗅觉器官、味觉器官以及触觉器官。

每个感觉器官对应着不同的感觉模式和感觉器官特异性的感觉细胞。

比如,视觉器官包括眼睛和视网膜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光线的强弱和颜色的变化;听觉器官包括耳朵和耳蜗细胞,它们能够感知声音的频率和音调;嗅觉器官包括鼻子和嗅觉感受器,它们能够感知气味的种类和浓度;味觉器官包括舌头和味蕾细胞,它们能够感知物质的味道和滋味。

二、神经传导系统神经传导系统是人体感觉系统中负责感觉信息传递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由感觉神经和中枢神经系统组成。

感觉神经负责从感觉器官传输感觉信息到中枢神经系统,中枢神经系统则负责处理、解读和反馈感觉信号。

感觉神经根据感觉器官的特点,分为视觉神经、听觉神经、嗅觉神经、味觉神经和触觉神经等。

它们将感觉信息沿着神经纤维传导到中枢神经系统的相应区域,由此触发下一步的神经反应和作出相应行为。

三、大脑皮层大脑皮层是感觉信号解读和综合的关键部位。

不同的感觉信号经过传递到大脑皮层后,会被相应的感觉区域接收和解码。

人体的大脑皮层包括顶叶、颞叶、枕叶和额叶等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负责解读和处理特定的感觉信号。

比如,视觉信号会在视觉皮层得到解读,并形成对应的视觉感知;听觉信号会在听觉皮层得到解读,并形成对应的听觉感知;触觉信号会在触觉皮层得到解读,并形成对应的触觉感知。

大脑皮层在不同感觉区域之间的交互作用,使得人体能够对感觉信息做出综合判断和适应性反应。

感觉系统的功能异常或受损会导致各种感觉障碍,例如失明、失聪、味觉异常、嗅觉障碍等。

这些症状不仅会给患者的日常生活带来困扰,还会对其心理和社交功能造成影响。

论述感知觉的关系

论述感知觉的关系

论述感知觉的关系
感知觉在日常生活中是密切联系的。

一方面,感觉是知觉的基础,没有感觉就没有知觉。

另一方面,知觉是感觉的深入和发展,它以感觉为前提,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首先,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是大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感觉。

它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直接反映,而不是对整个事物的整体属性的认识。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时,我们首先感觉到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个别属性。

其次,知觉是对事物整体属性的认识,是大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它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苹果时,我们不仅感觉到它的颜色、形状、大小等个别属性,还会将这些属性综合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苹果的知觉。

在日常生活中,感知觉是密不可分的。

单纯的感觉很少存在,它是以知觉的形式来反映事物的。

感知觉是人们认识客观事物的初级阶段,是人们获得感性认识的来源。

通过感知觉,人们可以认识事物的形状、颜色、大小等属性,从而更好地了解和适应周围环境。

总之,感知觉的关系是密切联系的。

感觉是知觉的基础和前提,而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通过感知觉的相互作用,人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周围的事物和环境。

感性认识名词解释

感性认识名词解释

感性认识名词解释(一)感觉和知觉的区别感觉:在事物未做出反应前,就能被感受到的。

知觉:事物刚一接触感官时,人们在大脑里就已经产生了一个完整的印象。

感觉具有如下特点:感觉是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认识的最初阶段。

在感觉的基础上,人们可以获得比较丰富的感性材料。

感觉具有直接性。

由于人们获得感觉信息的渠道是多种多样的,这就使人们获得感觉的途径也是多种多样的,感觉可以不通过语言文字而进行。

知觉:客观事物刺激人脑后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具有如下特点:知觉是对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关系的综合的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对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关系的综合的反映。

人们只有通过感觉器官才能感受到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关系,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知觉是在过去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在实际生活中,人们不是对事物的每个部分都进行知觉,而只是对那些被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自己最需要的部分进行知觉。

知觉还具有整体性。

人们知觉的对象并不是许多个别事物的简单总和,而是许多个别事物的有机统一。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 1)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提供了可靠的材料( 2)感性认识为理性认识提供了基本的原理( 3)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间接来源( 4)感性认识是检验理性认识正确与否的标准。

感性认识:客观事物刺激人脑后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理性认识: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本质及其规律的反映。

知觉:客观事物刺激人脑后在人脑中所产生的对事物整体的认识。

知觉: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关系的综合的反映。

人们只有通过感觉器官才能感受到事物的各个部分及其关系,而知觉则是对事物的整体的反映。

二、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渗透,相互包含。

三、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转化。

四、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区别。

五、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相互作用。

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一、理性认识依赖于感性认识1、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基础。

知觉理论的概念

知觉理论的概念

知觉理论的概念知觉理论是心理学中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主要研究人类对外界刺激的感知和认识过程。

它涉及了诸多概念和理论,其中包括感知、感觉、知觉分析、知觉整合等。

本文将对这些概念进行详细阐述,以期对知觉理论有更深入的理解。

感知是指人们经由感官对外界刺激做出主观感知和理解的心理过程。

感知过程包括感觉(sensation)和知觉(perception)两个主要组成部分。

感觉是指人们对外界刺激进行初步的感受和感知,比如眼睛接收到光线刺激,耳朵接收到声音刺激等。

感觉是基于感官器官接收到的刺激信号进行的一种生理反应,它是感知的基础。

而知觉则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更复杂、更高级的认知过程,需要运用个体内部的认知能力、记忆、经验等因素,对感觉所获得的信息进行处理、分析和提取。

在知觉过程中,经过感觉获得的刺激信息进入大脑,被分析和加工,从而形成对外界的认知。

知觉分析是指大脑对感觉信息进行分解和分析的过程,以便将其转化为可理解的意义单元。

这个过程中,大脑通过对刺激的特征进行分析、筛选,比如颜色、形状、纹理等,进而将它们整合为一个个意义明确、完整的知觉单元,比如人的脸、树木等。

知觉分析是知觉过程的基础,它决定了个体对外界的感知和认知。

知觉整合是指将各种不同感觉模态的信息整合为一个完整、一致的知觉体验的过程。

感觉信息通常是多模态的,它们分别来自于不同的感觉器官,如视觉、听觉、触觉等。

知觉整合的过程中,大脑将这些来自不同感觉通道的信息结合起来,从而形成一个统一的知觉体验。

知觉整合对于个体理解外界信息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知觉理论中,还有一些重要的概念和理论,比如感觉选择、感知组织、知觉归因等。

感觉选择是指在感觉过程中,人脑通过对来自感官的刺激信息进行筛选,选取对个体有意义的、最重要的信息进行处理和分析。

感知组织是指大脑对感知信息进行组织和整合,使之成为一个有结构、有意义的整体。

知觉归因是指个体在感知过程中对刺激源进行归因,即将感知到的刺激归因于某个特定的物体、事件或现象。

恩格斯论述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著作

恩格斯论述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著作

恩格斯论述思维与存在关系的著作恩格斯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思想家之一,他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书中探讨了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本文将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分析恩格斯的观点。

恩格斯认为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

他指出,人的思维活动是在感觉的基础上进行的,感觉是人类对外界事物的直接感知。

通过感觉,人们能够获取到客观事物的存在和特征。

然而,仅凭感觉是不够的,人们需要通过思维对感觉进行加工和整理,才能得到更为深入的认识。

思维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是人类认识世界的主要手段。

恩格斯强调思维与存在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

他认为,人的思维活动是在客观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没有客观存在就没有思维的内容。

同时,思维也会影响人对客观存在的认识。

人们的思维活动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的,但思维又能够超越感性认识,进行抽象、概括和推理等高级认识活动。

通过思维的活动,人们能够更加深入地认识客观存在的本质和规律。

恩格斯还强调了社会性对思维与存在关系的影响。

他指出,人的思维活动是在社会条件下进行的,社会环境对思维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在不同的社会形态下,人们的思维活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方式。

社会条件不同,人们对世界的认识也会有所不同。

恩格斯认为,社会性是思维存在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恩格斯还探讨了思维与存在的辩证关系。

他认为,思维与存在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二者相互作用、相互影响。

思维是在存在的基础上进行的,但同时思维也能够反作用于存在,推动世界的发展和变化。

恩格斯强调了思维的创造性和实践性,认为思维不仅仅是对现实的被动反映,更是对现实的积极改造和创造。

恩格斯在《论思维与存在的关系》一书中详细论述了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

他认为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和反映,是在感觉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思维与存在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关系,二者相互影响、相互渗透。

同时,社会性和辩证关系也是思维与存在关系的重要方面。

通过对恩格斯的研究,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理解思维与存在之间的关系,认识到思维对于认识世界的重要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 感觉的基础第一节感觉概述一、感觉的定义和分类感觉是生物(包括人类)认识客观世界的本能,是外部世界通过机械能、辐射能或化学能刺激到生物体的受体部位后,在生物体中产生的映象和(或)反应。

因此,感觉受体可按下列不同的情况分类:(1)机械能受体:听觉、触觉、压觉和平衡;(2)辐射能受体:视觉、热觉和冷觉;(3)化学能受体:味觉、嗅觉和一般化学感。

以上三者也可更广义地概括为物理感(视觉、听觉和触觉)和化学感(味觉、嗅觉和一般化学感,后者包括皮肤、粘膜或神经末梢对刺激性药剂的感觉)。

人的感觉远比一般动物复杂,他除了感知外,还有复杂的心理活动。

任何事物都是由许多属性组成。

例如,一块面包有颜色、形状、气味、滋味、质地等属性。

不同属性,通过刺激不同感觉器官反映到人的大脑,从而产生不同的感觉。

人的感觉不仅只反映外界事物的属性,也反映人体自身活动情况。

人之所以知道自己是躺着或站立着,还是凭着对自身状态的感觉。

感觉虽然是低级的反映形式,但它是一切高级复杂心理活动的基础和前提,感觉对人类的生活有重要作用和影响。

在人类产生感觉的过程中,感觉器官直接与客观事物特性相联系。

不同的感官对于外部刺激有较强的选择性。

感官由感觉受体或一组对外界刺激有反应的细胞组成,这些受体物质获得刺激后,能将这些刺激信号通过神经传导到大脑。

感官通常具有下面几个特征:(1)一种感官只能接受和识别一种刺激;(2)只有刺激量在一定范围内才会对感官产生作用;(3)某种刺激连续施加到感官上一段时间后,感官会产生疲劳、适应现象,感觉灵敏度随之明显下降;(4)心理作用对感官识别刺激有影响;(5)不同感官在接受信息时,会相互影响。

二、感觉与心理人的心理现象复杂多样,心理生活的内容也丰富多彩。

人的心理活动内容非常广泛,它涉及到所有学科研究的对象与内容,从本质上讲,人的心理是人脑的机能,是对客观现实的主观反映。

要想详细研究和认识,远非本书所能,这里其所以提出这个话题,这是因为在人的心理活动中,认知是第一步,其后才有情绪和意志。

而认知活动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等不同形式的心理活动。

感觉和知觉通常合称为感知,是人类认识客观现象的最基本的认知形式,人们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始于感知。

感觉反映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或特性。

通过感觉,人获得有关事物的某些外部的或个别的特征,如形状、颜色、大小、气味、滋味、质感等。

知觉反映事物的整体及其联系与关系,它是人脑对各种感觉信息的组织与解释的过程。

人认识某种事物或现象,并不仅仅局限于它的某方面的特性,而是把这些特性组合起来。

将它们作为一种整体加以认识,并理解它的意义。

例如,就感觉而言,我们可以获得各种不同的声音特性(音高、音响、音色),但却无法理解它们的意义。

知觉则将这些听觉刺激序列加以组织,并依据我们头脑中的过去经验,将它们理解为各种有意义的声音。

知觉并非是各种感觉的简单相加,而是感觉信息与非感觉信息的有机结合。

感知过的事物,可被保留、储存在头脑中,并在适当的时候重新显现,这就是记忆。

在人脑对已储存的表象进行加工改造形成新现象的心理过程则称为想象。

思维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间接的、概括的反映,是一种高级的认知活动。

借助思维,人可以认识那些未直接作用于人的事物,也可以预见事物的未来及发展变化。

例如,对于一个有经验的食品感官分析人员,根据食品的成份表,他可以粗略的判断出该食品可能具有的感官特性。

情绪活动和意志活动是认知活动的进一步活动,认知影响情绪和意志,并最终与心理状态相关联,它们之间的复杂关系,这里不作进一步讨论。

三、感觉定理感官或感受体并不是对所有变化都会产生反应,只有当引起感受体发生变化的外部刺激处于适当范围内时,才能产生正常的感觉。

刺激量过大或过小都会造成感受体无反应而不产生感觉或反应过于强烈而失却感觉。

例如,人眼只对波长为380-780nm光波产生的辐射能量变化才有反应。

因此,对各种感觉来说都有一个感受体所能接受的外界刺激变化范围。

19世纪40年代,德国生理学家韦伯(E.H.Weber)在研究重量感觉的变化时发现,100g 质量至少需要增减3g,200g的质量至少需要增减6g,300g则至少需要增减9g才能觉察出质量的变化,由此导出了韦伯定律公式:K=ΔI/I式中:ΔI—物理刺激恰好能被感知差别所需的能量;I—刺激的初始水平;K—韦伯常数。

德国的心理物理学家费希纳(G.H.Fechner)在韦伯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

在1860年出版的《心理物理学纲要》一书中,他提出了一个经验公式,用以表达感觉强度与物理刺激强度之间的关系,又称为费希纳定律:S=K lgI式中:S—感觉强度;I—物理刺激强度;K—常数。

感觉阈值是指从刚能引起感觉至刚好不能引起感觉刺激强度的一个范围。

依照测量技术和目的的不同,可以将各种感觉的感觉阈分为两种:(1)绝对阈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和刚刚导致感觉消失的最大刺激量,称为绝对感觉的两个阈限。

低于该下限值的刺激称为阈下刺激,高于该上限值的刺激称为阈上刺激,而刚刚能引起感觉的刺激称为刺激阈或察觉阈。

阈下刺激或阈上刺激都不能产生相应的感觉。

(2)差别阈指感官所能感受到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或者是最小可觉察差别水平(JND)。

差别阈不是一个恒定值,它会随一些因素的变化而变化。

第二节影响感觉的因素一、影响感觉的几种现象(一)疲劳现象疲劳现象是经常发生在感官上的一种现象。

当一种刺激长时间施加在一种感官上后,该感官就会产生疲劳现象。

疲劳现象发生在感官的末端神经、感受中心的神经和大脑的中枢神经上,疲劳的结果是感官对刺激感受的灵敏度急剧下降。

嗅觉器官若长时间嗅闻某种气体,就会使嗅感受体对这种气味产生疲劳,敏感性逐步下降,随着刺激时间的延长甚至达到忽略这种气味存在的程度。

例如,刚刚进入出售新鲜鱼品的水产鱼店时,会嗅到强烈的鱼腥味,随着在鱼店逗留时间的延长,所感受到的鱼腥味渐渐变淡。

对长期工作在鱼店的人来说甚至可以忽略这种鱼腥味的存在。

对味觉也有类似现象产生,例如吃第二块糖总觉得不如第一块糖甜。

除痛觉外,几乎所有感觉都存在这种现象。

感觉的疲劳程度依所施加刺激强度的不同而有所变化,在去除产生感觉疲劳的强烈刺激之后,感官的灵敏度会逐渐恢复。

一般情况下,感觉疲劳产生越快,感官灵敏度恢复就越快。

值得注意的是,强烈刺激的持续作用会使感觉产生疲劳,敏感度降低,而微弱刺激的结果,会使敏感度提高。

(二) 对比现象当两个刺激同时或连续作用于同一个感受器官时,由于一个刺激的存在造成另一个刺激增强的现象称为对比增强现象。

在感觉这两个刺激的过程中,两个刺激量都未发生变化,而感觉上的变化只能归于这两种刺激同时或先后存在时对人心理上产生的影响。

例如,在15g/100ml浓度蔗糖溶液中加入17g/l浓度的氯化钠后,会感觉甜度比单纯的15g/100ml蔗糖溶液要高。

在吃过糖后,再吃山楂会感觉山楂特别酸,这是常见的先后对比增强现象。

同一种颜色,将浓淡不同的两种放在一起观察,会感觉颜色深的更加突出,这是同时对比增强现象。

与对比增强现象相反,若一种刺激的存在减弱了另一种刺激,称为对比减弱现象。

各种感觉都存在对比现象。

对比现象提高了两个同时或连续刺激的差别反应。

因此,在进行感官检验时,应尽量避免对比现象的发生。

(三)变调现象当两个刺激先后施加时,一个刺激造成另一个刺激的感觉发生本质的变化时的现象,称为变调现象。

例如,尝过氯化钠或奎宁后,即使再饮用无味的清水也会感觉有甜味。

对比现象和变调现象虽然都是前一种刺激对后一种刺激的影响,但后者影响的结果是本质性的改变。

(四)相乘作用当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刺激同时施加时,感觉水平超出每种刺激单独作用效果叠加的现象,称为相乘作用。

例如,20g/l的味精和20g/l的核甘酸共存时,会使鲜味明显增强,增强的强度超过20g/l味精单独存在的鲜味与20g/l核甘酸单独存在的鲜味的加和。

相乘作用的效果广泛应用于复合调味料的调配中。

(五)阻碍作用由于某种刺激的存在导致另一种刺激的减弱或消失,称为阻碍作用或拮抗作用。

产于西非的神秘果会阻碍味感受体对酸味的感觉。

在食用过神秘果后,再食用带酸味的物质,会感觉不出酸味的存在。

匙羹藤酸(gymnemic acid)能阻碍味感受体对苦味和甜味的感觉,但对咸味和酸味无影响。

二、温度对感觉的影响环境温度对感官品评的影响,将在第三章讨论。

这里仅讨论食物温度对感觉的影响。

食物可分为热吃食物、冷吃食物和常温食用食物。

如果将最适食用温度弄反了,将会造成很不好的效果。

理想的食物温度因食品的不同而异,以体温为中心,一般在±25~30℃的范围内。

热菜的温度最好在60~65℃,冷菜肴最好在10~15℃。

适宜于室温下食用的食物不太多,一般只有饼干、糖果、西点等。

表2-1列举了几种食品的最佳食用温度,但他们也因个人的健康状态和环境因素的影响而有所不同。

体质虚弱的人喜欢食用温度稍高,在35℃的气温下,品温6℃左右的啤酒更显可口。

表2-1 食品的最佳温度食品名称 适温℃ 食品名称 适温℃ 咖啡 67-73 水 10-15 牛奶 58-64 冷咖啡 6 汤类 60-66 牛奶 10-15 面条58-70 果汁 5 炸鱼64-65 啤酒 10-15 热的食物 冷 的 食 物 冰淇淋 -6—[日]太田静行著 食品调味论 中国商业出版社 P23三、年龄与生理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各种感觉阈值都在升高,敏感程度下降,对食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变化。

有人调查对甜味食品的满意程度,发现孩子对糖的敏感度是成人的两倍。

幼儿喜欢高甜味,初中生、高中生喜欢低甜味,以后随着年龄的增长,对甜味的要求逐步上升。

老人的口味往往难以满足,主要是因为他们的味觉在衰退,吃什么东西都觉得无味,不如在年轻时觉得那么好吃,还以为是现在的食物不及从前的好。

人的生理周期对食物的嗜好也有很大的影响,平时觉得很好吃的食物,在特殊时期(如妇女的妊娠期)会有很大变化。

许多疾病也会影响人的感觉敏感度,如果味觉、嗅觉突然发现异常,往往是重大疾病的讯号。

第三节食品感官分析中的主要感觉一、视觉视觉是人类中要的感觉之一,绝大部分外部信息要靠视觉来获取。

视觉是认识周围环境,建立客观事物第一印象的最直接和最简捷的途径。

由于视觉在各种感觉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因此在食品感官分析上(尤其是消费者试验中),视觉起相当重要的作用。

(一)视觉的生理特征及视觉形成视觉是眼球接受外界光线刺激后产生的感觉。

眼球形状为圆球形,其表面由三层组织构成。

最外层是起保护作用的巩膜,它的存在使眼球免遭损伤并保持眼球形状。

中间一层是布满血管的脉胳膜,它可以阻止多余光线对眼球的干扰。

最内层大部分是对视觉感觉最终要的视网膜,视网膜上分布着柱形和锥形光敏细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