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九章_感觉器官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
(二)视敏度
❖ 视敏度(visual acuity)又称视力,是指眼能分辨物体两 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也就是眼分辨物体细微结构的最 大能力。通常以视角的大小作为衡量标准,所谓视角是物 体两点光线投射入眼时,通过节点相交叉时所形成的夹角 。
❖ 同一距离视角越小表明视力越好。
▪ 在良好光照条件下,人眼能看清5米远处视力表上第10行E字形符号 的缺口方向时,此时视角为1分角(1/60度)。说明该眼具有正常 视力,按国际标准视力表表示为1.0,按对数视力表表示为5.0。若 在相同条件下,只能看清视力表上第1行E字形符号时,其视力仅为 正常眼的1/10,以0.1表示。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
❖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 (三)感受器的编码作用 ❖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眼的折光系统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体
四种折光体组成。其折光能力与折射面的曲率 半径有关。曲率半径越大,折光能力越小;反 之折光能力越大。由于晶状体的曲率半径可随 视物距离而改变,所以它在眼折光系统中起着 重要的作用。
❖ 瞳孔的大小还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强光下瞳孔缩小, 弱光下瞳孔散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
❖ 瞳孔对光反射的意义在于调节进入眼的光量,使视网膜不 至因为光亮过强而受到损害;弱光下瞳孔扩大可增加进入 眼的光量,以产生清晰的视觉。瞳孔对光反射的效应是双 侧性的,光照一侧眼时,两侧瞳孔同时缩小,这种现象称 为互感性对光反射。
❖ 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专门感受机 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 根据感受器分布的部位和功能不同,可将其分为两类:
感觉器官
人眼的适宜刺激:
波长370 ~ 740nm的可见光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dioptric system and accommodation
(一)光的折射和眼内物像的形成
物
像
简约眼(简化眼)reduced eye 简约眼是根据眼的实际光学特性 设计的简单的等效光学系统。
单一球面折光体系
明适应(light adaptation): 当人从暗处突然进入强光下, 起初感到一片耀眼光亮,看不清物 体,1分钟左右,视觉恢复正常。 此现象称为明适应。
视杆细胞在暗处合成且大量积聚的视紫红质
强光 迅速大量分解
瞬间眼前出现光耀夺目而 看不清实物
1分钟后 视锥细胞感光色素在亮光环境中感光
(三)视野(visual field) 单眼固定地注视正前方一点不动, 此时该眼所能看到的外界范围。
适应:恒定强度的刺激持续作用于感受 器, 而传入神经上冲动频率下降的现象。
注意:感受器的适应并非疲劳
肌梭 触觉 刺激
时间(s)
快适应(rapid adaptation) : 皮肤触觉感受器有利于感受器 再接受新的刺激 出现 快慢 慢适应(slow adaptation ): 肌梭、颈动脉窦压力感受器 有 利于机体对姿势、血压等机能进 行持久的调节
3.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无 光 照
光
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激活盘膜上的传递蛋白(G蛋白) 激活磷酸二酯酶
cGMP含量高 cGMP依赖性Na+通道开放 外段膜Na+持续内流 (内段膜Na+泵泵出Na+) 静息电位 (-30~-40mv)
分解cGMP→cGMP↓ cGMP依赖性Na+通道关闭 外段膜Na+内流↓(内段膜Na+泵继续) 感受器电位(超极化型) 电紧张方式扩布 终 足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生理学试题及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
第九章感觉器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2、感觉器官3、适宜刺激4、感受器电位5、感受器的适应现象6、近视7、远视8、暗适应9、气传导10、微音器电位11、前庭自主神经反应12、视力二、填空题1、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有:适宜刺激、换能作用、编码作用、适应现象。
2、对一种感受器来说,最为敏感的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________。
3、眼具有折光成像和感光换能两项功能。
4、眼的折光组织有: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其中折光能力最强的是角膜,能使眼的折光度发生改变的是晶状体。
5、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反应有晶状体凸度增加、瞳孔缩小、两眼球会聚。
6、眼注视近物时,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_______,晶状体的折光力_______。
7、眼的屈光能力异常有近视、远视、散光。
8、眼球前后径过长或折光系统折光能力过强,可引起近视。
9、人的视网膜上有两种感光细胞,即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前者主要分布在视网膜的中央部,后者分布在视网膜的周边部。
10、视杆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为视紫红质,在光照时迅速分解为视蛋白和视黄醛,在暗处又能重新分布。
被消耗了的视黄醛则由维生素A补充。
11、视网膜中具有分辨颜色能力的感光换能系统是视锥系统。
12、对全部颜色或某些颜色缺乏分辨能力的色觉障碍称为色盲。
13、在同一光照条件下,不同颜色的视野不同,其中白色的视野最大,绿色的视野最小。
14、声波由外耳向内耳传入包括气传导与骨传导两条途径,其中以气传导为主,因为它有增压效应。
15、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骨链和卵圆窗膜传入耳蜗,这一条声音传导的途径称为__________。
16、鼓膜和听骨链构成了声音由外耳传向耳蜗的最有效的传导途径。
声波经此途径传入内耳时,其振动幅度减小,振动强度增大,这种效应称为增压效应。
17、咽鼓管具有平衡咽鼓管内压压与外界大气压的作用,对维持正常听力具有重要意义。
18、根据行波学说原理,基底膜底部主要感受高频声波,基底膜顶部主要感受低频声波。
最新[基础医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生理学PPT课件
系统折光力过弱,使远处物体平行光聚焦 于视网膜后方,造成视远物模糊。矫正远 视用凸透镜。
3.散光:折光表面的不同方向曲率不
等,故到达眼的平行光线不能都聚焦在 视网膜上。经过曲率小的部分的光线将 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而经过曲率半径 大的部分的光线则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因此,散光眼在视网膜上所形成的物像
2、瞳孔的调节 当视近物时,在晶体调节的同时还伴随 瞳孔缩小。这种反应可减少入眼的光线 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使视网膜形成的物像更清晰。称为瞳孔 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瞳孔对光反射: (1) 瞳孔的大小可随光线的强弱而改变,
弱光下瞳孔散大,强光下瞳孔缩小。 (2) 意义:调节进入眼内的光量,使视
网膜不致因光量过强而受到损害。 (3) 瞳孔对光反射为双侧性的,称为互
感性对光反射。 (4) 瞳孔对光反射中枢在中脑。
3、双眼球会聚 视近物时会发生双眼球内收及视轴向
鼻侧会聚现象,称为眼球会聚。也称为 辐辏反射。
这种反射过程可以使成像于两眼视网 膜的对称点上,产生单一的清晰视觉。
(二)眼的折光能力和调节异常
不会清晰,并与物体的原形不完全符合。 可用柱镜矫正。
二、视网膜的结构和两种感光 换能系统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Hale Waihona Puke 人类视网膜感光细胞有视杆和视 锥细胞两种。视杆细胞对光的敏感 性较高,介导暗光觉,只能区别明 暗、而无色觉。视锥细胞对光的敏 感性较差,介导昼光觉。但能辨别 颜色,且对物体表面的细节和境界 都能看得清楚,有很高的分辨力。
2.光量子被作为受体的视紫红质吸 收后引起视蛋白分子的变构,又激活 了视盘膜中一种称为传递蛋(transdu cin)Ct的中介物,后者在结构上属于 G-蛋白家庭的一员,它激活的结果是 进而激活附近的磷酸二酯酶,于是使 外段部分胞浆中的cGMP大量分解,而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生理学 第九章感官
(五)单眼视觉和双眼视觉 双眼视觉的优点: 弥补盲区、扩大视野、产生立 体视觉 产生立体视觉的原因: 两眼视觉差异, 生活经验
38
第四节 耳的听觉功能
• 人耳的听阈和听域
• 传音系统的功能
• 感音系统的功能
39
40
●
听 觉 的 产 生 过 程 声波振动→外耳(耳廓→外耳道)→中耳(鼓膜→ 听小骨→卵圆窗)→内耳(耳蜗的内淋巴液→螺旋器 →声-电转换)→神经冲动→听觉中枢→听觉。 41
(三)视杆细胞 1.视紫红质的光化学反应
视 紫 红 质 视黄醛异构酶
(暗处,需能)
光
视蛋白+11-顺视黄醛
全反型视黄醛+视蛋白 醇脱氢酶
视黄醛还原酶
11-顺视黄醇(VitA) 异构酶
全反型视黄醇(VitA) 11-顺视黄醇→
注:①贮存在色素细胞中的全反型视黄醇→
视杆细胞→11-顺视黄醛。 ②分解与合成速度取决于光强:暗处分解<合成,亮处 分解>合成,强光处于分解状态。 ③分解与合成过程中要消耗一部分视黄醛,需血液循环 28 中的VitA补充,**缺乏VitA→夜盲症。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15
16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 8.0mm之间。
瞳孔近反射:
*当视近物时,• 射性的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反
瞳孔近反射意义:瞳孔缩小后,可减少入眼光量,保 护视网膜;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视 使 网膜成像更为清晰。
17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的 强弱而变化。 弱光瞳孔扩大 (保证清晰像) 强光瞳孔缩小 (保护视网膜) *中枢:中脑 临床意义: 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的判断指标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
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ametropia)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 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散光
ppt课件
24
25
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
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22
概念: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 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 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 到损害,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②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ppt课件
22
3.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reflex)
1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1
目的要求
2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 适应、视野的概念。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 波理论。 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 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 蜗的生物电现象。
概念: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如: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
ppt课件
8
9 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形式刺激
感受器 换能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
过程:刺激→过渡性电位变化→传入神经AP
(即感受器电位or发生器电位)
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 ①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②可总和 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和答案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测试题】一、名词解释1.感受器(receptor)2.感觉器官(sense organs)3.感受器的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 of receptor)4.感受器的换能作用(sensory transduction)5.感受器电位(receptor potential)6.感觉编码(sensory coding)7.感受器的适应现象(adaptation of receptor)8.本体感觉(propr ioception)9.视敏度(visual acuity)10.近点(near point of vision)11.远点(far poin t of vision)12.瞳孔对光反射(pupillary light reflex)13.近视(myopia)14.盲点(blind spot)15.暗适应(dark adaptation)16.明适应(light a daptation)17.视野(visual field)18.听阈(hearing threshold)19.最大可听阈(maximal auditory thre shold)20.听域(audible area)21.气传导(air c onduction)22.骨传导(bone conduction)23.耳蜗微音器电位(microphonic potential)二、填空题24.感受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电位,其大小在一定范围内与刺激强度呈,因此,不具有的性质。
25.快痛是一种“痛”,快痛由纤维传导;而慢痛是一种“_痛”,由_ 纤维传导26.进入眼内的光线,在到达视网膜之前,须通过四种折射率不同的介质,依次为,,和。
27.简化眼模型,是由一个前后径为的单球面折光体组成,折光率为,此球面的曲率半径为。
28.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和。
29.视近物时晶状体,视远物时晶状体。
生理学第九章__感觉器官的功能试题及答案
底膜的
。
49.耳蜗毛细胞在静息状态下的电位与一般细胞不同,因其顶端的浸浴液为
,
使该处膜内外的电位差可达
mV 左右;而毛细胞周围的浸浴液为
,该处膜
内外的电位差只有
mV 左右。
50.前庭器官包括
、
和
,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都称
为
。
51.椭圆囊和球囊的适宜剌激是
,壶腹嵴的适宜剌激是
。
52.味觉的感受器是
,四种基本味觉是指
3
n
61.视近物时使之成像聚集在视网膜上的主要调节活动是: A.角膜曲率半径变大 B.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增大 C.晶状体前面的曲率半径变小 D.眼球前后径增大 E.房水折光系数增高
62.视近物时,眼的调节包括: A.睫状肌收缩,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B.睫状肌放松,虹膜环形肌收缩及瞳孔缩小 C.睫状肌和虹膜环形肌均放松,瞳孔散大 D.睫状肌收缩,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E.睫状肌舒张,虹膜辐射肌收缩,瞳孔扩大
,平时处于
,当吞咽或呵欠时
。
46.声波由外界传入内耳的两种传导途径包括
和
。正常听觉的引起主
要通过
传导实现的。
47.骨传导是指外界空气的振动,直接引起
的振动,最终引起
振动的
传导途径。
48.按照行波学说的观点,声波频率愈低,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振幅愈靠
近基底膜的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传播的距离愈
,最大行波振幅愈接近基
63.眼的最大调节能力由下列哪项表示? A.瞳孔缩小的程度 B.能够看清物体的最近距离 C.晶状体曲率半径的变化 D.视网膜像的大小 E.视角的大小
64.眼经充分调节能看清眼前物体的最近之点,称为: A.主点 B.节点 C.焦点 D.近点 E.远点
生理学第二版 第9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3.眼球震颤 *概念:躯体旋转运动时所引起的
眼球不随意运动。 *分类: 水平性 垂直性 旋转性 *过程:慢动相、快动相
照强度而变化的反 射。
弱光→扩大, 保证清晰成像 强光→缩小, 保护视网膜 互感性对光反射:光照一侧,两侧瞳
强光视网膜视神经中脑顶盖前 区双侧缩瞳核双侧瞳孔缩小
临床意义:判断CNS病变部位-中脑 全身麻醉的深度 病情危重程度的重要指标。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视近物,双眼同步内旋.
意义:使物像落于 两眼视网膜的 对称点上, 产 生单一像觉。
蜗管: 内淋巴,为盲管
顶部相通
鼓阶: 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
第四节 前庭器官的平衡感觉功能 三个半规管、椭圆囊和球囊 功能: 1、速度变化 2、维持姿势平衡 3.头部位置
一、前庭器官的感受细胞和适宜刺激
1、毛细胞(如图) 2、半规管的感受装置:壶腹嵴
适宜刺激:旋转变速运动 3.椭圆囊和球囊
感受装置:囊斑 适宜刺激:直线变速运动
距离感受器
接触感受器 平衡、本体、内脏感受器等
光感受器
机械感受器
(2) 所接受刺激的性质:温度感受器
化学感受器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适宜的刺激 定义: 一种感受器通常对某种特定 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 意义: 一种感受器仅向中枢传递一种 刺激信息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定义: 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各种形式 刺激的能量转变成生物电能。
带,后者 又系于睫状体;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
反射过程
物像落在视网膜后
视物模糊 皮层-中脑束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 肌痉挛→近视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笔记教案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受器官的定义和分类(一)定义感受器: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神经末梢神经末梢外包绕被膜→环层小体高度分化的感觉细胞,连同他们的附属结构----感觉器官(二)分类:按刺激性质分: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化学感受器,温度感受器,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征(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定义:一种感受器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能量变化最敏感,这种形式的刺激称为该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感觉阈(阈值):能引起某中感觉所需的最小的适宜刺激强度。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各种换能器都能把作用于他们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最终转换成传入神经的AP,这种能量转换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适宜刺激→感受器→跨膜信号转换→感受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传入神经→神经冲动(AP)。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的特性:局部电位:①不具有“全或无”的特征;②可总和;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指感受器在换能过程中,将外界刺激的信息转移到神经冲动的特定序列的之中。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指感受器对同一刺激的持续作用,其反应逐渐降低的现象。
类型与意义快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重新接受新刺激。
慢适应感受器:利于机体进行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第二节眼的视觉功能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一)光学特征1.折光系统空气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2.简化眼将眼的复杂的折光系统简化=简化眼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物像小于5μm(视角≥1’)就不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三)眼的调节定义: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包括:晶状体的调节、瞳孔的调节、双眼球的会聚1.晶状体的调节物像落在视网膜后→视物模糊→中脑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前后凸→曲率↑折光能力↑→物像落在视网膜上睫状肌持续高度紧张→痉挛→近视晶状体弹性↓→老花眼2.瞳孔调节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1.适宜的刺激 适宜刺激(adequate stimulus):感受器
最敏感,最易接受的刺激
比如:
视网膜感光细胞:一定波长的光波 听觉感受器:一定频率的声波
2.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概念:感受器能把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
转变成感受神经未梢上的神经冲动,这种作 用称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瞳孔对光反射的中枢位于:
A、延髓 B、脑桥 C、中脑 D、下丘脑 E、大脑皮层
眼的感光细胞存在于 A、角膜 B、房水 C、晶状体 D、玻璃体 E、视网膜
颜色视野范围最大的是
A、白色 B、蓝色 C、绿色 D、红色 E、黄色
声波振动由鼓膜经听骨链传向 前庭窗时
A、振幅减小,压强增大
B、振幅不变,压强增大
眼球的基本结构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视网膜
眼 的 结 构
一、眼的折光功能及其调节
(一)与眼的屈光成像的光学原理
B
A
F1
A’ C F2
B’
球形界面的折光规律
(二)眼的折光系统与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为4:1:0时,产生红色感觉 为2:8:1时,产生绿色感觉
色觉与色觉障碍
色觉的三原色学说
辨别颜色是视锥细胞的功能
色觉障碍
色盲 由于缺乏相应的视锥
细胞,不能辨别颜色。 多由遗传所致。
色弱 辨别颜色的能力降低。
视网膜的信息处理
在光刺激作用下,由视杆和视锥细胞 产生的电信号,在视网膜内经过复杂的 神经元网络的传递,最后由神经节细胞 以动作电位的形式传向中枢。
感官系统(生理学。第七版)ppt课件
• (三)编码作用 • 概念:感受器能将剌激所包含的信息编排成神经冲动
的不同序列(电信号)。
• 1、不同种类感觉的产生
• 事实表明:不同种类感觉的引起,既取决于剌激的种 类和被剌激的感受器,也取决于被兴奋的感觉纤维及 其传入所达到的大脑皮层的终端部位。
• 例:声音剌激和大脑皮层听觉区电剌激产生的AP波形 相同,感觉也相同。
清物体,平行光线能聚焦在视网膜上 成像。 • 非正视眼:由于眼球形态异常或折光 系统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静念: • 轴性近视:眼球前后经过长,物像聚焦在
视网膜前(与遗传有关)。 • 折光性近视:睫状肌长期过度紧张,导致
调节能力降低,导致物像聚焦在视网膜前。 • (2)特点:远点近移,近点更近 • (3)矫正:配戴凹透镜。
蜗)的感音功能。 • 6、熟悉前庭器官的功能。 • 7、了解味觉、嗅觉。
• 感觉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感觉是 认知过程的开始,是一切知识的源泉,它可为 思维活动提供素材。感觉的产生过程,首先是 感受器或感觉器接受环境的刺激,并将其转变 为生物电信号,然后通过一定途径传入中枢的 相应部位,再经过脑的分析处理而产生主观意 识上的感觉。所以感觉是由感受器或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和感觉中枢三个部分共同完成。
鼓膜很像电话机受话器中的振膜,是一个压力承受装 置,具有较好的频率响应和较小的失真度,而且它的 形状有利于把振动传递给位于漏斗尖顶处的锤骨柄 。 据观察,当频率在2400Hz以下的声波作用于鼓膜时, 鼓膜都可以复制外加振动的频率,而且鼓膜的振动与 声波振动,很少残余动。
• 2、听小骨:锺骨、钻骨、镫骨
• 作用:传音、扩音22倍。 • 扩音:面积: 鼓膜 ∶ 卵固窗 =55∶3.2=17
• 2、瞳孔的调节:瞳孔直径在1.5-8.0mm之间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
2024年生理学09感觉器官学习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生理学》教材第九章“感觉器官”,主要涉及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五个方面。
详细内容如下:1. 视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包括眼球壁、视网膜、视神经等部分;2. 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包括外耳、中耳、内耳等部分;3. 嗅觉和味觉的生理机制;4. 触觉的种类和生理基础。
二、教学目标1. 了解各种感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理解感觉产生的生理机制;2. 掌握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知识,能够解释日常生活中相关的生理现象;3.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激发学生对生理学的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视觉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感觉产生的生理机制;2. 教学重点:各种感觉器官的基本知识,感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眼球模型、耳朵模型、嗅觉和味觉实验器材;2. 学具:学生用眼球模型、耳朵模型、嗅觉和味觉实验材料。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日常生活中的视觉、听觉现象,引发学生对感觉器官的兴趣;2. 新课内容:讲解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基本知识,结合模型和实验进行讲解;3. 例题讲解:针对每个感觉器官,选取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巩固所学知识;4. 随堂练习:设计针对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6. 互动环节:学生提问,教师解答,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
六、板书设计1. 感觉器官;2. 内容:分别列出视觉、听觉、嗅觉、味觉和触觉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相关概念和知识点;3. 板书形式:采用图示、表格、流程图等形式,清晰展示教学内容。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视觉和听觉器官的结构与功能;(2)举例说明嗅觉和味觉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3)简述触觉的种类及其生理基础。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学生掌握情况,改进措施;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感觉器官的最新研究进展,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晶状体调节:过程
调节前后晶状体的变化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弹性↓→老花眼
2.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⑴瞳孔近反射:瞳孔调节反射
空气 角膜 房水 晶状体 玻璃体
折射率 1.000 1.336 1.336 1.437 1.336
曲率半径
7.8(前) 6.8(后)
10.0(前) -6.0(后)
பைடு நூலகம்
眼的调节
远处物体(6m以外)发出的光线可认为是平行光线,不 需要调节可成像在视网膜上。
远点: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可看清楚的物体的最远距离 实际上,正常人眼看近物时,眼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能随物 体的移近而相应的改变,使物像仍落在视网膜上,看清近物。
当视近物时,•除发生晶状体的调节外,还反射性的引 起双侧瞳孔缩小。其反射通路与晶状体调节的反射通 路相似,不同之处为效应器(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 小)。
⑵瞳孔对光反射:
瞳孔的大小还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缩 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称为瞳孔对光反射。
过程:强光→瞳孔缩小。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反映视网膜、视神经和脑干的功能状态
判断麻醉深度、病情危重程度
3.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 个向前移动的物体 时,两眼球同时向 鼻侧会聚的现象称 为眼球会聚。
意义: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使视 觉更加清晰和防复视的产生。
(四)眼的折光异常
正常眼(正视眼)平行 光线能在安静未调节 眼的视网膜上清晰成 像,通过调节,可以分 别看清远、近不同的 物体。
②产生立体视觉的主要因素是视网膜像位差,故单 眼视物时,也能产生一定程度的立体感觉
立体视觉,错觉
近视眼的远点比正视眼的近,远视力差,近点比正 视眼的近,近视力正常。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2.远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短(轴性远
视),或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弱(屈光性远视)。 远视眼将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在视网
膜上形成模糊的物像。
矫正:配戴适宜凸透镜。
3.散光眼:角膜或晶状体(常发生在角膜)的表面
第九章 感觉器官
视觉器官
视觉器官
眼是人体最重要的感觉器官,大约有70%以上的信息来自 视觉。
眼的适宜刺激:是可见光(波长380~760nm的电磁波)。
视觉的产生过程:
可见光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 AP
视觉中枢→视觉
(二)眼的折光系统和成像
1.折光系统: 眼内折光系统的折射率和曲率半径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 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 平行光线不能在安静 未调节眼的视网膜上 清晰成像,称为屈光不 正(非正视眼)。
常见的有远视、近 视和散光。
1.近视眼:多数由于眼球的前后径过长(轴性近
视),或角膜和晶状体曲率半径过小,折光能力过强 (屈光性近视)。
近视眼将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前方,在视 网膜上形成模糊的物像。
不呈正球面,曲率半径不同,入眼的光线在各个点不能 同时聚焦于一个平面上,造成在视网膜上的物像不清 晰或变形,从而视物不清或视物变形。
矫正:配戴适当的柱面镜,•在曲率半径过大的方 向上增加折光能力。
2.立体视觉:
⑴概念:指双眼视觉对物体的“深度”(三维特性) 的视觉。
⑵特点:
①立体视觉只是对物体感知相对“深度”的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