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产生不同的色觉是由于三种视锥细胞兴
奋程度的比例不同:
0:0:97 蓝色感觉
99:42:0 红色感觉
31:67:36 1:1:1
绿色感觉 白色感觉
四 、与视觉有关的几种生理现象 (一)视力(视敏度)
概念:眼分辨细小结构的能力。 衡量标准:以人能看清最小视网膜像为标准
视力表制定: 人眼在5米处看清:第10行E字时,视角为1’,视力
(1)色素细胞层:保护作用,防止强光刺激。输送 营养物质。 (2)感光细胞层 (3)双极细胞层 (4)神经细胞层
2.感光细胞及其特曾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在视网膜分布 很不均匀 黄斑:视网膜中心,视锥细胞多 中央凹:只有视锥细胞,无视杆细胞
周边部视杆细胞多,视锥细胞少 盲点:无感光细胞 视杆细胞、视锥细胞所含的感光色素不同 视杆细胞只有视紫红质,视锥细胞有三种
分布密度和对触、压觉的敏感程度: 鼻、口唇、指尖高 胸、腹部次之 手腕、足最低
2.触觉域和两点辨别阈:将两个点状刺激同 事或相继触及皮肤,人体能分辨出这两个刺 激点的最小距离。成为亮点辨别域。
逐渐增高 手指 口唇 脚趾 足背 腹 胸 背
(二)温度觉
冷觉和温觉合称温度觉,它们各自独立。 温度超过30-46C0热点,皮肤感觉热,温度在升高, 只有痛觉,温度低于30C0,冷觉。
传导纤维
躯体传入纤维 (快痛Aδ,慢痛C)
自主N传入纤维
2 牵涉痛
①概念:内脏疾病引起体表某部位的疼痛或痛觉
过敏现象。 常见内脏疾病牵涉痛的部位
患病器官 心
胃、胰 肝、胆 肾脏 兰尾
体表疼痛 心前区 左上腹 右肩胛 腹股 上腹部
部 位 左臂尺侧 肩胛间
沟区 或脐区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第一节感觉器官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定义与分类?概念:感受器(receptor)是分布在体表或机体内部专门感受内、外环境各种变化的结构和装置。
?结构:? 游离神经末梢痛觉感受器? 神经末梢+结缔组织被膜环层小体、肌梭? 感受细胞+非神经附属结构感觉器官如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分类:—按所感受刺激的来源,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内感受器:本体感受器、内脏感受器;外感受器:距离(视、听、嗅)感受器和接触感受器(触压、味、温度觉)。
—按所感受刺激的性质,分为机械、化学、温度、光、伤害性感受器。
?功能:产生感觉(客观物质世界在人脑形成的主观印象,由感受器、传入神经和大脑皮层共同完成),但有些感受器并不产生感觉(减压反射)。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适宜刺激每种感受器均有其最容易接受的能量形式的刺激,即其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只需很小强度就可引起感觉,而非适宜刺激也可以刺激感受器产生反应,但阈值大得多。
(二)换能作用感受器可以将作用于它的各种形式的刺激能量转化为传入神经上的动作电位。
一般先在感觉神经末梢或感受细胞上分别产生发生器电位或感受器电位,最后再产生动作电位。
如前所述,发生器电位和感受器电位的出现,实际上是传入纤维的膜或感受细胞的膜进行了跨膜信号转导的结果。
和体内一般细胞一样,所有感受器细胞对外来不同刺激信号的跨膜转换,也主要是遍过膜通道蛋白和G-蛋白耦联受体系统两种基本方式进行的,如声波振动的感受与耳蜗毛细胞顶部膜中与听毛受力有关的机械门控通道的开放和关闭有关,这使毛细胞出现与声波振动相一致的感受器电位(即微音器电位);视杆和视锥细胞则是由于它们的外段结构中膜盘上存在有受体蛋白(如视紫红质),它们在吸收光子后,再通过特殊的G-蛋白和作为效应器酶的磷酸二酯酶的作用,引起光感受器细胞外段胞浆中cGMP的分解,最后使外段膜出现感受器电位。
在其他一些研究过的感受器,也看到了类似的两种信号转换机制。
医学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本 节
➢眼为什么能看见物体?
涉 ➢有些人的眼看东西模糊可能有哪些原因? 及
的 ➢为什么有的动物白天能看见,晚上看不见?
一 有的却白天看不见,晚上能看见?
些 问
➢盲点和色盲是怎样产生的?
题 ➢……
视觉怎样产生的?
视觉器官 视网膜:视锥细胞和视杆细胞
(眼)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视觉产生过程:
2、瞳孔的调节
瞳孔大小变动范围:1.5-8.0mm
随物距远近而变化 随入射光线强弱而变化
瞳孔对光反射:指瞳孔大小随光线的强弱而发生变化 的反射活动。
瞳孔近反射: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①减少入眼的光线量。 ②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和色像差。
3、双眼球会聚---辐辏反射
双眼注视近物时,发生的眼球内收 和视轴向鼻侧集拢的现象。
成像大小计算:
AB(物体的大小) ab(物像的大小)=
Bn(物体至节点的距离)
×nb(节点至视
网膜距离)
▲(三)眼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瞳孔调节和两眼球会聚。
1、晶状体的调节
视近物时增加屈光度仍能看清物体。 主要由晶状体弹性决定。
视近物(物距≤6m) →物像模糊→视觉皮层→中脑 正中核→动眼神经缩瞳核→动眼神经副交感纤维→ 睫状神经节→睫状(环行)肌收缩→悬韧带松弛→ 晶状体变凸(前凸为主)→聚焦点前移至视网膜→ 成像清晰
❖ 无光照时:cGMP控制的钠通道与钠泵平衡 维持RP,-30mV。
❖ 光照时:cGMP分解,钠通道关闭,导致超 级化,-60mV。
❖ 超级化的大小随光照的强度改变。
光照
无光照
视紫红质分解变构 变视紫红质Ⅱ(中介物)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ppt课件
第二节 视觉器官
2.远视 :前后径过短,折光力过弱。 远点消失、近点远移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3.散光
角 膜 呈 非 正 球 面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二、眼的感光功能 (一)视网膜结构特点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主要途径 声波→外耳道→鼓膜→听骨链→卵圆窗→内耳 声波→外耳道→鼓膜→鼓室空气→圆窗→内耳 2.骨传导 声波→颅骨振动→颞骨岩部耳蜗内淋巴振动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三、内耳的感音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特点: 三个腔:前庭阶、蜗管和鼓阶。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第二节 视觉器官 第三节 听觉器官 第四节 前庭器官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概述
感觉: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主观反映
感觉的产生:感觉器官 传入通路 感觉中枢 (感受器)
感受器: 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 装置。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视觉器官 (三)暗适应和明适应
1. 暗适应 人从亮光处进入暗处,最初视物不清,
经一定时间才恢复暗视力 2. 明适应
人从暗处进入亮光处,最初一片耀眼 光亮,片刻才能恢复明视力
生理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听觉器官
外耳、中耳为传音功能 内耳 生理学 第(耳九章 蜗感觉器)官为的功感能 音功能
生理学课件: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 耳蜗微音器电位 cochlear microphonic potential(CM)
⑴定义: ①耳蜗受到声波刺激时,在耳蜗及其附近结
构所记录到的,与声波频率及幅度完全一致 的电位变化;
②是多个毛细胞感受器电位的复合表现。
⑵特性: ①等级式反应; ②无真正阈值; ③无潜伏期和不应期; ④不易疲劳,不发生适应; ⑤对缺氧和深麻醉相对不敏感。
卵 圆 窗 膜
长臂:断臂=1.3:1
中耳增压
18.6
鼓膜 :卵圆窗膜
1.3
听骨链杠杆作用
24.2
总增压效应
(18.6 x 1.3)
(三) 声音传入内耳的途径
1. 气传导 (气导)
声波
2. 骨传导 (骨导)
↓
颅骨
↓ 声波→外耳→鼓膜→听骨链→ 卵园窗→耳蜗
→淋巴液→基底膜 → 听毛细胞→微音器电位→
判断眼调节能力大小的指标。 近点越近,弹性越好,调节力愈强。
10岁儿童 近点 9cm
20岁青年
11cm
60岁
83cm
老视
(2)瞳孔的调节:瞳孔缩小 瞳孔近反射或瞳孔调节反射
意义:视近物瞳孔缩小,减少折光系统球面像 差和色像差,视网膜成像更清晰。
(3)视轴会聚:辐辏反射 convergence reflex
部开始,向蜗顶 传播;
2.声波频率不同,
行波传播的远近
不同。
蜗底
声波频率愈高→行波 传播愈近→最大振幅靠近 卵圆窗即蜗底;
声波频率愈低→行波 传播愈远→最大振幅靠近 蜗顶。
蜗底受损影响高频音听力 蜗顶受损影响低频音听力
3.中枢对声音频率(音调)的分析:
(1)每一频率声波在基底膜上都有一 个最大振幅区→此区毛细胞受刺激最强 →该处的听神经纤维的传入冲动最多。
感觉器官的功能-医学生理学-讲义-09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人体主要的感觉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躯体感觉(包括皮肤感觉与深部感觉)和内脏感觉等。
第一节感受器和感觉器官的一般生理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构成各种复杂的感觉器官。
感觉器官有眼、耳、前庭、嗅上皮、味蕾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与特异敏感性各种感受器只对一定性质的刺激高度敏感,这种特性称为特异敏感性。
每种感受器都有一定的适宜刺激。
适宜刺激必须具有一定的刺激强度才能引起感觉。
引起某种感觉所需要的最小刺激强度称为感觉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和感受器电位各种感受器把作用于它们各种形式的刺激的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这种能量转换过程称为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受刺激时,在感受器细胞或感觉神经末梢引起相应的电位变化,前者称为感受器电位,后者称为启动电位或发生器电位。
感受器电位和发生器电位是一种过渡性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特征。
当它引发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时,才标志着这一感受器或感觉器官功能的完成。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感受器把外界刺激转换成神经动作电位时,不仅仅是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更重要的是把刺激所包含的环境变化的各种信息也转移到了动作电位的序列之中,这就是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觉的性质决定于传入冲动所到达的高级中枢的部位。
(四)感受器的适应当刺激作用于感受器时,虽然刺激继续存在,但由其所诱发的传入神经纤维上的冲动频率逐渐下降,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
适应是所有感受器的一个功能特点,分为快适应感受器和慢适应感受器。
第二节视觉器官人脑所获得的关于周围环境的信息中,大约95%以上来自视觉。
引起视觉的外周感觉器官是眼,它由含有感光细胞的视网膜和作为附属结构的折光系统等部分组成。
人眼的适宜刺激是波长为370-740nm的电磁波。
生理学--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眼经过调节后,只要物体离眼的距离不小于近点,也能在
视网膜形成清晰的像。
非正视眼:屈光不正(ametropia)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能在 视网膜上清晰成像,称为非正视眼,即屈光不正。
近视 远视 散光
ppt课件
24
25
常见的屈光不正及矫正方法
折光异常 产生原因 成像位置 矫正方法
22
概念:瞳孔的大小随光照强度而变化。强光下瞳孔 缩小,弱光下瞳孔扩大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意义:①调节光入眼量 , 使视网膜不因光线过强受 到损害,也不因光线过弱而影响视觉。 ②判断麻醉深度和病情危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ppt课件
22
3.双眼球会聚(convergence reflex)
1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ppt课件
1
目的要求
2
掌握: 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眼的调节;近点的概念; 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视敏度、暗适应和明 适应、视野的概念。 鼓膜和中耳听骨链的增压效应;基底膜的振动和行 波理论。 熟悉:视紫红质的光化学特性;三原色学说;耳廓 和外耳道的集音作用;外耳和中耳的传音作用;耳 蜗的生物电现象。
概念:每种感受器最敏感的刺激形式。
如:眼的适宜刺激:一定波长的电磁波 耳的适宜刺激:空气振动的疏密波
非适宜刺激也可引起反应,但需刺激强度大
ppt课件
8
9 ㈡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transducer function)
各种形式刺激
感受器 换能
传入神经动作电位
过程:刺激→过渡性电位变化→传入神经AP
(即感受器电位or发生器电位)
一种慢电位,具有局部兴奋的性质: ①不具有“全或无” 的特征;②可总和 ③能以电紧张的形式作近距离的扩布。
生理第09章 感觉器官功能
⑵功能作用:
能如实地把声波振动传递给听小骨。
听小骨:
⑴结构特点:
由锤骨-砧骨-镫骨依次连接成 呈弯曲杠杆状的听骨链。
⑵功能作用:
增强振压(1.3倍),减小振幅(约1/4),防 止卵圆窗膜因振幅过大造成损伤。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气传导 + 骨传导
听觉:气传导 + 骨传导
• 声波 外耳道 鼓膜 听骨链 卵圆窗 耳蜗 螺旋器 耳蜗神经 听觉中枢 听觉
折光能力↑
物像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视觉清晰
视近物时晶状体和瞳孔的调节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
近点:是指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
(表示晶状体调节的能力)
近点越近,说明晶 状体的弹性越好。
2.瞳孔调节:瞳孔近反射 瞳孔光反射瞳孔近反射:当视近物时,• 晶状体的凸度增加的同时伴有双侧瞳孔缩小。
意义:调节入眼光量和减少折光系统的球面像差及色像差。
若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 球的形态异常,平行光线不 能在视网膜上产生清晰的 物像 , 称为屈光不正 ( 非正 视眼)。
常见的有: 近视 远视 散光
二、眼的感光功能
1、视网膜结构
光感受器:
视锥细胞 视杆细胞
2、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两种感光细胞的结构、功能比较
项
结
构 特 征 种族差异 功
目
布
能
作 用
3、感光细胞内的光化学反应与换能
• • • • 视紫红质
强光 弱光 补充
视蛋白+视黄醛
维生素A
( 缺乏维生素A→夜盲症)
感光细胞内的光化学反应 膜电位变化 冲动 视觉中枢 视觉
视神经
4、色觉:
三种视锥细胞兴奋的比例不同,产生的色觉也不同。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蓝
蓝>红色>绿色。
白
生理盲点投射区位于视野的颞侧15°处。
• 物体是交叉成像
(上下、左右交叉)于
视网膜上,视野检查协
助诊断视网膜疾患时,
视野的缺陷应根据交
叉成像原则诊断视网
膜的病变部位。
绿
视野在军事上也
红
有很大意义,例如飞行
蓝
帽和防毒面具的眼窗
白
一定要合适,否则会影
响正常视野,妨碍战斗
动作。
(三)双眼视觉和立体视觉 1.双眼视觉: ⑴概念:指双眼同视一物体时的视觉。 ⑵特点: ①双眼视觉是由于来自物体同一部位的光线, 成像于两侧视网膜的“对称点”上,经视觉 中枢整合后只产生一个“物体”的感觉;
当平行光线(6m以外)进入简化眼,被一次聚焦 于视网膜上,形成一个缩小倒立的实像。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 可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正常人眼在光照良好的情况下,在视网膜上的 物像≥5μm(视角≥1’)能产生清晰的视觉。
1’角的物像可分别刺激不相邻的两个感光细 胞,其各自的感光信息传入才能分辨两个点
(2)骨传导:
声波直接引起颅骨的振动,再引起位 于颞骨骨质中的耳蜗内淋巴的振动。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内耳又称迷路,由耳蜗和前庭器官组成
功能:把机械能换成听神经纤维上的AP
前庭器官与平衡感觉有关
耳蜗的结构特点(下图)
前庭阶:外淋巴
前庭膜
与卵圆窗膜相连
基底膜
蜗管:内淋巴,为盲管 顶部相通 鼓阶:外淋巴与圆窗膜相连
类型与意义:
(1)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 新接受新刺激,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感觉器官—视觉器官(生理学课件)
能进行视觉、听觉相关的健康宣传教育。 能检测视力及色觉。 能诊断听觉障碍的病变部位和性质。
素质目标
培养学生大爱无疆的医者仁心。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概述
一、概念
感受器:是指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是由一些结构和功能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和他们的附属结构共同组成。
意义:减少折光系统球面像差和色像差,•使成像更为清晰 瞳孔对光反射:瞳孔大小随光线强弱而改变的现象。
特点:具有双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即不仅光照侧瞳孔 缩小,而且对侧瞳孔也缩小。
意义:调节光入眼量、减少球面像差和色像差、协助诊断
3. 双眼球会聚
当双眼凝视一个向前移动的物体时,两眼球同时向鼻侧会聚的现象 使物像分别落在两眼视网膜对称点上,使视觉更加清晰和防止复视。
调节意义: ①人眼看近物时的调节能力,主要取决于晶状体变凸的最大限度; ②近点越近,表示晶状体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力越强; ③一般人在40岁以后调节能力显著减退,表现为近点变远(老花眼)
一、眼的折光功能
(二)眼的调节 2. 瞳孔调节
正常人的瞳孔直径变动在1.5~8.0mm之间 瞳孔调节反射:看近物时瞳孔括约肌反射性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三)眼的折光异常
概念:眼的折光能力异常,或眼球的形态异常, 在安静状态下,平行光线不能在视网膜上清晰成 像的现象。
种类:远视、近视和散光。
一、眼的折光功能
(三)眼的折光异常
近视:眼球前后径过长、折光系统折光力过强→ 远物发来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之前。 矫正:配戴适宜凹透镜。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适宜刺激:一种感受器通常只对某种特定形式的刺激最敏感,该种形式的刺激。 换能作用:感受器将作用于它们的刺激能量转换为传入神经的动作电位,该能量转换。 编码作用:感受器在感受刺激过程中,不仅发生了能量形式的转换,而且把刺激所包含的
《生理学》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课件
传入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逐渐减少的 现象。
类型与意义:
(1)快适应感受器:嗅觉、触觉。利于机体重 新接受新刺激,以便不断探索新异事物。
(2)慢适应感受器:痛觉、血压。利于机体进行 持续检测,以便随时调整机体的功能。
眼 的 结 构
F = n2R n 2 - n1
3.耳蜗神经的动作电位(如图)
由短声刺激引起的微音器电位和听神经AP
听力
1.听力:指听觉器官感受声音的能力, 通常用听域表示, 20~20000Hz。
2.听阈:声波振动频率一定时,刚好能 引起听觉的最小振动强度。
3.最大可听阈:当振动强度增加,引起 听觉和鼓膜的疼痛感觉,这个限度称为最 大可听阈。
视网膜的主要细胞层次及其联系模式图
感光细胞层
神经细胞层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1.视觉的二元学说
*视杆系统(晚光觉或暗视觉系统):对光 的敏感性高,可感受弱光,无色觉对物 体细小结构辨别能力差,。
*视锥系统(昼光觉或明视觉系统):对光 的敏感 性差,专司昼光觉、色觉,对物 体的细小结构及颜色有高度的分辨别能 力。
4.中耳肌的功能 正常情况下:鼓膜张肌有利于高
音调声音传导,镫骨肌有利于低音调 声音传导
声强大于70dB时:使中耳传音效 果减弱,保护耳蜗。 5.咽鼓管的功能
(1)保持鼓室内压与外界大气压压力 平衡 (2)对中耳的引流作用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声波经外耳道引起鼓膜振动,再经听 骨链和卵圆窗膜进入耳蜗。
3.视敏度(视力): ⑴概念:指人眼分辨精细程度的能力。
由简化眼模型,根据已知的物距和物体大小,可 算出物像及视角大小。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课件
⑵视敏度的限度:用能分辨两点的最小视网 膜上的物像(5μm)或视角(1’)表示。
视力表是根据此原理设计的。E 字的笔画粗
细和缺口皆为1’ 。 视角 = 1’ = 1.0 (5.0)
视角 =10’ = 0.1 (3.3)
(三)眼的调节
如前简化眼所述,当看6m以外的物体时,远物发 出的光线(≈平行光线)入眼后,折射聚焦、成像在视网 膜上,看清远物。
眼的折光系统 折射成像
视网膜的感光系统 换能作用
感受器电位→视NAP
视觉中枢→视觉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光线由一媒介进入另一媒介所构成的单球面折光
体时,就会发生折射。折射能力(F2 )的大小由该单球 面折光体的曲率半径(r)和折射率(n2)决定。
若空气的折射率n1,其关系式为:
精品jing
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一节 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
感受器:分布在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 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觉器官: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
二、感受器的一般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的适宜刺激
指感受器对之最敏感的刺激=感受器的适 宜刺激。
中脑正中核
动眼神经副交感核 睫短N
睫状肌收缩
悬韧带松弛
持续高度紧张→睫状肌痉挛→近视
晶状体前后凸 折光能力↑
弹性↓→老花眼
物像落在视网膜上
晶状体调节的能力有一定的限度。这个限度用 近点(能看清物体的最近的距离)表示。
近点越近,说明晶状体的弹性越好。
不同年龄的调节能力
2.瞳孔调节
正 常 人 的 瞳 孔 直 径 变 动 在 1.5 ~ 8.0mm之间。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7 页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2 视觉器官
➢ 眼的折光功能 ➢ 眼的调节 ➢ 眼的感光功能
一、眼的折光功能
眼的折光系统是由角膜、房水、晶状体和玻璃 体组成。
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不仅与物体的大小有很大 关系,而且与物体和眼之间的距离有直接关系。人 眼所能看清的最小视网膜像的大小不能小于视网膜 中央凹处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第一节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三、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三)感受器的编码功能 感受器在把感知到的刺激信号转化成为神经冲动的过程中,不只是将刺激 简单地转化为生物电信号,同时将这些刺激信号进行了复杂的编序后转移至动 作电位中,从而起到一个信息传递的作用。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当机体长时间受到某一种外力的刺激,机体就慢慢适应了该刺激,并对这 种刺激不敏感,这一现象称为感受器的适应现象。例如,晚上开灯的时候,我 们的眼睛对灯光的刺激会有不适感,但过几分钟后这种不适感就消失了。
第1 页
生理学——
第九章
C 目录页 ONTENTS PAGE
01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02 视觉器官 03 听觉器官
过渡页
TRANSITION PAGE
01 感受器、感觉器官及其特性
➢ 感受器 ➢ 感觉器官 ➢ 感受器的生理特性
一、感受器
Hale Waihona Puke 第4 页感受器是指r人体用于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这些感受器分布于体内及体表的组织器官中。机体的感受器种类很多,分类方法也不同。如根据 感受器所接受刺激的性质,可分为光感受器、机械感受器、温度感受器和化学感受器等;根据感受器 的分布部位,可分为内感受器和外感受器。内感受器存在于身体内部的器官或组织中,感受内环境变 化的信息,如颈动脉窦的压力感受器、颈动脉体的化学感受器、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等。内感受器 发出的传入冲动到中枢后,往往不引起主观意识上的感觉或只产生模糊的感觉,它们对维持机体功能 的协调统一和内环境稳态起着重要作用。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
生理学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第九章感觉器官的功能感觉(sensation)是客观物质世界在人主观上的反映。
它是人和动物机体为了保持内环境的相对稳定,为了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所必需的一种功能。
机体内、外环境中的各种刺激首先作用于不同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通过感受器的换能作用,将各种刺激所包含的能量转换为相应的神经冲动,后者沿一定的神经传人通路到达大脑皮质的特定部位,经过中枢神经系统的整合,从而产生相应的感觉。
由此可见,各种感觉都是通过特定的感受器或感觉器官、传人神经和大脑皮质的共同活动而产生的。
本章所述内容仅限于感受器或感觉器官的功能,而各种感觉的最终形成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密不可分,这些内容将在第十章中进一步加以阐述。
第一节感受器及其一般生理特性一、感受器、感觉器官的定义和分类感受器(receptor)是指分布于体表或组织内部的一些专门感受机体内、外环境变化的结构或装置。
感受器的结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最简单的感受器就是感觉神经末梢,如体表和组织内部与痛觉有关的游离神经末梢;有些感受器是在裸露的神经末梢周围包绕一些由结缔组织构成的被膜样结构,如环层小体、触觉小体和肌梭等。
另外,体内还有一些结构和功能上都高度分化的感受细胞,如视网膜中的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是光感受细胞,耳蜗中的毛细胞是声感受细胞等,这些感受细胞连同它们的附属结构(如眼的屈光系统、耳的集音与传音装置),就构成了复杂的感觉器官(sense organ)。
高等动物最主要的感觉器官有眼(视觉)、耳(听觉)、前庭(平衡觉)、鼻(嗅觉)、舌(味觉)等,这些感觉器官都分布在头部,称为特殊感觉器官。
机体的感受器种类繁多,其分类方法也各不相同。
根据感受器分布部位的不同,可分为内感受器(inter·oceptor)和外感受器(exteroceptor)。
内感受器感受机体内部的环境变化,而外感受器则感受外界的环境变化。
外感受器还可进一步分为远距离感受器和接触感受器,如视、听、嗅觉感受器可归属于远距离感受器,而触、压、味、温度觉感受器则可归类于接触感受器。
生理学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前庭反应
1.前庭姿势调节反射:如乘车、乘坐电梯时,会发生 肌张力改变的姿势反射,目的在于维持一定的姿势和 身体平衡
2.前庭自主神经反射:前庭器官受到刺激过强、时间 过长,或前庭器官功能过敏时,常引起恶心、呕吐、 眩晕、皮肤苍白等现象
2.瞳孔对光反射——强光照射瞳孔缩小,弱光时扩大 与视近物无关 双侧性效应:互感性对光反射 调节入眼光量,以免视网膜受损 判断神经中枢病变部位、病情危重程度及麻醉深度
(三)眼的折光异常
1.正视眼 正常眼不作调节,使平行光线聚焦于视网膜上, 看清远物
经过调节,能看清近点以外的近物
2.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眼折光异常或形态异常,不能使平行光线聚焦于 未调节视网膜上
前庭阶 鼓阶
外毛细胞
盖膜
内毛 细胞
支持细胞 基底膜
耳蜗神经
2.耳蜗的感音换作用
音频分析:基底膜振动以行波方式向耳蜗顶部传播
声波频率越低,行波传播距离越远,最大振幅出现 的部位越靠近耳蜗顶部
声波频率越高,行波传播距离越近,最大振幅出现 的部位越靠近耳蜗底部
不同区域毛细胞受到最大刺激,传入冲动在到达中 枢不同部位,即可引起不同音频的听觉
晶状体的调节
1.结构特点
晶状体呈双凸形,富有弹性
周边借睫状小带(悬韧带)附着于睫状体上
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2.调节过程
视近物→视网膜上物像不清晰→皮层视觉中枢→动眼神经 中副交感神经兴奋→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松弛→晶状体凸 出(前凸为主)→折光力增强→物像前移,落在视网膜上 →清晰物象
晶状体调节
3.眼震颤:躯体旋转时出现的眼球不随意运动,眼震 颤方向因受刺激半规管不同而不同,临床上常试验眼 震颤来判断前庭功能是否正常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内耳(耳蜗)的功能
(一)耳蜗的结构要点
(二)耳蜗的感音换能作用
1.基底膜的振动和行波理论
声波振动→听骨链→卵圆窗膜→前庭阶外淋
巴→蜗管内淋巴→基底膜振动(以行波的方式从底
部传向蜗顶)。
高频声波的最大振幅在蜗底;
低频声波的最大振幅在蜗顶。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释放的引起疼痛的物质,称为内源性致痛物质。
K+、H+、5-HT、缓激肽、前列腺素、P物质。 致痛物质能激活伤害感受器,或使其阈值↓。 细胞间隙中致痛物质的浓度达到一定值→Aδ 和C类纤维终末产生动作电位→皮层→痛觉。
伤害性刺激→感觉神经末梢产生跨膜内向电
流→膜去极化→传入神经纤维产生动作电位。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三节 眼的视觉功能
折光系统角膜、房水、晶状体、玻璃体
感光系统: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人眼的适宜刺激:380~760nm电磁波。 视觉产生的基本过程:外界物体 →折光系统→
视网膜→换能→电信号→视神经→视觉中枢。
一、眼的折光系统及其调节
(一)眼的折光系统的光学特征
① 四种介质的折射率不同; ② 四个折射面的屈光度不同;
可算出视网膜上物像的大小。 正常人的视力有一个限度。人眼所能看清的最 小视网膜像的大小为5μm,相当于视网膜中央凹处 一个视锥细胞的平均直径。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三)眼的调节
当看远物 (6m以外 )时,眼不需要作任何调节
即可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像。
人眼不作任何调节时所能看清的物体的最远
(三)耳蜗的生物电现象
1.耳蜗内电位
蜗管内淋巴电位比鼓阶外淋巴电位高80mV
血管纹的边缘细胞使蜗管内淋巴积聚K+
毛细胞静息电位-80mV
毛细胞底部膜内外电位差80mV
毛细胞顶部膜内外电位差160mV
瞳孔的大小由于入射光量的强弱而变化,称
为瞳孔对光反射。
3.双眼会聚
当双眼注视一个由远移近的物体时,双眼视
轴向鼻侧会聚的现象,称为双眼会聚。使物像落
在两眼视网膜的对称点上。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正视眼、非正视眼(屈光不正)
1.近视
眼球前后径过长(轴性近视)
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过强(屈光性近视)
强→物像前移而成像于视网膜上。
眼作最大限度调节后所能看清物体的最近距 离,称为近点(near point)。 近点越近,晶状体的弹性越好,眼的调节能 力越强。随年龄增长,近点逐渐变远。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瞳孔的调节
眼视近物时,可反射性地引起双侧瞳孔缩小,
称为瞳孔近反射(或称瞳孔调节反射)。
在中央凹的中央只有视锥细胞,且在该处视
锥细胞的密度最高;中央凹以外的周边部分则主
要是视杆细胞。
生理盲点。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2.感光细胞的结构:外段、内段、终足。
感光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
( 1 ) 视杆细胞:外段长,膜盘多,视紫红质
多,对光反应慢,有利于光反应的总和。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第二节 躯体感觉
本体感觉、触-压觉、温度觉
四、痛觉
痛觉是体内外的伤害性刺激作用于机体时所
引起的一种主观感觉。
1.伤害性感受器的特征与分类
(1)伤害性感受器的特征
① 无特定的适宜刺激。 ② 不易出现适应。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痛觉
(2)伤害性感受器的分类
距离称为远点。
当看近物 (6m以内 )时,眼需要进行调节才能 在视网膜上形成清晰的图象。 眼的调节有三种方式:晶状体的调节 ;瞳孔的 调节;双眼会聚。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三)眼的调节
1.晶状体的调节
眼视近物时,反射性引起睫状肌收缩 → 悬韧
带松弛 → 晶状体变凸 ( 以前凸为主 )→ 折光能力增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声波传入内耳的途径
1.气传导:
(1)主要途径: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
听骨链振动→卵圆窗膜振动→耳蜗。 (2)声波→外耳道→鼓膜振动→鼓室空气振 动→圆窗→耳蜗。 2.骨传导:声波引起颅骨振动→颞骨骨质中
的耳蜗内淋巴振动。
传音性耳聋:气传导受阻,但骨传导正常。
感音性耳聋:气传导和骨传导均受阻。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3.散光
角膜表面在不同方向上的曲率半径不同,平
行光线经角膜进入眼后,不能在视网膜上形成焦
点而是形成焦线,造成视物不清或物像变形。
散光可用柱面镜矫正。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五)房水和眼压
房水经睫状突上皮产生后由后房经瞳孔进入
前房,流过房角的小梁网,经许氏管进入静脉。
② C类无髓鞘纤维,0.5~2m/s→慢痛
快痛:感觉敏锐、定位明确、痛发生快、消
失快,一般不伴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慢痛:感觉模糊、定位不精确、痛发生慢、
消失慢,常伴有明显的情绪反应。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2.致痛物质
能引起疼痛的化学物质,统称为致痛物质。
机体组织损伤或发生炎症时,由受损伤细胞
泵出→视杆细胞超极化(超极化型感受器电位)→影
响终足处的递质释放→双极细胞电位变化→神经节
细胞产生动作电位→视神经→视中枢。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视锥系统的换能和颜色视觉
光照→视锥色素分解→→→视锥细胞超极化。
1.三原色学说
视网膜上存在三种不同的视锥细胞,分别含有
对红、绿、蓝三种光敏感的视色素。
房水不断生成,又不断回流入静脉,保持动
态平衡,称为房水循环。
房水的作用:营养角膜、晶状体和玻璃体,
维持一定的眼压。
房水循环障碍→眼压可升高→青光眼。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眼的感光换能系统
物体的光线 → 折光系统 → 视网膜物像 → 感光
换能→神经纤维的电活动。
(一)视网膜的结构特点
1.视网膜中感光细胞的分布
视锥系统:昼光觉、明视觉 由视锥细胞、双极细胞、神经节细胞组成。 对光的敏感度较差,司昼光觉和色觉。 对物体细节的分辨能力高。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视网膜的两种感光换能系统
视网膜中存在两种感光换能系统的证据:
1.两种感光细胞在视网膜中的分布不同。
2.两种感光细胞与双极细胞和神经节细胞的
③ 6米外的物体,在视网膜上成像清晰。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二)眼内光的折射与简化眼
简化眼。 简化眼前后径:20mm;折射率:1.333;曲率
半 径 : 5mm ; 节 点 (nodal point) 在 球 形 界 面 后
5mm;第二焦点正好相当于视网膜的位置。
利用简化眼,根据物体的大小和与眼的距离,
① 机械型:只对强的机械刺激起反应,对针
尖刺激特别敏感。
② 机械温度型:对机械刺激产生中等程度的
反应,对40~50℃的温度发生反应。 ③ 多觉型:数量多,分布广。能对机械、热、 化学等多种刺激起反应。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痛觉
伤害性感受器是游离神经末梢。
痛觉传入纤维有两类:
① Aδ有髓鞘纤维,5~30m/s→快痛
激的量或强度的编码:
① 单一神经纤维上动作电位的频率不同;
② 参与电信息传输的神经纤维的数目不同。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感受器的适应现象
感受器的受器。
慢适应感受器:肌梭、颈动脉窦和关节囊
感受器适应现象的机制:
感受器的适应可发生在感觉信息转换的不同 阶段:感受器的换能过程、离子通道的状态、感 受器细胞与感觉神经纤维之间的突触传递特性。 环层小体的环层结构与快适应有关。
2.毛细胞兴奋与感受器电位
螺旋器上有毛细胞,其顶端有纤毛。
静纤毛相对静止时,有少量机械门控通道开
放并伴有少量的内向离子流。
静纤毛弯向动纤毛→机械门控通道开放增加
→阳离子内流增加→毛细胞去极化。
静纤毛背向动纤毛弯曲→通道关闭→内向离
子流停止而出现外向离子流→毛细胞超极化。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视紫红质。视黄醛的消耗需要VitA来补充。
VitA摄入不足,可致夜盲症。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三)视杆细胞的感光换能机制
2.视杆细胞的感受器电位
无光照时,视杆细胞内 cGMP 浓度高 → Na+ 通
道开放→Na+内流→内向电流(暗电流,从膜外看,
暗电流从内段流向外段 )→视杆细胞处于去极化状
远处物体发出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前
近视眼的近点和远点都移近
近视眼可用凹透镜加以矫正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
(四)眼的折光能力异常
2.远视
眼球前后径过短(轴性远视)
折光系统的折光能力太弱(屈光性远视)
来自远物的平行光线聚焦在视网膜的后方
看远物时眼就需进行调节
远视眼的近点比正视眼远
远视眼可用凸透镜加以矫正
感觉阈值:强度阈值、时间阈值、面积阈值、
感觉辨别阈。
(二)感受器的换能作用
感受器的换能作用(transducer function)。
感受器电位、发生器电位均属于局部电位。
生 理 学
第九章 感觉器官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