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5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琵琶行(并序)》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教学重点】

感受作者通过文字表现音乐形象的技巧手法。

【教学重点】

理解作者对音乐的描写以及是如何将乐曲的情调和演奏者、听者的感情融为一体的。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互动设计1] 课前欣赏

放一段《高山流水》的古曲,让学生在明快的节奏中感知音乐中的“高山”“流水”,先进入音乐欣赏的氛围。

[互动设计2] 播放视频

《高山流水》:春秋时期楚国有一个叫伯牙的人擅长弹琴、作曲,他在汉阳江口弹琴时碰到子期在岸边细细倾听,并赞叹不绝。伯牙十分惊叹,这样一位樵夫打扮的人,怎么会欣赏我的琴声呢?他请子期上船,并问他:你喜欢听我弹琴,我现在弹一曲,请你说出曲子内容。说罢,伯牙弹了起来。子期听后说:妙极了!你弹出来的琴声像巍峨的高山一样,像流动的江水一样。伯牙惊叹不已。从此,他们成了知心朋友,后人因此用“高山流水”来称呼知音。被贬浔阳的白居易在落魄失意之时也偶遇了一位知己,他被一位流落此地的琵琶女精湛技艺所折服,共同的遭遇使得两人在琴声中相互理解,产生了“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

相识”的感叹。著名的《琵琶行》由此写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课文。

[互动设计3] 教学目标

有关美感与文学的文章以前我们学到过几篇,但用文字来细致具体的描写音乐的文章我们很少接触,学习这种技巧是重点。据此,我们本课的鉴赏目标有以下三个:(投影显示)

1. 欣赏作者用语言文字来表现音乐形象的艺术技巧。

2. 体会“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内涵。

3. 初步学习这种以文字表现音乐的写作手法。

(明确目标,学习主体有充分准备,为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供了可能。)

二、整体感知

[互动设计4] 诵读感悟

1.文言知识归纳

言:

感斯人言话,名词

凡六百一十六言字,名词

自言本是京城女说,动词

数:

使快弹数曲几,表不确定的数目,数词

一曲红绡不知数数量,名词

语:

琵琶声停欲语迟说话,回答,动词

今夜闻君琵琶语曲,名词

为:

因为长句写,创作,动词wéi

初为《霓裳》后《六幺》弹奏,动词wéi

为君翻作《琵琶行》替、给,介词wèi

轻:

轻拢慢捻轻轻,形容词

商人重利轻别离轻视,动词

泣:

满座重闻皆掩泣哭泣,动词

座中泣下谁最多眼泪,名词

古今异义词

因为:古:两个词,于是创作。今:表原因的连词。

阑干:古:参差错杂,纵横散乱。今:用木、石、钢材制成的拦挡物。

向前:古:从前、刚才。今:介词和方位名词构成的两个词。

老大:古:年龄大。今:兄弟排行第一。

颜色:古:神态、脸色。今:色彩

文言句式

歌以赠之宾语前置

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介宾短语后置;于,向

转徙于江湖间介宾短语后置;于,在

本(是)长安倡女省略句,省略谓语

使(之)快弹数曲省略句,之,琵琶女

送客(于)湓浦口省略句,于,在

2.在《春江花月夜》的琵琶声中反复朗读课文,要求学生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文章主要写了几个方面的内容?

点拨:文章主要写了琵琶女的琴声和诗人的感受两部分内容。文章通过琴声和感受两个方面来描述诗人和琵琶女的这场偶遇,抒发“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感慨。

(在诵读过程中,学生眼、口、耳、心同时开动,在诵读中去感悟,并初步把握文章的字词句、结构内容以及语气语感,为进一步品味作品的语言,体会诗

人的思想感情,为理解作品的主题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合作探究

[互动设计5] 寻找思路

我们从两条思路去分析这篇文章。

第一条思路:“三奏”,即琵琶女的三次演奏。

点拨:第一次演奏在文章第一节,第二次演奏在文章第二、三节,第三次演奏在文章最后一节(在这部分内容的学习中,学生要掌握的是作者对声音的描写技巧)。

第二条思路:“三感”,即作者的三次感悟。

点拨:对应琵琶女的三次演奏,作者相应有三次感受(让学生在文中找)。

[互动设计6] 分析“三奏”

1.第一次演奏,即第一节。拟设置如下问题:(投影显示)

(1)这一段音乐描写属于什么描写?

(2)从这里的景物描写中可以看出琵琶女演奏的是怎样的音乐?

点拨:这是种音乐的侧面烘托描写,也是用文字去表现音乐的一种手法,通过环境描写烘托了悲凉萧瑟的琵琶声。

2.第二次演奏,这是文章的重点部分(这一部分出现了很多名句,让学生先挑出来读读)。拟设置以下几个问题:(投影显示)

(1)作者在描写声音时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运用的词有什么特点,举例说明。

(2)这一段根据演奏的起承转合可以分为几层,哪一层是高潮部分?

(3)这一部分用“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结尾,有什么作用?

(4)这一部分琵琶女音乐的基调是怎样的?

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回答这几个问题,教师相机点拨。

△这一部分主要在于品味作者描写音乐的妙处,作者描写音乐的方法:诗人善用比喻,写虚渺飘忽、过耳即逝的无形之乐;善用拟声词和双声叠韵词;侧面烘托的手法;在对乐曲的描写中融入了深厚的情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