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现代史考前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含知识结构和精选习题)
世界现代历史一、苏联历史(一)、俄国十月革命1、俄国《四月提纲》内容:①指出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②提出“全部政权归苏维埃”的口号。
2、十月革命的意义: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工业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
十月革命打破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向世界宣告一种新的社会制度,过去的革命的目的是以一种剥削制度代替另一种剥削制度,而十月革命目的是要消灭剥削制度,解放生产力,实现劳动人民当家作主,建设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社会。
十月革命对国际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运动是一个极大的鼓舞和推动。
十月革命使人类进入探索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新时期,被看做是世界的现代史开端。
3、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内容:①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②工业——全面推行工业国有化,建立高度集中的经济管理体制;③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④分配——一切生活必需品由国家集中分配;强制劳动。
(二)、经济的恢复和工业化建设1、新经济政策实施的必要性:①国内战争和外国武装干涉基本结束。
苏俄急需恢复发展经济,巩固政权。
②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弊端日益显现,引发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③政府暂时无力领导和组织所有企业生产。
内容:①农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
②工业——关系国家经济命脉的企业仍归国有;中小企业和国家无力兴办企业,允许国内外资本家经营。
③贸易——允许自由贸易。
④分配——废除实物分配制,实行按劳分配制。
意义:①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恢复了被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消除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巩固了苏维埃政权。
②它探索了一条适合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是列宁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实践的伟大创造。
2、“斯大林模式”经济表现。
通过高度集中的行政手段实施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商品货币关系和价值规律的作用经验教训:通过两个五年计划,迅速使一向国家工业化,苏联成为工业强国,苏联经济实力迅速增长,为后来取得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奠定物质基础;政治方面:高度集中,破坏民主集中制,导致社会缺乏民主,造成个人的高度转券;干部职务终身制,对干部没有形成必要间的,对斯大林个人崇拜盛行。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一、名词解释1、布朗热危机发生于法兰西第三共和国时期,当时共和国的威胁并不是直接来自君主主义者,而是来自共和主义者的布朗热。
布朗热在1886年1月被任命为陆军大臣,他要求收复阿尔萨斯、洛林,燃起对德国复仇的沙文主义狂热,获得激进派的支持,并试图实行军事独裁。
在之后他利用群众对共和派政府的不满,离开军队,投身政界,全国掀起崇拜布朗热浪潮。
在选举中,布朗热以绝对多数票取胜,随后他的支持者发动政变,但他并没有参与。
后来新成立的共和国政府决定以叛国罪逮捕他,布朗热逃亡比利时,1891年布朗热自杀。
2、英国工党英国工党,英国两大主要执政党之一。
英国左翼政党。
1900年2月27日建立于伦敦,称“工人代表委员会”,1906年称工党,宗旨是在议会里实现独立的劳工代表权。
工党于1918年通过《工党与新社会制度》的纲领和新党章,将生产、分配和交换手段的社会化列为自己的目标,并开始吸收个人党员。
工党纲领的传统理论基础是费边社会主义。
工党在二战后推行温和的改革政策。
推行国有化,主张建立福利型国家。
工党的最高权力机构是全国代表大会组织,简称年会。
3、凡尔赛和约又称《凡尔赛条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协约国对同盟国的和约,主要目的是惩罚和削弱德国。
协约国和同盟国经过巴黎和会的谈判后,于1919年6月28日在巴黎的凡尔赛宫签署条约,标志着第一次世界大战正式结束。
中国因巴黎和会对于中日青岛问题无法解决,进而爆发五四运动,没有签署凡尔赛条约,但与德国另签订和约。
美国因其国会表决多数反对,也未签凡尔赛条约。
和约主要内容是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德国承认奥地利独立;德国支付大量赔款;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
凡尔赛和约的签署最终形成了凡尔赛体系,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非洲的统治秩序,但也在德国人心负仇恨,埋下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祸根。
二、列举题1、明治维新时期日本的著名人物大久保利通,萨摩藩武士,日本明治维新的第一政治家,号称东洋的俾斯麦。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概要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⒈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为打破因战争僵局而引起的经济困难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给英国商船和战舰造成重大打击。
为维护海上交通线,英国和协约国采取了“船队护航体系”的紧急措施,抵制德国的海上封锁。
无限制潜艇战:所谓“无限制潜艇战”、是德国海军部于1917年2月宣布的一种潜艇作战方法,即德国潜艇可以事先不发警告,而任意击沉任何开往英国水域的商船,其目的是要对英国进行封锁。
德国在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后,就对协约国实施潜艇战,给英国商船和战舰以重大打击,后因担心美国等中立国的反对,不得不采取“有限制潜艇战”。
但到1917年2月4日,德国海军部为打破因战争僵局而引起的经济困难,正式宣布实行“无限制潜艇战”。
为维护海上交通线,英国和协约国采取了“船队护航体系”的紧急措施,抵制德国的海上封锁。
⒉布列斯特和约: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之后,为了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巩固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于1918年3月在布列斯特签订的一个苛刻和约。
苏俄在割让上百万平方公里领土,赔款60亿马克后,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
德国战败后,苏俄政府立即宣布废除此条约。
它使新生的苏俄有了的巩固政权时间,为此后维护政权创造了有利条件。
⒊墨索里尼:意大利法西斯独裁者,国家法西斯党党魁,首相(1922~1943),第二次世界大战主要战犯。
1921年11月正式成立意大利国家法西斯党,自称领袖。
1922年10月纠集5万名法西斯党徒向罗马进军,迫使国王任命他为首相,攫取了国家的最高领导权。
1实行法西斯极权统治,集一切大权于一身,自称政府首脑。
⒋魏玛共和国:德意志第一个资产阶级议会民主制共和国。
德国十一月革命推翻德意志帝国后,德国社会民主党多数派与旧军人兴登堡妥协,于1919年2月6日在魏玛召开国民议会,同年7月31日通过《魏玛宪法》,正式宣告废除帝制,成立共和国。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世界整体化趋势与第一次世界大战一、名词解释1.萨拉热窝事件:第一次世界大战前,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矛盾极端尖锐,巴尔干半岛矛盾尤为激烈。
1914年6月28日,奥匈帝国王储费迪南大公前往波斯尼亚首府萨拉热窝,被塞尔维亚爱国志士普林齐普刺杀。
奥匈帝国利用该事件向塞尔维亚提出最后通牒,但为塞尔维亚拒绝。
7月28日,在德国的支持下,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
由此,欧洲帝国主义列强纷纷参加了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萨拉热窝事件成为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索.2.施里芬计划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所确立的军事进攻的作战方案。
1905 年由德军参谋长施里芬确立,其核心是强调速决战。
该计划假设德军在东西两线同时作战,西线为作战重点。
德军将集中优势兵力用于西线作战,而且拟在西线右翼集中全力,突破西欧低地国家,突破法国北部,直取巴黎,最终与左翼部队合围法军主力。
在西线用 4 到 6 周的时间结束作战,然后全力攻击东线。
在东线用 3 到 4 个月时间击溃俄军,结束战争。
该计划完全建立在军事冒险的基础之上,忽视了战争的规律以及可变因素。
而且在一战前被一再调整,最终由于德军在马恩河战役失败,计划宣告破产。
3.马恩河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初期英法军队与德军在西线发生的第一次大规模的军事会战。
1914年8月,德军实施施里芬计划,利用其军事优势突击进攻协约国的防线右翼。
在战役初期,德军取得较大的军事优势。
但是,在协约国意识到德军的军事意图之后,及时调整了其战略部署,加强了西线右翼的军事布防,德军的军事进攻最终为英法盟军所阻止,施里芬计划所确立的基本军事目标没有达到。
9月,英法协约国在马恩河一线以50多个师的兵力向德军发动进攻,最终迫使德军由战略进攻转入防御,西线战局开始陷入对峙之中。
4. 凡尔登战役: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协约国与同盟国军队在西线的一次重大战役。
1916年2月,西线德军在马恩河战役与索姆河战役后,纠结重兵向法国军事重镇——凡尔登发动进攻,试图击败法军重兵集团主力,直取巴黎。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1
世界近现代史复习一、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世界现代史的基本线索是: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曲折前进;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
具体表现:(一)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1、一战后,垄断资本对国家政治生活干预加强。
2、在1929~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中,罗斯福 “新政”将国家政权开始和垄断资本相结合,资本主义进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
德国、日本和意大利等国经济基础相对薄弱,走上了法西斯专政的道路。
3、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纷纷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宏观管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得到进一步发展,经济呈现繁荣景象,其中德日最引人注目。
70年代形成了美欧日三足鼎立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格局。
4、1973年的中东石油危机引发了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
美国进入“滞涨”时期,里根上台后走介于自由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第三条道路,经济逐渐恢复。
在美国影响下,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也迅速恢复。
(二)社会主义曲折前进1、1917年,俄国爆发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
2、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社会主义成为一种世界范围的社会制度。
各国都不同程度确立了苏联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从五六十年代起,有些社会主义国家试图进行改革,但是都没有取得成功。
3、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巨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运动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挫折。
(三)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种社会制度长期并存,互相对抗1、十月革命后 ,帝国主义对苏俄进行武装干涉并长期采取敌视封锁政策。
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苏联和美英等结成了战时同盟打击法西斯 。
3、战后,由于国家利益的矛盾、意识形态的冲突出现“冷战”,形成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大阵营 。
此后 ,美苏争霸主导世界发展。
4、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和苏联解体,社会主义制度受挫,但双方的对抗和矛盾依然存在 。
(四)世界人民争取独立、民主、和平与发展一战后,德意志等老的殖民帝国崩溃,一些新兴的民族国家建立起来。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1. 引言世界现代史是研究从近代工业革命以来的世界历史发展的学科。
在现代社会中,了解和理解世界现代史的重要事件和发展趋势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提供一些世界现代史的复习资料,帮助读者回顾和加深对该领域的理解。
2. 欧洲近代史欧洲近代史是世界现代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是一些重要事件和概念,值得关注和复习:2.1 工业革命工业革命是欧洲近代史的重要里程碑,也是引领世界现代化进程的起点。
这一时期的重大变革包括机械化生产、工厂系统、城市化以及社会经济结构的根本改变。
2.2 法国大革命法国大革命是欧洲近代史中的重要事件,为后来的现代民主政治和人权思想打下了坚实基础。
复习法国大革命的关键内容包括其起因、主要事件和对世界的影响。
2.3 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初欧洲爆发的一场全球性战争,深刻影响了世界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
复习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内容包括各国参与者、战争原因、主要战役和战争结果。
2.4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是20世纪最具影响力的一场战争,其战争规模和人员伤亡都是空前的。
复习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关键内容包括纳粹德国的兴起、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联合国的成立。
3. 美洲现代史美洲现代史是世界现代史中的另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3.1 美国独立战争美国独立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的重要事件,奠定了美国民主制度的基础。
复习资料包括战争的起因、主要战役和独立宣言的起草过程。
3.2 美国南北战争美国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一场决定性的内战,带来了颠覆性的社会和政治变革。
复习资料包括战争的原因、主要战役和战后重建的发展。
3.3 古巴导弹危机古巴导弹危机是冷战时期美苏之间的一场危机,几乎引发了一场核战争。
复习资料包括危机的起因、发展过程和最终解决方案。
4. 亚洲近代史亚洲近代史也是世界现代史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下是一些复习资料:4.1 东亚近代史东亚地区的近代史包括中国、日本和朝鲜等国家的发展和变革。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精)
世界现代史(上第一章名词:1、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1898年2月15日,美国派往古巴护侨的军舰“缅因”号在哈瓦那港爆炸,美国遂以此事件为借口,对西班牙采取军事行动。
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
美西战争标志着美国作为一个主要军事力量的崛起。
使敢于与美国军事力量抗衡的欧洲列强得到了警告。
对美国人自己来说,这场战争则标志着它要更多地参予世界事务。
2、日俄战争:日俄为争夺中国东北和朝鲜的权益而进行的帝国主义侵略战争。
辛丑条约签订后,沙俄不肯全部撤兵。
日本曾向沙俄提出瓜分权益要求,沙俄置之不理。
1904年2月日本舰队突然袭击旅顺口和朝鲜仁川港的俄国舰船,双方宣战。
不久在美国调停下,1905年9月5日日俄两国签订《朴次茅斯和约》。
这次战争使中国东北人民和朝鲜人民受到惨重的战祸;战后,中国和朝鲜曾受到帝国主义的分割和压迫。
3、英布战争:(1899—1902英国同荷兰移民后裔布尔人建立的南非共和国和奥兰治自由邦为争夺南非领土和地下资源而进行的一场战争。
1899年战争爆发。
1902年,布尔人宣布停战,双方签订费雷尼条约。
英布战争标志着帝国主义者进行重新瓜分非洲。
使英国在外交上陷入困境,不得不做外交政策的调整,由光荣孤立转向结盟。
4、帝国主义模式5、劳动解放社:俄国第一个马克思主义团体。
1888年9月由普列汉诺夫等人在日内瓦创立。
其宗旨为在俄国传播科学社会主义,批判民粹主义,深入研究俄国社会生活中的重大问题。
曾参加第二国际的活动。
劳动解放社是俄国无产阶级政党的雏型。
明确提出工人阶级的目标是共产主义代替资本主义,其先决条件是要取得政权,成为后来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纲领的基础。
在1903年7月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上,因已完成历史使命正式宣告解散。
6、普列汉诺夫:俄国和国际工人运动活动家,马克思主义理论家。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
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世界近现代史专题复习资料专题一:资本主义发展史一、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过渡(14----17世纪)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意大利)→资产阶级的反封建斗争(文艺复兴运动)→新航路的开辟(一)文艺复兴运动——“人的被发现”1.时间:14——17世纪2.地点:最先在意大利兴起3.根本原因:资本主义萌芽的出现4.实质:是一场反封建、反神学的资产阶级思想解放运动5.指导思想:以人文主义思想为指导,提倡以人为本,肯定人性,肯定现世生活。
6.文艺复兴的影响:文艺复兴猛烈冲击了封建神学,促进了人们思想的解放,为资产阶级革命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
(二)新航路的开辟——“世界的被发现”1、新航路的开辟简表时间探险家航线贡献1492~1498年哥伦布西班牙--大西洋—古巴、海地发现新大陆---美洲1497~1498年达·伽马葡萄牙---好望角---印度洋—印度找到了从西欧直通东方国家的新航路1519~1522年麦哲伦西班牙-大西洋-麦哲伦海峡-太平洋-菲律宾-印度洋-好望角-西非海岸-西班牙(环球航行)麦哲伦船队实现人类第一次环球航行,证明地圆说的正确性2.新航路的开辟的影响:①新航路的开辟,沟通了欧、亚、非、美四大洲,开始把世界联结成一个整体,扩大了各国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促进了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使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开始初步形成。
为资本主义的发展奠定了物质基础。
②引发了西欧人殖民掠夺的狂潮。
二、早期资产阶级革命(1640年---1814年)1、世界资本主义制度的产生(英美法早期资产阶级革命简表)英国产阶级革命(1640-1688)美国独立战争(1775-1783)法国资产阶级革命(1789-1814)原因封建专制统治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英国的殖民统治严重阻碍北美经济发展。
封建专制统治和等级制度严重阻碍资本主义发展。
经过导火线:苏格兰人民起义;爆发:1640年新议会的召开;经过:1649年建立共和国; 1688年宫廷政变(光荣革命)(结束的标志)导火线:波士顿倾茶事件爆发:来克星顿枪声(1775.4)建国:《独立宣言》(1776.7.4)转折:萨拉托加大捷(1777)独立:《巴黎和约》的签定(1783年)导火线:三级会议的召开;爆发:巴黎人民攻占巴士底狱(1789、7、14);经过:1789年《人权宣言》的发表;雅各宾派专政将法国革命推向高潮;拿破仑颁布《民法典》;人物克伦威尔华盛顿拿破仑文献《权利法案》(1689 年)内容:①对国王的权利进行严格的限制;②确立国会拥有国家的最高权利;③规定了人民的权利;作用:为限制王权提供了法律保障,标志着君主立宪制的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英国得到确立。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doc
一、列举。
1、二战摧毁的欧洲三大帝国:沙皇俄国(罗曼诺夫王朝)、奥匈帝国(哈布斯堡王朝)、德意志第二帝国(霍亨索伦王朝)。
2、20世纪初亚洲民族独立运动:伊朗1905年革命、印度的民族主义运动、青年土耳其革命、中国义和团运动及辛亥革命。
3、雅尔塔体制确立的标志:联合国、关贸总协定、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成立。
4、二战屮同盟国几个巨头的三次会晤:德黑兰会议(1943年11月28 口至12 月1日)、雅尔塔会议(1945年2月4-11日)、波茨坦会议(1945年7月17-8 月2曰)。
5、一战后协约国与战败国签订的条约:1919年9月10 口与奥地利《圣口耳曼条约》、1919年11月27日与保加利亚《纳伊条约》、1920年6月4日与匈牙利《特里亚农条约》、1923年7月24日与土耳其凯末尔政府《洛桑条约》。
6、苏联早期四个加盟共和国: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乌克兰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G俄罗斯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外高加索联邦。
二、名词解释。
1、十四点计划:这是由美国总统威尔逊在1918年1月8 □国会演讲屮提出的关于战后和平解决世界问题的十四点建议。
主要内容有:战后世界应该是一个开发的世界;抵制并清除苏俄布尔什维克主义的影响;要求在给欧洲及近东各民族以自决权的基础上恢复和建立民族国家,或建立收到列强保护实行门户开放原则的保护国;成立具有盟约性质的普遍性的国际联盟,使大小国家都相互保证政治独立与领土完整。
十四点原则反映了美国在一战后希望凭借强大的经济实力,在全世界扩张自己的势力范围,因此实际上是美国在战后企图冲出美洲,争夺世界霸权的总纲领。
2、慕尼黑协定:1938年9月29日,德、意、英、法首脑背着捷克政府签订《慕尼黑协定》,向德国出卖苏台德地区。
一向把英、法奉若“保护神”的捷克政府,在德国限定时间内,被迫接受了慕尼黑协定。
希特勒吞并苏台德后,加紧实施占领整个捷克斯洛伐克的侵略活动。
3月15日,德军占领捷克首都布拉格。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大学历史_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一、填空1二月革命:(1917年3月)俄国首都彼得格勒发生“二月革命”。
推翻罗曼诺夫王朝的统治。
出现了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和彼得格勒工兵代表苏维埃两个政权并存的局面2.“四月提纲”:1917年四月,列宁回国后发表“四月提纲”,提出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目标3.十月革命(1917年11月6-7日):推翻临时政府,成立以列宁为首的第一个工农苏维埃政府.4.四月危机和六月危机(1917年):革命群众运动的高涨和临时政府的危机,扩大布尔什维克在群众中的影响。
5、粉碎协约国的三次武装进攻(1919——1920年)第一次:高尔察克的叛乱(白匪)第二次:邓尼金匪军第三次:波兰侵入6、.一战导火线:萨拉热窝事件重要战役:马恩河战役、凡尔登战役、索姆河战役、日德兰海战。
(1)马恩河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第一次大规模的战略决战,也是大战的第一个转折点,它使德军包抄和消灭法军主力的计划失败,速决战计划完全破产。
(2)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时间最长的一次血战,双方共伤亡70万人,因而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或“地狱”。
(3)索姆河战役:交战双方先后投入150个师的兵力,是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消耗战。
(4)日德兰海战:大战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海战。
7、1918年3月5日,苏德签订《布列斯特条约》,退出一战。
8、1927年12月,联共(布)召开第十五次代表大会,着重讨论了农业问题,确定了农业集体化的方针。
9、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是指在1928年至1932年,苏联共产党和政府为摆脱苏联落后的农业国面貌而实行的大规模有计划的全面的社会主义建设。
,该五年计划片面强调工业化,却损害了农民的利益,致使农业生产力遭受损害。
10、为了应付国内战争,苏俄政府与1918年夏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农业上实行余粮收集制,工业实行国有化,实行贸易国有化、禁止自由贸易,实行普遍劳动义务制,建立劳动军。
世界现代史复习
世界现代史复习1、一战前两大军事集团分别是和2、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是1914年6月28日的“事件”3、一战中具有决定性的战役是1916年德法双方展开的战役,它有“”“屠场”“地狱”之称。
4、一战的性质:5、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俄国爆发,建立世界上第一个国家。
6、1922年12月苏维埃俄国各族人民在平等基础上成立7、1928年,斯大林领导苏联计划经济建设,一五计划后苏联由农业国变成国,重点发展业。
9、1919年在法国凡尔塞召开的“和平会议”史称“”会议由、、三国操纵,中心议题是如何处置战败后的国,会后建立帝国主义在、、新秩序。
10、1921年英美等九国召开会议,1922年《九国公约》签定后,美国在中国实行“”政策。
这个条约对中国的影响是会后建帝国主在和地区新秩序。
从而最终形成“——体系”。
11、1929年——1933年爆发全球经济危机,首先在国发生。
其中国和国遭受的打击最严重。
为摆脱危机,美国实行新政(“”新政中最主要反危机措施),而德意日却走上道路,使这场危机成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重要原因。
12、1922年意大利建立法西斯统治,1933年德国上台,使成为新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
日本法西斯势力主力是在,1936年军部建立法西斯专政,使成为新世界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
13 、1938年在德国召开会议后不到半年,德国吞并捷克,接着又吧矛头指向英法盟国波兰,英法政策破产。
14、年月日,德军突袭,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标志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
15、1941年12月苏军取得保卫战的胜利,这是二战以来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
16 年月日,日本偷袭美国,标志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规模进一步扩大。
17、1942年1月,中美苏等26国签署《标志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形成。
18、保卫战的胜利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重要转折点。
19、年月日,英美盟军横渡英吉利海峡,在法国北部成功登陆,开辟了打击国第二战场。
世界现当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当代史柯磊一、名词解释:1、萨拉热窝事件:1914年6月28 日,奥匈帝国在波斯尼亚境内靠近塞尔维亚的边境地区组织了以俄国支持的塞尔维亚为假想敌人的军事演习。
奥匈帝国皇储、军人当首领弗朗兹费迪南亲临检阅,被赛尔维亚爱国青年普林西普刺死。
这一事件成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导火线。
2、门户开放政策19世纪末,美国为了与其他帝国主义国家争夺海外市场,凭借强大的经济力量,以竞争的方式来实现扩张。
1899年和1900年美国国务卿约翰·海两次向其他国家发出照会,承认列强在华的势力范围,同时要求列强承认他国在本国势力范围内享有同等的权益。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标志着美国对华政策的新阶段。
门户开放政策是美国海外扩张的产物,其目的是在于在列强激烈竞争的条件下,为迟到的美国向中国扩展其政治经济势力打开方便之门,根本不是为了中国领土和行政的完整。
3、“大棒政策”美国第26届总统西奥多·罗斯福提出和实行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外交政策。
他曾说:“应付国际关系的正当办法在于说话温和,手里要提根大棒。
”来说明他任内(1901~1909)的外交政策,后发展成所谓“大棒加胡萝卜政策”。
20世纪初,美国凭借其大为增强的军事经济力量,积极推行向外扩张计划,加强了对拉丁美洲,特别是加勒比海地区的侵略。
罗斯福根据A.T.马汉的制海权理论,主张以武力为后盾,迫使拉丁美洲国家“循规蹈矩”,听命于美国。
大棒政策的实质是用武力威胁和战争讹诈的方式干涉拉丁美洲的国家事务,以达到支配拉美各国的侵略目的。
4、“金元外交”美国从塔夫脱总统提出的鼓励和支持银行家扩大海外投资,以实现向外扩张的外交政策。
西奥多·罗斯福总行的“大棒政策”遭到世界各国,特别是拉丁美洲人民的反对,故塔夫脱和鼓吹积极的经济扩张政策。
塔夫脱提出“用金元代替枪弹”,他们主张运用外交政策推动和保护美国银行家的海外投资,特别是对拉丁美洲加勒比海地区和中国扩大投资,在这些地区排挤和取代其他帝国主义国家。
世界现代史复习整理
一、名词解释:1、凡尔登战役凡尔登战役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协约国与同盟国的一次重大战役。
1916年德意志帝国决定把进攻重点再次转向西线,力图打败法国,德军统帅部选择法国的凡尔登要塞作为进攻目标,凡尔登对德军深入法国、比利时有很大威胁,它是通往巴黎的强固据点和法军阵线的枢纽。
凡尔登此役是典型的阵地战、消耗战,双方伤亡近100万人。
由于伤亡惨重,凡尔登战场被称为“绞肉机”、“屠场”和“地狱”。
2、日德兰海战日德兰海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最大规模的海战。
THQ #z Q- 英德双方在丹麦日德兰半岛附近北海海域爆发的一场海战。
这场战役的结果比较特别:一方面,德国大洋舰队以相对较少吨位的舰只损失击沉了更多的英国舰只,从而取得了战术上的胜利;另一方面,杰利科海军上将指挥的英国主力舰队成功地将德国海军封锁在了德国港口,使得後者在战争後期几乎毫无作为,从而取得了战略上的胜利。
3、鲁尔危机1923年1月11日,法国联合比利时,以德国不履行赔款义务为借口,出动10万军队占领德国的鲁尔工业区,酿成“鲁尔危机”。
对此,德国实行“消极抵抗”的政策。
引发了德国严重的经济危机以及社会动荡,也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普遍关注。
在英美的调停下,最终鲁尔危机以法比军队的撤退而结束。
鲁尔冒险的失败导致法国“得不偿失”,在德国赔款问题上丧失主动权,开始受英美的摆布。
4、道威斯计划一战后协约国提出的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方案。
美国银行家道威斯领导的专家组提出德国赔款问题报告,即道威斯计划。
其内容包括:德国赔款由第一年1 0亿金马克开始,逐年增加。
英美为稳定德国经济,建立正常金融秩序;平衡德国的预算收支。
确定德国赔款的期限与方式。
稳固其赔款来源。
道威斯计划是协约国对德政策的转折点,使德国的经济迅速恢复,为其进一步摆脱凡尔赛和约的束缚打下基础。
5、《洛迦诺公约》20年代英国、德国、法国、意大利、比利时波兰与捷克斯洛伐克订立的边界保证与仲裁协定。
1925年10月,英、法、德、意、比、波、捷七国在瑞士洛迦诺召开会议,签订了《莱茵保证公约》以及7个条约,统称《洛迦诺公约》。
世界近现代史归类知识点
世界近现代史中考归类复习一、最早、第一、最多类集锦世界近代史(九年级上册)1.文艺复兴运动最早兴起于——14世纪的意大利2.文艺复兴的先驱——但丁3.被誉为旧时代的最后一位诗人,同时又是新时代的最初的一位诗人的是——但丁4.最早进行新航路开辟的两个国家——葡萄牙和西班牙5.美国的第一任总统——华盛顿(1787年)6.法兰西第一共和国建立的时间——1792年7.法兰西第一帝国成立的时间——1804拿破仑8.工业革命最早兴起于——英国9.第一辆火车机车的名字及发明者——旅行者号1825年由史蒂芬孙发明10.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是——英国宪章运动(1836~1848)11.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是——巴黎公社革命(1871年)1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在电力技术方面,走在其他国家前面的国家——美国和德国13.在电器发明领域,最为著名的是——美国科学家爱迪生14.汽车最早发明是在一一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885年由卡尔•本茨试制成功15.飞机最早发明是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试制成功16.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空前规模的战争是——第一次世界大战17.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的时间——1914~1918年18.近代自然科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19.最早发现万有引力定律的是——英国科学家牛顿20.牛顿在数学上最重要的贡献是——创建微积分21.对近代自然科学发展影响最大的是——牛顿提出的“牛顿三定律”。
22.第一次把生物学建立在完全科学的基础上,推翻了神创论和物种不变论的是——英国科学家达尔文23.爱因斯坦一生中最大的贡献是——20世纪提出相对论。
24.俄国最伟大的作家之一是一一列夫•托尔斯泰世界现代史(九年级下册)1.世界上第一个工人士兵苏维埃政府——人民委员会2.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是——苏俄3.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4.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俄5.苏联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始的时间——1928年6.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最早开始于——美国7.二战后,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美国8.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的是——美国9.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是——欧洲联盟(1993年成立)10.20世纪50年代中期后,成为仅次于美国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的是——日本11.二战后,在经济、军事实力上居于世界第一位的国家是——美国12.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一个重要表现是——世界贸易组织的成立二、性质实质类:知识汇编1.文艺复兴运动的性质——一场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2.美国独立战争的性质——既是一场资产阶级革命运动,又是一场民族解放战争3.英国宪章运动的性质——是世界上第一次群众性的、政治性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4.共产主义者同盟的性质——国际无产阶级组织5.巴黎公社的性质——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6.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7.俄国1861年改革的性质——是沙皇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史复习资料第一章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暴力革命的光辉典范)一、十月革命的历史前提客观前提:十月革命史世界历史发展的产物,因为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生产的社会化为乌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经济的基础;一站加速了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是俄国历史发展的产物,因为它是帝国主义发展中最薄弱的环节(俄国的基本国情:政治反动,经济落后的垄断资本主义国家,沙皇专制,农奴制残余大量存在的三位一体的国家;一战的后果:是俄国社会矛盾空前锐化,提供了一个客观的前提)主管前提:俄国无产阶级的先进性;一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的领导,先进理论的指导,创造性的运用;农民的支持,有巩固的工农联盟十月革命的特点:从革命的第一阶段过渡到第二阶段;工人运动、农民运动和士兵运动的紧密结合;各种合法的和平斗争与暴力斗争相结合。
十月革命的经验:马克思主义武装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物产阶级政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暴力革命史无产阶级专政的一般规律;加强国际主义的团结,是十月革命能够胜利的重要条件。
十月革命的意义: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任务,在世界历史上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在俄国以及人类历史上真正实现公平公正的原则,开船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十月革命在一个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避开了资本主义高度的发展阶段,走上社会主义道路,这是科学社会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伟大胜利;十月革命在统一的无所不包的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冲出了资本主义一统天下的局面,建立了社会主义基地,从而使人类历史进入到两种社会制度并存和共处的社会格局中;十月革命推动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能够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为民族解放运动树立了光辉的榜样;十月革命的胜利是马克思主义的光辉胜利,使马克思主义由理论变为现实并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范围内的传播,为世界人民展示了一条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二、二月革命的胜利和影响:是俄国资产阶级的民主革命,因发生在二月而得名。
世界史现代史复习资料
世界史现代史复习资料名词解释1、美西战争——是1898年,美国为夺取西班牙属地古巴、波多黎各和菲律宾而发动的战争,是列强重新瓜分殖民地的第一次帝国主义战争。
古巴和菲律宾群岛既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又是美国分别向南美洲和亚洲扩张的战略基地。
新兴的美国拥有雄厚的经济、军事潜力,已建立起一支较强大的海军。
2、日俄战争——日俄战争是指日本与俄罗斯帝国为了侵占中国东北和朝鲜半岛,在中国东北的土地上进行的一场战争。
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
日俄战争促成日本在东北亚取得军事优势,并取得在朝鲜半岛、中国东北驻军的权利,令俄国于此的扩张受到阻挠。
日俄战争的陆上战场是清朝本土的东北地区,而清朝政府却被逼迫宣布中立,甚至为这场战争专门划出了一块交战区。
日、俄、中(清)三方在这场战争中都蒙受到了严重损失,并为之后各国的发展道路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3、门户开放政策——门户开放政策是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
它的主要内容是:在整个中国范围,列强都有进行贸易的权利。
它的主要精神是利益均沾,机会平等。
不论是在哪个列强的势力范围内,不论是否在中国内地或沿海地区都实行这个原则。
是美国侵华行动的“里程碑”。
同时,它受到列强的普遍欢迎,由此而使得列强在侵华步骤上取得暂时的一致。
避免了列强因在华利益的相互抵触而使得列强间本以十分尖锐的矛盾进一步激化。
也由此而使得列强由争夺在华利益而转化为在这个问题上相互合作。
4、俄国十月革命——十月革命(又称布尔什维克革命、俄国共产革命等),是1917年俄国革命经历了二月革命后的第二个阶段。
十月革命发生于1917年11月7日(俄历10月25日)。
前苏联、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及组织普遍认为,十月革命是经列宁和托洛茨基领导下的布尔什维克领导的武装起义,建立了人类历史上第二个无产阶级政权(第一个是巴黎公社无产阶级政权)和由马克思主义政党领导的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维埃俄国。
革命推翻了以克伦斯基为领导的资产阶级俄国临时政府,为1918-1920的俄国内战和1922年苏联成立奠定了基础。
世界现代史复习重点
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和影响1、战争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和破坏。
历时:4年零3个多月(1914年夏—1918.11.)参战国家31个(协约国27个,同盟国4个战争范围:14个国家的400万平方千米以上土地(欧、亚、非洲)卷入人口:超过15亿,参战人员: 7000多万,伤亡人员:3000多万经济损失:3400多亿美元2、战争引起帝国主义列强力量对比的变化国际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欧洲:力量削弱地位下降美国、日本:崛起3、战争引起了一系列的革命4、引起了战后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涨5、打破了国际关系就格局,建立了国际关系新格局6、许多新式武器投入战场:飞机坦克潜水艇二、俄国十月革命的历史前提1、帝国主义是无产阶级社会革命的前夜(首先,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为社会主义革命的爆发提供了物质基础。
其次,帝国主义的第一次世界大战加速了俄国十月革命的进程。
再次,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环节。
)2、俄国无产阶级不断发展壮大和集中,有很强的革命性和战斗力,为十月革命准备了现实力量。
3、有列宁领导下的比较成熟的无产阶级政党——布尔什维克党。
4、有强有力的同盟军——农民。
5、有成熟的革命理论——列宁主义和伟大的导师。
三、四月提纲1917年4月20日,《真理报》发表了《论无产阶级在这次革命中的任务》“四月提纲”的主要内容:第一,规定了俄国革命发展总方向和性质。
第二,提出了过渡到社会主义的国家形式。
第三,提出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内容。
第四,提出了如何对待帝国主义的战争问题。
第五,关于革命策略问题。
四、苏俄政府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原因:第一,没有一支军队可以自卫,这是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主要因素;第二,国民经济濒临崩溃边缘,粮食、武器极端匮乏;第三,新政权正在建设中,需要一个和平喘息时机;第四,人民群众需要休养生息。
苏俄政府签订《布列斯特和约》的意义:首先,赢得了一个非常必要的和平喘息时机;其次,签订《布列斯特和约》,是社会主义国家利用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巩固和壮大自己的典范,为国际共产主义运动提供了丰富的历史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战对世界的影响: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各国人民蒙受了空前的灾难。
2、帝国主义各国的力量对比发生了变化:欧洲的衰落和美国、日本的兴起。
德国战败,割地赔款;奥匈帝国彻底瓦解;英法虽取得了胜利,但在战争中元气大伤,受到削弱;美国一跃成为经济强国。
战后帝国主义掠夺战败国和宰割弱小国家的《凡尔赛和约》等条约,虽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战胜国之间的关系,但没有消除它们之间的根本矛盾,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埋下了祸根。
3、第一次世界大战促进了各国的革命运动。
在俄国十月革命影响下,德国和匈牙利等国,也先后爆发了革命,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蓬勃兴起。
4.国际关系新格局的出现。
5、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经验,对军事学术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战后出现的总体战、闪击战、坦克制胜论、空军制胜论等各种军事理论的出现,都是从不同角度总结大战经验的结果。
十月革命的原因:1经济上:俄国资本主义发展缓慢远远落后于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是资本主义经济中的薄弱环节2政治上:俄国进入帝国主义阶段各种矛盾十分尖锐3一战使俄国国内各种矛盾空前激化,包括民族矛盾,阶级矛盾等。
4、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俄国人民蒙受了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和平。
巴黎和会:是一战后,大战的战胜国(协约国)和战败国(同盟国)在巴黎凡尔赛宫召开的国际会议,共27国参加,苏俄未被邀请。
会议标榜通过媾和建立世界永久和平。
实际上是英国、法国、美国、日本、意大利帝国主义战胜国分配战争赃物,重新瓜分世界,策划反对无产阶级革命和民族解放运动的会议。
其性质就是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瓜分会议。
布列斯特合约:布列斯特和约,是第一次世界大战中苏俄政府与德国及其同盟在布列斯特签订的和约。
它是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为保存新生的苏维埃政权而被迫采取的暂时妥协性行动,使苏俄尽早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为巩固苏维埃政权,恢复和发展经济、建立红军赢得了喘息时间,为后来消灭反对苏维埃政权的国内武装和击退14个帝国主义国家的武装干涉进一步奠定了基础。
奥匈帝国解体后出现的国家:奥地利、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波兰共党上台的背景、条件:背景:一战的影响,经济衰落条件:A.资产阶级内部分裂、自由党衰落和保守党执政无力B.工人运动的结果C.借自由党之力D.工党的执政理念能够顺应时代的发展1924年,麦克唐纳组成第一届工党政府《四国公约》内容:缔约各国互相尊重它们在太平洋岛屿属地和岛屿领地的权利,一旦这种权利遭受任何国家侵略行为的威胁时,缔约国应进行协商,以便就应采取的最有效措施达成协议。
条约还规定:在本条约批准生效后,英日同盟终止。
《五国海军条约》的内容:1.在今后十年内不得建造主力舰,包括目前正在建造的新舰;2.拆毁一定数量的旧舰;3.参照现有海军力量,确立各主要国家主力舰的吨位比例为5∶5∶3,即英美各为50万吨,日本为30万吨;《九国公约》内容:要求各国尊重并遵守中国领土完整和政治与行政上的独立;中国不再割让或租借领土或沿海的任何部分给其他国家;中国赞同并愿意在全国境内实行门户开发政策和工商业机会均等原则;废除各国在华特权;取消对中国的各种政治、司法、以及行政限制;等等。
一战经过:马恩河战役:一战的第一个转折点,标志着德军对法军速决战的破产。
凡尔登战役:一战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的战役,一战的又一重要转折点。
索姆河战役:一战最大的消耗战,牵制了德军在凡尔登的进攻。
日德兰海战:德军未能打破英军的海上封锁,进入潜艇战和反潜艇战。
十月革命的历史意义:①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②激励了各国无产阶级的斗争,鼓舞着被压迫民族的解放斗争。
③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世界的传播,向各国人民展示了新的寻求解放的道路。
美国参加一战的原因:①经济上——美国与协约国紧密联系在一起②无限制潜艇战,损害了美国的经济利益。
③“墨西哥事件”,引起了美国极大的反德情绪,促使美国向其宣战。
1905年革命的意义:1905革命是帝国主义时代第一次人民革命,它虽没能推翻沙皇专制制度,但资产和工会组织得以存在,国家杜马也保存下来。
它锻炼教育了劳动大众和布尔什维克党,为十月革命的胜利作了准备,不仅促进了欧洲工人运动的发展,而且推动了亚洲民族解放斗争,从而揭开了帝国主义时代革命风暴的序幕。
巴黎和会的背景以及参与国的目的:背景:①战后世界各国实力发生变化②苏俄诞生③商讨对德国的战争“惩罚”问题,以及战后殖民势力的划分。
参与国的目的:①美国企图争夺世界领导权②英国企图维护原有的世界霸权并主宰欧洲③法国企图争夺欧洲领导权④意大利要在亚得里亚海和地中海占据支配地位。
⑤日本的目标是独占中国,称霸亚洲。
一战的根源、战争的性质:根源:①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一战的深厚根源②资本主义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根本原因③两大军事集团的形成——重要前提④巴尔干问题——一战爆发的直接触点⑤民族主义和欧洲社会心理的病变性质:帝国主义争夺世界霸权的斗争,是侵略性、掠夺性的战争。
德国十一月革命性质的判断:一次基本取得胜利的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十月革命后的文献和法令:《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土地法令、和平法令二月革命后的两个政权:工兵代表苏维埃和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农业全盘集体化的原因:①为了摆脱帝国主义国家的包围以及战争的威胁②急于解决国内复杂的社会矛盾,如社会分化问题;克服小生产者自发的资本主义趋势③直接原因:发展粮食生产,缓解工农业发展中的粮食危机。
《凡尔赛和约》的内容:①国际联盟盟约②对德和约——a德国及盟国应承担的战争罪责b重划德国边界c瓜分德殖民地d限制德国军备e赔款和经济条款罗斯福新政背景内容意义:背景:①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美国打击最为严重。
②危机面前,胡佛政府摆脱危机的效果不显著,民众渴望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改善经济状况。
内容:a整顿金融体制,改革银行制度以及加强对证劵的监督。
b调整农业,出台《农业调整法》c复兴工业,出台《全国工业复兴法》d兴办公共工程,增加就业机会e社会改良法:调整劳资关系,改善工人条件和生活水平、社会福利等。
评价:①减轻了经济危机对美国经济的破坏,促进了生产力的恢复。
②缓和了社会矛盾,恢复了美国人民对美国归家制度的信心。
有效遏制了法西斯势力对民主制度的威胁,巩固了资本主义制度。
③推动了凯恩斯国家干预经济理论的系统化和完整化。
道威斯计划:道威斯委员会提出的关于解决德国赔款问题的报告即“道威斯计划”。
及设立由美、英、法、意、比五国代表参加的两专家委员会,第一委员由美国银行家道威斯主持,负责研究德国金融和平衡德国预算问题;第二委员由英国财政专家买麦克纳任主席,负责德国的外流资金数目和追回途径。
从此赔款问题的领导权落入英美两国尤其是美国手中。
战时共产主义政策:背景:残酷的战争环境;残酷的政治斗争;经济遭到严重破坏,物质极端贫乏内容:农业,实行余粮收集制。
工业:把大中企业收归国有,对小企业实行监督商业:取消一切商品贸易,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
分配:普遍义务劳动制,平均主义的分配制度。
影响:积极:为保证战争胜利河维护新生苏维埃政权创造了物质条件。
消极:许多措施超过了需要的限度,指导思想中有重大失误,即“决定直接过渡到共产主义的生产和分配”凡尔赛体系的建立:凡尔赛体系是协约国通过对德、奥、匈、保、土五国签订的条约建立的。
它包括《凡尔赛条约》、《圣日耳曼条约》、《特里亚农条约》、《纳伊条约》、《洛桑条约》。
美国繁荣下的隐患:①农业长期处于不景气状态,农民购买力低②20年代工业高涨主要在一些新兴工业部门,工业部门发展部平衡。
③20年代的繁荣建立在狭窄的基础之上。
财富集中在少数人手中,贫富差距大。
④国际经济中的潜在因素加深了美国内经济问题的严重程度。
《洛迦诺公约》的主要内容:1根据《莱茵保安公约》,德法、德比间的边界领土维持现状;双方不得彼此攻击和侵犯,并且在任何情况下诉诸战争;彼此通过外交途径与和平解决它们之间的一切争端;凡尔赛和约关于莱茵非军事区的规定应得到遵守,1924年伦敦通过得到道威斯计划仍然有效;英、意作为该公约的保证国承担援助被侵略国的义务;德国将被允许加入国际联盟。
2根据德国分别与比、法、波、捷订立的仲裁条约,规定缔约双方保证今后发生的一切争端,如不能通过正常的外交方式和平解决时,应该交仲裁法庭和国际常设法院解决。
但在德波、德捷条约中未对它们之间的边界规定任何保证的办法。
3根据法波、法捷相互保证条约,规定如缔结一方受到德国侵犯,彼此立即给予支援和协助。
《洛迦诺公约》的评价:《洛迦诺公约》的签订,暂时解决了欧洲的安全问题,改善了协约国尤其是法国和德国的关系,使欧洲的国际关系进入相对稳定的阶段,但是《洛迦诺公约》使法国在欧洲的地位遭到极大地削弱,使德国在未承担新义务的情况下实现了大部分的外交目标。
德国摆脱了战败国的地位,争得了与法国的平等,并为收复莱茵兰创造了条件,德国获得了有利于自己发展的国际空间。
《洛迦诺公约》是英国实行均势外交的产物。
并在一定程度上达到了抑制法国、扶植并限制德国的目的。
英德海军协定:1935年4月,德国政府宣布:12艘潜水艇将于近期下水。
这是对凡尔赛和约不准德国拥有潜艇的公然违反,但英国却采取容忍的态度,于1935年6月18号同德国签订了《英德海军协定》。
协定规定,德国舰队的总吨位永不超过英国海军的总吨位的35%,德国潜水艇吨位有权与英国潜水艇吨位相等,但不超过英国吨位总额的45%。
在此以前,德国曾单方面违反过凡尔赛和约,但这次则是英国同德国一起破坏了凡尔赛和约。
这是纳粹德国在军事上、外交上和政治上取得一次重大胜利。
斯大林模式:理论上,苏照搬马克思主义一大二公三统,主张计划经济,程度越高越单一越好,排次商品经济,排次其他所有制形式。
经济使上:实行工商企业国有化和集体农庄的准国有化,限制商品货币关系,片面发展重工业,建立准军事型经济。
文化上:思想问题好学术问题被高度政治化。
弊端:斯大林模式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的高度集中使它成为一种封闭式的社会模式,在很大的程度上与外部资本主义世界相隔绝。
凯末尔改革:政治改革:消除素丹制;宣布共和国;废除哈里发制法制改革:废除宗教法和宗教法院,确定了国议会的立法权;颁布了以民主共和制为指导的国家根本大法、土耳其共和国宪法;颁布民法、刑法、刑事诉讼法等法律条款。
教育改革:颁布教育世俗化、现代化法令,规定学校必须在国家监督之下;学校必须向手教育者提供飞宗教的现代化教育;学校必须向教育者传授西方科学技术、文化知识和思维方式;加强土耳其民族意识文化改革:拉丁字母代替阿拉伯字母;把民族主义与历史学向结合社会生活和习俗改革:关闭女修道院经济改革:改革的特点:世俗化、现代化、民族化改革成功的原因:1根本原因在于他适应并推动土耳其社会进步的潮流2改革动员并依靠了资产阶级所能动员和依靠广泛社会力量 3有一个比较广泛坚强团结的政治领导核心4善于利用国际国际环境,积极推动国内各项改革5有一个杰出的改革领导人改革的评价:土耳其社会面貌一改旧观,成为伊斯兰教世界中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真正的世俗国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