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 企业化管理视野下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与改革措施
一
、
改 革 面 临 的 主 要 困境
1 . 校园商业化 问题 随着社会 的 日益发展 和师生 需求 的
得 到 精 确 的 界 定 。此 外 , 高 校 后 勤 管 理 的 而 将 管 理 、 服 务 工 作 提 升 到一 个 崭 新 的 、 政策和投入不匹配 , 以至于一些后勤 管理 更 高 的 水平 。 2 . 融合 企 业 管 理 理 念 , 明 确 产 权 关 系 部门经常出现捉襟见肘的窘况。
3 . 成 本 有 效 控 制 问题
方面 , 进 驻 高 校 的社 会 企 业 必 须 牢 固树 立 市场竞争意识 , 完 善 企 业 内部 的 职责 与奖 惩机制 , 提高工作人员 的市场服 务意识 和
水平 , 从而提升 自身的经 营效益 和市场价
值。
近年来 , 随着社会经济 的快速发展 和 此外 , 要根据高校后勤管理 工作 的现 制 建 设 和服 务质 量 的 提 升 等方 面 , 仍 旧存 各项生产成本的不断提高 , 高校后勤管理 实 需 要 , 重 视 后 勤 管 理 制 度 和企 业 自身 的 在很 多问题 ,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 了高校 的 中人工成本大幅提高 , 在 追 求 经 济 利 润 的 同时 , 要 引 其 日常所需 的生活 文 化 建 设 , 健康发展 。因此 , 当前高校 的后勤管理与 资料 价 格 也 不 断上 涨 ( 如水 、 电、 煤、 气 导 学 生 树 立 科 学 的 消 费 观 , 养 成 良好 的 生
后勤公司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
后勤公司化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方向【摘要】高校规模迅速扩张,学生人数成倍增长,后勤系统的瓶颈问题日益显现以致无法承受。
随着高校后勤系统内部多年的改革实践,以及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日趋完善,高校后勤法人型公司化改革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方向目前,高校后勤服务面临的主要矛盾是其本身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产生的落后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市场经济新体制和日益发展的高等教育需要的矛盾,它直接制约着后勤服务实体的市场化和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
这个矛盾集中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是现行的高校后勤服务实体是计划经济的产物,计划是配置高校后勤资源的主要方式,计划机制和行政干预机制是高校后勤服务文体运行的主要机制,这与市场经济体制与机制形成了明显的不和谐。
二是高等教育迅速发展对后勤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实体不但不能满足高教发展的要求,还在某些方面成为制约高校改革与发展的“瓶颂”。
三是高校后勤服务实体自身的管理和运行落后状态,已无法适应服务市场的竞争和发展,可以说高校后勤服务实体面临着在市场竞争中失败和被淘汰的危险。
为此,探讨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建立高校后勤现代企业制度的研究成为一个非常迫切和现实的问题。
一、高校后勤服务实体公司化的现实性现阶段的高校后勤服务具有了商品的基本属性。
如餐饮、住宿、水电供应、医疗保健、物业管理、卫生绿化、教室服务、运输服务等,这些以高校师生员上的衣、食、住、行、用等多方面形成的一个庞大的服务业,在产业结构上统统被划分为第三产业,因此这种服务便成为“服务形态上的商品”,这种商品自然而然地便有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
就具服务过程来讲,一切都要通过市场方式来实现,它本来就是一个有供求双方参与的市场化行为,在交换中始终应遵循价值规律。
由于消费者消费行为和方式的多元化、消费者偏好以及预算约束就必然会造成市场的激烈竞争,在这种情况下便促使高校后勤服务文体必须进行社会化的改革,以适应市场化的需要。
浅谈高校的后勤改革与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
浅谈后勤改革与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在1999年11月,经中央批准,国务院办公厅在上海召开了第一次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会议。
从那时起,全国高校的后勤社会化改革逐步铺开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十二年来,全国高校的后勤改革较好地辅助了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快速发展,也逐步探索出了一条适合高校后勤的改革之路。
可以说,高校后勤社会化取得了可喜的成绩。
但同时我们也应该认识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也存在着诸多问题,一方面,一些高校后勤改革推进缓慢、学校管理队伍对后勤的发展与改革思路不够清晰;另一方面,学校后勤工作在运行机制、管理手段和方法、人员素质等方面还有一些与后勤改革不相适应之处。
推进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还需要我们高校管理工作者加强学习,进一步提高认识。
本文将围绕高校后勤改革与发展、管理与服务工作进行探索,旨在为高校后勤建设贡献新的理念和观点。
一、后勤的改革与发展(一)什么是后勤的改革与发展马克思主义认为,改革指对旧有的生产关系、上层建筑作局部或根本性的调整变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发展是指事物由小到大,由简到繁,由低级到高级,由旧物质到新物质的运动变化过程。
改革是为了更好的发展,发展又是为了更好的促进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高校的后勤改革与发展,就是要建立一个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由国家宏观调控、由高校职能部门监管、由行业自主自律管理的新型高校后勤保障体系。
高校后勤改革,就是要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其适应当前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时代背景。
(二)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后勤改革什么是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对于发展的实际具有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影响。
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精髓是统筹协调,关键是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者,必须全面认识和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观的要义和实质,以其作为统领高校后勤改革的全局,逐步完善新型后勤保障体系;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同时追求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员工利益最大化,建立一个和谐、高效、节约型的后勤,从而更好的促进我国高等教育的全面、健康和可持续发展,满足广大师生的消费和服务需求。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新途径研究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新途径研究一、背景高等教育在我国发展迅速,各级高校为了满足不断提高的教学和科研需求,不断完善设施和提高服务质量,但由于历史和制度等原因,高校后勤管理依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管理模式陈旧、效率不高、服务不够及时等。
这些问题影响了高校教育教学和科研工作的正常开展,因此在现代高等教育中,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势在必行。
二、问题目前,高校后勤管理的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管理模式陈旧:在高校后勤管理中,许多管理模式都是传统的、工作效率不高的。
以往的管理模式通常采用机构繁杂、决策缓慢、反应迟钝等缺点,直接影响了高校后勤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2.服务不够及时:由于一些后勤管理流程繁琐、步骤繁多,存在信息不畅通、服务质量低下等问题,致使服务不够及时,不能满足师生的需求。
3.机制不够完善: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各个环节之间关联度不高,机制不够完善,无法形成一套完整的工作体系,使后勤工作缺乏统筹、协调,低效、低质难以避免。
三、分析1.高校后勤管理改革需要更灵活的管理模式:基于现有的传统管理理念,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空间相当有限。
因此,应该引入更加灵活、反应更迅速的管理模式,根据高校实际的服务需求进行制定管理程序。
2.高校后勤管理流程需要更加简化:通过优化现有的后勤管理流程,消除其中的繁琐和低效环节,合理使用信息化技术,加强教师与管理员的沟通与协商,集中力量做好高校师生的后勤管理服务工作。
3.要推进高校后勤管理各个环节的统筹协调:一套完整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应该实现高效的内部化处理,同时加强各环节之间的协调,在保证高质量服务的同时提高效率,不断满足教师与学生的需求。
四、结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势在必行,但要实现高效的后勤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努力,合理分配资源、渐进式推进管理改革,提高管理服务的水平,实现后勤工作在高等教育管理中更高质量的保障作用。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分析与研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分析与研究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人才培养任务的不断增加,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压力。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这种发展,因此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模式的研究成为了当前高校管理领域的重要课题。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模式进行分析与研究,探讨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目标和路径,以及现阶段的主要问题和挑战,并提出对策建议。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意义和目标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是指将高校后勤管理从传统的政府管理模式转变为市场化、社会化的管理模式,其目的是为了提高高校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优化资源配置,提高服务水平,满足不断增长的办学需求。
在当前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大背景下,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成为高校管理的重要内容和方向。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由于受到政府行政管理体制的制约,往往效率低下,资源浪费严重,服务质量不高。
而通过社会化改革,引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可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提高后勤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优化资源配置。
传统的高校后勤管理中,资源配置不够灵活,难以满足多样化的需求。
而通过社会化改革,可以引入社会资本和市场机制,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利于提高服务水平。
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和服务需求的不断增加,高校后勤服务的压力也在不断增加。
而通过社会化改革,可以引入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市场化管理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满足多样化的服务需求。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路径主要包括体制机制创新、管理体制创新、服务体系创新三个方面。
体制机制创新。
体制机制创新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基础。
要通过改革相关的政策法规,优化行政管理体制,推进高校后勤管理体制的转变,形成以市场为导向、以竞争为导向的高校后勤管理体制,为后续的改革提供坚实的政策法规基础。
管理体制创新。
浅谈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问题与对策
管 理
浅 谈高校 后勤企业他 管理
的 问题 与对 策
黄 长 富 ( 家庄 铁 道 学 院 财 务处 ) 石
全 国高校后 勤社 会化改 革 ,经过几 年 的探索 ,不少 高校 已经取 得一 定成绩 和 经验 ,促 进 了高校 的建设 和发展 。但 是, 一些高校改革 力度不大 , 尚未涉及如 何建 立和推 行后 勤现 代企业 制度这 一根 本性 问题 ,因而影 响着 这项 改革 的深入 发展 。 为此 , 本文 仅就高校后勤 改制问题
企业在学校 的附属地位 。
2. 企业责任 不清。有些 高校后 勤企
业没有 按公 司法 的规定建 立 ,其后 勤企
业在 工商管理 部 门注册 资金大 多数 为虚
拟资本。有的借用高校 流动资金 , 占有设 备 资产 均为后 勤企业 负 债 ,如 果后勤 企
题, 学校不垮 , 工资照领 , 奖金照拿 ” 多 ,
响 师生 的 生 活 , 致 各 种 纠 纷 , 响 校 园 导 影
5 家底 不清 。有 些高校 后勤虽然 已 . 经改革多年 , 但仍以承包形式 为主 , 没有 认 真清 产核 资 ,企业 没有 真正 脱离校 母 体, 造成 了后勤企业的资产 权属不 明, 资 产 管理 多有漏 洞 ,无法保证 学校 公有 资 产 的完整与保值 。
约 经营 管理者 损 公肥私 或给 职工 滥发钱
物现 象 。
4 国有 资 产 难 以保 值 增 值 。 现 行 的 、
稳定 。 7 缺乏 约束监督 机制 。在 后勤 社会 . 化 的过程 中 ,有 的高 校后 勤企业 以 自主 经营为 由 ,擅 自决策 ,失去制 约和监督 。 有些 高校 办的后 勤企 业越 多 ,占用学 校 的资 源也就 越 多 ,最 终给学 校增 加的 负 担就会 增大 。 二 、建立科学 的企业治理 结构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分析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分析随着我国高校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
作为学校的基础保障工作,后勤管理直接关系到教学科研的开展和师生生活的质量。
长期以来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着诸多问题,如部门化管理、体制僵化、效率低下等,严重影响了高校的发展和教育教学质量。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本文将对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实施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建议。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现状过去,我国高校后勤管理主要采取部门化管理模式,直接由学校自行组建后勤管理部门负责。
这种管理模式存在着资源浪费、管理混乱等问题。
学校后勤管理体制机制相对滞后,难以适应社会发展和高校变革的要求。
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不高,部分地区高校存在贪污腐败问题。
现有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已经无法适应高校发展的需要,需要进行改革。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即将后勤管理工作引入市场机制,强调社会化办理,对改善学校后勤管理的机制进行调整,实行市场化运营。
这种改革对于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效率、降低管理成本、优化资源配置等具有重大意义。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助于提高后勤管理效率和服务质量。
市场化竞争机制能够激发管理人员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服务质量。
市场机制能够吸引更多的资金和技术参与到高校后勤管理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助于推动学校管理体制的改革,提高学校的整体竞争力。
1. 加强法律法规制定。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需要依托相关法律法规进行制度建设,明确政府监管职责和市场自律机制,保障改革的顺利进行。
2. 完善后勤管理机制。
对高校后勤服务进行规范化管理,建立科学的后勤服务体系,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3. 加强市场监管。
加强对市场主体的监管力度,规范市场秩序,促进行业健康发展。
4. 加强人才培养。
加强高校后勤管理人才培养,提高后勤管理人员的素质和专业能力,为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提供人才支持。
1. 人员观念转变。
由于长期以来的管理模式,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观念需要进行转变。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新途径研究
基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新途径研究摘要:本文立足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目标和理念,对其改革的重要性做了简单的分析,并指出了当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方面走入的某些观念误区,然后结合当前社会经济的实际情况,对我国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几点新途径作了详细探讨。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随着近年来的发展和改革,我国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在服务化、市场化、专业化等方面有着显著的成绩,使后勤部门的运行效率和高校的办学效益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然而当前的高校后勤管理制度依然在服务质量、监督体制以及管理模式等方面对高校自身的发展起着一定的制约作用,亟需在各方面进行改革创新。
1 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目标和理念1.1 目标以高校后勤服务的社会化作为改革的方向,以市场机制作为改革的主导,对高校后勤管理中人力、财力、物力、制度、文化等资源进行整理,将后勤服务和学校进行规范化地剥离,根据生产要素、产权等因素来对投入、产出以及后勤服务等方面的问题进行解决,以建立现代化的产权制度,保证后勤管理工作能够为高校的科研以及教学提供良好的服务和保障。
1.2 理念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与改革,首先应该以科学发展观的理念为主,只有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之下,对其现实规律进行把握,转变改革的方法,才能够实现更好的改革,提高改革的效益和质量。
其次,应该坚持服务的理念,后勤实体的基础是高校,不能够脱离高校市场而独自运行,因此高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应该以为师生提供优质、安全、健康、高效的后勤服务为前提。
后勤管理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都是为了满足师生在文化、物质、精神方面的需求,因此应该树立服务于科研、教学的理念,从被动式的后勤服务向主动式的服务进行改革。
最后,高校后勤管理在改革中应该树立以市场化作为导向的理念,走市场化道路。
保证后勤管理工作能够适应社会化生产的需要,以现代企业制度为标准,建立科学完善的后勤管理体系,这是高校后勤实体想要实现发展壮大的关键所在。
随着当前物业管理市场的逐步成熟,通过在市场中进行招投标,聘用专业水准的物业管理机构来进行高校后勤的管理,为高校的教职工进行服务,是值得推广的高校后勤管理市场化道路之一。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体系的困境与改革措施
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与改革措施-社会科学论文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困境与改革措施金辉摘要: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高校的后勤管理工作需要在市场化、专业化上进行改革与调整,通过“管理”要“实效”。
但是由于受传统管理思想的影响,我国很多高校的后勤管理改革仍旧面临很大的困境。
对此,本文结合当前高校后勤管理的实际,就高校后勤管理中的困境及其改革措施进行重点探讨,旨在为高校新型后勤管理模式的构建提供借鉴。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社会化;市场化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高校后勤管理改革已经实现了很大的突破,后勤管理效率和运行效益获得有效提升,尤其是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已经初见成效。
然而,在高校后勤管理模式、监管体制建设和服务质量的提升等方面,仍旧存在很多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高校的健康发展。
因此,当前高校的后勤管理与改革工作,需要理清限制因素并制定有针对性的改革措施,这样才能突破困境,提高后勤管理效益。
一、当前高校后勤管理与改革面临的主要困境1.校园商业化问题随着社会的日益发展和师生需求的多样化,我国高校多方位、开放式的大型区域教案已取代了以前单一而又封闭的传统院落式区域教案,这一变化使校园中多元化的社会服务网点与日俱增。
毋容置疑,社会服务网点给老师和学生的工作和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增加了学校管理工作的难度和复杂性,同时也直接影响到学生的传统价值理念。
比较明显的是,随着众多社会企业进入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的区域,各种商业宣传、广告、促销在校园中日益增多,校园中充满着商业氛围,在这种氛围熏染下的部分大学生开始养成了不好的生活观念。
例如沉迷物质享受、爱攀比、重功利、金钱至上等等,这些都是由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社会化衍生的负影响。
因此,处理好后勤管理社会化过程中产生的冲突,是目前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
2.后勤体制不完善问题为顺应新形势的发展需求,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日趋社会化。
为了适应新形势下的后勤工作,很多高校逐渐将涉及后勤管理工作的相关资源和人员从高校的行政管理系统中剥离出来。
企业化管理视野下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
的服务 与商 品 , 被动 的接受后勤提供 的服务 ; 而后勤不管其提 供 的服 务是 否尽 善尽 美 , 商品质量是否过关 , 由于仅此一家 , 别 从 业人员的家属 、 配偶 或是转业人员 的场所 , 在这种温室环境 下, 后勤服务不 到位 、 商品质量不过关 也就不足为奇 了。 1 . 3加重学校 的经济负担 , 运行模式效率低 后勤 随学校 的成立 便存在 , 多年形成 的模式 , 致使后勤管
第 1 第 1 2卷 期
2 1 年 2月 02
湖 南 工 业 职 业 技 术 学 院 学 报
J UR A NA N US Y P YT C I O N L OF HU N I D TR OL E HN C
Vo .1 No 1 2 .1 Fe . 2 b 0l 2
l sc,log fr a d p l ia sl,tso r s bi oe etpi s mb ee te n gsc tp s. y o tsat uhromhs i g i h e mae r i nr r ut iit e l tet lham dm ne res t y s tmetfo t s ne r eB a e m ye s o a yo a s r s ye h t re l ol i e ri i
作者在本文 中通过 比对我 国与 国外发达地 区高等 院校后 理效率 低 , 资源浪 费严 重 , 疑是加重 的高校本 已相 当紧张 的 无 勤 的服务模 式 , 分析传统体制 下高校后勤 的不足与弊端 , 行 教 育经费 , 进 而后勤所 占 比例却无法 降低 , 这在一 定程度上极大 改革模式 可行性研究分析 , 出结论 , 善我 国高等院校后 勤 得 改
论对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
大 众 文 艺大190摘要:经过十几年的改革和发展,我国高校后勤管理在市场化、服务化、社会化、专业化的改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大大提高了运行效率和办学效益,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已经取得了突破性进展。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后勤作为服务保障部门,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好突显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进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以人为本我国高校的后勤改革已经取得明显成绩。
后勤各项经济实体发展进入良性循环,为高校正常的教学、科研和师生生活秩序提供了坚实的保证,做出了积极贡献。
但是,随着高等教育的快速发展,高校办学规模、办学水平进一步的扩大与提高,对后勤服务保障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
后勤作为服务保障部门,在高校改革发展的进程中,要正确认识面临的新形势,解决好突显的热点、难点问题,及时跟进提高后勤保障与服务水平,促进高校又好又快的健康发展。
一、高校后勤管理研究现状高校后勤是教师良好教学质量和学生安心学习的后方保证,它的好坏对于高校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决定作用。
对高校后勤现有的问题作出梳理,总结某些优秀做法和经验模式,对于高校管理、良好校风及学术繁荣具有很重要的促进作用。
当今高校后勤管理存在着以下问题:(一)饭菜价格问题菜价上涨势必加重贫困学生经济负担和心理负担。
(二)公寓管理问题高校公寓室内设施、设备的满意程度方面存在较多安全问题。
二、对于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的若干思考(一)对于高校后勤饮食管理改革的思考高校后勤管理应当更多地从学生角度出发,以人为本,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急。
在我国一些高校,贫困生都是不小的一个群体,他们很多人连每个月的温饱都有问题。
21世纪的今天,物价指数节节攀高,在普通居民都在咬着牙关坚持时,像牙塔里的学生,一个几乎纯消费者,他们的生活水准维持在怎样的水平,无疑值得关注。
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企业管理思想的融入
企业管理摘要:高校后勤是管理育人、服务教育、环境育人的重要职能。
在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过程中,整合了企业管理思想,提高了后勤服务质量,提高了后勤服务效率,改善了后勤形象。
高校后勤服务管理水平符合科学化、程序化、专业化的要求。
引入企业管理思想,有助于明确思路,形成科学有效的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水平。
关键词:高校后勤管理;企业管理;改革;融入李广帅◆论高校后勤管理改革中企业管理思想的融入当前,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已成为人们关注的问题。
在现代大学建设中,高校后勤是教学、科研、师生服务、服务教育、管理教育的重要职能。
面对新形势,如何更好地开展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显得尤为重要。
高校后勤管理体制能否适应形势的需要,决定着高等教育发展的成败,决定着高校后勤服务体系建设的前途和命运。
一、高校后勤管理现状及不足近年来,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了一定进展。
一种新的后勤支持系统已逐步形成,推动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在中央政府的政策和地方政府的参与指导下,高校后勤改革得以快速发展,加强后勤保障能力建设,确保有效性和高校后勤管理的时效性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但是,在实践过程中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一) 注重改革的形式,脱离实际,缺乏实际内容高校后勤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一直在不断更新,但在有效制度上没有明显进展,但高校后勤管理和运行机制的原因尚不明确,物质浪费严重,商业氛围不强,从高等教育发展的原则出发。
(二)注重经济效益,缺乏育人功能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后,一些后勤实体往往过分追求经济利益,忽视教育目的。
将支付到物流服务的管理理念,管理者的利益最大化的追求,造成了许多不良影响和后果,未能充分发挥它的教育的功能。
(三)注重功利主义的改革,缺乏长远的眼光随着高校后勤管理体制改革模式的多元化发展,必须把直接利益和长远利益结合起来,以解决高校后勤实体的可持续发展问题。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高校后勤管理体系改革的重要性越来越紧迫,这已经成为社会各界的普遍共识。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随着新时代的到来,高校后勤管理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
高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的分析至关重要。
优化路径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
高校后勤管理应注重科技创新。
新时代的高校后勤管理需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管理效率和智能化水平。
可以建设智能化后勤管理平台,通过物联网技术和大数据分析,实现对高校后勤设施和资源的监控和管理。
可以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提升服务水平和质量,例如使用机器人提供快递送货服务等。
高校后勤管理应加强人才培养和队伍建设。
新时代对高校后勤管理人员的要求越来越高,需要具备全面的管理能力和专业知识。
高校应加强对后勤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引进优秀人才,建设高水平的后勤管理队伍。
要注重培养服务意识和创新能力,提高员工的满意度和服务质量。
高校后勤管理应与学校的发展战略相衔接。
高校后勤管理要与学校的发展目标相一致,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支持和保障。
可以通过制定长期规划和中长期目标,明确高校后勤管理的发展方向和目标。
要加强与学校其他职能部门的协同和配合,形成合力,实现高校综合管理水平的提升。
第四,高校后勤管理应关注可持续发展。
新时代要求高校后勤管理要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
可以通过建设节能环保的后勤设施,推行绿色采购和循环利用,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还可以引导师生员工养成节约能源、保护环境的好习惯,形成全员参与的可持续发展机制。
高校后勤管理应注重服务创新和用户体验。
高校后勤管理要以满足师生员工需求为中心,提供优质的服务和体验。
可以通过调查和反馈机制,了解用户需求和意见,及时改进和优化服务。
要积极推行创新服务模式,例如通过第三方合作提供特色服务,为用户提供更多选择和便利。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可以从科技创新、人才培养、与学校发展战略相衔接、可持续发展和服务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考虑。
通过不断的优化和创新,实现高校后勤管理水平的提升,为高校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
新时代背景下高校后勤管理优化路径分析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高等教育得到了大力发展。
而在高等教育机构中,后勤管理对于学校的整体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各个领域竞争的激烈化,以及人们对高校后勤服务质量的要求不断提高,高校后勤管理需要不断创新和改进。
本文将从新时代背景下的高校后勤管理角度出发,探讨后勤管理的优化路径。
一、加强信息化建设,提高信息化水平信息化已经成为了现代管理的重要手段,越来越多的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开始注重信息化建设。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可以提高后勤管理效率,降低成本,提高服务质量。
在高校后勤管理中,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来管理学生宿舍、食堂以及后勤库房等各个环节,实现信息化管理,提高管理效率,减轻管理压力。
二、加强人才培养,提高管理水平高校后勤服务作为高校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专业化管理团队来进行全面的管理。
因此,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加强对员工的培训和培养,提升他们的服务意识和管理水平。
通过加强人才培养,提高团队整体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也能够提升后勤管理部门的综合管理能力和竞争力。
三、加强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提高管理效率高校后勤管理部门需要在日常管理工作中不断寻求创新,加强管理工作流程的优化。
通过对管理工作流程的深入思考和优化,可以提高管理效率,提升管理水平。
同时,优化管理流程还可以帮助后勤管理部门更好地利用现有资源,降低管理成本,提高服务效率。
四、加强与社会的联系,拓宽服务范围高校后勤管理部门应加强与社会各界的联系,积极开展社会服务活动,扩大服务范围。
通过与社会的交流和合作,可以服务于更广泛的人群,从而提高服务质量和影响力。
同时,还可以帮助后勤管理部门更好地了解社会需求,为后勤管理提供更切实可行的建议。
五、加强质量管理,提高服务质量高校后勤管理部门要加强对服务质量的管理,并根据学生、教职工等服务对象的不同需求制定合理的服务标准。
同时,还要对服务过程进行监控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改进。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与对策研究摘要:本文总结了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就。
从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制度建设与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发展,对为高校提供服务的后勤实体和社会企业的定位和后勤服务的垄断现象几个方面论述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存在的问题。
并进行相应的对策研究。
关键词:高校后勤社会化问题对策高校后勤社会化是指将高校后勤服务纳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由政府引导、社会承担为主,适合高校办学需要的法人化、市场化后勤服务体系。
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提出: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中提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是实行社会化。
1999年6月15日第三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朱镕基总理又提出了“要把后勤从学校剥离出来,实行后勤服务社会化,鼓励社会力量为学校提供后勤服务”。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中也明确指出“加速学校后勤工作社会化改革,精简分流富余人员。
”“争取3-5年内大部分地区实现高校后勤社会化。
”从此,后勤社会化成为高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和目标。
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就(一)后勤社会化改革有力地促进了高校办学活力的提高。
这种活力的提高表现在:过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高校后勤服务模式已被基本打破,各普通高校普遍实现了后勤服务系统与学校行政系统的规范分离,并按照后勤社会化改革和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组建成新型的后勤服务实体。
(二)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带动并吸引了大量社会资金的投入,促进了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的改善及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
加快学生公寓、食堂等后勤服务设施的建设,是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突破点和重点。
学生公寓、食堂等高校后勤服务设施建设取得了历史性进展。
近年来,各地和各高校都十分注意以后勤社会化改革为契机,改善校园面貌和周边环境。
不少高校还抓住后勤社会化改革的机遇,对校园进行重新规划,将一部分教职工住宅和后勤设施,有步骤地向校外置换,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开辟了新的空间。
经过多年的改革,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取得的成效有目共睹。
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研究
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研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高校后勤尝试着改革,改革的方向是社会化。
事实上,就高校后勤目前的状况而言,尽管改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但是要彻底地过渡到按现代企业制度组建法人制后勤企业的时机尚未成熟。
进一步分析发现现有的高校后勤在运行中依然存在诸多的问题,阻碍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
本文通过对我国传统体制下高校后勤运行模式和发达地区高校后勤社会化的服务模式对比分析后,得出结论,我国高校后勤目前的改革方向应该是实行企业化管理,也就是在原有事业单位的基础上适度的引入现代企业的运行机制,其中核心内容是在管理体制和会计核算方法上适度引入现代企业的做法。
针对我国高校后勤出现的具体问题,本文得出以下结论:管理制度方面:首先,引入现代企业用人机制。
在科学设岗的基础上,全面推行聘任制度,在具体的管理过程中,逐步的建立解聘辞聘制度,使后勤员工可以做到“能进能出、能上能下”,同时对于改革初期后勤内部原有的事业单位编制职工和新聘任人员采取不同的分流措施,即“老人老办法、新人新政策”;其次,健全高校后勤的绩效考核机制。
根据后勤内部的各个分支机构合理设立目标责任中心,每月和年度终了对于各责任中心的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奖惩,考核时应量化考核目标;再次,完善合理有效的薪酬分配制度。
对过去的“重身份、轻岗位”薪酬制度进行改革,建立以“基本工资+岗位工资+绩效工资”为主的科学薪酬体系;最后引入现代企业的财务管理制度。
后勤应建立独立于高校的财务管理职能机构,在明确财务管理目标的前提下,引入成本考核、财务审计监督等机制。
会计核算方面:其一,规范后勤实体在会计核算中的具体问题,在以企业会计核算制度为基础,通过修改企业会计制度的具体科目来完成后勤会计核算方法的改革;其二,高校后勤实行会计委派不同于我国现行的会计委派制,属于单位内部的会计委派,同时会计委派制的具体实施还有赖于国家法律法规的完善;再者,对于高校财务决算时汇总报表的编制,本文观点是根据会计科目的转化方法进行编制。
中国高校后勤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中国高校后勤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研究的开题报告
一、研究背景
高校后勤是高校行政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保障校园安全、教学及科研工作的开展
有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高校后勤的职能也不断拓展,需要实
现政府、学校和社会的多方面需求。
因此,高校后勤的管理运行模式也面临着新的变
革和挑战。
与此同时,中国的高校后勤管理体系也逐渐发生了变革,从传统的行政式管理向市场化、企业化管理转变,以适应市场经济的需求。
如何在高校后勤服务中实现准企业化
运行模式,成为高校管理者和决策者需要考虑和关注的重要问题。
二、研究目的
本研究旨在探讨中国高校后勤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的相关问题,包括如何完善高校后勤
服务的市场机制、如何提高后勤服务的专业化管理水平、如何加强后勤服务的社会化
合作等。
通过分析高校后勤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研究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的优势和不足,
进而为高校后勤服务的进一步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建议。
三、研究内容和方法
本研究将分析中国高校后勤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的相关文献和政策,通过问卷调查和实
地调研,了解各高校在后勤管理中遇到的问题,发展方向和管理模式。
同时,采用SWOT分析法,分析当前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的优劣势和存在的问题。
四、研究意义
随着高校后勤服务需求的日益增加,准企业化运行模式的实现对于提升高校后勤服务
水平、提高管理效率和降低成本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本研究对实现高校后勤
准企业化运行模式,推动高校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的提高具有现实的参考和指导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企业化管理视野下高校后勤管理改革研究刘一沙(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湖南长沙,410208)[摘要]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从上世纪80年代初始便开始尝试改革,改革的主体为后勤管理,方向为社会化。
从现在来看,改革暂时有了一定的成绩,但就现今情况来说,要完全过渡到按现代模式创建法人制的后勤企业还没有成熟。
本文从分析我国常规传统体制下高等校园后勤运作模式与发达地区的模式进行比对,可以发现我国高等院校后勤改革的方向应是加快推行企业化管理。
[关键词]企业化管理;高校后勤;改革高等校园后勤管理应随着高校的需要,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运作模式、方针政策、内外部环境等方面都与时俱进,满足需要人群的需求,特别是学生生活的需要。
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是高校进行管理工作的必要组成部分之一,如何进行深入改革、进入企业化管理,以更好的解决高等院校之间的矛盾,缓解后勤企业两权“所有权”、“经营权”之间的矛盾,是高校后勤管理函待解决的问题。
由此,应对比国内外先进的经验,借鉴更符合实际的管理模式,尝试新方法、新模式,创建新型的后勤管理模式。
作者在本文中通过比对我国与国外发达地区高等院校后勤的服务模式,分析传统体制下高校后勤的不足与弊端,进行改革模式可行性研究分析,得出结论,改善我国高等院校后勤最实际可行的方案便是实行逐步企业化管理。
1.传统体制下高等院校后勤的不足与弊端在以往计划经济体制下,高等院校传统的后勤服务模式可以分为两个时段,一个是学校包办后勤管理的低标准的供给制,一个是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以自主管理为首的管理体制。
在这种比较僵硬的管理模式下,后勤管理存在如下弊端。
1.1传统行政管理下的运作过于死板作为高等院校管理系统中的组成部分,一般来说,日常的运作应严格按照已定计划执行,包括供应与服务两方面。
就现在一些高等院校情况来看,他们所提供的服务很难做到真正从学生、从教师的角度考虑,任务摊派似的模式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服务管理质量的提升,造成的陷入管理的死角,无法真正解决师生的实际问题。
1.2后勤服务、管理人员的素质有待提高如果是处于传统的经济体制模式下,后勤所提供的服务或是商品是整个学校市场的唯一,由此,学校师生无法选择更好的服务与商品,被动的接受后勤提供的服务;而后勤不管其提供的服务是否尽善尽美,商品质量是否过关,由于仅此一家,别无竞争,再加上缺乏竞争上岗的制度,无从考核,容易成为学校从业人员的家属、配偶或是转业人员的场所,在这种温室环境下,后勤服务不到位、商品质量不过关也就不足为奇了。
1.3加重学校的经济负担,运行模式效率低后勤随学校的成立便存在,多年形成的模式,致使后勤管理效率低,资源浪费严重,无疑是加重的高校本已相当紧张的教育经费,而后勤所占比例却无法降低,这在一定程度上极大的限制了高校的发展。
结合以上几条,传统体制下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所带来的不足与弊端,已经在相当程度上限制了高校的发展,改革已是迫在眉睫。
2.英法日等国家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社会化经验发达国家地区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基本上都是以社会化的模式进行运作,不以盈利为目的,大部分施行企业化管理模式,不存在国内类似的行政管理模式。
对于国外社会化的经营模式对我国的高等院校后勤改革具备一定的价值与意义。
2.1以英国为例的高校直接参与后勤管理工作的运行模式这种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模式实则是高等院校直接进行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
特点是高校的后勤管理,由高校自身与社会引进一同组成,社会主要由企业代管一部分,但主要由高校自行办,自行管。
2.2以法国为例的社会专属机构进行高校后勤管理的运作模式法国模式是后勤管理运行高程度社会化的一个典范,可以从其后勤管理制度的设定及运作方式看到。
此种运作模式的特点是,高校不会专门设立后勤管理机构,后勤的管理等事务完全与学校无关,脱离了高校的管理,而由社会专门的组织或机构进行经营与管理。
社会专属机构会自己成立一部分,另一方面也容纳社会第三方一同参与。
这种模式最大的好处是真正实现了高校后勤的社会化管理,不会给高校增加额外的负担,学校可以把更多的精力放在教育教学、科学研究上,能更好的推进学校的专业化发展。
2.3以日本为例的高校与社会专属机构的合作模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高等院校不成立后勤企业,而是间接的参与举办后勤企业,貌似是头两种模式的结合,这种模式存在于很多地方和国家,其实,由于高校自身的特殊性,致使实际中几乎每个地区的高校后勤管理模式中都有合作成分在内的倾向。
3.成立后勤管理企业非可行性分析通过对比分析我国传统模式下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与国外发达国家的后勤社会化运作模式,可以发现缓解高校管理与后勤管理之矛盾的有效办法就是应用现代化的企业管理模式。
包括两种方案,成立后勤管理企业,二是实行高等院校后勤企业化的管理,即是在以前单位模式的基础上引进企业的管理方式。
但就两种模式而言,当中是存在差异的,这之中的差异会极大的影响到高等院校的发展与完善。
基于此,作者通过进行成立后勤管理企业与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分析,得出有利于我国高等院校后勤管理最可行的方案就是在原有的基础上进行企业化的管理。
建立后勤管理企业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受许多客观条件的制约,在中国传统体制运作多年下的高等院校后勤管理不可能一开始就成立现代的企业管理制度,但是之前存在的后勤模式的不足与弊端已经极大影响了高校的发展,所以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改革应从“社会化”开始。
3.1企业的目标有悖于高校后勤企业目标与高校后勤相左2007年教育部发布了《关于深化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若干意见(征求稿)》中表明“对于学生的服务属于公益性服务”。
这里可以明确,高校后勤服务的对象主体绝大部分是学生,而学生大部分是纯消费人群,本身高校后勤企业就是无利经营,如果高校后勤以盈利为目的提供服务,这是不切实际也是与高校后勤企业的初衷是相背离的。
3.2成立后勤管理企业将引起高校管理的大改革在中国传统模式中,后勤都是高校中的重要组成,起着维持高校教育教学、师生生活正常生活等作用。
如果将后勤管理完全由盈利性企业来运作,势必会影响到高校本身的管理秩序与模式,处理不好可能会引发更深的影响。
后勤进行企业化改革一定得以高等院校管理体制改革为依靠。
3.3成立后勤企业后缺乏制约管理机制后勤企业与一般盈利性企业无异,都是以实现企业利益最大化为最终目标,在市场经济体制下,如果要生存要发展,则势必要以盈利为前提,而盈利依靠价格的调整,价格则仰赖市场规律的调节。
而在高校所属环境中,高校怎样对后勤企业商品和服务的价格进行控制与调节,使之长期保持在一个适合学生群体的水平中,是高校后勤管理首要应考虑的因素。
在很大程度上,这与学校的稳定与发展息息相关。
3.4高等院校后勤的社会化并非将后勤全推向社会基于现状,对于我国大部分高校来讲,还不具备单独成立后勤管理企业的条件,高校还是会将后勤纳入管理系统进行管理。
因为后勤在高校系统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校如不加强对后勤的管理,无疑是放任后勤的无序发展,则不能确保正常教育教学、师生生活的秩序;另外,后勤有些组成是不可以社会化的,将后勤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推向社会是无法解决的。
3.5对于后勤管理企业社会公信力不强传统意义上的高校后勤管理因为在学校的统一管理下,尽管会有不足与弊端,也可以在有问题时及时反映及时解决;但如果是后勤企业,则在社会监管中很难找到合适的监管者去监督,从而引发对后勤企业的不信任危机,进而影响到学校的稳定发展。
4.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必要性分析对发达地区的对比分析可以发现,国外后勤管理社会化的程度已达到一个比较高的层次,在某些地方还拥有了法人资格,这些后勤管理机构,都施行的是企业化的运作模式,服务为主,盈利在其次,甚至不以盈利为目的。
可以看出,这些提供后勤服务的企业,不一定是一般概念上的企业。
通过参考国外后勤管理模式,符合我国国情的后勤管理,“企业化管理”是解决当下问题的最好办法。
4.1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内涵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是建立在原来单位基础之上的,在一定程度上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管理方法与机制,从而达到优化资源配置、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
在我国,高等院校后勤属事业单位的范畴,而事业单位并非党政行政部门,事业单位的存在是提供公共事务服务,服务第一,而非利益第一,是要实现公众利益的最大化,要将公共利益放首位。
因此在事业单位,适当的将企业化的管理机制、管理模式引用,是可以实现的。
4.2高校后勤企业化管理的可行性《人民论坛》在2010年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在接受调查的110家事业单位、6535名员工中,有72%的调查者表示目前事业单位“混”的现象“非常严重”或是“严重”,有过半数的受调查者认同事业单位引入企业化管理,另有68%的受调查者认为,可以借鉴“聘任制和岗位管理”。
通过上面的数据能够得出,企业员工对于事业单位的企业化模式管理,大都认为是发展所需,心理上可以接受。
因此,对于高等院校后勤管理的模式,同样可以引用企业化的管理模式与制度。
再有,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高等院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在一定程度上为企业化模式的管理变更打下了基础。
尽管社会化的程度尚未达到预期值,但现在诸多高等院校后勤都逐渐开始实行准企业化的模式运行。
尽管这种模式还有待加强,但却为后勤实现企业化管理提供了现实的可操作的基础。
[参考文献][1]李秀娟.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研究[D].武汉:武汉理工大学,2007.[2]胡铁巍.高校后勤实行企业化管理研究[D].天津:天津师范大学,2004.[3]曹升元,陈国政.近十年高校后勤社会化研究热点考察分析[J].现代大学教育,2007(02):87-92.[4]杜文泉.高校后勤引进现代企业制度的可行性研究[J].呼兰师专学报,2002(18):65-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