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课程标准看数学课堂教学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
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设计随着时代的发展与进步,教育也在不断地进行着改革与更新。
新课程标准作为此次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之一,提出了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以及注重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创新思维等。
数学作为一门基础学科,其课堂教学设计尤为关键,既要符合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其正确的数学学习态度与方法。
如何设计一堂符合新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的数学课堂教学成为了当前教育工作者亟待解决的问题。
一、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1. 观点一:注重学生的数学素养培养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包括数学思维能力、数学方法运用能力、数学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
教师在设计教学内容和活动时,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基本技能和思维方法,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时能够灵活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
2. 观点二: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在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中,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通过生动、丰富的教学活动和案例,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学习热情,使学生能够愿意主动参与数学学习,享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二、设计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数学课堂教学1. 观点一: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问题解决教学法、合作学习教学法、探究式教学法等。
通过这些教学方法的运用,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2. 观点二:设置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可以设置一些贴近学生生活的数学问题,引导学生通过数学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这样的设计既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增强学生的数学运用能力和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三、案例分析: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设计为例,可以通过以下步骤来完成:1. 针对新课程标准要求,确定教学目标和学习内容,包括核心素养培养和学科基础的学习内容。
2. 设计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讨论、小组合作、游戏练习等,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课堂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黄志福摘要:在新课程逐步推进和落实的过程中,我国教育体系对于高中数学教育提出了各种全新的要求。
为切实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就需要多关注教师教育素养和教育能力。
用切实有效的教学方法提升学生学习效果、学习能力,让师生能够从根本解决学习问题、学习要求。
本文将以新课程为视角,阐述新课程背景下,高中数学教育思路,希望能够解决学生的学习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关键词:新课程;高中数学;教学工作作为一门十分严谨但也非常灵活的学科,数学在高中阶段对大部分学生而言都是比较难的科目。
不少学生由于跟不上进度,所以最终出现了厌学心理。
为了在高中数学中打造高质量课堂,教师需要做好学生兴趣度激发,用适合学生的条件和环境焕发课堂活力,这样才能够获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一、创建适合学生的教学风格激发学生兴趣正如不同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一样,不同教师的教育能力和教育风格也是不同的。
教师所用的教学方法是教师长时间摸索和尝试总结得来的方式,其体现的是教师的教学魅力和个人个性。
在面对个性化十足的高中生时候,教师不可以用固定的教学方法、教学风格,而是要用更贴合学生实际,能够展现自我魅力的教学手段。
要因地制宜的根据学生学习兴趣、性格特征开展教学[1]。
首先教师需要快速了解新鲜事物,掌握新鲜事物的学习方法,要创新过去的教学手段、教学内容。
教师需要提前备课,严密的剖析数学教材,化难为易、化整为零。
要根据自己的理解合理删减内容。
要做好教案材料的重新整理。
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需要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表述,用自己所擅长的方法,将知识的学习过程变得学生更容易理解、更容易接受的形式。
高中教师需要多样化自己的教学手段、教学形式[2]。
教师需要根据教学难易度合理调整教学过程。
教师需要多加关注学生行为和表现。
要从学生反应条件选择教学对策。
要多关注学生反映和情况。
洞察学生接受能力,做好教学方式调整。
教师需要明白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非重点内容,而不是一直跟随着课时进行活动。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
初中数学新课程标准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优秀4篇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
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
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如下是作者细致的小编给家人们分享的4篇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新课标初中数学教学设计篇一1.了解推理、证明的格式,理解判定定理的证法。
2.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判定定理,会用判定公理及定理进行简单的推理论证。
3.通过第二个判定定理的推导,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进行推理的能力。
4.使学生了解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只有学好文化知识,才有解决实际问题的本领,从而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的教育。
1.教师教法:启发式引导发现法。
2.学生学法:积极参与、主动发现、发展思维。
(一)重点判定定理的推导和例题的解答。
(二)难点使用符号语言进行推理。
(三)解决办法1.通过教师正确引导,学生积极思维,发现定理,解决重点。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自行完成推理过程,解决难点及疑点。
1课时三角板、投影仪、自制胶片。
1.通过设计练习,复习基础,创造情境,引入新课。
2.通过教师指导,学生探索新知,练习巩固,完成新授。
3.通过学生自己总结完成小结。
(一)明确目标掌握平行线的第二个定理的推理,并能运用其进行简单的`证明,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整体感知以情境创设,设计悬念,引出课题,以引导学生的思维,发现新知,以变式训练巩固新知。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复习引入师:上节课我们学习了平行线的判定公理和一种判定方法,根据所学看下面的问题(出示投影).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第1、2题。
师:你能说出有什么条件,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呢?学生活动:由第l、2题,学生思考分析,只要有同位角相等或内错角相等,就可以判定两条直线平行。
教师将第3题图形画在黑板上。
学生活动:学生口答理由,同角的补角相等。
师:要求学生写出符号推理过程,并板书。
新课程标准下对数学教学的几点看法和体会
能 、情感 与 态度 、解 决 问题 、数 学 思考 等 目标 的融合 ,
让学 生 学会 数 学思 考 。总 之 ,教 学 是教 师 工作 的灵魂 , 通 过 各 种 手 段 提 高 课 堂 教 学 质 量 是 每 个 教 师 的 永 恒 追
则会 使 学 生失 去 信 心 ,无 法使 学 生保 持 持久 不 息 的探 索
课 中反 思是 指在 数 学 课 堂 教 学 中是 否发 现 预料 之 外
3教师要转变教学观 念
个性 , 构建 独 立 人 格 , 导 以问题 为 纽带 的 教育 , 着 眼 倡 是
新 课 改倡 导 以人 为 本 的主 体 教 育,这 种 教 育是 发 展 5 2课 中反思 . 于学生 学会 发展 、 学会 创 造 的 教育。因此 , 师 不仅 在 观 的 问题 , 教 即在备课 中和 教与学 的方 案 中没有遇 到 的 问题 ,
心 理 ,反 而使 提 问失 去 价 值 。有 经验 的教 师 的提 问能 牵
一
发而 动 全 身 ,提 出 的 问题恰 当 ,对 学 生数 学 思维 有 适
求 。 “ 起 于 思 ,思源 于 疑 ” ,无疑 则 不 思 ,疑 为 思 的 度 启 发 , 必将 激 发学 生 积 极主 动地 探 求 新知 识 ,使 新 旧 学 动 力 。 高质量 的课 堂提 问 ,可 以达 到 引发 兴趣 ,较好 地 知识 发生相 互作 用 ,产生 有机 联系 的知识 结构 。 激 发 学生 的 思维 ,有效 地 发展 学 生 的智 力 ,培 养 学生 的
数学 教学 过 程 是实 现课 程 目标 的重 要途 径 ,它 突 出对 学 色逐 渐转化 为 教科研 者 角色 的过程 。 生 创 新意 识 和实 践 能力 的培养 ,教 师是 数 学教 学 过程 的 4 更新观 念。活用教材 组 织 者和 引 导者 。新 课 程 要求 教 师在 设 计 教学 目标 、选 作为实施 教学 的人 , 教师从观念 上首先要认识 : 教学过 择 课程 资 源 、组 织 教学 活 动 、运 用现 代 教 育技 术 以及 参 程既是学生掌 握知识 的过 程 , 又是发 展学生智力的过程 ; 教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高中数学是学生必选科目之一,在新的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也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机遇。
本文将从教学策略和案例分析两方面来探讨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一、教学策略1.把握核心素养。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高中数学教学也要建立在核心素养的基础上。
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注重强化课程的“覆盖度、连贯度、关联回”等核心素养。
2.注重实际应用。
针对高中数学的抽象性和理论性特点,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和意义。
要通过特定的例子来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点的实际应用,让学生体会到数学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3.多元化的教学手段。
在高中数学的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多元化、多样性的教学手段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除了传统教学法之外,教师还可以引入游戏、模拟、演示、研究等非传统教学手段。
二、案例分析在高中数学教学中,对于某些难以理解和掌握的知识点,我们可以通过教学案例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认识。
下面我们以高中数学必修三中的三角函数为例来讲述教学案例的设计和实施。
教学目的:深入掌握三角函数的概念、特点及常见图像,并能够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式。
教学案例:1.教师设计了一张PPT,展示三角函数相关的公式和图像,让学生通过PPT了解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和相关图像。
2.教师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共同探讨三角函数的实际应用,例如基站角度的测量、航空航天领域中的三角函数应用等,以让学生了解三角函数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场景。
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三角函数的计算和求解实际问题的习题,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4.教师通过收集学生提出的问题,解答学生的疑惑,让学生对三角函数有更深层次、更深入的认识。
教学效果:通过教学案例的实施,学生能够更深入地了解三角函数的特点和应用,并能够通过实践习题熟练掌握三角函数的计算方法。
总结: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需要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求,采用多元化和多样性的教学手段,灵活运用案例分析等教学方法,以提高教学效果,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
《数学课程标准》学习体会《数学课程标准》是一本关于数学教学的规范性文件,它对数学教学的目标、内容、方法、评价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通过学习这本标准,我有以下几点体会。
首先,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目标。
数学作为一门学科,它的目标不仅仅是教会学生掌握一些数学知识和技能,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标准中强调了数学思维的培养,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并明确了数学教学的终极目标是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其次,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内容。
标准从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方面对数学教学的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
在数学知识方面,标准要求学生学会数的读法和写法、数的比较和排序、数的加减法和乘除法等基本运算,同时还要求学生学会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在数学思维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推理和创造等思维能力。
在数学方法方面,标准要求培养学生的探究和合作学习能力,鼓励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探索来发现和解决数学问题。
再次,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方法。
标准提出了以问题为核心的教学方法。
这种方法通过给学生提供具有挑战性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合作探究,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标准还要求教师通过多种途径和方法来促进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
此外,标准还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和需求,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宜的教育。
最后,标准明确了数学教学的评价方法。
标准要求教师通过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发展,包括作业、考试、测试、课堂表现、实践活动等。
标准还要求教师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调整和改进教学内容和方法,促进学生的进步和发展。
通过学习《数学课程标准》,我深刻认识到数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不仅仅是教给他们一些知识和技能。
同时,我也清楚了数学教学的内容应该包括数学知识、数学思维和数学方法等方面,这样才能全面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
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 数学课程五个基本理念
把新课程标准的新理念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数学课程五个基本理念工作多年来,作为一线数学教师,我认真执行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计划,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把新课程标准的新思想、新理念和数学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设想结合起来,转变思想,积极探索,改革教学,收到了良好效果,也受益匪浅。
1.让课程标准走进我的课堂《数学课程标准》对数学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评估教育价值观等多方面都提出了许多新的要求。
我通过参加学校和教育局组织的新课程标准及新教材培训,使自己有鲜明的理念,全新的框架,明晰的目标,对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目标、内容标准及课程实施建议有了更深的理解。
通过学习新课标,我意识到:“学习方式不仅决定一个人的思维方式,而且成为一个人的生活方式。
传统课堂一味地采用灌输和强化训练的方式进行教学,这样,学生是踏着别人踩出来的路走,而新的学习是要学生自己去找路走。
”课改使我帮助学生改善了学习方式,提升了学习水平。
新课改强调课程教学要促进每个学生身心健康地发展,培养学生良好的品质和终身学习的能力;新课改倡导建设性学习,注重科学探究的学习,提倡交流与合作、自主创新学习。
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做好充分准备,学习新课程改革理论,更新教学观念,使自己在新课程标准的指导下教学水平跃上一个新的台阶。
2.指导学生进行有质量的预习首先,要进行预习设计,要考虑不同年龄段学生的心理特点及知识结构。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应侧重培养他们的预习兴趣、预习习惯;对于中高年级学生,则重在训练他们的数学思维,使他们掌握数学学习的方法。
其次,要为学生提供预习提纲,以增强预习的效果,最好分层进行。
(每使用一次预习纸,教师就要写一次提纲。
)最后,加强预习方法的指导,具体步骤如下。
第一步:初读教材,了解主要内容。
阅读时,学生要从教材的情境图中发现数学信息,试着回答教材中提出的问题,从整体上了解新知,读懂教材上的结论,把重要的概念、结论画出来。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
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在以往的教学实践中,数学教学评价往往注重结果,忽视了过程和方法的培养。
学生仅仅以是否得到正确答案来衡量自己的学习成果,而教师也往往只注重学生的答案是否正确,忽略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问题解决方法。
有必要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进行重新研究和探讨,以更好地指导教师的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全面发展。
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探讨如何更好地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提高数学教学质量,促进学生数学能力的提升。
通过对实际教学情况的调研和分析,发现存在的问题和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为小学数学教学改革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借鉴。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是为了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进一步明确数学教学的要求和标准,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通过对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梳理和分析,可以更好地指导教师教学实践,促进学生数学学习的有效推进。
本研究旨在揭示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为今后完善数学教学评价标准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数学教学的持续改进和发展。
通过这项研究,希望能够为教育部门和教育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建议,为促进小学数学教学的专业化、标准化和科学化做出贡献。
1.3 研究意义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探讨新课程标准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实践研究,对于提升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新课程标准对数学教学的要求进行深入分析,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教学目标和要求,从而指导教学实践。
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的梳理可以为教师提供评价工具和方法,帮助他们更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而实践研究方法的探讨则可以为教学实践提供科学依据,使教学更具有效性和实用性。
通过实施情况分析和问题与挑战的探讨,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发现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方法,提升教学水平。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教学创新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教学创新一、课程理念的变革传统教学往往是以教师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要求转变为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体验和发展为主要目的。
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从“灌输”型转变为“引导”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还要求教师要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需求,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自主学习的意识。
在课程理念方面,数学教学的创新应该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方法的创新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方法也要发生相应的变革。
传统的数学课教学往往是以讲解和题海战术为主,而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要求采用更加多元化的教学方法,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
举几个例子,可以采用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可以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和互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还可以采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通过多媒体、互联网等手段让学生在不断的实践中增强数学的学习效果,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数学教学方法的创新还需要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数学是一门注重实际应用的学科,在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可以通过数学建模、数学实验、数学游戏等方式让学生在实际应用中学习数学,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体验。
在教学方法方面,数学教学的创新应该以多元化的教学形式为主,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注重实践性和体验性。
三、课堂实践的改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课堂实践也需要发生相应的改革。
课堂教学是教学改革的重点和突破口,数学教学的创新也离不开课堂实践的改革。
在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不再是教师的一言堂,而是学生的主场。
数学课堂的创新需要注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建立积极活跃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解读及教学思考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学业质量解读及教学思考一、本文概述《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是指导我国义务教育阶段数学教学的重要文件,它明确了数学教育的目标、内容和要求,对于提高我国中小学生的数学素养具有深远影响。
本文旨在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中的学业质量部分,分析其所蕴含的教育理念和实施要求,并在此基础上,探讨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要求,以提升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文章将首先概述《标准》的总体框架和学业质量的核心要素,然后分析当前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最后提出针对性的教学思考和建议,以期为广大数学教师提供有益的参考和启示。
二、《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解读《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学业质量解读,主要围绕课程标准的核心理念、课程目标、内容标准以及评价方式等方面展开。
在这一部分,我们将深入探讨数学课程标准对学生学业质量的要求,以及如何在教学实践中落实这些要求。
数学课程标准强调学生的数学素养和问题解决能力的培养。
这意味着数学教学不仅仅是传授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发现数学规律,提高数学素养。
数学课程标准对课程目标进行了明确划分,包括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维度。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以及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灵活调整教学目标,以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数学课程标准还对学生的学业质量进行了具体描述,包括知识理解、技能掌握、思维发展、问题解决等多个方面。
这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不仅要关注学生的知识和技能掌握情况,还要关注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培养。
同时,教师还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以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数学课程标准对评价方式也进行了明确规定,强调评价应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
立足新课标让小学数学课堂“熠熠生辉”
立足新课标让小学数学课堂“熠熠生辉”摘要:随着《数学课程标准》(2022版)的出台,数学课堂的教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革。
为此,教师们需要深入研究新版本的课程理念和目标,抛弃以往的教学模式,以及过于死板的教学手段和单一的教学形式,以期找到更加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帮助他们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并建立起良好的知识体系。
本文尝试深入研究当前小学数学课堂,以实现新课标的教学目标,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培养其良好的数学素养,为学习者提供一个充满活力、有趣的数学环境。
关键词:小学数学;新课标;课堂教学;精彩课堂引言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的要求,教师需要按照这一新的教学理念来进行教学,改变传统的授课模式,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如情景创建、提出挑战性的问题、小组合作、动手实践、灵活运用等,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培养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中,“一言堂”的模式占据了主导地位,缺乏师生、生生之间的交流,学生的参与度较低,无法深入理解知识的内涵,从而导致学习效果不佳。
然而,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数学教育也面临着新的挑战和使命。
为了更好地提升数学课堂的教学效果,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增强学生的自信心,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使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的本质!一、以学生为主体,让学习更主动。
随着数学新课标的出台,情境化教学受到了越来越多数学教师的关注,它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从而提升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的学习效果。
情境化教学可以通过多种形式,比如生活情境、故事情境、活动情境、谜语情境等,将原本晦涩的数学知识变得简单易懂,从而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和掌握,并且能够更好地将所学知识融入到实际应用中,从而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促进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我们希望能够改变学生对数学的看法,使他们能够在快乐的心情中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已经进入第五个年头。
但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和深入,它带来的不仅是变革,也带来了不少争议和探索。
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由得要思考,新课程标准下如何进行数学教学?一、认真学习新课标理念,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师角色。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指出:“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因此,新课标下,教师应“带着学生走向知识”,与学生共同经历知识探究的过程。
所以在课堂上,我们应激发学生回答问题的欲望,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变“一言堂”为“群言堂”,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例如:在教学《十几减9》时,我一天开始就给学生制造一个悬念:“白老师昨晚做了一个梦,你们想知道老师做的是什么梦吗?”学生们异口同声答:“想!”这样通过激趣诱思,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和学生建立了良好的平等合作的朋友关系。
紧接着就讲述我的梦,“老师梦见齐天大圣孙悟空对我说,他在蟠桃树上摘了9个仙桃,树上还剩几个仙桃?梦里的问题老师怎么也解决不了,你们谁能帮一帮老师?”低年级孩子乐于帮助他人,乐于尝试解决困难,乐于展示自己的才能,一下子全都有了解决问题的欲望,全都想帮帮老师。
于是,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1个仙桃,那么还剩下2个仙桃,算式是11—9=2(个);有的学生提出:如果树上原来有12个仙桃,那么还剩下3个仙桃,算式是12—9=3(个)……“数学知识,思想方法,必须由学生在实践中理解、感悟、发展,而不是单纯依靠教师的讲解去获得。
”知识只有经过学生自主探究、验证、总结,才能深刻理解,牢固掌握,才能灵活地、创造性运用于实际,体现数学的价值。
二、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
”在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是数学教学活动产生和维持的基本依托;是学生自主探究数学知识的起点和原动力;是提高学生学习数学能力的一种有效手段。
从数学新课程标准看数学课堂教学
《 标准》 仍然认为 , 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是数 学教学 的重点 , 但需 要思考 的是 :什么才是学 生必须 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 能? 者认为数学知识总体上可分 为两个层次 : 笔 一个称为表层知 识, 另一个称为深层知识。 表层 知识包 括概念 、 性质 、 法则 、 公式 、 公理 、 定理等数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 , 深层 知识 主要是指数 学思想和教学方法 。 深层知识 蕴含于表层知识之 中, 是数学的精 髓 ,教师必须在讲授表层知识 的过程 中不断渗透相关的深层知 识 , 学生在掌握表层知识 的同时 , 让 领悟 到深层知识 , 才能 使学 生 的表层知识 达到一 个质的 “ 飞跃 ”从 而使数 学教 学超脱 “ , 题
三 、 学课 堂教 学 应 重 视 学 生 的 情 感态 度和 价 值 观 的 教 育 数
数学新课标把 “ 情感 与态度 ”纳入数学课程体系结构 中之 中, 是数学课程改革的一个突破 , 也是一个亮点。 标准》 《 认为 , 数 学课堂是素质教育的课 堂。 么在数学课堂教学中 , 那 怎样培养学 生健康 的情感 , 态度和价值观 呢?
第 6 5期 1
教海探航
从数学新课程标准看数学课堂教学
. 苏 省 2 4 0 ) 靖 江 1 50
摘 要: 本文从数 学新课程标 准出发 , 结合数学课 堂教学, 了几点课 堂教学 中应重视 的问题 。 谈 关键词 : 课程标准 ; 数 学思想方法; 数学应用能力 ; 情感态度 中图分类号 : 2 .5 G6 3 文献表示码 : A 文章编 号: 0 — 3 ( 0 4 0 5 0 1 1 6 3 1 2 1 - 5 —0 0 5 0) 全 日制义务教 育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 ,数学课程的总体 目标是让学生 “ 获得适应未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 的 重要数学知识 ( 括数学事实 、 包 数学 活动经验 ) 以及 基本的数学 思想方法和必要 的应用技能 ;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 去 观察 、 分析现实社会 , 去解决 日常生活中和其他学科学 习中的问 题, 增强应用数学 的意识 ; 体会数学与 自然及人类社会的密切联 系, 了解数学 的价 值 , 增进对数 学的理解和学好数学 的信心 ; 具 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情 感态度和一般能力方面都 能得到充 分发展 。” 数学课程的总体 目标被细化成四个方面 : 知 识与技能 、 数学思 考 、 解决 问题 、 情感 与态度 , 这是《 纲要》 的 中 “ 知识 与技 能 、 过程与方法 、 情感态度与价值 观” 三维 目标在数学 课程中的具体体现 。针对上述的新课 程标准以及《 标准》 所具有 的新的数学课程理念 , 结合当前课 堂教学 的现状 , 谈本人的一 谈 点 感 受 和想 法 。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
数学新课程标准下对课堂教学有效探究的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推进,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如何提高数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成为广大教师关注的焦点。
本案例以一节初中数学课为例,探讨在新课程标准下如何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
二、案例描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 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购物打折、速度与时间的关系等,引导学生发现这些问题可以用一元一次方程来解决。
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2. 自主探究,合作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解决问题的方法。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共同探讨方程的建立和求解过程。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决学生的疑问。
3. 互动交流,分享成果各小组选派代表汇报本组的探究成果,其他小组进行补充或提出质疑。
通过互动交流,学生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共同提高。
同时,教师对各组的汇报进行点评和总结。
4. 归纳总结,巩固提升在探究结束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归纳总结,明确一元一次方程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方法和步骤。
同时,通过布置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案例分析本节课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和手段,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能力。
通过创设情境、自主探究、互动交流和归纳总结等环节,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和情感体验,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全面发展。
读《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有感
读《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有感踏入2024年,不知不觉新课程标准(2022版)年份上已经颁布了2年。
在这两年里,不断从课标书中、从现实教学实践中理解核心素养。
在阅读新课标中观察到了与旧课标中学生学习的知识、对学生的要求的变化。
也意味着对学生的考核方式、方法有所改变。
本人也对命题等教育评价方式也是十分感兴趣。
于是乎为了更加深入去研究新课标中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的变化,我阅读了《新课程标准解析与教学指导—小学数学》,并选择第八章基于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标准与考试评价改革。
一、了解学业质量标准,把握教学尺度1.什么是学业质量?在《标准(2022年版)》中界定为是“学生完成课程阶段性学习后的学业成就表现,反映核心素养的要求”。
这一描述比较抽象,因为在我大学学习中、在新课标中,也遇到需要相似的概念,容易混淆其他概念。
而本书对新课标中这种解释为学业质量是学生在完成了相应学段的数学课程学习后,对其学习表现的刻画。
基于我的理解,就可以理解到是学生学习相关知识,学生的知识、行为、思维能力,达到了何种程度的水平,表达学生结果性目标、过程性目标的达成情况。
学业质量加上了“标准”这一词,可以理解为特定学段结束,学生呈现出来的核心素养的表现及其特征。
2.学业质量标准有何用处?(1)从宏观角度可以帮助指导考试的评价,我们知道当代社会的教育目标不仅仅是传统知识、技能、知能等等,提出了囊括“知识”“能力”与“态度”“价值观”等“素养概念”,并从“关键”或“核心“角度加以论证,强调由”三维目标“转向学生跨学科、跨领域的综合能力与素养。
这也是我们经常提到的核心素养,核心素养比知识或技能更加具有综合性,而且核心素养不能够像知识技能直接观察,更多需要多样的任务去检测学生并推测学生的水平。
那么这里也想到了以往的按教学大纲进行教学和备考,这种是提升教学效率的一种相对经济的水平,但这种方式在数学学科来说无疑容易出现一种程序化、机械化、应试化的负面影响,忽视了数学学科的最重要的育人、发展人的思维水平的重要功能。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教案
《数学课程标准》的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
2. 能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了解并掌握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包括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培养、思维的培养等方面。
2. 实际问题解决: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并运用数学知识解决。
3. 逻辑思维能力培养:通过数学推理、证明等方法,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4. 创新能力培养:鼓励学生提出新的解题方法、思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5. 团队合作能力培养:通过小组合作、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解释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
2. 案例分析法:分析具体实例,引导学生学会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培养团队合作能力。
四、教学评估: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态度进行评估。
2. 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完成作业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估。
3. 小组讨论表现:评估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对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进行评估。
4. 实际问题解决能力:通过课后实际问题解决作业,评估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1. 教学PPT:制作精美的教学PPT,展示《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和实际问题解决的策略。
2. 实际问题实例:收集相关的实际问题实例,用于教学分析和讨论。
3. 小组讨论材料:提供小组讨论的相关材料,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4. 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能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实际问题解决能力。
六、教学安排:1. 第1-2周:了解《数学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明确学习目标。
《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堂提问
《数学新课程标准》关于数学课堂提问在数学教学中,提问是一种至关重要的教学方法。
它可以激发学生思考,促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提问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和指导,这些要求和指导旨在帮助教师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
根据《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是有针对性的。
这意味着教师在提问之前应该充分考虑学生的认知水平、学习需求和学习兴趣,针对学生的特点和学习目标设置合适的提问。
这样的提问能够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促进他们的学习进步。
有针对性的提问还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数学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是启发性的。
这意味着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注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究欲望,通过巧妙的问题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
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建立数学思维,培养他们的逻辑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启发性的提问也可以让学生在探究中建立自信心,增强他们的学习动力和学习兴趣。
另外,《数学新课程标准》还要求数学课堂提问应该是多样化的。
这意味着教师在提问过程中应该采用不同形式的提问方式,如开放性问题、情境问题、引导性问题等,以激发学生思维,促进他们的思考和交流。
这样的提问能够帮助学生在实际问题中学会抽象思维、逻辑推理和数学建模,提高他们的数学素养。
多样化的提问也可以帮助学生在交流中相互启发,共同探讨,促进他们的共同学习。
《数学新课程标准》对数学课堂提问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指导,这些要求和指导为教师提供了更好地开展数学教学、提高学生数学素养的方法和途径。
教师应该充分理解和落实《数学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不断探索和实践,不断提高提问的质量和水平,为学生成才成长创造更好的条件。
学生也应该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提问过程,积极思考,勇于探索,不断提高自己的数学素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理念下的数学课堂教学[关键词] 数学新理念课堂教学自主探究评价[摘要]从数学课程标准出发,认识新形式下的课堂教学。
强调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好的课堂教学应“能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应“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做数学中的数学思维”。
制定教学方案要研究《标准》,研究教材,研究课堂数学活动,研究学生的差异。
作为一名年轻的教育工作者,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教育改革的新思想、新观念,只有真正融入教师的脑海和行动中,融入到课堂教学的每一个环节,通过每一位教师和学生积极的创造性的参与,其生命之树才能常青。
新标准、新教材带来了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
但是,再好的理念、再好的教材,如果没有教师的教学观念实质性的变革,那么课堂教学只能是一种外在的、形式的变化,只不过是“穿新鞋走老路”。
以下问题是一位数学教师不得不重新思考的问题:一、数学课堂应关注什么?学生从数学课堂学什么?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
新数学课程突出了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从过去的尖子生教育转向全体学生的大众教育;把学生从单纯的解题技巧和证明中解放出来,让学生学习真正的数学。
学生的学习方式也将由传统的接受式学习向自主探究式学习转化,这就要求教师必须从传授知识的角色向教育促进者的角色转化,成为学生数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教师应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鼓励学生大胆创新和实践,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从而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因此,数学课堂应“以人的发展为目标”,“关注学生的可持续发展”。
数学教学是“通过数学的教育”,不再是“纯粹的数学教育”。
按《标准》的理念来说,就是“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所以,课堂教学中要把握好弹性原则,不必对每一位学生强求一律,应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允许差异的存在,允许同一问题的不同程度的理解,不同层面、不同方法的解决。
“关注学生的发展”,强调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为学生提供充分地从事数学活动和交流的机会,促使他们在自主探索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获得广泛的数学体验。
让他们了解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可以用数学知识和各种有效的方法探索和解决周围的数学问题,从而体会数学的价值,了解探索数学问题的不同方式。
“关注学生的发展”,还体现在教学模式的转变上。
学生不是接受知识的容器,而是一个个鲜活的、有思想、有自主能力的人。
他们作为一种活生生的力量,带着自己的经验、灵感、兴致和思考,参与数学活动。
他们是一支支有待点燃的火把,是未来文明的创造者。
只有今天培养他们敢于质疑、敢于批判、善于思考、富于智慧,明天他们才会善于创造、善于超越。
所以教学模式应从“教为主”转变为“学为主”;“教”应从“学”的角度考虑,从“传授知识与技能”的传统模式转变到“以激励学生为特色,以学生为中心”的实践模式。
通过创设好的问题情景,用学生原有的知识和经验处理新的任务,并构建他们自己认可的意义。
让学生用自己的体验、用自己的思维方式再创造有关的数学知识。
关于“再创造”,荷兰著名数学教育家H.Freudenthal是这样解释的:“将数学作为一种活动来进行解释和分析,建立在这一基础上的教学方法,我称之为再创造方法。
”也就是说,数学知识应由学生本人在数学活动中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而不是由教师“灌”给学生。
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应该是学生自身的探索、发现与创造的过程,而不是被动的接受过程。
也许有的老师会问这样的问题:“学生探索不出来,发现不了怎么办?”,这里就有一个老师的引导作用问题。
假如你是“抛一个足球让大家去抢”似的让学生活动和探索,当然很难有所发现。
假如你能通过反复研究,创设好的问题情境,活动的效果自然就不一样了。
有人也许又会问:“没有好的问题情境,找不到好的问题情境怎么办?”,在你看来“没有”和“找不到”,并不表示这样的问题情景不存在,只是你找不到而已。
所以,这就需要我们勤于学习、勤于钻研,就有一个“资源共享”的问题。
如果更多的人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一定会找到更多更好的情境素材。
二、如何处理好“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态度”三者的关系?怎样的课堂教学是好的教学?新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课程不再是特定知识的载体,而是教师和学生共同探求新知的过程,教师和学生共同构成课程的有机组成部分。
在课堂教学中,应坚决摈弃重结论、轻过程的教学;坚决反对重纪律、轻情感、重知识、轻思维的现象。
“知识与技能”既是目标,也是载体;“过程与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学习环节;“情感与态度”是核心的部分。
如果学生厌学,其他自然免谈。
“情感与态度”的问题是考试考不出来的,“人的可持续发展”也不是仅通过考试就可以评估和衡量的。
如果没有长远的眼光,课程改革就会留于形式。
就会出现“考不好就怪罪于课程改革”,“放弃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的机会”,“拼命灌知识,搞题海训练”等现象。
这样做,成绩可能会上去,可课程改革却断送掉了。
学生的情感态度体现在课堂学习的全过程。
“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这种需要特别强烈。
”[苏霍姆林斯基] 一堂好课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某个知识点,掌握一定的知识与技能,而更应该是一个创新的思维起点,一根创新神经的启动。
好的教学的标志是:能够促进有效学习的进行。
教师的主要作用在于组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的兴趣,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帮助。
教学中不应该追求知识的“一步到位”,要体现知识发展的阶段性,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不要过早地将概念“符号化”,要延长知识发生与发展的过程,让学生充分经历“非正式定义”阶段;教学中不追求“统一化”和“最佳化”,而应当致力于“多样化”、“合理化”,以使学生对知识的真正理解(自主建构)和个性化发展成为可能。
三、如何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数学》以“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反思)”的基本模式展开内容,让学生经历“数学化”与“再创造”的过程,形成自己对数学概念的理解。
《标准》提倡在关注获得结果的同时,关注知识获得的过程。
除了提出“了解、理解、掌握、能(会)、熟练”等行为目标外,特别提出了“经历、体验(感受)、探索”等过程性目标。
这就为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提供了相应的评价目标和评价空间。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评价学生的数学学习:(1)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以全面了解他们的数学学习状况、促进他们更好的发展为评价的最终目标。
既关注结果,更关注过程;既关注学习水平,更关注他们在数学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和个性倾向。
如:课堂表现、学习态度、合作精神、作业情况、独创性等。
(2)评价方式的多样性。
将考试、课题活动、撰写论文、知识小结、小组活动、自我评价、提问以及日常观察、学生成长档案等各种方法结合起来,形成一种科学、合理的评价机制。
(3)评价的核心内容:是学生“做数学”过程中暴露出的数学思维过程。
(4)注重考查学生运用数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评价结果:注重个体的发展与进步。
包括课堂评价、作业评价、阶段评价、学期评价、学年评价、学段评价等。
评价结果的呈现形式为:成绩(或等级)+评语(说明或建议)+成长档案材料。
总之,评价应是注重过程的、动态的、多样性的。
四、如何研究和制定教学方案?备课时,首先应认真研究《标准》,研究教材:《标准》对教材该部分内容所提出的“知识技能目标”、“情感态度目标”等是怎样说明的?教学过程中如何结合教材来体现和达到这些目标?《标准》对该部分内容提出的“教学建议”是怎样的?如何创造性的实施其“教学建议”?如何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这些都是备课时应研究和解决的问题。
由于不同地区学生的知识背景和知识发展水平不同,全国统一教材只可能提供学生学习活动的基本线索,按适合各地区一般学生的情况来编写,不可能面面俱到;不可能每一部分内容都能提供丰富的情境素材,即使提供了一定的情境素材,也不一定就适合每一个班的学生。
甚至由于编写时间的仓促,教材的编写内容可能存在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所以,对教材的处理,应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把握教材基本理念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使用教材。
科学的对教材进行删减、增补、重组等。
其次应认真研究课堂活动:这堂课有哪些数学活动可以安排?怎样组织数学活动?在活动过程中,教师怎样指导不同层次的学生?怎样与学生互动?活动中怎样进行评价和调控?哪些活动可以通过课件展开?哪些活动要借助其他媒体和工具进行?另外,学生在探索和“做数学”的活动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有哪些?可能的发现有哪些?如何引导和评价?这些问题也应在备课时认真研究和思考。
记得有人说过,“教学永远是一门遗憾的艺术”。
其实,面对新课程标准的课堂教学也不例外。
任何一堂课,当你课后反思的时候,总会觉得有一些不足和遗憾。
而你的教学艺术水平正是在不断解决不足和遗憾的过程中得到了提升。
相信只要我们不懈的努力,认真研究和解决好以上问题,教学业务水平一定会不断提高,课程改革一定会结出丰硕的果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