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终结版)
2012各地高考诗歌鉴赏题汇总
7.(湖北卷)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8 分) 送邹明府游灵武 唐 贾岛 曾宰西畿县,三年马不肥。债多凭剑与,官满载书归。 边雪藏行径,林风透卧衣。灵州听晓角,客馆未开扉。 【注】明府:对县令的尊称。灵武:即灵州(治所在今宁 夏灵武县)。 (1)请概括邹明府这个人物形象的主要特点,并作简要分 析。(4分) (2)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藏”“透”二 字作简要赏析。(4分)
2.(安徽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8~9题。 最爱东山晴后雪① [宋]杨万里 只知逐胜忽忘寒,小立春风夕照间。 只爱东山晴后雪,软红光里涌银山。 [注]①本诗为《雪后晚睛,四山皆青,惟东山全白, 赋<最爱东山晴后雪>二绝句》中的一 首。 8.请简要分析这首诗中诗人的形象。(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 9.请赏析“软红光里涌银山”中“软”、“涌”二字 的妙处。(4分) 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 【答案】(2)(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 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 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意思答 对即可。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福建卷)(三)古代诗歌阅读(6分) 5、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望江南 【宋】李纲 江上雪,独立钓鱼翁。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 花①空。图画若为工。 云水暮,归去远烟中。茅舍竹 篱依小屿,缩鳊圆鲫入轻笼。欢笑有儿童。 (选自《御选历代诗余》卷二十五) [注]①玉花:喻雪花。 (1)“箬笠但闻冰散响,蓑衣时振玉花空”,这两句的描 写颇为精妙。请简要赏析。(3分) 答: (2)下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联系诗句简要谈谈。 (3分) 答:
2012年全国各省高考诗歌鉴赏真题集锦
2012年全国各省市高考诗歌鉴赏真题汇编1.【全国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第一、三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了秋雨过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以“松”之立与叶之“落”两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来表达作者对松树的不凋的赞叹,突出对落叶飘零的感叹。
2.【新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列问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答: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答: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3.【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以下两道题。
柳堤(明)金銮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C )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附解析)
2012年高考试题分类汇编:诗歌鉴赏(山东卷)1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
(8分)吴松道中二首(其二)晁补之晓路雨萧萧,江乡叶正飘。
天寒雁声急,岁晚客程遥。
鸟避征帆却,鱼惊荡桨跳。
孤舟宿何许?霜月系枫桥。
注:吴松:即吴淞,江名。
(1)开头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景色?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案】描写了清晨起航时,江南水乡风声萧萧,落叶飘飞的深秋景色。
营造了凄冷、感伤的氛围。
(2)请结合全诗分析“孤舟”这一意象的作用。
(5分)【答案】孤舟联结者雁、鸟、鱼、霜月、枫桥等意象,把航程中的所见所闻所想贯穿在一起,是全诗的线索;作者融情于景,表达了漂泊、思乡、孤寂之感。
【赏析】《吴松道中》共有两首,是诗人行船在吴淞江上时所写。
诗人写这两首诗,原本无一定题旨,他在吴淞道上一路行来,身与境遇,便随兴而发,随感而咏,或写景或怀古,富有当时当地色彩。
遣词用语,不事雕饰,浅近自然,与诗人随意挥洒的诗情相合。
这里选的是第二首。
吴松,即“吴淞”,江名,太湖最大的支流。
这一首写泊舟后第二天的行程。
诗中的“天寒”、“叶飘”、“雁声急”、“岁晚”、“霜月”诸语,点明季节已是晚秋。
前三联描写了由盘门到枫桥的一路景色,兼及诗人自己的心情。
天刚破晓,船又启航。
头天傍晚下了一场大雨,这一天清晨依旧是秋雨霏霏,兼以风声萧萧,江南水乡便满天飘舞着木叶。
深秋天寒,时时听到空中大雁,鸣声惶急,向着南方飞去而无留意。
诗人不由得又低头思量自己:“大雁急急归去,顷刻使能回到南方,可我自己呢?一年将尽,旅程却还遥远着呢。
”为了排遣乡思,诗人便留心观看船的四周,发现了两个极有意思的景象,其一是“鸟避征帆却”:他所乘坐的这艘远行之船,在湖面上一摇一晃地前进着,水鸟们“啾啾”鸣叫着随在后面,有时船身猛一倒退,鸟儿们便急急地避了开去;其一是“鱼惊荡桨跳”:鱼儿们聚游在船的两侧,船家一起一落地摇动着双桨,偶尔声音响了一些,便惊得鱼儿慌不迭地散了开去。
看着有趣,不知不觉间,夜已来临,尾联便写夜宿枫桥。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
2012年高考语文试题古诗鉴赏题汇总及解析【编者按】曾经连续四年(2007至2010年)利用业余时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解析”资料,这样做,一是的确喜欢诗歌鉴赏,二是想为为广大诗歌爱好者和中学师生复习备考提供方便。
今年,我一如既往地继续在第五个年头编写诗歌解析资料,目的不变。
资料内容主要来源于网络媒体,由于时间紧迫,错漏难免,望广大读者指正。
)——黄平科【全国卷】【适用范围】贵州、云南、甘肃、内蒙古、青海、西藏、河北、广西(8省市区)12.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关河令周邦彦①秋阴时晴渐向暝,变一庭凄冷。
伫听寒声②,云深无雁影③。
更深人去寂静。
但照壁孤灯相映。
酒已都醒,如何消夜永![注]①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
②寒声:指秋声,如风声、落叶声、虫鸣声等。
③雁:古人认为雁能传书。
(1)从上、下两阕的首句看,这首诗是以什么为线索来写的?请简要说明。
答:(2)简要分析作者在这首词中所表现的心情。
答:【参考答案】(1)此词以时光的转换为线索,表现了深秋萧瑟清寒中作者因人去屋空而生的凄切孤独感。
(2)作者意在写心境、写情,但主要笔墨却是写环境,而白日萧瑟清寒的环境浸透了主人公的凄清之感,夜半沉寂冷落的环境更浸润了主人公的孤独感。
【鉴赏】周邦彦是“负一代词名”之人,其为词自然浑成。
尤善写羁旅情怀,此词就是这方面的重要作品。
上片写黄昏时的羁愁。
开头“秋阴时作渐向暝”一句点明了羁旅在外的季节──秋季,时间──傍晚,天气特点──时晴时阴。
萧杀的秋天常是古代文人抒发沦落、伤时、怀人、思乡情感的触媒体。
或云“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曹丕《燕歌行》),或云:“玉露凋伤枫树林,巫山巫峡气萧森。
……丛菊两开他日泪,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或云:“秋月颜色水,老客志气单”(孟郊《秋怀》),故刘禹锡曰:“自古逢秋悲寂寥”(《秋词》)。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2012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
• 7:(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题目。(8分)
•
度破讷沙①(其二)李益
• 破讷沙头雁正飞, 鸊鹈bìtí泉②上战初归。
• 平明日出东南地, 满碛qì寒光生铁衣。
• 【注】①破讷沙:沙漠名。②鸊鹈泉:泉水名。
• (1)从题材来看,这首诗属于 边塞 诗。(2分)
• (2)请从意境营造的角度,赏析全诗。(6分)
• (2) 贾岛注重用字推敲,请对第三联中的 “藏”、“透”二字作简要赏析。(4分)
• (2)①“藏”字,运用拟人手法,描绘人 行之迹很快便为大雪覆盖的边塞雪景,写 景生动,颇有画意;一个“藏”字,已包 含大雪纷飞、道路莫辨、行人稀少等多重 意蕴。
• ②“透”字,”穿透“之意。极为传神地 展现了林间朔风砭人肌骨的穿透力,同时 还隐含风急、天寒、衣单等内容,富有想 象力和感染力。
• 答:全诗描绘了戍边将士战罢归来的图景。
• 前两句写大漠辽远、大雁高飞,既有胜利者的喜悦, 也有征人的乡思;后两句写日出东南、铁衣生寒,
既表现了壮阔背景上军容的整肃,也暗含了军旅生
活的艰辛。诗歌撷取极具边塞特色的含蕴丰富的意
象,通过喜忧、暖冷、声色等的比照映衬,营造出 雄健、壮美的意境,抒写了征人慷慨悲壮的情怀。
花,花自飘零,无人怜惜。刻画了一位孤独寂寞又 自哀自怜的主人公形象。 • (3)请简要赏析这首词的结句。(4分) • (3)借景抒情。把天涯之思投向无边天际,以碧云 摇曳表现心绪的不宁,以碧云斜落表现心情的低沉。
(江西卷)阅读下面一首宋词,完成后面的题目。(8分)
•
江城子 秦观
•
西城杨柳弄春柔。动离忧,泪难收。犹记多
• 【注】①朱樱:樱桃的一种。②昼门关:从蚕孵出到结茧 期间,养蚕人家为防外人冲犯而终日紧闭门户。
2012年高考复习诗歌鉴赏
• 秦观《踏莎行》:“离愁渐远渐无穷,迢 迢不断如春水。”“便作春江都是泪,流 不尽,许多愁。”
• 以流水比喻离愁,也是古典诗歌中常用的 一种表现方式。
18
⒃南浦、长亭——离别之所
• 南浦是水边的送边之所。江淹《别赋》: “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 之何!” 范成大《横塘》:“南浦春来绿一 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 “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 《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4
⑿杜鹃鸟——凄怨哀伤的象征
• 宋代范仲淹诗云:“夜人翠烟啼,昼寻芳树飞, 春山无限好,犹道不如归。”
• 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杨花落 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 随风直到夜郎西。”子规鸟即杜鹃鸟。起句写即 目之景,在萧瑟悲凉的自然景物中寄寓离别感伤 之情,三、四句以寄情明月的丰富想象,表达对 友人的无限怀念与深切同情。
——王维《使至塞上》 乡梦窄,水天宽。
——吴文英《鹧鸪天 化度寺》
27
(3)关注特殊词语 a 叠词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28
b数量词:经过精心选择提炼的数量词,在他 们的驱遣之下却可以产生丰富隽永的诗情。
一片两片三四片,五六七八九十片,千片 万片无数片,飞入梅花永不见。
2012年高考诗歌真题及详解
2012年全国高考17套真题汇编诗歌专题1、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2)题。
(新课标卷)思远人 [宋]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译词]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菊花晚秋意绪,闺中人不禁思念行客远隔千里。
看遍天际云来云去,也不见鸿雁飞归带来游子信息,满怀思念,想要寄上书信,又怎么知道寄送到何处?眼泪兀自流淌不尽,面对着窗子,一滴滴涌弹飘洒,就着砚台,将溅落的泪水,当即研磨成离愁的墨汁。
便蘸着泪水研磨的墨汁,细细书写分别以来的思绪,这离情写到深处,泪水把信笺的粉红色都浸湿淡去。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把握能力。
【参考答案】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
首句起兴,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
[“参考答案”硬伤:⑴混淆了诗人的感情和诗中人物的感情;⑵首句本身也是情语,未答。
] 【备考答案】这首词通过表现闺中人深切思念远方行人,又难以传达思念的抑郁之情,寄托了诗人内心悲苦难诉的感情。
首句写景,景中传情。
一方面,“红叶黄花”,是晚秋特有的景物,从空间角度渲染亲人远隔的背景色彩;“晚”,从时间角度暗示别离久远。
另一方面,红叶黄花,晚秋意绪,也是离愁别绪的形象写照。
(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能力。
【参考答案】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
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
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
[“参考答案”硬伤:⑴“就砚旋研墨”并非“暗指”也没有“和泪作书”的意思;⑵只写出了“红笺为无色”的字面原因。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汇编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题(大纲版)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分)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答:(1)【答案】(4分)第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角度描写7秋雨之后落叶的情态,而第二联中“思”与“信”的主体是落叶,使落叶人格化。
第二联插入一、三两联之间,使得全诗富于变化,别具情致。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思”、“信”两字作用的.给2分;答出使全诗富于变化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也可得一些分。
(2)【答案】(4分)以松“王”与叶“落”二者的不同构成鲜明对比,采表达作者对松树不凋的赞叹,强化了对落叶飘零的感慨。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表达技巧的能力。
答出构成对比的,给2分:能简要分析的,给2分。
意思答对即可。
解答时要联系全诗,借助注释,准确把握。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新课标试题解析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8.【命题意图】本题考查考生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以及表达技巧的赏析。
【解题思路】解答时要联系全词词句,联系题目、作者的情况,准确把握。
从题目上——思远人,可以看出这是一首思念怀人之作;在写法上,借秋景、飞云、归鸿等意象来表现这一情感,从词的每一个意象上去思考,联系作者的思念之情去作答即可。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
6.梅花——傲霜斗雪,不怕打击挫折,纯净 洁白。
宋人陈亮《梅花》:“一朵忽先变,百花 皆后香。”诗人抓住梅花最先开放的特点,写 出了不怕打击挫折、敢为天下先的品质,既是 咏梅,也是咏自己。王安石《梅花》:“遥知 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 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 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元人王冕《墨 梅》:“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也是以冰清玉洁的梅花反映自己不愿同流合污 的品质,言浅而意深。
5.
菊花——坚贞高洁的品质
菊花,有人称赞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 它清高的气质。 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 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 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宋人 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借菊花来寄寓诗人 的精神品质,这里的菊花无疑成为诗人一种人 格的写照。
1.思念故土,有家难归的悲伤。
子鹃。传说为蜀帝 门外子规啼未休,山村落日梦悠悠。 杜宇的魂魄所化。 故园便是无兵马,犹有归时一段愁。
2.不矛盾。因为在诗人看来,即便故园没有 战火,但国土沦丧,南北分裂,所以送友人归 京时,触景生情,心中难免生出一段忧国之愁。
2008广东卷
粤秀峰晚望同黄香石诸子二首(其一)
2010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唐 司空曙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还表达了 什么共同的情感? 2.思念故乡之情
2010天津卷
峡口送友人 唐 司空曙
3.以蝉喻品行高洁。
古人认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 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 行的高洁。
2012高考诗歌鉴赏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精校完整版)【说明】这已是连续第六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了从2007年开始,每年高考结束,我都要试着编写这份资料,不为别的,目的是能为广大备考的师生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而已上传网络后,许多网站无偿转载使用,未获任何报酬但愿使用时请注明出处,仅此而已特别说明:诗歌的解析,有来自网络的资料,有的选自一些辞典,还有个别诗歌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只是本人的个人解析(均已署名),时间关系及个人学识所限,谈不上成熟,仅供参考,不宜苛求,谢谢!(黄平科)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黄平科)二、全国新课标卷(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参考答案】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作品赏析】《思远人&8226;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1] 【附】本人2009年设计的题目(已刊用)14.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2)“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首句以“红叶黄花”起兴,蕴含别离之意和别绪之深;“飞云”三句,写云飞雁过,云雁无踪,流露出托云雁传书落空的失望惆怅之感(2)“滴泪”还要临窗,且眼泪和墨而研,作书遥寄千里之外词人化用孟郊诗意,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情感为思念折磨而泪流不止的闺中女子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念远怀人之情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参考示例】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虽是说理的诗歌但是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水中,春江水暖的变化,首先知道的当然是它,这句话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写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由自然界月亮的变化,推广到人事之理,给人以无比的慰藉,令人唏嘘不已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一般来说宋诗是讲究理趣的,但在唐人诗歌中也不乏理趣之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本是写春雨在夜里随风而至,滋润着万物而现在表达出思想工作者做思想教育工作要循循善诱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含有哲理的名句由于诗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以上蕴涵在诗歌中的哲理,常常只是一种寓意,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读者只能在反复体味中悟而得之【附注】本题中的“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命题人注作者、出处为“宋&8226;杨维桢《燕子辞》”不确作者杨维桢(1296—1370)应为元末明初诗人,注为元或明都未为不可,但是怎么也算不得宋人其诗作《燕子辞》绝句共4首,这两句是第三首中的两句整组诗如下:宜男草生春又归,美人春病减腰围何如使君堂前燕,将得春雏入幕飞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东郊春入车前景,荡子马蹄何处寻?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离双井塘燕子楼头是妾家,燕来燕去入容华只应韩重相思骨,化作潮中并蒂花【参考资料】金銮(明)(1506?~1595?)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人,侨居建康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初前后在世明代散曲家,性任侠,喜交游往来淮扬两浙,与盛时泰、吴怀梅诸人交谊颇笃銮工诗,风流婉转,得江左清华之致,(钱谦益语)有徙倚轩集又解音律,善填词,好作嘲调小曲,有箫爽斋乐府二卷又尝取古词,辩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后人所宗金銮人物简介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淡泊名利,结交四方豪士游吴楚淮阳之间,与金陵盛时秦、吴怀梅诸人相交颇笃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金銮文学成就金銮散曲写情之作固多,而针砭时事嘲笑讽刺之作也不少,如《水仙子》、《广陵夜泊》、《醉太平》、《漫兴》、《河西六娘子》、《闺情》、《点绛唇》、《八十自寿》、《黄莺儿》、《咏燕》等,体现了他达观怡情、物我忘机的坦荡襟怀和宽柔博茂的风格;讥时疾世的作品较为泼辣,如《沉醉东风》、《嘲王都阃送米不足》,及《落梅风》、《咏蝇》、《咏虱》、《咏蚊》和《咏蚤》,借物寓意,富有现实意义而所写的男女风情之作,如《沉醉东风》、《风情嘲戏》、《胡十八》、《风情嘲戏》等,无时人□艳粗率之病,而是以深挚娇婉、委曲传情见长他的曲作虽以萧爽清丽著称,但也兼有俳谐之趣何良俊说:“南都自徐髯仙后,惟金在衡鸾最为知音,善填词其嘲调小曲极妙,每诵一篇,令人绝倒”(《曲论》)王世贞称他:“颇是当家,为北里所贵”(《曲藻》)吕天成又说他的散曲“响振江南”(《曲品》)金銮的曲作有《萧爽斋乐府》2卷有明万历刊本、武进董氏刻本,还有饮虹□刻本所著尚有《金白屿集》、《徒倚轩集》、《萧爽斋(一作“阁”)词》四、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参考答案】14.津亭15.D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补充注释】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8226;大雅&8226;生民》:“实发实秀”“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③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④那,怎,何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⑨佳处,一作“佳气”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简析】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和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一样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五、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简析】野菊平凡,随处可见但他气质高雅,超凡脱俗开篇写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借用屈原《离骚》的典故,点明野菊不与骚人作“夕餐”的落英,更何况是在重阳节时“随流俗”作为观赏的对象呢?开篇即表现了野菊的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第二联点题,写野菊之“野”她生长出野里,本自不媚俗“在野有幽色”,突出其生长的环境唐人王建(约767-约830年)《野菊》诗写道:“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城斋诗中的野菊亦是写其“在野”的特点,她散发幽香,不因无人欣赏而消减其香气,即无论有人无人,香者自香,香远益清这样的野菊当然令人怜爱不已,“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天色已晚,相逢山野,于是,忙折“一枝黄”!作者不用“花”而用“黄”,这样写,既点明了“花”之意,亦表现了花之色,含蕴更加丰富,且“黄”与上句的“碧”构成对比映衬,更有表现力这样的野菊,却遭到其他花族的“冷笑”,但野菊不为所动,“犹向陶翁觅宠光”,再次运用陶潜的典故,使诗意含蓄蕴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今天的城斋亦借野菊,表现了其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志趣(黄平科)【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六、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2)作者为何说“忘却溪南旧钓矶?(2分)【参考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简析】金人王寂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189)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1191)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元老专于诗”(《中州集》卷二)其《拙轩集》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六卷《缰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凡三十五首其词《鹧鸪天》,不用传统的词境、词味、词气,而是用自我心灵中流露出的情感来表达一种实在而又显得不同一般词风,值得借鉴词的上片写景作者抓住“秋”景特征着笔,写“木叶”“大雁”“晓云”“宿雨”及山水其中的“肥”“瘦”二字,炼得十分精当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的轮廓、线条因云雾散去而显得柔和清晰,水面因秋雨而变得宽阔,极富趣味,明白晓畅而又别具一格下片写景兼抒情“吾老矣,久忘机”,写自己年岁已老,“忘机”之心久存于心“久忘机”,说明作者的机巧之心荡然无存,表现了作者淡然恬静的超人情怀而作者不是直白表现情感态度,而通过写与沙鸥为伴,与柳溪父老为友,表达了自甘恬淡的情趣“沙鸥相对不惊飞”,正是作者“久无机心”的形象描述,沙鸥与我相伴,是因为“久无机”,白居易“无机鸥不惊”可证;水边垂钓,是为了“鱼”,而“忘却溪南旧钓矶”,是因为忘机而不再垂钓,故“溪南旧钓矶”因此而荒芜(黄平科)七、浙江卷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21—22题(7分)未展芭蕉(唐)钱翊冷烛无烟绿蜡干,芳心犹卷怯春寒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同儿辈赋未开海棠(其一)(金)元好问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惜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2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状态的植物,均以一词表达诗人的爱怜之情(2分)22.简要分析这两首诗的表现手法(5分)【参考答案】21.还未展开芳心22.第一首诗巧妙运用比喻,如将未展芭蕉比作未燃的蜡烛、未拆封的书札,又把它比拟成芳心未展的少女用“东风暗拆”想象芭蕉终于展开,不仅传神,而且传达出美好的情思第二首诗运用衬托、比拟、对比等手法,不仅表现了海棠的天然之美,更赋予海棠一种沉稳独立、自主自爱的品格【作品赏析】丰富而优美的联想,往往是诗歌创作获得成功的重要因素,特别是咏物诗,诗意的联想更显得重要首句从未展芭蕉的形状、色泽设喻由未展芭蕉的形状联想到蜡烛,这并不新颖;“无烟”与“干”也是很平常的形容值得一提的是“冷烛”、“绿蜡”之喻蜡烛通常给人的感觉是红亮、温暖,这里却说“绿”、“冷”,不仅造语新颖,而且表达出诗人的独特感受“绿蜡”给人以翠脂凝绿的美丽联想;“冷烛”一语,则使人感到那紧紧卷缩的蕉烛上面似乎笼罩着一层早春的寒意“芳心犹卷怯春寒”卷成烛状的芭蕉,最里一层俗称蕉心诗人别开生面,赋予它一个美好的名称──芳心这是巧妙的暗喻:把未展芭蕉比成芳心未展的少女从表面看,和首句“冷烛”、“绿蜡”之喻似乎脱榫,其实,无论从形象上、意念上,两句都是一脉相通的“蜡烛有心还惜别”“有心惜别”的蜡烛本来就可用以形容多情的少女,所以蕉心──烛心──芳心的联想原很自然“绿蜡”一语所显示的翠脂凝绿、亭亭玉立的形象,也容易使人联想到美丽的女性在诗人想象中,这在料峭春寒中卷缩着“芳心”的芭蕉,仿佛是一位含情脉脉的少女,由于寒意袭人的环境的束缚,只能暂时把自己的情怀隐藏在心底如果说,上一句还只是以物喻物,从未展芭蕉的外在形状、色泽上进行描摹刻画,求其形似;那么这一句则通过诗意的想象与联想,把未展芭蕉人格化了,达到了人、物浑然一体的神似境界句中的“犹”字、“怯”。
2012新课标高考诗词鉴赏经典题及详细解答
2012诗歌鉴赏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注]①周朴(?~878):字太朴,吴兴(今属浙江)人。
②消魂:这里形容极其哀愁。
③泾水:渭水支流,在今陕西省中部,古属秦国。
萦纡:旋绕曲折。
(1)这首诗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请简要分析。
(5分)(2)你认为这首诗在写作上是如何处理情景关系的?(6分)2、(2011湖南卷)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题目。
(7分)春暮西园高启绿池芳草满晴波,春色都从雨里过。
知是人家花落尽,菜畦今日蝶来多。
请任选一个角度赏析本诗。
3、(2011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这首诗,回答问题。
(6分)晓至湖①上【清】厉鹗出郭晓色微,临水人意静。
水上寒雾生,弥漫与天永。
折②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
稍见初日开,三两列舴艋。
安得学野凫,泛泛逐清景③。
【注】①湖:杭州西湖。
②折:弯曲。
③景:影。
(1)这首诗情感丰富,请作分析。
(3分)(2)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对“折苇动有声,遥山淡无影”进行赏析。
(3分)4、阅读白居易的《村夜》诗,分析这首诗表达诗人怎样的思想情绪?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5、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8分)【2009山东卷】寄远杜牧南陵水面漫悠悠,风紧云轻欲变秋。
正是客心孤迥处,谁家红袖凭江楼?(1)首句中“悠悠”在诗中有何作用?(3分)(2)本诗后两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变化?请作简要分析。
(5分)2012诗歌鉴赏难点:理解诗歌的思想感情1、(2011课标卷)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2)题。
春日秦国怀古周朴①荒郊一望欲消魂②,泾水萦纡傍远村。
牛马放多春草尽,原田耕破古碑存。
云和积雪苍山晚,烟伴残阳绿树昏。
数里黄沙行客路,不堪回首思秦原。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讲解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精校完整版)【说明】这已是连续第六年编写“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了从2007年开始,每年高考结束,我都要试着编写这份资料,不为别的,目的是能为广大备考的师生提供一点有用的资料而已上传网络后,许多网站无偿转载使用,未获任何报酬但愿使用时请注明出处,仅此而已特别说明:诗歌的解析,有来自网络的资料,有的选自一些辞典,还有个别诗歌无任何资料可供参考,只是本人的个人解析(均已署名),时间关系及个人学识所限,谈不上成熟,仅供参考,不宜苛求,谢谢!(黄平科)一、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8)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注]修睦:晚唐诗人(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答:【参考答案】12.(1)答案:“翻思”由实写到虚写,从眼前景写到春日景,体现了不同的季节作用:对比表强烈的感受(2)答案:对比,突出对落叶的感叹【简析】“落叶”是古诗中常常吟咏的意象老杜“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是流传千古的名句而修睦的《落叶》托物寄思,表达了对落叶的感慨和思考开篇从“雨过”着笔,转向“重重落叶”,以“重重”言落叶之多,给人以“无边萧萧下”的强烈感受;“红”,突出其色彩之艳丽但在秋雨潇潇,秋风渐紧的背景下,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木叶,其命运令人担忧是为实写颔联从眼前景,转向写“虚”,回想春日之际,绿叶吐翠,葱茏蓬勃,那时哪里想到会有秋风会降临,让叶子飘零,惹人伤怀?由实而虚,有转折,有对比,笔法腾挪,拓宽了描写的视野,引人遐想颈联继续回到写落叶:落叶或随流水而逝,或在暮色苍茫中在河边的上空飘零,一个“乱”字耐人寻味秋风中“乱”舞于空中的落叶,岂能不让人心情也“乱”?世事变迁,人生无常,有时和“落叶”何异!尾联诗人再次转折,将“落叶”和“松”对比,落叶飘零,而青松挺且直,面对秋风甚至寒冬,而依然翠绿如常!诗歌写物图貌,用笔灵活多变一、三两联从旁观者的视角写秋雨之后的落叶,为实写;第二联从“落叶”的视角着笔,有浓郁的主观色彩,“翻思”、“肯信”及“只应”二句的议论抒情,均为虚笔视角、笔法的变化,使诗歌变化多姿,增强了诗歌的艺术魅力,值得借鉴(黄平科)二、全国新课标卷 (黑龙江、吉林、河北、河南、内蒙古、山西、云南、宁夏、新疆、海南)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8.这首词表达了对远方行人的深切思念首句起兴,以红叶黄花染绘出深秋的特殊色调,渲染离别的悲凉气氛,增添对远方行人绵绵不尽的思念情怀9.关系是:“就砚旋研墨”暗指以临窗滴下的泪水研墨,和泪作书原因是:红笺被泪水浸湿由于情到深处,词中主人公在作书时不停流泪,泪水落到纸上,红笺因而褪去了颜色【作品赏析】《思远人&8226;红叶黄花秋意晚》就“寄书”二字发挥,写以泪研墨,泪滴红笺,情愈悲而泪愈多,竟至笺上的红字褪尽用夸张的手法表情达意,写出感情发展的历程,是此词艺术上的突出特点起首两句,写女主人公因悲秋而怀远,既点明时令、环境,又点染烘托主题一“晚”字,暗示别离之久,“千里”,点明相隔之远两句交代了时间和空间,给下文留了铺展的余地“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两句是客;“何处寄书得”一句是主鸿雁,随着天际的浮云,自北向南飞去闺中人遥望渺渺长空,盼望归鸿带来游子的音信“过尽”,已极写其失望之意了,由于“无信”,便不知游子而今所在,自己纵欲寄书也无从寄与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1] 【附】本人2009年设计的题目(已刊用)14. 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1)词的上片是如何借景抒情的?请加以简要分析(2)“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1)首句以“红叶黄花”起兴,蕴含别离之意和别绪之深;“飞云”三句,写云飞雁过,云雁无踪,流露出托云雁传书落空的失望惆怅之感(2)“滴泪”还要临窗,且眼泪和墨而研,作书遥寄千里之外词人化用孟郊诗意,通过动作(细节)描写,刻画了一个情感为思念折磨而泪流不止的闺中女子形象,有力地表现了念远怀人之情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选项ABC写的都是真实的花香,因此全部排除11、【答案】略【解析】本题在题干要求里需要答出两层次要点:1,任选上文一首诗或自选另一首诗,归纳概括出诗中的“景”和“理”分别是什么内容;2,在此基础上分析“景”与“理”之间的逻辑联系,为什么从这部分内容可以过渡到下一层意思考生须答全两个层次,并且注意语言文字的流畅表述和层次感字数需要达到要求【参考示例】用诗来说理的例子,比较著名的是苏轼的《题西林壁》: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是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诗说明陷在里面不能跳出来,往往被各种现象所迷惑,看不到事件的真相虽是说理的诗歌但是写出自己在庐山中的感受,《惠崇<春江晚景>》中的“春江水暖鸭先知”一句是富有哲理的名言它不仅写出了诗情画意的早春景色,而且给人以启迪:鸭之所以先知春江水暖是因为他们长年生活在水中,春江水暖的变化,首先知道的当然是它,这句话在赞美先知的鸭子中,蕴涵着对人生哲理的思索这种把艺术的美感和人生哲理融合成一体的写法,不但扩大了诗的境界,而且还引起人们对人生的探索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的“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一句,由自然界月亮的变化,推广到人事之理,给人以无比的慰藉,令人唏嘘不已再像朱熹的《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陆游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有一村”都是富有哲理的名句一般来说宋诗是讲究理趣的,但在唐人诗歌中也不乏理趣之诗如:杜甫的《春夜喜雨中的“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一句本是写春雨在夜里随风而至,滋润着万物而现在表达出思想工作者做思想教育工作要循循善诱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中“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白居易的《赋得古草原送别》中“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叶绍翁的《游园不值》中的“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都是含有哲理的名句由于诗歌的理总是与情交融在一起的,因而它的呈示必然模糊而多义,只能意会不可言传以上蕴涵在诗歌中的哲理,常常只是一种寓意,一种暗示,一种象征,一种符号,读者只能在反复体味中悟而得之【附注】本题中的“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命题人注作者、出处为“宋&8226;杨维桢《燕子辞》”不确作者杨维桢(1296—1370)应为元末明初诗人,注为元或明都未为不可,但是怎么也算不得宋人其诗作《燕子辞》绝句共4首,这两句是第三首中的两句整组诗如下:宜男草生春又归,美人春病减腰围何如使君堂前燕,将得春雏入幕飞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东郊春入车前景,荡子马蹄何处寻?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离双井塘燕子楼头是妾家,燕来燕去入容华只应韩重相思骨,化作潮中并蒂花【参考资料】金銮(明)(1506?~1595?)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人,侨居建康生卒年均不详,约明武宗正德初前后在世明代散曲家,性任侠,喜交游往来淮扬两浙,与盛时泰、吴怀梅诸人交谊颇笃銮工诗,风流婉转,得江左清华之致,(钱谦益语)有徙倚轩集又解音律,善填词,好作嘲调小曲,有箫爽斋乐府二卷又尝取古词,辩其字句清浊为一书,为后人所宗金銮人物简介金銮(1506?~1595?),明代散曲家字在衡,号白屿陇西(今属甘肃)人正德嘉靖年间随父侨寓南京淡泊名利,结交四方豪士游吴楚淮阳之间,与金陵盛时秦、吴怀梅诸人相交颇笃工诗,钱谦益说他“诗不操秦声,风流宛转,得江左清华之致”(《列朝诗集》)所作散曲,名重一时金銮文学成就金銮散曲写情之作固多,而针砭时事嘲笑讽刺之作也不少,如《水仙子》、《广陵夜泊》、《醉太平》、《漫兴》、《河西六娘子》、《闺情》、《点绛唇》、《八十自寿》、《黄莺儿》、《咏燕》等,体现了他达观怡情、物我忘机的坦荡襟怀和宽柔博茂的风格;讥时疾世的作品较为泼辣,如《沉醉东风》、《嘲王都阃送米不足》,及《落梅风》、《咏蝇》、《咏虱》、《咏蚊》和《咏蚤》,借物寓意,富有现实意义而所写的男女风情之作,如《沉醉东风》、《风情嘲戏》、《胡十八》、《风情嘲戏》等,无时人□艳粗率之病,而是以深挚娇婉、委曲传情见长他的曲作虽以萧爽清丽著称,但也兼有俳谐之趣何良俊说:“南都自徐髯仙后,惟金在衡鸾最为知音,善填词其嘲调小曲极妙,每诵一篇,令人绝倒”(《曲论》)王世贞称他:“颇是当家,为北里所贵”(《曲藻》)吕天成又说他的散曲“响振江南”(《曲品》)金銮的曲作有《萧爽斋乐府》2卷有明万历刊本、武进董氏刻本,还有饮虹□刻本所著尚有《金白屿集》、《徒倚轩集》、《萧爽斋(一作“阁”)词》四、上海卷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1416题(8分)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征路那①逢此,春心益渺然②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14.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1分)15.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16.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4分)【参考答案】14.津亭15.D16.本诗首联描绘了树木繁茂、落霞与夕阳交相辉映的春江晚景,色彩艳丽,含蓄地传达出作者喜悦的心情颔联则直接抒发作者在征路上见到美景时喜出望外的心情两联景中有情,情中有景,情景交融【补充注释】①秀发,枝叶繁茂,花朵盛开语出《诗&8226;大雅&8226;生民》:“实发实秀”②相鲜,景色鲜丽,相互辉映谢灵运《登江中孤屿》诗:“云日相辉映,空水共澄鲜”③“征路”二句:行途中不意逢此佳景,更教我情兴幽远④那,怎,何⑤春心,指春景引发的意兴春,《全唐诗》注:“一作乡”按:作“乡”非黄叔灿云:“作‘乡心’,与通首绝无关会”(《唐诗笺注》卷一)⑥渺,一作“眇”渺然,幽远貌作者《题画山水障》诗:“对玩有佳趣,使我心眇绵”渺然,犹眇绵之意⑦“兴来”二句:言此中佳趣只可心会,却难用言语表达宋唐庚《春日郊外》诗:“疑此江头有佳景,为君寻取却茫茫”陈与义《春日二首》之一:“忽有好诗生眼底,安排句法已难寻”都是写刹那间的创作感受,可以参读⑧只自.副词犹言独自自,词缀,无义⑨佳处,一作“佳气”⑩薄暮,黄昏时分津亭,渡口边的驿亭【简析】张九龄的《春江晚景》和东坡的《惠崇春江晚景》不一样张九龄喜欢清澹的景色,一般是色调素洁,如月光、白云、青山、淡水,他的笔下没有浓艳的景物而且喜欢远远地观照,在远景中体味某种超然的情怀胡应麟说“曲江清而澹”(《诗薮》外编卷四),确实抓住了他的特点另外张九龄在被贬所作的诗基本上不悲伤,往往充满了对美和理想的憧憬,显示出一种潇洒飘逸的情趣《春江晚景》这首诗写旅途中春日的繁花佳气令人心醉首联写景,江畔林木茂盛,花儿盛开;天上云朵落日相辉映景象明丽虽然化用谢灵运诗句,但是没有谢的玄气和故作高深,非常自然,仿佛信口吟来,令人感到亲切三、四句用虚笔征行逢此佳景,惊喜之情顿生自觉春思渺然,赏心自得,其中佳趣,莫可言传此两联只写情而景在其中落句再补写春江景色,而“眇然“意自见尾联复写春江景色,日落西山,整个江面沐浴在夕阳的余晖中,水面泛着金光飘落的花瓣伴着晚霞洒落在渡口的客船上,这样一幅绮丽迷人的景象,怎不让人赞叹结句,以景物收束,余韵不尽,留下了美好的遐想胡震亨评论说,张诗“结体简贵,选言清冷,如玉磬含风,晶盘盛露,故当于尘外置赏”(《唐音癸签》卷五)这种看法具有相当的普遍性张九龄确可称为盛唐神韵诗派的开山作家,一出手就区别于六朝清远诗人,为后来的盛唐山水田园派树立了标范五、天津卷14.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8分)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政②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注】①糗粮:干粮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②政:通“正”(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3分)(3)尾联化用了陶渊明哪句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志趣?(3分)【参考答案】(1)野菊生长于山野,花色清淡,香气清馨不因无人欣赏而自减其香,不为外部环境而改变内心的高洁(2)修辞:对偶借代炼字:“逢”“忙”等色彩:“碧”与“黄”映衬情感:喜爱之情(3)采菊东篱下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简析】野菊平凡,随处可见但他气质高雅,超凡脱俗开篇写野菊“未与骚人当糗粮”,借用屈原《离骚》的典故,点明野菊不与骚人作“夕餐”的落英,更何况是在重阳节时“随流俗”作为观赏的对象呢?开篇即表现了野菊的不迎合流俗、不同流合污的品性第二联点题,写野菊之“野”她生长出野里,本自不媚俗“在野有幽色”,突出其生长的环境唐人王建(约767-约830年)《野菊》诗写道:“晚艳出荒篱,冷香著秋水忆向山中见,伴蛩石壁里”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菊花历来被视为孤标亮节、高雅做霜的象征,代表着名士的斯文与友情的真诚城斋诗中的野菊亦是写其“在野”的特点,她散发幽香,不因无人欣赏而消减其香气,即无论有人无人,香者自香,香远益清这样的野菊当然令人怜爱不已,“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天色已晚,相逢山野,于是,忙折“一枝黄”!作者不用“花”而用“黄”,这样写,既点明了“花”之意,亦表现了花之色,含蕴更加丰富,且“黄”与上句的“碧”构成对比映衬,更有表现力这样的野菊,却遭到其他花族的“冷笑”,但野菊不为所动,“犹向陶翁觅宠光”,再次运用陶潜的典故,使诗意含蓄蕴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当年的陶潜采菊东篱,悠然自得;今天的城斋亦借野菊,表现了其率性自然,超凡脱俗的品性和志趣(黄平科)【作者简介】杨万里(1127-1206年),字廷秀,号诚斋吉州吉水(今江西省吉水县)人南宋杰出的诗人,汉族人绍兴二十四年中进士授赣州司户,后调任永州零陵县丞,得见谪居在永州的张浚,多受其勉励与教诲孝宗即位后,张浚入相,即荐万里为临安府教授未及赴任,即遭父丧,服满后改知奉新县乾道六年(1170年)任国子博士,开始作京官,不久迁太常丞,转将作少监淳熙元年(1174年)出知漳州,旋改知常州六年,提举广东常平茶盐,曾镇压沈师起义军,升为广东提点刑狱不久,遭母丧去任,召还为吏部员外郎,升郎中十二年(1185年)五月,以地震应诏上书,极论时政十事,劝谏孝宗姑置不急之务,精专备敌之策,坚决反对一些人提出的放弃两淮、退保长江的误国建议,主张选用人才,积极备战次年,任枢密院检详官兼太子侍读十四年(1187年),迁秘书少监高宗崩,万里因力争张浚当配享庙祀事,指斥洪迈“指鹿为马”,惹恼了孝宗,出知筠州(今江西高安)光宗即位,召为秘书监绍熙元年(1190年),为接伴金国贺正旦使兼实录院检讨官终因孝宗对他不满,出为江东转运副使朝廷欲在江南诸郡行铁钱,杨万里以为不便民,拒不奉诏,忤宰相意,改知赣州万里见自己的抱负无法施展,遂不赴任,乞祠官(无实际官职,只领祠禄,等于退休)而归,从此不再出仕,朝命几次召他赴京,均辞而不往开禧二年(1206年),因痛恨韩侂胄弄权误国,忧愤而死,官终宝谟阁文士,谥“文节”六、重庆卷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6分)鹧鸪天 [金]王寂秋后亭皋木叶稀,霜前关塞雁南归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吾老矣,久忘机,沙鸥相对不惊飞柳溪父老应怜我,荒却溪南旧钓矶【注】亭皋:水边的平地忘机:消除机心机心,巧诈之心沙鸥相对不惊飞:白居易诗云“有喜鹊频语,无机鸥不惊”(1)“晓云散去山腰瘦,宿雨来时水面肥”两句写出了山水的变化,请分析其巧妙之处(4分)(2)作者为何说“忘却溪南旧钓矶?(2分)【参考答案】(1)运用比拟写出了山水的变化“晓云散去山腰瘦”,写出了晓云散去后山峰的清秀,暗含着晓云弥漫时想象中山峰的壮阔;“宿雨来时水面肥”,既表现出夜里下雨之后水面的宽阔,又暗含着下雨之前水面的狭窄(2)因为钓鱼是有机心之事,作者已忘机而不再钓鱼,所以说荒废了旧钓矶【简析】金人王寂王寂(1128—1194)字元老,号拙轩,蓟州玉田(今河北玉田)人天德三年(1151)进士世宗朝,历祁县令、真定府少尹兼河北西路兵马副都总管,通州刺史兼知军事大定二十六年(1186)冬十月,由户部侍郎贬为蔡州防御使二十九年(1189)提点辽东等路刑狱明昌二年(1191)召还任中都路转运使五年卒,年六十七,谥文肃《金史》无传著有《拙轩集》、《鸭江行部志》、《辽东行部志》等“元老专于诗”(《中州集》卷二)其《拙轩集》久佚,四库馆臣从《永乐大典》辑为六卷《缰村丛书》辑为《拙轩词》一卷,凡三十五首其词《鹧鸪天》,不用传统的词境、词味、词气,而是用自我心灵中流露出的情感来表达一种实在而又显得不同一般词风,值得借鉴词的上片写景作者抓住“秋”景特征着笔,写“木叶”“大雁”“晓云”“宿雨”及山水其中的“肥”“瘦”二字,炼得十分精当它运用拟人手法,写出了山的轮廓、线条因云雾散去而显得柔和清晰,水面因秋雨而变得宽阔,极富趣味,明白晓畅。
2012高考语文古诗鉴赏
过片词意陡转:弹洒不尽的那两行珠泪,还当窗滴下来,并滴进了砚台中,就用它来研磨香墨。下片出人意表,另开思路。正因无处寄书,更增悲感而弹泪,泪弹不尽,而临窗滴下,有砚承泪,遂以研墨作书。故而虽为转折,却也顺理成章了。明知书不得寄,仍是要写,一片痴情,惘惘不甘,用意尤其深厚。语本孟郊《归信吟》“泪墨洒为书”一句,而情真意足,写出小儿女的情态,巧而不纤,较诸“和泪濡墨”的套语自有深浅真伪之别。“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收语写闺人此时作书,纯是自我遣怀,她把自己全部的内心本质力量投进其中,感情也升华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对此,陈匪石《宋词举》有一段极为透辟的分析:“‘渐’字极宛转,却激切。‘写到别来、此情深处’,墨中纸上,情与泪粘合为一,不辨何者为泪,何者为情。故不谓笺色之红因泪而淡,却谓红笺之色因情深而无。”无论是泪、墨、红笺,都融进闺人的深情之中,物与情已浑然一体。这首词与小晏惯常的“情溢词外,未能意蕴其中”这一风格不同。全词用笔甚曲,下字甚丽,宛转入微,味深意厚,堪称小晏词中别出机杼的异调。
何如使君堂前燕,将得春雏入幕飞。
燕子将雏春又深,不堪春思似秋心。
东郊春入车前景,荡子马蹄何处寻?
燕子来时春雨香,燕子去时秋雨凉。
鸳鸯一生不作客,夜夜不离双井塘。
燕子楼头是妾家,燕来燕去入容华。
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8.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
9.“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012年高考语文诗歌鉴赏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一.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全国卷(广西、贵州、甘肃、青海、西藏)落叶修睦注雨过闲田地,重重落叶红。
翻思向春日,肯信有秋风。
几处随流水,河边乱暮空。
只应松自立,二不与君同。
[注]修睦:晚唐诗人。
(1)从写落叶的角度看,第二联与一、三两联的不同是如何体现出来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答(2)本诗最后一联为什么要写松?请简要分析。
(4分)答:二.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问题。
全国新课标卷思远人晏几道红叶黄花秋意晚,千里念行客。
飞云过尽,归鸿无信,何处寄书得。
泪弹不尽临窗滴,就砚旋研墨。
渐写到别来,此情深处,红笺为无色。
(1)这首词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红叶黄花秋意晚”一句对表达这种感情有什么作用?(5分)(2)“就砚旋研墨”与“临窗滴”有什么关系?“红笺为无色”的原因是什么?请简要分析。
(6分)三.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第问题。
(8分)上海卷春江晚景张九龄江林皆秀发,云日复相鲜。
征路那逢此,春心益渺然②。
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薄暮津亭下,余花满客船。
[注]①那:同“哪”。
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1)与诗歌题目中“江”字直接照应的词语有“江林”“”和“客船”。
(1分)(2)对本诗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诗用典与写实相结合,含蓄而又自然。
B.本诗以咏物为题材,脉络清晰而且顺畅。
C.颔联、颈联对仗工整,符合律诗的要求。
D.全诗的语言清新淡雅,又不失朴实之风。
(3)从情景关系的角度,赏析本诗前两联是如何表达作者情感的。
(4分)四、阅读下面这首律诗,按要求作答。
(8分)天津卷野菊[宋]杨万里未与骚人当糗粮①,况随流俗作重阳。
政缘在野有幽色,肯为无人减妙香?已晚相逢半山碧,便忙也折一枝黄。
花应冷笑东篱族,犹向陶翁觅宠光。
【注】①糗粮:干粮。
首句典出屈原《离骚》“夕餐秋菊之落英”句。
②政:通“正”。
(1)颔联描绘了怎样的野菊形象?(2分)(2)请自选角度赏析颈联。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
2012高考语文试题诗歌鉴赏解析三、北京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0、11题。
柳堤春江水正平,密树听啼莺。
十里笼晴苑,千条锁故营。
雨香飞燕促,风暖落花轻。
更欲劳攀折,年年还自生。
10.(7分)①下列对本诗的赏析,不正确的是(3分)A.一二句点题,写“春江”暗含江边之“堤”,写“密树”点出堤上之“柳”。
B.三四句承题,“十里”承“春江”,写长堤;“千条”承“密树”,状柳茂。
C.三四句写柳堤晴日的静景,五六句写雨天的动景,以静写动,借静衬动。
D.“啼莺”“飞燕”“风暖”“落花”,具体生动的描写出暮春时节的美丽景色。
②雨本无香,但诗人在“雨香飞燕促”中却说雨“香”,这是用嗅觉来变大触觉和视觉的修辞方法。
下列诗句中“香”字的运用和本诗类似的两项是(4分)A.花经宿雨香难拾,莺在豪家语更娇。
(唐郑谷《阙下春日》)B.蒹葭影里和烟卧,菡萏香中带雨披。
(宋杨朴《莎衣》)C.几经夜雨香犹在,染尽胭脂画不错。
(宋刘子翚《海棠花》)D.暖日暖云流似水,浥尘香雨润如膏。
(明邱睿《都城春日》)11、这首诗运用了由景及理的写法,这种写法在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苏轼《题西林壁》(横看成林侧成峰)等诗中也有体现。
入选上述诗中的一首,也可选取其他诗作,具体说明诗中景和理的内容,并分析景理之间的关系。
(不少于150字)【参考答案】10、①【答案】C【解析】三四两句并非纯写晴天景色,十里笼晴苑是化用“台城柳”典故,千条锁故营则是暗指“细柳营”,这两句主要目的是为了扣住“柳”这一吟咏的对象写重点。
五六两句也不仅是雨天景色,“风暖落花轻”应是晴天。
更重要的问题是三四五六四句的手法绝非以静衬动,因为其中动景是飞燕落花,但本诗的核心书写对象则是柳,如果说成是以静衬动,则是以柳树去衬托飞燕落花,主次完全颠倒了。
相反,此处应是以动衬静。
②【答案】DE【解析】读题干可知,本题需要选出的是用“嗅觉”表达“触觉”和“视觉”,因此即使考生不了解“通感移觉”的概念,也应该知道此“香”绝非嗅觉上的香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怜: 可怜: 可喜 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可爱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前后观察:碧绿色。 前后观察:碧绿色。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试探古诗词鉴赏规律 试探古诗词鉴赏规律
பைடு நூலகம்
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 诗歌鉴赏的复习重在落实,切忌粗枝大 落实 叶走过场。不然的话,当你面对试卷上的题 叶走过场。不然的话, 目时,就会感到虽然似曾相识, 目时,就会感到虽然似曾相识,但就是无从 下手。“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下手。 落实”包括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 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容的范畴, 作品的主题、作者的情感等属于内容的范畴, 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 一定要看懂;修辞手法、表达技巧等属于形 式的范畴,要清晰地牢记。 式的范畴,要清晰地牢记。
四个出题点: 四个出题点: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容 小结: 小结:
一个“ 一个“读”字! 两个重点(词语与结构)! 两个重点(词语与结构)! 三处信息(标题、作者和注释)! 三处信息(标题、作者和注释)! 三步作答! 三步作答! 四个考点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三步作答: 三步作答:
1.亮观点。 1.亮观点。 亮观点 2.作说明 作说明。 2.作说明。 3.谈情感 谈情感。 3.谈情感。
作为表达题,答题语言要准确、 作为表达题,答题语言要准确、 准确 简洁、明晰、流畅作为表达题 作为表达题, 简洁、明晰、流畅作为表达题,语言 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 的好坏肯定会影响到考生的得分的。
1.从题目认识对象 1.从题目认识对象 3.从注释破解难点 3.从注释破解难点 5.从原作找到根据 5.从原作找到根据 7.从首联找到特点 7.从首联找到特点 2.从字面读出感觉 2.从字面读出感觉 4.从作者了解背景 4.从作者了解背景 6.从题目得到启示 6.从题目得到启示 8.从尾句参透主旨 8.从尾句参透主旨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1.请根据文意,写出“瑟瑟”的含义。
浪淘沙令
王安石
伊吕两衰翁, 历遍穷通, 伊吕两衰翁 , 历遍穷通 , 一为钓叟 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一耕佣。若使当时身不遇,老了英雄! 汤武偶相逢, 风虎云龙。 汤武偶相逢 , 风虎云龙 。 兴王只在 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谈笑中,直至如今千载后,谁与争功! [注]词中“伊吕”,指辅佐商汤灭夏的伊尹和辅 词中“伊吕” 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 佐周武王灭商的吕尚。王安石填这首词时,正推行变 法。 1.指出下面诗句的含义 历遍穷通—— 历遍穷通 汤武偶相逢—— 汤武偶相逢
答案示范
4.请结合具体诗句,举例说明这首诗 4.请结合具体诗句, 请结合具体诗句 在表达技巧上的独特之处。 在表达技巧上的独特之处。 5.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 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 5.有人说这首诗的诗眼是“催”字。 你同意吗?试谈谈看法。 你同意吗?试谈谈看法。
暮江吟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 可怜九月初三夜,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3. “可怜”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觉得“ 可怜” 可怜 是什么意思?诗人为什么觉得“ 九月初三夜” 可怜” 九月初三夜”是“可怜”的?试结合诗句作具体 分析。 分析。
2012年高考诗歌鉴赏 年高考诗歌鉴赏 (终结版 终结版) 终结版
古代诗词常见题材
诗歌常见题材及其情感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一般来说,按内容可以把诗歌分为: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 送别抒怀诗、羁旅思乡诗、思妇闺情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山水田园诗、怀古咏史诗、咏物言志诗、 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 边塞征战诗、人生感慨诗、民生疾苦诗、 哲理诗。 哲理诗。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在评价思想感情时要注意区别。
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 鉴赏诗歌要有文本意识。文本指的是诗歌作 文本意识 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 品本身。在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时,同学们最容 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 易出的问题是只会孤零零地答出一个“思乡”、 “离别”或者“忧国忧民”,空对空地说表现了 离别”或者“忧国忧民” 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离别”或 什么;而答不出之所以是“思乡” 离别” 者“忧国忧民”的理由与根据,结果使赏析流于 忧国忧民” 理由与根据, 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 笼统空泛。这是一个大忌。一定要注意从诗歌中 寻找答题根据, 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 寻找答题根据,要结合诗歌的具体内容作分析。 作分析 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 这对防止把题答偏是大有帮助的。
提醒三:标题、 提醒三:标题、作者及注释也能有 助于读懂诗词。 助于读懂诗词。
后“答”: 三步作答! 三步作答! 四个考点! 四个考点!
三步作答: 三步作答:
1.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1.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2.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结合诗句说说这个手法的内容 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 3.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及感情。 说出这种手法的妙处
1.诗歌塑造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样的? 1.诗歌塑造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样的? 诗歌塑造的采桑女的形象是怎样的 2.这首诗的首联中的“努”的含义是什么? 2.这首诗的首联中的“ 的含义是什么? 这首诗的首联中的 3.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3.这首诗的语言风格怎样?
1.勤劳善良备受压迫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1.勤劳善良备受压迫下层劳动人民形象。采桑 勤劳善良备受压迫下层劳动人民形象 女清晨采桑,泪如雨下, 女清晨采桑,泪如雨下,在苛捐杂税的压榨下遭到 无边痛苦。此诗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 无边痛苦。此诗深刻揭露了唐末“苛政猛于虎”的 社会现实。 社会现实。表现了诗人对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 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2.柔桑用力凸出青鸦嘴般的嫩芽 柔桑用力凸出青鸦嘴般的嫩芽。 2.柔桑用力凸出青鸦嘴般的嫩芽。用“努”把 桑芽” 青鸦嘴”连接起来, “桑芽”与“青鸦嘴”连接起来,既说明二者之间 比喻关系 又用拟人手法刻画出“桑芽” 关系, 拟人手法刻画出 的比喻关系,又用拟人手法刻画出“桑芽”在春风 中正在“冒出”的动态。 中正在“冒出”的动态。一“努”字,把桑芽写活 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反衬了采桑女的愁苦之情。 了,给画面增添了情趣。反衬了采桑女的愁苦之情。 3.此诗语言生动质朴、明白如话。 此诗语言生动质朴 3.此诗语言生动质朴、明白如话。“桑芽才努 青鸦嘴” 青鸦嘴”,诗人细致地描绘出桑枝上那斑斑点点的 嫩芽形状, 青鸦嘴”比喻“桑芽” 酷肖而生动; 嫩芽形状,“青鸦嘴”比喻“桑芽”,酷肖而生动; 去岁”“今岁”对比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 ”“今岁 “去岁”“今岁”对比鲜明,有力地表现了诗人对 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黑暗现实的强烈不满和对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练习
采桑女
唐彦谦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春风吹蚕细如蚁, 桑芽才努青鸦嘴。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侵晨采桑谁家女, 手挽长条泪如雨。 去岁初眠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去岁初眠当此时, 今岁春寒叶放迟。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愁听门外催里胥, 官家二月收新丝。 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 注:唐彦谦 唐末诗人。朝廷财政入不敷出,统治者 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里胥: 就加紧掠夺,把征收夏税的时间提前到阴历二月。里胥: 里中小吏。初眠:蚕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 里中小吏。初眠:蚕蜕皮期间不食不动称“眠”,七日 为一眠。 为一眠。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9.从景物把握情感 10.从意境洞察心胸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肃肃凉风生,加我林壑清。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待到重阳日, 还来就菊花。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历遍穷通”:这里指“伊吕”二人学识广 历遍穷通” 这里指“伊吕” 历遍穷通 博精深,阅历丰富(仕途有坎坷有顺畅), ),成熟 博精深,阅历丰富(仕途有坎坷有顺畅),成熟 老到。 老到。 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商汤、 汤武偶相逢:伊尹、吕尚幸遇明主,商汤、 周武慧眼识贤人之故事 提醒一: 提醒一: 紧扣上下文,正确“推读”词义, 紧扣上下文,正确“推读”词义, 往往是读懂全诗的关键。 往往是读懂全诗的关键。
羁旅思乡 咏物言志 送别抒怀 边塞征战 山水田园 怀古咏史 人生感怀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医得眼前疮,挖却心头肉。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 不识庐山真面目,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思妇闺怨 民生疾苦 哲理
一二三四
先“懂”后“答”
登 颧 鹤 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 白日依山尽, 起 黄河入海流。 黄河入海流。 承 欲穷千里目, 欲穷千里目, 转 更上一层楼。 更上一层楼。 合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起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承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转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转)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合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