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管理知识点
质量员基础必学知识点
质量员基础必学知识点
以下是质量员基础必学的知识点:
1. 质量管理体系:了解ISO 9001国际标准,熟悉质量管理体系的要
求及实施方法。
2. 流程管理:掌握流程管理的基本原则和方法,通过流程控制来改进
组织的运作效率和质量。
3. 数据分析:学会收集、分析和解释质量数据,以便发现问题和改进
机会。
4. 故障分析:了解常用的故障分析方法,如鱼骨图、5W1H分析等,能够找出问题的根本原因和解决方案。
5. 统计质量控制方法:掌握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如控制图、抽样检
验等,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统计分析和控制。
6. 品质改进工具:了解并熟练应用质量改进工具,如PDCA循环、DMAIC等,以推动组织的持续改进。
7. 供应链管理:了解供应链管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供应商选择、评估及监控等,以确保供应品质的稳定。
8. 标准化工作:了解标准化工作的重要性和方法,包括编制规范文件、制定标准程序等,以提高组织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9. 内部审计:了解内部审核的目的和程序,具备内部审核员的基本技
能,以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运作。
10. 客户满意度:了解客户满意度的重要性和测评方法,通过有效的沟通和反馈,改善产品和服务质量,提高客户满意度。
以上是质量员基础必学的知识点,通过系统地学习和实践,可以提升质量员的专业水平和综合能力。
质量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及相关的概念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过程的结果。
包括了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服务(如运输)及其任意组合。
(1)硬件产品是指由制作的零件和部件组成或由其组装成的产品,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2)软件是指由承载在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智力产品。
软件能以概念、记录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计算机程序是软件产品的一个实例。
(3)流程性材料是指由固体、液体、气体或其他组合体构成的产品,包括粒状材料、块状、丝状或薄板状结构的最终或中间产品。
它常用容器包装或以管线或成卷交付。
(4)服务是指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服务的提供可涉及:①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②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完成的活动。
③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④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3.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任何一个过程都由输入、过程活动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4.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狭义: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或接受者。
广义:要结合过程模型去理解,任何一个过程输出的接受者都是顾客。
)图表 1广义的顾客二、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概念1、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2、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3、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三、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1、质量检验阶段-------------泰勒(20世纪初到30年代)特点:事后检验把关和信息反馈局限性:预防作用薄弱,适宜性差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休哈特(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特点: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流程的工序之间进行质量控制,从而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
质量管理知识点
第一章符合性质量:符合一定技术标准的程度。
技术性,标准性,静态性,以企业为中心适用性质量:能成功地满足顾客要求的程度。
以顾客为中心,动态性,标准化& 个性化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还要满足员工等利益相关方的要求可持续发展的质量:更要满足社会(环境、卫生等)的要求符合性质量->适用性质量->顾客及相关方满意的质量->可持续发展的质量谁的特性:实体,过程,产品,服务,组织质量经营中的三类质量:产品质量,过程质量,工作/系统质量(卓越质量)质量特性:实体所特有的性质,反映了实体满足需要的能力(隐含的,明示的)质量概念的特征:广义性;时效性;相对性;经济性质量管理: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使其实施的全部管理职能的所有的活动质量策划:确定质量以及采用质量体系要素的目的和要求的活动质量计划:落实质量目标的具体部署和行动安排质量控制:为达到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质量保证:为提供足够的信任表明实体能够满足质量要求,而在质量体系中实施并根据需要进行证实的全部有计划和有系统的活动质量体系: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质量改进:为向本组织及其顾客提供更多的收益,在这个组织内所采取的旨在提高活动和过程的收益和效率的各项措施质量职能:质量形成全过程所必须发挥的质量管理功能及相应的质量活动全面质量管理: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Kano模型:质量检验阶段(质量是检验出来的,20世纪初-30年代):从产品中挑出废品(管理效能非常差,效率低)操作者->工长->检验员统计质量控制阶段(质量是生产出来的,30年代):提供了预防不合格品产生和抽样检验的具体方法;由专职检验人员和专职质量控制工程师共同承担质量管理工作;是对事后检验和全数检验的重大突破(忽视了质量管理的各种组织管理工作;影响了质量管理统计方法的普及和推广)全面质量管理阶段(质量是设计出来的,60年代至今):全面质量的管理;全过程的质量管理;全员参加的质量管理;综合性的质量管理。
一般质量管理知识
一般质量管理知识
一般质量管理知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质量管理体系:包括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实施、保持和改进等方面的知识。
2. 质量控制:包括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3. 质量保证:包括质量保证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质量保证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4. 质量检验:包括质量检验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质量检验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5. 全面质量管理:包括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全面质量管理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6. 质量改进:包括质量改进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质量改进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7. 可靠性工程:包括可靠性工程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可靠性工程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8. 统计质量控制:包括统计质量控制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统计质量控制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9. 顾客满意度:包括顾客满意度调查的基本概念、原则、目标和任务,以及顾客满意度调查的方法、技术、工具和标准等方面的知识。
总之,一般质量管理知识涵盖了质量管理领域的各个方面,对于
企业提高产品质量、降低成本、增强竞争力等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完整版)质量管理知识点汇总
: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的一种管理
:全员参与、全过程控制、管理对象的全面性、
:用户至上、一切凭数据说话、预防为主、以质量求效益的
戴明环:plan计划do执行check检查action总结处理。
:它不仅是一种质量管理方法,也是一套科学的合乎认识论的通
并对以前的制度和标准进行修正防止发生同样的问题。
全面生产性维护
: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质量管理体系
:quality control audit量管理诊断
全面质量管理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质量控制
:man machine material measurement method environment人、机、
: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百万缺陷机会缺陷数
: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
:重复性与再现性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
中线UCL:upper control line 上控制界限LCL:lower
, 有利于提高产品竞争力;
, 有利于提高企业管理水平和经济效益;
, 有利于保护消费者的权益。
八项管理原则的内容:以顾客为中心、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互利的供方关系。 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和控制组织的关于质量的管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法和步骤:(1)确定顾客和其他相关方的需求和期望; (2)建立组织的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3)确定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过程和职责;4)确定和提供实现质量目标必需的资源;(5)规定测量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的方法(6)应用这些测量方法确定每个过程的有效性和效率(7)确定防止不合格并消除其产生原因的措施; (8)建立和应用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过程 散布图:通过分析两种变量之间的关系来控制影响产品质量相关因素的一种有效方法 老七种工具:排列图、因果图、散布图、直方图、矩阵图、亲和图和控制图 新七种工具:关联图、亲和图、系统图、矩阵图、矩阵数据分析法、过程决策程序图、网络图 随机性变异:由偶然因素引起,会使产品的质量特征值发生微小变化,这种变异是无法避免的。可能原因是材料之间的微小变异、测量设备的误差、环境的微小变化等 非随机性变异:又称系统性变异,是由生产过程中出现某种异常现象引起的,通常会使产品发生周期性或规律性变化。可能原因是工人违反操作规程、材料规格变化、设备过度磨损等。 因果图分类:1,原因罗列型,2,要素分解型 ,3,工序分解型 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处于受控状态或稳定状态下在加工精度方面的实际能力,过程能力体现了过程稳定的实现加工质量的范围。过程变异分为随机性变异和系统性变异。 过程能力分析的目的:1,预测过程质量特征值的变异对公差的符合程度;2帮追产品开发和过程开发者选择和设计产品过程;3对新设备的采购提出要求;4为供应商评价和选择提供依据;5为工艺规划制定提供依据;6找出影响过程质量的瓶颈因素;7减少制造过程的变异‘。 Cp和Cpk都小而两者差别不大时,说明过程能力严重不足;cp较大Cpk较小时,说明主要问题是过程分布中心u偏移M太多,改进过程应首先移动u使之更接近M;都小且差别较大时,说明u和西格玛都有问题,应先移动u使之更接近M,再法降低过程的波动。 测量系统分析中几个基本概念: 1, 偏倚:是同一测量对象测量结果的观测平均值与基准值的差值。 2, 重复性:是由个测量者,采用一种测量仪器,多次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值变异。 3, 再现性:是由不同的测量者,采用相同的测量仪器,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获得的测量平均值变异。 4, 稳定性:是指采用统一测量系统、同一测量者、在同一环境下、在不同时间上、测量同一零件的同一特性时所发生的测量值变异,变异越小,则测量系统越稳定。 5, 线性:指在测量系统预期的量程范围内,在不同量程段所得到的偏倚值的差异。 6, 固定误差和可变误差:固定误差不随被测对象大小而改变,一般与测量仪器校准有关;可变误差随着被测对象大小而改变,与测量仪器结构有关。 7, 测量系统能力:反映测量系统在对其特定的测量对象测量时测量值的变异程度。 分析用控制图:利用控制图对已完成的生产过程进行分析,以此来评估该过程是否稳定,也可以用来确认改进的效果; 控制用控制图:对正在进行的生产过程实施质量控制,以保证过程的稳定状态所采用的控制图。 控制图的两类错误:1,虚发警报2,漏发警报 检出力是指生产过程出现变异时,控制图可以把这种异常状况正确的检测出来的概率。 合格质量水平AQL:也称可接受的质量水平,它表征连续交验批的平均不合格品率的上限值,它是计数调整型抽样检验的质量标准,即计数调整型抽样方案可以保证需方得到具有AQL水平的平均质量水平的产品。 抽样方案的两类风险:第一类错判是将合格批作为不合格批而拒收,这对生产者不利;第二类错判是将不合格批作为合格批接收,这对使用者不利。 六西格玛的解释及其含义:对于计量型工序质量特征值,当工序处于稳定状态时,工序特征值一般服从N(u)正态分布,若Tu表示公差上限,Tl表示公差下限,在理想情况下,(分布中心与公差中心重合),Tu和Tl处于u+6*的点上,即公差范围为正负六西格玛。 六西格玛的改进模式五个阶段:DMAIC 定义阶段define:确认顾客的关键需求并识别需要改进的产品或流程,决定要进行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的关键因素,将改进项目界定在合理范围内。 测量阶段measure:通过对现有过程的测量和评估,制定期望达到的目标及业绩衡量标准,识别影响过程输出Y的X因子,并验证测量系统的有效性。 分析阶段analyse: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像输出Y的关键X因子,即确定影响过程的关键因素。 改进阶段improve:寻找最优解决方案,优化过程输出Y并消除或减小造成波动的因子,是过程的缺陷或变异降至最低。 控制阶段control:是改进成果体制化。
质量管理知识点总结
1.什么是固有特性产品质量特性是产品、过程或体系与要求有关的固有特性。
“固有的”就是指在某事或某物中本来就有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
赋予产品、过程或体系的特性(如:产品的价格,产品的所有者)不是他们的质量特性。
2.什么是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活动。
在质量方面的指挥和控制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方针和质量目标以及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另外,ISO8402:1994标准对质量管理的定义是:“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职责并在质量体系中通过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改进,使其实施全部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3.质量管理发展分几个阶段(1)第一阶段是质量检验阶段,也叫事后检验阶段。
特点:事后检验、全检、不经济。
(2)第二阶段是统计质量管理阶段。
特点:预防废品的产生、抽样、节约成本(3)第三阶段全面质量管理阶段。
特点:全员、全过程、全面的质量管理,方法是多种多样的(三全一多样)4.解释PDCA循环概念:PDCA循环法,又称质量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方法。
PDCA是英文plan—do—check—action第一个字母的缩写。
P代表计划,D代表实施,C代表检查,A代表处理。
PDCA管理循环就是按照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四个阶段的顺序进行质量管理,并且循环不止地进行下去的科学程序。
这是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博士首先提出的,也称“戴明环”。
特点:(1)大环套小环,互相促进。
从企业到车间(部门)、班组、个人,都有自己的PDCA 循环。
(2)不断循环上升。
(3)推动PDCA循环关键在于A阶段。
(4)PDCA管理循环是综合性的循环。
(找出存在问题分析产生问题的原因找出影响最大的原因制定计划,提出目标值,拟定措施、管理项目执行措施计划调查效果巩固成绩找出未解决的问题)5.阐述ISO9004的作用ISO9004:2000标准的目的和用途。
主要目的是,为组织改进业绩开发更加完善和更趋成熟的质量管理体系提供指南。
质量管理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知识点总结质量管理是一种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达到预期质量要求的管理方法。
它涉及到从产品设计到生产过程再到最终交付给客户的全过程。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总结质量管理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帮助您更好地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的原则和方法。
一、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质量管理是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质量策略、质量计划和质量控制活动来管理和控制产品或服务的质量。
其目标是提供符合顾客需求和满足法律法规要求的产品或服务。
二、质量管理的原则1. 顾客导向:以满足顾客需求和期望为中心,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能够满足顾客的要求。
2.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是所有员工的责任,每个人都应该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负责,并积极参与质量改进活动。
3. 过程管理:通过对所有相关过程进行有效管理,以确保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稳定和可持续改进。
4. 数据驱动:通过收集和分析数据,能够更好地了解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状况,并作出相应的决策和改进措施。
5.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是一个持续的过程,不断追求卓越,通过不断改进来提高产品或服务的质量和价值。
三、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指为了有效管理和控制产品或服务质量而建立的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组织结构、责任、程序、资源和活动。
其中最为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等。
四、质量管理的方法和工具1. 质量控制图:通过统计过程的数据,绘制控制图来分析过程是否稳定和符合要求。
2. 品质功能展开:根据顾客需求和市场要求,将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特征分解,转化为设计和生产过程的要求。
3. 七大质量工具:包括因果图、流程图、直方图、散点图、检查表、脑力激荡和帕累托图等,用于问题分析和解决。
4. 整体质量管理:通过全员参与,推动全面质量管理的实施,包括研发、采购、生产、销售等方方面面。
五、质量改进手段1. PDCA循环:即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行动(Act)的循环过程,用于持续改进产品或服务。
2. 6σ(Six Sigma):通过减少缺陷和变异,提高产品和过程的稳定性和质量水平。
质量管理知识点整理
1、质量方针:是指由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与质量有关的组织总的意图和方向。
这是组织总方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须与组织的总方针相一致。
2、质量管理:是指为了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活动。
它涉及组织的各个方面,能否有效的实施质量管理关系到组织的兴衰。
3、质量螺旋:是指产品质量从市场调查研究开始到形成、实现后交付使用,到在使用中又产生新的想法,再到构成动力在开始新的质量过程,产品质量水平呈螺旋式上升。
4、质量环:是指从识别需要到评定这些需要是否得到满足的各个阶段中,影响质量的相互作用活动的概念模式。
它包括11个阶段或活动。
5、异常波动:是指异常因素引起产品质量的异常波动,又称系统波动,其能引起系统性的失效或缺陷,还可能引起一种趋势。
6、控制图:是指判断和预报生产过程中质量状况是否发生波动的一种有效方法。
7、过程能力:是指过程处于受控或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
通俗的说,它是过程能稳定地生产合格产品的能力,而满足产品质量要求的能力。
8、全面质量管理:是指一个组织以质量为中心,以全员参与为基础,目的在于通过让顾客满意和本组织所有成员以及社会受益而达到长期成功的管理途径。
9、质量功能展开(QFD):是保证用户、消费者需求,并能推动产品实际和生产工序设计改进的一种方法,即把用户、消费者需求变换成产品特性和工序特性,并由全企业来完成这些要求的系统方法。
10、过程(工序)检验:是指以监督和控制为主要目的的检验,常用于判断工序或生产过程是否正常。
11、抽样检验:是指根据数理统计原理,按照规定的抽样方案和程序从待检验的一批产品中随机抽取部分单位产品作为样本进行检验,根据样本的合格情况判定整批待检产品的质量状况的一种检验方法。
12、接受概率:即为某批产品的合格概率,又称批合格概率,是指根据规定抽样方案为P的交验批判断为合格而接受的概率,用符号L(P)表示。
13、质量审核:是指为获得审核证据并对其进行客观的评价,以确定满足审核准则的程度所进行的系统的、独立的并形成文件的过程。
(完整版)质量管理知识点汇总
TPM:total productive maintenance全面生产性维护QMS:quality management system质量管理体系QCA:quality control audit量管理诊断TQM:total quality management全面质量管理SPC: statistical process control 统计质量控制5M1E:man machine material measurement method environment人、机、材料、测量、方法、环境5W2H:why、what、where、when、who、how、how muchPDPC:process decision program chart过程决策程序图PCA:process capability analysis过程能力分析MV A:multi vari analysis多变异分析PCI:process capability index过程能力指数DPMO:defects per million opportunities百万缺陷机会缺陷数MSA:measurement system analysis测量系统分析R&R:重复性与再现性repeatability reproducibilityCL: central line 中线UCL:upper control line 上控制界限LCL:lower control line下控制界限OCAP:Out of Control Action Plan失控行动方案RPD:稳健参数设计robust parameter designCTQ:critical to quality 品质关键点CTP关键过程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要求”:指一项产品或一项服务必须满足的命失火隐含的要求或期望。
如何理解质量的概念:1“质量”可使用表示程度的形容词如差、好等2“固有”指存在于某事或某物中的尤其是那种永久的特性例如机械的功能3“特性”可以是固有的也可以是赋予的可以是定性的也可以是定量的4“要求”:指一项产品或一项服务必须满足的命失火隐含的要求或期望。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点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点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点一、引言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International Organization for Standardization,ISO)所制定的一系列标准,旨在帮助组织建立和实施高效的质量管理体系,以确保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涵盖了许多重要的知识点,本文将对其中的关键知识点进行介绍和解析。
二、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标准1. ISO 9000:质量管理基础和词汇ISO 9000定义了一些基本的质量管理概念和术语,帮助组织理解和应用质量管理体系。
其中包括对质量、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和连续改进的定义,为后续的ISO 9001标准打下基础。
2. 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1是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系列中最为广泛应用的标准,规定了组织建立和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所必须满足的要求。
其核心是满足客户需求、持续改进、预防问题以及实现组织目标的要求。
ISO9001标准被广泛认可和采用,成为企业展示其质量管理能力的重要途径。
3. 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导则ISO 9004是对ISO 9001标准的扩展,提供了组织实施质量管理体系持续改进的指导。
该标准强调了组织应该关注利益相关方的需求、寻求对质量管理体系进行绩效评估、实施风险管理以及与供应链合作等方面的改进措施。
4. ISO 19011:管理体系审核指南ISO 19011标准提供了管理体系审核的指南,适用于对ISO 9001等各类管理体系进行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
通过对管理体系进行审核,可以评估其符合性和有效性,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三、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知识点1. 质量管理体系的基本原则ISO 9000质量管理体系基于一些基本的原则,包括客户导向、领导力、全员参与、过程方法、持续改进、关系管理等。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在质量管理领域,有一系列重要的工具和手法,它们帮助企业和组织有效地提升产品和服务的质量,增强竞争力。
其中,质量管理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备受关注。
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些工具和手法的具体内容和应用。
一、质量管理五大工具1、统计过程控制(SPC)SPC 是一种借助统计方法对过程进行监控和控制的工具。
通过收集和分析过程中的数据,如产品的尺寸、重量、强度等指标,绘制控制图,从而判断过程是否处于稳定状态。
如果过程出现异常波动,能够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以预防不合格产品的产生。
例如,在一家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中,对生产线上零部件的直径进行定期测量,并将数据绘制成控制图。
当控制图显示数据超出控制限,就意味着生产过程可能出现了问题,如刀具磨损、原材料质量变化等。
此时,就需要及时查找原因并进行改进,以确保零部件的直径符合要求。
2、测量系统分析(MSA)MSA 用于评估测量系统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一个准确可靠的测量系统对于获取真实有效的质量数据至关重要。
它包括对测量设备的精度、重复性、再现性等方面的分析。
假设在一家电子厂,对电阻值的测量系统进行 MSA。
如果测量结果的重复性差,即同一操作人员多次测量同一电阻值得到的结果差异较大,那么就需要对测量方法、设备或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改进,以提高测量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3、失效模式及后果分析(FMEA)FMEA 是一种前瞻性的风险评估工具,用于识别产品或过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并分析其可能产生的后果和影响。
根据风险的严重程度、发生的可能性和可探测性,对失效模式进行排序,从而确定优先采取预防措施的方向。
以一款新型手机的研发为例,通过 FMEA 分析,可能会发现电池过热可能导致手机爆炸这一潜在失效模式。
针对这一风险,可以采取优化电池设计、增加散热装置、设置温度监控系统等预防措施,降低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和后果的严重性。
4、产品质量先期策划(APQP)APQP 是一种结构化的方法,用于产品的开发和设计阶段,确保产品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 考试知识点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考试知识点
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考试知识点包括以下内容:
1. 质量管理体系概述: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目的和重要性。
2. 质量管理体系标准:了解国际标准化组织(ISO)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如ISO 9000系列标准。
3. 质量管理原理: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原理,如顾客导向、持续改进、过程方法等。
4. 质量管理体系要素: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要素,如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等。
5. 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过程,包括质量管理计划、组织资源、实施控制和监督等。
6. 质量管理体系的审核:了解内部审核和外部审核的目的和程序,以及审核员的职责和要求。
7. 质量管理体系的改进:了解质量管理体系的持续改进方法,如PDCA循环、纠正和预防措施等。
8. 质量管理体系的认证:了解质量管理体系认证的程序和要求,如认证机构的选择、审核过程和证书发放等。
9. 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评估:了解如何评估质量管理体系的效果,包括内部评估和顾客满意度调查等。
10. 质量管理体系的相关法律法规:了解与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的法律法规,如产品质量法、质量认证法等。
以上是质量管理体系基础考试的主要知识点,考生可以根据这些知识点来进行备考。
质量常识知识点总结
质量常识知识点总结一、质量管理1. 质量管理概念质量管理是指在整个产品或服务的生命周期中,通过计划、控制、保证和改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以实现产品或服务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的过程。
质量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管理活动,它贯穿于组织的全部活动之中。
2. 质量管理原则质量管理的原则包括客户导向、领导力、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系统方法、持续改进、事实依据决策和互惠关系等。
这些原则是质量管理活动的指导方针,有助于组织实现质量管理的有效运作。
3. 质量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是组织通过规定的质量政策、目标、流程和程序等,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符合要求的一个组织框架。
常见的质量管理体系包括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ISO 14001(环境管理体系)、ISO 27001(信息安全管理体系)等。
二、质量控制1. 质量控制概念质量控制是指通过实验、检验、测量和评价等手段,对产品或服务进行监督和控制,以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的管理活动。
质量控制是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避免和减少产品或服务的质量缺陷。
2. 质量控制方法质量控制方法包括统计质量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和产品质量控制等。
其中,统计质量控制以统计学方法为基础,通过抽样检验和过程控制图等手段,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评估和控制;过程质量控制强调通过优化产品生产流程和控制参数,提高生产过程的稳定性和一致性;产品质量控制则侧重于对成品或服务的检验和评价,以确保产品或服务质量符合要求。
三、质量保证1. 质量保证概念质量保证是指通过规范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体系,以及质量计划、质量控制和检验等手段,对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行保证的管理活动。
质量保证旨在确保产品或服务从设计、生产到交付的全过程中,质量符合客户需求和标准要求。
2. 质量保证体系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组织内部的规范和标准化的质量管理框架,包括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工作指导书等。
常见的质量保证体系包括ISO 9000系列标准,其包括了ISO 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ISO 9000(质量管理基础和词汇)、ISO 9004(质量管理体系的综合指南)等。
质量管理学知识点
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1)产品和服务的特性给定的规格要求,通常是定量化要求-技术标准2)产品和服务满足顾客期望-顾客需求。
标准: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企业标准化:企业为了在生产、技术、经营、管理过程中获得最佳秩序而从事制定、实施一整套标准的活动。
质量管理小组(QC)在生产或工作岗位上从事各种劳动的职工,围绕企业的经营战略、方针目标和现场存在的问题,以改进质量、降低消耗、提高人的素质和经济效益为目的的组织起来,运用质量管理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活动的小组。
质量认证:由一个独立的、第三方的权威机构对组织产品质量或质量管理体系进行证实的活动。
质量功能展开(QFD):把顾客对产品的需求进行多层次的演绎和分析,最终转化为产品的设计质量,是一种新产品开发的质量工具故障模式和效应分析(FMEA):是一种可靠性分析的重要定性方法,按照一定格式有步骤的分析每一个部件、单元可能产生的故障模式,每一种失效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及失效后的严重程度,是一种失效因果关系分析。
产品质量波动:在生产实践中,即使操作者、机器、原材料、加工方法、测试手段、生产环境等条件都相同,生产出来的一批产品的质量特性值也并不完全相同,总是存在一定的差异。
过程能力:指工序过程中生产出合格产品的能力,也是指过程在稳定状态下的实际加工能力,即人员、材料、机器设备、方法、环境、检测等质量原因充分规范化,处于稳定控制状态下所表现出来的保证工序过程质量的能力。
质量检验:是对产品的一个或多个质量特性进行观察、测量、试验,并将结果和规定的质量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质量特性合格情况的技术性检查活动。
三检制:是指“自检”“互检”“专检”三者相结合进行的一种检验制度,“自检”是指生产者对自己生产的产品,按样图、工艺或合同中规定的技术标准进行检验,并作出是否合格的判断的活动;“互检”是指生产者之间对所生产出来的产品相互之间进行检验的活动;“专检”:是指由专业检察人员进行的检验质量管理的基本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管理者和全体员工都应根据不同岗位,识别各自的顾客理解并确定顾客当前或未来的需求,满足并争取超越顾客期望2领导作用:确定企业同意的宗旨和期望,创造并保持员工能充分参与并实现企业目标的内部环境。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
质量管理五大工具七大手法知识点总结质量管理在现代企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效的质量管理能够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提高客户满意度,从而带来持续的竞争优势。
在质量管理中,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是常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助于组织实现质量目标并不断改进。
一、质量管理五大工具1.控制图:控制图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工具,通过分析数据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采取行动进行改进,确保过程稳定。
2.直方图:直方图是一种用柱状图表示数据频率分布的图表,可以帮助分析数据的分布情况,识别问题根源并制定改进方案。
3.散点图:散点图是用点表示数据的散布情况,可以帮助找出数据中的关联性,有助于识别可能存在的模式和异常情况。
4.因果图:因果图(鱼骨图)是一种用来分析问题根本原因的工具,通过挖掘问题产生的各种可能性,有助于找出根本原因并解决问题。
5.Pareto图:Pareto图是依据帕累托原则绘制的图表,帮助确定问题的关键因素,有助于确定改进的重点。
二、质量管理七大手法1.质量目标的设定:明确质量目标是质量管理的首要步骤,只有设定明确的目标才能使团队明确方向,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2.质量数据收集:收集质量数据是了解生产过程和产品质量状况的必要手段,有助于发现问题和制定改进措施。
3.质量数据分析:对质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帮助识别问题的根源,找出改进机会,提高生产质量。
4.质量改进方案制定:根据质量数据分析的结果,制定适合的改进方案,并明确实施计划,有利于持续改进。
5.质量管理实施:质量管理实施是将改进方案付诸实施的过程,需要全员参与,确保达到预期效果。
6.质量管理控制:质量管理控制是对实施效果进行监控和调整的过程,随时根据数据和情况做出决策,确保质量持续改进。
7.质量管理评估:定期对质量管理工作进行评估,检验目标是否达成、工作是否有效,及时调整和优化工作方法。
以上是质量管理中常用的五大工具和七大手法,通过灵活应用这些工具和手法,企业可以更好地管理质量,提升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点归纳
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知识点归纳1.质量理念: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的核心是质量理念,它强调质量是企业生存和竞争的关键因素。
质量理念包括客户导向、全员参与、持续改进、管理者的领导和承诺等。
2.快速反应:企业应快速反应客户需求和市场变化,通过及时了解客户需求、对产品和服务进行快速改进以及快速处理客户投诉等方式,提高客户满意度和市场竞争力。
3.流程管理:企业需要关注和管理组织内部的各个流程,确保流程的顺畅和高效运转。
流程管理包括流程规范化、流程优化、流程绩效评估等。
4.全员参与:企业全面质量管理要求全员参与质量管理工作。
全员参与可以通过培训、沟通、激励措施等方式来实现,激发员工的创新和主动性,形成质量管理的合力。
5.持续改进:企业要不断寻求改进的机会和方法,从而实现质量的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包括设计改进、过程改进、产品改进等,可以通过质量工具和方法来支持,如PDCA循环、六西格玛、质量成本分析等。
7.供应商管理:企业要与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供应商管理包括供应商选择、供应商评估、供应链管理等,以确保供应链上所有环节的质量稳定。
8.数据和分析:企业应收集和分析大量的质量数据,以发现问题和改进机会。
数据和分析可以通过统计方法、质量工具和质量信息系统等方式来实现。
9.员工培训和发展:企业全面质量管理需要员工具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以便能够有效地参与质量管理活动。
员工培训和发展包括新员工培训、质量培训、技术培训等。
10.领导和承诺:企业的高层领导需要对全面质量管理给予支持和承诺,并为之提供必要的资源和环境。
领导和承诺可以通过设立质量目标、开展质量检查和激励措施等方式来实现。
11.客户满意度管理:企业需要关注客户的需求和反馈,通过客户满意度调查、客户投诉管理、客户关系管理等方式来提高客户满意度。
12.风险管理:企业需要识别和管理各种风险,以避免对质量造成不利影响。
风险管理包括风险评估、风险规避、风险应对和风险控制等。
质量方面知识点总结
质量方面知识点总结质量管理是指通过管理过程和方法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以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的工作。
在现代企业中,质量管理已成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下面将对质量管理的相关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质量管理的概念1.1 质量的定义质量是指产品或服务能够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
质量的概念涉及产品的功能、可靠性、性能、耐用性、外观、成本以及客户服务等方面。
1.2 质量管理的定义质量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管理活动和方法来实现产品和服务的质量目标,并持续改进和提高质量水平的过程。
1.3 质量管理的目标质量管理的主要目标是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降低成本,满足客户需求和期望,提高竞争力,增强企业的市场地位,实现持续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二、质量管理的原则2.1 客户导向质量管理的首要原则是以客户为中心,满足客户的需求和期望,通过提供优质的产品和服务来赢得客户。
2.2 全员参与质量管理需要全员参与,每个员工都应对产品和服务的质量负有责任,进行质量控制和改进。
2.3 过程方法质量管理应该以过程为基础,通过对质量管理过程的控制和改进,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
2.4 持续改进质量管理需要持续改进,通过不断地发现和纠正问题,来提高质量水平,满足客户需求。
2.5 事实决策质量管理应该以数据和事实为依据,通过科学的分析和决策来保证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和持续改进。
2.6 供应商关系质量管理需要和供应商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通过共同努力来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三、质量管理体系3.1 ISO9000质量管理体系ISO9000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一系列质量管理标准,它包括质量管理要求、质量保证、质量控制和持续改进等内容,是全球范围内最常用的质量管理体系标准。
3.2 六西格玛质量管理体系六西格玛是一种以数据分析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它通过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等步骤,来降低缺陷率,提高产品和服务的质量水平。
3.3 TQM全面质量管理体系TQM是一种以全员参与和持续改进为基础的质量管理方法,它包括领导力、客户导向、过程管理、改进和创新等要素,旨在实现全面的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的100个知识点
质量管理的100个知识点1、真正质量特性和代用质量特性有何区别?直接反映顾客对产品期望和要求的质量特性称为真正质量特性;企业为满足顾客的期望和要求,相应地制定产品标准、确定产品参数来间接地反映真正质量特性称为代用质量特性。
例如:汽车轮胎的使用寿命是真正质量特性,而其耐磨度、抗压和抗拉强度等则是它的代用质量特性。
可见,真正质量特性是顾客的期望和要求,而代用质量特性是企业为实现真正质量特性所做出的规定。
2、质量环有什么特点?(1)质量环中的一系列活动中一环扣一环,互相制约,互相依存,互相促进。
(2)质量环不断循环,每经过一次循环,就意味着产品质量的一次提高。
3、影响产品质量的四个方面是什么?(1)市场调研质量。
(2)设计质量。
(3)符合性质量或制造质量。
(4)使用质量或售后服务质量。
4、质量检验阶段进行检验把关有什么缺点?(1)缺乏系统的观念,责任不明,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容易扯皮、推诿。
(2)在生产过程中缺乏预防,一旦出现废品,就是“既成事实”,一般很难补救。
(3)要求对成品进行百分之百的检验,而百分之百的检验并不等于百分之百的准确,而且在大批量生产的情况下这样做在经济上是不合理的,对于某些产品来说,这种检验在技术上也是不可能的,或毫无意义的。
5、质量管理学有哪些重要概念?(1)质量;(2)质量管理;(3)质量体系;(4)质量控制;(5)质量保证;(6)质量策划;(7)质量方针;(8)质量改进;(9)质量审核;(10)质量认证;(11)管理评审;(12)质量成本等。
6、全面质量管理的基本核心是什么?提高人的素质,调动人的积极性,人人做好本职工作。
通过抓好工作质量来保证和提高产品质量和服务质量。
7、计量工作的任务是什么?有哪些特点?企业计量工作的任务,是以统一计量单位制度,组织量值正确传递,保证量值统一为目的基础工作。
计量工作有以下几个特点:①一致性;②准确性;③可溯源性;④法制性。
8、计量工作的基本要求是什么?(1)量具和化验、分析仪器必须配备齐全,完整无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质量管理概论一、质量及相关的概念1.质量:一组固有特性满足要求的程度。
2.产品:过程的结果。
包括了硬件(如发动机机械零件)、软件(如计算机程序、字典)、流程性材料(如润滑油)、服务(如运输)及其任意组合。
(1)硬件产品是指由制作的零件和部件组成或由其组装成的产品,如发动机机械零件。
(2)软件是指由承载在媒体上的信息组成的智力产品。
软件能以概念、记录或程序的形式存在。
计算机程序是软件产品的一个实例。
(3)流程性材料是指由固体、液体、气体或其他组合体构成的产品,包括粒状材料、块状、丝状或薄板状结构的最终或中间产品。
它常用容器包装或以管线或成卷交付。
(4)服务是指在供方和顾客接口处完成的至少一项活动的结果。
服务的提供可涉及:①在顾客提供的有形产品(如维修的汽车)上所完成的活动。
②在顾客提供的无形产品(如为准备税款申报书所需的收益表)上完成的活动。
③无形产品的交付(如知识传授方面的信息提供)。
④为顾客创造氛围(如在宾馆和饭店)。
3.过程: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活动。
任何一个过程都由输入、过程活动和输出三部分组成。
4.顾客:接受产品的组织或个人。
(狭义:产品和服务的最终使用者或接受者。
广义:要结合过程模型去理解,任何一个过程输出的接受者都是顾客。
)图表1广义的顾客二、质量管理及相关的概念1、质量管理:在质量方面指挥、控制、组织和协调的活动。
2、质量方针:由组织最高管理者正式发布的关于质量方面的全部意图和方向。
3、质量策划: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制定质量目标并规定必要的运行过程和相关资源以实现质量目标。
4、质量改进:质量管理的一部分,致力于增强满足质量要求的能力。
三、质量管理理论与实践发展历程:1、质量检验阶段-------------泰勒(20世纪初到30年代)特点:事后检验把关和信息反馈局限性:预防作用薄弱,适宜性差2、统计质量控制阶段----休哈特(20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特点:利用数理统计原理在生产流程的工序之间进行质量控制,从而预防不合格品的大量产生。
局限性:片面强调了数理统计方法的应用忽略了组织管理手段及体系的建设。
忽视了设计、包装、运输、仓储过程中不合格。
3、全面质量管理阶段-----朱兰(20世纪60年代到80年代)特点:建立体系,使产品质量在整个形成过程得到控制;质量管理以预防为主;基本要求是三全一多:全员、全过程、全企业质量管理+多方法质量管理4、经营质量管理阶段-----马尔科姆·鲍德里奇特点:以顾客为导向的质量经营理念;持续改进,追求完美;卓越领导,社会责任;企业文化建设;双赢或多赢发展。
四、朱兰的质量螺旋与80/20法则1、质量螺旋:也称质量环,是朱兰博士提出的一个关于质量控制的重要理论。
包括13个环节:市场研究、产品计划设计、制定产品规格、制定工艺、采购、仪器仪表配置、生产、工序控制、检验、销售、售后服务等,这13个环节构成一个系统。
朱兰模型说明系统目标的实现取决于每个环节质量职能的落实和各环节之间的协调,任何一个环节的失误都会导致产品质量的下降和成本的上升。
这些环节又在整个过程的周而复始的循环中螺旋式上升。
因此,它也可被成为“质量进展螺旋”。
图表2朱兰质量螺旋曲线2、朱兰的80/20法则朱兰认为,质量问题有80%出于管理层,而只有20%的问题起源于员工。
也就是说,管理者可控缺陷约占80%,操作者可控缺陷一般约为20%。
(1)质量缺陷的可控性。
(操作者可控缺陷、管理者可控缺陷)(2)区分操作者与管理者可控缺陷。
①操作者知道他怎么做和为什么要这样做。
②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③操作者知道他生产出来的产品不符合规格将会产生什么后果。
④操作者具备对异常情况进行正确处理的能力。
如果上述四点都已得到满足而故障依然发生,则认为是操作者不可控的缺陷,也就是管理人员的责任。
第2章质量管理体系一、质量管理的八项管理原则(1)以顾客为关注焦点(2)领导作用(3)全员参与(4)过程方法(5)管理的系统方法(6)持续改进(7)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8)与供方互利的关系二、PDCA循环:(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又称戴明循环。
1、四个阶段+八个步骤:(1)P(Plan)阶段—计划阶段,这个阶段包括四步:第一步:分析现状,找出存在的质量问题。
第二步:分析产生质量问题的各种影响因素。
第三步:找出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称为主因或要因)。
第四步:针对影响质量的主要因素,制定对策计划。
计划和对策的拟定过程必须明确5W1H (2)D(Do)阶段---实施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五步:实施计划,即按照计划和对策,认真地去执行。
(3)C(Check)阶段---检查阶段,这个阶段只有一个步骤:第六步:检查效果,即根据计划的要求,检查实际执行的结果,看是否达到预期的目的。
(4)A(Action)阶段—处理阶段,这个阶段包括两个步骤:第七步:总结经验,巩固成绩。
根据检查的结果进行总结,把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纳入有关的标准、规定和制度,指导今后的工作。
第八步:遗留问题,转入下个循环。
这一循环尚未解决的问题,转入下一次循环去解决。
三、. 6σ是一个质量标准。
1、6σ管理模式特点:是一种以顾客为导向、重视策划过程、重视科学的数据分析,明确量化的目标的一种持续改进管理模式。
通过定义、测量、分析、改进和控制质量,使工作质量达到6σ水平:或者当工作质量达到3σ水平,意味着有很大的改进空间。
2、6σ的改进模式-DMAIC模式概述(1)界定阶段(Define): 明确问题或者确定Y主要通过:确认顾客的关键需求,过程分析,界定改进项目范围,编制项目策划书所用方法:质量屋、树图、排列图、高端程序图SIPOC图。
(2)测量阶段(Measure): 收集X和Y的测量数据,定量的描述X和Y,认识Y的波动规律,识别改进的机会、途径和方向;保证测量数据准确可靠,需对测量系统能力做出评估。
所用方法:概率与数理统计方法、数据的收集和整理、过程能力分析。
(3)分析阶段(Analyze): 寻找问题的根源。
通过数据分析确定影响输出Y的关键X因子。
所用方法:除常用的统计分析方法外,还有统计推断、假设检验、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
(4)改进阶段(Improve): 针对根本原因,形成最佳解决方案。
包括:形成解决方案、评价解决方案、方案的风险评估、方案的有效性验证。
所用方法:正交试验、三次设计、因果矩阵评价方法、失效模式分析(5)控制阶段(Control): 保持项目取得的成效,并持续改进。
主要工作:改进成果文件化、建立过程控制计划、持续的过程控制。
所用方法:控制图第3章顾客需求及顾客满意管理一、顾客要求1、含义:即顾客对产品或服务所提出的“明示的、通常隐含的或必须履行的需求或期望”。
2、三类顾客要求及其意义:(1)基本型要求,顾客认为产品“必须有”的属性或功能。
(2)期望型要求,提供的产品或服务比较优秀,但并不是“必须”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有些期望型需求连顾客都不太清楚,但是是他们希望得到的。
(3)兴奋型需求,提供给顾客一些完全出乎意料的产品属性或服务行为,使顾客产生惊喜。
3、顾客要求的分析与整理:收集的信息是各种各样的,有要求、意见、抱怨、评价、希望的,有关于质量的,有涉及功能的,还有涉及价格的,所以必须对从用户那里收集到的情报进行分类、整理。
在概括顾客需求时,注意不要歪曲顾客原意。
在用简洁明了的语言概括顾客需求后,应将表达同一含义或相似含义的顾客需求进行合并。
对顾客需求按照性能(功能)、可信性(包括可用性、可靠性和维修性等)、安全性、适应性、经济性(设计成本、制造成本和使用成本)和时间性(产品寿命和及时交货)等进行分类。
二、质量屋一个完整的质量屋包括6个部分:(1)顾客需求及其权重,即质量屋的“什么(What)”。
(2)技术需求(最终产品特性),即质量屋的“如何(How)”。
(3)关系矩阵,即顾客需求和技术需求之间的相关程度关系矩阵。
(4)竞争分析,站在顾客的角度,对本企业的产品和市场上其它竞争者的产品在满足顾客需求方面进行评估。
(5)技术需求相关关系矩阵,质量屋的屋项。
(6)技术评估,对技术需求进行竞争性评估,确定技术需求的重要度和目标值等。
图表3质量屋第4章质量成本管理一、质量成本1.概念:质量成本是为了确保和保证满意的质量而发生的费用以及没有达到满意稍微质量所造成的损失。
2.构成:(1)预防成本:是指为避免或减少不合格(如质量故障、未满足要求或无效工作)而投入的费用。
(2)鉴定成本:是指为了评定是否存在不合格而投入的费用.(3)内部损失成本:是指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在交货前被检出而构成的损失。
(4)外部损失成本:是指出现的不合格产品在交货后被检出而出现的损失。
3、特点:(1)质量成本是一种变动的成本,随着质量水平的变化而变化。
(2)质量成本不拘泥于已经发生的经济活动,而着重于分析和预测可能或应当发生的经济活动,以便进行决策。
(3)质量成本是一种可估计性的成本,其中有的项目可进行估算。
二、划分质量成本的三个区域(质量成本曲线)合格率水平单位合格产品质量成本质量成本特性曲线1、排列图分析法:运用排列图原理对质量成本进行分析的方法。
运用这种方法,是当质量成本类别落在质量改进区域内,工作重点放在改进产品质量和提高预防成本上时,其效果尤为显著。
采用这种方法进行质量成本分析时,要层层深入,追踪分析,以便找出质量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使企业取得更好的经济效益。
2、质量成本指标分析法:根据质量成本指标体系,通过质量成本目标指标分析、质量成本结构指标分析和质量成本相关指标分析来全面评价质量成本计划完成情况,以及质量成本所处区域,提出质量成本优化方向,为产品质量改进,健全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质量管理提供依据。
(1)价值指标:质量成本费用的绝对值,使用货币单位反映质量工作直接成果的指标。
一般包括:质量总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等。
(2)目标成本:一定时期内,质量总成本及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的实际发生额与目标值相比的增减量或增减率。
质量总成本增减量=实际质量总成本—计划质量总成本质量总成本增减率=质量总成本增减量/计划质量总成本*100%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增减量和增减率的计算可依次类推。
(3)结构指标: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外部损失成本各占质量总成本的比例。
预防质量成本占总成本比率=预防成本/质量总成本*100%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与外部损失成本增减量和增减率的计算可依次类推。
(4)相关指标:一定时期内,总量总成本、预防成本、鉴定成本、内部损失成本或外部损失成本与其他经济指标的比值及其增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