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式管理:失去创新 抹杀个性

合集下载

初中班级管理理念4篇-班级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理念4篇-班级管理

初中班级管理理念4篇-班级管理初中班级管理理念第1篇班主任,是班级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实施者, 班主任,是教学工作的协调者,作为班主任,不但肩负着教书育人的重任,而且更是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班主任能够与学生产生心灵的共鸣,学生才会亲其师信其道,工作才会取得一定成效。

这不仅需要班主任具有强烈的事业心,责任感,更需要班主任具备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和组织管理学生的艺术。

我的班级管理理念是:用爱心赢得学生、用竞争带动管理、让班级成为学生健康成长的乐园一、用爱心赢得学生、爱就是教育,教师只有用自己的爱,才能与学生产生心灵的碰撞,才能达到超越人的自然属性而达到完美的境界。

任小艾老师也在本书中提出,教育不能没有感情,没有爱的教育,就如同池塘里没有水一样,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教师对学生的爱和理解,可以使学生感到温暖、关怀,可以沟通师生之间的感情。

总结多年做班主任工作的体会,我认为:教师的爱应撒在学生集体中,教师的爱应插在学生的心坎上,包括对优等生的培育,对一般生的促进,对特殊生给予的特殊的关怀,对后进生给予的偏爱。

如:我班学生王文刚分入我们班时,自由散漫,说话没有礼貌,上课说话捣乱。

对于这样一个学生,我没有急于批评,而是进行多方面观察,与他交谈。

在交谈中,我发现他有一种玩世不恭的态度,好像别人都欠他什么似的。

有好几次我发现他中午不回家,在班里泡方便面吃,吃完后就到街上闲逛,这更让我感到奇怪。

后来我了解到他是因为父母闹矛盾,才天天不想回家的。

当我了解到这个情况后非常同情他,像他这样的孩子如不及时教育,给予特殊的爱,会使他失去学习的信心,发展下去有可能走上邪路的。

为了能使他转变,我经常找他谈心,让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对待家庭问题。

我记不清多少次和他促膝谈心,有多少次和他一路同行,我的关心教育终于融化了他冰冷的心,他开始变了,变得有礼貌,懂事了。

劳动积极,学习也比以前用功了,并且下决心毕业时考上大学。

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构建高校辅导员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新途径

高校辅导员是教师队伍 的重要组成部分 , 是大学生思想 政治教育工 作 方式。这 两种管理模式各 自存在弊端 , 导员依靠行政职权 进行管理容 易 辅 的最基层工作者和中坚力量 , 既承 担大学 生思想政 治教 育工作 , 又肩负 学 压制学生, 管理 中辅导员容易和学生之间形成冲 突。行政 管理模式强调 统
生 日常管理工作 , 是集教育 、 管理、 服务 三项职能于一体 的教 师群体 。辅 导

性, 规范化 、 程序化 , 容易抑制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 性。这 两种管理模 式
员的工作 , 直接影响到 高校教 育 目标 的实现 和人 才培 养的质 量。随 着 9 没有真正把以学生 为本 、 O 创新精 神及能 力培养放 到应有 的位置 与高度 。 造
面 发展 为目标 。 辅导 员要努 力提 高思想 政治教 育工作 的实效 性 。 断创新 倾向 , 不 抹杀个性的模 式化管理。这些管理模式和 国家中长期教育 改革规划 大学生思 想政治教育管理的途径和方法 , 才能 实现培养大学生成 为合格接 纲要提 出的“ 坚持德育 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 面发展 ” 还有 较大的差距 , 班 人的历史使命 。
当代 大学 生的政治思想意 识主流 是健 康、 积极 向上 的。 但在面 对多元 多地关注社会现 实问题 和焦点 问题 , 却不能 用联 系发展辩证地思 考社会上
文化熏陶和西 方文化 的冲击下 , 大学生热 爱祖 国 , 关心 国家前途 和命运 , 更 工作 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出现的矛盾和冲 突, 易产生不满情绪 , 甚至走 极端 。 或者感到 无能为力而漠 核心 , 树立“以人为本 ” 的学生工作理念 , 现对 学生的人 文关怀 , 体 是促进 大 不关心 ; 大学生理想 目标期 望值高 , 少实 践锻炼 , 缺 缺乏 吃苦耐 劳的精神 , 学生 的全面和谐发展的重要保证 。树立 以学生 为本 的理念 就是思 想 中树 处在渴 望成功而 又不付 出的尴尬境遇 中; 在位 , 实现好 、 护好 、 把 维 发展好 学生的根 本利 益 , 值 为核心 . 过分 关注 自身利益 、 眼前 利益 , 呈现 出 明显的实 用性功 力性 ; 热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工作 的出发点 , 导员在 工作 中要 树立服 务意 识 , 辅 衷网络 文化, 易沉 溺于 网络世 界 . 社会 阅历 浅, 法制观 念淡 薄; 他们 自我意 把过去 “ 管理学生” 的观念 转变 为“ 务学生 ” 服 的观念。本 着“ 一切 为 了学

第四讲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的内外因分析

第四讲 影响当代大学生创新的内外因分析
以上主要探讨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创新素质培养的阻抗因素,
并不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简单否定。中国传统文化观 念中“由于重礼节,所以主张与人无争,主张待人接物, 中规中矩。”这种僵化保守的文化成为了一股无形的阻抗 力量,我们只有卸掉这一文化负累,改造不适应当今社会
发展的旧观念、旧思想、旧体制,把握传统文化中有利于
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障碍
三是在教学目标上忽视学生独立思考能力的培养。首先
从课程结构和设置来看,选课自由度不够;专业选择缺乏
自由,不能因材施教,不利于发挥特长和调动学生的学习
兴趣,专业基础课不够广泛和深入;流于形式的课程太多, 课程负担太重,教师没有有意识地去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学生在学完规定的学分、忙过各种考试之后,他们最后的 一点灵感和激情差不多已消失殆尽。
一、影响创新素质的外因
二)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是
影响创新人才成长的障碍
四是在知行环节上重知识记忆,轻实践运用。我国传统
教育观,重理论学习轻动手实践,使我们的教育活动是以 理论学习为主,以教师讲授为主,以课堂教学为主,评价 教学的手段也以考试为主,应试教育倾向严重。“应试教 育”模式“以教学内容的稳定性和单一性为基本出发点、 以知识的记忆和复现为基本目标。它强调的是掌握知识的
和学的互动是在师生之间的交流中产生的。师生之间的交
流对学生知识获得及创新人格的形成具有巨大促进作用。
全社会都有一种潜在意识:学生应该服从教师,听话的学 生才是好学生。教学上,教师唯恐学生听不懂,掌握不了 新知识,把内容“全盘”“喂”给学生,课堂上缺乏真正 的良性互动。
一、影响创新素质的外因
二)应试教育:传统的教育理念及模式是
创新的精华为我所用,那么,全民崇尚创新、热心创新的 文化氛围才能最终形成。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公共管理学》复习重点--黎民
3
王超整理
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
境、公共伦理、绩效评估等。由管理的对象所决定,行政学的管程序,强调的是管理过程的规范性。
第二节
公共管理学是时代的产物
公共管理学作为一门新兴学科, 其产生不是偶然的。 公共管理的实践和理论发展都具有 鲜明时代特色。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社会背景包括如下方面: ★★★★★ ★ 考研真题 试述公共管理学产生的时代因素 ———— 2012 年简答(12 分) 一、西方国家摆脱困境的需要 20 世纪 60 年代末,西方国家纷纷从发展的高峰跌入危机的深谷,面临一些列困境,成 为公共管理学产生的直接动因。这些困境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政府角色膨胀和规模扩大引起民众的不满 在福利国家理念的推动下, 西方国家政府的权力不断扩张。 政府一方面必须投入大量的 资源以提供公共资源, 另一方面必须采取重税政策来支付大量的公共开支, 这种情况导致民 众的普遍不满。由此政府遭到了越来越多抨击:一是认为政府规模过大,且消耗了过多的稀 缺资源;二是政府管理的范围过宽,陷入了过多的活动;三是政府行事方式不当,认为通过 管理体制提供服务必然导致平庸和无效率 2.经济衰退和财政压力的加剧 西方国家政府角色的膨胀, 尤其是实行福利国家政策, 造成每年必须负担庞大的转移性 财政支出,拖垮了政府的预算和经济。与此同时,国际经济的自由化趋势所引发的竞争压力 不断加剧,又对各国政府造成了巨大的压力。 3.社会问题与政府不可治理性的增加 政府所面临的公共问题的复杂性、动荡性和多元性环境,导致政府(Ungovernability) 不可治理性的增加。一方面,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问题,传统的政府职能和管理方式力不从 心,加上官僚体系本身的保守、消极、被动,以及官僚制度的墨守成规、贪污腐败,均引发 了民众对政府的不信任感的增长,使政府面临着合法性危机 二、科技革命和全球化浪潮 1.科学技术革命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 (1)现代科技革命使社会成员参与公共领域活动的性质和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 在现代科技革命推动下的经济发展,使得第二、三产业的从业人口的比重大大上升; 教 育的发展是人口的科学文化大幅度提高;生活方式的变化,公共生活的重要性的增加,使人 们对政府管理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使得公民有时间和精力对公共生活质量 投入更多的关注。总之,科学技术推动了公共管理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的发生巨大变化。 (2)现代通信和信息技术革命对传统政府管理提出变革的要求。 现代通讯和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是社会日益成为信息化社会。 信息化使政府的传统金字塔式 权力结构和信息处理结构明显不能适应社会需求, 从而要求公共组织进行变革: 管理的扁平 化、网络化,包括赋予地方政府、非政府公共部门、公民更多自主权,包括赋予公共管理者 更多的自由裁量权,也包括构建电子政府和网络政府。 (3)将导致社会治理新形态的出现。 正如工业文明创造了官僚制政府管理模式一样, 新经济文明必然要求新的社会治理形态 与它相适应。 2.全球化是公共管理学产生和发展的另一推动力 全球化使整个国际社会成为一个相互联系和相互依赖的网络, 政府处于相互依赖的关系 之中。 这使得各国政府不得不锐意改革, 顺应全球化浪潮。 这种政府改革和社会改革的潮流,

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教学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使命

高等教育发展新时期教学 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与使命



3.学生处理程序还有待于更充分重视。
4.学生处分规范差异较大,处分实施不符合过 罚相当的要求。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4.开拓创新素质 思维创新:思维方式的创新 观念创新:思想观念的创新 规范创新:行为准则的创新 工作创新:管理业务的创新
学业警示制 学生同一学期有14学分及以上课 程不及格的,或入学后前两年所 修课程学分数低于50学分的, 给予学业警示。被警示的学生再 次达到警示条件的,做退学处理。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纲要》: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遵循教 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深化教育教学 改革,创新教育教学方法,探索多种培 养方式,形成各类人才辈出、拔尖创新 人才不断涌现的局面。 注重因材施教。关注学生不同特点和个 性差异,发展每一个学生的优势潜能。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纲要》:深化教学改革。推进和完善 学分制,实行弹性学制,促进文理交融; 支持学生参与科学研究,……全面实施 高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严 格教学管理。健全教学质量保障体系, 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激 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增强诚信 意识。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3.依法管理素质 伴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我国的治国 方略发生了重大的转变,即由以往的依行政命 令和政策治国开始转向依法治国。依法治国的 核心是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意味着,政府无论 是在对内部事务管理中,还是在对外部事务管 理中,都必须依据法律规定在法定权限范围内, 遵照法定程序做出各种行政行为。
一、教学管理人员的素质要求

《纲要》:提请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修 订职业教育法、教育法、学位条例、高 等教育法、教师法、民办教育促进法, 制定有关考试、学校、终身学习、学前 教育、家庭教育等法律。

人性假设理论在本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人性假设理论在本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

2021.03真情 教育探索219人性假设理论在本科学校学生管理工作中的应用分析谷万红汉口学院摘要:本科学校对于学生管理问题非常重视,因而选用一个好的管理方式、管理模式的问题急需解决。

人性假设理论在对于人的性格、本质、行为等各个方面都做出了相应的专业结论。

对于帮助本科学校学生管理更有益处,有利于把人与人之间的问题分析的更为透彻。

关键词:人性假设;学生管理;应用分析人性假设理论分为X理论与Y理论,在此基础上又衍生出“经济人、社会人、自我实现人、复杂人”假设理论,其中的管理方式又各自不同。

管理的本质就是通过对人性的正确认识去实施恰当的行为,以便于提升效率,达到理想结果。

因此将人性假设理论引入学校管理工作,不再盲目看待问题,而是针对人的本质去落实管理工作。

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法。

一、本科学校学生管理现状高等教育自高考恢复后,至现在已经发展到新的层面,高等教育已经趋于大众化。

经济社会的发展使得传统的培养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发展需要,学生纸上谈兵,书呆子越来越多。

学生在课堂上总是能侃侃而谈,但在实践中时常手足无措,做不到学以致用,因而教育工作者可以转变方式和方向。

学校管理工作是学校管理的重中之重,涉及到学生的学习以及教学质量等方方面面。

当前社会,学生受社会环境的影响和自身性格影响,对于学习生活更加追求多样化,个性发展和创新。

大多数的本科学校管理工作者,仍然采用强硬的刚性管理方法,此举虽然一定程度上可以保障校园安全、稳定秩序,但容易抹杀学生的个性发展和创新,以及对于实践能力的发展。

因而需要紧随时代发展,引进人性假设理论,更好的去挖掘学生潜力。

二、人性假设理论在本科学校学生管理中的应用(一)、经济人假设理论应用“经济人”假设理论指出人都有惰性,没有人喜欢工作,只有通过外力的作用,才能促使人去工作、行动[1]。

在此理论下的学生一般自制力都较差,需要通过外界的激励、帮扶。

管理者可以实施相应措施:首先针对错乱的秩序,可以实行严格的管理制度,对相关人员的选拔也要层层筛选。

科层制管理模式VS扁平化管理模式

科层制管理模式VS扁平化管理模式

科层制管理模式VS扁平化管理模式科层制管理模式和扁平化管理模式是两种不同的组织管理方式。

科层制管理模式等级分明,职责分工明确,命令与控制紧密配合,是一种垂直管理的模式,强调等级和权力。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下级要严格遵守上级的规定,组织结构相对稳定。

而扁平化管理模式则是一种水平管理模式,组织结构更加灵活,注重团队的合作和创新,强调信息共享和快速反应。

在这种管理模式中,管理者和员工之间的关系更加平等,决策更加民主化。

随着商业竞争越来越激烈,科层制的管理模式已经难以适应管理要求,成为了企业管理的绊脚石。

(1)科层制管理模式容易使企业产生形式主义科层制管理模式将企业的每个部门、每一岗位的职责范围和权利进行了严格规定,在企业的具体运营管理中,导致了管理的形式化、非人格化和程式化。

具体运用科层制管理模式的始终是具体的人,而一旦与人有关,原本理性的制度也会变得感性,有时候这种感性就会变成意气用事。

虽然这一制度对员工的职责和权限进行了严格规定,但是任何事物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一旦在权限分割方面产生分歧,就有可能会导致互相推诿的情况发生。

而且科层制管理模式在办事时严格按照规章制度,会让员工感到一种公事公办的冷漠感,这样一来,管理者就很难赢得员工的信任。

(2)科层制抹杀了员工的个性,禁锢了员工的思想科层制管理模式具有明确的内部分工和职位分等,完全忽视了人的需求。

程序化的运作模式虽然可以让各部门的工作井然有序地开展,但执行者不是计算机,而是具体的人,长时间一直处在科层制的管理模式下,人的分析应变能力就会下降。

科层制抹杀了员工的个性,禁锢了员工的思想。

试想一下,如果一对夫妻要正式登记结婚却还要通过单位的批准,那还有多少人想要自由恋爱?况且,科层制的管理模式按照工作岗位确定用人标准,这与当今的社会需要背道而驰。

随着社会需求日趋多元化,人才的需求也越来越多样化,通常情况下,是因为出现了某一些人才,才产生了一种新兴的行业,像品酒师、美食家、旅游体验师等,而科层制在很大程度上会限制社会的多元化发展。

高等教育学作业

高等教育学作业

高等教育学作业名词解释:1、高等教育:在完全的中等教育的基础上进行的,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专业教育。

2、高等教育学:一门以高等教育的特殊本质、运行形态和发展规律为研究对象的具有综合性、理论性和应用性的教育科学。

3、高等教育的能级结构:主要是指具有不同办学条件、办学要求和培养目标的高等学校间的比例关系。

4、高等教育的地区(区域)结构:指高等学校的地区分布,即它们的数量、类型在不同地区分布及其比例。

5、教育方针: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根据社会发展的需要,通过一定的立法程序为教育事业确立的总的工作方向和奋斗目标;它是教育政策的总概括,是一切教育工作应遵循的基本指针。

6、高校教育目的:、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7、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社会对高等教育培养人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 (高等学校的培养目标主要反映在专业培养目标方面)8、高等学校的学制:是指一个国家高等教育中各级各类学校的系统,包括:有哪些种类的学校,这些学校由谁来主办和管理,学校的性质和任务是什么,实际的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各级各类学校的关系如何等等。

9、学位制度:国家为保证学术的严肃性,通过建立明确的衡量标准,从而对相应学术程度的受教育者授予一定称号的制度。

10、高校宏观管理体制:与高等教育管理活动相关的组织制度体系,国家在高等教育管理活动中的中央、地方政府、政府和高校以及高校各管理层次、管理单元间的职责、权力和利益关系。

11、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在整个职业生涯中,通过专门训练和终身学习,逐步习得教育专业的知识与技能并在教育专业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从教素质,从而成为一名合格的专业教育工作者的过程。

12、学科:①学术的分类。

指一定科学领域或一门科学的分支。

②“教学科目”的简称,也称“科目”。

教学中按逻辑程序组织的一定知识和技能范围的单位。

13、高等学校专业:依据确定的培养目标设置于高等学校(及其相应的教育机构)的教育基本单位或教育基本组织形式。

谈班级管理的几个关系

谈班级管理的几个关系

谈班级管理的几个关系要想班级管理工作得心应手,管理成绩见成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用现代教育理念管理班级,我个人认为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关系。

一、“管”与“理”的关系。

班级管理要“管”与“理”并重,只“管”不“理”班级就像一池死水,缺乏生气,学生也就失去了活力,班级也就没了潜力,更谈不上创新。

只“理”不“管”班级体就像一盘散沙没有凝聚力,缺乏向心力,后果更是不堪设想,因此,班级管理要“管”与“理”并重,并且重在“理”,而不是在“管”,“管”可以管住学生的外在行为,却管不住学生的思想和意识,“管”是“理”的前提,“理”是为了更好的管,“理”是“管”的归宿,是班级管理的真谛。

所谓“理”,首先要理顺学生的思想,要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舆论导向,端正学习态度与思想认识,弘扬正气,让学生切实懂得刻苦学习是本分,虚度光阴不可取。

其次要引导学生树立远大的目标和理想,形成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为人类做有益的事。

第三,引导学生形成乐观豁达的生活态度,健康的学习心理,刻苦学习,努力拼搏,要有坚强的自信和顽强的毅力,能正确面对困难与挫折,在困难与挫折面前不低头,勇往直前。

能正确面对成功与失败,成功时不沾沾自喜,能戒骄戒躁,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失败了也决不灰心丧气,能总结教训,找出差距,相信自己,大不了从头再来。

第四,对学生的“理”还表现在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紧张势必影响学生的学习,也影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有利于学生学习成绩的提高,更能促进学生身心健康成长。

与人和睦相处是处理人际关系的一条重要原则。

诺贝尔奖获得者温伯格曾经说过:“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多少取决于你与谁一起上学。

”学生之间的接触在时间上最频繁,在空间上最接近,因此,班主任应积极地引导学生之间的交往,充分开发学生的交往资源,努力营造和谐良好的班级道德氛围,以满足学生具有社会性发展的基本的人际交往需要。

在这个过程中,要让学生懂得现实社会中人与人之间是一种相互欣赏、相互重视、相互关怀的关系,使他们形成对人际关系的正确认识和信念。

不创新则灭亡

不创新则灭亡

尽管MBA与其他研究生在上述方面存在区别,但目前在招生录取和在校的教学管理方面却是基本相同的:都必须参加全国统一的招生考试,按国家划定的录取线统一录取;在取得学籍后按正规研究生标准进行教学管理;做学位论文并通过论文答辩后取得学位,这就更加显示了MBA的重要性。
本段起源
MBA教育起源于美国。一般认为,美国最早的管理学院是1881年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大学设立的The Wharton School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而工商管理硕士培训计划(MBAProgram)要晚些,诞生于哈佛大学。管理教育刚刚起步时主要强调气度和性格的陶冶,而非实际专业知识。一时没有获得工商企业界的热烈反应。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管理教育在工商界的推出有了初步的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管理教育更是蓬勃发展起来,这主要源于两次世界大战美国企业所有权和经营权的明显分离,产生了对企业管理人员的迅速膨胀的要求。战争结束时经济转变为和平时期经济,人们的消费能力大量释放,市场兴旺,为企业带来了大量扩充时机。许多退伍人根据退伍军人教育法案进入大学就读,其中很多又都选择了商学院的MBA学习,哈佛大学辉煌的1947届就是这“出类拔萃的一代”中的佼佼者。
为了持续保持企业的创新活力,人力资源部门担负着维系公司企业文化、努力创造出员工对公司信任的和谐环境的重大职责。我建议人力资源管理人员在HRM体系可以通过如下的方式,提高公司整体的创新能力。 首先,把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列为公司员工招聘时必备的素质。??
其次,培养员工的创新观念?。在员工的培训体系中把创新精神的培养列为员工必修内容。从新员工接受入职培训开始,就把创新的意识作为公司文化的核心进行灌输。企业的一把手或高级管理人员可以亲自教授相关内容,以示公司对员工创新能力的重视。公司受过创新表彰的员工可以进行经验分享,树立典范,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大家;提高创新能力的课程内容可围绕好奇心、耐心、个人主管观能动性、坚持不懈、开发新思路等进行。对员工进行创新意识和能力培养的另外一个好处,可以使员工对企业创新文化的理解统一起来,有助于企业创新氛围的建立。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问题及改善建议作者:钟咏来源:《经济研究导刊》2012年第25期摘要:在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必须确立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不断进行管理理念和管理体制的改革与创新,才能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关键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问题;改善建议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2)25-0270-02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各地方政府为加强各地经济、文化、医疗、科技的发展而兴办的各类院校,到现在不断发展升级建立的普通高等院校。

中国教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这过程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

如今,随着高校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经济社会的急剧变化,转型期的各种观念和思潮的影响,高校学生工作也面临着一些难点,在地方高校尤其突出,严重制约着高校学生工作的顺利开展。

本篇文章从目前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方面,提出如何改善、改进存在不足的对策、建议。

一、高校学生管理工作存在的问题(一)传统管理体制影响,学生发展难以个性化研究表明,目前对大部分高校而言,更加注重社会需要,轻视学生个体需要;注重学校总体发展需要,轻视学生个体发展需要;注重学生的共性培养,而轻视学生个性培养;注重制度管理,轻视人文关怀。

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忽视了社会需要和学生个体需要的统一。

笔者认为,出现这种现象,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说明:1.规章制度不完善、不健全。

具有健全、规范、科学、合理的规章制度对于地方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由于地方高校学生工作涉及具体的事务多且纷繁复杂,故需要建立一套系统的管理制度,做到有章可循、有度可依,使高校学生工作的管理井然有序的进行。

但是中国教育体系还不完善,还处于发展的过程中,相应的规章制度并不健全和规范,即使存在制度,未真正按章办事和严格执行,导致规章制度的表层化、泛化或空化。

同时,学校常常还出于对学生同情和人文关怀的考虑,有时候往往执行不到位或难于执行。

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

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

创新学习与创新教学——新课程理念下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几点建议湖南省桂阳县莲塘中学邓柏成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正在全国稳步推进,它促使教学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而在新课堂理念下如何抓好课堂教学?这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问题。

经过几年的新课标教学实践,笔者就如何在新课程理念下进行思想政治课堂教学作一粗浅的小结。

1.教师角色的转换——教师由传授者转化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化为引导者长期以来我们形成的传统师生关系,实际上是一种不平等的关系。

教师不仅是教育过程的控制者,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教育内容的制定者和学生成绩的评判者,而且是绝对的权威。

新课改理念,要求教师的角色必须由原来的传授者转为促进者、由管理者转为引导者。

作为教师一定要坚决改变以往“满堂灌”,教师主宰课堂的教法,努力创设充满个性、自由轻松、弥漫着创设意识的课堂气氛。

因此,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教师、课堂、学生之间应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关系。

如,在讲授《迈好青春第一步》这一课时,我在歌唱《花样年华》的歌声中导入新课,展示课前学生搜集的有关著名数学家杨乐、科学家爱因斯坦、革命先辈周恩来的有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并为国家、世界做出极大贡献,就是由于他们从小树立了远大理想;然后进一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理想的意义是什么?联系实际指导学生应当怎样做到珍惜青春年华。

学生在这种自由、和谐的课堂气氛中无拘无束地交流、畅所欲言,只要有疑问随时可以提出,只要有想法随时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与观点。

同时,学生在搜集材料的过程中开阔了视野,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得到了共同提高,实现了互动双赢。

可见,教学是教与学的交往、互动、是师生双方的相互补充。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与学生分享彼此的思考、经验和知识,交流彼此的感情、体验与观念,丰富教学内容求得新发现,从而达到共识、共享、共进,实现了教学相长和共同发展。

2.教师要改善自己的知识结构,重视思想政治课中包含的其他学科知识多年来,学校教学一直分科进行,讲究专业对口;教师所教学科一旦确定,就画地为牢,把自己禁锢在学科壁垒中,很可能或不再涉猎其他学科知识。

中西管理思维差异的启示

中西管理思维差异的启示

中西管理思维差异的启示一、西方管理思想的发展历程西方文化起源于希腊、罗马、埃及、巴比伦等文明古国,他们在公元前6世纪左右就建立了高度发达的奴隶制国家,在文化、艺术、科技、哲学、建筑等方面都对人类作出杰出的贡献。

欧洲文明虽然是人类后起的文明,但却以理性的态度,智慧的精神,塑造了欧洲的文化品格;并由于继承者的发扬光大,对于整个人类文明都发挥了巨大的影响。

这些文明古国在国家管理、生产管理、军事、法律等方面也都有过光辉的实践。

•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表现为:个性自由(创新、创意和创业);自我表现(沉默与活跃);通过自我奋斗获得个人成就(独立与依附);个人利益至上(竞争与息事宁人)。

这些已经成为其社会成员的共同行为模式、共同的思维方式和共同的价值观念,作为一种潜意识、一内在的思维定式而存在于西方社会的各民族心理之中。

•西方现代管理科学理论,是适应现代化大规模工业生产的需要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它经历了三个主要发展阶段:即古典管理理论、行为科学理论和当代管理理论的成果,这些成果对我国的工业化进程的发展具有积极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西方现当代管理思想的基本特点是:1、重视比较管理研究的理念。

该理念认为:一国的文化传统对管理方式的形成和发展具有很大的影响,从而寻求管理的普遍规律以及管理方式、方法的移植,重视“软管理”的作用。

2、重视企业文化建设的理念。

为了提高本国的管理水平,必须加强对企业文化的研究和企业文化建设,它是企业生存和发展,成功与失败的关键。

3、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中的人本观念。

他们提出要以人为本,以人为核心,从而发掘出一种新的以活生生的人为重点的带有感情色彩的管理模式。

4、建立学习型组织的理念。

彼得·圣吉在《第五项修炼》中提到的学习型组织所要进行的五项修炼:自我超越、改善心智模式、建立共同愿景、团体学习和系统思考。

•(一)古典管理理论。

学徒出身的科学管理理论的创始人泰罗于1911年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一书,被尊称为“科学管理之父”。

浅谈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

浅谈青少年创新能力的培养单位: 西和县洛峪镇洛峪中心小学姓名:周月秀[摘要]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

青少年时期是人的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我国青少年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很多,本文从客观、主观两方面因素进行简要分析,探索当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应把握的原则和对策。

[关键词]青少年创新能力影响因素原则对策一、创新与创新能力创新是人类对工具、知识和制度的有利变革。

当今之世,求强之国没有不争创新的。

创新在人类竞争中的决定作用令其至高无上。

创新能力是指批判和整合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新思想、新理论、新发明等独创或个人首创的能力。

如发现新现象,发明新技术,提出新概念,创造新作品等.创新能力主要包括创新意识、创新基础、创新智能、创新方法和创新环境等。

创新能力是民族进步的灵魂、经济竞争的核心;当今社会的竞争,与其说是人才的竞争,不如说是人的创造力的竞争。

青少年时期是一个人个性品格形成的重要阶段,也是创新意识形成与创新能力培养的最佳时期。

二、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发展状况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越来越成为一个国家国际竞争力和国际地位的最重要的决定因素。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少数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在世界上也占有一席之地.但无可置疑的现实是,我国青少年创新能力和国外其他国家的差距较大。

有关研究表明中国学生应试能力强,但动手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较差,与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学生也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影响青少年创新能力培养的因素(一)客观因素1.中国传统文化长期以来形成的民族思想“积淀”.中国传统儒家文化崇尚“中庸”之道,讲究“人道合一”,孔夫子更强调“述而不作”。

古训有“木秀于林,风必摧之”,民谚有“枪打出头鸟"之称。

几千年代代相传,形成我们民族过于求稳趋同,不敢求异冒险的思想“积淀"。

广东开放大学系统广东开放大学-工商企业文化所有答案

广东开放大学系统广东开放大学-工商企业文化所有答案

广东开放大学系统广东开放大学-工商企业文化所有答案东方企业文化所强调的集权式管理有()特点。

选择一项或多项:A.重理B.向心C.求同D.重人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向心, 求同, 重人下面()是德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硬性制度管理B.人性化管理C.民主参与管理D.质量责任意识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硬性制度管理, 人性化管理, 民主参与管理, 质量责任意识下面()是美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突出个人能力B.质量第一、顾客至上C.注重理性务实D.敢于探索创新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突出个人能力, 质量第一、顾客至上, 注重理性务实, 敢于探索创新下面()是日本企业文化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家族主义经营意识B.突出社会责任C.集体主义、团队精神D.以人为中心答案是:正确答案是:家族主义经营意识, 突出社会责任, 集体主义、团队精神, 以人为中心下面()是中华民族文化传统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爱国主义、仁义道德B.团结协作、和谐发展C.个人主义、冒险主义D.求真务实、自强不息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爱国主义、仁义道德, 团结协作、和谐发展, 求真务实、自强不息下面()是欧盟国家民族文化传统的共性。

选择一项或多项:A.追求民主自由B.强调科学理性C.崇尚人文主义D.推行家族主义答案是:正确答案是:追求民主自由, 强调科学理性, 崇尚人文主义下面()是美国民族文化传统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个人能力主义B.冒险、开拓、创新精神C.自由平等精神D.物质主义、实用主义答案是:正确答案是:个人能力主义, 冒险、开拓、创新精神, 自由平等精神, 物质主义、实用主义下面()是法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硬性制度管理B.远大的奋斗目标C.浪漫的人情味D.追求时尚与创新答案是:正确答案是:远大的奋斗目标, 浪漫的人情味, 追求时尚与创新下面()是中国企业文化的特征。

选择一项或多项:A.爱国报国B.艰苦奋斗C.和谐发展D.讲究情义答案是:正确答案是:爱国报国, 艰苦奋斗, 和谐发展, 讲究情义()被视作日本式管理的支柱和基石。

简析高中班级管理与理念创新

简析高中班级管理与理念创新

简析高中班级管理与理念创新摘要:在学校的管理中班级管理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对学校教育目标的实现和育人任务的完成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文通过对现阶段的高中班级管理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了一些改进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

关键词:高中班级管理问题策略班级是学生集体的基层组织,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地方。

班主任是全面负责一个教学班学生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和教育者。

班主任的工作对一个班集体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灵魂。

“亲其师,则信其道。

”人格高尚的班主任应当是一面旗帜,一盏航灯,引导全班学生健康成长。

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笔者就高中班主任工作的理念和管理,谈谈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1.高中班级管理不注重学生的个性差异。

在现阶段,我国普通高中的班级大部分都是五十个学生以上所组成的大班级,而在对高中班级的管理过程中,大部分班主任并没有对学生的社会阶层、社会群体以及家庭背景的差异有足够的重视,而是对每一个学生都是用相同的由学校设定的理想标准来衡量。

通过这样世俗的而又抹杀学生个性的标准来培养学生,不利于高中生的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的提升。

2.高中班级管理过分注重智育。

高中班级管理中太过于注重对于学生的智育要求,换句话说就是高中班级管理过于注重学生的学习管理和考试成绩的要求。

学生的高中阶段是其基础教育的高级阶段,我们的学校教育本应该在这一阶段根据高中学生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实施综合而又全面的发展教育。

但现实是我们的高中学校教育只注重学生的智育。

这种过于注重对于学生的智育要求而忽视思想品质和其他各项素质的教育,不利于学生道德水平及各项素质的提高。

二、现阶段我国高中班级管理的策略1.培养班级管理的激励机制。

班级是学校的基本单位,而班级管理是学校管理的重要部分,有效的班级管理是维护正常教学次序、保证教学质量、实现育人目标的可靠保障。

多年的班主任经验显示,在平常的工作中,倘若能充分挖掘一切激励能源,创设激励的情境,将不断地为班级管理注入新的活力,从而更好地进行班集体建设。

刘继忠童心快乐在“育才”

刘继忠童心快乐在“育才”

北京南城中轴线旁的先农坛内,坐落着由中国共产党亲手创办的第一所基础教育学校——北京育才学校。

育才学校是一所红色学校,在抗日烽火中于1937年在延安创办,第一任校长是著名教育家,毛泽东的老师徐特立先生。

抗战胜利后,学校历经辗转,从沟壑错综的黄土高原来到宽阔平坦的华北平原,于1949年进驻北京。

时光流转,昔日“马背上的摇篮”与时俱进,化茧成蝶,如今已发展为一所由小学部、初中部、高中部及国际部组成,有十二年完整教育建制的现代化学校、北京市示范性高中。

作为一所学校的灵魂——校长,在基础教育快速变革的时代,如何既继承学校传统,又不断创新,如何让学生在童心驱使下获得

责任编辑 李菡丹。

抹杀个性 失去创新

抹杀个性 失去创新

工具式管理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失去了创新和改革,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个体所能带来的一切。

不可自拔的管理误区站在权力的顶端看公司的管理阶层,人们总是希望看到秩序、对称和一致,看到企业内部责任和任务之间的清晰界限。

从底端的工人阶层往上看,能看到一个整齐的权力矩阵。

整个系统是垂直的,权利和命令构成了整个框架。

然而不幸的是,即便在当时就已经存在着管理阶层很难控制的因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能力和兴趣。

管理者原来以为,通过更严厉的控制肯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把个体的不可预测性降到最低,为了能预测人们的动向,把人力像资本一样控制起来,很多带有潜在规则和工具的复杂结构和系统应运而生。

“个体的差异性”会让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

怀特曾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指出:现代组织怎样才能压迫个体的创造性能量,以保持组织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可规划性。

他的《组织人》一书最后推导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简单事实:个体什么都不是,组织才是一切。

依照这个理论建立的企业和社会,就是以“同质性”为基础的,福特汽车就是最佳例证。

从此以后,这个观念就成为传统管理理论的图腾——人类最终会变成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当你在工厂中喊一声的话,你会得到同样的回答。

今天,很多经理人的潜意识里还在寻找一种可以精确测量的用于管理的物理系统,就像人们开车一样,可以刹车、给油、换档,一旦某颗螺丝钉松了,把它拧紧或换掉就行。

仔细观察一下现行的各种管理方法、改革方案和管理工具,你会发现,它们仍然把工厂看作机器,把工人看作螺丝钉。

企业管理无法挣脱机械化、通用化和控制化的局限。

所有的一切从精神层面开始,终止于组织。

企业中充斥着空洞且无聊的官僚化语言。

个体不能跑得太快,也不能跑得太慢,因为这些是不允许的,所有的员工被要求“齐步走”。

从工作岗位和市场来看,大部分的mba课程都像一块表一样,只要能持续运转就行,不必突破现状。

在传统的企业中,组织的作用就是寻找或创造合适的人。

教育碎片之四——传统应试教育(一)

教育碎片之四——传统应试教育(一)

教育碎片之四——传统应试教育(一)赵明江传统应试教育传统应试教育是以传授知识、分数评价为目标的教育。

传统应试教育的目的传统应试教育是以学习掌握知识、升学考试为目的,而教育的目的则是培养德才兼备的合格、优秀、杰出的人,学习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实践探索、科学研究、创造创新。

学习掌握知识并非教育的目的而是手段、工具和中途目标,应试教育误把手段、工具和中途目标当作教育的最终目标和目的,是教育目的不明确的表现。

教育的目的是将知识用于实践,解决现实中的问题。

就是说,教育不仅肩负着传授知识的任务,还肩负着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任务。

而应试教育只传授知识,不解决实际问题,因而未达到目的。

针对应试教育只注重知识传授而忽视人的教育问题,党和国家特别强调育人教育,提出“立德树人”的教育方针,并把育人放在首位,这无疑是正确的。

教育的对象是人,把育人放在首位,抓住了教育的实质。

许多人直言:教育就是育人。

这句话只说对了一半。

育人的目的有二,一是教育人怎样做人,二是教育人怎样做事。

教育只到知识和人还不够,还需延伸到事。

而应试教育只到知识为止,距离教育的目的还很遥远。

没有终极目标和目的的教育是无果的,也在很大程度上是无效的,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失去了教育的价值和作用。

只有中途目标没有终极目标的教育是半个教育,半个教育培养不出合格、优秀、杰出的人才。

我们的任务一方面对半个教育进行改造,一方面帮助它确立终极目标并走完到达终极目标的另一半路程,完成从传统应试到科学教育的转变。

传统应试教育的特征纯知识性、统一性(共性)、封闭性、学习继承性、传授式、灌输式、应试、脱离时代、“述而不作”、远离科学、实践、运用和创造创新等是传统应试教育的基本特征。

共性化教育共性化教育表现为教育的高度统一。

统一教材、统一教学、统一考试、统一答案、统一评价、统一招生、统一录取,甚至统一分配。

共性化教育对每一个学生实施同样的教育,把不同个体系于同一目标向着同一个方向发展;把不同的人、不同的思维和不同的智慧用同一种模式塑造成同一个人、同一种思维和同一种智慧;将多样性、特殊性、个性同化,无视差别、抹杀个性,违背因人而异、因材施教原则,妨碍多样性人才培养。

谈谈影响创新的几个不利因素

谈谈影响创新的几个不利因素

谈谈影响创新的几个不利因素[原创]默默耕耘不计名利谈谈影响创新的几个不利因素[原创]有研究表明创造性强的人不一定是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倒是不少的发明创造人才在校学习期间并非优等生。

这种现象看起来有些不可思议,其实并不奇怪。

在校学习成绩无论多么优秀都囿于承袭的范畴,是在学习他人的经验上,特别是对书本知识的学习接受能力、理解能力强,这与创造性是不同,创造是出新,是建造前人、他人所没有的新知识、新学科、新物质、新技术、新方法,很多优等生具有在学习继承间接知识经验上是佼佼者,但缺乏创新素质,创新思维,创新能力。

我国有着浓厚的继承传统的习惯,高度重视传承,但创新观念很薄弱。

创新观念的淡薄与传统的世袭的观念的根深蒂固有必然的联系,应该说我国是很重视教育的作用,几千年来最受推崇的是教育家孔子,但我国的教育一直以来以继承为己任,极少问津或根本不予理会创新在教育中的作用,至今还主要停留在传道、授业、解惑上的教育,从而把受教育者培养为继承性人才而不是创新性人才。

作为教育者的主体教师,也鲜有创新性的教师,整体上说教师也是这种教育观的受害者,我国的教师中的绝大多数不知道创新为何物,只不过他们比学生先学一步,再转过来教学生。

这样的教育队伍与实现创新型国家的要求相差甚远。

教育界特别是普通教育界,只是依据教育行政官员和教育专家提供的思路、观点和范本进行教育,既难以逾越雷池一步,又不能逾越雷池,刻板的教育教学造就了一代代教书匠,这样既保险又安稳,教师在凝固化的体制面前本身也必须接受整齐划一的教育模式,否则就有被视为异类的危险,久而久之教师就离不开约定成俗的教化,再以此培养学生,所以我国的学生潜在的创造性天赋就在这种教育机制下被掐灭了。

教育界内部很少反思我国的教育到底对培养有创新能力的受教育者提供了什么帮助的问题。

因为他们自己也是这么过来的,习以为常还自以为是,只有本身是创造性人才,才能培养出创造性的人才。

盛行于我国教育界的一个现象是:教材教法、示范课、研讨课不过是一线教师依照教育行政部门,教育界主流教科机构,教育专家框就的蓝本格式进行的一场场演练和培训而已,这样的做法尽管能够给一些教师开了眼界,到处求学取经,但归根结底是学习他人脑子里的东西,接受灌输之后再移用在自己的教育实践中,而且这种学习绝难和集约型挂钩,为一堂公开课不计财力、耗时巨大,反复演练,学生成了排练员,多少上公开课的教师正式开演前还得到了校领导、众教师乃至教育局的相关人员的多次扶助,绿叶衬托下的红花所取得的成果又有多少可信度和创造性的真实成果可言?教育界有个令创新能力强的教师扼腕的现状,这就是一些被称为好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育工作者的人都是这种应袭式教育的高手,谁最听话最能把教育行政官员、校长们和既定的教育专家的思想发挥好谁就是好教师,优秀教师,否则就有大逆不道之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工具式管理:失去创新抹杀个性
工具式管理方式导致的结果是失去了创新和改革,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个体所能带来的一切。

不可自拔的管理误区
站在权力的顶端看公司的管理阶层,人们总是希望看到秩序、对称和一致,看到企业内部责任和任务之间的清晰界限。

从底端的工人阶层往上看,能看到一个整齐的权力矩阵。

整个系统是垂直的,权利和命令构成了整个框架。

然而不幸的是,即便在当时就已经存在着管理阶层很难控制的因素:不同的人会有不同的态度、能力和兴趣。

管理者原来以为,通过更严厉的控制肯定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为了把个体的不可预测性降到最低,为了能预测人们的动向,把人力像资本一样控制起来,很多带有潜在规则和工具的复杂结构和系统应运而生。

“个体的差异性”会让企业陷入两难的境地。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组织”成了理所当然的选择。

美国社会学家威廉·怀特曾在20世纪50年代中期指出:现代组织怎样才能压迫个体的创造性能量,以保持组织的延续性、稳定性和可规划性。

他的《组织人》一书最后推导出一个令人惊讶的简单事实:个体什么都不是,组织才是一切。

依照这个理论建立的企业和社会,就是以“同质性”为基础的,福特汽车就是最佳例证。

从此以后,这个观念就成为传统管理理论的图腾——人类最终会变成一种自动化的机器,当你在工厂中喊一声的话,你会得到同样的回答。

今天,很多经理人的潜意识里还在寻找一种可以精确测量的用于管理的物理系统,就像人们开车一样,可以刹车、给油、换档,一旦某颗螺丝钉松了,把它拧紧或换掉就行。

仔细观察一下现行的各种管理方法、改革方案和管理工具,你会发现,它们仍然把工厂看作机器,把工人看作螺丝钉。

企业管理无法挣脱机械化、通用化和控制化的局限。

所有的一切从精神层面开始,终止于组织。

企业中充斥着空洞且无聊的官僚化语言。

个体不能跑得太快,也不能跑得太慢,因为这些是不允许的,所有的员工被要求“齐步走”。

从工作岗位和市场来看,大部分的MBA课程都像一块表一样,只要能持续运转就行,不必突破现状。

在传统的企业中,组织的作用就是寻找或创造合适的人。

他们只不过是通向成功的工具:填满给定的位置,完成给定的工作,满足组织的需求,仅此而已。

人被看作工具,履行义务的工具,而不是企业的伙伴,他们本身不能走向成功。

他们之间是没有区别的,组织注重的只是他们的适应能力,而不是其他什么。

这样的人就是所谓的“人力资源”,是可以消耗和再生的,并且已经离“原材料的人”不远了。

员工就是“使用的精确性”
这类思考模式、迷思或者说主流观念已经如此之深地影响了我们,以至于它们在全球化的企业生态中主宰着管理策略的方向。

人们已经完全相信组织、结构、监控、计划、ISO9000,诸如此类。

为了避免个体的不可预测性这个“瘟神”,人事部门找出来一个又一个工具,以便使个体具有可比较性、可嵌入性、可替代性,使他们如同棋盘上的棋子。

管理阶层试图把一个人的全部装在一个箱子里,而且是要求刚刚好,用时下的观点看就是“使用的精确性”。

这种模式相当于现在最流行的“绩效评估中心”或“人事管理制度”。

之所以说它也相当于“绩效评估中心”是因为其中心思想也是“满足职位的要求”。

但问题是:我们怎样才能找到能装在同样形状空间里的人?亨利·福特曾经感叹道:“我所需要的只是几双有用的手,但事实上我必须连人一起要。

”人们不可能刚刚好放在箱子里。

箱子太大,是失败,太小,也不能用。

组织迫切希望能够改变这种愿望和现实之间的偏差,只不过他们想改变的是人,而不是组织。

人们不问“工人们能做什么”,而是问“他们不能做什么”。

他们拿着起子到处转悠,试图搞定个体性这个毒瘤。

因为他们只看到了人的负面,而忽略了人类追求进步的能力与意志。

我们怎样才能知道出现问题了呢?或者说,我们怎样“测量”问题的严重性呢?听到“测量”一词,读企业管理的人都会眼睛一亮:“我们就是从测量、计算开始学起的!”有一句格言说:“不是所有已经测量过的东西,都是可以测量的;不是所有可以测量的东西,都已经被测量过了。


很多不可比较的东西被我们用数字作了比较。

有时我会想,所有的企管科学的理性会因为“我们该如何测量”这个要命的问题而毁于一旦。

发明一种工具,通过它我们可以测量;定义一种标准,通过它我们可以比较。

用一句比较贴切的话说就是“可以测量的事物,也是可以管理的”。

所以,很多东西都有了一个测量标准:行业内部氛围,顾客满意度……如果不能测量,至少可以询问、评价和判断。

“个性只是炉渣而已”
越来越多的热门开始把管理比喻成“工具箱”。

想一想吧,我们的工具箱里通常都会有什么?不外乎锤子、尺子、钳子和折尺等,我们就是用这些东西来测量、雕琢我们的员工。

我们可以看到用这些东西做出来的“最终产品”的雏形:守秩序,会合作。

变革的规则已经被预先清楚地设定好了:与众不同的方面要做自我改变。

由于这种管理方法简单易行,所以很多人乐于采用“工具式”的管理策略。

人们可以通过这种方法隔离个体的“过分”要求,事实上这种“隔离”不是简单的“放弃”,而是“剥离”。

这种工具式的管理方式是领导层自信心不足的表现,它剥夺了管理阶层和员工面对面联系和交流的机会。

所以,这些弱势的管理层呼吁一个又一个的新系统和新工具。

谁能提供这样的东西,谁就得到认同。

一般来讲,这里有一箱子的管理工具:绩效评估、人事发展计划、ISO标准化体系,360度回馈、目标管理等,你只要随便挑一个就行了。

康德告诉人们,人类是扭曲的木头做的,不能被拉直。

然而,许多管理人还是喜欢用藤条来管理,他们会用诸如工时控制、简报制度、奖励机制等手段,再加上道德层面上的“顾客至上”、“公司愿景”和“工作使命”等口号,来阻止员工逃离他们的岗位。

他们还制订其他的规定来限制员工的工作量,抹煞员工的创造性和个体的特殊性,而这些,恰恰正是现代企业所必需的。

工具式管理不仅影响未来,也能改变现在。

它不但能让人远离事实,还能自己创造出一个“事实”。

它把员工的注意力从企业的外部环境、市场情况、竞争局势和顾客需求上引开,转移到公司内部营造的虚拟世界中。

工具式管理的代表就是组织,它们能让员工不相信自己,却信任组织。

借助于这些工具式管理方式,它让人成为一种产品——大量生产的一致化产品,并且是已经预先设定的产品。

然而,这样导致的结果是失去了创新和改革,换句话说就是失去了个体所能带来的一切。

或许,管理阶层只不过是在追求效率的同时,不经意地造成了这种伤害。

认识—理解—转变,一整套的工具式管理制度能使人们变成小孩,最终使他们失去个性,也许这是事先不曾想到的。

这样的管理只能生产出无害的人,人们的梦想从“工人”变成“尺寸”,在这个“理性”的熔炉里,他们熔化了所有的对立面,个性只是炉渣而已。

个性化自救
美国《财富》杂志每年都要公布一份“美国最适宜工作的100家公司”的问卷调查报告。

在报告中你会发现,像西北航空、德勤、思科这样的一些企业经常排在20名以后。

其实,比排名更重要的是,为什么人们不喜欢在这些公司工作呢?
一个在普通公司工作的员工的回答是最好的诠释:“在这里我是一个完整的个体,领导重视我的个人感受和需求。


由此我们看出了一个新趋势,那就是:做自己的主宰!这股风潮已经酝酿了好多年,只是在最近随着各方面条件的变化才喷发出来。

在西方社会,这似乎已经是至高无上的价值观了。

行动、努力、追求、奋斗——换句话说,金钱、工作、爱和权利,所有这些只不过是人们追求个性生活的基本要素而已,并非最终目的。

新趋势的出现有他们自身的历史原因。

二战以后,西欧掀起了一股“个人化”的浪潮,个体的自主性逐渐成为欧洲现代社会的表征。

虽然人们还必须受到民主制度和限制,但跟以前相比,人们已经有了更大的自由行动的主宰。

当旧时代的信念被打破之后,当组织制度的功能受到怀疑时,人们就只能靠自己了。

他们只能自救,不断地强化自我。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克服旧秩序崩溃以后造成的不安和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