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历史试题

合集下载

高三历史上册摸底考试题1

高三历史上册摸底考试题1

高三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最符合题目的要求。

)1.儒家经典把君子人格的修养和完成设计为“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历练,在此程序下,从个人到“家”、再到“天下”的一种层次扩展的关系,实质上体现了A. 王位世袭制B. 分封制C. 宗法制D. 郡县制2. 《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庶人、工、商,各有分亲,皆有等衰。

”材料说明①当时形成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②当时实行的分封制③当时的社会是平等的、各有分工④当时实行的宗法制A. ②③④B. ①②④C. ①②③④D. ①②③1.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说:“周之失,在于制;秦之失,在于政,不在于制。

”材料中的两个“制”分别是指A. 分封制和郡县制B. 宗法制和郡县制C. 分封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D. 宗法制和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4.对右图所示权力机构的理解,不正确的是A. 分散了丞相权力,完善了中央机构B. 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C. 减少了决策失误,提高了行政效能D. 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5.有一天,宰相范质等人向宋太祖奏事,开始大臣们还是坐着的,宋太祖说自己的眼睛昏花看不清,就让他们来到自己面前指给他看,待范质等人回到原处,座位已被撤掉了。

此后,宰相就只能站在皇帝面前议事了。

这件事反映的本质问题是A. 宋太祖不准宰相坐下议事B. 宰相大臣开始处于从属地位C. 宰相大臣事务繁多D. 君主专制的加强6.电视剧《宰相刘罗锅》播出之后,人们认识了清朝官吏刘墉。

但是,有历史学家认为这个电视剧名犯了错误,最有可能的理由是A. 刘墉不是驼背,所以不能称为“刘罗锅”B. 丞相制度在明朝已被废除,所以称“宰相刘罗锅”会误导观众C. 刘墉既不是驼背,也不是宰相,所以剧名错误D. 他没有理由,只不过是哗众取宠7. 孟德斯鸠说:“中国是一个专制的国家。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历史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唐代有一位诗人,被称为“诗风壮浪纵恣,诗情一泻千里,笔势灵活矫健,充满大胆夸张和奇特想象”。

根据描述,这位诗人应该是()A . 李白B . 杜甫C . 白居易D . 孟浩然2. (2分)如图所示为《唐书》所载830名进士的出身分布比例,由此可见,唐代科举制A . 为选拨士族子弟而设立B . 仍然是九品中正制翻版C . 缩小了人才选拨的范围D . 兼顾多个阶层但不完善3. (2分)“君子之为学也,以明道也,以救世也。

”这一言论体现的观念是()A . 格物致知B . 尊崇道统C . 心外无理D . 经世致用4. (2分) (2019高一下·大名月考) 黄崇德是16世纪一位典型徽商。

最初他只是经营棉布、粮食等,后获得政府许可,从事利润更大的食盐贸易,积累了巨额财富,用于购田置地。

上述现象反映出当时()A . 商帮主要从事长途取运B . 政府放弃盐铁官营政策C . 农本思想占据主导地位D . 商人社会地位显著提高5. (2分)(2019·陆良模拟) 甲午战后“公车上书”痛陈利害,力主变法的主要是士大夫阶层;五四运动时期疾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既有学生、市民又有工人阶级;而至抗战时期,全民抗战的理念深入人心。

这种变化体现了近代中国()A . 无产阶级革命力量的日益壮大B . 精英教育与文化普及同步发展C . 民族觉醒与国家认同不断深入D . 民众理念与官方思想渐趋一致6. (2分) (2018高三上·汕头期中) 据《史记·太史公自序》记载,司马迁为了完成父亲的遗业,大量阅读朝廷金匮石室之书,还到各处实地探访,搜集遗闻,最终写成了不朽名著《史记》。

由此可见司马迁()A . 侧重口述史料收集B . 具有史料考证意识C . 注重史学文学价值D . 秉承父亲著史思想7. (2分)日本《东史郎日记》记载:“在(南京)马群镇警戒的时候,我们听说俘虏们被分配给各个中队,每一中队两三百人,已自行处死”。

【语文】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语文】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

语文试卷第I卷(阅读题共66分)一、现代文阅读(9分,第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l~3题。

《诗经》原来是诗,不是“经”,这在咱们今天是很准确的。

但在封建社会里,诗三百篇却被尊为“经“,统治阶段拿它来做封建教化的工具。

从西周初期到春秋中叶,诗三百篇是一种配乐演唱的乐歌。

这些乐歌一方面用于祭祀、宴会和各种典礼,当作仪式的一部分或娱乐宾主的节目。

另一方面则用于政治、外交及其他社会生活,当作表情达意的工具,其作用和平常的语言差不多,当然它更加曲折动人。

例如周代有一种“献诗陈志”的做法,当一些人看到国君或者同僚做了什么好事或坏事,就做一首诗献给他们,达到颂美或者讽谏的目的。

还有人由于个人遭受冤屈或不幸,也往往通过诗来发泄和申诉。

应该说明,“献诗陈志”是要通过乐工的演唱来献给君上或同僚的,所以卿士“献诗”总和“簪献曲”或者“瞍赋”、“矇诵”并提。

在人民群众的生活里,诗歌也常用于表情达意,例如《诗经·邶风·新台》和《诗经·秦风·黄鸟》等,都是针对具体的现实问题而发的。

古代史传中还有一些不在三百篇之内的“徒歌”,例如《左传·宣公二年》记载宋国将军华元被郑国人提了去,后来逃回来,人民讥笑这位败军之将,做了一个歌儿对他唱。

这样的歌,从性质上说和“献诗陈志”没有什么分别。

不过士大夫献诗,是特地做了乐工唱的;庶人的作品则先是在社会上流传,给采访诗歌的人收集去了,才配上乐曲,达到统治阶段的耳中。

在外交宴会等场合,宾主各方往往通过“赋诗”来表达愿望和态度。

“赋诗”时点出现成的诗篇,叫乐工们演唱,通过诗歌的问答,了解彼此的立场,这就叫“赋诗言志”。

这种“赋诗”往往不管原作本身的内容和意义,仅仅是把赋诗者的观点和愿望寄托在诗中某几句之上,来作比喻和暗示,所以是一种典型的断章取义。

《左传·襄公二十六年》记晋侯为了卫国一个叛臣的缘故,把卫侯羁押起来,齐侯和郑伯到晋国去说情,郑国的子晨就赋《诗经·郑风·将仲子》一诗。

2015年安徽省高考模拟试题_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

2015年安徽省高考模拟试题_安徽省蒙城一中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卷

2015届高三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测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50分)1.宋代有学者说,"管摄天下人心,收宗族,厚风俗,使人不忘本,须是明谱系、世族与立宗子法","宗子法坏,则人不自知来处,以至流转四方,往往亲未绝,不相识一"。

他们的主张是基于A.宗法制能够维系社会安定 B.宋朝时期人们的宗法观念淡薄C.宋朝人具有迁徙的特点 D.宗法观念有利于理学的传播2.秦庄襄王名楚,秦始皇称帝后,即下令将湖北楚州改称荆州。

秦始皇讳政,秦朝改正月为端月。

秦汉之际的策士蒯彻,死后又因汉武帝刘彻即位,而在《史记》、《汉书》中,被称作蒯通。

这些事情反映了A.避讳现象从汉朝开始出现B.皇帝权力受到了侵犯C.皇帝地位至高无上D.百姓对秦汉帝王将相的尊敬3.《韩非子·物权》中说:"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

"秦始皇所采取的措施中,最能体现"要在中央"政治构想的是A.最高统治者称皇帝 B.设置丞相主持国政C.在全国推行郡县制 D.厉行文化专制政策4.黄宗羲在《明夷待访录》中说:"用一人焉则疑其自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

"黄宗羲所说现象直接导致中国古代政治A.中央集权B.机构臃肿C.高效清明D.腐败严重5.唐代尚书省对各类文书的签发与检核有明确的日程规定:"凡内外百司所受之事,皆印其发日,为之程限,一日受,二日报。

小事五日,中事十日,大事二十日,狱案三十日,其急务者不与焉。

"这一规定旨在A.加强君主专制 B.减少中央行政决策的失误C.解决相权与君权的矛盾 D.提高行政办事效率6.唐中宗不经中书省和门下省而径自封拜官职,因心怯,故他装置诏敕的封袋,不敢照常式封发,而改用斜封,所书"敕"字也不敢用朱笔,而改用墨笔,当时称为"斜封墨敕",这表明A.中书省和门下省的权力高于皇权 B.唐朝中枢机构的行政决策具有民主性质C.唐中宗时期皇权有所弱化 D.国家制度对皇权具有一定的约束力7.清末御史张瑞荫的奏折中说:"自设军机处,名臣贤相不胜指屈,类皆小心敬慎,奉公守法。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

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 历史

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安徽省皖南八校2015届高三第一次联考历史试题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第Ⅰ卷第1至第5页,第Ⅱ卷第6至第8页。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考生注意事项:1.答题前,务必在试题卷、答题卡规定的地方填写自己的姓名、座位号,并认真核对答题卡上所粘贴的条形码中姓名、座位号与本人姓名、座位号是否一致。

2.答第Ⅰ卷时,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3.答第Ⅱ卷时,必须使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书写,要求字体工整、笔迹清晰。

作图题可先用铅笔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绘出,确认后再用0.5毫米的黑色墨水签字笔描清楚。

必须在题号所指示的答题区域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务必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清代学者包世臣在《郡县农政》一书中说:“凡治稻皆宜精,虽地宽之处,广种薄收者多耗本,……可举代田之法,每田一区,分三分,每岁更代,收成过漫种不治者。

”“代田之法”最早出现于A.西周时期B.春秋战国C.西汉时期D.明清时期2.《宋书》记载,“(南朝时)江南之为国盛矣……地广野丰,民勤本业。

一岁或稔,则数郡忘饥。

荆城(荆州)跨南楚之富,扬郡(扬州)有全吴之沃,鱼盐杞梓之利,充牣八方,丝绵布帛之饶,覆衣天下”。

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A.当时已完成经济重心南移B.江南地区的工商业发展起来C.南朝政府仍推行重农政策D.重视兴修水利农业产量提高3.据清代有关资料统计,当时五代之内均无功名的布衣子弟在科举录取的总人数中,约占13.33%,父辈一代无功名的布衣子弟约占33.44%。

这一社会流动的速率,同20世纪号称自由之邦的美国大体相当。

安徽省蒙城八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安徽省蒙城八中2015-2016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

高一年级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23×2分=46分)1、据《史记》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弟周公旦于曲阜,曰鲁。

”周与鲁的关系是()A、父子B、兄弟C、平等D、大宗与小宗2、“亲情是缘,相聚是缘”,这是自古以来就深存于每一个中国人心底的情结。

追根溯源,下列制度中,与这种珍惜亲情、渴望相聚情结的形成有密切关系的是()A、井田制B、宗法制C、分封制D、郡县制3、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官员,他每天工作非常繁忙,除了将大臣们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那么,这个政府官员最有可能的是()A、丞相B、御史大夫C、太尉D、郡守4、历史上经常出现主观动机和客观效果相背离的现象,即所谓“种瓜得豆”。

下列政治制度在实施过程中,最符合这一现象的是()A、秦朝郡县制B、西汉郡国并行制C、元明行省制D、清朝军机处5、“收乡长、镇将之权悉归于县,收县之权悉归于州,收州之权悉归于监司,收监司之权悉归于朝廷。

”下列有关宋代上述做法的表述,错误的是()A、目的是提高地方政府的办事效率B、有利于消除地方权重的弊端C、造成地方政府权力过小D、导致地方政府人浮于事6、唐代和宋代都有谏官。

唐代谏官由宰相荐举,主要评议皇帝得失;宋代谏官由皇帝选拔,主要评议宰相是非。

这说明()A、唐代君主的权力不受制约B、唐代以谏官消费宰相的权力C、宋代谏官向宰相和皇帝负责D、宋代君主专制的程度高于唐代7、削弱相权是加强皇权的手段,下列不能起到削弱相权作用的是()A、汉朝“中朝”机构B、唐朝三省六部制C、元代设中书省D、明代废除丞相8、下列对我国三公九卿制到三省六部制再到内阁六部制的演变,评价最为准确的是()A、说明了中央集权的减弱B、推动了丞相制度的完善C、体现了三权分立的政体D、反映了皇权的不断强化9、下列对我国古代自秦汉以来中央和地方关系演变趋势的叙述,错误的是()A、强化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和监视B、地方独立性增强,中央集权削弱C、地方独立性愈来愈小,中央权力愈来愈大D、中央对地方治理渐趋严密10、以下对我国古代选官制度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秦朝中央设置的“三公”是通过分科考试办法选拔的B、汉朝的察举制是一种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的制度C、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依靠门第选官D、科举制度形成于隋炀帝时期11、《明史》记载:“居正为政……对吏部左侍郎张四维入,恂恂若属吏,不敢以僚自处。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无答案)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5届高三历史开学第一次摸底考试试题(无答案)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2、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A.公民在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5、“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断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断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7、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枉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安徽省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

安徽省高三文综历史第一次模拟考试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选择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按唐制,中男(男丁16岁以上至21岁为中男)不服兵役,成男(男丁22岁以上为成男)才服兵役。

某次,封德彝提出中男服役的建议,得到太宗许可。

但是,魏征不肯签署文件,并指出这是竭泽而渔的做法。

最终此提议没有通过。

据此,你认为魏征供职于A . 尚书省B . 中书省C . 户部D . 门下省2. (2分)削弱相权,使君主专制不断强化,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

下列历史事件与之相关的是A . 元代实行的行省制度B . 明太祖时期废丞相、设内阁C . 秦并兼四海,分天下为郡县D . 宋设参知政事,掌副宰相3. (2分)(2019·自贡模拟) 下表是唐宋节妇烈女对照表表中数据反映出()A . 两宋妇女自给能力提高B . 两宋时战乱仍频繁C . 两宋时儒学有了新发展D . 宋代妇女地位低下4. (2分)唐宋时期,南方民众在丘陵山区的坡地开垦耕地,引泉水灌溉,形如阶梯,被称为山田,也叫梯田。

这种做法()A . 推动了美洲农作物的传播B . 加剧了土地兼并C . 适应了南方深入开发需要D . 刺激了人口南迁5. (2分)有人说洋务运动是“无心插柳柳成荫”。

这主要说明了洋务运动A . 增强了封建统治力量B .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的产生C . 引进了近代科学技术D . 抑制了外国经济实力的扩张6. (2分)梁启超说:“吾以为开明专制者,绝非新经破坏之后所能行也。

惟中央政府固有之权力,循序渐进以实行之,其庶可致。

若新经破坏之后,则欲专制者,势不可不假借强大之武力,以拥护其未定地位,故舍立君主之外,实无可以得之之理由。

”这说明梁启超()A . 反对共和制B . 维护君主专制C . 倾向革命D . 主张加强中央集权7. (2分) 1947年12月16日晋冀鲁豫《人民日报》发表陈毅的《反攻形势》诗:“……举国艳说新民主,土改狂潮遍地来。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A卷)试卷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A卷)试卷

安徽省高三第一次模拟考试文综历史(A卷)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一、单选题 (共12题;共24分)1. (2分)战国时期,有一位历史人物曾经提出,治理国家应当“食有劳而禄有功,使有能而赏必行、罚必当”,“夺淫民之禄,以来四方之士”。

这一主张的实行打击了A . 旧贵族B . 商人C . 新兴地主D . 农民2. (2分)(2019·济南模拟) 西汉文帝时,申公、韩婴皆以传《诗》被任命为博士;景帝时,胡母生、董仲舒以传《公羊春秋》被任命博士。

由此可以推知汉初()A . 经学地位上升成为入仕之途B . 品行成为选官的主要标准C . 黄老之学逐渐淡出历史舞台D . 儒学逐步取得了独尊地位3. (2分) (2017高一下·湖南期中) 2014年6月,丝绸之路经济带国际研讨会在新疆乌鲁木齐召开。

古丝绸之路是东西方文明融合发展的友好象征。

当年,唐玄奘在这条线路上可能见到的现象是()A . 珐琅彩瓷、活字版佛经深受欢迎B . 晋商、徽商往来于丝绸之路C . 波斯图案风格的丝织品是常见商品D . 都使用水力风车灌溉农田4. (2分) (2017高一上·辽源期中) 我国古代人才选拔的标准从注重门第出身向注重真才实学的转变,是古代政治文明的一大进步,实现这一转变的标志是()A . 察举制度的实行B . 九品中正制的创立C . 科举制度的创立D . 八股取士制度的创立5. (2分)邓小平在一次参观文物展览时,指着一幅名画说:“我们的祖先早已熟悉商品经济了。

”这幅画应当是()A . 《女史箴图》B . 《洛神赋图》C . 《清明上河图》D . 《步辇图》6. (2分) (2017高一下·台州月考) 近代中国不乏勇立历史发展潮头的新锐人物。

其中,创办继昌隆缫丝厂的是()A . 李鸿章B . 陈启源C . 荣德生D . 张謇7. (2分)(2017·浙江模拟) 下列历史史实的组合中,搭配不正确的是()A . 鸦片战争《南京条约》的签订——赔款2100万银元B .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及战后——俄国侵占中国领土一百五十多万平方公里C . 甲午中日战争《马关条约》的签订——开放广州为商埠D . 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的签订——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8. (2分)毛泽东是新中国的缔造者和领导人,下列对毛泽东的表述正确的有①毛泽东早年信仰过改良主义②大革命失败后得出“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著名论断③抗日战争期间毛泽东形成了完备的新民主义理论④文革期间毛泽东在外交方面有重大贡献A . ①②③④B . ①③④C . ②③④D . ①②④9. (2分)柏拉图是全部西方哲学乃至整个西方文化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下列对柏拉图的思想主张说法错误的是()A . 哲学上提出了唯心主义的理念论B . 强调自然科学,师不必强于弟子C . 要实现理想国,必须由懂哲学的人做国王D . 国家的目的是民主与自由10. (2分)(2016·沈阳模拟) 1958年9月1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提出应大力发展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争取在十五年左右的时间内,基本上做到使全国青年和成年,凡是有条件的和自愿的,都可以受到高等教育。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中考历史模拟试题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3年中考模拟历史试题注意事项:本试卷共五大题,满分70分。

历史与思想品德考试时间共120分钟。

你可以参考教科书和其他资料。

请你仔细审题,认真作答。

一、单项选择(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请将正确选项填入题后的括号内)1、远古时代的图图是一个十分勤快的的孩子,一大早起来,吃了一碗小米粥,便和妈妈一起去菜地种植蔬菜,这样的生活情景最有可能出现在哪一先民中()A、云南元谋人B、北京人C、浙江河姆渡人D、陕西半坡人2、某校某班举办了一期古代中国人物图片展览,下列人物中前往天竺(古印度)学习佛法,并携带大量佛经回到中国的是()3、“洋务运动不过剪断了一些树叶,辛亥革命则相当于将这棵大树砍断了。

但是树断了,树墩还在……还是可以萌发的。

”这里的“大树”是指()A、封建制度B、封建君主专制C、帝国主义的侵略D、官僚资本主义4、小明在撰写关于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发展的小论文中有如下的论述,正确的是 ( )①洋务运动客观上促进了中国民族工业产生②主要集中在轻工业部门③受到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压迫④甲午战争后其发展进入了“黄金时期”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5、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实施自动交会对接,这是中国实施的首次载人空间交会对接。

下列是建国后取得的科技成就,按时间先后排序正确的是()①籼型杂交水稻培育成功②原子弹爆炸成功③“东方红1号”发射成功④”神五”成功发射A、①②③④B、②③①④C、③①②④D、②④③①6、中国作家莫言喜获2012年诺贝尔文学奖。

喜爱文学的欣语同学收集了几部文学作品,其中属于皖籍作家的作品的是()A、《资治通鉴》B、《红楼梦》C、《儒林外史》D、《狂人日记》7、春联作为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反映了时代特征。

下列春联反映了我国二十世纪50年代历史现象的是()A、早盼晚盼合作化,大干快干大跃进B、中国军民打鬼子,飞虎队员援中华C、改革开放添异彩,经济建设展宏图D、十八大春风浩荡,十亿人国泰民安8、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大河流域文明时列出了下列文明成就,其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尼罗河流域——金字塔B、两河流域——《汉谟拉比法典》C、印度河流域——伊斯兰教D、黄河流域——司母戊鼎9、2012年11月7日,现任总统、民主党候选人奥巴马击败共和党挑战者罗姆尼,成功连任美国总统。

安徽省蒙城八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安徽省蒙城八中高一历史下学期第一次月考试卷

蒙城八中高一第二学期第一次考试历史试卷注意:本试卷由选择题、非选择题两部分组成。

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考生必须在答题卷上答题,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一、选择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从西周时期土地“田里不鬻”到战国时期的“民得买卖”所反映出来的实质问题是A.私田开垦越来越多B.铁农具和牛耕出现,生产效率提高C.国君承认私田主人的土地所有权D.生产关系发生质的变化2、皇粮国税在中国延续了2600多年,2006年中国政府宣布废止农业税,一般认为我国古代农业税收开始于A.井田制B.分封制C.租庸调制D.初税亩3、“农为天下本务,而工商皆末也”。

与此指导思想相一致的是A.休养生息B.重农抑商C.闭关锁国D.精耕细作4.明清实行闭关政策的共同点比较不正确的是A、其主观目的都是维护封建统治B、都是自然经济的产物C、都禁止一切对外交往D、都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5、我国最早的银行的雏形是A.柜坊B.飞钱C.交子务D.票号6、中国古代城市发展到北宋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主要是指A、商业活动不再严格限制在“市”里B、由政治中心向经济中心转移C、出现了一批工商业城市D、城市向南方发展7、元朝时代被外国旅行家誉之为世界第一大港的城市是A、北京B、广州C、杭州D、泉州8、明清实行闭关锁国政策最严重的后果是:A、禁止国人出海贸易,妨碍了工商业发展B、限制外商来华贸易,阻碍了中外经济交流C、长期与世隔绝,使中国落后于世界潮流D、避免受到影响,维护了封建君主专制9、下列各项,最能代表东汉冶铁技术进步的是:A、煤成为冶铁燃料B、水力鼓风冶铁C、低温炼钢的技术D、发明灌钢法10、、“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这是唐诗中的名句。

然而楼兰古国在唐代以前已销声匿迹,留下了千古之谜。

楼兰国的兴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A.丝绸之路的开辟B.农耕文化的发达C.旅游业的发展D.战略位置的重要11、下列瓷器品种在历史上出现的先后顺序正确的是()A. 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B.白瓷、青瓷、彩瓷、青花瓷C.青瓷、彩瓷、白瓷、青花瓷D. 青瓷、白瓷、彩瓷、青花瓷12、明朝中后期,在苏州地区出现了不少专门进行丝织业生产手工业部门,工场主被称为“机户”,工人被称为“机工”,他们之间的关系是“机户出资,机工出力”,这表明A.手工业已超过农业B.资本主义萌芽出现C.苏州市明朝主要税源 D.自然经济已经解体13、史料记载:“所种之地,惟以刀伐木,纵火焚烧。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开学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开学考试带答案解析

安徽高三高中历史开学考试班级: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 分数:___________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诸侯国之间在文字、货币、度量衡以及风俗习惯等方面各有不同。

为此,秦统一后采取的措施是A.中央集权制B.郡县制C.三公九卿制D.统一文字2.有学者指出,魏晋士人群体的理想人格是处理自我与境遇关系时虚构的想象性产物,他们追求崇高德性,希望重建明教价值体系。

这表明魏晋士人群体意在A.回归道家的自然无为B.彻底摆脱传统的观念C.抛弃世俗社会的生活D.摆脱现实带来的困境3.据记载,南宋时,汝窑宮中禁卖,内有玛瑙为釉。

唯供御拣退,方许出卖,近尤难得。

这主要反映出当时A.汝窑资金来源广泛B.制瓷工艺水平高超C.管理体制非常松懈D.官营产品流向松动4.18世纪以前,初级工业化开始后,西方国家大宗产品供治与大宗原材枓需求逐步增加,但此时中国在与其贸易中往往居于顺差地位。

这表明中国A.生产技术领先世界B.农耕经济发达C.推行贸易保护政策D.主导世界市场5.近代以来,中国在“千古变局”之下强烈意识到了机遇,并进行相当的努力,但终因没有把握关键点而错失,其结果不但仍然落后于西方,而且还被近邻日本甩到后头。

出现这一结果的主要原因是中国A.坚持天朝上国的观念B.未意识到工业生产的先进性C.固守原有的政治体制D.忽视对人才的培养和引进6.下表为抗战期间我国部分地区新设高校分布情况,其主要作用是A.提升西部科研水平B.保存国内教育资源C.防止教育质量下滑D.发展少数民族教育7.有学者指出,雅典民主“比之现代民主,民众与精英的权力关系很容易处于失衡状态,‘人群’或‘人群’中的个人权力过大,往往使精英陷于被动甚至危险”。

材料表明雅典民主A.调动公民参政的积极性B.保障了民众的决策权利C.推崇公民集体利益至上D.限制精英阶层的参政权8.启蒙运动不仅倡导一些核心价值理念,而且还没展出一整套如何实现核心理念的制度安排;不仅讲自由、平等、博爱,还要讲如何建立一套制度来确保人民的权益和政治权力不被滥用。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答案解析(附后)

2023-2024学年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八中高三(上)第一次月考历史试卷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6小题,共48分。

1.据考古发现,浙江良渚、山西陶寺、陕西石峁和河南二里头等遗址均出土有大型城墙、宏伟宫殿以及精美玉器。

在这些遗址的高等级墓葬中还有人殉的痕迹和随葬的大量武器。

这些发现可以印证( )A. 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特点B. 区域之间相互交流频繁C. 生产工具出现革命性变革D. 民族交融程度大大提高2.3.4.“谤”字本义是指议论或批评别人过失,相传尧舜时代广树“谤木”, 以便民间批评权力的运行。

至秦汉时“谤木”已完全失去原有的功用,而“诽谤”也由批评权力的激赏,衍变为无中生有毁人名誉的罪名。

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 皇权官僚体制确立B. 民众言论空间狭窄C. 儒家成为正统思想D. 法律体系不断完善5.西汉初期,陆贾认为治国“道莫大于无为,行莫大于谨敬”,要“不违天时,不夺物性,不藏其情,不匿其诈”。

这一认识( )A. 体现外儒内法B. 强调天人感应C. 彰显黄老治国D. 突出天时地利6.“永桥以南,圜丘以北,伊洛之间,夹御道,东有四夷馆,一曰金陵,二曰燕然,三曰扶桑,四曰崦嵫。

……自葱岭以西,至于大秦,百国千城,莫不款附;商胡贩客,日奔塞下,所谓尽天地之区已。

乐中国土风而宅者,不可胜数。

是以附化之民,万有余家。

”这反映了( )A. 汉代丝绸之路的繁荣B. 北魏都城洛阳的繁盛C. 隋朝完成了南北统一D. 唐代文化的开放包容7.魏晋时期的刘徽“幼习《九章》,长再详览。

观阴阳之割裂,总算术之根源,探赜之暇,遂悟其意。

是以敢竭顽鲁,采其所见,为之作注”。

晋朝神仙道教家葛洪在《抱朴子》中把讲仙道炼丹术的内容作为《内篇》,讲儒术的内容作为《外篇》,追求“内宝养生之道,外则和光于世;治身而身长修,治国而国太平”。

这反映出( )A. 儒学发展融合了道家哲学思想B. 科技的实用价值得到重视C. 魏晋学者把阴阳思想引入儒学D. 儒学具有重要的现实作用8.9.10.11.12.13.14.15.从1848年到1900年,全国共发生教案400余起。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安徽省蒙城县第八中学2014-2015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题(Word版含答案)

高一下期中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1、出土文物往往蕴含着丰富的历史信息。

对下列文物图片解读正确的有()图一春秋穿有鼻环的牛尊图二春秋时期的铁器图三战国时期的铁农具①春秋战国时已经使用铁农具②春秋战国时开始使用牛耕并逐步推广③春秋战国时耕作方式出现了革命性的变化④春秋战国时冶铸业获得划时代的发展A、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而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

’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

”这句话强调了( )A、重农抑商的必要性B、男耕女织的重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3、在我国南海某处打捞起来的古代沉船中,发现了大量白瓷、青花瓷、珐琅彩等瓷器。

请推断,这一沉船事件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一个时期 (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4、清朝后期“处处皆关,则关关有税”“如有打造五百石以上桅式船只出海者,不论官兵民人,俱发边卫充军”。

材料能反映出清朝推行的政策是 ( )A、禁止走私贩运B、抑商,禁海C、重农抑商D、保护森林、渔业资源5、“客行田野间,比屋皆闭户。

借问屋中人,尽去做商贾。

”这首唐诗反映了当时怎样的社会经济状况 ( )①商人众多②商业繁荣③经济破败,田地荒芜④政府推行工商皆本政策A、①②B、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6、从经济角度看,明清时期中国已经处于“近代的前夜”。

下面能够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租佃制经营方式的推广B、制瓷、矿冶等手工业技术均有较大进步C、苏州丝织业“小户”“听大户呼织”“计日取值”D、世界白银的一半流入中国,市面上大量使用白银7、北宋东京(今开封)“通宵不绝”的夜市和“终日居此,不觉抵暮”的瓦子(文娱场所)里,随处可见流连忘返的市民身影。

这一生活图景表明()A、商业活动不受时间限制B、市已经遍布城内各处C、文娱场所多由官府经营D、坊和市已没有区别8、恩格斯说:“黄金一词是驱使西班牙人横渡大西洋到美洲去的咒语;黄金是白人刚踏上一个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要的第一件东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试卷第I卷(选择题共40分)本卷共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钱穆在评论中国古代某制度时说,它“可以培植全国人民对政治之兴味……可以团结全国各地域于一个中央之统治”。

这一制度是A、郡县制B、察举制C、科举制D、行省制2、明朝张翰称:“善为国者,令有无相济,农末适均,则百工之事,皆足为农资,而不为农病。

顾低昂轻重之权,在人主操之尔。

”这段话反映的经济主张是A.农业仅赖百工 B.百工亦为本业C.农工比重适当 D.农工任其消长3、“虎溪三笑“讲的是儒者陶渊明、道士陆修静、僧人慧远一起品茗畅谈、乐而忘返的故事。

故事本身是虚构的,却在唐宋诗歌、绘画作品中时有出现。

据此可以得出符合史实的结论是,当时A.儒道佛出现融合的趋势B.佛教开始传入中国C.诗歌创作呈现繁荣局面D.绘画风格以写实为主4、有学者认为:“古代雅典政治建立在一种非常不民主的基础之上。

”下列雅典民主政治鼎盛时期的史实,可以支持该诊断的是A.公民在会是最高权力机构B.居民中奴隶数量多于自由民C.有不少功勋卓著的公民经陶片放逐法被流放国外D.五百人议事会的成员以抽签方式从10个选区中选出5、“想参加陪审团的公民按先后次序依次进入,直到既定的人数到齐为止……开庭审理前,陪审员对案件一无所知,他们了解整个案情、进行判断的唯一依据是诉讼人的演说陈述。

”古雅典的这一制度A.体现了其民主的运作方式B.表明公民只享有形式上的平等C.保证了案件判断的公平公正D.为后世提供了完备的司法程序6、辛亥革命爆发后,美国某报报道:“如果中国成功地按美国政府的模式建立起一个联邦共和国,由在欧美留过学的具有西方观念的人任领导,日本将不再是东方最西化的国家。

”此后建立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与该报道的设想相符的是A.临时政府基本按照美国政体原则构架 B.革命成功后建立了一个联邦共和国C.中国超过日本成为亚洲最西化的国家 D.民国临时大总统都有西方民主观念7、1898年8月,清廷颁布上谕:“现当海禁洞开,强邻环伺,欲图商务流通,隐枉觊觎,惟有广开口岸之一法。

”清廷的意图不包括A.收回通商口岸 B. 发展民族经济C. 维护国家主权D.挽救国家危亡8、1918年,陈独秀曾撰文严厉指责义和团野蛮、保守、盲目排外和传播迷信;1924年,他又认为义和团是反对帝国主义的爱国者。

促成这一转变的主要原因是A.十月革命的影响B.民族主义的高涨C.民主主义成为时代主流D.社会性质发生变化9、据地方志记载,民国时期某城市“旧式婚姻居十之七八,新式者不过十之二三”。

对此理解错误的是A.旧式婚礼因为简便节约更为流行B.城市尚且如此守旧,更不要说乡村C.婚姻习俗的新旧变迁有一个过程D.传统的婚姻观念仍为多数人所坚持10、日内瓦会议后,毛泽东就外交问题指出:“关门关不住,不能关,而且必须走出去。

”这里,“必须走出去”的战略意义在于A. 缓和中苏关系恶化的局面B.行使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权力C. 重建中美间战略伙伴关系D.发挥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11、1962年,中共中央发布文件规定,农村人民公社一般以生产队为基本核算单位,至少30年不变,这项政策在当时A.促进了农业经济的恢复B.改变了农村所有制成分C.消除了“左”的错误影响D.增加了城市的粮食供应12、1985年,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的观点一直是战争不可避免,而且迫在眉睫”;“这几年我们仔细地观察了形势”,“由此得出结论,在较长时间内不发生大规模的世界战争是有可能的”。

这一判断A.缘于美苏关系的全面缓和B.基于世界格局的重大变化C.有利于推进国内经济建设D.有助于确立改革开放方针13、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

”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矿产资源十分丰富14、下列宪法中,赋予议会制约政府的权力最小的是A.1787年美国宪法B.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C.1875年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D.1912年《中华民国临时约法》15、有学者认为:“19世纪70年代的新欧洲……可以看作是唯物辩证法所指的历史上阶级斗争的新阶段。

”该观点依据的史实是A.第一次工业革命B.俄国十月革命C.《共产党宣言》发表D.巴黎公社革命16、二战后初期,有政治家认为,当时美国在欧洲实施的某项战略措施“最初不过是一种经济手段,现在却成了美国武器库里对付苏联的一种主要武器”。

这一措施是A.推行马歇尔计划B.建立布雷顿森林体系C.组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D.倡议签订《关税与贸易总协定》17、1964年4月,77个发展中国家在日内瓦发表《七十七国联合宣言》,提出了建立平等互利的国际经济新秩序的要求。

这表明A.世界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B.经济区域集团化进一步发展C.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瓦解D.和平与发展成为时代主题18、1964年到1982年期间,在苏联“完善”社会主义的提法逐渐取代“改革”的提法,随之出现的是A.社会经济发展丧失活力B.破坏法治现象得到纠正C.社会主义自治制度确立D.放松对东欧国家的控制19、2011年5月1日深夜,“基地”组织领导人本·拉登在巴基斯坦被美军击毙。

许多国家发表声明,对此表示支持,并强调世界各国应共同打击恐怖分子。

由此可以看出①反恐斗争有赖于国际社会的合作②恐怖主义成为全球化的主要障碍③恐怖主义滋生的土壤由此被铲除④恐怖主义依然是国际社会的公敌A. ①④B. ①②C. ①③D. ②④20、哥白尼、牛顿和爱因斯坦被称为近代以来最伟大的科学家,其理论的共同之处是A.得到了科学实验的验证B.改变了人类对自然世界的认识C.推动了技术的重大突破D.科学地概括出物质运动的规律第II卷(非选择题共60分)21.(27分)在探讨“中国计划经济的形成和变革”问题时,某同学发现在20世纪30年代中国兴起了一股计划经济思潮,并摘录了以下材料。

请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在下列问题的指引下,进行深入探究。

材料:许多人,“对苏俄表示同情之美感,有的甚至替它大事鼓吹,以为苏俄成功之秘诀,在于它的社会经济制度,因为这个制度是有计划的,有组织的”。

——据《东方杂志》(1933年)“在内外层层叠叠的高压状态底下的中国,最急需的是“整个地实行社会主义的统制经济(计划经济)和集体生产”。

——据《申报月刊》(1933年)“左倾的也好,右倾的也好,大家都承认放任经济的末日到了”——据《独立评论》(1934年)(1)从国际和国内两方面分析20世纪30年代计划经济思潮在中国兴起的原因。

(6分)(2)分析20世纪50年代中国选择计划经济体制的原因,并简述这一体制对经济建设的影响。

(10分)(3)20世纪70年代以来,世界范围内兴起了经济调整之风。

概括指出20世纪70年代西方发达国家经济政策进行了怎样的调整;简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的表现。

(8分)(4)通过上述探究学习,你获得什么历史启示?(3分)22、(13分)传统经济社会结构的近代更生常常伴随着迷惘和阵痛。

历史学家陈旭麓认为,在这一过程中,“除了旧生产方式逐步解体所产生的苦难之外,还应当有新生产方式破土而出的生机和朝气。

如果忠于历史唯物主义,就不能不承认:历史的主题应当是后者而不是前者。

”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我们村里有一个老太婆,年纪已经七十多了。

她天天纺棉,每天纺成几辆棉纱。

她很少停手的时候。

到了晚上,我们还听见她那纺车摇动的声音。

有一回,她对我们说:“我年轻的时候,纺纱织布,利息(收益)倒不少。

到了现在,厂里出的纱和布,又细又好,价钱又便宜。

还有外国运来的纱和布,大乡小镇都有得卖。

我的利息就远不如从前了。

”她一边说,一边仍旧摇动着她的纺车。

——叶圣陶等《开明国语课本》(1932年初版)材料二我的家乡余姚离宁波不远。

……老百姓现在已经能够适应新型的行业,……任何变革都像分娩一样,总是有痛苦的,但是在分娩以后,产妇随即恢复正常,而且因为天了小宝宝而沾沾自喜。

……女人已经不再纺纱织布,因为样布又好又便宜。

她们已经没有多少事可以做,因此有些就与邻居吵架消磨光阴,有些则去念经拜菩萨。

……有些女孩则纺织发网和网线餐巾销售到美国去,出息不错。

——蒋梦麟《现代世界中的中国·民国初年》材料三旧时妇女织布匹,经纬之纱,都出女手。

自洋纱盛行,而扎花、弹花、纺纱等事,弃焉若忘。

……此又今昔不同之一端,而生活中又少一技能矣。

……女工本事纺织,今则洋纱、洋布盛行,土布因之减销,多有迁至沪地,入洋纱厂、洋布局为女工者。

虽多一生机。

而风俗不无坠落。

—————方洪凯等修,黄炎培等纂《川沙县志》(民国二十六年版)请回答:(1)依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概括近代中国自然经济瓦解的经济因素。

(3分)(2)依据上述材料,指出在近代变迁过程中乡民们“迷惘和阵痛”的表现。

(4分)(3)运用上述材料,结合所学知识,论证陈旭麓先生提出的观点。

(要求:观点理解准确;史论结合;逻辑严密;表述清楚;200字左右)(6分)23、(20分)17-18世纪,中国和西方都出现了新的社会思潮,黄宗羲和孟德斯鸠分别是其重要的代表人物,清末,孙中山曾刊印黄宗羲的《明夷待访录》宣传革命,他对孟德斯鸠机器思想也推崇备至。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据材料一、材料二,概括说明黄宗羲的思想中哪些“不脱儒家思想理路”,哪些又体现了“新见”。

(6分)(2)材料二主张用什么方法去评价黄宗羲的思想?运用这一方法,评价孟德斯鸠的“三权分立”思想。

(6分)(3)结合黄宗羲与孟德斯鸠的思想在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进程中的影响,谈谈你对材料三的认识。

(8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